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07373A - 盒 - Google Patents
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107373A CN115107373A CN202210277189.3A CN202210277189A CN115107373A CN 115107373 A CN115107373 A CN 115107373A CN 202210277189 A CN202210277189 A CN 202210277189A CN 115107373 A CN115107373 A CN 1151073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iner
- liquid
- cartridge
- wall
- side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7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0976 i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01 electroluminesc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99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31 maintenance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18 DNA micro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78 acidif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2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2447 hatch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943 hot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867 inorganic solvent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49 inorganic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338 liquid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23 metal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60 organic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9 pi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374 simple syrup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盒的空心的液体容器刚性的技术。该盒具备:空心的液体容器,其划分用于容纳液体的液体室;以及液体供给部,其与液体室连通并且向印刷装置供给液体室的液体,液体容器具有凹凸形状的凹凸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盒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如下盒已为人所知,该盒具备:液体容纳部,其具有挠性,用于容纳液体;以及壳体,其容纳液体容纳部(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086171号
在现有技术中,壳体的刚性比液体容纳部大,通过将液体容纳部容纳于该壳体,保护了液体容纳部。在大量的液体容纳于液体容纳部的情况下,液体容纳部通过从内侧支撑壳体,从而能够由位于内侧的液体容纳部抑制壳体的变形。然而,在容纳在液体容纳部的液体的量少的情况下,液体容纳部未能从内侧支撑壳体,可能产生无法由液体容纳部抑制壳体的变形的情况。因此,在给液体容纳部的液体的容纳量少的类型的盒中,为了使壳体的刚性提高,可能需要将肋等别的部件设置于壳体。因而,一直以来,针对壳体期望的是不设置别的部件而能够提高刚性的技术。这样的问题并不限于壳体,对于用于容纳液体的中空的液体容器是共通的。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提供一种能够装卸地安装于印刷装置的盒安装部的盒。该盒具备:空心的液体容器,其划分用于容纳液体的液体室;以及液体供给部,其与所述液体室连通并且用于向所述印刷装置供给所述液体室的所述液体,所述液体容器具有凹凸形状的凹凸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用于说明盒安装部和盒的图。
图3是说明盒向盒安装部的安装过程的第一图。
图4是说明安装过程的第二图。
图5是表示盒的安装完成状态的图。
图6是安装完成状态下的盒和盒安装部的截面图。
图7是盒安装部的立体图。
图8是从+Z方向侧观察盒安装部的图。
图9是第一种盒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第一种盒的第一立体图。
图11是第一种盒的仰视图。
图12是第一种盒的第二立体图。
图13是第一种盒的侧视图。
图14是图13的14-14截面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第一种盒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印刷系统;2:印刷用纸;4、4C、4M、4Y、4K:盒;4A:第一种盒;4B:第二种盒;6:盒安装部;8:盖部件;10:印刷装置;13:更换用罩;15:操作按钮;20:托架;22:喷出头;24:管;30:驱动机构;31:控制部;32:同步带;34:驱动电机;41:盒主体;42:前壁;43:上壁;44:底壁;45:第一主体侧壁;46:第二主体侧壁;47:后壁;50:电路基板;61:容纳室;61C、61M、61Y、61K:插槽;62:第二装置壁;63:装置上壁;64:装置底壁;65:第一装置侧壁;66:第二装置侧壁;67:第一装置壁;70:装置侧端子部;72:容器前壁;73:容器上壁;74:容器底壁;75:第一容器侧壁;76:第二容器侧壁;77:容器后壁;82:转接器前壁;84:转接器底壁;85:第一转接器侧壁;86:第二转接器侧壁;87:转接器后壁;89:角部;90:端子配置部;91:第一凹凸部;92:第二凹凸部;93:凹部;93a:第一凹部;93b:第二凹部;94:凸部;94a:第一凸部;94b:第二凸部;98a:第一顶端部;98b:第二顶端部;99:凹凸部;200:膜;401:液体容器;401fa:外表面;401fb:内表面;402:转接器;430:盒侧识别部件;442:液体供给部;442a:供给部顶端部;446:插入开口部;447:盒引导部;447a:第一盒引导部;447b:第二盒引导部;448:供给部定位部;450:液体室;497:盒卡合部;521:盒侧端子;602:装置引导部;602a:第一装置引导部;602b:第二装置引导部;610:支撑部件;611:第一支撑侧壁;612:第二支撑侧壁;613:主壁;614:装置开口部;630:装置侧识别部件;642:液体导入部;642b:顶端部;644:装置侧供给部定位部;644b:另一端部;674:插拔开口部;677:卡合形成体;697:安装卡合部;698:旋转支点;699:液体贮存部;700:安装元件;721:装置侧端子;831:供给部配置部;991:外周面;998:顶面;CA2:中心轴线;D1:插入方向;D2:连接方向;D3:连接解除方向;D4:拆卸方向;Rg1:第一区域;Rg2:第二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A.实施方式:
A-1.印刷系统的结构: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1的结构的立体图。在图1中描绘有作为彼此正交的三个空间轴的X轴、Y轴、Z轴。X轴、Y轴、Z轴的箭头所朝向的方向分别表示沿着X轴、Y轴、Z轴的正的方向。将沿着X轴、Y轴、Z轴的正的方向分别设为+X方向、+Y方向、+Z方向。X轴、Y轴、Z轴的与箭头所朝向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分别是沿着X轴、Y轴、Z轴的负的方向。将沿着X轴、Y轴、Z轴的负的方向分别设为-X方向、-Y方向、-Z方向。在沿着X轴、Y轴、Z轴的方向上将不论正负的方向分别称为X方向、Y方向、Z方向。对于这以后所示的图和说明也是同样的。
印刷系统1具备印刷装置10和向印刷装置10供给作为液体的墨水的盒4。
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是从喷出头22喷出作为液体的墨水的喷墨打印机。该印刷装置10是对海报等大张的纸张(A2~A0等)进行印刷的大型的打印机。印刷装置10具备盒安装部6、控制部31、托架20、喷出头22、以及驱动机构30。另外,印刷装置10具备用于使用者操作印刷装置10的动作的操作按钮15。
盒安装部6具有位于+Y方向侧的第一装置壁67。第一装置壁67具有作为供盒4相对于容纳室61插拔的出入口的插拔开口部674。经由该插拔开口部674盒4容纳于盒安装部6的容纳室61、或者从容纳室61拆卸盒4。多个盒4分别可装卸地安装于盒安装部6。在本实施方式中,与黑色、黄色、品红色、青色这4种颜色的墨水相对应地4种盒4逐个、即合计四个盒4安装于盒安装部6。也将容纳黑色的墨水的盒4称为盒4K,也将容纳黄色的墨水的盒4称为盒4Y,也将容纳品红色的墨水的盒4称为盒4M,也将容纳青色的墨水的盒4称为盒4C。在本实施方式中,盒4K以能够容纳液体比盒4C、4M、4Y容纳液体多的方式构成。因而,也将盒4K称为第一种盒4A,也将盒4C、4M、4Y称为第二种盒4B。
印刷装置10在+Y方向侧的前表面具有更换用罩13。更换用罩13能够开闭地构成。通过打开更换用罩13,盒安装部6的插拔开口部674显露,能够进行盒4的装卸。若盒4安装于盒安装部6,则能够经由作为液体流通管的管24向设置在托架20的喷出头22供给墨水。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水位差从盒4向喷出头22供给墨水。具体而言,通过盒安装部6内的墨水的液面与喷出头22的水位差向喷出头22供给墨水。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通过由印刷装置10的未图示的泵机构抽吸盒4内的墨水,从而向喷出头22供给墨水。另外,管24按照墨水的种类设置。在此,将盒4安装于盒安装部6而能够向印刷装置10供给作为液体的墨水的状态也称为“安装完成状态”。
在喷出头22,按照每种墨水的种类设置有喷嘴。喷出头22从喷嘴朝向印刷用纸2喷出墨水而印刷文字、图像等数据。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是被称为所谓的“非托架装载型”的打印机,该“非托架装载型”的打印机的盒安装部6未与托架20的运动联动。另外,本发明的技术也能够应用于被称为所谓的“托架装载型”的打印机,该“托架装载型”的打印机在托架20设置有盒安装部6,盒安装部6与托架20一起移动。
控制部31进行印刷装置10的各部的控制、与盒4之间的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托架20使喷出头22相对于印刷用纸2相对地移动。
驱动机构30基于来自控制部31的控制信号使托架20往复移动。驱动机构30具备同步带32和驱动电机34。通过经由同步带32向托架20传递驱动电机34的动力,从而托架20在作为沿着X方向的方向的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此外,印刷装置10具备用于使印刷用纸2在作为+Y方向的副扫描方向上移动的输送机构。
在进行印刷之际,由输送机构印刷用纸2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向前面罩11上输出印刷完成后的印刷用纸2。
此外,在使托架20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印刷区域外的位置设置有被称为起始位置的区域,在起始位置搭载有进行用于使印刷正常地执行的维护的维护机构。维护机构由盖部件8、未图示的升降机构等构成,该盖部件8被按压于在喷出头22的底面侧形成有喷嘴的面并且以包围喷嘴的方式形成闭空间,该升降机构使盖部件8升降,以便将盖部件8按压于喷出头22的喷嘴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印刷系统1的使用状态下,将沿着输送印刷用纸2的副扫描方向的轴设为Y轴,将沿着重力下方向的轴设为Z轴,将沿着托架20的移动方向的轴设为X轴。在此,“印刷系统1的使用状态”是指在水平的面设置有印刷系统1的状态。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副扫描方向设为+Y方向,将该+Y方向的反方向设为-Y方向,将重力下方向设为-Z方向,将重力上方向设为+Z方向。X方向和Y方向是沿着水平方向的方向。此外,在从前面侧观察印刷系统1时,将从右侧朝向左侧的方向设为+X方向,将该+X方向的反方向设为-X方向。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安装,盒4插入盒安装部6的插入方向D1是-Y方向,从盒安装部6拆卸盒4的拆卸方向D4是+Y方向。因而,也将盒安装部6中的-Y方向侧称为进深侧,也将+Y方向侧称为近前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盒4的排列方向成为X方向。
图2是用于说明盒安装部6和盒4的图。在图2中,示出有盒4K、4M、4Y向盒安装部6的安装完成了的安装完成状态。此外,在图2中,示出有盒4C向盒安装部6的插入完成了的插入完成状态。在安装完成状态下,与插入完成状态相比,盒4的后壁47侧位于重力下方向侧。
A-2.盒的安装过程以及安装状态的说明:
图3是说明盒4向盒安装部6的安装过程的第一图。图4是说明安装过程的第二图。图5是表示盒4向盒安装部6的安装完成了的安装完成状态的图。图6是安装完成状态下的盒4和盒安装部6的截面图。
盒4向盒安装部6的安装过程具有端子连接过程和接着端子连接过程被执行的供给部连接过程。如图3所示,端子连接过程是如下过程:通过使盒4经由第一装置壁67的插拔开口部674向作为-Y方向的插入方向D1移动而插入盒安装部6的容纳室61,从而使盒安装部6的随后论述的装置侧端子与盒4的随后论述的盒侧端子接触而电连接。如图4和图5所示,供给部连接过程是如下过程:在维持着装置侧端子与盒侧端子的电连接的状态下,连接盒安装部6的随后论述的液体导入部与盒4的随后论述的液体供给部。具体而言,在供给部连接过程中,通过使盒4的后壁47侧以盒安装部6的旋转支点698为中心向箭头所示的连接方向D2旋转移动,从而液体导入部与液体供给部连接。另外,在图5所示的安装完成状态下,盒4通过由设置在盒安装部6的第一装置壁67侧的卡合形成体677而卡合,从而保持了安装完成状态。
如图5所示,在从盒安装部6取出盒4的情况下,使用者通过抬起盒4的后壁47侧,从而使后端47侧以旋转支点698为支点而向作为与连接方向D2相反的方向的连接解除方向D3旋转移动。在该旋转移动之际,解除由卡合形成体677进行的卡合。在使盒4向连接解除方向D3旋转移动而盒4成为了图4所示的状态之后,通过使盒4向作为拆卸方向D4的+Y方向移动,从而从盒安装部6取出盒4。
如图6所示,在盒4的安装完成状态下,盒4的液体供给部442与盒安装部6的液体导入部642连接。由此,经由液体供给部442向液体导入部642供给容纳在盒4的液体室450的液体。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仅从液体供给部442向液体导入部642供给液体,而且容纳在盒安装部6的液体贮存部699的空气成为气泡,在液体导入部642、液体供给部442流通而向液体室450流通。
由此,进行液体室450的气液交换。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盒4具有使液体室450与外部连通的大气连通路径,经由该大气连通路径进行气液交换。大气连通路径配置于与液体供给部442不同的位置,例如,形成于形成液体室450的液体容器401。
此外,在盒4的安装完成状态下,通过盒4的盒卡合部497与盒安装部6的安装卡合部697卡合,从而维持安装完成状态。安装卡合部697形成于盒安装部6的位于第一装置壁67侧的卡合形成体677。
A-3.盒安装部6的详细结构:
图7是盒安装部6的立体图。图8是从+Z方向侧观察盒安装部6的图。在图7和图8中,为了容易理解,省略了盒安装部6的一部分的结构的图示。对于盒安装部6,也将X方向称为宽度方向,也将Y方向称为进深方向,也将Z方向称为高度方向。以下在没有特别地针对状态的记载的情况下,以盒4未安装于盒安装部6的初始配置状态时的盒安装部6为前提对各元件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盒安装部6形成容纳有盒4的容纳室61。容纳室61是大致长方体形状。在容纳室61中,作为容纳各盒4C、4M、4Y、4K的部分的插槽61C、61M、61Y、61K大致与各盒4C、4M、4Y、4K的外观形状相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盒4K与其他盒4C、4M、4Y相比,为了增大所容纳的液体的量,X方向的尺寸较大。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插槽61K的宽度比其他插槽61C、61M、61Y的宽度大。
如图7所示,盒安装部6具有形成容纳室61的六个装置壁62、63、64、65、66、67。在本发明中,“壁”是指除了单一的壁之外,还包括由多个壁构成的壁的概念。第一装置壁67形成在将盒4插入容纳室61或拆卸盒4之际使该盒4通过的插拔开口部674。第二装置壁62形成容纳室61的-Y方向侧的壁。第二装置壁62在Y方向上与第一装置壁67对置。第二装置壁62是在印刷装置10的使用状态下大致垂直的壁。
装置上壁63形成容纳室61的+Z方向侧的壁。装置底壁64在Z方向上与装置上壁63对置,形成容纳室61的-Z方向侧的壁。装置底壁64通过支撑部件610而形成。装置底壁64具有多个装置开口部614。在本实施方式中,装置开口部614根据插槽61C、61M、61Y、61K形成有四个。装置上壁63和装置底壁64与第二装置壁62和第一装置壁67相交。在本发明中,“交叉”、“相交”是指如下状态中任一个状态:(i)两个元件彼此相交并实际上交叉的状态;(ii)在延长了一个元件的情况下,与另一个元件交叉的状态;以及(iii)在分别延长了相互的元件的情况下,彼此的元件交叉的状态。
第一装置侧壁65形成容纳室61的+X方向侧的壁。第二装置侧壁66在X方向上与第一装置侧壁65对置,形成容纳室61的-X方向侧的壁。第一装置侧壁65和第二装置侧壁66与第二装置壁62、第一装置壁67、装置上壁63以及装置底壁64相交。
如图7和图8所示,盒安装部6还具有支撑部件610、液体导入部642、供给部定位部644、装置引导部602、以及卡合形成体677。支撑部件610根据所安装的盒4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部件610设置有四个。支撑部件610形成容纳室61的重力下方向侧的装置底壁64。支撑部件610从作为重力下方向侧的-Z方向侧支撑盒4。支撑部件610是沿着Y方向延伸的部件。支撑部件610是凹形状。支撑部件610具有形成装置底壁64的主壁613、第一支撑侧壁611、以及第二支撑侧壁612。
主壁613形成位于重力下方向侧的凹形状的底部。在主壁613中的、第一装置壁67侧的端部形成有装置开口部614。装置开口部614在主壁613的Y方向上贯通主壁613。
如图7所示,第一支撑侧壁611从主壁613的+X方向侧端部向作为重力上方向的+Z方立起。第二支撑侧壁612从主壁613的-X轴方向侧端部向+Z方向立起。第一支撑侧壁611与第二支撑侧壁612在X方向上对置。
装置引导部602向插入方向D1和拆卸方向D4引导盒4。装置引导部602按照支撑部件610设置。装置引导部602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撑侧壁611和第二支撑侧壁612。装置引导部602是设置于第一支撑侧壁611和第二支撑侧壁612的突起。如图8所示,设置于第一支撑侧壁611的第一装置引导部602a是从第一支撑侧壁611朝向第二支撑侧壁612突出的突起。第一装置引导部602a沿着Y方向延伸。此外,第一装置引导部602a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设置于第二支撑侧壁612的第二装置引导部602b是从第二支撑侧壁612朝向第一支撑侧壁611突出的突起。第二装置引导部602b沿着Y方向延伸。此外,第二装置引导部602b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
如图7和图8所示,液体导入部642接纳盒4的液体。在盒安装部6的初始配置状态下,液体导入部642不是位于容纳室61内,而是位于比容纳室61靠-Z方向侧的位置。也就是说,液体导入部642隔着容纳室61位于与支撑部件610相反的一侧。由此,在盒4插入盒安装部6的容纳室61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盒4与液体导入部642碰撞。通过使支撑部件610以旋转支点698为中心向连接方向D2旋转移动而下压装置开口部614,从而液体导入部642的顶端部642b配置于容纳室61内。也就是说,通过旋转支点698使支撑部件610旋转移动而使装置开口部614向重力下方向侧位置变化,从而将液体导入部642的顶端部642b经由装置开口部614配置于容纳室61内。
图7所示的装置侧供给部定位部644被供给部定位部448接纳,从而限制液体供给部442相对于液体导入部642的运动。由此,进行液体供给部442的定位。在盒安装部6的初始配置状态下,装置侧供给部定位部644不是位于容纳室61内,而是位于比容纳室61靠-Z方向侧的位置。也就是说,装置侧供给部定位部644隔着容纳室61位于与支撑部件610相反的一侧。由此,在盒4插入盒安装部6的容纳室61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盒4与装置侧供给部定位部644碰撞。通过使支撑部件610以旋转支点698为中心向连接方向D2旋转而下压装置开口部614,装置侧供给部定位部644的另一端部644b配置于容纳室61内。也就是说,旋转支点698通过使支撑部件610旋转而使装置开口部614位置变化,从而将装置侧供给部定位部644的另一端部644b经由装置开口部614配置于容纳室61内。
如图8所示,盒安装部6还具有上述的装置侧端子部70和装置侧识别部件630。装置侧识别部件630是为了识别正确的种类的盒4C、4M、4Y、4K是否插入到容纳室61的各插槽61C、61M、61Y、61K而被使用。装置侧识别部件630根据盒4C、4M、4Y、4K所容纳的液体的颜色形成不同的图案形状。在图7中,在各插槽61C、61M、61Y、61K中,出于方便装置侧识别部件630设为相同的图案形状,然而实际上成为不同的图案形状。装置侧识别部件630设置于支撑部件610的主壁613。
装置侧识别部件630由至少一个以上的肋形成。图案形状由肋的数量和位置决定。在盒4也设置有由肋形成的盒侧识别部件。盒侧识别部件根据盒4的种类、即所容纳的液体的颜色形成有不同的图案形状。
并且,在正确种类的盒4插入相对应的插槽61C~61K的情况下,装置侧识别部件630不会与盒侧识别部件碰撞。另一方面,在错误种类的盒4插入到插槽61C~61K的情况下,装置侧识别部件630与盒侧识别部件碰撞,阻碍盒4的进一步的插入。由此,能够降低错误的种类的盒4安装于盒安装部6的各插槽61C~61K的可能性。
如图7所示,卡合形成体677形成于比支撑部件610靠+Y方向侧的位置。此外,卡合形成体677位于比插拔开口部674靠-Z方向侧。在卡合形成体677与各插槽61C~61K相对应地配置有四个图6所示的安装卡合部697。
A-4.盒4的详细结构:
图9是第一种盒4A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第一种盒4A的第一立体图。图11是第一种盒4A的仰视图。图12是第一种盒4A的第二立体图。图13是第一种盒4A的侧视图。图14是图13的14-14截面图。图15是图14所示的第一种盒4A的立体图。图9~图15中的、图9和图10省略了堵塞插入开口部446的膜200的图示。第一种盒4A与图1所示的第二种盒4B的区别是液体容器401的容积。具体而言,通过第一种盒4A的随后论述的液体容器401的宽度比第二种盒4B的液体容器401的宽度大,从而液体容器401的容积不同。对于转接器402、膜200等其他结构,由于在第一种盒4A和第二种盒4B是相同的,因此,以下使用第一种盒4A而说明盒4的详细结构。另外,以后也将第一种盒4A简称为盒4。对于表示盒4的图,X方向、Y方向、Z方向以作为盒4向盒安装部6的插入完成了的状态的插入完成状态时为基准。也就是说,对于表示盒4的图,X方向、Y方向、Z方向以使支撑部件610旋转移动的供给部连接过程之前的状态时为基准。
如图10所示,盒4的外形是大致长方体形状。在盒4中,沿着作为向盒安装部6的插入方向D1的-Y方向的方向是长度方向,X方向是作为宽度方向的宽度方向,Z方向是高度方向。在盒4中,长度方向的尺寸最大,宽度方向的尺寸最小。
盒4具备盒主体41和安装在盒主体41的图11所示的电路基板50。在本实施方式中,盒主体41如图9所示由两个部件构成。详细而言,盒主体41具备:液体容器401;转接器402,其通过嵌合安装于液体容器401;以及液体供给部442,其安装于液体容器401。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盒主体41也可以是一体的。
液体容器401和转接器402分别通过将聚丙烯等合成树脂例如注射成型而成形的。液体容器401和转接器402既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形成,也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形成。
如图12所示,盒主体41具有前壁42、后壁47、上壁43、底壁44、第一主体侧壁45、第二主体侧壁46、以及图10所示的角部89。各壁42、43、44、45、46、47也称为各面42、43、44、45、46、47。前壁42与后壁47在沿着插入方向D1的Y方向上对置。上壁43与底壁44在Z方向上对置。如图10所示,Z方向与液体供给部442的中心轴线CA2平行。第一主体侧壁45与第二主体侧壁46在X方向上对置。
前壁42位于盒4插入安装部6的插入方向D1侧。也就是说,前壁42形成作为插入方向D1侧的-Y方向侧的插入顶端面。后壁47形成作为拆卸方向D4的+Y方向侧的面。上壁43位于+Z方向侧,与前壁42和后壁47相交。底壁44在安装状态下位于作为重力下方向侧的-Z方向侧。底壁44与前壁42和后壁47相交。在底壁44形成有供液体导入部642插入并穿过的插入开口部446。在从底壁44侧观察盒4的情况下,插入开口部446与液体供给部442处于重叠的位置关系。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液体供给部442的中心轴线CA2通过插入开口部446的方式配置液体供给部442。
第一主体侧壁45位于-X方向侧,第二主体侧壁46位于+X方向侧。第一主体侧壁45和第二主体侧壁46分别与前壁42、后壁47、上壁43以及底壁44相交。第一主体侧壁45和第二主体侧壁46分别沿着插入方向D1延伸。角部89设置于前壁42与底壁44相交的角部分。角部89具有向内侧凹陷的凹形状的端子配置部90。如图11所示,电路基板50安装于该端子配置部90。
如图9所示,液体供给部442是从与上壁43对置的液体容器401的容器底壁74突出的筒状部件。液体供给部442具有中心轴线CA2。液体供给部442与用于容纳液体的液体室450连通,向印刷装置10供给液体室450的液体。详细而言,液体供给部442在安装状态下与液体导入部642连接而经由液体导入部642向印刷装置10的喷出头22供给液体室450的液体。液体供给部442具有形成向外部导出液体的开口的作为顶端部的供给部顶端部442a。在液体供给部422内配置有开闭液体流通的流路的阀机构。阀机构通过液体导入部642插入液体供给部422内而开阀。
如图9所示,转接器402具备转接器前壁82、转接器后壁87、转接器底壁84、第一转接器侧壁85、以及第二转接器侧壁86。转接器前壁82构成前壁42的一部分,位于插入方向D1侧的顶端侧。转接器后壁87构成后壁47的一部分,在Y方向上与转接器前壁82对置。转接器底壁84构成底壁44。转接器底壁84与转接器前壁82和转接器后壁87相交。
第一转接器侧壁85与转接器底壁84相交,在作为转接器402的长度方向的Y方向上延伸。第一转接器侧壁85是从转接器底壁84朝向液体容器401立起的板状的壁。第二转接器侧壁86在作为转接器402的宽度方向的X方向上与第一转接器侧壁85对置。第二转接器侧壁86与转接器底壁84相交,在作为转接器402的长度方向的Y方向上延伸。第二转接器侧壁86是从转接器底壁84朝向液体容器401立起的板状的壁。
转接器402是以转接器底壁84为底的凹形状。与转接器402中的与转接器底壁84对置侧开口,液体供给部442经由该开口配置于转接器402的内侧。也将转接器402中的、供液体供给部442配置的部分称为供给部配置部831。转接器底壁84在与供给部顶端部442a对置的位置具有供液体导入部642插入并穿过的插入开口部446。
如图10所示,转接器402还具有在作为将盒4向印刷装置10的盒安装部6安装的过程的安装过程和将盒4安装在盒安装部6的安装状态中至少任一个时与盒安装部6协作的安装元件700。安装元件700例如与盒安装部6接触、卡合、或者、通过插入并穿过盒安装部6,从而进行机械地协作。安装元件700具有盒侧识别部件430、盒引导部447、供给部定位部448、盒卡合部497、以及图11所示的电路基板50。
图10所示的盒侧识别部件430通过肋构成。盒侧识别部件430的图案形状通过肋的数量和位置决定。图案形状根据盒4的种类、即所容纳的液体的颜色而不同。在盒4的安装过程中,在正确的种类的盒4插入相对应的插槽61C~61K的情况下,盒侧识别部件430能够不与装置侧识别部件630碰撞而在装置侧识别部件630之间通过。
如图10和图11所示,盒引导部447沿着插入方向D1延伸。在图10和图11,为了容易理解,对盒引导部447标注有单向阴影线。盒引导部447在插入方向D1上从角部89所位于的部分到插入开口部446所位于的部分沿着插入方向D1延伸。对于盒4的宽度方向,第一盒引导部447a相对于插入开口部446位于一方侧,第二盒引导部447b相对于插入开口部446位于另一方侧。盒引导部447由盒安装部6的装置引导部602向插入方向D1引导。
盒引导部447通过台阶分别形成于第一转接器侧壁85和第二转接器侧壁86。盒引导部447是朝向-Z方向的面。也将形成于第一转接器侧壁85的盒引导部447称为第一盒引导部447a,也将形成于第二转接器侧壁86的盒引导部447称为第二盒引导部447b。在盒4插入到盒安装部6的情况下,通过装置引导部602的+Z方向侧的面与盒引导部447接触,从而在维持盒4的姿态的状态下引导盒4向插入方向D1的运动。
在图10中,供给部定位部448在安装过程中接纳装置侧供给部定位部644而进行液体供给部442相对于液体导入部642的定位。具体而言,通过在安装过程中的供给部连接过程中,供给部定位部448接纳装置侧供给部定位部644而限制与连接方向D2相交的方向的供给部定位部448的运动,从而进行液体供给部442相对于液体导入部642的定位。供给部定位部448是形成于底壁44并且从底壁44的外表面凹陷而成的凹部。供给部定位部448在底壁44中位于插入开口部446与连接有转接器前壁82的端部之间。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供给部定位部448也可以是贯通底壁44的孔。
盒卡合部497设置于后壁47、详细而言,设置于转接器后壁87。盒卡合部497是从转接器后壁87的外表面凹陷的凹部。盒卡合部497在转接器后壁87中形成于与转接器底壁84相交的端部附近。如图6所示,通过在安装状态下安装卡合部697进入盒卡合部497,从而盒卡合部497与安装卡合部697卡合。通过该卡合维持盒4相对于盒安装部6的安装状态。
如图11所示,电路基板50配置于设置在转接器402的端子配置部90。电路基板50具有在安装状态下与装置侧端子721接触的盒侧端子521。
如图11以及图13所示,膜200在覆盖插入开口部446的状态能够剥离地安装于转接器402。在将盒4向盒安装部6安装的前阶段,膜200由使用者从盒4剥离。膜200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等合成树脂形成。
如图12和图15所示,液体容器401是划分用于容纳液体的液体室450的空心的容器。如图10和图12所示,液体容器401具备容器上壁73、容器底壁74、以及四个容器侧壁72、75、76、77。通过这些壁72~77形成液体容器401的外壳。
图10所示的容器底壁74是连接有液体供给部442的壁。容器底壁74在安装在盒安装部6的安装完成状态下形成液体容器401的底面。图12所示的容器上壁73构成盒主体41的上壁43。容器上壁73在沿着中心轴线CA2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与容器底壁74对置。如图10和图12所示,四个容器侧壁72、75、76、77是连接容器底壁74与容器上壁73的壁。
四个容器侧壁72、75、76、77是容器前壁72、容器后壁77、第一容器侧壁75、第二容器侧壁76。容器前壁72构成前壁42的一部分,位于插入方向D1的顶端侧。容器后壁77构成盒主体41的后壁47的一部分。容器后壁77在沿着插入方向D1的Y方向上与容器前壁72对置。
如图10所示,作为第一侧壁的第一容器侧壁75构成第一主体侧壁45的一部分。第一容器侧壁75连接容器前壁72与容器后壁77。第一容器侧壁75是液体容器401的宽度方向的一方侧的侧壁。如图12所示,作为第二侧壁的第二容器侧壁76构成第二主体侧壁46的一部分。第二容器侧壁76在作为液体容器401的宽度方向的Y方向上与第一容器侧壁75对置。也就是说,第二容器侧壁76是液体容器401的宽度方向的另一方侧的侧壁。第二容器侧壁76连接容器前壁72与容器后壁77。第一容器侧壁75和第二容器侧壁76各自的外形比容器前壁72的外形和容器后壁77的外形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容器侧壁75和第二容器侧壁76的外形是相同的并且在形成液体容器401的壁72、73、74、75、76、77中外形最大。
如图10和图12所示,液体容器401具有凹凸形状的凹凸部99。凹凸部99具有:第一凹凸部91,其如图10所示形成于作为第一侧壁的第一容器侧壁75;以及第二凹凸部92,其如图12所示形成于作为第二侧壁的第二容器侧壁76。
如图10所示,第一凹凸部91设置有四个。四个第一凹凸部91隔开预定的间隔而排列在沿着插入方向D1的Y方向上而形成。如图12所示,第二凹凸部92设置有四个。四个第二凹凸部92隔开预定的间隔而排列在沿着插入方向D1的Y方向上而形成。四个第一凹凸部91和四个第二凹凸部92以在作为液体容器401的宽度方向的X方向上彼此对置的方式形成。
凹凸部99具有:凹部93,其如图15所示从液体容器401的外表面401fa朝向作为液体室450侧的内侧凹陷;以及凸部94,其从由凹部93形成的液体容器401的内表面401fb朝向液体室450侧突出。在此,也将图10所示的第一凹凸部91的凹部93称为第一凹部93a,也将图14所示的第一凹凸部91的凸部94称为第一凸部94a。此外,也将图12所示的第二凹凸部92的凹部93称为第二凹部93b,也将图14所示的第二凹凸部92的凸部94称为第二凸部94b。
如图10和图12所示,凹部93的与作为凹部93凹陷的方向的X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是圆形。此外,如图15所示,凸部94的与作为凸部94的突出方向的X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是圆形。由此,凸部94的外周面991在盒4安装到盒安装部6的安装完成状态下不具有水平的面。即、如图6所示,在安装完成状态下,凸部94的外周面991中的位于上侧的顶面998是圆弧状的曲面,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也就是说,顶面998以从位于最上侧的顶部起逐渐位于下侧的方式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
如图14所示,作为第一凸部94a的突出方向的顶端部的第一顶端部98a与作为第二凸部94b的突出方向的顶端部的第二顶端部98b彼此粘接。第一顶端部98a和第二顶端部98b分别是圆形的平面。如图14所示,凹凸部99的凸部94配置于偏离了液体供给部442的中心轴线CA2上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沿着液体供给部442的中心轴线CA2的方向、例如容器上壁73侧所位于的方向观察盒4的情况下,凹凸部99的凸部94配置于与液体供给部442所位于的第一区域Rg1不同的第二区域Rg2。
凹凸部99例如通过以下的方法形成。首先,在加热第一容器侧壁75和第二容器侧壁76而柔软成糖稀状之后,将圆柱状的销向从第一容器侧壁75和第二容器侧壁76的外表面401fa朝向内侧的方向推进。并且,在将销推进到通过推进销而形成的第一凸部94a的顶端部与第二凸部94b的顶端部彼此碰撞为止了之后,冷却例如自然冷却液体容器401。由此,形成第一凹凸部91和第二凹凸部92。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如图10和图12所示,空心的液体容器401由于具有凹凸形状的凹凸部99,因此,不设置与液体容器401不同的部件,就能够提高液体容器401的刚性。由此,即使是在盒4落下等而对盒4施加冲击等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液体容器401破损的可能性。此外,即使是在液体室450的内压变低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液体容器401变形的可能性。此外,通过由凹凸部99使液体容器401的刚性提高,从而无论容纳到液体室450的液体的量如何,都能够确保所期望的刚性,因此,能够灵活地变更容纳在液体室450的液体的量。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第一凸部94a的第一顶端部98a与第二凸部94b的第二顶端部98b彼此粘接。由此,能够更加提高液体容器401的刚性。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如图10和图12所示,通过将凹凸部99设置于外形大的第一容器侧壁75和第二容器侧壁76,从而能够提高存在刚性变低的倾向的作为外形大的壁的第一容器侧壁75和第二容器侧壁76的刚性。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凹凸部99具有:凹部93,其从液体容器401的外表面401fa朝向作为液体室450侧的内侧凹陷;以及凸部94,其从由凹部93形成的液体容器401的内表面401fb朝向液体室450侧突出。由此,能够容易地形成凹凸部99的凹部93和凸部94。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在从沿着中心轴线CA2的方向观察盒4情况下,凹凸部99配置于与液体供给部442所位于的第一区域Rg1不同的第二区域Rg2。在将液体注入液体室450的情况下,例如,在将盒4配置成图10所示的液体供给部442的供给部顶端部442a朝向上方向的注入姿态之后,将作为工具的棒状的液体注入管从液体供给部442插入液体室450。为了抑制液体注入过程中的液体室450的泡的产生,以液体注入管的顶端位于上壁43附近的方式液体注入管插入液体室450内,并注入液体。并且,随着液体室450的液面上升,一边使液体注入管的顶端以位于底壁44侧、即注入姿态下的上侧的方式移动一边进行液体注入。在该情况下,凹凸部99未配置于第一区域Rg1,因此,在从液体供给部442向液体室450注入液体的情况下,能够降低作为工具的液体注入管与凸部94碰撞的可能性。由此,能够从液体供给部442向液体室450顺利地注入液体。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在安装完成状态下,凸部94的外周面991中的顶面998是圆弧状的曲面,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由此,在安装完成状态下,由于凸部94的顶面998不具有水平的面,因此,能够抑制液体室450的液体滞留于凸部94的顶面998。因而,能够减少残存于液体室450内的液体的量。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凸部94是圆台状,与凸部94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是圆形。由此,在安装完成状态下,能够以凸部94的外周面991中的顶面998成为圆弧状的曲面的方式容易地形成凸部94。
B.其他实施方式:
B-1.其他实施方式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凹凸部99形成于第一容器侧壁75和第二容器侧壁76,然而,也可以形成于液体容器401的其他壁。例如,凹凸部99也可以形成于容器前壁72和容器后壁77。在将凹凸部99形成于容器前壁72和容器后壁77的情况下,容器前壁72作为第一侧壁发挥功能,容器后壁77作为第二侧壁发挥功能。此外,例如,凹凸部99也可以形成于容器上壁73、容器底壁74。此外,凹凸部99无需形成于液体容器401的彼此对置的两个壁。例如,凹凸部99也可以形成于容器上壁73、第一容器侧壁75、第二容器侧壁76、容器前壁72、容器后壁77、以及容器底壁74中至少一个壁。此外,凹凸部99的凹部93和凸部94也可以分别形成于不同的位置。此外,凸部94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圆台状。例如凸部94也可以是长方体形状、圆柱形状。
本发明并不限于喷墨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所使用的盒,也能够应用于安装于喷射墨水以外的其他液体的任意的印刷装置的盒。例如,能应用于以下这样的各种印刷装置及其盒。
(1)传真装置等图像记录装置
(2)喷射液晶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用的滤色器的制造所使用的色材的印刷装置
(3)喷射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Field EmissionDisplay、FED)等的电极形成中所使用的电极材的印刷装置
(4)喷射含有生物芯片制造所使用的生物体有机物的液体的印刷装置
(5)作为精密移液管的试样印刷装置
(6)润滑油的印刷装置
(7)树脂液的印刷装置
(8)精确地对钟表、照相机等精密机械喷射润滑油的印刷装置
(9)为了形成光通信元件等所使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向基板上喷射紫外线固化树脂液等透明树脂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10)为了蚀刻基板等而喷射酸性或碱性的蚀刻液的印刷装置
(11)具备使其他任意的微小量的液滴喷出的液体喷射头的印刷装置
此外,“液滴”是指从印刷装置喷出的液体的状态,包括粒状、泪状、拖尾成丝状的状态。此外,在此所述的“液体”是使印刷装置能够喷射这样的材料即可。例如,“液体”只要是物质处于液相时的状态的材料即可,粘度高的或低的液状态的材料、以及溶胶、凝胶、其他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那样的液状态的材料也包含于“液体”。此外,不限于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由颜料、金属颗粒等固态物形成的功能材料的颗粒溶解、分散或者混合于溶剂而形成的物质等也包含于“液体”。此外,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例子,可以列举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那样的墨水、液晶等。在此,墨水是指包含一般的水性墨水、油性墨水以及凝胶墨水、热熔墨水等各种液体状组合物。
C.其他方式: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结构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达成上述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与以下所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相对应的实施方式的技术特征能够适当进行替换、组合。此外,若该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不作为需要技术特征进行说明,则能够适当进行删除。
(1)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提供一种能够装卸地安装于印刷装置的盒安装部的盒。该盒具备:空心的液体容器,其划分用于容纳液体的液体室;以及液体供给部,其与所述液体室连通并且用于向所述印刷装置供给所述液体室的所述液体,所述液体容器具有凹凸形状的凹凸部。根据该方式,通过设置凹凸部,不设置与液体容器不同的部件,就能够提高液体容器的刚性。
(2)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凹凸部具有从所述液体容器的外表面朝向所述液体室侧凹陷的凹部和从由所述凹部形成的所述液体容器的内表面突出的凸部。根据该方式,能够容易地形成凹凸部的凹部和凸部。
(3)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液体供给部具有中心轴线,在从沿着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观察所述盒的情况下,所述凹凸部配置于与所述液体供给部所位于的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根据该方式,在从液体供给部向液体室注入液体的情况下,能够降低用于注入液体的工具与凸部碰撞的可能性。由此,能够从液体供给部向液体室顺利地注入液体。
(4)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在所述盒安装在所述盒安装部的安装完成状态下,所述凸部的顶面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根据该方式,能够抑制液体室的液体滞留于凸部的顶面。由此,能够减少液体残存于液体室内的量。
(5)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液体容器具有:容器底壁,其连接有所述液体供给部;容器上壁,其与所述容器底壁对置;以及容器侧壁,其连接所述容器底壁与所述容器上壁,所述凹凸部形成于所述容器侧壁。根据该方式,能够通过在容器侧壁形成的凹凸部提高液体容器的刚性。
(6)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容器侧壁具有彼此对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凹凸部具有:第一凹凸部,其形成于所述第一侧壁;以及第二凹凸部,其形成于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一凹凸部所具有的作为所述凸部的第一凸部的第一顶端部与所述第二凹凸部所具有的作为所述凸部的第二凸部的第二顶端部彼此粘接。根据该方式,通过使第一顶端部与第二顶端部彼此粘接,从而能够更加提高液体容器的刚性。
(7)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容器侧壁具有:容器前壁,其位于将所述盒向所述盒安装部插入的插入方向的顶端侧;容器后壁,其与所述容器前壁对置;第一容器侧壁,其作为连接所述容器前壁与所述容器后壁的所述第一侧壁;第二容器侧壁,其与所述第一容器侧壁对置并且作为连接所述容器前壁与所述容器后壁的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一容器侧壁和所述第二容器侧壁各自的外形比所述容器前壁的外形和所述容器后壁的外形大。根据该方式,通过将凹凸部设置于外形大的第一容器侧壁和第二容器侧壁,从而能够提高存在刚性变低的倾向的作为外形大的壁的第一容器侧壁和第二容器侧壁的刚性。
(8)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凸部的与所述凸部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是圆形。根据该方式,能够提供具备截面形状是圆形的凸部的凹凸部。
本发明除了上述方式之外,还能够以盒的制造方法、具备盒和印刷装置的印刷系统等方式实现。
Claims (8)
1.一种盒,其能够装卸地安装于印刷装置的盒安装部,其中,
该盒具备:
空心的液体容器,其划分用于容纳液体的液体室;以及
液体供给部,其与所述液体室连通并且用于向所述印刷装置供给所述液体室的所述液体,
所述液体容器具有凹凸形状的凹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凸部具有从所述液体容器的外表面朝向所述液体室侧凹陷的凹部和从由所述凹部形成的所述液体容器的内表面突出的凸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供给部具有中心轴线,
在从沿着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观察所述盒的情况下,所述凹凸部配置于与所述液体供给部所位于的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盒安装在所述盒安装部的安装完成状态下,所述凸部的顶面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容器具有:
容器底壁,其连接有所述液体供给部;
容器上壁,其与所述容器底壁对置;以及
容器侧壁,其连接所述容器底壁与所述容器上壁,
所述凹凸部形成于所述容器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侧壁具有彼此对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所述凹凸部具有:
第一凹凸部,其形成于所述第一侧壁;以及
第二凹凸部,其形成于所述第二侧壁,
所述第一凹凸部所具有的作为所述凸部的第一凸部的第一顶端部与所述第二凹凸部所具有的作为所述凸部的第二凸部的第二顶端部彼此粘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侧壁具有:
容器前壁,其位于将所述盒向所述盒安装部插入的插入方向的顶端侧;
容器后壁,其与所述容器前壁对置;
第一容器侧壁,其作为连接所述容器前壁与所述容器后壁的所述第一侧壁;
第二容器侧壁,其与所述第一容器侧壁对置并且作为连接所述容器前壁与所述容器后壁的所述第二侧壁;
所述第一容器侧壁和所述第二容器侧壁各自的外形比所述容器前壁的外形和所述容器后壁的外形大。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与所述凸部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是圆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045568A JP2022144519A (ja) | 2021-03-19 | 2021-03-19 | カートリッジ |
JP2021-045568 | 2021-03-19 | ||
JP2021113362A JP2023009790A (ja) | 2021-07-08 | 2021-07-08 | カートリッジ |
JP2021-113362 | 2021-07-0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07373A true CN115107373A (zh) | 2022-09-27 |
CN115107373B CN115107373B (zh) | 2023-08-22 |
Family
ID=80786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277189.3A Active CN115107373B (zh) | 2021-03-19 | 2022-03-16 | 盒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807015B2 (zh) |
EP (1) | EP4063130B1 (zh) |
CN (1) | CN115107373B (zh) |
ES (1) | ES2963742T3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1708596S (zh) * | 2021-08-11 | 2022-03-01 | ||
JP1708597S (zh) * | 2021-08-11 | 2022-03-01 | ||
USD1049218S1 (en) * | 2021-08-11 | 2024-10-29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nk cartridge |
USD1061705S1 (en) | 2022-04-27 | 2025-02-11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nk cartridge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421159Y (zh) * | 2000-04-03 | 2001-02-28 | 林超铭 | 喷墨打印机的墨水匣 |
CN2451335Y (zh) * | 2000-11-08 | 2001-10-03 | 北京高斯达喷墨墨水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
CN1341515A (zh) * | 1993-08-19 | 2002-03-27 | 佳能株式会社 | 墨盒及装有该墨盒的喷墨装置 |
CN102336063A (zh) * | 2010-07-15 | 2012-02-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容纳容器、罐单元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
CN202428819U (zh) * | 2012-01-05 | 2012-09-12 | 深圳市打印王耗材有限公司 | 组装式喷墨打印机墨盒 |
JP3185521U (ja) * | 2013-05-23 | 2013-08-22 | エステー産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CN103313857A (zh) * | 2012-01-13 | 2013-09-1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盒、印刷材料供应系统、印刷装置、液体容纳容器、印刷系统、以及端子连接结构 |
CN103568581A (zh) * | 2012-08-10 | 2014-02-1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容纳体、消耗装置、供给系统和容纳体单元 |
JP2014172261A (ja) * | 2013-03-07 | 2014-09-22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収容体収容容器、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JP2017081084A (ja) * | 2015-10-30 | 2017-05-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ヘッド |
JP2018164999A (ja) * | 2017-03-28 | 2018-10-2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収容体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
JP2019055502A (ja) * | 2017-09-20 | 2019-04-1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 |
CN210259168U (zh) * | 2019-08-12 | 2020-04-07 | 苏州鹏瑞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气雾剂灌装的塑料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733915A (en) | 1970-02-19 | 1973-05-22 | Trico Products Corp | Concealed windshield wiper system |
JP2007283557A (ja) | 2006-04-13 | 2007-11-01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収容体 |
JP4321562B2 (ja) * | 2006-08-08 | 2009-08-2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収容容器 |
TWI581981B (zh) * | 2006-11-06 | 2017-05-11 | Seiko Epson Corp | A liquid container, a container holder, and a liquid consuming device |
US20080165232A1 (en) * | 2007-01-10 | 2008-07-10 | Kenneth Yuen | Ink cartridge |
JP5720148B2 (ja) | 2010-09-03 | 2015-05-2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材カートリッジ、及び、印刷材供給システム |
CA2809231C (en) | 2010-12-22 | 2015-01-20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Cartridge |
JP2013049168A (ja) * | 2011-08-30 | 2013-03-14 | Brother Industries Ltd | 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記録装置 |
JP5998471B2 (ja) | 2011-12-20 | 2016-09-2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アダプター |
TWI636893B (zh) | 2012-01-12 | 2018-10-01 | 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 油墨卡匣、配接器及卡匣 |
JP6142571B2 (ja) | 2013-02-28 | 2017-06-0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液体供給システム、液体吐出装置 |
US9481180B2 (en) * | 2013-03-01 | 2016-11-01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container, liquid container unit, liquid ejecting system,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JP6665649B2 (ja) | 2016-04-15 | 2020-03-1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 |
JP6875480B2 (ja) | 2019-09-27 | 2021-05-26 | マクセル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蒸着マス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7048709B2 (ja) | 2020-11-27 | 2022-04-05 | 株式会社東芝 | 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
2022
- 2022-03-16 CN CN202210277189.3A patent/CN115107373B/zh active Active
- 2022-03-17 EP EP22162792.0A patent/EP4063130B1/en active Active
- 2022-03-17 ES ES22162792T patent/ES2963742T3/es active Active
- 2022-03-18 US US17/698,307 patent/US1180701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41515A (zh) * | 1993-08-19 | 2002-03-27 | 佳能株式会社 | 墨盒及装有该墨盒的喷墨装置 |
CN2421159Y (zh) * | 2000-04-03 | 2001-02-28 | 林超铭 | 喷墨打印机的墨水匣 |
CN2451335Y (zh) * | 2000-11-08 | 2001-10-03 | 北京高斯达喷墨墨水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
CN102336063A (zh) * | 2010-07-15 | 2012-02-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容纳容器、罐单元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
CN202428819U (zh) * | 2012-01-05 | 2012-09-12 | 深圳市打印王耗材有限公司 | 组装式喷墨打印机墨盒 |
CN103313857A (zh) * | 2012-01-13 | 2013-09-1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盒、印刷材料供应系统、印刷装置、液体容纳容器、印刷系统、以及端子连接结构 |
EP2727733A1 (en) * | 2012-01-13 | 2014-05-07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Cartridge,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printing device,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printing system, and terminal connection structure |
CN103568581A (zh) * | 2012-08-10 | 2014-02-1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容纳体、消耗装置、供给系统和容纳体单元 |
JP2014172261A (ja) * | 2013-03-07 | 2014-09-22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収容体収容容器、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JP3185521U (ja) * | 2013-05-23 | 2013-08-22 | エステー産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JP2017081084A (ja) * | 2015-10-30 | 2017-05-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ヘッド |
JP2018164999A (ja) * | 2017-03-28 | 2018-10-2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収容体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
JP2019055502A (ja) * | 2017-09-20 | 2019-04-1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 |
CN210259168U (zh) * | 2019-08-12 | 2020-04-07 | 苏州鹏瑞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气雾剂灌装的塑料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20297437A1 (en) | 2022-09-22 |
CN115107373B (zh) | 2023-08-22 |
EP4063130B1 (en) | 2023-08-09 |
US11807015B2 (en) | 2023-11-07 |
ES2963742T3 (es) | 2024-04-01 |
EP4063130A1 (en) | 2022-09-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107373B (zh) | 盒 | |
US11673398B2 (en) | Cartridge, printing system, and printing device | |
JP7622417B2 (ja) | カートリッジ、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 |
CN115122780A (zh) | 盒 | |
CN115107372A (zh) | 容器 | |
CN111356591B (zh) | 容器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
EP4238774A1 (en) | Cartridge and printing system | |
JP2023009790A (ja) | カートリッジ | |
TWI804235B (zh) | 卡匣 | |
CN111716914A (zh) | 液体喷出系统以及液体容纳容器 | |
EP4357142A1 (en) | Cartridge and printing system | |
US11850865B2 (en) | Cartridge and printing system | |
US20230347653A1 (en) | Cartridge, printing system, and printing apparatus | |
US20250121602A1 (en) | Cartridge and printing system | |
CN117042972A (zh) | 盒 | |
JP2022191134A (ja) | カートリッジ | |
CN117584625A (zh) | 盒 | |
CN118144439A (zh) | 配件以及印刷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