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51211B - 一种端子模块及使用该端子模块的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端子模块及使用该端子模块的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051211B CN115051211B CN202210588508.2A CN202210588508A CN115051211B CN 115051211 B CN115051211 B CN 115051211B CN 202210588508 A CN202210588508 A CN 202210588508A CN 115051211 B CN115051211 B CN 11505121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terminal module
- connector
- injection molding
- primary inj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41000251468 Actinopterygi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76 industrial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37 moulding (plastic)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Landscapes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端子模块及使用该端子模块的连接器,所述端子模块包括屏蔽片和一次注塑体,屏蔽片固定于一次注塑体的一侧,所述屏蔽片包括片状主体和设于片状主体前端的延伸区,所述延伸区上设有向一次注塑体方向凸出的折弯结构,所述折弯结构覆盖一次注塑体上位于端子触头根部附近的区域,折弯结构上开设有用于避免其与连接器公端插针接触的避位孔;端子模块装配完成后,折弯结构的凹槽容纳相邻端子模块的端子触头根部附近的塑胶鼓胀部位。本发明能够兼容连接器公端和母端对插时的塑胶变形,有利于多个端子模块的并排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端子模块及使用该端子模块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现代数据通讯传输系统中,传输速率愈来愈高,高速互联系统广泛应用于通讯网络与数据交换系统中,高速背板连接器作为数据通讯的核心桥梁,市场需求量巨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其产品稳定性及成本要求愈来愈高,各种形式的高速背板连接器在满足SI性能要求及力学性能要求下,尽可能的采用低成本方案,以满足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现有的高速背板连接器的端子模块如图1至图3所示,主要包括端子1001、屏蔽片1003及注塑件,走线端子冲压成型,成型后进行一次注塑,形成一次注塑体1002,屏蔽片1003与一次注塑体1002结合,并通过二次注塑体1004将一次注塑体1002与屏蔽片1003结合为一个整体,即得到端子模块。
现有技术中,通过二次注塑工序将屏蔽片1003压在一次注塑体1002上,二次注塑体1002起到固定屏蔽片1003及增加端子模块强度的作用,由于屏蔽片1003采用第三触点1005深入插合端mating区改善串扰,第三触点1005不稳定,易导致产品高速性能恶化;屏蔽片采用抽壳工艺,加工难度大,使得整个端子模块的平面度变差,进而影响端子弹片的位置度;采用二次注塑工艺,生产复杂、导致产品成本高。
另外,对于装配有多个端子模块的连接器,端子模块装配进入绝缘壳体组装成成品,连接器公端和连接器母端对插,连接器公端的插针将连接器母端的端子触头抬起,端子触头发生形变,进而使端子触头根部附近的塑胶产生鼓胀,影响端子模块表面的平整性,进而影响端子模块的并排安装。同时,绝缘壳体受塑胶鼓胀部位的影响,造成其表面的平整度不佳,进一步影响多个连接器的并排安装使用,上述情况直接导致产品性能下降。
综上,现有技术方案从产品成本、产品高速性能稳定性及产品加工稳定性均满足不了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模块,其设有折弯结构,能够兼容连接器公端和母端对插时的塑胶变形,有利于多个端子模块的并排使用。
本申请同时提供一种使用该端子模块的连接器,能够解决具有多个端子模块的大型连接器的最外侧绝缘壳体容易鼓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端子模块,包括:
一次注塑体,其由端子和注塑件一体注塑成型;
屏蔽片,固定于一次注塑体的一侧,所述屏蔽片包括片状主体和设于片状主体前端的延伸区,
所述延伸区上设有向一次注塑体方向凸出的折弯结构,所述折弯结构覆盖一次注塑体上位于端子触头根部附近的区域,折弯结构上开设有用于避免其与连接器公端插针接触的避位孔;
端子模块装配完成后,折弯结构的凹槽容纳相邻端子模块的端子触头根部附近的塑胶鼓胀部位。
有益效果是:端子模块装配完成后,因连接器公端和母端插接造成端子触头发生形变,进而使端子触头根部附近的塑胶鼓胀,影响端子模块的并排安装,本申请通过在屏蔽片相应位置设置折弯结构,能够容纳相邻的端子模块的塑胶鼓胀部位。同时,为了防止公端和母端对插时,公端插针与母端屏蔽片折弯结构相撞影响插合,对屏蔽片折弯结构相应区域进行开孔设计。该结构尤其适合差分对较多的大型端子模块的并排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区延伸至端子触头最前端,对端子触头提供屏障保护,延伸区上设有用于与接地端子触头接触的鼓包。
有益效果是:屏蔽片前端延伸区能够屏蔽端子触头之间的信号,延伸区一直延伸至端子触头最前端,实现对端子触头的全包覆,形成了完整的屏蔽结构,有助于增强屏蔽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区前端与信号端子触头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豁口。
进一步地,所述豁口由延伸区前端边沿向折弯结构方向延伸,且与折弯结构存在间隔。
所述豁口呈M型、半圆形、椭圆形或矩形。绝缘壳体上与豁口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与豁口形状凸凹配合的配合部,配合部与豁口间隙配合。
有益效果是:为了解决绝缘壳体最外侧塑胶壁与屏蔽片前端之间的腔体空间不足,塑胶成型不良,对屏蔽片前端开设豁口,豁口与绝缘壳体形成凸凹配合,便于提高屏蔽片与绝缘壳体装配的稳固性,同时增加屏蔽片与绝缘壳体的连接强度,保证屏蔽片的空间位置一定,进而提高连接器插合端的插接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区与片状主体焊接,或者延伸区与片状主体一体成型。
有益效果是:屏蔽片为一体式结构,其上的折弯结构采用冲压成型,或者屏蔽片采用两部分进行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屏蔽片上设有多个与一次注塑体适配接触的卡扣凸起和加工卡扣凸起而形成的缺口,所述一次注塑体上设有多个与卡扣凸起相适配的扣合孔以及邻近扣合孔的与缺口相对应的热铆柱,所述热铆柱和与之相对的缺口适配铆合。
有益效果是:将一次注塑体和屏蔽片的卡扣点作为铆合点,屏蔽片原有的缺口兼作热铆柱穿孔,屏蔽片与一次注塑体通过该铆合点热铆固定,增加了端子模块的强度,避免出现产品压接时屏蔽片与一次注塑体的塑胶面贴合度不足,容易分离或挤压变形的情况,进一步使屏蔽片与端子之间的间隙达到技术要求,使产品性能更为稳定;同时,采用此种铆合方式,又能将屏蔽片上的缺口进行封堵,一层屏蔽片即可提供更好的屏蔽作用,有助于改善串扰,获得良好的高速信号完整性;该方案有效地解决了取消二次注塑后,端子模块强度和平面度变弱的问题,端子模块的卡扣结构处同时作为信号传输点和力学支撑点,无需增加额外的铆合点,非常适用于空间极其有限的端子和屏蔽片。
进一步地,屏蔽片上的卡扣凸起沿端子走线排布,形成若干组与端子走线一致的卡扣路径,所述一次注塑体上与卡扣路径相对应的区域设有加强筋。
有益效果是:每组卡扣凸起的布置路径与端子走线一致,有助于屏蔽片通过卡扣凸起进行电磁信号的传输,进而改善端子模块的SI性能;同时该布局方式有助于端子走线与屏蔽片间距的一致性,同时提高端子模块整体的力学性能,避免挤压变形。加强筋为热铆柱的高稳固性提供基础,进一步保证端子模块的压接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屏蔽片上还设有穿孔,一次注塑体上设有与穿孔相对应的铆接柱,所述铆接柱与穿孔相铆合。作为优选,所述穿孔设于卡扣路径上。
有益效果是:屏蔽片卡扣处与一次注塑体热铆固定,同时在其他地方额外开设穿孔与一次注塑体热铆固定,将两种热铆形式组合使用,对多个差分对的端子模块的结构加强特别有效。
本申请同时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和安装于绝缘壳体上的至少两个端子模块,所述端子模块包括:
一次注塑体,其由端子和注塑件一体注塑成型;
屏蔽片,固定于一次注塑体的一侧,所述屏蔽片包括片状主体和设于片状主体前端的延伸区,所述延伸区上设有向一次注塑体方向凸出的凹字型折弯结构,所述折弯结构覆盖一次注塑体上位于端子触头根部附近的区域,折弯结构上开设有用于避免其与连接器公端插针接触的避位孔;
端子模块装配完成后,折弯结构能够容纳相邻端子模块的端子触头根部附近的塑胶鼓胀部位。
有益效果是:该连接器的端子模块设置有折弯结构,折弯结构用于容纳相邻端子模块的塑胶鼓胀部位;同时,为了防止公端和母端对插时,公端插针与母端屏蔽片折弯结构相撞影响插合,对屏蔽片折弯结构相应区域进行开孔设计。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壳体包括用于和端子触头插接的纵向部以及相对设于纵向部两端的横向部,两个横向部相对应的侧边之间连接有支撑筋,端子模块装入绝缘壳体后,支撑筋覆盖最外侧端子模块的塑胶鼓胀部位;横向部上远离支撑筋的侧边上开设有避位槽,多个连接器并排使用时,避位槽容纳相邻连接器的支撑筋。
有益效果是:绝缘壳体具有相应避位槽和支撑筋,兼容连接器公端和母端对插时的塑胶变形,解决大型wafer连接器最外侧绝缘体鼓胀问题,有利于连接器并排使用。本连接器的屏蔽片采用全包端子形式,能够改善SI性能,屏蔽片卡扣与端子结合,避免二次注塑,产品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工艺制程相对简单、成本相对低,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端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屏蔽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端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侧视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图;
图8为图5的立体图;
图9为图5中屏蔽片的立体图;
图10为图9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的侧视图;
图12为图5中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5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端子模块组装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端子模块组装完成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1中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的分解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绝缘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连接器插合区剖面图;
图21为连接器插合区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中B处的放大图。
100.端子模块,101.端子,102.一次注塑体,103.屏蔽片;
1011.端子走线,10111.信号差分对,10112.接地端子,1012.鱼眼,1013.端子触头,10131.接地端子触头,10132.信号端子触头;
1021.塑胶,1022.加强筋,1023.扣合孔,1024.热铆柱,1025.塑胶鼓胀部位;
1031.延伸区,1032.折弯结构,10321.凹槽,1033.避位孔,1034.鼓包,1035.豁口,1036.通孔,1037.卡扣凸起,1038.缺口,1039.穿孔;
200.连接器母端,201.端子模块A,202.端子模块B,203.固定片,204.定位板,205.绝缘壳体,2051支撑筋,2052.避位槽,2053.配合部,2054.鼓胀区;
300.连接器公端,301.信号针,302.接地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前端”、“后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如图5至图2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连接器包括相互对插的连接器母端200和连接器公端300,两者相互插接的部分为连接器插合端,本申请定义朝向插合端的一端为前端。
连接器母端200包括绝缘壳体205和安装于绝缘壳体205上的至少两个端子模块100,所述端子模块100沿其厚度方向并排排列,具体参见图16、图17中的端子模块A 201、端子模块B 202的排列方向。同一连接器中,端子模块A 201和端子模块B 202结构类似。
如图5至图15所示,端子模块100包括端子101、注塑件和屏蔽片103,所述端子101与注塑件一体注塑成型形成一次注塑体102,屏蔽片103固定于一次注塑体102的一侧。所述端子101包括端子走线1011和位于端子走线1011一端的鱼眼1012与另一端的端子触头1013,端子走线1011穿过一次注塑体102,端子触头1013从一次注塑体102的前端伸出,鱼眼1012从一次注塑体102的一侧伸出。
如图5至图8所示,所述端子模块100的屏蔽片103包括片状主体,片状主体主体呈薄片形状,覆盖一次注塑体102上的端子走线区域,片状主体前端设有延伸区1031,延伸区1031与屏蔽片103的片状主体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延伸区1031上设有向一次注塑体102方向凸出的折弯结构1032,折弯结构呈凹字型,所述折弯结构1032覆盖一次注塑体102上位于端子触头1013根部附近的区域。
如图9所示,折弯结构1032上开设有用于避免折弯结构1032与连接器公端插针接触的避位孔1033;避位孔1033可根据连接器公端插针的形状设计。连接器公端插针包括交替分布的信号针301和接地针302,本实施例中,与信号针301对应的避位孔1033较大,与接地针302对应的避位孔1033较小。
由于连接器母端200和连接器公端300装配完成后,连接器公端插针和连接器母端200的端子触头插接,造成端子触头在插针的作用力下发生形变,进而使端子触头根部附近的塑胶鼓胀,一次注塑体102上形成塑胶鼓胀部位1025。如图6、图7所示,折弯结构1032同时跨越端子触头1013的根部和塑胶件的前端区域。多个端子模块100并排装配时,折弯结构1032的凹槽10321能够容纳相邻端子模块的端子触头1013根部附近的塑胶鼓胀部位1025,克服塑胶变形造成端子模块并排装配困难的缺陷。
为了对端子触头1013提供屏障保护,所述延伸区1031延伸至端子触头1013最前端,也即延伸区1031最前端与端子触头的前端基本平齐,如图6和图7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屏蔽片103的延伸区1031尽可能对端子触头进行覆盖,以减少相邻两组端子模块之间的信号串扰现象,从而实现所述的屏障保护,提高抗干扰的性能。所述延伸区1031上设有用于与接地端子触头10131接触的鼓包1034,增加接地回流路径。具体地,所述鼓包1034位于延伸区1031的前端,折弯结构1032位于鼓包1034的后方。如图9、图10所示,折弯结构1032整体呈一凹槽10321,凹槽10321长度方向与多个端子触头1013的排布方向一致,定义端子触头1013的排布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凹槽10321的长度与屏蔽片103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相同。所述避位孔1033设于凹槽10321的前部,凹槽10321后部还设有用于调整阻抗的通孔1036,通孔1036的设置属于现有技术,不再详细阐述。
所述延伸区1031上相邻两个鼓包1034之间开设有豁口1035。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豁口1035呈M型。相应地,绝缘壳体205上与豁口1035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与豁口1035形状相适配的配合部2053,豁口1035与配合部2053形成凸凹配合结构,实现配合部2053与豁口1035间隙连接,有利于屏蔽片与绝缘壳体205装配的稳固性,如图22所示。该结构便于屏蔽片103前端与绝缘壳体205的紧密配合,增加屏蔽片103与绝缘壳体205的连接强度,保证屏蔽片103的空间位置一定,进而提高连接器插合端的插接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区1031与片状主体一体成型,折弯结构1032经冲压制成。延伸区1031的设置有助于形成完整的屏蔽结构,增强屏蔽效果。
如图8至图10所示,屏蔽片103的片状主体上设有多个用于与一次注塑体102相互扣合的卡扣结构。卡扣结构直接在片状主体上压制而成,包括与片状主体相垂直的卡扣凸起1037以及加工卡扣凸起1037而形成的缺口1038。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扣凸起1037为向一次注塑体102方向折弯的片状卡爪,卡爪具体结构参见图10。
所述一次注塑体102上开设有多个与卡扣凸起1037相适配的扣合孔1023,所述扣合孔1023的形状与卡爪相适配,扣合孔1023的具体结构参见图12。邻近扣合孔1023且与屏蔽片上的缺口1038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热铆柱1024,所述热铆柱1024穿过与之相对的缺口1038形成铆合点。
具体地,所述卡扣凸起1037与扣合孔1023过盈连接,并且卡扣凸起1037插入扣合孔1023之后,卡扣凸起1031和一次注塑体102形成电性连接,用于传输电磁信号。所述热热铆柱1024为圆柱或者矩形柱,铆柱与扣合孔1023之间具有一定间距,热铆柱1024穿过屏蔽片103上的缺口1031后,热铆柱1024端部露出一部分,便于通过冲压将屏蔽片103和一次注塑体102铆合固定,热铆柱1024的具体结构参见图8。
本申请中,将屏蔽片103和一次注塑体102的卡扣点作为铆合点,可以不再设置额外的铆合点,卡扣结构同时具备电磁性能和力学性能,一方面增加了端子模块的强度,另一方面又能封堵屏蔽片上的缺口。有助于提高端子模块100的力学性能,改善串扰,获得良好的高速信号完整性。
当然,对于体积较大的端子模块,也可视情况在卡扣凸起1037以外的区域另设铆合点。本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片103上还设有穿孔1039,一次注塑体102上设有与穿孔1039相对应的铆接柱,所述铆接柱与穿孔1039相铆合,参见图8、图9。
进一步地,屏蔽片103上的卡扣结构沿端子走线1011排布,形成若干组与端子走线1011一致的卡扣路径。为了改善SI性能和力学性能,靠近鱼眼端和卡扣路径折弯处必须设置卡扣结构。相邻两组卡扣路径的间距为2~5mm,且相邻两组卡扣路径上的卡扣结构错位排布。相应地,一次注塑体102上的扣合孔1023和热铆柱1024位于相邻两个信号差分对之间的区域。该布局方式有助于改善高速信号传输,提高端子模块整体的力学性能,避免屏蔽片在装配过程中被挤压变形,进一步实现端子走线与屏蔽片间距的一致性,满足相关技术要求。作为优选,铆接柱与穿孔1039设置于上述卡扣路径上,端子模块100前端接近延伸区1031的位置设置若干个铆接柱与穿孔1039,增加端子模块100的力学性能。
所述一次注塑体102上与卡扣路径相对应的区域设有加强筋1022,加强筋1022的位置参见图13。具体实施时,加强筋1022为附着于一次注塑体102远离屏蔽片103一面的长条形塑胶,加强筋一方面可以增加一次注塑体102相应区域的强度,另一方面可以为热铆柱的高稳固性提供基础,保证端子模块的压接可靠性。
如图14、图15所示,屏蔽片103与一次注塑体102的组装过程为:屏蔽片103放置在一次注塑体102上,两者通过卡扣凸起1037与扣合孔1023过盈连接卡固在一起,同时一次注塑体102上的热铆柱1024从缺口1038处穿出,一次注塑体102上的铆接柱从穿孔1039处穿出;之后对热铆柱1024和铆接柱处进行热铆,即形成如图15所示的端子模块100。组装后,包覆于塑胶1021中的板状端子101与屏蔽片103的片状主体之间具有一定间距,分散设置的热铆柱1024有助于提高所述间距的一致性。
本申请尤其适用于具有3个以上信号差分对10111 的端子模块。本实施例中,端子模块具有6个信号差分对。如图12、图13所示,端子101包括端子走线1011,端子走线1011两端分别为鱼眼1012和端子触头1013。端子走线1011包括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相应的处于接地端子10112前端的为接地端子触头10131,处于信号端子前端的为信号端子触头10132。两个相邻的信号端子构成一个信号差分对10111,每个信号差分对10111位于两个接地端子10112之间,接地端子10112用于减少同一端子中的相邻信号差分对之间的串扰。本申请的铆合点布置方式更适合相邻两个信号差分对10111的间距较宽的端子模块。
装配完成的连接器如图16、图17所示,连接器包括端子模块A 201、端子模块B202、固定片203、定位板204、绝缘壳体205。端子模块A 201、端子模块B 202与上述介绍的端子模块100的结构一致,同一连接器中端子模块A 201、端子模块B 202以“ABAB”的顺序交替配置,相邻的端子模块A 201、端子模块B 202的端子走线错位设计,利于高频信号传输。端子模块A 201、端子模块B 202通过塑胶卡扣过盈配合固定于绝缘壳体205中。为了防止多个端子模块A 201、端子模块B 202在绝缘壳体205中的晃动,通过固定片203将多个端子模块A201、端子模块B 202固定,端子模块A 201、端子模块B 202及固定片203完成安装后,鱼眼端加装能够保护鱼眼的定位板204。
如图18、图19所示,所述绝缘壳体205呈U型,绝缘壳体205包括用于和端子触头1013插接的纵向部以及相对设于纵向部两端的横向部,两个横向部相对的侧边之间连接有支撑筋2051,支撑筋2051为塑胶材质,横向部上远离支撑筋2051的侧边上开设有避位槽2052,避位槽2052的宽度略大于支撑筋2051的宽度。具体实施时,端子模块装入绝缘壳体205后,支撑筋2051紧邻最外侧端子模块的一次注塑体102,支撑筋2051覆盖端子模块一次注塑体102的塑胶鼓胀部位1025,由于支撑筋2051具有一定的收缩弹性,塑胶鼓胀部位1025会造成支撑筋2051整体向外鼓胀,影响多个连接器的并排使用。在绝缘壳体205远离支撑筋2051的对侧设置避位槽2052,能够容纳相邻连接器发生鼓胀的支撑筋2051。 从而巧妙的解决了因支撑筋2051向外鼓胀造成表面不平整,影响其并排装配的问题。也就是说,绝缘壳体205上的避位槽2052和支撑筋2051,兼容连接器公端300和连接器母端200对插时的塑胶变形,有利于连接器并排使用。
图20和图21展示了连接器插合区的局部结构。参见图20,多个端子模块插入绝缘壳体205,相邻两个端子模块A 201、端子模块B 202贴合在一起,公端插针与端子触头1013接触后,端子触头1013发生形变,导致端子触头1013根部附近的塑胶鼓胀,影响端子模块并排安装的准确度。同时,绝缘壳体205上与塑胶鼓胀部位1025对应的位置易形成鼓胀区2054。本申请中,折弯结构1032和避位槽2052能够有效克服上述提到的塑胶鼓胀缺陷。参见图21,通过设置折弯结构1032和避位孔1033,能够兼容连接器公端和母端对插时的塑胶变形;图21同时展示了屏蔽片103上M型豁口1035以及铆合点,该结构能够整体增强连接器的力学性能,减小压接过程中端子模块在厚度方向的变形,有利于多个端子模块的并排使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在实施例1中,屏蔽片103的片状主体和延伸区1031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片状主体和延伸区1031分为两部分,所述延伸区1031与片状主体焊接。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在实施例1中,豁口1035为M型。本实施例中,所述豁口1035可以设置为规则或不规则形状,豁口满足:由延伸区1031前端边沿向折弯结构1032方向延伸,且与折弯结构1032存在间隔。如豁口1035可以为半圆形、半椭圆形、矩形或不规则曲线,或者采用其它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豁口。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端子模块,端子模块的结构与实施例1、实施例2或实施例3中端子模块100结构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思路启示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端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次注塑体(102),其由端子(101)和注塑件一体注塑成型;
屏蔽片(103),固定于一次注塑体(102)的一侧,所述屏蔽片包括片状主体和设于片状主体前端的延伸区(1031),
所述延伸区(1031)上设有向一次注塑体方向凸出的折弯结构(1032),所述折弯结构(1032)覆盖一次注塑体(102)上位于端子触头(1013)根部附近的区域,折弯结构(1032)上开设有用于避免其与连接器公端插针接触的避位孔(1033);
端子模块装配完成后,折弯结构(1032)的凹槽(10321)容纳相邻端子模块的端子触头(1013)根部附近的塑胶鼓胀部位(10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区(1031)延伸至端子触头(1013)最前端,对端子触头(1013)提供屏障保护,延伸区(1031)上设有用于与接地端子触头(10131)接触的鼓包(103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区(1031)前端与信号端子触头(10132)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豁口(103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豁口(1035)由延伸区(1031)前端边沿向折弯结构(1032)方向延伸,且与折弯结构(1032)存在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区(1031)与片状主体焊接,或者延伸区(1031)与片状主体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端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片(103)上设有与一次注塑体(102)适配接触的卡扣凸起(1037)和缺口(1038),
所述一次注塑体(102)上设有与卡扣凸起(1037)相适配的扣合孔(1023)以及热铆柱(1024),所述热铆柱(1024)和与之相对的缺口(1038)适配铆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端子模块,其特征在于:屏蔽片(103)上的卡扣凸起(1037)沿端子走线(1011)排布,形成与端子走线(1011)一致的卡扣路径,所述一次注塑体(102)上与卡扣路径相对应的区域设有加强筋(10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端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片(103)上还设有穿孔(1039),一次注塑体(102)上设有与穿孔(1039)相对应的铆接柱,所述铆接柱与穿孔(1039)相铆合。
9.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205)和安装于绝缘壳体(205)上的至少两个端子模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块(100)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模块(10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205)包括用于和端子触头(1013)插接的纵向部以及相对设于纵向部两端的横向部,两个横向部相对应的侧边之间连接有支撑筋(2051),端子模块装入绝缘壳体(205)后,支撑筋(2051)覆盖最外侧端子模块的塑胶鼓胀部位(1025);
横向部上远离支撑筋(2051)的侧边上开设有避位槽(2052),多个连接器并排使用时,避位槽(2052)容纳相邻连接器的支撑筋(205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588508.2A CN115051211B (zh) | 2022-05-27 | 2022-05-27 | 一种端子模块及使用该端子模块的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588508.2A CN115051211B (zh) | 2022-05-27 | 2022-05-27 | 一种端子模块及使用该端子模块的连接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51211A CN115051211A (zh) | 2022-09-13 |
CN115051211B true CN115051211B (zh) | 2025-02-11 |
Family
ID=83159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588508.2A Active CN115051211B (zh) | 2022-05-27 | 2022-05-27 | 一种端子模块及使用该端子模块的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051211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94380A (zh) * | 2017-11-08 | 2018-05-04 | 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航空外电源插座 |
CN113131286A (zh) * | 2021-04-23 | 2021-07-16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端子触头结构及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024711A1 (de) * | 1999-05-21 | 2000-11-23 | Amphenol Tuchel Elect | Kontaktiereinrichtung sowie Kontaktelement dafür |
JP6394524B2 (ja) * | 2015-07-10 | 2018-09-26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電磁シールド部材及び電磁シールド部材付配線装置 |
CN205452703U (zh) * | 2015-12-30 | 2016-08-10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6207569B (zh) * | 2016-07-29 | 2019-04-19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高速电连接器及其信号模块和信号模块的成型方法 |
KR102423958B1 (ko) * | 2020-07-17 | 2022-07-22 | (주)우주일렉트로닉스 | 차폐벽부를 구비하는 커넥터 장치 |
CN213860454U (zh) * | 2020-11-18 | 2021-08-03 | 李存法 | 一种用于注塑拖把池的专用模具组件 |
CN113258382B (zh) * | 2021-02-09 | 2022-07-29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速子连接器 |
CN214673258U (zh) * | 2021-03-22 | 2021-11-09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高速连接器的母端模块及母端模块用屏蔽片 |
CN214706339U (zh) * | 2021-03-31 | 2021-11-12 | 皇裕精密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防止埋入注塑端子带出的弹片安装结构 |
CN215869859U (zh) * | 2021-05-17 | 2022-02-18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凹凸配合结构及连接器 |
CN215184850U (zh) * | 2021-05-31 | 2021-12-14 | 深圳市西点精工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插座屏蔽片、电连接部以及背板连接器插座 |
-
2022
- 2022-05-27 CN CN202210588508.2A patent/CN11505121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94380A (zh) * | 2017-11-08 | 2018-05-04 | 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航空外电源插座 |
CN113131286A (zh) * | 2021-04-23 | 2021-07-16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端子触头结构及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51211A (zh) | 2022-09-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878627U (zh) | 端子模组以及背板连接器 | |
US7794286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eparate contact mounting and compensation boards | |
FI127976B (en) | Card-to-card connectors and connectors | |
KR101534446B1 (ko) | 차동 신호쌍 사이에서 스큐를 감소시킬 수 있는 차동 신호 커넥터 | |
EP3093925B1 (en) | Connector | |
CN112736524B (zh) | 端子模组以及背板连接器 | |
US11764513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transmission wafer thereof | |
CN112952423B (zh) | 一种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KR101157672B1 (ko) | 커넥터 | |
CN115051211B (zh) | 一种端子模块及使用该端子模块的连接器 | |
CN114824959B (zh) | 屏蔽片折弯结构、端子模块及连接结构 | |
CN213878504U (zh) | Usb连接器 | |
CN115051210B (zh) | 一种端子模块及连接器 | |
CN100511869C (zh) | 附有接地板的电连接器 | |
CN206422294U (zh) | 电子连接器组合 | |
CN114284806B (zh) | 电连接器及其传输片 | |
CN222261608U (zh) | 端子模组以及电连接器 | |
CN220569937U (zh) | 一种高速背板连接器 | |
CN217444715U (zh) | 线端连接器与连接器组件 | |
TWI839712B (zh) | 對接端子模組、對接背板連接器以及背板連接器組件 | |
CN114696145B (zh) | 端子固定结构及端子模块 | |
TWI756110B (zh) | 電連接器 | |
US20240322505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assembly | |
CN212392415U (zh) | 加强构件、卡缘连接器、电路板组件和绝缘本体 | |
CN119447917A (zh) | 电连接器及其插接模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