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45366B - 基站的唤醒方法及系统、用户终端、基站、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站的唤醒方法及系统、用户终端、基站、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845366B CN114845366B CN202210603365.8A CN202210603365A CN114845366B CN 114845366 B CN114845366 B CN 114845366B CN 202210603365 A CN202210603365 A CN 202210603365A CN 114845366 B CN114845366 B CN 11484536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station
- target
- user terminal
- wake
-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3—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20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access points, e.g. base st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005—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for alerting of incoming communica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基站的唤醒方法及系统、用户终端、基站、存储介质,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可以先确定用户终端的移动状态,若用户终端是移动到目标区域,且在目标区域内未搜索到符合预设条件的基站,则确定用户终端的状态,若用户终端为激活态,则向邻近服务基站发送目标检测报告,若用户终端为空闲态,则用户终端在目标区域中发送唤醒信号,若用户终端的移动状态是静止在目标区域中且需要建立通讯连接,则用户终端在目标区域中发送唤醒信号。这样,在无法借助邻近服务基站唤醒目标基站的情况下,可以基于用户终端的移动状态以及通讯连接状态,由用户终端来唤醒进入准休眠模式的基站,简化了唤醒基站的操作步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站的唤醒方法及系统、用户终端、基站、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传统移动通信系统中,要实现基站的有效覆盖,就需要保证基站发射机对于同步信号和广播消息的持续发射。在少量基站为大量用户服务的场景下,由于在一定时段内,基站的覆盖区域内大概率会一直存在用户,该基站的同步和广播消息的发射是持续不间断的。而对于用户极稀少的区域,则很可能出现某基站的覆盖区域中长时间不存在用户的情况,但基站在覆盖区域中无用户时仍会长期发射信号,会导致浪费大量的能量。
目前已有的基站休眠节能技术,仅适合于服务基站与休眠基站重叠覆盖的场景,并不能解决单基站覆盖场景或信号覆盖受限场景。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发明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基站的唤醒方法及系统、用户终端、基站、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仅适合于服务基站与休眠基站重叠覆盖的场景,并不能解决单基站覆盖场景或信号覆盖受限场景的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站的唤醒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该方法包括:
确定在目标区域中所述用户终端的移动状态;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基站是进入准休眠模式的基站;
若所述用户终端是移动到所述目标区域,且在所述目标区域内未搜索到符合预设条件的基站,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状态;
若所述用户终端为激活态,则向所述邻近服务基站发送目标检测报告,以便所述邻近服务基站基于所述目标检测报告向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基站发送唤醒信号;
若所述用户终端为空闲态,则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目标区域中发送唤醒信号,以便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基站接收所述唤醒信号;
若所述用户终端的移动状态是静止在所述目标区域中且需要建立通讯连接,则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目标区域中发送唤醒信号。
可选的,所述确定在目标区域中所述用户终端的移动状态,包括:
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是否从其他基站的覆盖区域移动到所述目标基站覆盖的目标区域;所述目标区域为单频单基站覆盖区域或信号覆盖受限区域。
可选的,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目标区域中发送唤醒信号,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通过空口下行公共信道在所述目标区域中发送唤醒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站的唤醒方法,应用于目标基站,该方法包括:
接收对所述目标基站的唤醒信号;
检测所述唤醒信号的发送对象是否有唤醒所述目标基站的权限;所述发送对象包括邻近服务基站和用户终端;
若有,则响应于所述唤醒信号,所述目标基站退出准休眠模式,以便恢复对所述用户终端的通讯服务;
若没有,则所述目标基站拒绝执行所述唤醒信号。
可选的,在所述接收对所述目标基站的唤醒信号之前,还包括:
统计所述目标基站对应的目标区域内激活用户的数量;
若在第一预设时间阈值内未出现所述激活用户,则启动所述准休眠模式判决流程,来检测所述目标区域内是否出现空闲用户;
若在第二预设时间阈值内未接收到所述空闲用户的应答消息,则所述目标基站进入所述准休眠模式,并在目标信道上对所述唤醒信号进行周期性检测;所述目标信道包括空口下行公共信道和基站间接口。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户终端,该终端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在目标区域中所述用户终端的移动状态;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基站是进入准休眠模式的基站;若所述用户终端是移动到所述目标区域,且在所述目标区域内未搜索到符合预设条件的基站,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状态;
发送模块,用于若所述用户终端为激活态,则向所述邻近服务基站发送目标检测报告,以便所述邻近服务基站基于所述目标检测报告向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基站发送唤醒信号;若所述用户终端为空闲态,则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目标区域中发送唤醒信号,以便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基站接收所述唤醒信号;若所述用户终端的移动状态是静止在所述目标区域中且需要建立通讯连接,则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目标区域中发送唤醒信号。
可选的,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是否从其他基站的覆盖区域移动到所述目标基站覆盖的目标区域;所述目标区域为单频单基站覆盖区域或信号覆盖受限区域。
可选的,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所述用户终端通过空口下行公共信道在所述目标区域中发送唤醒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所述目标基站的唤醒信号;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唤醒信号的发送对象是否有唤醒所述目标基站的权限;所述发送对象包括邻近服务基站和用户终端;若有,则响应于所述唤醒信号,所述目标基站退出准休眠模式,以便恢复对所述用户终端的通讯服务;若没有,则所述目标基站拒绝执行所述唤醒信号。
可选的,所述基站还包括:
统计模块,用于统计所述目标基站对应的目标区域内激活用户的数量;若在第一预设时间阈值内未出现所述激活用户,则启动所述准休眠模式判决流程,来检测所述目标区域内是否出现空闲用户;若在第二预设时间阈值内未接收到所述空闲用户的应答消息,则所述目标基站进入所述准休眠模式,并在目标信道上对所述唤醒信号进行周期性检测;所述目标信道包括空口下行公共信道和基站间接口。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站的唤醒系统,执行上述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所示的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所述的基站的唤醒方法。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唤醒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可以先确定用户终端的移动状态,该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基站是进入准休眠模式的基站,若用户终端是移动到目标区域,且在目标区域内未搜索到符合预设条件的基站,则确定用户终端的状态,若用户终端为激活态,则向邻近服务基站发送目标检测报告,以便邻近服务基站基于目标检测报告向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基站发送唤醒信号,若用户终端为空闲态,则用户终端在目标区域中发送唤醒信号,以便目标区域中的目标基站接收唤醒信号,若用户终端的移动状态是静止在目标区域中且需要建立通讯连接,则用户终端在目标区域中发送唤醒信号。这样,在无法借助邻近服务基站唤醒目标基站的情况下,可以基于用户终端的移动状态以及通讯连接状态,由用户终端来唤醒进入准休眠模式的基站,简化了唤醒基站的操作步骤,也解决了单基站覆盖区域或信号覆盖受限区域中如何唤醒基站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唤醒基站的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意性示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唤醒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示意性示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唤醒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示意性示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进入准休眠模式的流程图;
图4示意性示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终端;
图5示意性示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图1示意性示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唤醒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应用于用户终端,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101、确定在目标区域中所述用户终端的移动状态;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基站是进入准休眠模式的基站。
本公开实施例中,用户终端的移动状态可以是表征用户出现跨小区移动的状态,即,用户从一个基站的覆盖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基站的覆盖区域。具体的,确定用户终端的移动状态可以根据用户终端接收到的信号强弱来确定,例如,用户终端接收到基站A的信号越来越弱时,可以确定用户终端正在向远离基站A信号覆盖区域的方向移动,而用户终端接收到基站B的信号没有明显变化,可以确定用户终端在基站B的信号覆盖区域内几乎没有移动。
步骤S102、若所述用户终端是移动到所述目标区域,且在所述目标区域内未搜索到符合预设条件的基站,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状态。
本公开实施例中,目标区域可以是准休眠基站的覆盖区域,且该区域内几乎不存在与其他基站的覆盖区域重叠部分,即,目标区域可以是单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域,也可以是基站信号覆盖受限的区域。若用户终端是移动到目标区域,且在目标区域内未搜索到符合预设条件的基站,则确定用户终端的状态,可以是当用户终端的移动状态是从邻近服务基站的覆盖区域内移动到目标区域中,且检测到用户终端接收到邻近服务基站的信号已过低,需要与目标区域中的基站连接,但在目标区域中用户终端并未搜索到可以建立信号连接的基站,即,目标区域中的基站可能已关闭射频发射机,使得用户终端无法搜索到该目标区域中的基站,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一步确定用户终端的状态,而用户终端的状态可以包括激活态、空闲态。其中,符合预设条件的基站可以是在目标区域与用户终端建立通讯连接的基站,该基站可以是正常工作的基站,也可以是满足切换入条件的基站,还可以是满足重选入条件的基站,切换入条件和重选入条件可以是根据终端接收到信号的强度来确定的。
步骤S103、若所述用户终端为激活态,则向所述邻近服务基站发送目标检测报告,以便所述邻近服务基站基于所述目标检测报告向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基站发送唤醒信号。
本公开实施例中,邻近服务基站可以是与目标区域所在的目标基站距离相近的多个基站中,与用户终端已建立或建立过通讯服务的基站。当用户终端的状态是与邻近服务基站连接的激活态时,即,用户终端接收到邻近服务基站的信号强度满足该邻近服务基站的切出门限值,但用户终端在目标区域中未搜索到信号满足切入门限值的基站,则用户终端可以向邻近服务基站发送目标检测报告,其中,目标检测报告可以是用于表征用户终端接收信号的情况,比如,可以包括用户终端当前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也可以包括用户终端搜索到目标区域中信号的强度等。相应地,邻近服务基站可以根据目标检索报告来确定目标区域对应的基站,并向该基站发送唤醒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唤醒信号可以是不携带信息的指示信号,也可以是携带用户认证等信息的码序列。唤醒信号的持续时间可以大于或等于准休眠基站唤醒信号检测周期,以便目标基站可以及时检测到该唤醒信号。
步骤S104、若所述用户终端为空闲态,则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目标区域中发送唤醒信号,以便所述目标区域中的目标基站接收所述唤醒信号。
本公开实施例中,当用户终端的状态是未与邻近服务基站连接的空闲状态时,即,用户终端接收到邻近服务基站的信号强度满足重选出门限值,但用户终端在目标区域中未搜索到信号强度满足重选入门限值的基站,则用户终端可以直接在目标区域中发送唤醒信号,具体的,可以是在目标区域通过公共信道发送唤醒信号,以便目标基站可以在公共信道中接收该唤醒信号。
步骤S105、若所述用户终端的移动状态是静止在所述目标区域中且需要建立通讯连接,则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目标区域中发送唤醒信号。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是用户终端并未出现跨小区移动的状态,即,用户终端是静止状态,并且,在目标区域中用户终端是从关机或飞行等断开通讯连接的状态,切换为开机或联网等需要建立通讯连接的状态。而由于用户终端之前未与邻近服务基站建立通讯连接,无法通过邻近服务基站来发送唤醒信号,则可以直接由用户终端自己在目标区域中发送唤醒信号,其中,用户终端发送唤醒信号也可以是通过公共信道发送唤醒信号,以便目标基站可以在公共信道中接收该唤醒信号。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唤醒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可以先确定用户终端的移动状态,该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基站是进入准休眠模式的基站,若用户终端是移动到目标区域,且在目标区域内未搜索到符合预设条件的基站,则确定用户终端的状态,若用户终端为激活态,则向邻近服务基站发送目标检测报告,以便邻近服务基站基于目标检测报告向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基站发送唤醒信号,若用户终端为空闲态,则用户终端在目标区域中发送唤醒信号,以便目标区域中的目标基站接收唤醒信号,若用户终端的移动状态是静止在目标区域中且需要建立通讯连接,则用户终端在目标区域中发送唤醒信号。这样,在无法借助邻近服务基站唤醒目标基站的情况下,可以基于用户终端的移动状态以及通讯连接状态,由用户终端来唤醒进入准休眠模式的基站,简化了唤醒基站的操作步骤,也解决了单基站覆盖区域或信号覆盖受限区域中如何唤醒基站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唤醒基站的效率。
可选的,本公开实施例中上述确定在目标区域中所述用户终端的移动状态的步骤,可以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是否从其他基站的覆盖区域移动到所述目标基站覆盖的目标区域;所述目标区域为单频单基站覆盖区域或信号覆盖受限区域。
可选的,本公开实施例中上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目标区域中发送唤醒信号的步骤,可以具体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通过空口下行公共信道在所述目标区域中发送唤醒信号。
示例的,对于从邻近服务基站B的覆盖区域移动至目标区域的激活态用户b,在移动过程中测量到接收邻近服务基站B的信号值满足切出门限,且无法搜索到满足切入门限的基站,则激活态用户b可以通过空口下行公共信道向邻近服务基站B发送目标测量报告。相应地,邻近服务基站B在接收到该目标测量报告后,可以查询并确定激活态用户b所在区域进入准休眠模式的目标基站A,并可以通过基站间接口向目标基站A发送唤醒信号。相应地,目标基站A在接收到邻近服务基站B唤醒信号后,可以判断改邻近服务基站B是否具有唤醒准休眠基站的权限,若邻近服务基站B具有唤醒权限,则目标基站A可以退出准休眠模式,开启射频发射机,恢复正常同步和广播消息的发射,并向邻近服务基站B发送休眠模式退出信息。
示例的,对于从邻近服务基站B的覆盖区域移动至目标区域的空闲态用户c,在移动过程中测量到接收邻近服务基站B的信号值满足重选出门限,且无法搜索到满足重选入门限的基站,则空闲态用户c可以通过空口下行公共信道发射唤醒信号。相应地,进入准休眠模式的目标基站A接收到空闲态用户c的唤醒信号后,可以判断该空闲态用户c是否具有唤醒准休眠基站的权限,若该空闲态用户c具有唤醒权限,则目标基站A可以退出准休眠模式,开启射频发射机,恢复正常同步和广播消息的发射,并向邻近服务基站B发送休眠模式退出信息。
示例的,对于在目标区域内的关机用户d,若用户d开机,由于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基站A已进入准休眠模式,即,目标基站A已关闭射频发射机,则用户d无法搜索到可接入的基站,则用户d可以通过空口下行公共信道发射唤醒信号。相应地,目标基站A在空口下行公共信道上接收到用户d的唤醒信号后,可以判断该用户d是否具有唤醒准休眠基站的权限,若该用户d具有唤醒权限,则目标基站A可以退出准休眠模式,开启射频发射机,恢复正常同步和广播消息的发射,并向邻近服务基站B发送休眠模式退出信息。
图2示意性示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唤醒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应用于目标基站,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201、接收对所述目标基站的唤醒信号。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是接收邻近服务基站通过约定信道向目标基站发送的唤醒信号,该约定信道可以是基站间信道,比如,可以是X2、Xn信道。也可以是通过在公共信道上的周期性检测而接收到唤醒信号。
步骤S202、检测所述唤醒信号的发送对象是否有唤醒所述目标基站的权限;所述发送对象包括邻近服务基站和用户终端。
本公开实施例中,目标基站可以设置有预设权限信息,该预设权限信息中可以是记录是允许唤醒目标基站的各设备名称,也可以是允许唤醒目标基站的秘钥,对此本公开不做限制。检测唤醒信号的发送对象是否有唤醒目标基站的权限,可以是检测预设权限信息中是否记录有该唤醒信号的发送对象,也可以是检测该唤醒信号的发送对象是否携带有对应的秘钥,其中,发送对象可以是邻近服务基站,也可以是用户终端。
步骤S203、若有,则响应于所述唤醒信号,所述目标基站退出准休眠模式,以便恢复对所述用户终端的通讯服务。
本公开实施例中,若该唤醒信号的发送对象有唤醒目标基站的权限,即,该发送对象记录在预设权限信息中,或,该发送对象携带有对应的秘钥,则目标基站可以响应于该唤醒信号,退出准休眠模式,具体的,可以是开启射频发射机,恢复正常同步和广播消息的发射,并向邻近服务基站发送该目标基站的休眠模式退出信息。
步骤S204、若没有,则所述目标基站拒绝执行所述唤醒信号。本公开实施例中,若该唤醒信号的发送对象没有唤醒目标基站的权限即,该发送对象并未记录在预设权限信息中,或,该发送对象并未携带有对应的秘钥,则目标基站可以拒绝执行唤醒信号,并继续保持准休眠模式,即,关闭射频发射机,同时在约定的信道上周期性检测唤醒信号。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唤醒方法,应用于目标基站,可以先接收对目标基站的唤醒信号,再检测唤醒信号的发送对象是否有唤醒目标基站的权限,发送对象包括邻近服务基站和用户终端,若有,则响应于该唤醒信号,目标基站退出准休眠模式,以便恢复对用户终端的通讯服务,若没有,则目标基站拒绝执行该唤醒信号。这样,在无法借助邻近服务基站唤醒目标基站的情况下,可以基于唤醒信号的发送对象是否权限来确定是否执行该唤醒信号,简化了唤醒基站的操作步骤,也解决了单基站覆盖区域或信号覆盖受限区域中如何唤醒基站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唤醒基站的效率。
可选的,本公开实施例在所述接收对所述目标基站的唤醒信号的步骤之前,还可以包括:
统计所述目标基站对应的目标区域内激活用户的数量;若在第一预设时间阈值内未出现所述激活用户,则启动所述准休眠模式判决流程,来检测所述目标区域内是否出现空闲用户;若在第二预设时间阈值内未接收到所述空闲用户的应答消息,则所述目标基站进入所述准休眠模式,并在目标信道上对所述唤醒信号进行周期性检测;所述目标信道包括空口下行公共信道和基站间接口。
本公开实施例中,目标基站可以对覆盖区域内的激活用户进行统计,若发现在第一预设时间阈值内无激活用户,则可以启动准休眠模式判决流程,通过空口下行公共信道发送空闲用户上报命令,进行空闲用户检测。相应地,目标区域内空闲态用户在接收到空闲用户上报命令之后,则可以通过空口下行公共信道向目标基站发送应答消息。若目标基站在第二预设时间阈值内未接收到空闲用户的应答消息,则目标基站可以认为其覆盖区域内无空闲态用户,目标基站可以进入准休眠模式。进入准休眠模式的目标基站可以关闭射频发射机,并向邻近服务基站发送休眠模式信息,同时在约定的信道上对唤醒信号进行周期性检测。其中,第一预设时间阈值和第二预设时间阈值可以是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定的时间值,第一预设时间阈值用于检测是否出现激活用户,比如,第一预设时间阈值可以是10分钟,第二预设时间阈值用于检测是否出现空闲态用户,比如,第二预设时间阈值可以是5分钟。
需要说明的是,在准休眠模式判决过程中,目标基站将持续检测覆盖区域内用户接入请求,若出现用户接入请求,则中断准休眠模式判决流程,目标基站保持正常工作模式。
示例的,基站进入准休眠模式的过程,具体可以如下:正常工作模式的基站A发现在激活定时器时长内其覆盖区域内无激活用户,则可以启动准休眠模式判决流程,通过空口下行公共信道发送空闲用户上报命令,进行空闲用户检测。若覆盖区域内的空闲态用户a,在接收到空闲用户上报命令后,可以通过空口下行公共信道向基站A发送应答消息。相应地,基站A响应于空闲态用户a发送的应答消息,基站A中断准休眠模式判决流程,并保持正常工作模式,重启激活用户统计定时器。若基站A在第二预设时间阈值内,未接收到空闲用户的应答消息,则可以认为基站A的覆盖区域内无空闲态用户,基站A可以进入准休眠模式。进入准休眠模式的基站A可以关闭射频发射机,并向邻近服务基站B发送休眠模式信息,同时在基站间接口和空口下行公共信道上对唤醒信号进行周期性检测。
示例的,图3示意性示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进入准休眠模式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01、基站正常工作模式,持续发射同步信号和广播消息;02、检测第一预设时间阈值内是否有激活用户,若否,则执行03,若是,则执行01;03、基站进行准休眠模式判定,通过空口下行公共信道发送空闲用户上报命令;04、检测第二预设时间阈值内是否未接收到空闲用户应答消息,若是,则执行05,若否,则执行01;05、基站进入准休眠模式,关闭射频发射机,并向邻近服务基站发送休眠模式信息,同时对唤醒信号进行检测;06、检测是否接收到唤醒信号,若是,则执行07,若否,则执行05;07、检测是否具有唤醒权限,若是,则执行01,若否,则执行05。
图4示意性示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终端,如图4所示,该用户终端30可以包括:
确定模块301,用于确定在目标区域中所述用户终端的移动状态;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基站是进入准休眠模式的基站;若所述用户终端是移动到所述目标区域,且在所述目标区域内未搜索到符合预设条件的基站,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状态;
发送模块302,用于若所述用户终端为激活态,则向所述邻近服务基站发送目标检测报告,以便所述邻近服务基站基于所述目标检测报告向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基站发送唤醒信号;若所述用户终端为空闲态,则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目标区域中发送唤醒信号,以便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基站接收所述唤醒信号;若所述用户终端的移动状态是静止在所述目标区域中且需要建立通讯连接,则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目标区域中发送唤醒信号。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可以先确定用户终端的移动状态,该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基站是进入准休眠模式的基站,若用户终端是移动到目标区域,且在目标区域内未搜索到符合预设条件的基站,则确定用户终端的状态,若用户终端为激活态,则向邻近服务基站发送目标检测报告,以便邻近服务基站基于目标检测报告向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基站发送唤醒信号,若用户终端为空闲态,则用户终端在目标区域中发送唤醒信号,以便目标区域中的目标基站接收唤醒信号,若用户终端的移动状态是静止在目标区域中且需要建立通讯连接,则用户终端在目标区域中发送唤醒信号。这样,在无法借助邻近服务基站唤醒目标基站的情况下,可以基于用户终端的移动状态以及通讯连接状态,由用户终端来唤醒进入准休眠模式的基站,简化了唤醒基站的操作步骤,也解决了单基站覆盖区域或信号覆盖受限区域中如何唤醒基站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唤醒基站的效率。
可选的,所述确定模块301,还用于:
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是否从其他基站的覆盖区域移动到所述目标基站覆盖的目标区域;所述目标区域为单频单基站覆盖区域或信号覆盖受限区域。
可选的,所述发送模块302,还用于:
所述用户终端通过空口下行公共信道在所述目标区域中发送唤醒信号。
图5示意性示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如图5所示,该基站40包括:
接收模块401,用于接收对所述目标基站的唤醒信号;
检测模块402,用于检测所述唤醒信号的发送对象是否有唤醒所述目标基站的权限;所述发送对象包括邻近服务基站和用户终端;若有,则响应于所述唤醒信号,所述目标基站退出准休眠模式,以便恢复对所述用户终端的通讯服务;若没有,则所述目标基站拒绝执行所述唤醒信号。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目标基站,可以先接收对目标基站的唤醒信号,再检测唤醒信号的发送对象是否有唤醒目标基站的权限,发送对象包括邻近服务基站和用户终端,若有,则响应于该唤醒信号,目标基站退出准休眠模式,以便恢复对用户终端的通讯服务,若没有,则目标基站拒绝执行该唤醒信号。这样,在无法借助邻近服务基站唤醒目标基站的情况下,可以基于唤醒信号的发送对象是否权限来确定是否执行该唤醒信号,简化了唤醒基站的操作步骤,也解决了单基站覆盖区域或信号覆盖受限区域中如何唤醒基站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唤醒基站的效率。
可选的,所述基站40还包括:
统计模块,用于统计所述目标基站对应的目标区域内激活用户的数量;若在第一预设时间阈值内未出现所述激活用户,则启动所述准休眠模式判决流程,来检测所述目标区域内是否出现空闲用户;若在第二预设时间阈值内未接收到所述空闲用户的应答消息,则所述目标基站进入所述准休眠模式,并在目标信道上对所述唤醒信号进行周期性检测;所述目标信道包括空口下行公共信道和基站间接口。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唤醒系统,该系统可以包括:
用户终端确定在目标区域中所述用户终端的移动状态;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基站是进入准休眠模式的基站;若所述用户终端是移动到所述目标区域,且在所述目标区域内未搜索到符合预设条件的基站,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状态;若所述用户终端为激活态,则向所述邻近服务基站发送目标检测报告,以便所述邻近服务基站基于所述目标检测报告向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基站发送唤醒信号;若所述用户终端为空闲态,则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目标区域中发送唤醒信号,以便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基站接收所述唤醒信号;若所述用户终端的移动状态是静止在所述目标区域中且需要建立通讯连接,则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目标区域中发送唤醒信号。
目标基站接收对所述目标基站的唤醒信号;
目标基站检测所述唤醒信号的发送对象是否有唤醒所述目标基站的权限;所述发送对象包括邻近服务基站和用户终端;若有,则响应于所述唤醒信号,所述目标基站退出准休眠模式,以便恢复对所述用户终端的通讯服务;若没有,则所述目标基站拒绝执行所述唤醒信号。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唤醒系统,可以先确定用户终端的移动状态,该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基站是进入准休眠模式的基站,若用户终端是移动到目标区域,且在目标区域内未搜索到符合预设条件的基站,则确定用户终端的状态,若用户终端为激活态,则向邻近服务基站发送目标检测报告,以便邻近服务基站基于目标检测报告向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基站发送唤醒信号,若用户终端为空闲态,则用户终端在目标区域中发送唤醒信号,以便目标区域中的目标基站接收唤醒信号,若用户终端的移动状态是静止在目标区域中且需要建立通讯连接,则用户终端在目标区域中发送唤醒信号。这样,在无法借助邻近服务基站唤醒目标基站的情况下,可以基于用户终端的移动状态以及通讯连接状态,由用户终端来唤醒进入准休眠模式的基站,简化了唤醒基站的操作步骤,也解决了单基站覆盖区域或信号覆盖受限区域中如何唤醒基站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唤醒基站的效率。
上述基站的唤醒系统中各模块的具体细节已经在对应的基站的唤醒方法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装置、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说明书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其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终端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公开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所述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此外,上述附图仅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所包括的处理的示意性说明,而不是限制目的。易于理解,上述附图所示的处理并不表明或限制这些处理的时间顺序。另外,也易于理解,这些处理可以是例如在多个模块中同步或异步执行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发明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发明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0)
1.一种基站的唤醒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用户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在目标区域中所述用户终端的移动状态;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基站是进入准休眠模式的基站;
若所述用户终端是移动到所述目标区域,且在所述目标区域内未搜索到符合预设条件的基站,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状态;
若所述用户终端为激活态,则向邻近服务基站发送目标检测报告,以便所述邻近服务基站基于所述目标检测报告向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基站发送唤醒信号;所述目标检测报告用于表征用户终端接收信号的强度;
若所述用户终端为空闲态,则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目标区域中发送唤醒信号,以便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基站接收所述唤醒信号;
若所述用户终端的移动状态是静止在所述目标区域中且需要建立通讯连接,则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目标区域中发送唤醒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在目标区域中所述用户终端的移动状态,包括:
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是否从其他基站的覆盖区域移动到所述目标基站覆盖的目标区域;所述目标区域为单频单基站覆盖区域或信号覆盖受限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目标区域中发送唤醒信号,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通过空口下行公共信道在所述目标区域中发送唤醒信号。
4.一种基站的唤醒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目标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对所述目标基站的唤醒信号;
检测所述唤醒信号的发送对象是否有唤醒所述目标基站的权限;所述发送对象包括邻近服务基站和用户终端;
若有,则响应于所述唤醒信号,所述目标基站退出准休眠模式,以便恢复对所述用户终端的通讯服务;
若没有,则所述目标基站拒绝执行所述唤醒信号;
所述唤醒信号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若用户终端是移动到目标区域,且在所述目标区域内未搜索到符合预设条件的基站,若所述用户终端为激活态,则向邻近服务基站发送目标检测报告,以便所述邻近服务基站基于用于表征用户终端接收信号的强度的目标检测报告向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基站发送唤醒信号;若所述用户终端为空闲态,则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目标区域中发送唤醒信号,以便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基站接收所述唤醒信号;
若所述用户终端的移动状态是静止在所述目标区域中且需要建立通讯连接,则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目标区域中发送唤醒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对所述目标基站的唤醒信号之前,还包括:
统计所述目标基站对应的目标区域内激活用户的数量;
若在第一预设时间阈值内未出现所述激活用户,则启动所述准休眠模式判决流程,来检测所述目标区域内是否出现空闲用户;
若在第二预设时间阈值内未接收到所述空闲用户的应答消息,则所述目标基站进入所述准休眠模式,并在目标信道上对所述唤醒信号进行周期性检测;所述目标信道包括空口下行公共信道和基站间接口。
6.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在目标区域中所述用户终端的移动状态;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基站是进入准休眠模式的基站;若所述用户终端是移动到所述目标区域,且在所述目标区域内未搜索到符合预设条件的基站,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状态;
发送模块,用于若所述用户终端为激活态,则向邻近服务基站发送目标检测报告,以便所述邻近服务基站基于所述目标检测报告向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基站发送唤醒信号;若所述用户终端为空闲态,则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目标区域中发送唤醒信号,以便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基站接收所述唤醒信号;若所述用户终端的移动状态是静止在所述目标区域中且需要建立通讯连接,则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目标区域中发送唤醒信号;所述目标检测报告用于表征用户终端接收信号的强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是否从其他基站的覆盖区域移动到所述目标基站覆盖的目标区域;所述目标区域为单频单基站覆盖区域或信号覆盖受限区域。
8.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目标基站的唤醒信号;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唤醒信号的发送对象是否有唤醒所述目标基站的权限;所述发送对象包括邻近服务基站和用户终端;若有,则响应于所述唤醒信号,所述目标基站退出准休眠模式,以便恢复对所述用户终端的通讯服务;若没有,则所述目标基站拒绝执行所述唤醒信号;
所述唤醒信号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若用户终端是移动到目标区域,且在所述目标区域内未搜索到符合预设条件的基站,若所述用户终端为激活态,则向邻近服务基站发送目标检测报告,以便所述邻近服务基站基于用于表征用户终端接收信号的强度的目标检测报告向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基站发送唤醒信号;若所述用户终端为空闲态,则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目标区域中发送唤醒信号,以便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基站接收所述唤醒信号;
若所述用户终端的移动状态是静止在所述目标区域中且需要建立通讯连接,则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目标区域中发送唤醒信号。
9.一种基站的唤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7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终端和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其特征在于,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或权利要求4-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站的唤醒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03365.8A CN114845366B (zh) | 2022-05-30 | 2022-05-30 | 基站的唤醒方法及系统、用户终端、基站、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03365.8A CN114845366B (zh) | 2022-05-30 | 2022-05-30 | 基站的唤醒方法及系统、用户终端、基站、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45366A CN114845366A (zh) | 2022-08-02 |
CN114845366B true CN114845366B (zh) | 2023-10-27 |
Family
ID=82572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603365.8A Active CN114845366B (zh) | 2022-05-30 | 2022-05-30 | 基站的唤醒方法及系统、用户终端、基站、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84536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560746A (zh) * | 2022-08-03 | 2024-02-1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唤醒信号的发送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CN117580137A (zh) * | 2022-08-08 | 2024-02-20 |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 小区唤醒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4060044A1 (en) * | 2022-09-21 | 2024-03-28 | Apple Inc. | Mac behavior and rrc configuration for ul wakeup signal |
CN117793865A (zh) * | 2022-09-29 | 2024-03-29 |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节能方法及装置 |
EP4515998A1 (en) * | 2022-09-30 | 2025-03-05 | ZTE Corporation | A method for signal processing |
CN115776417B (zh) * | 2022-11-16 | 2025-03-21 | 北京神经元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控制以太网物理层接收机从休眠态唤醒的方法及接收机 |
WO2024103314A1 (zh) * | 2022-11-16 | 2024-05-23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唤醒网络设备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50022462A (ko) * | 2003-09-01 | 2005-03-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아이들 핸드오프 방법 |
CN102421172A (zh) * | 2010-09-28 | 2012-04-18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基站、用户设备及节约基站能耗的方法 |
WO2012097500A1 (en) * | 2011-01-18 | 2012-07-26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A method for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a base station of a wireless network |
CN104254066A (zh) * | 2013-06-28 | 2014-12-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状态信息传递、去激活的方法、站点设备和终端设备 |
CN105165062A (zh) * | 2013-08-08 | 2015-12-16 |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小区干扰协调方法、基站和终端 |
CN105340334A (zh) * | 2013-04-03 | 2016-02-17 | 谷歌技术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小区发现的方法和设备 |
CN107534900A (zh) * | 2015-12-23 | 2018-01-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设备 |
CN108811020A (zh) * | 2017-05-05 | 2018-11-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
CN110100477A (zh) * | 2017-11-29 | 2019-08-0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识别用户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
CN110199539A (zh) * | 2017-01-13 | 2019-09-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调整无线资源配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4246002A (zh) * | 2019-08-12 | 2022-03-25 | 鸿颖创新有限公司 | 用于pdcch监测适配的方法和设备 |
CN114501619A (zh) * | 2022-04-18 | 2022-05-13 | 北京度位科技有限公司 | 5g定位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定位的方法和可移动设备 |
-
2022
- 2022-05-30 CN CN202210603365.8A patent/CN11484536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50022462A (ko) * | 2003-09-01 | 2005-03-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아이들 핸드오프 방법 |
CN102421172A (zh) * | 2010-09-28 | 2012-04-18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基站、用户设备及节约基站能耗的方法 |
WO2012097500A1 (en) * | 2011-01-18 | 2012-07-26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A method for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a base station of a wireless network |
CN105340334A (zh) * | 2013-04-03 | 2016-02-17 | 谷歌技术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小区发现的方法和设备 |
CN104254066A (zh) * | 2013-06-28 | 2014-12-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状态信息传递、去激活的方法、站点设备和终端设备 |
CN105165062A (zh) * | 2013-08-08 | 2015-12-16 |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小区干扰协调方法、基站和终端 |
CN107534900A (zh) * | 2015-12-23 | 2018-01-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设备 |
CN110199539A (zh) * | 2017-01-13 | 2019-09-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调整无线资源配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8811020A (zh) * | 2017-05-05 | 2018-11-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
CN110100477A (zh) * | 2017-11-29 | 2019-08-0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识别用户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
CN114246002A (zh) * | 2019-08-12 | 2022-03-25 | 鸿颖创新有限公司 | 用于pdcch监测适配的方法和设备 |
CN114501619A (zh) * | 2022-04-18 | 2022-05-13 | 北京度位科技有限公司 | 5g定位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定位的方法和可移动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一种降低3G用户终端在空闲模式下能源消耗的方法;郑丹玲;陈贤亮;栗世涛;;通信技术(04);全文 * |
认知无线电网络的节能策略及带有激活过程的性能优化;王开宇;杨蕊;袁嵩;许晨熙;金顺福;;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01);全文 * |
超蜂窝网络分离方案设计与软件定义实现;陈晟;李永康;汪广超;王刘猛;姜之源;周盛;牛志升;;中国科学:信息科学(05);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45366A (zh) | 2022-08-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845366B (zh) | 基站的唤醒方法及系统、用户终端、基站、存储介质 | |
EP2785113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aking up device | |
CN116233941B (zh) | 测量时间确定、驻留小区确定、参数确定方法和装置 | |
US12185247B2 (en) | Terminal waking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09842919B (zh) | 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终端的入网方法和装置 | |
CN113242592B (zh) | 一种分布式基站节能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KR102725637B1 (ko) | 사물 인터넷 통신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 |
KR20130069827A (ko) | 기지국, 사용자 장비, 및 기지국에서 에너지 소비를 감소시키는 방법 | |
US20140219148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aking Up a Device | |
KR20060066709A (ko) | 무선 랜에서 웨이크를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 |
US20070129093A1 (en) | Power management methods and systems | |
CN115362724A (zh) | 基于增强非连续接收的寻呼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WO2008153343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idle mod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WO2010016123A1 (ja) | 基地局装置、移動体通信方法およ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
CN110602771B (zh) | 一种功耗控制方法、装置和车联网终端 | |
KR100689553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에서의 동작 모드 천이 방법 및그 단말 | |
CN102055574A (zh) | 用于基站和移动台之间协商睡眠周期设置的装置及方法 | |
WO2017121070A1 (zh) | 激活类系统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 | |
WO2023098212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 |
WO2024120230A1 (zh) | 网络设备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EP4529290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KR101979671B1 (ko) | 빈번하게 변경되는 비콘 구성요소를 이용한 비콘 신호 처리 최소화 방법 및 장치 | |
WO2024207792A1 (zh) | 传输方法、第一通信节点、第二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 |
CN116170819A (zh) | 终端行为控制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WO2024250996A1 (zh) | 寻呼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