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59177A - 一种立体抗震式钢结构物流园建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体抗震式钢结构物流园建筑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059177A CN115059177A CN202210774764.0A CN202210774764A CN115059177A CN 115059177 A CN115059177 A CN 115059177A CN 202210774764 A CN202210774764 A CN 202210774764A CN 115059177 A CN115059177 A CN 1150591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astic
- seat
- bearing
- offset
- vertic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10000002421 cell wall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873 anch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5000008331 Pinus X rigitaed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11613 Pinus bruti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018646 Pinus brut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066 destr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VQKWAUROYFTROF-UHFFFAOYSA-N arc-31 Chemical compound O=C1N(CCN(C)C)C2=C3C=C4OCOC4=CC3=NN=C2C2=C1C=C(OC)C(OC)=C2 VQKWAUROYFTRO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furosemide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S(=O)(=O)N)=CC(C(O)=O)=C1NCC1=CC=CO1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18—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 E04B1/24—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the supporting parts consisting of metal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18—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 E04B1/24—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the supporting parts consisting of metal
- E04B1/2403—Connection details of the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 E04B1/5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of bar-shaped building elemen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92—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 E04B1/98—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against vibrations or shocks; against mechanical destruction, e.g. by air-raid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5/00—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industrial or agricultural purposes
- E04H5/02—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industrial purposes, e.g. for power-plants or factori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04H9/021—Bearing, supporting or connecting constru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building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18—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 E04B1/24—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the supporting parts consisting of metal
- E04B1/2403—Connection details of the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 E04B2001/2406—Connection nod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18—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 E04B1/24—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the supporting parts consisting of metal
- E04B1/2403—Connection details of the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 E04B2001/2463—Connections to found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钢结构建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体抗震式钢结构物流园建筑结构。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包括架构本体,所述架构本体具有立柱,还包括:埋设于地基处的承台;埋设于所述承台内的预埋壳体,所述预埋壳体内侧具有沿着周向延伸的内圆弧面;设置于所述预埋壳体底部的垂直弹性组件;所述立柱底部具有承托部,承托部外侧具有外圆弧面,所述立柱通过承托部放置于所述垂直弹性组件上,所述垂直弹性组件用于对所述承托部进行弹性承托;若干立体弹性组件,分别与所述预埋壳体以及所述承托部相连,并且沿着所述承托部的周向均匀排布于所述内圆弧面以及所述外圆弧面之间,本申请具有进一步提升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钢结构建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体抗震式钢结构物流园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钢结构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建筑结构,相对于传统的混凝土建筑结构而言,采用钢构建替代混凝土构建,具有强度更好,抗震性能好以及施工工期较短等优势,同时因钢材可重复利用,可减少建筑垃圾,体现节能环保的新式建筑理念,在高层建筑、厂房建筑以及超高层建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在一些物流园建筑中,钢结构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关技术中钢结构建筑主要包括立柱、固定在立柱上的墙板、固定在立柱顶部的横梁、固定安装在横梁上的檩条以及屋面板等构件,各构件之间通过连接节点或螺纹紧固件实现装配,依据建筑结构设计的不同,各构件可任意组装,以满足建筑需求,安装灵活。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一些地震灾害频繁的地区,震动可能会对钢结构建筑造成较大伤害,虽然相较于混凝土结构的建筑而言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更加优良,但在钢结构建筑在遭遇强大震动时,抗震能力方面仍存在欠缺,相关技术中通常会设置一些减震结构用以提升建筑的抗震效果,的仍存在减震效果不理想的缺陷,钢结构建筑的抗震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发明内容
为了进一步提升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立体抗震式钢结构物流园建筑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立体抗震式钢结构物流园建筑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立体抗震式钢结构物流园建筑结构,包括架构本体,所述架构本体具有立柱,还包括:埋设于地基处的承台;埋设于所述承台内的预埋壳体,所述预埋壳体内侧具有沿着周向延伸的内圆弧面;设置于所述预埋壳体底部的垂直弹性组件;所述立柱底部具有承托部,承托部外侧具有外圆弧面,所述立柱通过承托部放置于所述垂直弹性组件上,所述垂直弹性组件用于对所述承托部进行弹性承托;若干立体弹性组件,分别与所述预埋壳体以及所述承托部相连,并且沿着所述承托部的周向均匀排布于所述内圆弧面以及所述外圆弧面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震灾害发生时,主要产生两种对建筑进行破坏的振动波,包括横波以及纵波,上述两种震动波相互结合还可形成面波,此时,当不同类型的震动波传送至建筑的立柱附近时,首先在垂直弹性组件的作用下,将纵波所产生的力量缓冲,实现纵向吸能,同时,在横波传递至立柱附近的地面时,在外圆弧面以及内圆弧面之间的立体弹性组件可在横向面处对承托部进行缓冲,实现横向吸能,在横向吸能以及纵向吸能的结合作用下,钢结构建筑可得到立体缓冲,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优选的,所述垂直弹性组件包括垂直弹性部以及偏移调整部,所述垂直弹性部固定设置于所述预埋壳体上,所述偏移调整部可滑动设于所述垂直弹性部顶部,所述垂直弹性部用于对所述偏移调整部施加竖向弹力,所述偏移调整部的顶部与承托部的底部相连接,所述偏移调整部用于对所述承托部施加水平周向方向上的弹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垂直弹性部施加竖向弹力,满足了实际工况,同时,在垂直弹性部的顶部设置偏移调整部,偏移调整部可对承托部在水平周向方向上施加缓冲,进而进一步对破坏力较大的横波进行缓冲,实现二级减震,减震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优选的,所述垂直弹性部包括容置座以及若干弹片组,所述容置座固定连接于所述预埋壳体上,所述容置座的中部具有容置槽,若干组所述弹片组叠放于所述容置槽中,所述偏移调整部与位于最顶部的所述弹片组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置槽实现对弹片组进行容设实现对若干弹片组进行支撑,通过若干组层叠设置的弹片组可对偏移调整部施加组合弹力,依据实际结构承重需求以及减震需求,可改变弹片组的设置数量,结构实用。
优选的,所述弹片组包括上弹片以及下弹片,所述上弹片的底部自外缘向中部逐渐外凸,所述下弹片的顶部自外缘向中部逐渐外凸,所述上弹片的外凸部分与所述下弹片的外凸部分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弹片以及下弹片受压时,外凸部分可作为支点,进而使得上弹片以及下弹片相互挤压形变,进而产生弹力,与弹簧产生的弹力不同,弹片自身形变所产生的弹力较大同时形变量较小,不容易轻易形变,如此可满足钢结构建筑在常规使用状态下时,可得到稳固的刚性支撑,不易自身因外界的细微影响而晃动,钢结构建筑常规使用状态下时的稳定性可得到提升。
优选的,所述容置座的外缘大小自靠近所述偏移调整部的一侧向靠近所述预埋壳体的一侧逐渐变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置座底部的面积变大便于承受更大压力的冲击,不易形变,结构稳定性以及牢固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优选的,所述偏移调整部包括底座、偏移座以及若干弹力件;所述底座滑动设置于所述垂直弹性部上,所述垂直弹性部用于对所述底座进行弹性支撑,所述偏移座套设于所述底座上,若干所述弹力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偏移座以及所述底座相转动连接,若干所述弹力件沿着所述偏移座以及所述底座的周向方向均匀排布,所述承托部放置于所述偏移座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个均匀排布于偏移座以及底座之间的弹力件可对偏移座在周向方向上进行弹性支撑,进而实现对承托部以及立柱进行弹性支撑,结构设置合理且工作稳定。
优选的,所述承托部底部具有第一球形面,所述偏移座上具有与所述第一球形面相楔合的第二球形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互楔合的第一球形面以及第二球形面可使承托部稳定放置于偏移座上,横波驱使偏移座移动时,承托部与偏移座之间连接紧固,不易失稳松脱,结构工作时的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侧边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垂直弹性部上具有供所述限位块滑移的滑槽,所述滑槽两端的槽壁分别与所述限位块的两端相抵接限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以及滑槽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使偏移调整部的浮动行程得到限制,以减少底座松脱垂直弹性部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立体弹性组件包括第二套筒、第二伸缩杆以及第二弹簧,所述第二伸缩杆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筒中,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筒内并分别与所述第二套筒以及所述第二伸缩杆相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与所述预埋壳体球头铰接,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承托部相球头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受到震动力的过程中,通过驱动第二伸缩杆相对于第二套筒活动,进而挤压第二弹簧,实现缓冲吸能效果,在此过程中,将第二套筒以及第二伸缩杆采用球头铰接的形式,为立体弹性组件的运动提供了自由度,承托部可朝向立体空间的不同方位进行位置调节,以实现多向支撑,结构灵活且支撑效果较好。
优选的,所述预埋壳体外部具有若干锚固件,若干锚固件均匀布置于所述预埋壳体的外部,所述锚固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预埋壳体的第一支臂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臂另一端的第二支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锚固件可将预埋壳体多点加固于承台内,实现与承台之间的紧密连接,在受到震动时,预埋壳体与承台连接稳固,不易松脱,结构不易失稳。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垂直弹性组件可对纵波力量吸收,实现纵向吸能,同时,立体弹性组件可在横向面处对承托部进行缓冲,实现横向吸能,地震的横波以及纵波在横向吸能以及纵向吸能的结合作用下,实现立体缓冲减震,钢结构减震的抗震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2、在上弹片以及下弹片受压时,通过自身的形变以产生弹力,同时,因弹片自身的形变量较小,可减少减震的震动幅度,同时,不易轻以变形,如何可使建筑在常规使用状态下时,可得到稳定的刚性支撑,在常规使用状态下时的稳定性得到提升;
3、在垂直弹性组件中还包括偏移调整部,偏移调整部自身可实现水平缓冲,实现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进一步周向缓冲,进而对破坏力较大的横波进行缓冲,实现二级减震,抗震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建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立柱、承台、预埋壳体、垂直弹性组件以及立体弹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立柱、承台、预埋壳体、垂直弹性组件以及立体弹性组件的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垂直弹性部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垂直弹性部以及偏移调整部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偏移调整部的剖视图。
图7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立柱、承台、预埋壳体、垂直弹性组件以及立体弹性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架构本体;11、立柱;111、承托部;1111、外圆弧面;1112、第一球形面;12、横梁;13、檩条;2、承台;3、预埋壳体;31、内圆弧面;4、垂直弹性组件;41、垂直弹性部;411、容置座;4111、容置槽;4112、滑槽;412、弹片组;4121、上弹片;4122、下弹片;42、偏移调整部;421、底座;4211、滑移部;4212、套设部;4213、限位槽;422、偏移座;4221、承压部;4222、连接部;4223、限位部;4224、第二球形面;423、弹力件;4231、第一套筒;4232、第一伸缩杆;4233、第一弹簧;5、立体弹性组件;51、第二套筒;52、第二伸缩杆;53、第二弹簧;6、锚固件;61、第一支臂;62、第二支臂;7、限位块;8、地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立体抗震式钢结构物流园建筑结构。
参照图1,该建筑结构包括架构本体1,架构本体1包括立柱11、墙板、横梁12、檩条13以及屋面板等构件,立柱11沿竖直方向设置于地基8上,墙板挂持于立柱11上,横梁12固定安装于立柱11上,檩条13以及屋面板分别设置于横梁12上,架构本体1中各构件的具体连接方式以及组合方向可依据实际需要作对应调整,在此不作赘述。
为减少地震对钢结构建筑的影响,在立柱11底部还设有相应的减震结构,以减少传递至钢结构建筑中的地震波。
具体的,参照图1和图2,在地基8内,采用混凝土浇筑成型的方式设置有承台2,承台2埋设至地基8的内部,其中,承台2在本实施例中呈圆台状设置,承台2的底部宽,顶部窄;承台2用于对立柱11进行承托,立柱11的载荷可从承台2的顶部传递至底部,承台2将建筑的压强降低,起到分散压力,进而实现减小沉降的效果,结构设置合理。
承台2内部埋设有预埋壳体3,预埋壳体3内分别安装有垂直弹性组件4以及立体弹性组件5,垂直弹性组件4以及立体弹性组件5分别与立柱11相连,承台2通过预埋壳体3、垂直弹性组件4以及立体弹性组件5等部件实现与立柱11受力关联,地震波首先传递至承台2处,预埋壳体3、垂直弹性组件4以及立体弹性组件5等部件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进而减少传递至立柱11处的震动波大小,实现抗震效果。
参照图2和图3,预埋壳体3起到将减震结构与成套进行连接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预埋壳体3的外观轮廓呈类球体状设置,预埋壳体3内部中空,并且预埋壳体3的顶部开口;在承台2浇筑成型的过程中,可预先将预埋壳体3放置于混凝土模板内,进而实现预埋壳体3的埋设安装。
进一步地,为提升预埋壳体3以及承台2之间的连接强度,预埋壳体3外部具有若干锚固件6,锚固件6的具体设置数量可以为十个、二十个或者三十个等,锚固件6的具体设置数量可依据实际需要作对应调整,在此不作限制。锚固件6均匀布置于预埋壳体3的外部,锚固件6可嵌入位于预埋壳体3周围的混凝土中,锚固件6将预埋壳体3锚固于承台2内,预埋壳体3与承台2之间的连接强度得到提升。
具体的,锚固件6包括第一支臂61以及第二支臂62,第一支臂61在本实施例中呈柱体状设置,第一支臂61的一端可通过焊接固定的方式固定安装于预埋壳体3外部,同时,第二支臂62在本实施例中呈长板状设置,第二支臂62可通过焊接固定的方式安装于第一支臂61的另一端,此时,第一支臂61与第二支臂62相互垂直,进而形成倒钩结构,当锚固件6埋设至混凝土内部时,可将预埋壳体3紧密锚固于承台2内,实现稳固连接。
此时,立柱11可从开口处延伸至预埋壳体3内部,并且立柱11与位于预埋壳体3内部的垂直弹性组件4相连接,垂直弹性组件4可同时对立柱11提供沿竖向偏移以及水平方向偏移的弹性缓冲。
参照图3和图4,垂直弹性组件4设置于预埋壳体3的底部,同时,立柱11放置于垂直弹性组件4顶部,建筑的载荷经过立柱11自上向下传递至垂直弹性组件4中,随后载荷依次传递至预埋壳体3以及承台2中,并最终传递至地基8处。
为实现垂直弹性组件4的缓冲效果,垂直弹性组件4包括垂直弹性部41以及偏移调整部42,其中,垂直弹性部41固定设置于预埋壳体3上,偏移调整部42设于垂直弹性部41的顶部,垂直弹性部41用于对偏移调整部42施加竖向弹力。
其中,垂直弹性部41具体包括容置座411,容置座411固定安装于预埋壳体3上,在本实施例中,容置座411呈圆台状设置,通常,容置座411与预埋壳体3可通过焊接固定或一体连接的形式实现固定连接;同时,容置座411的外缘轮廓大小自靠近偏移调整部42的一侧向靠近预埋壳体3的一侧逐渐变大,此时容置座411的外缘轮廓呈圆台状设置,容置座411底部的面积变大便于承受更大压力的冲击,同时,如此有利于将载荷分散至预埋壳体3中,以减少结构因机械疲劳积累而造成发生形变的可能性。
垂直弹性部41还包括用于在竖直方向上产生弹力的若干弹片组412,容置座411的中部自上向下凹陷设置有容置槽4111,若干组弹片组412叠放于容置槽4111内,其中,弹片组412的具体设置数量可依据实际情况作调整,比如可以为两组、三组或四组等,在本实施例中弹片组412设置为两组以作示例,在此不对弹片组412的具体设置数量作限制。
弹片组412包括弹片组412包括上弹片4121以及下弹片4122,上弹片4121以及下弹片4122的形状相似,以上弹片4121作为示例,上弹片4121的外缘轮廓呈圆形,同时,采用冲压工艺对上弹片4121以及下弹片4122的结构进行调整,使上弹片4121的中部朝向一侧突起,此时上弹片4121自外缘向中部呈弧状过渡,若挤压上弹片4121的突出部分,可使结构变形,在自身的结构韧性下,产生弹力;在放置上弹片4121以及下弹片4122时,将上弹片4121以及下弹片4122的外凸部分对位放置,此时上弹片4121的底部自外缘向中部逐渐外凸,下弹片4122的顶部自外缘向中部逐渐外凸,并且上弹片4121的外凸部分与下弹片4122的外凸部分相抵接。
参照图4和图5,偏移调整部42可滑动设于垂直弹性部41顶部,更具体地说,偏移调整部42沿着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容置座411处,并且偏移调整部42与位于最顶部的弹片组412相抵接,弹片组412对偏移调整部42施加弹力。
在上弹片4121以及下弹片4122受压时,通过上弹片4121以及下弹片4122形变作用,进而实现对偏移调整部42进行弹性支撑,另外,弹片相较于弹簧形变而言,形变量较小,并且弹力较大;同时,上弹片4121以及下弹片4122震动所需的震动力较大,阈值较高,不容易轻以形变,钢结构建筑在非地震情况下的常规使用过程中,弹片组412可对偏移调整部42以及立柱11进行稳固支撑,钢结构建筑常规使用状态下的稳定性得到保障。
继续参照图4和图5,偏移调整部42的顶部与立柱11的底部相抵接,偏移调整部42用于对立柱11施加水平周向方向上的弹力,以实现对立柱11进行水平方向上进行弹性缓冲。
具体的,偏移调整部42包括底座421、偏移座422以及若干弹力件423。其中,底座421滑动设置于垂直弹性部41上,底座421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呈柱体状的滑移部4211以及一体连接于滑移部4211顶部的套设部4212,套设部4212呈套筒状设置,并且顶端开口;滑移部4211的外缘轮廓与容置槽4111的开口轮廓相适配,滑移部4211插接于容置槽4111内,并且滑移部4211与容置槽4111的槽壁相滑移抵接,在此,底座421和实现滑移升降动作,同时,通过滑移部4211与容置槽4111之间的相互滑移配合,偏移调整部42实现沿竖直方向滑设于垂直弹性部41的顶部。
进一步地,底座421的侧边设置有限位块7,其中,限位块7在本实施例中为两块,并分别位于滑移部4211的相背两侧,通常限位块7与滑移部4211相一体连接;同时,垂直弹性部41的容置座411处具有滑槽4112,滑槽4112自外向内凹陷设置于容置槽4111的槽壁处,并且滑槽4112的设置位置以及设置数量应与限位块7的设置位置以及数量相适配,限位块7滑动配合至滑槽4112中,在底座421升降滑动的过程中,垂直弹性部41对底座421进行弹性支撑;同时,限位块7可分别与滑槽4112两端的槽壁相抵接,实现对限位块7进行抵接限位,此时偏移座422的浮动行程得以限制,底座421松脱垂直弹性部41的可能性降低,结构的连接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得到提升。
底座421用于对偏移座422进行承托,弹力件423用于对偏移座422施加水平周向方向上的弹力支撑,偏移座422则用于对立柱11进行承托,实现结构之间的受力关联。
继续参照图5和图6,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偏移座422包括承压部4221、连接部4222以及限位部4223,承压部4221在本实施例中呈圆饼状设置,连接部4222在本实施例中呈柱状设置,连接部4222的一端与承压部4221的底部相一体连接,同时,限位部4223呈T型块设置,限位部4223一体连接于连接部4222的另一端,底座421顶部的中部位置处自外向内凹陷设置有限位槽4213,限位槽4213的具有内腔以及开口部分,限位部4223嵌入限位槽4213的内腔并且限位槽4213的开口小于限位部4223端部的外缘大小,如此可使限位部4223在限位槽4213内水平滑动的同时,将偏移座422与底座421相连接,偏移座422可相对于底座421水平滑动,此时,连接部4222位于套设部4212内,偏移座422套接于底座421上。
需要说明的时,在成型限位槽4213的过程中,可将底座421剖分成两半进行分别加工,并通过焊接固定的方式将两个组成部分进行固定,进而实现限位槽4213的加工。
与此同时,在将偏移座422设于底座421时,承压部4221位于偏移调整部42的顶部,立柱11设置于承压部4221的顶部位置处,其中,立柱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承托部111,承托部111在本实施例中呈圆球状设置,此时,承托部111周向外侧具有外圆弧面1111,同时底部具有第一球形面1112;相应的,偏移座422上具有第二球形面4224,第二球形面4224自外向内凹陷设置于偏移座422的顶部,承托部111放置于偏移座422上,此时立柱11通过承托部111放置于垂直弹性组件4上,钢结构建筑的压力可经由承托部111传递至垂直弹性组件4上,垂直弹性组件4对承托部111进行弹性承托;并且此时第二球形面4224与第一球形面1112相楔合,如此实现立柱11与偏移调整部42相受力关联,承托部111稳定放置于偏移座422上,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将承托部111与偏移座422相焊接固定,以进一步提升连接时的强度;当底座421偏移时,立柱11与偏移座422同步移动,在立柱11移动过程中,通过弹力件423实现缓冲。
继续参照图6,弹力件423的两端分别与偏移座422的连接部4222以及底座421相转动连接,其中,弹力件423为若干个,若干个弹力件423沿着底座421以及偏移座422的周向方向均匀布置,通过对连接部4222进行弹性支撑进而实现对偏移座422进行弹性支撑,在本实施例中,弹力件423的设置数量为四组,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为六祖、八组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制。其中,弹力件423包括第一套筒4231、第一伸缩杆4232以及第一弹簧4233,第一套筒4231套接于第一伸缩杆4232处,第一弹簧4233位于第一套筒4231内,并且第一弹簧423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伸缩杆4232以及第一套筒4231相固定连接;另外,第一套筒4231的端部与连接部4222相铰接,第一伸缩杆4232的端部与底座421相铰接。
基于上述设置,当横波传递至底座421时,通过第一伸缩杆4232相对于第一套筒4231伸缩运动,进而挤压第一弹簧4233,实现缓冲吸能效果,实现横向减震效果,在此,垂直弹性组件4实现对立柱11进行竖直以及水平方向的受力缓冲,实现对横波以及纵波进行抵抗,实现减震效果。
参照图7和图8,对于建筑结构而言,横波相较于纵波对建筑的破坏力更大,为进一步提升钢结构建筑的防抗震效果。本实施例还设置了二级减震结构,具体通过立体弹性组件5实现二级减震效果。
预埋壳体3的内部具有呈圆弧状的内圆弧面31,内圆弧面31沿着预埋壳体3的周向方向延伸,预埋壳体3的内圆弧面31与承托部111外圆弧面1111相互正对,并且圆心相互重合,立体弹性组件5为多个,比如可以为四个、八个或者十六个等,在此不对立体弹性组件5的具体设置数量作限制;若干个立体弹性组件5沿着承托部111的周向均匀排布于内圆弧面31以及外圆弧面1111之间,同时立体弹性组件5分别与预埋壳体3以及承托部111相连,立体弹性组件5具有弹性,若干个立体弹性组件5相互配合实现对承托部111进行多方位弹性支撑。
其中,立体弹性组件5的结构与弹力件423的结构相类似,立体弹性组件5包括第二套筒51、第二伸缩杆52以及第二弹簧53,第二伸缩杆52套设于第二套筒51内,并且第二伸缩杆52的外壁与第二套筒51的内壁相滑移抵接,此时第二伸缩杆52滑动设置于第二套筒51中;第二弹簧53套设于第二套筒51内,并且第二弹簧53分别与第二套筒51以及第二伸缩杆52相固定连接,在第二伸缩杆52以及第二套筒51相互活动的过程中可对第二弹簧53进行拉伸以及压缩,实现缓冲功能;同时,第二伸缩杆52的端部与预埋壳体3球头铰接,第二套筒51的端部与承托部111相球头铰接,通过球头铰接的方式,为立体弹性组件5提供运动自由度,使若干立体弹性组件5可依据承托部111的偏移方向自行适配支撑位置。
在若干组立体弹性组件5的相互作用下,一方面,在水平方向上对承托部111进行进一步支撑,实现二级减震效果,另外,因外圆弧面1111以及内圆弧面31的设置,使位于两者顶部位置以及底部位置处的立体弹性组件5呈倾斜设置,如此设置不仅提供了水平方向上的缓冲力,同时还增强了竖直方向以及倾斜方向上的缓冲力,可抵御来自多方位的地震波冲击,比如可同步抵御横波以及由横波与纵波相组合的混合地震波,结构灵活多变。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立体抗震式钢结构物流园建筑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地震灾害发生时,横波、纵波以及两者相结合形成的面波,传递至建筑的立柱11附近时,承台2发生震动,首先在垂直弹性组件4的作用下,将纵波所产生的力量缓冲,实现纵向吸能,同时,在横波传递至立柱11附近的地面时,在外圆弧面1111以及内圆弧面31之间的立体弹性组件5可在水平面处对承托部111进行缓冲,实现横向吸能,同时垂直弹性组件4上的偏移调整部42还吸收部分横波冲击,实现二级缓冲,在横向吸能以及纵向吸能的结合作用下,钢结构建筑在立体空间内实现缓冲减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立体抗震式钢结构物流园建筑结构,包括架构本体(1),所述架构本体(1)具有立柱(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埋设于地基(8)处的承台(2);
埋设于所述承台(2)内的预埋壳体(3),所述预埋壳体(3)内侧具有沿着周向延伸的内圆弧面(31);
设置于所述预埋壳体(3)底部的垂直弹性组件(4);所述立柱(11)底部具有承托部(111),承托部(111)外侧具有外圆弧面(1111),所述立柱(11)承托部(111)放置于所述垂直弹性组件(4)上,所述垂直弹性组件(4)用于对所述承托部(111)进行弹性承托;
若干立体弹性组件(5),分别与所述预埋壳体(3)以及所述承托部(111)相连,并且沿着所述承托部(111)的周向均匀排布于所述内圆弧面(31)以及所述外圆弧面(111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抗震式钢结构物流园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弹性组件(4)包括垂直弹性部(41)以及偏移调整部(42),所述垂直弹性部(41)固定设置于所述预埋壳体(3)上,所述偏移调整部(42)可滑动设于所述垂直弹性部(41)顶部,所述垂直弹性部(41)用于对所述偏移调整部(42)施加竖向弹力,所述偏移调整部(42)的顶部与承托部(111)的底部相连接,所述偏移调整部(42)用于对所述承托部(111)施加水平周向方向上的弹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体抗震式钢结构物流园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弹性部(41)包括容置座(411)以及若干弹片组(412),所述容置座(411)固定连接于所述预埋壳体(3)上,所述容置座(411)的中部具有容置槽(4111),若干组所述弹片组(412)叠放于所述容置槽(4111)中,所述偏移调整部(42)与位于最顶部的所述弹片组(412)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立体抗震式钢结构物流园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组(412)包括上弹片(4121)以及下弹片(4122),所述上弹片(4121)的底部自外缘向中部逐渐外凸,所述下弹片(4122)的顶部自外缘向中部逐渐外凸,所述上弹片(4121)的外凸部分与所述下弹片(4122)的外凸部分相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立体抗震式钢结构物流园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座(411)的外缘尺寸自靠近所述偏移调整部(42)的一侧向靠近所述预埋壳体(3)的一侧逐渐变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体抗震式钢结构物流园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调整部(42)包括底座(421)、偏移座(422)以及若干弹力件(423);所述底座(421)滑动设置于所述垂直弹性部(41)上,所述垂直弹性部(41)用于对所述底座(421)进行弹性支撑,所述偏移座(422)套设于所述底座(421)上,若干所述弹力件(42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偏移座(422)以及所述底座(421)相转动连接,若干所述弹力件(423)沿着所述偏移座(422)以及所述底座(421)的周向方向均匀排布,所述承托部(111)放置于所述偏移座(42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立体抗震式钢结构物流园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部(111)底部具有第一球形面(1112),所述偏移座(422)上具有与所述第一球形面(1112)相楔合的第二球形面(422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立体抗震式钢结构物流园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21)的侧边设置有限位块(7),所述垂直弹性部(41)上具有供所述限位块(7)滑移的滑槽(4112),所述滑槽(4112)两端的槽壁分别与所述限位块(7)的两端相抵接限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抗震式钢结构物流园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弹性组件(5)包括第二套筒(51)、第二伸缩杆(52)以及第二弹簧(53),所述第二伸缩杆(52)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筒(51)中,所述第二弹簧(53)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筒(51)内并分别与所述第二套筒(51)以及所述第二伸缩杆(52)相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52)与所述预埋壳体(3)球头铰接,所述第二套筒(51)与所述承托部(111)球头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抗震式钢结构物流园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壳体(3)外部具有若干锚固件(6),若干锚固件(6)均匀布置于所述预埋壳体(3)的外部,所述锚固件(6)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预埋壳体(3)的第一支臂(61)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臂(61)另一端的第二支臂(6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74764.0A CN115059177A (zh) | 2022-07-01 | 2022-07-01 | 一种立体抗震式钢结构物流园建筑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74764.0A CN115059177A (zh) | 2022-07-01 | 2022-07-01 | 一种立体抗震式钢结构物流园建筑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59177A true CN115059177A (zh) | 2022-09-16 |
Family
ID=83203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774764.0A Withdrawn CN115059177A (zh) | 2022-07-01 | 2022-07-01 | 一种立体抗震式钢结构物流园建筑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059177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966893A (zh) * | 2024-03-06 | 2024-05-03 | 江苏乾森机电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型钢结构承重构件 |
-
2022
- 2022-07-01 CN CN202210774764.0A patent/CN115059177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966893A (zh) * | 2024-03-06 | 2024-05-03 | 江苏乾森机电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型钢结构承重构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348083U (zh) | 一种缓冲减震式钢结构支撑装置 | |
CN211449511U (zh) | 一种输电铁塔减震装置 | |
CN112922010A (zh) | 抗震型房屋建筑施工结构 | |
CN115059177A (zh) | 一种立体抗震式钢结构物流园建筑结构 | |
CN111827505B (zh) | 一种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 | |
JP4820235B2 (ja) | 免震装置 | |
CN110924551B (zh) | 一种介于地面与建筑物之间的摩擦滑动承重座减振结构 | |
CN206591675U (zh) | 一种抗震建筑结构 | |
CN110259205A (zh) | 一种综合采用隔减震技术的抗震韧性厂房结构体系 | |
CN102995941A (zh) | 一种减震房屋 | |
CN210507807U (zh) | 一种抗震型集装箱活动房 | |
CN212956923U (zh) |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支撑装置 | |
CN210316054U (zh) | 一种全向金属阻尼器 | |
CN210598288U (zh) | 一种综合采用隔减震技术的抗震韧性厂房结构体系 | |
CN203129677U (zh) | 一种减震房屋 | |
JP7081745B2 (ja) | 免震構造 | |
JP5357911B2 (ja) | 免震基礎構造 | |
CN214833665U (zh) | 一种用于民用建筑的抗震支撑结构 | |
CN215291733U (zh) | 一种组合抗震建筑结构组件 | |
CN211114952U (zh) | 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设备 | |
KR100549373B1 (ko) | 수직진동 감쇠 베어링 | |
CN207469866U (zh) | 一种建筑抗震骨件 | |
CN218375615U (zh) | 一种具有抗震效果的装配式钢结构厂房 | |
CN211143364U (zh) | 一种造船厂房屋钢结构 | |
CN215978581U (zh) | 一种新型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916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