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916484A - 养殖网箱 - Google Patents

养殖网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16484A
CN114916484A CN202210786222.5A CN202210786222A CN114916484A CN 114916484 A CN114916484 A CN 114916484A CN 202210786222 A CN202210786222 A CN 202210786222A CN 114916484 A CN114916484 A CN 1149164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supporting
connecting rods
support column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862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明
胡鹏
成宗亮
王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Marine Engineering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Wuchang Shipbuilding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Marine Engineering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Wuchang Shipbuilding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Marine Engineering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Wuchang Shipbuilding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Marine Engineering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8622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164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16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64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60Floating cultivation devices, e.g. rafts or floating fish-far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60Floating cultivation devices, e.g. rafts or floating fish-farms
    • A01K61/65Connecting or mooring device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01K63/042Introducing gases into the water, e.g. aerators, air pum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养殖网箱,包括:压载组件,用于设置于海床;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的第一端连接于压载组件;多个第二支撑柱,设置于压载组件,多个第二支撑柱围绕第一支撑柱布置;甲板组件,设置于第一支撑柱的第二端,甲板组件至少连接于两个第二支撑柱;多个第一连接杆,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柱之间,多个第一连接杆靠近于第一端布置;多个第二连接杆,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柱之间,多个第二连接杆靠近于第二端布置。该养殖网箱的压载组件可以利用压载组件与海床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降低作业过程中养殖网箱发生大幅度位移的可能性,提高养殖网箱抵抗台风的能力,为养殖作业的长期稳定进行提供可靠保障。

Description

养殖网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渔业养殖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养殖网箱。
背景技术
深远海相对于近海有着更丰富的海洋资源,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渔业养殖装备也逐步向深远海迈进,其中,养殖网箱作为渔业养殖的关键性装备,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具备较强的抵御台风的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养殖网箱的抗台风性能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养殖网箱,包括:
压载组件,用于设置于海床;
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的第一端连接于压载组件;
多个第二支撑柱,设置于压载组件,多个第二支撑柱围绕第一支撑柱布置;
甲板组件,设置于第一支撑柱的第二端,甲板组件至少连接于两个第二支撑柱;
多个第一连接杆,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柱之间,多个第一连接杆靠近于第一端布置;
多个第二连接杆,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柱之间,多个第二连接杆靠近于第二端布置。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养殖网箱还包括:
多个第三连接杆,设置于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之间,多个第三连接杆靠近于第一端布置;
多个第四连接杆,设置于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之间,多个第四连接杆靠近于第二端布置。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养殖网箱还包括:
多个第五连接杆,设置于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之间,第五连接杆的一端靠近于第一端布置,另一端靠近于第二端布置;
多个第六连接杆,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柱之间,第六连接杆的一端靠近于第一端布置,另一端靠近于第二端布置。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沿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第二支撑柱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段、过渡段和第二支撑段,第一支撑段的直径大于第二支撑段的直径。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五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撑柱的第一端,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支撑段;
第六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柱中一者的第一支撑段,另一端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柱中另一者的第二支撑段。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养殖网箱还包括:
多个第七连接杆,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柱的第一支撑段之间,第七连接杆位于第一连接杆与过渡段之间;
多个第八连接杆,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柱的第二支撑段之间,第八连接杆位于第二连接杆与过渡段之间;
其中,第七连接杆和第八连接杆均连接于第六连接杆。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压载组件包括:
压载箱,用于设置于海床,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均设置于压载箱,压载箱形成有容置腔;
泵液装置,设置于压载箱,用于将液体导入或排出容置腔;
防滑桩,设置于压载箱背离于甲板组件的一侧,用于插设于海床;
其中,压载箱形成有豁口,豁口布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柱之间。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甲板组件包括:
甲板本体,连接于第一支撑柱的第二端,甲板本体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一个第二支撑柱;
舱体,设置于甲板本体背离于压载组件的一侧,舱体内形成有舱室;
轨道,设置于甲板本体背离于压载组件的一侧,轨道布置于甲板本体的两端之间,且至少部分的轨道位于舱室内;
转运装置,滑动地设置于轨道;
吊运装置,设置于甲板本体的一端,至少部分的轨道位于吊运装置的吊运范围内;
靠泊装置,设置于第二支撑柱,靠泊装置靠近于吊运装置布置。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养殖网箱还包括:
补气装置,设置于甲板本体;
补气罩,设置于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为中空结构,补气罩通过第一支撑柱连通于补气装置。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养殖网箱还包括:
网衣,网衣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杆,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杆,网衣围绕多个第二支撑柱布置,且位于第二支撑柱与第一支撑柱之间。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养殖网箱包括有压载组件、甲板组件、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其中,压载组件用于设置在海床上,第一支撑柱包括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压载组件相连接,第二支撑柱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支撑柱设置在压载组件上,且多个第二支撑柱围绕第一支撑柱布置,甲板组件设置在第二支撑柱上,且甲板组件至少与两个第二支撑柱相连接,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均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柱之间,第一连接杆靠近于第一支撑柱的第一端布置,第二连接杆靠近于第一支撑柱的第二端布置,从而基于前述设置,在使用过程中,压载组件可以设置在作业水域的海床上,利用压载组件与海床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令压载组件在作业水域中能够获得相对固定的位置,进而一方面能够降低作业过程中养殖网箱发生大幅度位移的可能性,提高养殖网箱抵抗台风、赤潮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为设置在压载组件上的其它部件提供可靠支撑,提升养殖网箱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可以增强养殖网箱由压载组件至甲板组件方向上的结构刚度,提高对甲板组件的支撑稳定性,为甲板组件的稳固安装提供结构保障,并可以利用第二支撑柱、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强化养殖网箱沿第一支撑柱周向上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提高养殖网箱抵抗台风、赤潮等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养殖网箱在风浪作用下发生倾覆或结构变形的可能性,延长养殖网箱的使用寿命,为养殖作业的长期稳定进行提供可靠保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养殖网箱第一个视角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为图1中示出的养殖网箱沿A-A方向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养殖网箱第二个视角的示意性结构图。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10压载组件;160甲板组件;210第一支撑柱;260第二支撑柱;310第一连接杆;360第二连接杆;410第三连接杆;460第四连接杆;510第五连接杆;560第六连接杆;610第七连接杆;660第八连接杆;760补气罩;810灯光信号装置;860网衣清洗吊机;910水面投喂装置;940水下投喂装置;970水质监测装置;
111压载箱;112防滑桩;161甲板本体;162舱体;163轨道;164转运装置;165吊运装置;166靠泊装置;261第一支撑段;262过渡段;263第二支撑段;
1111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申请,并且能够将本申请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养殖网箱,包括:压载组件110,用于设置于海床;第一支撑柱210,第一支撑柱210的第一端连接于压载组件110;多个第二支撑柱260,设置于压载组件110,多个第二支撑柱260围绕第一支撑柱210布置;甲板组件160,设置于第一支撑柱210的第二端,甲板组件160至少连接于两个第二支撑柱260;多个第一连接杆310,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柱260之间,多个第一连接杆310靠近于第一端布置;多个第二连接杆360,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柱260之间,多个第二连接杆360靠近于第二端布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养殖网箱包括有压载组件110、甲板组件160、第一支撑柱210、第二支撑柱260、第一连接杆310和第二连接杆360。其中,压载组件110用于设置在海床上,从而在使用过程中,压载组件110可以设置在作业水域的海床上,利用压载组件110与海床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令压载组件110在作业水域中能够获得相对固定的位置,进而一方面能够降低作业过程中养殖网箱发生大幅度位移的可能性,提高养殖网箱抵抗台风、赤潮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为设置在压载组件110上的其它部件提供可靠支撑,提升养殖网箱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一支撑柱210包括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压载组件110相连接,第二支撑柱26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支撑柱260设置在压载组件110上,且多个第二支撑柱260围绕第一支撑柱210布置,甲板组件160设置在第二支撑柱260上,且甲板组件160至少与两个第二支撑柱260相连接,第一连接杆310和第二连接杆360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均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柱260之间,第一连接杆310靠近于第一支撑柱210的第一端布置,第二连接杆360靠近于第一支撑柱210的第二端布置,从而可以利用第一支撑柱210和第二支撑柱260,增强养殖网箱由压载组件110至甲板组件160方向上的结构刚度,提高对甲板组件160的支撑稳定性,为甲板组件160的稳固安装提供结构保障,并可以利用第二支撑柱260、第一连接杆310和第二连接杆360,强化养殖网箱沿第一支撑柱210周向上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提高养殖网箱抵抗台风、赤潮等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养殖网箱在风浪作用下发生倾覆或结构变形的可能性,延长养殖网箱的使用寿命,为养殖作业的长期稳定进行提供可靠保障。
可以理解的是,前述第一连接杆310靠近于第一端布置,也即第一连接杆310靠近于压载组件110布置;相应地,前述第二连接杆360靠近于第二段布置,也即第二连接杆360靠近于甲板组件160布置。如图2和图3所示,由于多个第二支撑柱260围绕第一支撑柱210布置,且第一连接杆310和第二连接杆360均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柱260之间,从而基于前述设置方式,沿第一支撑柱210的轴向上,多个第一连接杆310可以在靠近于前述第一端的位置形成对第一支撑柱210的环绕,且多个第二连接杆360可以在靠近于前述第二端的位置形成对第一支撑柱210的环绕,进而能够在作业过程中,利用第一连接杆310增强养殖网箱底部的周向结构强度,并利用第二连接杆360增强养殖网箱顶部的周向结构强度,提高养殖平台对不同方向的风浪的抵御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过程中,甲板组件160用于布置在作业水域的水面上方,甲板组件160可以为作业人员提供作业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养殖网箱上可以进一步配置养殖配套系统,前述养殖配套系统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养殖系统、自动化保障系统、深海运营管理系统等,其中,智能养殖系统可以包括多个子系统,例如,鱼苗投放系统、智能投喂系统、养殖光控系统、自动化捕鱼系统、高分子渔网保护系统、辅助补气系统等;自动化保障系统包括可以多个子系统,例如,网衣清洗系统、死鱼收集系统、水质监测系统、CCTV(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闭路电视)系统、应力监测系统及生物量监测系统等;深海运营管理系统可以包括多个子系统,例如,自适应升降系统、深海定位系统、动力系统、平台自动化系统及无线传输系统等。可以根据生产需要,在养殖网箱上增设前述一种或多种前述的养殖配套系统,这里不做过多限定。
在一些可行的示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支撑柱210垂直于压载组件110布置,甲板组件160垂直于第一支撑柱210布置,多个第二支撑柱260平行于第一支撑柱210布置,且多个第二支撑柱260沿第一支撑柱210的周向均匀分布,从而基于前述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强养殖网箱的结构强度和刚度,提高养殖网箱抵抗台风的性能,降低养殖网箱倾覆变形的可能性。
在一些可行的示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支撑柱260的数量可以为大于或等于四个,例如4个、6个、8个或12个等等。其中,前述多个第二支撑柱260沿第一支撑柱210的周向均匀分布的具体方式可以为:
在第二支撑柱260的数量为4个的情况下,在垂直于第二支撑柱260轴线的平面中,4个第二支撑柱260轴心沿第一支撑柱210的周向依次连接形成的封闭形状为正四边形,且第一支撑柱210的轴心位于前述四边形的几何中心;
在第二支撑柱260的数量为6个的情况下,在垂直于第二支撑柱260轴线的平面中,6个第二支撑柱260轴心沿第一支撑柱210的周向依次连接形成的封闭形状为正六边形,且第一支撑柱210的轴心位于前述正六边形的几何中心;
在第二支撑柱260的数量为8个的情况下,在垂直于第二支撑柱260轴线的平面中,8个第二支撑柱260轴心沿第一支撑柱210的周向依次连接形成的封闭形状为正八边形,且第一支撑柱210的轴心位于前述正八边形的几何中心;
在第二支撑柱260的数量为12个的情况下,在垂直于第二支撑柱260轴线的平面中,12个第二支撑柱260轴心沿第一支撑柱210的周向依次连接形成的封闭形状为正六边形或正十二变形,且第一支撑柱210的轴心位于前述正六边形或正十二变形的几何中心。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养殖网箱还包括:多个第三连接杆410,设置于第一支撑柱210与第二支撑柱260之间,多个第三连接杆410靠近于第一端布置;多个第四连接杆460,设置于第一支撑柱210与第二支撑柱260之间,多个第四连接杆460靠近于第二端布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养殖网箱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三连接杆410和多个第四连接杆460,其中,第三连接杆410和第四连接杆460均设置于第一支撑柱210和第二支撑柱260之间,且第三连接杆410靠近于第一支撑柱210的第一端布置,第四连接杆460靠近于第一支撑柱210的第二端布置,从而利用第三连接杆410和第四连接杆460,可以在前述甲板组件160的设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第一支撑柱210与第二支撑柱260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升养殖网箱的整体强度和刚度,增强养殖网箱的稳固性,提高养殖网箱的抗变形性能,延长养殖网箱的使用寿命,并便于前述各个支撑柱和各个连接杆之间进行力的传递,在养殖网箱遭遇台风、赤潮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前述各个支撑柱和各个连接杆可以分担外力作用,进一步提高养殖网箱的抗台风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前述第三连接杆410靠近于第一端布置,也即第三连接杆410靠近于压载组件110布置;相应地,前述第四连接杆460靠近于第二段布置,也即第四连接杆460靠近于甲板组件160布置。
在一些可行的示例中,如图2所示,第三连接杆410垂直于第一连接杆310布置;如图3所示,第四连接杆460垂直于第一连接杆310布置。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多个第二支撑柱260围绕第一支撑柱210布置,且第三连接杆410和第四连接杆460均设置于第一支撑柱210和第二支撑柱260之间,从而基于前述设置方式,沿第一支撑柱210的轴向上,多个第三连接杆410可以在靠近于前述第一端的位置,沿第一支撑柱210的径向连接于第一支撑柱210于第二支撑柱260之间,且多个第四连接杆460可以在靠近于前述第二端的位置,沿第一支撑柱210的径向连接于第一支撑柱210于第二支撑柱260之间,进而能够在作业过程中,利用第三连接杆410增强养殖网箱底部的径向结构强度,并利用第四连接杆460增强养殖网箱顶部的径向结构强度,进一步提高养殖平台对不同方向的风浪的抵御能力。
如图1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养殖网箱还包括:多个第五连接杆510,设置于第一支撑柱210与第二支撑柱260之间,第五连接杆510的一端靠近于第一端布置,另一端靠近于第二端布置;多个第六连接杆560,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柱260之间,第六连接杆560的一端靠近于第一端布置,另一端靠近于第二端布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养殖网箱还可以包括有多个设置于第一支撑柱210与第二支撑柱260之间的第五连接杆510,第五连接杆510的一端靠近于第一支撑柱210的第一端布置,且另一端靠近于第一支撑柱210的第二端布置,从而在前述甲板组件160的设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第一支撑柱210与第二支撑柱260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升养殖网箱的整体强度和刚度,增强养殖网箱的稳固性,提高养殖网箱的抗变形性能,延长养殖网箱的使用寿命。
养殖网箱还可以包括有多个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柱260之间的第六连接杆560,第六连接杆560的一端靠近于第一端布置,另一端靠近于第二端布置,从而利用第六连接杆560,进一步强化多个第二支撑柱260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养殖网箱的整体强度和刚度,增强养殖网箱的稳固性,提高养殖网箱的抗变形性能,延长养殖网箱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前述第五连接杆510的一端靠近于第一端布置,另一端靠近于第二端布置,也即第五连接杆510的一端靠近于压载组件110布置,另一端靠近于甲板组件160布置;相应地,前述第六连接杆560的一端靠近于第一端布置,另一端靠近于第二端布置,也即第六连接杆560的一端靠近于压载组件110布置,另一端靠近于甲板组件160布置。从而,第五连接杆510相对于第一支撑柱210倾斜布置,第六连接杆560相对于第二支撑柱260倾斜布置,进而能够在利用第五连接杆510和第六连接杆560增强养殖网箱的整体结构强度的同时,提高养殖网箱的整体结构刚度,降低养殖网箱长期使用下发生大幅度变形的可能性,为养殖网箱的稳固性提升提供进一步的保障。
如图1所示,在一些示例中,沿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第二支撑柱26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段261、过渡段262和第二支撑段263,第一支撑段261的直径大于第二支撑段263的直径。
在该技术方案中,沿第一支撑柱210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也即沿压载组件110至甲板组件160的方向,第二支撑柱260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段261、过渡段262和第二支撑段263,其中,第一支撑段261的直径大于第二支撑段263的直径,从而在使用过程中,第一支撑段261可以连接于压载组件110,第二支撑段263可以靠近于甲板组件160布置,且至少两个第二支撑柱260的第二支撑段263可以连接于甲板组件160,进而能够利用直径相对较大的第一支撑段261,提高第二支撑柱260与压载组件110之间的连接强度,并提升第二支撑柱260对甲板组件160的支撑可靠性,并且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养殖网箱的中心,提高养殖网箱的平稳性和抗台风性能,同时,也能够基于过渡段262和第二支撑段263的设置,在满足强度要求的情况下,减少第二支撑柱260的材料使用量,降低养殖网箱的制造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过渡段262可以为圆台式结构。
如图1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第五连接杆51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撑柱210的第一端,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支撑段263;第六连接杆560的一端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柱260中一者的第一支撑段261,另一端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柱260中另一者的第二支撑段263。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五连接杆510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柱210的第一端相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杆中,一者的第一支撑段261连接于第六连接杆560的一端,另一者的第二支撑段263连接于第六连接杆560的另一端,从而在利用第五连接杆510和第六连接杆560增强养殖网箱整体结构强度和刚度的同时,也能够利用第五连接杆510建立第二支撑段263与第一支撑柱210之间的连接,并利用第六连接杆560建立第二支撑段263与相邻的第二支撑柱260的第一支撑段261之间的连接,进而在第二支撑段263的直径小于第一支撑段261的情况下,可以基于前述第五连接杆510和第二连接杆360的设置,建立第二支撑段263与高强结构之间的连接,增强第二支撑段263的结构强度和刚度,降低第二支撑段263发生变形的可能性,并为甲板组件160能够得到稳定支撑提供更进一步的保障。
如图1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养殖网箱还包括:多个第七连接杆610,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柱260的第一支撑段261之间,第七连接杆610位于第一连接杆310与过渡段262之间;多个第八连接杆660,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柱260的第二支撑段263之间,第八连接杆660位于第二连接杆360与过渡段262之间;其中,第七连接杆610和第八连接杆660均连接于第六连接杆560。
在该技术方案中,养殖网箱还可以包括有多个第七连接杆610和多个第八连接杆660,第七连接杆610和第八连接杆660均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柱260之间,其中,第七连接杆610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柱260的第一支撑段261之间,第八连接杆660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柱260的第二支撑段263之间,且沿压载组件110至甲板组件160的方向上,第七连接杆610位于第一连接杆310与过渡段262之间,第八连接杆660位于过渡段262与第二连接杆360之间,从而基于前述设置,能够在前述第一连接杆310和第二连接杆360的设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第七连接杆610和第八连接杆660增强养殖网箱沿第一支撑柱210周向上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提高养殖网箱抵抗台风、赤潮等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养殖网箱在风浪作用下发生倾覆或结构变形的可能性,延长养殖网箱的使用寿命,为养殖作业的长期稳定进行提供可靠保障。
同时,第七连接杆610和第八连接杆660可以均连接于第六连接杆560,可以理解的是,基于第六连接杆560的前述设置,第六连接杆560相对于第二支撑柱260倾斜布置,且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柱260之间,进而可以利用第六连接杆560进一步连接第七连接杆610和第八连接杆660,以令第六连接杆560对第七连接杆610和第八连接杆660进行进一步的固定,增强第七连接杆610和第八连接杆660的刚度,进而进一步提升养殖网箱的整体结构强度和结构刚度,提高养殖网箱的抗台风性能,降低养殖网箱发生变形的可能性。
如图1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压载组件110包括:压载箱111,用于设置于海床,第一支撑柱210和第二支撑柱260均设置于压载箱111,压载箱111形成有容置腔;泵液装置,设置于压载箱111,用于将液体导入或排出容置腔;防滑桩112,设置于压载箱111背离于甲板组件160的一侧,用于插设于海床;其中,压载箱111形成有豁口1111,豁口1111布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柱260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压载组件110可以包括有压载箱111、泵液装置和防滑桩112,其中,压载箱111用于设置在海床上,且第一支撑柱210和第二支撑柱260均设置在压载箱111上,防滑桩112设置在压载箱111背离甲板组件160的一侧,并用于插设在海床上,从而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利用压载箱111与海床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防滑桩112与海床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令压载箱111在作业水域中能够获得相对固定的位置,防止压载箱111在作业过程中发生大幅度位移,提高养殖网箱抵御台风的性能;压载箱111形成有容置腔,容置腔可以用于承装液体,泵液装置设置在压载箱111,且用于将液体导入或排出容置腔,进而利用泵液组件,通过将液体导入或排出容置腔的方式,能够调整压载箱111储水量,进而改变压载组件110的整体重量及比重,实现养殖网箱在作业水域中所受浮力的调节,在养殖网箱作业过程中,可以令容置腔充满液体,以增大压载组件110的重量和比重,减小养殖网箱所受浮力,提高压载组件110的稳定性,在养殖网箱需要维修维护时,可以将容置腔内的液体排出,降低压载组件110的重量和比重,增大养殖网箱所受浮力,令养殖网箱脱离海床并向水面浮起,以便于养殖网箱的运输和修护。
同时,压载箱111形成有豁口1111,豁口1111布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柱260之间,从而在养殖过程中如压载箱111上存在沉积的鱼类排泄物或饲料,可以在海流作用下通过豁口1111排出养殖网箱,降低养殖网箱的清理难度。
在一些可行的示例中,如图2所示,豁口1111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两个,在豁口1111的数量为两个的情况下,两个豁口1111可以相对于第一支撑柱210的轴线呈中心对称布置,两个豁口1111亦可以呈非对称布置。相应地,在豁口1111的数量大于两个的情况下,多个豁口1111可以围绕第一支撑柱210的轴线均匀布置,亦可以为非均匀布置。在豁口1111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作业水域的海流情况综合分析后,设置豁口1111的布置形式和对应方位,以保证饲料和鱼类排泄物的排出效果,这里不做过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导入或排出容置腔的液体可以为作业水域中的海水。
需要说明的是,泵液装置可以设置在压载箱111内部,从而图1和图3中未对泵液装置进行示出,相应地,压载箱111上可以形成有输液口,泵液装置包括有至少两个输液端,其中一个输液端连通于前述输液口,另一个输液端连通于容置腔,从而泵液装置可以通过输液口将液体导入或排出容置腔。
在一些可行的示例中,泵液装置可以为双向水泵。
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甲板组件160包括:甲板本体161,连接于第一支撑柱210的第二端,甲板本体16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一个第二支撑柱260;舱体162,设置于甲板本体161背离于压载组件110的一侧,舱体162内形成有舱室;轨道163,设置于甲板本体161背离于压载组件110的一侧,轨道163布置于甲板本体161的两端之间,且至少部分的轨道163位于舱室内;转运装置164,滑动地设置于轨道163;吊运装置165,设置于甲板本体161的一端,至少部分的轨道163位于吊运装置165的吊运范围内;靠泊装置166,设置于第二支撑柱260,靠泊装置166靠近于吊运装置165布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甲板组件160可以包括有甲板本体161、舱体162、轨道163、转运装置164、吊运装置165和靠泊装置166,其中,甲板本体161连接于第一支撑柱210的第二端,且甲板本体16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一个第二支撑柱260,从而可以利用第一支撑柱210和第二支撑柱260对甲板本体161进行可靠支撑,提高甲板本体161的稳定性,便于在甲板本体161上安装前述的至少部分养殖配套系统,舱体162设置在甲板本体161背离压载组件110的一侧,且舱体162内形成有舱室,从而便于在作业过程中为作业人员提供避险空间,并为前述至少部分的养殖配套系统提供进一步的安装空间。
轨道163设置在甲板本体161背离压载组件110的一侧,且轨道163布置在甲板本体161的两端之间,至少部分的轨道163位于舱室内,转运装置164设置在轨道163上,并可以相对于轨道163滑动,从而转运装置164可以沿轨道163往复运动与甲板的两端之间,吊运装置165设置在甲板本体161的一端,且至少部分的轨道163位于吊运装置165的吊运范围内,从而当转运装置164沿轨道163向吊运装置165运动时,可以运动到吊运装置165的吊运范围内,结合前述设置,便于将舱室内的物品通过转运装置164输送给吊运装置165,或令转运装置164从吊运装置165处接收物品并输送至舱室,靠泊装置166设置在第二支撑柱260上,且靠泊装置166靠近于吊运装置165布置,从而利用靠泊装置166,一方面便于运输船停靠在养殖网箱附近,另一方面也便于利用吊运装置165将甲板本体161上的物品转移至运输船,或将运输船上物品转移至甲板本体161上,进而基于前述设置,能够提高养殖网箱的物品转移效率,进而提升养殖作业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转运装置164可以为有轨搬运车;吊运装置165可以为吊机;如图1和图3所示,吊运装置165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吊运装置165分别设置于甲板本体161的两端;前述物品包括但不限于养殖用的饲料。
如图1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养殖网箱还包括:补气装置,设置于甲板本体161;补气罩760,设置于第一支撑柱210,第一支撑柱210为中空结构,补气罩760通过第一支撑柱210连通于补气装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养殖网箱还可以包括有补气装置和补气罩760,其中,补气装置设置在甲板本体161,补气罩760设置在第一支撑柱210,且第一支撑柱210为中空结构,补气罩760可以通过第一支撑柱210连通于补气装置,进而在作业过程中,可以利用补气装置通过第一支撑柱210向补气罩760输送空气,并进一步利用补气罩760将气体输入至第一支撑柱210附近的海水,提高第一支撑柱210附近海水的含氧量,便于为养殖的鱼类提供生存所需的氧气,降低鱼类的死亡率,提高作业效率和养殖收益。
可以理解的是,补气罩760用于布置在作业水域的水面下方;补气装置可以为气泵。
在一些示例中,养殖网箱还包括:网衣,网衣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杆310,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杆360,网衣围绕多个第二支撑柱260布置,且位于第二支撑柱260与第一支撑柱210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养殖网箱还可以包括有网衣,网衣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310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360相连接,且网衣围绕多个第二支撑柱260布置,并位于第二支撑柱260与第一支撑柱210之间,从而可以利用网衣在甲板组件160与压载组件110之间围设出养殖空间,且在压载组件110设置于海床上的情况下,可以极大程度上提升养殖空间的纵深,进而在养殖过程中,便于养殖空间内的鱼类自主寻找适宜生存的水深区域,并能够在养殖网箱附近的作业水域发生台风或赤潮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便于鱼类自主寻找规避灾害的水深区域,提高鱼类的成活率和作业收益。
在一些可行的示例中,在养殖网箱包括有前述第七连接杆610和第八连接杆660的情况下,网衣可以包括第一网衣段、第二网衣段和第三网衣段,其中,第一网衣段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杆310,另一端连接于第七连接杆610;第二网衣段的一端连接于第七连接杆610,另一端连接于第八连接杆660;第三网衣段的一端连接于第八连接杆660,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杆360;且第一网衣段、第二网衣段和第三网衣段均围绕多个第二支撑柱260布置,且位于第二支撑柱260与第一支撑柱210之间,从而基于前述设置,一方面可以将网衣拆分成尺度相对较小的多个网衣段,便于对网衣进行清洗和维护,另一方面也能够根据网衣在使用过程中所处水深差异,分别采用不同类型的养殖网作为网衣,进一步提高养殖作业的效率和养殖收益。
需要说明的是,在压载装置设置在海床的情况下,第一网衣段、第二网衣段和第三网衣段会依次由海床向水面分布,第一网衣段可以为单层养殖网或双层结构,其中,在第一网衣段为双层结构的情况下,第一网衣段的内层可以为养殖网,外层为防鲨网;第二网衣段可以为双层结构,内层为养殖网,外层为防鲨网;第三网衣段为尼龙防鸟网。第一网衣段和第二网衣段均可以采用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或PET料制成,表面经PU涂层处理,可有效防止磨损和污损。
示例性地,如图1至图3所示,作为前述养殖网箱的一种具示例,养殖网箱可以包括有:压载组件110、甲板组件160、第一支撑柱210、第二支撑柱260、第一连接杆310、第二连接杆360、第三连接杆410、第四连接杆460、第五连接杆510、第六连接杆560、第七连接杆610、第八连接杆660、网衣、智能养殖系统、自动化保障系统和深海运营管理系统。
其中,压载组件110用于坐设在海床上,压载组件110可以包括有压载箱111、泵液装置和快速下潜装置,可实现养殖网箱在任意吃水深度工作的功能,并且可以根据海床的地质条件,选择在压载箱111上加装防滑桩112。
甲板组件160用于露出海面布置,便于安装辅助养殖设备,甲板包括有甲板本体161和设置在甲板本体161上的舱体162,舱体162内形成有多个舱室,多个舱室可以分别作为设备舱室、控制舱室、机电舱室、饲料舱室、燃料舱室等,舱体162上还可以设置有灯光信号装置810,以拓展养殖网箱的作业功能。
各个支撑柱和连接杆的布置方式可以根据相应的前述设置方式执行。其中,第二支撑柱260上还可以沿轴向设置有爬梯。
网衣可以包括有前述第一网衣段、第二网衣段和第三网衣段。
各个连接杆和第二支撑柱260上可以设置有安装网衣所需要的舾装件,其中,第一连接杆310和第三连接杆410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网衣段所需的舾装件;第二支撑柱260、第五连接杆510、第六连接杆560、第七连接杆610和第八连接杆660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二网衣段所需的舾装件;第二连接杆360和第四连接杆460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三网衣段所需的舾装件。各个网衣段可以通过对应的舾装件,利用张紧装置实现挂网。
智能养殖系统由鱼苗投放系统、智能投喂系统、养殖光控系统、自动化捕鱼系统、高分子渔网保护系统和辅助补气系统组成。
其中,鱼苗投放系统包括有连通于前述养殖空间的鱼苗投放通道,可通过软管接头与运输船对接,实现鱼苗的安全、连续投放,
甲板组件160还包括靠泊装置166、吊运装置165、转运装置164和轨道163,有利于实现养殖作业的全程机械化操作。其中,至少部分的轨道163位于饲料舱室内,且饲料舱室配通风、温控装置,保证饲料的安全存储。
智能投喂系统用于根据生物量监控得到的鱼群数量、密度分布及生长大小情况,动态调节饲料投喂,且智能投喂系统综合采用水上和水下立体投放,可配合养殖光控系统使用。
养殖光控系统使用蓝绿光源,在每个投喂口的两侧各布置一个投光灯,投喂之前灯自动点亮,起到聚鱼作用。
其中,如图3所示,水面投喂装置910可以包括固定式旋转撒料器;水下投喂装置940可以包括伸缩式软管绞盘。
其中,水面投喂装置910和水下投喂装置940可以均设置于第四连接杆460上。
自动化捕鱼系统采用可收放式立体捕捞网聚鱼,多个捕捞网按顺序依次在养殖空间中展开并驱赶鱼群至指定区域后,通过吸鱼泵将鱼快速转运至加工船。
可以理解的是,加工船可以利用前述靠泊装置166停泊在养殖网箱附近。
高分子渔网保护系统可以包括前述网衣。
辅助补气系统包括补气装置和设置在第一支撑柱210上的补气罩760,补气罩760附近设有投喂口及投光灯,以利用投光灯吸引鱼群进行补气。
自动化保障系统包括网衣清洗系统、死鱼收集系统、水质监测系统、CCTV系统、应力监测系统及生物量监测系统。
网衣清洗系统包括水下洗网ROV(Remote Operated Vehicle;遥控无人潜水器),水下洗网ROV配有灯具和摄像头,可清晰显示网衣的清洗情况。
如图3所示,网衣清洗系统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甲板本体161上的网衣清洗吊机860。
死鱼收集系统包括死鱼收集ROV、压载箱111靠近加班组件一侧设置的坡面结构和死鱼收集装置,压载箱111中部设有死鱼回收池,坡面结构向死于回收池延伸,死鱼可以在坡面结构的引导和水流作用下自然聚集,再由死鱼收集ROV清扫至死鱼回收池中,经死鱼收集装置送至辅助工船。
水质监测系统可用于监测养殖空间内的水温、盐度、溶解氧、浊度及流速等数据,并可传输到平台自动化系统,实现数据的记录、分析和预警等功能。
如图1所示,水质监测系统包括有水质监测装置970,水质监测装置970设置在第四连接杆460上。
生物量监测系统通过多维声呐采集及处理,能够用于对养殖网箱养殖的鱼类数量进行估算,并对鱼群动态进行监测,实现鱼群密度、数量及分布监控。
CCTV系统包括水下摄像头和可覆盖所有舱室的舱室摄像头,其中,水下摄像头和水质监测传感器集成安装于水下测量小车中,通过绞车实现不同深度水层监测,方便维护。
前述各个支撑柱、各个连接杆和网衣上设有应力监测系统,可监测相应结构的应力数据并分析预警。
深海运营管理系统包括自适应升降系统、深海定位系统、动力系统、平台自动化系统及无线传输系统。
自适应升降系统用于通过浮态传感器监测到的浮态数据,控制泵液装置和快速下潜装置,实现养殖网箱快速、安全的升降,并实现养殖网箱在任意吃水深度悬浮的功能。
深海定位系统配有锚链,用于半潜及升降工况的渔场定位,养殖网箱可在锚链设计控制范围内的不同位置坐设在海床上,可有效减少养殖网箱底部的废物堆积。
锚链上亦可以设有应力监测系统。
动力系统包括光伏发电模块、燃油发电机和应急发电机,各个发电机可遥控启停,为网箱的其余系统提供电力。
平台自动化系统由养殖监控系统、综合管理系统组成。
其中,养殖监控系统可用于对其它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集中自动化管控,实现其它系统的本地手动操作及远程遥控功能;综合管理系统用于关键生活物资设备、动力、电力等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实现对关键生活物资设备的运行状态、饲料舱室的料位、燃料舱室的燃料位、电力等进行监测和记录,并进行故障预报诊断。
平台自动化系统包括微波通讯装置和卫星通讯装置,可将养殖网箱的相关数据传输至指定接收位置,并实现本地和远程控制中心的同步智能管理与控制。
此外,养殖网箱还可以包括符合规范要求的通导系统、消防系统、救生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以保障平台的使用安全。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养殖网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载组件,用于设置于海床;
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压载组件;
多个第二支撑柱,设置于所述压载组件,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柱围绕所述第一支撑柱布置;
甲板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第二端,所述甲板组件至少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
多个第一连接杆,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之间,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杆靠近于所述第一端布置;
多个第二连接杆,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之间,多个所述第二连接杆靠近于所述第二端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网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第三连接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之间,多个所述第三连接杆靠近于所述第一端布置;
多个第四连接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之间,多个所述第四连接杆靠近于所述第二端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网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第五连接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之间,所述第五连接杆的一端靠近于所述第一端布置,另一端靠近于所述第二端布置;
多个第六连接杆,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之间,所述第六连接杆的一端靠近于所述第一端布置,另一端靠近于所述第二端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养殖网箱,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所述第二支撑柱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段、过渡段和第二支撑段,所述第一支撑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支撑段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养殖网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第一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段;
所述第六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中一者的所述第一支撑段,另一端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中另一者的所述第二支撑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养殖网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第七连接杆,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的所述第一支撑段之间,所述第七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过渡段之间;
多个第八连接杆,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的所述第二支撑段之间,所述第八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过渡段之间;
其中,所述第七连接杆和所述第八连接杆均连接于所述第六连接杆。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养殖网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载设备包括:
压载箱,用于设置于所述海床,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均设置于所述压载箱,所述压载箱形成有容置腔;
泵液装置,设置于所述压载箱,用于将液体导入或排出所述容置腔;
防滑桩,设置于所述压载箱背离于所述甲板组件的一侧,用于插设于所述海床;
其中,所述压载箱形成有豁口,所述豁口布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养殖网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甲板组件包括:
甲板本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第二端,所述甲板本体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一个所述第二支撑柱;
舱体,设置于所述甲板本体背离于所述压载组件的一侧,所述舱体内形成有舱室;
轨道,设置于所述甲板本体背离于所述压载组件的一侧,所述轨道布置于所述甲板本体的两端之间,且至少部分的所述轨道位于所述舱室内;
转运装置,滑动地设置于所述轨道;
吊运装置,设置于所述甲板本体的一端,至少部分的所述轨道位于所述吊运装置的吊运范围内;
靠泊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柱,所述靠泊装置靠近于所述吊运装置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养殖网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补气装置,设置于所述甲板本体;
补气罩,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为中空结构,所述补气罩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柱连通于所述补气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养殖网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网衣,所述网衣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所述网衣围绕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柱布置,且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柱与所述第一支撑柱之间。
CN202210786222.5A 2022-07-04 2022-07-04 养殖网箱 Pending CN1149164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86222.5A CN114916484A (zh) 2022-07-04 2022-07-04 养殖网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86222.5A CN114916484A (zh) 2022-07-04 2022-07-04 养殖网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6484A true CN114916484A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16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86222.5A Pending CN114916484A (zh) 2022-07-04 2022-07-04 养殖网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16484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5169A (zh) * 2016-06-29 2016-10-26 大连昊昇海事服务有限公司 基于散杂货船改装的离岸养殖设施
CN108513937A (zh) * 2018-06-19 2018-09-11 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养殖网箱
CN210641991U (zh) * 2019-07-12 2020-06-02 日照市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 一种冷水养殖网箱
WO2021227340A1 (zh) * 2020-05-09 2021-11-18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无动力自动清污海洋养殖网箱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5169A (zh) * 2016-06-29 2016-10-26 大连昊昇海事服务有限公司 基于散杂货船改装的离岸养殖设施
CN108513937A (zh) * 2018-06-19 2018-09-11 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养殖网箱
CN210641991U (zh) * 2019-07-12 2020-06-02 日照市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 一种冷水养殖网箱
WO2021227340A1 (zh) * 2020-05-09 2021-11-18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无动力自动清污海洋养殖网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57415B (zh) 大型深远海工船网箱一体化的渔业生产平台及其作业方法
US2022027976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dular aquaculture
CN106035169B (zh) 基于散杂货船改装的离岸养殖设施
CN110167343B (zh) 使用浮动封闭受控式养殖和合并设施进行离岸和靠岸水产养殖的系统和方法
US5438958A (en) Platform supported mariculture system
CN209995142U (zh) 大型深远海工船网箱一体化的渔业生产平台
US20110315085A1 (en) Aquaculture geodesic fish cage
CN112021240A (zh) 一种双体可移动养殖工船
CN1747652A (zh) 潜水式网笼
WO2013032818A1 (en) Automated open ocean fish farm structures and systems for open ocean fish farming
CN113163736A (zh) 离岸养殖系统
CN114847205A (zh) 深远海双体工船养殖方法
US1169657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ed maturation of oysters
CN209861978U (zh) 模块化半潜式海鱼养殖平台
DK202470246A1 (en) Fish farming systems
CN115088661B (zh) 海上养殖平台
CN114916484A (zh) 养殖网箱
WO1995014374A2 (en) Platform supported mariculture system
NO20210748A1 (en) Fish farm installation
CN209897985U (zh) 全潜式深远海养殖系统
CN112319699A (zh) 养殖工作船
CN216254736U (zh) 一种潜艇式智能桁架养殖装备
CN119257045A (zh) 一种深远海桁架式半潜养殖装置
CN221152538U (zh) 深远海养殖、转运与暂养系统
RU8209U1 (ru) Подводное садко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содержания гидробионтов (вариант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81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