CN115114720B - 一种车门分缝线范围的求解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门分缝线范围的求解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114720B CN115114720B CN202210617395.4A CN202210617395A CN115114720B CN 115114720 B CN115114720 B CN 115114720B CN 202210617395 A CN202210617395 A CN 202210617395A CN 115114720 B CN115114720 B CN 11511472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or
- distance
- curve
- hinge
- hinge ax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5—Vehicle, aircraft or watercraft desig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04—Constraint-based CAD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06—Multi-objective optimisation, e.g. Pareto optimisation using simulated annealing [SA], ant colony algorithms or genetic algorithms [G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门分缝线范围的求解方法及装置。本发明实施例根据提供的铰链轴线、车门外板造型面、公差、车门与前端配件之间的第一安全距离、车门与铰链之间的第二安全距离、铰链的理论开启角度及过开角度,快速确定出车门分缝线的后边界及车门分缝线的前边界,进而确定出车门分缝线范围,优化了计算逻辑,避免了车门分缝线的设计需要进行大量的手工断面校核、设计周期较长、工作量巨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门分缝线范围的求解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车门是汽车的运动部件,而车门分缝线则是保证车门在开启过程中不和其他固定零件干涉的关键点。
现有的车门分缝的设计,需要造型设计师先确定一版初步分封线,之后结构工程师根据性能、工艺情况,再对造型提出分缝线的更改优化需求,如果造型反馈不可行,则需要工程部门通过手工校核若干关键位置的断面给出分缝线校核结果,根据该结果反复修改分缝线直到满足车门开启要求。上述车门分缝线的设计需要进行大量的手工断面校核、设计周期较长、工作量巨大。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车门分缝线范围的求解方法及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门分缝线范围的求解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铰链轴线、车门外板造型面、公差、车门与前端配件之间的第一安全距离、车门与铰链之间的第二安全距离、铰链的理论开启角度及过开角度;
作所述铰链轴线的法平面,并在法平面中拟合出第一曲线,所述第一曲线满足在其上的每一点作带公差的前端配件和车门的配合断面,使得绕铰链轴线旋转的车门断面的包络与前端配件断面之间的距离满足所述第一安全距离;
将所述第一曲线沿着铰链轴线拉伸,并将所述第一曲线的拉伸曲面与所述车门外板造型面的第一相交线确定为车门分缝线的后边界;
将存在干涉风险的铰链翻边面绕着铰链轴线反向旋转至过开角度,取所述旋转后的铰链翻边面与外板造型面的第二相交线中的任一点作铰链轴线垂直面,所述铰链轴线垂直面与车门外板造型面相交得到第二曲线,在所述第二曲线上确定第二尖点,其中,在所述第二尖点作带公差的车门断面和旋转后的铰链翻边面之间的距离满足所述第二安全距离;
将所述第二相交线平移至所述第二尖点,确定车门分缝线的前边界;
根据所述后边界及所述前边界,确定车门分缝线。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门分缝线范围的求解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输入模块,用于提供铰链轴线、车门外板造型面、公差、车门与前端配件之间的第一安全距离、车门与铰链之间的第二安全距离、铰链的理论开启角度及过开角度;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作所述铰链轴线的法平面,并在法平面中拟合出第一曲线,所述第一曲线满足在其上的每一点作带公差的前端配件和车门的配合断面,使得绕铰链轴线旋转的车门断面的包络与前端配件断面之间的距离满足所述第一安全距离;
拉伸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曲线沿着铰链轴线拉伸,并将所述第一曲线的拉伸曲面与所述车门外板造型面的第一相交线确定为车门分缝线的后边界;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将存在干涉风险的铰链翻边面绕着铰链轴线反向旋转至过开角度,取所述旋转后的铰链翻边面与外板造型面的第二相交线中点作铰链轴线垂直面,所述铰链轴线垂直面与车门外板造型面相交得到第二曲线,在所述第二曲线上确定第二尖点,其中,在所述第二尖点作带公差的车门断面和旋转后的铰链翻边面之间的距离满足所述第二安全距离;
平移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相交线平移至所述第二尖点,确定车门分缝线的前边界;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后边界及所述前边界,确定车门分缝线范围。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根据提供的铰链轴线、车门外板造型面、公差、车门与前端配件之间的第一安全距离、车门与铰链之间的第二安全距离、铰链的理论开启角度及过开角度,快速确定出车门分缝线的后边界及车门分缝线的前边界,进而确定出车门分缝线范围,优化了计算逻辑,避免了车门分缝线的设计需要进行大量的手工断面校核、设计周期较长、工作量巨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门分缝线范围的求解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曲线的求解过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车门分缝线的后边界求解过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尖点的求解过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车门分缝线范围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门分缝线范围的求解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示出了一种车门分缝线范围的求解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步骤101~步骤106:
步骤101、提供铰链轴线、车门外板造型面、公差、车门与前端配件之间的第一安全距离、车门与铰链之间的第二安全距离、铰链的理论开启角度及过开角度。
该步骤101中,预先根据铰链安装位置确定铰链轴线,设计车门外板造型面,同时确定车门与前端配件之间的第一安全距离、车门与铰链之间的第二安全距离、公差、铰链的理论开启角度及过开角度,上述第一安全距离为车门不和前端配件刮擦的安全距离,上述第二安全距离为车门不和铰链干涉的安全距离,上述第一安全距离、第二安全距离、车门理论开启角度及过开角度可根据实际车门设计要求进行更改。
步骤102、作所述铰链轴线的法平面,并在法平面中拟合出第一曲线,所述第一曲线满足在其上的每一点作带公差的前端配件和车门的配合断面,使得绕铰链轴线旋转的车门断面的包络与前端配件断面之间的距离满足所述第一安全距离。
该步骤102中,任选一点做车门铰链轴线的法平面,然后在该法平面中拟合出上述第一曲线,该曲线满足在其上的每一点做带公差的前端配件与车门的配合断面,刚好使得绕铰链轴旋转的车门断面的包络与前端配件断面的距离满足车门不和前端配件刮擦的第一安全距离。
其中,上述前端配件断面即上述配合断面;因为前端配件的安装存在一定的偏差,因而在拟合上述第一曲线时,需要以带公差的前端配件与车门的配合断面作为参考。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所述车门为前车门时,所述前端配件为翼子板;在所述车门为后车门时,所述前端配件为前车门。
其中,因为前车门分缝线主要用于保证前车门开启时不与翼子板及铰链发生刮擦和干涉,后车门分缝线主要用于保证后车门开启时不与前车门及铰链发生刮擦和干涉,因而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车门分缝线范围的求解方法中,在车门为前车门时,设定前端配件为翼子板;在车门为后车门时,设定前端配件为前车门。从而使得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即适用于前车门分缝线的设计,也适用于后车门分缝线的设计。
步骤103、将所述第一曲线沿着铰链轴线拉伸,并将所述第一曲线的拉伸曲面与所述车门外板造型面的第一相交线确定为车门分缝线的后边界。
该步骤103中,将得到的拟合曲线沿着铰链轴线进行拉伸形成拉伸曲面,该拉伸曲面和外板造型表面可以形成第一相交线,其中,因为第一曲线满足在其上的每一点做带公差的前端配件与车门的配合断面,刚好使得绕铰链轴旋转的车门断面的包络与前端配件断面之间的距离满足车门不和前端配件刮擦的第一安全距离,因此可以将该第一相交线确定为当前车门的车门分缝线后边界。
步骤104、将铰链翻边面绕着铰链轴线反向旋转至过开角度,取所述旋转后的铰链翻边面与外板造型面的第二相交线中的任意一点作铰链轴线垂直面,所述铰链轴线垂直面与车门外板造型面相交得到第二曲线,在所述第二曲线上确定第二尖点,其中,在所述第二尖点作带公差的车门断面和旋转后的铰链翻边面之间的距离满足所述第二安全距离。
该步骤104中,上述存在干涉风险的铰链翻边面,将上述铰链翻边面绕着铰链轴线反向旋转铰链至过开角度状态,并和车门外板造型表面相交为上述第二相交线,在该第二相交线中的任意一点作铰链轴线垂直面,该铰链轴线垂直面与车门外板造型表面相交得到第二曲线,在该第二曲线上找到一点,满足在该点做带公差的车门断面和旋转后的铰链翻边面距离满足车门不和铰链干涉的第二安全距离。
可选地,取所述旋转后的铰链翻边面与外板造型面的第二相交线中的任意一点作铰链轴线垂直面的步骤中,取所述旋转后的铰链翻边面与外板造型面的第二相交线的中点作铰链轴线垂直面,可以减少误差及运算量。
步骤105、将所述第二相交线平移至所述第二尖点,确定车门分缝线的前边界。
该步骤105中,因为第二尖点为满足在该点做带公差的车门断面和旋转后的铰链翻边面距离等于车门不和铰链干涉的第二安全距离,且该第二尖点为经第二相交线的中的任一点作的铰链轴线垂直面与车门外板造型表面相交的第二曲线上的点,因而将旋转后的铰链翻边面和车门外板造型表面的上述第二相交线平移到该第二尖点,即可以得到车门分缝线的前边界,即将经过该第二尖点且与上述第二相交线平行的曲线,确定为车门分缝线的前边界。
步骤106、根据所述后边界及所述前边界,确定车门分缝线。
该步骤106中,基于前述步骤所确定的车门分缝线的前边界及车门分缝线的后边界,即可以得到车门分缝线范围,便于造型分缝线。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根据提供的铰链轴线、车门外板造型面、公差、车门与前端配件之间的第一安全距离、车门与铰链之间的第二安全距离、铰链的理论开启角度及过开角度,快速确定出车门分缝线的后边界及车门分缝线的前边界,进而确定出车门分缝线范围,优化了计算逻辑,避免了车门分缝线的设计需要进行大量的手工断面校核、设计周期较长、工作量巨大的问题。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在法平面中拟合出第一曲线,包括步骤201~步骤205。
步骤201、从所述铰链轴线处开始,按预设间隔在所述法平面中Y轴方向依次作平行X轴方向的多条第一直线
步骤202、针对每条所述第一直线,在所述第一直线上任取第一观测点作出带公差的第一外板翻边断面,并根据分缝线的间隙定义,作出前端配件断面;
步骤203、以铰链轴线为圆心作所述第一外板翻边断面的外切圆,测量外切圆和前端配件断面的第一距离;
步骤204、以所述第一观测点与在所述第一直线上的第一参考点之间的距离为自变量,求解出满足所述第一距离等于所述第一安全距离的所述第一观测点,作为所述第一尖点;
步骤205、根据各所述第一直线对应的所述第一尖点进行拟合,确定所述第一曲线。
该步骤201中,在铰链轴线上任取一点做法平面后,在该法平面中于Y轴方向距离铰链轴线预设间隔处开始作平行X轴方向的第一直线,然后每隔预设间隔作一条平行X轴方向的第一直线,直至超出前端配件断面。
该步骤202~步骤203中,对于每条上述第一直线,在该第一直线上任取一点作出不带公差的外板翻边断面,然后根据分缝线的间隙定义,做出前端配件断面,再根据公差要求,做出带公差的外板翻边断面,即上述第一外板翻边断面,然后以铰链轴线为圆心做第一外板翻边断面的外切圆,测量外切圆和前端配件断面的第一距离。
该步骤204中,以第一观测点与在第一直线上的第一参考点之间的距离为自变量,即通过改变第一观测点在第一直线上的位置,重复执行上述步骤202~203,求解出满足第一距离等于第一安全距离的第一观测点,作为该第一直线对应的第一尖点;然后按上述步骤依次确定其他第一直线对应的第一尖点,直至确定完成全部第一直线对应的第一尖点。其中,上述第一参考点为第一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可随机生成,也可预先指定。
可选地,在该步骤204中,可以利用CATIA知识工程模块的Optimization功能,以第一观测点与在第一直线上的第一参考点之间的距离为自变量,以第一距离等于所述第一安全距离为约束,用模拟退火算法自动计算求解出满足第一距离等于第一安全距离的第一观测点的位置,可以省去了手工校核断面过程,大大提高效率。
该步骤205中,将所有的第一尖点进行拟合,得到拟合曲线,作为上述第一曲线。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从铰链轴线处开始,按预设间隔在法平面中Y轴方向依次作平行X轴方向的多条第一直线,然后针对每条第一直线,以其上的第一观测点作出带公差的第一外板翻边断面及前端配件断面,再以铰链轴线为圆心作第一外板翻边断面的外切圆,并测量外切圆和前端配件断面的第一距离,通过改变第一观测点在第一直线上的位置,快速、便捷求解出各第一直线上满足第一距离等于第一安全距离的第一尖点,再将各第一尖点进行拟合,即可以获得第一曲线,该第一曲线满足在其上的每一点作带公差的前端配件和车门的配合断面,使得绕铰链轴线旋转的车门断面的包络与前端配件断面的距离满足第一安全距离。
请参阅图2,以车门为前车门为例,示出了第一曲线的求解过程示意图,图2中输入条件为铰链轴线。
如图2所示,在铰链轴线O上任取一点作法平面,在法平面中距离铰链轴线-Y方向10mm处做平行X方向的直线a;
在直线a上任取点A做出不带公差的外板翻边断面h,根据分缝线的间隙定义,作出翼子板断面i,再根据公差要求,做出带公差的外板翻边断面H;
以铰链轴线O为圆心做外板翻边断面H的外切圆J,测量外切圆J和翼子板断面i的距离k;
利用CATIA知识工程模块的Optimization功能,以点A与在直线a上的第一参考点之间的距离为自变量,以距离k等于第一安全距离为约束,用模拟退火算法自动计算求解出满足距离k等于前期定义的第一安全距离的点A位置;
然后以10mm为增量,依次作出平面中平行于X方向的直线b、c、d、e…,同理依次求出点B、点C、点D、点E…,将所有的点拟合出一条拟合曲线l,作为上述第一曲线;
再将上述拟合曲线l沿着铰链轴线O拉伸,拉伸曲面m和外板造型表面n的交线即为车门分缝线的后边界w,具体如图3所示。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在第二曲线上确定第一尖点的步骤,包括步骤401~步骤402。
步骤401、在所述第二曲线上任取第二观测点作出带公差的第二外板翻边断面,并测量所述第二外板翻边断面和旋转后铰链翻边断面的第二距离;
步骤402、以所述第二观测点与在所述第二曲线上的第二参考点之间的距离为自变量,求解出所述第二距离等于所述第二安全距离的所述第二观测点,作为所述第二尖点。
上述步骤401中,在第二曲线上任取一点作为第二观测点,并过该第二观测点作出不带公差的外板翻边断面,然后根据公差要求,作出带公差的第二外板翻边断面,并测量其和旋转后铰链翻边断面的第二距离;然后在步骤402中,以第二观测点与在第二曲线上的第二参考点之间的距离为自变量,即通过改变第二观测点在第二曲线上的位置,重复执行步骤401,求解出满足第二距离等于第二安全距离的第二观测点,将该观测点作为上述第二尖点。其中,上述第二参考点为第二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可以随机生成,也可以预先指定。
可选地,在该步骤402中,利用CATIA知识工程模块的Optimization功能,以第二观测点与在第二曲线上的第二参考点之间的距离为自变量,以第二距离等于第二安全距离为约束,用模拟退火算法自动计算求解出第二距离等于第二安全距离的第二观测点的位置,可以省去了手工校核断面过程,大大提高效率。
请参阅图4,示出了第二尖点的求解过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过铰链翻边P做铰链轴线的法平面断面,将铰链翻边P绕着铰链轴线反向旋转铰链过开角度;在第二曲线q上任取点R做出不带公差的外板翻边断面t,根据公差要求,做出带公差的外板翻边断面T,并测量其和旋转后铰链翻边断面P的距离u;
利用CATIA知识工程模块的Optimization功能,以点R与在第二曲线上的第二参考点之间的距离为自变量,以距离u等于第二安全距离为约束,用模拟退火算法,自动计算求解出满足距离u等于前期定义的第二安全距离的点R位置。将旋转后的铰链翻边面P和外板造型表面n的交线平移到点R,该线段即为车门分缝线的前边界v。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根据前面步骤求出的车门分缝线的前边界和车门分缝线的后边界,界定了分缝线的范围,可以理解的是,车门侧分缝线需要在后边界之前且在前边界之后,具体如图5所示。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在上述步骤105之后,还包括步骤106:
步骤106、在所述后边界位于所述前边界之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车门分缝线不符合车门开启要求。
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实际车门侧分缝线需要在后边界之前且在前边界之后,如果求出的范围前后边界颠倒,则表明布置的铰链轴线位置和当前车门造型面不能满足车门开启要求,因而需要提示重新布置所述铰链轴线和/或车门造型面,而在后边界位于前边界之后的情况下,确定当前布置的铰链轴线位置和车门造型面符合车门开启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发明实施例所必须的。
实施例二
参照图6,示出了一种车门分缝线范围的求解装置600的框图,该装置具体可以包括:
输入模块601,用于提供铰链轴线、车门外板造型面、公差、车门与前端配件之间的第一安全距离、车门与铰链之间的第二安全距离、铰链的理论开启角度及过开角度;
第一确定模块602,用于作所述铰链轴线的法平面,并在法平面中拟合出第一曲线,所述第一曲线满足在其上的每一点作带公差的前端配件和车门的配合断面,使得绕铰链轴线旋转的车门断面的包络与前端配件断面之间的距离满足所述第一安全距离;
拉伸模块603,用于将所述第一曲线沿着铰链轴线拉伸,并将所述第一曲线的拉伸曲面与所述车门外板造型面的第一相交线确定为车门分缝线的后边界;
第二确定模块604,用于将存在干涉风险的铰链翻边面绕着铰链轴线反向旋转至过开角度,取所述旋转后的铰链翻边面与外板造型面的第二相交线中的任一点作铰链轴线垂直面,所述铰链轴线垂直面与车门外板造型面相交得到第二曲线,在所述第二曲线上确定第二尖点,其中,在所述第二尖点作带公差的车门断面和旋转后的铰链翻边面之间的距离满足所述第二安全距离;
平移模块605,用于将所述第二相交线平移至所述第二尖点,确定车门分缝线的前边界;
第三确定模块606,用于根据所述后边界及所述前边界,确定车门分缝线范围。
可选地,所述的装置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602包括:
分割单元,用于从所述铰链轴线处开始,按预设间隔在所述法平面中Y轴方向依次作平行X轴方向的多条第一直线;
第一匹配单元,用于针对每条所述第一直线,在所述第一直线上任取第一观测点作出带公差的第一外板翻边断面,并根据分缝线的间隙定义,作出前端配件断面;
测量单元,用于以铰链轴线为圆心作所述第一外板翻边断面的外切圆,测量外切圆和前端配件断面的第一距离;
第一求解单元,用于以所述第一观测点与在所述第一直线上的第一参考点之间的距离为自变量,求解出满足所述第一距离等于所述第一安全距离的所述第一观测点,作为所述第一尖点;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各所述第一直线对应的所述第一尖点进行拟合,确定所述第一曲线。
可选地,所述装置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604包括:
第二匹配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曲线上任取第二观测点作出带公差的第二外板翻边断面,并测量所述第二外板翻边断面和旋转后铰链翻边断面的第二距离;
第二求解单元,用于以所述第二观测点与在所述第二曲线上的第二参考点之间的距离为自变量,求解出所述第二距离等于所述第二安全距离的所述第二观测点,作为所述第二尖点。
可选地,所述装置中,所述第一求解单元,具体用于利用CATIA知识工程模块的Optimization功能,以所述第一观测点与在所述第一直线上的第一参考点之间的距离为自变量,以所述第一距离等于所述第一安全距离为约束,用模拟退火算法自动计算求解出满足所述第一距离等于所述第一安全距离的所述第一观测点。
可选地,所述装置中,所述第二求解单元,具体用于利用CATIA知识工程模块的Optimization功能,以所述第二观测点与在所述第二曲线上的第二参考点之间的距离为自变量,以所述第二距离等于所述第二安全距离为约束,用模拟退火算法自动计算求解出所述第二距离等于所述第二安全距离的所述第二观测点。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核验模块,用于在根据所述后边界及所述前边界,确定车门分缝线范围之后,在所述后边界位于所述前边界之前的情况下,确定当前布置的所述铰链轴线和所述车门造型面不符合车门开启要求。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根据提供的铰链轴线、车门外板造型面、公差、车门与前端配件之间的第一安全距离、车门与铰链之间的第二安全距离、铰链的理论开启角度及过开角度,快速确定出车门分缝线的后边界及车门分缝线的前边界,进而确定出车门分缝线范围,优化了计算逻辑,避免了车门分缝线的设计需要进行大量的手工断面校核、设计周期较长、工作量巨大的问题。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车门分缝线范围的求解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和非移动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车门分缝线范围的求解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车门分缝线范围的求解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在此提供的算法和显示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系统或者其它设备固有相关。各种通用系统也可以基于此示教一起使用。根据上面的描述,构造这类系统所要求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本发明也不针对任何特定编程语言。应当明白,可以利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内容,并且上面对特定语言所做的描述是为了披露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文件下载设备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车门分缝线范围的求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车门分缝线范围的求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铰链轴线、车门外板造型面、公差、车门与前端配件之间的第一安全距离、车门与铰链之间的第二安全距离、铰链的理论开启角度及过开角度;
作所述铰链轴线的法平面,并在法平面中拟合出第一曲线,所述第一曲线满足在其上的每一点作带公差的前端配件和车门的配合断面,使得绕铰链轴线旋转的车门断面的包络与前端配件断面之间的距离满足所述第一安全距离;
将所述第一曲线沿着铰链轴线拉伸,并将所述第一曲线的拉伸曲面与所述车门外板造型面的第一相交线确定为车门分缝线的后边界;
将存在干涉风险的铰链翻边面绕着铰链轴线反向旋转至过开角度,取所述旋转后的铰链翻边面与外板造型面的第二相交线中的任一点作铰链轴线垂直面,所述铰链轴线垂直面与车门外板造型面相交得到第二曲线,在所述第二曲线上确定第二尖点,其中,在所述第二尖点作带公差的车门断面和旋转后的铰链翻边面之间的距离满足所述第二安全距离;
将所述第二相交线平移至所述第二尖点,确定车门分缝线的前边界;
根据所述后边界及所述前边界,确定车门分缝线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法平面中拟合出第一曲线,包括:
从所述铰链轴线处开始,按预设间隔在所述法平面中Y轴方向依次作平行X轴方向的多条第一直线;
针对每条所述第一直线,在所述第一直线上任取第一观测点作出带公差的第一外板翻边断面,并根据分缝线的间隙定义,作出前端配件断面;
以铰链轴线为圆心作所述第一外板翻边断面的外切圆,测量外切圆和前端配件断面的第一距离;
以所述第一观测点与在所述第一直线上的第一参考点之间的距离为自变量,求解出满足所述第一距离等于所述第一安全距离的所述第一观测点,作为第一尖点;
根据各所述第一直线对应的所述第一尖点进行拟合,确定所述第一曲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曲线上确定第二尖点,包括:
在所述第二曲线上任取第二观测点作出带公差的第二外板翻边断面,并测量所述第二外板翻边断面和旋转后铰链翻边断面的第二距离;
以所述第二观测点与在所述第二曲线上的第二参考点之间的距离为自变量,求解出所述第二距离等于所述第二安全距离的所述第二观测点,作为所述第二尖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第一观测点在所述第一直线上的第一坐标为自变量,求解出满足所述第一距离等于所述第一安全距离的所述第一观测点,包括:
利用CATIA知识工程模块的Optimization功能,以所述第一观测点与在所述第一直线上的第一参考点之间的距离为自变量,以所述第一距离等于所述第一安全距离为约束,用模拟退火算法自动计算求解出满足所述第一距离等于所述第一安全距离的所述第一观测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第二观测点与在所述第二曲线上的第二参考点之间的距离为自变量,求解出所述第二距离等于所述第二安全距离的所述第二观测点,包括:
利用CATIA知识工程模块的Optimization功能,以所述第二观测点与在所述第二曲线上的第二参考点之间的距离为自变量,以所述第二距离等于所述第二安全距离为约束,用模拟退火算法自动计算求解出所述第二距离等于所述第二安全距离的所述第二观测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后边界及所述前边界,确定车门分缝线范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后边界位于所述前边界之前的情况下,确定当前布置的所述铰链轴线和所述车门外板造型面不符合车门开启要求。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门为前车门时,所述前端配件为翼子板;在所述车门为后车门时,所述前端配件为前车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取所述旋转后的铰链翻边面与外板造型面的第二相交线中的任一点作铰链轴线垂直面的步骤,具体包括:
取所述旋转后的铰链翻边面与外板造型面的第二相交线的中点作铰链轴线垂直面。
9.一种车门分缝线范围的求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输入模块,用于提供铰链轴线、车门外板造型面、公差、车门与前端配件之间的第一安全距离、车门与铰链之间的第二安全距离、铰链的理论开启角度及过开角度;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作所述铰链轴线的法平面,并在法平面中拟合出第一曲线,所述第一曲线满足在其上的每一点作带公差的前端配件和车门的配合断面,使得绕铰链轴线旋转的车门断面的包络与前端配件断面之间的距离满足所述第一安全距离;
拉伸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曲线沿着铰链轴线拉伸,并将所述第一曲线的拉伸曲面与所述车门外板造型面的第一相交线确定为车门分缝线的后边界;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将存在干涉风险的铰链翻边面绕着铰链轴线反向旋转至过开角度,取所述旋转后的铰链翻边面与外板造型面的第二相交线中点作铰链轴线垂直面,所述铰链轴线垂直面与车门外板造型面相交得到第二曲线,在所述第二曲线上确定第二尖点,其中,在所述第二尖点作带公差的车门断面和旋转后的铰链翻边面之间的距离满足所述第二安全距离;
平移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相交线平移至所述第二尖点,确定车门分缝线的前边界;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后边界及所述前边界,确定车门分缝线范围。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分缝线范围的求解方法中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17395.4A CN115114720B (zh) | 2022-06-01 | 2022-06-01 | 一种车门分缝线范围的求解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17395.4A CN115114720B (zh) | 2022-06-01 | 2022-06-01 | 一种车门分缝线范围的求解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14720A CN115114720A (zh) | 2022-09-27 |
CN115114720B true CN115114720B (zh) | 2024-04-26 |
Family
ID=83327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617395.4A Active CN115114720B (zh) | 2022-06-01 | 2022-06-01 | 一种车门分缝线范围的求解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11472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952607A (zh) * | 2023-02-15 | 2023-04-11 |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车门分缝边界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705768A1 (de) * | 1987-02-24 | 1988-09-01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 Scharnieranordnung fuer eine fahrzeugtuer |
CN106184480A (zh) * | 2016-07-24 | 2016-12-07 |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车门铰链布置方法 |
CN108058581A (zh) * | 2017-12-18 | 2018-05-22 | 北斗航天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 车门分缝的校核方法及车门设计方法 |
CN111914343A (zh) * | 2020-06-11 | 2020-11-10 | 沿锋智能消防设备(济宁)有限公司 | 一种可精准确定汽车开闭件分缝极限边界线的方法 |
CN112528398A (zh) * | 2020-11-24 | 2021-03-19 | 宝能(西安)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车门铰链轴线的布置方法和布置系统 |
CN113051655A (zh) * | 2019-12-26 | 2021-06-29 |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 车门分缝前后边界的确定方法 |
CN113868756A (zh) * | 2021-08-31 | 2021-12-31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确定背门铰链轴位置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182303B2 (ja) * | 2009-03-03 | 2013-04-17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車両ドア開度制御装置 |
US9135730B2 (en) * | 2012-04-30 | 2015-09-15 | Siemens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Software Inc. | Curve chain connections under surface, distance, and shape constraints |
-
2022
- 2022-06-01 CN CN202210617395.4A patent/CN11511472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705768A1 (de) * | 1987-02-24 | 1988-09-01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 Scharnieranordnung fuer eine fahrzeugtuer |
CN106184480A (zh) * | 2016-07-24 | 2016-12-07 |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车门铰链布置方法 |
CN108058581A (zh) * | 2017-12-18 | 2018-05-22 | 北斗航天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 车门分缝的校核方法及车门设计方法 |
CN113051655A (zh) * | 2019-12-26 | 2021-06-29 |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 车门分缝前后边界的确定方法 |
CN111914343A (zh) * | 2020-06-11 | 2020-11-10 | 沿锋智能消防设备(济宁)有限公司 | 一种可精准确定汽车开闭件分缝极限边界线的方法 |
CN112528398A (zh) * | 2020-11-24 | 2021-03-19 | 宝能(西安)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车门铰链轴线的布置方法和布置系统 |
CN113868756A (zh) * | 2021-08-31 | 2021-12-31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确定背门铰链轴位置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14720A (zh) | 2022-09-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2045552B2 (en) | Layout method of a chip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 |
TWI539184B (zh) | 自由曲面成像系統的設計方法 | |
CN115114720B (zh) | 一种车门分缝线范围的求解方法及装置 | |
US20230061993A1 (en) |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vehicle design deviations using deep learning with neural networks | |
US10606970B2 (en) | Selection of corners and/or margins using statistical static timing analysis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
US20240273849A1 (en) | Deformation-based generation of curved meshes | |
CN106291921A (zh) | 一种天基大口径反射镜轻量化设计方法 | |
CN116611368B (zh) | 一种湍流壁面函数求解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16380043A (zh) | 变道中心线确定及高精地图绘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07506552A (zh) | 基于灵敏度测试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及系统 | |
CN108664742B (zh) | 短舱参数化设计的多目标优化方法 | |
US20140250414A1 (en) | Method for measuring assertion density in a system of verifying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 |
US11520959B1 (en) | Pruning of buffering candidates for improved efficiency of evaluation | |
CN118278252B (zh) | 一种目标红外辐射强度确定方法和装置 | |
US9058452B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cing and fixing unknowns in gate-level simulation | |
CN110110374B (zh) | 概念阶段汽车车身正向设计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9122824B2 (en) | System-on-chip design structure and method | |
CN117850153A (zh) | 一种版图一致性的检测优化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16734970A (zh) | 一种发动机空气流量计修正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6628847A (zh) | A柱断面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6663133A (zh) | 一种汽车前脸dts的三维尺寸链计算方法及系统 | |
CN115544681A (zh) | 一种发动机罩全流程数值开发方法及系统 | |
US9684749B2 (en) | Pipeline depth exploration in a register transfer level design description of an electronic circuit | |
CN114611289A (zh) | 自动驾驶中参考线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1477583A (zh) | 三组元变焦系统凸轮曲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314500 988 Tong Tong Road, Wu Tong Street, Tongxiang, Jiaxing, Zhejiang Applicant after: United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Ltd. Address before: 314500 988 Tong Tong Road, Wu Tong Street, Tongxiang, Jiaxing, Zhejiang Applicant before: Hoz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PP01 |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5012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40426 |
|
PP01 |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