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852002B - 侧碰保护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侧碰保护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52002B
CN114852002B CN202210430036.8A CN202210430036A CN114852002B CN 114852002 B CN114852002 B CN 114852002B CN 202210430036 A CN202210430036 A CN 202210430036A CN 114852002 B CN114852002 B CN 1148520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vehicle
preset
side collision
accel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3003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52002A (zh
Inventor
顿栋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oyah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oyah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oyah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Voyah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3003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520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520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520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520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520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1/013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collisions, impending collisions or roll-over
    • B60R21/0136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collisions, impending collisions or roll-over responsive to actual contact with an obstacle, e.g. to vehicle deformation, bumper displacement or bumper velocity relative to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1/015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r position of passengers, passenger seats or child seats, and the related safety parameters therefor, e.g. speed or timing of airbag inflation in relation to occupant position or seat belt use
    • B60R21/01512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 B60R21/01516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force or pressure sens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1/015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r position of passengers, passenger seats or child seats, and the related safety parameters therefor, e.g. speed or timing of airbag inflation in relation to occupant position or seat belt use
    • B60R21/01512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 B60R21/01552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detecting position of specific human body parts, e.g. face, eyes or ha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021/0002Type of accident
    • B60R2021/0006Lateral colli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021/01204Actuation parameters of safety arrangents
    • B60R2021/01211Expansion of air ba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侧碰保护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在车辆发生侧碰时,获取所述车辆的侧碰加速度和目标座椅的座椅压力值;判断所述侧碰加速度和所述座椅压力值是否满足预设的气囊控制条件;若是,则对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进行控制,以实现所述车辆的侧碰保护。采用本发明,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车辆侧碰时易损伤驾乘人员安全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侧碰保护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碰保护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车辆发生正面或偏置碰撞时,当碰撞达到设定等级,为保护驾乘人员安全,安全气囊及时起爆,可避免头部在惯性作用下造成颈椎受伤等问题。但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安全气囊对应侧碰的损伤保护有限,有的在侧围设置侧气帘,但侧气帘仅能保护座椅外侧(近侧围处),对左舵车而言其能保护司机左侧、乘客右侧,而不能保护司机右侧或乘客左侧。且由于发生侧碰时,在惯性和碰撞冲击力的作用下,驾乘人员头部由于没有保护支撑,左右剧烈摆动,极易造成颈椎扭伤。
目前,现有技术中也有侧碰保护装置,但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侧碰保护装置展开后,仍无法保证驾乘人员的安全。在侧碰瞬间,驾乘人员头部和颈部在碰撞冲击力和惯性作用下,仍会剧烈摆动,对人员头部和颈椎产生损伤,有损驾乘人员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侧碰保护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车辆侧碰时易损伤驾乘人员安全的技术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通过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侧碰保护方法,应用于侧碰保护系统中,所述方法包括:
在车辆发生侧碰时,获取所述车辆的侧碰加速度和目标座椅的座椅压力值;
判断所述侧碰加速度和所述座椅压力值是否满足预设的气囊控制条件;
若是,则对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进行控制,以实现所述车辆的侧碰保护。
可选地,所述判断所述侧碰加速度和所述座椅压力值是否满足预设的气囊控制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侧碰加速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加速度,且判断所述座椅压力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值;
在所述侧碰加速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加速度,且所述座椅压力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值时,确定所述侧碰加速度和所述座椅压力值满足预设的气囊控制条件。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进行控制包括:
获取位于所述座椅上的用户头部位置;
根据位置角度偏差对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位置角度偏差为所述用户头部位置与所述目标座椅中预设的头部居中位置之间的角度偏差。
可选地,所述根据位置角度偏差对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进行控制包括:
根据所述位置角度偏差所处的区间范围,对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进行控制。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位置角度偏差所处的区间范围,对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进行控制包括以下中的任一项:
在所述位置角度偏差所处的区间范围为第一区间范围时,控制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中的气囊以预设第一角度伸出;
在所述位置角度偏差所处的区间范围为第二区间范围时,控制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中的气囊以预设第二角度伸出;
在所述位置角度偏差所处的区间范围为第三区间范围时,控制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中的气囊以预设第三角度伸出;
其中,当所述第一区间范围的下限值、所述第二区间范围的下限值和所述第三区间范围的下限值依次降低时,所述预设第一角度、所述预设第二角度和所述预设第三角度依次降低。
另一方面,本申请通过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侧碰保护系统,所述侧碰保护系统包括:控制器、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座椅压力传感器和气囊模块,其中,所述侧碰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座椅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气囊模块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用于采集车辆发生侧碰时的侧碰加速度,所述座椅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座椅当前的座椅压力值,所述控制器设置于车辆座椅底部,所述气囊模块设置于所述车辆座椅的靠背上部内侧或头枕两侧内部,所述控制器用于:
在车辆发生侧碰时,获取所述车辆的侧碰加速度和目标座椅的座椅压力值;
判断所述侧碰加速度和所述座椅压力值是否满足预设的气囊控制条件;
若是,则对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进行控制,以实现所述车辆的侧碰保护。
可选地,所述侧碰保护系统还包括头部位置传感器,所述头部位置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设置于所述车辆座椅中与用户头部高度对齐的位置内侧,所述头部位置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座椅上的用户头部位置。
另一方面,本申请通过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侧碰保护装置,应用于侧碰保护系统中,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判断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在车辆发生侧碰时,获取所述车辆的侧碰加速度和目标座椅的座椅压力值;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侧碰加速度和所述座椅压力值是否满足预设的气囊控制条件;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则对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进行控制,以实现所述车辆的侧碰保护。
关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未介绍或未描述的内容可对应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另一方面,本申请通过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侧碰保护系统,所述侧碰保护系统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总线;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总线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通过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以用于执行如上所述的侧碰保护方法。
另一方面,本申请通过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当所述程序运行在终端设备时执行如上所述的侧碰保护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本申请在车辆发生侧碰时,获取所述车辆的侧碰加速度和目标座椅的座椅压力值;判断所述侧碰加速度和所述座椅压力值是否满足预设的气囊控制条件;若是,则对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进行控制,以实现所述车辆的侧碰保护。上述方案中,本申请能根据车辆的侧碰加速度和目标座椅的座椅压力值来对气囊模块进行控制,以实现车辆的侧碰保护,避免车辆发生侧碰时对驾乘人员带来损伤的问题,有助于提升车辆侧碰的安全性。同时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车辆侧碰时易损伤驾乘人员安全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碰保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侧碰保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碰保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碰保护的侧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的一种侧碰保护的正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碰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侧碰保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侧碰保护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车辆侧碰时易损伤驾乘人员安全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在车辆发生侧碰时,获取所述车辆的侧碰加速度和当前的座椅压力值;判断所述侧碰加速度和所述座椅压力值是否满足预设的气囊控制条件;若是,则对与所述座椅压力值对应设置的气囊模块进行控制,以实现所述车辆的侧碰保护。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首先说明,本文中出现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请参见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碰保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的侧碰保护系统中包括:控制器100、侧碰加速度传感器200、座椅压力传感器300和气囊模块400。其中,所述侧碰加速度传感器200、所述座椅压力传感器300和所述气囊模块400均与所述控制器100连接。所述侧碰加速度传感器200用于采集车辆发生侧碰时的侧碰加速度。所述座椅压力传感器300用于采集车辆座椅当前的座椅压力值,具体地所述座椅压力传感器300可实时或周期性地采集所述车辆座椅的座椅压力值,并将所述座椅压力值发送给所述控制器100使用。所述车辆座椅包括但不限于主驾座椅、副驾座椅、左后排座椅和右后排座椅等。
可选地,所述侧碰保护系统1还可包括头部位置传感器500,所述头部位置传感器500也与所述控制器100连接。关于所述控制器100、所述侧碰加速度传感器200、所述座椅压力传感器300、所述气囊模块400和所述头部位置传感器500的具体安装数量及安装位置,本申请不做限定。具体例如:
所述控制器100设置于车辆座椅底部,所述气囊模块400设置于所述车辆座椅的靠背上部内侧或头枕两侧内部。所述头部位置传感器500设置于所述车辆座椅中与用户头部高度对齐的位置内侧。所述头部位置传感器500用于采集车辆座椅上的用户头部位置,具体地例如检测所述用户头部位置是否位于车辆座椅中预设的头部居中位置(也可称为座椅居中位置)等。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头部位置传感器500也可替换为诸如摄像头、压力传感器、或其他能检测用户头部位置的传感器等,本申请不做限定。
当所述头部位置传感器500检测到所述用户头部位置不位于所述座椅居中位置时,可通过控制器100向用户发出提示信息,以提示驾乘人员居中乘坐。等待用户头部位置处于座椅居中位置时,通过所述控制器100控制所述气囊模块400伸出,避免用户头部不居中、不能很好地保护用户头部,造成用户头部、颈椎受损等问题。反之在车辆侧碰时,当所述头部位置传感器500在座椅居中位置时,可通过所述控制器100对所述气囊模块400进行相应的控制,例如控制所述气囊模块400的伸出角度等。关于所述气囊模块的控制实施方式将在本申请下文详述,这里不再赘述。
所述气囊模块400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安装设置,例如请参见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侧碰保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述气囊模块400具体可包括但不限于图2所示的主驾左侧气囊模块401、主驾右侧气囊模块402、副驾左侧气囊模块403、副驾右侧气囊模块404、左后排左侧气囊模块405、左后排右侧气囊模块406、右后排左侧气囊模块407和右后排左侧气囊模块408。其中,所述气囊模块400能根据车辆的座椅数量及座椅位置来设置,所述气囊模块400可设置于所述车辆座椅的靠背上部内侧、或者设置于头枕两侧内部。所述座椅压力传感器300可设置于车辆座椅下,其具体根据车辆座椅的数量确定,例如图示中以4个座椅压力传感器为例示出,分别为座椅压力传感器301、座椅压力传感器302、座椅压力传感器303和座椅压力传感器304。
举例来说,请一并参见图3和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两种可能的侧碰保护的场景示意图。其中,图3具体示出侧碰保护的侧视图,如图示出车辆座椅上的左侧气囊模块。图4具体示出侧碰保护的正视图,如图示出车辆座椅上的左侧气囊模块401和右侧气囊模块402,及左右两侧气囊模块伸出/爆出的气囊。
基于上述实施例,请参见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碰保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的方法应用于图1-图4所示的侧碰保护系统中,具体应用于所述侧碰保护系统的控制器100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实施步骤:
S501、在车辆发生侧碰时,获取所述车辆的侧碰加速度和目标座椅的座椅压力值。
本申请在车辆发生侧碰时,通过侧碰加速度传感器200采集所述车辆的侧碰加速度,通过所述座椅压力传感器300采集目标座椅(车辆中任一车辆座椅)的座椅压力值(也可称为座椅压力信号的压力值)。
S502、判断所述侧碰加速度和所述座椅压力值是否满足预设的气囊控制条件。
本申请所述气囊控制条件为系统自定义设置的条件,其用于对所述车辆中的气囊模块400进行控制,例如所述气囊控制条件包括但不限于诸如侧碰加速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加速度、座椅压力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值等。所述预设加速度和所述预设压力值均为系统自定义设置的,其可根据系统实际需求设置,例如所述预设加速度ay0可为10~30中的任一数值等。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本申请可判断所述侧碰加速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加速度,且判断所述座椅压力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值。其中所述侧碰加速度和所述座椅压力值的判断先后顺序,本申请不做限定,例如可先判断所述侧碰加速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加速度,也可先判断所述座椅压力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值等。当本申请在判断到所述侧碰加速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加速度、且所述座椅压力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值时,本申请可继续执行步骤S503;反之,可不对所述气囊模块400进行控制,即所述气囊模块400不动作。
S503、对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进行控制,以实现所述车辆的侧碰保护。
具体地,本申请可通过头部位置传感器500获取位于所述车辆座椅上的用户头部位置,并根据所述用户头部位置来确定位置角度偏差,所述位置角度偏差为所述用户头部位置和座椅居中位置之间的角度偏差。最后,本申请可根据所述位置角度偏差来对所述车辆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400进行控制,关于所述控制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做限定,具体地例如本申请可根据所述位置角度偏差所处的区间范围,来对所述车辆座椅上的气囊模块400进行控制。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当所述位置角度偏差所处的区间范围为第一区间范围时,本申请可控制所述车辆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400(具体为气囊模块400中容纳的气囊)以预设第一角度伸出。当所述位置角度偏差所处的区间范围为第二区间范围时,本申请可控制所述车辆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400以预设第二角度伸出。当所述位置角度偏差所处的区间范围为第三区间范围时,本申请可控制所述车辆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400以预设第三角度伸出。其中,当所述第一区间范围的下限值、所述第二区间范围的下限值和所述第三区间范围的下限值依次减小时,所述预设第一角度、所述预设第二角度和所述预设第三角度依次减小。所述第一区间范围、所述第二区间范围、所述第三区间范围、所述预设第一角度、所述预设第二角度和所述预设第三角度均为系统自定义设置的,例如根据系统实际需求设置,本申请不做限定。且,所述第一区间范围、所述第二区间范围和所述第三区间范围各自所包括的范围区间互不重叠。
举例来说,本申请可按照如下表1来进行气囊模块的控制。
表1
上表1中,ay表示所述车辆的侧碰加速度,ay0表示所述预设加速度。
采用本申请上述实施例,在考虑车辆侧碰时,在冲击力及惯性下来回反复大幅度摆动,可能会损伤颈椎及头部。相对现有技术如远端保护装置等,本申请更能有效保护头部,可以进一步提升侧碰时安全性能。且本申请提供的侧碰保护装置(系统)能跟随座椅位置移动,不受座椅位置影响,可以满足不同的人体坐姿需求;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人体调整气囊的伸展角度,适应不同身高的人体需求;在车辆侧碰时气囊模块使用后,可以将新的气囊模块放入气囊模块盒,可以实现座椅的重复利用,有利于降低使用成本。
可以看出,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本申请在车辆发生侧碰时,获取所述车辆的侧碰加速度和目标座椅的座椅压力值;判断所述侧碰加速度和所述座椅压力值是否满足预设的气囊控制条件;若是,则对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进行控制,以实现所述车辆的侧碰保护。上述方案中,本申请能根据车辆的侧碰加速度和目标座椅的座椅压力值来对气囊模块进行控制,以实现车辆的侧碰保护,避免车辆发生侧碰时对驾乘人员带来损伤的问题,有助于提升车辆侧碰的安全性。同时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车辆侧碰时易损伤驾乘人员安全的技术问题。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侧碰保护方法对应的装置和终端设备。
请参见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碰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的侧碰保护装置60中包括:获取模块601、判断模块602和控制模块603,其中:
所述获取模块601,用于在车辆发生侧碰时,获取所述车辆的侧碰加速度和目标座椅的座椅压力值;
所述判断模块602,用于判断所述侧碰加速度和所述座椅压力值是否满足预设的气囊控制条件;
所述控制模块603,用于若所述判断模块602的判断结果为是,则对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进行控制,以实现所述车辆的侧碰保护。
可选地,所述判断模块602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侧碰加速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加速度,且判断所述座椅压力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值;
在所述侧碰加速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加速度,且所述座椅压力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值时,确定所述侧碰加速度和所述座椅压力值满足预设的气囊控制条件。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603具体用于:
获取位于所述座椅上的用户头部位置;
根据位置角度偏差对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位置角度偏差为所述用户头部位置与所述目标座椅中预设的头部居中位置之间的角度偏差。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603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位置角度偏差所处的区间范围,对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进行控制。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603具体用于执行如下中的任一项:
在所述位置角度偏差所处的区间范围为第一区间范围时,控制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中的气囊以预设第一角度伸出;
在所述位置角度偏差所处的区间范围为第二区间范围时,控制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中的气囊以预设第二角度伸出;
在所述位置角度偏差所处的区间范围为第三区间范围时,控制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中的气囊以预设第三角度伸出;
其中,当所述第一区间范围的下限值、所述第二区间范围的下限值和所述第三区间范围的下限值依次减小时,所述预设第一角度、所述预设第二角度和所述预设第三角度依次减小。
关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未介绍或未描述的内容可对应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请一并参见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碰保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的侧碰保护系统7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01、通信接口702、用户接口703和存储器704,处理器701、通信接口702、用户接口703和存储器704可通过总线或者其它方式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以通过总线705连接为例。其中,
处理器7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
通信接口702可以为有线接口(例如以太网接口)或无线接口(例如蜂窝网络接口或使用无线局域网接口),用于与其他终端或网站进行通信。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接口702具体用于获取侧碰加速度、座椅压力值等信息。
用户接口703具体可为触控面板,包括触摸屏和触控屏,用于检测触控面板上的操作指令,用户接口703也可以是物理按键或者鼠标。用户接口703还可以为显示屏,用于输出、显示图像或数据。
存储器704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存储器704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存储器704用于存储一组程序代码,处理器701用于调用存储器704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如下操作:
在车辆发生侧碰时,获取所述车辆的侧碰加速度和目标座椅的座椅压力值;
判断所述侧碰加速度和所述座椅压力值是否满足预设的气囊控制条件;
若是,则对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进行控制,以实现所述车辆的侧碰保护。
可选地,所述判断所述侧碰加速度和所述座椅压力值是否满足预设的气囊控制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侧碰加速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加速度,且判断所述座椅压力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值;
在所述侧碰加速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加速度,且所述座椅压力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值时,确定所述侧碰加速度和所述座椅压力值满足预设的气囊控制条件。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进行控制包括:
获取位于所述座椅上的用户头部位置;
根据位置角度偏差对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位置角度偏差为所述用户头部位置与所述目标座椅中预设的头部居中位置之间的角度偏差。
可选地,所述根据位置角度偏差对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进行控制包括:
根据所述位置角度偏差所处的区间范围,对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进行控制。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位置角度偏差所处的区间范围,对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进行控制包括以下中的任一项:
在所述位置角度偏差所处的区间范围为第一区间范围时,控制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中的气囊以预设第一角度伸出;
在所述位置角度偏差所处的区间范围为第二区间范围时,控制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中的气囊以预设第二角度伸出;
在所述位置角度偏差所处的区间范围为第三区间范围时,控制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中的气囊以预设第三角度伸出;
其中,当所述第一区间范围的下限值、所述第二区间范围的下限值和所述第三区间范围的下限值依次降低时,所述预设第一角度、所述预设第二角度和所述预设第三角度依次降低。
由于本实施例所介绍的终端设备为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中侧碰保护的方法所采用的终端设备,故而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介绍的侧碰保护方法,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其各种变化形式,所以在此对于该终端设备如何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不再详细介绍。只要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中侧碰保护的方法所采用的终端设备,都属于本申请所欲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本申请在车辆发生侧碰时,获取所述车辆的侧碰加速度和目标座椅的座椅压力值;判断所述侧碰加速度和所述座椅压力值是否满足预设的气囊控制条件;若是,则对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进行控制,以实现所述车辆的侧碰保护。上述方案中,本申请能根据车辆的侧碰加速度和目标座椅的座椅压力值来对气囊模块进行控制,以实现车辆的侧碰保护,避免车辆发生侧碰时对驾乘人员带来损伤的问题,有助于提升车辆侧碰的安全性。同时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车辆侧碰时易损伤驾乘人员安全的技术问题。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7)

1.一种侧碰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侧碰保护系统中,所述方法包括:
在车辆发生侧碰时,获取所述车辆的侧碰加速度和目标座椅的座椅压力值;判断所述侧碰加速度和所述座椅压力值是否满足预设的气囊控制条件;
若是,则对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进行控制,以实现所述车辆的侧碰保护;
所述对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进行控制包括:
获取位于所述座椅上的用户头部位置;
根据所述位置角度偏差所处的区间范围,对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位置角度偏差为所述用户头部位置与所述目标座椅中预设的头部居中位置之间的角度偏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侧碰加速度和所述座椅压力值是否满足预设的气囊控制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侧碰加速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加速度,且判断所述座椅压力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值;
在所述侧碰加速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加速度,且所述座椅压力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值时,确定所述侧碰加速度和所述座椅压力值满足预设的气囊控制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位置角度偏差所处的区间范围,对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进行控制包括以下中的任一项:
在所述位置角度偏差所处的区间范围为第一区间范围时,控制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中的气囊以预设第一角度伸出;
在所述位置角度偏差所处的区间范围为第二区间范围时,控制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中的气囊以预设第二角度伸出;
在所述位置角度偏差所处的区间范围为第三区间范围时,控制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中的气囊以预设第三角度伸出;
其中,当所述第一区间范围的下限值、所述第二区间范围的下限值和所述第三区间范围的下限值依次减小时,所述预设第一角度、所述预设第二角度和所述预设第三角度依次减小。
4.一种侧碰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碰保护系统包括:控制器、侧碰加速度传感器、座椅压力传感器和气囊模块,其中,所述侧碰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座椅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气囊模块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侧碰加速度传感器用于采集车辆发生侧碰时的侧碰加速度,所述座椅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座椅当前的座椅压力值,所述控制器设置于车辆座椅底部,所述气囊模块设置于所述车辆座椅的靠背上部内侧或头枕两侧内部,所述侧碰保护系统还包括头部位置传感器,所述头部位置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设置于所述车辆座椅中与用户头部高度对齐的位置内侧,所述头部位置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座椅上的用户头部位置,所述控制器用于:
在车辆发生侧碰时,获取所述车辆的侧碰加速度和目标座椅的座椅压力值;
判断所述侧碰加速度和所述座椅压力值是否满足预设的气囊控制条件;
若是,则对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进行控制,以实现所述车辆的侧碰保护;
所述对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进行控制包括:
获取位于所述座椅上的用户头部位置;
根据所述位置角度偏差所处的区间范围,对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位置角度偏差为所述用户头部位置与所述目标座椅中预设的头部居中位置之间的角度偏差。
5.一种侧碰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侧碰保护系统中,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判断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在车辆发生侧碰时,获取所述车辆的侧碰加速度和目标座椅的座椅压力值;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侧碰加速度和所述座椅压力值是否满足预设的气囊控制条件;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则对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进行控制,以实现所述车辆的侧碰保护;
所述对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进行控制包括:
获取位于所述座椅上的用户头部位置;
根据所述位置角度偏差所处的区间范围,对所述目标座椅上设置的气囊模块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位置角度偏差为所述用户头部位置与所述目标座椅中预设的头部居中位置之间的角度偏差。
6.一种侧碰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碰保护系统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总线;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总线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通过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以用于执行如上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侧碰保护方法。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当所述程序运行在终端设备时执行如上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侧碰保护方法。
CN202210430036.8A 2022-04-22 2022-04-22 侧碰保护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Active CN1148520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30036.8A CN114852002B (zh) 2022-04-22 2022-04-22 侧碰保护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30036.8A CN114852002B (zh) 2022-04-22 2022-04-22 侧碰保护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52002A CN114852002A (zh) 2022-08-05
CN114852002B true CN114852002B (zh) 2023-07-25

Family

ID=82633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30036.8A Active CN114852002B (zh) 2022-04-22 2022-04-22 侧碰保护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5200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92815A1 (de) * 1992-10-10 1994-04-20 Audi Ag Kopfschutzvorrichtung für Insassen von Fahrzeugen
CN104129355A (zh) * 2013-05-02 2014-11-05 沃尔沃汽车公司 头部保护系统
JP2017190046A (ja) * 2016-04-13 2017-10-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乗員保護装置
CN110271507A (zh) * 2019-06-21 2019-09-24 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气囊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979240A (zh) * 2018-10-02 2020-04-10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安全气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03369A (ja) * 1999-01-19 2000-07-25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シ―ト
CN201824996U (zh) * 2010-08-17 2011-05-1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头枕
JP5618961B2 (ja) * 2011-10-11 2014-11-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の乗員保護装置
CN105905061B (zh) * 2016-05-27 2018-08-17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追尾保护功能的座椅调整装置及其方法
CN106585545A (zh) * 2016-11-18 2017-04-26 成都渔夫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重量判定保护类型的安全气囊控制装置
CN107719290B (zh) * 2017-10-23 2020-10-09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膝部气囊辅助安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501785B (zh) * 2018-02-26 2021-01-08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头枕调节的系统
CN213228546U (zh) * 2019-11-22 2021-05-18 天津天汽集团有限公司 车辆安全气囊起爆系统以及车辆
CN111660982A (zh) * 2019-12-05 2020-09-15 摩登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
CN111660990B (zh) * 2020-05-28 2024-09-17 浙江联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远端侧气囊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和汽车
CN112406769A (zh) * 2020-11-20 2021-02-26 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躺姿状态气囊保护控制方法、系统及汽车
CN114043908B (zh) * 2021-12-15 2023-03-24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对汽车追尾碰撞的保护系统及保护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92815A1 (de) * 1992-10-10 1994-04-20 Audi Ag Kopfschutzvorrichtung für Insassen von Fahrzeugen
CN104129355A (zh) * 2013-05-02 2014-11-05 沃尔沃汽车公司 头部保护系统
JP2017190046A (ja) * 2016-04-13 2017-10-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乗員保護装置
CN110979240A (zh) * 2018-10-02 2020-04-10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安全气囊系统
CN110271507A (zh) * 2019-06-21 2019-09-24 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气囊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52002A (zh) 2022-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21883B (zh) 监控车辆车厢
JP7394538B2 (ja) 乗員保護システム
CN104925014B (zh) 车辆约束系统的自适应抑制
US9321423B2 (en) Roof mounted rear seat airbag safety cage
KR102613189B1 (ko) 충돌 전 시트 액추에이터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19037531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 state of an occupant protection feature for a vehicle
CN111251950B (zh) 乘员分类保护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603014B2 (en)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CN104228742A (zh) 乘员保护系统
CN108466572A (zh) 乘员保护装置
US20150343977A1 (en) Airbag system
JP6814977B2 (ja) 画像処理装置、検知装置、学習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14852002B (zh) 侧碰保护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CN111284373B (zh) 一种座椅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80111574A1 (en)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US20140316659A1 (en) Airbag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irbag device of vehicle
JP2019156179A (ja) 車両用乗員保護装置
JP2021026626A (ja) 運転支援装置および運転支援方法
CN115431845B (zh) 座椅联动控制方法、装置、计算设备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KR102322300B1 (ko) 차량의 안전장치 지원 장치
JP2018156212A (ja) 体格判定装置、体格判定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5123036A (zh) 预主动安全座椅系统及提高预主动安全座椅速度的方法
JP7000087B2 (ja) 車両の前面衝突検出装置
KR20220073886A (ko) 자율주행 자동차의 에어백 구동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2208926B1 (ko) 차량의 안전장치 지원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