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45502A - 轮式承载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轮式承载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945502A CN114945502A CN202080056990.4A CN202080056990A CN114945502A CN 114945502 A CN114945502 A CN 114945502A CN 202080056990 A CN202080056990 A CN 202080056990A CN 114945502 A CN114945502 A CN 11494550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heel seat
- link
- wheel
- frame
- lat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08—Braking mechanisms; Locking devices against movement
- B62B9/085—Braking mechanisms; Locking devices against movement hand operat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7/00—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 B62B7/04—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 B62B7/044—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three wheel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7/00—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 B62B7/04—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 B62B7/06—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collapsible or foldable
- B62B7/062—Coupling unit between front wheels, rear wheels and hand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08—Braking mechanisms; Locking devices against movement
- B62B9/087—Braking mechanisms; Locking devices against movement by locking in a braking posi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10—Perambulator bodies; Equipment therefor
- B62B9/14—Equipment protecting from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e.g. Hoods; Weather screens; Cat nets
- B62B9/142—Equipment protecting from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e.g. Hoods; Weather screens; Cat nets by flexible canopies, covers or ne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20—Handle bars; Hand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7/00—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 B62B7/04—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 B62B7/06—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collapsible or fold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andcart (AREA)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轮式承载装置(10),包括:支架结构(11),包括站立架;轮座(30),装有轮子并与站立架相枢接,轮子可绕第一轮轴线相对于第一轮座枢转;锁定组件(39),包括与站立架活动地连接的轮座闩锁件,轮座闩锁件与轮座相卡合以将第一轮座与站立架枢转地锁定,且与轮座脱离卡合以释锁轮座,从而使轮座能够枢转而改变轮轴线的方向;致动组件(48),与轮座闩锁件相耦接并包括一或多个连结件;及解锁机构(52),包括操作部,操作部设置于支架结构上并可被操作以使致动组件拉动轮座闩锁件,从而使轮座闩锁件与轮座脱离卡合。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
本申请案分别主张于2019年6月13日申请的中国专利申请案号201910514627.1、于2019年8月23日申请的中国专利申请案号201910787608.6、于2019年9月11日申请的中国专利申请案号201910858955.3、于2019年12月23日申请的中国专利申请案号201911336477.6、及于2020年4月30日申请的中国专利申请案号202010370191.6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式承载装置。
背景技术
照顾者通常依赖推车以运送婴幼儿和儿童。大部分推车的前轮典型地可相对于车架水平地自由枢转以改变轮轴线的方向,推车的后轮则不能水平地枢转而具有横向的固定轮轴线。因此,推车处于空间有限的环境中时不易回转。
故,仍需要一种能提供更佳的机动性且解决至少以上问题的改良设计。
发明内容
本申请案公开一种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设置的轮子组件在水平方向可控制地锁定并解锁且能提供更佳的机动性。
本文内容涉及一种如独立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从属权利要求涉及可选择性的实施例,其可由任何组合实现。
本公开内容提供一种轮式承载装置,包括:支架结构,包括站立架;第一轮座,装有第一轮子并与所述站立架相枢接,所述第一轮子可绕第一轮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一轮座枢转;锁定组件,包括与所述站立架活动地连接的第一轮座闩锁件,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可与所述第一轮座相卡合以将所述第一轮座与所述站立架枢转地锁定,且可与所述第一轮座脱离卡合以释锁所述第一轮座,从而使所述第一轮座能够相对于所述站立架枢转而改变第一轮轴线的方向;致动组件,与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相耦接;及解锁机构,包括操作部,所述操作部设置于所述支架结构上在远离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之处,所述解锁机构可被操作而使所述致动组件致动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从而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一轮座脱离卡合。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解锁机构可被操作而使所述致动组件推动或拉动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从而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一轮座脱离卡合。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锁定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相连接的锁定弹簧,所述锁定弹簧可施加偏置力以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一轮座相卡合。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支架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站立架相耦接的推手架,而所述操作部可选择设置于所述推手架。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操作部与所述支架结构相滑接或枢接,尤其所述推手架。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致动组件包括连结致动件及连结件,所述连结致动件与所述支架结构活动地连接,所述连结件将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与所述连结致动件相耦接。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连结致动件可移动以致动所述连结件,尤其推动或拉动所述连结件,且促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一轮座脱离卡合。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连结件包括缆索。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操作部经由缆索与所述连结致动件相耦接。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致动组件包括连结致动件,且所述支架结构还包括经由连杆机构与所述站立架相耦接的推手架,所述连结致动件与所述连杆机构活动地连接。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连杆机构包括杆体,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推手架、所述站立架相枢接,且所述连结致动件与所述杆体相滑接。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操作部设置于所述推手架。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致动组件包括连结致动件,所述连结致动件与所述支架结构滑动地组接,且所述操作部具有斜面,所述解锁机构为通过所述斜面与所述连结致动件之间的滑动接触而可被操作以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释锁所述第一轮座。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操作部包括与所述支架结构相枢接的转筒,且所述致动组件包括连结件,所述连结件包括具有一端部与所述转筒锚定的缆索,所述转筒可枢转以至少部分卷收所述缆索,从而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被所述致动组件致动,尤其被所述致动组件推动或拉动,并与所述第一轮座脱离卡合。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操作部包括与所述支架结构相枢接的转筒,及与所述支架结构相滑接的按钮,且所述致动组件包括连结件,所述连结件包括具有一端部与所述转筒锚定的缆索,所述按钮可被操作以促使所述转筒枢转而操作所述缆索,从而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被所述致动组件致动,尤其通过拉动所述缆索而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被所述致动组件拉动并与所述第一轮座脱离卡合。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站立架包括脚架,而所述操作部设置于所述脚架。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脚架包括相固接的侧段与横段,而所述操作部设置于所述侧段或所述横段。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致动组件包括单一缆索,其相对两端部分别与所述操作部、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相连接。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轮式承载装置还包括:第二轮座,装有第二轮子并与所述站立架相枢接,所述第二轮子可绕第二轮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二轮座枢转,所述第一轮座与所述第二轮座沿所述轮式承载装置由其后方延伸至其前方的纵轴线相间隔;及第二锁定组件,包括与所述站立架活动地连接的第二轮座闩锁件,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可与所述第二轮座相卡合以将所述第二轮座与所述站立架枢转地锁定,且可与所述第二轮座脱离卡合以释锁所述第二轮座,从而使所述第二轮座能够相对于所述站立架枢转而改变第二轮轴线的方向。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支架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站立架相耦接且可介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站立架枢转的推手架,所述解锁机构配置为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任一者操作以使所述第一轮座和所述第二轮座同时释锁。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致动组件包括:连结致动件,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架结构,尤其所述站立架或所述推手架;及第一连结件和第二连结件,所述第一连结件将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与所述连结致动件相耦接,所述第二连结件将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与所述连结致动件相耦接;其中,所述连结致动件可朝第一方向移动以致动所述第二连结件,尤其推动或拉动所述第二连结件,从而促使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二轮座脱离卡合并同时放松所述第一连结件,借此允许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一轮座相卡合,且所述连结致动件可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以致动所述第一连结件,尤其推动或拉动所述第二连结件,从而促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一轮座脱离卡合并同时放松所述第二连结件,借此允许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二轮座相卡合。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连结致动件可在响应所述推手架介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枢转而朝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移动。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连结件和所述第二连结件中的任一者包括缆索。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推手架可绕枢轴线介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站立架枢转,而所述连结致动件由相同的枢轴线与所述站立架相枢接。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解锁机构还包括与所述操作部相连接的耦接件,所述耦接件可介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相对于所述连结致动件移动,所述连结致动件在所述耦接件处于第二状态且所述推手架处于第一位置时可相对于所述推手架或所述站立架朝第一方向枢转,并促使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二轮座脱离卡合。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连结致动件在所述耦接件处于第二状态且所述推手架处于第二位置时可相对于所述推手架或所述站立架朝第二方向枢转,且朝第二方向促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一轮座脱离卡合。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耦接件由所述推手架支载且可相对于所述推手架移动,其中所述连结致动件与所述推手架相耦接,使所述连结致动件和所述推手架在所述耦接件处于第一状态时可同步枢转。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致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弹簧,与所述连结致动件相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可将所述连结致动件偏置为相对于所述站立架和所述推手架朝第一方向枢转;及/或第二弹簧,与所述连结致动件相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可将所述连结致动件偏置为相对于所述站立架和所述推手架朝第二方向枢转。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解锁机构还包括由所述推手架支载且与所述操作部相连接的耦接件,所述耦接件可介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相对于所述推手架和所述连结致动件移动,所述连结致动件与所述推手架在所述耦接件处于第一状态时相耦接而可同步枢转,而所述连结致动件在所述耦接件处于第二状态时可相对于所述推手架和所述站立架枢转。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耦接件在第一状态下与所述连结致动件相卡合以防止所述连结致动件相对于所述推手架枢转;所述耦接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连结致动件可通过所述第一弹簧或所述第二弹簧的偏置力相对于所述推手架和所述站立架枢转。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推手架可在所述耦接件处于第一状态下介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因此,所述连结致动件在所述推手架由第二位置枢转至第一位置时可与所述推手架朝第一方向同步枢转,而所述连结致动件在所述推手架由第一位置枢转至第二位置时可与所述推手架朝第二方向同步枢转。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操作部可在所述推手架处于第一位置时被操作以使所述耦接件相对于所述推手架由第一状态移动至第二状态,使得由所述第二弹簧偏置的所述连结致动件朝第二方向枢转并致动所述第一连结件,尤其推动或拉动所述第一连结件,从而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一轮座脱离卡合;且所述操作部可在所述推手架处于第二位置时被操作以使所述耦接件相对于所述推手架由第一状态移动至第二状态,使得由所述第一弹簧偏置的所述连结致动件朝第一方向枢转并致动所述第二连结件,尤其推动或拉动所述第二连结件,从而使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二轮座脱离卡合。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连结致动件具有大致为V形的开槽、及位于所述开槽底部的缺口,所述耦接件在第一状态下适于与所述缺口相卡合,在第二状态下则与所述缺口脱离卡合。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操作部为经由缆索与所述耦接件相连接。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致动组件还包括缆索组件,其将所述操作部与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相耦接但不耦接所述连结致动件,所述操作部可被操作以致动所述缆索组件,尤其推动或拉动所述缆索组件,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轮座、所述第二轮座脱离卡合。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缆索组件包括滑动件、第一缆索部、第二缆索部及第三缆索,所述第一缆索部、所述第二缆索部与所述滑动件相连接,所述第三缆索与所述滑动件、所述操作部相连接,所述第一缆索部还与所述第一连结件或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相连接,所述第二缆索部还与所述第二连结件或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相连接。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致动组件还包括枢转耦接机构,在所述推手架介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枢转的过程中,所述枢转耦接机构配置为将所述连结致动件与所述推手架枢转地耦接;在所述推手架为折叠所述轮式承载装置而枢转时,所述枢转耦接机构则配置为将所述连结致动件与所述推手架枢转地解除耦接。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站立架包括第一耦接件,所述推手架包括与所述第一耦接件相枢接的第二耦接件,而所述枢转耦接机构包括在所述第一耦接件上设置的导槽、及由所述连结致动件支载的捕捉件,所述捕捉件具有容置于所述导槽的突出部,所述导槽具有第一开槽部及相对于所述第一开槽部倾斜一角度的第二开槽部,所述捕捉件可相对于所述连结致动件介于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移动;在第一状态,所述捕捉件与所述第二耦接件相卡合且所述突出部容置于所述第一开槽部,以将所述连结致动件与所述推手架枢转地耦接;在第二状态,所述捕捉件与所述第二耦接件脱离卡合且所述突出部容置于所述第二开槽部,以将所述连结致动件与所述推手架枢转地解除耦接。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推手架介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枢转时,所述捕捉件的所述突出部适于沿所述第一开槽部滑动。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枢转耦接机构还包括弹簧,其分别与所述捕捉件、所述连结致动件相连接,所述弹簧将所述捕捉件朝向第一状态偏置。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致动组件还包括弹簧,其与所述连结致动件相连接,所述推手架由第二位置至第一位置枢转时使所述推手架接触并促使所述连结致动件朝第一方向移动;所述推手架由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枢转时则使所述推手架移开所述连结致动件,使所述连结致动件可通过所述弹簧的偏置力朝第二方向移动。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连结件和所述第二连结件由单一缆索构成。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致动组件包括:连结致动件,设置于邻近所述推手架;及连结件,具有中间部、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中间部环绕于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端部分别与所述连结致动件、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锚定;其中,所述连结致动件可与所述推手架朝第一方向同步枢转以致动所述连结件的所述第二端部,尤其推动或拉动所述连结件的所述第二端部,并促使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二轮座脱离卡合,且同时放松所述连结件的所述中间部而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一轮座相卡合;且所述连结致动件可与所述推手架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同步枢转以致动所述连结件的所述中间部,尤其推动或拉动所述连结件的所述中间部,并促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一轮座脱离卡合,且同时放松所述连结件的所述第二端部而使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二轮座相卡合。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锁定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相连接的第一锁定弹簧,所述第二锁定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相连接的第二锁定弹簧,所述第一锁定弹簧为促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一轮座相卡合所施加的偏置力大于所述第二锁定弹簧为促使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二轮座相卡合所施加的偏置力。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操作部经由缆索与所述连结致动件相连接,所述推手架处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中的任一者时,所述操作部可被操作以使所述连结致动件朝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同一者枢转,从而解锁所述第一轮座和所述第二轮座。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操作部经由缆索与所述连结致动件或与所述连结致动件所耦接的驱动件相连接,使所述操作部可被操作以使所述连结致动件枢转。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致动组件包括:连结致动件,设置于邻近所述推手架;及连结件,具有中间部、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中间部环绕于所述连结致动件,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锚定;其中,所述连结致动件可与所述推手架朝第一方向同步枢转以致动所述连结件的所述第二端部,尤其推动或拉动所述连结件的所述第二端部,并促使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二轮座脱离卡合,且同时放松所述连结件的所述中间部而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一轮座相卡合;且所述连结致动件可与所述推手架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同步枢转以致动所述连结件的所述中间部,尤其推动或拉动所述连结件的所述中间部,并促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一轮座脱离卡合,且同时放松所述连结件的所述第二端部而使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二轮座相卡合。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致动组件还包括缆索组件,其将所述操作部与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相耦接但不耦接所述连结致动件,所述操作部可被操作以致动所述缆索组件,尤其推动或拉动所述缆索组件,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轮座、所述第二轮座脱离卡合。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缆索组件包括滑动件、第一缆索部、第二缆索部及第三缆索,所述第一缆索部、所述第二缆索部与所述滑动件相连接,所述第三缆索与所述滑动件、所述操作部相连接,所述第一缆索部还与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或所述连结件的第一部分相连接,所述第二缆索部还与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或所述连结件的第二部分相连接,所述连结件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彼此相对折叠。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致动组件包括:第一连结致动件和第二连结致动件,与所述站立架活动地连接;第一连结件和第二连结件,所述第一连结件将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一连结致动件相耦接,所述第二连结件将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二连结致动件相耦接;及耦接件,与所述推手架相固接且具有促动部;其中,所述推手架由第二位置至第一位置枢转时导致所述促动部远离所述第一连结致动件移动而使所述第二连结致动件移动,尤其顶推或拉动所述第二连结致动件,从而使所述第二连结致动件致动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二轮座脱离卡合,尤其推动或拉动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而使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二轮座脱离卡合;而所述推手架由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枢转时导致所述促动部远离所述第二连结致动件移动而使所述第二连结致动件移动,尤其顶推或拉动所述第一连结致动件,从而使所述第一连结致动件致动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尤其推动或拉动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而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一轮座脱离卡合。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解锁机构还包括第一促动件、第二促动件及解锁致动件,所述第一促动件及所述第二促动件由所述推手架支载,所述解锁致动件与所述操作部相耦接且与所述第一促动件、所述第二促动件相连接,在所述推手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促动件邻近于所述第一连结致动件,所述第二促动件则远离所述第二连结致动件;在所述推手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促动件邻近于所述第二连结致动件,所述第一促动件则远离所述第一连结致动件;在所述推手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操作部可被操作以使所述第一促动件促使所述第一连结致动件移动,尤其顶推或拉动所述第一连结致动件而使所述第一连结致动件致动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尤其推动或拉动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而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一轮座脱离卡合;在所述推手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操作部可被操作以使所述第二促动件促使所述第二连结致动件移动,尤其顶推或拉动所述第二连结致动件而使所述第二连结致动件致动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尤其推动或拉动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而使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二轮座脱离卡合。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轮式承载装置为儿童推车。
附图说明
图1示出轮式承载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示出图1的轮式承载装置中的连杆机构与连结致动件相组接的放大图;
图3示出图1的轮式承载装置中的一轮子组件的放大图;
图4示出图1的轮式承载装置中所设有的操作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5示出图1的轮式承载装置中所设置的致动组件及解锁机构的示意图;
图6和图7示出图1的轮式承载装置中可设置的解锁机构的不同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8和图9示出图1的轮式承载装置中可设置的解锁机构的另一不同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10示出图1的轮式承载装置中设有另一致动组件及另一解锁机构的立体图;
图11示出图10的轮式承载装置中所设置的致动组件及解锁机构的分解图;
图12示出图10的轮式承载装置中所设有的操作部的立体图;
图13和图14示出操作部与图11的致动组件中的连结致动件之间的交互作用的立体图;
图15示出图10的轮式承载装置中的一轮子组件相对于站立架处于锁定状态的剖视图;
图16示出图15的轮子组件相对于站立架处于解锁状态的剖视图;
图17示出图1的轮式承载装置中所设置的致动组件及解锁机构的不同结构的立体图;
图18示出图17的轮式承载装置中所设置的解锁机构的操作部的立体图;
图19示出图17的轮式承载装置中的操作部与致动组件相连接的立体图;
图20和图21示出轮式承载装置的解锁机构中的操作部的不同结构的示意图;
图22示出轮式承载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3示出图22的轮式承载装置中所设有的一轮子组件的剖视图;
图24示出图22的轮式承载装置中所设有的另一轮子组件的立体图;
图25示出图22的轮式承载装置中所设有的致动组件的示意图;
图26示出图22的轮式承载装置中所设置的致动组件的结构细节的示意图;
图27示出图22的轮式承载装置中所设置的致动组件的其它结构细节的立体图;
图28示出图22的轮式承载装置中所设有的解锁机构的操作部的示意图;
图29示出图22的轮式承载装置中设有致动组件的不同结构的示意图;
图30示出图29的轮式承载装置中所设置的致动组件的部分结构细节的放大图;
图31示出图30的致动组件中所设有的连结致动件的立体图;
图32示出轮式承载装置中设有另一致动组件及解锁机构的立体图;
图33示出图32的轮式承载装置中所设有的一轮子组件的剖视图;
图34示出图32的轮式承载装置中所设有的另一轮子组件的立体图;
图35示出图32的轮式承载装置中所设置的致动组件的放大图;
图36示出图32的轮式承载装置所设有的致动组件中位于载杆上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37示出图32的轮式承载装置所设置的致动组件的立体图;
图38示出图37的致动组件的不同结构的立体图;
图39示出图37的致动组件的另一不同结构的立体图;
图40示出轮式承载装置中设有另一致动组件及解锁机构的的侧视图;
图41示出图40的轮式承载装置中所设置的致动组件的部分结构细节的示意图;
图42示出图40的轮式承载装置中所设置的致动组件的一部分及解锁机构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43示出图40的轮式承载装置中所设置的致动组件的一部分及解锁机构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44示出图40的轮式承载装置中所设有的一轮子组件的放大图;
图45示出图40的轮式承载装置中所设有的另一轮子组件的放大图;
图46示出轮式承载装置中设有另一致动组件的侧视图;
图47示出图46的轮式承载装置中所设置的致动组件的部分结构细节的立体图;
图48示出图46的轮式承载装置中的致动组件中的一连结件与轮子组件的轮座闩锁件相耦接的剖视图;
图49示出图46的轮式承载装置中的致动组件中的另一连结件与另一轮子组件的轮座闩锁件相耦接的剖视图;
图50示出轮式承载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1示出图50的轮式承载装置中所设有的致动组件的立体图;
图52示出图50的轮式承载装置中的致动组件中的一连结件与轮子组件的轮座闩锁件相耦接的剖视图;
图53示出图50的轮式承载装置中的致动组件中的另一连结件与另一轮子组件的轮座闩锁件相耦接的剖视图;
图54示出图50的轮式承载装置中所设置的致动组件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55示出图50的轮式承载装置中所设置的致动组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56示出图50的轮式承载装置中所设置的致动组件的连结致动件的立体图;
图57示出图50的轮式承载装置中与推手架相固接的耦接件的立体图;
图58示出图50的轮式承载装置中为设置于站立架上的耦接件的立体图;
图59示出图50的轮式承载装置中介于推手架的耦接件与站立架的耦接件之间所组接的连结致动件的剖视图;
图60示出图50的轮式承载装置中所设有的操作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61示出致动组件的一部分与图60的操作部相耦接的示意图;
图62示出图50的轮式承载装置中设有另一致动组件及另一解锁机构的侧视图;
图63示出图62的轮式承载装置中的站立架的一部分与推手架相枢接的立体图;
图64示出图62的轮式承载装置中所设置的致动组件的一连结致动件和连结件的示意图;
图65示出图64的连结件与轮式承载装置中的轮座闩锁件相耦接的示意图;
图66示出图62的轮式承载装置中所设置的致动组件的另一连结致动件和另一连结件的示意图;
图67示出图66的连结件与轮式承载装置中的另一轮座闩锁件相耦接的示意图;
图68示出图62的轮式承载装置的致动组件中为设置于推手架所固接的耦接件上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69示出图62的轮式承载装置中所设置的致动组件的一部分的示意图,致动组件包含与两个连结致动件中的一者交互作用的促动部;
图70示出致动组件的促动部相较于图69所示的位置位移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71示出图62的轮式承载装置中所设有的操作部的示意图;
图72示出图62的轮式承载装置中所设有的解锁机构的结构细节的立体图;
图73示出图62的轮式承载装置的解锁机构中为设置于推手架的耦接件中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74示出图62的轮式承载装置中所设置的解锁机构的其它结构细节的立体图;
图75示出图62的轮式承载装置中的推手架和解锁机构设置于为适于与致动组件的两个连结致动件中的一者交互作用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76示出图62的轮式承载装置中的解锁机构设置于为适于与致动组件的两个连结致动件中的另一者交互作用的另一位置的剖视图;
图77示出图62的轮式承载装置中的解锁机构设置于图75所示为适于与致动组件的两个连结致动件中的一者交互作用的位置的剖视图;及
图78示出解锁机构设置于图77的位置且被操作以促使连结致动件移动以解锁其所耦接的轮座闩锁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案提供一种轮式承载装置,其包含站立架及多个设置于站立架底部的轮子组件。轮子组件相对于站立架的水平方向可经控制而锁定及解锁,其中解锁的轮子组件可相对于站立架枢转而改变轮轴线的水平方向。根据需求,一些轮子组件为锁定,而其它的轮子组件同时为解锁;或,所有轮子组件可依需求同时解锁。据此,轮式承载装置于使用上更为弹性且具有更佳的机动性。本文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的实施例包含儿童推车。然而,可理解,包含本文所述的结构及特征的轮式承载装置可包含,但非限于,儿童推车、手推车、购物车等。据此,应理解本文所述的结构及特征可应用于任何具有轮子的产品类型,本文所述及主张的轮式承载装置并不限于后述的实例。
图1-5为不同的示意图,示出一实施例的轮式承载装置10,其例示为儿童推车。参照图1-5,轮式承载装置10可包含支架结构11,其包括彼此耦接的站立架12和推手架14,及多个设置于站立架12底部的轮子组件16、18。
根据一结构实例,站立架12可包含两个脚架20、22、两个侧连结杆24、及两个侧支撑杆26。脚架20例如可为后脚架,而脚架22例如可为前脚架。脚架20、22中的每一者可分别包含两个对称地设置于站立架12的左侧和右侧的侧段,如脚架20的两个侧段20A及脚架22的两个侧段22A,及与两个侧段相固接的横段,如脚架20中与两个侧段20A相固接的横段20B,及脚架22中与两个侧段22A相固接的横段22B。于左侧和右侧中的每一侧,脚架20的侧段20A和脚架22的侧段22A可分别与侧连结杆24枢转地耦接,而侧支撑杆26可延伸于侧段20A、22A之间并可与侧段22A枢转地耦接,从而使脚架20和22、侧连结杆24及侧支撑杆26在轮式承载装置10被折叠和展开时可彼此相对枢转。
推手架14可经由两个连杆机构28与站立架12枢转地耦接,其中,各连杆机构28可包含杆体28A,其两端分别与站立架12、推手架14相枢接。具体而言,推手架14可包含两个对称地设置于左侧和右侧的侧部14A,及连接两个侧部14A的持握部14B。于左侧和右侧中的每一侧,推手架14的侧部14A可与侧连结杆24相枢接、可与侧支撑杆26相枢接、且可经由杆体28A与脚架20的侧段20A枢转地耦接,其中,杆体28A的两端分别与推手架14的侧部14A、脚架20的侧段20A相枢接。
参照图1-5,轮子组件16、18中的每一者可包含轮座,其与站立架12相枢接并装有至少一个轮子,所述轮子可绕大致为水平延伸的轮轴线相对于所述轮座枢转,从而使轮座能够相对于站立架12枢转而改变轮轴线的方向。举例而言,两个轮子组件16可设置于脚架20的侧段20A下端,两个轮子组件18可分别设置于脚架22的两个侧段22A下端。各轮子组件16可包含轮座30,其与脚架20相枢接并装有至少一个轮子32,且轮子32可绕大致为水平延伸的轮轴线32A相对于轮座30枢转,从而使轮座30能够枢转而改变轮轴线32A的水平方向。类似地,各轮子组件18可包含轮座34,其与脚架22相枢接并装有至少一个轮子36,且轮子36可绕大致为水平延伸的轮轴线36A相对于轮座34枢转,从而使轮座34能够枢转而改变轮轴线36A的水平方向。轮座30、34沿着轮式承载装置10由其后方延伸至其前方的纵轴线相间隔。
参照图3和图5,两个轮子组件16可具有相同结构。于各轮子组件16中,轮座30可由枢轴31与脚架20相枢接,使轮座30及装设其中的轮子32可绕枢轴31同步枢转。根据一结构实例,轮座30可包含壳体33,其经由枢轴31与脚架20相枢接。为定义轮轴线32A的轮轴35可通过壳体33设置以将轮子32与轮座30相枢接。根据一结构实例,轮轴35可设为通过壳体33内部所组装的滑动件37以垂直滑动,且弹簧38可分别与滑动件37、壳体33相连接。弹簧38可缓冲轮子32相对于轮座30的垂直位移,在使用时能够消散不适当的冲击能量。
参照图3和图5,锁定组件39用以相对于站立架12枢转地锁定及解锁轮座30。锁定组件39可包含轮座闩锁件40和锁定弹簧42,轮座闩锁件40与站立架12活动地连接,锁定弹簧42则与轮座闩锁件40相连接。根据一结构实例,轮座闩锁件40可与脚架20的侧段20A相滑接。具体而言,侧段20A可具有空腔44,而轮座闩锁件40可具有滑动地容置于空腔44中的长形状,从而使轮座闩锁件40可滑动而突出或缩进空腔44。空腔44可具有开口44A,其尺寸较空腔44内部窄,而轮座闩锁件40可具有一内侧部大于其外侧部,所述外侧部为通过空腔44的开口44A移动,从而可防止轮座闩锁件40由空腔44掉出。
锁定弹簧42可设置于空腔44内,且锁定弹簧42的两端可分别与侧段20A、轮座闩锁件40相连接。锁定弹簧42可偏置轮座闩锁件40而使其突出于空腔44以与轮座30相卡合。
于锁定组件39中,轮座闩锁件40可朝下滑动而与轮座30的壳体33所设有的开口46相卡合,从而将轮座30与站立架12枢转地锁定;以及,轮座闩锁件40可朝上滑动而与轮座30的开口46脱离卡合,从而解锁轮座30而使轮座30能够相对于站立架12枢转。锁定弹簧42可施加偏置力以促使轮座闩锁件40与轮座30相卡合。如同上述的锁定组件39可为对应两个轮子组件16中的每一者设置。
参照图1-5,轮式承载装置10还可包含致动组件48及解锁机构52,致动组件48与轮座闩锁件40相耦接并包含一或多个连结件50,解锁机构52包含操作部54,操作部54设置于支架结构11上与轮座闩锁件40相距一距离的位置。根据一结构实例,致动组件48可包含连结致动件56及两个连结件50,连结致动件56与支架结构11活动地连接,两个连结件50分别将两个轮子组件16的轮座闩锁件40与连结致动件56相耦接。
连结致动件56可活动地连接至支架结构11的任何适当部位,例如站立架12、推手架14、或为将推手架14与站立架12相耦接的连杆机构28。根据一结构实例,连结致动件56可与连杆机构28活动地连接。举例而言,连结致动件56可与连杆机构28的杆体28A相滑接,并可为单一部件相对于杆体28A滑动。
两个连结件50可包含缆索部,且可沿支架结构1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举例而言,两个连结件50可包含两个缆索部,其由两个不同的缆索组成,各自具有一端部与所对应的轮座闩锁件40锚定,而另一端部与连结致动件56锚定。根据另一结构实例,两个连结件50可包含两个以单一缆索构成的缆索部,单一缆索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轮座闩锁件40锚定,单一缆索的中间部则与连结致动件56相连接。因此,连结致动件56可朝第一方向移动以拉动各连结件50并促使所对应的轮座闩锁件40与轮座30脱离卡合,且可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以放松各连结件50而使所对应的轮座闩锁件40能够通过锁定弹簧42的偏置力与轮座30相卡合。
参照图1、4、5,解锁机构52可被操作以使致动组件48拉动各轮座闩锁件40,从而使轮座闩锁件40与轮座30脱离卡合。根据一结构实例,解锁机构52可包含操作部54,其设置于推手架14上并与致动组件48相耦接。操作部54可设置于一侧部14A上,如图1及图4所示;或于推手架14的持握部14B上(图未示)。操作部54与推手架14活动地连接,并可为单一部件相对于推手架14移动。举例而言,操作部54可与推手架14相滑接,且可沿着推手架14的侧部14A的纵轴线滑动。根据一结构实例,解锁机构52可包含连结件58,其将操作部54与致动组件48相耦接。举例而言,连结件58可包含缆索,其将操作部54与致动组件48的连结致动件56相耦接,其中,所述缆索的两个端部例如分别与操作部54、连结致动件56锚定。以此结构,照顾者可通过滑动操作部54促使连结致动件56移动,由此可拉动各轮座闩锁件40而使轮座闩锁件40与轮座30脱离卡合,从而使轮座30能够相对于站立架12枢转。
配合图1-5,图6和图7为两个示出解锁机构52的变化结构的部分剖视图。参照图6和图7,解锁机构52的连结件58可与连结致动件60相连接,且连结致动件60与推手架14相滑接,其中,连结件58可包含与致动组件48的连结致动件56相耦接的缆索,如同前述。连结致动件60可设置于邻近操作部54,且可沿推手架14的侧部14A的纵轴线滑动。操作部54可与推手架14相滑接或枢接,且在操作时可滑动接触连结致动件60。举例而言,连结致动件60可具有斜面62,而操作部54可具有与斜面62滑动接触的突出部64。如图7所示,照顾者按压操作部54时可通过斜面62与突出部64间的滑动接触使连结致动件60朝上滑动而促使连结致动件56移动,由此可拉动各轮座闩锁件40而使轮座闩锁件40与轮座30脱离卡合,从而使被解锁的轮座30能够相对于站立架12枢转。
配合图1-5,图8和图9示出两个解锁机构52的另一变化结构的部分剖视图。参照图8和图9,解锁机构52的操作部54可包含转筒66,其与推手架14相枢接。根据一结构实例,包含转筒66的操作部54可为单一部件,使操作部54和转筒66可相对于推手架14同步枢转。如同前述,操作部54可经由连结件58与致动组件48相耦接。连结件58可包含缆索,其将操作部54与致动组件48的连结致动件56相耦接,其中,所述缆索的两个端部例如分别与操作部54的转筒66、连结致动件56锚定。如图9所示,照顾者可通过操作操作部54使转筒66相对于推手架14枢转而卷收至少部分连结件58并促使连结致动件56移动,由此可拉动各轮座闩锁件40而使轮座闩锁件40与轮座30脱离卡合,从而使轮座30能够相对于站立架12枢转。
以下将参照图1-9说明轮式承载装置10的例示性操作。当轮式承载装置10需要将轮座30设为能够相对于站立架12自由枢转时,照顾者可致动操作部54以使各轮座闩锁件40与所对应的轮座30脱离卡合,从而使轮座30解锁并可相对于站立架12自由枢转以改变轮轴线32A的水平方向。只要操作部54未被放开,轮座30即可维持解锁。所有轮座30、34可相对于站立架12枢转时,轮式承载装置100可为更灵活地操控。
当需要一般使用模式时,各轮座30可枢转至一般位置而使轮轴线32A为横向并与轮式承载装置10由其后方延伸至其前方的纵轴线为大致正交。接着操作部54可被放开,使轮座闩锁件40可通过锁定弹簧42的偏置力与轮座30相卡合。轮座30借此可与站立架12锁定。当各轮座闩锁件40移动至锁定状态,操作部54可通过连结件50、58的传动移动至初始位置。
图10-16为不同示意图,示出轮式承载装置10的实施例,其包含可分别取代前述致动组件48及解锁机构52的致动组件68及解锁机构70。参照图10-15,致动组件68可包含两个连结件50及两个连结致动件72,两个连结件50如同前述分别与两个轮座闩锁件40相连接,两个连结致动件72则与支架结构11活动地连接。具体而言,两个连结致动件72可与脚架20的横段20B活动地连接,各连结件50则可将一个轮座闩锁件40与一个连结致动件72相耦接。两个连结件50可包含缆索部,且可分别沿脚架20的两个侧段20A设置并通过横段20B。举例而言,两个连结件50可包含两个缆索部,其为两个不同缆索,各自的一端部与轮座闩锁件40锚定(较佳显示于图15),另一端部则与连结致动件72锚定(较佳显示于图11)。
参照图10和图11,两个连结致动件72可与脚架20的横段20B相滑接。举例而言,脚架20的横段20B可与托座74相固接,而两个连结致动件72可设置为相对于横段20B横向滑动于托座74内。根据一结构实例,托座74可具有基部74A及两个安装部74B,基部74A与横段20B相固接,两个安装部74B则突出于基部74A且彼此平行,使两个安装部74B之间定义有一间隙76。包含基部74A及安装部74B的托座74可为一体形成的单一部件。两个安装部74B可具有中空内部74C,其以盖体78封闭,而两个连结致动件72可分别容置于两个安装部74B的中空内部74C中并通过安装部74B所设有的开口74D延伸至间隙76中。
两个连结致动件72可具有相同结构,且可以对称方式分别设置于两个安装部74B中。根据一结构实例,各连结致动件72可被形成以包含主干部72A、锚定部72B及销子72C。主干部72A可被滑动地支撑于安装部74B中,锚定部72B可固接至连结件50的一端部,其可通过盖体78所设置的通孔进入安装部74B的中空内部74C,而销子72C可通过开口74D延伸至间隙76中。以此方式,连结致动件72可朝向间隙76的第一方向移动而拉动连结件50并促使所对应的轮座闩锁件40与轮座30脱离卡合,且连结致动件72可朝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而放松连结件50并使所对应的轮座闩锁件40能够通过锁定弹簧42的偏置力与轮座30相卡合。
参照图10-14,解锁机构70可包含设置于脚架20上的操作部80。举例而言,操作部80可与脚架20的横段20B相枢接。根据一结构实例,操作部80至少部分容置于间隙76中,并可由一轴杆(图未示)与托座74相枢接,所述轴杆通过操作部80中所设置的通孔80A及托座74的两个耦接部74B中分别设置的两个通孔74E。具体而言,操作部80可具有耦接部80B及致动部80C,其中耦接部80B设置于间隙76中邻近两个连结致动件72的销子72C,致动部80C则突出于间隙76。通孔80A可设置于耦接部80B中,耦接部80B的两个相对侧中的每一者可具有为自通孔80A偏心且与连结致动件72的销子72C滑动接触的斜面A。弹簧82可设为将连结致动件72朝向间隙76偏置,使连结致动件72能够维持与操作部80的斜面A的滑动接触。弹簧82可设置于安装部74B中,且弹簧82的相对两端例如可与连结致动件72、盖体78。
由于斜面A与连结致动件72之间的滑动接触,根据操作部80的枢转方向,连结致动件72可朝向间隙76或远离间隙76滑动以分别拉动或放松连结件50。据此,操作部80可朝一方向枢转而使轮座闩锁件40能够通过锁定弹簧42的偏置力与轮座30相卡合并锁定,且可朝相反方向枢转而使轮座闩锁件40与轮座30脱离卡合并解锁。图15示出轮座30于锁定状态,图16则示出轮座30于解锁状态。由于操作部80与两个连结致动件72中的每一者为相似地耦接,操作部80可同时驱动脚架20的两个轮座闩锁件40的解锁和锁定。
图17-19示出可分别取代前述致动组件及解锁机构的致动组件68’及解锁机构70’的变化结构的附图。参照图17-19,致动组件68’可包含两个连结件50,其如同前述分别与两个轮座闩锁件40相连接,但省略了两个连结致动件72。解锁机构70’可包含操作部86,其设置于脚架20的两个侧段20A中的一者上并与连结件50相连接。具体而言,操作部86可包含与脚架20的侧段20A相枢接的转筒88,及突出于转筒88的致动部90。根据一结构实例,包含转筒88及致动部90的操作部86可为一体形成的单一部件。操作部86可由一轴杆(图未示)与脚架20的侧段20A相枢接,所述轴杆为通过转筒88中所设置的通孔92。
各连结件50例如可包含单一缆索,其一端部与操作部86的转筒88锚定,其相对另一端部则与轮座闩锁件40锚定(如图15和图16所示)。举例而言,转筒88可具有两个凹槽88A以分别锚定两个连结件50的端部。以此方式,转筒88可朝一方向枢转以展开并放松连结件50,从而使轮座闩锁件40能够通过锁定弹簧42的偏置力分别与轮座30相卡合并锁定;及,转筒88可朝相反方向枢转以卷收至少部分连结件50,从而使轮座闩锁件40分别被连结件50拉动而分别与轮座30脱离卡合。
图20和图21示出解锁机构93的另一变化结构的示意图,其可取代前述的解锁机构。参照图20和图21,解锁机构93可包含操作部94,其设置于轮式承载装置的支架结构上。操作部94可包含转筒96及按钮98,其与支架结构(例如,推手架14的持握部14B)活动地连接。转筒96可由枢轴99与推手架14的持握部14B相枢接。如同前述,各连结件50例如可包含缆索,其一端部与转筒96锚定,相对的端部则与轮座闩锁件40锚定(如图15及图16所示)。举例而言,转筒96可在径向相对的位置设有两个凹槽96A以分别锚定两个连结件50的端部。以此方式,转筒96可朝一方向枢转而放松连结件50,从而使轮座闩锁件40能够通过锁定弹簧42的偏置力分别与轮座30相卡合并锁定;及,转筒96可朝相反方向枢转而拉动连结件50,从而使轮座闩锁件40分别被连结件50拉动而分别与轮座30脱离卡合。按钮98可与持握部14B相滑接,并可在枢轴99的偏心位置与转筒96相枢接。按钮98借此可沿与枢轴99为大致正交的平面滑动。以此结构,按钮98可被操作以促使转筒96枢转而同时拉动两个连结件50,从而使轮座闩锁件40分别被连结件50拉动而分别与轮座30脱离卡合。
图22示出轮式承载装置100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例示性为儿童推车。参照图22,轮式承载装置100可包含支架结构102,其同样包括彼此耦接的站立架12及推手架14。于轮式承载装置100中,推手架14可介于两个不同倾斜角度的位置之间相对于站立架12枢转,以能够以孩童朝前或朝后的不同方向推动轮式承载装置100。举例而言,推手架14处于一位置时可朝向脚架20的侧边倾斜,于另一位置时则可朝向脚架22的侧边倾斜。
于轮式承载装置100中,推手架14的侧部14A并未枢接至侧连结杆24,因此,推手架14可于侧连结杆24上枢转以能够介于两个不同倾斜角度的位置之间调整推手架14。轮式承载装置100的站立架12与前述轮式承载装置10的站立架类似,且于左侧及右侧还可分别包含载杆104,且推手架14可同样经由包含杆体28A的连杆机构28分别于左侧及右侧耦接至站立架12。载杆104的上部与侧连结杆24相枢接,载杆104的下部则由共同的枢轴线R分别与侧支撑杆26、杆体28A及推手架14的侧部14A相枢接。杆体28A可与脚架20的侧段20A相枢接,并由枢轴线R与推手架14的侧部14A相枢接。以此结构,轮式承载装置100的推手架14可绕枢轴线R相对于站立架12和连杆机构28枢转,以介于两个不同倾斜角度的位置之间作调整。
参照图22,轮式承载装置100的站立架12可同样包含设于脚架20上的两个轮子组件16、及设于脚架22上的两个轮子组件18。配合图22,图23示出一轮子组件16的剖视图。参照图22及图23,轮子组件16可具有与前述相同的结构,其可包含与脚架20相枢接的轮座30,使轮座30及其轮子32可相对于脚架20同步枢转。如同上述的锁定组件39可设为将轮座30与站立架12枢转地锁定及解锁,其中锁定组件39可包含与站立架12活动地连接的轮座闩锁件40,及可将轮座闩锁件40偏置为与轮座30相卡合的锁定弹簧42。
配合图22,图24示出一轮子组件18的放大立体图。参照图22及图24,轮子组件18可具有与前述相同的结构,其可包含与脚架22相枢接的轮座34,使轮座34及其轮子36可相对于脚架22同步枢转。又,锁定组件110可设置为将轮座34与站立架12枢转地锁定及解锁。锁定组件110与轮子组件16的锁定组件39可具有类似的结构。根据一结构实例,锁定组件110可包含与站立架12活动地连接的轮座闩锁件112,及与轮座闩锁件112相连接的锁定弹簧114。举例而言,轮座闩锁件112可与脚架22的侧段22A相滑接,而锁定弹簧114的两端可分别与侧段22A、轮座闩锁件112相连接。因此,轮座闩锁件112可朝下滑动以与轮座34相卡合而使轮座34与站立架12枢转地锁定;且轮座闩锁件112可朝上滑动以与轮座34脱离卡合并解锁,从而使轮座34能够相对于站立架12自由枢转而改变轮轴线36A的水平方向。锁定弹簧114可将轮座闩锁件112偏置为与轮座34相卡合。
配合图22-24,图25-27示出轮式承载装置100进一步详细结构的示意图。参照图22-27,轮式承载装置100还可包含与轮座闩锁件40、112相耦接的致动组件120,及包含操作部124的解锁机构122,且操作部124设置于支架结构102中远离轮座闩锁件40、112之处。
致动组件120可包含连结致动件126及连结件128、130,连结致动件126与站立架12活动地连接,连结件128将轮座闩锁件40与连结致动件126相耦接,连结件130将轮座闩锁件112与连结致动件126相耦接,且轮座闩锁件40、112分别与位于轮式承载装置100同侧(即左侧或右侧)的轮子组件16、18相对应。
连结致动件126配置为可朝第一方向移动以拉动连结件130并促使轮座闩锁件112与轮座34脱离卡合,且同时放松连结件128而使轮座闩锁件40能够与轮座30相卡合;且可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以拉动连结件128并促使轮座闩锁件40与轮座30脱离卡合,且同时放松连结件130而使轮座闩锁件112能够与轮座34相卡合。连结致动件126为响应推手架14相对于站立架12介于不同倾斜角度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枢转而可朝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移动。根据一结构实例,连结致动件126可由枢轴线R与站立架12相枢接,且可为单一部件相对于站立架12朝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枢转。举例而言,连结致动件126可由站立架12的载杆104枢转地支撑,并可设置邻近于推手架14的侧部14A或站立架12。连结致动件126的合适结构例如可包含,但非限于,转盘、杠杆等。
参照图22-27,两个连结件128、130可包含缆索部,且可沿站立架12设置。根据一结构实例,两个连结件128、130可分别包含两个缆索部,其由两个分开且分别将轮座闩锁件40、112与连结致动件126相耦接的缆索构成。举例而言,连结件128可包含为具有一端部128A与轮座闩锁件40锚定、另一端部128B与连结致动件126锚定的缆索,连结件130则可包含为具有一端部130A与轮座闩锁件112锚定、另一端部130B与连结致动件126锚定的缆索。连结件128的路径例如可自轮座闩锁件40沿脚架20的侧段20A、侧连结杆24及载杆104延伸至连结致动件126。连结件130的路径例如可自轮座闩锁件112沿脚架22的侧段22A、侧连结杆24及载杆104延伸至连结致动件126。以此方式,连结致动件126可朝第一方向枢转而拉动连结件130并促使轮座闩锁件112与轮座34脱离卡合并解锁,且同时放松连结件128而使轮座闩锁件40能够与轮座30相卡合并锁定;且连结致动件126可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枢转而拉动连结件128并促使轮座闩锁件40与轮座30脱离卡合并解锁,且同时放松连结件130而使轮座闩锁件112能够与轮座34相卡合并锁定。
参照图22-27,致动组件120还可包含两个分别与连结致动件126相连接的弹簧132、134。具体而言,两个弹簧132、134中的每一者的两端可分别与连结致动件126、载杆104相连接,且两个弹簧132、134可分别提供两个朝不同方向的偏置力。举例而言,弹簧132可将连结致动件126偏置为相对于站立架12和推手架14朝第一方向枢转以拉动连结件130并放松连结件128,弹簧134则可将连结致动件126偏置为相对于站立架12和推手架14朝第二方向枢转以拉动连结件128并放松连结件130。
参照图22-27,在推手架14处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中的任一者时,解锁机构122可被操作以使轮座30、34同时解锁。根据一结构实例,解锁机构122可包含经由缆索138相连接的操作部124及耦接件136。操作部124可设置于推手架14的持握部14B上,而耦接件136可由推手架14的侧部14A支载。耦接件136可相对于推手架14和连结致动件126介于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移动,当耦接件136处于第一状态时,连结致动件126与推手架14彼此耦接而可绕枢轴线R同步枢转;当耦接件136处于第二状态时,连结致动件126可绕枢轴线R相对于站立架12和推手架14枢转。
根据一结构实例,连结致动件126可具有大致为V形的开槽140、及位于开槽140底部的缺口142。两个连结件128、130可分别在开槽140的两侧与连结致动件126锚定。耦接件136在第一状态下可与缺口142相卡合,在第二状态下则与缺口142脱离卡合。根据一结构实例,耦接件136可与推手架14相滑接。举例而言,耦接件136可包含与推手架14的侧部14A相滑接的主干部144,及固接至主干部144且侧向突出于主干部144的销子146。因此,耦接件136可介于对应销子146与缺口142相卡合的第一状态和对应销子146与缺口142脱离卡合的第二状态之间相对于推手架14滑动。耦接件136在第一状态下与连结致动件126相卡合的作用可防止连结致动件126相对于推手架14枢转。当耦接件136处于第二状态而与缺口142脱离卡合时,连结致动件126可通过弹簧132或134的偏置力相对于站立架12和推手架14枢转。
参照图22-27,解锁机构122还可包含弹簧148以将耦接件136朝向与连结致动件126相卡合的第一状态偏置。举例而言,弹簧148的两端可分别与耦接件136的主干部144、推手架14的侧部14A相连接。
配合图22-27,图28示出操作部124的详细结构的放大图。参照图22及图28,操作部124可包含转筒150及按钮152。转筒150可与推手架14的持握部14B相枢接,而缆索138的一端部可与转筒150锚定。按钮152可与持握部14B相滑接且与转筒150相枢接。因此,按钮152可被按压以促使转筒150枢转而拉动缆索138,从而促使耦接件136抵抗弹簧148的偏置力移动而与连结致动件126脱离卡合。
由于轮式承载装置100于左侧及右侧各设有两个轮子组件16、18,致动组件120及解锁机构122可对称地配置于左侧及右侧并与操作部124相耦接。
通过前述结构,推手架14可在耦接件136处于第一状态下介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其中,推手架14在第一位置朝向脚架20的侧边倾斜,在第二位置则朝向脚架22的侧边倾斜。据此,当推手架14由第二位置枢转至第一位置时,连结致动件126可与推手架14朝第一方向同步枢转而拉动连结件130并放松连结件128,从而使轮座闩锁件112与轮座34脱离卡合并解锁且使轮座闩锁件40与轮座30相卡合并锁定。反之,当推手架14由第一位置枢转至第二位置时,连结致动件126可与推手架14朝第二方向同步枢转而拉动连结件128并放松连结件130,从而使轮座闩锁件40与轮座30脱离卡合并解锁且使轮座闩锁件112与轮座34相卡合并锁定。
当推手架14处于第一位置且操作部124被放开时,弹簧148的偏置力维持耦接件136在与连结致动件126相卡合的第一状态,轮座闩锁件40与轮座30相卡合而使轮座30与站立架12相锁定,而轮座闩锁件112与轮座34以一初始距离维持脱离卡合,从而使轮座34解锁而可相对于站立架12自由枢转。于推手架14的第一位置,弹簧134中所储蓄的弹性能可高于弹簧132中所储蓄的弹性能。要在推手架14处于第一位置下解锁轮座30、34时,照顾者可通过致动操作部124使耦接件136相对于推手架14由第一状态移动至第二状态,从而使被弹簧134偏置的连结致动件126朝第二方向枢转并拉动连结件128,进而使轮座闩锁件40与轮座30脱离卡合。连结致动件126为使轮座闩锁件40与轮座30脱离卡合而朝第二方向位移的角度亦造成轮座闩锁件112朝向轮座34的有限位移,其短于初始距离,故轮座闩锁件112与轮座34仍可维持脱离卡合。因此,于推手架14的第一位置,所有轮座30、34可同时解锁。
当推手架14处于第二位置且操作部124被放开时,弹簧148的偏置力维持耦接件136在与连结致动件126相卡合的第一状态,轮座闩锁件112与轮座34相卡合而使轮座34与站立架12相锁定,而轮座闩锁件40与轮座30以一初始距离维持脱离卡合,从而使轮座30解锁而可相对于站立架12自由枢转。于推手架14的第二位置,弹簧132中所储蓄的弹性能可高于弹簧134中所储蓄的弹性能。要在推手架14处于第二位置下解锁轮座30、34时,照顾者可通过致动操作部124使耦接件136相对于推手架14由第一状态移动至第二状态,从而使被弹簧132偏置的连结致动件126朝第一方向枢转并拉动连结件130,进而使轮座闩锁件112与轮座34脱离卡合。连结致动件126为使轮座闩锁件112与轮座34脱离卡合而朝第一方向位移的角度亦造成轮座闩锁件40朝向轮座30的有限位移,其短于初始距离,故轮座闩锁件40与轮座30仍可维持脱离卡合。因此,于推手架14的第二位置,所有轮座30、34可同时解锁。
图29-31示出以致动组件120’取代前述致动组件120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参照图29-31,致动组件120’可包含连结致动件126、两个连结件128、130及两个弹簧132、134,两个连结件128、130分别将轮座闩锁件40、112与连结致动件126相耦接,两个弹簧132、134则分别与连结致动件126相连接。用于致动组件120’中的连结致动件126可大致类似于致动组件120的连结致动件126,且还包含导槽160,导槽160具有以枢轴线R为中心的弧形。又,用于致动组件120’中的两个连结件128、130可由单一连续的缆索构成,其两个端部分别与轮座闩锁件112、连结致动件126中所设有的锚定开口162锚定,中间部则环绕于并滑动接触轮座闩锁件40。如同前述,致动组件120’的连结致动件126可在耦接件136与连结致动件126相卡合的状态下与推手架14同步枢转,以在轮座闩锁件40、112之间切换锁定状态,而耦接件136可与连结致动件126脱离卡合而使连结致动件126可通过弹簧132或134的偏置力枢转,以同时解锁所有的轮座闩锁件40、112。为便于收纳而折叠轮式承载装置100时,耦接件136的销子146可沿导槽160滑动。
为致动连结致动件126所采用的合适机构并不限于弹簧机构。根据一变化实施例,连结致动件126可与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驱动件(图未示)相连接且由所述驱动件驱动,驱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为致动连结致动件126枢转。根据此变化实施例,单一缆索138的相对两端部分别与操作部124、所述驱动件相连接,使照顾者可通过致动操作部124使驱动件相对于推手架14或站立架12由第一状态移动至第二状态,从而使被所述驱动件驱动的连结致动件126朝第二方向移动并拉动连结件128或130以使轮座闩锁件与轮座脱离卡合。
图32-39示出为儿童推车的轮式承载装置200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参照图32-39,轮式承载装置200可具有支架结构102、轮子组件16、18及锁定组件39、110,如前参考图22-24所述;且还可包含致动组件220及解锁机构222,其可取代前述实施例的致动组件120及解锁机构122。
参照图32-39,致动组件220可包含与站立架12活动地连接的连结致动件226,将轮座闩锁件40与连结致动件226相耦接的连结件228,及将轮座闩锁件112与连结致动件226相耦接的连结件230,轮座闩锁件40、112为分别与位于轮式承载装置200同侧(即左侧或右侧)的轮子组件16、18相对应。连结致动件226可朝第一方向移动以拉动连结件230并促使轮座闩锁件112与轮座34脱离卡合,且同时放松连结件228而使轮座闩锁件40能够与轮座30相卡合;且连结致动件226可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以拉动连结件228并促使轮座闩锁件40与轮座30脱离卡合,且同时放松连结件230而使轮座闩锁件112能够与轮座34相卡合;连结致动件226为响应推手架14相对于站立架12介于不同倾斜角度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枢转而可朝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移动。根据本实施例,连结致动件226可由枢轴线R与站立架12相枢接,且可为单一部件相对于站立架12朝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枢转。根据一结构实例,推手架14的侧部14A可与沿枢轴线R延伸的轴部232相固接,而连结致动件226可设置为邻近于载杆104,且通过装设轴部232通过连结致动件226中所设有的通孔226A可将连结致动件226与推手架14枢转地耦接,从而使连结致动件226及推手架14可绕枢轴线R同步枢转。连结致动件226的合适结构例如可包含,但非限于,转盘、环等。
参照图32-39,两个连结件228、230可包含缆索部,其可为分开的缆索或自单一缆索定义,且可沿站立架12为配置。根据一结构实例,两个连结件228、230可分别包含两个分别将轮座闩锁件40、112与连结致动件226相耦接的缆索部。举例而言,连结件228可包含为经由连接件234与连结致动件226锚定且在其一端部与轮座闩锁件40锚定的缆索部,而连结件230可包含为经由连接件234与连结致动件226锚定且在其一端部与轮座闩锁件112锚定的缆索部。连结件228的路径例如可自轮座闩锁件40沿脚架20的侧段20A、侧连结杆24及载杆104延伸至连结致动件226。连结件230的路径例如可自轮座闩锁件112沿脚架22的侧段22A、侧连结杆24及载杆104延伸至连结致动件226。连结件228、230可沿载杆104彼此大致平行延伸。根据一结构实例,两个连结件228、230可由单一缆索定义,从而构成为单一体的连结件,其中间部环绕于连结致动件226,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则分别与轮座闩锁件40、轮座闩锁件112锚定。以此方式,连结致动件226可与推手架14朝第一方向同步枢转,以拉动连结件230并促使轮座闩锁件112与轮座34脱离卡合并解锁,且同时放松连结件228而使轮座闩锁件40能够与轮座30卡合并锁定;且连结致动件226可与推手架14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同步枢转,以拉动连结件228并促使轮座闩锁件40与轮座30脱离卡合并解锁,且同时放松连结件230而使轮座闩锁件112能够与轮座34相卡合并锁定。
参照图32-39,解锁机构222可包含为设置于推手架14的持握部14B上的操作部224,其结构可类似于前述操作部124。推手架14处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中的任一者时,解锁机构222同样可被操作以使轮座30、34同时解锁。为此,致动组件220还可包含缆索组件236,其将操作部224与轮座闩锁件40、112相耦接且与连结致动件226解除耦接,从而使操作部224可被操作以拉动缆索组件236而使轮座闩锁件40、112分别与轮座30、34同时脱离卡合。
根据一结构实例,缆索组件236可包含滑动件238、两个与滑动件238相连接的缆索部240、242、及分别与滑动件238、操作部224相连接的缆索244。滑动件238可设置为邻近于载杆104,且可沿载杆104的纵轴线滑动。两个缆索部240、242可为两个分别与滑动件238相连接的分开缆索,或由接触并环绕于滑动件238的单一缆索定义。缆索部240还可与连结件228或轮座闩锁件40相连接,而缆索部242还可与连结件230或轮座闩锁件112相连接。图37示出的结构中,两个缆索部240、242可分别经由两个紧固件246与连结件228、230连接。图38示出的变化结构中,两个缆索部240、242可分别具有两个为重复于连结件228、230分别与轮座闩锁件40、112相连接的端部,其中,缆索部240及连结件228可通过套管248彼此邻近导引,而缆索部242及连结件230可通过另一套管248彼此邻近导引。图39示出的另一变化结构中,两个缆索部240、242可分别具有两个为重复于连结件228、230分别与轮座闩锁件40、112相连接的端部,其中,两个连结件228、230及两个缆索部240、242可分别通过四个分开的套管250彼此分开导引。
于轮式承载装置200中,推手架14在第一位置为朝向脚架20的侧边倾斜,在第二位置则朝向脚架22的侧边倾斜。当推手架14由第二位置枢转至第一位置时,连结致动件226可与推手架14朝第一方向同步枢转而拉动连结件230并放松连结件228,从而使轮座闩锁件112与轮座34脱离卡合并解锁且使轮座闩锁件40与轮座30相卡合并锁定。反之,当推手架14由第一位置枢转至第二位置时,连结致动件226可与推手架14朝第二方向同步枢转而拉动连结件228并放松连结件230,从而使轮座闩锁件40与轮座30脱离卡合并解锁且使轮座闩锁件112与轮座34相卡合并锁定。
由于轮式承载装置200于左侧及右侧各设有两个轮子组件16、18,致动组件220可对称地配置于左侧及右侧且同样与操作部224相耦接。
当推手架14处于第一位置且操作部224被放开时,轮座闩锁件40与轮座30相卡合而使轮座30与站立架12相锁定,而轮座闩锁件112与轮座34以一初始距离维持脱离卡合,从而使轮座34解锁而可相对于站立架12自由枢转。要在推手架14处于第一位置下解锁轮座30、34时,照顾者可通过致动操作部224拉动缆索组件236而促使轮座闩锁件40与轮座30脱离卡合,不需要连结致动件226的操作。经由缆索组件236施加的拉动作用亦使轮座闩锁件112更远离轮座34移动,使轮座闩锁件112与轮座34仍可维持脱离卡合。因此,于推手架14的第一位置,所有轮座30、34可同时解锁。
当推手架14处于第二位置且操作部224被放开时,轮座闩锁件112与轮座34相卡合而使轮座34与站立架12相锁定,而轮座闩锁件40与轮座30以一初始距离维持脱离卡合,从而使轮座30解锁而可相对于站立架12自由枢转。要在推手架14处于第二位置下解锁轮座30、34时,照顾者可通过致动操作部224拉动缆索组件236而促使轮座闩锁件112与轮座34脱离卡合,不需要连结致动件226的操作。经由缆索组件236施加的拉动作用亦使轮座闩锁件40更远离轮座30移动,使轮座闩锁件40与轮座30仍可维持脱离卡合。因此,于推手架14的第一位置,所有轮座30、34可同时解锁。
图40-45示出为儿童推车的轮式承载装置300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参照图40-45,轮式承载装置300可具有支架结构102、轮子组件16、18及锁定组件39、110,如前参考图22-24所述;且还可包含致动组件320及解锁机构322,其可取代前述实施例的致动组件及解锁机构。
参照图40-45,致动组件320可包含连结致动件326、及将轮座闩锁件40、112与连结致动件326相耦接的连结件328,轮座闩锁件40、112为分别与位于轮式承载装置300同侧(即左侧或右侧)的轮子组件16、18相对应。连结致动件326设置为邻近于推手架14,且可与推手架14绕枢轴线R相对于站立架12和连杆机构28同步枢转。根据一结构实例,连结致动件326可由枢轴线R与站立架12或连杆机构28相枢接。举例而言,连杆机构28的杆体28A可具有空穴330,连结致动件326可枢转地装设于空穴330中而可为单一部件绕枢轴线R枢转。连结致动件326的合适结构例如可包含,但非限于,转盘、杠杆等。
如同前述,推手架14可绕枢轴线R相对于站立架12和连杆机构28在朝向脚架20的侧边倾斜的第一位置(如图40显示)与朝向脚架22的侧边倾斜的第二位置之间枢转。推手架14上可设有耦接件332,使推手架14介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枢转导致推手架14所支载的耦接件332能够接触并促使连结致动件326与推手架14枢转。根据一结构实例,耦接件332可包含销子,且可与推手架14的侧部14A相滑接。耦接件332可相对于推手架14沿侧部14A的纵轴线滑动。连结致动件326可具有凹槽334,其介于两个侧壁334A、334B之间定义,而耦接件332可与两个侧壁334A、334B中的任一者滑动接触。根据一结构实例,可设置弹簧336以将耦接件332朝向凹槽334的内部偏置,其中弹簧336的两端可分别与耦接件332、推手架14的侧部14A相连接。弹簧336的偏置力可协助耦接件332维持与连结致动件326的接触。
参照图40-45,连结件328可环绕于脚架20的轮座闩锁件40,且连结件328的两个端部328A、328B可分别与连结致动件326、脚架22的轮座闩锁件112锚定。根据一结构实例,连结件328可包含连续的缆索,其具有环绕于轮座闩锁件40的中间部328C,沿脚架20的侧段20A及脚架22的侧段22A延伸,并具有两个分别与连结致动件326、脚架22的轮座闩锁件112锚定的端部328A、328B。图44示出连结件328的中间部328C环绕于轮座闩锁件40所连接的轴杆338。据此,连结件328可与轮座闩锁件40滑动接触。
参照图44和图45,与轮座闩锁件40相连接的锁定弹簧42配置为施加偏置力以促使轮座闩锁件40与轮座30相卡合。锁定弹簧42的偏置力大于锁定弹簧114为促使轮座闩锁件112与轮座34相卡合而对轮座闩锁件112所施加的偏置力。因此,对于连结件328的端部328B和中间部328C可分别施加两个不同的张力。由此使连结致动件326趋于将凹槽334的侧壁334A朝向耦接件332位移的方向枢转地偏置。
通过前述结构,推手架14在朝向脚架20的侧边倾斜的第一位置与朝向脚架22的侧边倾斜的第二位置之间枢转时,连结致动件326可与推手架14同步枢转以在轮座30、34之间切换锁定状态。举例而言,推手架14由第二位置枢转至第一位置时,连结致动件326可通过锁定弹簧42的偏置力而与推手架14朝第一方向同步枢转,从而拉动连结件328的端部328B并促使轮座闩锁件112与轮座34脱离卡合,且同时放松连结件328的中间部328C而使轮座闩锁件40能够与轮座30相卡合。连结致动件326朝第一方向的枢转位移可在连结致动件326上所设有的凸肋340与空穴330中所设有的止动突起342相接触时而止动,为对应推手架14的第一位置。推手架14处于第一位置时,轮座30因此可与站立架12锁定,轮座34则为解锁而可相对于站立架12自由枢转。
反之,推手架14由第一位置枢转至第二位置时,推手架14所支载的耦接件332可接触凹槽334的侧壁334A并促使连结致动件326抵抗锁定弹簧42的偏置力而与推手架14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同步枢转。连结致动件326朝第二方向的枢转位移可拉动连结件328的中间部328C并促使轮座闩锁件40与轮座30脱离卡合,且同时放松连结件328的端部328B而使轮座闩锁件112能够通过锁定弹簧114的偏置力与轮座34相卡合。当推手架14处于第二位置时,轮座34因此可与站立架12锁定,轮座30则为解锁而可相对于站立架12自由枢转。
参照图40和图42,解锁机构322可包含为设置于推手架14的持握部14B上的操作部324,其结构可类似于前述操作部124。推手架14处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中的任一者时,解锁机构322同样可被操作以使轮座30、34同时解锁。根据一结构实例,操作部324可经由缆索344与连结致动件326相连接。因此,推手架14处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中的任一者时,操作部324可被操作以拉动缆索344而使连结致动件326朝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中的一者枢转以同时解锁轮座30、34,其中在连结致动件326因操作部324的操作而枢转的过程中,耦接件332可滑动接触连结致动件326中的凹槽334的侧壁334B。举例而言,当推手架14处于第一位置时,操作部324的操作可导致连结致动件326朝第二方向枢转并拉动连结件328,从而促使轮座闩锁件40移动并与轮座30脱离卡合。连结致动件326因操作部324的操作所引起的枢转位移是有限的,且小于连结致动件326在推手架14由第一位置切换到第二位置时所产生的枢转位移,故轮座闩锁件112与轮座34可维持脱离卡合。据此,当推手架14处于第一位置时,所有轮座30、34可同时解锁。
当推手架14处于第二位置时,操作部324的操作可同样导致连结致动件326朝第二方向枢转并拉动连结件328,使连结件328通过为与轮座30保持脱离卡合的轮座闩锁件40滑动,借此连结件328可拉动轮座闩锁件112而使轮座闩锁件112与轮座34脱离卡合。据此,当推手架14处于第二位置时,所有轮座30、34可同时解锁。
根据一变化结构,致动组件320可包含如前参考图37-39所述的缆索组件236,而非将操作部324经由缆索344与连结致动件326相耦接,其中缆索组件236配置为将操作部324与轮座闩锁件40、112相耦接,且同时于操作上不耦接连结致动件326。举例而言,缆索组件236的缆索244可分别与滑动件238、操作部324相连接,缆索部240可与轮座闩锁件40或连结件328中沿脚架20的侧段20A延伸的第一部分相连接,而缆索部242可与轮座闩锁件112或连结件328中沿脚架22的侧段22A延伸的第二部分相连接,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为彼此相对折叠。根据此变化结构,当推手架14处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中的任一者时,操作部324同样可被操作以拉动缆索组件236,由此能够独立于连结致动件326拉动轮座闩锁件40、112而使轮座闩锁件40、112与轮座30、34脱离卡合并解锁。
由于轮式承载装置300于左侧及右侧各设有两个轮子组件16、18,致动组件320可对称地配置于左侧及右侧且同样与操作部324相耦接。
图46-49示出为儿童推车的轮式承载装置400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参照图46-49,轮式承载装置400可具有支架结构102、轮子组件16、18及锁定组件39、110,如前参考图22-24所述;且还可包含致动组件420及解锁机构422,其可取代前述实施例的致动组件及解锁机构。
参照图46-49,致动组件420可包含与站立架12活动地连接的连结致动件426、将轮座闩锁件40与连结致动件426相耦接的连结件428、将轮座闩锁件112与连结致动件426相耦接的连结件430、及弹簧432。轮座闩锁件40、112分别与轮式承载装置400同侧(即左侧或右侧)的轮子组件16、18相对应。连结致动件426可朝第一方向移动以拉动连结件430并促使轮座闩锁件112与轮座34脱离卡合,且同时放松连结件428而使轮座闩锁件40能够与轮座30相卡合;且连结致动件426可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以拉动连结件428并促使轮座闩锁件40与轮座30脱离卡合,且同时放松连结件430而使轮座闩锁件112能够与轮座34相卡合;连结致动件426为响应推手架14相对于站立架12介于不同倾斜角度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枢转而可朝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移动。根据一结构实例,连结致动件426可与站立架12相滑接,且可为单一部件相对于站立架12朝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滑动。举例而言,载杆104可具有导槽434,而连结致动件426可被导引沿导槽434滑动。另外,连结致动件426可外露并突出于载杆104以与推手架14起交互作用。
参照图47,两个连结件428、430可包含为分开缆索或由单一缆索定义出的缆索部,且可沿站立架12设置。根据一结构实例,两个连结件428、430可由单一连续的缆索构成。所述缆索可环绕载杆10所连接的导引件436,可沿导槽434延伸,且可与连结致动件426相固接。由所述缆索定义出的两个连结件428、430可在导引件436的两侧延伸。连结件428例如可自载杆104沿侧连结杆24及脚架20的侧段20A延伸,且连结件428的一端部428A可与轮座闩锁件40锚定。连结件430例如可自载杆104沿侧连结杆24及脚架22的侧段22A延伸,且连结件430的一端部430A可与轮座闩锁件112锚定。连结件428、430可沿载杆104彼此大致平行延伸。以此方式,连结致动件426可沿导槽434相对于站立架12朝第一方向滑动以拉动连结件430并促使轮座闩锁件112与轮座34脱离卡合并解锁,且同时放松连结件428而使轮座闩锁件40能够与轮座30相卡合并锁定;且连结致动件426可沿导槽434相对于站立架12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滑动以拉动连结件428并促使轮座闩锁件40与轮座30脱离卡合并解锁,且同时放松连结件430而使轮座闩锁件112能够与轮座34相卡合并锁定。
弹簧432可与连结致动件426相连接,且可对连结致动件426施加偏置力以促使连结致动件426朝第二方向滑动。根据一结构实例,弹簧432的两端可分别与连结致动件426、载杆104上所设有的锚定结构相连接。
如同前述,轮式承载装置400的推手架14可绕枢轴线R相对于站立架12和连杆机构28在朝向脚架20的侧边倾斜的第一位置与朝向脚架22的侧边倾斜的第二位置之间枢转。推手架14由第二位置至第一位置枢转时可使推手架14的侧部14A接触并促使连结致动件426抵抗弹簧432的偏置力而朝第一方向移动。举例而言,推手架14的侧部14A可设有突出部(图未示),所述突出部在推手架14枢转至第一位置时可接触并促使连结致动件426朝第一方向移动。推手架14处于第一位置时,轮座30借此可与站立架12锁定,轮座34则解锁而可相对于站立架12自由旋转。
反之,推手架14由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枢转时可使推手架14的侧部14A移开而不接触连结致动件426,使连结致动件426可通过弹簧432的偏置力朝第二方向移动。推手架14处于第二位置时,轮座34借此可与站立架12锁定,轮座30则解锁而可相对于站立架12自由枢转。
参照图46,解锁机构422可包含为设置于推手架14的持握部14B上的操作部424,其结构可类似于前述操作部124。推手架14处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中的任一者时,解锁机构422同样可被操作以致使轮座30、34同时解锁。为此,致动组件420还可包含如前参照图37-39所述的缆索组件236,其为清楚起见于图46和图47中未显示。使用于轮式承载装置400中的缆索组件236可设置为将操作部424与轮座闩锁件40、112相耦接,且同时于操作上不耦接连结致动件426。举例而言,缆索组件236的缆索244可分别与滑动件238、操作部424相连接,缆索部240可与轮座闩锁件40或连结件428相连接,而缆索部242可与轮座闩锁件112或连结件430相连接。据此,在推手架14处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中的任一者时,操作部424同样可被操作以拉动缆索组件236,从而可独立于连结致动件426拉动轮座闩锁件40、112而使轮座闩锁件40、112与轮座30、34脱离卡合并解锁。
由于轮式承载装置400于左侧及右侧各设有两个轮子组件16、18,致动组件420可对称地配置于左侧及右侧且同样与操作部424相耦接。
根据一变化实施例,轮式承载装置400中所设置的致动组件可包含为邻近于推手架14或站立架12设置的连结致动件,及具有中间部环绕于连结致动件和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分别与轮座闩锁件40、轮座闩锁件112锚定的连结件,其中连结致动件可与推手架14或站立架12朝第一方向同步枢转以致动连结件的第二端部,尤其推动或拉动连结件的第二端部,并促使轮座闩锁件112与第二轮座34脱离卡合并同时放松连结件的中间部而使轮座闩锁件40能够与第一轮座30相卡合,且连结致动件可与推手架14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同步枢转以致动连结件的中间部,尤其推动或拉动连结件的中间部,并促使轮座闩锁件40与轮座30脱离卡合且同时放松连结件的第二端部而使轮座闩锁件112能够与轮座34相卡合。于此变化实施例中,致动组件还可包含为将操作部424与轮座闩锁件40、112相耦接并于操作上不耦接连结致动件的缆索组件(例如图37-39所示的缆索组件236),操作部424可被操作以致动缆索组件,尤其推动或拉动缆索组件,使轮座闩锁件40、112分别与轮座30、34脱离卡合。于此变化实施例中,缆索组件可类似于以上参照图37-39所述的缆索组件236,并包含滑动件、与滑动件相连接的第一缆索部及第二缆索部、及与滑动件和操作部424相连接的第三缆索,第一缆索部还与轮座闩锁件40或连结件的第一部分相连接,第二缆索部还与轮座闩锁件112或连结件的第二部分相连接,连结件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彼此相对折叠。
图50-61示出为儿童推车的轮式承载装置500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参照图50-61,轮式承载装置500可包含支架结构502,其包括彼此耦接的站立架512和推手架514,及多个设置于站立架512底部的轮子组件516、518。站立架512可包含两个彼此枢接的脚架520、522。脚架520、522中的每一者可分别包含两个对称地设置于站立架512的左侧和右侧的侧段,如脚架520的两个侧段520A及脚架522的两个侧段522A,及与两个侧段相固接的横段,如脚架520中与两个侧段520A相固接的横段520B,及脚架522中与两个侧段522A相固接的横段522B。于左侧和右侧中的每一侧,脚架520的侧段520A和脚架522的侧段522A可分别相枢接,从而使脚架520、522在轮式承载装置500被折叠和展开时可绕枢轴线P彼此相对枢转。
推手架514可由枢轴线P与站立架512枢转地耦接。具体而言,推手架514可包含两个对称地设置于左侧和右侧的侧部514A,及连接两个侧部514A的持握部514B。于左侧和右侧中的每一侧,推手架514的侧部514A可与站立架512相枢接。举例而言,于左侧和右侧中的每一侧,站立架512可包含耦接件524,而推手架514可包含由枢轴线P与耦接件524相枢接的耦接件526。耦接件524例如可为与脚架520的侧段520A或脚架522的侧段522A相固接的壳子,而耦接件526例如可为与推手架514的侧部514A相固接的壳体。以此结构,推手架514可绕枢轴线P相对于站立架512在朝向脚架520的侧边倾斜的第一位置与朝向脚架522的侧边倾斜的第二位置之间枢转。
参照图50和图51,两个轮子组件516可设置于脚架520的侧段520A的低端,两个轮子组件518则可分别设置于脚架522的两个侧段522A的低端。各轮子组件516可包含轮座530,其与脚架520相枢接并装有至少一个轮子532,且轮子532可绕大致为水平延伸的轮轴线532A相对于轮座530枢转,从而使轮座530能够相对于站立架512枢转而改变轮轴线532A的水平方向。类似地,各轮子组件518可包含轮座534,其与脚架522相枢接并装有至少一个轮子536,且轮子536可绕大致为水平延伸的轮轴线536A相对于轮座534枢转,从而使轮座534能够相对于站立架512枢转而改变轮轴线536A的水平方向。轮座530、534沿着轮式承载装置500由其后方延伸至其前方的纵轴线相间隔。
参照图50-52,两个轮子组件516可具有相同结构。于各轮子组件516中,轮座530可由枢轴538与脚架520的侧段520A相枢接,使轮座530及装设其中的轮子532可绕枢轴538同步枢转。另外,锁定组件539可被设置以相对于站立架512枢转地锁定及解锁轮座530。锁定组件539可包含轮座闩锁件540和锁定弹簧542,轮座闩锁件540与站立架512活动地连接,锁定弹簧542则与轮座闩锁件540相连接。轮座闩锁件540可朝下移动以与轮座530相卡合而使轮座530与站立架512枢转地锁定;且轮座闩锁件540可朝上移动以与轮座530脱离卡合并解锁,从而使轮座530能够相对于站立架512枢转。锁定弹簧542可施加偏置力以促使轮座闩锁件540与轮座530相卡合。
参照图50、51、53,两个轮子组件518可具有相同结构。于各轮子组件518中,轮座534可由枢轴544与脚架522的侧段522A相枢接,使轮座534及装设其中的轮子536可绕枢轴544同步枢转。另外,锁定组件546可被配置为相对于站立架512枢转地锁定及解锁轮座534。锁定组件546可包含轮座闩锁件548和锁定弹簧550,轮座闩锁件548与站立架512活动地连接,锁定弹簧550则与轮座闩锁件548相连接。轮座闩锁件548可朝下移动以与轮座534相卡合而使轮座534与站立架512枢转地锁定;且轮座闩锁件548可朝上移动以与轮座534脱离卡合并解锁,从而使轮座534能够相对于站立架512枢转。锁定弹簧550可施加偏置力以促使轮座闩锁件548与轮座534相卡合。
参照图50-61,轮式承载装置500还可包含致动组件552及解锁机构554,致动组件552与轮座闩锁件540、548相耦接,解锁机构554包含操作部556,其设置于推手架514上。
参照图52-55,致动组件552可包含与站立架512活动地连接的连结致动件558、将轮座闩锁件540与连结致动件558相耦接的连结件560、及将轮座闩锁件548与连结致动件558相耦接的连结件562,轮座闩锁件540、548为分别与位于轮式承载装置500同侧(即左侧或右侧)的轮子组件516、518相对应。
连结致动件558配置为可朝第一方向移动以拉动连结件562并促使轮座闩锁件548与轮座534脱离卡合,且同时放松连结件560而使轮座闩锁件540能够与轮座530相卡合;且可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以拉动连结件560并促使轮座闩锁件540与轮座530脱离卡合,且同时放松连结件562而使轮座闩锁件548能够与轮座534相卡合;连结致动件558为响应推手架514相对于站立架512介于不同倾斜角度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枢转而可朝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移动。根据一结构实例,连结致动件558可由枢轴线P与站立架512相枢接,并可为单一部件相对于站立架512朝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枢转。举例而言,连结致动件558可在耦接件524、526间所界定的空穴中绕柱体563枢转地组接,柱体563为与耦接件524相固接。连结致动件558的合适结构例如可包含,但非限于,转盘、环等。
参照图52-54,两个连结件560、562可包含缆索部,且可沿站立架512为配置。根据一结构实例,两个连结件560、562可分别包含两个缆索部,其为两个分开的缆索并分别将轮座闩锁件540、548与连结致动件558相耦接。举例而言,连结件560可包含于其一端部560A与轮座闩锁件540锚定、于其另一端部560B与连结致动件558锚定的缆索,而连结件562可包含于其一端部562A与轮座闩锁件548锚定、于其另一端部562B与连结致动件558锚定的缆索。连结件560的路径例如可自轮座闩锁件540沿脚架520的侧段520A延伸至连结致动件558。连结件562的路径例如可自轮座闩锁件548沿脚架522的侧段522A延伸至连结致动件558。以此方式,连结致动件558可朝第一方向枢转以拉动连结件562并促使轮座闩锁件548与轮座534脱离卡合并解锁,且同时放松连结件560而使轮座闩锁件540能够与轮座530相卡合并锁定;且可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枢转以拉动连结件560并促使轮座闩锁件540与轮座530脱离卡合并解锁,且同时放松连结件562而使轮座闩锁件548能够与轮座534相卡合并锁定。
参照图52,连结件560可在脚架520的侧段520A中与拉伸机构相耦接,以确保连结件560在操作时为适当拉紧。拉伸机构可包含与连结件560附接的滑动件564、与脚架520的侧段520A相固接的导引件565、及分别与滑动件564、导引件565相连接的弹簧566。连结件560可通过导引件565位移,而滑动件564可被限制在导引件565中滑动。连结件560被连结致动件558拉动时,弹簧566由滑动件564载荷;连结致动件558放松连结件560时,弹簧566所施加的偏置力可促使滑动件564朝下滑动以利于拉紧连结件560。对于连结件562可设置相同的拉伸机构,如图53所示。
参照图54-59,致动组件552还可包含枢转耦接机构568,在推手架514介于不同倾斜角度的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枢转的过程中,枢转耦接机构568配置为将连结致动件558与推手架514枢转地耦接;在推手架514为折叠轮式承载装置500而枢转时,枢转耦接机构568则配置为将连结致动件558与推手架514枢转地解除耦接。枢转耦接机构568可包含在站立架512的耦接件524上设置的导槽570、由连结致动件558支载的捕捉件572、及弹簧574(显示于图59)。导槽570例如可形成于耦接件524的柱体563并可环绕枢轴线P。另外,导槽570可具有开槽部570A、及分别在其相对两侧与开槽部570A相连接且相对于开槽部570A倾斜一角度的两个开槽部570B。
捕捉件572可在枢轴线P的偏心位置与连结致动件558相连接,且可相对于连结致动件558介于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移动,第一状态为将连结致动件558与推手架514枢转地耦接,第二状态则为将连结致动件558与推手架514枢转地解除耦接。根据一结构实例,捕捉件572可组接于连结致动件558以沿枢轴线P滑动。由此,捕捉件572可相对于连结致动件558介于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滑动,捕捉件572在第一状态时与推手架514的耦接件526相卡合,在第二状态时则与推手架514的耦接件526脱离卡合。举例而言,耦接件526可具有开口576,捕捉件572在第一状态时可与开口576相卡合、在第二状态时则可与开口576脱离卡合。弹簧574可分别与捕捉件572、连结致动件558相连接,并可将捕捉件572朝向第一状态偏置。
参照图54-59,捕捉件572可具有侧向突出并容置于耦接件524的导槽570中的突出部578。当捕捉件572处于第一状态而将连结致动件558与推手架514枢转地耦接时,捕捉件572与耦接件526相卡合,且突出部578容置于开槽部570A中。当推手架514相对于站立架512介于不同倾斜角度的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枢转时,连结致动件558可与推手架514同步枢转,此时,捕捉件572处于第一状态,捕捉件572的突出部578沿开槽部570A自由滑动。
当推手架514为折叠轮式承载装置500而超过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范围枢转时,突出部578将被迫使由开槽部570A移动至两个开槽部570B中的一者内,由此促使捕捉件572移动至第二状态而与耦接件526脱离卡合。因此,连结致动件558可与推手架514枢转地解除耦接。如此可确保连结致动件558适当地运行于推手架514介于不同倾斜角度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的枢转范围内。
通过前述结构,当推手架514处于第一位置时,轮座530可与站立架512锁定,轮座534则解锁而可自由枢转;当推手架514处于第二位置时,轮座534可与站立架512锁定,轮座530则解锁而可自由枢转。
参照图50-54、60、61,解锁机构554可包含操作部556,其设置于推手架514的持握部514B上。推手架514处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中的任一者时,解锁机构554可被操作以使轮座530、534同时解锁。为此,致动组件552还可包含缆索组件580,其将操作部556与轮座闩锁件540、548相耦接且操作上为不耦接连结致动件558,从而使操作部556可被操作以拉动缆索组件580而使轮座闩锁件540、548分别与轮座530、534同时脱离卡合。举例而言,缆索组件580可包含缆索部580A、580B、580C,缆索部580A与轮座闩锁件540相连接,缆索部580B与轮座闩锁件548相连接,缆索部580C则分别与操作部556及缆索部580A、508B相连接。如图60所示,操作部556可包含转筒582及按钮584。转筒582可与推手架514的持握部514B相枢接,缆索部580C的一端部可与转筒582锚定。按钮584可与持握部514B相滑接并与转筒582相枢接。通过此结构,按钮584可被按压以促使转筒582枢转并拉动缆索组件580,从而使轮座闩锁件540、548同时解锁。
由于轮式承载装置500于左侧及右侧各设有两个轮子组件516、518,致动组件552可对称地配置于左侧及右侧且同样与操作部556相耦接。
图62-78示出为儿童推车的轮式承载装置600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参照图62-78,轮式承载装置600可具有支架结构502、以上参照图50-53所述的轮子组件516、518及锁定组件539、546,且还可包含致动组件620及解锁机构622,其可替代前述实施例的致动组件552及解锁机构554。
参照图62和图63,于左侧及右侧中的每一者,脚架520的侧段520A可与耦接件624相固接,脚架522的侧段522A可与耦接件626相固接,而推手架514的侧部514A可与耦接件628相固接。耦接件624、626、628例如可为壳件,且可由枢轴线P彼此枢接,使推手架514及脚架520、522可彼此相对枢转以折叠及展开轮式承载装置。另外,推手架514可绕枢轴线P相对于站立架512在朝向脚架520的侧边倾斜的第一位置与朝向脚架522的侧边倾斜的第二位置之间枢转。
参照图64-69,致动组件620可包含两个与站立架512活动地连接的连结致动件630、632、将轮座闩锁件540与连结致动件630相耦接的连结件634、将轮座闩锁件548与连结致动件632相耦接的连结件636、及设置于推手架514的耦接件628上的促动部638。轮座闩锁件540、548分别与轮式承载装置600同侧(即左侧或右侧)的轮子组件516、518相对应。根据一结构实例,连结致动件630可与脚架520的耦接件624活动地连接,连结致动件632则可与脚架522的耦接件626活动地连接。举例而言,连结致动件630、632可分别与耦接件624、626相滑接,且与枢轴线P径向地间隔。因此,连结致动件630、632可相对于站立架512沿不同的径向滑动。
促动部638可在枢轴线P的偏心位置设置于推手架514的耦接件628上。根据一结构实例,促动部638可与耦接件628相固接且朝内侧突出。举例而言,促动部638可与耦接件628一体形成。促动部638可与推手架514同步移动以接触并推动连结致动件630或632朝向枢轴线P径向地滑动。连结致动件630或632可通过促动部638与连结致动件630、632上分别设置的斜面之间的滑动接触而被促使移动以拉动连结件634或636。举例而言,促动部638可具有适于顶推连结致动件630的斜面638A、及适于顶推连结致动件632的斜面638B。
参照图64-67,两个连结件634、636可包含缆索部,其可沿站立架512设置。根据一结构实例,两个连结件634、636可分别包含两个缆索部,其为两个分开的缆索并分别将轮座闩锁件540与连结致动件630相耦接、以及轮座闩锁件548与连结致动件632相耦接。连结件634的路径例如可自轮座闩锁件540沿脚架520的侧段520A延伸至连结致动件630。连结件636的路径例如可自轮座闩锁件548沿脚架522的侧段522A延伸至连结致动件632。
根据推手架514的枢转方向,促动部638可与推手架514同步移动并顶推连结致动件630或632滑动,从而拉动并使所对应的轮座闩锁件540或548解锁。举例而言,推手架514由第二位置至第一位置枢转时可导致促动部638远离连结致动件630移动而顶推连结致动件632,从而使连结致动件632拉动轮座闩锁件548而使轮座闩锁件548与轮座534脱离卡合,且连结件634同时被放松而使轮座闩锁件540能够通过锁定弹簧542的偏置力与轮座530相卡合。反之,推手架514由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枢转时可导致促动部638远离连结致动件632移动而顶推连结致动件630,从而使连结致动件630拉动轮座闩锁件540而使轮座闩锁件540与轮座530脱离卡合,且连结件636同时被放松而使轮座闩锁件548能够通过锁定弹簧550的偏置力与轮座534相卡合。因此,当推手架514处于第一位置时,轮座530可与站立架512锁定,轮座534则解锁而可自由枢转;当推手架514处于第二位置时,轮座534可与站立架512锁定,轮座530则解锁而可自由枢转。
参照图68、71-78,推手架514处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中的任一者时,解锁机构622可被操作以使轮座530、534同时解锁。根据一结构实例,解锁机构622可包含操作部624、两个促动件640、642及解锁致动件644,操作部624设置于推手架514的持握部514B上,两个促动件640、642由推手架514支载,解锁致动件644则与操作部624相耦接且与两个促动件640、642相连接。
两个促动件640、642可分别容置于推手架514的耦接件628中所设置的两个空穴646、648中,且配置为可相对于耦接件628朝向或远离连结致动件630、632移动。举例而言,两个促动件640、642可与耦接件628相滑接,且可平行于枢轴线P朝向或远离连结致动件630、632滑动。两个弹簧650、652可设为分别将两个促动件640、642远离连结致动件630、632偏置。举例而言,弹簧650的两端可分别与促动件640、耦接件628相连接,弹簧652的两端则可分别与促动件642、耦接件628相连接。
由于促动件640、642由推手架514支载,在推手架514介于不同倾斜角度的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枢转的过程中,促动件640、642可与推手架514绕枢轴线P同步移动。具体而言,推手架514处于第一位置时,促动件640可位于邻近连结致动件630,促动件642可远离连结致动件632位移;推手架514处于第二位置时,促动件642可位于邻近连结致动件632,促动件640可远离连结致动件630位移。据此,当推手架514处于第一位置时,促动件640可移动以顶推连结致动件630而使轮座闩锁件540与轮座530脱离卡合;当推手架514处于第二位置时,促动件642可移动以顶推连结致动件632而使轮座闩锁件548与轮座534脱离卡合。促动件640、642可分别具有斜面640A、642A,通过斜面640A与连结致动件630之间的滑动接触可促使连结致动件630移动以拉动连结件634,而通过斜面642A与连结致动件632之间的滑动接触可促使连结致动件632移动以拉动连结件636。
参照图71-78,解锁致动件644由推手架514支载,且经由缆索654与操作部624相耦接。解锁致动件644可移动以同时顶推两个促动件640、642,使促动件640或642能够顶推其相邻的连结致动件630或632而使所对应的轮座闩锁件540或548解锁。根据一结构实例,解锁致动件644可与推手架514的耦接件628相滑接,且可为单一部件沿与促动件540、542的位移轴线为大致正交的轴线滑动。促动件640、642可通过解锁致动件644与促动件640、642上分别设置的斜面之间的滑动接触而可被促使移动,以分别顶推连结致动件630、632朝向枢轴线P移动。
参照图62-71,操作部624可包含转筒656及按钮658。转筒656可与推手架514的持握部514B相枢接,而缆索654的一端部可与转筒656锚定。按钮658可与持握部514B相滑接并与转筒656相枢接。通过此结构,按钮658可被按压以促使转筒656枢转而拉动缆索654,借此使解锁致动件644可移动并顶推促动件640、642移动,从而顶推连结致动件630、632。
当推手架514处于第一位置时,轮座534为通过促动部638与连结致动件632之间的交互作用维持解锁,促动件640位于邻近连结致动件630,且促动件642远离连结致动件632。当照顾者操作操作部624时,解锁致动件644移动并顶推促动件640移动,从而促使连结致动件630移动并拉动轮座闩锁件540,使轮座闩锁件540与轮座530脱离卡合。因此,轮座530、534可同时解锁。
当推手架514处于第二位置时,轮座530为通过促动部638与连结致动件630之间的交互作用维持解锁,促动件642位于邻近连结致动件632,且促动件640远离连结致动件630。当照顾者操作操作部624时,解锁致动件644移动并顶推促动件642移动,从而促使连结致动件632移动并拉动轮座闩锁件548,使轮座闩锁件548与轮座534脱离卡合。因此,轮座530、534可同时解锁。
由于轮式承载装置600于左侧及右侧各设有两个轮子组件516、518,致动组件620及解锁机构622可对称地配置于左侧及右侧且与操作部624相耦接。
本文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的优点,包含能够以弹性的方式相对于站立架锁定及解锁轮子组件。根据需求,可锁定轮子组件中的一部分并同时解锁轮子组件中的其它部分,或依需求可同时解锁所有轮子组件。因此,轮式承载装置的使用更弹性,且能提供更佳的机动性。
本文已通过特定实施例说明如何实施轮式承载装置。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许多变化、改变、新增内容及改良仍有可能存在。这些及其它变化、改变、新增内容及改良可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如权利要求所记载的范围。
Claims (51)
1.一种轮式承载装置,包括:
支架结构,包括站立架;
第一轮座,装有第一轮子并与所述站立架相枢接,所述第一轮子可绕第一轮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一轮座枢转;
锁定组件,包括与所述站立架活动地连接的第一轮座闩锁件,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可与所述第一轮座相卡合以将所述第一轮座与所述站立架枢转地锁定,且可与所述第一轮座脱离卡合以释锁所述第一轮座,从而使所述第一轮座能够相对于所述站立架枢转而改变第一轮轴线的方向;
致动组件,与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相耦接;及
解锁机构,包括操作部,所述操作部设置于所述支架结构上在远离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之处,所述解锁机构可被操作而使所述致动组件致动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从而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一轮座脱离卡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解锁机构可被操作而使所述致动组件推动或拉动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从而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一轮座脱离卡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锁定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相连接的锁定弹簧,所述锁定弹簧可施加偏置力以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一轮座相卡合。
4.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支架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站立架相耦接的推手架,而所述操作部可选择设置于所述推手架。
5.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操作部与所述支架结构相滑接或枢接,尤其所述推手架。
6.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致动组件包括连结致动件及连结件,所述连结致动件与所述支架结构活动地连接,所述连结件将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与所述连结致动件相耦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连结致动件可移动以致动所述连结件,尤其推动或拉动所述连结件,且促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一轮座脱离卡合。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连结件包括缆索。
9.如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操作部经由缆索与所述连结致动件相耦接。
10.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致动组件包括连结致动件,且所述支架结构还包括经由连杆机构与所述站立架相耦接的推手架,所述连结致动件与所述连杆机构活动地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连杆机构包括杆体,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推手架、所述站立架相枢接,且所述连结致动件与所述杆体相滑接。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操作部设置于所述推手架。
13.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致动组件包括连结致动件,所述连结致动件与所述支架结构滑动地组接,且所述操作部具有斜面,所述解锁机构为通过所述斜面与所述连结致动件之间的滑动接触而可被操作以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释锁所述第一轮座。
14.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操作部包括与所述支架结构相枢接的转筒,且所述致动组件包括连结件,所述连结件包括具有一端部与所述转筒锚定的缆索,所述转筒可枢转以至少部分卷收所述缆索,从而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被所述致动组件致动,尤其被所述致动组件推动或拉动,并与所述第一轮座脱离卡合。
15.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操作部包括与所述支架结构相枢接的转筒,及与所述支架结构相滑接的按钮,且所述致动组件包括连结件,所述连结件包括具有一端部与所述转筒锚定的缆索,所述按钮可被操作以促使所述转筒枢转而操作所述缆索,从而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被所述致动组件致动,尤其通过拉动所述缆索而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被所述致动组件拉动并与所述第一轮座脱离卡合。
16.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站立架包括脚架,而所述操作部设置于所述脚架。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脚架包括相固接的侧段与横段,而所述操作部设置于所述侧段或所述横段。
18.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致动组件包括单一缆索,其相对两端部分别与所述操作部、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相连接。
19.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还包括:
第二轮座,装有第二轮子并与所述站立架相枢接,所述第二轮子可绕第二轮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二轮座枢转,所述第一轮座与所述第二轮座沿所述轮式承载装置由其后方延伸至其前方的纵轴线相间隔;及
第二锁定组件,包括与所述站立架活动地连接的第二轮座闩锁件,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可与所述第二轮座相卡合以将所述第二轮座与所述站立架枢转地锁定,且可与所述第二轮座脱离卡合以释锁所述第二轮座,从而使所述第二轮座能够相对于所述站立架枢转而改变第二轮轴线的方向。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支架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站立架相耦接且可介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站立架枢转的推手架,所述解锁机构配置为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任一者操作以使所述第一轮座和所述第二轮座同时释锁。
21.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致动组件包括:
连结致动件,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架结构,尤其所述站立架或所述推手架;及
第一连结件和第二连结件,所述第一连结件将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与所述连结致动件相耦接,所述第二连结件将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与所述连结致动件相耦接;
其中,所述连结致动件可朝第一方向移动以致动所述第二连结件,尤其推动或拉动所述第二连结件,从而促使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二轮座脱离卡合并同时放松所述第一连结件,借此允许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一轮座相卡合,且所述连结致动件可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以致动所述第一连结件,尤其推动或拉动所述第二连结件,从而促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一轮座脱离卡合并同时放松所述第二连结件,借此允许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二轮座相卡合。
22.如权利要求21和20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连结致动件可在响应所述推手架介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枢转而朝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移动。
23.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连结件和所述第二连结件中的任一者包括缆索。
24.如权利要求21和20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且可选择结合权利要求22或23中的任一者,其中,所述推手架可绕枢轴线介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站立架枢转,而所述连结致动件由相同的枢轴线与所述站立架相枢接。
25.如权利要求21和20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解锁机构还包括与所述操作部相连接的耦接件,所述耦接件可介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相对于所述连结致动件移动,所述连结致动件在所述耦接件处于第二状态且所述推手架处于第一位置时可相对于所述推手架或所述站立架朝第一方向枢转,并促使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二轮座脱离卡合。
26.如权利要求21或25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连结致动件在所述耦接件处于第二状态且所述推手架处于第二位置时可相对于所述推手架或所述站立架朝第二方向枢转,且朝第二方向促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一轮座脱离卡合。
27.如权利要求21和20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且可选择性结合权利要求25-27中任一项,其中,所述耦接件由所述推手架支载且可相对于所述推手架移动,其中所述连结致动件与所述推手架相耦接,使所述连结致动件和所述推手架在所述耦接件处于第一状态时可同步枢转。
28.如权利要求21和20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且可选择性结合权利要求25-27中任一项,其中,所述致动组件还包括:
第一弹簧,与所述连结致动件相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可将所述连结致动件偏置为相对于所述站立架和所述推手架朝第一方向枢转;及
第二弹簧,与所述连结致动件相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可将所述连结致动件偏置为相对于所述站立架和所述推手架朝第二方向枢转。
29.如权利要求28和25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耦接件在第一状态下与所述连结致动件相卡合以防止所述连结致动件相对于所述推手架枢转;所述耦接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连结致动件可通过所述第一弹簧或所述第二弹簧的偏置力相对于所述推手架和所述站立架枢转。
30.如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推手架可在所述耦接件处于第一状态下介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因此,所述连结致动件在所述推手架由第二位置枢转至第一位置时可与所述推手架朝第一方向同步枢转,而所述连结致动件在所述推手架由第一位置枢转至第二位置时可与所述推手架朝第二方向同步枢转。
31.如权利要求25-30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操作部可在所述推手架处于第一位置时被操作以使所述耦接件相对于所述推手架由第一状态移动至第二状态,使得由所述第二弹簧偏置的所述连结致动件朝第二方向枢转并拉动所述第一连结件而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一轮座脱离卡合;且所述操作部可在所述推手架处于第二位置时被操作以使所述耦接件相对于所述推手架由第一状态移动至第二状态,使得由所述第一弹簧偏置的所述连结致动件朝第一方向枢转并拉动所述第二连结件而使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二轮座脱离卡合。
32.如权利要求25-31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连结致动件具有大致为V形的开槽、及位于所述开槽底部的缺口,所述耦接件在第一状态下与所述缺口相卡合,在第二状态下则与所述缺口脱离卡合。
33.如权利要求25-32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操作部为经由缆索与所述耦接件相连接。
34.如权利要求21-3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致动组件还包括缆索组件,其将所述操作部与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相耦接但不耦接所述连结致动件,所述操作部可被操作以致动所述缆索组件,尤其推动或拉动所述缆索组件,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轮座、所述第二轮座脱离卡合。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缆索组件包括滑动件、第一缆索部、第二缆索部及第三缆索,所述第一缆索部、所述第二缆索部与所述滑动件相连接,所述第三缆索与所述滑动件、所述操作部相连接,所述第一缆索部还与所述第一连结件或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相连接,所述第二缆索部还与所述第二连结件或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相连接。
36.如权利要求21和20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且可选择性结合权利要求22-35中任一项,其中,所述致动组件还包括枢转耦接机构,在所述推手架介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枢转的过程中,所述枢转耦接机构配置为将所述连结致动件与所述推手架枢转地耦接;在所述推手架为折叠所述轮式承载装置而枢转时,所述枢转耦接机构则配置为将所述连结致动件与所述推手架枢转地解除耦接。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站立架包括第一耦接件,所述推手架包括与所述第一耦接件相枢接的第二耦接件,而所述枢转耦接机构包括在所述第一耦接件上设置的导槽、及由所述连结致动件支载的捕捉件,所述捕捉件具有容置于所述导槽的突出部,所述导槽具有第一开槽部及相对于所述第一开槽部倾斜一角度的第二开槽部,所述捕捉件可相对于所述连结致动件介于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移动;在第一状态,所述捕捉件与所述第二耦接件相卡合且所述突出部容置于所述第一开槽部,以将所述连结致动件与所述推手架枢转地耦接;在第二状态,所述捕捉件与所述第二耦接件脱离卡合且所述突出部容置于所述第二开槽部,以将所述连结致动件与所述推手架枢转地解除耦接。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推手架介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枢转时,所述捕捉件的所述突出部适于沿所述第一开槽部滑动。
39.如权利要求36-38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枢转耦接机构还包括弹簧,其分别与所述捕捉件、所述连结致动件相连接,所述弹簧将所述捕捉件朝向第一状态偏置。
40.如权利要求20和21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且可选择性结合权利要求22-39中任一项,其中,所述致动组件还包括弹簧,其与所述连结致动件相连接,所述推手架由第二位置至第一位置枢转时使所述推手架接触并促使所述连结致动件朝第一方向移动;所述推手架由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枢转时则使所述推手架移开所述连结致动件,使所述连结致动件可通过所述弹簧的偏置力朝第二方向移动。
41.如权利要求21-40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连结件和所述第二连结件由单一缆索构成。
4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致动组件包括:
连结致动件,设置于邻近所述推手架或所述站立架;及
连结件,具有中间部、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中间部环绕于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端部分别与所述连结致动件、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锚定;
其中,所述连结致动件可与所述推手架或所述站立架朝第一方向同步枢转以致动所述连结件的所述第二端部,尤其推动或拉动所述连结件的所述第二端部,并促使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二轮座脱离卡合,且同时放松所述连结件的所述中间部而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一轮座相卡合;且所述连结致动件可与所述推手架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同步枢转以致动所述连结件的所述中间部,尤其推动或拉动所述连结件的所述中间部,并促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一轮座脱离卡合,且同时放松所述连结件的所述第二端部而使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二轮座相卡合。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锁定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相连接的第一锁定弹簧,所述第二锁定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相连接的第二锁定弹簧,所述第一锁定弹簧为促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一轮座相卡合所施加的偏置力大于所述第二锁定弹簧为促使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二轮座相卡合所施加的偏置力。
44.如权利要求42或43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推手架处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中的任一者时,所述操作部可被操作以使所述连结致动件朝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同一者枢转,从而解锁所述第一轮座和所述第二轮座。
45.如权利要求42-4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操作部经由缆索与所述连结致动件或与所述连结致动件所耦接的驱动件相连接,使所述操作部可被操作以使所述连结致动件枢转。
46.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致动组件包括:
连结致动件,设置于邻近所述推手架或所述站立架;及
连结件,具有中间部、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中间部环绕于所述连结致动件,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锚定;
其中,所述连结致动件可与所述推手架或所述站立架朝第一方向同步枢转以致动所述连结件的所述第二端部,尤其推动或拉动所述连结件的所述第二端部,并促使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二轮座脱离卡合,且同时放松所述连结件的所述中间部而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一轮座相卡合;且所述连结致动件可与所述推手架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同步枢转以致动所述连结件的所述中间部,尤其推动或拉动所述连结件的所述中间部,并促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一轮座脱离卡合,且同时放松所述连结件的所述第二端部而使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二轮座相卡合。
47.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致动组件还包括缆索组件,其将所述操作部与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相耦接但不耦接所述连结致动件,所述操作部可被操作以致动所述缆索组件,尤其推动或拉动所述缆索组件,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轮座、所述第二轮座脱离卡合。
48.如权利要求46或47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缆索组件包括滑动件、第一缆索部、第二缆索部及第三缆索,所述第一缆索部、所述第二缆索部与所述滑动件相连接,所述第三缆索与所述滑动件、所述操作部相连接,所述第一缆索部还与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或所述连结件的第一部分相连接,所述第二缆索部还与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或所述连结件的第二部分相连接,所述连结件的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彼此相对折叠。
49.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致动组件包括:
第一连结致动件和第二连结致动件,与所述站立架活动地连接;
第一连结件和第二连结件,所述第一连结件将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一连结致动件相耦接,所述第二连结件将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二连结致动件相耦接;及
耦接件,与所述推手架相固接且具有促动部;
其中,所述推手架由第二位置至第一位置枢转时导致所述促动部远离所述第一连结致动件移动而使所述第二连结致动件移动,尤其顶推或拉动所述第二连结致动件,从而使所述第二连结致动件致动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二轮座脱离卡合,尤其推动或拉动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而使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二轮座脱离卡合;而所述推手架由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枢转时导致所述促动部远离所述第二连结致动件移动而使所述第二连结致动件移动,尤其顶推或拉动所述第一连结致动件,从而使所述第一连结致动件致动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尤其推动或拉动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而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一轮座脱离卡合。
50.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解锁机构还包括第一促动件、第二促动件及解锁致动件,所述第一促动件及所述第二促动件由所述推手架支载,所述解锁致动件与所述操作部相耦接且与所述第一促动件、所述第二促动件相连接,在所述推手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促动件邻近于所述第一连结致动件,所述第二促动件则远离所述第二连结致动件;在所述推手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促动件邻近于所述第二连结致动件,所述第一促动件则远离所述第一连结致动件;在所述推手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操作部可被操作以使所述第一促动件促使所述第一连结致动件移动,尤其顶推或拉动所述第一连结致动件而使所述第一连结致动件致动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尤其推动或拉动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而使所述第一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一轮座脱离卡合;在所述推手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操作部可被操作以使所述第二促动件促使所述第二连结致动件移动,尤其顶推或拉动所述第二连结致动件而使所述第二连结致动件致动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尤其推动或拉动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而使所述第二轮座闩锁件与所述第二轮座脱离卡合。
51.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式承载装置,其中,所述轮式承载装置为儿童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146271 | 2019-06-13 | ||
CN201910514627 | 2019-06-13 | ||
CN201910787608.6A CN112078651A (zh) | 2019-06-13 | 2019-08-23 | 车轮旋转定向机构及婴儿车 |
CN2019107876086 | 2019-08-23 | ||
CN201910858955 | 2019-09-11 | ||
CN2019108589553 | 2019-09-11 | ||
CN201911336477.6A CN113085441B (zh) | 2019-12-23 | 2019-12-23 | 后轮转向锁控机构及其幼儿载具 |
CN2019113364776 | 2019-12-23 | ||
CN2020103701916 | 2020-04-30 | ||
CN202010370191 | 2020-04-30 | ||
PCT/EP2020/066397 WO2020249797A1 (en) | 2019-06-13 | 2020-06-12 | Wheeled carrying apparatus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45502A true CN114945502A (zh) | 2022-08-26 |
Family
ID=71094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56990.4A Pending CN114945502A (zh) | 2019-06-13 | 2020-06-12 | 轮式承载装置 |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124043A1 (zh) |
EP (2) | EP4385855A3 (zh) |
JP (2) | JP7581400B2 (zh) |
KR (2) | KR102762284B1 (zh) |
CN (1) | CN114945502A (zh) |
AU (2) | AU2020293582B2 (zh) |
CA (1) | CA3142557A1 (zh) |
DE (1) | DE102020115647A1 (zh) |
ES (1) | ES2997195T3 (zh) |
PL (1) | PL3750779T3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89626A (zh) * | 2021-01-25 | 2022-07-26 | 明门(中国)幼童用品有限公司 | 车轮机构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284015A (ja) * | 2001-03-23 | 2002-10-03 | Combi Corp | ベビーカー |
US20030204933A1 (en) * | 2002-05-06 | 2003-11-06 | Chuan-Ming Yeh | Turn-fixing mechanism for stroller wheel sets |
CN2737635Y (zh) * | 2004-11-04 | 2005-11-02 | 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 可换向推动的婴儿车煞车驱动结构 |
US20060071452A1 (en) * | 2004-10-05 | 2006-04-06 | Link Treasure Limited | Reversible baby stroller with brake structure |
CN2827815Y (zh) * | 2005-08-22 | 2006-10-18 |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儿童推车的刹车机构 |
CN102248961A (zh) * | 2010-05-19 | 2011-11-23 |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 可换向婴儿车 |
JP2012136222A (ja) * | 2012-04-23 | 2012-07-19 | Combi Corp | ベビーカー |
CN203111278U (zh) * | 2012-12-28 | 2013-08-07 |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换向儿童推车 |
CN104118462A (zh) * | 2013-04-26 | 2014-10-29 |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 车轮定向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儿童载具 |
CN204956578U (zh) * | 2015-07-23 | 2016-01-13 |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儿童三轮车 |
CN207790799U (zh) * | 2017-12-29 | 2018-08-31 |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轮组件的定向锁定机构及儿童推车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79879A (en) * | 1986-09-02 | 1988-10-25 | Aprica Kassai Kabushikikaisha | Baby carriage |
JP3196047B2 (ja) * | 1992-11-27 | 2001-08-06 | コニカ株式会社 | 粉体の流動性検出方法及び装置 |
JPH0867255A (ja) * | 1994-08-26 | 1996-03-12 | Yoshihiro Nagatake | 手押し車のブレーキ装置 |
JP2003054209A (ja) | 2001-08-21 | 2003-02-26 | Hammer Caster Kk | 旋回規制機構付キャスター |
TWM281866U (en) * | 2005-07-12 | 2005-12-01 | Link Treasure Ltd | Direction control device for swivel wheels of baby stroller |
CA2820031C (en) * | 2012-06-28 | 2017-01-17 | Linda M. Walther | Knee walker |
EP2719605A1 (en) * | 2012-10-12 | 2014-04-16 | Henrik Mikael Bie | Brake system |
WO2014110963A1 (zh) * | 2013-01-15 | 2014-07-24 |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婴儿推车 |
US9254858B2 (en) * | 2013-05-21 | 2016-02-09 | Artsana Usa, Inc. | Combination drag and parking brake for a stroller |
JP3196047U (ja) * | 2014-12-02 | 2015-02-19 | ユーバ産業株式会社 | 歩行車の車輪固定機構 |
JP6557113B2 (ja) | 2015-10-23 | 2019-08-07 | アップリカ・チルドレンズプロダクツ合同会社 | 乳母車 |
US20180065655A1 (en) * | 2016-09-02 | 2018-03-08 | The Ergo Baby Carrier, Inc. | Collapsible stroller having central hub system |
US11254342B2 (en) * | 2016-10-25 | 2022-02-22 | Rehrig Pacific Company | Delivery sled brake system |
CN108820029B (zh) * | 2018-08-30 | 2024-02-23 | 东莞市铭心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婴儿车万向轮 |
-
2020
- 2020-06-12 EP EP24173511.7A patent/EP4385855A3/en active Pending
- 2020-06-12 KR KR1020237036406A patent/KR102762284B1/ko active Active
- 2020-06-12 DE DE102020115647.2A patent/DE102020115647A1/de active Pending
- 2020-06-12 CA CA3142557A patent/CA3142557A1/en active Pending
- 2020-06-12 AU AU2020293582A patent/AU2020293582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6-12 ES ES20179828T patent/ES2997195T3/es active Active
- 2020-06-12 PL PL20179828.7T patent/PL3750779T3/pl unknown
- 2020-06-12 KR KR1020257002926A patent/KR20250024097A/ko active Pending
- 2020-06-12 CN CN202080056990.4A patent/CN114945502A/zh active Pending
- 2020-06-12 EP EP20179828.7A patent/EP3750779B1/en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2-20 JP JP2023024357A patent/JP7581400B2/ja active Active
- 2023-12-21 US US18/392,211 patent/US20240124043A1/en active Pending
-
2024
- 2024-05-15 AU AU2024203215A patent/AU2024203215A1/en active Pending
- 2024-10-30 JP JP2024190868A patent/JP2025023969A/ja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284015A (ja) * | 2001-03-23 | 2002-10-03 | Combi Corp | ベビーカー |
US20030204933A1 (en) * | 2002-05-06 | 2003-11-06 | Chuan-Ming Yeh | Turn-fixing mechanism for stroller wheel sets |
US20060071452A1 (en) * | 2004-10-05 | 2006-04-06 | Link Treasure Limited | Reversible baby stroller with brake structure |
CN2737635Y (zh) * | 2004-11-04 | 2005-11-02 | 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 可换向推动的婴儿车煞车驱动结构 |
CN2827815Y (zh) * | 2005-08-22 | 2006-10-18 |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儿童推车的刹车机构 |
CN102248961A (zh) * | 2010-05-19 | 2011-11-23 |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 可换向婴儿车 |
JP2012136222A (ja) * | 2012-04-23 | 2012-07-19 | Combi Corp | ベビーカー |
CN203111278U (zh) * | 2012-12-28 | 2013-08-07 |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换向儿童推车 |
CN104118462A (zh) * | 2013-04-26 | 2014-10-29 |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 车轮定向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儿童载具 |
CN204956578U (zh) * | 2015-07-23 | 2016-01-13 |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儿童三轮车 |
CN207790799U (zh) * | 2017-12-29 | 2018-08-31 |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轮组件的定向锁定机构及儿童推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3059929A (ja) | 2023-04-27 |
AU2024203215A1 (en) | 2024-06-06 |
JP2025023969A (ja) | 2025-02-19 |
KR20250024097A (ko) | 2025-02-18 |
AU2020293582A1 (en) | 2022-01-20 |
EP3750779A1 (en) | 2020-12-16 |
ES2997195T3 (en) | 2025-02-14 |
KR102762284B1 (ko) | 2025-02-07 |
JP7581400B2 (ja) | 2024-11-12 |
AU2020293582B2 (en) | 2024-02-15 |
EP4385855A3 (en) | 2024-09-11 |
DE102020115647A1 (de) | 2020-12-17 |
EP4385855A2 (en) | 2024-06-19 |
KR20230151083A (ko) | 2023-10-31 |
EP3750779B1 (en) | 2024-09-04 |
PL3750779T3 (pl) | 2025-02-03 |
US20240124043A1 (en) | 2024-04-18 |
CA3142557A1 (en) | 2020-12-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233398B2 (ja) | 車輪付搬送装置 | |
KR102227172B1 (ko) | 유아 푸시 체어 프레임과, 유아 푸시 체어 | |
US9580098B2 (en) | Foldable strollers | |
US20240351626A1 (en) | Wheeled carrying apparatus | |
US8069533B2 (en) | Coupling device for a baby crib frame structure | |
CN102642555B (zh) | 婴儿车 | |
US8950761B2 (en) | Collapsible child carrier apparatus | |
US8485546B2 (en) | Foldable baby stroller frame | |
RU2471665C2 (ru) | Прогулочная детская коляска | |
US20080061533A1 (en) | Foldable Baby Stroller Frame | |
CN107031689A (zh) | 具有可扩展的架体的婴儿推车 | |
US20110148059A1 (en) | Infant Carrier Apparatus Having an Adjustable Handle Assembly | |
KR20070085259A (ko) | 유모차 | |
CN114750817A (zh) | 具有可移除座椅的童车和相关方法 | |
JP7413504B2 (ja) | 折り畳み式遊具 | |
JP2025023969A (ja) | 車輪付搬送装置 | |
TW202330331A (zh) | 兒童推車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7375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