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75529B - 一种地下工程施工用升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工程施工用升降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075529B CN115075529B CN202210807233.7A CN202210807233A CN115075529B CN 115075529 B CN115075529 B CN 115075529B CN 202210807233 A CN202210807233 A CN 202210807233A CN 115075529 B CN115075529 B CN 11507552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frames
- auxiliary
- positioning
- fixedly conne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9194 climb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12 basement exca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83 surviv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632 reaction spe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00—Scaffolds primarily resting on the ground
- E04G1/18—Scaffolds primarily resting on the ground adjustable in height
- E04G1/22—Scaffolds having a platform on an extensible substructure, e.g. of telescopic type or with lazy-tongs mechanism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32—Safety or protective measures for person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5/00—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scaffold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5/00—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scaffolds
- E04G5/10—Steps or lad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caffol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工程施工用升降装置,具体涉及地下建筑领域,包括意外防范机构和危险感应机构,所述意外防范机构设置在危险感应机构的一侧,所述危险感应机构的底端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一侧设置有逃生机构;所述意外防范机构包括曲面防护架,所述曲面防护架的数量为三组,三组所述曲面防护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相应数量的定位圆环块,三组所述定位圆环块的内侧插接有辅助插杆,防护气囊通过压杆对第二X形支撑板挤压,第二X形支撑板通过辅助滑道向外扩张,则第二X形支撑板通过联动杆带动第一X形支撑板同步向外扩张,第一X形支撑板对定位绳挤压,使上端的定位绳挣脱第二定位块的表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工程施工用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地下工程是指深入地面以下为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所建造的地下土木工程,包括地下房屋和地下构筑物、地下铁道、公路隧道、水下隧道、地下共同沟和过街地下通道等,而在修建这些地下工程中需要使用升降设备进行运输,从而方便进行地下工程的施工,而地下工程施工主要有明挖法和暗挖法两大类,明挖法主要包括敞口明挖法和盖挖逆作法,暗挖法主要有盾构法和国外新奥法以及国内浅埋暗挖法,暗挖法减少拆迁、不中断交通、对地面环境干扰少而被大量应用在地下工程中。
暗挖法统称为时空效应施工法,理论计算的岩土时空效应,正常情况下还是可靠的,但由于地质的复杂多变,勘探资料的局限性,周边突发事件的偶合性,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岩土指标变异性,集成地下工程事故的太多风险源;
在暗挖法的流程中,由于目前的地下工程施工用升降装置是利用液压实现支撑座的上下移动,在此过程中,岩土若发生变异,进而发生部分塌方现象,由于人的反应速度没有那么快反应过来,则位于下方的工作人员较易发生危险,而另一种施工用升降装置是直接安装挡棚,由于地下工程施工有许多工作是需要有较为宽广的视野,才能够进行的,则此种设备,会妨碍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地下工程施工用升降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地下工程施工用升降装置,通过最下组的曲面防护架与辅助滑柱固定,其作为三组曲面防护架的支撑基点,则另外两组曲面防护架通过辅助插杆和橡胶拉绳完成弯折,弹力拉杆带动最上层曲面防护架移动的高度,相较于最下组的曲面防护架,高米,三组曲面防护架呈曲线样式,若工作人员不下心抬头碰到了曲面防护架,则位于下方的防护气囊缓冲两者接触的冲击,从而实现了在不干扰工作人员视野的状况下,自动完成对工作人员的安全保护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工程施工用升降装置,包括意外防范机构和危险感应机构,所述意外防范机构设置在危险感应机构的一侧,所述危险感应机构的底端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一侧设置有逃生机构;
所述意外防范机构包括曲面防护架,所述曲面防护架的数量为三组,三组所述曲面防护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相应数量的定位圆环块,三组所述定位圆环块的内侧插接有辅助插杆,所述辅助插杆的外表面缠绕有橡胶拉绳,三组所述曲面防护架通过橡胶拉绳缠绕在辅助插杆的外表面呈相连接状态设置,且辅助插杆与橡胶拉绳连接处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一组所述曲面防护架的顶端铰接有弹力拉杆,三组所述曲面防护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气囊,一组所述防护气囊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压杆;
所述危险感应机构包括两组中空固定卡架,两组所述中空固定卡架的内腔插接有伸缩滑柱,所述中空固定卡架与伸缩滑柱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密封圈,所述中空固定卡架与伸缩滑柱连接处螺纹连接有限位卡块,所述伸缩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端部支撑架,所述端部支撑架的一侧开设有装夹槽,所述弹力拉杆铰接在端部支撑架的底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最下组的曲面防护架与辅助滑柱固定,其作为三组曲面防护架的支撑基点,则另外两组曲面防护架通过辅助插杆和橡胶拉绳完成弯折,弹力拉杆带动最上层曲面防护架移动的高度,相较于最下组的曲面防护架,高米,三组曲面防护架呈曲线样式,若工作人员不下心抬头碰到了曲面防护架,则位于下方的防护气囊缓冲两者接触的冲击,从而实现了在不干扰工作人员视野的状况下,自动完成对工作人员的安全保护。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危险感应机构还包括第一卡扣架,所述第一卡扣架套接在伸缩滑柱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卡扣架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架。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端部支撑架与其钢化板优先受到重量冲击而在中空固定卡架的内腔向下滑动,端部支撑架通过弹力拉杆带动曲面防护架向下弯折,由于辅助滑柱能在对应式卡扣起到滑动作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架的内部插接有辅助滑柱,所述辅助滑柱的外侧套接有对应式卡扣,所述伸缩滑柱位于中空固定卡架内腔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气压泵。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卡扣架与固定架通过辅助滑柱利用对应式卡扣与升降架的限位,完成端部支撑架下移位置的限位,端部支撑架下移至第一卡扣架上表面位置后。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安装于两组中空固定卡架底端的操作支撑架,所述操作支撑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升降的两组升降架,所述升降架由多个铰接组件构成,两两所述铰接组件之间设置有辅助支撑气杆。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端部支撑架下移至第一卡扣架上表面位置后,其中最下组的曲面防护架与辅助滑柱固定,其作为三组曲面防护架的支撑基点,则另外两组曲面防护架通过辅助插杆和橡胶拉绳完成弯折。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位于操作支撑架底端的辅助支撑气杆,所述液压泵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两组所述升降架与支撑底座呈铰接状态设置,所述对应式卡扣固定连接在处于最高位置的铰接组件外表面,所述支撑底座的一侧焊接有滑道杆,所述对应式卡扣的内部开设有滑孔,所述滑道杆插接在对应式卡扣的滑孔内部,所述滑道杆与对应式卡扣连接处设置有限位橡胶套,所述对应式卡扣在滑道杆的外表面呈滑行状态设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工作人员通过逃生爬架攀爬至操作支撑架内腔处,此处辅助转块以第二卡扣架连接处为支点,此点固定不动,辅助转块围绕此点旋转,而辅助转块旋转带动逃生爬架下移至地面。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逃生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操作支撑架外表面的第一支撑爬架,所述第一支撑爬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扣架,所述第二卡扣架的一侧铰接有辅助转块,所述辅助转块的外表面铰接有逃生爬架,所述第一支撑爬架的外侧卡接有辅助定位卡板。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旋转支杆带动逃生爬架与第一支撑爬架折叠,其次致使定位绳卡扣在第二定位块的支撑圆轮两侧,定位绳与第一X形支撑板贴合,完成对逃生爬架的受纳,避免由于灾害,升降类型的机构受损而下沉,致使逃生爬架受到外部压力损坏。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逃生爬架的一侧铰接有旋转支杆,所述旋转支杆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定位环柱,所述定位环柱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的两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圆轮,所述定位环柱的支撑圆轮外表面啮合有定位绳,所述第一定位块固定连接在操作支撑架的一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定位绳与第一X形支撑板贴合,完成对逃生爬架的受纳,避免由于灾害,升降类型的机构受损而下沉,致使逃生爬架受到外部压力损坏。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逃生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操作支撑架表面的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块位于第一定位块的上方,所述第二定位块的两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圆轮,所述定位绳的内表面贴合设置有第一X形支撑板,所述第一X形支撑板的内侧插接有联动杆,所述第一X形支撑板通过联动杆设置有第二X形支撑板,所述第二X形支撑板固定连接在压杆的底端,所述操作支撑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座,所述定位座的上端开设有辅助滑道,所述第二X形支撑板通过辅助滑道滑动连接在操作支撑架定位座的顶端,所述定位绳套接在第二定位块的两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逃生爬架为轻型金属材质,本身质量较轻,则工作人员攀爬到操作支撑架的位置后,手动拉动定位绳一侧,由于定位绳与定位环柱啮合,使定位绳在定位环柱的外表面完成“传输带类型”的传输运动。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最下组的曲面防护架与辅助滑柱固定,其作为三组曲面防护架的支撑基点,则另外两组曲面防护架通过辅助插杆和橡胶拉绳完成弯折,弹力拉杆带动最上层曲面防护架移动的高度,相较于最下组的曲面防护架,高米,三组曲面防护架呈曲线样式,若工作人员不下心抬头碰到了曲面防护架,则位于下方的防护气囊缓冲两者接触的冲击,从而实现了在不干扰工作人员视野的状况下,自动完成对工作人员的安全保护;
2.防护气囊通过压杆对第二X形支撑板挤压,第二X形支撑板通过辅助滑道向外扩张,则第二X形支撑板通过联动杆带动第一X形支撑板同步向外扩张,第一X形支撑板对定位绳挤压,使上端的定位绳挣脱第二定位块的表面,则逃生爬架被放下,从而提高了救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意外防范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旋转支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图2的B部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辅助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曲面防护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图6的C部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为:1、意外防范机构;101、曲面防护架;102、定位圆环块;103、辅助插杆;104、橡胶拉绳;105、弹力拉杆;106、防护气囊;107、压杆;2、危险感应机构;201、中空固定卡架;202、限位卡块;203、伸缩滑柱;204、第一卡扣架;205、固定架;206、端部支撑架;207、辅助滑柱;208、对应式卡扣;3、升降机构;301、操作支撑架;302、液压泵;303、升降架;304、辅助支撑气杆;305、滑道杆;306、支撑底座;4、逃生机构;401、第一支撑爬架;402、第二卡扣架;403、辅助定位卡板;404、逃生爬架;405、辅助转块;406、第一定位块;407、定位绳;408、第一X形支撑板;409、第二定位块;410、第二X形支撑板;411、定位环柱;412、旋转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5-7,实施例1:升降机构3包括安装于两组中空固定卡架201底端的操作支撑架301,操作支撑架3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升降的两组升降架303,升降架303由多个铰接组件构成,两两铰接组件之间设置有辅助支撑气杆304,升降机构3还包括位于操作支撑架301底端的辅助支撑气杆304,液压泵3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306,两组升降架303与支撑底座306呈铰接状态设置,对应式卡扣208固定连接在处于最高位置的铰接组件外表面,支撑底座306的一侧焊接有滑道杆305,对应式卡扣208的内部开设有滑孔,滑道杆305插接在对应式卡扣208的滑孔内部,滑道杆305与对应式卡扣208连接处设置有限位橡胶套,对应式卡扣208在滑道杆305的外表面呈滑行状态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工程时,其中液压泵302作为驱动,液压泵302的型号为PVL12-14-65-F-1R,其做为驱动源,带动升降架303向外扩张,对操作支撑架301的升降起到支撑作用,辅助支撑气杆304对处于两两扩张状态下的铰接组件起到支撑作用,工作人员通过在操作支撑架301的位置升降完成所需目标的工作地点。
参照图1和图6,实施例2:一种地下工程施工用升降装置,包括意外防范机构1和危险感应机构2,意外防范机构1设置在危险感应机构2的一侧,危险感应机构2的底端设置有升降机构3,升降机构3的一侧设置有逃生机构4;
意外防范机构1包括曲面防护架101,曲面防护架101的数量为三组,三组曲面防护架1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相应数量的定位圆环块102,三组定位圆环块102的内侧插接有辅助插杆103,辅助插杆103的外表面缠绕有橡胶拉绳104,三组曲面防护架101通过橡胶拉绳104缠绕在辅助插杆103的外表面呈相连接状态设置,且辅助插杆103与橡胶拉绳104连接处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一组曲面防护架101的顶端铰接有弹力拉杆105,三组曲面防护架1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气囊106,一组防护气囊10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压杆107;
危险感应机构2包括两组中空固定卡架201,两组中空固定卡架201的内腔插接有伸缩滑柱203,中空固定卡架201与伸缩滑柱203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密封圈,中空固定卡架201与伸缩滑柱203连接处螺纹连接有限位卡块202,伸缩滑柱20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端部支撑架206,端部支撑架206的一侧开设有装夹槽,弹力拉杆105铰接在端部支撑架206的底端,危险感应机构2还包括第一卡扣架204,第一卡扣架204套接在伸缩滑柱203的外表面,第一卡扣架20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架205,固定架205的内部插接有辅助滑柱207,辅助滑柱207的外侧套接有对应式卡扣208,伸缩滑柱203位于中空固定卡架201内腔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气压泵。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端部支撑架206的装夹槽插入钢化板,通过螺栓固定,接着工作人员通过启动气压泵,气压泵的型号为CQ6-BPQ-II,气压泵作为动力,在密封的情况下带动伸缩滑柱203在中空固定卡架201的内部实现上下滑动,其中限位卡块202对伸缩滑柱203的伸缩距离限位,避免伸缩滑柱203没有受到限位,在气压冲击的情况下,脱离中空固定卡架201处,则伸缩滑柱203升高至距离离操作支撑架3014米处,此处既不会对工作人员的视野造成阻碍,同时工作人员也能在端部支撑架206与其钢化板被砸到而反应过来,若发生上处岩层破坏的情况,端部支撑架206与其钢化板优先受到重量冲击而在中空固定卡架201的内腔向下滑动,端部支撑架206通过弹力拉杆105带动曲面防护架101向下弯折,由于辅助滑柱207能在对应式卡扣208起到滑动作用,调整辅助滑柱207与固定架205的高度,其中辅助滑柱207与固定架205连接处通过螺栓固定,而第一卡扣架204与固定架205通过辅助滑柱207利用对应式卡扣208与升降架303的限位,完成端部支撑架206下移位置的限位,端部支撑架206下移至第一卡扣架204上表面位置后,其中最下组的曲面防护架101与辅助滑柱207固定,其作为三组曲面防护架101的支撑基点,则另外两组曲面防护架101通过辅助插杆103和橡胶拉绳104完成弯折,弹力拉杆105带动最上层曲面防护架101移动的高度,相较于最下组的曲面防护架101,高1米,三组曲面防护架101呈曲线样式,若工作人员不下心抬头碰到了曲面防护架101,则位于下方的防护气囊106缓冲两者接触的冲击,从而实现了在不干扰工作人员视野的状况下,自动完成对工作人员的安全保护。
参照图1-图4,实施例3:逃生机构4包括固定连接在操作支撑架301外表面的第一支撑爬架401,第一支撑爬架4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扣架402,第二卡扣架40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辅助转块405,辅助转块405的外表面铰接有逃生爬架404,逃生爬架404的一侧铰接有第二X形支撑板410,第二X形支撑板410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定位环柱411,定位环柱41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定位块406,第一定位块406的两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圆轮,定位环柱411的支撑圆轮外表面啮合有定位绳407,第一定位块406固定连接在操作支撑架301的一侧,逃生机构4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操作支撑架301表面的第二定位块409,第二定位块409位于第一定位块406的上方,第二定位块409的两侧转动连接有支撑圆轮,定位绳407的内表面贴合设置有第一X形支撑板408,第一X形支撑板408的内侧插接有联动杆,第一X形支撑板408通过联动杆设置有第二X形支撑板410,第二X形支撑板410固定连接在压杆107的底端,操作支撑架30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座,定位座的上端开设有辅助滑道,第二X形支撑板410通过辅助滑道滑动连接在操作支撑架301定位座的顶端,定位绳407套接在第二定位块409的两侧,定位绳407套接在第二定位块409的两侧,第一支撑爬架401的外侧卡接有辅助定位卡板403。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在正常工作时,工作人员通过逃生爬架404攀爬至操作支撑架301内腔处,此处辅助转块405以第二卡扣架402连接处为支点,此点固定不动,辅助转块405围绕此点旋转,而辅助转块405旋转带动逃生爬架404下移至地面,由于逃生爬架404为轻型金属材质,本身质量较轻,则工作人员攀爬到操作支撑架301的位置后,手动拉动定位绳407一侧,由于定位绳407与定位环柱411啮合,使定位绳407在定位环柱411的外表面完成“传输带类型”的传输运动,定位绳407通过与定位环柱411的滚动摩擦力带动旋转支杆412旋转,旋转支杆412带动逃生爬架404与第一支撑爬架401折叠,其次致使定位绳407卡扣在第二定位块409的支撑圆轮两侧,定位绳407与第一X形支撑板408贴合,完成对逃生爬架404的受纳,避免由于灾害,升降类型的机构受损而下沉,致使逃生爬架404受到外部压力损坏。
若发生危险时,防护气囊106通过压杆107对第二X形支撑板410挤压,第二X形支撑板410通过辅助滑道向外扩张,则第二X形支撑板410通过联动杆带动第一X形支撑板408同步向外扩张,第一X形支撑板408对定位绳407挤压,使上端的定位绳407挣脱第二定位块409的表面,则逃生爬架404被放下,从而提高了救生率。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发明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发明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地下工程施工用升降装置,包括意外防范机构(1)和危险感应机构(2),所述意外防范机构(1)设置在危险感应机构(2)的一侧,所述危险感应机构(2)的底端设置有升降机构(3),所述升降机构(3)的一侧设置有逃生机构(4);
其特征在于:所述意外防范机构(1)包括曲面防护架(101),所述曲面防护架(101)的数量为三组,三组所述曲面防护架(1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相应数量的定位圆环块(102),三组所述定位圆环块(102)的内侧插接有辅助插杆(103),所述辅助插杆(103)的外表面缠绕有橡胶拉绳(104),三组所述曲面防护架(101)通过橡胶拉绳(104)缠绕在辅助插杆(103)的外表面呈相连接状态设置,且辅助插杆(103)与橡胶拉绳(104)连接处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一组所述曲面防护架(101)的顶端铰接有弹力拉杆(105),三组所述曲面防护架(1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气囊(106),一组所述防护气囊(10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压杆(107);
所述危险感应机构(2)包括两组中空固定卡架(201),两组所述中空固定卡架(201)的内腔插接有伸缩滑柱(203),所述中空固定卡架(201)与伸缩滑柱(203)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密封圈,所述中空固定卡架(201)与伸缩滑柱(203)连接处螺纹连接有限位卡块(202),所述伸缩滑柱(20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端部支撑架(206),所述端部支撑架(206)的一侧开设有装夹槽,所述弹力拉杆(105)铰接在端部支撑架(206)的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施工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危险感应机构(2)还包括第一卡扣架(204),所述第一卡扣架(204)套接在伸缩滑柱(203)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卡扣架(20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架(2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施工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205)的内部插接有辅助滑柱(207),所述辅助滑柱(207)的外侧套接有对应式卡扣(208),所述伸缩滑柱(203)位于中空固定卡架(201)内腔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气压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施工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安装于两组中空固定卡架(201)底端的操作支撑架(301),所述操作支撑架(3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升降的两组升降架(303),所述升降架(303)由多个铰接组件构成,两两所述铰接组件之间设置有辅助支撑气杆(3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施工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3)还包括液压泵(302)以及位于操作支撑架(301)底端的辅助支撑气杆(304),所述液压泵(3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306),两组所述升降架(303)与支撑底座(306)呈铰接状态设置,所述对应式卡扣(208)固定连接在处于最高位置的铰接组件外表面,所述支撑底座(306)的一侧焊接有滑道杆(305),所述对应式卡扣(208)的内部开设有滑孔,所述滑道杆(305)插接在对应式卡扣(208)的滑孔内部,所述滑道杆(305)与对应式卡扣(208)连接处设置有限位橡胶套,所述对应式卡扣(208)在滑道杆(305)的外表面呈滑行状态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施工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机构(4)包括固定连接在操作支撑架(301)外表面的第一支撑爬架(401),所述第一支撑爬架(4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扣架(402),所述第二卡扣架(40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辅助转块(405),所述辅助转块(405)的外表面铰接有逃生爬架(404),所述第一支撑爬架(401)的外侧卡接有辅助定位卡板(40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施工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爬架(404)的一侧铰接有旋转支杆(412),所述旋转支杆(41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定位环柱(411),所述定位环柱(41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定位块(406),所述第一定位块(406)的两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圆轮,所述定位环柱(411)的支撑圆轮外表面啮合有定位绳(407),所述第一定位块(406)固定连接在操作支撑架(301)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施工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机构(4)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操作支撑架(301)表面的第二定位块(409),所述第二定位块(409)位于第一定位块(406)的上方,所述第二定位块(409)的两侧转动连接有支撑圆轮,所述定位绳(407)的内表面贴合设置有第一X形支撑板(408),所述第一X形支撑板(408)的内侧插接有联动杆,所述第一X形支撑板(408)通过联动杆设置有第二X形支撑板(410),所述第二X形支撑板(410)固定连接在压杆(107)的底端,所述操作支撑架(30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座,所述定位座的上端开设有辅助滑道,所述第二X形支撑板(410)通过辅助滑道滑动连接在操作支撑架(301)定位座的顶端,所述定位绳(407)套接在第二定位块(409)的两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07233.7A CN115075529B (zh) | 2022-07-11 | 2022-07-11 | 一种地下工程施工用升降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07233.7A CN115075529B (zh) | 2022-07-11 | 2022-07-11 | 一种地下工程施工用升降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75529A CN115075529A (zh) | 2022-09-20 |
CN115075529B true CN115075529B (zh) | 2023-10-10 |
Family
ID=83258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807233.7A Active CN115075529B (zh) | 2022-07-11 | 2022-07-11 | 一种地下工程施工用升降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07552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498674B (zh) * | 2024-05-15 | 2025-03-04 | 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大口径pccp管道接缝处理施工平台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50033313A (ko) * | 2003-10-06 | 2005-04-12 | 서종대 | 건물용 추락방지장치 |
JP2009084901A (ja) * | 2007-10-01 | 2009-04-23 | 瑞樹 ▲たか▼岡 | 昇降作業台装置 |
CN210659172U (zh) * | 2019-07-19 | 2020-06-02 | 王秀彬 | 一种带有防护结构的建筑脚手架 |
CN112249959A (zh) * | 2020-09-29 | 2021-01-22 | 史强中 | 一种利用缓冲防止意外发生的节能升降机 |
CN213268812U (zh) * | 2020-08-31 | 2021-05-25 | 潍坊昌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的安全平台 |
CN113479826A (zh) * | 2021-07-08 | 2021-10-08 | 泰安千梦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气囊架构实现安全防护的机电升降设备 |
CN113898197A (zh) * | 2021-09-02 | 2022-01-07 | 甘肃第四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房建施工用安全防坠装置 |
CN215760299U (zh) * | 2021-08-09 | 2022-02-08 | 北京中卯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方便装饰装修施工用的气动升降装置 |
-
2022
- 2022-07-11 CN CN202210807233.7A patent/CN11507552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50033313A (ko) * | 2003-10-06 | 2005-04-12 | 서종대 | 건물용 추락방지장치 |
JP2009084901A (ja) * | 2007-10-01 | 2009-04-23 | 瑞樹 ▲たか▼岡 | 昇降作業台装置 |
CN210659172U (zh) * | 2019-07-19 | 2020-06-02 | 王秀彬 | 一种带有防护结构的建筑脚手架 |
CN213268812U (zh) * | 2020-08-31 | 2021-05-25 | 潍坊昌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的安全平台 |
CN112249959A (zh) * | 2020-09-29 | 2021-01-22 | 史强中 | 一种利用缓冲防止意外发生的节能升降机 |
CN113479826A (zh) * | 2021-07-08 | 2021-10-08 | 泰安千梦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气囊架构实现安全防护的机电升降设备 |
CN215760299U (zh) * | 2021-08-09 | 2022-02-08 | 北京中卯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方便装饰装修施工用的气动升降装置 |
CN113898197A (zh) * | 2021-09-02 | 2022-01-07 | 甘肃第四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房建施工用安全防坠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75529A (zh) | 2022-09-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95265B (zh) | 高层超高层攀爬式消防救援系统 | |
CN106545172A (zh) | 一种高空大跨度钢桁架的安装方法 | |
KR102038877B1 (ko) | 말뚝 프레임 및 이의 사용설치방법 | |
CN115075529B (zh) | 一种地下工程施工用升降装置 | |
CN111561323A (zh) | 一种可紧急避险的伸缩式隧道开挖台车 | |
CN112854011A (zh) | 一种桥梁防坠落用缓冲组合式防护结构 | |
CN113482669B (zh) | 一种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开挖支护装置 | |
CN212535665U (zh) | 一种可紧急避险的伸缩式隧道开挖台车 | |
CN112412499B (zh) | 一种用于隧道涌水的施工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 |
CN211202019U (zh) | 一种采掘作业面顶板防护结构 | |
CN112647428B (zh) | 拱肋悬臂安装与对拉架设的施工方法 | |
CN210886924U (zh) | 一种可伸缩式双索面斜拉桥塔柱拉索区的检修平台 | |
CN112982943A (zh) | 一种建筑物附墙多层全钢爬架结构 | |
CN219709055U (zh) | 一种采煤工作面大采高液压支架检修平台 | |
CN217028920U (zh) | 一种掘进机用机载支护平台系统 | |
JPH0571225A (ja) | 全天候型仮設屋根 | |
CN212799374U (zh) | 一种煤矿开采设备维修用起吊装置 | |
CN115749896A (zh) | 一种巷道掘进中围岩顶部临时支护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3417588U (zh) | 一种桥梁底面施工平台 | |
CN218091938U (zh) | 一种建筑工程用的智能装配式爬架 | |
CN207047698U (zh) | 一种用于桥梁底壁施工的设备 | |
CN219363193U (zh) | 一种用于建设工程的安全升降平台 | |
CN209778232U (zh) | 一种自升式门架升降机 | |
CN212507521U (zh) | 一种伸缩式电梯井防护装置 | |
CN221567244U (zh) | 一种人工挖桩基防坠落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