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37820B - 移动终端的线路结构以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的线路结构以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037820B CN115037820B CN202210651576.9A CN202210651576A CN115037820B CN 115037820 B CN115037820 B CN 115037820B CN 202210651576 A CN202210651576 A CN 202210651576A CN 115037820 B CN115037820 B CN 11503782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oldable
- circuit board
- circuit
- area
- scree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77—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的线路结构以及移动终端,属于设备技术领域。该移动终端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位于移动终端的壳体与柔性屏形成的内腔中,且第一电路板与柔性屏的第一屏幕区域相对,第二电路板与柔性屏的第二屏幕区域相对,第一屏幕区域与第二屏幕区域通过柔性屏的可折叠屏幕区域连接;该线路结构包括:第一可折叠支撑片,位于内腔中;线路层,设置于第一可折叠支撑片的表面,线路层分别与第一电路板以及第二电路板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线路结构以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屏技术的突破和发展,可折叠终端实现了对于大屏幕的用户需求,也满足了用户浏览网页、玩游戏或观看视频等场景时的视觉体验需求,在追求了屏幕大屏化的同时,提升了移动终端的便携性及握持舒适性。可折叠终端具有便携性、可弯曲性和多角度悬停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为了适应可折叠终端的对折叠次数较高需求,除了需要引入柔韧性较好的屏幕,还需要能够适应折叠终端弯折的线路结构。
然而,目前折叠终端中常用的线路结构为多层级结构,在弯折过程中,线路结构容易发生变形,使线路结构的使用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线路结构以及移动终端,能够提高线路结构的使用寿命。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线路结构,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壳体与柔性屏形成的内腔中,且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柔性屏的第一屏幕区域相对,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柔性屏的第二屏幕区域相对,所述第一屏幕区域与所述第二屏幕区域通过所述柔性屏的可折叠屏幕区域连接;
所述线路结构包括:
第一可折叠支撑片,位于所述内腔中;
线路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可折叠支撑片的表面,所述线路层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以及所述第二电路板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柔性屏、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以及第一方面所述的线路结构。
本实施例的线路结构,设置第一可折叠支撑片,通过在第一可折叠支撑片的表面设置线路层,即使移动设备的柔性屏弯折的情况下,第一可折叠支撑片弯折,弯折受力主要在第一可折叠支撑片,在线路层的弯折受力较小,线路层不容易变形,从而能提高线路层的寿命,进而可提高线路结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线路结构的结构图之一;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线路结构的结构图之二;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线路结构的局部层叠图之一;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线路结构的结构图之三;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线路结构的局部层叠图之二;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线路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线路结构的导线在可折叠连接区域的走线图之一;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线路结构的导线在可折叠连接区域的走线图之二。
图1至图8附图标记:100、移动终端;101、第一电路板;102、第二电路板;103、壳体;104、柔性屏;105、内腔;110、第一可折叠支撑片;111、线路层;112、第一柔性线路板;113、第二柔性线路板;114、第三柔性线路板;115、第二可折叠支撑片;1151、第三区域;1152、第四区域;1153、第二可折叠支撑片的可折叠区域;1101、第一区域;1102、第二区域;1103、可折叠连接区域;11031、金属悬丝;11032、第一镂空区;11033、第二镂空区;1041、第一屏幕区域;1042、第二屏幕区域;1043、可折叠屏幕区域;1111、绝缘层;1112、导线层;11121、导线;120、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线路结构。
如图1-3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的线路结构,移动终端100包括第一电路板101和第二电路板102,第一电路板101和第二电路板102位于移动终端100的壳体103与柔性屏104形成的内腔105中,第一电路板101与柔性屏104的第一屏幕区域1041相对,第二电路板102与柔性屏104的第二屏幕区域1042相对,第一屏幕区域1041与第二屏幕区域1042通过柔性屏104的可折叠屏幕区域1043连接;
线路结构包括:
第一可折叠支撑片110,位于内腔105中;
线路层111,设置于第一可折叠支撑片110的表面,线路层111分别与第一电路板101以及第二电路板102连接。
壳体103可以为塑胶壳体103,可降低移动终端100的重量,使移动终端100更加轻便。
柔性屏104包括第一屏幕区域1041、第二屏幕区域1042以及连接于第一屏幕区域1041与第二屏幕区域1042之间的可折叠屏幕区域1043,可折叠屏幕区域的弯折使移动终端100的柔性屏104弯折,第一电路板101与柔性屏104的第一屏幕区域1041相对,第二电路板102与柔性屏104的第二屏幕区域1042相对,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路板101和第二电路板102与柔性屏104的不同屏幕区域相对,即第一电路板101和第二电路板102位于内腔中不同位置,线路层111位于内腔105中,第一可折叠支撑片110也可称为可弯曲支撑片或可弯折支撑片。
线路层111分别与第一电路板101以及第二电路板102之间可以是直接电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其他连接件(例如,导电胶或热压焊接件等)电连接。第一电路板101也可以称为主板,可用于承载电子元器件,并传输信号,第二电路板102也可以称为副板,可用于承载电子元器件,并传输信号。线路层111分别与第一电路板101以及第二电路板102连接,线路层111可与第一电路板101之间传输信号,以及可与第二电路板102之间传输信号。
本实施例的线路结构,设置第一可折叠支撑片110,通过在第一可折叠支撑片110的表面设置线路层111,即使移动设备的柔性屏104弯折的情况下,第一可折叠支撑片110弯折,弯折受力主要在第一可折叠支撑片110,在线路层111的弯折受力较小,线路层111不容易变形,从而能提高线路层111的寿命,进而可提高线路结构的使用寿命。
作为一个示例,第一可折叠支撑片110可以是第一可折叠金属片,最大可容忍的弯折次数可达30万次以上,第一可折叠金属片包括但不仅限于可折叠不锈钢片等,采用可折叠不锈钢片,可避免生锈干扰可折叠不锈钢片的表面集成的线路层111的正常通信以及对线路层111寿命的负面影响。且由于第一可折叠金属片本身的属性,可承担较多次的弯折,不容易变形,线路层111设置于第一可折叠金属片的表面,从而可使整体线路结构不易变形,提高线路结构的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可折叠支撑片110贴设于柔性屏104的面向内腔105的一面,用于支撑柔性屏104,表面为第一可折叠支撑片110的面向内腔105的一面。
第一可折叠支撑片110不但可起到支撑柔性屏104的作用,而且起到集成线路层111的作用,第一可折叠支撑片110的表面集成线路层111后,可将第一可折叠支撑片110作为集成线路金属片使用。可以理解的是,可共用一块金属片来支撑折叠屏幕和设置线路层111,减少器件的使用,从而减少内腔105中器件的占用空间。而且第一可折叠支撑片110贴合柔性屏104的一面,可降低第一可折叠支撑片110在内腔105中的可移动性,从而提高线路结构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线路结构还包括第一柔性线路板112和第二柔性线路板113;
其中,线路层111的一端通过第一柔性线路板112连接第一电路板101的一端,第一电路板10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柔性线路板112连接柔性屏104,线路层11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柔性线路板113连接第二电路板102。
线路层111的一端与第一柔性线路板112的第一端可直接电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件电连接,例如,如图3所示,通过连接件120电连接,线路层111中设置有导孔,用于连接不同层导线11121。第一柔性线路板112的第二端与第一电路板101的第一端可直接电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件电连接,这样,实现线路层111的一端通过第一柔性线路板112连接第一电路板101的第一端,线路层111的一端可通过第一柔性线路板112与第一电路板101之间传输信号。第一电路板101的第二端与第一柔性线路板112的第三端可以直接电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件电连接,第一柔性线路板112的第四端与柔性屏104可直接电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件电连接,这样,实现第一电路板101的第二端通过第一柔性线路板112连接柔性屏104,第一电路板101的第二端可通过第一柔性线路板112与柔性屏104之间传输信号。线路层111的另一端与第二柔性线路板113的一端可以直接电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件电连接,第二柔性线路板113的另一端与第二电路板102可直接电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件电连接,这样,实现线路层11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柔性线路板113连接第二电路板102,线路层111的另一端可通过第二柔性线路板113与第二电路板102之间传输信号。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其他连接件可包括但不限于导电胶或热压焊接件等。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连接第一电路板101与柔性屏104以及连接第一电路板101与线路层111的一端的线路板采用的是柔性电路板,用于连接第二电路板102与线路层111的另一端的线路板也采用柔性电路板,可提高线路板的柔韧性,从而提高整体线路结构的柔韧性,即使移动终端100折叠,线路结构不易变形,可提高线路结构的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可折叠支撑片110与柔性屏104间隔设置,线路结构还包括第三柔性线路板114,第一电路板101的一端通过第三柔性线路板连接柔性屏104,第一电路板101的另一端通过线路层111连接第二电路板102的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可折叠支撑片110与柔性屏104间隔设置,以使第一可折叠支撑片110与柔性屏104之间存在自由度,可避免在弯折过程中柔性屏104对第一可折叠支撑片110产生损伤。另外,一个示例中,第一可折叠支撑片110的可折叠区域与柔性屏104的可折叠区域设置相对设置,这样,在柔性屏104弯折过程中第一可折叠支撑片110的可折叠区域弯折,从而提高弯折性能。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线路结构还包括第二可折叠支撑片115,贴设于柔性屏104的面向内腔105的一面,用于支撑柔性屏104;
第二可折叠支撑片115位于柔性屏104与第一可折叠支撑片110之间,第二可折叠支撑片115的可折叠区域与第一可折叠支撑片110的可折叠区域相对设置。
第二可折叠支撑片115也可称为可弯曲支撑层或可弯折支撑层,第二可折叠支撑片115贴合柔性屏104的面向内腔105的一面,可降低可折叠金属支撑在内腔105中的可移动性,从而提高线路结构的稳定性,且第二可折叠支撑片115贴合柔性屏104,可为柔性屏104提供支撑,与此同时,第二可折叠支撑片115的可折叠区域与第一可折叠支撑片110的可折叠区域相对设置,第二可折叠支撑片115的可折叠区域和第一折叠支撑片110的可折叠区域,可随柔性屏104的弯折而弯折,即在柔性屏104弯折的情况下,第一可折叠支撑片110的可折叠区域弯折,以及第二可折叠支撑片115的可折叠区域弯折,而可折叠区域具有可弯折性能,从而可提高线路结构整体的弯折性能。
作为一个示例,第二可折叠支撑片115可以是第二可折叠金属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可折叠不锈钢支撑层。由于第二可折叠金属片本身的属性,可承担较多次的弯折,不容易变形,使线路结构不易变形,提高线路结构的使用寿命。另外,本实施例的第二可折叠支撑片115可以包括第三区域1151、第四区域1152以及连接于第三区域1151与第四区域1152之间的第二可折叠支撑片115的可折叠区域1153,第二可折叠支撑片115的可折叠区域1153可贴设于可折叠屏幕区域1043的面向内腔105的一面,第三区域1151可贴合于第一屏幕区域1041的面向内腔105的一面,第四区域1152可贴合于第二屏幕区域1042的面向内腔105的一面。这样,在柔性屏104弯折的情况下,第一可折叠支撑片110的可折叠区域1103弯折,以及第二可折叠支撑片115的可折叠区域1153弯折,而可折叠区域具有可弯折性能,从而可提高线路结构整体的弯折性能。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可折叠支撑片115的可折叠区域为镂空结构的可折叠区域。
由于第二可折叠支撑片115的可折叠区域为镂空结构的可折叠区域,在弯折过程中,由于有镂空区,该可折叠区域可沿两边延伸,以缓冲弯折应力,提高第二可折叠支撑片115的可折叠区域的弯折性能,从而提高第二可折叠支撑片115的弯折寿命。
如图1-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可折叠支撑片110包括第一区域1101、第二区域1102以及连接于第一区域1101与第二区域1102之间的可折叠连接区域1103;
其中,可折叠连接区域1103贴设于可折叠屏幕区域1043的面向内腔105的一面,或,可折叠连接区域1103与可折叠屏幕区域1043相对且间隔设置。
第一可折叠支撑片110的可折叠区域即为该可折叠连接区域1103,可折叠连接区域1103贴设于可折叠屏幕区域1043的面向内腔105的一面,这样可降低第一可折叠支撑片110在内腔105中的可移动性,从而提高线路结构的稳定性。或者,可折叠连接区域1103与可折叠屏幕区域1043相对且间隔设置,间隔设置可使第一可折叠支撑片110与柔性屏104之间存在自由度,可避免在弯折过程中柔性屏104对第一可折叠支撑片110产生损伤,相对设置可使折叠屏幕弯折过程中第一可折叠支撑片110的可折叠区域弯折,从而提高弯折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折叠连接区域1103为镂空结构的可折叠区域,在可折叠连接区域1103的面向内腔105的表面上,线路层111的导线11121与可折叠连接区域1103的表面贴合设置。
由于可折叠连接区域1103为镂空结构的可折叠区域,在弯折过程中,由于有镂空区,该可折叠连接区域1103可沿两边延伸,以缓冲弯折应力,提高可折叠连接区域1103的弯折性能,进而可提高可折叠连接区域1103的弯折寿命。与此同时,在可折叠连接区域1103的面向内腔105的表面上可进行布线,线路层111的导线11121与可折叠连接区域1103的表面贴合设置,实现导线11121在可折叠连接区域1103的表面的布线,这样,在可折叠连接区域1103的表面上,线路层111的导线11121可按照可折叠连接区域1103的表面的形状进行布线,可提高在可折叠连接区域1103的表面上线路层111的导线11121布线的稳定。
例如,如图4-6所示,第一可折叠支撑片110的可折叠连接区域1103包括金属悬丝11031,金属悬丝11031形成镂空区,例如,如图4所示,镂空区可包括第一镂空区11032和第二镂空区11033,线路层111的导线11121可在可折叠连接区域1103的金属悬丝11031的表面的布线。
如图7所示,是一种实施例的导线11121在可折叠连接区域1103的可折叠连接区域1103的表面的走线(布线)示意图,走线沿着图7中黑色“几”字布线,图7中镂空区所有“几”字金属悬丝11031的表面可以布线。又如图8所示,除了图7的走线形状,还可有其他走线形状,例如,可折叠连接区域1103的镂空结构可以是梳形,图8中“一”字金属悬丝11031的表面可以布线。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线路层111包括设置于第一可折叠支撑片110的表面的绝缘层1111以及设置于绝缘层1111中的导线层1112,绝缘层1111为高频介质绝缘层1111。
线路层111可采用高频介质绝缘层1111,使该线路结构可传输高频信号,提高线路结构传输信号性能。需要说明的是,导线11121是导线层1112中的导线。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100,包括壳体103、柔性屏104、第一电路板101、第二电路板102以及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线路结构。
移动终端100中的线路结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线路结构实施例的说明,并能够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对此不作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移动终端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壳体与柔性屏形成的内腔中,且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柔性屏的第一屏幕区域相对,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柔性屏的第二屏幕区域相对,所述第一屏幕区域与所述第二屏幕区域通过所述柔性屏的可折叠屏幕区域连接;
所述线路结构包括:
第一可折叠支撑片,位于所述内腔中,所述第一可折叠支撑片用于支撑所述柔性屏;
线路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可折叠支撑片的表面,所述线路层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以及所述第二电路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折叠支撑片贴设于所述柔性屏的面向所述内腔的一面,所述表面为所述第一可折叠支撑片的面向所述内腔的一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结构还包括第一柔性线路板和第二柔性线路板;
其中,所述线路层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柔性线路板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柔性线路板连接所述柔性屏,所述线路层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柔性线路板连接所述第二电路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折叠支撑片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的可折叠连接区域;其中,所述可折叠连接区域贴设于所述可折叠屏幕区域的面向所述内腔的一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连接区域为镂空结构的可折叠区域,在所述可折叠连接区域的面向内腔的表面上,所述线路层的导线与所述可折叠连接区域的表面贴合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层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可折叠支撑片的表面的绝缘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中的导线层,所述绝缘层为高频介质绝缘层。
7.一种移动终端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壳体与柔性屏形成的内腔中,且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柔性屏的第一屏幕区域相对,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柔性屏的第二屏幕区域相对,所述第一屏幕区域与所述第二屏幕区域通过所述柔性屏的可折叠屏幕区域连接;
所述线路结构包括:
第一可折叠支撑片,位于所述内腔中;
线路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可折叠支撑片的表面,所述线路层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以及所述第二电路板连接;
第二可折叠支撑片,用于支撑所述柔性屏,所述第二可折叠支撑片位于所述柔性屏与所述第一可折叠支撑片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结构还包括第三柔性线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柔性线路板连接所述柔性屏,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线路层连接第二电路板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可折叠支撑片贴设于所述柔性屏的面向所述内腔的一面;
所述第二可折叠支撑片的可折叠区域与所述第一可折叠支撑片的可折叠区域相对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可折叠支撑片的可折叠区域为镂空结构的可折叠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折叠支撑片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的可折叠连接区域;
其中,所述可折叠连接区域与所述可折叠屏幕区域相对且间隔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连接区域为镂空结构的可折叠区域,在所述可折叠连接区域的面向内腔的表面上,所述线路层的导线与所述可折叠连接区域的表面贴合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层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可折叠支撑片的表面的绝缘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中的导线层,所述绝缘层为高频介质绝缘层。
14.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柔性屏、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以及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路结构。
15.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柔性屏、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以及权利要求7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路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51576.9A CN115037820B (zh) | 2022-06-09 | 2022-06-09 | 移动终端的线路结构以及移动终端 |
PCT/CN2023/098047 WO2023236867A1 (zh) | 2022-06-09 | 2023-06-02 | 移动终端的线路结构以及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51576.9A CN115037820B (zh) | 2022-06-09 | 2022-06-09 | 移动终端的线路结构以及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37820A CN115037820A (zh) | 2022-09-09 |
CN115037820B true CN115037820B (zh) | 2025-01-07 |
Family
ID=83123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651576.9A Active CN115037820B (zh) | 2022-06-09 | 2022-06-09 | 移动终端的线路结构以及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037820B (zh) |
WO (1) | WO202323686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37820B (zh) * | 2022-06-09 | 2025-01-0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的线路结构以及移动终端 |
CN116321675A (zh) * | 2023-01-09 | 2023-06-23 | 安捷利(番禺)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线路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7133190B (zh) * | 2023-01-18 | 2024-11-01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折叠屏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
CN118366370A (zh) * | 2023-01-18 | 2024-07-19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折叠屏及其制作工艺、可折叠电子设备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02725A (zh) * | 2019-01-03 | 2020-07-10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可折叠设备及安装方法 |
CN112584603A (zh) * | 2019-09-29 | 2021-03-30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电路板及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184617B2 (en) * | 2004-03-12 | 2007-02-2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Portable device |
CN110336903A (zh) * | 2019-07-08 | 2019-10-15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柔性屏支撑结构、柔性屏模组及可折叠移动终端 |
KR20210038770A (ko) * | 2019-09-30 | 2021-04-08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및 폴더블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
CN112866447B (zh) * | 2019-11-28 | 2022-05-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终端设备 |
CN211670876U (zh) * | 2020-05-18 | 2020-10-13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
US11961946B2 (en) * | 2020-09-10 | 2024-04-16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flexible displays |
CN113242643B (zh) * | 2021-05-17 | 2024-01-1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电路板及显示装置 |
CN114038330B (zh) * | 2021-11-30 | 2023-06-30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显示模组和可折叠显示装置 |
CN115037820B (zh) * | 2022-06-09 | 2025-01-0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的线路结构以及移动终端 |
-
2022
- 2022-06-09 CN CN202210651576.9A patent/CN115037820B/zh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6-02 WO PCT/CN2023/098047 patent/WO2023236867A1/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02725A (zh) * | 2019-01-03 | 2020-07-10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可折叠设备及安装方法 |
CN112584603A (zh) * | 2019-09-29 | 2021-03-30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电路板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37820A (zh) | 2022-09-09 |
WO2023236867A1 (zh) | 2023-12-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037820B (zh) | 移动终端的线路结构以及移动终端 | |
US8076585B2 (en) | Printed circuit board | |
KR101173785B1 (ko) | 동축 케이블 하니스 | |
CN206301938U (zh) | 天线装置 | |
CN109903681A (zh) | 支撑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 |
CN107623985A (zh) | 柔性电路板及移动终端 | |
CN204906692U (zh) | 扬声器模组 | |
CN110381665A (zh) | 电路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 |
CN117478772A (zh) | 折叠屏设备 | |
CN206481494U (zh) | 一种柔性电路板及移动终端 | |
CN210272654U (zh) | 一种天线结构和耳机 | |
CN102158243B (zh) | 无线网络接收器 | |
CN105359496A (zh) | 一种终端 | |
CN116743896A (zh) | 折叠终端 | |
US11664618B2 (en) | Connector terminal | |
CN209949424U (zh) | Mems麦克风及电子设备 | |
CN210927690U (zh) | 一种手机屏fpc的多功能兼容结构及手机 | |
CN212519373U (zh) | 电路板布置结构与耳机 | |
CN102447755A (zh) | 在手机中弯折软性电路板连接的方法及其软性电路板 | |
CN222108197U (zh) | 可折叠电子设备 | |
JP2010040888A (ja) |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 | |
CN102104194B (zh) | 一种超小型外置式印刷电路板双频天线 | |
CN210157373U (zh) | 电子设备 | |
CN221687842U (zh) | 一种ffc软排线 | |
CN221930500U (zh) | 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