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00387A - 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系统、网关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系统、网关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900387A CN114900387A CN202210504751.1A CN202210504751A CN114900387A CN 114900387 A CN114900387 A CN 114900387A CN 202210504751 A CN202210504751 A CN 202210504751A CN 114900387 A CN114900387 A CN 11490038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form
- smart device
- zigbee
- cross
- docking platfo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3—Processing of data at an internetworking point of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系统、网关及存储介质,应用于物联网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确定智能设备类型以及当前对接平台标识;基于所述当前对接平台标识以及所述智能设备类型确定智能设备的物模型;将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属性适配所述物模型中所述智能设备的预设设备属性,以使所述智能设备接入所述当前对接平台标识关联的对接平台,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使得ZigBee设备能够快速接入到不同智能家居生态系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系统、网关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智能家居生态领域中,智能设备是重要组成部分。智能设备种类的多样性、使用的便捷性将会直接影响到智能家居生态系统给使用者带来的体验。尤其是ZigBee设备,ZigBee设备凭借其低功耗、低成本、高可靠的优势,在现今智能家居市场上被广泛使用。目前,ZigBee网关集成了携带自定义字段的ZigBee协议,从而实现对ZigBee设备的鉴别,此时ZigBee设备适配所对接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但是,当ZigBee设备分别对接不同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时,自定义字段产生冲突,造成ZigBee设备无法快速接入到不同智能家居生态系统内。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系统、网关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ZigBee设备无法快速接入到不同智能家居生态系统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所述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包括:
确定智能设备类型以及当前对接平台标识;
基于所述当前对接平台标识以及所述智能设备类型确定智能设备的物模型;
将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属性适配所述物模型中所述智能设备的预设设备属性,以使所述智能设备接入所述当前对接平台标识关联的对接平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对接平台标识以及所述智能设备类型确定所述智能设备的物模型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当前对接平台标识关联的配置文件;
从所述配置文件中查找与所述智能设备类型匹配的物模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配置文件中存储着不同智能设备类型的物模型,所述物模型中的智能设备的预设设备属性与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属性存在映射关系;所述将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属性适配所述物模型中所述智能设备的预设设备属性,以使所述智能设备接入所述当前对接平台标识关联的对接平台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属性以及所述映射关系从所述物模型中匹配对应的智能设备的预设设备属性;
对匹配的所述预设设备属性进行赋值;
将赋值后的所述预设设备属性发送至对接平台,使得所述智能设备接入所述对接平台标识关联的对接平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属性适配所述物模型中所述智能设备的预设设备属性的步骤包括:
通过统一的API接口将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属性适配所述物模型中所述智能设备的预设设备属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属性适配所述物模型中所述智能设备的预设设备属性,以使所述智能设备接入所述当前对接平台标识关联的对接平台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对接平台的消息下发请求时,将所述消息下发请求中的下发消息基于所述映射关系转换为ZigBee报文;
通过ZigBee模组下发所述ZigBee报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ZigBee中间件不是最新版本时,对所述ZigBee中间件进行版本升级;
或者,在所述对接平台发生变化时,更新配置文件,其中,所述对接平台发生变化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对接平台数量增加、对接平台数据减少以及对接平台标识发生变化。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所述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智能设备的配置请求时,根据智能设备类型、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属性以及对接平台标识配置所述智能设备的物模型;
生成所述物模型对应的配置文件;
将所述配置文件发送至ZigBee中间件,以使所述智能设备基于所述ZigBee中间件中的配置文件接入所述对接平台标识关联的对接平台。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生态系统,所述智能生态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智能设备、网关、安装在网关的ZigBee中间件以及对接平台,所述智能设备通过所述ZigBee中间件接入所述对接平台。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网关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程序,所述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程序,所述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系统、网关及存储介质的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通过安装于网关的ZigBee中间件获取智能识别类型以及当前对接平台标识,进而基于当前对接平台以及智能设备类型确定智能设备的物模型,将智能设备的设备属性适配物模型中智能设备的预设设备属性,使得智能设备接入所述当前对接平台标识关联的对接平台的技术方案,由于本申请通过设计ZigBee中间件及上述的融合接入方案,使基于ZigBee3.0协议的智能设备能快速对接不同生态体系,打破不同厂商的设备与平台之间的接入限制瓶颈,实现ZigBee3.0设备跨厂商、跨平台接入、管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智能生态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适配ZigBee中间件的网关系统框图;
图5为本发明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上述附图只是一个实施例图,而不是发明的全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为了解决ZigBee设备无法快速接入到不同智能家居生态系统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由于采用了通过安装于网关的ZigBee中间件获取智能识别类型以及当前对接平台标识,进而基于当前对接平台以及智能设备类型确定智能设备的物模型,将智能设备的设备属性适配物模型中智能设备的预设设备属性,使得智能设备接入所述当前对接平台标识关联的对接平台的技术方案,由于本申请通过设计ZigBee中间件及上述的融合接入方案,使基于ZigBee3.0协议的智能设备能快速对接不同生态体系,打破不同厂商的设备与平台之间的接入限制瓶颈,实现ZigBee3.0设备跨厂商、跨平台接入、管控。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结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1即可为网关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网关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存储器1005,用户接口1003,网络接口1004,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网关结构并不构成对网关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程序。其中,操作系统是管理和控制网关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程序,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程序以及其它软件或程序的运行。
在图1所示的网关中,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连接终端,与终端进行数据通信;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后台服务器,与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程序。
在本实施例中,网关包括:存储器1005、处理器1001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程序,其中:
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程序时,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智能设备类型以及当前对接平台标识;
基于所述当前对接平台标识以及所述智能设备类型确定智能设备的物模型;
将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属性适配所述物模型中所述智能设备的预设设备属性,以使所述智能设备接入所述当前对接平台标识关联的对接平台。
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程序时,还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所述当前对接平台标识关联的配置文件;
从所述配置文件中查找与所述智能设备类型匹配的物模型。
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程序时,还执行以下操作:
基于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属性以及所述映射关系从所述物模型中匹配对应的智能设备的预设设备属性;
对匹配的所述预设设备属性进行赋值;
将赋值后的所述预设设备属性发送至对接平台,使得所述智能设备接入所述对接平台标识关联的对接平台。
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程序时,还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统一的API接口将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属性适配所述物模型中所述智能设备的预设设备属性。
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程序时,还执行以下操作:
在接收到所述对接平台的消息下发请求时,将所述消息下发请求中的下发消息基于所述映射关系转换为ZigBee报文;
通过ZigBee模组下发所述ZigBee报文。
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程序时,还执行以下操作:
在所述ZigBee中间件不是最新版本时,对所述ZigBee中间件进行版本升级;
或者,在所述对接平台发生变化时,更新配置文件,其中,所述对接平台发生变化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对接平台数量增加、对接平台数据减少以及对接平台标识发生变化。
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程序时,还执行以下操作:
在接收到智能设备的配置请求时,根据智能设备类型、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属性以及对接平台标识配置所述智能设备的物模型;
生成所述物模型对应的配置文件;
将所述配置文件发送至ZigBee中间件,以使所述智能设备基于所述ZigBee中间件中的配置文件接入所述对接平台标识关联的对接平台。
以下将以实施例的方式具体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中,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应用于集成于网关的ZigBee中间件的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确定智能设备类型以及当前对接平台标识。
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的智能设备为ZigBee设备。该ZigBee设备基于Zigbee协议与网关进行交互。本申请方案仅支持已对接过的对接平台。Zigbee是一种短距离、低速率的无线网络技术,是基于IEEE802.15.4标准的低功耗局域网协议。但IEEE仅处理低级MAC层和物理层协议,因此Zigbee联盟扩展了IEEE,对其网络层协议和API进行了标准化,目前已演进到ZigBee 3.0版本。其中,ZigBee 3.0协议应用层定义了通用集群属性,必填字段用于ZigBee设备的必要属性,包括节点类型和能力、电源特性、设备描述等,选填字段用于描述该ZigBee设备具体的功能,由此在协议基础上实现ZigBee设备的通用性和标准化。ZigBee设备原则上可以通过自由组合选填字段的集群属性,实现ZigBee设备的不同功能,从而增加了ZigBee设备的多样性,实现ZigBee设备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ZigBee设备本身集成了ZigBee协议,具备通信标准化的特性,业界针对这类型设备的自定义接入做法主要为在ZigBee协议自身的自定义报文字段内定义自有字段及赋值要求。ZigBee设备需要适配自定义字段,并通过集成SDK实现私有接入协议的ZigBee网关或支持ZigBee接入的智能网关,实现ZigBee设备和智能生态即对接平台的接入和信息交互。但是,当同时存在多个不同的智能生态时,ZigBee设备无法适配不同的智能生态。因此,本申请在网关内集成了ZigBee中间件,该ZigBee中间件可以根据当前ZigBee设备适配不同的对接平台的配置文件,进而实现ZigBee设备快速接入不同的对接平台。
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主要采用以下几个组成部分:ZigBee 3.0设备即智能设备、支持ZigBee3.0协议的ZigBee网关或支持ZigBee3.0接入的智能网关(下文简称为网关)、智能生态体系云平台即对接平台。各个组成部分的连接关系参照图3。其中,如图4所示,网关内集成了本提案提出的一种ZigBee接入中间件、对接生态平台的SDK或实现对接平台的物联网接入协议,以及ZigBee接入应用。该ZigBee中间件是介于对接平台和系统软件之间的一类软件,它使用系统软件所提供的基础服务功能,衔接网络上对接平台的各个部分或不同的应用,能够达到资源共享、功能共享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在网关内集成多个对接平台的软件开发工具包,简称SDK。还集成了多个对接平台的应用,且每个对接平台存在唯一命名。该对接平台为智能生态平台。当网关接入到某个对接平台时,网关集成的对接平台的SDK需回调ZigBee中间件的通知接口,并通过该通知接口将当前对接平台标识传输至该ZigBee中间件,该ZigBee中间件会对该当前对接平台标识进行存储。其中,当前对接平台标识可以是对接平台的名称、对接平台的地址、对接平台的唯一标识等。
在本实施例中,在智能设备与对接平台进行交互的过程中,智能设备发送的报文会经过ZigBee模组传输至网关,经由网关的ZigBee中间件接收之后再转发至对接平台。而在ZigBee中间件接收到智能设备发送的报文之后,会对该报文进行解析,以获取该智能设备的设备类型,例如,该智能设备类型可以为门磁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
步骤S120,基于所述当前对接平台标识以及所述智能设备类型确定智能设备的物模型。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当前对接平台标识以及智能设备类型之后,进一步根据该当前对接平台标识以及智能设备类型确定智能设备的物模型。其中,物模型是阿里云物联网平台为产品定义的数据模型,用于描述产品的功能。物模型是物理空间中的实体(如传感器、车载装置、楼宇、工厂等)在云端的数字化表示,从属性、服务和事件三个维度,分别描述了该实体是什么、能做什么、可以对外提供哪些信息。定义了物模型的这三个维度,即完成了产品功能的定义。而由于本申请可通过ZigBee3.0协议中的必要集群属性:DeviceIdentifier属性、Manufacturer Name属性、Model Identifier属性、Zone Type属性来唯一识别一款智能设备。因此需根据该集群属性创建智能设备对应的物模型,即在物模型中根据智能设备的设备属性创建对应的预设设备属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对接平台标识以及所述智能设备类型确定智能设备的物模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21,确定所述当前对接平台标识关联的配置文件;
步骤S122,从所述配置文件中查找与所述智能设备类型匹配的物模型。
在本实施例中,在对接平台上会预先根据智能设备类型、智能设备属性建立与该对接平台匹配的物模型。当该智能设备类型发生变化时,该智能设备的物模型对应发生变化。且每个智能设备类型对应的物模型是不同的。在对接平台创建到智能设备的物模型之后,将各个物模型存储到网关的ZigBee中间件的配置文件中。其中,配置文件可以以对接平台标识进行命名,即每个对接平台标识均存在关联的配置文件,通过确定当前对接平台标识关联的配置文件,进而可从配置文件中查找与智能设备类型匹配的物模型。
步骤S130,将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属性适配所述物模型中所述智能设备的预设设备属性,以使所述智能设备接入所述当前对接平台标识关联的对接平台。
在本实施例中,在获取当前对接平台下该智能设备的物模型之后,将智能设备的设备属性与物模型中智能设备的预设设备属性进行适配。例如,假如存在两个对接平台,分别为对接平台A以及对接平台B,在对接平台A上“开关”定义为“POWER”,在对接平台B上“开关”定义为“SWITCH”。在当前的对接平台为对接平台A时,需将智能设备的设备属性中关于“开关”这一设备属性的定义与对接平台A上预先定义的“开关”的预设设备属性进行适配,即适配为“POWER”,从而使得智能设备的设备属性与物模型中智能设备的预设设备属性一致,进而使得智能设备能够接入当前对接平台标识关联的对接平台。
在一实施例中,将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属性适配所述物模型中所述智能设备的预设设备属性,以使所述智能设备接入所述当前对接平台标识关联的对接平台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31,基于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属性以及映射关系从所述物模型中匹配对应的智能设备的预设设备属性。
在本实施例中,在配置文件中存储着不同智能设备类型的物模型,该物模型中的智能设备的预设设备属性与智能设备的设备属性存在映射关系。因此,在确定智能设备的设备属性以及当前对接平台关联的配置文件之后,可根据该智能设备的设备属性以及该配置文件中预存的映射关系从对应的物模型中匹配对应的智能设备的预设设备属性。
步骤S132,对匹配的所述预设设备属性进行赋值。
步骤S133,将赋值后的所述预设设备属性发送至对接平台,使得所述智能设备接入所述对接平台标识关联的对接平台。
在本实施例中,在得到匹配的预设设备属性之后,对该预设设备属性进行赋值。例如,在开关适配为“POWER”时,赋值为“1”时,表示打开开关;赋值为“0”时,表示关闭开关。在开关适配为“SWITCH”时,赋值为“ON”时,表示打开开关;赋值为“OFF”时,表示关闭开关。当同时连接两个不同的对接平台时,可独立进行适配以及赋值。
在本实施例中,ZigBee中间件将赋值后的数据传递给对接平台的SDK,实现ZigBee数据与对接平台间的数据上报,以使该智能设备接入不同的对接平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属性适配所述物模型中所述智能设备的预设设备属性,以使所述智能设备接入所述当前对接平台标识关联的对接平台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步骤S210,在接收到所述对接平台的消息下发请求时,将所述消息下发请求中的下发消息基于所述映射关系转换为ZigBee报文;
步骤S220,通过ZigBee模组下发所述ZigBee报文。
在本实施例中,同理当智能生态模型下行管控、配置指令时,ZigBee中间件会统一处理生态平台指令为ZigBee标准集群属性后传输到ZigBee设备侧。具体的,当对接平台主动下发消息给智能设备时,网关集成生态平台SDK需通过回调接口将下发消息告知ZigBee中间件。ZigBee中间件需将下发消息按照之前预先建立的映射关系转换为ZigBee3.0报文,并通过ZigBee模组进行下行数据传输。通过以上方式,实现智能设备与不同对接平台之间的接入和数据交互。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统一的API接口将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属性适配所述物模型中所述智能设备的预设设备属性。其中,ZigBee中间件将报文统一处理,并经统一的API接口输出。通过将ZigBee 3.0协议的每一个集群属性经数据处理后转译为统一物模型,再通过ZigBee中间件统一的API出口与对接平台上建立的物模型的预设设备属性做适配和赋值,从而实现智能设备免开发接入不同的智能生态体系。经过该统一的API接口输出的数据格式是相同的。
本实施例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通过ZigBee中间件,通过将智能设备的数据报文进行统一处理,并根据配置文件中的映射关系进行相应设备的物模型属性赋值,映射后传递给对接平台,实现智能设备与对接平台之间的接入和数据交互。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本申请提出的基于ZigBee 3.0协议的ZigBee中间件集成在ZigBee网关或支持ZigBee接入的智能网关中,通过将ZigBee 3.0协议的每一个集群属性经数据处理后转译为统一物模型,再通过中间件统一消息API出口与智能生态平台上建立的物模型属性做匹配和赋值,从而实现ZigBee3.0设备免开发接入智能生态体系。同理当智能生态模型下行管控、配置指令时,中间件会统一处理生态平台指令为ZigBee标准集群属性后传输到ZigBee设备侧。在当前ZigBee网关或支持ZigBee接入的智能网关同时适配多个智能生态体系时,通过在ZigBee设备接入中间件中预设的自适应算法,识别当前接入的生态体系,从而实现ZigBee中间件统一消息API,根据当前智能生态体系的接入协议进行动态适配,从而实现同一ZigBee设备在不做改造的情况下,对接不同智能生态体系,打破不同厂商的设备与不同平台之间的接入限制瓶颈。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5,本申请的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包括:接收ZigBee设备报文。根据ZigBee设备报文判断ZigBee设备类型,以及判断当前接入生态体系。获取当前产品类型以及获取当前对接平台命名。读取配置文件,获取对应属性映射关系,完成ZigBee设备报文与映射属性间参数赋值,并输出赋值后的属性,将赋值后的属性传输至智能生态平台。
在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中,本申请的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0,在所述ZigBee中间件不是最新版本时,对所述ZigBee中间件进行版本升级;
或者,步骤S320,在所述对接平台发生变化时,更新配置文件,其中,所述对接平台发生变化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对接平台数量增加、对接平台数据减少以及对接平台标识发生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本文提到的ZigBee中间件支持远程升级功能,通过ZigBee接入应用,可以连接对接平台查询当前ZigBee中间件是否有最新版本或最新的配置文件。如查询到有最新版本或配置文件,会在用户不活跃的时间段,下载相应文件并进行升级,从而实现ZigBee中间件的更新,实现ZigBee3.0设备的灵活接入新的生态平台,及更多样的ZigBee设备免开发接入新的生态体系。具体的,在ZigBee中间件不是最新版本时,对所述ZigBee中间件进行版本升级。在对接平台数量增加、对接平台数量减少以及对接平台标识发生变化等情况下,对在ZigBee中间件中的配置文件进行更新。
本实施例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支持在线升级功能,当对接新的智能生态体系,只需要将该生态体系的物模型按照对应要求集成在接入中间件的应用中,即可通过在线升级方式进行接入生态的实时更新,提高ZigBee设备及接入网关类产品的通用性,有利于智能家居生态及ZigBee协议的发展。
在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中,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应用于集成于对接平台的ZigBee中间件的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0,在接收到智能设备的配置请求时,根据智能设备类型、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属性以及对接平台标识配置所述智能设备的物模型;
步骤S420,生成所述物模型对应的配置文件;
步骤S430,将所述配置文件发送至ZigBee中间件,以使所述智能设备基于所述ZigBee中间件中的配置文件接入所述对接平台标识关联的对接平台。
在本实施例中,在对接平台上可对智能设备的物模型进行配置。首先需要智能设备在对接平台上创建产品,为保持ZigBee3.0属性的标准性和通用性,本方案通过ZigBee3.0协议中的必要集群属性:Device Identifier属性、Manufacturer Name属性、Model Identifier属性、Zone Type属性,来唯一识别一款设备,并在对接平台上创建该产品对应的物模型及对应的ZigBee3.0集群属性。对该对接生态平台进行唯一命名,如platformX,并对与该平台创建的产品物模型进行命名,如门磁传感器命名为:doorSensor。将以上物模型信息存储到网关内ZigBee中间件的配置文件中,使得智能设备能基于该配置文件接入所述对接平台标识关联的对接平台。
本实施例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在对接平台上配置智能设备的物模型,并将配置文件发送至ZigBee中间件,以使所述智能设备基于所述ZigBee中间件中的配置文件接入所述对接平台标识关联的对接平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的系统架构图。其中,本申请提供的智能生态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智能设备、网关、安装在所述网关的ZigBee中间件以及对接平台,所述智能设备通过所述ZigBee中间件接入所述对接平台。其中,在当前的ZigBee应用场景中,该智能设备可以为ZigBee智能设备。在智能网关中集成有ZigBee中间件;ZigBee中间件可以接收ZigBee智能设备的ZigBee信号,同时,该ZigBee中间件也可以与云平台,即本申请的对接平台进行信息交互。从而实现通过该ZigBee中间件实现ZigBee智能设备与对接平台的数据交互。
本发明智能生态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程序,所述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的各个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存储介质,为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所采用的存储介质,故而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所介绍的方法,本领域所属人员能够了解该存储介质的具体结构及变形,故而在此不再赘述。凡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所采用的存储介质都属于本申请所欲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应当注意的是,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步骤。位于部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ZigBee中间件,所述ZigBee中间件安装于网关;所述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包括:
确定智能设备类型以及当前对接平台标识;
基于所述当前对接平台标识以及所述智能设备类型确定智能设备的物模型;
将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属性适配所述物模型中所述智能设备的预设设备属性,以使所述智能设备接入所述当前对接平台标识关联的对接平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对接平台标识以及所述智能设备类型确定所述智能设备的物模型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当前对接平台标识关联的配置文件;
从所述配置文件中查找与所述智能设备类型匹配的物模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文件中存储着不同智能设备类型的物模型,所述物模型中的智能设备的预设设备属性与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属性存在映射关系;所述将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属性适配所述物模型中所述智能设备的预设设备属性,以使所述智能设备接入所述当前对接平台标识关联的对接平台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属性以及所述映射关系从所述物模型中匹配对应的智能设备的预设设备属性;
对匹配的所述预设设备属性进行赋值;
将赋值后的所述预设设备属性发送至对接平台,使得所述智能设备接入所述对接平台标识关联的对接平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属性适配所述物模型中所述智能设备的预设设备属性,以使所述智能设备接入所述当前对接平台标识关联的对接平台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对接平台的消息下发请求时,将所述消息下发请求中的下发消息基于所述映射关系转换为ZigBee报文;
通过ZigBee模组下发所述ZigBee报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属性适配所述物模型中所述智能设备的预设设备属性的步骤包括:
通过统一的API接口将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属性适配所述物模型中所述智能设备的预设设备属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ZigBee中间件不是最新版本时,对所述ZigBee中间件进行版本升级;
或者,在所述对接平台发生变化时,更新配置文件,其中,所述对接平台发生变化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对接平台数量增加、对接平台数据减少以及对接平台标识发生变化。
7.一种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对接平台;所述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智能设备的配置请求时,根据智能设备类型、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属性以及对接平台标识配置所述智能设备的物模型;
生成所述物模型对应的配置文件;
将所述配置文件发送至ZigBee中间件,以使所述智能设备基于所述ZigBee中间件中的配置文件接入所述对接平台标识关联的对接平台。
8.一种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关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程序,所述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的步骤。
9.一种智能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生态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智能设备、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关、安装在所述网关的ZigBee中间件以及对接平台,所述智能设备通过所述ZigBee中间件接入所述对接平台。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程序,所述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504751.1A CN114900387B (zh) | 2022-05-10 | 2022-05-10 | 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系统、网关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504751.1A CN114900387B (zh) | 2022-05-10 | 2022-05-10 | 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系统、网关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00387A true CN114900387A (zh) | 2022-08-12 |
CN114900387B CN114900387B (zh) | 2024-06-04 |
Family
ID=82722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504751.1A Active CN114900387B (zh) | 2022-05-10 | 2022-05-10 | 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系统、网关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900387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550463A (zh) * | 2022-09-16 | 2022-12-30 | 深圳市润腾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跨云物联网平台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
CN116094863A (zh) * | 2022-12-09 | 2023-05-09 | 杭州指令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设备通用接入系统 |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95609A (zh) * | 2013-01-09 | 2013-05-08 | 大唐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物联网终端的接入适配方法和装置 |
KR101587500B1 (ko) * | 2014-08-29 | 2016-01-21 | (주)한국플랫폼서비스기술 | 클라우드 기반 스마트 디바이스 협업 플랫폼 구축 시스템 및 그 시스템을 이용한 스마트 디바이스 협업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
CN109936553A (zh) * | 2017-12-18 | 2019-06-25 | 宁波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串口通信协议自动适配中间件 |
US20190213190A1 (en) * | 2016-09-26 | 2019-07-11 | Nec Corporation | Information collection system, information collection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
CN110912782A (zh) * | 2019-12-17 | 2020-03-24 |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采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1404883A (zh) * | 2020-03-02 | 2020-07-10 | 青岛聚好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物联网设备通用协议的解析方法及装置 |
CN111555922A (zh) * | 2020-05-08 | 2020-08-18 | 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物联网设备主动适配接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1585958A (zh) * | 2020-04-01 | 2020-08-2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物联网平台异构设备自适应接入方法、系统 |
US20200326684A1 (en) * | 2019-04-15 | 2020-10-15 |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 Smart gateway platform for 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 |
CN112714193A (zh) * | 2021-03-26 | 2021-04-27 | 深圳佳兆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基于物联网平台的社区数据处理系统、方法、装置和设备 |
CN113726762A (zh) * | 2021-08-27 | 2021-11-30 | 四川长虹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配置文件的物联网设备协议解析方法 |
CN113765759A (zh) * | 2021-08-31 | 2021-12-07 | 杭州控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智能家居系统的设备入网及通信优化方法 |
CN114036216A (zh) * | 2021-10-29 | 2022-02-11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CN114172929A (zh) * | 2021-10-28 | 2022-03-11 | 深圳市信锐网科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装置以及网关 |
CN114390015A (zh) * | 2021-12-08 | 2022-04-22 | 天翼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物模型的数据推送系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
2022
- 2022-05-10 CN CN202210504751.1A patent/CN11490038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95609A (zh) * | 2013-01-09 | 2013-05-08 | 大唐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物联网终端的接入适配方法和装置 |
KR101587500B1 (ko) * | 2014-08-29 | 2016-01-21 | (주)한국플랫폼서비스기술 | 클라우드 기반 스마트 디바이스 협업 플랫폼 구축 시스템 및 그 시스템을 이용한 스마트 디바이스 협업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
US20190213190A1 (en) * | 2016-09-26 | 2019-07-11 | Nec Corporation | Information collection system, information collection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
CN109936553A (zh) * | 2017-12-18 | 2019-06-25 | 宁波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串口通信协议自动适配中间件 |
US20200326684A1 (en) * | 2019-04-15 | 2020-10-15 |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 Smart gateway platform for 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 |
CN110912782A (zh) * | 2019-12-17 | 2020-03-24 |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采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1404883A (zh) * | 2020-03-02 | 2020-07-10 | 青岛聚好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物联网设备通用协议的解析方法及装置 |
CN111585958A (zh) * | 2020-04-01 | 2020-08-2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物联网平台异构设备自适应接入方法、系统 |
CN111555922A (zh) * | 2020-05-08 | 2020-08-18 | 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物联网设备主动适配接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2714193A (zh) * | 2021-03-26 | 2021-04-27 | 深圳佳兆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基于物联网平台的社区数据处理系统、方法、装置和设备 |
CN113726762A (zh) * | 2021-08-27 | 2021-11-30 | 四川长虹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配置文件的物联网设备协议解析方法 |
CN113765759A (zh) * | 2021-08-31 | 2021-12-07 | 杭州控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智能家居系统的设备入网及通信优化方法 |
CN114172929A (zh) * | 2021-10-28 | 2022-03-11 | 深圳市信锐网科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装置以及网关 |
CN114036216A (zh) * | 2021-10-29 | 2022-02-11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CN114390015A (zh) * | 2021-12-08 | 2022-04-22 | 天翼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物模型的数据推送系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550463A (zh) * | 2022-09-16 | 2022-12-30 | 深圳市润腾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跨云物联网平台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
CN116094863A (zh) * | 2022-12-09 | 2023-05-09 | 杭州指令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设备通用接入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00387B (zh) | 2024-06-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368522B2 (en) | Lightweight IoT information model | |
US8625418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service and device discovery in a UPnP-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US9524194B2 (en) | Performing services on behalf of physical devices | |
CN105471686B (zh) |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8135014B2 (en) | UPnP-based network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US20180063879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roperation between internet-of-things devices | |
CN110995647A (zh) | 一种协议转换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系统 | |
CN114900387A (zh) | 设备的跨平台融合接入方法、系统、网关及存储介质 | |
US20110023025A1 (en) | Virtualization for Low-Power Networks | |
CN113794610B (zh) | 网关通讯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0753129A (zh) | 消息传输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WO2020038443A1 (zh) | 桥接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
WO2017143743A1 (zh) | 一种异构协议互通方法及控制器 | |
GB2580419A (en) | Electronic message control | |
CN108322557B (zh) | 一种应用设备发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196721B (zh) | 物联网设备的发现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
KR20190093294A (ko) | 디바이스 프로파일 기반의 이기종 IoT 네트워크 통합제어관리 게이트웨이 시스템 및 방법 | |
Li et al. | Multiple protocols interworking with open connectivity foundation in fog networks | |
CN103731510B (zh) | 一种基于IPv6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层数据交互方法 | |
KR20200087673A (ko) | 전자 메시지 적응 | |
CN100481823C (zh) | 应用于家庭网络的中间件及设备互联互操作方法 | |
CN115442913A (zh) | 协议接入方法、通信方法、开发设备、网关及存储介质 | |
CN115714700A (zh) | 物联网网关与云端的通信方法、网关和存储介质 | |
CN115665754B (zh) | 节点设备控制方法、节点设备、蓝牙Mesh系统及存储介质 | |
WO2024031682A1 (zh) |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