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99403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999403A CN114999403A CN202110231737.4A CN202110231737A CN114999403A CN 114999403 A CN114999403 A CN 114999403A CN 202110231737 A CN202110231737 A CN 202110231737A CN 114999403 A CN114999403 A CN 11499940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area
- display device
- emitting unit
- dimm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4983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02 propa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09G3/342—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using several illumination sources separately controlled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display panel areas, e.g. along one dimension such as l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显示装置,具有显示区,其包含背光模组以及处理单元。背光模组对应该显示区设置有M个发光单元组,M为大于1的整数;处理单元电性连接该背光模组。使用时,于该显示区上选择第一区域,该处理单元根据该第一区域确定对应该第一区域的N个发光单元组,并控制该N个发光单元组的亮度增加,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通过背光模组的区域调光功能来对该指定区域所对应的发光单元组进行亮度调控,从而加强目标区域(例如台面及其上的周边设备)的照明,方便使用者的操作。此外,可进一步搭配调光层来实现光线的朝向目标区域的偏折,以进一步增强射向目标区域的光线量,方便使用者在昏暗环境下的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提供照明功能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消费者对显示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昏暗的环境下使用荧幕,因光线不足,键盘或荧幕前的物件容易看不清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有提出在荧幕上方加装荧幕灯,但费用较高。另外,也有于荧幕下方增设照明灯,但目前显示器的边框越来越窄、厚度越来越薄,照明灯的架设空间相当有限。此外,还有利用键盘来加强荧幕光线的反射,让使用者能够看清键盘,但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周边装置。
基于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提供照明功能的显示装置称为业内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供照明功能的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具有显示区,其包含背光模组以及处理单元。背光模组对应该显示区设置有M个发光单元组,M为大于1的整数;处理单元电性连接该背光模组;使用时,于该显示区上选择第一区域,该处理单元根据该第一区域确定对应该第一区域的N个发光单元组,并控制该N个发光单元组的亮度增加,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且N≤M。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于该显示区选择该第一区域后,确定该第一区域的坐标值范围并根据该坐标值范围确定对应的该N个发光单元组。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显示装置具有第一侧边,该显示装置放置于台面上时,该第一侧边邻近该台面,该第一区域邻近该第一侧边。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显示装置还包含第一调光层,该第一调光层设置于该背光模组之上,该第一调光层电性连接该处理单元,于该显示区选择该第一区域后,该处理单元确定该第一调光层上对应该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该N个发光单元组发出的沿第一方向传播的光线经过该第二区域时至少部分光线发生偏折而改为沿第二方向传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一方向呈锐角。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显示装置放置于台面上时,该第一方向平行于该台面,该第二方向朝向该台面倾斜。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调光层的该第二区域对应该N个发光单元组设置有反射组件、折射组件或透镜组件。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处理单元确定该第一调光层上对应该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后,该处理单元控制该第一调光层的该第二区域呈雾态并控制该第一调光层的其他区域呈透明态。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调光层为PDLC层且至少覆盖部分该显示区。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调光层包含P个调光组件,P为大于1的整数;该P个调光组件以第一倾斜角度设置于该背光模组之上,于该显示区上选择该第一区域后,该处理单元确定出该第二区域所包含的Q个调光组件并控制该Q个调光组件呈雾态,Q为大于1的整数,且Q≤P。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具有显示区,其包含背光模组以及第一调光层。背光模组对应该显示区设置有多个发光单元组,该多个发光单元组被划分为第一发光单元组和第二发光单元组;第一调光层设置于该背光模组上,该第一调光层对应该第一发光单元组设置有多个调光组件;使用时,该第一发光单元组发出的光线在经过该多个调光组件时至少部分光线发生偏折,该第二发光单元组发出的光线正常射出该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通过背光模组的区域调光功能来对该指定区域所对应的发光单元组进行亮度调控,从而加强目标区域(例如台面及其上的周边设备)的照明,方便使用者的操作。此外,可进一步搭配调光层来实现光线的朝向目标区域的偏折,以进一步增强射向目标区域的光线量,方便使用者在昏暗环境下的操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显示装置的左视图;
图3为图1中背光模组的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第六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9为图8中背光模组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显示装置的左视图;图3为图1中背光模组的正视图。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00包含显示面板110、背光模组120以及处理单元(未绘示),背光模组120提供背光源给显示面板110以便显示面板110进行显示,从而显示装置100具有显示区101。实际操作中,显示面板110设置于背光模组120上。背光模组120具有多个发光组件121(例如LED、Mini LED等),该多个发光组件121形成M个发光单元组122,M为大于1的整数。处理单元电性连接背光模组120。使用时,于显示区101上选择第一区域102,处理单元根据第一区域102确定对应第一区域102的N个发光单元组122,并控制该N个发光单元组122的亮度增加,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且N≤M。
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20电性连接处理单元,处理单元可以控制每一个发光单元组122的单独发光强度(例如通过调整电流或电压等方式)。如此一来,背光模组120所包含的M个发光单元组122均可以具有各自的发光强度。实际操作中,每个发光单元组122所包含的发光组件121的数量不限定,至少为1个。另外,一般来说,每一个发光单元组122所包含的发光组件的数量可相等,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20具有48个发光组件121,每4(2*2矩阵)个发光组件121构成一个发光单元组122(图2中以虚线框122表示),从而背光模组120共形成12个发光单元组122,M为12。使用者选择第一区域102后,处理单元根据第一区域102确定出背光模组120上对应第一区域104的第三区域A共包含4个发光单元组122,N为4。实际操作中,每个发光单元组122的划分不限定2*2的矩阵形式,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划分,不以此为限。
实际操作中,显示装置100放置于台面T上,为了辅助使用者对显示装置100的操作,一般还配设有周边设备210,例如键盘201、鼠标202等,但不以此为限。当使用者在昏暗的环境下使用显示装置100时,因光线不足,显示装置100前的台面T、周边设备210等容易看不清楚。本发明的显示装置,背光模组120包括多个发光单元组122,且每个发光单元组122的发光强度可单独控制。使用者可以在显示区101上选择一个区域(即第一区域102),处理单元根据第一区域102确定背光模组120上与之对应的第三区域A所包含的N个发光单元组122,并控制第三区域A中所包含的N个发光单元组122的亮度增加。如1及图2所示,因对应第一区域102的N个发光单元组122的亮度增加,从而自第一区域102出射的光线L2增加,加上光线L2在射出显示装置100后不会保持准直状态,而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角度扩散,从而扩散照射至台面T、周边设备210的光线也增加,从而便于使用者在昏暗环境下的操作。
如图1及图2所示,显示装置100具有第一侧边103,显示装置100放置于台面T上时,第一侧边103相对于其他侧边邻近台面T。实际操作中,为了使自第一区域102射出显示装置100的光线能够以最近的距离照射到台面T以确保照射强度,优选的,使用者可选择邻近第一侧边103的区域作为第一区域102。如前所述,使用者在操作显示装置100时,周边设备也是放置于台面T上的,通过将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区101中靠近台面T的部分所射出的光线增加,从而可以增加照射向台面T及位于其上的周边设备210的光线,便于使用者的操作。
于一实施例中,于显示区101上选择第一区域102后,确定第一区域102的坐标值范围并根据坐标值范围来确定前述与之对应的背光模组120的第三区域A所包含的N个发光单元组。实际操作中,可以预先对显示面板110设置坐标值范围以作为显示区101的坐标值范围,从而在使用者选择第一区域102后可快速确定第一区域102所对应的坐标值范围。实际操作中,可以显示面板110的分辨率来进行坐标值范围的设置,但不以此为限。
于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可应用于显示系统中,该显示系统还包含主机及前述周边设备210,显示装置100及周边设备210均通信连接于该主机。使用时,主机发送第一显示信号至显示装置100,显示装置100接收第一显示信号并根据第一显示信号于显示区101上显示一视窗界面/画面,视窗界面/画面可占满整个显示区101;操作周边设备210使主机产生第一选择信号,以于该视窗界面/画面中决定一视窗区域作为第一区域102。主机根据所选择的第一区域102确定第一区域102的坐标值范围并发送至显示装置100,显示装置100根据坐标值范围来确定与之对应的发光单元组。第一选择信号可由周边设备输入多个参数或由周边设备于视窗界面/画面中选择一区域所形成,不以此为限。实际操作中,主机可根据多种不同的第一选择信号来选择不同的视窗区域作为第一区域102。
于另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上可具有输入模块(例如是设置于显示装置100边框上的多个按键),当使用者需要局部亮度提升时,操作输入模块以于显示区101产生OSD菜单,操作OSD菜单以选择确定第一区域102,处理单元根据所选择的第一区域102确定第一区域102的坐标值范围并根据坐标值范围来确定与之对应的发光单元组。实际操作中,显示装置100可根据OSD菜单中多种不同选项来选择不同的区域作为第一区域102。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00,在确定指定区域后,通过背光模组120的区域调光功能来对该指定区域所对应的发光单元组122进行亮度加强,从而加强目标区域(例如台面T及其上的周边设备210)的照明,方便使用者的操作。此外,背光模组120仅作局部亮度增强,从而不会对显示装置100除第一区域102之外的其他区域的显示效果造成影响(自其它区域射出的光线L1的光线量不变),在使用者看来,仅自第一区域102射出显示装置100的光线L2增加了,此区域的显示亮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同时对台面T及周边设备210的照明效果更佳。
实际操作中,使用者可通过输入第一信号以提醒显示装置100启动台面照明功能,然后再显示区101上选择第一区域102。使用者例如通过操作周边设备210或显示装置100上的按键等发出第一信号。处理单元收到第一信号后准备接收使用者确定出的第一区域102的范围及后续动作。
请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200还包含第一调光层130,第一调光层130设置于背光模组120之上。本实施例中,第一调光层130设置于显示面板110上,实际操作中不以此为限。第一调光层130电性连接处理单元。于显示区101上选择第一区域102之后,处理单元却动第一调光层130上对应第一区域102的第二区域B。前述背光模组120中第三区域A中的N个发光单元组发出的沿第一方向传播的光线经过第一调光层130的第二区域B时至少部分光线发生偏折而改为沿第二方向传播,第一方向与第一方向呈锐角。当显示装置200放置于台面T上时,第一方向可平行于台面T,第二方向朝向台面T倾斜,从而增加了射向台面T的光线量。
本实施例中,处理单元控制第一调光层130的第二区域B呈雾态且控制第一调光层130的其他区域呈透明态。本实施例中,第一调光层130为PDLC层且第一调光层130完全覆盖显示区101,从而,使用者可选择显示区101上任意位置作为第一区域102,处理单元均可控制与第一区域102对应的第一调光层130的第二区域B不通电以呈雾态,同时控制其他区域通电以呈透明态。实际操作中,第一调光层130亦可仅部分覆盖于显示面板110上。如前所述,在选择第一区域102时,可优先选择邻近台面T的位置,从而第一调光层130可仅覆盖显示区101上邻近台面T的区域,从而进一步减小对显示区101上其他区域的光穿透率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除了背光模组120作局部亮度增强外,通过第一调光层130的设置,可加强自第一区域102射出显示装置100的光线L2的散射程度(光线扩散角度相较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更大),从而进一步增加射向台面T的光线量,增强对台面T的照明。此外,由于处第二区域B之外的其他区域中第一调光层130呈透明态(甚至在第一调光层130可仅覆盖第一区域102),从而不影响该区域射出显示装置100的光线L1的光线量,不会影响此区域的显示效果。
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通过设置第一调光层130并控制第一调光层130上与第一区域102所对应的第二区域B呈现雾态,从而背光模组120上第三区域A中的N个发光单元组122在增加亮度后,进一步经过呈雾状的第一调光层130的第二区域B,此时自N个发光单元组122进入第二区域B的光线发生散射,进一步增加了自第一区域102射出显示装置100的光线L2中射向台面T的光线量,便于使用者的操作。
请参考图5,图5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左视图。与图4所示的PDLC层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300包含第一调光层140,第一调光层140包含平行排列的P个调光组件141,P为大于1的整数。本实施例中P为7。前述P个调光组件141以第一倾斜角度设置背光模组120之上,本实施例中,P个调光组件141设置于显示面板110上,实际操作中不以此为限。于显示区101上选择第一区域102后,处理单元确定出第一调光层140上与第一区域102对应的第二区域B所包含的Q个调光组件141,本实施例中Q为2,处理单元控制前述Q个调光组件141呈雾态,其他调光组件141为透明态。背光模组120上与第一区域102所对应的第三区域A中的N个发光单元组122所发出的光线在射向前述Q个调光组件141后发生散射(及反射),从而至少部分光线发生角度偏折后射出显示装置100。当第一区域102邻近显示装置100的第一侧边103设置时,该部分光线来L2经散射(或反射)后朝向第一侧边103射出,从而可增加对台面T的照明,便于使用者的操作。
如图5所示,前述P个调光组件141中,Q个调光组件呈雾态外,其余调光组件均呈透明态,从而自除第一区域102外的其他区域射出显示装置100的光线L1的光线量不变,不会对前述其他区域的显示效果造成影响,以便于使用者看清楚显示装置100所显示的内容。
实际操作中,前述P个调光组件141可由PDLC层制得。在使用者确定了第一区域102之后,控制与第一区域102所对应的Q个调光组件141不通电,从而该Q个调光组件141呈雾状(或白色),背光模组120上第三区域A的N个发光单元组122所发出的光线经过该Q个调光组件141时发生散射(或反射)。同时处理单元控制其他调光组件141通电,从而其他调光组件141呈透明态,不影响光线的射出。
本实施例中,第一调光层140完全覆盖显示区101,从而,使用者可以选择显示区101上任意位置作为第一区域102,处理单元均可控制与第一区域102对应的第一调光层140的第二区域B内的调光组件141不通电以呈雾态,同时控制其他区域内的调光组件141通电以呈透明态。实际操作中,与第二实施例类似,第一调光层140亦可仅部分覆盖于显示面板110上。如前所述,在选择第一区域102时,可优先选择邻近台面T的位置,从而第一调光层140可仅覆盖显示区101上邻近台面T的区域,从而进一步减小对显示区101上其他区域的光穿透率的影响。
请参考图6,图6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第四实施例的左视图。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400包含第一调光层150,第一调光层150设置于背光模组120之上,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调光层150设置于显示面板110上,第一调光层150电性连接处理单元。于显示区101上选择第一区域102后,处理单元确定第一调光层150上对应于第一区域102的第二区域B。背光模组120上第三区域A内的N个发光单元组122所发出的沿第一方向传播的光线经过第二区域B时,至少部分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偏折,一部分光线继续沿第一方向传播,另一部分光线改为沿第二方向传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锐角。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显示区101的方向(或如前所述平行于台面T),如图6中光线L1所示的方向。第二方向为光线L2所示的方向,当显示装置100放置于台面T上时,第二方向朝向台面T倾斜而照向台面T,从而增加了射向台面T的光线量,便于使用者在昏暗环境下的操作。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绘示,图6中未绘示自第一区域102射出的第一方向的光线,仅绘示了自第一区域102射出的第二方向的光线。
实际操作中,第一调光层150内可包含多个透镜组件,例如液晶透镜。在使用者确定了第一区域102之后,处理单元控制与第一区域102所对应的第二区域B内的液晶透镜通电,从而背光模组120上第三区域A内的N个发光单元组122所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二区域B的液晶透镜时至少部分光线发生偏折而射向台面T。其他区域内的液晶透镜可不通电而呈透明态,从而便于背光模组120上其他发光单元组122所发出的光线L1正常射出显示装置100。
如图6所示,第一调光层150中除对应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B对光线加以偏转外以增加射向台面T的光线外,其他区域的第一调光层150呈透明态,以便于背光模组120上其他发光单元组所发出的光线L1垂直于显示屏幕射出,利于使用者看清楚显示屏幕所显示的内容。
本实施例中,第一调光层150完全覆盖显示区101,从而,使用者可以选择显示区101上任意位置作为第一区域102,处理单元均可控制与第一区域102对应的第一调光层150的第二区域B内的液晶透镜通电使得入射至此的光线发生角度偏折而射向台面T,同时控制其他区域内的液晶透镜不通电以呈透明态。实际操作中,与第二实施例类似,第一调光层150亦可仅部分覆盖于显示面板110上。如前所述,在选择第一区域102时,可优先选择邻近第一侧边103的位置,从而第一调光层150可仅覆盖显示区101上邻近台面T的区域,从而进一步减小对显示区101上其他区域的光穿透率的影响。此外,第一调光层150亦可采用拼接的方式,例如对应显示区101上邻近第一侧边103的区域采用液晶透镜,其他区域则采用PDLC层的方式。
如前所述,实际操作中会优先选择邻近第一侧边103的区域作为第一区域102,从而,除了使用者自行选择第一区域102外,还可以通过输入第一信号以启动台面照明功能来对预先设定的第一区域102进行光线增强或光线偏折等。在此情况下,可预先设定好显示区101中的第一区域102的范围,例如邻近第一侧边103的区域。使用者可通过操作周边设备210或显示装置100上的按键等发出第一信号。处理单元接收到第一信号后控制显示装置100执行台面照明功能。当显示装置100不包含第一调光层时,处理单元可通过控制对应第一区域102的发光单元组的亮度增加来提供更多射向台面T的光线。当显示装置100包含第一调光层时,可根据该预先设定好的第一区域102的范围来设置第一调光层以进一步辅助增强对台面T的照明。
请参考图7,图7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左视图。显示装置500包含显示面板110、背光模组120以及处理单元(未绘示),背光模组120提供背光源给显示面板110以便显示面板110进行显示,从而显示装置500具有显示区。如图7所示,显示面板110设置于背光模组120上。背光模组120具有多个发光组件121(例如LED、Mini LED等),该多个发光组件121形成M个发光单元组,M为大于1的整数,处理单元电性连接背光模组120。此外,显示装置500还设置有第一调光层160,第一调光层160设置于背光模组120之上。第一调光层160上对应显示区上预先设定的第一区域具有第二区域B,该第二区域内具有多个调光组件161,该多个调光组件161可平行或不平行排列。当启动台面照明功能时,处理单元可选择性地控制背光模组120’上对应第一区域的第三区域A内的发光单元组122的亮度增加,且该些发光单元组122所发出的光线到达第一调光层161的第二区域内的多个调光组件160时至少部分光线发生偏折,以增加射向台面T的光线量。实际操作中,多个调光组件161可为反射组件(例如反射镜)、折射组件或透镜组件(例如前述液晶透镜等)。
请参考图8及图9,图9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第六实施例的左视图,图9为图8中背光模组的正视图。与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20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20’的M个发光单元组被划分为第一发光单元组和第二发光单元组,同时第一调光层160’对应第一发光单元组设置有多个调光组件161。使用时,例如使用者输入第一信号以启动台面照明功能,则处理单元选择性的控制第一发光单元组的亮度增强,第一发光单元组所发出的光线在经过多个调光组件161’时至少部分光线发生偏折,以射向台面T,第二发光单元组发出的光线则正常射出显示装置500’。
如图8及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以奇数偶数行进行区分,从而形成第一发光单元组为奇数行发光单元组122A,第二发光单元组为偶数行发光单元组122B。显示装置500’还设置有第一调光层160’,第一调光层160’设置于背光模组120’之上。第一调光层160’对应第一发光单元组(即奇数行发光单元组122A)设置有多个调光组件161’,该多个调光组件161’可平行或不平行排列。当启动台面照明功能时,处理单元可选择性控制奇数行发光单元组122A所发出的光线增强,此部分光线在到达第一调光层160的多个调光组件161’时至少部分光线发生偏折,以增加射向台面T的光线量。偶数行发光单元组122B所发出的光线正常射出显示装置100。实际操作中,多个调光组件161可为反射组件(例如反射镜)、折射组件或透镜组件(例如前述液晶透镜等)。
实际操作中,M个发光单元组亦可以其他方式划分为第一发光单元组和第二发光单元组,不以前述奇数行、偶数行为限。以图7所示的实施例来举例说明。将背光模组120’上对应预先设定好的第一区域102的第三区域A内所包含的发光单元组划分为第一发光单元组,将其他发光单元组划分为第二发光单元组,从而第一调光层160对应第一发光单元组设置了多个调光组件161。使用时,使用者输入第一信号启动台面照明功能,此时处理单元可选择性地控制第三区域A中的第一发光单元组的亮度增强,第一发光单元组所发出的光线经过多个调光组件161后至少部分光线发生偏折而射向台面T,第二发光单元组所发出的光线则正常射出显示装置500。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通过背光模组的区域调光功能来对该指定区域所对应的发光单元组进行亮度调控,从而加强目标区域(例如台面及其上的周边设备)的照明,方便使用者的操作。此外,可进一步搭配调光层来实现光线的朝向目标区域的偏折,以进一步增强射向目标区域的光线量,方便使用者在昏暗环境下的操作。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具有显示区,其特征在于包含:
背光模组,对应该显示区设置有M个发光单元组,M为大于1的整数;以及
处理单元,电性连接该背光模组;
使用时,于该显示区上选择第一区域,该处理单元根据该第一区域确定对应该第一区域的N个发光单元组,并控制该N个发光单元组的亮度增加,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且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该显示区选择该第一区域后,确定该第一区域的坐标值范围并根据该坐标值范围确定对应的该N个发光单元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装置具有第一侧边,该显示装置放置于台面上时,该第一侧边邻近该台面,该第一区域邻近该第一侧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装置还包含第一调光层,该第一调光层设置于该背光模组之上,该第一调光层电性连接该处理单元,于该显示区选择该第一区域后,该处理单元确定该第一调光层上对应该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该N个发光单元组发出的沿第一方向传播的光线经过该第二区域时至少部分光线发生偏折而改为沿第二方向传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一方向呈锐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装置放置于台面上时,该第一方向平行于该台面,该第二方向朝向该台面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调光层的该第二区域对应该N个发光单元组设置有反射组件、折射组件或透镜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单元确定该第一调光层上对应该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后,该处理单元控制该第一调光层的该第二区域呈雾态并控制该第一调光层的其他区域呈透明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调光层为PDLC层且至少覆盖部分该显示区。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调光层包含P个调光组件,P为大于1的整数;该P个调光组件以第一倾斜角度设置于该背光模组之上,于该显示区上选择该第一区域后,该处理单元确定出该第二区域所包含的Q个调光组件并控制该Q个调光组件呈雾态,Q为大于1的整数,且Q≤P。
10.一种显示装置,具有显示区,其特征在于包含:
背光模组,对应该显示区设置有多个发光单元组,该多个发光单元组被划分为第一发光单元组和第二发光单元组;以及
第一调光层,设置于该背光模组上,该第一调光层对应该第一发光单元组设置有多个调光组件;
使用时,该第一发光单元组发出的光线在经过该多个调光组件时至少部分光线发生偏折,该第二发光单元组发出的光线正常射出该显示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31737.4A CN114999403B (zh) | 2021-03-02 | 2021-03-02 | 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31737.4A CN114999403B (zh) | 2021-03-02 | 2021-03-02 | 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99403A true CN114999403A (zh) | 2022-09-02 |
CN114999403B CN114999403B (zh) | 2025-03-18 |
Family
ID=83018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231737.4A Active CN114999403B (zh) | 2021-03-02 | 2021-03-02 | 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999403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055734A (ja) * | 2000-08-09 | 2002-02-20 | Casio Comput Co Ltd | バックライト付き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
US20030227771A1 (en) * | 2000-05-19 | 2003-12-11 | Charles Hunter | Lighting system utilizing a display screen for illuminating a predefined area in front of said display screen |
CN1811554A (zh) * | 2005-01-26 | 2006-08-02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01770754A (zh) * | 2009-01-07 | 2010-07-07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处理设备及该设备上显示屏的照明方法 |
CN103092272A (zh) * | 2011-11-01 | 2013-05-08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可携式电子装置、平面显示装置及背光模块 |
CN103176310A (zh) * | 2011-12-26 | 2013-06-26 |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103336386A (zh) * | 2013-06-28 | 2013-10-02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设备 |
CN104932098A (zh) * | 2015-07-17 | 2015-09-2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微镜阵列和应用其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2021
- 2021-03-02 CN CN202110231737.4A patent/CN11499940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227771A1 (en) * | 2000-05-19 | 2003-12-11 | Charles Hunter | Lighting system utilizing a display screen for illuminating a predefined area in front of said display screen |
JP2002055734A (ja) * | 2000-08-09 | 2002-02-20 | Casio Comput Co Ltd | バックライト付き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
CN1811554A (zh) * | 2005-01-26 | 2006-08-02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01770754A (zh) * | 2009-01-07 | 2010-07-07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处理设备及该设备上显示屏的照明方法 |
CN103092272A (zh) * | 2011-11-01 | 2013-05-08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可携式电子装置、平面显示装置及背光模块 |
CN103176310A (zh) * | 2011-12-26 | 2013-06-26 |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103336386A (zh) * | 2013-06-28 | 2013-10-02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设备 |
CN104932098A (zh) * | 2015-07-17 | 2015-09-2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微镜阵列和应用其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99403B (zh) | 2025-03-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581892B2 (en) | Optical position detec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position detecting function | |
US9881531B2 (en) | Switchable lighting device and use thereof | |
KR101019835B1 (ko) | 조명 장치 및 전기 광학 장치 | |
TW541440B (en) |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 |
JP6757779B2 (ja) | 非接触入力装置 | |
JP2019056931A (ja) | 自由動作モード及び制限動作モード用のスクリーン | |
CN109541850B (zh) |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US20150035803A1 (en) | Integrated touch-sens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 |
US9870100B2 (en) | Multi-touch sensing apparatus using rear view camera of array type | |
JP6919673B2 (ja) | 表示切替装置 | |
TW201531777A (zh) | 透明顯示裝置 | |
KR102315159B1 (ko) | 광-발생원들을 이용한 광 확산 | |
JP2016206240A (ja) | 表示装置及び遊技機 | |
JP2011090217A (ja) | 照明装置 | |
US7755827B2 (en) | Display system with variable diffuser | |
TW201516535A (zh) | 顯示裝置 | |
CN103791319A (zh) | 具有晕光效果的发光装置 | |
CN104165307B (zh) | 透明显示器及其操作方法 | |
CN114999403A (zh) | 显示装置 | |
JPH06167689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JP6663736B2 (ja) | 非接触表示入力装置及び方法 | |
CN103742834B (zh) | 透明显示装置及其使用的背光模组 | |
KR101203205B1 (ko) | 이중 표시기능을 갖는 백라이트 유닛 | |
KR20150106232A (ko) | 터치인식장치 및 이를 채용한 디스플레이장치 | |
JP2011252882A (ja) | 光学式位置検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