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91516B - 一种实现预应力自张拉及二次调控的组合加固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预应力自张拉及二次调控的组合加固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991516B CN114991516B CN202210607503.XA CN202210607503A CN114991516B CN 114991516 B CN114991516 B CN 114991516B CN 202210607503 A CN202210607503 A CN 202210607503A CN 114991516 B CN114991516 B CN 11499151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d
- prestressed
- tensioning
- connecting rod
-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10000002435 tendon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8000004873 ancho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1338 self-assembly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882 str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28 ero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2—Repairing, e.g. filling cracks; Restoring; Altering; Enlarging
- E04G23/0218—Increasing or restoring the load-bearing capacity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elemen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实现预应力自张拉及二次调控的组合加固装置及方法,包括:张拉组件、调节组件和预应力筋组件;张拉组件包括第一滑轨、连接杆、第一斜杆和第二斜杆,连接杆两端均设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置于第一滑轨上,第一斜杆与第二斜杆交叉铰接,第一斜杆、第二斜杆均一端与连接杆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滑块铰接;调节组件包括第二滑轨、第二滑块以及调节杆,调节杆穿过一个第二滑块并与另一个第二滑块固定连接;预应力筋组件包括锚具和预应力筋,连接杆上均设有锚具,预应力筋经锚具依次穿过一侧连接杆、第二滑轨的孔道、最终锚固在另一侧的连接杆上的锚具上。本发明可通过自身组件实现预应力筋自张拉及二次调控,无需借助外部张拉设备,同时发挥了桁架与体外预应力两种加固方式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预应力自张拉及二次调控的组合加固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外部环境中有害物质的侵蚀、混凝土老化、开裂、超载以及设计标准的提高等原因,运营多年的混凝土结构会出现多种损害。随着时间推移,结构损伤不断积累,混凝土桥梁在服役期内出现承载力、刚度等不足等问题。为确保结构的安全及正常使用,需对损伤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
目前,混凝土结构加固的方法主要有钢板加固、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体外预应力加固、增大截面加固等方法。单一加固方法由于材料性能、结构自重等问题,加固效果不佳。近年来,组合加固理念为混凝土结构加固提供了新的思路,组合加固可充分发挥出多种加固方法的优点,已逐步被应用于混凝土结构加固领域,如有学者发明了一种桥梁结构分离式钢-混凝土组合桁架加固法,另外还有些学者提出了一种加固用装配式预应力桁架及其施工方法,但上述组合加固装置在进行预应力张拉时需借助外部张拉装置,同时在预应力发生损失或松弛后难以实现对其二次调控。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无需借助外部张拉装置即可实现预应力自张拉且可实现预应力筋二次调控的组合加固装置是本技术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预应力自张拉及调控的组合加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预应力自张拉以及预应力的二次调控导致加固效率低的问题;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实现预应力自张拉及二次调控的组合加固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预应力自张拉及二次调控的组合加固装置,包括:张拉组件、调节组件和预应力筋组件,所述张拉组件与所述调节组件驱动连接并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上,所述预应力筋组件固定在所述张拉组件上;所述张拉组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一滑轨、连接两根所述第一滑轨的连接杆、第一斜杆和第二斜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均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置于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滑轨垂直设置的第二滑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上的两个第二滑块以及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穿过一个所述第二滑块并与另一个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与所述第二斜杆交叉铰接,所述第一斜杆、所述第二斜杆均一端与所述连接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铰接;所述预应力筋组件包括锚具和预应力筋,所述连接杆上均设有所述锚具,所述预应力筋经所述锚具依次穿过一侧所述连接杆、所述第二滑轨的孔道、最终锚固在另一侧的所述连接杆上的所述锚具上;
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三滑块、支撑杆和第三斜杆,每个所述第二滑块均通过一根所述支撑杆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三滑块,每个所述第一滑块均通过一根所述第三斜杆与所述第三滑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包括支撑部与作业部,所述支撑部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上,所述作业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轨、第二滑轨以及所述连接杆的支撑部上均设有用于方便所述第一斜杆、第二斜杆和第三斜杆移动的长条孔。
进一步的,所述作业部上设有方便预应力筋锚固的弯折处。
进一步的,所述弯折处还开设有用于所述预应力筋穿过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作业部的通孔处还设有用于保障所述作业部强度的加劲肋。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上开设有起固定作用的固定孔。
进一步的,所述预应力筋组件还包括转向块,所述转向块关于所述第二滑轨对称并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上,所述转向块部分凹陷形成用于保持所述预应力筋位置的凹槽。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上述装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将两根互相平行的第一滑轨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上,在两根所述第一滑轨内均装入第一滑块,两根第一滑轨内对应的第一滑块通过连接杆相连;
S20、将第二滑轨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上并与所述第一滑轨垂直,在第二滑轨内装入两个第二滑块和两个第三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三滑块通过支撑杆一一连接,调节杆穿过两个所述第三滑块的孔道并通过螺帽将一端与一个第三滑块相连;
S30、第一斜杆与第二斜杆交叉铰接,所述第一斜杆、所述第二斜杆均一端与所述连接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滑块铰接,第三斜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块铰接;
S40、将预应力筋一端先锚固在一侧所述连接杆上,依次穿过所述连接杆上的通孔、一侧转向块、所述第二滑轨、另一侧所述转向块,最后将所述预应力筋另一端锚固在另一侧所述连接杆上;
S50、旋转所述调节杆,在所述第一斜杆和第二斜杆作用下,两个所述连接杆均向远离所述第二滑轨一侧移动,所述预应力筋被张拉,当达到指定预应力时停止旋转所述调节杆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连接杆,从而完成所述预应力筋的张拉。
S60、当加固装置与混凝土结构共同工作一段时间后,若发生预应力筋松弛等现象导致预应力损失时,解除固定螺栓,重复步骤S50,即可完成预应力筋的二次调控。
本发明提供的实现预应力自张拉及二次调控的组合加固装置及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张拉组件与调节组件组成的桁架体系可有效增加结构刚度,提高了结构的承载能力与抗裂性能,实现了预应力的自张拉,张拉组件有效保障了预应力张拉时的稳定性,同时在预应力张拉完成并固定后成为受力骨架,张拉组件、调节组件及预应力筋组件共同作用实现了对混凝土结构的组合加固,整个张拉过程无需借助外部张拉设备,通过调节杆即可实现预应力筋的张拉及二次调控,大大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加固效率,充分发挥了桁架体系与体外预应力张拉的组合加固方式的优点,在混凝土结构加固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图作一个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预应力自张拉及二次调控的组合加固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预应力自张拉及二次调控的组合加固装置的部分张拉组件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预应力自张拉及二次调控的组合加固装置的部分张拉组件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预应力自张拉及二次调控的组合加固装置的部分调节组件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预应力自张拉及二次调控的组合加固装置的部分调节组件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预应力自张拉及二次调控的组合加固装置的预应力筋组件的转向块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预应力自张拉及二次调控的组合加固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10-张拉组件;101-第一滑轨;102-连接杆;1021-支撑部;1022-作业部;1023-通孔;1024-加劲肋;1025-固定孔;103-第一滑块;104-第一斜杆;105-第二斜杆;106-长条孔;20-调节组件;201-第二滑轨;202-第二滑块;203-调节杆;204-第三滑块;205-支撑杆;206-第三斜杆;30-预应力筋组件;301-锚具;302-预应力筋;303-转向块;3031-凹槽;40-混凝土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例如,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安装于”或“设置于”或“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位于该另一个元件上。例如,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连接到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预应力自张拉及二次调控的组合加固装置,用于对混凝土桥梁的加固,体外预应力张拉锚固的组合加固装置包括:张拉组件、调节组件和预应力筋组件,张拉组件与调节组件驱动连接并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上,预应力筋组件固定在张拉组件上;张拉组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一滑轨、连接两根第一滑轨的连接杆、第一斜杆和第二斜杆,连接杆两端均设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置于第一滑轨上;调节组件包括与第一滑轨垂直设置的第二滑轨、设置在第二滑轨上的两个第二滑块以及调节杆,调节杆穿过一个第二滑块并与另一个第二滑块固定连接,第一斜杆与第二斜杆交叉铰接,第一斜杆、第二斜杆均一端与连接杆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滑块铰接;预应力筋组件包括锚具和预应力筋,连接杆上均设有锚具,预应力筋经锚具依次穿过一侧连接杆、第二滑轨的孔道、最终锚固在另一侧的连接杆上的锚具上;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三滑块、支撑杆和第三斜杆,每个所述第二滑块均通过一根所述支撑杆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三滑块,每个所述第一滑块均通过一根所述第三斜杆与所述第三滑块连接。
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张拉组件与调节组件组成的桁架体系可有效增加结构刚度,提高了结构的承载能力与抗裂性能,实现了预应力的自张拉,张拉组件可保障预应力张拉时的稳定性,同时在预应力张拉完成并固定后成为受力骨架,张拉组件、调节组件及预应力筋组件共同作用实现了对混凝土结构的组合加固,桁架体系可对预应力筋进行有效的张拉及锚固,且张拉过程无需借助外部张拉设备,只需通过旋转调节杆即可实现预应力的张拉及二次调控,大大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加固效率,充分发挥了桁架体系与体外预应力张拉的组合加固方式的优点,在混凝土结构加固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预应力自张拉及二次调控的组合加固装置,用于对混凝土桥梁的加固,结合图1、图2、图4和图5,所述体外预应力张拉锚固的组合加固装置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在混凝土结构40上的张拉组件10和调节组件20,以及固定在张拉组件10上的预应力筋组件30,张拉组件10和调节组件20驱动连接,张拉组件10用于预应力筋的张拉,调节组件20用于调节预应力筋张拉的程度,预应力筋组件30用于固定预应力筋;张拉组件10包括两根水平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滑轨101、连接两根第一滑轨101的两根连接杆102、两根第一斜杆104和两根第二斜杆105,连接杆102对第一滑轨101起支撑和限位作用,连接杆102两端均设有第一滑块103,第一滑块103置于第一滑轨101上,第一滑块103可沿水平方向在第一滑轨101内产生一定位移;调节组件20包括与第一滑轨101垂直设置的第二滑轨201、第二滑轨201位于第一滑轨101中间位置,设置在第二滑轨201上的两个第二滑块202和调节杆203,调节杆203穿过一个第二滑块202并与另一个第二滑块202固定连接,通过旋转调节杆203可实现两个第二滑块202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化,从而使两个连接杆102向远离第二滑轨201的一侧运动;第一斜杆104与第二斜杆105通过螺栓交叉铰接,第一斜杆104与第二斜杆105中间部分凹陷,方便两者的铰接,第一斜杆104、第二斜杆105均一端与连接杆102通过螺栓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滑块202通过螺栓铰接,通过旋转调节杆205可以使第一滑块103、第二滑块202均产生一定的位移;预应力筋组件30包括锚具301和预应力筋302,连接杆102上均设有锚具301,锚具301可锚固预应力筋302并保持预应力筋302的拉力,预应力筋302经锚具301依次穿过一侧连接杆102、第二滑轨201的孔道最终到达另一侧的连接杆102,通过旋转调节杆203可使两个连接杆102向远离第二滑轨201一侧移动,使预应力筋302被张拉,当达到指定预应力时停止旋转并拧紧调节杆203,再通过螺栓固定两侧连接杆102从而完成预应力筋302的张拉,当预应力筋302松弛时,重复上述操作,即可实现预应力筋302的二次调控,整个组合固定装置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强,张拉与锚固效果好;调节组件20还包括第三滑块204、支撑杆205和第三斜杆206,每个第二滑块202均通过一根支撑杆205连接有一个第三滑块204,每个第一滑块103均通过一根第三斜杆206与第三滑块204连接,第三斜杆206用于进一步提高整个装置的稳固性以及预应力筋的张拉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三斜杆206的数量为四根;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斜杆206的数量还可以是其他任意数量。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连接杆102包括支撑部1021与作业部1022,支撑部1021固定在混凝土结构40上,作业部1022设置在支撑部1021的表面上,支撑部1021为底面钢板,底面钢板直接接触混凝土结构40,作业部1022表面钢板,设置在底面钢板未接触混凝土结构40的一侧表面上,支撑部1021对作业部1022起支撑作用,作业部1022对第一斜杆104、第二斜杆105起支撑作用。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与图2,第一滑轨101、第二滑轨201以及连接杆102的支撑部1021上均设有用于方便第一斜杆104、第二斜杆105和第三斜杆206移动的长条孔106,第一斜杆104、第二斜杆105和第三斜杆206在长条孔106可自由移动用来提高预应力筋302张拉后整个桁架体系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2和图3,作业部1022上设有方便预应力筋锚固的弯折处,表面钢板朝向第二滑轨201方向弯折,弯折处设置在预应力筋302锚固处靠上的位置。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2和图3,弯折处还开设有用于所述预应力筋302穿过的通孔1023,通孔1023配合锚具301使预应力筋302锚固更方便。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2和图3,作业部1022的通孔1023处还设有用于保障所述作业部1022强度的加劲肋1024,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桁架体系的稳定性和抗扭性能。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2和图3,支撑部1021上开设有起固定作用的固定孔1025,当预应力筋302张拉完成后,停止旋转调节杆203,通过螺丝与固定块1025将两个连接杆102固定在混凝土结构40上,从而使整个组合加固装置保持稳定。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结合图1与图6,预应力筋组件30还包括转向块303,转向块303关于第二滑轨201的对称并固定在混凝土结构40上,转向块303部分凹陷形成用于保持预应力筋302位置的凹槽3031,从而给混凝土结构40施加竖直方向上的力,提高预应力筋302的张拉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预应力自张拉及二次调控的组合加固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张拉组件10和调节组件20共同构成整个组合加固装置的桁架体系,通过旋转调节杆203在实现两个第二滑块202之间相对距离变化的同时,带动第二滑轨201内的第三滑块204产生一定的竖向位移,第三斜杆206靠近第二滑轨201一端竖向运动时,第三斜杆206及张拉组件10的第一斜杆104、第二斜杆105一起带动张拉组件10中的连接杆102移动,从而张拉预应力筋302,当预应力筋302的预应力大小满足要求时,停止旋转调节杆203,由此可不借助外加装置实现预应力筋302的张拉,预应力张拉完成后,采用螺栓通过连接杆102上设有固定孔1025固定张拉组件10,桁架体系成为受力骨架,增大了结构的刚度,同时增强了预应力筋302的锚固体系,可有效减小预应力损失,而预应力筋302与整个桁架体系构成整个组合加固体系,将与混凝土结构40共同承受外荷载作用,有效提高结构承载能力,后续如需二次调控预应力筋302,只需解除张拉组件10的固定,重复上述操作即可。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实现预应力自张拉及二次调控的组合加固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张拉组件10与调节组件20组成的桁架体系可有效增加结构刚度,提高了结构的承载能力与抗裂性能,实现了预应力的自张拉,张拉组件10可保障预应力张拉时的稳定性,同时在预应力张拉完成并固定后成为受力骨架,张拉组件10、调节组件20及预应力筋组件30共同作用实现了对混凝土结构40的组合加固,三者组合而成的桁架体系可对预应力筋302进行有效的张拉及锚固,且张拉过程无需借助外部张拉设备,只需通过旋转调节杆203即可实现预应力的张拉及二次调控,大大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加固效率,充分发挥了桁架体系与体外预应力张拉的组合加固方式的优点,在混凝土结构加固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实现预应力自张拉及二次调控的组合加固方法,如图7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0、将两根互相平行的第一滑轨101固定在混凝土结构40上,在两根第一滑轨101内均装入第一滑块103,两根第一滑轨101内对应的第一滑块103通过连接杆102相连;
S20、将第二滑轨201固定在混凝土结构40上并与第一滑轨101垂直,在第二滑轨201内装入两个第二滑块202和两个第三滑块204,第二滑块202与第三滑块204通过支撑杆205一一连接,调节杆203穿过两个第二滑块202的孔道并通过螺帽将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二滑块202相连;
S30、第一斜杆104与第二斜杆105交叉铰接,第一斜杆104、第二斜杆105均一端与连接杆102铰接,另一端与第三滑块204铰接,第三斜杆206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块103、第二滑块202铰接;
S40、将预应力筋302一端先锚固在一侧连接杆102上,依次穿过连接杆102上的通孔1023、一侧转向块303、第二滑轨201、另一侧转向块303,最后将预应力筋302另一端锚固在另一侧连接杆102上;
S50、旋转调节杆203,在第一斜杆104和第二斜杆105作用下,两个连接杆102均向远离第二滑轨201一侧移动,预应力筋302被张拉,当达到指定预应力时停止旋转并拧紧调节杆203,从而完成预应力筋302的张拉。
S60、当加固装置与混凝土结构40共同工作一段时间后,若发生预应力筋松弛等现象导致预应力损失时,解除固定螺栓,重复步骤S50,即可完成预应力筋的二次调控。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10之前,还包括按设计尺寸在工厂预先制作混凝土结构40以及组合固定装置各个结构,还需对混凝土结构进行表面打磨、定位和钻孔,在混凝土结构40加固区域确定好第一滑轨101和第二滑轨201的安装位置,然后通过钻机钻孔。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预应力自张拉及二次调控的组合加固装置,步骤简单,操作便捷,张拉组件10、调节组件20和预应力筋组件30所形成的桁架体系可有效增加结构刚度,提高了结构的承载能力与抗裂性能,实现了预应力的自张拉,张拉组件10可保障预应力张拉时的稳定性,同时在预应力张拉完成并固定后成为受力骨架,桁架体系可对预应力筋302进行有效的张拉及锚固,且张拉过程无需借助外部张拉设备,只需通过旋转调节杆203即可实现预应力的张拉及二次调控,大大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加固效率,充分发挥了桁架体系与体外预应力张拉的组合加固方式的优点,在混凝土结构加固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实现预应力自张拉及二次调控的组合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张拉组件、调节组件和预应力筋组件,所述张拉组件与所述调节组件驱动连接并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上,所述预应力筋组件固定在所述张拉组件上;
所述张拉组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一滑轨、连接两根所述第一滑轨的连接杆、第一斜杆和第二斜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均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置于所述第一滑轨上;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滑轨垂直设置的第二滑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上的两个第二滑块以及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穿过一个所述第二滑块并与另一个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与所述第二斜杆交叉铰接,所述第一斜杆、所述第二斜杆均一端与所述连接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铰接;
所述预应力筋组件包括锚具和预应力筋,所述连接杆上均设有所述锚具,所述预应力筋经所述锚具依次穿过一侧所述连接杆、所述第二滑轨的孔道、最终锚固在另一侧的所述连接杆上的所述锚具上;
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三滑块、支撑杆和第三斜杆,每个所述第二滑块均通过一根所述支撑杆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三滑块,每个所述第一滑块均通过一根所述第三斜杆与所述第三滑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预应力自张拉及二次调控的组合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包括支撑部与作业部,所述支撑部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上,所述作业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现预应力自张拉及二次调控的组合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第二滑轨以及所述连接杆的支撑部上均设有用于方便所述第一斜杆、第二斜杆和第三斜杆移动的长条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实现预应力自张拉及二次调控的组合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部上设有方便预应力筋锚固的弯折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实现预应力自张拉及二次调控的组合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处还开设有用于所述预应力筋穿过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实现预应力自张拉及二次调控的组合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部的通孔处还设有用于保障所述作业部强度的加劲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实现预应力自张拉及二次调控的组合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上开设有起固定作用的固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预应力自张拉及二次调控的组合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筋组件还包括转向块,所述转向块关于所述第二滑轨对称并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上,所述转向块部分凹陷形成用于保持所述预应力筋位置的凹槽。
9.一种应用于所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将两根互相平行的第一滑轨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上,在两根所述第一滑轨内均装入第一滑块,两根第一滑轨内对应的第一滑块通过连接杆相连;
S20、将第二滑轨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上并与所述第一滑轨垂直,在第二滑轨内装入两个第二滑块和两个第三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三滑块通过支撑杆一一连接,调节杆穿过两个所述第三滑块的孔道并通过螺帽将一端与一个第三滑块相连;
S30、第一斜杆与第二斜杆交叉铰接,所述第一斜杆、所述第二斜杆均一端与所述连接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滑块铰接,第三斜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块铰接;
S40、将预应力筋一端先锚固在一侧所述连接杆上,依次穿过所述连接杆上的通孔、一侧转向块、所述第二滑轨、另一侧所述转向块,最后将所述预应力筋另一端锚固在另一侧所述连接杆上;
S50、旋转所述调节杆,在所述第一斜杆和第二斜杆作用下,两个所述连接杆均向远离所述第二滑轨一侧移动,所述预应力筋被张拉,当达到指定预应力时停止旋转所述调节杆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连接杆,从而完成所述预应力筋的张拉;
S60、当加固装置与混凝土结构共同工作一段时间后,若发生预应力筋松弛现象导致预应力损失时,解除固定螺栓,重复所述步骤S50,即可完成预应力筋的二次调控。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07503.XA CN114991516B (zh) | 2022-05-31 | 2022-05-31 | 一种实现预应力自张拉及二次调控的组合加固装置及方法 |
PCT/CN2022/098134 WO2023231073A1 (zh) | 2022-05-31 | 2022-06-10 | 一种实现预应力自张拉及二次调控的组合加固装置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07503.XA CN114991516B (zh) | 2022-05-31 | 2022-05-31 | 一种实现预应力自张拉及二次调控的组合加固装置及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91516A CN114991516A (zh) | 2022-09-02 |
CN114991516B true CN114991516B (zh) | 2023-08-29 |
Family
ID=83031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607503.XA Active CN114991516B (zh) | 2022-05-31 | 2022-05-31 | 一种实现预应力自张拉及二次调控的组合加固装置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991516B (zh) |
WO (1) | WO202323107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997497B (zh) * | 2024-09-14 | 2025-05-13 | 重庆大学 | 一种体外预应力组合式加固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22114A (zh) * | 2016-10-28 | 2017-03-22 | 同济大学 | 采用cfrp布材进行混凝土结构的预应力加固装置 |
CN108103965A (zh) * | 2018-01-12 | 2018-06-01 | 长沙理工大学 | 一种加固用预应力贝雷梁及其施工方法 |
CN108193607A (zh) * | 2018-01-12 | 2018-06-22 | 长沙理工大学 | 一种加固用装配式预应力桁架及其施工方法 |
CN207905556U (zh) * | 2017-12-25 | 2018-09-25 | 广东坚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 滑撑铰链装置 |
CN110029592A (zh) * | 2019-04-12 | 2019-07-19 | 长沙理工大学 | 一种体外预应力frp筋张拉锚固装置 |
CN210947839U (zh) * | 2019-06-06 | 2020-07-07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梁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588333B1 (ko) * | 2004-11-23 | 2006-06-14 | (주)엠프로 | 외부 프리스트레싱용 섬유판 긴장장치 |
KR100830630B1 (ko) * | 2007-05-21 | 2008-05-19 | 대림산업 주식회사 | 변동 하중을 받는 프리스트레스트 보의 긴장력 조절장치 |
KR101005347B1 (ko) * | 2008-11-13 | 2010-12-31 | 한국건설기술연구원 | 구조물 보강용 표면매립 긴장장치 및 긴장방법 |
CN105862608B (zh) * | 2016-05-20 | 2017-09-19 | 东南大学 | 一种预应力纤维板加固梁板的自动化张拉系统及方法 |
CN112096108B (zh) * | 2020-08-26 | 2021-07-23 | 河海大学 | 一种嵌入式体外预应力实施系统及其加固rc柱施工方法 |
CN216340448U (zh) * | 2021-11-29 | 2022-04-19 | 山东大学 | 撑杆张弦梁 |
-
2022
- 2022-05-31 CN CN202210607503.XA patent/CN114991516B/zh active Active
- 2022-06-10 WO PCT/CN2022/098134 patent/WO2023231073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22114A (zh) * | 2016-10-28 | 2017-03-22 | 同济大学 | 采用cfrp布材进行混凝土结构的预应力加固装置 |
CN207905556U (zh) * | 2017-12-25 | 2018-09-25 | 广东坚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 滑撑铰链装置 |
CN108103965A (zh) * | 2018-01-12 | 2018-06-01 | 长沙理工大学 | 一种加固用预应力贝雷梁及其施工方法 |
CN108193607A (zh) * | 2018-01-12 | 2018-06-22 | 长沙理工大学 | 一种加固用装配式预应力桁架及其施工方法 |
CN110029592A (zh) * | 2019-04-12 | 2019-07-19 | 长沙理工大学 | 一种体外预应力frp筋张拉锚固装置 |
CN210947839U (zh) * | 2019-06-06 | 2020-07-07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梁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91516A (zh) | 2022-09-02 |
WO2023231073A1 (zh) | 2023-12-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15824B (zh) | 大跨径连续钢构桥后期挠度调控的体外横张预应力装置 | |
CN111827712B (zh) |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桁架建筑结构加固设备 | |
US11186991B2 (en) | Early warning device and ductility control method for prestressed FRP reinforced structure | |
CN109235923B (zh) | 预应力frp加固结构的单杆预警装置及延性调控方法 | |
CN108193607A (zh) | 一种加固用装配式预应力桁架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4991516B (zh) | 一种实现预应力自张拉及二次调控的组合加固装置及方法 | |
CN100494038C (zh) | 梁式起重机主梁下挠的修复方法及其梁式起重机 | |
CN101487344B (zh) | 预应力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柱的横向张拉方法 | |
CN109537475B (zh) | 使用碳纤维进行盖梁加固的方法及加固结构 | |
CN101487346B (zh) | 预应力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的横向张拉方法 | |
CN109235924B (zh) | 预应力frp加固结构的双杆预警装置及延性调控方法 | |
CN1699710A (zh) | 预应力纤维增强塑料板材锚固装置及配套使用的张拉推架 | |
CN110396945A (zh) | 混凝土桥梁腹板体外竖向预应力的加固装置和加固方法 | |
CN114892549B (zh) | 一种扩张填塞式体外预应力cfrp材料加固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4809704B (zh) | 一种收紧式体外预应力cfrp材料加固体系及施工方法 | |
CN217268348U (zh) | 一种混合预应力组合梁 | |
CN214656477U (zh) | 一种桥梁预应力加固结构 | |
CN213774608U (zh) | 中部顶升张拉预应力的无粘结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装置 | |
CN220789470U (zh) | 一种用于钢筋混凝土t形梁桥的加固装置 | |
CN112412096A (zh) | 中部顶升张拉预应力的无粘结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装置 | |
CN222499996U (zh) | 一种桥梁预应力碳板安装紧固装置 | |
CN220035200U (zh) | 一种贝雷片结构加强组件 | |
CN117211200A (zh) | 一种钢筋混凝土t形梁桥的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6428789U (zh) | 一种带有可旋转撑杆的张弦梁 | |
CN218364183U (zh) | 一种水电站隧洞施工用止水带的夹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