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110183A - 一种无锭纺纱装置、无锭纺纱方法及纺纱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锭纺纱装置、无锭纺纱方法及纺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10183A
CN115110183A CN202210858932.4A CN202210858932A CN115110183A CN 115110183 A CN115110183 A CN 115110183A CN 202210858932 A CN202210858932 A CN 202210858932A CN 115110183 A CN115110183 A CN 1151101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spinning
winding
twisting uni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5893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立成
徐卫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85893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1018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10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101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7/00Spinning or twisting arrangements
    • D01H7/02Spinning or twisting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permanent twist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D01H1/14Details
    • D01H1/36Package-shaping arrangements, e.g. building motions, e.g. control for the traversing stroke of ring rails; Stopping ring rails in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锭纺纱装置,包括罗拉牵伸单元,罗拉牵伸单元的前下方设置纱线加捻单元,纱线加捻单元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两条卷绕曲臂,卷绕曲臂端部设置有导纱钩;在纱线加捻单元下方串列安装纱筒,纱筒下端由皮带轮驱动,且整体安装于升降平台上。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无锭纺纱方法和一种纺纱机。本发明通过取消传统环锭纺纱机的钢领钢丝圈以及锭子,采用新型加捻卷绕方式,可以大幅削减成纱过程中的纱线张力波动,提高纺纱速度,增加卷装容量,减小车间噪音,还可以精确控制成纱捻度及纺纱线速度,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无锭纺纱装置、无锭纺纱方法及纺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设备及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无锭纺纱装置、无锭纺纱方法及纺纱机,属于纺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环锭纺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已非常成熟,其独特的加捻卷绕方式是一种很巧妙的设计,但也因为该设计导致了很多问题。
首先是纺纱速度很难进一步提升。环锭纺纱的关键是锭子主动回转,带动钢丝圈沿钢领回转,钢丝圈每回转一圈给纱线加上一个捻回,同时与回转的锭子配合完成卷绕动作。在此过程中如果提升纺纱速度即增加锭子转速,将引起如下一些问题:气圈与空气摩擦加剧,纱线张力增加;气圈离心力增加,纱线张力增加;钢丝圈与钢领摩擦加剧,发热严重,磨损严重;输入能量大量消耗于损耗等。
其次是纺纱过程中纱线张力波动频繁且无法克服。实际纺纱中,由前罗拉钳口输出的纤维须条直至卷绕到纱管上,可能经历的波动因素有:导纱钩形状,气圈附近的气流变化,钢丝圈跳动,钢丝圈及钢领的摩擦系数变化,钢领板升降,锭子转速的稳定性,大中小纱等。其中的一些影响因素由环锭纺加捻卷绕方式决定,目前无法克服,所导致的纱线张力波动直接影响最终的成纱质量和车间生产效率,严重时可能无法进行生产。
再次是纱线卷装容量小。环锭纺成纱最终被卷绕在纱管上,纱管的卷装容量受钢领直径和钢领板的升降动程限制,导致纺纱过程中需要频繁落纱更换纱管,虽然目前有全自动整体落纱技术,但落纱需要停车且落纱前后的纱线质量稳定仍然存在问题,因而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卷装容量问题。
最后是环锭纺纱过程中加捻与卷绕同时进行,两者联动,无法单独调节,且无法精确设置。这导致的结果是不同锭速情况下,纱线捻度无法精确控制,需要多次尝试或根据经验调整,误差较大。
当然环锭纺还存在其它一些问题,如:车间噪音非常大,飞花很多等。基于上述这些问题,有必要对环锭纺进行革新,因而最近几十年间出现了数种新型纺纱技术,但是这些新型纺纱的成纱结构及性能均与环锭纱有显著不同,这也是环锭纺仍然在市场上占据较大份额的原因。因此本发明拟在不改变纱线结构的基础上对环锭纺进行升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锭纺纱装置,主要试图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下问题:纺纱速度无法进一步提高;纺纱过程中纱线张力波动频繁;成纱卷装容量小;加捻与卷绕无法单独调节和精确调整;车间环境差等。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无锭纺纱装置,包括罗拉牵伸单元,罗拉牵伸单元的前下方设置纱线加捻单元,纱线加捻单元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两条卷绕曲臂,卷绕曲臂端部设置有导纱钩;在纱线加捻单元下方串列安装纱筒,纱筒下端由皮带轮驱动,且整体安装于升降平台上。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纱线加捻单元为中空圆柱体结构,圆柱体外壁安装有皮带轮,圆柱体内部的空腔内壁安装有钢丝圈,底部有通孔。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所述空腔形状为圆柱形、圆锥形或倒置的碗型。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纱线加捻单元顶部设置有圆盘形状导纱盖板,盖板中间有导纱瓷眼。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所述瓷眼为圆形,且具有实时检测纱线张力的功能。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所述纱筒可更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锭纺纱方法,采用了本发明的无锭纺纱装置,并具体包括:
粗纱经罗拉牵伸单元牵伸后,纤维须条由前罗拉和前胶辊组成的钳口输出,穿过固定的导纱盖板中间的导纱瓷眼后,进入纱线加捻单元,纱线加捻单元每回转一圈给纱线加上一个捻回,随着纱线扭转程度的增加,捻回逐渐向钳口传递,从而在钳口纺纱三角区收拢纤维须条,进而逐渐形成纱线;加捻后的纱线即为成纱,由纱线加捻单元底部的通孔引出,并穿过卷绕曲臂端部的导纱钩,卷绕至纱筒上,卷绕过程中纱线捻度无变化,卷绕速度由卷绕曲臂和纱筒的转速差决定;为了形成良好的纱筒卷装并增加卷装容量,纱筒在升降平台的带动下做上下往复运动。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纱筒的转速低于卷绕曲臂的转速。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纺纱机,采用了本发明提供的无锭纺纱装置。
本发明通过取消传统环锭纺纱机的钢领钢丝圈以及锭子,采用新型加捻卷绕方式,可以大幅削减成纱过程中的纱线张力波动,提高纺纱速度,增加卷装容量,减小车间噪音,还可以精确控制成纱捻度及纺纱线速度,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锭纺纱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纱线加捻单元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前罗拉,2.前胶辊,3.纱线加捻单元,4.卷绕曲臂,5.纱筒,6.升降平台,7.导纱瓷眼,8.导纱盖板,9.纱线加捻单元内部空腔,10.钢丝圈,11.通孔,12.皮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锭纺纱装置,如附图1和2所示,包括罗拉牵伸单元,罗拉牵伸单元的前罗拉1和前胶辊2组成的钳口(即前罗拉与前胶辊的接触部位)前下方配置纱线加捻单元3,纱线加捻单元顶部配置有圆盘形状导纱盖板8,盖板中间有导纱瓷眼7,该瓷眼为正圆形,且固装于压力传感器上,具有实时检测纱线张力的功能;纱线加捻单元为中空圆柱体,其外壁安装有皮带轮12,内部空腔9具有三种形式:圆柱形、圆锥形或倒置的碗型,空腔内壁安装有钢丝圈10,底部有通孔11;加捻单元底部两侧对称配置卷绕曲臂4,卷绕曲臂端部固定安装有导纱钩;在纱线加捻单元下方同轴线安装纱筒5,该纱筒下端由皮带轮驱动,纱筒可更换;纱筒5及其驱动机构整体安装于升降平台6上,由升降平台控制纱筒的升降动程及速度。
实施例二
一种无锭纺纱方法,具体包括:
粗纱经罗拉牵伸单元牵伸后,纤维须条由前罗拉1和前胶辊2组成的钳口输出,穿过固定的导纱盖板8中间的导纱瓷眼7后,进入纱线加捻单元3内部的钢丝圈10,纱线加捻单元每回转一圈给纱线加上一个捻回,随着纱线扭转程度的增加,捻回逐渐向钳口传递,从而在钳口纺纱三角区收拢纤维须条,进而逐渐形成纱线;加捻后的纱线即为成纱,由纱线加捻单元底部的通孔11引出,并穿过卷绕曲臂4端部的导纱钩,并卷绕至纱筒5上,卷绕过程中纱线捻度无变化,卷绕速度由卷绕曲臂和纱筒的转速差决定;为了形成良好的纱筒卷装并增加卷装容量,纱筒在升降平台6的带动下做上下往复运动,该往复运动的速度及动程可独立控制,因而可适应多种规格纱筒。
本发明的纱线加捻单元3安装于皮带轮12上,只做绕轴线的回转运动,其回转方向顺逆时针均可,但在一个筒纱的卷绕过程中方向不变,因而在成纱过程中不会对纱线造成额外的张力波动。加捻过程中纱线回转造成的气圈被封闭于加捻单元内部空腔9中,一方面不易受到外部气流和飞花(纺织过程中随气流飞扬的短纤维等)的影响;另一方面空腔形状也能控制气圈形态进而减小纱线张力。气圈是纺纱过程中,纱线被加捻单元带动回转,在离心力作用下,由于两端相对固定,纱线中段向外侧凸起而成的形态,气圈的高度和直径对纱线张力均有影响。在传统环锭纺中,随着钢领板下降,气圈高度逐渐增加,而钢丝圈质量较轻或纱线细度变小时,气圈直径会变大,这些都会导致纱线张力波动。本发明中纱线加捻单元采用内部空腔来控制上述气圈形态,使得气圈在纺纱过程中保持稳定不变,不同的空腔形状适用于不同的细纱工艺,可综合考虑加捻速度、成纱捻度和细度等因素进行选择。此外纱线加捻单元受皮带轮驱动做主动回转,因而纱线捻度可通过该转速直接精确控制,且加捻速度可大幅提升,进而提升纺纱速度。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单元由卷绕曲臂4和纱筒5组成,两者配合可独立且精确控制纺纱线速度。其中,纱筒由其下端的皮带轮独立驱动,其转速低于卷绕曲臂的转速,两者速度差由成纱捻度、纺纱线速度和卷绕直径决定。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纺纱机,采用了实施例一的无锭纺纱装置。
尽管这里参照本发明的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

Claims (8)

1.一种无锭纺纱装置,包括罗拉牵伸单元,其特征在于:罗拉牵伸单元的前下方设置纱线加捻单元,纱线加捻单元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两条卷绕曲臂,卷绕曲臂端部设置有导纱钩;在纱线加捻单元下方串列安装纱筒,纱筒下端由皮带轮驱动,且整体安装于升降平台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锭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纱线加捻单元为中空圆柱体结构,圆柱体外壁安装有皮带轮,圆柱体内部的空腔内壁安装有钢丝圈,底部有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无锭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腔形状为圆柱形、圆锥形或倒置的碗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无锭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纱线加捻单元顶部设置有圆盘形状导纱盖板,盖板中间有导纱瓷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无锭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瓷眼为圆形,且具有实时检测纱线张力的功能。
6.一种无锭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了权利要求1至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无锭纺纱装置,并具体包括:
粗纱经罗拉牵伸单元牵伸后,纤维须条由前罗拉和前胶辊组成的钳口输出,穿过固定的导纱盖板中间的导纱瓷眼后,进入纱线加捻单元,纱线加捻单元每回转一圈给纱线加上一个捻回,随着纱线扭转程度的增加,捻回逐渐向钳口传递,从而在钳口纺纱三角区收拢纤维须条,进而逐渐形成纱线;加捻后的纱线即为成纱,由纱线加捻单元底部的通孔引出,并穿过卷绕曲臂端部的导纱钩,卷绕至纱筒上,卷绕过程中纱线捻度无变化,卷绕速度由卷绕曲臂和纱筒的转速差决定;为了形成良好的纱筒卷装并增加卷装容量,纱筒在升降平台的带动下做上下往复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无锭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纱筒的转速低于卷绕曲臂的转速。
8.一种纺纱机,其特征在于:采用了权利要求1至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无锭纺纱装置。
CN202210858932.4A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无锭纺纱装置、无锭纺纱方法及纺纱机 Pending CN1151101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58932.4A CN115110183A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无锭纺纱装置、无锭纺纱方法及纺纱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58932.4A CN115110183A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无锭纺纱装置、无锭纺纱方法及纺纱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10183A true CN115110183A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34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58932.4A Pending CN115110183A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无锭纺纱装置、无锭纺纱方法及纺纱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10183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79794A (en) * 1966-04-27 1970-01-28 Francisco Tulleuda Hortal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Spinning and Twisting Apparatus
CN1232890A (zh) * 1998-02-25 1999-10-27 沃尔克曼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倍捻原理在纺捻联合工序中生产捻线的方法及装置
CN1837428A (zh) * 2006-04-21 2006-09-27 朱爱萍 细纱倍捻锭子及细纱倍捻卷绕方法
CN201347310Y (zh) * 2009-01-09 2009-11-18 江阴市华方新技术科研有限公司 新型粗纱的并纱装置
CN103820889A (zh) * 2012-11-15 2014-05-28 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倍捻纺纱装置
CN203904546U (zh) * 2014-06-27 2014-10-29 纬恒(福建)轻纺有限公司 中小纱断头率改善的细纱机
CN204550858U (zh) * 2014-09-25 2015-08-12 胡春云 气动环锭纺纱加捻卷绕装置
CN112921454A (zh) * 2021-01-21 2021-06-08 杭州易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加捻卷绕分离式环锭纺纱系统
CN214572438U (zh) * 2021-04-13 2021-11-02 合肥泛远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实验室用细纱机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79794A (en) * 1966-04-27 1970-01-28 Francisco Tulleuda Hortal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Spinning and Twisting Apparatus
CN1232890A (zh) * 1998-02-25 1999-10-27 沃尔克曼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倍捻原理在纺捻联合工序中生产捻线的方法及装置
CN1837428A (zh) * 2006-04-21 2006-09-27 朱爱萍 细纱倍捻锭子及细纱倍捻卷绕方法
CN201347310Y (zh) * 2009-01-09 2009-11-18 江阴市华方新技术科研有限公司 新型粗纱的并纱装置
CN103820889A (zh) * 2012-11-15 2014-05-28 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倍捻纺纱装置
CN203904546U (zh) * 2014-06-27 2014-10-29 纬恒(福建)轻纺有限公司 中小纱断头率改善的细纱机
CN204550858U (zh) * 2014-09-25 2015-08-12 胡春云 气动环锭纺纱加捻卷绕装置
CN112921454A (zh) * 2021-01-21 2021-06-08 杭州易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加捻卷绕分离式环锭纺纱系统
CN214572438U (zh) * 2021-04-13 2021-11-02 合肥泛远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实验室用细纱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郁崇文: "《纺纱学》",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pages: 163 - 16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28967B (zh) 包缠结构亚麻、涤纶长丝段彩复合纱的加工方法及复合纱
CN108330576B (zh) 一种双加捻纺纱装置及双加捻纺纱方法
CN113897715B (zh) 一种绒毛机
CN109457334A (zh) 一种倍捻式纺纱方法
CN101942724B (zh) 一种包覆纱的装置及方法
CN109554784B (zh) 一种倍捻式细纱机
CN106350912B (zh) 一种双包缠平行纱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CN112695421A (zh) 一种转杯包芯纱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CN115110183A (zh) 一种无锭纺纱装置、无锭纺纱方法及纺纱机
CN106567163B (zh) 一种环锭包缠纱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CN106337230B (zh) 一种梯度包缠纱线毛羽的装置
CN101608368B (zh) 超细锦纶弹力丝的加捻装置
CN217418901U (zh) 一种用于环锭细纱机可有效减少纱线毛羽的装置
CN110093692B (zh) 一种纤维须条集聚装置
CN201501956U (zh) 超细锦纶弹力丝的加捻装置
CN108560097B (zh) 一种高保形环锭纺包缠纱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
CN221501325U (zh) 一种倍捻成型一体化锭子装置
CN206188974U (zh) 一种梯度包缠纱线毛羽的装置
CN110042515A (zh) 一种导纱装置
CN111155215A (zh) 一种三粗纱喂入的细纱工艺及细纱装置
CN201447533U (zh) 一种倍捻加捻机构
CN213507340U (zh) 一种节能加工倍捻纱线的锭子结构
CN219342434U (zh) 一种加捻匀捻器
CN213357842U (zh) 一种捻线机
CN216107396U (zh) 一种双v型槽导丝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92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