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913822B - 一种显示设备、背光调节方法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设备、背光调节方法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13822B
CN114913822B CN202210630043.2A CN202210630043A CN114913822B CN 114913822 B CN114913822 B CN 114913822B CN 202210630043 A CN202210630043 A CN 202210630043A CN 114913822 B CN114913822 B CN 1149138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area
backlight
motion vector
imag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300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13822A (zh
Inventor
余横
李锋
韩晶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unji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hunji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hunji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hunji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3004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138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138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38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138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38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09G3/342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using several illumination sources separately controlled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display panel areas, e.g. along one dimension such as lines
    • G09G3/342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using several illumination sources separately controlled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display panel areas, e.g. along one dimension such as lines the different display panel areas being distributed in two dimensions, e.g. matrix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33Improving the luminance or brightness uniformity across the scree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2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for control of overall brightn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背光调节方法和存储介质,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显示设备在按照背光分区的数量,将待显示的第一图像划分为多个图像区域,并确定每个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后,可以根据每个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和第二图像中各个像素点的亮度,分别确定每个图像区域的背光亮度值,然后按照每个图像区域的背光亮度值,对每个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的背光亮度进行调节。通过该方法,可以使前后帧图像之间更加连贯,进而提高画面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设备、背光调节方法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设备、背光调节方法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色彩鲜艳明亮的高动态范围显示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追捧。然而,在高动态范围显示器的使用过程中,当从当前帧图像转换至下一帧图像时,因为前后帧图像之间的背光亮度相差较大等原因,通常会导致前后帧图像之间的连接不连贯,进而影响画面的显示效果等。
因此,如何提高画面的显示效果,使前后帧图像之间更加连贯,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背光调节方法和存储介质,可以有效地提高画面的显示效果,使前后帧图像之间更加连贯。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处理器、显示面板和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背面的背光模组;
所述显示面板,用于显示图像;
所述背光模组,用于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多个背光分区;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按照所述背光模组中包含的背光分区的数量,将待显示的第一图像划分为多个图像区域,并确定每个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每个图像区域对应一个背光分区;
根据每个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和第二图像中各个像素点的亮度,分别确定每个图像区域的背光亮度值;所述第二图像为所述第一图像的下一帧图像;
按照每个图像区域的背光亮度值,对每个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的背光亮度进行调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具体被配置为:
根据每个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分别确定每个图像区域在所述第二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移动区域;
根据每个图像区域在所述第二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移动区域中各个像素点的亮度,分别确定每个图像区域的背光亮度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分区的数量为K个,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将所述第一图像划分为L个图像块,并确定每个图像区域中包含的图像块;所述L为大于K的正整数;
通过如下方式确定第一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所述第一图像区域为K个图像区域中的任意一个:
确定所述第一图像区域包含的各个图像块的运动矢量;
根据所述各个图像块的运动矢量,确定所述第一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所述第一图像区域中包含的图像块的运动矢量不一致,所述第一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包括第一运动矢量和第二运动矢量;所述第一运动矢量是根据第一图像集中各个图像块的运动矢量确定的;所述第二运动矢量是根据第二图像集中各个图像块的运动矢量确定的;所述第一图像集为包含图像块数量最多的同运动图像集;所述第二图像集为包含图像块数量次多的同运动图像集;所述同运动图像集中包含所述第一图像区域中运动矢量相同的图像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具体被配置为,通过如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一图像区域在所述第二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移动区域:
根据所述第一运动矢量,确定所述第一图像区域在所述第二图像中对应的第一移动区域,并根据所述第二运动矢量,确定所述第一图像区域在所述第二图像中对应的第二移动区域;
分别确定所述第一移动区域和所述第二移动区域的灰度值;
根据所述第一移动区域和所述第二移动区域的灰度值,确定所述第一图像区域在所述第二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移动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具体被配置为:
分别确定所述第一移动区域的灰度值与目标灰度值之间的第一灰度差值,以及所述第二移动区域的灰度值与目标灰度值之间的第二灰度差值;所述目标灰度值为所述第一图像区域的灰度值;
若所述第一灰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二灰度差值,则将所述第一移动区域作为目标移动区域;或者,
若所述第二灰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一灰度差值,则将所述第二移动区域作为目标移动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具体被配置为,通过如下方式确定第一图像块的运动矢量;所述第一图像块为所述第一图像区域包含的各个图像块中的任意一个:
获取所述第一图像块的图像特征;
根据所述第一图像块的图像特征,在第三图像中找到所述第一图像块的匹配图像块;所述第三图像为所述第一图像的上一帧图像;
根据所述匹配图像块在所述第三图像中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一图像块在所述第一图像中的位置,确定所述第一图像块的运动矢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图像块的运动矢量包含所述第一图像块的位移方向和所述第一图像块的位移大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调节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按照背光分区的数量,将待显示的第一图像划分为多个图像区域,并确定每个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每个图像区域对应一个背光分区;
根据每个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和第二图像中各个像素点的亮度,分别确定每个图像区域的背光亮度值;所述第二图像为所述第一图像的下一帧图像;
按照每个图像区域的背光亮度值,对每个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的背光亮度进行调节。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调节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按照背光分区的数量,将待显示的第一图像划分为多个图像区域,并确定每个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每个图像区域对应一个背光分区;
第二确定单元,根据每个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和第二图像中各个像素点的亮度,分别确定每个图像区域的背光亮度值;所述第二图像为所述第一图像的下一帧图像;
调节单元,按照每个图像区域的背光亮度值,对每个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的背光亮度进行调节。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背光调节方法和存储介质,显示设备在按照背光分区的数量,将待显示的第一图像划分为多个图像区域,并确定每个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后,可以根据每个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和第二图像中各个像素点的亮度,分别确定每个图像区域的背光亮度值,然后按照每个图像区域的背光亮度值,对每个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的背光亮度进行调节。通过该方法,可以使前后帧图像之间更加连贯,进而提高画面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调节方法的操作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配置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的硬件配置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的软件配置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第一图像进行划分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区域中图像块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图像块的运动矢量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三图像中图像块的位置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图像中图像块的位置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区域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图像区域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图像区域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目标移动区域的流程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目标移动区域的流程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调节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调节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本发明中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附图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做出改变,所做改变均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本发明的附图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不代表真实比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色彩鲜艳明亮的高动态范围显示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追捧。然而,在高动态范围显示器的使用过程中,当从当前帧图像转换至下一帧图像时,因为前后帧图像之间的背光亮度相差较大等原因,通常会导致前后帧图像之间的连接不连贯,进而影响画面的显示效果等。因此,如何提高画面的显示效果,使前后帧图像之间更加连贯,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显示设备在按照背光分区的数量,将待显示的第一图像划分为多个图像区域,并确定每个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后,可以根据每个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和第二图像中各个像素点的亮度,分别确定每个图像区域的背光亮度值,然后按照每个图像区域的背光亮度值,对每个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的背光亮度进行调节。通过该方法,可以使前后帧图像之间更加连贯,进而提高画面的显示效果。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操作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用户可通过移动终端300和控制装置100操作显示设备200。控制装置100可以是遥控器,遥控器和显示设备的通信包括红外协议通信、蓝牙协议通信,无线或其他有线方式来控制显示设备200。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上按键,语音输入、控制面板输入等输入用户指令,来控制显示设备200。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移动终端、平板电脑、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和其他智能设备以控制显示设备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300可与显示设备200安装软件应用,通过网络通信协议实现连接通信,实现一对一控制操作的和数据通信的目的。也可以将移动终端300上显示音视频内容传输到显示设备200上,实现同步显示功能显示设备200还与服务器400通过多种通信方式进行数据通信。可允许显示设备200通过局域网(LAN)、无线局域网(WLAN)和其他网络进行通信连接。服务器400可以向显示设备200提供各种内容和互动。显示设备200,可以液晶显示器、OLED显示器、投影显示设备。显示设备200除了提供广播接收电视功能之外,还可以附加提供计算机支持功能的智能网络电视功能。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100的配置框图。如图2所示,控制装置100包括控制器110、通信接口130、用户输入/输出接口140、存储器、供电电源。控制装置100可接收用户的输入操作指令,且将操作指令转换为显示设备200可识别和响应的指令,起用用户与显示设备200之间交互中介作用。通信接口130用于和外部通信,包含WIFI芯片,蓝牙模块,NFC或可替代模块中的至少一种。用户输入/输出接口140包含麦克风,触摸板,传感器,按键或可替代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200的硬件配置框图。如图3所示显示设备200包括调谐解调器210、通信器220、检测器230、外部装置接口240、处理器250、显示器260、音频输出接口270、存储器、供电电源、用户接口280中的至少一种。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视频处理器,音频处理器,图形处理器,RAM,ROM,用于输入/输出的第一接口至第n接口。显示器260可为液晶显示器、OLED显示器、触控显示器以及投影显示器中的至少一种,还可以为一种投影装置和投影屏幕。调谐解调器210通过有线或无线接收方式接收广播电视信号,以及从多个无线或有线广播电视信号中解调出音视频信号,如以及EPG数据信号。检测器230用于采集外部环境或与外部交互的信号。处理器250和调谐解调器210可以位于不同的分体设备中,即调谐解调器210也可在处理器250所在的主体设备的外置设备中,如外置机顶盒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50,通过存储在存储器上中各种软件控制程序,来控制显示设备的工作和响应用户的操作。处理器250控制显示设备200的整体操作。用户可在显示器260上显示的图形用户界面(GUI)输入用户命令,则用户输入接口通过图形用户界面(GUI)接收用户输入命令。或者,用户可通过输入特定的声音或手势进行输入用户命令,则用户输入接口通过传感器识别出声音或手势,来接收用户输入命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界面”,是应用程序或操作系统与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介质接口,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用户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用户界面常用的表现形式是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 User Interface,GUI),是指采用图形方式显示的与计算机操作相关的用户界面。它可以是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中显示的一个图标、窗口、控件等界面元素,其中控件可以包括图标、按钮、菜单、选项卡、文本框、对话框、状态栏、导航栏、Widget等可视的界面元素中的至少一种。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200的软件配置示意图,如图4所示,将系统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Applications)层(简称“应用层”),应用程序框架(Application Framework)层(简称“框架层”),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和系统库层(简称“系统运行库层”),以及内核层。内核层至少包含以下驱动中的至少一种:音频驱动、显示驱动、蓝牙驱动、摄像头驱动、WIFI驱动、USB驱动、HDMI驱动、传感器驱动(如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以及电源驱动等。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26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显示器260包含显示面板261和背光模组262。其中,显示面板261可以用于显示图像;背光模组262中可以包括多个背光分区,背光模组262可以通过背光驱动单元调节各个背光分区的背光亮度值,进而改变显示面板261的亮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设备可以是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笔记本电脑等;也可以是具有显示功能的部件,例如,液晶显示器等。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262的结构示意图。背光模组262上可设置有多个背光分区601,且每个背光分区601中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背光单元602。在同一个背光分区601中的一个或多个背光单元可以通过同样的背光亮度值来调节,而不同的背光分区601可以分别通过相互独立的背光亮度值来调节。
示例性地,在图6所示的下方局部放大图中示出了4个背光分区601-a~601-d,每个背光分区中设置有4个背光单元。通过设置这4个背光分区601-a~601-d的背光亮度值,可以使与这些背光分区对应的像素显示对应的灰度,从而实现更高的对比度。例如,当与背光分区601-a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像素要显示纯黑色图像时,可以将背光分区601-a的背光亮度值设置为0;当与背光分区601-b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像素要显示纯白色图像时,可以将背光分区601-b的背光值设置为255。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任何恰当的方式对背光分区进行划分,且背光分区的形状也不限于规则的几何形状。例如,由于用户的注意力通常会集中在屏幕的中心区域,可以将背光模组的中心区划分为大量面积较小的背光分区,示例性地,每个背光分区可以包括1个背光单元。而对于屏幕周边的区域,用户的关注度较少,因此可以将背光模组的边缘区划分为少量面积较大的背光分区,示例性地,每个背光分区可以包括20个背光单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背光分区的形状可以是正方形,也可以是条形、折线形、或其他具有规则或不规则形状,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为进一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此进行详细的说明。虽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如下述实施例或附图所示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需创造性的劳动在所述方法中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在逻辑上不存在必要因果关系的步骤中,这些步骤的执行顺序不限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执行顺序。所述方法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或者装置执行时,可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执行。
为便于理解,下文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背光调节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图7示出了一种背光调节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701,按照背光分区的数量,将待显示的第一图像划分为多个图像区域,并确定每个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
其中,K为大于1的正整数;每个图像区域对应一个背光分区。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背光分区的数量可以用W*H表示,且背光分区的数量可以根据当前所使用的显示设备的型号进行确定,示例性地,假设处理器根据当前所使用的显示设备的型号确定出背光分区的数量为3*3,显示设备在接收到待显示的目标图像后,可以根据背光分区的数量将待显示的目标图像后划分为3*3个图像区域,如图8所示,图像区域801~图像区域809分别对应一个背光分区。
通过上述方式将第一图像划分为多个图像区域后,可以将第一图像划分为多个图像块,并根据各个图像区域中包含的各个图像块的运动矢量,分别确定出各个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
步骤S702,根据每个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和第二图像中各个像素点的亮度,分别确定每个图像区域的背光亮度值。
其中,第二图像为第一图像的下一帧图像,每个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包含该图像区域的位移方向和该图像区域的位移大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每个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分别确定每个图像区域在第二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移动区域;并根据每个图像区域在第二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移动区域中各个像素点的亮度,分别确定每个图像区域的背光亮度值。
步骤S703,按照每个图像区域的背光亮度值,对每个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的背光亮度进行调节。
确定出每个图像区域的背光亮度值后,可以基于确定的背光亮度值对各个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的背光亮度进行调节。
通过上述方法,显示设备可以根据每个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和第二图像中各个像素点的亮度,分别确定出每个图像区域的背光亮度值,然后按照每个图像区域的背光亮度值,对每个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的背光亮度进行调节,可以使前后帧图像之间更加连贯,进而提高画面的显示效果。
在上述步骤S701中,假设按照背光分区的数量为K个,其中,K=W*H。在按照背光分区的数量,将待显示的第一图像划分为K个图像区域后,可以参照图9所示的方法对每个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进行确定,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901,将第一图像划分为L个图像块。
其中,L为大于K的正整数,即图像块的数量大于图像区域的数量,示例性地,图像区域的数量可以为16*8,图像块的数量可以为240*135。
步骤S902,确定每个图像区域中包含的图像块;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将第一图像划分为L个图像块后,可以根据各个图像区域的位置,对L个图像块进行分组,即确定出每个图像区域中包含的图像块。
具体地,假设图像区域的数量为K个,图像块的数量为L个,其中,K=W*H,L=M*N,则可以根据公式1确定出每个图像区域中包含的图像块的数量。
其中,S表示各个图像区域中包含的图像块的数量。
示例性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当图像块的数量是图像区域数量的整数倍时,例如,图像区域的数量为4*3,图像块的数量为8*6时,根据公式1可以确定出每个图像区域中包含的图像块的数量为2*2,即每个图像区域中4个图像块。如图10所示,在图10所示的下方局部放大图中示出了图像区域A中包含的图像块A-1~图像块A-4。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当图像块的数量不是图像区域数量的整数倍时,可以采用双线性差值方法对图像块进行分组,示例性地,当图像区域的数量为16*8,图像块的数量为240*135时,根据公式1可知为整数;为非整数,因此,需要重新确定的比例,具体地,可以采用公式2确定出的比例i。
其中,i表示重新确定的的比例,表示对的结果向下取整,即i=17。
因此,当图像区域的数量为16*8,图像块的数量为240*135时,每个图像区域中包含的图像块的数量为15*17,即每个图像区域中包含255个图像块。
步骤S903,将每个图像区域依次作为当前图像区域,确定当前图像区域中包含的各个图像块的运动矢量。
通过步骤S902确定出当前图像区域中包含的各个图像块后,可以采用运动估计算法对当前图像区域中包含的各个图像块的运动矢量进行确定。
具体地,在采用运动估计算法对当前图像区域中包含的各个图像块的运动矢量进行确定的过程中,可以依次将当前图像区域中包含的各个图像块作为当前图像块,并参照图11所示的方法,对当前图像块的运动矢量进行确定,如图1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101,获取当前图像块的图像特征;
步骤S1102,根据当前图像块的图像特征,在第三图像中找到当前图像块的匹配图像块;
其中,第三图像为第一图像的上一帧图像。
步骤S1103,根据匹配图像块在第三图像中的位置,以及当前图像块在第一图像中的位置,确定当前图像块的运动矢量。
示例性地,假设图像块b为当前图像块,针对图像块b,可以先提取出图像块b的图像特征,然后从存储器中获取目标图像的上一帧图像,即第三图像,并基于提取的图像块b的图像特征,在第三图像中,找到与图像块b相似度最高的匹配图像块b’,并确定出匹配图像块b’在第三图像中的位置,然后根据图像块b’和图像块b的位置,确定出图像块b的运动矢量。示例性地,如图12和图13所示,1201为图像块b’在第三图像中的位置;1301为图像块b在第一图像中的位置,根据图像块b’和图像块b的位置,可以确定出图像块b的运动矢量为向右移动3个单位。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依次确定出当前图像区域中包含的各个图像块的运动矢量。
步骤S904,根据当前图像区域中包含的各个图像块的运动矢量,确定当前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
其中,每个图像块的运动矢量包含该图像块的位移方向和该图像块的位移大小。当前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包括当前图像区域的位移方向和位移大小,在一种实施例中,当当前图像区域中包含的各个图像块的运动矢量一致时,当前图像区域的位移方向与当前图像区域中包含的各个图像块的位移方向保持一致,当前图像区域的位移大小,可以根据当前图像区域中包含的各个图像块的位移大小和图像区域数量与图像块数量的比例进行确定。
示例性地,如图14所示,假设图像区域801为当前图像区域,根据公式1确定出每个图像区域中包含的图像块的数量为2*2,通过步骤S903确定出当前图像区域中包含的各个图像块的运动矢量为向右移动4个块单位,则图像区域801的运动矢量为向右移动2个区域单位,即图像块801-1~图像块801-4向右移动4个块单位,移动至图像块803-1~图像块803-4对应的位置,则图像区域801向右移动至图像区域803对应的位置,向右移动2个区域单位。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当当前图像区域中包含的各个图像块的运动矢量不一致时,可以根据当前图像区域中包含的各个图像块的运动矢量确定出当前图像区域的第一运动矢量和第二运动矢量。
具体地,当当前图像区域中包含的各个图像块的运动矢量不一致时,可以根据当前图像区域中包含的各个图像块的运动矢量分别确定第一图像集和第二图像集,其中,第一图像集可以为包含图像块数量最多的同运动图像集,第二图像集可以为包含图像块数量次多的同运动图像集,同运动图像集中包含当前图像区域中运动矢量相同的图像块;即根据当前图像区域中包含的各个图像块的运动矢量,将运动矢量相同且数量最多的图像块作为第一图像集,将运动矢量相同且数量次多的图像块作为第二图像集,然后根据第一图像集中图像块的运动矢量,确定出当前图像区域的第一运动矢量,并根据第二图像集中图像块的运动矢量,确定出当前图像区域的第二运动矢量。
示例性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假设在当前图像区域中包含两种运动矢量的图像块,如图15所示,假设根据公式1可以确定出每个图像区域中包含的图像块的数量为4*2,通过步骤S903确定出当前图像区域中包含的两种运动矢量的图像块中,一种是用斜线标注的,运动矢量为向右移动8个块单位的图像块;一种是用竖线标注的,运动矢量为向下移动6个块单位的图像块;通过对两种图像块的数量进行比较,可知用斜线标注的图像块的数量大于用竖线标注的图像块,因此,可以将用阴影标注的各个图像块组成的图像集作为第一图像集,将用竖线标注的图像块组成的图像集作为第二图像集;根据第一图像集中各个图像块的运动矢量,可以确定出当前图像区域的第一运动矢量为向右移动2个区域单位,根据第二图像集中各个图像块的运动矢量,可以确定出第二运动矢量为向下移动3个区域单位。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假设在当前图像区域中包含三种运动矢量的图像块,如图16所示,假设根据公式1可以确定出每个图像区域中包含的图像块的数量为4*2,通过步骤S903确定出当前图像区域中包含的三种运动矢量的图像块中,一种是用斜线标注的,运动矢量为向右移动8个块单位的图像块;一种是用竖线标注的,运动矢量为向下移动6个块单位的图像块;一种是用虚线标注的,运动矢量为向上移动2个块单位的图像块;通过对三种图像块的数量进行统计,可知用斜线标注的图像块的数量最多,用竖线标注的图像块的数量次多,用虚线标注的图像块的数量最少,因此,可以忽略用虚线标注的图像块的影响,即将用斜线标注的各个图像块组成的图像集作为第一图像集,将用竖线标注的图像块组成的图像集作为第二图像集。根据第一图像集中各个图像块的运动矢量,可以确定出当前图像区域的第一运动矢量为向右移动2个区域单位,根据第二图像集中各个图像块的运动矢量,可以确定出第二运动矢量为向下移动3个区域单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上述根据当前图像区域中包含的各个图像块的运动矢量分别确定第一图像集和第二图像集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运动矢量相同且数量最多的图像块和一定误差范围内的图像块均作为第一图像集,将运动矢量相同且数量次多的图像块和一定误差范围内的图像块均作为第二图像集,其中,一定误差范围内的图像块可以是位移方向存在误差,但误差范围小于位移方向阈值的图像块,也可以是位移大小存在误差,但误差范围小于大小位移阈值的图像块。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通过上述方法确定出当前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后,可以根据当前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确定出当前图像区域在第二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移动区域。
具体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当当前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仅有一个时,即当前图像区域中包含的各个图像块的运动矢量一致时,可以根据公式3和公式4确定出当前图像区域在第二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移动区域的中心点的位置(xp,yp)。
xp=xi+vx*ph (公式3)
yp=yi+vy*ph (公式4)
其中,(xi,yi)为当前图像区域的中心点在第一图像中的位置,(vx,vy)为当前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ph为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之间的时间间隔。
示例性地,假设当前图像区域的中心点O在第一图像中的位置为(0.5,0.5),当前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为(2,0),表示向右移动2个区域单位,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秒,则当前图像区域在第二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移动区域的中心点P的位置为(2.5,0.5)。如图14所示,当前图像区域为图像区域801,当前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为向右移动2个区域单位,则当前图像区域在第二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移动区域为图像区域803对应的位置。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当当前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包含两种时,即当前图像区域中包含的各个图像块的运动矢量不一致时,可以参考图17所示的方法,确定当前图像区域在第二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移动区域,如图17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701,根据当前图像区域的第一运动矢量,确定当前图像区域在第二图像中对应的第一移动区域;
具体地,可以根据当前图像区域的第一运动矢量,采用公式3和公式4,确定出当前图像区域在第二图像中对应的第一移动区域;示例性地,如图14所示,假设当前图像区域为图像区域801,当前图像区域的第一运动矢量为向右移动2个区域单位,则当前图像区域在第二图像中对应的第一移动区域为图像区域803对应的位置。
步骤S1702,根据当前图像区域的第二运动矢量,确定当前图像区域在第二图像中对应的第二移动区域;
具体地,可以根据当前图像区域的第二运动矢量,采用公式3和公式4,确定出当前图像区域在第二图像中对应的第二移动区域;示例性地,如图14所示,假设当前图像区域为图像区域801,当前图像区域的第二运动矢量为向下移动1个区域单位,则当前图像区域在第二图像中对应的第一移动区域为图像区域804对应的位置。
步骤S1703,确定第一移动区域和所述第二移动区域的灰度值。
通过步骤S1701和步骤S1702确定出当前图像区域在第二图像中对应的第一移动区域和第二移动区域后,可以从存储器中获取第二图像,并根据第一移动区域中包含的各个像素点确定第一移动区域的灰度值,和第二移动区域中包含的各个像素点确定第二移动区域的灰度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确定出各个像素点的灰度值时,可以采用比例法,例如,假设某个像素点的像素值为R=100,G=120,B=100,可以根据R:G:B=0.3:0.3:0.1的比例确定出该像素点的灰度值为R*0.3+G*0.3+B+0.1,即该像素点的灰度值为76;也可以采用最大值法,例如,假设某个像素点的像素值为R=100,G=120,B=100,可以根据最大值法确定出该像素点的灰度值为120,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S1704,根据第一移动区域和第二移动区域的灰度值,确定当前图像区域在第二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移动区域。
通过步骤S1703,分别确定出第一移动区域和第二移动区域的灰度值后,可以参考图18所示的方法,确定当前图像区域在第二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移动区域,如图18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801,确定目标灰度值;
目标灰度值为当前图像区域的灰度值;可以根据当前图像区域中包含的各个像素点的像素值确定出目标灰度值。
步骤S1802,确定第一移动区域的灰度值与目标灰度值之间的第一灰度差值;
具体地,可以根据公式5确定出第一灰度差值。
Diff1=|B1-B0| (公式5)
其中,Diff1表示第一灰度差值,B1表示第一移动区域的灰度值,B0表示目标灰度值。
步骤S1803,确定第二移动区域的灰度值与目标灰度值之间的第二灰度差值;
具体地,可以根据公式6确定出第二灰度差值。
Diff2=|B2-B0| (公式6)
其中,Diff2表示第二灰度差值,B2表示第二移动区域的灰度值,B0表示目标灰度值。
步骤S1804,第一灰度差值是否小于第二灰度差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1805;若否,则执行步骤S1806;
步骤S1805,将第一移动区域作为目标移动区域;
步骤S1806,将第二移动区域作为目标移动区域。
示例性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假设目标灰度值为200,第一移动区域的灰度值为210,第二移动区域的灰度值为180,则第一灰度差值为10,第二灰度差值为20,第一灰度差值小于第二灰度差值,因此,可以将第一移动区域作为目标移动区域。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假设目标灰度值为200,第一移动区域的灰度值为230,第二移动区域的灰度值为180,则第一灰度差值为30,第二灰度差值为20,第一灰度差值大于第二灰度差值,因此,可以将第二移动区域作为目标移动区域。
通过上述方法,确定出当前图像区域在第二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移动区域后,可以将目标移动区域的灰度值,作为当前图像区域的背光亮度值。
具体地,若第一移动区域为目标移动区域,则将第一移动区域的灰度值作为当前图像区域的背光亮度值;或者,
若第二移动区域为目标移动区域,则将第二移动区域的灰度值作为当前图像区域的背光亮度值。
通过上述方法确定出每个图像区域的背光亮度值后,可以根据确定的背光亮度值对各个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的背光亮度进行调节。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背光调节装置,如图19所示,该背光调节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1901,按照背光分区的数量,将待显示的第一图像划分为多个图像区域,并确定每个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每个图像区域对应一个背光分区;
第二确定单元1902,根据每个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和第二图像中各个像素点的亮度,分别确定每个图像区域的背光亮度值;所述第二图像为所述第一图像的下一帧图像;
调节单元1903,按照每个图像区域的背光亮度值,对每个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的背光亮度进行调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1902,具体用于:
根据每个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分别确定每个图像区域在所述第二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移动区域;
根据每个图像区域在所述第二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移动区域中各个像素点的亮度,分别确定每个图像区域的背光亮度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分区的数量为K个,所述第一确定单元1901之后,还包括划分单元2001,如图20所示,所述划分单元2001,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图像划分为L个图像块,并确定每个图像区域中包含的图像块;所述L为大于K的正整数;
通过如下方式确定第一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所述第一图像区域为K个图像区域中的任意一个:
确定所述第一图像区域包含的各个图像块的运动矢量;
根据所述各个图像块的运动矢量,确定所述第一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所述第一图像区域中包含的图像块的运动矢量不一致,所述第一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包括第一运动矢量和第二运动矢量;所述第一运动矢量是根据第一图像集中各个图像块的运动矢量确定的;所述第二运动矢量是根据第二图像集中各个图像块的运动矢量确定的;所述第一图像集为包含图像块数量最多的同运动图像集;所述第二图像集为包含图像块数量次多的同运动图像集;所述同运动图像集中包含所述第一图像区域中运动矢量相同的图像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确定单元190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运动矢量,确定所述第一图像区域在所述第二图像中对应的第一移动区域,并根据所述第二运动矢量,确定所述第一图像区域在所述第二图像中对应的第二移动区域;
分别确定所述第一移动区域和所述第二移动区域的灰度值;
根据所述第一移动区域和所述第二移动区域的灰度值,确定所述第一图像区域在所述第二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移动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确定单元1902,具体用于:
分别确定所述第一移动区域的灰度值与目标灰度值之间的第一灰度差值,以及所述第二移动区域的灰度值与目标灰度值之间的第二灰度差值;所述目标灰度值为所述当前图像区域的灰度值;
若所述第一灰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二灰度差值,则将所述第一移动区域作为目标移动区域;或者,
若所述第二灰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一灰度差值,则将所述第二移动区域作为目标移动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确定单元1901,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图像块的图像特征;
根据所述第一图像块的图像特征,在第三图像中找到所述第一图像块的匹配图像块;所述第三图像为所述第一图像的上一帧图像;
根据所述匹配图像块在所述第三图像中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一图像块在所述第一图像中的位置,确定所述第一图像块的运动矢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图像块的运动矢量包含所述第一图像块的位移方向和所述第一图像块的位移大小。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显示面板和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背面的背光模组;
所述显示面板,用于显示图像;
所述背光模组,用于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多个背光分区;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若所述背光模组中包含的背光分区的数量为K个,则按照所述背光模组中包含的背光分区的数量,将待显示的第一图像划分为K个图像区域,将所述第一图像划分为L个图像块,并确定每个图像区域中包含的图像块,其中,所述K为大于1的正整数,所述L为大于K的正整数,每个图像区域对应一个背光分区;
将每个图像区域依次作为第一图像区域,确定所述第一图像区域包含的各个图像块的运动矢量;根据所述各个图像块的运动矢量,确定所述第一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
根据每个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分别确定每个图像区域在第二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移动区域;根据每个图像区域在所述第二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移动区域中各个像素点的亮度,分别确定每个图像区域的背光亮度值,所述第二图像为所述第一图像的下一帧图像;
按照每个图像区域的背光亮度值,对每个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的背光亮度进行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图像区域中包含的图像块的运动矢量不一致,所述第一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包括第一运动矢量和第二运动矢量;所述第一运动矢量是根据第一图像集中各个图像块的运动矢量确定的;所述第二运动矢量是根据第二图像集中各个图像块的运动矢量确定的;所述第一图像集为包含图像块数量最多的同运动图像集;所述第二图像集为包含图像块数量次多的同运动图像集;所述同运动图像集中包含所述第一图像区域中运动矢量相同的图像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被配置为,通过如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一图像区域在所述第二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移动区域:
根据所述第一运动矢量,确定所述第一图像区域在所述第二图像中对应的第一移动区域,并根据所述第二运动矢量,确定所述第一图像区域在所述第二图像中对应的第二移动区域;
分别确定所述第一移动区域和所述第二移动区域的灰度值;
根据所述第一移动区域和所述第二移动区域的灰度值,确定所述第一图像区域在所述第二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移动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被配置为:
分别确定所述第一移动区域的灰度值与目标灰度值之间的第一灰度差值,以及所述第二移动区域的灰度值与目标灰度值之间的第二灰度差值;所述目标灰度值为所述第一图像区域的灰度值;
若所述第一灰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二灰度差值,则将所述第一移动区域作为目标移动区域;或者,
若所述第二灰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一灰度差值,则将所述第二移动区域作为目标移动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被配置为,通过如下方式确定第一图像块的运动矢量;所述第一图像块为所述第一图像区域包含的各个图像块中的任意一个:
获取所述第一图像块的图像特征;
根据所述第一图像块的图像特征,在第三图像中找到所述第一图像块的匹配图像块;所述第三图像为所述第一图像的上一帧图像;
根据所述匹配图像块在所述第三图像中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一图像块在所述第一图像中的位置,确定所述第一图像块的运动矢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像块的运动矢量包含所述第一图像块的位移方向和所述第一图像块的位移大小。
7.一种背光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若背光分区的数量为K个,则按照背光分区的数量,将待显示的第一图像划分为K个图像区域;将所述第一图像划分为L个图像块,并确定每个图像区域中包含的图像块,其中,所述K为大于1的正整数,所述L为大于K的正整数,每个图像区域对应一个背光分区;
将每个图像区域依次作为第一图像区域,确定所述第一图像区域包含的各个图像块的运动矢量;根据所述各个图像块的运动矢量,确定所述第一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
根据每个图像区域的运动矢量,分别确定每个图像区域在第二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移动区域;根据每个图像区域在所述第二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移动区域中各个像素点的亮度,分别确定每个图像区域的背光亮度值,所述第二图像为所述第一图像的下一帧图像;
按照每个图像区域的背光亮度值,对每个图像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的背光亮度进行调节。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
CN202210630043.2A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显示设备、背光调节方法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9138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30043.2A CN114913822B (zh)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显示设备、背光调节方法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30043.2A CN114913822B (zh)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显示设备、背光调节方法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3822A CN114913822A (zh) 2022-08-16
CN114913822B true CN114913822B (zh) 2024-09-03

Family

ID=82770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30043.2A Active CN114913822B (zh)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显示设备、背光调节方法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13822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0339A (zh) * 2008-10-15 2009-02-18 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 Led背光模组驱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75544B (zh) * 2008-10-24 2015-03-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顯示裝置
WO2010084710A1 (ja) * 2009-01-20 2010-07-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制御方法
CN105574891B (zh) * 2015-12-11 2019-04-09 上海兴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图像中的运动目标的方法及系统
CN113990263B (zh) * 2021-10-26 2022-11-01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屏的背光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0339A (zh) * 2008-10-15 2009-02-18 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 Led背光模组驱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3822A (zh) 2022-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66159B (zh) 获取图像的主色调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RU2689412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и способ отображения
US10698530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US10810789B2 (e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mobile device,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the same
US20130007616A1 (en) Guide mode for gesture spaces
CN110347317B (zh) 一种窗口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交互智能平板
US1103919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isplaying a screen shot
EP2743814A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user interface thereof
KR20160016523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2463269B (zh) 用户界面显示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07343215A (zh) 图像显示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US9489883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isplaying image thereof
CN109792561A (zh) 图像显示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US1167004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structing a 3D geometry
EP2960763A1 (en) Computeriz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scading user interface element animations
CN107861711B (zh) 页面适配方法及装置
CN110928509A (zh) 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存储介质、通信终端
CN114913822B (zh) 一种显示设备、背光调节方法和存储介质
US9495729B2 (en) Display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7812378A (zh) 显示设备及界面显示方法
CN115061650A (zh) 显示设备和图像显示方法
CN116935798A (zh) 显示设备、显示屏背光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5083343A (zh) 显示设备和分辨率调节方法
CN116801027A (zh) 显示设备和投屏方法
CN114760513A (zh) 一种显示设备及光标定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