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89415B - 主动靶向性磷脂及其合成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主动靶向性磷脂及其合成工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989415B CN114989415B CN202210929949.4A CN202210929949A CN114989415B CN 114989415 B CN114989415 B CN 114989415B CN 202210929949 A CN202210929949 A CN 202210929949A CN 114989415 B CN114989415 B CN 11498941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und
- acid
- solvent
- gas
- binding ag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5/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 C08G65/32—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G65/329—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with organic compounds
- C08G65/333—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with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C08G65/33396—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with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hav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nitroge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 A61K31/337—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having four-membered rings, e.g. taxol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06—Organic compounds, e.g. natural or synthetic hydrocarbons, polyolefins, mineral oil, petrolatum or ozokerite
- A61K47/24—Organic compounds, e.g. natural or synthetic hydrocarbons, polyolefins, mineral oil, petrolatum or ozokerite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oxygen, halogen, nitrogen or sulfur, e.g. cyclomethicone or phospholipid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2—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 protein, peptide or polyamino acid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5/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 C08G65/32—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G65/329—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with organic compounds
- C08G65/335—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with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phosphorus
- C08G65/3353—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with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phosphorus contain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phosphorus
- C08G65/3355—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with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phosphorus contain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phosphorus having phosphorus bound to carbon and oxyge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650/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650/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post-polymerisation functionalisa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5—Design of synthesis routes, e.g. reducing the use of auxiliary or protecting group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动靶向性磷脂及其合成工艺,属于化学药物合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cRGD环肽是一种主动靶向性多肽,研究发现,其与DSPE-PEG形成的主动靶向性磷脂可以携带药物穿透血脑屏障,释放药物直接作用病灶,形成良好的主动靶向性效果。
但是,在现有的主动靶向性磷脂(DSPE-PEG-cRGD)中,例如:如式X所示的主动靶向性磷脂,其载有水溶性差的抗肿瘤药物时,药物的缓慢释药性持续时间在24h左右。主动靶向性磷脂应用于药物递送系统的载体时,若能延缓药物释放,则有利于增加药物循环时间,使水溶性差的药物更容易定位于肿瘤细胞和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进而可提高给药效果,有助于提高药物的吸收。
式X
因此,发现和研究新的缓慢释药性更好的主动靶向性磷脂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动靶向性磷脂及其合成工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动靶向性磷脂,具有式A所示的结构式:
A
为方便描述cRGD环肽所代表的结构,所述主动靶向性磷脂的结构式简写为式A-a:
A-a
如式A所示的主动靶向性磷脂的合成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化合物1和化合物2溶于第一溶剂中,加入第一缩合剂、第一缚酸剂反应得到化合物3;反应温度为10~40℃,所述第一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缩合剂为2-(7-偶氮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简称为HATU)、O-苯并三氮唑-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简称为HBTU)、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简称为EDCI)、1-羟基苯并三唑(简称为HOBt)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缚酸剂为三乙胺、N,N-二异丙基乙胺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二、将化合物3溶于第二溶剂中,加入酸反应得到化合物4;反应温度为10~40℃,所述第二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酸为三氟乙酸、氯化氢的乙酸乙酯溶液中的一种。
步骤三、将化合物5和化合物4溶于第三溶剂中,加入第二缩合剂、第二缚酸剂反应得到化合物6;反应温度为10~40℃,所述第三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缩合剂为2-(7-偶氮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简称为HATU)、O-苯并三氮唑-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简称为HBTU)、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简称为EDCI)、1-羟基苯并三唑(简称为HOBt)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缚酸剂为三乙胺、N,N-二异丙基乙胺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四、将化合物6溶于第四溶剂中,加入碱反应得到化合物7;反应温度为10~40℃,所述第四溶剂为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乙醇与水的混合溶液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碱为氢氧化锂一水合物、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五、将化合物7和化合物8溶于第五溶剂中,加入第三缩合剂、第三缚酸剂反应得到化合物9;反应温度为10~40℃,所述第五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缩合剂为2-(7-偶氮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简称为HATU)、O-苯并三氮唑-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简称为HBTU)、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简称为EDCI)、1-羟基苯并三唑(简称为HOBt)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缚酸剂为三乙胺、N,N-二异丙基乙胺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六、化合物9、六氢吡啶或乙二胺在第六溶剂中反应得到化合物10;反应温度为10~40℃,六氢吡啶或乙二胺溶于第六溶剂制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所述第六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七、将化合物10和化合物11溶于第七溶剂中,加入第四缩合剂、第四缚酸剂反应得到化合物12;反应温度为10~40℃,所述第七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四缩合剂为2-(7-偶氮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简称为HATU)、O-苯并三氮唑-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简称为HBTU)、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简称为EDCI)、1-羟基苯并三唑(简称为HOBt)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四缚酸剂为三乙胺、N,N-二异丙基乙胺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八、将化合物12溶于第八溶剂中,加入三氟乙酸反应得到化合物13;反应温度为10~40℃,所述第八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九、将化合物13溶于第九溶剂中,加入第五缩合剂、第五缚酸剂反应得到化合物14;反应温度为10~40℃,所述第九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五缩合剂为2-(7-偶氮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简称为HATU)、O-苯并三氮唑-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简称为HBTU)、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简称为EDCI)、1-羟基苯并三唑(简称为HOBt)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五缚酸剂为三乙胺、N,N-二异丙基乙胺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十、将化合物14溶于第十溶剂中,加入钯碳以及氢气或甲酸铵反应得到化合物15;反应温度为50~60℃,所述第十溶剂为甲醇、乙醇中的至少一种,钯碳的有效物质含量为5%~10%。
步骤十一、将化合物15溶于水中,加入DSPE-PEG-NHS反应得到化合物A,反应温度为0~20℃。
在步骤一中的缩合反应中,反应温度可以为10℃、15℃、20℃、25℃、30℃、35℃或40℃等,当反应温度过低时,反应速率较慢,反应时间较长;当反应温度过高时,会影响化合物3(如式3所示的化合物)的稳定性。本发明控制反应温度为10℃~40℃,可以加快合成速率,缩短合成时间,保证得到的化合物3较为稳定,从而提高化合物3的收率。
在步骤一中,第一缩合剂、第一缚酸剂的量较少时,会影响化合物3的收率;第一缩合剂、第一缚酸剂的量过多时,会造成浪费。控制化合物1、化合物2、第一缩合剂、第一缚酸剂的摩尔比为1:1:(1~1.5):(3~4),最优的摩尔比为1:1:1.2:3。
在步骤一中,通过上述手段,最终化合物3的收率高达80%。
在步骤二中,脱保护基反应的温度可以为10℃、15℃、20℃、25℃、30℃、35℃或40℃等,当反应温度过低时,反应速率较慢,反应时间较长;当反应温度过高时,会影响化合物4的稳定性。控制反应温度为10℃~40℃,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保证得到的化合物4较为稳定,从而提高化合物4的收率。
在步骤二中,所述酸为三氟乙酸或4mol/L氯化氢的乙酸乙酯溶液时,优选为三氟乙酸,采用三氟乙酸脱氨基上的Boc效率最高;另外,三氟乙酸的量如果过小,则会影响反应速率以及收率;三氟乙酸的量如果过大,同样会影响反应收率和化合物4的稳定性;因此,控制化合物3与酸的质量体积比为1:(0.2~1),优选为1:0.2,最终收率为90%。
在步骤三中的缩合反应中,反应温度可以为10℃、15℃、20℃、25℃、30℃、35℃或40℃等,当反应温度过低时,反应速率较慢,反应时间较长;当反应温度过高时,会影响化合物6的稳定性。控制反应温度为10℃~40℃,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合成时间,保证得到的化合物6较为稳定,从而提高化合物6的收率。
在步骤三中,第二缩合剂、第二缚酸剂的量较少时,会影响化合物6的收率;第二缩合剂、第二缚酸剂的量过多时,会造成浪费。控制化合物5、化合物4、第二缩合剂、第二缚酸剂的摩尔比为1:1:(1~1.5):(3~4),最优的摩尔比为1:1:1.2:3。
在步骤三中,通过上述手段,最终化合物6的收率高达85%。
在步骤四中,反应的温度可以为10℃、15℃、20℃、25℃、30℃、35℃或40℃等,当反应温度过低时,反应速率较慢,反应时间较长;当反应温度过高时,会影响化合物7的稳定性。控制反应温度为10℃~40℃,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保证得到的化合物7较为稳定,从而提高化合物7的收率。
在步骤四中,碱的量如果过小,则会影响反应体系的酸碱值,导致反应速率以及收率受到影响;碱的量如果过大,同样会影响反应收率和化合物7的稳定性;因此,控制化合物6、碱的摩尔比为1:(1~10),优选为1:5,最终收率为95%。
在步骤五中,反应温度可以为10℃、15℃、20℃、25℃、30℃、35℃或40℃等,当反应温度过低时,反应速率较慢,反应时间较长;当反应温度过高时,会影响化合物9的稳定性。控制反应温度为10℃~40℃,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保证得到的化合物9较为稳定,从而提高化合物9的收率。
在步骤五中,第三缩合剂、第三缚酸剂的量较少时,会影响化合物9的收率;第三缩合剂、第三缚酸剂的量过多时,会造成浪费。控制化合物7、化合物8、第三缩合剂、第三缚酸剂的摩尔比为1:1:(1~1.5):(3~4),最优的摩尔比为1:1:1.2:3。
在步骤五中,通过上述手段,最终化合物9的收率高达80%。
在步骤六中,反应温度可以为10℃、15℃、20℃、25℃、30℃、35℃或40℃等,当反应温度过低时,反应速率较慢,反应时间较长;当反应温度过高时,会影响化合物10的稳定性。控制反应温度为10℃~40℃,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保证得到的化合物10较为稳定,从而提高化合物10的收率。
在步骤六中,采用六氢吡啶脱氨基上的Fmoc效率最高;另外,六氢吡啶的量如果过小,则会影响反应速率以及收率;六氢吡啶的量如果过大,同样会影响反应收率和化合物10的稳定性;因此,控制化合物9与六氢吡啶的摩尔比为5:11,最终收率为80%。
在步骤七中,反应温度可以为10℃、15℃、20℃、25℃、30℃、35℃或40℃等,当反应温度过低时,反应速率以及析出速率较慢,反应时间以及析出时间较长;当反应温度过高时,尤其会影响化合物12的析出,从而降低收率。控制反应温度为10℃~40℃,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和析出速率,缩短反应时间,从而提高化合物12的收率。
在步骤七中,第四缩合剂、第四缚酸剂的量较少时,会影响化合物12的收率;第四缩合剂、第四缚酸剂的量过多时,会造成浪费。控制化合物10、化合物11、第四缩合剂、第四缚酸剂的摩尔比为1:1:(1~1.5):(3~4),最优的摩尔比为1:1:1.2:3。
在步骤七中,通过上述手段,最终化合物12的收率高达60%。
在步骤八中,脱保护基反应的温度可以为10℃、15℃、20℃、25℃、30℃、35℃或40℃等,当反应温度过低时,反应速率较慢,反应时间较长;当反应温度过高时,会影响化合物13的析出。控制反应温度为10℃~40℃,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从而提高化合物13的收率。
在步骤八中,所述酸为三氟乙酸,采用三氟乙酸脱氨基上的Boc效率最高;另外,三氟乙酸的量如果过小,则会影响反应速率以及收率;三氟乙酸的量如果过大,同样会影响反应收率和化合物13的稳定性;因此,控制化合物12与三氟乙酸的质量体积比为63:100,最终收率为80%。
在步骤九中,反应温度可以为10℃、15℃、20℃、25℃、30℃、35℃或40℃等,当反应温度过低时,反应速率以及析出速率较慢,反应时间以及析出时间较长;当反应温度过高时,尤其会影响化合物14的析出以及稳定性,从而降低收率。控制反应温度为10℃~40℃,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和析出速率,缩短反应时间,保证得到的化合物14较为稳定,从而提高化合物14的收率。
在步骤九中,第五缩合剂、第五缚酸剂的量较少时,会影响环化效率,导致化合物14的收率不高;第五缩合剂、第五缚酸剂的量过多时,会影响化合物14的稳定性。控制化合物13、第五缩合剂、第五缚酸剂的摩尔比为1:(1~1.5):(1.5~3),最优的摩尔比为1:1.25:2。
在步骤九中,通过上述手段,最终化合物14的收率为30%。
在步骤十中,反应温度可以为40℃、45℃、50℃、55℃、60℃、65℃或70℃等,当反应温度过低时,反应速率较慢,反应时间较长;当反应温度过高时,有副反应发生,从而降低收率。控制反应温度为50℃~60℃,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保证得到的化合物15较为稳定,从而提高化合物15的收率。
在步骤十中,钯碳的量较少时,反应时间长。控制化合物14、有效物质含量为10%的钯碳之间的质量比为1:(0.05~0.1),最优的质量比为1:0.1。
在步骤十中,通过上述手段,最终化合物15的收率为80%。
在步骤十一中,反应温度可以为10℃、15℃、20℃、25℃、30℃、35℃等,当反应温度过低时,反应速率及析出速率较慢,反应时间较长;当反应温度过高时,尤其会影响化合物A的稳定性和析出效率,从而降低收率。控制反应温度为0℃~20℃,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和析出效率,缩短反应时间,保证得到的化合物A较为稳定,从而提高化合物A的收率。
在步骤十一中,通过提高DSPE-PEG-NHS的量,能够显著提高接枝率,控制化合物15、DSPE-PEG-NHS的摩尔比为1:(1~1.5),最优的摩尔比为1:1.18。
在步骤十一中,通过上述手段,化合物A的接枝率为43.7%。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如式A所示的主动靶向性磷脂在应用于药物递送系统的载体时,能使药物缓慢释放。例如,当所述主动靶向性磷脂在载有水溶性差的抗肿瘤药物(如:多烯紫杉醇)时,药物的缓慢释药性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以原料化合物1(N'-硝基-L-精氨酸甲酯盐酸盐)、化合物2(N-Boc-N'-Cbz-L-赖氨酸)、化合物5(Fmoc-β-环己基-L-丙氨酸)、化合物8(甘氨酸叔丁酯盐酸盐)、化合物11(Boc-L-天冬氨酸-4-苄酯)、DSPE-PEG-NHS为合成起始物料经酰胺缩合、环化、脱保护基,最后制备得到所述具有式A所示结构式的主动靶向性磷脂。所述具有式A所示结构式的主动靶向性磷脂的合成工艺中,接枝率高;所述具有式A所示结构式的主动靶向性磷脂在载有水溶性差的抗肿瘤药物时,药物的缓慢释药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式A所示结构式的主动靶向性磷脂的1H-NMR图;
图2为主动靶向性磷脂载药L、主动靶向性磷脂载药L1、主动靶向性磷脂载药L2的释放率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步骤一、化合物3的制备
化合物1(N'-硝基-L-精氨酸甲酯盐酸盐,270g,1.0mol)和化合物2(N-Boc-N'-Cbz-L-赖氨酸,380g,1.0mol)溶于600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中,室温条件下加入2-(7-偶氮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456g,1.2mol),滴加三乙胺(303g,3.0mol)到反应体系中,滴加完毕后,室温下搅拌反应过夜,TLC监测反应直至确定反应完全,将反应液倒入至3L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300mL×2),合并有机相,依次用适量的饱和食盐水、水各洗涤一次,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残余物经柱层析纯化(洗脱剂:二氯甲烷/甲醇=20/1),得无色油状物(化合物3)476g,收率80%,ESI-MS: m/z=596.30[M+1]。
步骤二、化合物4的制备
化合物3(476g,0.80mol)溶于1L二氯甲烷,滴加三氟乙酸(95mL)搅拌溶解,室温搅拌反应过夜,TLC监测反应直至确定反应完全,通过减压浓缩除去溶剂,将残留液倒入至适量水中,用饱和碳酸钠溶液调pH至7~8,用乙酸乙酯萃取(300mL×2),合并有机相,依次用适量的饱和食盐水、水各洗涤一次,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残余物经柱层析纯化(洗脱剂:二氯甲烷/甲醇=10/1),得无色油状物(化合物4)356g,收率90%,ESI-MS: m/z=496.25[M+1]。
步骤三、化合物6的制备
化合物4(379g,0.76mol)和化合物5(Fmoc-β-环己基-L-丙氨酸,299g,0.76mol)溶于800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中,室温条件下加入2-(7-偶氮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347g,0.91mol),滴加三乙胺(230g,2.28mol)到反应体系中,滴加完毕后,室温搅拌反应过夜,TLC监测反应直至确定反应完全,将反应液倒入至4L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600mL×2),合并有机相,依次用适量的饱和食盐水、水各洗涤一次,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残余物经柱层析纯化(洗脱剂:二氯甲烷/甲醇=20/1),得无色油状物(化合物6)562.3g,收率85%,ESI-MS: m/z=871.4[M+1]。
步骤四、化合物7的制备
化合物6(566g,0.65mol)溶于1000mL甲醇和200mL水中,室温条件下加入氢氧化锂一水合物(130g,3.25mol)到反应体系中,室温搅拌反应过夜,TLC监测反应直至确定反应完全,将反应液减压浓缩,残余物倒入200mL水中,柠檬酸调pH至6~7,用乙酸乙酯萃取(500mL×2),合并有机相,依次用适量的饱和食盐水、水各洗涤一次,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残余物经柱层析纯化(洗脱剂:二氯甲烷/甲醇=10/1),得淡黄色油状物(化合物7)529.2g,收率95%,ESI-MS: m/z=857.4[M+1]。
步骤五、化合物9的制备
化合物7(531g,0.62mol)和化合物8(甘氨酸叔丁酯盐酸盐,104g,0.62mol)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500mL)中,室温条件下加入2-(7-偶氮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281g,0.74mol),滴加三乙胺(188g,1.86mol)到反应体系中,滴加完毕后,室温搅拌反应过夜,TLC监测反应直至确定反应完全,将反应液倒入至2.5L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500mL×3),合并有机相,依次用适量的饱和食盐水、水各洗涤一次,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残余物经柱层析纯化(洗脱剂:二氯甲烷/甲醇=10/1),得无色油状物(化合物9)481.2g,收率80%,ESI-MS: m/z=970.5[M+1]。
步骤六、化合物10的制备
化合物9(243g,0.25mol)溶于20%(质量分数)的六氢吡啶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250ml)中,室温搅拌反应过夜,TLC监测反应直至确定反应完全,将反应液倒入至2.5L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500mL×3),合并有机相,依次用适量的饱和食盐水、水各洗涤一次,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残余物经柱层析纯化(洗脱剂:二氯甲烷/甲醇=10/1),得无色油状物(化合物10)149.58g,收率80%,ESI-MS: m/z=748.3[M+1]。
步骤七、化合物12的制备
化合物10(149g,0.20mol)和化合物11(Boc-L-天冬氨酸-4-苄酯,64.6g,0.20mol)溶于300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中,室温条件下加入2-(7-偶氮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91.0g,0.24mol),滴加三乙胺(60.6g,0.60mol)到反应体系中,滴加完毕后,室温搅拌反应过夜,TLC监测反应直至确定反应完全,将反应液倒入至1.5L水中,乙酸乙酯萃取(300mL×3),合并有机相,依次用适量的饱和食盐水、水各洗涤一次,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残余物经柱层析纯化(洗脱剂:二氯甲烷/甲醇=10/1),得白色固体物(化合物12)126.39g,收率60%,ESI-MS: m/z=1053.6[M+1]。
步骤八、化合物13的制备
化合物12(126g,0.12mol)溶于200mL的二氯甲烷中,室温条件下滴加三氟乙酸200mL,滴加完毕后,室温搅拌反应过夜,TLC监测反应直至确定反应完全,减压浓缩,用乙酸乙酯打浆,直接过滤、干燥,得类白色固体物(化合物13)86.11g,收率80%,ESI-MS: m/z=897.5[M+1]。
步骤九、化合物14的制备
化合物13(86g,0.096mol)溶于200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中,室温条件下加入2-(7-偶氮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43.80g,0.12mol),滴加三乙胺(19.4g,0.192mol)到反应体系中,滴加完毕后,室温搅拌反应过夜,TLC监测反应直至确定反应完全,将反应液倒入至1.0L水中,乙酸乙酯萃取(100mL×3),合并有机相,依次用适量的饱和食盐水、水各洗涤一次,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残余物经柱层析纯化(洗脱剂:二氯甲烷/甲醇=10/1),得白色固体物(化合物14)25.32g,收率30%,ESI-MS: m/z=879.4[M+1]。
步骤十、化合物15的制备
化合物14(24.6,0.028mol)溶于100mL甲醇中,室温条件下加入钯碳(2.4g,10%),通入氢气后,升温至50~60℃反应5小时,TLC监测反应直至确定反应完全,过滤,浓缩,残余物用乙酸乙酯打浆,过滤得白色固体物(化合物15)13.66g,收率80%,ESI-MS: m/z=610.4[M+1]。
步骤十一、化合物A的制备
化合物15(13.41g,0.022mol)溶于100mL水中,室温条件下加入DSPE-PEG-NHS(MW:2000,52.00g,0.026mol),于0~20℃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的反应液经减压、冻干制备粗品,粗品经过柱层析纯化,得到24.86g化合物A,化合物A的接枝率为43.7%。
对化合物A进行鉴定:
核磁共振氢谱,谱图如图1所示。
化合物A的核磁共振氢谱谱图的详细数据:1H-NMR(600MHz,DMSO-d6)
在本发明中,质量体积比,通常以g/mL计。化合物A的结构式如式A所示,化合物1的结构式如式1所示,其他以此类推。
实施例2
化合物A1的制备
化合物15a(13.28g,0.022mol)溶于100mL水中,室温条件下加入DSPE-PEG-NHS(MW:2000,52.00g,0.026mol),于0~20℃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的反应液经减压、冻干制备粗品,粗品经过柱层析纯化,得到化合物A1,化合物A1的接枝率为33.1%。
实施例3
化合物A2的制备
化合物15b(13.63g,0.022mol)溶于100mL水中,室温条件下加入DSPE-PEG-NHS(MW:2000,52.00g,0.026mol),于0~20℃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的反应液经减压、冻干制备粗品,粗品经过柱层析纯化,得到化合物A2,化合物A2的接枝率为31.3%。
《主动靶向性磷脂载药体外释放试验》
S1、主动靶向性磷脂载药的制备:
将25mg的化合物A溶于2.5mL乙腈得化合物A溶液,将2.5mg的多烯紫杉醇溶于2.5mL乙腈得多烯紫杉醇溶液,取1.5mL化合物A溶液和1.5mL多烯紫杉醇溶液在圆底烧瓶中混匀,常温下旋转蒸发成膜;加60℃生理盐水1.5mL震荡、摇匀40s,转移到旋转蒸发仪上用60℃水化30min;吸出药物,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即得主动靶向性磷脂载药L。
将25mg的化合物A1溶于2.5mL乙腈得化合物A1溶液,将2.5mg的多烯紫杉醇溶于2.5mL乙腈得多烯紫杉醇溶液,取1.5mL化合物A1溶液和1.5mL多烯紫杉醇溶液在圆底烧瓶中混匀,常温下旋转蒸发成膜;加60℃生理盐水1.5mL震荡、摇匀40s,转移到旋转蒸发仪上用60℃水化30min;吸出药物,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即得主动靶向性磷脂载药L1。
将25mg的化合物A2溶于2.5mL乙腈得化合物A2溶液,将2.5mg的多烯紫杉醇溶于2.5mL乙腈得多烯紫杉醇溶液,取1.5mL化合物A2溶液和1.5mL多烯紫杉醇溶液在圆底烧瓶中混匀,常温下旋转蒸发成膜;加60℃生理盐水1.5mL震荡、摇匀40s,转移到旋转蒸发仪上用60℃水化30min;吸出药物,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即得主动靶向性磷脂载药L2。
S2、体外药物释放
取5mg主动靶向性磷脂载药L,加入1mL纯水,混合均匀后放入透析袋内,两端扎紧后置于50mL的PBS缓冲液,PBS缓冲液中含有质量分数为0.1%吐温T-80,PBS缓冲液的pH为7.3-7.5,温度为37.5℃,恒温振荡。在预设的时间点(0.5h、1h、2h、4h、8h、12h、24h、36h)取0.5mL透析液,同时补充0.5mL透析液,在透析完成后将透析袋剪破,搅拌均匀,作为时间为无穷大时的药物释放量。使用HPLC法测定浓度,计算的释放率。
取5mg主动靶向性磷脂载药L1,加入1mL纯水,混合均匀后放入透析袋内,两端扎紧后置于50mL的PBS缓冲液,PBS缓冲液中含有质量分数为0.1%吐温T-80,PBS缓冲液的pH为7.3-7.5,温度为37.5℃,恒温振荡。在预设的时间点(0.5h、1h、2h、4h、8h、12h、24h)取0.5mL透析液,同时补充0.5mL透析液,在透析完成后将透析袋剪破,搅拌均匀,作为时间为无穷大时的药物释放量。使用HPLC法测定浓度,计算的释放率。
取5mg主动靶向性磷脂载药L2,加入1mL纯水,混合均匀后放入透析袋内,两端扎紧后置于50mL的PBS缓冲液,PBS缓冲液中含有质量分数为0.1%吐温T-80,PBS缓冲液的pH为7.3-7.5,温度为37.5℃,恒温振荡。在预设的时间点(0.5h、1h、2h、4h、8h、12h、24h)取0.5mL透析液,同时补充0.5mL透析液,在透析完成后将透析袋剪破,搅拌均匀,作为时间为无穷大时的药物释放量。使用HPLC法测定浓度,计算的释放率。
主动靶向性磷脂载药L、主动靶向性磷脂载药L1、主动靶向性磷脂载药L2的释放率曲线如图2所示。其中,图2中标号为“L”的曲线代表主动靶向性磷脂载药L的释放率曲线,标号为“L1”的曲线代表主动靶向性磷脂载药L1的释放率曲线,标号为“L2”的曲线代表主动靶向性磷脂载药L2的释放率曲线。
由图2可知:主动靶向性磷脂载药L在pH=7.3-7.5,吐温T-80为介质的缓冲液中,被装载的多烯紫杉醇在化合物A处的缓慢释药性最好。相对于化合物A1、A2的快速释放,化合物A无突然释放的现象。在主动靶向性磷脂应用于药物递送系统的载体时,能延缓药物释放,有利于增加药物循环时间,使水溶性差的药物(如多烯紫杉醇)更容易定位于肿瘤细胞和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从而提高给药效果,有助于提高药物的吸收。
在上述实施例中,接枝率的计算方式为: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图中PEG链段氢原子的两峰峰面积之比。在本发明中,由于采用柱层析纯化会损耗一部分成品,因此成品的接枝率要大于收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靶向性磷脂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化合物1和化合物2溶于第一溶剂中,加入第一缩合剂、第一缚酸剂反应得到化合物3;
步骤二、将化合物3溶于第二溶剂中,加入酸反应得到化合物4;
步骤三、将化合物5和化合物4溶于第三溶剂中,加入第二缩合剂、第二缚酸剂反应得到化合物6;
步骤四、将化合物6溶于第四溶剂中,加入碱反应得到化合物7;
步骤五、将化合物7和化合物8溶于第五溶剂中,加入第三缩合剂、第三缚酸剂反应得到化合物9;
步骤六、化合物9、六氢吡啶或乙二胺在第六溶剂中反应得到化合物10;
步骤七、将化合物10和化合物11溶于第七溶剂中,加入第四缩合剂、第四缚酸剂反应得到化合物12;
步骤八、将化合物12溶于第八溶剂中,加入三氟乙酸反应得到化合物13;
步骤九、将化合物13溶于第九溶剂中,加入第五缩合剂、第五缚酸剂反应得到化合物14;
步骤十、将化合物14溶于第十溶剂中,加入钯碳以及氢气或甲酸铵反应得到化合物15;
步骤十一、将化合物15溶于水中,加入DSPE-PEG-NHS反应得到化合物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靶向性磷脂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反应温度为10~40℃,所述第一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缩合剂为2-(7-偶氮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O-苯并三氮唑-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1-羟基苯并三唑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缚酸剂为三乙胺、N,N-二异丙基乙胺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
在步骤二中,反应温度为10~40℃,所述第二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酸为三氟乙酸、氯化氢的乙酸乙酯溶液中的一种;
和/或,
在步骤三中,反应温度为10~40℃,所述第三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缩合剂为2-(7-偶氮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O-苯并三氮唑-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1-羟基苯并三唑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缚酸剂为三乙胺、N,N-二异丙基乙胺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
在步骤四中,反应温度为10~40℃,所述第四溶剂为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乙醇与水的混合溶液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碱为氢氧化锂一水合物、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
在步骤五中,反应温度为10~40℃,所述第五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缩合剂为2-(7-偶氮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O-苯并三氮唑-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1-羟基苯并三唑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缚酸剂为三乙胺、N,N-二异丙基乙胺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
在步骤六中,反应温度为10~40℃,六氢吡啶或乙二胺溶于第六溶剂制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所述第六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
在步骤七中,反应温度为10~40℃,所述第七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四缩合剂为2-(7-偶氮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O-苯并三氮唑-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1-羟基苯并三唑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四缚酸剂为三乙胺、N,N-二异丙基乙胺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
在步骤八中,反应温度为10~40℃,所述第八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
在步骤九中,反应温度为10~40℃,所述第九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五缩合剂为2-(7-偶氮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O-苯并三氮唑-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1-羟基苯并三唑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五缚酸剂为三乙胺、N,N-二异丙基乙胺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
在步骤十中,反应温度为50~60℃,所述第十溶剂为甲醇、乙醇中的至少一种,钯碳的有效物质含量为5%~10%;
和/或,
在步骤十一中,反应温度为0~20℃。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主动靶向性磷脂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一中,化合物1、化合物2、第一缩合剂、第一缚酸剂的摩尔比为1:1:(1~1.5):(3~4);
在步骤二中,所述酸为三氟乙酸或4mol/L氯化氢的乙酸乙酯溶液时,化合物3与酸的质量体积比为1:(0.2~1);
在步骤三中,化合物5、化合物4、第二缩合剂、第二缚酸剂的摩尔比为1:1:(1~1.5):(3~4);
在步骤四中,化合物6、碱的摩尔比为1:(1~10);
在步骤五中,化合物7、化合物8、第三缩合剂、第三缚酸剂的摩尔比为1:1:(1~1.5):(3~4);
在步骤六中,化合物9与六氢吡啶的摩尔比为5:(11~13);
在步骤七中,化合物10、化合物11、第四缩合剂、第四缚酸剂的摩尔比为1:1:(1~1.5):(3~4);
在步骤八中,第八溶剂、三氟乙酸的体积比为1:(0.1~2.0),化合物12与三氟乙酸的质量体积比为63:100;
在步骤九中,化合物13、第五缩合剂、第五缚酸剂的摩尔比为1:(1~1.5):(1.5~3);
在步骤十中,化合物14、有效物质含量为10%的钯碳之间的质量比为1:(0.05~0.1);
在步骤十一中,化合物15、DSPE-PEG-NHS的摩尔比为1:(1~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靶向性磷脂应用于药物递送系统的载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929949.4A CN114989415B (zh) | 2022-08-04 | 2022-08-04 | 主动靶向性磷脂及其合成工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929949.4A CN114989415B (zh) | 2022-08-04 | 2022-08-04 | 主动靶向性磷脂及其合成工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89415A CN114989415A (zh) | 2022-09-02 |
CN114989415B true CN114989415B (zh) | 2022-10-21 |
Family
ID=83023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929949.4A Active CN114989415B (zh) | 2022-08-04 | 2022-08-04 | 主动靶向性磷脂及其合成工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989415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64071A (zh) * | 2010-05-21 | 2010-10-20 | 北京中海康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聚乙二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
KR20140005509A (ko) * | 2012-07-04 | 2014-01-15 |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pH 민감성 형광 발광의 폴리디아세틸렌 리포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약물 전달체 |
CN105031657A (zh) * | 2015-08-03 | 2015-11-11 | 四川大学 | 可交联线粒体靶向聚乙二醇化磷脂药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05131277A (zh) * | 2015-08-03 | 2015-12-09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 一种含胆酸的高分子材料及其修饰的脂质体 |
CN105457038A (zh) * | 2015-11-09 | 2016-04-06 | 东南大学 | 一种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 |
CN107375288A (zh) * | 2016-05-16 | 2017-11-24 | 博瑞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 多臂的聚合靶向抗癌偶联物 |
CN108653743A (zh) * | 2018-04-04 | 2018-10-16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一种心脑双靶向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0433292A (zh) * | 2019-09-06 | 2019-11-12 | 沈阳药科大学 | 一种双靶向材料及其在药物传递中的应用 |
-
2022
- 2022-08-04 CN CN202210929949.4A patent/CN11498941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64071A (zh) * | 2010-05-21 | 2010-10-20 | 北京中海康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聚乙二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
KR20140005509A (ko) * | 2012-07-04 | 2014-01-15 |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pH 민감성 형광 발광의 폴리디아세틸렌 리포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약물 전달체 |
CN105031657A (zh) * | 2015-08-03 | 2015-11-11 | 四川大学 | 可交联线粒体靶向聚乙二醇化磷脂药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05131277A (zh) * | 2015-08-03 | 2015-12-09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 一种含胆酸的高分子材料及其修饰的脂质体 |
CN105457038A (zh) * | 2015-11-09 | 2016-04-06 | 东南大学 | 一种速释型药物磷脂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 |
CN107375288A (zh) * | 2016-05-16 | 2017-11-24 | 博瑞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 多臂的聚合靶向抗癌偶联物 |
CN108653743A (zh) * | 2018-04-04 | 2018-10-16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一种心脑双靶向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0433292A (zh) * | 2019-09-06 | 2019-11-12 | 沈阳药科大学 | 一种双靶向材料及其在药物传递中的应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89415A (zh) | 2022-09-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642034B (zh) | 温度敏感型树枝化多肽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4989415B (zh) | 主动靶向性磷脂及其合成工艺 | |
WO2023022231A1 (ja) | ウイルス感染症を処置または予防するための可逆的共有結合阻害物質 | |
JP2005514505A (ja) | マルチアーム樹枝状および機能的なpegの調製法および用途 | |
JP5612467B2 (ja) | Fmocをベースとした加水分解性リンカーの調製方法 | |
CN104826544A (zh) | 含有偶氮苯光敏基团的脂肽分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合成方法 | |
CN109758587B (zh) | 一种具有乏氧靶向性的多价配体药物偶联物 | |
CN115475164B (zh) | 一种可降解PDGFR-β的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JP2005232278A (ja) | 鋳型合成用ゲル化剤 | |
CN110156736B (zh) | 大豆苷元氨基甲酸酯前药、其盐及其制备与应用 | |
CN114181269B (zh) | 一种含有硫醚键的半乳糖基化脂化物及其合成方法 | |
WO2020195303A1 (ja) | ペプチド複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前記ペプチド複合体の利用 | |
CN116655729A (zh) | 一种bpa寡聚体及其靶向化合物、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4206902B (zh) | 通过无痕还原性可裂解接头分子修饰固定在固体载体上的肽的方法 | |
CN115232192A (zh) | 一种偶氮类乏氧响应型二肽超分子单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2827365B (zh) | 连接有聚乙二醇的氨基酸及其制法和用途 | |
CN115286687A (zh) | 一种基于生物正交反应的细胞内自组装降解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4259570A (zh) | 一种聚乙二醇修饰的抗肿瘤前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2212191A (zh) | 一种端氨基聚醚及其连续化制备方法 | |
CN116891510B (zh) | 一种糖基化手性双核Ir(Ⅲ)金属-有机双螺旋结构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1826153B (zh) | 基于四苯基乙烯的温敏双亲树形大分子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943879A (zh) | 一种(3s,4r)3-氨基-4(甲氧基甲基)吡咯烷-1-甲酸叔丁酯及其合成方法 | |
CN115677564B (zh) | 制备氨基富勒烯衍生物的方法 | |
CN114075136B (zh) | 水溶性含偶氮苯吡啶的三叉手性分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14315963B (zh) | Lsh系列环五肽酯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