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83083A -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报警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报警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083083A CN115083083A CN202210649013.6A CN202210649013A CN115083083A CN 115083083 A CN115083083 A CN 115083083A CN 202210649013 A CN202210649013 A CN 202210649013A CN 115083083 A CN115083083 A CN 11508308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ly connected
- window frame
- window
- infrared sensor
- huma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54 immer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5/00—Visible signalling systems, e.g. personal calling systems, remote indication of seats occupied
- G08B5/22—Visible signalling systems, e.g. personal calling systems, remote indication of seats occupied using electric transmission; using electromagnetic transmission
- G08B5/36—Visible signalling systems, e.g. personal calling systems, remote indication of seats occupied using electric transmission; using electromagnetic transmission using visible light sources
-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3/00—Burglar, theft or intruder alarms
- G08B13/18—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 G08B13/189—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 G08B13/19—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infrared-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04L67/125—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involving control of end-device applications over a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报警装置,包括窗体组件和检测机构,所述窗体组件包括预埋板体、窗框、窗架、箱体和置物板;所述检测机构包括警示灯、信号收发器;本发明通过第一人体红外传感器和第二人体红外传感器分别对穿越窗框的人体红外数据进行检测,然后通过PLC控制器接收第二人体红外传感器和第一人体红外传感器的数据,当第一人体红外传感器和第二人体红外传感器依次检测到数据时,则判断为有人私自翻越窗户,然后通过警示灯发出警报,对其进行警报驱离,然后通过信号收发器将PLC控制器的预警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从而对用户进行提醒,进而提高了窗户的安全防护性能,避免了有人私自翻越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家居系统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智能云端控制、综合布线技术、医疗电子技术依照人体工程学原理,融合个性需求,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各个子系统如安防、灯光控制、窗帘控制、煤气阀控制、信息家电、场景联动、地板采暖、健康保健、卫生防疫、安防保安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网络化综合智能控制和管理,实现“以人为本”的全新家居生活体验;
传统的家用窗户在使用时,安全防护性能通常较差,且不具备报警功能,从而导致小偷容易通过翻越窗户直接进入室内进行盗窃,且开关方式通常为手动操作,局限性较大,无法远程进行控制,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报警装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报警装置,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有益的选择。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报警装置,包括窗体组件和检测机构,所述窗体组件包括预埋板体、窗框、窗架、箱体和置物板;
所述检测机构包括警示灯、信号收发器、第一人体红外传感器、第二人体红外传感器、PLC控制器、继电器和扬声器;
所述预埋板体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窗框,所述窗框的内侧壁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窗架,所述预埋板体的下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置物板,所述置物板的下表面一侧均匀安装有第一人体红外传感器,所述置物板的下表面另一侧均匀安装有第二人体红外传感器,所述预埋板体的下表面一侧中部安装有警示灯,所述预埋板体的下表面一侧安装有信号收发器,所述预埋板体的内侧壁中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窗框的内侧壁且固定连接有齿轮,两个所述窗架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的外侧壁滑动连接于窗框的内侧壁,所述齿条的外侧壁与所述齿轮的外侧壁啮合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预埋板体的下表面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侧壁一侧安装有PLC控制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内侧壁中部均匀安装有继电器,所述PLC控制器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继电器的电性输入端。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窗框的内部底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导轨,所述窗架的内侧壁滑动连接于导轨的外侧壁。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内侧壁一侧安装有扬声器,两个所述窗架的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玻璃板。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窗框的一侧底部安装有水浸传感器,所述水浸传感器、第一人体红外传感器、第二人体红外传感器和信号收发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信号收发器的信号输入端。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PLC控制器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扬声器的电性输入端,所述继电器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警示灯和电机的电性输入端。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窗框的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收纳盒,所述收纳盒的内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遮光布,所述遮光布的一端贯穿收纳盒的内侧壁且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磁柱,所述窗框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内侧壁底部固定连接有磁块,所述磁柱与所述磁块相适配。
本发明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一、本发明通过第一人体红外传感器和第二人体红外传感器分别对穿越窗框的人体红外数据进行检测,然后通过PLC控制器接收第二人体红外传感器和第一人体红外传感器的数据,当第一人体红外传感器和第二人体红外传感器依次检测到数据时,则判断为有人私自翻越窗户,然后通过警示灯发出警报,对其进行警报驱离,然后通过信号收发器将PLC控制器的预警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从而对用户进行提醒,进而提高了窗户的安全防护性能,避免了有人私自翻越的情况发生;
二、本发明通过信号收发器将远程终端的指令录入PLC控制器中,然后通过PLC控制器根据指令启动电机工作,电机的输出轴利用齿轮和齿条带动窗架运动,从而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远程控制窗户的开启和关闭,进而无需手动进行操作,增加了窗户的适用范围。
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横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收纳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限位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窗体组件;2、检测机构;101、预埋板体;102、窗框;103、窗架;104、箱体;105、置物板;201、警示灯;202、信号收发器;203、第一人体红外传感器;204、第二人体红外传感器;205、PLC控制器;206、继电器;207、扬声器;41、齿条;42、齿轮;43、电机;44、玻璃板;45、水浸传感器;46、导轨;50、收纳盒;51、限位块;52、磁块;53、支撑杆;54、拉簧;55、遮光布;56、连接板;57、磁柱。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报警装置,包括窗体组件1和检测机构2,窗体组件1包括预埋板体101、窗框102、窗架103、箱体104和置物板105;
检测机构2包括警示灯201、信号收发器202、第一人体红外传感器203、第二人体红外传感器204、PLC控制器205、继电器206和扬声器207;
预埋板体101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窗框102,窗框102的内侧壁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窗架103,预埋板体101的下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置物板105,置物板105的下表面一侧均匀安装有第一人体红外传感器203,置物板105的下表面另一侧均匀安装有第二人体红外传感器204,预埋板体101的下表面一侧中部安装有警示灯201,预埋板体101的下表面一侧安装有信号收发器202,预埋板体101的内侧壁中部安装有电机43,电机43的输出轴贯穿窗框102的内侧壁且固定连接有齿轮42,两个窗架103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齿条41,齿条41的外侧壁滑动连接于窗框102的内侧壁,齿条41的外侧壁与齿轮42的外侧壁啮合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埋板体101的下表面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箱体104,箱体104的内侧壁一侧安装有PLC控制器205;通过预埋板体101为箱体104的上表面提供了支撑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箱体104的内侧壁中部均匀安装有继电器206,PLC控制器205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继电器206的电性输入端;通过PLC控制器205控制继电器206的开启和关闭。
在一个实施例中,窗框102的内部底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导轨46,窗架103的内侧壁滑动连接于导轨46的外侧壁;通过导轨46为窗架103进行导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箱体104的内侧壁一侧安装有扬声器207,两个窗架103的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玻璃板44;通过PLC控制器205启动扬声器207进行语音播报,进行语音驱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窗框102的一侧底部安装有水浸传感器45,水浸传感器45、第一人体红外传感器203、第二人体红外传感器204和信号收发器202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PLC控制器205的信号输入端,PLC控制器205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信号收发器202的信号输入端;通过PLC控制器205接收水浸传感器45、第一人体红外传感器203、第二人体红外传感器204和信号收发器202的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PLC控制器205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扬声器207的电性输入端,继电器206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警示灯201和电机43的电性输入端;通过继电器206控制警示灯201和电机43的开启和关闭。
在一个实施例中,窗框102的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收纳盒50,收纳盒50的内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53,支撑杆53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拉簧54,拉簧5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遮光布55,遮光布55的一端贯穿收纳盒50的内侧壁且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6,连接板56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磁柱57,窗框102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1,限位块51的内侧壁底部固定连接有磁块52,磁柱57与磁块52相适配;通过移动连接板56带动磁柱57和遮光布55运动,运动的遮光布55带动支撑杆53进行收缩,从而将遮光布55从收纳盒50内抽出对窗户进行遮挡。
在一个实施例中,箱体104的一侧安装有用于开启和关闭PLC控制器205、信号收发器202、第一人体红外传感器203、第二人体红外传感器204和水浸传感器45的开关组,开关组与外界市电连接,用以为PLC控制器205、信号收发器202、第一人体红外传感器203、第二人体红外传感器204和水浸传感器45供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PLC控制器205的型号为DF-96D;信号收发器202的型号为DMX512;第一人体红外传感器203和第二人体红外传感器204的型号为MIK-AL-10;水浸传感器45的型号为VMS-3002-SJ。
本发明在工作时:通过开关组启动PLC控制器205、信号收发器202、第一人体红外传感器203、第二人体红外传感器204和水浸传感器45工作,工作的第一人体红外传感器203和第二人体红外传感器204分别对穿越窗框102的人体红外数据进行检测,然后通过水浸传感器45对是否下雨进行检测,然后通过PLC控制器205接收第一人体红外传感器203、第二人体红外传感器204和水浸传感器45的数据,当第二人体红外传感器204和第一人体红外传感器203依次检测到人体红外数据时,则判断为正常信息,当第一人体红外传感器203和第二人体红外传感器204依次检测到人体红外数据时,则判断为预警信息,然后通过PLC控制器205启动继电器206工作,工作的继电器206启动警示灯201和电机43工作,工作的警示灯201发出警报,对翻越窗户的人进行驱离,然后通过信号收发器202将PLC控制器205的预警信息传输至移动终端,从而对用于进行提醒,当用户收到预警信息时,可以通过信号收发器202将语音数据导入PLC控制器205内,然后通过PLC控制器205启动扬声器207进行语音播报,从而进一步进行语音驱离,然后通过电机43的输出轴带动齿轮42转动,转动的齿轮42通过齿条41带动窗架103运动,运动的窗架103通过在导轨46上滑动,为窗架103进行导向,从而通过运动的窗架103将窗户关闭,提高了窗户的安全防护性能,当信号收发器202接收到远程终端的指令或水浸传感器45检测到下雨时,通过PLC控制器205和继电器206启动电机43工作,从而通过工作的电机43带动窗架103将窗户关闭,从而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远程控制窗户的开启和关闭,进而无需手动进行操作,增加了窗户的适用范围,且当下雨时可以自动将窗户关闭,避免了雨水通过窗户落入室内,当需要对窗户进行遮光时,通过移动连接板56带动磁柱57和遮光布55运动,运动的遮光布55带动支撑杆53进行收缩,从而将遮光布55从收纳盒50内抽出对窗户进行遮挡,然后将磁柱57插入限位块51内,通过磁块52对磁柱57的一端进行吸附,从而将磁柱57限位在限位块51内,进而无需为窗户单独加装窗帘,节约了施工成本,本装置不仅提高了窗户的安全防护性能,避免了有人私自翻越的情况发生,而且避免了雨水通过窗户落入室内的情况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报警装置,包括窗体组件(1)和检测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窗体组件(1)包括预埋板体(101)、窗框(102)、窗架(103)、箱体(104)和置物板(105);
所述检测机构(2)包括警示灯(201)、信号收发器(202)、第一人体红外传感器(203)、第二人体红外传感器(204)、PLC控制器(205)、继电器(206)和扬声器(207);
所述预埋板体(101)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窗框(102),所述窗框(102)的内侧壁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窗架(103),所述预埋板体(101)的下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置物板(105),所述置物板(105)的下表面一侧均匀安装有第一人体红外传感器(203),所述置物板(105)的下表面另一侧均匀安装有第二人体红外传感器(204),所述预埋板体(101)的下表面一侧中部安装有警示灯(201),所述预埋板体(101)的下表面一侧安装有信号收发器(202),所述预埋板体(101)的内侧壁中部安装有电机(43),所述电机(43)的输出轴贯穿窗框(102)的内侧壁且固定连接有齿轮(42),两个所述窗架(103)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齿条(41),所述齿条(41)的外侧壁滑动连接于窗框(102)的内侧壁,所述齿条(41)的外侧壁与所述齿轮(42)的外侧壁啮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板体(101)的下表面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箱体(104),所述箱体(104)的内侧壁一侧安装有PLC控制器(2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4)的内侧壁中部均匀安装有继电器(206),所述PLC控制器(205)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继电器(206)的电性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102)的内部底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导轨(46),所述窗架(103)的内侧壁滑动连接于导轨(46)的外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4)的内侧壁一侧安装有扬声器(207),两个所述窗架(103)的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玻璃板(4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102)的一侧底部安装有水浸传感器(45),所述水浸传感器(45)、第一人体红外传感器(203)、第二人体红外传感器(204)和信号收发器(202)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PLC控制器(205)的信号输入端,所述PLC控制器(205)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信号收发器(202)的信号输入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LC控制器(205)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扬声器(207)的电性输入端,所述继电器(206)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警示灯(201)和电机(43)的电性输入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102)的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收纳盒(50),所述收纳盒(50)的内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53),所述支撑杆(53)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拉簧(54),所述拉簧(5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遮光布(55),所述遮光布(55)的一端贯穿收纳盒(50)的内侧壁且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6),所述连接板(56)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磁柱(57),所述窗框(102)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1),所述限位块(51)的内侧壁底部固定连接有磁块(52),所述磁柱(57)与所述磁块(52)相适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49013.6A CN115083083A (zh) | 2022-06-09 | 2022-06-09 |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报警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49013.6A CN115083083A (zh) | 2022-06-09 | 2022-06-09 |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报警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83083A true CN115083083A (zh) | 2022-09-20 |
Family
ID=83252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649013.6A Withdrawn CN115083083A (zh) | 2022-06-09 | 2022-06-09 |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报警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083083A (zh) |
-
2022
- 2022-06-09 CN CN202210649013.6A patent/CN115083083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139951U (zh) | 智能型窗控系统 | |
CN204531852U (zh) | 一种防儿童跌落及防盗的智能安全窗 | |
US20160376826A1 (en) |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for remote control of doors and windows | |
CN201256871Y (zh) | 一种门窗窗帘控制装置 | |
CN203213798U (zh) | 门窗开闭智能控制装置 | |
CN204984067U (zh) | 智能门窗系统 | |
CN202227865U (zh) | 一种多功能自动感应开闭窗 | |
CN103556900B (zh) | 用于双页推拉窗的多功能智能开关装置 | |
CN203248010U (zh) | 一种多功能折叠式门窗 | |
CN115083083A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报警装置 | |
CN213149522U (zh) | 一种智能家居门窗控制系统 | |
CN114251039A (zh) | 一种智能门窗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5259787U (zh) | 自动关窗装置 | |
CN205410767U (zh) | 一种窗户窗帘智能控制系统 | |
CN111852266A (zh) | 一种推拉式门窗的智能报警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3347418U (zh) | 一种内开电动窗 | |
CN203296564U (zh) | 一种上悬电动窗 | |
CN211313829U (zh) | 一种内外窗一体化智能控制装置 | |
CN203296565U (zh) | 一种外开电动窗 | |
CN207296730U (zh) | 一种多功能智能雨窗 | |
CN202152585U (zh) | 单机推杆式电动开窗机窗户 | |
CN202380880U (zh) | 智能门窗 | |
CN201381736Y (zh) | 一种智能型家庭防护系统 | |
CN215332253U (zh) | 一种具有雨天自动关窗功能的上下滑动防火窗 | |
CN2833061Y (zh) | 自动门窗智能控制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920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