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03255B - 耳机 - Google Patents
耳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103255B CN115103255B CN202210662764.1A CN202210662764A CN115103255B CN 115103255 B CN115103255 B CN 115103255B CN 202210662764 A CN202210662764 A CN 202210662764A CN 115103255 B CN115103255 B CN 11510325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circuit board
- housing
- assembly
- emit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10000005069 ears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Phosphorus Chemical compound [P]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3764 rhythm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97 blin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31 Hot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20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32 epoxy adhesiv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6 latex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26 latex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3/00—Producing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s or distribution of the light emitted by means of a combination of elements specified in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F21V1/00 - F21V11/00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8—Mouthpieces; Microphon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耳机。耳机包括:第一壳体,具有通孔;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连接;电路板组件,设于第二壳体靠近第一壳体的一端,与第一壳体形成第一收容空间,电路板组件用于接收、处理并发出信号;天线组件,凹设于第一壳体,天线组件电连接于电路板组件,电路板组件用于通过天线组件辐射并接收无线信号;导光组件,部分收容于第一收容空间,且与通孔配合连接,用于导光;以及发光组件,收容于第一收容空间,发光组件电连接于电路板组件,电路板组件用于控制发光件发光,发光件与天线组件在第一壳体指向电路板组件的方向上错位设置,用于发出光线并经由通孔透出。本申请提供的耳机能够通过发出多种模式的光线增加耳机外观的视觉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电子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无线耳机的使用越来越多,目前无线耳机主要采用前后壳加外壳塑胶件或金属件,堆叠喇叭,麦克,电池和电路板等组件,实现无线耳机相关的功能,其外观单一,视觉交互简单。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耳机,所述耳机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通孔;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
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壳体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形成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电路板组件用于接收、处理并发出信号,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第一麦克风及第二麦克风,所述第一麦克风用于通话,所述第二麦克风用于接收信号并进行信号处理;
天线组件,所述天线组件凹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天线组件电连接于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用于通过所述天线组件辐射并接收无线信号;以及
导光组件,所述导光组件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且与所述通孔配合连接,用于导光;
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发光件及发光电路板,所述发光件电连接所述发光电路板,所述发光件与所述天线组件在所述第一壳体指向所述电路板组件的方向上错位设置,所述发光件用于发出光线并经由所述导光组件从所述通孔透出,所述发光电路板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还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凹设于所述第一壳体背离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
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
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且电连接于所述发光电路板,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接收压力信号或者触摸信号,并经由所述发光电路板将所述压力信号或者触摸信号传递至所述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根据所述压力信号或者触摸信号经由所述发光电路板向所述发光件传递发光信号,所述发光件根据所述发光信号发出预设光线;以及
按压件,所述按压件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且连接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按压或触摸后触发所述第一传感器。
其中,所述发光件在所述第一壳体指向所述第二壳体的方向上与所述通孔错位设置,所述发光件包括多个发光部,用于发出光线并传输至所述导光组件。
其中,所述导光组件的材料包括导光基材及分散于所述导光基材中的荧光粉与反光粉。
其中,所述耳机还包括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且与所述第一壳体配合连接,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三壳体相较于所述第一壳体背离所述第二壳体;
所述第三壳体包括:
透光区,所述透光区对应所述通孔设置,用于配合所述发光组件出射光线;
装饰区,所述装饰区环设于所述透光区,用于配合所述发光组件出射的光线装饰所述耳机;以及
按压区,所述按压区对应所述按压件设置,所述第三壳体在所述按压区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运动,用于将外力传递至所述按压件。
其中,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耳机还包括:
涂层,所述涂层设于所述第三壳体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表面,且所述涂层设于所述透光区、所述装饰区及所述按压区中至少一者。
其中,所述第三壳体在所述装饰区及所述按压区的材料与所述第三壳体在所述透光区的材料相同或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背离所述电路板组件的表面的在预设方向上的中轴线的延长线与所述电路板组件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表面所在平面平行或相交,其中所述预设方向为所述电路板组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壳体指向所述电路板组件的方向的面上尺寸较小的方向。
其中,所述耳机还包括:
第四壳体,所述第四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壳体形成第二收容空间;
入耳检测组件,所述入耳检测组件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所述入耳检测组件包括第二传感器、第三麦克风以及入耳检测电路板,所述第二传感器及所述第三麦克风电连接于所述入耳检测电路板,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监测并反馈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所述第三麦克风用于接收信号并进行信号处理,所述入耳检测电路板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组件,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三麦克风与所述电路板组件;
喇叭组件,所述喇叭组件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且经由所述入耳检测电路板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组件,用于传递声信号;
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且经由所述入耳检测电路板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组件,用于为所述耳机中其它器件提供电能;以及
佩戴组件,所述佩戴组件连接于所述第四壳体背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用于佩戴至人耳。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耳机,所述耳机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电路板组件、天线组件导光组件及发光组件,所述第一壳体具有通孔,所述导光组件与所述通孔配合连接,使得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能够经由所述导光组件从所述通孔出射,增加所述耳机外观的视觉效果。此外,所述发光组件中发光件在所述第一壳体指向所述第二壳体的方向上与所述天线组件错位设置,避免所述发光组件中的金属结构对所述天线组件产生干扰,从而保证了所述耳机的无线通信质量。此外,所述发光组件能够根据所述天线组件接收的指令发出光线的颜色、亮度或者光线变化频率等,进一步地提高了所述耳机外观的视觉效果。因此,本申请提供的耳机能够通过发出多种模式的光线增加耳机外观的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图4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中发光组件与其它组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中导光组件与发光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图7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中导光组件与发光件沿B-B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的立体分解图。
图11为图9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一实施方式中沿线C-C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图9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另一实施方式中沿C-C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图12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图1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沿D-D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的立体分解图。
图17为图15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与终端设备连接的框图。
附图标号:耳机1;终端设备2;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电路板组件30;天线组件40;导光组件50;发光组件60;第三壳体70;第四壳体80;入耳检测组件90;喇叭组件100;电源组件110;佩戴组件120;涂层130;通孔11;第一收容空间12;第一凹槽13;中央控制器31;第一麦克风32;第二麦克风33;第一导光部51;第二导光部52;第三导光部53;发光件61;发光电路板62;第一传感器63;按压件64;透光区71;装饰区72;按压区73;第二收容空间81;第二传感器91;第三麦克风92;入耳检测电路板93;发光部611;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耳机1。请参照图1、图2及图3,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1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耳机1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电路板组件30、天线组件40、导光组件50及发光组件60。所述第一壳体10具有通孔11。所述第二壳体20与所述第一壳体10连接。所述电路板组件30设于所述第二壳体20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10形成第一收容空间12。所述电路板组件30用于接收、处理并发出信号。所述电路板组件30包括第一麦克风32及第二麦克风33。所述第一麦克风32用于通话。所述第二麦克风33用于接收信号并进行信号处理。所述天线组件40凹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0,所述天线组件40电连接于电路板组件30。所述电路板组件30用于通过所述天线组件40辐射并接收无线信号。所述导光组件50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2,且与所述通孔11配合连接,用于导光。所述发光组件60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2。所述发光组件60包括发光件61及发光电路板62,所述发光件61电连接所述发光电路板62,所述发光件61与所述天线组件40在所述第一壳体10指向所述电路板组件30的方向上错位设置,所述发光件61用于发出光线并经由所述导光组件50从所述通孔11透出,所述发光电路板62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组件3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耳机1为无线立体声(True Wireless Stereo,TWS)耳机,所述耳机1用于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10的通孔11与所述发光组件60配合连接,所述通孔11可根据所述发光组件60呈现为与所述发光组件60外形形状相配合的阶梯孔。所述天线组件40内嵌于所述第一壳体10,举例而言,所述天线组件40可以但不限于为LDS天线。所述天线组件40可以但不限于通过导电线或者天线弹片等方式与所述电路板组件30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天线组件40通过天线弹片电连接所述电路板组件30进行示意。所述电路板组件30用于通过所述天线组件40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向所述终端设备辐射无线信号或者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无线信号。所述导光组件50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2,所述导光组件50与所述通孔11配合连接,且部分经由所述通孔11显露于所述第一壳体10。所述发光组件60用于发出光线并经由所述导光组件50从所述通孔11透出,具体地,所述发光组件60用于发出光线并经由所述导光组件50显露于所述第一壳体10的部分透出。所述发光组件60包括发光件61及发光电路板62。所述发光件61可以但不限于发出纯色光、多彩光或者渐变色光等。所述发光电路板62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所述发光电路板62与所述电路板组件30电连接,具体地,所述发光电路板62通过板对板(Board-to-Board,BTB)连接器与所述电路板组件30电连接。所述发光件61在与所述导光组件50的连接处采用金属支撑板固定所述发光电路板62,因此,所述发光件61与所述天线组件40在第一方向D1上错开分布设置,从而避免所述发光组件60中的金属支撑板干扰所述天线组件40的通信。此外,所述金属支撑板可以作为地极,所述金属支撑板可电连接所述天线组件40,以对所述天线组件40进行接地,从而消除静电来提高所述天线组件40的通信信号。或者,所述金属支撑板电连接至所述电路板组件30的地极,形成地系统,增大了接地面,从而进一步的消除了所述耳机1中的静电,提高了所述耳机1工作的稳定性。其中,所述第一方向D1为所述第一壳体10指向所述第二壳体20的方向。
其中,所述电路板组件30具有中央处理功能的中央处理单元以及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通信处理单元,所述电路板组件30用于接收、处理并发出信号。举例而言,所述电路板组件30可以但不限于用于接收光信号、压力信号、电信号、声信号或者无线通信信号等,并对信号进行处理以发出相应的指令信号。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板组件30通过所述天线组件40与终端设备通信以接收所述终端设备的控制指令(无线信号),所述电路板组件30对所述控制指令进行处理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发出发光指令至所述发光组件60,所述发光组件60根据所述发光指令发出预设光线,以增加所述耳机1外观的视觉效果。举例而言,所述预设光线可以但不限于为不同颜色、不同亮度或者不同变化频率的光线。
此外,所述电路板组件30还包括第一麦克风32及第二麦克风33。所述第一麦克风32为通话麦克风,用于语音通话。所述第二麦克风33为前馈麦克风,用于接收所述耳机1佩戴在人耳时人耳外部的声音信号,并进行信号处理,例如进行人耳外部的噪声处理以进行降噪。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耳机1,所述耳机1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电路板组件30、天线组件40导光组件50及发光组件60,所述第一壳体10具有通孔11,所述导光组件50与所述通孔11配合连接,使得所述发光组件60发出的光线能够经由所述导光组件50从所述通孔11出射,增加所述耳机1外观的视觉效果。此外,所述发光组件60中发光件61在所述第一壳体10指向所述第二壳体20的方向上与所述天线组件40错位设置,避免所述发光组件60中的金属结构对所述天线组件40产生干扰,从而保证了所述耳机1的无线通信质量。此外,所述发光组件60能够根据所述天线组件40接收的指令发出光线的颜色、亮度或者光线变化频率等,进一步地提高了所述耳机1外观的视觉效果。因此,本申请提供的耳机1能够通过发出多种模式的光线增加耳机1外观的视觉效果。
请参照图4、图5及图6,图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图4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中发光组件与其它组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10还具有第一凹槽13,所述第一凹槽13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0背离所述第二壳体20的表面。所述发光组件60还包括第一传感器63及按压件64。所述第一传感器63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13,且电连接于所述发光电路板62,所述第一传感器63用于接收压力信号或者触摸信号,并经由所述发光电路板62将所述压力信号或者所述触摸信号传递至所述电路板组件30,所述电路板组件30根据所述压力信号或者所述触摸信号经由所述发光电路板62向所述发光件61传递发光信号,所述发光件61根据所述发光信号发出预设光线。所述按压件64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13,且连接于所述第一传感器63,用于按压或触摸后触发所述第一传感器63。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感器63为压力传感器或者电容,以用于检测压力或者电容变化。所述按压件64被按压或触摸后会触发所述第一传感器63,所述第一传感器63被触发后会通过所述发光电路板62向所述电路板组件30传递压力信号或者触摸信号,所述电路板组件30根据所述压力信号通过所述发光电路板62向所述发光件61传递发光信号,所述发光件61根据所述发光信号发出预设光线。
具体地,所述按压件64被按压或触摸一次,所述第一传感器63被触发并经由所述发光电路板62向所述电路板组件30传递第一压力信号,所述电路板组件30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信号经由所述发光电路板62向所述发光件61传递第一发光信号,所述发光件61根据所述第一发光信号发出第一预设光线。举例而言,所述按压件64被按压或触摸一次,所述第一发光信号可以但不限于为改变所述发光件61发出的光线的颜色、亮度或者变化频率等。
具体地,所述按压件64在预设时间(例如0.5s、1s或者2s等)内被按压或触摸预设次数(例如2次或3次等),所述第一传感器63被触发经由所述发光电路板62向所述电路板组件30传递第二压力信号,所述电路板组件30根据所述第二压力信号经由所述发光电路板62向所述发光件61传递第二发光信号,所述发光件61根据所述第二发光信号发出第二预设光线。举例而言,所述按压件64被按压或触摸两次,所述第二发光信号可以但不限于为控制所述发光件61发出的光线闪烁或者颜色渐变等。
请参照图6、图7及图8,图7为图6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中导光组件与发光件的连接示意图;图8为图7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中导光组件与发光件沿B-B线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件61在所述第一壳体10指向所述第二壳体20的方向上与所述通孔11错位设置,所述发光件61包括多个发光部611,用于发出光线并传输至所述导光组件5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组件50的材料为导光的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材料,所述导光组件50用于引导光线传输。所述发光件61包括多个发光部611,用于发出光线。举例而言,所述发光部611可以但不限于为无色二极管或者三原色二极管等。所述发光件61粘结于所述导光组件50,举例而言,所述发光件61可以但不限于通过环氧树脂粘结类、厌氧胶水、无影胶、热熔胶、压敏胶或者乳胶类等粘结剂粘结于所述导光组件50。
具体地,所述导光组件50包括第一导光部51、第二导光部52及第三导光部53。所述第一导光部51承载于所述第二导光部52。所述第二导光部52在第二方向D2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导光部51在所述第二方向D2上的尺寸。一方面可以用于将所述导光组件50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10时的限位安装,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光线在所述第二导光部52的面上形成的面光源进入所述第一导光部51后光线分布趋向集中,提高了经由所述第一导光部51出射的光线质感。
所述第三导光部53连接于所述第二导光部52,且与所述第一导光部51在第二方向D2上间隔设置。所述发光件61对应所述第三导光部53设置,与所述第一导光部51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错位设置。一方面可以避免所述发光件61发出的光线直射进入所述第一导光部51,而导致从所述第一导光部51导出的光呈现为一个或多个中间亮度高四周亮度低且光线分布不均匀的亮斑。另一方面可以在保证经由所述第一导光部51出射的光线分布均匀的情况下,减小所述导光组件50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的尺寸,从而减小所述导光组件在第一方向D1的尺寸,从而使得所述导光组件能够应用于较为狭窄的空间。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导光部53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相较于所述第二导光部52背离所述第一导光部51设置。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导光部53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与所述第二导光部52设置于同一水平。在又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导光部53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相较于所述第二导光部52靠近所述第一导光部51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三导光部53与所述第二导光部52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的相对位置设置可以根据所述导光组件50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10的位置设定,只要能够保证所述发光件61对应所述第三导光部53设置时,所述发光件61能够在所述第二方向D2上与所述第一导光部51间隔设置,即,所述发光件61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与所述第一导光部51错位设置。其中,所述第二方向D2为所述第一导光部5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D1的截面的尺寸较小的方向。
所述多个发光部611发出光线经由所述第三导光部53背离所述第二导光部52的面入射至所述第三导光部53,所述光线经由所述第三导光部53导向至所述第二导光部52并在所述第二导光部52内部形成朝向所述第一导光部51的面光源,由于所述第一导光部51在所述第二方向D2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导光部52在所述第二方向D2的尺寸,所述第二导光部52内的面光源经由所述第二导光部52导向至所述第一导光部51形成更窄的面光源并经由所述第一导光部51背离所述第二导光部52的面出射。其中,所述第一导光部51具有多个外表面,所述发光件61发出的光线最终经由所述第一导光部51的哪些面出射取决于所述导光组件50与所述第一壳体10的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导光部51未被所述第一壳体10遮挡的外表面均能够投射光线。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导光部51在第一方向D1上背离所述第二导光部52的面为光线的主要出射面。
此外,所述第三导光部53包括多个子导光部,所述多个子导光部在所述第二方向D2上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光部51的同一侧或者不同侧。所述发光件61包括多个承载部及多个发光部611。一个所述承载部对应一个所述子导光部设置。一个或多个所述发光部611承载于一个所述承载部朝向所述子导光部的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导光部53包括多个子导光部,对应的所述发光件61包括多个承载部及多个发光部611。一个所述承载部对应一个所述子导光部背离所述第二导光部52的面设置,且一个或多个发光部611承载于一个所述承载部朝向所述子导光部的面。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子导光部设于在所述第二方向D2上设于所述第一导光部51的同一侧。举例而言,所述多个发光部611在第三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多个发光部611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使得所述第一导光部51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不同区域透射出不同颜色的光。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子导光部在所述第二方向D2上设于所述第一导光部51的两侧,可以使得在第二方向D2上相对应设于所述第一导光部51的两侧的所述多个发光部611发出的光线在所述第一导光部51中会聚或交错。举例而言,当两个所述发光部611分布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光部51两侧且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导光部51在相对应的区域可以透射出两个所述发光部611发出的光线混合的颜色。当所述多个发光部611分布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光部51两侧且在所述第三方向上错位设置,所述多个发光部611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使得所述第一导光部51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不同区域透射出不同颜色的光。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D1,且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D2。
此外,所述导光组件50的材料包括导光基材及分散于所述导光基材中的荧光粉与反光粉。所述导光组件50以导光的PC材料作为基底将反光粉或荧光粉分散于PC材料中,以增加所述发光件61发出的光线经由所述导光组件50透出后的光感更加细腻具有质感。
请参照图9、图10及图11,图9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的立体分解图;图11为图9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一实施方式中沿线C-C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耳机1还包括第三壳体70。所述第三壳体70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20,且与所述第一壳体10配合连接。所述第三壳体70与所述第一壳体10设于所述第二壳体20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三壳体70相较于所述第一壳体10背离所述第二壳体20。所述第三壳体70包括透光区71、装饰区72及按压区73。所述透光区71对应所述通孔11设置,用于配合所述发光组件60出射光线。所述装饰区72环设于所述透光区71,用于配合所述发光组件60出射的光线装饰所述耳机1。所述按压区73对应所述按压件64设置,所述第三壳体70在所述按压区73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10运动,用于将外力传递至所述按压件64。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壳体70与所述第一壳体10配合连接,且所述导光组件50显露于所述第一壳体10的部分与所述透光区71配合设置,所述发光件61发出的光线经由所述导光组件50显露于所述第一壳体10的部分透出并从所述透光区71出射。其中,所述第二壳体20在所述透光区71的材料可以但不限于为透光的PC材料等能够透光的材料。
此外,所述透光区71不限于与所述导光组件50显露于所述第一壳体10的部分具有相同的形状,所述透光区71可以但不限于为多种字母、数字、文字或者图案等,只要所述透光区71能够将所述导光组件50导出的光线透出即可。
此外,所述第三壳体70与所述第二壳体20可拆卸连接。举例而言,所述第三壳件与所述第二壳件可以但不限于通过卡扣或者滑槽等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通过所述第三壳件与所述第二壳件可拆卸连接,可对所述第三壳件进行更换,以将不同外形或者具有不同透光区71的所述第三壳件与所述第二壳件进行配合连接,从而增加了所述耳机1的外观的多样性。
此外,请参照图12及图13,图12为图9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另一实施方式中沿C-C的剖面示意图;图13为图12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所述耳机1还包括涂层130,所述涂层130设于所述第三壳体70背离所述第一壳体10的表面,且所述涂层130设于所述透光区71、所述装饰区72及所述按压区73中至少一者。所述涂层130设于所述装饰区72或者所述按压区73,能使得所述涂层130作为经由所述透光区71出射的光线的背景,增加所述耳机1出射的光线的氛围感。所述涂层130可以但不限于为一种或多种颜色的混合、一种或多种图案设计等。所述涂层130设于所述透光区71,当经由所述透光区71出射的光线为无色光时,所述涂层130可用于增加经由所述透光区71出射的光线的色彩。当经由所述透光区71出射的光线为单色或彩色时,所述涂层130可用于与经由所述透光区71出射的光线的颜色混合搭配出更多的色彩,以增加所述耳机1出射的光线的丰富度。
此外,所述第三壳体70在所述装饰区72及所述按压区73的材料与所述第三壳体70在所述透光区71的材料相同或不同。当所述第三壳体70在所述装饰区72及所述按压区73的材料与所述第三壳体70在所述透光区71的材料相同时,即,所述第三壳体70在所述装饰区72及所述按压区73的材料为透光的PC材料时,所述发光件61发出的光线可以经由所述第三壳体70整体出射,使得所述耳机1在所述第三壳体70背离所述第一壳体10的表面呈现整体发光的表面。
请参照图14,图14为图1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沿D-D线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10背离所述电路板组件30的表面的在预设方向上的中轴线的延长线与所述电路板组件30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0的表面所在平面平行或相交,其中预设方向为所述电路板组件30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壳体10指向所述电路板组件30的方向的面上尺寸较小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10背离所述电路板组件30的表面在所述预设方向上的中轴线的延长线与所述电路板组件30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0的表面所在平面平行或相交,即所述第一壳体10背离所述电路板组件30的表面与所述电路板组件30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0的表面平行或相交。其中,所述第一壳体10背离所述电路板组件30的表面的在所述预设方向上的中轴线,即为图1中线D-D与所述第一壳体10背离所述电路板组件30的表面相交的线。
此外,所述第一壳体10背离所述电路板组件30的表面在所述预设方向上的中轴线的延长线与所述电路板组件30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0的表面所在平面相交,可以增加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2的利用率。
此外,所述第一壳体10与所述电路板组件30之间的最大距离d0满足:d0≤5mm。
请参照图15、图16及图17,图1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的立体分解图;图17为图15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与终端设备连接的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耳机1还包第四壳体80、入耳检测组件90、喇叭组件100、电源组件110及佩戴组件120。所述第四壳体80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20背离所述第一壳体10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壳体20形成第二收容空间81。所述入耳检测组件90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81,所述入耳检测组件90包括第二传感器91、第三麦克风92以及入耳检测电路板93。所述第二传感器91及所述第三麦克风92电连接于所述入耳检测电路板93,所述第二传感器91用于监测并反馈所述耳机1的佩戴状态。所述第三麦克风92用于接收信号并进行信号处理。所述入耳检测电路板93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组件30,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二传感器91、所述第三麦克风92与所述电路板组件30。所述喇叭组件100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81,且经由所述入耳检测电路板93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组件30,用于传递声信号。所述电源组件110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81,且经由所述入耳检测电路板93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组件30,用于为所述耳机1中其它器件提供电能。所述佩戴组件120连接于所述第四壳体80背离所述第二壳体20的一侧,用于佩戴至人耳。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传感器91、所述第三麦克风92、所述喇叭组件100及所述电源组件110通过焊锡电连接于所述入耳检测电路板93。所述入耳检测电路板93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组件30,具体地,所述入耳检测电路板93通过BTB连接器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组件30。所述第二传感器91为光传感器,用于距离检测,并根据预设距离通过所述入耳检测电路板93向所述电路板组件30传递信号;或者所述第二传感器91为电容,用于通过电容变化检测所述耳机1是否入耳并通过所述入耳检测电路板93向所述电路板组件30传递信号。所述第三麦克风92为反(后)馈麦克风,用于接收所述耳机1佩戴于人耳时人耳内部的声音信号,并进行信号处理,例如进行降噪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入耳检测组件90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组件30。所述电路板组件30包括中央控制器31,所述中央控制器31电连接所述发光件61。所述入耳检测组件90中的第二传感器91用于感测所述耳机1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以得所述预设信号。当所述中央控制器31根据所述预设信号判断出所述耳机1与所述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距离时,所述中央控制器31控制所述发光件61发出第一预设光。当所述中央控制器31根据所述预设信号判断出所述耳机1与所述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预设距离时,所述中央控制器31控制所述发光件61发出第二预设光。举例而言,以所述入耳检测组件90检测耳机1是否入耳进行示意性说明。当所述耳机1已经入耳,所述入耳检测组件90检测到所述耳机1与所述目标物体(即,人耳)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距离,所述中央控制器31控制所述发光件61发出所述第一预设光,所述第一预设光可以但不限于为渐变色光、纯色光或者彩色光等,以使得所述耳机1的外观变得丰富多彩,较为炫酷。当所述耳机1离开人耳,所述入耳检测组件90检测到所述耳机1与所述目标物体(即,人耳)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预设距离,所述中央控制器31控制所述发光件61发出所述第二预设光,所述第二预设光用于根据所述耳机1的电量为使用者反馈电量信息,可以但不限于通过光的颜色或者光的亮度用来反馈电量信息,例如红色表示电量在0%~20%,蓝色表示电量在21%~60%,绿色表示电量在61%~100%等,或者,光的亮度按照电量从0%~100%依次递增等。
进一步地,所述中央控制器31还电连接所述天线组件40,所述天线组件40用于与终端设备2进行通信,以接收所述终端设备2的预设指令。所述中央控制器31与所述天线组件40电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31根据所述预设指令控制所述发光件61按照预设规律发光。具体地,所述入耳检测组件90用于检测所述耳机1是否入耳,所述中央控制器31根据所述预设指令以及所述耳机1是否入耳对所述发光件61进行控制。例如,当所述入耳检测组件90检测到所述耳机1已入耳,且所述天线组件40接收到所述终端设备2所发出的预设指令(例如,播放音乐、语音通话或者视频播放等)时,所述中央控制器31控制所述发光件61按照第一预设规律发光(例如,发出渐变光或者多色光等)。当所述入耳检测组件90检测到所述耳机1已入耳,但所述天线组件40未接收到所述终端设备2所发出的预设指令时,所述中央控制器31控制所述发光件61按照第二预设规律发光(例如,不发光或者发出均匀单色光等)。当所述入耳检测组件90检测到所述耳机1未入耳,但所述天线组件40接收到所述终端设备2发出的预设指令(例如播放音乐、语音通话或者视频播放等)时,所述中央控制器31控制所述发光件61按照第三预设规律发光(例如,发出闪烁的红光或者闪烁的蓝光等)。当所述入耳检测组件90检测到所述耳机1未入耳,且所述天线组件40未接收到所述终端设备2所发出的预设指令时,所述中央控制器31控制所述发光件61按照第四预设规律发光(例如,发出闪烁的渐变光或者闪烁的多色光等)。
进一步地,所述中央控制器31根据所述预设指令判断出所述终端设备2当前启动的应用事项,并根据所述应用事项控制所述发光件61按照预设规律发光。其中,不同的应用事项对应于不同的预设规律。所述应用事项可以但不限于为播放音乐、语音通话或者播放影视等。举例而言,当所述中央控制器31根据所述通信模块接收到所述终端设备2发出的预设指令判断出当前启动的应用事项为第一应用事项(例如,播放音乐)时,所述中央控制器31控制所述发光件61按照第五预设规律发光(例如,发出反复循环的渐变色,且按照播放的音乐的节奏控制所述发光件61发出的渐变色的循环频率与所述播放的音乐的节奏一致,或者,发出亮度不断变化的单色光,且按照播放的音乐的节奏控制所述发光件61发出的单色光的亮度变化频率与所述播放的音乐的节奏一致,所述播放的音乐的音调越高,所述发光件61发出的单色光的亮度越高等)。当所述中央控制器31根据所述通信模块接收到所述终端发出的预设指令判断出当前启动的应用事项为第二应用事项(例如,语音通话)时,所述中央控制器31控制所述发光件61按照第六预设规律发光(例如,发出红光或蓝光等)。当所述中央控制器31根据所述通信模块接收到所述终端发出的预设指令判断出当前启动的应用事项为第三应用事项(例如,播放影视)时,所述中央控制器31控制所述发光件61按照第七预设规律发光(例如,发出多色光或者渐变光等)。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所述应用事项可进行自定义调节,只要所述中央控制器31能够根据不同的所述应用事项控制所述发光件61发出具有区分效果的光线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中央控制器31还可以根据所述应用事项中不同的子事项的优先级的不同控制所述发光件61发出不同的光,所述中央控制器31根据所述应用事项的优先级控制所述发光件61发出对应优先级的光,以用于显示所述耳机1的使用状态。举例而言,在一实施方式中,多个应用事项中具有不同的优先级,以语音通话为第一优先级,播放音乐为第二优先级,所述播放音乐为第三优先级进行示例性说明,当所述中央控制器31根据所述通信模块接收到所述终端发出的预设指令判断出当前启动的应用事项为语音通话时,所述中央控制器31控制所述发光件61发出第一优先级对应的第一光线。当所述中央控制器31根据所述通信模块接收到所述终端发出的预设指令判断出当前启动的应用事项为播放音乐时,所述中央控制器31控制所述发光件61发出第二优先级对应的第二光线。当所述中央控制器31根据所述通信模块接收到所述终端发出的预设指令判断出当前启动的应用事项为播放影视时,所述控制件控制所述发光件61发出第三优先级对应的第三光线。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应用事项中子应用事项具有多个优先级,以语音来电具有三个优先级进行示例性说明,电话簿中被重点标记的联系人来电为第一优先级,电话薄中未被重点标记的联系人来电为第二优先级,不在电话簿中的联系人来电为第三优先级。当所述第一优先级对应的联系人来电时,所述中央控制器31控制所述发光件61发出第一优先级对应的第一光线。当所述第二优先级对应的联系人来电时,所述中央控制器31控制所述发光件61发出第二优先级对应的第二光线。当所述第三优先级对应的联系人来电时,所述中央控制器31控制所述发光件61发出第三优先级对应的第三光线。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优先级对应的第一光线为红色光线,第二优先级对应的第二光线为蓝色光线,第三优先级对应的第三光线为绿色光线进行示意性说明。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优先级对应的第一光线为渐变色,第二优先级对应的第二光线为单色光,第三优先级对应的第三光线为闪烁光线。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对各优先级对应光线不做限定,只要能够通过所述耳机1发出光线能够区分出不同优先级的事项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中央控制器31还可以根据不同时间段调整所述应用事项中不同子事项的优先级来控制所述发光件61发光。所述中央控制器31根据所述应用事项的优先级控制所述发光件61发出对应优先级的光,以用于显示所述耳机1的使用状态。在第一时间段,第一应用事项为第一优先级,第二应用事项为第二优先级,第三应用事项为第三优先级。在第二时间段,第一应用事项为第二优先级,第二应用事项为第一优先级,第三应用事项为第三优先级。在第一时间段,所述第一应用事项发生时,所述中央控制器31控制所述发光件61发出第一优先级对应的第一光线;所述第二应用事项发生时,所述中央控制器31控制所述发光件61发出第二优先级对应的第二光线;所述第三应用事项发生时,所述中央控制器31控制所述发光件61发出第三优先级对应的第三光线。具体地,以语音来电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电话簿里联系人分为工作组及生活组,第一应用事项为工作组中的联系人来电,第二应用事项为生活组中的联系人来电,第三应用事项为不在电话簿里的联系人来电。在第一时间段(例如,工作日时间段或者加班时间段等),电话簿里工作组的联系人来电为第一优先级,电话簿里生活组的联系人来电为第二优先级,不在电话簿里的联系人来电为第三优先级。在第二时间段(例如,非工作日时间段或者请假时间段),电话簿里生活组的联系人来电为第一优先级,在电话簿里工作组的联系人来电为第二优先级,不在电话簿里的联系人来电为第三优先级。因此,在工作时间段,电话簿里工作组的联系人来电时,所述中央控制器31控制所述发光件61发出第一优先级对应的第一光线。电话簿里生活组的联系人来电时,所述中央控制器31控制所述发光件61发出第二优先级对应的第二光线。不在电话簿里的联系人来电时,所述中央控制器31控制所述发光件61发出第三优先级对应的第三光线。在非工作时间段,电话簿里生活组的联系人来电时,所述中央控制器31控制所述发光件61发出第一优先级对应的第一光线。电话簿里工作组的联系人来电时,所述中央控制器31控制所述发光件61发出第二优先级对应的第二光线。不在电话簿里的联系人来电时,所述中央控制器31控制所述发光件61发出第三优先级对应的第三光线。此外,处于所述第二优先级或者第三优先级的应用事项在预设时间段(例如10分钟或者1小时等)内连续预设次数(2次或者3次等)发生时,所述中央控制器31按照所述第一优先级控制所述发光件61发出第一优先级对应的第一光线。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优先级对应的第一光线为红色光线,第二优先级对应的第二光线为蓝色光线,第三优先级对应的第三光线为绿色光线进行示意性说明。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优先级对应的第一光线为渐变色,第二优先级对应的第二光线为单色光,第三优先级对应的第三光线为闪烁光线。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对各优先级对应光线不做限定,只要能够通过所述耳机1发出光线能够区分出不同优先级的事项即可。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通孔及第一凹槽;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凹槽凹设于所述第一壳体背离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
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壳体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形成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电路板组件用于接收、处理并发出信号,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第一麦克风及第二麦克风,所述第一麦克风用于通话,所述第二麦克风用于接收信号并进行信号处理;
天线组件,所述天线组件凹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天线组件电连接于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用于通过所述天线组件辐射并接收无线信号;以及
导光组件,所述导光组件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且与所述通孔配合连接,用于导光;
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发光件、发光电路板、第一传感器及按压件,所述发光件电连接所述发光电路板,所述发光件与所述天线组件在所述第一壳体指向所述电路板组件的方向上错位设置,所述发光件用于发出光线并经由所述导光组件从所述通孔透出,所述发光电路板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组件,所述第一传感器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且电连接于所述发光电路板,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接收压力信号或者触摸信号,并经由所述发光电路板将所述压力信号或者所述触摸信号传递至所述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根据所述压力信号或者所述触摸信号经由所述发光电路板向所述发光件传递发光信号,所述发光件根据所述发光信号发出预设光线,所述按压件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且连接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按压或触摸后触发所述第一传感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在所述第一壳体指向所述第二壳体的方向上与所述通孔错位设置,所述发光件包括多个发光部,用于发出光线并传输至所述导光组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的材料包括导光基材及分散于所述导光基材中的荧光粉与反光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还包括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且与所述第一壳体配合连接,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三壳体相较于所述第一壳体背离所述第二壳体;
所述第三壳体包括:
透光区,所述透光区对应所述通孔设置,用于配合所述导光组件出射光线;
装饰区,所述装饰区环设于所述透光区,用于配合所述导光组件出射的光线装饰所述耳机;以及
按压区,所述按压区对应所述按压件设置,所述第三壳体在所述按压区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运动,用于将外力传递至所述按压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还包括:
涂层,所述涂层设于所述第三壳体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表面,且所述涂层设于所述透光区、所述装饰区及所述按压区中至少一者。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在所述装饰区及所述按压区的材料与所述第三壳体在所述透光区的材料相同或不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背离所述电路板组件的表面与所述电路板组件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表面平行或相交。
9.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还包括:
第四壳体,所述第四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壳体形成第二收容空间;
入耳检测组件,所述入耳检测组件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所述入耳检测组件包括第二传感器、第三麦克风以及入耳检测电路板,所述第二传感器及所述第三麦克风电连接于所述入耳检测电路板,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监测并反馈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所述第三麦克风用于接收信号并进行信号处理,所述入耳检测电路板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组件,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三麦克风与所述电路板组件;
喇叭组件,所述喇叭组件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且经由所述入耳检测电路板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组件,用于传递声信号;
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且经由所述入耳检测电路板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组件,用于为所述耳机中其它器件提供电能;以及
佩戴组件,所述佩戴组件连接于所述第四壳体背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用于佩戴至人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62764.1A CN115103255B (zh) | 2022-06-13 | 2022-06-13 | 耳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62764.1A CN115103255B (zh) | 2022-06-13 | 2022-06-13 | 耳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03255A CN115103255A (zh) | 2022-09-23 |
CN115103255B true CN115103255B (zh) | 2023-04-04 |
Family
ID=83291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662764.1A Active CN115103255B (zh) | 2022-06-13 | 2022-06-13 | 耳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10325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49287A1 (zh) * | 2023-01-13 | 2024-07-18 |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耳机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78674A (zh) * | 2019-06-30 | 2019-09-2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
CN215956606U (zh) * | 2021-05-31 | 2022-03-04 |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 耳机及耳机组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048696U (ja) * | 1997-07-25 | 1998-05-22 | アクツ株式会社 | 携帯電話機用イヤホンマイクの接続プラグ |
JP2004221912A (ja) * | 2003-01-15 | 2004-08-05 | Seiko Epson Corp | 携帯電話用ヘッドセットおよび携帯電話 |
CN207706380U (zh) * | 2017-11-27 | 2018-08-07 |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光耳机芯体及耳机 |
TWM575943U (zh) * | 2018-09-28 | 2019-03-21 | 啟弘股份有限公司 | 模組化的無線耳機 |
-
2022
- 2022-06-13 CN CN202210662764.1A patent/CN11510325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78674A (zh) * | 2019-06-30 | 2019-09-2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
CN215956606U (zh) * | 2021-05-31 | 2022-03-04 |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 耳机及耳机组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03255A (zh) | 2022-09-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697156B1 (ko) | 외부 장식 덮개 | |
KR101830670B1 (ko) | 이동 단말기 | |
EP1294161B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US20090027874A1 (en) |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orporating same | |
CN109257465B (zh) | 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 |
CN106373812A (zh) | 按键结构及应用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 | |
WO2012148105A2 (ko) | 배터리 커버에 발광장치가 구비된 휴대폰 | |
CN115103255B (zh) | 耳机 | |
CN210201912U (zh) | 一种无线反向充电手机壳 | |
CN114994827A (zh) | 导光组件及电子设备 | |
KR200325934Y1 (ko) | 이엘 돔 테이프 키패드 | |
CN210579136U (zh) | 一种用于户外活动的发光耳机 | |
JP2005252871A (ja) | 携帯電話機用発光装置 | |
US6926451B2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a light accessory port | |
CN220475831U (zh) | 一种带有光纤导光应用氛围灯的手机 | |
CN110418528B (zh) |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 |
WO2013118934A1 (ko) | Nfc 단말기용 발광 외부 케이스 및 발광 nfc 휴대 단말기 | |
CN112543240A (zh) | 电子设备 | |
CN110278674A (zh) |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 |
CN220105334U (zh) | 导光件、发光组件及电子设备 | |
KR101798177B1 (ko) | Foled를 이용한 웨어러블 방식의 플랫폼 시스템 | |
CN220067501U (zh) | 发光结构和电子设备 | |
KR100315676B1 (ko) | 휴대용 무선단말기의 착신램프 장치 | |
CN217114165U (zh) | 开关装置及墙壁开关系统 | |
CN114205444B (zh) | 一种视力保护照明控制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