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29440B - 软质泡沫 - Google Patents
软质泡沫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829440B CN114829440B CN202080089915.8A CN202080089915A CN114829440B CN 114829440 B CN114829440 B CN 114829440B CN 202080089915 A CN202080089915 A CN 202080089915A CN 114829440 B CN114829440 B CN 11482944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socyanate
- composition
- weight
- polyether polyol
- fo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48—Polyethers
- C08G18/4804—Two or more polyethers of different physical or chemical nature
- C08G18/4816—Two or more polyethers of different physical or chemical nature mixtures of two or more polyetherpolyols having at least three hydroxy group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30—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32—Polyhydroxy compounds; Polyamines; Hydroxyamines
- C08G18/3271—Hydroxyamines
- C08G18/3275—Hydroxyamines containing two hydroxy group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08—Processes
- C08G18/14—Manufacture of cellular produc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30—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32—Polyhydroxy compounds; Polyamines; Hydroxyamines
- C08G18/3271—Hydroxyamines
- C08G18/3278—Hydroxyamines containing at least three hydroxy groups
- C08G18/3281—Hydroxyamines containing at least three hydroxy groups containing three hydroxy group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48—Polyethers
- C08G18/4833—Polyethers containing oxyethylene units
- C08G18/4837—Polyethers containing oxyethylene units and other oxyalkylene units
- C08G18/4841—Polyethers containing oxyethylene units and other oxyalkylene units containing oxyethylene end group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65—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with 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66—Compounds of groups C08G18/42, C08G18/48, or C08G18/52
- C08G18/6666—Compounds of group C08G18/48 or C08G18/52
- C08G18/667—Compounds of group C08G18/48 or C08G18/52 with compounds of group C08G18/32 or polyamines of C08G18/38
- C08G18/6681—Compounds of group C08G18/48 or C08G18/52 with compounds of group C08G18/32 or polyamines of C08G18/38 with compounds of group C08G18/32 or C08G18/3271 and/or polyamines of C08G18/38
- C08G18/6688—Compounds of group C08G18/48 or C08G18/52 with compounds of group C08G18/32 or polyamines of C08G18/38 with compounds of group C08G18/32 or C08G18/3271 and/or polyamines of C08G18/38 with compounds of group C08G18/3271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7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used
- C08G18/72—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 C08G18/721—Two or more polyisocyanate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single group C08G18/73 - C08G18/80
- C08G18/725—Combination of polyisocyanates of C08G18/78 with other polyisocyanat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7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used
- C08G18/72—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 C08G18/74—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 C08G18/75—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cycloaliphatic
- C08G18/751—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cycloaliphatic containing only one cycloaliphatic ring
- C08G18/752—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cycloaliphatic containing only one cycloaliphatic ring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group linked to the cycloaliphatic ring by means of an aliphatic group
- C08G18/753—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cycloaliphatic containing only one cycloaliphatic ring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group linked to the cycloaliphatic ring by means of an aliphatic group containing one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group linked to the cycloaliphatic ring by means of an aliphatic group having a primary carbon atom next to the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group
- C08G18/755—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cyclic cycloaliphatic containing only one cycloaliphatic ring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group linked to the cycloaliphatic ring by means of an aliphatic group containing one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group linked to the cycloaliphatic ring by means of an aliphatic group having a primary carbon atom next to the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group and at least one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group linked to a secondary carbon atom of the cycloaliphatic ring, e.g. isophorone diisocyanat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7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used
- C08G18/72—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 C08G18/77—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having heteroatoms in addition to the isocyanate or isothiocyanate nitrogen and oxygen or sulfur
- C08G18/78—Nitrogen
- C08G18/79—Nit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yisocyanates used, these having groups formed by oligomerisation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791—Nit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yisocyanates used, these having groups formed by oligomerisation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containing isocyanurate groups
- C08G18/792—Nit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yisocyanates used, these having groups formed by oligomerisation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containing isocyanurate groups formed by oligomerisation of aliphatic and/or cycloaliphatic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101/00—Manufacture of cellular produc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110/00—Foam properties
- C08G2110/0008—Foam properties flexibl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110/00—Foam properties
- C08G2110/0041—Foam properties having specified density
- C08G2110/0058—≥50 and <150kg/m3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备软质泡沫的组合物及其应用。所述组合物包含下列组分:a.异氰酸酯混合物;b.聚合物多元醇混合物;c.含异氰酸酯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其具有32‑400g/mol的数均分子量;d.碱金属盐和/或碳酸氢铵水溶液,其具有大于或等于1.5重量%且小于30重量%的浓度以及小于9.5的pH值;和e.金属催化剂;其中所述组合物中的叔胺类催化剂的量不大于0.1重量%,并且所述组合物的异氰酸酯指数为70‑120。所述组合物具有高的反应效率且能满足纺织行业的量化生产要求。由所述组合物制得的软质泡沫具有良好的耐酚黄变性,并且能满足纺织行业对泡沫的高回弹弹性、良好的透气性、耐紫外线黄变性等综合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备软质泡沫的组合物及其应用,由所述组合物制备的软质泡沫及制备软质泡沫的方法,以及包含软质泡沫的纺织品。
背景技术
黄变现象是纺织品行业中一直存在的问题,该现象严重影响了外观。纺织品黄变主要包括酚黄变、热黄变、抗NOX黄变、紫外线黄变等。在其中,酚黄变是纺织品在染整加工过程或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经常发生的黄变现象。它主要表现为纺织品在靠近包装材料和包装辊的最外层上的泛黄现象。这是因为在塑料包装材料中普遍添加有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羟基甲苯(BHT)。BHT容易与空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反应来生成2,6-二叔丁基对硝基苯酚(DTNP),该物质在室温下容易升华并转移至纺织品上,并且通常在碱性环境下显色为黄色,从而导致纺织品变黄。纺织品酚黄变检测最早为Courtaulds,Mark&spencer和其它公司的内部检测方法,随后被主要国际检测机构和公司采用。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国际标准ISO105-X18,用于检测纺织品的耐酚黄变指数。该检测已被纺织品从业者们广泛应用于纺织材料检测,并且已成为贸易中货物检验的重要检测项目。
软质泡沫、尤其是软质聚氨酯泡沫常被应用于纺织品和其它领域。例如软质聚氨酯泡沫常与纺织品层压后用作衣垫或用作垫肩、衣领或内衣杯垫或热成型之后形成的类似物。根据现有技术生产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大多数基于芳族异氰酸酯,例如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原因是它们具有高反应性;然而,芳族异氰酸酯会导致软质聚氨酯泡沫在暴露于光照或者空气时容易氧化而变黄。
这种黄变性质可以通过在软质聚氨酯泡沫中使用脂族异氰酸酯来改善。然而,由于脂族异氰酸酯的反应性比芳族异氰酸酯的反应性低得多,因此目前极少在软质聚氨酯泡沫的工业化生产中使用。为了解决脂族异氰酸酯反应性低的问题,通常使用催化剂、高活性异氰酸酯组合物、高活性多元醇组合物,或者在其它生产方法中研发少数几种合成方法来制备软质脂族聚氨酯泡沫。
对于使用强催化剂的方法,例如US 5147897公开了通过采用脂族异氰酸酯预聚物制备不黄变的聚氨酯泡沫的方法,其中在C2-C10链烷酸的钾盐或钠盐、或二氮杂双环烯烃催化剂的存在下使脂族异氰酸酯预聚物与量为0.4-5倍于脂族异氰酸酯预聚物当量的水反应,其中脂族异氰酸酯预聚物通过具有100g/mol-5,000g/mol的平均分子量的多元醇和量为2.6-14倍于羟基当量的脂族异氰酸酯的加成聚合来获得。该方法不能用于制备密度低于80kg/m3的软质聚氨酯泡沫,也不能用于制备模制泡沫。通过该方法生产的聚氨酯泡沫易于出现闭孔。EP1721720A1专门研究了对不黄变的聚氨酯泡沫的后处理以改善泡沫的透气性。
目前,报道中出现了少数使用碱金属催化剂作为发泡催化剂的体系,但这样的体系往往采用高浓度、高碱度的碱金属溶液,例如碳酸钠。高碱度加速了BHT与氮氧化合物之间的反应,促进了DTNP在泡沫上的吸附和显色,这使得软质聚氨酯泡沫很难通过耐酚黄变检测。
为了使软质聚氨酯泡沫通过耐酚黄变检测,目前在行业中常用的方法是在配方中加入酸性物质,但这会显著地影响软质聚氨酯泡沫的化学反应,尤其是脂族聚氨酯泡沫的发泡速率,这使得难以将所述方法应用于实际的量化生产,并且它还将改变泡沫的原始物理性质,在不严重的情况下造成工艺公差(process tolerance)缩小和质量可变性增加,而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发生剧烈的酸碱放热反应,引发安全问题。
另外一种方法是将软质聚氨酯泡沫浸泡在酸性溶液或者是含有耐酚黄变试剂的溶液中,然后将泡沫干燥以抑制酚黄变。例如,CN10476700公开了一种制备耐酚黄变泡沫棉的方法,其采用了浸渍在含酸缓冲溶液中以改善泡沫棉的耐酚黄变的方法。缓冲溶液为金属螯合剂和量为金属螯合剂的20-60重量%的羧酸化合物的水溶液,且其pH值为3-7。浸渍温度为25-40℃,并且浸渍时间为5-15分钟。CN102558594公开了物理改性聚氨酯泡沫棉的类似方法。有机酸缓冲溶液通过将金属螯合剂、有机酸及其盐与水混合而获得,且其pH值为3-7,其中添加的金属螯合剂的重量比为5w/w%或更低,且添加的有机酸及其盐的重量百分数为0.3-10w/w%。浸泡法具有以下缺点:后处理过程复杂;泡沫经水洗后的耐酚黄变性变差;泡沫的耐热性受到影响;并且泡沫表面上的酸性物质对皮肤产生不良影响。
对于使用高活性异氰酸酯组合物的方法,例如:US 20060160977公开了一种制备不黄变、透气的脂族聚氨酯泡沫的方法,该泡沫由异氰酸酯和具有2.7-6.0的官能度和150-300的羟值的量为50-80重量%的聚醚多元醇制得,其中异氰酸酯包括具有至少两个直接连接至脂族碳原子上的NCO基团的脂族和/或脂环族异氰酸酯单体,例如IPDI和HDI的组合或H12MDI和HDI的组合。通过该方法制备的聚氨酯泡沫存在VOC挥发的问题。JP 2006-257187A公开了一种制备几乎不黄变的软质聚氨酯泡沫的方法,其中使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共聚物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组分反应。所述多异氰酸酯组分包括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或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三聚体或其衍生物、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三聚体和/或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衍生物,两者的重量比是7:3-3:7。除了良好的耐UV黄变性和耐NOX黄变性之外,所述软质聚氨酯泡沫还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该聚氨酯泡沫的缺点是相对较硬,伸长率和拉伸强度/撕裂韧度下降,这影响了其使用。并且,由于反应物中的三聚体和衍生物中的异氰酸酯基团的含量降低,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加入更多的异氰酸酯组分来获得合适的异氰酸酯指数,从而增加了泡沫制备的成本。
对于使用高活性的多元醇组分的方法,例如CN 101157747A公开了通过使具有8-25重量%的环氧乙烷含量的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共聚物与异氰酸酯反应来制备聚氨酯泡沫的方法。在其催化剂体系中采用了传统的锡类催化剂,例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辛酸亚锡,以及叔胺类催化剂,例如三乙二胺和双(2-二甲基氨基乙基)醚。JP 2003-012756A公开了通过使脂环族二异氰酸酯与氨基-封端的聚环氧丙烷共聚物多元醇反应来制备几乎不黄变的聚氨酯泡沫的方法。该申请还公开了氨基-封端的聚环氧丙烷共聚物多元醇,这是一种价格昂贵、供应受限且在实际应用中难以获得的原料。
然而,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软质聚氨酯泡沫依然存在的缺点是泡沫在洗涤过程中易于吸水而软化、膨润并变形,以及在诸如纺织品的应用中受到限制。因此,在行业内已尝试了开发具有低密度、优异的耐候性及优异的耐水洗变形性的软质聚氨酯泡沫。
CN101580575A公开了一种软质聚氨酯泡沫,其通过脂族异氰酸酯和/或脂环族异氰酸酯和/或其中异氰酸酯基团不直接连接至芳环上的芳族异氰酸酯、包含聚氧亚烷基二醇化合物的异氰酸酯活性混合物、发泡剂及催化剂反应来制备。所产生的泡沫具有优异的耐候性及耐水洗变形性。所选的催化剂体系为碱金属盐、二氮杂双环烯烃及其苯基盐以及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催化剂。
JP 2001-72738A公开了一种聚氨酯泡沫,其通过在二氮杂双环烯烃及其苯基盐和弱酸的碱金属盐的存在下使脂族二异氰酸酯与具有小于18重量份的环氧乙烷含量(基于多元醇的量为100重量份计)的多元醇反应来制备。该聚氨酯泡沫不易黄变,并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及耐水洗变形性。所述聚氨酯泡沫的缺点是易塌陷,以及泡沫的孔封闭和收缩之间的操作范围极窄,这导致生产困难。此外,该聚氨酯泡沫的制备过程中使用的催化剂DBU具有低沸点并容易从泡沫中逃逸,使得泡沫具有大量的VOC排放。
CN 101412798公开了一种制备聚氨酯泡沫的方法,该泡沫通过使用两种不同的异氰酸酯活性物质和不含直接连接至芳环上的异氰酸酯基团的异氰酸酯来制备,其中第一异氰酸酯活性物质具有至少2.6的羟基官能度、小于800的羟基当量和大于70mgKOH/g的羟值;第二异氰酸酯活性物质具有低于6的羟基官能度、600-6000的羟基当量、9-94mgKOH/g的羟值和至少30重量%的伯羟基含量;第一异氰酸酯活性物质和第二异氰酸酯活性物质的重量比是(20-90):(80-10)。所选的催化剂体系为碱金属盐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催化剂。通过该方法获得的聚氨酯泡沫手感不佳。
综上所述,在行业内希望获得具有良好的耐酚黄变性的软质脂族聚氨酯泡沫,并且其还能满足对纺织品行业中软质泡沫的要求,例如高回弹弹性、良好的透气性、良好的耐紫外线黄变性、适合量化生产等。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制备软质泡沫的组合物及其应用,由所述组合物制备的软质泡沫及制备所述软质泡沫的方法,以及包含所述软质泡沫的纺织品。
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其包含下列组分:
a. 异氰酸酯混合物,其包含异氰酸酯单体和异氰酸酯三聚体,所述异氰酸酯单体对所述异氰酸酯三聚体的重量比是3:1-200:1;
b. 聚合物多元醇混合物,其包含:
b1) 具有不小于3000g/mol的数均分子量的第一聚醚多元醇,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通过包含环氧乙烷的组分的聚合获得,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具有基于用于制备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的组分的量为100重量%计的5-20重量%的环氧乙烷含量,
b2) 具有不小于3000g/mol的数均分子量的第二聚醚多元醇,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通过包含环氧乙烷的组分的聚合获得,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具有基于用于制备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的组分的量为100重量%计的大于60重量%的环氧乙烷含量,和
b3) 任选地具有不小于500g/mol的数均分子量的第三聚醚多元醇,
其中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对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的重量比是4:1-100:1,并且所述第三聚醚多元醇的量为基于所述聚合物多元醇混合物的量为100重量%计的不大于20重量%;
c. 具有32-400g/mol的数均分子量的含异氰酸酯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
d. 碱金属盐和/或碳酸氢铵水溶液,其具有大于或等于1.5重量%且小于30重量%的浓度以及小于9.5的pH值;和
e. 金属催化剂;
其中所述组合物中的叔胺类催化剂的量不大于0.1重量%,并且所述组合物的异氰酸酯指数是70-12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通过使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反应获得的软质泡沫。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用于制备软质泡沫的用途。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制备软质泡沫的方法,其包括将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的组分混合并发泡来获得所述软质泡沫。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包含通过本发明提供的软质泡沫的纺织品。
本发明的用于制备软质泡沫的组合物具有高反应效率,并且能满足纺织品行业的量化生产要求。由本发明的组合物制备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具有良好的耐酚黄变性,并且能满足纺织品行业对泡沫的高回弹弹性、良好的透气性、耐紫外线黄变性等的综合要求。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具有耐水洗、良好的抗拉伸强度、高延展性、可调节硬度和手感等优点。
发明详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合物,其包含下列组分:
a. 异氰酸酯混合物,其包含异氰酸酯单体和异氰酸酯三聚体,所述异氰酸酯单体对所述异氰酸酯三聚体的重量比是3:1-200:1;
b. 聚合物多元醇混合物,其包含:
b1) 具有不小于3000g/mol的数均分子量的第一聚醚多元醇,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通过包含环氧乙烷的组分的聚合获得,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具有基于用于制备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的组分的量为100重量%计的5-20重量%的环氧乙烷含量,
b2) 具有不小于3000g/mol的数均分子量的第二聚醚多元醇,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通过包含环氧乙烷的组分的聚合获得,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具有基于用于制备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的组分的量为100重量%计的大于60重量%的环氧乙烷含量,和
b3) 任选地具有不小于500g/mol的数均分子量的第三聚醚多元醇,
其中,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对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的重量比是4:1-100:1,并且所述第三聚醚多元醇的量为基于所述聚合物多元醇混合物的量为100重量%计的不大于20重量%;
c. 具有32-400g/mol的数均分子量的含异氰酸酯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
d. 碱金属盐和/或碳酸氢铵水溶液,其具有大于或等于1.5重量%且小于30重量%的浓度以及小于9.5的pH值;和
e. 金属催化剂;
其中所述组合物中的叔胺类催化剂的量不大于0.1重量%,并且所述组合物的异氰酸酯指数是70-120。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组合物的应用、由所述组合物制备的软质泡沫、制备软质泡沫的方法、以及包含所述软质泡沫的纺织品。
组合物
所述组合物的异氰酸酯指数优选为100-120,且最优选为100-110。
所述组合物的叔胺类催化剂的量优选为基于所述组合物的量为100重量%计的不大于0.1重量%。
所述组合物的叔胺类催化剂的量最优选为基于所述组合物的量为100重量%计的不大于0.01重量%。
所述叔胺类催化剂可以是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Dabco BL-11(双(2-二甲基氨基乙基)醚溶解在二丙二醇中)、Dabco 33LV(三亚乙基二胺溶解在丙二醇中)和DBU(二氮杂双环烯烃)。
所述异氰酸酯混合物和所述聚合物多元醇混合物的量优选为基于所述组合物的量为100重量%计的大于50重量%且小于或等于98重量%,最优选大于85重量%且小于或等于98重量%。
a) 异氰酸酯混合物
所述异氰酸酯混合物的异氰酸酯基团含量优选为基于所述异氰酸酯混合物的量为100重量%计的20-54重量%。
所述异氰酸酯混合物的异氰酸酯基团含量最优选为基于所述异氰酸酯混合物的量为100重量%计的20-37.5重量%。
所述异氰酸酯单体对所述异氰酸酯三聚体的重量比为3:1-120:1,更优选为3:1-20:1,最优选为5:1-10:1。
所述异氰酸酯单体和所述异氰酸酯三聚体各自独立地优选为脂族和/或脂环族的。
异氰酸酯单体
所述异氰酸酯单体的异氰酸酯官能度优选为2。
所述异氰酸酯单体的异氰酸酯基团含量优选为基于所述异氰酸酯单体的量为100重量%计的20-40重量%。
所述异氰酸酯单体优选为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脂族异氰酸酯单体和脂环族异氰酸酯单体。
所述脂族异氰酸酯单体优选为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2,2-二甲基-五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2,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亚丁基二异氰酸酯、1,3-丁二烯-1,4-二异氰酸酯、2,4,4-三甲基-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2,6-二异氰酸酯基己酸甲酯。
所述脂环族异氰酸酯单体优选为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异构双(4,4'-异氰酸酯基-环己基)甲烷或它们的具有任何异构体含量的混合物、1,4-亚环己基二异氰酸酯、1,3-双(异氰酸酯基甲基)苯(XDI)、1,3-双(2-异氰酸酯基-丙-2-基)-苯和/或1,4-双(2-异氰酸酯基-丙-2-基)-苯(TMXDI)、降冰片烷二异氰酸酯(NBDI)、氢化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6XDI)、1,4-环己基二异氰酸酯(H6PPDI)、1,5-五亚甲基二异氰酸酯(PDI)和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12MDI)。
所述异氰酸酯单体优选为脂环族异氰酸酯单体,进一步优选为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且最优选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异氰酸酯三聚体
所述异氰酸酯三聚体具有在23℃下测得的优选为1000-10000mPa·s、最优选为1000-3000mPa·s的粘度。
所述异氰酸酯三聚体的异氰酸酯基团含量优选为基于所述异氰酸酯三聚体的量为100重量%计的20-25重量%。
所述异氰酸酯三聚体优选为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脂族异氰酸酯三聚体和脂环族异氰酸酯三聚体,且最优选为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三聚体、1,5-环戊烷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
b) 聚合物多元醇混合物
所述聚合物多元醇混合物的羟基官能度优选为2-4,最优选为3-4。
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与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的重量比优选为4:1-30:1,最优选为16:1-20:1。
b1) 第一聚醚多元醇
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4000-6000g/mol。
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的羟值优选为20-80mg KOH/g,最优选为25-40mg KOH/g。
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的环氧乙烷含量优选为基于用于制备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的组分的量为100重量%计的10-20重量%。
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的粘度优选为750-1500mPa·s。
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的羟基官能度优选为2-4。
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优选为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Arcol Polyol 3553、AcrolPolyol 1362和Acrol polyol 1026。
b2) 第二聚醚多元醇
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3000-6000g/mol,最优选为4000-5000g/mol。
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的羟值优选为20-80mg KOH/g,最优选为25-40mg KOH/g。
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的环氧乙烷含量优选为基于用于制备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的组分的量为100重量%计的大于65重量%,最优选为大于65重量%且小于80重量%。
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的粘度优选为1000-1500mPa·s。
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的羟基官能度优选为2-4,最优选为3。
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优选为Bayflex VP PU 191F03。
b3) 任选的第三聚醚多元醇
所述第三聚醚多元醇与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和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不同。
所述第三聚醚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500-1000g/mol。
所述第三聚醚多元醇的羟值优选为大于200mg KOH/g,最优选为200-250mg KOH/g。
所述第三聚醚多元醇的粘度优选为200-500mPa·s。
所述第三聚醚多元醇的羟基官能度优选为2-4,最优选为3。
所述第三聚醚多元醇的量优选为基于所述聚合物多元醇混合物的量为100重量%计的不大于10重量%。
所述第三聚醚多元醇优选地通过不含环氧乙烷的组分的聚合获得。
所述第三聚醚多元醇优选为Arcol Polyol 1071。
c) 具有32-400g/mol的数均分子量的含异氰酸酯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
本文中的异氰酸酯反应性基团是指能够与异氰酸酯基团发生反应的基团。
所述具有32-400g/mol的数均分子量的含异氰酸酯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优选为脂族化合物和/或脂环族化合物。
所述异氰酸酯反应性基团优选为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羟基、伯氨基和仲氨基。
所述具有32-400g/mol的数均分子量的含异氰酸酯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进一步优选包含至少两个异氰酸酯反应性基团。
所述具有32-400g/mol的数均分子量的含异氰酸酯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最优选为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甘油、1,1,1-三羟甲基乙烷、1,1,1-三羟甲基丙烷、1,2,3-三羟甲基乙烷己烷、聚(环氧丙烷-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2-氨基-2-甲基-1-丙醇和肼。
所述具有32-400g/mol的数均分子量的含异氰酸酯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的量优选为基于所述组合物的量为100重量%计的0.5-5.0重量%,最优选为2-4重量%。
d) 碱金属盐和碳酸氢铵水溶液
所述碱金属盐水溶液中的碱金属盐优选地通过布朗斯台德(Bronsted)酸和碱金属的反应获得。
所述碱金属盐水溶液中的碱金属盐最优选为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硫酸钠、硫酸钾、柠檬酸钾、苯甲酸钠、亚硫酸钠、亚硫酸钾、硫酸氢钾和硫酸氢钠。
所述碱金属盐和/或碳酸氢铵水溶液的浓度优选为2重量%-25重量%。
所述碱金属盐和/或碳酸氢铵水溶液的pH值优选为6-9.2。
所述碱金属盐和/或碳酸氢铵水溶液的量优选为基于所述组合物的量为100重量%计的0.5-5.0重量%,最优选为1-3重量%。
e) 金属催化剂
所述金属催化剂优选为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锡类化合物、亚锡类化合物、铅类化合物、镍类化合物、钴类化合物、铜类化合物和铋类化合物,最优选为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锡类化合物和亚锡类化合物。
所述锡类化合物优选为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乙酸锡、辛酸锡、油酸锡、月桂酸锡、二乙酸二丁基锡、二月桂酸二甲基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二硫醇二丁基锡、马来酸二丁基锡、二新癸酸二丁基锡、二硫醇二辛基锡、二月桂酸二辛基锡和二氯化二丁基锡;进一步优选为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羧酸二烷基锡、氢氧化三烷基锡、氧化二烷基锡、二醇二烷基锡、二氯化二烷基锡和二硫醇二烷基锡;最优选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所述亚锡类化合物优选为羧酸亚锡盐,最优选为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醋酸亚锡、辛酸亚锡和油酸亚锡。
所述铅类化合物优选为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辛酸铅和环烷酸铅。
所述镍类化合物优选为环烷酸镍。
所述钴类化合物优选为环烷酸钴。
所述铜类化合物优选为辛烯酸铜(copper octenate)。
所述铋类化合物优选为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辛酸铋和新癸酸铋。
所述金属催化剂的量优选为基于所述组合物的量为100重量%计的0.5-3.0重量%,最优选为0.5-1.5重量%。
f) 添加剂
所述组合物优选进一步包含添加剂,并且所述添加剂优选为下列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水、物理发泡剂、表面活性剂、颜料、抗氧化剂、UV光吸收剂、UV光稳定剂、阻燃剂、填料、回收的泡沫粉末、抗菌化合物和抗静电剂。
所述添加剂的量优选为基于所述组合物的量为100重量%计的0.3-15重量%。
添加剂中的水是指除碱金属盐和/或碳酸氢铵水溶液中所含的水以外加入的水。水与所述异氰酸酯混合物反应来产生二氧化碳,由此获得不同密度范围内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当组合物的水含量相对较高时,可以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并可得到具有较低密度的软质聚氨酯泡沫。
所述水的量优选为基于所述组合物的量为100重量%计的0.3-5.0重量%,最优选为0.5-2.5重量%。
所述物理发泡剂优选为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氢氯氟烃和二氧化碳,最优选为二氧化碳(气体或液体)。
所述表面活性剂优选为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聚硅氧烷-聚环氧烷烃共聚物、不含硅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具有大于1,000g/mol的相对分子量的高分子型表面活性剂。
所述聚硅氧烷-聚环氧烷烃共聚物优选为具有3-33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的聚硅氧烷-聚环氧烷烃共聚物,最优选为具有6-20的HLB的聚硅氧烷-聚环氧烷烃共聚物。
所述不含硅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优选为具有1-20的HLB的不含硅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最优选为具有6-20的HLB的不含硅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所述表面活性剂最优选为Niax silicone Y-10366。
所述表面活性剂的量优选为基于所述组合物的量为100重量%计的1-4重量%。
尽管本发明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受紫外线(UV)辐射并不容易褪色,但为了改善泡沫的光稳定性,可在所述组合物中加入UV光稳定剂、UV光吸收剂或抗氧化剂。
所述UV光稳定剂优选为受阻胺UV光稳定剂。
所述受阻胺UV光稳定剂优选为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双(2,2,6,6-四甲基哌啶基)癸二酸酯、聚[[6-[(1,1,3,3-四甲基丁基)氨基]-s-三嗪-2,4-二基]-[(2,2,6,6-四甲基-4-哌啶基)亚氨基]-六亚甲基-[(2,2,6,6-四甲基-4-哌啶基)亚氨基]](CAS编号71878-19-8)、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3,5-二(1,1-二甲基乙基)-4-羟苯基]甲基]丁基丙二酸酯和4-苯甲酰氧基-2,2,6,6-四甲基吡啶。
所述UV光吸收剂优选为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水杨酸酯类、苯并三唑类和二苯甲酮类。
所述水杨酸酯类优选为水杨酸苯酯和/或水杨酸叔丁基苯酯。
所述苯并三唑类优选为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2-(2'-羟基-3',5'-二异戊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和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
所述二苯甲酮类优选为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和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
所述抗氧剂优选为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自由基链封端剂和过氧化物分解剂。
所述过氧化物分解剂优选为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硫代酯类和亚磷酸酯类。
所述抗氧化剂和所述UV光吸收剂的量各自独立地优选为基于所述组合物的量为100重量%计的0.1重量%-2重量%。
软质泡沫
所述软质泡沫具有20kg/m3-120kg/m3、最优选为20kg/m3-100kg/m3的密度。
所述软质泡沫具有优选不小于30升/分钟的空气流量、优选大于35%的落球回弹率和优选不低于4的UV稳定性。
所述软质泡沫具有优选不低于3的耐酚黄变指数,其通过根据标准ISO 105-X18:2007的检测获得。
在经根据标准AATCC 135-2012洗涤并烘干一次之后,所述软质泡沫具有优选不低于3的耐酚黄变指数,其通过根据标准ISO 105-X18:2007的检测获得。
制备软质泡沫的方法
组分的混合可以是组分的同时混合。
组分的混合还可以分步进行,例如先混合所述组合物中除组分a)和组分d)之外的组分,然后加入组分d),并最后加入组分a)。
所述方法具有优选小于50秒的乳状液分层(cream)时间和优选不大于500秒的起发时间。
乳状液分层时间是指从混合异氰酸酯混合物和组合物中的其它组分开始,直到通过混合获得的所得混合物呈白色和乳状时所需的时间段。
起发时间是指从混合异氰酸酯混合物和组合物中的其它组分开始,直到发泡结束时所需的时间。
所述组分b)可以是预混合的组分,或者每种聚醚多元醇也可以是逐一加入的,优选为预混合的组分。
所述组分a)可以是预混合的组分,或者每种异氰酸酯可以是逐一加入的,优选为预混合的组分。
纺织品
所述纺织品优选地选自枕头、靠垫、衣垫、内衣和鞋面。
本发明主要涉及以下实施方案:
1. 一种组合物,其包含下列组分:
a. 异氰酸酯混合物,其包含异氰酸酯单体和异氰酸酯三聚体,所述异氰酸酯单体对所述异氰酸酯三聚体的重量比是3:1-200:1;
b. 聚合物多元醇混合物,其包含:
b1) 具有不小于3000g/mol的数均分子量的第一聚醚多元醇,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通过包含环氧乙烷的组分的聚合获得,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具有基于用于制备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的组分的量为100重量%计的5-20重量%的环氧乙烷含量,
b2) 具有不小于3000g/mol的数均分子量的第二聚醚多元醇,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通过包含环氧乙烷的组分的聚合获得,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具有基于用于制备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的组分的量为100重量%计的大于60重量%的环氧乙烷含量,和
b3) 任选的具有不小于500g/mol的数均分子量的第三聚醚多元醇,
其中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对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的重量比是4:1-100:1,并且所述第三聚醚多元醇的量为基于所述聚合物多元醇混合物的量为100重量%计的不大于20重量%;
c. 具有32-400g/mol的数均分子量的含异氰酸酯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
d. 碱金属盐和/或碳酸氢铵水溶液,其具有大于或等于1.5重量%且小于30重量%的浓度以及小于9.5的pH值;和
e. 金属催化剂;
其中所述组合物中的叔胺类催化剂的量不大于0.1重量%,并且所述组合物的异氰酸酯指数是70-120。
2. 根据实施方案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碱金属盐水溶液中的碱金属盐通过布朗斯台德酸和碱金属的反应获得,并且最优选为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硫酸钠、硫酸钾、柠檬酸钾、苯甲酸钠、亚硫酸钠、亚硫酸钾、硫酸氢钾和硫酸氢钠。
3. 根据实施方案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碱金属盐和/或碳酸氢铵水溶液具有2重量%-25重量%的浓度。
4. 根据实施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碱金属盐和/或碳酸氢铵水溶液具有6-9.2的pH值。
5. 根据实施方案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混合物具有基于所述异氰酸酯混合物的量为100重量%计的20-54重量%、最优选20-37.5重量%的异氰酸酯基团含量。
6. 根据实施方案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单体和所述异氰酸酯三聚体各自独立地为脂族和/或脂环族。
7. 根据实施方案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单体对所述异氰酸酯三聚体的重量比是3:1-120:1,最优选3:1-20:1。
8. 根据实施方案1-7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单体是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最优选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9. 根据实施方案1-8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三聚体在23℃下具有1000-10000mPa·s的粘度。
10. 根据实施方案1-9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三聚体是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三聚体、1,5-环戊烷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
11. 根据实施方案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混合物和所述聚合物多元醇混合物的量为基于所述组合物的量为100重量%计的大于50重量%且小于或等于98重量%,最优选大于85重量%且小于或等于98重量%。
12. 根据实施方案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对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的重量比是4:1-30:1。
13. 根据实施方案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具有基于用于制备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的组分的量为100重量%计的10-20重量%的环氧乙烷含量。
14. 根据实施方案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具有基于用于制备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的组分的量为100重量%计的大于65重量%的环氧乙烷含量。
15. 根据实施方案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叔胺类催化剂的量为基于所述组合物的量为100重量%计的不大于0.01重量%。
16. 根据实施方案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进一步包含添加剂,并且所述添加剂是下列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水、物理发泡剂、表面活性剂、颜料、抗氧化剂、UV光吸收剂、UV光稳定剂、阻燃剂、填料、回收的泡沫粉末、抗菌化合物和抗静电剂。
17. 一种通过使根据实施方案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反应获得的软质泡沫。
18. 根据实施方案17所述的软质泡沫,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泡沫具有20kg/m3-120kg/m3、最优选20kg/m3-100kg/m3的密度。
19. 根据实施方案17或18所述的软质泡沫,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泡沫具有通过根据标准ISO 105-X18:2007的检测获得的不小于3的耐酚黄变指数。
20. 根据实施方案17-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软质泡沫,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泡沫具有不小于30升/分钟的空气流量、大于35%的落球回弹率和不低于4的UV稳定性。
21. 根据实施方案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用于制备软质泡沫的用途。
22. 一种制备软质泡沫的方法,其包括将根据实施方案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的组分混合并发泡以获得所述软质泡沫。
23. 根据实施方案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有小于50秒的乳状液分层时间和不大于500秒的起发时间。
24. 一种包含根据实施方案17-20中任一项所述的软质泡沫的纺织品。
25. 根据实施方案24所述的纺织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织品选自枕头、靠垫、衣垫、内衣和鞋面。
实施例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都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当本说明书中术语的定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不一致时,以本文中所述的定义为准。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表达成分的量、反应条件等的所有数值应理解为被术语“约”修饰。因此,除非有相反表示,否则在本文中阐述的数值参数是能够根据需要获得的所需性能而变化的近似值。
如本文中所用的,“和/或”是指所提及的要素中的一个或全部。
如本文中所用的,“包括”和“包含”涵盖只有所提及的要素存在的情形以及除了所提及的要素之外还存在其它未提及的要素的情形。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发明中的所有百分数均为重量百分数。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发明的分析测量都在23℃下进行。
数均分子量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以四氢呋喃为流动相、聚苯乙烯为对照标准物在23℃下测定。
羟值根据ASTM D4274测定。
异氰酸酯基团(NCO)含量根据DIN-EN ISO 11909按体积测定;并且测得的数据包括游离的和潜在游离的NCO含量。
粘度使用来自Brookfield Company的DV-II+Pro.旋转粘度计根据DIN 53019在23℃下测得。
碱金属盐水溶液和碳酸氢铵水溶液的pH值使用来自Sartorius Company的PB-10pH计根据DIN19263在23℃下测得。
异氰酸酯指数=(组合物中的NCO基团的总摩尔数/组合物中的NCO反应性基团的总摩尔数)*100。
聚醚多元醇的环氧乙烷含量是指聚醚多元醇制备过程中的环氧乙烷组分对该聚醚多元醇制备过程中的全部组分的重量百分数含量。
异氰酸酯混合物的异氰酸酯基团含量按如下计算:∑(各异氰酸酯组分的重量*对应的异氰酸酯基团的含量(NCO%))/各异氰酸酯组分的重量之和。异氰酸酯混合物的异氰酸酯基团含量也可以根据DIN-EN ISO 11909按体积来测定,并且测得的数据包括游离的和潜在游离的NCO含量。
原料和试剂
Desmodur®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其具有37.5±0.5%的异氰酸酯基团(NCO)含量、10mPa·s的粘度以及2的NCO官能度,并可商购自Covestro Polymers (China)Co., Ltd.。
Desmodur XP2838: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其具有21±0.5%的NCO含量、<0.2%的HDI单体含量、<0.15%的IPDI单体含量以及2700mPa·s的粘度(23℃),并可商购自Covestro Polymers (China) Co., Ltd.。
Desomodur N3600: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其具有23±0.5%的NCO含量、<0.25%的HDI单体含量、以及1100mPa·s的粘度,并可商购自Covestro Polymers (China)Co., Ltd.。
Desomodur N3300: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其具有21.8±0.3%的NCO含量、<0.15%的HDI单体含量以及2500mPa·s的粘度,并可商购自Covestro Polymers (China)Co., Ltd.。
Arcol Polyol 3553:聚醚三元醇,其具有约35mg KOH/g的羟值、4800g/mol的数均分子量、1000mpa·s的粘度、3的羟基官能度以及14重量%的EO含量,并可商购自CovestroPolymers (China) Co., Ltd.。
Arcol Polyol 1362:聚醚三元醇,其具有约28mg KOH/g的羟值、6000g/mol的数均分子量、1200±200mPa·s的粘度、3的羟基官能度以及15重量%EO含量,并可商购自Covestro Polymers (China) Co., Ltd.。
Bayflex VP PU 19IF03:高活性聚醚多元醇,其具有约37mg KOH/g的羟值、4550g/mol的数均分子量、约1070mpa·s的粘度、3的羟基官能度以及71重量%的EO含量,并可商购自Covestro Polymers (China) Co., Ltd.。
TEOA:三乙醇胺,其具有≥99.0%的纯度,可商购自Sinopharm Chemical ReagentCo., Ltd.,并用作具有32-400g/mol的数均分子量的含异氰酸酯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
DEOA:二乙醇胺,其具有≥99.0%的纯度,可商购自Sinopharm Chemical ReagentCo., Ltd.,并用作具有32-400g/mol的数均分子量的含异氰酸酯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
Na2CO3溶液(浓度为10%):称取碳酸钠并溶解在水中以获得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水溶液。碳酸钠固体具有≥99.0%的纯度,并可商购自Sinopharm Chemical ReagentCo., Ltd.。水由来自Millipore Corporation的MingChe -D24UV纯水机制得。
Niax silicone Y-10366:表面活性剂,可商购自Momentive PerformanceMaterials Co. Ltd.,并用作添加剂。
Niax CS_22LF:表面活性剂,其具有约350mg KOH/g的羟值和(23℃)650mPa·s的粘度,并可商购自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Co. Ltd.,并用作添加剂。
Dabco T-9:辛酸亚锡,催化剂,可商购自Evonik Specialty Chemicals Co.,Ltd.。
Dabco BL-11:70%双(二甲基氨基乙基)醚在二丙二醇中的溶液,催化剂,可商购自Evonik Specialty Chemicals Co., Ltd.。
DBU: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其具有≥98%的纯度,可商购自WoKaiReagent。
检测方法
泡沫密度:通过根据标准ASTM D3574的测量获得。
落球回弹率:通过根据标准ASTM D3574的测量获得。
空气流量:采用可商购自IDM公司的F0023数显型泡沫孔隙率检测仪通过根据标准ASTM D3574的测量获得。在23℃和1个标准大气压的检测条件下以及通过使长宽高尺寸是50mm×50mm×25mm的泡沫保持在125Pa的压差下,测得每单位时间通过泡沫的空气体积来获得以升/分钟为单位的空气流量。
UV稳定性:采用Q-Lab公司的QUV/se紫外光加速老化检测仪根据标准GB/T 23983-2009的测量获得。检测采用UVA-340紫外线条形灯在0.68W/m2的辐照度和(60±3)℃的黑板温度以及24h连续光照下来进行。与标准灰度卡对比,结果表示为等级1-5。
未经水洗的软质泡沫的耐酚黄变指数的检测方法:根据标准ISO 105-X18:2007检测标准进行检测,其中将长×宽×高为(100±2)mm×(30±2)mm×(15±2)mm的软质聚氨酯泡沫样品和一块标准织物分别用含有酚类化合物的标准试纸包裹,然后夹在长×宽×高为(100±1)mm×(40±1)mm×(3±0.5)mm的玻璃板之间来形成组合样品。用不含2,6-二叔丁基对羟基甲苯(BHT)的聚乙烯膜将组合样品紧密包裹并固定在耐汗渍色牢度检测仪上。施加5kg压力并将检测仪放入50℃的烘箱中。在16小时之后取出检测仪并冷却。打开检测仪。拆卸聚乙烯膜。取出软质聚氨酯泡沫样品和标准织物,并在30分钟内评级。将检测后和检测前的软质聚氨酯泡沫样品进行比较,并用ISO 105 A03沾色灰卡评价软质聚氨酯泡沫样品的沾色水平,即其耐酚黄变指数。
根据标准AATCC 135-2012的一次洗涤并烘干后的软质泡沫的耐酚黄变指数的检测方法:使用Whirlpool的3LWTW4840YW洗衣机和3LWED4900YW烘干机,参考根据标准AATCC135-2012的洗涤方法洗涤软质聚氨酯泡沫样品。在检测中使用如下材料和条件:AATCC1993标准洗衣粉,AATCC标准一号洗衣,普通水流设置,水温60±3℃,洗涤时间12分钟,甩干时间6分钟,滚筒式普通烘干,干燥温度66±5℃,冷却时间10分钟,并洗涤和烘干各一次。将样品在室温下放置直至晾干,然后使用软质泡沫的耐酚黄变指数的检测方法检测耐酚黄变指数。
软质泡沫检测的参考值
表1示出了软质泡沫的性能检测指标及其参考值。
表1:泡沫的性能检测指标及其参考值
泡沫的性能检测指标 | 参考值 |
乳状液分层时间 | < 50s,时间越短,组合物的反应效率越高 |
起发时间 | ≤500s,时间越短,组合物的反应效率越高 |
落球回弹率 | > 35%,百分数值越大,泡沫的回弹弹性越高 |
空气流量 | ≥ 30升/分钟,空气流量越大,泡沫的透气性越好 |
UV稳定性(耐紫外线黄变等级) | 1→5,等级4和等级5表明没有裸眼可辨别的颜色变化,表明泡沫不易黄变。等级1意味着泡沫颜色变深,且泡沫易黄变。 |
耐酚黄变指数 | 1→5,指数越高,软质泡沫的耐酚黄变能力越好。指数5表明泡沫棉样品在检测前和检测后几乎没有颜色变化。低于3的指数表明泡沫棉样品在检测前和检测后有明显的颜色变化,且不能满足行业要求。 |
表2示出了实施例1-7和对比例1-8的组合物的组分和由组合物制备的软质泡沫的性能检测结果。
软质泡沫样品的制备
根据表2中所示的组分,将各组分在23℃的室内储存至少24小时。在1.5升不锈钢杯或者塑料烧杯内,采用旋转速度设定为1500rpm的Pendraulic混合器,将除异氰酸酯和催化剂之外的组分预混40秒。随后将催化剂加入杯中,并继续采用旋转速度设定为1500rpm的Pendraulic混合器搅拌20秒。然后将各异氰酸酯组分加入杯中,并采用旋转速度设定为3000rpm的Pendraulic混合器将混合物进一步搅拌7秒。将获得混合物倒入顶部打开的45厘米(长)×45厘米(宽)×45厘米(高)的衬纸木盒内进行发泡。直至泡沫高度不再发生变化,在静置10分钟后将泡沫从木盒中移出,并储存在23℃的通风室内至少72小时。
使用电锯从泡沫中切割出符合检测要求的不同尺寸的泡沫样品。将泡沫样品在23℃、50%湿度的房间内密封放置至少24小时,随后检测泡沫样品的各项性能。
从表2中可见,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组合物的乳状液分层时间和起发时间短,且反应效率高。由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组合物制得的软质聚氨酯泡沫的落球回弹率高,即具有高回弹弹性;空气流量大,即泡沫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且还具有良好的耐紫外线黄变能力和耐酚黄变能力。
比较实施例1和对比例1,当对比例1的组合物中所含的碱金属盐水溶液具有9.67的pH值时,对比例1的组合物的乳状液分层时间和起发时间长,即对比例1的组合物的反应效率差,并且由对比例1的组合物制得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在未经水洗情况下的耐酚黄变指数和经一次水洗之后的耐酚黄变指数均为1,即软质聚氨酯泡沫的耐酚黄变性差。
比较实施例3和对比例2并比较实施例6和对比例5,当对比例2和5的组合物中所含的碱金属盐水溶液具有11.75的pH值时,由对比例2和5的组合物制得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在未经水洗情况下的耐酚黄变指数和经一次水洗之后的耐酚黄变指数均为1,即软质聚氨酯泡沫的耐酚黄变性差。
比较实施例3、对比例3和对比例6,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兼顾反应效率和耐酚黄变能力。对比例6既不包含碱金属盐水溶液又不包含Dabco BL-11。对比例6的组合物的乳状液分层时间和起发时间长,即对比例6的组合物的反应效率差。对比例3的组合物不含碱金属盐水溶液,但加入了Dabco BL-11。由对比例3的组合物制得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在未经水洗情况下的耐酚黄变指数和经一次水洗之后的耐酚黄变指数均为2,即软质聚氨酯泡沫的耐酚黄变性差。
比较实施例1和对比例4,对比例4的组合物包含大于0.1重量%的DBU。由对比例4的组合物制得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在未经水洗情况下的耐酚黄变指数和经一次水洗之后的耐酚黄变指数均为1,即对比例4的软质聚氨酯泡沫的耐酚黄变性差。
比较实施例6和对比例7,当对比例7的组合物中的碱金属盐水溶液具有1%的浓度时,对比例7的组合物的乳状液分层时间和起发时间长,即对比例7的组合物的反应效率差,并且由对比例7的组合物制得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在未经水洗情况下的耐酚黄变指数和经一次水洗之后的耐酚黄变指数均为2.5,即软质聚氨酯泡沫的耐酚黄变性差。
比较实施例5和对比例8,当对比例8的组合物中的碱金属盐水溶液具有30%的浓度时,由对比例8的组合物制得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在未经水洗情况下的耐酚黄变指数和经一次水洗之后的耐酚黄变指数均为1.5,即软质聚氨酯泡沫的耐酚黄变性差。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不受限于前述的具体细节,且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主要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以其它具体形式实施。因此将所述实施例视作示例性的,而绝非限制性的,从而通过权利要求而非通过前述说明来指明本发明的范围;且因此任何变化都应视作属于本发明,只要它们在与权利要求的含义和范围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
Claims (30)
1.一种组合物,其包含下列组分:
a.异氰酸酯混合物,其包含异氰酸酯单体和异氰酸酯三聚体,所述异氰酸酯单体对所述异氰酸酯三聚体的重量比是3∶1-200∶1;
b.聚合物多元醇混合物,其包含:
b1)具有不小于3000g/mol的数均分子量的第一聚醚多元醇,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通过包含环氧乙烷的组分的聚合获得,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具有基于用于制备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的组分的量为100重量%计的5-20重量%的环氧乙烷含量,
b2)具有不小于3000g/mol的数均分子量的第二聚醚多元醇,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通过包含环氧乙烷的组分的聚合获得,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具有基于用于制备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的组分的量为100重量%计的大于60重量%的环氧乙烷含量,和
b3)任选的具有不小于500g/mol的数均分子量的第三聚醚多元醇,
其中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对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的重量比是4∶1-100∶1,并且所述第三聚醚多元醇的量为基于所述聚合物多元醇混合物的量为100重量%计的不大于20重量%;
c.具有32-400g/mol的数均分子量的含异氰酸酯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
d.碱金属盐和/或碳酸氢铵水溶液,其具有大于或等于1.5重量%且小于30重量%的浓度以及6-9.2的pH值;和
e.金属催化剂;
其中所述组合物中的叔胺类催化剂的量不大于0.1重量%,并且所述组合物的异氰酸酯指数是70-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碱金属盐水溶液中的碱金属盐通过布朗斯台德酸和碱金属的反应获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碱金属盐水溶液中的碱金属盐为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硫酸钠、硫酸钾、柠檬酸钾、苯甲酸钠、亚硫酸钠、亚硫酸钾、硫酸氢钾和硫酸氢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碱金属盐和/或碳酸氢铵水溶液具有2重量%-25重量%的浓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混合物具有基于所述异氰酸酯混合物的量为100重量%计的20-54重量%的异氰酸酯基团含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混合物具有基于所述异氰酸酯混合物的量为100重量%计的20-37.5重量%的异氰酸酯基团含量。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单体和所述异氰酸酯三聚体各自独立地为脂族和/或脂环族。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单体对所述异氰酸酯三聚体的重量比是3∶1-120∶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单体对所述异氰酸酯三聚体的重量比是3∶1-20∶1。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单体是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单体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12.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三聚体在23℃下具有1000-10000mPa·s的粘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三聚体是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三聚体、1,5-环戊烷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混合物和所述聚合物多元醇混合物的量为基于所述组合物的量为100重量%计的大于50重量%且小于或等于98重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混合物和所述聚合物多元醇混合物的量为基于所述组合物的量为100重量%计的大于85重量%且小于或等于98重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对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的重量比是4∶1-30∶1。
1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具有基于用于制备所述第一聚醚多元醇的组分的量为100重量%计的10-20重量%的环氧乙烷含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具有基于用于制备所述第二聚醚多元醇的组分的量为100重量%计的大于65重量%的环氧乙烷含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叔胺类催化剂的量为基于所述组合物的量为100重量%计的不大于0.01重量%。
2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进一步包含添加剂,并且所述添加剂是下列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水、物理发泡剂、表面活性剂、颜料、抗氧化剂、UV光吸收剂、UV光稳定剂、阻燃剂、填料、回收的泡沫粉末、抗菌化合物和抗静电剂。
21.一种通过使根据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反应获得的软质泡沫。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软质泡沫,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泡沫具有20kg/m3-120kg/m3的密度。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软质泡沫,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泡沫具有20kg/m3-100kg/m3的密度。
24.根据权利要求21-23中任一项所述的软质泡沫,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泡沫具有通过根据标准ISO 105-X18:2007的检测获得的不小于3的耐酚黄变指数。
25.根据权利要求21-23中任一项所述的软质泡沫,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泡沫具有不小于30升/分钟的空气流量、大于35%的落球回弹率和不低于4的UV稳定性。
26.根据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用于制备软质泡沫的用途。
27.一种制备软质泡沫的方法,其包括将根据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的组分混合并发泡以获得所述软质泡沫。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有小于50秒的乳状液分层时间和不大于500秒的起发时间。
29.一种包含根据权利要求21-25中任一项所述的软质泡沫的纺织品。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纺织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织品选自枕头、靠垫、衣垫、内衣和鞋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352406.5A CN113024762A (zh) | 2019-12-24 | 2019-12-24 | 软质泡沫 |
CN2019113524065 | 2019-12-24 | ||
EP20160305.7 | 2020-03-02 | ||
EP20160305.7A EP3875509A1 (en) | 2020-03-02 | 2020-03-02 | Flexible foam |
PCT/EP2020/086797 WO2021130104A1 (en) | 2019-12-24 | 2020-12-17 | Flexible foam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29440A CN114829440A (zh) | 2022-07-29 |
CN114829440B true CN114829440B (zh) | 2024-03-08 |
Family
ID=74186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89915.8A Active CN114829440B (zh) | 2019-12-24 | 2020-12-17 | 软质泡沫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041434A1 (zh) |
EP (1) | EP4081567A1 (zh) |
CN (1) | CN114829440B (zh) |
WO (1) | WO2021130104A1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12798A (zh) * | 2008-11-21 | 2009-04-22 | 优洁(亚洲)有限公司 | 软质聚氨酯低回弹泡沫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761700A (zh) * | 2014-10-26 | 2015-07-08 | 昆山力普电子橡胶有限公司 | 一种耐黄变的聚氨酯泡棉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483732A (zh) * | 2018-05-15 | 2019-11-22 | 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 软质泡沫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79316A (en) * | 1968-03-13 | 1975-04-22 | John Fishbein | Polyurethane foams |
CA2049833A1 (en) | 1990-08-27 | 1992-02-28 | Kiyotake Morimoto | Method for producing non-yellowing polyurethane urea foam |
IN1997CH00157A (zh) * | 1996-10-01 | 2006-06-09 | Recticel | |
JP2001072738A (ja) | 2000-08-17 | 2001-03-21 | Inoac Corp | 無黄変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 |
JP2003012756A (ja) | 2001-06-27 | 2003-01-15 | Inoac Corp | 難黄変ポリウレア系フォーム |
US20060160977A1 (en) | 2005-01-14 | 2006-07-20 | Jung-Shun Ou | Prescription for preparation of non-yellowing polyurethane foam |
JP2006257187A (ja) | 2005-03-16 | 2006-09-28 | Kurabo Ind Ltd | 無黄変性軟質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及びそれを成形してなる成形品 |
EP1721720A1 (en) | 2005-05-10 | 2006-11-15 | Ou Jung-Shun | Method for preparing formed polyurethane foam materials and formed polyurethane foam materials therefrom |
CN101157747A (zh) | 2006-10-08 | 2008-04-09 | 杜宗宪 | 多元醇组合物、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580575A (zh) | 2009-06-15 | 2009-11-18 | 优洁(亚洲)有限公司 | 软质聚氨酯泡沫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558594A (zh) | 2010-12-16 | 2012-07-11 | 员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聚氨酯泡棉或泡沫的物理改性处理方法 |
CN104767000A (zh) | 2014-01-06 | 2015-07-08 | 紘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堆叠充电电池芯间电量转移的控制方法及电路 |
TWI822777B (zh) * | 2018-05-15 | 2023-11-21 | 德商科思創德意志股份有限公司 | 可撓發泡體 |
-
2020
- 2020-12-17 EP EP20842210.5A patent/EP4081567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20-12-17 WO PCT/EP2020/086797 patent/WO2021130104A1/en unknown
- 2020-12-17 US US17/788,315 patent/US20230041434A1/en active Pending
- 2020-12-17 CN CN202080089915.8A patent/CN11482944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12798A (zh) * | 2008-11-21 | 2009-04-22 | 优洁(亚洲)有限公司 | 软质聚氨酯低回弹泡沫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761700A (zh) * | 2014-10-26 | 2015-07-08 | 昆山力普电子橡胶有限公司 | 一种耐黄变的聚氨酯泡棉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483732A (zh) * | 2018-05-15 | 2019-11-22 | 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 软质泡沫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1130104A1 (en) | 2021-07-01 |
CN114829440A (zh) | 2022-07-29 |
EP4081567A1 (en) | 2022-11-02 |
US20230041434A1 (en) | 2023-02-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80575A (zh) | 软质聚氨酯泡沫及其制备方法 | |
US5877227A (en) | Low density flexible polyurethane foams | |
TWI822777B (zh) | 可撓發泡體 | |
US20130085200A1 (en) | High air flow polyurethane viscoelastic foam | |
US9840575B2 (en) | Hydrophilic prepolymer for polyurethane foams | |
BRPI0809329A2 (pt) | Método de fabricar um poliol modificado por polímero, poliol modificado por polímero, método de fabricar uma espeuma de poliuretano, e, espuma de poliuretano flexível | |
CA2827211A1 (en) | Low density polyurethane foams | |
US5821275A (en) | Flexible foams and flexible molded foams based on liquid isocyanate-terminated allophanate-modified MDI prepolymer blends and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these foams | |
WO2007142425A1 (en) | Process for preparing non-yellowing flexible polyurethane foam with high resilience and durability | |
US20130274364A1 (en) | Self-crushing polyurethane systems | |
US20180016406A1 (en) | Production of porous polyurethane layers | |
JP2001072738A (ja) | 無黄変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 | |
CN114829440B (zh) | 软质泡沫 | |
CN110483732B (zh) | 软质泡沫 | |
EP3611203B1 (en) | Flexible foams | |
CN113024762A (zh) | 软质泡沫 | |
EP3875509A1 (en) | Flexible foam | |
JP5318558B2 (ja) | 無黄変軟質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 | |
KR20210030924A (ko) | 엘라스토머 폴리우레탄 폼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CN101210065B (zh) | 不黄变聚氨基甲酸酯泡沫材料的形成方法及组合物 | |
JP2008024813A (ja) | ポリオール組成物、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およびその調製方法 | |
JP2012167221A (ja) | 軟質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 | |
JPH0971627A (ja) | 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 | |
EP3492518A1 (en) | Method for treating a polyurethane foam | |
US9102779B2 (en) | Method for producing oxidation discoloration resistant polyurethane foa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