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45218A -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845218A CN114845218A CN202210333519.6A CN202210333519A CN114845218A CN 114845218 A CN114845218 A CN 114845218A CN 202210333519 A CN202210333519 A CN 202210333519A CN 114845218 A CN114845218 A CN 1148452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und
- magnetic
- vibration system
- magnetic circuit
- conductive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8
- 241000239290 Araneae Species 0.000 claims 2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31 hot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47 cardia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02—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 H04R7/04—Plane diaphrag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02—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 H04R7/12—Non-planar diaphragms or cones
- H04R7/127—Non-planar diaphragms or cones dome-shap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 H04R9/027—Air gaps using a magnetic flui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 H04R9/041—Cente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声电转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本发明的发声装置包括第一发声单元和第二发声单元,第一发声单元包括第一振动系统和与第一振动系统相配合的第一磁路系统,第二发声单元包括第二振动系统和与第二振动系统相配合的第二磁路系统,第一振动系统环绕第二磁路系统设置,第一磁路系统环绕第二振动系统设置,且第一磁路系统和第二磁路系统沿第一振动系统和第二振动系统的共同振动方向错位设置。根据本发明的发声装置,在发声装置实现双面发生的同时,有效地减小第一发声单元和第二发声单元在振动方向上的整体厚度尺寸,从而减小发声装置的整体厚度尺寸,便于对发声装置进行装配的同时,保证了发声装置的发声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声电转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声装置及具有该发声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双面发声装置通常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两个发声单元。每个发声单元均包括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和与振膜连接的音圈。磁路系统用于形成磁场。例如,磁路系统包括中心磁铁、边磁铁和磁轭。中心磁铁和边磁铁设置在磁轭上。在中心磁铁和边磁铁之间形成磁场。音圈响应于外部电路的电信号,在磁场中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发生振动。音圈带动振膜振动,以向外辐射声波。
传统的发声装置,为实现双面发声,需要使用两个器件相对叠放装配,厚度必然增加。传统器件为了降低器件高度尺寸,只能压缩磁路系统的磁铁及振动系统的振幅的高度,但是进而又降低了产品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解决双面发声装置厚度尺寸大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发声装置,所述发声装置包括:
第一发声单元,所述第一发声单元包括第一振动系统和与所述第一振动系统相配合的第一磁路系统;以及
第二发声单元,所述第二发声单元包括第二振动系统和与所述第二振动系统相配合的第二磁路系统;
其中,所述第一振动系统环绕所述第二磁路系统设置,所述第一磁路系统环绕所述第二振动系统设置,且所述第一磁路系统和所述第二磁路系统沿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和所述第二振动系统的共同振动方向错位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发声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发声单元和第二发声单元,并使第一发声单元的第一振动系统环绕第二发声单元的第二磁路系统设置,第一发声单元的第一磁路系统环绕第二发声单元的第二振动系统设置,且第一磁路系统和第二磁路系统沿第一振动系统和第二振动系统的共同振动方向错位设置,从而使第一发声单元套设于第二发声单元的外部,在发声装置实现双面发生的同时,有效地减小第一发声单元和第二发声单元在振动方向上的整体厚度尺寸,从而减小发声装置的整体厚度尺寸,便于对发声装置进行装配的同时,保证了发声装置的发声性能。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发声装置,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包括第一振膜、第一球顶和第一音圈,所述第一振膜为环形振膜,所述第一振膜包括第一内折环部、第一中间部和第一外折环部,所述第一内折环部和所述第一外折环部间隔设置并通过所述第一中间部相连,所述第一球顶固定于所述第一中间部,所述第一音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球顶相连接,所述第一音圈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一磁路系统的第一磁间隙中。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磁路系统包括第一磁轭以及设于所述第一磁轭上的第一外磁铁和第一内磁铁,所述第一外磁铁朝向所述第一振动系统的表面还设有第一外导磁板,所述第一内磁铁朝向所述第一振动系统的表面还设有第一内导磁板,所述第一外导磁板、第一外磁铁与所述第一内导磁板、第一内磁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发声单元还包括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磁路系统,所述第一振膜的外边缘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所述第一振膜的内边缘与所述第二磁路系统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发声单元还包括第一定心支片组件,所述第一音圈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定心支片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心支片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定心支片,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定心支片沿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至少一个对角设置,且任一个所述第一定心支片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音圈与和所述第一支撑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振动系统包括第二振膜、第二球顶和第二音圈,所述第二振膜为平面振膜,所述第二振膜包括第二折环部和第二中间部,所述第二球顶固定于所述第二中间部,所述第二音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球顶相连接,所述第二音圈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磁路系统的第二磁间隙中。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磁路系统包括第二磁轭以及设于所述第二磁轭上的第二外磁铁和第二内磁铁,所述第二内磁铁朝向所述第二振动系统的表面还设有第二内导磁板,所述第二外磁铁朝向所述第二振动系统的表面还设有第二外导磁板,所述第二外导磁板、第二外磁铁与所述第二内导磁板、第二内磁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磁间隙。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外导磁板设有朝向所述第二振动系统方向弯折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内导磁板相对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内导磁板与所述第二外导磁板相连,或,所述第一内导磁板与所述第二外导磁板为同一导磁板。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发声单元还包括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二磁路系统,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振膜和所述第二外导磁板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发声单元还包括第二定心支片组件,所述第二音圈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定心支片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定心支片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定心支片,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定心支片沿所述第二支撑件的至少一个对角设置,且任一个所述第二定心支片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所述第二音圈与和所述第二支撑件。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发声装置,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第一收容腔,所述发声装置设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发声装置的第一磁路系统与所述第一外壳相连,所述发声装置的第二磁路系统与所述第二外壳相连,所述第二振动系统与所述第一外壳间形成第一出声通道,所述第一振动系统与所述第二外壳间形成第二出声通道,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收容腔相连通的至少一个出声口。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外壳或所述第二外壳的侧壁上设有所述出声口,所述第一出声通道和所述第二出声通道分别与所述出声口相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声口包括第一出声口和第二出声口,所述第一外壳或所述第二外壳的侧壁上设有所述第一出声口,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振动系统相对设置的侧壁上设有所述第二出声口,所述第一出声口与所述第二出声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出声口与所述第一出声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出声通道和所述第二出声通道互不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的内部还形成有第二收容腔,所述第二收容腔设有吸音颗粒。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它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的发声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发声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发声装置的背面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第一振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C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4中第一振动系统与第一支撑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第一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第一定心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9中具有第一焊接部的第一定心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9中具有第一焊接部的第一定心支片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2中第二振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的E-E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2中去除第二振膜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3中去除第一振膜和第二磁轭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3中去除第一振膜和第二磁轭后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4中第二振动系统与第二支撑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第二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19中第二定心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19中第二引出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具有图1中发声装置的电子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具有图1中发声装置的电子设备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表示如下:
1:发声装置;
10:第一发声单元;
11:第一振动系统、111:第一振膜、1111:第一内折环部、1112:第一中间部、1113:第一外折环部、1114:第一内固定部、1115:第一外固定部、112:第一球顶、113:第一音圈;
12:第一磁路系统、121:第一磁轭、122:第一外磁铁、123:第一内磁铁、124:第一外导磁板、125:第一内导磁板、1251:弯折部;
13:第一支撑件、131:第一伸出端、132:第二伸出端、133:第一凸起;
14:第一定心支片、141:第一外连接部、142:第一内连接部、143:第一弹性部、144:第一焊接部、145:第一引出部;
20:第二发声单元;
21:第二振动系统、211:第二振膜、2111:第二折环部、2112:第二中间部、2113:第二固定部、212:第二球顶、213:第二音圈;
22:第二磁路系统、221:第二磁轭、222:第二外磁铁、223:第二内磁铁、224:第二内导磁板;
23:第二支撑件、231:主体部、232:延伸部、233:第二凸起、234:第三凸起、235:连接件;
24:第二定心支片、241:第二外连接部、242:第二内连接部、243:第二弹性部;
251:第二焊接部、252:第二引出部;
3:壳体;
31:第一收容腔、311:第一外壳、3111:第一出声通道、312:第二外壳、3121:第二出声通道、313:侧壁、3131:第一出声口、3132:导向面、3133:第二出声口、32:第二收容腔;
4:机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由于现阶段电子设备越来越轻量化,在保证发声装置的发声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发声装置的体积的缩小,从而便于发声装置的安装以及电子设备更加轻量化。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发声装置,用于电子设备中,从而供电子设备进行发声。
结合图1至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声装置1包括第一发声单元10和第二发声单元20。第一发声单元10包括第一振动系统11和与第一振动系统11相配合的第一磁路系统12。第二发声单元20包括第二振动系统21和与第二振动系统21相配合的第二磁路系统22。其中,第一振动系统11环绕第二磁路系统22设置,第一磁路系统12环绕第二振动系统21设置,且第一磁路系统12和第二磁路系统22沿第一振动系统11和第二振动系统21的共同振动方向错位设置。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振动系统11叠放于第一磁路系统12的上方,第二磁路系统22叠放于第二振动系统21的上方,第一振动系统11环绕第二磁路系统12设置,第一磁路系统12环绕第二振动系统21设置,从而使第二发声单元30整体设于第一发声单元10的内部,同时通过第一振动系统11和第二振动系统21实现发声装置1的双面发声。
根据本发明的发声装置1,通过设置第一发声单元10和第二发声单元20,并使第一发声单元10的第一振动系统11环绕第二发声单元20的第二磁路系统22设置,第一发声单元10的第一磁路系统12环绕第二发声单元20的第二振动系统21设置,且第一磁路系统12和第二磁路系统22沿第一振动系统11和第二振动系统12的共同振动方向错位设置,从而使第一发声单元10套设于第二发声单元20的外部,在发声装置1实现双面发生的同时,有效地减小第一发声单元10和第二发声单元20在振动方向上的整体厚度尺寸,从而减小发声装置1的整体厚度尺寸,便于对发声装置1进行装配的同时,保证了发声装置1的发声性能。
具体地,如图4至图8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振动系统11包括第一振膜111、第一球顶112和第一音圈113,第一振膜111为环形振膜,第一振膜111包括第一内折环部1111、第一中间部1112和第一外折环部1113,第一内折环部1111和第一外折环部1113间隔设置并通过第一中间部1112相连,第一球顶112固定于第一中间部1112,进一步地,第一球顶112与第一中间部1112朝向第一磁路系统12的表面相连。第一音圈113的一端与第一球顶112相连接,第一音圈113的另一端插入第一磁路系统12的第一磁间隙中。
具体地,结合图4至图8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振膜111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内折环部1111、第一中间部1112和第一外折环部1113,第一内折环部1111和第一外折环部1113通过第一中间部1112相连,第一中间部1112朝向第一磁路系统12的下表面贴合设有第一球顶112,第一音圈113的顶端与第一球顶112相连,第一音圈113的底端插入与第一磁路系统的第一磁间隙中。
通过将第一音圈113的底端插入于第一磁路系统12的第一磁间隙中,当第一音圈113通电时,第一音圈113能够在第一磁路系统12的作用下沿自身轴线方向上下振动,并直接驱动第一球顶112进行振动,从而振动发声。
结合图4至图8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内折环部1111和第一外折环部1113均朝向第一磁路系统12的方向凸出设置。
即第一内折环部1111和第一外折环部1113均朝向第一发声单元10的内部方向凸出设置,从而进一步地减小第一发声单元10的外部厚度尺寸,将第一内折环部1111和第一外折环部1113隐藏在第一发声单元10的内部,且具有足够的振动空间,从而进一步地缩减发声装置1的整体厚度尺寸。
结合图4和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磁路系统12包括第一磁轭121以及设于第一磁轭121上的第一外磁铁122和第一内磁铁123,第一外磁铁122朝向第一振动系统11的表面还设有第一外导磁板124,第一内磁铁123朝向第一振动系统11的表面还设有第一内导磁板125,第一外导磁板124、第一外磁铁122与第一内导磁板125、第一内磁铁123间形成第一磁间隙。
具体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磁轭121为矩形环状结构,中心设有用于供第二振动系统21振动用的中心开口。第一外磁铁122和第一内磁铁123均通过胶接的方式连接于第一磁轭121的如图4所示的上表面。第一外导磁板124和第一内导磁板125分别贴合设于第一外磁铁122和第一内磁铁123的上表面,从而分别用于增强第一外磁铁122和第一内磁铁123的导磁强度。
其中,第一外磁铁122和第一内磁铁123的数量为多个,具体可以分别为四个,且四个第一外磁铁122合围成矩形结构并套设在四个第一内磁铁123合围成的矩形结构的外部,从而构成用于供第一音圈113进行插入的第一磁间隙。
通过第一音圈113的端部插接于第一外导磁板124、第一外磁铁122与第一内导磁板125、第一内磁铁123间形成第一磁间隙内,在第一音圈113振动时,不仅可以获得平衡的磁驱动力,而且还可以充分地利用振动空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声单元10还包括第一支撑件13,第一支撑件13连接于第一磁路系统12,第一振膜111的外边缘与第一支撑件13相连,第一振膜111的内边缘与第二磁路系统22相连。
结合图4至图8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振膜111还包括第一内固定部1114和第一外固定部1115。第一内固定部1114与第一内折环部1111相连,并环设于第一振膜111的内边缘。第一外固定部1115与第一外折环部1113相连,并环设于第一振膜111的外边缘。其中,第一内固定部1114用于连接第二磁路系统22,第一外固定部1115用于连接第一支撑件13,从而将第一振膜111固设于第一磁路系统12的上方。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振膜111为一体注塑件,从而可有效地提高第一振膜111的整体强度,保证振动效果,同时避免在振动过程中与第一球顶112发生分离。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沿图4中的竖直方向,即沿第一振动系统11和第二振动系统21的共同振动方向,第一内固定部1114与第一磁路系统12的间距尺寸大于第一中间部1112与第一磁路系统12的间距尺寸。
由于第一内固定部1114与第二磁路系统12相连,从而使第二磁路系统12整体位于第一振动系统11的上方,形成台阶面结构,当发声装置1通过第二磁路系统12安装于壳体后,第二磁路系统12与壳体的内表面相连,并使第一中间部11与壳体间形成一定的间隙,从而形成出声通道并进行发声,无需进一步地改变壳体的结构。
结合图4、图5和图9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声单元10还包括第一定心支片组件,第一音圈113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定心支片组件与第一支撑件13相连。
具体地,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音圈113的顶端与第一球顶112相连,第一音圈113的底端与第一定心支片组件相连,从而对第一音圈113的两端进行固定,保证第一音圈113在第一磁间隙内上下振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定心支片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定心支片14,至少两个第一定心支片14沿第一支撑件13的至少一个对角设置,且任一个第一定心支片14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第一音圈113与和第一支撑件13。
结合图4、图9和图10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件13为大体的矩形环状结构,其中心设有供第一振动系统11进行振动的中心开口。其中,第一支撑件13上设有朝向第一磁轭121的第一伸出端131,第一伸出端131能够与第一磁轭121相卡接,从而对第一磁路系统11和第一振动系统12进行固定。第一支撑件13的内边缘还设有第二伸出端132,第二伸出端132与第一支撑件13的内壁面间形成台阶面,并贴合设于第一外导磁板124的表面,从而通过第二伸出端132的设置增大第一振膜111与第一支撑件13的贴合面积,保证第一振膜111的固定强度。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振膜111的外边缘通过胶接、热压或一体注塑的方式与第一支撑件13相连,从而有效地提高第一振膜111同样第一支撑件13间的连接强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定心支片14设于第一支撑件13的任意相对设置的两个对角处,即长边与短边的接合处,从而保证对第一音圈113的支撑强度。如图9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定心支片1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一定心支片14沿第一支撑件13的两个对角设置,从而进一步地确保对第一音圈113的支撑强度。
结合图9和图1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定心支片14包括第一外连接部141、第一内连接部142和第一弹性部143,第一外连接部141与第一支撑件13相连,第一内连接部142与第一音圈113相连,第一弹性部143连接第一外连接部141和第一内连接部142,且第一弹性部143包括至少一个弧形段。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部143的弧形段的数量为一个,且一个弧形段的弯曲形状与第一支撑件13和第一音圈113的拐角处的弯曲形状相近似,从而保证第一定心支片14振动的同时无需额外增加第一支撑件13和第一音圈113间的间距尺寸,即可保证第一定心支片14的正常振动过程所需的空间,进一步地缩小发声装置1的整体尺寸。
结合图2、图12和图1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定心支片14还包括第一焊接部144和第一引出部145。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出部145为第一定心支片14的一部分结构,并与第一外连接部141相连,第一焊接部144设于第一引出部145上,且同为第一定心支片14的一部分结构。第一焊接部设144于组装后的发声装置1的外部,外部供电电路可通过第一焊接部144与第一定心支片14相连,从而对第一定心支片14进行供电,进而对第一音圈113进行供电,驱动第一音圈113沿轴线方向进行振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出部145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一引出部145分别与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一定心支片14为一体式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设有第一焊接部145的第一引出部144独立设置,并通过焊接或其他方式的电连接与第一定心支片14相连,从而对第一定心支片14和第一音圈113进行供电。
结合图4、图5、图14和图1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振动系统21包括第二振膜211、第二球顶212和第二音圈213,第二振膜211为平面振膜,第二振膜211包括第二折环部2111和第二中间部2112,第二球顶212固定于第二中间部2112,进一步地,第二球顶212与第二中间部2112朝向第二磁路系统22的表面相连。第二音圈213的一端与第二球顶212相连接,第二音圈213的另一端插入第二磁路系统22的第二磁间隙中。
通过将第二音圈213的底端插入于第二磁路系统22的第二磁间隙中,当第二音圈213通电时,第二音圈213能够在第二磁路系统22的作用下沿自身轴线方向上下振动,并直接驱动第二球顶212同时振动,从而振动发声。
结合图4、图5、图14和图1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折环部2111朝向第二磁路系统22的方向凸出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折环部2111朝向第二发声单元20的内部方向凸出设置,从而进一步地减小第二发声单元20的外部厚度尺寸,将第二折环部2111隐藏在第二发声单元20的内部,且具有足够的振动空间,从而进一步地缩减发声装置1的整体厚度尺寸。
结合图4、图5、图16、图17和图18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磁路系统22包括第二磁轭221以及设于第二磁轭221上的第二外磁铁222和第二内磁铁223,第二内磁铁223朝向第二振动系统21的表面还设有第二内导磁板224,第二外磁铁222朝向第二振动系统21的表面还设有第二外导磁板,第二外导磁板、第二外磁铁222与第二内导磁板224、第二内磁铁223间形成第二磁间隙。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磁轭221为矩形结构,第二内磁铁223和第二外磁铁222均通过胶接的方式连接于第二磁轭221的如图4所示的下表面,其中,第二内磁铁223设于第二磁轭221的中心位置,多个条状结构的第二外磁铁222环设于第二内磁铁223的四周。第二外导磁板和第二内导磁板224分别贴合设于第二外磁铁222和第二内磁铁223的下表面,从而分别用于增强第二外磁铁和第二内磁铁223的导磁强度。
通过第二音圈213的端部插接于第二外导磁板、第二外磁铁222与第二内导磁板224、第二内磁铁223间形成第二磁间隙内,在第二音圈213振动时,不仅可以获得平衡的磁驱动力,而且还可以充分地利用振动空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外导磁板与第一内导磁板125相连,或第二外导磁板与第一内导磁板125为同一导磁板。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外导磁板与第一内导磁板125为同一导磁板。以第一内导磁板125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内导磁板125的下表面与第一内磁铁123相连,第一内导磁板125的上表面与第二外磁铁222相连,从而通过第一内导磁板125同时连接第一内磁铁123和第二外磁铁222,在有效增强导磁效果的同时,保证第一内磁铁123和第二外磁铁222沿轴线方向的错位设置,且不会在振动过程中发生移位。同时,将第一磁路系统12和第二磁路系统22连接成一个整体,从而便于后续的组装。其中,导磁板与磁铁间的连接,以及磁铁与磁轭间的连接均可以采用胶接。
进一步地,结合图4和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外导磁板设有朝向第二振动系统21方向弯折的弯折部1251,弯折部1251与第二内导磁板224相对设置,从而使第二音圈213插接于第二内导磁板224与弯折部1251之间,使第二音圈213的受到的磁场力更强,振动效果更加明显,从而提高发生品质。
结合图4、图18、图19和图20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发声单元20还包括第二支撑件23,第二支撑件23连接于第二磁路系统22,第二支撑件2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振膜211和第二外导磁板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件23包括主体部231和延伸部232。主体部231为大体的矩形环状结构,其中心设有供第二振动系统21进行振动的中心开口。主体部231的内边缘设有朝向内部延伸的延伸部232,通过延伸部232的设置,能够增加对第二外导磁板的支撑面积。由于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外导磁板与第一内导磁板125为同一导磁板,从而通过延伸部232的设置,能够增加对第一内导磁板125的支撑面积,进而通过第一内导磁板125对第二外磁铁222进行支撑。同时,延伸部232与主体部231的内壁面间形成台阶形结构,第二折环部2111设于延伸部232与主体部231形成的台阶面结构内,从而防止对第二折环部2111在振动时造成干涉。
在结合图4和图20所示,主体部231如图4所示位置的底面设有四个第二凸起233,四个第二凸起233沿主体部231的四个对角设置,从而在四个第二凸起233间形成用于安装第二振膜211的凹槽,第二振膜211固设于四个第二凸起233围成的凹槽内。同时,在主体部231的图4所示位置的顶面的四个对角处设置有四个第三凸起234,顶面的四个第三凸起233用于连接第二定心支片组件,同时第一内导磁板125与第二外磁铁222相对应的部分与主体部231设于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三凸起234间的部分相连,从而通过第二支撑件23将第二振动系统21固设于第二磁路系统22的下方。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振膜211的外边缘通过胶接、热压或一体注塑的方式与第二支撑件23相连。
再结合图4、图14和图15所示,第二振膜211还设有第二固定部2113,第二固定部2113设于第二振膜211的外边缘并与第二折环部2111相连,第二振膜211通过第二固定部2113与第二支撑件23相连。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振膜211为一体注塑件,从而可有效地提高第二振膜211的整体强度,保证振动效果,同时避免在振动过程中与第二球顶212发生分离。
结合图19和图20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发声单元20还包括第二定心支片组件,第二音圈21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定心支片组件与第二支撑件23相连。
具体地,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音圈213的顶端与第二球顶212相连,第二音圈213的底端与第二定心支片组件相连,从而对第二音圈213的两端进行固定,保证第二音圈213在第二磁间隙内上下振动。
由于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定心支片组件和第二定心支片组件沿振动方向错位设置,从而可分别采用第一定心支片组件和第二定心支片组件支撑第一音圈113和第二音圈213振动,避免了由于两个环形音圈相互嵌套,无法对内部音圈设置支片进行支撑的缺点。同时,无需在第一音圈113和第二音圈213间设置连接件,从而降低第一振动系统11和第二振动系统21的质量,提高第一音圈113和第二音圈213的振动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定心支片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定心支片24,至少两个第二定心支片24沿第二支撑件23的至少一个对角设置,且任一个第二定心支片24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第二音圈213与和第二支撑件23。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定心支片24设于第二支撑件23的任意相对设置的两个对角处,即长边与短边的接合处,从而保证对第二音圈213的支撑强度。如图19所示,第二定心支片2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二定心支片24沿第二支撑件23的两个对角设置,从而进一步地确保对第二音圈213的支撑强度。
结合图19和图2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定心支片24包括第二外连接部241、第二内连接部242和第二弹性部243,第二外连接部241与第二支撑件23相连,第二内连接部242与第二音圈213相连,第二弹性部243连接第二外连接部241和第二内连接部242,且第二弹性部243包括至少一个弧形段。
具体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弹性部243的弧形段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弧形段中任一个弧形段的弯曲形状均与第二支撑件23和第二音圈213的拐角处的形状相匹配,从而保证第二定心支片24振动的同时无需额外增加第二支撑件23和第二音圈2123间的间距尺寸,即可保证第二定心支片24的正常振动过程。
结合图2和图2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发声单元20还包括第二焊接部241和第二引出部252。
具体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便于第二引出部252与第二定心支片251的设置,第二引出部252与第二定心支片24为相互独立的结构,并通过连接件235相连。连接件235插接于第二支撑件23的主体部231的安装槽内,具体地,安装槽贯穿第二凸起233和第三凸起234设置,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主体部231的两侧的第二凸起233和第三凸起234的端面相齐平,或略突出第二凸起233和第三凸起234的端面设置,连接件235的顶端与第二定心支片24相连,连接件235的底端与第二引出部252相连,并通过第二引出部252的设置将第二焊接部251引出至发声装置1的外部,从而与外部供电电源相连,进而对第二定心支片24和第二音圈213进行供电。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引出部252的数量为一个,且一个第二引出部252同时与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二定心支片24相连。
再结合图10和图1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件13还设有第一凸起133,第一凸起133突出第一支撑件13的底面设置,具有第二焊接部251的部分第二引出部252设于第一凸起133上。而具有第一焊接部144的第一引出部145设于第一支撑件13的底面上,从而使第一焊接部144和第二焊接部251沿振动方向形成错位结构,进而便于分别与外部电源相连接。
结合图2、图5和图23所示,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壳体3以及设于壳体3内的发声装置1。其中,壳体3的内部形成有第一收容腔31,发声装置1设于第一收容腔31,其中,壳体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外壳311和第二外壳312,发声装置1的第一磁路系统12与第一外壳311相连,发声装置1的第二磁路系统22与第二外壳312相连,第二振动系统21与第一外壳311间形成第一出声通道3111,第一振动系统11与第二外壳312间形成第二出声通道3121,壳体3上设有与第一收容腔31相连通的至少一个出声口。
结合图2、图5和图2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3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外壳311和第二外壳312,并将第一外壳311或第二外壳312与电子设备的机壳4的内壁面相连,从而将具有发声装置1的壳体3固设于机壳4的内部。具体地,第一外壳311设于壳体3的底部,第二外壳312设于壳体3的顶部且与机壳4相连,发声装置1的第一磁轭121与第一外壳311相连,并使第二振动系统21与第一外壳311间形成第一出声通道3111,发声装置1的第二磁轭221与第二外壳312相连,并使第一振动系统11与第二外壳312间形成第二出声通道3121,从而在壳体3的内部形成双面发声。同时第一外壳311的侧壁313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出声口3131,第一出声通道3111和第二出声通道3121分别与第一出声口3131相连通,第一振动系统11的出声和第二振动系统21的出声均能够通过第一出声口3131流出至壳体3的外部。
结合图2、图5和图23所示,第一磁轭121朝向第一外壳311的至少部分板面与第一外壳311间隔设置,从而在第二振动系统21与第一外壳311间形成第一出声通道3111。同时,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内固定部1114与第一磁路系统12的间距尺寸大于第一中间部1112与第一磁路系统12的间距尺寸。由于第一内固定部1114与第二磁路系统22相连,从而使第二磁路系统22整体位于第一磁路系统12的上方,形成错位结构,并在第一振动系统11与第二外壳312间形成第二出声通道3121。
结合图2、图5和图2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出声口3131所在的侧壁313上设有环绕第一出声口3131的导向面3132,导向面3132的径向尺寸沿出声口3131的出声方向逐渐减小。通过导向面3132的设置,能够有效地提高发声装置1的发声质量。
如图2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3的内部还形成有第二收容腔32,第二收容腔32与第一收容腔31并排设置,第二收容腔32设有吸音颗粒。
结合图2、图5和图23所示,发声装置1设于第一收容腔31,并阻断了第一收容腔31和第二收容腔32的连通口,通过在第二收容腔32设有吸音颗粒,能够降低或消除第一发声单元10和第二发声单元20振动发声时产生的噪音,从而提高发声装置1的音效品质。
结合图2、图5和图2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出声口包括第一出声口3131和第二出声口3133,第一外壳311或第二外壳312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出声口3131,第一外壳311与第二振动系统21相对设置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出声口3133,第一出声口3131与第二出声通道3121相连通,第二出声口3133与第一出声通道3111相连通,第一出声通道3111和第二出声通道3121互不连通。具体地,第一磁路系统12与第一外壳311的内壁面相连,并在第二振动系统21与第一外壳311间形成第一出声通道3111,第二磁路系统22与第二外壳312的内壁面相连,并在第一振动系统11与第二外壳312间形成第二出声通道3121,且第一出声通道3111和第二出声通道3121互不连通。第一出声通道3111通过第二出声口3133发声,第二出声通道3121通过第一出声口3131发声,从而实现壳体3的多面发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声单元,所述第一发声单元包括第一振动系统和与所述第一振动系统相配合的第一磁路系统;以及
第二发声单元,所述第二发声单元包括第二振动系统和与所述第二振动系统相配合的第二磁路系统;
其中,所述第一振动系统环绕所述第二磁路系统设置,所述第一磁路系统环绕所述第二振动系统设置,且所述第一磁路系统和所述第二磁路系统沿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和所述第二振动系统的共同振动方向错位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包括第一振膜、第一球顶和第一音圈,所述第一振膜为环形振膜,所述第一振膜包括第一内折环部、第一中间部和第一外折环部,所述第一内折环部和所述第一外折环部间隔设置并通过所述第一中间部相连,所述第一球顶固定于所述第一中间部,所述第一音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球顶相连接,所述第一音圈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一磁路系统的第一磁间隙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路系统包括第一磁轭以及设于所述第一磁轭上的第一外磁铁和第一内磁铁,所述第一外磁铁朝向所述第一振动系统的表面还设有第一外导磁板,所述第一内磁铁朝向所述第一振动系统的表面还设有第一内导磁板,所述第一外导磁板、第一外磁铁与所述第一内导磁板、第一内磁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声单元还包括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磁路系统,所述第一振膜的外边缘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所述第一振膜的内边缘与所述第二磁路系统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声单元还包括第一定心支片组件,所述第一音圈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定心支片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心支片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定心支片,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定心支片沿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至少一个对角设置,且任一个所述第一定心支片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音圈与和所述第一支撑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振动系统包括第二振膜、第二球顶和第二音圈,所述第二振膜为平面振膜,所述第二振膜包括第二折环部和第二中间部,所述第二球顶固定于所述第二中间部,所述第二音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球顶相连接,所述第二音圈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磁路系统的第二磁间隙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路系统包括第二磁轭以及设于所述第二磁轭上的第二外磁铁和第二内磁铁,所述第二内磁铁朝向所述第二振动系统的表面还设有第二内导磁板,所述第二外磁铁朝向所述第二振动系统的表面还设有第二外导磁板,所述第二外导磁板、第二外磁铁与所述第二内导磁板、第二内磁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磁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导磁板设有朝向所述第二振动系统方向弯折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内导磁板相对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导磁板与所述第二外导磁板相连,或,所述第一内导磁板与所述第二外导磁板为同一导磁板。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声单元还包括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二磁路系统,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振膜和所述第二外导磁板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声单元还包括第二定心支片组件,所述第二音圈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定心支片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心支片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定心支片,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定心支片沿所述第二支撑件的至少一个对角设置,且任一个所述第二定心支片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所述第二音圈与和所述第二支撑件。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装置,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第一收容腔,所述发声装置设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发声装置的第一磁路系统与所述第一外壳相连,所述发声装置的第二磁路系统与所述第二外壳相连,所述第二振动系统与所述第一外壳间形成第一出声通道,所述第一振动系统与所述第二外壳间形成第二出声通道,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收容腔相连通的至少一个出声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或所述第二外壳的侧壁上设有所述出声口,所述第一出声通道和所述第二出声通道分别与所述出声口相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声口包括第一出声口和第二出声口,所述第一外壳或所述第二外壳的侧壁上设有所述第一出声口,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振动系统相对设置的侧壁上设有所述第二出声口,所述第一出声口与所述第二出声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出声口与所述第一出声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出声通道和所述第二出声通道互不连通。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部还形成有第二收容腔,所述第二收容腔设有吸音颗粒。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33519.6A CN114845218B (zh) | 2022-03-31 | 2022-03-31 |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33519.6A CN114845218B (zh) | 2022-03-31 | 2022-03-31 |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45218A true CN114845218A (zh) | 2022-08-02 |
CN114845218B CN114845218B (zh) | 2025-01-14 |
Family
ID=82564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333519.6A Active CN114845218B (zh) | 2022-03-31 | 2022-03-31 |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845218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40187798A1 (en) * | 2022-12-06 | 2024-06-06 | Aac Microtech (Changzhou) Co., Ltd. | Sound device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271674Y1 (ko) * | 2002-01-03 | 2002-04-10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스피커 일체형 리시버 |
US20170347184A1 (en) * | 2014-12-08 | 2017-11-30 | Pioneer Corporation | Speaker device |
WO2020000925A1 (zh) * | 2018-06-25 | 2020-01-02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
CN111698617A (zh) * | 2019-03-14 | 2020-09-22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213126461U (zh) * | 2020-09-25 | 2021-05-04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发声单体、扬声器及电子终端 |
CN215499559U (zh) * | 2021-09-18 | 2022-01-11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
-
2022
- 2022-03-31 CN CN202210333519.6A patent/CN11484521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271674Y1 (ko) * | 2002-01-03 | 2002-04-10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스피커 일체형 리시버 |
US20170347184A1 (en) * | 2014-12-08 | 2017-11-30 | Pioneer Corporation | Speaker device |
WO2020000925A1 (zh) * | 2018-06-25 | 2020-01-02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
CN111698617A (zh) * | 2019-03-14 | 2020-09-22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213126461U (zh) * | 2020-09-25 | 2021-05-04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发声单体、扬声器及电子终端 |
CN215499559U (zh) * | 2021-09-18 | 2022-01-11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40187798A1 (en) * | 2022-12-06 | 2024-06-06 | Aac Microtech (Changzhou) Co., Ltd. | Sound device |
WO2024119345A1 (zh) * | 2022-12-06 | 2024-06-13 |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发声器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45218B (zh) | 2025-0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678107B2 (en) | Speaker | |
US11700490B2 (en) | Speaker | |
CN114845220A (zh) |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 |
WO2021232475A1 (zh) | 一种扬声器 | |
WO2021232458A1 (zh) | 一种扬声器 | |
US20070242850A1 (en) | Loudspeaker with cone-coupled damper | |
CN112383854B (zh) | 发声装置 | |
CN114845218A (zh) |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 |
WO2022206046A1 (zh) | 发声装置 | |
CN119012087A (zh) |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 |
WO2022126778A1 (zh) | 发声装置 | |
CN114845219A (zh) |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 |
WO2022126782A1 (zh) | 扬声器箱及其装配方法 | |
WO2022062003A1 (zh) | 一种发声单体和扬声器箱 | |
CN115002622B (zh) | 一种发声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1711895A (zh) | 扬声器 | |
JP7598390B2 (ja) | 同軸スピーカー | |
CN115297411B (zh) | 扬声器 | |
WO2022082855A1 (zh) | 扬声器 | |
CN212727403U (zh) | 扬声器 | |
CN208850052U (zh) | 扬声器 | |
CN106658312A (zh) | 扬声器 | |
WO2021128332A1 (zh) | 发声器件 | |
CN219395034U (zh) | 一种多磁路微型喇叭 | |
CN118678270B (zh) |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