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53308B - 一种飞边自动分离的模具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飞边自动分离的模具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953308B CN114953308B CN202210463955.5A CN202210463955A CN114953308B CN 114953308 B CN114953308 B CN 114953308B CN 202210463955 A CN202210463955 A CN 202210463955A CN 114953308 B CN114953308 B CN 11495330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e
- piston
- lower die
- upper die
-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3/00—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3/3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3/36—Moulds for making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29C43/40—Moulds for making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with means for cutting the artic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3/00—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3/3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3/36—Moulds for making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29C43/38—Moulds for making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with means to avoid flash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3/00—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3/3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3/58—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边自动分离的模具及其控制方法,包括:上模、上模活塞、下模和下模活塞;上模活塞可滑动地设置在上模沿竖向设置的上通孔中,上模活塞底部设有上模型腔,上模底部设有第一上溢流槽,第一上溢流槽内侧壁倾斜设置以与上通孔侧壁形成第一刀口;下模活塞可滑动地设置在下模沿竖向设置的下通孔中,下模顶部设有下模型腔,下模活塞顶部设有第二下溢流槽,第二下溢流槽内侧壁倾斜设置以与下模活塞侧壁形成第二刀口。本发明可以在橡胶模具内成型后,飞边和制品直接分离,无需增加去除飞边工艺,减少生产工艺环节,且去除飞边效果较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飞边自动分离的模具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橡胶制品(如橡胶圈等)的成型方式通常为:模压,转射,注射等,其中模压制品的飞边比较大,而橡胶制品的飞边厚度和宽度通常参考GB/T3452.2的O形圈外观缺陷标准进行定义,然而该规范最小的飞边宽和厚是±0.08mm。而许多模压橡胶制品的飞边是远大于该指标的,为了去除溢胶产生的飞边,通常选用:1)氮气冷冻缺飞边:即把带飞边的模压制品放入滚筒设备中,往滚轮设备中通入-70℃的氮气,使橡胶试片急速冷冻,这时使用高速塑料弹丸高速冲击橡胶制品,通过弹丸撞机冷冻后的易碎的橡胶制品,达到撞碎飞边的目的;其缺点是:氮气去飞边容易出现橡胶制品被冷冻冲击后断裂,或缺口,导致橡胶制品受损,且氮气去飞边由于弹丸颗粒直径比较小,冲击橡胶制品轮廓的飞边时,经常冲击出锯齿状飞边的轮廓,且冲击不一定能冲击干净,导致有不规整的飞边制品流出;2)手撕飞边:即模具设计飞边刀口,预留较厚的小平面,直接用人工手去撕扯飞边上的小平面,迫使飞边与制品分离;其缺点是:手撕飞边容易导致撕扯时,连带制品被撕出缺口,且撕飞边经常由于手抓不住飞边,导致有较大的飞边残留;3)刀具修飞边:即使用剪刀,刀片等沿制品轮廓修剪飞边;其缺点是:具修整去飞边更容易损伤制品,且修剪时飞边比较软而具有韧性,刀具刃口无法受力,去除飞边更不理想。这种方式去飞边基本淘汰,只有很大的橡胶制品才有可能使用。
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去飞边工艺不仅需要额外的增加工艺,而且极易导致橡胶制品受损或许飞边去除不干净,进而导致用户在使用时经常由于飞边过大或飞边去除不干净影响使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飞边自动分离的模具,可以使橡胶制品脱膜前,实现切除飞边,从而在橡胶制品脱模时,飞边与橡胶制品自动分离,无需后段去飞边工艺,节省生产工艺环节,且去飞边的轮廓完整,去除干净。
本发明提出一种飞边自动分离的模具,包括:上模、上模活塞、下模和下模活塞;上模活塞可滑动地设置在上模沿竖向设置的上通孔中,上模活塞底部设有上模型腔,上模底部设有第一上溢流槽,第一上溢流槽内侧壁倾斜设置以与上通孔侧壁形成第一刀口;下模活塞可滑动地设置在下模沿竖向设置的下通孔中,下模顶部设有下模型腔,下模活塞顶部设有第二下溢流槽,第二下溢流槽内侧壁倾斜设置以与下模活塞侧壁形成第二刀口;在压膜状态下,上模的底端与上模活塞的底端齐平,下模的顶端与下模活塞的顶端齐平,上模与下模之间留有余量,上模活塞与下模活塞之间留有余量,上模型腔与下模型腔配合形成模具型腔,第一上溢流槽和第二下溢流槽均与模具型腔连通;在飞边分离状态下,通过上模和上模活塞相对运动使第一刀口露出,以及,下模和下模活塞相对运动使第二刀口露出;通过上模与下模相对运动使第一刀口切除外侧飞边,以及,通过上模活塞与下模活塞的相对运动使第二刀口切除内侧飞边。
优选地,上模型腔设置在靠近上模一侧的上模活塞上,下模型腔设置在靠近下模活塞一侧的下模上。
优选地,上模底部位于第一上溢流槽外侧设有与其连通的第一上缓冲槽,和/或,下模活塞顶部位于第二下溢流槽内侧设有与其连通的第二下缓冲槽。
优选地,下模顶部位于下模型腔外侧设有第一下溢流槽,上模活塞底部位于上模型腔内侧设有第二上溢流槽;第一上溢流槽与第一下溢流槽配合形成与模具型腔相连通的第一溢流腔,第二上溢流槽与第二下溢流槽配合形成与模具型腔相连通的第二溢流腔。
优选地,下模顶部位于第一下溢流槽外侧设有第一下缓冲槽,和/或,上模活塞底部位于第二上溢流槽内侧设有第二上缓冲槽;第一上缓冲槽与第一溢流腔相连通;第二下缓冲槽与第二溢流腔相连通。
优选地,第一刀口的底端与上模的底端齐平;第二刀口的顶端与下模活塞的顶端齐平。
优选地,上溢流槽内侧壁倾斜角度为105°,下溢流槽内侧壁倾斜角度为105°。
一种应用于所述的一种飞边自动分离的模具的飞边自动分离的模具控制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S1、驱动上模和/或上模活塞动作,使上模的底端与上模活塞的底端齐平;驱动下模和/或下模活塞动作,使下模的顶端与下模活塞的顶端齐平;
S2、驱动上模和上模活塞向下运动,和/或,驱动下模和下模活塞向上运动,使上模与下模之间留有余量,上模活塞与下模活塞之间留有余量,上模型腔与下模型腔配合形成模具型腔,第一上溢流槽和第二下溢流槽均与模具型腔连通,实现压膜状态;
S3、压膜完成后,驱动上模向下运动,以使上模和上模活塞的相对运动使第一刀口露出,并使上模与下模相对运动使第一刀口切除外侧飞边,以及,驱动下模活塞向上运动,以使下模和下模活塞的相对运动使第二刀口露出,并使上模活塞与下模活塞的相对运动使第二刀口切除内侧飞边,实现飞边分离状态;
或者,压膜完成后,驱动下模活塞向上运动,以使下模和下模活塞的相对运动使第二刀口露出,并使上模活塞与下模活塞的相对运动使第二刀口切除内侧飞边,继续驱动下模活塞向上运动,下模活塞推动上模活塞向上运动,以使上模和上模活塞的相对运动使第一刀口露出,再驱动上模或下模,以使上模与下模相对运动使第一刀口切除外侧飞边,实现飞边分离状态。
本发明中,所提出的一种飞边自动分离的模具,通过上模活塞可滑动地设置在上模沿竖向设置的上通孔中,上模活塞底部设有上模型腔,上模底部设有第一上溢流槽,第一上溢流槽内侧壁倾斜设置以与上通孔侧壁形成第一刀口;下模活塞可滑动地设置在下模沿竖向设置的下通孔中,下模顶部设有下模型腔,下模活塞顶部设有第二下溢流槽,第二下溢流槽内侧壁倾斜设置以与下模活塞侧壁形成第二刀口;在压膜状态下,上模的底端与上模活塞的底端齐平,下模的顶端与下模活塞的顶端齐平,上模与下模之间留有余量,上模活塞与下模活塞之间留有余量,上模型腔与下模型腔配合形成模具型腔,第一上溢流槽和第二下溢流槽均与模具型腔连通;在飞边分离状态下,通过上模和上模活塞相对运动使第一刀口露出,以及,下模和下模活塞相对运动使第二刀口露出;通过上模与下模相对运动使第一刀口切除外侧飞边,以及,通过上模活塞与下模活塞的相对运动使第二刀口切除内侧飞边。因此,本发明可以使橡胶制品脱膜前,实现切除飞边,从而在橡胶制品脱模时,飞边与橡胶制品自动分离,无需后段去飞边工艺,节省生产工艺环节,且去飞边的轮廓完整,去除干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飞边自动分离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飞边自动分离的模具的上模和上模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飞边自动分离的模具的下模和下模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B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飞边自动分离的模具在飞边分离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处放大图。
图8为图6中D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8所示,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飞边自动分离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飞边自动分离的模具的上模和上模活塞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飞边自动分离的模具的下模和下模活塞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A处放大图;图5为图1中B处放大图;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飞边自动分离的模具在飞边分离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C处放大图;图8为图6中D处放大图。
参照图1-8,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飞边自动分离的模具,包括:上模1、上模活塞2、下模3和下模活塞4;上模活塞2可滑动地设置在上模1沿竖向设置的上通孔5中,上模活塞2底部设有上模型腔6,上模1底部设有第一上溢流槽7,第一上溢流槽7内侧壁倾斜设置以与上通孔5侧壁形成第一刀口8;下模活塞4可滑动地设置在下模3沿竖向设置的下通孔9中,下模3顶部设有下模型腔10,下模活塞4顶部设有第二下溢流槽11,第二下溢流槽11内侧壁倾斜设置以与下模活塞4侧壁形成第二刀口12;在压膜状态下,上模1的底端与上模活塞2的底端齐平,下模3的顶端与下模活塞4的顶端齐平,上模1与下模3之间留有余量,上模活塞2与下模活塞4之间留有余量,上模型腔6与下模型腔10配合形成模具型腔,第一上溢流槽7和第二下溢流槽11均与模具型腔连通;在飞边分离状态下,通过上模1和上模活塞2相对运动使第一刀口8露出,以及,下模3和下模活塞4相对运动使第二刀口12露出;通过上模1与下模3相对运动使第一刀口8切除外侧飞边,以及,通过上模活塞2与下模活塞4的相对运动使第二刀口12切除内侧飞边。
在本实施例中,上模型腔6设置在靠近上模1一侧的上模活塞2上,下模型腔10设置在靠近下模活塞4一侧的下模3上,从而使得上模型腔6靠近第一刀口8,下模型腔10靠近第二刀口12,减少飞边的残留,提高飞边去除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上模1底部位于第一上溢流槽7外侧设有与其连通的第一上缓冲槽,和/或,下模活塞4顶部位于第二下溢流槽11内侧设有与其连通的第二下缓冲槽,从而通过第一上缓冲槽和第二下缓冲槽的设置,以便进一步为溢流出的物料提供缓冲空间,提高橡胶制品的品质。
在本实施例中,下模3顶部位于下模型腔10外侧设有第一下溢流槽14,上模活塞2底部位于上模型腔6内侧设有第二上溢流槽13;第一上溢流槽7与第一下溢流槽14配合形成与模具型腔相连通的第一溢流腔,第二上溢流槽13与第二下溢流槽11配合形成与模具型腔相连通的第二溢流腔,从而提高溢流效果,进而提高橡胶制品的品质。
在本实施例中,下模3顶部位于第一下溢流槽14外侧设有第一下缓冲槽,和/或,上模活塞2底部位于第二上溢流槽13内侧设有第二上缓冲槽;第一上缓冲槽与第一溢流腔相连通;第二下缓冲槽与第二溢流腔相连通,从而通过第一下缓冲槽和第二上缓冲槽的设置,以便进一步为溢流出的物料提供缓冲空间,提高橡胶制品的品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刀口8的底端与上模1的底端齐平;第二刀口12的顶端与下模活塞4的顶端齐平,从而保证溢流效果的同时,保证第一刀口8和第二刀口12切割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上溢流槽7内侧壁倾斜角度为105°,下溢流槽11内侧壁倾斜角度为105°,从而进一步保证第一刀口8和第二刀口12切割效果。
一种应用于所述的一种飞边自动分离的模具的飞边自动分离的模具控制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S1、驱动上模1和/或上模活塞2动作,使上模1的底端与上模活塞2的底端齐平;驱动下模3和/或下模活塞4动作,使下模3的顶端与下模活塞4的顶端齐平;
S2、驱动上模1和上模活塞2向下运动,和/或,驱动下模3和下模活塞4向上运动,使上模1与下模3之间留有余量,上模活塞2与下模活塞4之间留有余量,上模型腔6与下模型腔10配合形成模具型腔,第一上溢流槽7和第二下溢流槽11均与模具型腔连通,实现压膜状态;
S3、压膜完成后,驱动上模1向下运动,以使上模1和上模活塞2的相对运动使第一刀口8露出,并使上模1与下模3相对运动使第一刀口8切除外侧飞边,以及,驱动下模活塞4向上运动,以使下模3和下模活塞4的相对运动使第二刀口12露出,并使上模活塞2与下模活塞4的相对运动使第二刀口12切除内侧飞边,实现飞边分离状态;
或者,压膜完成后,驱动下模活塞4向上运动,以使下模3和下模活塞4的相对运动使第二刀口12露出,并使上模活塞2与下模活塞4的相对运动使第二刀口12切除内侧飞边,继续驱动下模活塞4向上运动,下模活塞4推动上模活塞2向上运动,以使上模1和上模活塞2的相对运动使第一刀口8露出,再驱动上模1或下模3,以使上模1与下模3相对运动使第一刀口8切除外侧飞边,实现飞边分离状态。
本发明可以使橡胶制品脱膜前,实现切除飞边,从而在橡胶制品脱模时,飞边与制品自动分离,无需后段去飞边工艺,节省生产工艺环节,且去飞边的轮廓完整,去除干净。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飞边自动分离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1)、上模活塞(2)、下模(3)和下模活塞(4);
上模活塞(2)可滑动地设置在上模(1)沿竖向设置的上通孔(5)中,上模活塞(2)底部设有上模型腔(6),上模(1)底部设有第一上溢流槽(7),第一上溢流槽(7)内侧壁倾斜设置以与上通孔(5)侧壁形成第一刀口(8);
下模活塞(4)可滑动地设置在下模(3)沿竖向设置的下通孔(9)中,下模(3)顶部设有下模型腔(10),下模活塞(4)顶部设有第二下溢流槽(11),第二下溢流槽(11)内侧壁倾斜设置以与下模活塞(4)侧壁形成第二刀口(12);
在压膜状态下,上模(1)的底端与上模活塞(2)的底端齐平,下模(3)的顶端与下模活塞(4)的顶端齐平,上模(1)与下模(3)之间留有余量,上模活塞(2)与下模活塞(4)之间留有余量,上模型腔(6)与下模型腔(10)配合形成模具型腔,第一上溢流槽(7)和第二下溢流槽(11)均与模具型腔连通;
在飞边分离状态下,通过上模(1)和上模活塞(2)相对运动使第一刀口(8)露出,以及,下模(3)和下模活塞(4)相对运动使第二刀口(12)露出;通过上模(1)与下模(3)相对运动使第一刀口(8)切除外侧飞边,以及,通过上模活塞(2)与下模活塞(4)的相对运动使第二刀口(12)切除内侧飞边;
上模型腔(6)设置在靠近上模(1)一侧的上模活塞(2)上,下模型腔(10)设置在靠近下模活塞(4)一侧的下模(3)上;
上模(1)底部位于第一上溢流槽(7)外侧设有与其连通的第一上缓冲槽,和/或,下模活塞(4)顶部位于第二下溢流槽(11)内侧设有与其连通的第二下缓冲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边自动分离的模具,其特征在于,下模(3)顶部位于下模型腔(10)外侧设有第一下溢流槽(14),上模活塞(2)底部位于上模型腔(6)内侧设有第二上溢流槽(13);
第一上溢流槽(7)与第一下溢流槽(14)配合形成与模具型腔相连通的第一溢流腔,第二上溢流槽(13)与第二下溢流槽(11)配合形成与模具型腔相连通的第二溢流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飞边自动分离的模具,其特征在于,下模(3)顶部位于第一下溢流槽(14)外侧设有第一下缓冲槽,和/或,上模活塞(2)底部位于第二上溢流槽(13)内侧设有第二上缓冲槽;
第一上缓冲槽与第一溢流腔相连通;第二下缓冲槽与第二溢流腔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飞边自动分离的模具,其特征在于,第一刀口(8)的底端与上模(1)的底端齐平;第二刀口(12)的顶端与下模活塞(4)的顶端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飞边自动分离的模具,其特征在于,上溢流槽(7)内侧壁倾斜角度为105°,下溢流槽(11)内侧壁倾斜角度为105°。
6.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飞边自动分离的模具的飞边自动分离的模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
S1、驱动上模(1)和/或上模活塞(2)动作,使上模(1)的底端与上模活塞(2)的底端齐平;驱动下模(3)和/或下模活塞(4)动作,使下模(3)的顶端与下模活塞(4)的顶端齐平;
S2、驱动上模(1)和上模活塞(2)向下运动,和/或,驱动下模(3)和下模活塞(4)向上运动,使上模(1)与下模(3)之间留有余量,上模活塞(2)与下模活塞(4)之间留有余量,上模型腔(6)与下模型腔(10)配合形成模具型腔,第一上溢流槽(7)和第二下溢流槽(11)均与模具型腔连通,实现压膜状态;
S3、压膜完成后,驱动上模(1)向下运动,以使上模(1)和上模活塞(2)的相对运动使第一刀口(8)露出,并使上模(1)与下模(3)相对运动使第一刀口(8)切除外侧飞边,以及,驱动下模活塞(4)向上运动,以使下模(3)和下模活塞(4)的相对运动使第二刀口(12)露出,并使上模活塞(2)与下模活塞(4)的相对运动使第二刀口(12)切除内侧飞边,实现飞边分离状态;
或者,压膜完成后,驱动下模活塞(4)向上运动,以使下模(3)和下模活塞(4)的相对运动使第二刀口(12)露出,并使上模活塞(2)与下模活塞(4)的相对运动使第二刀口(12)切除内侧飞边,继续驱动下模活塞(4)向上运动,下模活塞(4)推动上模活塞(2)向上运动,以使上模(1)和上模活塞(2)的相对运动使第一刀口(8)露出,再驱动上模(1)或下模(3),以使上模(1)与下模(3)相对运动使第一刀口(8)切除外侧飞边,实现飞边分离状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63955.5A CN114953308B (zh) | 2022-04-29 | 2022-04-29 | 一种飞边自动分离的模具及其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63955.5A CN114953308B (zh) | 2022-04-29 | 2022-04-29 | 一种飞边自动分离的模具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53308A CN114953308A (zh) | 2022-08-30 |
CN114953308B true CN114953308B (zh) | 2024-08-06 |
Family
ID=82979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463955.5A Active CN114953308B (zh) | 2022-04-29 | 2022-04-29 | 一种飞边自动分离的模具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95330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352950B (zh) * | 2023-03-27 | 2023-09-29 | 深圳市丰正昌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耐热性橡胶环加工工艺及加工设备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054A (zh) * | 1994-03-07 | 1995-11-22 | 希巴-盖吉股份公司 | 生产光学镜片的方法和装置 |
CN211993843U (zh) * | 2020-04-23 | 2020-11-24 | 贺州宝兴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需磨边的餐具成型装置 |
CN218314817U (zh) * | 2022-04-29 | 2023-01-17 | 安徽熹贾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飞边自动分离的模具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412427A (en) * | 1965-06-23 | 1968-11-26 | Flusfeder Joseph |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disc records |
JPS5938090B2 (ja) * | 1981-02-12 | 1984-09-13 | 一雄 坂東 | プラスチック成形金型面のクリ−ニング装置 |
JPS57151330A (en) * | 1981-03-16 | 1982-09-18 | Akira Washida | Method for removing rubber flash of o-ring |
JP2585093B2 (ja) * | 1989-02-20 | 1997-02-26 |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 直圧成形のバリ除去方法 |
US5326505A (en) * | 1992-12-21 | 1994-07-05 |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Products, Inc. | Method for treating an ophthalmic lens mold |
US5454708A (en) * | 1994-01-24 | 1995-10-03 | The Coleman Company, Inc. | Flash removal system for a mold |
IE980969A1 (en) * | 1998-11-23 | 2000-05-31 | Plastech Developments Ltd | Blow moul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JP4632073B2 (ja) * | 2000-12-25 | 2011-02-16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シールリング成形用金型及びシールリングの成形方法 |
KR20120033803A (ko) * | 2010-09-30 | 2012-04-09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일체형 트레이 커버 성형 공법 |
CN205185219U (zh) * | 2015-12-02 | 2016-04-27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注塑成型模具装置 |
CN108501271B (zh) * | 2018-05-30 | 2024-05-10 | 安徽劲旋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环形切飞边复合材料螺旋桨模压成型模具 |
CN109848283A (zh) * | 2018-12-28 | 2019-06-07 | 武汉协和齿环有限公司 | 铜质同步器齿环锻件毛坯冲模及内外飞边去除方法 |
CN214290413U (zh) * | 2020-12-17 | 2021-09-28 | 义乌市易开盖实业公司 | 一种带有分段式缓冲活塞出盖的盖杯成型模具 |
CN113524551A (zh) * | 2021-07-14 | 2021-10-22 | 安徽徽合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iml膜片成型模具 |
CN114038695B (zh) * | 2021-10-27 | 2024-04-02 | 上海熹贾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防水透气倒车灯开关传感器 |
-
2022
- 2022-04-29 CN CN202210463955.5A patent/CN11495330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054A (zh) * | 1994-03-07 | 1995-11-22 | 希巴-盖吉股份公司 | 生产光学镜片的方法和装置 |
CN211993843U (zh) * | 2020-04-23 | 2020-11-24 | 贺州宝兴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需磨边的餐具成型装置 |
CN218314817U (zh) * | 2022-04-29 | 2023-01-17 | 安徽熹贾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飞边自动分离的模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53308A (zh) | 2022-08-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604267U (zh) | 自动切除废料的注塑模具 | |
CN114953308B (zh) | 一种飞边自动分离的模具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2241110A (zh) | 自动热切侧浇口注塑模、所用浇口切刀及注塑工艺 | |
CN218314817U (zh) | 一种飞边自动分离的模具 | |
CN212097365U (zh) | 一种水口自动脱落的汽车注塑模具 | |
CN209832496U (zh) | 一种浇口自动切断的注塑模具 | |
CN213260854U (zh) | 一种具有自动切断机构的注塑模具 | |
CN201537999U (zh) | 塑料或橡胶制品的去毛边刀具 | |
CN210701965U (zh) | 无铁屑废料刀 | |
CN210851154U (zh) | 降低浇口凝料残余的注塑模具 | |
CN107877796A (zh) | 一种自动切割浇口的模具 | |
CN207772330U (zh) | 一种自动切割浇口的模具 | |
CN105346024B (zh) | 一种模具内流道凝料分离装置 | |
CN209649405U (zh) | 一种模内切模具 | |
CN208006178U (zh) | 一种内置潜胶口切除装置及其模具 | |
US20020033551A1 (en) | Method and injection-moulding tool for moulding a plastic part, in particular a mudguard and panelling parts for motor vehicles | |
CN204262186U (zh) | 混合燃烧室金属冲模 | |
CN203092964U (zh) | 一种注塑模具剪水口结构 | |
CN118809925B (zh) | 一种一体式注塑机 | |
CN208993006U (zh) | 模内热切自动断浇口的模具结构 | |
CN105965785A (zh) | 一种可自动切除料头的注塑模具 | |
CN216501769U (zh) | 一种改善冲压修边掉铁屑模具结构 | |
CN221067070U (zh) | 一种注塑模具二次顶出剪切水口装置 | |
CN219903118U (zh) | 一种具有修边功能的塑胶模具 | |
CN206393958U (zh) | 一种自动剪水口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03 Address after: 200000 building 13, No. 3398, Puwei Road,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Xijia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42300 standardized workshop at the intersection of Hailuo road and Biyun Road, port Ecological Industrial Park, Ninggu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ingguo City, Xuancheng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Anhui Xijia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