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72846A - 一种浮式风机基础运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浮式风机基础运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872846A CN114872846A CN202210441853.3A CN202210441853A CN114872846A CN 114872846 A CN114872846 A CN 114872846A CN 202210441853 A CN202210441853 A CN 202210441853A CN 114872846 A CN114872846 A CN 11487284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umn
- water
- vertical
- underwater
- water colum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5/00—Vessels or similar float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3B35/44—Floating buildings, stores, drilling platforms, or workshops, e.g. carrying water-oil separating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5/00—Vessels or similar float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75/00—Building or assembling floating offshore structures, e.g. semi-submersible platforms, SPAR platforms or wind turbine platfor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77/00—Transporting or installing offshore structures on site using buoyancy forces, e.g. using semi-submersible barges, ballasting the structure or transporting of oil-and-gas platform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7—Offshore wind turb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浮式风机基础运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海上风力发电设备技术领域。该运输结构包括船体、支架组件、水上立柱、水下立柱和两个条形连接段。船体的一端具有安装凹口,位于安装凹口两端的安装面上均设置有滑轨。支架组件包括两个立式扶正支架,两个立式扶正支架分别可滑动地安装于两个滑轨上,立式扶正支架上设置有的抱紧环。两个立式扶正支架上的抱紧环对合并将水上立柱夹持固定于安装凹口中,水上立柱的侧壁上具转轴,两个条形连接段的中部与转轴转动连接,条形连接段的一端与水下立柱固定连接。采用该运输结构和施工方法,在实现减少运输成本的同时,降低浮式风机基础与海上风机在海上对接安装的作业难度,提高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上风力发电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浮式风机基础运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海上风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其资源丰富且靠近城市负荷中心,就地消纳方便,所以发展海上风电已逐渐成为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支撑。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提高,海上风电开发逐步向更深、更远海域发展。深远海域资源丰富,但随着水深的增加,传统固定式基础的建造施工成本急剧增加,其经济效益下降,需要开发浮式基础支撑大型的海上风机。
在相关技术中,单立柱(Spar)式基础是浮式风机基础的一种,其设计、制造简单,且具有恒稳性。但由于其结构型式特点,与海上风机组合直立于海上时整体长度较长,只适用于百米级别以上的深水海域。单立柱式基础在陆上预制建造完成后,由于浅水海域水深不足无法垂直浮运,目前运输多采用驳船运输或者水平浮运的施工方式。
采用相关技术中的方式,由于采用大型驳船对组装好的浮式风机进行整体运输,会大幅增加运输成本高,浮式风机基础与海上风机往往采用分体式结构呈水平状态进行承载运输或者浮运。在运输到指定地点后,再通过起重船等设施进行浮吊和海上对接安装,整体施工周期长,安装效率低且操作难度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浮式风机基础运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实现浮式风机基础与海上风机的整体运输成本的同时,有效降低浮式风机基础与海上风机在海上对接安装的作业难度,提高施工效率。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浮式风机基础运输结构,该浮式风机基础运输结构包括:船体、支架组件、水上立柱、水下立柱和两个条形连接段,
所述船体上具有安装面,所述船体的一端具有沿所述船体的中轴线方向设置的安装凹口,位于所述安装凹口两端的所述安装面上均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与所述船体的中轴线垂直,两个所述滑轨相对于所述安装凹口对称布置;
所述支架组件包括两个立式扶正支架,所述两个立式扶正支架分别可滑动地安装于两个所述滑轨上,所述立式扶正支架面向所述安装凹口一侧的端面上设置有呈半圆弧状的抱紧环,所述水上立柱沿竖直方向布置,所述两个立式扶正支架被配置为能够沿所述滑轨相向移动,以使两个所述立式扶正支架上的所述抱紧环对合并将所述水上立柱夹持固定于所述安装凹口中;
所述水上立柱的一端具有用于与海上风机连接的连接口,所述水上立柱的侧壁上具有两个沿径向设置的转轴,两个所述转轴相对于所述水上立柱对称布置,所述两个条形连接段的中部分别可转动的连接于两个所述转轴上,所述两个条形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水下立柱固定连接,所述水下立柱与所述两个条形连接段平行,所述水下立柱内部具有压载舱。
可选地,所述条形连接段的另一端具有第一螺栓孔,所述水上立柱的侧壁上具有与所述第一螺栓孔相匹配的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二螺栓孔位于所述转轴和所述连接口之间。
可选地,所述水上立柱的侧壁上具有沿径向凸出设置的装配凸缘,所述装配凸缘位于所述第二螺栓孔与所述连接口之间,所述水上立柱被配置为当通过两个所述立式扶正支架上的所述抱紧环夹持固定于所述安装凹口中时,所述装配凸缘面向所述转轴一侧的端面与所述抱紧环相抵接。
可选地,所述立式扶正支架上具有多个所述抱紧环,多个所述抱紧环沿所述立式扶正支架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水上立柱具有与多个所述抱紧环一一对应的多个所述装配凸缘。
可选地,立式扶正支架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的一端具有固定耳,所述固定耳上具有第三螺栓孔,位于所述滑轨旁侧的所述安装面上具有多个与所述第三螺栓孔相匹配的第四螺栓孔,多个所述第四螺栓孔沿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
可选地,所述抱紧环的内圈端面设置有弹性垫片。
可选地,所述船体的另一端具有两个导水面,所述导水面与所述船体的中轴线所在的数值平面呈锐角布置,所述两个导水面相对于所述船体的中轴线对称布置。
可选地,所述立式扶正支架为多层桁架结构。
可选地,所述抱紧环与所述立式扶正支架通过焊接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施工方法,用于对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浮式风机基础运输结构进行施工,该施工方法包括:
利用所述两个条形连接段连接所述水上立柱和所述水下立柱;
利用两个所述立式扶正支架上的所述抱紧环对合以将所述水上立柱沿竖直方向夹持固定于所述安装凹口中,并使所述水下立柱呈自然悬浮于水面的水平浮运状态,通过拖带船体以进行所述水上立柱和所述水下立柱的水上运输;
待所述船体到达指定位置后,调整所述压载舱的重量,使所述水下立柱的另一端下沉并带动所述两个条形连接段绕所述转轴旋转,直到所述水下立柱呈整体与所述水上立柱同轴的竖直浮运状态;
对所述水下立柱的一端与所述水上立柱的另一端进行固定连接,调整所述水上立柱和所述水下立柱的吃水深度,与海床进行锚固并张拉系泊线;
沿所述滑轨调整所述两个立式扶正支架的相对位置,解除所述抱紧环对所述水上立柱的夹持固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通过将浮式风机基础设置为分体的水上立柱和水下立柱,并利用两个条形连接段与转轴组成的连接结构进行转动连接。用于拖运的船体仅需要通过支架组件夹持固定需要设置在水上的水上立柱,而让水下立柱保持漂浮在水面上跟随浮运,即可实现浮式风机基础的整体运输,减少大型驳船的使用。而在拖运到位后,通过调整水下立柱上压载舱的重量,即可使水下立柱在两个条形连接段的导向下下沉并转动到与水上立柱同轴的位置。在水下立柱转动到位后,两个条形连接段则可以继续起到对水下立柱与水上立柱之间相对位置的约束作用,方便工作人员直接对水上立柱与水下立柱进行水上对接,而水上立柱和海上风机的连接在岸上即可完成,无需通过起重船等设施进行浮吊等水上吊装施工,有效降低浮式风机基础与海上风机在海上对接安装的作业难度,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浮式风机基础运输结构处于浮运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式风机基础运输结构处于浮运状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抱紧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上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下立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浮式风机基础运输结构处于组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浮式风机基础运输结构处于浮运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浮式风机基础组装完成的姿态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相关技术中,单立柱(Spar)式基础是浮式风机基础的一种,其设计、制造简单,且具有恒稳性。但由于其结构型式特点,与海上风机组合直立于海上时整体长度较长,只适用于百米级别以上的深水海域。单立柱式基础在陆上预制建造完成后,由于浅水海域水深不足无法垂直浮运,目前运输多采用驳船运输或者水平浮运的施工方式。
采用相关技术中的方式,由于采用大型驳船对组装好的浮式风机进行整体运输,会大幅增加运输成本高,浮式风机基础与海上风机往往采用分体式结构呈水平状态进行承载运输或者浮运。在运输到指定地点后,再通过起重船等设施进行浮吊和海上对接安装,整体施工周期长,安装效率低且操作难度高。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浮式风机基础运输结构处于浮运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式风机基础运输结构处于浮运状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抱紧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上立柱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下立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浮式风机基础运输结构处于组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浮式风机基础运输结构处于浮运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浮式风机基础组装完成的姿态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9所示,通过实践,本申请人提供了一种浮式风机基础运输结构,包括船体1、支架组件2、水上立柱3、水下立柱4和两个条形连接段5。
其中,船体1上具有安装面1a,船体1的一端具有沿船体1的中轴线方向设置的安装凹口11,位于安装凹口11两端的安装面1a上均设置有滑轨12,滑轨12与船体1的中轴线垂直,两个滑轨12相对于安装凹口11对称布置。
支架组件2包括两个立式扶正支架21。两个立式扶正支架21分别可滑动地安装于两个滑轨12上,立式扶正支架21面向安装凹口11一侧的端面上设置有呈半圆弧状的抱紧环211。水上立柱3沿竖直方向布置,两个立式扶正支架21被配置为能够沿滑轨12相向移动,以使两个立式扶正支架21上的抱紧环211对合并将水上立柱3夹持固定于安装凹口11中。
水上立柱3的一端具有用于与海上风机连接的连接口31,水上立柱3的侧壁上具有两个沿径向设置的转轴32,两个转轴32相对于水上立柱3对称布置。两个条形连接段5的中部分别可转动的连接于两个转轴32上,两个条形连接段5的一端与水下立柱4固定连接。水下立柱4与两个条形连接段5平行,水下立柱4内部具有压载舱4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分体设置的水上立柱3和水下立柱4共同组成用于连接海上风机的浮式风机基础,在进行浮运前,水下立柱4可以自由漂浮于水面上,而水上立柱3则可以通过岸边的起吊装置吊起到船体1的安装凹口11处中,并沿竖直方向吊运到两个立式扶正支架21之间。在水上立柱3的位置调整完成后,可以驱动两个立式扶正支架21沿滑轨12相向运动,利用两个立式扶正支架21上的抱紧环211对水上立柱3进行对合夹紧,将水上立柱3夹持固定于安装凹口11中的水面上方。而海上风机的风机塔筒、机头和叶片等上部风机结构即可连接安装在位于水上立柱3顶端的连接口31上。之后即可通过常规拖轮拖带船体1的另一端在水上移动,而水下立柱4则会在两个条形连接段5的连接下呈水平浮云状态跟随水上立柱3以及船体1同时移动。当船体1拖运到指定的浮式风机设置位置后,通过调整压载舱41的重量,使水下立柱4的另一端由漂浮状态向水下下沉,而水下立柱4的一端通过两个条形连接段5与水上立柱3转动连接,水下立柱4在下沉的同时整体绕转轴32相对于水上立柱3转动。水下立柱4在下沉到整体呈竖直的浮运状态后会与同样呈竖直状态设置的水上立柱3同轴,此时通过在水上立柱3和水下立柱4的端部增设法兰等连接部件,即可完成水上立柱3和水下立柱4的同轴固定连接,完成浮式风机基础的水上组装设置。在调节水上立柱3和水下立柱4的整体吃水深度后,安装与水下海床的锚固基础并张拉系泊线,即可完成浮式风机基础的安装。最后解除两个立式扶正支架21对水上立柱3的支撑与夹持固定,即可循环进行下一组浮式风机基础的浮运安装工作。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浮式风机基础运输结构,通过将浮式风机基础设置为分体的水上立柱3和水下立柱4,并利用两个条形连接段5与转轴32组成的连接结构进行转动连接。用于拖运的船体1仅需要通过支架组件2夹持固定需要设置在水上的水上立柱3,而让水下立柱4保持漂浮在水面上跟随浮运,即可实现浮式风机基础的整体运输,减少大型驳船的使用。而在拖运到位后,通过调整水下立柱4上压载舱41的重量,即可使水下立柱4在两个条形连接段5的导向下下沉并转动到与水上立柱3同轴的位置。在水下立柱4转动到位后,两个条形连接段5则可以继续起到对水下立柱4与水上立柱3之间相对位置的约束作用,方便工作人员直接对水上立柱3与水下立柱4进行水上对接,而水上立柱3和海上风机的连接在岸上即可完成,无需通过起重船等设施进行浮吊等水上吊装施工,有效降低浮式风机基础与海上风机在海上对接安装的作业难度,提高施工效率。
示例性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水上立柱3的长度为30米,水下立柱4的长度为50米,水上立柱3和水下立柱4的直径均为8.5米,整体连接后设计吃水深度大于100米。相应的,为了保证对水上立柱3和水下立柱4的承载,船体1的高度范围为5至6米,空船吃水深度范围为0.5至1米,设计吃水深度为2.5至3米,在滑轨12的延伸方向上,船体1的整体宽度为水上立柱3以及水下立柱4直径的5至6倍。
可选地,条形连接段5的另一端具有第一螺栓孔51,水上立柱3的侧壁上具有与第一螺栓孔51相匹配的第二螺栓孔33,第二螺栓孔33位于转轴32和连接口31之间。示例性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通过调整水下立柱4上压载舱41的重量,使水下立柱4在两个条形连接段5的导向下下沉并转动到与水上立柱3同轴的位置后,位于条形连接段5另一端的第一螺栓孔51即可与水上立柱3侧边上的第二螺栓孔33对齐,此时施工人员可以利用螺栓将两个条形连接段5的另一端与水上立柱3固定连接。此时条形连接段5与水上立柱3两点固定连接后即不会再发生相对转动,可以进一步强化对水下立柱4的约束效果,防止海上施工时因海浪和海风等因素造成水下立柱4与水上立柱3之间发生晃动,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对接施工,进一步降低浮式风机基础海上对接安装的作业难度,提高施工效率。
可选地,水上立柱3的侧壁上具有沿径向凸出设置的装配凸缘34,装配凸缘34位于第二螺栓孔33与连接口31之间,水上立柱3被配置为当通过两个立式扶正支架21上的抱紧环211夹持固定于安装凹口11中时,装配凸缘34面向转轴32一侧的端面与抱紧环211相抵接。示例性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水上立柱3的侧壁上凸出设置装配凸缘34,当两侧的抱紧环211对合夹紧水上立柱3的同时,两个抱紧环211的上端面会同时与装配凸缘34面向转轴32一侧的端面,也即是下端面相抵接。抱紧环211在实现水平方向的夹持固定的同时,也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对水上立柱3进行支撑,提供竖向支撑力。防止因海上恶劣环境造成船体1晃动导致水上立柱3在径向上与抱紧环211发生相对晃动。进一步提高了浮式风机基础运输结构在运输过程中的装配稳定性。
可选地,立式扶正支架21上具有多个抱紧环211,多个抱紧环211沿立式扶正支架21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水上立柱3具有与多个抱紧环211一一对应的多个装配凸缘34。示例性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立式扶正支架21上均间隔设置有两个抱紧环211,通过在立式扶正支架21上间隔设置多个抱紧环211,由水上立柱3的两侧进行多点夹持固定,提高夹持紧固度,进一步提高了浮式风机基础运输结构在运输过程中的装配稳定性。
可选地,立式扶正支架21与滑轨12滑动连接的一端具有固定耳212,固定耳212上具有第三螺栓孔2121,位于滑轨12旁侧的安装面1a上具有多个与第三螺栓孔2121相匹配的第四螺栓孔13,多个第四螺栓孔13沿滑轨12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示例性地,参见图8,在本发明的一种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在沿滑轨12的长度方向调节立式扶正支架21到位实现对水上立柱3的夹持固定后,可以通过固定耳212上的第三螺栓孔2121与船体1上的第四螺栓孔13相对应,并利用插销或者螺栓进行固定连接,以限制立式扶正支架21的滑动。结构简单,固定安装方便,进一步提高了浮式风机基础运输结构在运输过程中的装配稳定性。
可选地,抱紧环211的内圈端面设置有弹性垫片2111。示例性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抱紧环211用于与水上立柱3接触的内圈端面上设置弹性垫片2111,例如橡胶垫片。可以提高抱紧环211夹持固定水上立柱3时与水上立柱3外表面之间的静摩擦力,进而调高夹持紧固度。同时减少刚性结构的直接接触,减少剐蹭,提高使用寿命。
可选地,船体1的另一端具有两个导水面1b,导水面1b与船体1的中轴线所在的数值平面呈锐角布置,两个导水面1b相对于船体1的中轴线对称布置。示例性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船体1的另一端,也即是船体1在被拖运时的迎水端面上沿中轴线对称布置两个倾斜的导水面1b,使迎水面整体成等腰梯形结构。能够有效减少船体1在被拖运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提高拖运速度,进一步提高整体施工效率。
可选地,立式扶正支架21为多层桁架结构。示例性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采用格构化的多层梁式结构作为立式扶正支架21,在保证立式扶正支架21的高度、跨度以及机械强度的基础上,有效减少钢材用量,整体重量轻盈,方便进行移动调整。
可选地,抱紧环211与立式扶正支架21通过焊接连接。示例性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抱紧环211呈半圆形的钢制结构,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与立式扶正支架21通过钢构或者连接臂固定连接。可进行切割拆卸,根据不同直径的水上立柱3进行重新焊接,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浮式风机基础,结构简单,连接紧固且工序简单。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施工方法,用于对如图1至图9所述的浮式风机基础运输结构进行组装施工,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利用两个条形连接段5连接水上立柱3和水下立柱4。
S2,利用两个立式扶正支架21上的抱紧环211对合以将水上立柱3沿竖直方向夹持固定于安装凹口11中,并使水下立柱4呈自然悬浮于水面的水平浮运状态,通过拖带船体1以进行水上立柱3和水下立柱4的水上运输。
示例性地,在该步骤中,在进行浮运前,水下立柱4可以自由漂浮于水面上,而水上立柱3则可以通过岸边的起吊装置吊起到船体1的安装凹口11处中,并沿竖直方向吊运到两个立式扶正支架21之间。在水上立柱3的位置调整完成后,可以驱动两个立式扶正支架21沿滑轨12相向运动,利用两个立式扶正支架21上的抱紧环211对水上立柱3进行对合夹紧,将水上立柱3夹持固定于安装凹口11中的水面上方。之后即可通过常规拖轮拖带船体1的另一端在水上移动,而水下立柱4则会在两个条形连接段5的连接下呈水平浮云状态跟随水上立柱3以及船体1同时移动。
S3,待船体1到达指定位置后,调整压载舱41的重量,使水下立柱4的另一端下沉并带动两个条形连接段5绕转轴32旋转,直到水下立柱4呈整体与水上立柱3同轴的竖直浮运状态。
示例性地,在该步骤中,当船体1拖运到指定的浮式风机设置位置后,通过调整压载舱41的重量,使水下立柱4的另一端由漂浮状态向水下下沉,而水下立柱4的一端通过两个条形连接段5与水上立柱3转动连接,水下立柱4在下沉的同时整体绕转轴32相对于水上立柱3转动。水下立柱4在下沉到整体呈竖直的浮运状态后会与同样呈竖直状态设置的水上立柱3同轴。
S4,对水下立柱4的一端与水上立柱3的另一端进行固定连接,调整水上立柱3和水下立柱4的吃水深度,与海床进行锚固并张拉系泊线。
示例性地,在该步骤中,通过在水上立柱3和水下立柱4的端部增设法兰等连接部件,即可完成水上立柱3和水下立柱4的同轴固定连接,完成浮式风机基础的水上组装设置。在调节水上立柱3和水下立柱4的整体吃水深度后,安装与水下海床m的锚固基础n并张拉系泊线o,即可完成浮式风机基础的安装。
S5,沿滑轨12调整两个立式扶正支架21的相对位置,解除抱紧环211对水上立柱3的夹持固定。
示例性地,在该步骤中,通过在滑轨12上反向调整两个立式扶正支架21,解除两个立式扶正支架21对水上立柱3的支撑与夹持固定,即可循环进行下一组浮式风机基础的浮运安装工作。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施工方法,通过将浮式风机基础设置为分体的水上立柱3和水下立柱4,并利用两个条形连接段5与转轴32组成的连接结构进行转动连接。用于拖运的船体1仅需要通过支架组件2夹持固定需要设置在水上的水上立柱3,而让水下立柱4保持漂浮在水面上跟随浮运,即可实现浮式风机基础的整体运输,减少大型驳船的使用。而在拖运到位后,通过调整水下立柱4上压载舱41的重量,即可使水下立柱4在两个条形连接段5的导向下下沉并转动到与水上立柱3同轴的位置。在水下立柱4转动到位后,两个条形连接段5则可以继续起到对水下立柱4与水上立柱3之间相对位置的约束作用,方便工作人员直接对水上立柱3与水下立柱4进行水上对接,而水上立柱3和海上风机的连接在岸上即可完成,无需通过起重船等设施进行浮吊等水上吊装施工,有效降低浮式风机基础与海上风机在海上对接安装的作业难度,提高施工效率。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极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浮式风机基础运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1)、支架组件(2)、水上立柱(3)、水下立柱(4)和两个条形连接段(5),
所述船体(1)上具有安装面(1a),所述船体(1)的一端具有沿所述船体(1)的中轴线方向设置的安装凹口(11),位于所述安装凹口(11)两端的所述安装面(1a)上均设置有滑轨(12),所述滑轨(12)与所述船体(1)的中轴线垂直,两个所述滑轨(12)相对于所述安装凹口(11)对称布置;
所述支架组件(2)包括两个立式扶正支架(21),所述两个立式扶正支架(21)分别可滑动地安装于两个所述滑轨(12)上,所述立式扶正支架(21)面向所述安装凹口(11)一侧的端面上设置有呈半圆弧状的抱紧环(211),所述水上立柱(3)沿竖直方向布置,所述两个立式扶正支架(21)被配置为能够沿所述滑轨(12)相向移动,以使两个所述立式扶正支架(21)上的所述抱紧环(211)对合并将所述水上立柱(3)夹持固定于所述安装凹口(11)中;
所述水上立柱(3)的一端具有用于与海上风机连接的连接口(31),所述水上立柱(3)的侧壁上具有两个沿径向设置的转轴(32),两个所述转轴(32)相对于所述水上立柱(3)对称布置,所述两个条形连接段(5)的中部分别可转动的连接于两个所述转轴(32)上,所述两个条形连接段(5)的一端与所述水下立柱(4)固定连接,所述水下立柱(4)与所述两个条形连接段(5)平行,所述水下立柱(4)内部具有压载舱(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式风机基础运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连接段(5)的另一端具有第一螺栓孔(51),所述水上立柱(3)的侧壁上具有与所述第一螺栓孔(51)相匹配的第二螺栓孔(33),所述第二螺栓孔(33)位于所述转轴(32)和所述连接口(3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式风机基础运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上立柱(3)的侧壁上具有沿径向凸出设置的装配凸缘(34),所述装配凸缘(34)位于所述第二螺栓孔(33)与所述连接口(31)之间,所述水上立柱(3)被配置为当通过两个所述立式扶正支架(21)上的所述抱紧环(211)夹持固定于所述安装凹口(11)中时,所述装配凸缘(34)面向所述转轴(32)一侧的端面与所述抱紧环(211)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式风机基础运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扶正支架(21)上具有多个所述抱紧环(211),多个所述抱紧环(211)沿所述立式扶正支架(21)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水上立柱(3)具有与多个所述抱紧环(211)一一对应的多个所述装配凸缘(3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式风机基础运输结构,其特征在于,立式扶正支架(21)与所述滑轨(12)滑动连接的一端具有固定耳(212),所述固定耳(212)上具有第三螺栓孔(2121),位于所述滑轨(12)旁侧的所述安装面(1a)上具有多个与所述第三螺栓孔(2121)相匹配的第四螺栓孔(13),多个所述第四螺栓孔(13)沿所述滑轨(12)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式风机基础运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紧环(211)的内圈端面设置有弹性垫片(2111)。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浮式风机基础运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的另一端具有两个导水面(1b),所述导水面(1b)与所述船体(1)的中轴线所在的数值平面呈锐角布置,所述两个导水面(1b)相对于所述船体(1)的中轴线对称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浮式风机基础运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扶正支架(21)为多层桁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浮式风机基础运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紧环(211)与所述立式扶正支架(21)通过焊接连接。
10.一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浮式风机基础运输结构实现,所述施工方法包括:
利用所述两个条形连接段(5)连接所述水上立柱(3)和所述水下立柱(4);
利用两个所述立式扶正支架(21)上的所述抱紧环(211)对合以将所述水上立柱(3)沿竖直方向夹持固定于所述安装凹口(11)中,并使所述水下立柱(4)呈自然悬浮于水面的水平浮运状态,通过拖带船体(1)以进行所述水上立柱(3)和所述水下立柱(4)的水上运输;
待所述船体(1)到达指定位置后,调整所述压载舱(41)的重量,使所述水下立柱(4)的另一端下沉并带动所述两个条形连接段(5)绕所述转轴(32)旋转,直到所述水下立柱(4)呈整体与所述水上立柱(3)同轴的竖直浮运状态;
对所述水下立柱(4)的一端与所述水上立柱(3)的另一端进行固定连接,调整所述水上立柱(3)和所述水下立柱(4)的吃水深度,与海床进行锚固并张拉系泊线;
沿所述滑轨(12)调整所述两个立式扶正支架(21)的相对位置,解除所述抱紧环(211)对所述水上立柱(3)的夹持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41853.3A CN114872846A (zh) | 2022-04-25 | 2022-04-25 | 一种浮式风机基础运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41853.3A CN114872846A (zh) | 2022-04-25 | 2022-04-25 | 一种浮式风机基础运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72846A true CN114872846A (zh) | 2022-08-09 |
Family
ID=82672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441853.3A Pending CN114872846A (zh) | 2022-04-25 | 2022-04-25 | 一种浮式风机基础运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872846A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0078604A1 (en) * | 1999-06-07 | 2000-12-28 | Mpu Enterprise As | Lifting vessel and method for positioning, lifting and handling a platform deck and a jacket |
WO2012011601A1 (ja) * | 2010-07-23 | 2012-01-26 | 株式会社アイ・エイチ・アイ マリンユナイテッド | 浮体構造物作業システム、浮体構造物、作業船及び浮体構造物作業方法 |
CN206071798U (zh) * | 2016-08-31 | 2017-04-05 | 中核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 风电机组海上运输安装船 |
CN112283043A (zh) * | 2020-09-04 | 2021-01-29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深远海Spar立柱式平台风机施工方法 |
KR20210035874A (ko) * | 2018-07-26 | 2021-04-01 | 디이엠이 오프쇼어 비이 엔.브이. | 외부 단부의 지지 표면에서 길이 방향으로 관형 요소를 뒤집는 디바이스 및 방법 |
CN113184117A (zh) * | 2021-05-01 | 2021-07-30 | 天津大学 | 一种新型Spar式风机整机浮运方法 |
CN113581395A (zh) * | 2020-04-30 | 2021-11-02 | Bassoe科技公司 | 具有t形浮体的半潜式浮式风机 |
-
2022
- 2022-04-25 CN CN202210441853.3A patent/CN11487284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0078604A1 (en) * | 1999-06-07 | 2000-12-28 | Mpu Enterprise As | Lifting vessel and method for positioning, lifting and handling a platform deck and a jacket |
WO2012011601A1 (ja) * | 2010-07-23 | 2012-01-26 | 株式会社アイ・エイチ・アイ マリンユナイテッド | 浮体構造物作業システム、浮体構造物、作業船及び浮体構造物作業方法 |
CN206071798U (zh) * | 2016-08-31 | 2017-04-05 | 中核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 风电机组海上运输安装船 |
KR20210035874A (ko) * | 2018-07-26 | 2021-04-01 | 디이엠이 오프쇼어 비이 엔.브이. | 외부 단부의 지지 표면에서 길이 방향으로 관형 요소를 뒤집는 디바이스 및 방법 |
US20210310270A1 (en) * | 2018-07-26 | 2021-10-07 | Deme Offshore Be Nv | Device and Method for Upending a Tubular Element with a Longitudinal Direction from a Support Surface at an Outer End |
CN113581395A (zh) * | 2020-04-30 | 2021-11-02 | Bassoe科技公司 | 具有t形浮体的半潜式浮式风机 |
CN112283043A (zh) * | 2020-09-04 | 2021-01-29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深远海Spar立柱式平台风机施工方法 |
CN113184117A (zh) * | 2021-05-01 | 2021-07-30 | 天津大学 | 一种新型Spar式风机整机浮运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450917B (zh) | 一种漂浮式海上光伏发电平台 | |
KR20160023660A (ko) | 연안 설비에서 터빈 타워 및 서브스테이션 또는 유사한 구성요소들을 위한 수중용 능동적 지지구조물 | |
CN106014874B (zh) |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安装方法 | |
CN113846665B (zh) | 一种适用于深水条件的组合式海上风机基础及其安装工法 | |
JP2011042257A (ja) | 連結型自己昇降式作業台船及び外洋における風力発電施設の設置方法 | |
CN105339651A (zh) | 用于潮汐涡轮机的平台 | |
CN109720512A (zh) | 海洋平台及其登乘舷梯 | |
CN113653601A (zh) | 一种半潜式漂浮式风机装置及系统 | |
CN104632549A (zh) | 浮动式风机系泊系统、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安装方法 | |
CN115743441A (zh) | 一种海上漂浮式光伏结构防自转单点锚泊系统 | |
CN203095441U (zh) | 滩涂组合式浮吊 | |
CN114872846A (zh) | 一种浮式风机基础运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6605366B (zh) | 一种海上大型设施的运输、就位和拆除方法 | |
CN209816899U (zh) | 一种海上导管架式风机基础钢管桩施工用浮式稳桩平台 | |
CN103758096B (zh) | 一种海上勘探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 |
WO2024003197A1 (en) | Assembly, transportation and installation of floating wind turbines | |
CN107119687B (zh) | 一种可大幅度旋转的潮间带沉桩限位架及其施工方法 | |
JPH1096241A (ja) | ジャケット構造体 | |
CN206511082U (zh) | 船扶独柱式海上勘探平台 | |
CN212715000U (zh) | 在深水中的钢围堰定位系统 | |
CN115892384A (zh) | 一种筒型基础风电机组的半潜式安装平台及安装方法 | |
CN106043612B (zh) | 海上浮式结构物的防护装置 | |
NO348117B1 (en) | Spar-type offshore wind turbine assembly and methods relating thereto | |
CN115478559A (zh) | 海上风机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3914783A (zh) | 一种两用式工程勘察水上钻探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8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