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825225B - 穿舱电缆组件及其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穿舱电缆组件及其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25225B
CN114825225B CN202110115515.6A CN202110115515A CN114825225B CN 114825225 B CN114825225 B CN 114825225B CN 202110115515 A CN202110115515 A CN 202110115515A CN 114825225 B CN114825225 B CN 1148252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hole
inlet
pipe joint
ca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1551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25225A (zh
Inventor
明杏
张颖
丁伟
苏刚
张树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ECC Commercial Aircraft Eng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ECC Commercial Aircraft Eng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ECC Commercial Aircraft Eng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ECC Commercial Aircraft Eng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1551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252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25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252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252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252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22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through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e.g. into buil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6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laying cables, e.g. laying apparatus on vehicle
    • H02G1/08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laying cables, e.g. laying apparatus on vehicle through tubing or conduit, e.g. rod or draw wire for pushing or pul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13Sealing means for cable inl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Flexible Shaf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穿舱电缆组件,包括设于电缆上的入口组件和设于电缆一端的出口组件,入口组件包括入口轴套,出口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以及分体式管接结构;其中,分体式管接结构包括分体式管接头以及可拆卸的设于分体式管接头上的套筒,入口轴套适于将电缆固定在机舱舱壁的孔洞入口处,分体式管接结构适于穿舱并将电缆固定在机舱舱壁的孔洞出口处。

Description

穿舱电缆组件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航空发动机装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舱电缆组件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发动机电缆在敷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舱体而无法通过,即使采用绕线的方式也无法避开。此时,电缆不可避免地需要穿过舱体。然而,发动机机舱受结构和性能方面的限制,无法将孔洞开的过大。而且,如果出、入孔洞不在同一平面处,普通的电缆结构很难穿过机舱孔洞。同时,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各种污染物,为了避免污染物进入舱体内,发动机机舱孔洞处需要很好的密封,而普通的电缆因护套结构限制并无法完全将孔洞密封。此外,发动机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存在振动的情况,为了确保电缆的导通性能,防止因振动导致电缆与孔洞之间出现摩擦,保护电缆护套层或导线,需要将电缆在孔洞处进行固定。普通电缆护套因材质原因无法进行焊接,因而难以实现可靠固定。
有鉴于此,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如何对电缆进行重新设计,从结构与安装方法、密封和固定方式上进行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穿舱电缆组件,该穿舱电缆组件易于穿舱且结构简单,同时可以很好的将电缆固定在机舱舱壁的孔洞处,实现对孔洞的良好密封,减小了电缆的振动与磨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穿舱电缆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电缆上的入口组件和设于所述电缆一端的出口组件,所述入口组件包括入口轴套,所述出口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以及分体式管接结构;其中,所述分体式管接结构包括分体式管接头以及可拆卸的设于所述分体式管接头上的套筒,所述入口轴套适于将所述电缆固定在机舱舱壁的孔洞入口处,所述分体式管接结构适于穿舱并将所述电缆固定在机舱舱壁的孔洞出口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分体式管接头上设有退刀槽,所述退刀槽适于对所述套筒进行定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出口组件还包括开口垫片,所述分体式管接头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适于对所述开口垫片进行定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入口组件和所述出口组件还包括O形圈,所述O形圈适于对所述孔洞入口处以及所述孔洞出口处进行密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缆包括:导线;包覆所述导线的第一护套层;以及包覆所述第一护套层的第二护套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护套层为金属软管,和/或所述第二护套层为钢丝网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电缆另一端的连接组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器以及管接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所述电缆两端且穿设于所述电缆上的套环。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穿舱电缆组件的安装方法,包括设于所述电缆上的入口组件和设于所述电缆一端的出口组件,所述入口组件包括入口轴套,所述出口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以及分体式管接结构;其中,所述分体式管接结构包括分体式管接头以及可拆卸的设于所述分体式管接头上的套筒,所述入口轴套适于将所述电缆固定在机舱舱壁的孔洞入口处,所述分体式管接结构适于穿舱并将所述电缆固定在机舱舱壁的孔洞出口处;所述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分体式管接头分别穿过所述孔洞入口处以及所述孔洞出口处;调整所述电缆的位置,使所述入口轴套位于所述孔洞入口处;将所述套筒安装在所述分体式管接头上;以及将所述入口轴套固定在所述孔洞入口处,且将所述分体式管接结构固定在所述孔洞出口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的穿舱电缆组件包括设于电缆上的入口组件和设于电缆一端的出口组件,入口组件包括入口轴套,出口组件包括分体式管接结构以及第一连接器,入口轴套适于将电缆固定在机舱舱壁的孔洞入口处,分体式管接结构适于穿舱并将电缆固定在机舱舱壁的孔洞出口处,通过将分体式管接结构设计为可拆卸式的分体式管接头和套筒的组合结构,该穿舱电缆组件可以很好的将电缆穿过并固定在机舱舱壁的孔洞处,同时能实现对孔洞的良好密封,减小了电缆的振动与磨损,结构简单且易于穿舱。
附图说明
包括附图是为提供对本申请进一步的理解,它们被收录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本说明书一起起到解释本发明原理的作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穿舱电缆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穿舱电缆组件和机舱舱壁的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穿舱电缆组件的电缆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穿舱电缆组件的出口组件的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穿舱电缆组件的分体式管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穿舱电缆组件的开口垫片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穿舱电缆组件的入口轴套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穿舱电缆组件的连接组件的截面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穿舱电缆组件的管接头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穿舱电缆组件的安装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申请应用于其他类似情景。除非从语言环境中显而易见或另做说明,图中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结构或操作。
如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他的步骤或元素。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所描述的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的结构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形成为直接接触的实施例,也可以包括另外的特征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的实施例,这样第一和第二特征可能不是直接接触。
应当理解,当一个部件被称为“在另一个部件上”、“连接到另一个部件”、“耦合于另一个部件”或“接触另一个部件”时,它可以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之上、连接于或耦合于、或接触该另一个部件,或者可以存在插入部件。相比之下,当一个部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直接连接于”、“直接耦合于”或“直接接触”另一个部件时,不存在插入部件。同样的,当第一个部件被称为“电接触”或“电耦合于”第二个部件,在该第一部件和该第二部件之间存在允许电流流动的电路径。该电路径可以包括电容器、耦合的电感器和/或允许电流流动的其它部件,甚至在导电部件之间没有直接接触。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尽管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申请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部分中说明。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申请。
本发明的以下实施例提供一种穿舱电缆组件,该穿舱电缆组件结构简单且易于穿舱,同时可以很好的将电缆固定在机舱舱壁的孔洞处,实现对孔洞的良好密封,减小了电缆的振动与磨损。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穿舱电缆组件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穿舱电缆组件和机舱舱壁的截面图。
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穿舱电缆组件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下面所进行的描述仅仅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变化。
参考图1和图2所示,穿舱电缆组件100包括设于电缆140上的入口组件110和设于电缆140一端的出口组件120,入口组件110包括入口轴套111,出口组件120包括第一连接器121以及分体式管接结构122。
其中,分体式管接结构122包括分体式管接头122a以及可拆卸的设于分体式管接头122a上的套筒122b,入口轴套111可以将电缆140固定在机舱舱壁10的孔洞入口处11,分体式管接结构122适于穿舱并可以将电缆140固定在机舱舱壁10的孔洞出口处12。
示例性的,机舱可以是指发动机机舱,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穿舱电缆组件的电缆的示意图。参考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电缆140可以由内向外包括导线140a、第一护套层140b以及第二护套层140c。其中,第一护套层140b包覆导线140a,第二护套层140c包覆第一护套层140b。
例如,可以将第一护套层140b包裹住导线140a,将第二护套层140c包裹住第一护套层140b,以形成电缆140。
优选的,在本发明的以下实施例中,第一护套层140b为金属软管,和/或第二护套层140c为钢丝网套。
与普通电缆护套层内层起屏蔽作用而外层起机械防护作用不同的是,本发明的金属软管的第一护套层140b和钢丝网套的第二护套层140c均可以起到电磁屏蔽与机械防护的作用,防护作用更强。采用这种护套层形式的电缆140相比于普通电缆耐受温度更高。
此外,金属材质的护套层(例如第二护套层140c)使得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将电缆140与其他组件焊接在一起,从而实现电缆140的有效固定。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穿舱电缆组件的出口组件的截面图。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穿舱电缆组件的分体式管接结构的示意图。
参考图4和图5所示,分体式管接结构122可以由分体式管接头122a与套筒122b的组成。在一些示例中,分体式管接头122a可以通过台肩122a-5对套筒122b进行限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分体式管接头122a上还设有退刀槽122a-2,退刀槽122a-2可以对套筒122b进行定位。
例如,分体式管接头122a可以通过退刀槽122a-2实现对套筒122b的定位及卡合,确保将套筒122b安装到分体式管接头122a上时,能够装配到位。
参考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出口组件120还包括开口垫片123,分体式管接头122a上设有限位槽122a-3,限位槽122a-3可以对开口垫片123进行定位。
通过在分体式管接头122a上设置与开口垫片123对应的限位槽122a-3,可以确保开口垫片123的安装到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入口组件110和出口组件120还包括O形圈101,O形圈101可以对孔洞入口处11以及孔洞出口处12进行密封。
示例性的,O形圈101可以通过与入口轴套111相配合,来实现对机舱舱壁10的孔洞入口处11的密封;类似的,O形圈101可以通过与分体式管接结构122相配合,来实现对机舱舱壁10的孔洞出口处12的密封。
可以理解,在本发明的以下实施例中,O形圈101可以是指密封圈,或任何可以起到类似密封效果的部件,本发明对其具体形态并不加以限制。
继续参考图5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套筒122b上设有环形限位槽122b-1,O形圈101可以通过环形限位槽122b-1安装于套筒122b上,从而起到密封作用。
参考图4和图5所示,分体式管接头122a具有伸出面122a-1和插合面122a-4。可以将电缆140一端的导线140a可以穿过分体式管接头122a,然后采用压接的方式将导线140a压入第一连接器121中,第一连接器121尾部端面插入分体式管接头122a的插合面122a-4处,并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将第一连接器121与分体式管接头122a进行固定。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穿舱电缆组件的开口垫片的示意图。参考图6所示,开口垫片123上可以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123-1,通过定位孔123-1与螺栓(图未示)的配合,可以将开口垫片123以及分体式管接结构122固定在出口孔洞处12的法兰(图中未标示)上,从而实现电缆140在出口孔洞处12的固定。
在穿舱这种特殊环境下,采用分体式管接结构122使得电缆140易于拆装,在方便穿舱的同时又能保证机舱的密封性,解决了机舱孔洞太小且不在同一平面所导致的穿舱难的问题。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穿舱电缆组件的入口轴套的示意图。参考图7所示,入口轴套111上设有环形限位槽111-2,O形圈101可以通过环形限位槽111-2安装于入口轴套111上,从而起到密封作用。
入口轴套111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电缆140进行固定。
示例性的,入口轴套111上可以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111-1。通过定位孔111-1与螺栓(图未示)的配合,可以将入口轴套111固定在孔洞入口处11的法兰(图中未标示)上,从而实现电缆140在入口孔洞处11的固定。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穿舱电缆组件的连接组件的截面图。参考图1和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穿舱电缆组件100还包括设于电缆140另一端的连接组件130。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穿舱电缆组件的管接头的示意图。参考图9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连接组件130包括第二连接器131以及管接头132。
参考图8和图9所示,管接头132具有伸出面132-1和插合面132-2。可以将电缆140另一端的导线140a可以穿过管接头132,然后采用压接的方式将导线140a压入第二连接器131中,第二连接器131的尾部端面插入管接头132的插合面132-2处,并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将第二连接器131与管接头132进行固定。
参考图1、图2、图4和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穿舱电缆组件100还包括位于电缆140两端且穿设于电缆140上的套环102。
在一些示例中,套环102可以分别是入口组件110和出口组件120中的一个部件。
优选的,可以将两个套环102分别放置于分体式管接头122a的伸出面122a-1末端处和管接头132的伸出面132-1末端处,从而对第一护套层140b和第二护套层140c以及分体式管接头122a和管接头132起到辅助固定的作用。
参考图4和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护套层140b包裹导线140a,第二护套层140c包裹住第一护套层140b,然后将电缆140穿过入口轴套111和套环102,使导线140a的两端分别至第一连接器121和第二连接器131处,且第一护套层140b、第二护套层140c和套环102分别至管接头132的伸出面132-1和分体式管接头122a的伸出面122a-1。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将电缆140分别与分体式管接头122a和管接头132固定。
例如,可以通过焊接将金属材质的第一护套层140b和/或第二护套层140c分别与分体式管接头122a和管接头132进行固定。由此实现了电缆140、第一连接器121和分体式管接头122a三者之间,以及电缆140、第二连接器131和管接头132三者之间的固定。
优选的,可以通过焊接将紧套在电缆140的第二护套层140c外的套环102、第一护套层140b和/或第二护套层140c分别与分体式管接头122a和管接头132进行固定。
本发明的穿舱电缆组件100通过将分体式管接结构122设计为可拆卸式的分体式管接头122a和套筒122b的组合结构,使得该穿舱电缆组件100结构简单且易于穿舱,同时可以很好的将电缆140固定在机舱舱壁10的孔洞处,实现对孔洞的良好密封,减小了电缆140的振动与磨损。
应当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穿舱电缆组件100中各个部件的具体尺寸(例如电缆140的长度)做出相应的调整,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
本发明的以上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穿舱电缆组件,该穿舱电缆组件结构简单且易于穿舱,同时可以很好的将电缆固定在机舱舱壁的孔洞处,实现对孔洞的良好密封,减小了电缆的振动与磨损。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穿舱电缆组件的安装方法,该穿舱电缆组件的安装方法易于穿舱,同时可以很好的将电缆固定在机舱舱壁的孔洞处,实现对孔洞的良好密封,减小了电缆的振动与磨损。
参考图1和图2所示,穿舱电缆组件100包括设于电缆140上的入口组件110和设于电缆140一端的出口组件120,入口组件110包括入口轴套111,出口组件120包括第一连接器121以及分体式管接结构122。
其中,分体式管接结构122包括分体式管接头122a以及可拆卸的设于分体式管接头122a上的套筒122b,入口轴套111可以将电缆140固定在机舱舱壁10的孔洞入口处11,分体式管接结构122适于穿舱并可以将电缆140固定在机舱舱壁10的孔洞出口处12。
该穿舱电缆组件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连接器121和分体式管接头122a分别穿过孔洞入口处11以及孔洞出口处12;调整电缆140的位置,使入口轴套111位于孔洞入口处11;将套筒122b安装在分体式管接头122a上;以及将入口轴套111固定在孔洞入口处11,且将分体式管接结构122固定在孔洞出口处12。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穿舱电缆组件的安装方法的流程图。下面结合图1至图10对该安装方法的具体步骤进行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下面所进行的描述仅仅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变化。
应当注意,该安装方法可以通过例如图1至图9所示的穿舱电缆组件100或其变化例来实施,但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
参考图10所示,该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将第一连接器121和分体式管接头122a分别穿过孔洞入口处11以及孔洞出口处12。
示例性的,可以首先将第一连接器121与分体式管接头122a分别穿过孔洞入口处11与孔洞出口处12。此时,O形圈101和套筒122b暂不安装。
步骤S20,调整电缆140的位置,使入口轴套111位于孔洞入口处11。
示例性的,可以在孔洞出口处12采取措施对电缆140进行牵引,同时在孔洞入口处11对电缆140进行挤压,直至入口轴套111的安装面与O形圈101装入机舱舱壁10的孔洞入口处11。
步骤S30,将套筒122b安装在分体式管接头122a上。
示例性的,可以在将分体式管接头122a从孔洞出口处12拉出之后,安装套筒122b。随后,还可以在套筒122b上装上O形圈101进行密封,再将其推回安装到位。
在一些示例中,将套筒122b安装在分体式管接头122a上后,还包括将开口垫片123安装在分体式管接头122a上。
在穿舱这种特殊环境下,采用分体式管接结构122使得电缆140易于拆装,在方便穿舱的同时又能保证密封性。
步骤S40,将入口轴套111固定在孔洞入口处11,且将分体式管接结构122固定在孔洞出口处12。
示例性的,可以通过开口垫片123与螺栓配合将分体式管接结构122固定至孔洞出口处12的法兰上,通过入口轴套111与螺栓配合将入口轴套111固定至孔洞入口处11的法兰上。
经过以上步骤,即可以实现将电缆140分别固定在机舱舱壁10的孔洞入口处11和孔洞出口处12,减小了电缆140的振动与磨损。
至此,完成了穿舱电缆组件100的安装。
应当注意,在此使用了图10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安装方法所执行的步骤/操作。可以理解的是,这些步骤/操作不一定按照顺序来精确地执行。相反,可以按照倒序或同时处理各种步骤/操作。同时,或将其他步骤/操作添加到这些过程中,或从这些过程移除某一步或数步步骤/操作。
本实施例的安装方法的其他实施细节可参考图1至图9所描述的实施例,在此不再展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该安装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的优先顺序做出适当的调整,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
本发明的以上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穿舱电缆组件的安装方法,该穿舱电缆组件的安装方法易于穿舱,同时可以很好的将电缆固定在机舱舱壁的孔洞处,实现对孔洞的良好密封,减小了电缆的振动与磨损。
上文已对基本概念做了描述,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上述发明披露仅仅作为示例,而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虽然此处并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会对本申请进行各种修改、改进和修正。该类修改、改进和修正在本申请中被建议,所以该类修改、改进、修正仍属于本申请示范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
同时,本申请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一替代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此外,除非权利要求中明确说明,本申请所述处理元素和序列的顺序、数字字母的使用、或其他名称的使用,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流程和方法的顺序。尽管上述披露中通过各种示例讨论了一些目前认为有用的发明实施例,但应当理解的是,该类细节仅起到说明的目的,附加的权利要求并不仅限于披露的实施例,相反,权利要求旨在覆盖所有符合本申请实施例实质和范围的修正和等价组合。例如,虽然以上所描述的系统组件可以通过硬件设备实现,但是也可以只通过软件的解决方案得以实现,如在现有的服务器或移动设备上安装所描述的系统。
同理,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简化本申请披露的表述,从而帮助对一个或多个发明实施例的理解,前文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有时会将多种特征归并至一个实施例、附图或对其的描述中。但是,这种披露方法并不意味着本申请对象所需要的特征比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特征多。实际上,实施例的特征要少于上述披露的单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
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了描述成分、属性数量的数字,应当理解的是,此类用于实施例描述的数字,在一些示例中使用了修饰词“大约”、“近似”或“大体上”来修饰。除非另外说明,“大约”、“近似”或“大体上”表明所述数字允许有±20%的变化。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数值参数均为近似值,该近似值根据个别实施例所需特点可以发生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数值参数应考虑规定的有效数位并采用一般位数保留的方法。尽管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确认其范围广度的数值域和参数为近似值,在具体实施例中,此类数值的设定在可行范围内尽可能精确。
虽然本申请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在没有脱离本申请精神的情况下还可作出各种等效的变化或替换,因此,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穿舱电缆组件,应用于发动机机舱,在机舱舱壁上形成有孔洞,包括不在同一平面上的孔洞入口处和孔洞出口处,所述穿舱电缆组件通过所述孔洞入口处和孔洞出口处穿设在所述机舱舱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舱电缆组件包括设于电缆上的入口组件和设于所述电缆一端的出口组件,所述入口组件包括入口轴套,所述出口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以及分体式管接结构;
其中,所述分体式管接结构包括分体式管接头以及可拆卸的设于所述分体式管接头上的套筒,所述入口轴套适于将所述电缆固定在机舱舱壁的孔洞入口处,所述分体式管接结构适于穿舱并将所述电缆固定在机舱舱壁的孔洞出口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舱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式管接头上设有退刀槽,所述退刀槽适于对所述套筒进行定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舱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组件还包括开口垫片,所述分体式管接头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适于对所述开口垫片进行定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舱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组件和所述出口组件还包括O形圈,所述O形圈适于对所述孔洞入口处以及所述孔洞出口处进行密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舱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包括:
导线;
包覆所述导线的第一护套层;以及
包覆所述第一护套层的第二护套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穿舱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套层为金属软管,和/或所述第二护套层为钢丝网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舱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电缆另一端的连接组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穿舱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器以及管接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舱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电缆两端且穿设于所述电缆上的套环。
10.一种穿舱电缆组件的安装方法,应用于发动机机舱,在机舱舱壁上形成有孔洞,包括不在同一平面上的孔洞入口处和孔洞出口处,所述穿舱电缆组件通过所述孔洞入口处和孔洞出口处穿设在所述机舱舱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舱电缆组件包括设于电缆上的入口组件和设于所述电缆一端的出口组件,所述入口组件包括入口轴套,所述出口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以及分体式管接结构;其中,所述分体式管接结构包括分体式管接头以及可拆卸的设于所述分体式管接头上的套筒,所述入口轴套适于将所述电缆固定在机舱舱壁的孔洞入口处,所述分体式管接结构适于穿舱并将所述电缆固定在机舱舱壁的孔洞出口处;
所述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分体式管接头分别穿过所述孔洞入口处以及所述孔洞出口处;
调整所述电缆的位置,使所述入口轴套位于所述孔洞入口处;将所述套筒安装在所述分体式管接头上;以及
将所述入口轴套固定在所述孔洞入口处,且将所述分体式管接结构固定在所述孔洞出口处。
CN202110115515.6A 2021-01-28 2021-01-28 穿舱电缆组件及其安装方法 Active CN1148252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15515.6A CN114825225B (zh) 2021-01-28 2021-01-28 穿舱电缆组件及其安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15515.6A CN114825225B (zh) 2021-01-28 2021-01-28 穿舱电缆组件及其安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25225A CN114825225A (zh) 2022-07-29
CN114825225B true CN114825225B (zh) 2024-11-29

Family

ID=82524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15515.6A Active CN114825225B (zh) 2021-01-28 2021-01-28 穿舱电缆组件及其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2522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242631U (zh) * 2014-09-30 2015-04-01 四川泛华航空仪表电器有限公司 高能点火多层金属屏蔽电缆
CN108054569A (zh) * 2017-12-26 2018-05-18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一种大水深大电流穿舱密封组件
CN110529666A (zh) * 2019-08-23 2019-12-03 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六研究所) 可拆卸穿舱水密结构
CN210490372U (zh) * 2019-11-19 2020-05-08 广东民华船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露天甲板贯穿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32558A1 (fr) * 2001-11-22 2003-05-23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 Manchon d'accouplement d'un cable a isolant mineral et procede de raccordement
US8502071B2 (en) * 2008-05-20 2013-08-06 Panduit Corp. Cable drop system
CN202121281U (zh) * 2011-06-04 2012-01-18 郑炳文 一种海底电缆出海缆沟后固定保护装置
CN206076894U (zh) * 2016-09-06 2017-04-05 苏州希倍优辊轮有限公司 一种海缆中心定位保护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242631U (zh) * 2014-09-30 2015-04-01 四川泛华航空仪表电器有限公司 高能点火多层金属屏蔽电缆
CN108054569A (zh) * 2017-12-26 2018-05-18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一种大水深大电流穿舱密封组件
CN110529666A (zh) * 2019-08-23 2019-12-03 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六研究所) 可拆卸穿舱水密结构
CN210490372U (zh) * 2019-11-19 2020-05-08 广东民华船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露天甲板贯穿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25225A (zh) 2022-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22307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108075249B (zh) 保护件以及电线束
US9510491B2 (en) Electromagnetic shield termination device
CN105591210A (zh) 线束的屏蔽构造
CN103490356B (zh) 用于线束的屏蔽结构
CN104205521A (zh) 编织屏蔽电线的连接结构以及屏蔽线束的制造方法
US11296453B2 (en) Waterproof structure of connector
KR101480660B1 (ko) 보호구, 보호구의 제조 방법 및 쉴드 도전체
CN114825225B (zh) 穿舱电缆组件及其安装方法
US20030201114A1 (en) Bushing arrangement
US7044795B2 (en) Miniature,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train relief
US11450990B2 (en) Method for shielding and grounding a connector assembly from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using a male/female joint stamped shield and conductive seal
US5888097A (en) Backshell assembly for repairable cable assembly
US6406329B1 (en) EMI terminating and grounding strain relief clamp assembly
CN206650224U (zh) 双电缆的连接器结构
US11721941B2 (en) Backshell with electromagnetic protection
JP6841258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US9419384B1 (en) Connection system for an electrical cable
US11978981B2 (en) Cable strain relief with banding porch for high radiation environment
JP2023165260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23055119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07200772A (ja) ホース貫通路付きのコネクタ
CN112534656A (zh) 用于使用导电壳体的连接器的电磁干扰(emi)接地保护方法
CN118975066A (zh) 端子座
JPH07176884A (ja) 電磁波シールド壁における貫通管体取付け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