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73678B - 一种基于近场热光伏余热利用的复合式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近场热光伏余热利用的复合式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873678B CN114873678B CN202210617574.8A CN202210617574A CN114873678B CN 114873678 B CN114873678 B CN 114873678B CN 202210617574 A CN202210617574 A CN 202210617574A CN 114873678 B CN114873678 B CN 11487367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chamber
- evaporation
- flash
- evaporation cha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 C02F1/0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by distillation or evaporation
- C02F1/1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by distillation or evaporation using waste heat from other process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 C02F1/0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by distillation or evaporation
- C02F1/06—Flash evapora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 C02F1/0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by distillation or evaporation
- C02F1/1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by distillation or evaporation using solar energ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 Y02A20/208—Off-grid powered water treatment
- Y02A20/212—Solar-powered wastewater sewage treatment, e.g. spray evapora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近场热光伏余热利用的复合式水处理系统,针对现有技术中回收余热进行水处理的技术存在效率低的问题,本申请通过将近场热光伏、辐射制冷、太阳能蒸馏、多级闪蒸等技术相结合,同时达到了光伏电池散热和获取水资源的目的,极具实用价值,本申请中的待处理水在循环过程中具有双重作用:既对光伏电池进行了冷却,使电池能维持在正常工作温度;又吸收了近场热光伏系统产生的余热,通过闪蒸装置获取净化水,实现了能量的二次利用。本申请利用太阳能进一步提升了产出的净化水量;本申请的液体流动方向简单,管道设置方便,便于设备的实际安装,效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近场热光伏余热利用的复合式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热光伏技术是一种通过光伏电池将辐射器中发出的辐射能转化为电能的能源利用技术,近场热光伏在此基础上通过将辐射源与电池间的距离缩小到特征波长以下,突破了斯特藩- 玻尔兹曼定律的限制,大大提高了系统效率。但由于近场热光伏系统的辐射源温度多为 1000K以上,光伏电池面临着巨大的散热压力,这严重限制了该技术在实际当中的应用。
现有的回收余热进行水处理的技术存在整体效率低、运行成本高、设备结构复杂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发展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回收余热进行水处理的技术存在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近场热光伏余热利用的复合式水处理系统。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近场热光伏余热利用的复合式水处理系统,包括:选择性辐射器1、光伏电池板2、冷却换热器3、可控水泵4、初始水池5、浓缩水池6、辐射制冷腔17、净化水收集通道11、冷凝板8、闪蒸室和蒸发室;
所述蒸发室中设有太阳能界面蒸发器13和第一集水槽10;
所述闪蒸室内设有锥形冷凝器15和第二集水槽14;
所述闪蒸室设置在蒸发室下方;
所述选择性辐射器1吸收热源传递来的能量后释放出能量高于光伏电池禁带宽度的辐射;
所述光伏电池板2接收选择性辐射器1的辐射,并将辐射转化为电能;
所述冷却换热器3置于光伏电池板2的背面;
所述初始水池5中的待处理水在可控水泵4的作用下,一路经辐射制冷腔17冷却后进入冷却换热器3,经过冷却换热器3的水进入闪蒸室进行闪蒸,蒸汽在锥形冷凝器15上凝结成水并滴入第二集水槽14中,滴入第二集水槽14的水通过净化水收集通道11流入净化水池18,蒸汽在锥形冷凝器15上凝结时,凝结释放的冷凝潜热通过锥形冷凝器15传导至上方的蒸发室;
另一路进入蒸发室,所述初始水池5与蒸发室之间设有第一流量控制阀7,当蒸发室中液面到达太阳能界面蒸发器13时,太阳能界面蒸发器13将吸收的太阳光能转化为热能加热表层水,形成水蒸气 ,水蒸气 在冷凝板8上凝结成水,并滴入第一集水槽10中,滴入第一集水槽10的水通过净化水收集通道11流入净化水池18;
所述闪蒸室和蒸发室内蒸发后剩余的浓缩液通过水泵流入浓缩水池6。
进一步的,所述闪蒸室为三个,包括一级闪蒸室、二级闪蒸室和三级闪蒸室,所述闪蒸室间通过第二流量控制阀21连通;
所述蒸发室为三个,包括一级蒸发室、二级蒸发室和三级蒸发室,所述蒸发室间通过第一流量控制阀7连通;
所述辐射制冷腔17为三个;
所述初始水池5中的待处理水在可控水泵4的作用下,一路依次经过三个辐射制冷腔 17冷却后进入冷却换热器3,经过冷却换热器3的水进入一级闪蒸室进行闪蒸,蒸汽在一级闪蒸室内的锥形冷凝器15上凝结成水并滴入一级闪蒸室内的第二集水槽14中,一级闪蒸室内蒸发后剩余的浓缩液流入二级闪蒸室进行闪蒸,蒸汽在二级闪蒸室内的锥形冷凝器15上凝结成水并滴入二级闪蒸室内的第二集水槽14中,二级闪蒸室内蒸发后剩余的浓缩液流入三级闪蒸室进行闪蒸,蒸汽在三级闪蒸室内的锥形冷凝器15上凝结成水并滴入三级闪蒸室内的第二集水槽14中,三级闪蒸室内蒸发后剩余的浓缩液流入浓缩水池6;
蒸汽在一级闪蒸室内的锥形冷凝器15上凝结时,凝结释放的冷凝潜热通过一级闪蒸室内的锥形冷凝器15传导至一级蒸发室内;
蒸汽在二级闪蒸室内的锥形冷凝器15上凝结时,凝结释放的冷凝潜热通过二级闪蒸室内的锥形冷凝器15传导至二级蒸发室内;
蒸汽在三级闪蒸室内的锥形冷凝器15上凝结时,凝结释放的冷凝潜热通过三级闪蒸室内的锥形冷凝器15传导至三级蒸发室内;
另一路依次进入一级蒸发室、二级蒸发室和三级蒸发室;
当一级蒸发室中液面到达一级蒸发室中的太阳能界面蒸发器13时,一级蒸发室中的太阳能界面蒸发器13将吸收的太阳光能转化为热能加热表层水,形成水蒸气 ,水蒸气在一级蒸发室内的冷凝板8上凝结成水,并滴入一级蒸发室内的第一集水槽10中,一级蒸发室内蒸发后剩余的浓缩液流入浓缩水池6;
当二级蒸发室中液面到达一级蒸发室中的太阳能界面蒸发器13时,二级蒸发室中的太阳能界面蒸发器13将吸收的太阳光能转化为热能加热表层水,形成水蒸气 ,水蒸气在二级蒸发室内的冷凝板8上凝结成水,并滴入二级蒸发室内的第一集水槽10中,二级蒸发室内蒸发后剩余的浓缩液流入浓缩水池6;
当三级蒸发室中液面到达一级蒸发室中的太阳能界面蒸发器13时,三级蒸发室中的太阳能界面蒸发器13将吸收的太阳光能转化为热能加热表层水,形成水蒸气 ,水蒸气在三级蒸发室内的冷凝板8上凝结成水,并滴入三级蒸发室内的第一集水槽10中,三级蒸发室内蒸发后剩余的浓缩液流入浓缩水池6。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板8两侧设有辐射制冷板9。
进一步的,所述初始水池5中的待处理水经过杂质过滤并添加阻垢剂。
进一步的,所述蒸发室内设有滑动槽12,所述滑动槽12用于调整太阳能界面蒸发器 13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检测传感器20,所述检测传感器20设置在滑动槽12下方,所述检测传感器20用于检测太阳能界面蒸发器13的位置,当太阳能界面蒸发器13的位置处于滑动槽12最下方时,开启可控水泵4和第一流量控制阀7,当太阳能界面蒸发器13 的位置处于滑动槽12最上方时,关闭可控水泵4和第一流量控制阀7。
进一步的,所述净化水收集通道(11)通过两个集水斜梯(19)分别与第一集水槽(14) 和第二集水槽(10)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板8周围附有辐射制冷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辐射制冷腔17为反射型辐射制冷腔,所述辐射制冷腔17内侧涂有疏水涂层。
进一步的,所述辐射制冷腔17为6个,所述初始水池5中的待处理水在可控水泵4的作用下,一路通过2个管道进入冷却换热器3,每个管道上设有三个辐射制冷腔17,2个管道上的辐射制冷腔17通过连通管道16成对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通过将近场热光伏、辐射制冷、太阳能蒸馏、多级闪蒸等技术相结合,同时达到了光伏电池散热和获取水资源的目的,极具实用价值,本申请中的待处理水在循环过程中具有双重作用:既对光伏电池进行了冷却,使电池能维持在正常工作温度;又吸收了近场热光伏系统产生的余热,通过闪蒸装置获取净化水,实现了能量的二次利用。本申请对辐射制冷技术进行了充分合理的运用,提高了闪蒸过程产生的蒸汽量;本申请还结合了太阳能界面蒸发技术,回收了蒸汽释放的冷凝潜热,利用太阳能进一步提升了产出的净化水量;本申请的液体流动方向简单,管道设置方便,便于设备的实际安装,效率高。本申请无需外部能源提供动力,具有运行成本低、零污染、效率高等优势,为光伏电池散热问题及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流程图;
图2为利用近场热光伏余热的辐射制冷加强型复合式水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复合式水处理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单级复合式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净化水收集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公开的各个实施方式之间可以相互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一:参照图1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基于近场热光伏余热利用的复合式水处理系统,包括:选择性辐射器1、光伏电池板2、冷却换热器3、可控水泵4、初始水池5、浓缩水池6、辐射制冷腔17、净化水收集通道11、冷凝板8、闪蒸室和蒸发室;
所述蒸发室中设有太阳能界面蒸发器13和第一集水槽10;
所述闪蒸室内设有锥形冷凝器15和第二集水槽14;
所述闪蒸室设置在蒸发室下方;
所述选择性辐射器1吸收热源传递来的能量后释放出能量高于光伏电池禁带宽度的辐射;
所述光伏电池板2接收选择性辐射器1的辐射,并将辐射转化为电能;
所述冷却换热器3置于光伏电池板2的背面;
所述初始水池5中的待处理水在可控水泵4的作用下,一路经辐射制冷腔17冷却后进入冷却换热器3,经过冷却换热器3的水进入闪蒸室进行闪蒸,蒸汽在锥形冷凝器15上凝结成水并滴入第二集水槽14中,滴入第二集水槽14的水通过净化水收集通道11流入净化水池18,蒸汽在锥形冷凝器15上凝结时,凝结释放的冷凝潜热通过锥形冷凝器15传导至上方的蒸发室;
另一路进入蒸发室,所述初始水池5与蒸发室之间设有第一流量控制阀7,当蒸发室中液面到达太阳能界面蒸发器13时,太阳能界面蒸发器13将吸收的太阳光能转化为热能加热表层水,形成水蒸气 ,水蒸气 在冷凝板8上凝结成水,并滴入第一集水槽10中,滴入第一集水槽10的水通过净化水收集通道11流入净化水池18;
所述闪蒸室和蒸发室内蒸发后剩余的浓缩液通过水泵流入浓缩水池6。
本申请将近场热光伏系统与水处理技术进行很好地结合,利用经过辐射制冷后的待处理水对光伏电池进行冷却,同时将近场热光伏系统的余热充分传递给待处理水后利用多级闪蒸技术进行水分蒸发,经冷凝后获得净化水资源,本发明还通过融合太阳能蒸馏器进一步利用了绿色清洁的太阳能进行蒸发,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净化水产量。本申请既对光伏电池进行了冷却,又实现了无污染、高效率、低能耗的水处理工艺。
图2、图3为利用近场热光伏余热的辐射制冷加强型复合式水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热源的能量传递到选择性辐射器1后由其向光伏电池板2辐射能量,基于光生伏特效应将辐射能转化为电能,并将一部分电能用于驱动水处理装置中的可控水泵4,冷却换热器3置于光伏电池2的背面,起维持电池正常工作温度的作用,可选用导热性良好的合金材料。
待处理水由可控水泵4从初始水池5中分别送入三级装置的太阳能蒸馏系统与辐射制冷腔17中,后依次通过太阳能蒸馏子系统的每一级装置,每一级装置都由输水管路和第一流量控制阀7相连通,第一流量控制阀7起到限制流量、调控液面的作用。蒸发室的液面到达太阳能界面蒸发器13后第一流量控制阀7关闭,蒸发器13将吸收的太阳光能转化为热能加热表层水,滑动槽12控制蒸发器位置防止其热量影响下方的制冷腔,滑动槽12下方的检测传感器20一旦检测到任一级装置的蒸发器位于滑动槽最下方时装置便开启阀门进行供水,先由与浓缩水池6相连接的抽水泵抽水,在抽水工作快结束之前再由与初始水池5相连接的供水泵供水,以达到冲洗装置、防止结晶堵塞的目的。辐射制冷板9辅助冷凝板8凝结蒸汽,并由第一集水槽10收集后通过净化水收集通道11运往净化水池18,蒸发后剩余的浓缩液由水泵4送入浓缩水池6,以防止装置堵塞而无法运行,每一级装置的太阳能蒸馏系统工作原理均相同;辐射制冷腔17选用反射型辐射制冷材料,保证其在太阳光直射下依旧能正常工作,辐射制冷腔17中的待处理水由第三级装置送往第一级装置,运输途中经历了三次冷却,后由水泵4泵入冷却换热器3进行热量的交换,光伏电池板2得到了冷却,溶液被加热后送入闪蒸室,闪蒸过程中溶液的流动是连续的,闪蒸室内的液位通过控制阀来调控,闪蒸室内由于辐射制冷处于低温低压状态,得到加热后的待处理水进入闪蒸室后由于室内压力低于其饱和蒸汽压而快速蒸发,溶液从第一级到第三级闪蒸室蒸发量递减,所以只需保证第三级闪蒸室能够有效蒸发,由图4所示,蒸发后产生的大量蒸汽在锥形冷凝器15上冷凝,并滴入第二集水槽14中,辐射制冷腔17位于闪蒸室内的一侧附有憎水涂层,以保证蒸汽的凝结位置,蒸汽冷凝后释放的潜热通过锥形冷凝器15传递给上层蒸发室,对这部分能量进行了回收利用,蒸发后剩余的浓缩液通过水泵4运输至浓缩水池6,冷凝获得的净化水被送往与第二集水槽14相连的净化水收集通道11,如图5所示,净化水收集通道11通过两个集水斜梯19分别与第二集水槽14和第一集水槽10相连,将冷凝水收集起来送入通向净化水池18的管路。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可以将本申请设置为三个子系统组成,分被为近场热光伏子系统、太阳能蒸馏子系统、多级闪蒸子系统;
所述近场热光伏子系统包括选择性辐射器、光伏电池板、冷却换热器,选择性辐射器吸收热源传递来的能量后释放出能量高于光伏电池禁带宽度的辐射,光伏电池板工作时将光子能量转化为电能,冷却换热器通过经制冷后的待处理水与光伏电池板的换热对光伏电池板进行冷却,使其可以维持在适当的工作温度内,同时待处理水也得到加热进入闪蒸系统,热光伏系统提供了整体装置中各水泵所需要的电力,装置中的可控水泵及流量控制阀均由处理器控制开闭。
所述太阳能蒸馏子系统包括太阳能界面蒸发器、冷凝板、集水槽、净化水收集通道、可控水泵、流量控制阀、管路系统,太阳能蒸馏子系统是本申请的一条水处理路径,初始水池中经过杂质过滤并添加阻垢剂的待处理水由可控水泵送入太阳能蒸馏子系统,子系统由三个相同的设备组成,设备间用流量控制阀相连接,待处理水水位到达界面蒸发器位置后,蒸发器开始工作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热能加热表层水,界面蒸发器的四个角设有滑动槽以控制蒸发器的移动距离,滑动槽下部安装了检测传感器,当蒸发器随液面移动到滑动槽底部时会被传感器检测到,进而控制流量阀和水泵工作进行供水,溶液蒸发后产生的蒸汽在冷凝板上凝结,冷凝板周围附有辐射制冷材料,以达到加速蒸汽凝结的效果,提高了蒸发速率,后冷凝水经过集水槽由净化水收集通道送入净化水池,蒸发后剩余的浓缩液由水泵送入浓缩水池,后续可用于制盐回收。
所述多级闪蒸子系统与太阳能蒸馏子系统相连接,位于其下方,多级闪蒸子系统是本申请的另一条水处理路径,包括反射型辐射制冷腔、锥型冷凝器、集水槽、净化水收集通道、可控水泵、流量控制阀、管路系统,待处理水由水泵从初始水池泵入第三级装置的辐射制冷腔,第一、二、三级装置的辐射制冷腔由管道与压力阀连通,待处理水依次通过三级装置即被冷却了三次后,由水泵送入近场热光伏系统的冷却换热器对光伏电池板进行冷却,换热器利用重力作用提升流速以增强换热效果,加热后的水被依次送往第一、二、三级装置的闪蒸室,在低温低压的闪蒸室内发生闪蒸,液体的流动过程是连续的即连续供水,蒸汽在锥形冷凝器上凝结并滴入下方的集水槽中,最终通过净化水收集通道送入净化水池,辐射制冷腔内侧涂有疏水涂层以保证蒸汽尽可能地在锥形冷凝器上凝结,凝结释放的冷凝潜热通过冷凝器传导至上方的太阳能蒸馏器,可以一定程度上加快蒸馏器蒸发速率,流经第三级闪蒸室后的浓缩液被水泵送入浓缩水池。
本申请中待处理水可以是浓盐水、海水、盐碱水会污染水等。本申请装置的一二三级是依据水处理时的流动方向确定的。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解释和说明,不能以此限定权利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做的仅仅是局部改变的,仍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近场热光伏余热利用的复合式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选择性辐射器(1)、光伏电池板(2)、冷却换热器(3)、可控水泵(4)、初始水池(5)、浓缩水池(6)、辐射制冷腔(17)、净化水收集通道(11)、冷凝板(8)、闪蒸室和蒸发室;
所述蒸发室中设有太阳能界面蒸发器(13)和第一集水槽(10);
所述闪蒸室内设有锥形冷凝器(15)和第二集水槽(14);
所述闪蒸室设置在蒸发室下方;
所述选择性辐射器(1)吸收热源传递来的能量后释放出能量高于光伏电池禁带宽度的辐射;
所述光伏电池板(2)接收选择性辐射器(1)的辐射,并将辐射转化为电能;
所述冷却换热器(3)置于光伏电池板(2)的背面;
所述初始水池(5)中的待处理水在可控水泵(4)的作用下,一路经辐射制冷腔(17)冷却后进入冷却换热器(3),经过冷却换热器(3)的水进入闪蒸室进行闪蒸,蒸汽在锥形冷凝器(15)上凝结成水并滴入第二集水槽(14)中,滴入第二集水槽(14)的水通过净化水收集通道(11)流入净化水池(18),蒸汽在锥形冷凝器(15)上凝结时,凝结释放的冷凝潜热通过锥形冷凝器(15)传导至上方的蒸发室;
另一路进入蒸发室,所述初始水池(5)与蒸发室之间设有第一流量控制阀(7),当蒸发室中液面到达太阳能界面蒸发器(13)时,太阳能界面蒸发器(13)将吸收的太阳光能转化为热能加热表层水,形成水蒸气 ,水蒸气 在冷凝板(8)上凝结成水,并滴入第一集水槽(10)中,滴入第一集水槽(10)的水通过净化水收集通道(11)流入净化水池(18);
所述闪蒸室和蒸发室内蒸发后剩余的浓缩液通过水泵流入浓缩水池(6);
所述蒸发室内设有滑动槽(12),所述滑动槽(12)用于调整太阳能界面蒸发器(13)的位置;
所述系统还包括检测传感器(20),所述检测传感器(20)设置在滑动槽(12)下方,所述检测传感器(20)用于检测太阳能界面蒸发器(13)的位置,当太阳能界面蒸发器(13)的位置处于滑动槽(12)最下方时,开启可控水泵(4)和第一流量控制阀(7),当太阳能界面蒸发器(13)的位置处于滑动槽(12)最上方时,关闭可控水泵(4)和第一流量控制阀(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近场热光伏余热利用的复合式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闪蒸室为三个,包括一级闪蒸室、二级闪蒸室和三级闪蒸室,所述闪蒸室间通过第二流量控制阀(21)连通;
所述蒸发室为三个,包括一级蒸发室、二级蒸发室和三级蒸发室,所述蒸发室间通过第一流量控制阀(7)连通;
所述辐射制冷腔(17)为三个;
所述初始水池(5)中的待处理水在可控水泵(4)的作用下,一路依次经过三个辐射制冷腔(17)冷却后进入冷却换热器(3),经过冷却换热器(3)的水进入一级闪蒸室进行闪蒸,蒸汽在一级闪蒸室内的锥形冷凝器(15)上凝结成水并滴入一级闪蒸室内的第二集水槽(14)中,一级闪蒸室内蒸发后剩余的浓缩液流入二级闪蒸室进行闪蒸,蒸汽在二级闪蒸室内的锥形冷凝器(15)上凝结成水并滴入二级闪蒸室内的第二集水槽(14)中,二级闪蒸室内蒸发后剩余的浓缩液流入三级闪蒸室进行闪蒸,蒸汽在三级闪蒸室内的锥形冷凝器(15)上凝结成水并滴入三级闪蒸室内的第二集水槽(14)中,三级闪蒸室内蒸发后剩余的浓缩液流入浓缩水池(6);
蒸汽在一级闪蒸室内的锥形冷凝器(15)上凝结时,凝结释放的冷凝潜热通过一级闪蒸室内的锥形冷凝器(15)传导至一级蒸发室内;
蒸汽在二级闪蒸室内的锥形冷凝器(15)上凝结时,凝结释放的冷凝潜热通过二级闪蒸室内的锥形冷凝器(15)传导至二级蒸发室内;
蒸汽在三级闪蒸室内的锥形冷凝器(15)上凝结时,凝结释放的冷凝潜热通过三级闪蒸室内的锥形冷凝器(15)传导至三级蒸发室内;
另一路依次进入一级蒸发室、二级蒸发室和三级蒸发室;
当一级蒸发室中液面到达一级蒸发室中的太阳能界面蒸发器(13)时,一级蒸发室中的太阳能界面蒸发器(13)将吸收的太阳光能转化为热能加热表层水,形成水蒸气 ,水蒸气在一级蒸发室内的冷凝板(8)上凝结成水,并滴入一级蒸发室内的第一集水槽(10)中,一级蒸发室内蒸发后剩余的浓缩液流入浓缩水池(6);
当二级蒸发室中液面到达一级蒸发室中的太阳能界面蒸发器(13)时,二级蒸发室中的太阳能界面蒸发器(13)将吸收的太阳光能转化为热能加热表层水,形成水蒸气 ,水蒸气在二级蒸发室内的冷凝板(8)上凝结成水,并滴入二级蒸发室内的第一集水槽(10)中,二级蒸发室内蒸发后剩余的浓缩液流入浓缩水池(6);
当三级蒸发室中液面到达一级蒸发室中的太阳能界面蒸发器(13)时,三级蒸发室中的太阳能界面蒸发器(13)将吸收的太阳光能转化为热能加热表层水,形成水蒸气 ,水蒸气在三级蒸发室内的冷凝板(8)上凝结成水,并滴入三级蒸发室内的第一集水槽(10)中,三级蒸发室内蒸发后剩余的浓缩液流入浓缩水池(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近场热光伏余热利用的复合式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板(8)两侧设有辐射制冷板(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近场热光伏余热利用的复合式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水池(5)中的待处理水经过杂质过滤并添加阻垢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近场热光伏余热利用的复合式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水收集通道(11)通过两个集水斜梯(19)分别与第一集水槽(10)和第二集水槽(1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近场热光伏余热利用的复合式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板(8)周围附有辐射制冷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近场热光伏余热利用的复合式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制冷腔(17)为反射型辐射制冷腔,所述辐射制冷腔(17)内侧涂有疏水涂层。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近场热光伏余热利用的复合式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制冷腔(17)为6个,所述初始水池(5)中的待处理水在可控水泵(4)的作用下,一路通过2个管道进入冷却换热器(3),每个管道上设有三个辐射制冷腔(17),2个管道上的辐射制冷腔(17)通过连通管道(16)成对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17574.8A CN114873678B (zh) | 2022-06-01 | 2022-06-01 | 一种基于近场热光伏余热利用的复合式水处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17574.8A CN114873678B (zh) | 2022-06-01 | 2022-06-01 | 一种基于近场热光伏余热利用的复合式水处理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73678A CN114873678A (zh) | 2022-08-09 |
CN114873678B true CN114873678B (zh) | 2022-12-13 |
Family
ID=82679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617574.8A Active CN114873678B (zh) | 2022-06-01 | 2022-06-01 | 一种基于近场热光伏余热利用的复合式水处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873678B (zh) |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78976A (en) * | 1977-01-31 | 1978-03-14 | Uop Inc. | Solar potable water recovery and power generation from salinous water |
CN101316080A (zh) * | 2007-05-29 | 2008-12-03 | 张建城 | 光伏聚光发电与海水淡化组合装置 |
CN101993166A (zh) * | 2010-10-26 | 2011-03-30 | 江苏大学 | 一种太阳能热光伏海水淡化装置 |
CN103172132A (zh) * | 2013-03-12 | 2013-06-26 |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 一种离网型光伏光热耦合热泵海水淡化装置及方法 |
CN203068773U (zh) * | 2012-12-14 | 2013-07-17 | 江苏大学 | 一种带余热回收的小型热光伏热电联产系统 |
WO2013107469A1 (en) * | 2012-01-19 | 2013-07-25 | Anes Sbuelz | Desalination station using a heat pump and photovoltaic energy |
CN203200050U (zh) * | 2012-11-15 | 2013-09-18 | 宁夏光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太阳能和工业余热互补浓缩高盐水装置 |
WO2017185930A1 (zh) * | 2016-04-27 | 2017-11-02 | 武汉凯迪工程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高效太阳能海水淡化与空调制冷联合运行方法与系统 |
CN108083369A (zh) * | 2016-11-23 | 2018-05-29 | 华北电力大学 | 太阳能pv/t-膜蒸馏一体化海水海水系统 |
CN110844958A (zh) * | 2019-11-08 | 2020-02-28 | 江苏科技大学 | 光伏电池以及淡化海水的耦合系统、收集系统及工作方法 |
CN111003742A (zh) * | 2019-12-06 | 2020-04-14 | 华北电力大学 | 一种太阳能光伏余热-焦耳热梯级利用的海水淡化系统 |
WO2021061673A1 (en) * | 2019-09-27 | 2021-04-01 | Hillery Thomas Kemp | Fluid cooling of photovoltaic cells and desalination using heat extracted therefrom |
CN113429049A (zh) * | 2021-06-24 | 2021-09-24 | 江苏科技大学 | 一种清洁能源发电及海水淡化系统 |
CN216236126U (zh) * | 2021-09-28 | 2022-04-08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辐射制冷蓄冷强化的大规模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 |
CN216377553U (zh) * | 2021-09-26 | 2022-04-26 | 云南师范大学 | 一种基于cpc集热的太阳能海水淡化与透明辐射冷凝器相结合的全天淡水收集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133423B2 (ja) * | 2003-02-20 | 2008-08-13 | 株式会社ササクラ | フラッシュ型蒸発缶の構造 |
US10093552B2 (en) * | 2008-02-22 | 2018-10-09 | James Weifu Lee | Photovoltaic panel-interfaced solar-greenhouse distillation systems |
CN102603023B (zh) * | 2012-03-23 | 2013-12-25 | 郭朝军 | 利用太阳能和空气对含盐水进行蒸发浓缩的方法和设备 |
CN204815723U (zh) * | 2015-08-26 | 2015-12-02 | 吉林惠利现代轻工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快速节能型浓缩系统 |
CN106698564A (zh) * | 2017-02-25 | 2017-05-24 | 王良开 | 一种余热回收海水淡化方法 |
CN111818979A (zh) * | 2018-03-06 | 2020-10-23 |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 | 用于从盐水中连续提取盐的方法和装置 |
JP7115680B2 (ja) * | 2018-08-30 | 2022-08-09 | 国立大学法人佐賀大学 | 淡水化及び温度差発電システム |
CN211198664U (zh) * | 2019-11-26 | 2020-08-07 | 众和海水淡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撬装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 |
US20220112107A1 (en) * | 2020-10-12 | 2022-04-14 | David Haberman | Integrated System For Water Treatment Energized By Sustainable Hydrogen |
CN215048825U (zh) * | 2021-02-10 | 2021-12-07 | 高峰 | 一种高温污水自脱盐多效蒸馏设备 |
-
2022
- 2022-06-01 CN CN202210617574.8A patent/CN11487367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78976A (en) * | 1977-01-31 | 1978-03-14 | Uop Inc. | Solar potable water recovery and power generation from salinous water |
CN101316080A (zh) * | 2007-05-29 | 2008-12-03 | 张建城 | 光伏聚光发电与海水淡化组合装置 |
CN101993166A (zh) * | 2010-10-26 | 2011-03-30 | 江苏大学 | 一种太阳能热光伏海水淡化装置 |
WO2013107469A1 (en) * | 2012-01-19 | 2013-07-25 | Anes Sbuelz | Desalination station using a heat pump and photovoltaic energy |
CN203200050U (zh) * | 2012-11-15 | 2013-09-18 | 宁夏光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太阳能和工业余热互补浓缩高盐水装置 |
CN203068773U (zh) * | 2012-12-14 | 2013-07-17 | 江苏大学 | 一种带余热回收的小型热光伏热电联产系统 |
CN103172132A (zh) * | 2013-03-12 | 2013-06-26 |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 一种离网型光伏光热耦合热泵海水淡化装置及方法 |
WO2017185930A1 (zh) * | 2016-04-27 | 2017-11-02 | 武汉凯迪工程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高效太阳能海水淡化与空调制冷联合运行方法与系统 |
CN108083369A (zh) * | 2016-11-23 | 2018-05-29 | 华北电力大学 | 太阳能pv/t-膜蒸馏一体化海水海水系统 |
WO2021061673A1 (en) * | 2019-09-27 | 2021-04-01 | Hillery Thomas Kemp | Fluid cooling of photovoltaic cells and desalination using heat extracted therefrom |
CN110844958A (zh) * | 2019-11-08 | 2020-02-28 | 江苏科技大学 | 光伏电池以及淡化海水的耦合系统、收集系统及工作方法 |
CN111003742A (zh) * | 2019-12-06 | 2020-04-14 | 华北电力大学 | 一种太阳能光伏余热-焦耳热梯级利用的海水淡化系统 |
CN113429049A (zh) * | 2021-06-24 | 2021-09-24 | 江苏科技大学 | 一种清洁能源发电及海水淡化系统 |
CN216377553U (zh) * | 2021-09-26 | 2022-04-26 | 云南师范大学 | 一种基于cpc集热的太阳能海水淡化与透明辐射冷凝器相结合的全天淡水收集系统 |
CN216236126U (zh) * | 2021-09-28 | 2022-04-08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辐射制冷蓄冷强化的大规模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一种聚光光伏- 光热耦合海水淡化系统的设计";杨洁等;《太阳能》;20190728(第7期);第60-63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73678A (zh) | 2022-08-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083369A (zh) | 太阳能pv/t-膜蒸馏一体化海水海水系统 | |
CN1862148A (zh) | 太阳能热泵制热与光伏发电一体化装置 | |
CN109626471A (zh) | 结合太阳能聚光光伏光热技术的膜蒸馏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 |
CN202083061U (zh) | 一种太阳能吸收式空调装置 | |
CN105048960B (zh) | 基于光伏背板余热回收的吸收式热泵的复合能量利用装置 | |
CN105621513B (zh) | 一种太阳能光伏热泵海水淡化及制热制冷耦合系统 | |
CN101498513A (zh) | 一体化平板太阳能热泵热水装置 | |
CN108050571A (zh) | 单级平衡式氨-水再吸收式热泵循环设备及供热方法 | |
CN103626247B (zh) | 一种太阳能海水蒸发器 | |
CN107726666A (zh) | 一种基于光伏热联用的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 | |
CN105042941A (zh) | 一种光伏太阳能热泵复合系统 | |
CN204787333U (zh) | 家用太阳能热电联产机组 | |
CN106979546A (zh) | 一种热管式聚光光伏光热供暖系统 | |
CN103528291B (zh) | 无霜热泵系统中的水溶性防冻液的太阳能再生系统 | |
CN209910030U (zh) | 一种地源热泵空气/水喷淋换热补热采暖系统 | |
CN105737437B (zh) | 光伏供电式太阳能喷射与直接蒸发复合制冷装置 | |
CN101929765A (zh) | 一种分离式的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 | |
CN108178219B (zh) | 基于mof材料的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 | |
CN114873678B (zh) | 一种基于近场热光伏余热利用的复合式水处理系统 | |
CN200940974Y (zh) | 太阳能热泵制热与光伏发电一体化装置 | |
CN205709956U (zh) | 一种太阳能光伏热泵海水淡化及制热制冷耦合系统 | |
CN106568118A (zh) | 一种聚光型太阳能热泵供暖发电系统 | |
CN114704893B (zh) | 一种多源协同的热泵集成系统 | |
CN111928382B (zh) | 一种多功能太阳能综合利用系统 | |
CN104654663A (zh) | 换热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