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02734B - 一种音频分享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音频分享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002734B CN115002734B CN202210476106.3A CN202210476106A CN115002734B CN 115002734 B CN115002734 B CN 115002734B CN 202210476106 A CN202210476106 A CN 202210476106A CN 115002734 B CN115002734 B CN 11500273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arphone
- pair
- audio
- terminal
- broadca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91—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R1/1008 - H04R1/1083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2—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e.g. protecting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PI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3—Protecting confidentiality, e.g. by encryp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音频分享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建立耳机盒与第一耳机对的私有链接和监听连接;根据监听连接,通过第一耳机对监听耳机盒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连接信息,以使第一耳机对进入音频播放状态;耳机盒在接收音频分享请求后,将广播信息发送至第二耳机对,以使得第二耳机对根据所述广播信息进行广播数据的接收,并且同步为第一耳机对的音频播放状态;其中,广播信息通过耳机盒根据私有链接同步至第一耳机对。本申请能够通过现有蓝牙技术即可实现用户使用蓝牙音乐分享功能,克服现有技术需要支持LE Audio技术的手机才能实现蓝牙音乐分享功能的缺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音频通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音频分享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LE Audio(Low Energy Audio,低功耗音频)技术,作为蓝牙音频的新一代技术,带来了新的音频体验功能,包括增强音频性能、增加音频分享功能和助听器支持,其中音频分享功能使得用户可以把自己的音乐分享给其他用户。例如用户A想要把自己手机的音乐分享给耳机用户B,用户B只需要用自己手机去扫描用户A手机的音频广播信息,然后在手机端选择自己想要的音频广播后传送给用户B的耳机,如果用户A的音频内容已加密,则需要用户A将BoardCast_Code(广播密钥)分享给用户B的手机,用户B的手机再同步至其耳机来解密广播内容,从而完成音频分享功能。
但是,在构思及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由于LE Audio是近年才刚开始推广的音频技术,而目前市面上的手机基本都不支持该技术,导致用户需要使用支持LE Audio技术的手机才能体验音频分享功能,带来更换手机的高成本,不利于用户体验LE Audio技术的音频分享功能;另一方面,由于音频分享功能是单向的,当用户需要在音乐分享模式和监听模式进行互相切换时,现有技术需要在建立经典连接之前停掉广播,或者断开经典连接再建立广播,导致建立连接需要增加额外的耗时,降低用户体验感。
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音频分享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通过现有蓝牙技术即可实现用户使用蓝牙音乐分享功能,克服现有技术需要支持LE Audio技术的手机才能实现蓝牙音乐分享功能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音频分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所述耳机盒与第一耳机对的私有链接,以及建立所述第一耳机对与所述耳机盒的监听连接;
根据所述监听连接,通过所述第一耳机对监听所述耳机盒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连接信息,以使所述第一耳机对进入音频播放状态;
所述耳机盒在接收第一终端发起的音频分享请求后,将所述广播信息发送至第二耳机对,以使得所述第二耳机对根据所述广播信息进行广播数据的接收,并且同步为所述第一耳机对的音频播放状态;其中,所述广播信息通过所述耳机盒根据所述私有链接同步至所述第一耳机对。
可选地,在所述广播信息通过所述耳机盒根据所述私有链接同步至所述第一耳机对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耳机盒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音频数据,并对所述音频数据先后进行解码和编码处理;
通过所述第一耳机对根据所述广播信息监听经过所述耳机盒进行解码和编码处理后的音频数据进行音频播放。
可选地,在所述耳机盒接收音频分享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终端对广播信息进行加密,生成加密后的广播信息。
可选地,所述在第二终端扫描所述第一终端的音频分享广播源后将所述广播信息发送至第二耳机对,具体包括:
若所述广播信息为加密后的广播信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将所述广播密钥发送至第二耳机对,以使所述第二耳机对根据所述广播密钥对广播信息进行解密;
在所述第二终端扫描所述第一终端的音频分享广播源后,通过所述第二耳机接收广播信息并进行解密。
可选地,所述通过所述第二终端将所述广播密钥发送至第二耳机对,以使所述第二耳机对根据所述广播密钥对广播信息进行解密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终端将广播信息源写入至所述第二耳机对,以使当所述第二耳机扫描到所述音频分享广播源时根据解密后的广播信息开始同步广播;
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二耳机对发起的广播密钥请求后,将所述广播密钥写入至所述第二耳机对,以使所述第二耳机对根据所述广播密钥解密所述广播信息。
可选地,在所述完成音频分享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切换至监听模式请求后,关闭所述耳机盒与第一耳机对的私有链接,并判定所述第一耳机对中的主耳机和从耳机;
建立所述主耳机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蓝牙连接,以及建立所述从耳机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监听连接;
通过所述第一耳机对根据所述蓝牙连接和监听连接,完成对所述第一终端的音频监听和音频传输。
可选地,在所述通过所述第一耳机对根据所述蓝牙连接和监听连接,完成对所述第一终端的音频监听和音频传输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切换至音频分享请求后,关闭所述主耳机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蓝牙连接,以及关闭所述从耳机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监听连接;
重新建立所述耳机盒与第一耳机对的私有链接,以及建立所述第一耳机对与所述耳机盒的监听连接;
通过所述第一耳机对根据所述监听连接监听所述耳机盒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连接信息;根据所述监听连接,通过所述第一耳机对监听所述耳机盒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连接信息,以使所述第一耳机对进入音频播放状态;
所述耳机盒在接收音频分享请求后,在第二终端扫描所述第一终端的音频分享广播源后将所述广播信息发送至第二耳机对,以使所述第二耳机对根据所述广播信息进行广播数据的接收,同步至所述第一耳机对的音频播放状态,完成音频分享;其中,所述广播信息通过所述耳机盒根据所述私有链接同步至所述第一耳机对。
相应地,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音频分享装置,包括:
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耳机盒与第一耳机对的私有链接,以及建立所述第一耳机对与所述耳机盒的监听连接;
音频播放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监听连接,通过所述第一耳机对监听所述耳机盒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连接信息,以使所述第一耳机对进入音频播放状态;
音频分享模块,用于所述耳机盒在接收第一终端发起的音频分享请求后,将所述广播信息发送至第二耳机对,以使得所述第二耳机对根据所述广播信息进行广播数据的接收,并且同步为所述第一耳机对的音频播放状态;其中,所述广播信息通过所述耳机盒根据所述私有链接同步至所述第一耳机对。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音频分享系统,包括耳机盒和第一耳机对,所述耳机盒用于建立与所述第一耳机对的私有链接,在接收音频分享请求后,在第二终端扫描所述第一终端的音频分享广播源后将所述广播信息发送至第二耳机对,以使所述第二耳机对根据所述广播信息进行广播数据的接收,同步至所述第一耳机对的音频播放状态,完成音频分享;其中,所述广播信息通过所述耳机盒根据所述私有链接同步至所述第一耳机对;所述第一耳机对用于建立与所述耳机盒的监听连接,根据所述监听连接监听所述耳机盒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连接信息后进入音频播放状态。
本申请的第四方面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音频分享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音频分享方法的步骤。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音频分享方法、装置、系统以及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建立耳机盒与第一耳机对的私有链接,以及建立第一耳机对与所述耳机盒的监听连接;根据监听连接,通过第一耳机对监听耳机盒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连接信息,以使第一耳机对进入音频播放状态;耳机盒在接收第一终端发起的音频分享请求后,将广播信息发送至第二耳机对,以使得第二耳机对根据广播信息进行广播数据的接收,并且同步为第一耳机对的音频播放状态;其中,广播信息通过耳机盒根据私有链接同步至第一耳机对。本申请的音频分享方法,首先通过耳机盒与耳机对建立经典连接,同时耳机对建立监听连接来监听耳机盒和终端的连接,当终端播放音乐后,通过耳机盒作为中间站,对音频数据进行解码和编码处理,并将广播信息同步至耳机对进行播放,在当前用户需要使用音频分享功能时,其他用户只需通过自己的终端扫描当前用户终端的音频分享广播源后,即可同步至分享用户的广播信道进行音频分享,从而能够通过现有蓝牙技术即可实现用户使用蓝牙音乐分享功能,克服现有技术需要支持LE Audio技术的手机才能实现蓝牙音乐分享功能的缺陷;另外,本申请还能够实现音频分享模式与监听模式的无缝切换,无需在建立连接时增加额外的耗时,大大提高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频分享方法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频分享方法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频分享方法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频分享方法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频分享方法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频分享方法的第六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频分享方法的第七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频分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本申请不同实施例中具有同样命名的部件、特征、要素可能具有相同含义,也可能具有不同含义,其具体含义需以其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的解释或者进一步结合该具体实施例中上下文进行确定。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文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再者,如同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有相反的指示。应当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包括”表明存在所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的存在、出现或添加。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或”、“和/或”、“包括以下至少一个”等可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例如,“包括以下至少一个:A、B、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和B和C”,再如,“A、B或C”或者“A、B和/或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和B和C”。仅当元件、功能、步骤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采用了诸如S10、S20等步骤代号,其目的是为了更清楚简要地表述相应内容,不构成顺序上的实质性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具体实施时,可能会先执行S20后执行S10等,但这些均应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者“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申请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者“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首先介绍本申请可以提供的应用场景,如提供一种音频分享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能够通过现有蓝牙技术即可实现用户使用蓝牙音乐分享功能,克服现有技术需要支持LE Audio技术的手机才能实现蓝牙音乐分享功能的缺陷。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频分享方法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包括:
S10.建立耳机盒与第一耳机对的私有链接,以及建立第一耳机对与耳机盒的监听连接。
具体的,对于步骤S10,首先通过耳机盒建立耳机盒与第一耳机对之间的私有链接,例如蓝牙连接这类的经典连接,同时,建立第一耳机对与耳机盒之间的监听连接,以使第一耳机对根据监听连接监听耳机盒和第一终端之间的连接,此时第一耳机对中的左耳机和右耳机是不分主从关系的,通过左右耳机同时监听耳机盒和第一终端之间的连接,而并非现有技术中只有终端与耳机进行连接。
S20.根据监听连接,通过第一耳机对监听耳机盒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连接信息,以使第一耳机对进入音频播放状态。
具体的,对于步骤S20,当第一终端播放音乐后,首先通过耳机盒对音乐数据进行解码处理,解码处理后再进行编码,然后耳机盒将作为广播源(中间站)将广播信息同步至第一耳机对,第一耳机对根据监听连接监听耳机盒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连接信息,监听广播音频的同时进行音频播放,此时第一耳机对进入音频播放状态。其中,广播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广播地址类型、广播地址和广播ID等信息。
S30.耳机盒在接收第一终端发起的音频分享请求后,将广播信息发送至第二耳机对,以使得第二耳机对根据广播信息进行广播数据的接收,并且同步为第一耳机对的音频播放状态;其中,广播信息通过耳机盒根据私有链接同步至第一耳机对。
具体的,对于步骤S30,耳机盒在接收第一终端发起的音频分享请求后,通过第二终端扫描第一终端的音频分享广播源后得到对应的广播信息,响应音频分享请求信息将该广播信息发送至需要分享的第二耳机对,以使第二耳机对根据接收的广播信息进行第一终端广播的广播数据的接收,从而同步至第一耳机对的音频播放状态,完成第一耳机对与第二耳机对的同步音频播放,完成音频分享。其中,该广播信息是通过耳机盒根据与第一耳机对之间的私有链接同步至第一耳机对。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与第一耳机对为专属配对关系,即第一耳机对为第一终端的配对耳机;同样的,第二终端与第二耳机对为专属配对关系,即第二耳机对为第二终端的配对耳机。
在现有技术中,用户A想要将手机A的音乐分享至用户B的耳机进行同时播放,需要两者的手机都支持LE Audio技术,但目前大部分的手机都不支持LE Audio技术,带来更换手机的高成本,不利于用户体验LE Audio技术的音频分享功能。而本实施例则通过耳机盒作为中间站,建立耳机盒与耳机对之间的私有链接和监听连接,当终端播放音乐后,通过耳机盒对音频数据进行解码和编码处理,并将广播信息同步至耳机对进行播放,在当前用户需要使用音频分享功能时,其他用户只需通过自己的终端扫描当前用户终端的音频分享广播源后,即可同步至分享用户的广播信道进行音频分享,从而能够通过现有蓝牙技术即可实现用户使用蓝牙音乐分享功能,克服现有技术需要支持LE Audio技术的手机才能实现蓝牙音乐分享功能的缺陷。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广播信息通过耳机盒根据私有链接同步至第一耳机对之后,所述方法具体还可以包括:
S21.通过耳机盒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音频数据,并对音频数据先后进行解码和编码处理;
S22.通过第一耳机对根据广播信息监听经过耳机盒进行解码和编码处理后的音频数据进行音频播放。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步骤S20中第一耳机对根据监听连接对监听耳机盒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连接信息之后,耳机盒会根据与第一耳机对之间的私有链接将广播信息同步至第一耳机对,第一耳机对开始监听广播音频;同时,在第一终端播放音乐之后,耳机盒先对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音频数据(例如A2DP格式的流媒体数据)进行解码处理,解码处理完成后再进行编码处理,例如编码为LC3/LC3+格式,编码完成后,通过第一耳机对根据同步得到的广播信息监听经过耳机盒编码完成后音频数据进行音频播放,此时第一耳机对进入音频播放状态。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耳机盒接收音频分享请求之前,所述方法具体还可以包括:
通过第一终端对广播信息进行加密,生成加密后的广播信息。
具体的,在步骤S30通过所述耳机盒接收音频分享请求之前,该音频分享方法还包括通过第一终端对广播信息进行加密,从而生成加密后的广播信息,加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数字密码和二维码加密等方式。通过对广播信息进行加密,能够提高音频分享的安全性和私密性,避免音频数据的泄露。
对应地,当本次的广播信息为加密后的广播信息后,如图3所示,步骤S30中的在第二终端扫描所述第一终端的音频分享广播源后将所述广播信息发送至第二耳机对,具体可以包括:
S31.若广播信息为加密后的广播信息,通过第二终端将广播密钥发送至第二耳机对,以使第二耳机对根据广播密钥对广播信息进行解密;
S32.在第二终端扫描第一终端的音频分享广播源后,通过第二耳机接收广播信息并进行解密。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在用户发起需要对广播进行加密的请求后,通过第一耳机对对广播信息加密,加密完成后,在接收第二终端发起的音频分享请求时,首先通过第二耳机对判断第二终端所输入的广播密钥是否正确,当判断输入的广播密钥正确后,第二耳机对根据该广播密钥对第一终端发送的广播信息进行解密,在第二终端扫描第一终端的音频分享广播源后同步至其配对的第二耳机对,该音频分享广播源也是第一终端与耳机盒之间的广播频道,通过第二耳机对根据解密后的广播信息进行广播数据的接收,进行音频播放,从而完成第一耳机对与第二耳机对之间的音频分享。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步骤S31之后,所述方法具体还可以包括:
S311.通过第二终端将广播信息源写入至第二耳机对,以使当第二耳机扫描到音频分享广播源时根据解密后的广播信息开始同步广播;
S312.通过第二终端接收第二耳机对发起的广播密钥请求后,将广播密钥写入至第二耳机对,以使第二耳机对根据广播密钥解密广播信息。
具体的,在步骤S31中第二终端将广播信息发送至第二耳机对之后,首先通过第二终端将解密后得到的广播信息源写入至第二耳机对,从而使得第二耳机对根据解密后的广播信息开始进行广播信息的同步,在写入广播信息源之后,第二终端接收第二耳机对发起的广播密钥请求,将广播密钥写入至第二耳机对,以使第二耳机对能够根据写入的广播密钥解密广播信息,通过第二耳机对能够扫描到指定的广播源,根据解密后的广播信息后开始同步广播,接收广播数据。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步骤S40之后,所述方法具体还可以包括:
S41.当接收切换至监听模式请求后,关闭耳机盒与第一耳机对的私有链接,并判定第一耳机对中的主耳机和从耳机;
S42.建立主耳机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蓝牙连接,以及建立从耳机与第一终端之间的监听连接;
S43.通过第一耳机对根据蓝牙连接和监听连接,完成对第一终端的音频监听和音频传输。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步骤S40完成音频分享之后,本实施例还提供音频分享模式切换至监听模式的方法,例如当第一终端有来电情况下,需要关闭当前的音频分享模式的同时切换至监听模式,首先关闭耳机盒与第一耳机对的私有链接,并决策出当前第一耳机对的主耳和从耳,打开主耳的数据发送功能,同时将耳机盒与第一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关闭,完成主从切换,然后建立主耳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蓝牙连接,同时建立从耳与第一终端的监听连接,在切换至监听模式后,通过主耳根据蓝牙连接对第一终端进行音频传输,通过从耳根据监听连接监听第一终端与主耳之间的音频数据,实现音频分享模式与监听模式的无缝切换,提高用户体验感。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步骤S43之后,所述方法具体还可以包括:
S44.当接收切换至音频分享请求后,关闭主耳机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蓝牙连接,以及关闭从耳机与第一终端之间的监听连接;
S45.重新建立耳机盒与第一耳机对的私有链接,以及建立第一耳机对与耳机盒的监听连接;
S46.通过第一耳机对根据监听连接监听耳机盒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连接信息;根据监听连接,通过第一耳机对监听耳机盒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连接信息,以使第一耳机对进入音频播放状态;
S47.耳机盒在接收音频分享请求后,在第二终端扫描第一终端的音频分享广播源后将广播信息发送至第二耳机对,以使第二耳机对根据所述广播信息进行广播数据的接收,同步至第一耳机对的音频播放状态,完成音频分享;其中,广播信息通过耳机盒根据私有链接同步至第一耳机对。
相应地,本实施例还提供监听模式无缝切换至音频分享模式的方法,例如当第一终端的通话结束后,需要立刻切换回音频分享模式,首先关闭第一耳机对中的主耳机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蓝牙连接,并关闭第一耳机对中的从耳机与第一终端之间的监听连接,完成第一耳机对的主从切换,切换至音频分享模式,重新建立耳机盒与第一耳机对之间的私有链接和监听连接,切换回音频分享模式后,通过耳机盒重新获取第一终端播放音乐的音频数据后,再次通过耳机盒对音乐数据进行解码处理,解码处理后再进行编码,然后耳机盒将作为广播源(中间站)将广播信息同步至第一耳机对,第一耳机对根据监听连接监听耳机盒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连接信息,监听广播音频的同时进行音频播放,此时第一耳机对进入音频播放状态。通过第二终端根据之前获取的广播信息发送至分享的第二耳机对,以使第二耳机对再次根据接收的广播信息进行第一终端广播的广播数据的接收,从而同步至第一耳机对的音频播放状态,再次完成第一耳机对与第二耳机对的同步音频播放,继续进行音频分享,实现监听模式与音频分享模式的无缝切换,减少建立连接的耗时,提高用户体验感。
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音频分享方法的第五种实施方式,在需要进行音频分享时,首先通过手机终端分别将广播源写入至第二耳机对中的左耳和右耳后,左耳和右耳根据广播信息开始扫描并同步广播,开始接收广播数据,当音频广播已经加密时,需要通过左耳和右耳向手机发起广播密钥请求,在手机接收广播密钥请求后,通过手机将广播密钥分别写入至左耳和右耳,以使左耳和右耳根据广播密钥对音频广播进行解密后进行广播数据的接收。
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音频分享方法的第六种实施方式,首先是手机与耳机盒建立经典蓝牙连接,分别在耳机盒与第一耳机对的左耳和右耳之间建立私有链接,并通过耳机盒分别建立左耳与耳机盒、右耳与耳机盒之间的监听连接;通过手机发送第一音频数据至耳机盒,其中,第一音频数据可以为A2DP数据,A2DP(Advanced AudioDistribution Profile)是一种蓝牙音频传输模型协定;通过耳机盒作为中转站,对第一音频数据进行解码再进行编码,编码为第二音频数据后发送至左耳和右耳,第二音频数据可以是BIS数据,BIS是一种蓝牙耳机认证协议。当有来电的情况下,需要关闭音频分享,即停掉广播源功能,决策出当前左右耳的主耳和从耳,打开数据传输功能,同时把耳机盒与手机之间的数据传输连接关掉,停止广播,发起主从切换,在主从切换完成后,实现广播分享模式和监听模式的无缝切换。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音频分享方法的第七种实施方式,建立耳机盒与左耳和右耳之间的私有链接,手机与左耳(主耳)之间建立经典蓝牙连接,建立手机与耳机盒之间的监听连接,建立耳机盒和右耳(从耳)之间的监听连接。当需要从监听模式切换回BIS模式时,需要使用音乐分享功能时,需要将左右耳中的主耳数据传输功能关掉,并打开手机与耳机盒之间的数据传输连接开启,盒子作为广播流开始广播,发起主从切换,建立手机和耳机盒之间的蓝牙连接,建立手机和左耳之间的监听连接,通过耳机盒作为中转站将手机发送的第一音频数据进行解码后再进行编码,编码为第二音频数据发送至左耳和右耳,完成监听模式切换至音频分享模式。
由上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频分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建立耳机盒与第一耳机对的私有链接,以及建立第一耳机对与所述耳机盒的监听连接;根据监听连接,通过第一耳机对监听耳机盒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连接信息,以使第一耳机对进入音频播放状态;耳机盒在接收音频分享请求后,将广播信息发送至第二耳机对,以使第二耳机对根据广播信息进行广播数据的接收,同步至第一耳机对的音频播放状态,完成音频分享;其中,广播信息通过耳机盒根据私有链接同步至第一耳机对。本申请的音频分享方法,首先通过耳机盒与耳机对建立经典连接,同时耳机对建立监听连接来监听耳机盒和终端的连接,当终端播放音乐后,通过耳机盒作为中间站,对音频数据进行解码和编码处理,并将广播信息同步至耳机对进行播放,在当前用户需要使用音频分享功能时,其他用户只需通过自己的终端扫描当前用户终端的音频分享广播源后,即可同步至分享用户的广播信道进行音频分享,从而能够通过现有蓝牙技术即可实现用户使用蓝牙音乐分享功能,克服现有技术需要支持LEAudio技术的手机才能实现蓝牙音乐分享功能的缺陷;另外,本申请还能够实现音频分享模式与监听模式的无缝切换,无需在建立连接时增加额外的耗时,大大提高用户体验感。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音频分享装置,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频分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连接建立模块100、音频播放模块200和音频分享模块300。
其中,连接建立模块100,用于建立耳机盒与第一耳机对的私有链接,以及建立第一耳机对与耳机盒的监听连接。
具体的,对于连接建立模块100,首先通过耳机盒建立耳机盒与第一耳机对之间的私有链接,例如蓝牙连接这类的经典连接,同时,建立第一耳机对与耳机盒之间的监听连接,以使第一耳机对根据监听连接监听耳机盒和第一终端之间的连接,此时第一耳机对中的左耳机和右耳机是不分主从关系的,通过左右耳机同时监听耳机盒和第一终端之间的连接。
音频播放模块200,用于根据监听连接,通过第一耳机对监听耳机盒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连接信息,以使第一耳机对进入音频播放状态。
具体的,对于音频播放模块200,当第一终端播放音乐后,首先通过耳机盒对音乐数据进行解码处理,解码处理后再进行编码,然后耳机盒将作为广播源(中间站)将广播信息同步至第一耳机对,第一耳机对根据监听连接监听耳机盒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连接信息,监听广播音频的同时进行音频播放,此时第一耳机对进入音频播放状态。
音频分享模块300,用于耳机盒在接收第一终端发起的音频分享请求后,将广播信息发送至第二耳机对,以使得第二耳机对根据广播信息进行广播数据的接收,并且同步为第一耳机对的音频播放状态;其中,广播信息通过耳机盒根据私有链接同步至第一耳机对。
具体的,对于音频分享模块300,耳机盒在接收第一终端发起的音频分享请求后,通过第二终端扫描第一终端的音频分享广播源后得到对应的广播信息,通过第二终端将该广播信息发送至需要分享的第二耳机对,以使第二耳机对根据接收的广播信息进行第一终端广播的广播数据的接收,从而同步至第一耳机对的音频播放状态,完成第一耳机对与第二耳机对的同步音频播放,完成音频分享。其中,该广播信息是通过耳机盒根据与第一耳机对之间的私有链接同步至第一耳机对。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音频分享装置具体还可以包括模式切换模块,用于当接收切换至监听模式请求后,关闭耳机盒与第一耳机对的私有链接,并判定第一耳机对中的主耳机和从耳机;建立主耳机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蓝牙连接,以及建立从耳机与第一终端之间的监听连接;通过第一耳机对根据蓝牙连接和监听连接,完成对第一终端的音频监听和音频传输。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音频分享装置具体还可以包括广播加密模块,用于通过第一终端对广播信息进行加密,生成加密后的广播信息。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频分享装置,首先通过连接建立模块100建立耳机盒与第一耳机对的私有链接,以及建立第一耳机对与耳机盒的监听连接;然后音频播放模块200根据监听连接,通过第一耳机对监听耳机盒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连接信息,以使第一耳机对进入音频播放状态;最后音频分享模块300通过耳机盒在接收音频分享请求后,在第二终端扫描第一终端的音频分享广播源后将广播信息发送至第二耳机对,以使第二耳机对根据广播信息进行广播数据的接收,同步至第一耳机对的音频播放状态,完成音频分享。本实施例首先通过耳机盒与耳机对建立经典连接,同时耳机对建立监听连接来监听耳机盒和终端的连接,当终端播放音乐后,通过耳机盒作为中间站,对音频数据进行解码和编码处理,并将广播信息同步至耳机对进行播放,在当前用户需要使用音频分享功能时,其他用户只需通过自己的终端扫描当前用户终端的音频分享广播源后,即可同步至分享用户的广播信道进行音频分享,从而能够通过现有蓝牙技术即可实现用户使用蓝牙音乐分享功能,克服现有技术需要支持LE Audio技术的手机才能实现蓝牙音乐分享功能的缺陷;另外,本申请还能够实现音频分享模式与监听模式的无缝切换,无需在建立连接时增加额外的耗时,大大提高用户体验感。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音频分享系统,包括耳机盒和第一耳机对,其中,所述耳机盒用于建立与所述第一耳机对的私有链接,在接收音频分享请求后,在第二终端扫描所述第一终端的音频分享广播源后将所述广播信息发送至第二耳机对,以使所述第二耳机对根据所述广播信息进行广播数据的接收,同步至所述第一耳机对的音频播放状态,完成音频分享;其中,所述广播信息通过所述耳机盒根据所述私有链接同步至所述第一耳机对;所述第一耳机对用于建立与所述耳机盒的监听连接,根据所述监听连接监听所述耳机盒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连接信息后进入音频播放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设计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储存音频分享方法等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
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音频分享方法。所述音频分享方法,包括:建立耳机盒与第一耳机对的私有链接,以及建立第一耳机对与所述耳机盒的监听连接;根据监听连接,通过第一耳机对监听耳机盒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连接信息,以使第一耳机对进入音频播放状态;耳机盒在接收音频分享请求后,在第二终端扫描第一终端的音频分享广播源后将广播信息发送至第二耳机对,以使第二耳机对根据广播信息进行广播数据的接收,同步至第一耳机对的音频播放状态,完成音频分享;其中,广播信息通过耳机盒根据私有链接同步至第一耳机对。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一种音频分享方法,包括步骤:建立耳机盒与第一耳机对的私有链接,以及建立第一耳机对与所述耳机盒的监听连接;根据监听连接,通过第一耳机对监听耳机盒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连接信息,以使第一耳机对进入音频播放状态;耳机盒在接收音频分享请求后,在第二终端扫描第一终端的音频分享广播源后将广播信息发送至第二耳机对,以使第二耳机对根据广播信息进行广播数据的接收,同步至第一耳机对的音频播放状态,完成音频分享;其中,广播信息通过耳机盒根据私有链接同步至第一耳机对。
上述执行的音频分享方法,本申请实施例首先通过耳机盒与耳机对建立经典连接,同时耳机对建立监听连接来监听耳机盒和终端的连接,当终端播放音乐后,通过耳机盒作为中间站,对音频数据进行解码和编码处理,并将广播信息同步至耳机对进行播放,在当前用户需要使用音频分享功能时,其他用户只需通过自己的终端扫描当前用户终端的音频分享广播源后,即可同步至分享用户的广播信道进行音频分享,从而能够通过现有蓝牙技术即可实现用户使用蓝牙音乐分享功能,克服现有技术需要支持LE Audio技术的手机才能实现蓝牙音乐分享功能的缺陷;另外,本申请还能够实现音频分享模式与监听模式的无缝切换,无需在建立连接时增加额外的耗时,大大提高用户体验感。。
可以理解,上述场景仅是作为示例,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应用场景的限定,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还可应用于其他场景。例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系统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申请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申请实施例设备中的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在本申请中,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术语概念、技术方案和/或应用场景描述,一般只在第一次出现时进行详细描述,后面再重复出现时,为了简洁,一般未再重复阐述,在理解本申请技术方案等内容时,对于在后未详细描述的相同或相似的术语概念、技术方案和/或应用场景描述等,可以参考其之前的相关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申请记载的范围。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被控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每个实施例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存储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存储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音频分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耳机盒与第一耳机对的私有链接,以及建立所述第一耳机对与所述耳机盒的监听连接;
根据所述监听连接,通过所述第一耳机对监听所述耳机盒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连接信息,以使所述第一耳机对进入音频播放状态;
所述耳机盒在接收第一终端发起的音频分享请求后,通过第二终端扫描第一终端的音频分享广播源后得到对应的广播信息,响应音频分享请求信息将所述广播信息发送至第二耳机对,以使得所述第二耳机对根据所述广播信息进行广播数据的接收,并且同步为所述第一耳机对的音频播放状态;其中,所述广播信息通过所述耳机盒根据所述私有链接同步至所述第一耳机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分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广播信息通过所述耳机盒根据所述私有链接同步至所述第一耳机对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耳机盒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音频数据,并对所述音频数据先后进行解码和编码处理;
通过所述第一耳机对根据所述广播信息监听经过所述耳机盒进行解码和编码处理后的音频数据进行音频播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分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耳机盒接收音频分享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终端对广播信息进行加密,生成加密后的广播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分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第二终端扫描第一终端的音频分享广播源后得到对应的广播信息,响应音频分享请求信息将广播信息发送至第二耳机对,具体包括:
若所述广播信息为加密后的广播信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将广播密钥发送至第二耳机对,以使所述第二耳机对根据所述广播密钥对广播信息进行解密;
在所述第二终端扫描所述第一终端的音频分享广播源后,通过所述第二耳机接收广播信息并进行解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频分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二终端将所述广播密钥发送至第二耳机对,以使所述第二耳机对根据所述广播密钥对广播信息进行解密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终端将广播信息源写入至所述第二耳机对,以使当所述第二耳机扫描到所述音频分享广播源时根据解密后的广播信息开始同步广播;
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二耳机对发起的广播密钥请求后,将所述广播密钥写入至所述第二耳机对,以使所述第二耳机对根据所述广播密钥解密所述广播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分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完成音频分享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切换至监听模式请求后,关闭所述耳机盒与第一耳机对的私有链接,并判定所述第一耳机对中的主耳机和从耳机;
建立所述主耳机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蓝牙连接,以及建立所述从耳机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监听连接;
通过所述第一耳机对根据所述蓝牙连接和监听连接,完成对所述第一终端的音频监听和音频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音频分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所述第一耳机对根据所述蓝牙连接和监听连接,完成对所述第一终端的音频监听和音频传输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切换至音频分享请求后,关闭所述主耳机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蓝牙连接,以及关闭所述从耳机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监听连接;
重新建立所述耳机盒与第一耳机对的私有链接,以及建立所述第一耳机对与所述耳机盒的监听连接;
通过所述第一耳机对根据所述监听连接监听所述耳机盒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连接信息;根据所述监听连接,通过所述第一耳机对监听所述耳机盒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连接信息,以使所述第一耳机对进入音频播放状态;
所述耳机盒在接收音频分享请求后,在第二终端扫描所述第一终端的音频分享广播源后将所述广播信息发送至第二耳机对,以使所述第二耳机对根据所述广播信息进行广播数据的接收,同步至所述第一耳机对的音频播放状态,完成音频分享;其中,所述广播信息通过所述耳机盒根据所述私有链接同步至所述第一耳机对。
8.一种音频分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建立耳机盒与第一耳机对的私有链接,以及建立所述第一耳机对与所述耳机盒的监听连接;
音频播放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监听连接,通过所述第一耳机对监听所述耳机盒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连接信息,以使所述第一耳机对进入音频播放状态;
音频分享模块,用于所述耳机盒在接收第一终端发起的音频分享请求后,通过第二终端扫描第一终端的音频分享广播源后得到对应的广播信息,响应音频分享请求信息将所述广播信息发送至第二耳机对,以使得所述第二耳机对根据所述广播信息进行广播数据的接收,并且同步为所述第一耳机对的音频播放状态;其中,所述广播信息通过所述耳机盒根据所述私有链接同步至所述第一耳机对。
9.一种音频分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盒和第一耳机对,所述耳机盒用于建立与所述第一耳机对的私有链接,在接收音频分享请求后,通过第二终端扫描第一终端的音频分享广播源后得到对应的广播信息,响应音频分享请求信息将所述广播信息发送至第二耳机对,以使所述第二耳机对根据所述广播信息进行广播数据的接收,同步至所述第一耳机对的音频播放状态,完成音频分享;其中,所述广播信息通过所述耳机盒根据所述私有链接同步至所述第一耳机对;所述第一耳机对用于建立与所述耳机盒的监听连接,根据所述监听连接监听所述耳机盒与第一终端之间的连接信息后进入音频播放状态。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音频分享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76106.3A CN115002734B (zh) | 2022-04-29 | 2022-04-29 | 一种音频分享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76106.3A CN115002734B (zh) | 2022-04-29 | 2022-04-29 | 一种音频分享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02734A CN115002734A (zh) | 2022-09-02 |
CN115002734B true CN115002734B (zh) | 2024-12-24 |
Family
ID=83025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476106.3A Active CN115002734B (zh) | 2022-04-29 | 2022-04-29 | 一种音频分享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00273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175065B (zh) * | 2022-09-06 | 2023-01-17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广播方法、tws耳机及存储介质 |
CN115665671A (zh) * | 2022-09-16 | 2023-01-3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音频数据的共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CN116017312A (zh) * | 2022-12-02 | 2023-04-2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WO2025041534A1 (ja) * | 2023-08-23 | 2025-02-27 |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47600A (zh) * | 2020-03-31 | 2020-07-24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耳机的音频共享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3225693A (zh) * | 2019-04-18 | 2021-08-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蓝牙连接方法、设备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913079B2 (en) * | 2015-06-05 | 2018-03-06 | Apple Inc. | Cloud-based proximity pairing and switching for peer-to-peer devices |
CN113645573B (zh) * | 2021-07-22 | 2023-06-09 |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耳机配置数据共享方法、耳机及存储介质 |
-
2022
- 2022-04-29 CN CN202210476106.3A patent/CN11500273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25693A (zh) * | 2019-04-18 | 2021-08-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蓝牙连接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11447600A (zh) * | 2020-03-31 | 2020-07-24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耳机的音频共享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02734A (zh) | 2022-09-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002734B (zh) | 一种音频分享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 |
US7983615B2 (en) | Configuring and connecting to a media wireless network | |
EP3127280B1 (fr) |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deport de la restitution de contenus multimedia | |
EP3591896B1 (en) | Negotiation of security procedure for a data session | |
US20150135240A1 (en) | Video display terminal, video transmission terminal, video communication system, video display method, video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program | |
WO2017028396A1 (zh) | 多媒体播放设备的连接方法、主设备、控制终端及系统 | |
US20170099274A1 (en) | Call encryp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 |
US10305900B2 (en) | Establishing a secure connection between a master device and a slave device | |
CN104768153B (zh) | 发送、接收网络配置信息的方法及其wifi终端 | |
WO2015074445A1 (zh) | 多路无线显示方法及装置 | |
CN113225722A (zh) |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芯片、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KR101624904B1 (ko) | 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디엔엘에이를 이용하여 멀티 사운드 채널 컨텐츠를 재생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
CN104125071A (zh) | 通信方法、系统和通信终端 | |
CN103582165B (zh) | 连接建立方法、设备及系统、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 |
JP2014502461A (ja) | セキュアデータおよび非セキュアデータを送受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JP2014502461A5 (ja) | セキュアデータおよび非セキュアデータを送受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US11140480B2 (en) | Indirect sourced cognitive loudspeaker system | |
CN115001682A (zh) | 一种音频分享方法及装置 | |
US7400730B2 (en) | Cryptographic communication method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4427381A (zh) | 播放方法及装置 | |
JP4943071B2 (ja) | 無線通信方法 | |
CN115086491A (zh) | 视频彩铃播放方法、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
WO2017054525A1 (zh) | 一种通话加密方法及装置 | |
CN112118610B (zh) | 无线智能设备配网方法及系统 | |
CN115589461A (zh) | 音视频通话系统以及音视频通话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