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94820A - 一种用于山谷型填埋库的地下水污染风险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山谷型填埋库的地下水污染风险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094820A CN115094820A CN202210807682.1A CN202210807682A CN115094820A CN 115094820 A CN115094820 A CN 115094820A CN 202210807682 A CN202210807682 A CN 202210807682A CN 115094820 A CN115094820 A CN 11509482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undwater
- landfill
- reservoir
- vertical curtain
- w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2954 risk control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3895 groundwater pollu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3673 ground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0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7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0000035764 nutr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5000016709 nutrition Nutrition 0.000 claims 1
- 239000002352 surface wat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29920001903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700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893 sla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746 geotexti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5097 nutrien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20 hazardous w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291564 Allium cep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2732 Allium cepa var. cep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144730 Amygdalus persic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1548 Camellia japonic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301850 Cupressus sempervir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15866 Extravas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248557 Ophiopogon japonic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33855 Orchid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6040 Prunus persica var persic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45165 Rhododendron pontic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33 buria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27 cl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8597 common camelli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91 domestic w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2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251 extrava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06 fil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262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film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092 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07 linear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10 solid w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97 system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7/00—Barrages or weirs; Layout,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making sam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9/00—Keeping dry foundation sites or other areas in the ground
- E02D19/06—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 E02D19/10—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lowering level of ground wate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9/00—Keeping dry foundation sites or other areas in the ground
- E02D19/06—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 E02D19/12—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damming or interrupting the passage of underground water
- E02D19/18—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damming or interrupting the passage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making use of sealing aprons, e.g. diaphragms made from bituminous or clay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山谷型填埋库的地下水污染风险控制系统,该系统在整个山谷型填埋库地下水出口位置的地下,建造渗滤液防渗垂直帷幕,防止被污染的地下水流出;沿填埋物边缘的地下建造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与渗滤液防渗垂直帷幕协同形成对库内填埋物的闭合环绕,阻隔周边地下水进入库区;建造拦截提升井将库内产生的渗滤液抽出处理;建造库内降水井将库内的地下水位降至填埋物底部以下,避免渗滤液产生;建造库外降水井降低附近的库外地下水位,使透过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进入的库区的水量减少;建造封场覆盖结构对填埋物进行覆盖,防止雨水和地表水渗入填埋库。本系统可以完全消除山谷型填埋库对周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水污染防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山谷型填埋库的地下水污染风险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山谷型填埋库是在天然山谷的谷口修筑拦截坝,然后在拦截坝上游山谷内填埋废弃物的一种填埋库,具有库容大,建造成本低的优势。我国现存有大量的山谷型填埋库,根据其中填埋物的不同,又分为山谷型生活垃圾填埋场、山谷型尾矿库、山谷型工业固废填埋场、山谷型危废填埋场等。由于早期人们环保意识淡薄,环保要求低,我国先前建设的山谷型填埋库大多环保措施不齐全,缺少覆盖和底部防渗等措施,又或施工质量差,环保措施已逐渐失效。这些遗留的山谷型填埋库已对周边的地下水造成了污染或存在较大的污染风险隐患,导致近些年有关山谷型填埋库的环境事件频发。因此,需要对这些遗留的山谷型填埋库采取系统的工程技术措施,消除其地下水污染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山谷型填埋库的地下水污染风险控制系统,以解决这些遗留的山谷型填埋库已对周边的地下水造成了污染或存在较大的污染风险隐患,导致近些年有关山谷型填埋库的环境事件频发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山谷型填埋库的地下水污染风险控制系统,包括:在整个山谷型填埋库谷口地下水出口位置的地下,呈U形围绕拦截坝建造渗滤液防渗垂直帷幕,在渗滤液防渗垂直帷幕的U形两翼端点起沿库中的填埋物边缘的地下建造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与渗滤液防渗垂直帷幕协同形成对库内的填埋物的闭合环绕;
进一步地,在渗滤液防渗垂直帷幕的U形区域内拦截坝的上游和下游建造若干拦截提升井;在全部拦截提升井的影响范围以外的填埋物覆盖区域建造若干库内降水井;沿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的外侧边缘单排建造若干库外降水井;在填埋物的上部建造封场覆盖结构对填埋物进行完全覆盖。
进一步地,所述渗滤液防渗垂直帷幕整体建造于地下,底部插入渗透系数K≤1×10-7cm/s的不透水地层中2m以上,渗滤液防渗垂直帷幕自身的渗透系数K≤1×10-7cm/s。
进一步地,所述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整体建造于地下,底部插入渗透系数K≤1×10-5cm/s的相对不透水地层2m以上,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自身的渗透系数K≤1×10-5cm/s。
进一步地,所述的拦截提升井底部钻至渗透系数K≤1×10-5cm/s的相对不透水层底部,井内水位控制在相对不透水层厚度范围内,设置的所有拦截提升井的抽出能力总和应大于填埋库的渗滤液产生量,设置的所有拦截提升井的影响范围应完全覆盖除去拦截坝占用区域外的整个渗滤液防渗垂直帷幕围成的U形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的库内降水井底部钻至渗透系数K>1×10-5cm/s的透水地层底部,井内水位控制在填埋物底部以下透水地层的底部,设置的所有库内降水井的抽出能力总和应大于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和渗滤液防渗垂直帷幕建成后的库外地下水向库内的渗入量,设置的所有库内降水井的影响范围应完全覆盖拦截提升井的影响范围以外的填埋物覆盖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的库外降水井底部钻至渗透系数K>1×10-5cm/s的透水地层底部,每个库外降水井的控制水位应高于距离其最近的库内降水井的控制水位3m,并尽量接近透水地层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封场覆盖结构位于填埋物的上方,封场覆盖结构的边缘与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和渗滤液防渗垂直帷幕的顶部平面连接,将拦截坝上游的填埋物完全覆盖,封场覆盖结构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为营养植被层、排水层、防渗层、排气层,其中防渗层的渗透系数小于1×10-7cm/s。
进一步地,所述的库内降水井将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内的地下水位控制在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外的地下水位的下方,使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内外地下水位形成高度差,库内被污染的地下水无法向库外渗出。
进一步地,所述的库外降水井降低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附近的库外地下水位,使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内外的水头差减小,并减少库外地下水与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的接触面积,实现库外地下水透过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向库内的渗入量减少的目的。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山谷型填埋库的地下水污染风险控制系统,该系统在整个山谷型填埋库地下水出口位置的地下,建造渗滤液防渗垂直帷幕,防止被污染的地下水流出;沿填埋物边缘的地下建造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与渗滤液防渗垂直帷幕协同形成对库内填埋物的闭合环绕,阻隔周边地下水进入库区;建造拦截提升井将库内产生的渗滤液抽出处理;建造库内降水井将库内的地下水位降至填埋物底部以下,避免渗滤液产生;建造库外降水井降低附近的库外地下水位,使透过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进入的库区的水量减少;建造封场覆盖结构对填埋物进行覆盖,防止雨水和地表水渗入填埋库。本系统可以完全消除山谷型填埋库对周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避免库中的填埋物与外部环境接触造成环境污染,防止库中表层的填埋物随大气扬散造成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并且具有建造成本相对较低,施工周期相对较短,后续运行成本低等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山谷型填埋库的地下水污染风险控制系统的平面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山谷型填埋库的地下水污染风险控制系统的A-A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山谷型填埋库的地下水污染风险控制系统的B-B剖面示意图。
图示说明:1-渗滤液防渗垂直帷幕;2-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3-封场覆盖结构;4-拦截坝;5-不透水地层;6-相对不透水地层;7-透水地层;8-填埋物;9-拦截提升井;10-库内降水井;11-库外降水井。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3,山谷型填埋库与本发明相关的主要构造有位于山谷口的拦截坝4、拦截坝4上游堆存的填埋物8和填埋库下部的天然地层。下部的天然地层依据其渗透系数不同将其划分为:透水地层7,渗透系数K>1×10-5cm/s,一般为天然地层的最上部分,与填埋物8直接接触;相对不透水地层6,渗透系数1×10-7cm/s<K≤1×10-5cm/s,一般为天然地层的中间部分,位于透水地层7和不透水地层5之间;不透水地层5,渗透系数K≤1×10-7cm/s,一般为天然地层的最下部分,埋深较深。通常可以认为地下水难以通过渗透系数K≤1×10-7cm/s的人工或天然构造,地下水可以少量通过渗透系数1×10-7cm/s<K≤1×10-5cm/s的人工或天然构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山谷型填埋库的地下水污染风险控制系统,包括渗滤液防渗垂直帷幕1、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2、拦截提升井9、库内降水井10、库外降水井11、封场覆盖结构3。
渗滤液防渗垂直帷幕1设置在填埋库下游谷口,整个填埋库的地下水出口位置,呈U形围绕拦截坝4布置。渗滤液防渗垂直帷幕整体建造于地下,顶部与地面齐平,底部插入不透水地层2m以上。渗滤液防渗垂直帷幕的渗透系数K≤1×10-7cm/s,其功能是防止填埋库内被填埋物所污染的地下水(即渗滤液)向下游流出,使渗滤液最终汇集在U形渗滤液防渗垂直帷幕内,防止污染下游水体。渗滤液防渗垂直帷幕的工程建造方式可以为:塑性混凝土地下连续墙、HDPE膜地下垂直防渗墙等。
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2由渗滤液防渗垂直帷幕1的U形两翼端点起沿填埋物8覆盖区域的边缘布置,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2与渗滤液防渗垂直帷幕1协同形成对库内填埋物8的闭合环绕,填埋物8全部位于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2和渗滤液防渗垂直帷幕1的内侧。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整体建造于地下,顶部与地面齐平,底部插入相对不透水地层2m以上。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的渗透系数K≤1×10-5cm/s,其功能为防止填埋库周围未被污染的地下水大量渗入库区,受到污染后形成渗滤液,减少库区渗滤液的产生量。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的工程建造方式可以为:帷幕灌浆、高压旋喷咬合桩等。
拦截提升井9在渗滤液防渗垂直帷幕1的U形区域内拦截坝4的上游和下游设置若干口,拦截坝4上游的拦截井由填埋物表面钻至相对不透水层底部,拦截坝4下游的拦截井由天然地表钻至相对不透水层底部。拦截提升井口径1.2m,内设DN710的HDPE打孔花管,花管用织质土工布包裹,花管与井壁之间采用卵石填充,井底花管内设置潜水排污泵。井内水位控制在相对不透水层厚度范围内。拦截提升井的功能为将汇集在U形渗滤液防渗垂直帷幕内的渗滤液抽出,抽出的渗滤液送入后续处理装置处理,所有拦截提升井的抽出能力总和应大于填埋库的渗滤液产生量。单口拦截提升井的平面影响范围是以拦截提升井中心为圆心的一个圆形区域,其半径通过现场试验测定,拦截提升井在渗滤液防渗垂直帷幕形成的U形区域内(拦截坝占用区域不需要布置)均匀布置若干个,所有拦截提升井的影响范围应完全覆盖除去拦截坝占用区域外的整个U形区域。
库内降水井10在全部拦截提升井9的影响范围以外的填埋物8覆盖区域设置若干口,库内降水井由填埋物表面钻至透水地层底部,库内降水井口径1.2m,内设DN710的HDPE打孔花管,花管用织质土工布包裹,花管与井壁之间采用卵石填充,井底花管内设置潜水排污泵。井内水位控制在透水地层底部。库内降水井的功能为将填埋物中的滞留地下水导出,使填埋物覆盖区域的地下水水位降至填埋物底部以下,实现渣水分离,避免渗滤液产生,并将地下水阻隔帷幕内的地下水位(库内地下水位)控制在地下水阻隔帷幕外的地下水位(库外地下水位)下方,使地下水阻隔帷幕内外地下水位形成高度差,防止库内被污染的地下水(渗滤液)向库外渗出。库内降水井建成初期抽出的地下水为被污染的地下水(渗滤液),抽出后送入后续处理装置处理;待库内地下水位降至填埋物底部以下后,同时填埋物中滞留的渗滤液也不再渗出,渗滤液便不再产生,抽出的地下水为从库外缓慢渗入的干净地下水,可以不进行处理直接排放。所有库内降水井的抽出能力总和应大于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和渗滤液防渗垂直帷幕建成后的库外地下水向库内的渗入量。单口库内降水井的平面影响范围是以库内降水井中心为圆心的一个圆形区域,其半径通过现场试验测定,库内降水井在全部拦截提升井的影响范围以外的填埋物覆盖区域设置若干口,所有库内降水井的影响范围应完全覆盖拦截提升井的影响范围以外的填埋物覆盖区域。
库外降水井11沿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2的外侧边缘单排布置若干个,库外降水井的中心距离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外侧边缘2-3m,库外降水井之间的间隔距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中地下水流量较大的位置,库外降水井的布置间距可以适当减小。库外降水井由天然地表面钻至透水地层底部,井口径0.6m,内设DN450的HDPE打孔花管,花管用织质土工布包裹,花管与井壁之间采用细砾石填充,井底花管内设置潜水排污泵。每个库外降水井的控制水位应高于距离其最近的库内降水井的控制水位3m(保持地下水阻隔帷幕内外的水头差),并尽量接近透水地层底部位置。库外降水井的功能是降低库外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附近的地下水位,缩小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内外的水头差并减少库外地下水与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的接触面积,使库外未被污染的地下水透过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向库内渗入量减少。库外降水井抽出的地下水一般为未被污染的地下水,可以不进行处理直接排放。
封场覆盖结构3位于填埋物8的上方,封场覆盖结构3的边缘与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2和渗滤液防渗垂直帷幕1的顶部平面连接,将拦截坝4上游的填埋物8完全覆盖。封场覆盖结构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为营养植被层、排水层、防渗层、排气层。营养植被层的作用是促进植被生长,为植被生长提供支撑和养分,并保护排水层和防渗层,通常设置为厚度>500mm的绿化用土。排水层的作用是采用渗透性高的材料排除透过营养植被层入渗的雨水和地表水,通常设置为厚度>300mm,粒径20mm~40mm砾(卵)石或厚度>5mm复合土工网,排水层渗透系数通常应>1×10-1cm/s。防渗层为封场覆盖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阻碍水分渗过封场覆盖结构进入填埋物形成渗滤液和防止填埋气透过封场覆盖结构逸散,通常设置为厚度大于300mm的压实黏土或厚度大于1.5mm的HDPE膜和LLDPE膜,防渗层的渗透系数通常应<1×10-7cm/s。排气层作用是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撑面,使得防渗层可以在其上面进行铺设,并收集填埋物内产生的填埋气体,通常设置为厚度大于300mm砾(卵)石,排气层渗透系数通常应>1×10-2cm/s。
应用案例:我国西南某省一化工厂山谷型尾矿库,矿渣覆盖面积44639m2,周长1054m。其中填埋的矿渣被鉴定为危险废物,该尾矿库缺少底部防渗措施和覆盖结构,下游地下水已受到污染。
根据库区《水文地质勘察报告》,该山谷型尾矿库南北高差约52m,南面、南东侧、北西侧都有地表分水岭存在,库盆封闭条件较好,库内地下水现状流场条件下不易向东、南、西三个方向的渗漏,库区北部谷口场坪地表绝对标高低于440m区域的覆盖层,分水岭标高逐渐齐平并低于库区场坪高度,为库内被污染的地下水向下游区域渗漏的唯一途径。该尾矿库下部渗透系数K≤1×10-7cm/s的不透水地层顶部埋深约40-61m,渗透系数1×10-7cm/s<K≤1×10-5cm/s的相对不透水地层顶部埋深约15-48m。
应用本发明对其进行治理:
在北部谷口地下U形围绕拦截坝建造地下塑性混凝土防渗墙,防渗墙水平轴线长172m,U形两翼延伸至地表绝对标高440m位置,整体渗透系数K<2×10-8cm/s,墙厚1m,向下嵌入渗透系数K≤1×10-7cm/s的不透水地层中2m,平均墙深53.1m。
由防渗墙U形两翼的端点起,在地表绝对标高440m以上区域沿矿渣的边缘进行垂直帷幕灌浆,将矿渣完全环绕在由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和垂直帷幕灌浆协同形成的闭合区域内,垂直帷幕灌浆水平轴线长941m,采用三排孔帷幕灌浆,排距0.5m,孔距1m,帷幕渗透系数K<1×10-5cm/s,灌浆下线嵌入渗透系数K≤1×10-5cm/s的地层中2m,平均深38.7m。
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U形区域内拦截坝的下游设置拦截提升井两口,由地表钻至渗透系数K≤1×10-7cm/s的地层顶部(也是渗透系数1×10-7cm/s<K≤1×10-5cm/s的地层底部),平均井深39.5m;拦截坝的上游设置拦截提升井六口,由矿渣表面钻至渗透系数K≤1×10-7cm/s的地层顶部,平均井深54m。所有拦截提升井的口径为1.2m,内设DN710的HDPE打孔花管,花管用织质土工布包裹,花管与井壁之间采用卵石填充,井底花管内设置流量10m3/h的潜水排污泵,井内水位控制在井底上部4m处。每3个月对拦截提升井抽出的地下水进行一次检测,并与上游地下水本底值对比,若地下水受到污染则排入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若地下水未受到污染则直接排放。
在地表绝对标高440m以上的矿渣覆盖区域,设置场内降水井24口,由矿渣表面钻至渗透系数1×10-7cm/s<K≤1×10-5cm/s的地层顶部(也是渗透系数K>1×10-5cm/s的地层底部),平均井深34.6m,所有场内降水井的口径为1.2m,内设DN710的HDPE打孔花管,花管用织质土工布包裹,花管与井壁之间采用卵石填充,井底花管内设置流量10m3/h的潜水排污泵,井内水位控制在井底上部2m处。每3个月对场内降水井抽出的地下水进行一次检测,并与上游地下水本底值对比,若地下水受到污染则排入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若地下水未受到污染则直接排放。
沿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的外侧边缘单排布置场外降水井64口,库外降水井的中心距离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外侧边缘约3m,库外降水井中心间距设置为16m,库外降水井由天然地表面钻至渗透系数1×10-7cm/s<K≤1×10-5cm/s的地层顶部(也是渗透系数K>1×10-5cm/s的地层底部),平均井深35.5m,所有场外降水井口径0.6m,内设DN450的HDPE打孔花管,花管用织质土工布包裹,花管与井壁之间采用细砾石填充,井底花管内设置流量6.4m3/h的潜水排污泵,井内水位控制在井底上部5m处。场外降水井抽出的场外地下水排入场区截洪沟。
在矿渣的上方设置封场覆盖结构,封场覆盖结构的边缘与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和渗滤液防渗垂直帷幕的顶部平面连接,总覆盖面积44951m2。封场覆盖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营养植被层、排水层、防渗层、排气层。营养植被层为800mm厚的绿化用土,种植植被以灌木及观赏性花卉为主,主要有山茶树、碧桃树、千头柏、杜鹃、葱兰及麦冬草。排水层为5mm复合土工网。防渗层为1.5mm的HDPE膜。排气层为300mm砾石。
本系统建成后,尾矿库下游的地下水质量迅速得到明显改善,特征污染物浓度在6个月内由超标14倍降至国标以下。采用本发明使本项目节约工程费用约2.4亿元(56%),缩减建设工期约360日(50%)。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山谷型填埋库的地下水污染风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整个山谷型填埋库谷口地下水出口位置的地下,呈U形围绕拦截坝(4)建造渗滤液防渗垂直帷幕(1),在渗滤液防渗垂直帷幕(1)的U形两翼端点起沿库中的填埋物(8)边缘的地下建造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2),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2)与渗滤液防渗垂直帷幕(1)协同形成对库内的填埋物(8)的闭合环绕;
在渗滤液防渗垂直帷幕(1)的U形区域内拦截坝(4)的上游和下游建造若干拦截提升井(9);在全部拦截提升井(9)的影响范围以外的填埋物(8)覆盖区域建造若干库内降水井(10);沿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2)的外侧边缘单排建造若干库外降水井(11);在填埋物(8)的上部建造封场覆盖结构(3)对填埋物(8)进行完全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山谷型填埋库的地下水污染风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滤液防渗垂直帷幕(1)整体建造于地下,底部插入渗透系数K≤1×10-7cm/s的不透水地层(5)中2m以上,渗滤液防渗垂直帷幕(1)自身的渗透系数K≤1×10-7cm/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山谷型填埋库的地下水污染风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2)整体建造于地下,底部插入渗透系数K≤1×10-5cm/s的相对不透水地层(6)2m以上,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2)自身的渗透系数K≤1×10-5cm/s。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山谷型填埋库的地下水污染风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拦截提升井(9)底部钻至渗透系数K≤1×10-5cm/s的相对不透水层(6)底部,井内水位控制在相对不透水层(6)厚度范围内,设置的所有拦截提升井(9)的抽出能力总和应大于填埋库的渗滤液产生量,设置的所有拦截提升井(9)的影响范围应完全覆盖除去拦截坝(4)占用区域外的整个渗滤液防渗垂直帷幕(1)围成的U形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山谷型填埋库的地下水污染风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库内降水井(10)底部钻至渗透系数K>1×10-5cm/s的透水地层(7)底部,井内水位控制在填埋物(8)底部以下透水地层(7)的底部,设置的所有库内降水井(10)的抽出能力总和应大于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2)和渗滤液防渗垂直帷幕(1)建成后的库外地下水向库内的渗入量,设置的所有库内降水井(10)的影响范围应完全覆盖拦截提升井(9)的影响范围以外的填埋物(8)覆盖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山谷型填埋库的地下水污染风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库外降水井(11)底部钻至渗透系数K>1×10-5cm/s的透水地层(7)底部,每个库外降水井(11)的控制水位应高于距离其最近的库内降水井(10)的控制水位3m,并尽量接近透水地层(7)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山谷型填埋库的地下水污染风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场覆盖结构(3)位于填埋物(8)的上方,封场覆盖结构(3)的边缘与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2)和渗滤液防渗垂直帷幕(1)的顶部平面连接,将拦截坝(4)上游的填埋物(8)完全覆盖,封场覆盖结构(3)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为营养植被层、排水层、防渗层、排气层,其中防渗层的渗透系数小于1×10-7cm/s。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山谷型填埋库的地下水污染风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库内降水井(10)将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2)内的地下水位控制在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外(2)的地下水位的下方,使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2)内外地下水位形成高度差,库内被污染的地下水无法向库外渗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山谷型填埋库的地下水污染风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库外降水井(11)降低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2)附近的库外地下水位,使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2)内外的水头差减小,并减少库外地下水与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2)的接触面积,实现库外地下水透过地下水阻隔垂直帷幕(2)向库内的渗入量减少的目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07682.1A CN115094820B (zh) | 2022-07-09 | 2022-07-09 | 一种用于山谷型填埋库的地下水污染风险控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07682.1A CN115094820B (zh) | 2022-07-09 | 2022-07-09 | 一种用于山谷型填埋库的地下水污染风险控制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94820A true CN115094820A (zh) | 2022-09-23 |
CN115094820B CN115094820B (zh) | 2023-12-05 |
Family
ID=83296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807682.1A Active CN115094820B (zh) | 2022-07-09 | 2022-07-09 | 一种用于山谷型填埋库的地下水污染风险控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094820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125404A (zh) * | 2022-09-02 | 2022-09-30 |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场渗漏液收集系统和方法 |
CN115652974A (zh) * | 2022-12-15 | 2023-01-31 |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山谷型填埋场的污染管控系统及施工方法 |
CN116377959A (zh) * | 2023-06-05 | 2023-07-04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一种砂性土填埋固废污染河道的治理系统及方法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999963A1 (fr) * | 2012-12-20 | 2014-06-27 | Samid Aziz | Procede et installation pour le drainage passif de lixiviats dans un casier a dechets |
CN108374384A (zh) * | 2018-02-07 | 2018-08-07 | 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零排放尾矿库系统及实施方法 |
CN109235505A (zh) * | 2017-06-02 | 2019-01-18 |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立体式环保复合生态封场结构 |
CN109940021A (zh) * | 2017-12-21 | 2019-06-28 | 天津如纳福科技有限公司 | 垃圾填埋场规划建设结构 |
CN112922039A (zh) * | 2021-01-21 | 2021-06-08 | 中铝环保生态技术(湖南)有限公司 | 一种负压防渗净化系统 |
CN113863345A (zh) * | 2021-11-22 | 2021-12-31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有害物存储场的地下水清污分流处理结构及方法 |
CN114293596A (zh) * | 2021-11-27 | 2022-04-08 |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四建设有限公司 | 大型垃圾山垂直防渗工艺 |
CN114319455A (zh) * | 2021-11-27 | 2022-04-12 |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四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大型垃圾填埋场全覆盖封场、环境处理及复绿工艺 |
CN114439047A (zh) * | 2022-01-27 | 2022-05-06 |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 一种尾矿库污染控制导流防渗的方法 |
-
2022
- 2022-07-09 CN CN202210807682.1A patent/CN11509482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999963A1 (fr) * | 2012-12-20 | 2014-06-27 | Samid Aziz | Procede et installation pour le drainage passif de lixiviats dans un casier a dechets |
CN109235505A (zh) * | 2017-06-02 | 2019-01-18 |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立体式环保复合生态封场结构 |
CN109940021A (zh) * | 2017-12-21 | 2019-06-28 | 天津如纳福科技有限公司 | 垃圾填埋场规划建设结构 |
CN108374384A (zh) * | 2018-02-07 | 2018-08-07 | 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零排放尾矿库系统及实施方法 |
CN112922039A (zh) * | 2021-01-21 | 2021-06-08 | 中铝环保生态技术(湖南)有限公司 | 一种负压防渗净化系统 |
CN113863345A (zh) * | 2021-11-22 | 2021-12-31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有害物存储场的地下水清污分流处理结构及方法 |
CN114293596A (zh) * | 2021-11-27 | 2022-04-08 |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四建设有限公司 | 大型垃圾山垂直防渗工艺 |
CN114319455A (zh) * | 2021-11-27 | 2022-04-12 |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四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大型垃圾填埋场全覆盖封场、环境处理及复绿工艺 |
CN114439047A (zh) * | 2022-01-27 | 2022-05-06 |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 一种尾矿库污染控制导流防渗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刘国生;: "止、排及降水技术在垃圾填埋场库区开挖中的应用", 环境与发展 * |
张文杰;陈云敏;: "垃圾填埋场抽水试验及降水方案设计", 岩土力学 * |
张文杰;陈云敏;詹良通;: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穿过垂直防渗帷幕的渗漏分析", 环境科学学报 *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125404A (zh) * | 2022-09-02 | 2022-09-30 |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场渗漏液收集系统和方法 |
CN115652974A (zh) * | 2022-12-15 | 2023-01-31 |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山谷型填埋场的污染管控系统及施工方法 |
CN116377959A (zh) * | 2023-06-05 | 2023-07-04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一种砂性土填埋固废污染河道的治理系统及方法 |
CN116377959B (zh) * | 2023-06-05 | 2023-08-15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一种砂性土填埋固废污染河道的治理系统及方法 |
US11959238B1 (en) | 2023-06-05 | 2024-04-16 |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ee | Treat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sandy soil landfill solid waste polluted river channel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94820B (zh) | 2023-12-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094820B (zh) | 一种用于山谷型填埋库的地下水污染风险控制系统 | |
CN110984200B (zh) | 二元地质结构层的基坑降排水的方法 | |
CN110012770B (zh) | 一种高效削减径流流速和污染物的雨水花园 | |
CN111910689A (zh) | 地下污染液截渗与收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2688016U (zh) | 一种地下水原位修复装置 | |
CN109235505A (zh) | 立体式环保复合生态封场结构 | |
CN105123318A (zh) | 一种生态网络地堰式通道构造 | |
CN102383408A (zh) | 高水位不透水盐碱地的绿化方法和绿化体系 | |
CN205000346U (zh) | 一种用于边坡加固与排水的边坡框架 | |
CN112343020B (zh) | 用于历史遗留尾矿库的环境风险防控集成系统及方法 | |
CN109024645B (zh) | 一体化止水帷幕、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和方法 | |
CN203383316U (zh) | 一种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渗漏监测结构 | |
CN114000565B (zh) | 一种内排露天矿立体式储水系统及布置方法 | |
CN116856468A (zh) | 一种尾矿库渗滤液源头削减与渗漏阻断方法 | |
CN213448534U (zh) | 一种封降结合的控制承压水系统 | |
CN213014378U (zh) | 地下污染液截渗与收集结构 | |
CN111501714B (zh) | 一种古遗址的地下水疏控管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0616772B (zh) | 一种用于雨水存储和监测的回灌系统及该系统的建设方法 | |
CN2782246Y (zh) | 防渗透垃圾处理场 | |
CN108166516A (zh) | 基于海绵城市的降水井综合利用系统及利用方法 | |
Upchurch et al. | Caves and Sinkholes in Florida | |
CN109403451B (zh) | 一种溶丘洼地人畜饮用水的大型蓄水系统及其实施方法 | |
KR101072407B1 (ko) | 강변여과수의 여과층 조성 및 집수장치 설치방법 | |
CN110100518B (zh) | 一种滨海盐土的综合改良方法 | |
CN220908440U (zh) | 一种高地下水位渠道管、井耦合联动排水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