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88339B - 一种波束对训练方法及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波束对训练方法及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088339B CN115088339B CN202080096371.8A CN202080096371A CN115088339B CN 115088339 B CN115088339 B CN 115088339B CN 202080096371 A CN202080096371 A CN 202080096371A CN 115088339 B CN115088339 B CN 11508833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ference signal
- downlink reference
- signal resource
- uplink reference
- resource s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2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8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1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ubgroups of transmit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波束对训练方法及通信装置,该方法包括: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以及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相关联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通过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面板基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测量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通过终端设备的第二天线面板基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第一天线面板与第二天线面板不相同。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案,有利于训练得到终端设备的不同天线面板产生的波束组成的同收波束对或同发波束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波束对训练方法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在高频通信系统中,为了克服路损,网络和终端通常都会使用具有方向性的高增益的天线阵列形成模拟波束来进行通信。一般来说,模拟波束是具有方向性的,可以用主瓣方向和3dB波束宽度来描述一个模拟波束形状(beam pattern)。其中,波束宽度越窄,天线增益越大。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模拟波束朝向特定的方向传输数据。为了提高传输容量或传输的鲁棒性,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同发波束对或同收波束对来传输数据。所谓终端设备的同发波束对是指,两个同时发送的终端设备的发送波束。所谓终端设备的同收波束对是指,两个同时接收的终端设备的接收波束。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的鲁棒性,终端设备需要通过由不同天线面板产生的波束组成的同收波束对/同发波束对来传输数据。然而目前无法为终端设备训练得到由不同天线面板产生的波束组成的同收波束对/同发波束对。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波束对训练方法及通信装置,有利于为终端设备训练得到由不同天线面板产生的波束组成的同收波束对或同发波束对。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波束对训练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以及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相关联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通过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面板基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测量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通过终端设备的第二天线面板基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第一天线面板与第二天线面板不相同。
基于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方法,能够通过终端设备的不同天线面板进行上行波束训练和下行波束训练,以训练得到终端设备的不同天线面板的最优接收波束和最优发送波束,从而基于终端设备的不同天线面板的最优接收波束和最优发送波束就可得到终端设备的不同天线面板产生的波束组成的同收波束对或同发波束对。可见,基于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方法,有利于训练得到终端设备的不同天线面板产生的波束组成的同收波束对或同发波束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还可基于下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向网络设备反馈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的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信息;通过终端设备的第二天线面板基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之后,还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同收波束对和/或同发波束对,该同收波束对包括第一接收波束和第二接收波束,该同发波束对包括第一发送波束和第二发送波束,第一接收波束为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接收波束,第二发送波束为网络设备基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的发送波束,第二接收波束为第二发送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第一发送波束为第一接收波束对应的发送波束。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训练得到终端设备的不同天线面板产生的波束组成的同收波束对或同发波束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具体可通过传输配置编号状态(transmissionconfiguration index state,TCI state)的标识来指示终端设备的同收波束对和/或同发波束对。基于该实施方式,能够加准确地指示终端设备的同收波束对和/或同发波束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同收波束对的TCI state标识对应的TCIstate的参考信号(referenceSignal)包括了两个参考信号资源的标识,其中一个是上行参考信号资源标识SRS-ResourceId,例如用于指示SRS resource#1,另一个是下行参考信号资源标识NZP-CSI-RS-ResourceId,例如用于指示CSI-RS resource#1。该TCI state中还包含QCL类型E,用于指示同收波束对。基于该实施方式,重新定义了TCI state包括的内容,使TCIstate的标识能够指示同收波束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同发送波束对的TCI state标识对应的TCIstate的参考信号(referenceSignal)包括了两个参考信号资源的标识,其中一个是上行参考信号资源标识SRS-ResourceId,例如用于指示SRS resource#1,另一个是下行参考信号资源标识NZP-CSI-RS-ResourceId,例如用于指示CSI-RS resource#1。该TCI state中还包含QCL类型F,用于指示同发波束对。基于该实施方式,重新定义了TCI state包括的内容,使TCIstate的标识能够指示同发波束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用于同发波束对指示的TCI state的标识和用于同收波束对指示的TCI state的标识也可以是同一个TCI state的标识。在这种情况下,TCI state中的QCL类型用于表示发送波束和接收波束关于空域参数具有一致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也可以不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和接收第二指示信息,终端设备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行波束训练得到的终端设备的第二天线面板的最优发送波束或用于指示该最优发送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终端设备接收该第三指示信息之后,基于第三指示信息和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即第一天线面板的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确定同发波束对和/或同收波束对。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网络设备只需要向终端设备指示一个波束,终端设备能够准确地确定同发波束对和/或同收波束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发送波束基于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接收波束确定。也就是说,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接收波束为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的发送波束的波束参考,进行上行波束训练所使用的发送波束基于训练得到的最优接收波束确定。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发送波束可以是与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接收波束相关性最高的发送波束,这样训练得到的同发波束对和/或同收波束对可用于传输相同的数据,有利于增加传输容量。或者,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发送波束可以是与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接收波束相关性最低的发送波束,这样训练得到的同发波束对和/或同收波束对在传输不相同的数据时,有利于增加数据传输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包括信道测量资源集合以及与信道测量资源集合对应的干扰测量资源集合,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为第一信道测量资源,第一信道测量资源对应第一干扰测量资源,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发送波束基于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干扰测量资源所使用的发送波束确定。通过实施该实现方式,有利于减小训练出的同收波束对和/或同发波束对之间的干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终端设备在同一时间激活第一天线面板和第二天线面板中的一个。也就是说,第一天线面板和第二天线面板不同时激活,这样有利于降低终端设备的复杂度和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的最后一个下行参考信号资源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第一个上行参考信号资源之间的时间偏移为预设值,或者,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的第一个下行参考信号资源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最后一个上行参考信号资源之间的时间偏移为预设值,预设值大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天线面板的激活时间。通过实施该可能的实现方式,能够保证第一天线面板和第二天线面板不同时激活,这样有利于降低终端设备的复杂度和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测量下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和/或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可选的,配置信息可以指示测量下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可以是协议预先规定的。或者,配置信息可以指示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测量下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可以是协议预先规定的。或者,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测量下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和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通过实施该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使终端设备使用不同的天线面板进行上行波束训练和下行波束训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使用不同的天线面板测量下行参考信号以及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通过实施该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使终端设备使用不同的天线面板进行上行波束训练和下行波束训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配置信息还用于配置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相关联的第二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还可通过第一天线面板基于第二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发送波束基于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接收波束确定,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基于下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确定。通过下行波束训练找到的最优接收波束并不一定适合作为终端设备的上行同发波束对中的发送波束之一,因此在该可能的实现中对于最优接收波束发送也做了上行波束训练,这样有利于训练出最优的终端侧同发波束对和/或同收波束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同收波束对和/或同发波束对,同发波束对包括第一发送波束和第二发送波束,同收波束对包括第一发送波束对应的第一接收波束以及第二发送波束对应的第二接收波束,第一发送波束为网络设备基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的发送波束,第二发送波束为网络设备基于第二上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的发送波束。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终端设备能够获取到其同收波束对和/或同发波束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的时间与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的时间相同。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有利于网络设备更准确的确定终端设备的同发波束对和/或同收波束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测量下行参考信号和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和/或指示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可选的,配置信息可以指示测量下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和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可以是协议预先规定的。或者,配置信息可以指示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测量下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和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可以是协议预先规定的。或者,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测量下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和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通过实施该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使终端设备使用不同的天线面板进行上行波束训练和下行波束训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使用相同的天线面板测量下行参考信号和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以及指示终端设备使用不同的天线面板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和第二上行参考信号。通过实施该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使终端设备使用不同的天线面板进行上行波束训练和下行波束训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可以上报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该能力信息指示终端设备是否支持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协议预定义或者网络设备可指示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中,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中的芯片。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波束对训练方法,该方法包括: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以及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相关联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基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参考信号;接收终端设备反馈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的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信息;基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测量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同收波束对和/或同发波束对,同收波束对包括第一接收波束和第二接收波束,同发波束对包括第一发送波束和第二发送波束,第一接收波束为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接收波束,第二发送波束为基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的发送波束,第二接收波束为第二发送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第一发送波束为第一接收波束对应的发送波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的最后一个的下行参考信号资源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第一个的上行参考信号资源之间的时间偏移为预设值,或者,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的第一个下行参考信号资源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最后一个上行参考信号资源之间的时间偏移为预设值,预设值大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天线面板的激活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测量下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和/或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配置信息具体如何指示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对应的描述,在此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使用不同的天线面板测量下行参考信号以及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具体可通过TCI state的标识来指示终端设备的同收波束对和/或同发波束对。基于该实施方式,有利于更加准确地指示终端设备的同收波束对和/或同发波束对。其中,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同收波束对的TCI state标识对应的TCI state所包括的内容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对应的描述,在此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也可以不接收第一指示信息以及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可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行波束训练得到的终端设备的第二天线面板的最优发送波束或用于指示该最优发送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从而终端设备接收该第三指示信息之后,基于第三指示信息和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即第一天线面板的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确定同发波束对和/或同收波束对。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有利于终端设备能够准确地确定同发波束对和/或同收波束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可以接收上报的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该能力信息指示终端设备是否支持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协议预定义或者网络设备可指示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上述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中,执行主体可以为网络设备或网络设备中的芯片。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波束对训练方法,该方法包括: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以及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相关联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和第二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基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参考信号;基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测量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基于第二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测量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参考信号;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同收波束对和/或同发波束对,同发波束对包括第一发送波束和第二发送波束,同收波束对包括第一发送波束对应的第一接收波束以及第二发送波束对应的第二接收波束,第一发送波束为基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的发送波束,第二发送波束为基于第二上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的发送波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测量下行参考信号和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和/或指示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配置信息具体如何指示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对应的描述,在此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使用相同的天线面板测量下行参考信号和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以及指示终端设备使用不同的天线面板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和第二上行参考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具体可通过TCI state的标识来指示终端设备的同收波束对和/或同发波束对。基于该实施方式,有利于更加准确地指示终端设备的同收波束对和/或同发波束对。其中,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同收波束对的TCI state标识对应的TCI state所包括的内容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对应的描述,在此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可以接收上报的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该能力信息指示终端设备是否支持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协议预定义或者网络设备可指示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上述第三方面和第三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中,执行主体可以为网络设备或网络设备中的芯片。
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的有益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的有益效果,在此不赘述。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终端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为芯片系统。该通信装置可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的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该单元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该通信装置执行的操作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网络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为芯片系统。该通信装置可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的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该单元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该通信装置执行的操作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当所述处理器调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时,如第一方面~第三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所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第三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信号或者发送信号;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调用所述程序代码执行如第一方面~第三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代码指令以执行如第一方面~第三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得如第一方面~第三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得如第一方面~第三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束对训练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信息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配置信息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束对训练过程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波束对训练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波束对训练过程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波束对训练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配置信息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配置信息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波束对训练过程的示意图;
图12是目前标准中的一种TCI state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CI state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TCI state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操作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操作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操作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操作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项)”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至少两个(项)”是指两个或三个及三个以上,“和/或”,用于描述对应对象的对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只存在A,只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对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先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系统架构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类通信系统中,例如,可以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系统、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也可以是第五代(5th-generation,5G)通信系统,还可以是LTE与5G混合架构、也可以是5G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以及未来通信发展中出现的新的通信系统等。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本申请中的方案可适用于该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设备和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图1以通信系统中包括一个网络设备和一个终端设备为例。网络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面板,终端设备包括多个天线面板。每个天线面板可发送一个或多个波束。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通过波束进行通信。例如,如图1所示,网络设备可通过天线面板发送的发送波束a1~发送波束a4,终端设备可通过的天线面板发送接收波束b1~接收波束b4。网络设备可通过发送波束与终端设备的接收波束之间进行下行通信。当然,终端设备也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发送波束,网络设备也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终端设备可通过发送波束与网络设备的接收波束之间进行上行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天线面板也可称为天线组。天线组为包括多个天线的一个集合。一个天线面板可对应一个天线组,或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天线面板也可对应多个天线组,即多个天线组位于同一个天线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网络设备,是网络侧的一种用于发射或接收信号的实体,可以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网络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终端设备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以包括IP网络等。网络设备还可以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网络设备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还可以是新无线控制器(new radiocontroller,NR controller),可以是5G系统中的gNode B(gNB),可以是集中式网元(centralized unit),可以是新无线基站,可以是射频拉远模块,可以是微基站,可以是中继(relay),可以是分布式网元(distributed unit),可以是接收点(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TRP)或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者任何其它无线接入设备,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终端设备,是用户侧的一种用于接收或发射信号的实体。终端设备可以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终端设备可以与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进行通信。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无线终端、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设备(user device)、或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等等。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终端设备还可以是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常见的终端设备例如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计步器等,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
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鲁棒性(即可靠性),终端设备需要训练由不同天线面板产生的波束组成的同收波束对/同发波束对,并通过训练得到的同收波束对/同发波束对来传输数据。其中,同收波束对是用于同时接收数据的波束对。同发波束对是用于同时发送数据的波束对。同收波束对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收波束组成。同发波束对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发送波束组成。例如,终端设备训练得到的最优的同收波束对为由天线面板1的波束b1和天线面板2的波束b4组成的同收波束对。终端设备使用天线面板1的波束b1以及天线面板2的波束b4来同时接收相同的数据,可提高数据传输的鲁棒性。然而如何为终端设备训练由不同天线面板产生的波束组成的同收波束对/同发波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波束对训练方法及通信装置,有利于为终端设备训练得到由不同天线面板产生的波束组成的同收波束对或同发波束对。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波束对训练方法进一步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束对训练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波束对训练方法包括如下操作201~操作205。图2所示的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或主体可以为网络设备中的芯片和终端设备中的芯片。图2以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为方法的执行主体为例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其他附图所示的波束对训练方法的执行主语同理,后文不再赘述。其中:
2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以及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相关联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
其中,网络设备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来发送该配置信息。可选的,配置信息配置的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该一个或多个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关联一个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一个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包括一个或多个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行参考信号资源。可选的,下行参考信号可以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us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该CSI-RS用作信道测量时可以称为信道测量资源(Channel measurement resource,CMR),该CSI-RS用作干扰测量时可以称为干扰测量资源(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resource,IMR)。或者,下行参考信号也可以为小区参考信号(cell reference signal,CRS)、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多播/组播单频网络(multicast broadcast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MBSFN)参考信号或位置参考信号(P-RS)等。上行参考信号可以为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reference signal,SRS)或DMRS。
配置信息具体可包括以下两种形式。
形式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以及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相关联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该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包括用于进行信道测量的信道测量资源集合。
示例1:以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为CSI-RS资源集合,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为SRS资源集合为例。如图3所示,网络设备通过RRC信令发送一个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中包括一个上报设置(ReportConfig#1)。其上报量为CRI-RSRP(即波束指示-波束质量,又可以称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资源指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且该上报设置(ReportConfig#1)对应信道测量资源设置(ResourceConfig#1),其功能标记为信道测量(resources for channel measurement)。
信道测量资源设置(ResourceConfig#1)包含一个资源集合列表(ResourceSetList),其中,该资源集合列表包括M(>=1)个资源集合。例如,包括CSI-RS资源集合#1(CSI-RS resource set#1)等。CSI-RS资源集合#1(CSI-RS resource set#1)中包括Y(>=1)个CSI-RS资源。例如,CSI-RS资源集合#1(CSI-RS resource set#1)包括CSI-RS资源#1(CSI-RS resource#1)和CSI-RS资源#2(CSI-RS resource#2)。其中,信道测量资源设置中包括的资源集合就为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
上报设置(ReportConfig#1)与SRS资源集合#1(SRS resource set#1)关联,包括于信道测量资源设置中的CSI-RS资源集合与SRS资源集合#1关联。例如,该SRS资源集合#1中包括Z(>=1)个SRS资源,SRS资源集合#1包括SRS资源#1(SRS resource#1)和SRS资源#2(SRS resource#2)。
形式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以及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相关联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包括信道测量资源集合和干扰测量资源集合。
示例2:以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为CSI-RS资源集合,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为SRS资源集合为例。如图4所示,网络设备配置一个上报设置(ReportConfig#1)的上报量是CRI-SINR(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资源指示-信干噪比)。该上报设置(ReportConfig#1)对应两个资源设置(ResourceConfig),分别为信道测量资源设置(ResourceConfig#1)和干扰测量资源设置(ResourceConfig#2)。信道测量资源设置,其功能标记为信道测量(resources for channel measurement)。干扰测量资源设置,其功能标记为干扰测量(resources for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RsourceConfig#1中包含一个资源集合列表(ResourceSetList),其中,该资源集合列表包括M(>=1)个资源集合。例如,包括CSI-RS资源集合#1(CSI-RS resource set#1)等。RsourceConfig#2中也包含一个资源集合列表(ResourceSetList),其中,该资源集合列表包括有N(>=1)个资源集合,例如,包括CSI-RS资源集合#2(CSI-RS resource set#2)等。CSI-RS资源集合#1(CSI-RS resource set#1)中包括Y(>=1)个信道测量资源(channel measurement resource简称CMR)。例如,CSI-RS资源集合#1(CSI-RS resourceset#1)包括CSI-RS资源#1(CSI-RS resource#1)和CSI-RS资源#2(CSI-RS resource#2)。CSI-RS资源集合#2(CSI-RS resource set#2)中包括Y(>=1)个干扰测量资源(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resource,简称IMR)。例如,CSI-RS资源集合#2(CSI-RSresource set#2)包括CSI-RS资源#11(CSI-RS resource#11)和CSI-RS资源#12(CSI-RSresource#12)。其中,CSI-RS资源#1与CSI-RS资源#11关联,CSI-RS资源#2与CSI-RS资源#12关联。
上报设置(ReportConfig#1)与SRS资源集合#1(SRS resource set#1)关联,包括于信道测量资源设置(ResourceConfig#1)和干扰测量资源设置(ResourceConfig#2)中的CSI-RS资源集合与SRS资源集合#1关联。例如,该SRS资源集合#1中包括Z(>=1)个SRS资源,SRS资源集合#1包括SRS资源#1(SRS resource#1)和SRS资源#2(SRS resource#2)。
202、网络设备基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参考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之后,基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参考信号。
203、终端设备通过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面板基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测量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之后,通过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面板基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测量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
204、终端设备通过终端设备的第二天线面板基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第一天线面板与第二天线面板不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之后,通过终端设备的第二天线面板基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
其中,操作202和操作203可以在操作204和操作205之前或之后或同时执行。
205、网络设备基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测量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之后,基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测量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其中,网络设备发送下行参考信号和测量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可以相同或不同。
举例来说,网络设备配置了图3所示的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和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如图5所示,网络设备在CSI-RS resource#1发送CSI-RS#1,在CSI-RSresource#2发送CSI-RS#2。相应地,终端设备通过天线面板1的接收波束b1在CSI-RSresource#1测量CSI-RS#1。终端设备通过天线面板1的接收波束b2在CSI-RS resource#2测量CSI-RS#2。即终端设备通过天线面板1进行下行波束训练,以从天线面板1中确定一个最优的接收波束。
并且终端设备通过天线面板2的发送波束b3在SRS resource#1发送SRS#1。终端设备通过天线面板2的发送波束b4在SRS resource#2发送SRS#2。相应地,网络设备在SRSresource#1测量SRS#1,并在SRS resource#2测量SRS#2。即终端设备通过天线面板2进行上行波束训练,以从天线面板2中确定一个最优的发送波束。
确定终端设备的最优接收波束和最优发送波束之后,可将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发送波束以及最优发送波束组合成终端设备的同发波束对。或者,确定终端设备的最优接收波束和最优发送波束之后,可以将最优发送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以及最优接收波束组合成终端设备的同收波束对。例如,训练得到天线面板1中的最优接收波束为接收波束b2,天线面板2中的最优发送波束为发送波束b4,则可以将接收波束b2对应的发送波束以及发送波束b4确定为终端设备的同发波束对。将发送波束b4对应的接收波束以及接收波束b2确定为终端设备的同收波束对。接收波束b2对应的发送波束是指:波束发送方向与接收波束b2的波束接收方向相同的发送波束,或者,接收波束b2对应的发送波束是指:采用与接收波束b2相同的空域传输滤波器进行传输的发送波束。发送波束b4对应的接收波束是指:波束接收方向与发送波束b4的波束发送方向相同的接收波束,或者,发送波束b4对应的接收波束是指:采用与发送波束b4相同的空域传输滤波器进行传输的接收波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终端设备可以上报能力信息,该能力信息指示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图2所对应的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协议预定义或者网络设备可指示终端设备执行图2所对应的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
通过实施图2所描述的方法,能够通过终端设备的不同天线面板进行上行波束训练和下行波束训练,以训练得到终端设备的不同天线面板的最优接收波束和最优发送波束,从而基于终端设备的不同天线面板的最优接收波束和最优发送波束就可得到终端设备的不同天线面板产生的波束组成的同收波束对或同发波束对。可见,通过实施图2所描述的方法,有利于训练得到终端设备的不同天线面板产生的波束组成的同收波束对或同发波束对。
请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波束对训练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波束对训练方法包括如下操作601~操作607。其中:
6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以及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相关联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
602、网络设备基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参考信号。
603、终端设备通过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面板基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测量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之后,通过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面板基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测量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
其中,操作601~操作603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上述操作201~操作203,在此不赘述。
604、终端设备基于下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向网络设备反馈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的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测量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之后,基于下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向网络设备反馈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为用于信道测量的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可以为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的质量最好的用于信道测量的下行参考信号的资源。或者,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可以为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质量超过阈值的用于信道测量的某个下行参考信号的资源。可以理解为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为下行波束训练得到的终端设备的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用于信道测量的下行参考信号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指示信息除包括用于指示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的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信息之外,还可包括以下三种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1、用于指示与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对应的参考信号的信号质量相关的信息。例如,第一指示信息还可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信干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and noise ratio,SINR)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RSRQ)等。
2、用于指示与终端设备通过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对应的参考信号测量得到的信道信息相关的信息。例如,第一指示信息还可包括秩指示(rank indicator,RI),预编码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或层指示(layer indicator,LI)等。
3、用于指示与终端设备通过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对应的参考信号测量得到的下行信道矩阵相关的信息,和/或下行信道矩阵对应的上行信道矩阵相关的信息。例如,第一指示信息还可包括矩阵的秩(rank),行列式(determinant),迹(trace),矩阵的一个或多个元素(element),行(row),列(column),特征值(eigenvalue)或特征向量(eigenvector)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接收波束为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的发送波束的波束参考。
605、终端设备通过终端设备的第二天线面板基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第一天线面板与第二天线面板不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之后,通过终端设备的第二天线面板基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
606、网络设备基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测量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
操作605和操作606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上述操作204和操作205,在此不赘述。其中,操作604和操作605可在操作602~操作604之前或之后或同时执行。
607、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和测量第一上行参考信号之后,基于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同收波束对和/或同发波束对,该同收波束对包括第一接收波束和第二接收波束,该同发波束对包括第一发送波束和第二发送波束,第一接收波束为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接收波束,第二发送波束为基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的发送波束,第二接收波束为第二发送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第一发送波束为第一接收波束对应的发送波束。可以理解为,第二发送波束为上行波束训练得到的终端设备的最优发送波束。
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接收波束也可称为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对应的接收波束,或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关联的接收波束。
其中,第二发送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是指:波束接收方向与第二发送波束的波束发送方向相同的接收波束,或者,第二发送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是指:采用与第二发送波束相同的空域传输滤波器进行传输的接收波束。第一接收波束对应的发送波束是指:波束发送方向与第一接收波束的波束接收方向相同的接收波束,或者,第一接收波束对应的发送波束是指:采用与第一接收波束相同的空域传输滤波器进行传输的发送波束。
举例来说,网络设备配置的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为图3所示的CSI-RS资源集合#1,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为图3所示的SRS资源集合#1。如图7所示,网络设备在CSI-RS resource#1发送CSI-RS#1,在CSI-RS resource#2发送CSI-RS#2。相应地,终端设备通过天线面板1的接收波束b1在CSI-RS resource#1测量CSI-RS#1。终端设备通过天线面板1的接收波束b2在CSI-RS resource#2测量CSI-RS#2。终端设备基于CSI-RS#1和CSI-RS#2的测量结果,确定CSI-RS#1的接收质量最好。因此,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CSI-RS resource#1。
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后,终端设备通过天线面板2的发送波束b3在SRS resource#1发送SRS#1。终端设备通过天线面板2的发送波束b4在SRSresource#2发送SRS#2。相应地,网络设备在SRS resource#1测量SRS#1,并在SRSresource#2测量SRS#2。网络设备基于SRS#1和SRS#2的测量结果,确定SRS#1的质量最好。因此,网络设备确定终端设备最优发送波束为SRS resource#1对应的发送波束b3。
在后续需要进行数据传输时,网络设备基于第一指示信息和上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的同发波束对和/或同收波束对。其中,同发波束对包括发送波束b3和接收波束b1对应的发送波束。同收波束对包括发送波束b3对应的接收波束以及接收波束b1。具体地,网络设备可通过传输配置编号状态(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ex state,TCI state)的标识来指示终端设备的同收波束对和/或同发波束对。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如何通过TCI state的标识指示终端设备的同收波束对和/或同发波束对进行相关介绍。在介绍如何通过TCI state的标识指示终端设备的同收波束对和/或同发波束对之前,为便于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指示信息的格式进行理解,先对目前标准中的TCI state和准同位(quasi-co-location,QCL)进行介绍:
一、目前标准中定义的TCI state:
TCI状态中主要包括了准同位(quasi-co-location,QCL)的类型(如可配置两种不同的QCL类型)以及每种QCL类型的参考信号,该参考信号具体包括参考信号所在的载波分量(carrier component,CC)标识(identification,ID)或BWP ID,以及每个参考信号资源的编号(ssb-index,或CSI-RS resource index)。图12所示,QCL类型的划分可如下所示:
QCL typeA:表示时延,多普勒偏移,时延扩展,多普勒扩展,即QCL typeA可以称为时频偏信息;
QCL typeB:表示多普勒偏移,多普勒扩展;
QCL typeC:表示时延,多普勒偏移;
QCL typeD:表示空域接收参数,即接收波束。
二、目前标准中定义的QCL:
同位关系用于表示多个资源之间具有一个或多个相同或者相类似的通信特征,对于具有同位关系的多个资源,可以采用相同或者类似的通信配置。例如,如果两个天线端口具有同位关系,那么一个端口传送一个符号的信道大尺度特性可以从另一个端口传送一个符号的信道大尺度特性推断出来。大尺度特性可以包括:延迟扩展,平均延迟,多普勒扩展,多普勒频移,平均增益,接收参数,终端接收波束编号,发射/接收信道相关性,接收到达角,接收机天线的空间相关性,主到达角(Angel-of-Arrival,AoA),平均到达角,AoA的扩展等。准共址的参数包含:多普勒扩展,多普勒频移,平均时延,时延扩展和空域接收参数中的至少一项。可以将QCL关系分为四类:′QCL-TypeA′:{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扩展,平均时延,时延扩展};′QCL-TypeB′:{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扩展};′QCL-TypeC′:{多普勒频移,平均时延};′QCL-TypeD′:{空域接收参数}。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TCI state的标识指示终端设备的同收波束对进行相关介绍:
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配置TCI state来进行波束配置。TCI state一般是通过RRC信令配置的。网络设备可以配置一个或者多个TCI state,在需要指示终端设备进行波束切换时,可以通知终端设备不同TCI state的标识(TCI state ID)。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一种典型的TCI state所包含的内容如图13所示,其中最相关的部分是参考信号(referenceSignal)包括了两个参考信号资源的标识,其中一个是上行参考信号资源标识SRS-ResourceId,例如用于指示SRS resource#1,另一个是下行参考信号资源标识NZP-CSI-RS-ResourceId,例如用于指示CSI-RS resource#1。
另外,如图13所示,QCL类型E是针对本实施例的方法新定义的一种QCL类型,用于指示同收波束对。其中,发送波束和接收波束关于空域参数具有一致性。也就是指示终端设备可以使用SRS的发送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来进行下行接收。这里的下行接收包括但不限于PDSCH,PDCCH,PDSCH-DMRS,PDCCH-DMRS,CSI-RS的接收。由于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使用了两个天线面板分别接收CSI-RS和发送SRS,因此QCL类型E的参考信号资源标识也可以包括一个CSI-RS资源标识和一个SRS资源标识。基于该实施方式,重新定义了TCI state包括的内容,使TCI state的标识能够指示同收波束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TCI state中还可包括TCI state ID,参考信号的cell ID和BWP ID等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当TCI state用于PDCCH接收时,除了在RRC中配置多个TCIstate之外,还可以通过介质接入控制-控制元素(Medium Access Control-ControlElement,MAC-CE)信令通知终端设备需要使用哪一个TCI state ID对应的TCI state。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当TCI state用于PDSCH接收时,除了在RRC中配置多个TCIstate之外,还可以通过DCI中的TCI字段通知终端设备需要使用哪一个TCI state ID对应的TCI state。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当TCI state用于CSI-RS接收时,除了在RRC中配置多个TCIstate之外,还可以在RRC中具体配置每个CSI-RS资源的qcl-info参数用于通知终端设备需要使用哪一个TCI state ID对应的TCI state来接收哪一个CSI-RS资源。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TCI state的标识指示终端设备的同发波束对进行相关介绍:
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配置TCI state来进行波束配置。TCI state一般是通过RRC信令配置的。网络设备可以配置一个或者多个TCI state,在需要指示终端设备进行波束切换时,可以通知终端设备不同TCI state的标识(TCI state ID)。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一种典型的用于PUSCH的TCI state所包含的内容如图14所示,其中最相关的部分是参考信号(referenceSignal)包括了两个参考信号的表示,其中一个是上行参考信号资源标识SRS-ResourceId,例如用于指示SRS resource#1,另一个是下行参考信号资源标识NZP-CSI-RS-ResourceId,例如用于指示CSI-RS resource#1。
另外,QCL类型F是针对本实施例的方法新定义的一种QCL类型,用于指示同发波束对。其中,发送波束和接收波束关于空域参数具有一致性。也就是指示终端设备可以使用下行信号例如SSB或CSI-RS的接收波束对应的发送波束来进行上行发送。这里的下行接收包括但不限于PDSCH,PDCCH,PDSCH-DMRS,PDCCH-DMRS,CSI-RS的接收。由于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使用了两个天线面板分别接收CSI-RS和发送SRS,因此QCL类型F的参考信号也可以包括一个CSI-RS资源标识和一个SRS资源标识。基于该实施方式,重新定义了TCI state包括的内容,使TCI state的标识能够指示同发波束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TCI state中还可包括TCI state ID,参考信号的cell ID和BWP ID等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当TCI state用于PUCCH发送时,除了在RRC中配置多个TCIstate之外,还可以通过MAC CE信令通知终端需要使用哪一个TCI state ID对应的TCIstate。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当TCI state用于PUSCH发送时,除了在RRC中配置多个TCIstate之外,还可以通过DCI中的TCI字段通知终端需要使用哪一个TCI state ID对应的TCIstate。可选的,可以通过复用DCI中的SRI字段通知终端需要使用哪一个TCI state ID对应的TCI state。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当TCI state用于SRS发送时,除了在RRC中配置多个TCIstate之外,还可以在RRC中具体配置每个SRS资源的发送波束参数,例如spatial relation参数用于通知终端需要使用哪一个TCI state ID对应的TCI state来发送哪一个SRS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用于同发波束对指示的TCI state的标识和用于同收波束对指示的TCI state的标识可以是同一个TCI state的标识。在这种情况下,TCI state中的QCL类型用于表示发送波束和接收波束关于空域参数具有一致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可以执行操作601~操作606,上述操作607也可以不执行。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操作604也可以不执行,在上述操作607中,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发送波束。终端设备基于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接收波束和第二发送波束就可以确定终端设备的同发波束对和/或同收波束对。
可见,通过实施图6所描述的方法,能够训练得到终端设备的不同天线面板产生的波束组成的同收波束对或同发波束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发送波束基于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接收波束确定。也就是说,进行上行波束训练所使用的发送波束基于训练得到的最优接收波束确定。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发送波束可以是与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接收波束相关性最高的发送波束,这样训练得到的同发波束对和/或同收波束对可用于传输相同的数据,有利于增加传输容量。或者,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发送波束可以是与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接收波束相关性最低的发送波束,这样训练得到的同发波束对和/或同收波束对在传输不相同的数据时,有利于增加数据传输可靠性。
例如,在图7中,发送SRS#1所使用的发送波束b3和发送SRS#2所使用的发送波束b4是基于接收波束b1确定的。发送波束b3和发送波束b4可以是第二天线面板中与接收波束b1相关性最高的发送波束。例如,发送波束b3和发送波束b4可以是第二天线面板中空间上与接收波束b1紧邻的两个发送波束。或者,发送波束b3和发送波束b4可以是第二天线面板中与接收波束b1相关性最低的发送波束。例如,发送波束b3和发送波束b4可以是第二天线面板中空间上与接收波束b1相隔最远的两个发送波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包括信道测量资源集合以及与信道测量资源集合对应的干扰测量资源集合,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为第一信道测量资源,第一信道测量资源对应第一干扰测量资源,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发送波束基于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干扰测量资源所使用的发送波束确定。通过实施该实现方式,有利于减小训练出的同收波束对和/或同发波束对之间的干扰。
例如,在该可能的实现中,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包括图4所示的信道测量资源集合(即CSI-RS资源集合#1)和干扰测量资源集合(即CSI-RS资源集合#2)。如果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为CSI-RS resource#1,则第一干扰测量资源为CSI-RS resource#12。发送SRS#1所使用的发送波束b3和发送SRS#2所使用的发送波束b4是基于网络设备发送CSI-RSresource#12所使用的发送波束确定的。例如,可以先确定与网络设备发送CSI-RSresource#12所使用的发送波束对应的终端设备的接收波束X。再将第二天线面板中与接收波束X相关性最高的两个波束分别作为SRS#1和SRS#2的发送波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终端设备在同一时间激活第一天线面板和第二天线面板中的一个。也就是说,第一天线面板和第二天线面板不同时激活,这样有利于降低终端设备的复杂度和功耗。或者,终端设备也可以同时激活第一天线面板和第二天线面板,这样能够更快地训练出终端设备的同发波束对和/或同收波束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的最后一个下行参考信号资源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第一个上行参考信号资源之间的时间偏移为预设值,或者,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的第一个下行参考信号资源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最后一个上行参考信号资源之间的时间偏移为预设值,预设值大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天线面板的激活时间。通过实施该实现方式,能够保证第一天线面板和第二天线面板不同时激活,这样有利于降低终端设备的复杂度和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测量下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和/或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可选的,配置信息可以指示测量下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可以是协议预先规定的。或者,配置信息可以指示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测量下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可以是协议预先规定的。或者,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测量下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和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通过实施该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使终端设备使用不同的天线面板进行上行波束训练和下行波束训练。
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预先向网络设备反馈终端设备具有的天线面板的标识(如编号),这样网络设备就可以配置测量下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和/或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
可选的,网络设备可通过配置信息来指示测量下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和/或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或者,网络设备也可以通过其他信令来指示测量下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和/或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即网络设备配置参考信号资源集合所使用的信令可以与网络设备指示天线面板的信令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使用不同的天线面板测量下行参考信号以及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在该可能的实现中,网络设备无需向终端设备指定具体使用哪个天线面板测量下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以及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网络设备只需指示终端设备使用不同的天线面板测量下行参考信号以及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即可。通过实施该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使终端设备使用不同的天线面板进行上行波束训练和下行波束训练。可选的,网络设备也可以不通过上述配置信息来指示使用不同的天线面板测量下行参考信号以及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网络设备可通过其他信令指示使用不同的天线面板测量下行参考信号以及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终端设备可以上报能力信息,该能力信息指示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图6所对应的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协议预定义或者网络设备可指示终端设备执行图6所对应的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也可以不执行上述操作604和操作607,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行波束训练得到的终端设备的第二天线面板的最优发送波束或用于指示该最优发送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终端设备接收该第三指示信息之后,基于第三指示信息和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即第一天线面板的最优接收波束对应的)确定同发波束对和/或同收波束对。例如,终端设备通过天线面板1进行下行波束训练之后,确定CSI-RS resource#1对应的接收波束b1为天线面板1的最优接收波束。终端设备通过天线面板2进行上行波束训练之后,网络设备确SRS resource#1对应的发送波束b3为天线面板2的最优发送波束。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发送波束b3或用于指示发送波束b3对应的接收波束。终端设备接收第三指示信息之后,确定接收波束b1和发送波束b3对应的接收波束为同收波束对,和/或,确定发送波束b3和接收波束b1对应的发送波束为同发波束对。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网络设备只需要向终端设备指示一个波束,终端设备能够准确地确定同发波束对和/或同收波束对。
为了使能终端设备通过多面板同收/同发,波束训练过程需要能确定终端设备可以同时使用的多个波束,它们是由不同的终端天线面板产生的。可以通过配置一个SRS资源集合与一个关联的CSI上报来实现上下行联合波束训练。假设终端设备具有跨天线面板波束一致性(也就是说,终端天线面板1的接收波束可以用于指示终端天线面板2的发送波束,反之亦成立),那么终端设备可以使用其中一个天线面板进行下行波束测量并上报,而使用另一个天线面板发送上行SRS资源,其发送波束可以参考上报的下行波束。网络设备通过选择与下行波束匹配的最优上行波束,可以确定终端设备能同时使用的多波束(To enablesimultaneous multi-pane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the beam trainingprocedure needs to find a pair of beams generated by different UE panels.Itcan be done by using joint DL/UL beam training where one SRS resource set isassociated with a CSI report.Assuming that beam correspondence holds acrossUE panels(i.e.,the DL Rx beam of panel#1can also be used to guide Tx beam ofpanel#2 and vice versa),UE can use one of its panels to measure the DL RSs tofind the best DL beam and report,then,the UE sends the SRS resources using Txbeams on the other panel according to the reported beam.By selecting the bestTx beam pairing the reported DL beam,the gNB could determine simultaneousmulti-beam for the UE)。
提议:为了实现终端多面板同发/同收功能,支持上下行联合波束训练(ProposalX:support joint DL/UL beam training for simultaneous multi-panel transmissionand reception)。
请参见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波束对训练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波束对训练方法包括如下操作801~操作808。其中:
8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以及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相关联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和第二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
其中,关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和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的相关描述可参见上述图2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赘述。第二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类似,在此不赘述。
在图8所描述的实施例中,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两种形式:
形式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以及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相关联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和第二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该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包括用于进行信道测量的信道测量资源集合。
举例来说,以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为CSI-RS资源集合,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和第二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为SRS资源集合为例。如图9所示,网络设备通过RRC信令发送一个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中包括一个上报设置(ReportConfig#1)。其上报量为CRI-RSRP(即波束指示-波束质量,又可以称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资源指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且该上报设置(ReportConfig#1)对应信道测量资源设置(ResourceConfig#1),其功能标记为信道测量(resources for channel measurement)。关于信道测量资源设置(ResourceConfig#1)的描述可参见上述图3所对应的示例的描述,在此不赘述。
上报设置(ReportConfig#1)与SRS资源集合#1(SRS resource set#1)和SRS资源集合#2(SRS resource set#2)关联,包括于信道测量资源设置中的CSI-RS资源集合与SRS资源集合#1和SRS资源集合#2关联。其中,SRS资源集合#1(SRS resource set#1)为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SRS资源集合#2(SRS resource set#2)为第二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该SRS资源集合#1中包括Z(>=1)个SRS资源,例如,SRS资源集合#1包括SRS资源#1(SRSresource#1)和SRS资源#2(SRS resource#2)。该SRS资源集合#2中包括Z(>=1)个SRS资源,例如,SRS资源集合#2包括SRS资源#11(SRS resource#11)和SRS资源#12(SRSresource#12)。
形式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以及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相关联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和第二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该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包括用于进行信道测量的信道测量资源集合以及用于进行干扰测量的干扰测量资源集合。
举例来说,以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为CSI-RS资源集合,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和第二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为SRS资源集合为例。如图10所示,网络设备配置一个上报设置(ReportConfig#1)的上报量是CRI-SINR(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资源指示-信干噪比)。该上报设置(ReportConfig#1)对应两个资源设置(ResourceConfig),分别为信道测量资源设置(ResourceConfig#1)和干扰测量资源设置(ResourceConfig#2)。信道测量资源设置,其功能标记为信道测量(resources for channel measurement)。干扰测量资源设置,其功能标记为干扰测量(resources for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关于信道测量资源设置(ResourceConfig#1)和干扰测量资源设置(ResourceConfig#2)的描述可参见图4所对应的示例的描述,在此不赘述。
上报设置(ReportConfig#1)与SRS资源集合#1(SRS resource set#1)和SRS资源集合#2(SRS resource set#2)关联,即信道测量资源设置中的CSI-RS资源集合与SRS资源集合#1和SRS资源集合#2关联。其中,SRS资源集合#1(SRS resource set#1)为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SRS资源集合#2(SRS resource set#2)为第二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该SRS资源集合#1中包括Z(>=1)个SRS资源,例如,SRS资源集合#1包括SRS资源#1(SRSresource#1)和SRS资源#2(SRS resource#2)。该SRS资源集合#2中包括Z(>=1)个SRS资源,例如,SRS资源集合#2包括SRS资源#11(SRS resource#11)和SRS资源#12(SRSresource#12)。
802、网络设备基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参考信号。
803、终端设备通过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面板基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测量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之后,通过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面板基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测量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其中,操作802和操作803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上述操作202和操作203,在此不赘述。
804、终端设备通过第一天线面板基于第二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发送波束基于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接收波束确定,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基于下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确定。
关于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描述可参见上述图6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终端设备通过第一天线面板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发送波束可以是与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接收波束相关性最高的发送波束。这样能够在最优接收波束的方向上加强波束训练。
805、网络设备基于第二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测量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参考信号。
806、终端设备通过终端设备的第二天线面板基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第一天线面板与第二天线面板不相同。
807、网络设备基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测量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
其中,操作802~操作805可在操作806~操作807之前或之后或同时执行。
808、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测量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和第二上行参考信号之后,基于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同收波束对和/或同发波束对,同发波束对包括第一发送波束和第二发送波束,同收波束对包括第一发送波束对应的第一接收波束以及第二发送波束对应的第二接收波束,第一发送波束为网络设备基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的发送波束,第二发送波束为网络设备基于第二上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的发送波束。
其中,第一发送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是指:波束接收方向与第一发送波束的波束发送方向相同的接收波束,或者,第一发送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是指:采用与第一发送波束相同的空域传输滤波器进行传输的接收波束。第二发送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同理,在此不赘述。
举例来说,网络设备配置的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为图9所示的CSI-RS资源集合#1,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为图9所示的SRS资源集合#1,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二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为图9所示的SRS资源集合#2。如图11所示,网络设备在CSI-RS resource#1发送CSI-RS#1,在CSI-RS resource#2发送CSI-RS#2。相应地,终端设备通过天线面板1的接收波束b1在CSI-RS resource#1测量CSI-RS#1。终端设备通过天线面板1的接收波束b2在CSI-RS resource#2测量CSI-RS#2。终端设备基于CSI-RS#1和CSI-RS#2的测量结果,确定CSI-RS#1的接收质量最好。因此,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为CSI-RS resource#1。终端设备基于CSI-RS resource#1的接收波束b1确定SRS resource#11和SRS resource#12的发送波束。例如,如图11所示,终端设备基于CSI-RS resource#1的接收波束b1确定SRSresource#11和SRS resource#12的发送波束分别为发送波束b5和b6。终端设备通过天线面板1的发送波束b5在SRS resource#11发送SRS#11。终端设备通过天线面板2的发送波束b6在SRS resource#12发送SRS#12。相应地,网络设备在SRS resource#11测量SRS#11,并在SRS resource#12测量SRS#12。网络设备基于SRS#11和SRS#12的测量结果,确定SRS#11的质量最好。因此,网络设备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面板中最优发送波束为SRS resource#11的发送波束b5。
终端设备通过天线面板2的发送波束b3在SRS resource#1发送SRS#1。终端设备通过天线面板2的发送波束b4在SRS resource#2发送SRS#2。相应地,网络设备在SRSresource#1测量SRS#1,并在SRS resource#2测量SRS#2。网络设备基于SRS#1和SRS#2的测量结果,确定SRS#1的质量最好。因此,网络设备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二天线面板中最优发送波束为SRS resource#1对应的发送波束b3。
在后续需要进行数据传输时,网络设备基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和第二上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的同发波束对和/或同收波束对。其中,同发波束对包括发送波束b5和发送波束b3。同收波束对包括发送波束b5对应的接收波束以及发送波束b3对应的接收波束。具体地,网络设备可通过TCIstate的标识来指示终端设备的同收波束对和/或同发波束对。网络设备通过TCI state的标识来指示终端设备的同收波束对和/或同发波束对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上文中的描述,在此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可以执行操作801~操作807,上述操作808也可以不执行。
终端设备通过下行波束训练找到的最优接收波束并不一定适合作为上行同发波束对中的发送波束之一。例如终端不具有收发波束一致性时,通过下行波束训练找到的最优接收波束并不一定适合作为上行同发波束对中的发送波束之一。因此在图8所描述的方法中对于最优接收波束发送也做了上行波束训练,这样有利于训练出最优的终端侧同发波束对和/或同收波束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发送波束基于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接收波束确定。也就是说,进行上行波束训练所使用的发送波束基于训练得到的最优接收波束确定。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发送波束可以是与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接收波束相关性最高的发送波束,这样训练得到的同发波束对和/或同收波束对可用于传输相同的数据,有利于增加传输容量。或者,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发送波束可以是与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接收波束相关性最低的发送波束,这样训练得到的同发波束对和/或同收波束对在传输不相同的数据时,有利于增加数据传输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包括信道测量资源集合以及与信道测量资源集合对应的干扰测量资源集合,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为第一信道测量资源,第一信道测量资源对应第一干扰测量资源,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发送波束基于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干扰测量资源所使用的发送波束确定。通过实施该实现方式,有利于减小训练出的同收波束对和/或同发波束对之间的干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的时间与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的时间相同。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有利于网络设备更准确的确定终端设备的同发波束对和/或同收波束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测量下行参考信号和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和/或指示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可选的,配置信息可以指示测量下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和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可以是协议预先规定的。或者,配置信息可以指示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测量下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和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可以是协议预先规定的。或者,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测量下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和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通过实施该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使终端设备使用不同的天线面板进行上行波束训练和下行波束训练。
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预先向网络设备反馈终端设备具有的天线面板的标识(如编号),这样网络设备就可以配置测量下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和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和/或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
可选的,网络设备可通过配置信息来指示测量下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和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和/或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或者,网络设备也可以通过其他信令来指示测量下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和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和/或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即网络设备配置参考信号资源集合所使用的信令可以与网络设备指示天线面板的信令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使用相同的天线面板测量下行参考信号和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以及指示终端设备使用不同的天线面板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和第二上行参考信号。通过实施该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使终端设备使用不同的天线面板进行上行波束训练和下行波束训练。可选的,网络设备也可以不通过上述配置信息来指示终端设备使用相同的天线面板测量下行参考信号和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以及指示终端设备使用不同的天线面板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和第二上行参考信号,网络设备可通过其他信令指示终端设备使用相同的天线面板测量下行参考信号和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以及指示终端设备使用不同的天线面板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和第二上行参考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终端设备可以上报能力信息,该能力信息指示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图8所对应的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协议预定义或者网络设备可指示终端设备执行图8所对应的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
请参见图15,图1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5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2、图6或图8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该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终端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为芯片系统。图15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包括通信单元1501和处理单元1502。其中,处理单元1502,用于进行数据处理。通信单元1501集成有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或者,也可将通信单元1501拆分为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通信单元1501也可以称为收发单元。下文的通信单元1501同理,下文不再赘述。其中:
通信单元1501,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以及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相关联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通信单元1501,还用于通过通信装置的第一天线面板基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测量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通信单元1501,还用于通过通信装置的第二天线面板基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第一天线面板与第二天线面板不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通信单元1501,还用于基于下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向网络设备反馈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的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信息;通信单元1501,还用于在通过通信装置的第二天线面板基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之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通信装置的同收波束对和/或同发波束对,同收波束对包括第一接收波束和第二接收波束,同发波束对包括第一发送波束和第二发送波束,第一接收波束为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接收波束,第二发送波束为网络设备基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的发送波束,第二接收波束为第二发送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第一发送波束为第一接收波束对应的发送波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发送波束基于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接收波束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包括信道测量资源集合以及与信道测量资源集合对应的干扰测量资源集合,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为第一信道测量资源,第一信道测量资源对应第一干扰测量资源,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发送波束基于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干扰测量资源所使用的发送波束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通信装置在同一时间激活第一天线面板和第二天线面板中的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的最后一个下行参考信号资源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第一个上行参考信号资源之间的时间偏移为预设值,或者,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的第一个下行参考信号资源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最后一个上行参考信号资源之间的时间偏移为预设值,预设值大于或等于通信装置的天线面板的激活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测量下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和/或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使用不同的天线面板测量下行参考信号以及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配置信息还用于配置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相关联的第二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
通信单元1501,还用于通过第一天线面板基于第二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发送波束基于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接收波束确定,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基于下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通信单元1501,还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通信装置的同收波束对和/或同发波束对,同发波束对包括第一发送波束和第二发送波束,同收波束对包括第一发送波束对应的第一接收波束以及第二发送波束对应的第二接收波束,第一发送波束为网络设备基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的发送波束,第二发送波束为网络设备基于第二上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的发送波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的时间与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的时间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测量下行参考信号和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和/或指示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使用相同的天线面板测量下行参考信号和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以及指示通信装置使用不同的天线面板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和第二上行参考信号。
请参见图15,图1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5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6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该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网络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为芯片系统。图15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包括通信单元1501和处理单元1502。其中,处理单元1502,用于进行数据处理。其中:
通信单元1501,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以及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相关联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通信单元1501,还用于基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参考信号;通信单元1501,还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反馈的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的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信息;通信单元1501,还用于基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测量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通信单元1501,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同收波束对和/或同发波束对,同收波束对包括第一接收波束和第二接收波束,同发波束对包括第一发送波束和第二发送波束,第一接收波束为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接收波束,第二发送波束为基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的发送波束,第二接收波束为第二发送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第一发送波束为第一接收波束对应的发送波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的最后一个的下行参考信号资源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第一个的上行参考信号资源之间的时间偏移为预设值,或者,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的第一个下行参考信号资源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最后一个上行参考信号资源之间的时间偏移为预设值,预设值大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的天线面板的激活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测量下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和/或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使用不同的天线面板测量下行参考信号以及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
请参见图15,图1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5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8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该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网络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为芯片系统。图15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包括通信单元1501和处理单元1502。其中,处理单元1502,用于进行数据处理。其中:
通信单元1501,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以及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相关联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和第二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通信单元1501,还用于基于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参考信号;通信单元1501,还用于基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测量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通信单元1501,还用于基于第二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测量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参考信号;通信单元1501,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同收波束对和/或同发波束对,同发波束对包括第一发送波束和第二发送波束,同收波束对包括第一发送波束对应的第一接收波束以及第二发送波束对应的第二接收波束,第一发送波束为基于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的发送波束,第二发送波束为基于第二上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的发送波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测量下行参考信号和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和/或指示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使用相同的天线面板测量下行参考信号和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以及指示终端设备使用不同的天线面板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和第二上行参考信号。
如图16a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160,用于实现上述图2、图6或图8中终端设备的功能。该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用于终端设备的装置。用于终端设备的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内的芯片系统或芯片。其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或者,通信装置160,用于实现上述图2、图6或图8中网络设备的功能。该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或用于网络设备的装置。用于网络设备的装置可以为网络设备内的芯片系统或芯片。其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通信装置16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620,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数据处理功能。装置16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1610,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收发操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用于通过传输介质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例如,通信接口1610用于装置160中的装置可以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处理器1620利用通信接口1610收发数据,并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图2、图6或图8所述的方法。
例如,当通信装置160为终端设备或用于终端设备的装置时,通信接口1610可接收配置信息以及执行操作203和操作204。或者,通信接口1610可接收配置信息以及执行操作603~操作605以及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或者,通信接口1610可接收配置信息以及执行操作803、操作805和操作806以及接收第二指示信息。
再如,当通信装置160为网络设备或用于网络设备的装置时,通信接口1610可执行操作201、操作202和操作205。或者,通信接口1610可执行操作601、操作602、操作606和操作607。或者,通信接口1610可执行操作801、操作802、操作805、操作807和操作808。
装置16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1630,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存储器1630和处理器1620耦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处理器1620可能和存储器1630协同操作。处理器1620可能执行存储器1630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于处理器中。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通信接口1610、处理器1620以及存储器1630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图16a中以存储器1630、通信接口1620以及通信接口1610之间通过总线1640连接,总线在图16a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6a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装置160具体是用于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装置时,例如装置160具体是芯片或者芯片系统时,通信接口1610所输出或接收的可以是基带信号。装置160具体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时,通信接口1610所输出或接收的可以是射频信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操作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操作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作为示例,图16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1600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可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操作。
为了便于说明,图16b仅示出了终端设备的主要部件。如图16b所示,终端设备1600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射频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例如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图2、图6、图8所描述的流程。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射频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天线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终端设备160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种类的终端设备可以不具有输入输出装置。
当终端设备开机后,处理器可以读取存储单元中的软件程序,解释并执行软件程序的,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当需要通过无线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图16b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中,可以存在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基带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CPU主要用于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可选的,该处理器还可以是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处理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存储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6b所示,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射频电路视为终端设备1600的通信单元1601,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终端设备1600的处理单元1602。
通信单元1601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收发单元等,用于实现收发功能。可选的,可以将通信单元1601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通信单元1601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通信单元1601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示例性的,接收单元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单元1601、处理单元1602可能集成为一个器件,也可以分离为不同的器件,此外,处理器与存储器也可以集成为一个器件,或分立为不同器件。
其中,通信单元1601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收发操作。处理单元1602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数据处理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处理器上运行时,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得以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处理器上运行时,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得以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操作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本申请提供的各实施例的描述可以相互参照,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例如关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装置、设备的功能以及执行的操作可以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各方法实施例之间、各装置实施例之间也可以互相参考、结合或引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8)
1.一种波束对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以及与所述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相关联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
通过终端设备的第一天线面板基于所述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测量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
基于所述下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向所述网络设备反馈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的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信息;
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天线面板基于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天线面板与所述第二天线面板不相同;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同收波束对和/或同发波束对,所述同收波束对包括第一接收波束和第二接收波束,所述同发波束对包括第一发送波束和第二发送波束,所述第一接收波束为所述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接收波束,所述第二发送波束为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的发送波束,所述第二接收波束为所述第二发送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所述第一发送波束为所述第一接收波束对应的发送波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发送波束基于所述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接收波束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包括信道测量资源集合以及与所述信道测量资源集合对应的干扰测量资源集合,所述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为第一信道测量资源,所述第一信道测量资源对应第一干扰测量资源,发送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发送波束基于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干扰测量资源所使用的发送波束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在同一时间激活所述第一天线面板和所述第二天线面板中的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的最后一个下行参考信号资源与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第一个上行参考信号资源之间的时间偏移为预设值,或者,所述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的第一个下行参考信号资源与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最后一个上行参考信号资源之间的时间偏移为预设值,所述预设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终端设备的天线面板的激活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测量所述下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和/或发送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使用不同的天线面板测量所述下行参考信号以及发送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
8.一种波束对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以及与所述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相关联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
基于所述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参考信号;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反馈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的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测量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同收波束对和/或同发波束对,所述同收波束对包括第一接收波束和第二接收波束,所述同发波束对包括第一发送波束和第二发送波束,所述第一接收波束为所述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接收波束,所述第二发送波束为基于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的发送波束,所述第二接收波束为所述第二发送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所述第一发送波束为所述第一接收波束对应的发送波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的最后一个的下行参考信号资源与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第一个的上行参考信号资源之间的时间偏移为预设值,或者,所述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的第一个下行参考信号资源与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最后一个上行参考信号资源之间的时间偏移为预设值,所述预设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终端设备的天线面板的激活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测量所述下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和/或发送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使用不同的天线面板测量所述下行参考信号以及发送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
1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以及与所述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相关联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装置的第一天线面板基于所述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测量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下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向所述网络设备反馈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的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信息;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装置的第二天线面板基于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天线面板与所述第二天线面板不相同;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在通过所述通信装置的第二天线面板基于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之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通信装置的同收波束对和/或同发波束对,所述同收波束对包括第一接收波束和第二接收波束,所述同发波束对包括第一发送波束和第二发送波束,所述第一接收波束为所述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接收波束,所述第二发送波束为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的发送波束,所述第二接收波束为所述第二发送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所述第一发送波束为所述第一接收波束对应的发送波束。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发送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发送波束基于所述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接收波束确定。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包括信道测量资源集合以及与所述信道测量资源集合对应的干扰测量资源集合,所述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为第一信道测量资源,所述第一信道测量资源对应第一干扰测量资源,发送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发送波束基于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干扰测量资源所使用的发送波束确定。
15.根据权利要求12~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在同一时间激活所述第一天线面板和所述第二天线面板中的一个。
16.根据权利要求12~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的最后一个下行参考信号资源与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第一个上行参考信号资源之间的时间偏移为预设值,或者,所述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的第一个下行参考信号资源与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最后一个上行参考信号资源之间的时间偏移为预设值,所述预设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通信装置的天线面板的激活时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2~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测量所述下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和/或发送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
18.根据权利要求12~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使用不同的天线面板测量所述下行参考信号以及发送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
1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以及与所述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相关联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参考信号;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反馈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的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信息;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测量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同收波束对和/或同发波束对,所述同收波束对包括第一接收波束和第二接收波束,所述同发波束对包括第一发送波束和第二发送波束,所述第一接收波束为所述第一下行参考信号资源的接收波束,所述第二发送波束为基于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的发送波束,所述第二接收波束为所述第二发送波束对应的接收波束,所述第一发送波束为所述第一接收波束对应的发送波束。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的最后一个的下行参考信号资源与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第一个的上行参考信号资源之间的时间偏移为预设值,或者,所述下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的第一个下行参考信号资源与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资源集合中最后一个上行参考信号资源之间的时间偏移为预设值,所述预设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终端设备的天线面板的激活时间。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测量所述下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和/或发送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使用的天线面板。
22.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使用不同的天线面板测量所述下行参考信号以及发送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
23.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当所述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时,如权利要求1~7或8~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2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所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7或8~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
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信号或者发送信号;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
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调用所述程序代码执行如权利要求1~7或8~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
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代码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7或8~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如权利要求1~7或8~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28.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如权利要求1~7或8~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20/075910 WO2021163941A1 (zh) | 2020-02-19 | 2020-02-19 | 一种波束对训练方法及通信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88339A CN115088339A (zh) | 2022-09-20 |
CN115088339B true CN115088339B (zh) | 2025-02-11 |
Family
ID=77390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96371.8A Active CN115088339B (zh) | 2020-02-19 | 2020-02-19 | 一种波束对训练方法及通信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394504A1 (zh) |
EP (1) | EP4087345A4 (zh) |
CN (1) | CN115088339B (zh) |
WO (1) | WO202116394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172903A1 (ko) * | 2020-02-25 | 2021-09-0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US11606133B2 (en) * | 2020-07-17 | 2023-03-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dications of selected beams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full duplex operation |
US11889521B2 (en) * | 2020-08-06 | 2024-01-3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wireless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220132350A1 (en) * | 2020-10-23 | 2022-04-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reports for antenna panels |
CN117998654A (zh) * | 2022-11-04 | 2024-05-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波束测量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5694566B (zh) * | 2022-12-28 | 2023-04-18 | 深圳中宝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 抗氧化健合丝设备的高可靠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8524404A (zh) * | 2023-02-17 | 2024-08-20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设备 |
CN119497228A (zh) * | 2023-08-17 | 2025-02-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道测量的方法和装置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030050A1 (zh) * | 2018-08-10 | 2020-02-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训练天线面板的方法与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794950B2 (en) * | 2013-06-13 | 2017-10-1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for D2D communication |
WO2017164933A1 (en) * | 2016-03-21 | 2017-09-28 | Intel IP Corporation | Beam management for dual transmission point hybrid beamforming systems in 5g |
US11006429B2 (en) * | 2016-05-04 | 2021-05-11 | Apple Inc. | Antenna panel switching and beam indication |
CN107888260B (zh) * | 2016-09-30 | 2020-10-2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波束选择方法及相关设备 |
US10009080B2 (en) * | 2016-10-14 | 2018-06-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ference signal measurements |
US10609610B2 (en) * | 2017-05-04 | 2020-03-31 | Ofinno, Llc | Beam-based mobility setting change |
CN109039530A (zh) * | 2017-06-09 | 2018-12-18 | 索尼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 |
CN110661556B (zh) * | 2018-06-29 | 2022-04-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发送和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CN116722959A (zh) * | 2018-07-19 | 2023-09-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4222324A (zh) * | 2018-08-10 | 2022-03-22 |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波束测量的方法和装置 |
CN110839289B (zh) * | 2018-08-17 | 2022-04-12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波束指示方法及设备 |
CN110417525B (zh) * | 2018-09-28 | 2021-05-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处理装置及存储介质 |
-
2020
- 2020-02-19 WO PCT/CN2020/075910 patent/WO2021163941A1/zh unknown
- 2020-02-19 CN CN202080096371.8A patent/CN115088339B/zh active Active
- 2020-02-19 EP EP20919459.6A patent/EP4087345A4/en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8-18 US US17/890,412 patent/US20220394504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030050A1 (zh) * | 2018-08-10 | 2020-02-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训练天线面板的方法与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4087345A1 (en) | 2022-11-09 |
EP4087345A4 (en) | 2022-12-07 |
CN115088339A (zh) | 2022-09-20 |
WO2021163941A1 (zh) | 2021-08-26 |
US20220394504A1 (en) | 2022-12-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088339B (zh) | 一种波束对训练方法及通信装置 | |
US11283503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 |
CN110839290B (zh) | 信号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
WO2020103793A1 (zh) | 波束上报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
WO2018228563A1 (zh) | 通信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09005548B (zh) | 一种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法及装置 | |
WO2019137441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WO2018126794A1 (zh) |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1262608A (zh) | 信道测量的配置方法及通信装置 | |
WO2021052473A1 (zh)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
WO2023005904A1 (zh)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
WO2021097631A1 (zh) | 一种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 | |
US11799520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 |
WO2016082224A1 (zh) | 一种资源配置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 |
JP7123195B2 (ja) | 通信方法及び通信機器 | |
CN112585884B (zh) | 通信方法、装置、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及系统 | |
WO2023273969A1 (zh) | 资源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 |
EP4171140A1 (en) | Beam ind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
WO2018028626A1 (zh) | 测量的方法和装置 | |
WO2021088042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WO2023093352A1 (zh) | 一种用于信道状态信息csi上报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3517914B (zh) | 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及装置 | |
CN114651468B (zh) | 一种参考信号测量方法、资源指示方法及装置 | |
WO2021013138A1 (zh) | 无线网络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
WO2018058464A1 (zh) | 传输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