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27816A - 耳机盒及耳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耳机盒及耳机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827816A CN114827816A CN202210500662.XA CN202210500662A CN114827816A CN 114827816 A CN114827816 A CN 114827816A CN 202210500662 A CN202210500662 A CN 202210500662A CN 114827816 A CN114827816 A CN 11482781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x
- turret
- wall
- clip
- butt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91—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R1/1008 - H04R1/1083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1/00—Receptacles for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5C1/00-A45C9/00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1/00—Receptacles for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5C1/00-A45C9/00
- A45C11/001—Receptacles for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5C1/00-A45C9/00 for storing portable audio devices, e.g. headphones or digital music p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盒以及耳机设备。该耳机盒包括:盒体以及盒盖;盒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设置有第一转动架,第二侧壁设置有第二转动架,第一转动架与第一侧壁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架与第二侧壁转动连接;盒盖包括相对的第一盒壁以及第二盒壁,第一盒壁与第一转动架卡接,第二盒壁与第二转动架卡接;在第一盒壁与第一转动架分离且第二盒壁与第二转动架连接的情况下,盒盖可带动第二转动架相对第二侧壁转动,以使盒盖与盒体具有第一角度;在第二盒壁与第二转动架分离且第一盒壁与第一转动架连接的情况下,盒盖可带动第一转动架相对第一侧壁转动,以使盒盖与盒体具有第二角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耳机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耳机盒及耳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耳机盒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常耳机盒包括盒盖和盒体。可以在盒体中放置耳机,在需要使用耳机时,可以将盒盖打开,从而取出耳机。但相关技术中的耳机盒,在打开盒盖时,有时出现不方便打开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盒及耳机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在打开盒盖时,有时出现不方便打开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盒,所述耳机盒包括:盒体以及盒盖;
所述盒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置有第一转动架,所述第二侧壁设置有第二转动架,所述第一转动架与所述第一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架与所述第二侧壁转动连接;
所述盒盖包括相对的第一盒壁以及第二盒壁,所述第一盒壁与所述第一转动架卡接,所述第二盒壁与所述第二转动架卡接;
在所述第一盒壁与所述第一转动架分离且所述第二盒壁与所述第二转动架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盒盖可带动所述第二转动架相对所述第二侧壁转动,以使所述盒盖与所述盒体具有第一角度;
在所述第二盒壁与所述第二转动架分离且所述第一盒壁与所述第一转动架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盒盖可带动所述第一转动架相对所述第一侧壁转动,以使所述盒盖与所述盒体具有第二角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设备,所述耳机设备包括耳机以及上述第一方面中所述的耳机盒;
所述耳机位于所述耳机盒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侧壁设置有第一转动架,第一转动架与第一侧壁转动连接,因此,在第一转动架受力时,第一转动架可以相对于第一侧壁转动。由于第二侧壁设置有第二转动架,第二转动架与第二侧壁转动连接,因此,在第二转动架受力时,第二转动架可以相对于第二侧壁转动。由于第一盒壁与第一转动架卡接,第二盒壁与第二转动架卡接,因此,第一盒壁可以带动第一转动架转动,第二盒壁可以带动第二转动架转动,且第一盒壁与第一转动架可以分离,第二盒壁与第二转动架可以分离,从而在第一盒壁与第一转动架分离且第二盒壁与第二转动架连接时,通过向盒盖施力,盒盖便可以带动第二转动架在第二侧壁转动,即第二盒壁带动第二转动架在第二侧壁转动,使得盒盖与盒体具有第一角度,即使得盒盖被打开,同理,在第二盒壁与第二转动架分离且第一盒壁与第一转动架连接时,通过向盒盖施力,盒盖便可以带动第一转动架在第一侧壁转动,即第一盒壁带动第一转动架在第一侧壁转动,使得盒盖与盒体具有第二角度,即使得盒盖被打开。
也即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转动架以及第二转动架,且第一转动架与第一盒壁卡接,第二转动架与第二盒壁卡接,可以使得第一转动架与第一盒壁分离,第二转动架与第二盒壁连接,通过向盒盖施力,使得第二盒壁带动第二转动架转动,从而使得盒盖处于打开状态,还可以使得第二转动架与第二盒壁分离,第一转动架与第一盒壁连接,通过向盒盖施力,使得第一盒壁带动第一转动架转动,从而使得盒盖处于打开状态,从而可以实现双侧打开盒盖的效果,从而可以较为方便的打开盒盖。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盒的示意图之一;
图2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盒的示意图之二;
图3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盒的示意图之三;
图4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盒的示意图之四;
图5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盒的示意图之五;
图6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盒盖的示意图之一;
图7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盒的示意图之六;
图8表示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盒的剖视图之一;
图10表示图9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表示图9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盒的剖视图之二;
图13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盒盖的示意图之二;
图14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卡接件的示意图;
图15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卡接件的示意图;
图16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按键的示意图;
图17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转动架的示意图;
图18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转动架的示意图;
图19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扭簧的示意图;
图20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盒的示意图之七。
附图标记:
10:盒体;20:盒盖;30:第一扭簧;40:第二扭簧;11: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21:第一盒壁;22:第二盒壁;111:第一转动架;121:第二转动架;201:第一按键;202:第二按键;211:第一卡接件;221:第二卡接件;1111:第一卡接槽;1112:第一容纳槽;1113:第一旋转孔;1211:第二卡接槽;1212:第二容纳槽;1213:第二旋转孔;2011:第一斜面;2021:第二斜面;2111:第一卡接凸台;2112:第一转动孔;2113:第一转轴;2114:第一弹性件;2115:第一倾斜滑动面;2116:第一凸台;2211:第二卡接凸台;2212:第二转动孔;2213:第二转轴;2214:第二弹性件;2215:第二倾斜滑动面;2216:第二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如图1至图19所示,该耳机盒包括:盒体10以及盒盖20。
盒体10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第一侧壁11设置有第一转动架111,第二侧壁12设置有第二转动架121,第一转动架111与第一侧壁11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架121与第二侧壁12转动连接。盒盖20包括相对的第一盒壁21以及第二盒壁22,第一盒壁21与第一转动架111卡接,第二盒壁22与第二转动架121卡接。在第一盒壁21与第一转动架111分离且第二盒壁22与第二转动架121连接的情况下,盒盖20可带动第二转动架121在第二侧壁12转动,以使盒盖20与盒体10具有第一角度;在第二盒壁22与第二转动架121分离且第一盒壁21与第一转动架111连接的情况下,盒盖20可带动第一转动架111在第一侧壁11转动,以使盒盖20与盒体10具有第二角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侧壁11设置有第一转动架111,第一转动架111与第一侧壁11转动连接,因此,在第一转动架111受力时,第一转动架111可以相对于第一侧壁11转动。由于第二侧壁12设置有第二转动架121,第二转动架121与第二侧壁12转动连接,因此,在第二转动架121受力时,第二转动架121可以相对于第二侧壁12转动。由于第一盒壁21与第一转动架111卡接,第二盒壁22与第二转动架121卡接,因此,第一盒壁21可以带动第一转动架111转动,第二盒壁22可以带动第二转动架121转动,且第一盒壁21与第一转动架111可以分离,第二盒壁22与第二转动架121可以分离,从而在第一盒壁21与第一转动架111分离且第二盒壁与第二转动架121连接时,通过向盒盖20施力,盒盖20便可以带动第二转动架121在第二侧壁12转动,即第二盒壁22带动第二转动架121在第二侧壁12转动,使得盒盖20与盒体10具有第一角度,即使得盒盖20被打开,同理,在第二盒壁22与第二转动架121分离且第一盒壁21与第一转动架111连接时,通过向盒盖20施力,盒盖20便可以带动第一转动架111在第一侧壁11转动,即第一盒壁21带动第一转动架111在第一侧壁111转动,使得盒盖20与盒体10具有第二角度,即使得盒盖20被打开。
也即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转动架111以及第二转动架121,且第一转动架111与第一盒壁21卡接,第二转动架121与第二盒壁22卡接,可以使得第一转动架111与第一盒壁21分离,第二转动架121与第二盒壁22连接,通过向盒盖20施力,使得第二盒壁22带动第二转动架121转动,从而使得盒盖20处于打开状态,还可以使得第二转动架121与第二盒壁22分离,第一转动架111与第一盒壁21连接,通过向盒盖20施力,使得第一盒壁21带动第一转动架111转动,从而使得盒盖20处于打开状态,从而可以实现双侧打开盒盖20的效果,从而可以较为方便的打开盒盖2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侧壁11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容纳槽1112中,第一转动架111位于第一容纳槽1112中,且第一转动架11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中设置有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两端分别与第一容纳槽1112相对的两个槽壁连接,从而使得第一转动架111与第一侧壁11转动连接。同理,第二侧壁12上可以设置有第二容纳槽1212中,第二转动架121位于第二容纳槽1212中,且第二转动架121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中设置有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两端分别与第二容纳槽1212相对的两个槽壁连接,从而使得第二转动架121与第二侧壁12转动连接。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可以相同,当然,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不同。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盒壁21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卡接件211,第二盒壁22上可以设置有第二卡接件221。第一卡接件211的中部与第一盒壁21转动连接,第二卡接件221的中部与第二盒壁22转动连接。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接凸台2111,第一转动架111上设置有第一卡接槽1111。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接凸台2211,第二转动架121上设置有第二卡接槽1211。在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卡接凸台2111与第一卡接槽1111卡接,以使第一盒壁21与第一转动架111连接;在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卡接凸台2111从第一卡接槽1111中脱离,以使第一盒壁21与第一转动架111分离;在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处于第三状态的情况下,第二卡接凸台2211与第二卡接槽1211卡接,以使第二盒壁22与第二转动架121连接;在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处于第四状态的情况下,第二卡接凸台2211从第二卡接槽1211中脱离,以使第二盒壁22与第二转动架121分离。
由于第一卡接件211的中部与第一盒壁21转动连接,因此,在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一端受力时,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便会转动。由于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接凸台2111,第一转动架111上设置有第一卡接槽1111,因此,在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处于不同的状态时,可以使得第一卡接凸台2111卡接在第一卡接槽1111中,或者使得第一卡接凸台2111从第一卡接槽1111中脱离。具体的,在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未受力时,即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卡接凸台2111与第一卡接槽1111卡接,使得第一盒壁21与第一转动架111连接;在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受力时,即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卡接件211便会转动,从而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一端转动,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一端的第一卡接凸台2111便会由于第一卡接件211的转动而从第一卡接槽1111中脱离,使得第一盒壁21与第一转动架111分离,从而可以向盒盖20施力,使得盒盖20带动第二转动架121在第二侧壁12转动,即使得第二盒壁22带动第二转动架121在第二侧壁12转动,最终使得盒盖20与盒体10具有第一角度,即盒盖20被打开。
同理,由于第二卡接件221的中部与第二盒壁22转动连接,因此,在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一端受力时,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便会转动。由于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接凸台2211,第二转动架121上设置有第二卡接槽1211,因此,在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处于不同的状态时,可以使得第二卡接凸台2211卡接在第二卡接槽1211中,或者使得第二卡接凸台2211从第二卡接槽1211中脱离。具体的,在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未受力时,即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二卡接凸台2211与第二卡接槽1211卡接,使得第二盒壁22与第二转动架121连接;在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受力时,即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卡接件221便会转动,从而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一端转动,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一端的第二卡接凸台2211便会由于第二卡接件221的转动而从第二卡接槽1211中脱离,使得第二盒壁22与第二转动架121分离,从而可以向盒盖20施力,使得盒盖20带动第一转动架111在第一侧壁11转动,即使得第一盒壁21带动第一转动架111在第一侧壁11转动,最终使得盒盖20与盒体10具有第二角度,即盒盖20被打开。
也即是,通过设置第一卡接件211,且在第一转动架111上设置第一卡接槽1111,可以使得第一卡接件211上的第一卡接凸台2111卡接在第一卡接槽1111中,或者第一卡接件211上的第一卡接凸台2111从第一卡接槽1111中脱离,从而可以便于第一盒壁21与第一转动架111连接或者分离。同理,通过设置第二卡接件221,且在第二转动架121上设置第二卡接槽1211,可以使得第二卡接件221上的第二卡接凸台2211卡接在第二卡接槽1211中,或者第二卡接件221上的第二卡接凸台2211从第二卡接槽1211中脱离,从而可以便于第二盒壁22与第二转动架121连接或者分离。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8和图13所示,第一卡接件211的中部可以设置有第一转动孔2112,第一转动孔2112中设置有第一转轴2113,第一转轴2113与第一盒壁21转动连接,以使第一卡接件211与第一盒壁21转动连接。第二卡接件221的中部可以设置有第二转动孔2212,第二转动孔2212中设置有第二转轴2213,第二转轴2213与第二盒壁22转动连接,以使第二卡接件221与第二盒壁22转动连接。
由于第一卡接件211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转动孔2112,第一转动孔2112中设置有第一转轴2113,第一转轴2113与第一盒壁21转动连接,因此,第一卡接件211便可以绕着第一转轴2113转动,从而第一卡接件211与第一盒壁21转动连接,进而在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受力时,第一卡接件211便会绕着第一转轴2113转动,使得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转动,使得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的第一卡接凸台2111从第一卡接槽1111中脱离。
同理,由于第二卡接件221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转动孔2212,第二转动孔2212中设置有第二转轴2213,第二转轴2213与第二盒壁22转动连接,因此,第二卡接件221便可以绕着第二转轴2213转动,从而第二卡接件221与第二盒壁22转动连接,进而在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受力时,第二卡接件221便会绕着第二转轴2213转动,使得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一端转动,使得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一端的第二卡接凸台2211从第二卡接槽1211中脱离。
也即是,通过设置在第一卡接件211的中部设置第一转动孔2112,在第一动孔中设置第一转轴2113,第一转轴2113与第一盒壁21转动连接,可以便于第一卡接件211与第一盒壁21转动连接。同理,通过设置在第二卡接件221的中部设置第二转动孔2212,在第二动孔中设置第二转轴2213,第二转轴2213与第二盒壁22转动连接,可以便于第二卡接件221与第二盒壁22转动连接。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图14、图16和图17所示,第一卡接凸台2111第一卡接凸台2111以及第二卡接凸台2211均可以为弧形凸台。第一卡接槽1111以及第二卡接槽1211均可以为弧形槽,第一卡接凸台2111的弯曲方向与第一卡接槽1111的弯曲方向相同,第二卡接凸台2211的弯曲方向与第二卡接槽1211的弯曲方向相同。至少部分第一卡接凸台2111嵌入第一卡接槽1111中,至少部分第二卡接凸台2211嵌入第二卡接槽1211中。
当第一卡接凸台2111为弧形凸台,第一卡接槽1111为弧形槽,且第一卡接凸台2111的弯曲方向与第一卡接槽1111的弯曲方向相同时,此时,在第一卡接凸台2111从第一卡接槽1111中脱离时,第一卡接槽1111的槽壁对第一卡接凸台2111的阻碍较少,可以便于第一卡接凸台2111从第一卡接槽1111中脱离。同理,当第二卡接凸台2211为弧形凸台,第二卡接槽1211为弧形槽时,此时,在第二卡接凸台2211从第二卡接槽1211中脱离时,第二卡接槽1211的槽壁对第二卡接凸台2211的阻碍较少,可以便于第二卡接凸台2211从第二卡接槽1211中脱离。也即是,通过将第一卡接凸台2111、第二卡接凸台2211设置为弧形凸台,将第一卡接槽1111以及第二卡接槽1211设置为弧形槽,可以便于第一卡接凸台2111从第一卡接槽1111中分离,也便于第一卡接凸台2111进入第一卡接槽1111,同理,也可以便于第二卡接凸台2211从第二卡接槽1211中分离,也便于第二卡接凸台2211进入第二卡接槽1211。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盒壁21上可以设置有第一按键201,第二盒壁22可以上设置有第二按键202。第一按键201与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的一侧抵接,第二按键202与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的一侧抵接。在第一按键201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按键201使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处于第一状态;在第一按键201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一按键201使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处于第二状态;在第二按键202处于第三位置的情况下,第二按键202使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处于第三状态;在第二按键202处于第四位置的情况下,第二按键202使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处于第四状态。
由于第一盒壁21上设置有第一按键201,第一按键201与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的一侧抵接,因此,当第一按键201的位置变化时,第一按键201也会使得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的状态变化。具体的,在第一按键201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即第一按键201处于初始位置时,第一按键201未受力,第一按键201可以不向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施力,使得第一卡接件211处于第一状态;在第一按键201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即按压第一按键201,使得第一按键201从初始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按键201便可以向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施加压力,第一按键201可以向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施力,使得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处于第二状态,从而使得第一卡接件211转动,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一端的第一卡接凸台2111便可以从第一卡接槽1111中脱离。也即是,通过设置第一按键201,可以便于向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施力,使得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一端的第一卡接凸台2111从第一卡接槽1111中脱离,从而便于打开盒盖20。
同理,由于第二盒壁22上设置有第二按键202,第二按键202与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的一侧抵接,因此,当第二按键202的位置变化时,第二按键202也会使得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的状态变化。具体的,在第二按键202处于第三位置的情况下,即第二按键202处于初始位置时,第二按键202未受力,第二按键202可以不向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施力,使得第二卡接件221处于第三状态;在第二按键202处于第四位置的情况下,即按压第二按键202,使得第二按键202从初始位置移动至第四位置时,第二按键202便可以向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施加压力,第二按键202可以向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施力,使得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处于第四状态,从而使得第二卡接件221转动,从而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一端的第二卡接凸台2211便可以从第二卡接槽1211中脱离。也即是,通过设置第二按键202,可以便于向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施力,使得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一端的第二卡接凸台2211从第二卡接槽1211中脱离,从而便于打开盒盖2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卡接件21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第一卡接槽111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卡接件211的位置相对,且两个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相互朝向,两个第一卡接槽1111位置相对,第一按键201同时与两个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抵接,从而在按压第一按键201时,可以使得两个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一端的第一卡接凸台2111同时从第一卡接槽1111中脱离。在两个第一卡接凸台2111分别卡接在两个第一卡接槽1111中时,还可以使得第一盒壁21与第一转动架111卡接的较为牢固,从而在耳机盒掉落时,耳机盒中的耳机不易从耳机盒中掉出。
同理,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卡接件22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第二卡接槽121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二卡接件221的位置相对,且两个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相互朝向,两个第二卡接槽1211位置相对,第二按键202同时与两个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抵接,从而在按压第二按键202时,可以使得两个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一端的第二卡接凸台2211同时从第二卡接槽1211中脱离。在两个第二卡接凸台2211分别卡接在两个第二卡接槽1211中时,还可以使得第二盒壁22与第二转动架121卡接的较为牢固,从而在耳机盒掉落时,耳机盒中的耳机不易从耳机盒中掉出。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耳机盒还可以包括第一弹性件2114以及第二弹性件2214。第一弹性件2114的第一端与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的另一侧抵接,第一弹性件2114的第二端与第一盒壁21抵接。第二弹性件2214的第一端与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的另一侧抵接,第二弹性件2214的第二端与第二盒壁22抵接。在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弹性件2114处于原始状态;在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卡接件211使第一弹性件2114处于形变状态。在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处于第三状态的情况下,第二弹性件2214处于原始状态;在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处于第四状态的情况下,第二卡接件221使第二弹性件2214处于形变状态。
当第一弹性件2114的第一端与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的另一侧抵接,第一弹性件2114的第二端与第一盒壁21抵接时,此时,通过调整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的状态,便可以使得第一弹性件2114改变状态。具体的,在第一卡接件2114的第二端处于第二状态时,即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未受力时,第一弹性件2114未受力,从而第一弹性件2114处于原始状态;在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处于第二状态时,即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受力时,第一卡接件211转动,且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便会向第一弹性件2114施力,使得第一弹性件2114受力压缩,使得第一弹性件2114处于形变状态,且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一端的第一卡接凸台2111从第一卡接槽1111中脱离。另外,在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停止受力时,即停止向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施力时,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便会由于第一弹性件2114的作用回复至初始位置,即第一弹性件2114使得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复位。也即是,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2114,可以便于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在停止受力时,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复位。
同理,当第二弹性件2214的第一端与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的另一侧抵接,第二弹性件2214的第二端与第二盒壁22抵接时,此时,通过调整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的状态,便可以使得第二弹性件2214改变状态。具体的,在第二卡接件2214的第二端处于第三状态时,即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未受力时,第二弹性件2214未受力,从而第二弹性件2214处于原始状态;在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处于第四状态时,即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受力时,第二卡接件221转动,且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便会向第二弹性件2214施力,使得第二弹性件2214受力压缩,使得第二弹性件2214处于形变状态,且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一端的第二卡接凸台2211从第二卡接槽1211中脱离。另外,在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停止受力时,即停止向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施力时,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便会由于第二弹性件2214的作用回复至初始位置,即第二弹性件2214使得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复位。也即是,通过设置第二弹性件2214,可以便于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在停止受力时,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复位。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可以设置有第一固定柱,第一弹性件2114可以部分的套设于第一固定柱,从而使得第一弹性件2114可以被第一固定柱定位,在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受力使得第一弹性件2114压缩时,第一弹性件2114的位置出现较少的偏移。同理,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可以设置有第二固定柱,第二弹性件2214可以部分的套设于第二固定柱,从而使得第二弹性件2214可以被第二固定柱定位,在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受力使得第二弹性件2214压缩时,第二弹性件2214的位置出现较少的偏移。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2114与第二弹性件2214均可以为弹簧,当然,第一弹性件2114与第二弹性件2214还可以为其他具有弹性的器件,比如弹片,对于第一弹性件2114与第二弹性件2214的具体类型,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图11、图14和图15所示,第一按键201上可以设置有第一斜面2011,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的一侧可以设置有第一倾斜滑动面2115,第一斜面2011与第一倾斜滑动面2115配合。在第一按键201由第一位置沿第一方向运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一斜面2011沿第一倾斜滑动面2115滑动,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一倾斜滑动面2115沿第一斜面2011向第二方向滑动至第一状态,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不同。第二按键202上设置有第二斜面2021,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可以设置有第二倾斜滑动面2215,第二斜面2021与第二倾斜滑动面2215配合。在第二按键202由第三位置沿第三方向切换至第四位置的情况下,第二斜面2021沿第二倾斜滑动面2215滑动,第二卡接件221第二倾斜滑动面2215沿第二斜面2021向第四方向滑动至第二状态,第三方向与第四方向不同。
由于第一按键201上设置有第一斜面2011,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倾斜滑动面2115,第一斜面2011与第二倾斜滑动面2215配合,因此,在按压第一按键201时,即在第一按键201由第一位置沿第一方向运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一斜面2011便会沿第一倾斜滑动面2115滑动,且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一倾斜滑动面2115沿第一斜面2011向第二方向滑动至第一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第一按键201便可以通过第一斜面2011向第一倾斜滑动面2115施力,且第一斜面2011沿第一倾斜滑动面2115滑动,且第一斜面2011上可以具有分力,使得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卡接件211转动,使得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一端的第一卡接凸台2111从第一卡接槽1111中脱离。
同理,由于第二按键202上设置有第二斜面2021,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倾斜滑动面2215,第二斜面2021与第二倾斜滑动面2215配合,因此,在按压第二按键202时,即在第二按键202由第三位置沿第三方向运动至第四位置的情况下,第二斜面2021便会沿第二倾斜滑动面2215滑动,且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倾斜滑动面2215沿第二斜面2021向第四方向滑动至第二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第二按键202便可以通过第二斜面2021向第二倾斜滑动面2215施力,且第二斜面2021沿第二倾斜滑动面2215滑动,且第二斜面2021上可以具有分力,使得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移动,从而使得第二卡接件221转动,使得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一端的第二卡接凸台2211从第二卡接槽1211中脱离。
也即是,通过在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上设置第一倾斜滑动面2115,在第一按键201上设置第一斜面2011,可以通过按压第一按键201,带动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转动。同理,通过在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上设置第二倾斜滑动面2215,在第二按键202上设置第二斜面2021,可以通过按压第二按键202,带动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转动。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图17和图18所示,第一盒壁21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凸台2116,第一转动架111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容纳槽1112,第一凸台2116嵌设于第一容纳槽1112中。第二盒壁22上可以设置有第二凸台,第二转动架121上可以设置有第二容纳槽1212,第二凸台嵌设于第二容纳槽1212中。
由于第一盒壁21上设置有第一凸台2116,第一转动架111上设置有第一容纳槽1112,第一凸台2116嵌设于第一容纳槽1112中,因此,在第一盒壁21带动第一转动架111转动时,由于第一凸台2116与第一容纳槽1112的作用,使得第一盒壁21与第一转动架111连接的部位增多,从而有利于第一盒壁21带动第一转动架111转动。
同理,由于第二盒壁22上设置有第二凸台,第二转动架121上设置有第二容纳槽1212,第二凸台嵌设于第二容纳槽1212中,因此,在第二盒壁22带动第二转动架121转动时,由于第二凸台与第二容纳槽1212的作用,使得第二盒壁22与第二转动架121连接的部位增多,从而有利于第二盒壁22带动第二转动架121转动。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耳机盒可以包括第一扭簧30以及第二扭簧40,第一转动架111上可以设置有第一旋转孔1113,第二转动架121上可以设置有第二旋转孔1213。第一扭簧30的第一端与第一侧壁11转动连接,第一扭簧30的第二端穿设于第一旋转孔1113中;在盒盖20与盒体10之间具有第三角度的情况下,第二扭簧40的弹力方向变化以带动第二转动架121转动,以使盒盖20与盒体10之间具有第四角度,其中,第四角度大于第三角度。第二扭簧40的第一端与第二侧壁12转动连接,第二扭簧40的第二端穿设于第二旋转孔1213中。在盒盖20与盒体10之间具有第五角度的情况下,第一扭簧30的弹力方向变化以带动第一转动架111转动,以使盒盖20与盒体10之间具有第六角度,其中,第六角度大于第五角度。
由于第一转动架111上设置有第一旋转孔1113,第一扭簧30的第一端与第一侧壁11转动连接,第一扭簧30的第二端穿设于第一旋转孔1113中,因此,在第一转动架111受力转动时,即第一盒壁21带动第一转动架111转动时,第一转动架111会带动第一扭簧30的第二端转动,从而第一扭簧30产生扭力,在第一扭簧30的第一端转动至一定角度之后,第一扭簧30便可以由于自身的扭力带动第一转动架111继续转动,从而可以使得盒盖20继续打开,并最后使得盒盖20处于打开状态。也即是,在盒盖20与盒体10之间具有第三角度的情况下,此时,相当于从第二盒壁22处打开盒盖20,使得盒盖20与盒体10之间具有第三角度,第一盒壁21便会带动第一转动架111转动,第一转动架111带动第一扭簧30的第二端转动,从而第一扭簧30在转动到一定角度之后,第一扭簧30的弹力方向变化以带动第二转动架121转动,以使盒盖20与盒体10之间具有第四角度,即通过第一扭簧30使得盒盖20打开。即,通过设置第一扭簧30,在用户打开盒盖20时,用户可以使得盒盖20打开一定的角度之后,第一扭簧30便可以依靠自身的扭力,使得盒盖20继续打开。
同理,由于第二转动架121上设置有第二旋转孔1213,第二扭簧40的第一端与第二侧壁12转动连接,第二扭簧40的第二端穿设于第二旋转孔1213中,因此,在第二转动架121受力转动时,即第二盒壁22带动第二转动架121转动时,第二转动架121会带动第二扭簧40的第二端转动,从而第二扭簧40产生扭力,在第二扭簧40的第二端转动至一定角度之后,第二扭簧40便可以由于自身的扭力带动第二转动架121继续转动,从而可以使得盒盖20继续打开,并最后使得盒盖20处于打开状态。也即是,在盒盖20与盒体10之间具有第五角度的情况下,此时,相当于从第一盒壁21处打开盒盖20,使得盒盖20与盒体10之间具有第五角度,第二盒壁22便会带动第二转动架121转动,第二转动架121带动第二扭簧40的第二端转动,从而第二扭簧40在转动到一定角度之后,第二扭簧40的弹力方向变化以带动第二转动架121转动,以使盒盖20与盒体10之间具有第六角度,即通过第二扭簧40使得盒盖20打开。即,通过设置第二扭簧40,在用户打开盒盖20时,用户可以使得盒盖20打开一定的角度之后,第二扭簧40便可以依靠自身的扭力,使得盒盖20继续打开。
需要说明的是,一定的角度可以为55度,当然,还可以为其他角度值,比如45度,具体的角度值根据扭簧的不同而不同,对此,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扭簧30与第二扭簧40的结构可以相同。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盒的使用过程做具体说明:
在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盒时,可以通过按压第一按键201,使得第一按键201向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二端施力,使得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一端的第一卡接凸台2111从第一卡接槽1111中脱离,之后可以向盒盖20施力,使得第二盒壁22带动第二转动架121转动,使得盒盖20打开。其中,在按压第一按键201之后,由于第一卡接凸台2111从第一卡接槽1111中脱离,从而可以向盒盖20施力,使得第一盒壁21上的第一凸台2116从第一容纳槽1112中分离,之后继续向盒盖20施力,第二盒壁22便会带动第二转动架121转动,而第二转动架121带动第二扭簧40的一端转动,在第二扭簧40的一端转动至一定角度之后,第二扭簧40便会带动第二转动架121继续转动,使得盒盖20打开。在需要闭合盒盖20时,可以向盒盖20施力,使得第一卡接件211的第一端的第一卡接凸台2111重新卡接在第一卡接槽1111中,且第一盒壁21上的第一凸台2116嵌设于第一容纳槽1112中。
同理,还可以通过按压第二按键202,使得第二按键202向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施力,使得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一端的第二卡接凸台2211从第二卡接槽1211中脱离,之后可以向盒盖20施力,使得第一盒壁21带动第一转动架111转动,使得盒盖20打开。其中,在按压第二按键202之后,由于第二卡接凸台2211从第二卡接槽1211中脱离,从而可以向盒盖20施力,使得第二盒壁22上的第二凸台从第二容纳槽1212中分离,之后继续向盒盖20施力,第一盒壁21便会带动第一转动架111转动,而第一转动架111带动第一扭簧30的一端转动,在第一扭簧30的一端转动至一定角度之后,第一扭簧30便会带动第一转动架111继续转动,使得盒盖20打开。在需要闭合盒盖20时,可以向盒盖20施力,使得第二卡接件221的第二端的第二卡接凸台2211重新卡接在第二卡接槽1211中,且第二盒壁22上的第二凸台嵌设于第二容纳槽1212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侧壁11设置有第一转动架111,第一转动架111与第一侧壁11转动连接,因此,在第一转动架111受力时,第一转动架111可以相对于第一侧壁11转动。由于第二侧壁12设置有第二转动架121,第二转动架121与第二侧壁12转动连接,因此,在第二转动架121受力时,第二转动架121可以相对于第二侧壁12转动。由于第一盒壁21与第一转动架111卡接,第二盒壁22与第二转动架121卡接,因此,第一盒壁21可以带动第一转动架111转动,第二盒壁22可以带动第二转动架121转动,且第一盒壁21与第一转动架111可以分离,第二盒壁22与第二转动架121可以分离,从而在第一盒壁21与第一转动架111分离且第二盒壁与第二转动架121连接时,通过向盒盖20施力,盒盖20便可以带动第二转动架121在第二侧壁12转动,即第二盒壁22带动第二转动架121在第二侧壁12转动,使得盒盖20与盒体10具有第一角度,即使得盒盖20被打开,同理,在第二盒壁22与第二转动架121分离且第一盒壁21与第一转动架111连接时,通过向盒盖20施力,盒盖20便可以带动第一转动架111在第一侧壁11转动,即第一盒壁21带动第一转动架111在第一侧壁111转动,使得盒盖20与盒体10具有第二角度,即使得盒盖20被打开。
也即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转动架111以及第二转动架121,且第一转动架111与第一盒壁21卡接,第二转动架121与第二盒壁22卡接,可以使得第一转动架111与第一盒壁21分离,第二转动架121与第二盒壁22连接,通过向盒盖20施力,使得第二盒壁22带动第二转动架121转动,从而使得盒盖20处于打开状态,还可以使得第二转动架121与第二盒壁22分离,第一转动架111与第一盒壁21连接,通过向盒盖20施力,使得第一盒壁21带动第一转动架111转动,从而使得盒盖20处于打开状态,从而可以实现双侧打开盒盖20的效果,从而可以较为方便的打开盒盖2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设备,该耳机设备包括耳机以及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中的耳机盒。耳机位于耳机盒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可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原理及实现方式,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盒包括:盒体以及盒盖;
所述盒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置有第一转动架,所述第二侧壁设置有第二转动架,所述第一转动架与所述第一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架与所述第二侧壁转动连接;
所述盒盖包括相对的第一盒壁以及第二盒壁,所述第一盒壁与所述第一转动架卡接,所述第二盒壁与所述第二转动架卡接;
在所述第一盒壁与所述第一转动架分离且所述第二盒壁与所述第二转动架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盒盖可带动所述第二转动架相对所述第二侧壁转动,以使所述盒盖与所述盒体具有第一角度;
在所述第二盒壁与所述第二转动架分离且所述第一盒壁与所述第一转动架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盒盖可带动所述第一转动架相对所述第一侧壁转动,以使所述盒盖与所述盒体具有第二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接件,所述第二盒壁上设置有第二卡接件;
所述第一卡接件的中部与所述第一盒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卡接件的中部与所述第二盒壁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卡接件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接凸台,所述第一转动架上设置有第一卡接槽;
所述第二卡接件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接凸台,所述第二转动架上设置有第二卡接槽;
在所述第一卡接件的第二端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卡接凸台与所述第一卡接槽卡接,以使所述第一盒壁与所述第一转动架连接;
在所述第一卡接件的第二端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卡接凸台从所述第一卡接槽中脱离,以使所述第一盒壁与所述第一转动架分离;
在所述第二卡接件的第二端处于第三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卡接凸台与所述第二卡接槽卡接,以使所述第二盒壁与所述第二转动架连接;
在所述第二卡接件的第二端处于第四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卡接凸台从所述第二卡接槽中脱离,以使所述第二盒壁与所述第二转动架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件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转动孔,所述第一转动孔中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盒壁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卡接件与所述第一盒壁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卡接件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转动孔,所述第二转动孔中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盒壁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卡接件与所述第二盒壁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凸台以及所述第二卡接凸台均为弧形凸台;
所述第一卡接槽以及所述第二卡接槽均为弧形槽,所述第一卡接凸台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一卡接槽的弯曲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卡接凸台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二卡接槽的弯曲方向相同;
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卡接凸台嵌入所述第一卡接槽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卡接凸台嵌入所述第二卡接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壁上设置有第一按键,所述第二盒壁上设置有第二按键;
所述第一按键与所述第一卡接件的第二端的一侧抵接,所述第二按键与所述第二卡接件的第二端的一侧抵接;
在所述第一按键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按键使所述第一卡接件的第二端处于第一状态;
在所述第一按键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按键使所述第一卡接件的第二端处于第二状态;
在所述第二按键处于第三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按键使所述第二卡接件的第二端处于第三状态;
在所述第二按键处于第四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按键使所述第二卡接件的第二端处于第四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盒还包括第一弹性件以及第二弹性件;
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卡接件的第二端的另一侧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盒壁抵接;
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接件的第二端的另一侧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盒壁抵接;
在所述第一卡接件的第二端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原始状态;在所述第一卡接件的第二端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卡接件使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形变状态;
在所述第二卡接件的第二端处于第三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原始状态;在所述第二卡接件的第二端处于第四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卡接件使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形变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键上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卡接件的第二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倾斜滑动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倾斜滑动面配合;
在所述第一按键由第一位置沿第一方向运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斜面沿所述第一倾斜滑动面滑动,所述第一卡接件的第一倾斜滑动面沿所述第一斜面向第二方向滑动至第一状态,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同;
所述第二按键上设置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卡接件的第二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倾斜滑动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滑动面配合;
在所述第二按键由第三位置沿第三方向切换至第四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斜面沿所述第二倾斜滑动面滑动,所述第二卡接件第二倾斜滑动面沿所述第二斜面向第四方向滑动至第二状态,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四方向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壁上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转动架上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凸台嵌设于所述第一容纳槽中;
所述第二盒壁上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转动架上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凸台嵌设于所述第二容纳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盒包括第一扭簧以及第二扭簧,所述第一转动架上设置有第一旋转孔,所述第二转动架上设置有第二旋转孔;
所述第一扭簧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扭簧的第二端穿设于所述第一旋转孔中;
在所述盒盖与所述盒体之间具有第三角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扭簧的弹力方向变化以带动所述第二转动架转动,以使所述盒盖与所述盒体之间具有第四角度,其中,所述第四角度大于所述第三角度;
所述第二扭簧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扭簧的第二端穿设于所述第二旋转孔中;
在所述盒盖与所述盒体之间具有第五角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扭簧的弹力方向变化以带动所述第一转动架转动,以使所述盒盖与所述盒体之间具有第六角度,其中,所述第六角度大于所述第五角度。
10.一种耳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设备包括耳机以及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盒;
所述耳机位于所述耳机盒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500662.XA CN114827816B (zh) | 2022-05-07 | 2022-05-07 | 耳机盒及耳机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500662.XA CN114827816B (zh) | 2022-05-07 | 2022-05-07 | 耳机盒及耳机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27816A true CN114827816A (zh) | 2022-07-29 |
CN114827816B CN114827816B (zh) | 2024-11-26 |
Family
ID=82513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500662.XA Active CN114827816B (zh) | 2022-05-07 | 2022-05-07 | 耳机盒及耳机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827816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00216228A1 (en) * | 2018-06-05 | 2020-07-09 | Goertek Inc. | Earphone box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CN212668091U (zh) * | 2020-07-30 | 2021-03-09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耳机盒 |
CN213280049U (zh) * | 2020-10-16 | 2021-05-25 | 深圳市睿耳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蓝牙耳机盒 |
CN113562322A (zh) * | 2020-04-29 | 2021-10-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收纳盒和收纳盒的开合装置 |
CN215268655U (zh) * | 2021-03-09 | 2021-12-21 | 盛洋声学(广东)有限公司 | 一种按压双盖打开的tws蓝牙耳机充电盒 |
-
2022
- 2022-05-07 CN CN202210500662.XA patent/CN11482781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00216228A1 (en) * | 2018-06-05 | 2020-07-09 | Goertek Inc. | Earphone box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CN113562322A (zh) * | 2020-04-29 | 2021-10-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收纳盒和收纳盒的开合装置 |
CN212668091U (zh) * | 2020-07-30 | 2021-03-09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耳机盒 |
CN213280049U (zh) * | 2020-10-16 | 2021-05-25 | 深圳市睿耳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蓝牙耳机盒 |
CN215268655U (zh) * | 2021-03-09 | 2021-12-21 | 盛洋声学(广东)有限公司 | 一种按压双盖打开的tws蓝牙耳机充电盒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27816B (zh) | 2024-11-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740289B2 (en) | Housing of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US5923751A (en) |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for a portable telephone | |
US6766180B2 (en) | Preferential deflection hinge mechanism with an idler for foldable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 |
US8444005B2 (en) | Lid opening/closing apparatus of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0515426B (zh) |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 |
KR100727384B1 (ko) | 힌지장치 | |
CN109922997B (zh) | 夹持支架 | |
US7100239B2 (en) | Hinge assembly | |
CN204464626U (zh) | 智能卡卡托及电子设备 | |
US20050235458A1 (en) | Hinge mechanism for foldable radiotelephone | |
WO2018086193A1 (zh) | 锁扣组件及包括该锁扣组件的收纳箱 | |
US20090260183A1 (en) | Hinge assembly for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s | |
CN100502624C (zh) | 铰链结构 | |
US7586740B2 (en) | Housing of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3745026B (zh) | 多功能按键、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 |
US7751187B2 (en) |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4827816A (zh) | 耳机盒及耳机设备 | |
WO2023071902A1 (zh) | 一种可快速拆装的连接组件 | |
CN209705670U (zh) | 稳定器折叠结构及手持式稳定器 | |
CN103498611B (zh) | 装置盒体的开合结构 | |
US20090165254A1 (en) | Housing of foldable device | |
US8248790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CN217317826U (zh) | 助拔器和具有助拔器的设备 | |
CN211448090U (zh) | 锁具及其执手结构 | |
CN212775148U (zh) | 壳体组件及可折叠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