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24899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824899A CN114824899A CN202210060936.8A CN202210060936A CN114824899A CN 114824899 A CN114824899 A CN 114824899A CN 202210060936 A CN202210060936 A CN 202210060936A CN 114824899 A CN114824899 A CN 1148248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lever
- locking
- main body
- locking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012 protect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149 noodl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01R13/62955—Pivoting lever comprising supplementary/additional lock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01R13/62938—Pivoting lever comprising own camming mean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杆的保持力的连接器。连接器具备第1壳体(11)、能与第1壳体(11)嵌合的第2壳体(71)、以及能转动地支承于第1壳体(11)的杆(40)。杆(40)具有将第1壳体(11)及第2壳体(71)保持为嵌合状态的杆锁定部(45)。第1壳体(11)具有第1卡止部(25),第2壳体(71)具有第2卡止部(81)。第1卡止部(25)及第2卡止部(81)在第1壳体(11)及第2壳体(71)嵌合的状态下相互排列而构成一体的卡止部(200),配置成能与杆锁定部(45)卡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记载的连接器具备壳体和能转动地支承于壳体的杆。壳体伴随杆的转动而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壳体具有锁定突部。杆具有能挠曲变形的杆锁定部。通过杆锁定部与锁定突部卡止,从而壳体与对方侧连接器保持为嵌合状态。具有这样的锁定的杆也被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公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3484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17045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4/115363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在壳体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杆锁定部仅与锁定突部卡止,所以负荷集中于锁定突部,不优选。因此,锁定突部需要具有承受负荷的强度。假设有想要将杆的保持力提高的要求时,则需要使锁定突部的尺寸(厚度或者宽度尺寸)增加。但是,当使锁定突部的尺寸增加时,影响也波及到锁定突部的周边结构,进一步地,壳体也有可能大型化。
因此,本公开以提供能够将杆的保持力提高的连接器为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第1壳体、能与所述第1壳体嵌合的第2壳体、以及能转动地支承于所述第1壳体的杆,所述杆具有将所述第1壳体及所述第2壳体保持为嵌合状态的杆锁定部,所述第1壳体具有第1卡止部,所述第2壳体具有第2卡止部,所述第1卡止部及所述第2卡止部在所述第1壳体及所述第2壳体嵌合的状态下相互排列而构成一体的卡止部,配置成能与所述杆锁定部卡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能将杆的保持力提高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中、从第1壳体侧观看第1壳体及第2壳体保持为嵌合状态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线剖视图。
图4是图3中、杆锁定部配置成与由第1卡止部及第2卡止部构成的卡止部能卡止的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凸轮销配置于凸轮槽内的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示出杆主体部收纳于第1壳体的收纳空间内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第2壳体的立体图。
图8是第1壳体的后视图。
图9是杆的俯视图。
图10是杆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连接器,
(1)具备第1壳体、能与所述第1壳体嵌合的第2壳体、以及能转动地支承于所述第1壳体的杆,所述杆具有将所述第1壳体及所述第2壳体保持为嵌合状态的杆锁定部,所述第1壳体具有第1卡止部,所述第2壳体具有第2卡止部,所述第1卡止部及所述第2卡止部在所述第1壳体及所述第2壳体嵌合的状态下相互排列而构成一体的卡止部,配置成能与所述杆锁定部卡止。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杆锁定部与卡止部卡止,从而负荷分散到第1卡止部和第2卡止部各自。因此,针对来自杆锁定部的负荷,不必仅将第1卡止部或者仅将第2卡止部变更为大的尺寸。其结果是,不但能够抑制第1壳体或者第2壳体大型化,而且能够提高杆的保持力。另外,“相互排列而构成一体的卡止部”的“一体”是指:通过第1卡止部和第2卡止部相互排列,从而作为“卡止部”变为集中为一个的形状,“卡止部”以一体的方式受到来自杆锁定部的负荷。
(2)优选的是,所述杆锁定部具有锁定主体部,所述第2卡止部具有与所述锁定主体部对置的卡止面、和位于与所述卡止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对置面,所述第1卡止部具有与所述第2对置面对置的第1对置面,在所述第1壳体及所述第2壳体嵌合的状态下,在沿着嵌合方向的直线上排列配置有所述锁定主体部、所述卡止面、所述第2对置面以及所述第1对置面。
根据上述结构,来自锁定主体部的负荷经由卡止面、第2对置面以及第1对置面高效地分散到第2卡止部和第1卡止部。
(3)也可以为,所述第2对置面及所述第1对置面以沿着与所述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接触的方式配置。
根据上述结构,来自锁定主体部的负荷经由第2对置面和第1对置面的接触区域更高效地分散到第2卡止部和第1卡止部。
(4)优选的是,所述杆具有包括所述杆锁定部的板状的杆主体部,所述第1壳体具有壳体主体、覆盖壁、以及形成于所述壳体主体与所述覆盖壁之间的收纳空间,所述第1卡止部从所述覆盖壁突出到所述收纳空间内,所述杆主体部通过所述杆的转动而减少从所述收纳空间的开口的突出量,在所述第1壳体及所述第2壳体嵌合的状态下收纳于所述收纳空间内,所述第1卡止部相对于所述锁定主体部从所述开口侧对置地配置。
根据上述结构,在杆主体部收纳于收纳空间内的状态下,通过第1卡止部与锁定主体部碰触,从而可限制杆主体部向从收纳空间的开口突出的方向转动。因此,在第1壳体及第2壳体嵌合前的状态下,能够使杆主体部收纳于收纳空间内,能够将杆及第1壳体形成为小型的形态进行搬运。
(5)也可以为,所述第1卡止部在与所述第1对置面相反的一侧具有以越远离所述覆盖壁越接近所述第1对置面的方式倾斜的诱入面。
根据上述结构,锁定主体部在沿着诱入面滑动后能够顺利地进入收纳空间内。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公开的具体例。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欲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如图1~图3所示,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由阴型连接器10及阳型连接器70构成。如图3所示,阳型连接器70具备第2壳体71、第2端子90。阴型连接器10具备第1壳体11、止动体20、第1端子60以及杆40。
第1端子60收纳于第1壳体11。第2端子90安装于第2壳体71。杆40能转动地支承于第1壳体11。第1壳体11及第2壳体71通过杆40的转动而相互嵌合。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关于前后方向,将第1壳体11及第2壳体71在开始嵌合时相互相向的面侧设为前侧。上下方向以除图2、图6及图9之外的各图为基准。左右方向以除图3~图5之外的各图为基准。该方向的基准与实际使用时的方向未必一致。
(第2壳体)
第2壳体71为合成树脂制,如图7所示,具有在左右方向长的方筒状的罩部72。罩部72形成从背壁73的外缘向前方突出的形状。在背壁73贯穿地设置有多个突片安装孔74。各突片安装孔74在背壁73中在上下方向配置成多层,且在左右方向配置成多列。
第2壳体71具有从罩部72的上壁75的左右中央侧向下突出的凸轮销76。凸轮销76呈圆柱状,具有位于根部侧的基端部77和位于顶端侧的比基端部77大径的顶端部78。顶端部78的上下尺寸大于基端部77的上下尺寸。如图5所示,基端部77的上下尺寸与后述的覆盖壁13的上下尺寸(板厚)对应,顶端部78的上下尺寸与后述的凸轮槽46的上下尺寸(深度)对应。顶端部78的上表面成为沿着径向配置的凸缘面79。
如图7所示,第2壳体71在罩部72的上壁75的左右一侧(图7的左侧)的内表面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肋状的延伸部80。延伸部80具有矩形的截面形状。另外,第2壳体71具有与延伸部80的前端连结成一体并向下突出的第2卡止部81。第2卡止部81配置成比罩部72的上壁75的前端靠后方。
如图4所示,第2卡止部81的后表面成为以越往下侧去越后退的方式倾斜的卡止面82。第2卡止部81的前表面成为沿着上下方向配置的第2对置面83。第2卡止部81的下表面沿着前后方向配置。罩部72的上壁75的内表面在上壁75的前端与第2对置面83之间具有包覆面84。包覆面84通过台阶与前后方向相连。
如图7所示,第2壳体71在罩部72的上壁75的左右另一侧(图7的右侧)的内表面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肋状的解除部85。
(第2端子)
第2端子90为导电金属制,如图3所示,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突片91。突片91贯穿第2壳体71的背壁73的突片安装孔74而安装。第2端子90的后端部在比背壁73靠后方露出,与未图示的电路基板焊接连接。
(第1壳体)
第1壳体11为合成树脂制,如图1~图3所示,嵌合到罩部72内。如图8所示,第1壳体11具有在左右方向长的方块状的壳体主体12、配置于比壳体主体12靠上方的覆盖壁13、以及将壳体主体12及覆盖壁13各自的左右两端部连接的一对侧部14。另外,第1壳体11具有将壳体主体12、覆盖壁13以及各侧部14各自的前端部连接的前壁15。第1壳体11在壳体主体12、覆盖壁13、各侧部14以及前壁15之间划定在后方开放的收纳空间16。在从后方观看第1壳体11时,收纳空间16形成在左右方向较长地延伸的开口形状。
壳体主体12在与各突片安装孔74对应的位置具有多个腔17。壳体主体12具有从各腔17的内壁向前方突出的能挠曲变形的矛状部18。如图3所示,壳体主体12具有止动体安装孔19。止动体安装孔19在壳体主体12的下表面开口,在壳体主体12内与各腔17连通。止动体20从下方插入到止动体安装孔19。
如图8所示,第1壳体11具有从壳体主体12的上表面的左右中央侧突出到收纳空间16内的支承轴21。支承轴21呈圆柱状,也设置于壳体主体12的下表面。
如图6所示,第1壳体11在覆盖壁13的后端的左右一侧(图6的右侧)具有向前方凹陷的形状的退避部22。在覆盖壁13的后端设置有包括退避部22在内在左右方向延伸的突条部23。如图8所示,突条部23的高度在退避部22侧降低一级。退避部22在突条部23的下方具有朝向收纳空间16内倾斜的引导面24。
另外,第1壳体11具有从覆盖壁13突出到收纳空间16内的第1卡止部25。如图4所示,第1卡止部25形成与退避部22的引导面24相连的爪状。
如图4所示,第1卡止部25的前表面成为沿着上下方向配置的第1对置面27。第1对置面27与第2对置面83沿着上下方向以面接触状态接触。第1对置面27的左右宽度与后述的第2卡止部导入孔31的左右宽度相同,如图2所示,比第2对置面83的左右宽度稍大(参照图6)。
如图4所示,第1卡止部25的后表面具有朝向收纳空间16内倾斜的诱入面26。具体地讲,诱入面26以越往作为离开覆盖壁13的方向的下方去越接近第1对置面27的方式呈锥形倾斜。
如图2所示,第1壳体11在前壁15的左右中央侧具有凸轮销导入孔28,在前壁15的左右另一侧(图2的左侧)具有解除部导入孔29。凸轮销导入孔28及解除部导入孔29均在前后方向贯穿前壁15。另外,第1壳体11在前壁15中的解除部导入孔29与凸轮销导入孔28之间具有突出到收纳空间16内的临时卡止接纳部30。
如图6所示,凸轮销导入孔28及解除部导入孔29形成在覆盖壁13中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槽形状。另外,在覆盖壁13的左右一侧(图6的右侧)也设置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槽状的第2卡止部导入孔31。第2卡止部导入孔31的前端在前壁15开口。如图4所示,第2卡止部导入孔31的后端成为相对于第1对置面27没有台阶地连续的端面。
(第1端子)
第1端子60为导电金属制,如图3所示,具有方筒状的连接部61和与连接部61的后方相连的开放筒状的筒部62。在连接部61内插入连接有突片91。筒部62与电线100的末端部连接。第1端子60从后方插入到壳体主体12的腔17内。第1端子60在插入到腔17内的状态下通过与矛状部18卡止而一级卡止,接着通过与止动体20卡止而二级卡止。
(杆)
杆4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10所示,在整体上呈门形。杆40具有:板状的杆主体部41,沿着左右方向配置;板状的辅助部42,在比杆主体部41靠下方与杆主体部41平行地配置;以及连结部43,在上下方向延伸,将杆主体部41和辅助部42各自的左右一端(图10的左端)连接。如图1~图3所示,杆主体部41收纳于收纳空间16内。辅助部42沿着壳体主体12的下表面配置。
如图9所示,在杆主体部41及辅助部42分别设置有轴孔44(在图9中仅图示杆主体部41的轴孔44)。在各轴孔44中嵌入与各自对应的支承轴21。杆40以嵌入到各轴孔44的支承轴21为中心转动到临时卡止位置和正式卡止位置。作业人员能够一边抓持连结部43一边进行杆40的转动操作。
如图9所示,杆主体部41在左右一侧(图9的右侧)具有杆锁定部45,在左右另一侧(图9的左侧)具有凸轮槽46、临时卡止部47以及上侧的轴孔44。
凸轮槽46是凹杆主体部41的一面(上表面)凹陷的有底槽,延伸方向的一端在杆主体部41的外周缘开口。具体地讲,如图5所示,凸轮槽46由一对侧面48和底面49划定,一对侧面48的截面呈凹状,一对侧面48沿着上下方向配置,底面49与两侧面48的下端相连,沿着左右方向配置。
如图9所示,临时卡止部47在杆主体部41的外周缘形成从凸轮槽46的附近向后方延伸的形状。临时卡止部47在顶端部具有向另一侧折弯的突起50。
杆锁定部45能挠曲变形地配置在形成于左右两侧的一对切口间。杆锁定部45形成从前端到后端在前后方向以一定的宽度尺寸延伸的板状。如图3所示,在杆锁定部45的前端侧设置有挠曲支点部51。在杆锁定部45的后端侧设置有解除操作部52。
杆锁定部45在挠曲支点部51与解除操作部52之间具有锁定主体部53。锁定主体部53从杆锁定部45的前后方向中央侧向上方突出,并且如图9所示,形成在左右方向延伸的肋状。如图4所示,锁定主体部53的前表面成为以越往上侧去越后退的方式呈曲面状倾斜的导向面54。锁定主体部53的后表面成为以越往上侧去越后退的方式呈锥形倾斜的锁定面55。
解除操作部52配置得比锁定主体部53高一级。杆锁定部45在锁定主体部53与解除操作部52之间且比锁定主体部53靠后方具有在上下方向贯穿的锁孔56。在杆锁定部45的上表面且锁定主体部53与锁孔56之间具有沿着前后方向配置的接纳面57。另外,杆锁定部45在锁孔56的左右两侧具有将解除操作部52和杆锁定部45各自的左右两端部连接的一对连接部58(参照图9及图10)。
如图10所示,杆主体部41具有将解除操作部52的外周包围的保护部59。保护部59配置于杆主体部41的后端部的左右一侧(图10的左侧)。保护部59具有将解除操作部52从上方覆盖的桥部分。
(连接器的嵌合结构)
通过杆主体部41插入到收纳空间16内,临时卡止部47与临时卡止接纳部30的突起50卡止,从而杆40相对于第1壳体11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在临时卡止位置上,凸轮槽46的入口与凸轮销导入孔28连通并且朝向前方配置。另外,在临时卡止位置上,杆主体部41的保护部59配置成从收纳空间16的开口向后方离开。
在搬运阴型连接器10时,杆40相对于第1壳体11配置于正式卡止位置侧。在杆40朝向正式卡止位置的过程中,使杆主体部41从收纳空间16的开口突出的突出量逐渐减少。另外,锁定主体部53的导向面54在第1卡止部25的诱入面26滑动,杆锁定部45以挠曲支点部51为支点向下挠曲变形。当杆40达到正式卡止位置时,杆锁定部45弹性地复原,如图6所示,锁定主体部53配置于第1卡止部25的前方。第1卡止部25配置于作为收纳空间16的后端侧的开口侧,从收纳空间16的开口侧与锁定主体部53对置地配置。
假设杆40将要从正式卡止位置向返回临时卡止位置的方向转动时,则锁定主体部53的锁定面55与第1卡止部25的第1对置面27碰触,可阻止杆40的进一步的转动动作。因此,在将杆主体部41收纳于收纳空间16内的状态下,能够将第1壳体11及杆40形成为小型的形态进行搬运。
在杆40位于正式卡止位置时,杆主体部41除了配置于端部的保护部59及解除操作部52之外收纳于收纳空间16内。如图6所示,保护部59嵌入到退避部22内,沿着突条部23配置。
在阴型连接器10及阳型连接器70嵌合之前,第1端子60收纳于第1壳体11的腔17内,杆40相对于第1壳体11配置于未图示的临时卡止位置。另外,第2端子90安装于第2壳体71。在该状态下,第1壳体11嵌入到第2壳体71的罩部72内。于是,凸轮销76进入到凸轮销导入孔28内及凸轮槽46的入口,并且第2卡止部81的上部(延伸部80)进入到第2卡止部导入孔31内。另外,解除部85进入到解除部导入孔29内并与突起50干涉。临时卡止部47被解除部85按压而解除与临时卡止接纳部30的卡止状态。由此,杆40变为能朝向正式卡止位置转动的状态。
当杆40朝向正式卡止位置转动时,则凸轮销76在凸轮槽46的侧面48滑动,进行第1壳体11及第2壳体71的嵌合。具体地讲,如图5所示,凸轮销76的顶端部78插入到凸轮槽46内,凸轮销76的基端部77插入到凸轮销导入孔28内。顶端部78的凸缘面79与覆盖壁13的下表面对置,以与罩部72的上壁75之间夹入覆盖壁13的方式配置。通过顶端部78的凸缘面79与覆盖壁13的下表面接触,从而可限制凸轮销76向脱离凸轮槽46的方向(图5的上方向)移位。
以往,通过使凸轮销的凸缘部分与在凸轮槽的侧面形成的台阶接触,从而防止凸轮销的脱离。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凸轮槽46的侧面48没有形成台阶,防止凸轮销76的脱离。因此,不但能够比以往简化杆40的结构,而且能够省略用于在凸轮槽46形成台阶的模具滑动结构,所以也能够削减模具费用。
在杆40朝向正式卡止位置的过程中,延伸部80在第2卡止部导入孔31内移位。另外,如上所述,锁定主体部53的导向面54在第1卡止部25的诱入面26滑动,杆锁定部45被诱入到收纳空间16内。在锁定主体部53进入到收纳空间16内的状态下,第2卡止部81的下端在锁定主体部53的导向面54滑动,杆锁定部45以挠曲支点部51为支点向下挠曲变形。
当杆40达到正式卡止位置时,杆锁定部45弹性地复原,如图4所示,锁定主体部53、第2卡止部81以及第1卡止部25在沿着前后方向的直线L1上排列配置。第1卡止部25嵌入到在第2对置面83与包覆面84之间形成的L字形的空间内。
具体地讲,第2卡止部81的卡止面82在比锁定主体部53的锁定面55靠后方与锁定面55对置地配置。第2卡止部81的下表面以与杆锁定部45的接纳面57接触的方式配置。罩部72的上壁75的包覆面84以与覆盖壁13的上表面接触的方式配置。另外,第2卡止部81的第2对置面83和第1卡止部25的第1对置面27以沿着上下方向接触的方式配置。更具体地讲,第2卡止部81的第2对置面83遍及第1卡止部25的第1对置面27的全高以接触的方式配置。第1对置面27和第2对置面83各自的下端在相同的高度位置连续地配置。这样,通过第1卡止部25和第2卡止部81相互接触并且在前后方向排列配置,从而形成第1卡止部25和第2卡止部81合为一体的状态的卡止部200。
假设与第1壳体11或者第1端子60连接的电线100被向后方(从第1壳体11侧观看的后方)拉拽时,则第1壳体11向离开第2壳体71的方向移动,锁定主体部53的锁定面55与第2卡止部81的卡止面82接触。因此,第2卡止部81受到来自杆锁定部45的负荷。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来自杆锁定部45的负荷不会仅集中于第2卡止部81,而是分散到构成卡止部200的第2卡止部81和第1卡止部25各自。因此,在锁定主体部53的锁定面55与第2卡止部81的卡止面82接触的状态下,来自杆锁定部45的负荷被卡止部200稳定地接受。这样,杆40达到正式卡止位置,由此第1壳体11及第2壳体71保持为嵌合状态。另外,当杆40达到正式卡止位置时,则第1端子60及第2端子90以正规状态连接。
在使第1壳体11及第2壳体71脱离时,将解除操作部52向下方压入,将杆锁定部45降低而解除锁定主体部53和第2卡止部81的卡止状态,在该状态下,只要将第1壳体11及第2壳体71相互拉离即可。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杆锁定部45与卡止部200卡止,从而负荷分散到第1卡止部25和第2卡止部81各自。因此,针对来自杆锁定部45的负荷,不必将第1卡止部25或者第2卡止部81变更为大的尺寸。其结果是,不但能够抑制第1壳体11或者第2壳体71大型化,而且能够提高杆40的保持力。
另外,因为锁定主体部53、卡止面82、第2对置面83以及第1对置面27在沿着前后方向的图4所示的直线L1上排列配置,所以在针对第1壳体11作用向后方的拉拽力时,来自锁定主体部53的负荷经由卡止面82、第2对置面83及第1对置面27高效地分散到第2卡止部81和第1卡止部25。
另外,第2对置面83及第1对置面27沿着与前后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接触,因此从锁定主体部53向后方的负荷经由第2对置面83和第1对置面27的接触区域更高效地分散到第2卡止部81和第1卡止部25。
另外,在第1壳体11及第2壳体71嵌合前的状态下,第1卡止部25配置成能与锁定主体部53从收纳空间16的开口侧对置地卡止,因此杆主体部41被限制向从收纳空间16的开口突出的方向转动。其结果是,能够将杆40及第1壳体11形成为小型的形态进行搬运。
而且,因为在第1卡止部25设置有锥形的诱入面26,所以在杆40向正式卡止位置转动的过程中,锁定主体部53沿着诱入面26滑动,能够顺利地进入收纳空间16内。
[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
应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的方面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支承杆的第1壳体是构成阴型连接器的壳体,但是根据其他实施方式,支承杆的第1壳体也可以是构成阳型连接器的壳体。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1卡止部及第2卡止部在作为嵌合方向的前后方向排列配置,但是根据其他实施方式,第1卡止部及第2卡止部也可以在作为与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左右方向排列配置。在第1卡止部及第2卡止部在左右方向排列配置的情况下,第1卡止部及第2卡止部均能够具有与锁定主体部卡止的卡止面。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1卡止部的第1对置面和第2卡止部的第2对置面配置成相互以面接触状态接触,但是根据其他实施方式,第1卡止部的第1对置面和第2卡止部的第2对置面也可以配置成具有间隙地接触。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1卡止部的诱入面呈锥形倾斜,但是根据其他实施方式,第1卡止部的诱入面也可以呈曲面状倾斜。
附图标记说明
10:阴型连接器
11:第1壳体
12:壳体主体
13:覆盖壁
14:侧部
15:前壁
16:收纳空间
17:腔
18:矛状部
19:止动体安装孔
20:止动体
21:支承轴
22:退避部
23:突条部
24:引导面
25:第1卡止部
26:诱入面
27:第1对置面
28:凸轮销导入孔
29:解除部导入孔
30:临时卡止接纳部
31:第2卡止部导入孔
40:杆
41:杆主体部
42:辅助部
43:连结部
44:轴孔
45:杆锁定部
46:凸轮槽
47:临时卡止部
48:侧面
49:底面
50:突起
51:挠曲支点部
52:解除操作部
53:锁定主体部
54:导向面
55:锁定面
56:锁孔
57:接纳面
58:连接部
59:保护部
60:第1端子
61:连接部
62:筒部
70:阳型连接器
71:第2壳体
72:罩部
73:背壁
74:突片安装孔
75:上壁
76:凸轮销
77:基端部
78:顶端部
79:凸缘面
80:延伸部
81:第2卡止部
82:卡止面
83:第2对置面
84:包覆面
85:解除部
90:第2端子
91:突片
100:电线
200:卡止部
L1:直线。
Claims (5)
1.一种连接器,具备第1壳体、能与所述第1壳体嵌合的第2壳体、以及能转动地支承于所述第1壳体的杆,
所述杆具有将所述第1壳体及所述第2壳体保持为嵌合状态的杆锁定部,
所述第1壳体具有第1卡止部,所述第2壳体具有第2卡止部,
所述第1卡止部及所述第2卡止部在所述第1壳体及所述第2壳体嵌合的状态下相互排列而构成一体的卡止部,配置成能与所述杆锁定部卡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杆锁定部具有锁定主体部,
所述第2卡止部具有与所述锁定主体部对置的卡止面、和位于与所述卡止面相反的一侧的第2对置面,
所述第1卡止部具有与所述第2对置面对置的第1对置面,
在所述第1壳体及所述第2壳体嵌合的状态下,在沿着嵌合方向的直线上排列配置有所述锁定主体部、所述卡止面、所述第2对置面以及所述第1对置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2对置面及所述第1对置面以沿着与所述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接触的方式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杆具有包括所述杆锁定部的板状的杆主体部,所述第1壳体具有壳体主体、覆盖壁、以及形成于所述壳体主体与所述覆盖壁之间的收纳空间,所述第1卡止部从所述覆盖壁突出到所述收纳空间内,所述杆主体部通过所述杆的转动而减少从所述收纳空间的开口突出的突出量,在所述第1壳体及所述第2壳体嵌合的状态下收纳于所述收纳空间内,所述第1卡止部相对于所述锁定主体部从开口侧对置地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1卡止部在与所述第1对置面相反的一侧具有以越远离所述覆盖壁越接近所述第1对置面的方式倾斜的诱入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007867 | 2021-01-21 | ||
JP2021007867A JP7480717B2 (ja) | 2021-01-21 | 2021-01-21 | コネク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24899A true CN114824899A (zh) | 2022-07-29 |
CN114824899B CN114824899B (zh) | 2024-08-27 |
Family
ID=82405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060936.8A Active CN114824899B (zh) | 2021-01-21 | 2022-01-19 | 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749945B2 (zh) |
JP (1) | JP7480717B2 (zh) |
CN (1) | CN114824899B (zh)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42050A (zh) * | 2006-12-19 | 2008-08-13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可移动构件型连接器 |
JP2009117045A (ja) * | 2007-11-01 | 2009-05-28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 |
JP2011034843A (ja) * | 2009-08-03 | 2011-02-17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US20130330959A1 (en) * | 2012-06-11 | 2013-12-12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Electrical connection system including mating assist lever that contains locking means and cpa member that interacts therewith |
CN104937787A (zh) * | 2013-01-25 | 2015-09-23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杆式连接器 |
CN105322368A (zh) * | 2014-06-20 | 2016-02-10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杆式连接器 |
JP2017022074A (ja) * | 2015-07-15 | 2017-01-26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JP2017041395A (ja) * | 2015-08-21 | 2017-02-23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CN107925197A (zh) * | 2015-09-07 | 2018-04-17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杆式连接器 |
CN109787035A (zh) * | 2017-11-14 | 2019-05-21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10829117A (zh) * | 2018-08-10 | 2020-02-21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210607892U (zh) * | 2019-11-08 | 2020-05-22 | 深圳市帝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方便模组排线的带插接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285376B2 (ja) * | 2004-09-06 | 2009-06-24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DE602006009353D1 (de) * | 2005-09-29 | 2009-11-05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 Ein Steckverbinder mit einem bewegbaren Glied |
JP4475217B2 (ja) * | 2005-10-12 | 2010-06-09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
2021
- 2021-01-21 JP JP2021007867A patent/JP7480717B2/ja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1-11 US US17/572,832 patent/US11749945B2/en active Active
- 2022-01-19 CN CN202210060936.8A patent/CN11482489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42050A (zh) * | 2006-12-19 | 2008-08-13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可移动构件型连接器 |
US7476116B2 (en) * | 2006-12-19 | 2009-01-13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Connector of the movable member type |
JP2009117045A (ja) * | 2007-11-01 | 2009-05-28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 |
JP2011034843A (ja) * | 2009-08-03 | 2011-02-17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US20130330959A1 (en) * | 2012-06-11 | 2013-12-12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Electrical connection system including mating assist lever that contains locking means and cpa member that interacts therewith |
CN103490228A (zh) * | 2012-06-11 | 2014-01-01 | 德尔福技术有限公司 | 包括匹配辅助杠杆的电气连接系统 |
CN104937787A (zh) * | 2013-01-25 | 2015-09-23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杆式连接器 |
CN105322368A (zh) * | 2014-06-20 | 2016-02-10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杆式连接器 |
JP2017022074A (ja) * | 2015-07-15 | 2017-01-26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JP2017041395A (ja) * | 2015-08-21 | 2017-02-23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CN107925197A (zh) * | 2015-09-07 | 2018-04-17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杆式连接器 |
CN109787035A (zh) * | 2017-11-14 | 2019-05-21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10829117A (zh) * | 2018-08-10 | 2020-02-21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210607892U (zh) * | 2019-11-08 | 2020-05-22 | 深圳市帝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方便模组排线的带插接连接器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孙海亭;: "摆动式正三轮车的驻车锁止装置", 摩托车技术, no. 03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2112171A (ja) | 2022-08-02 |
CN114824899B (zh) | 2024-08-27 |
US11749945B2 (en) | 2023-09-05 |
JP7480717B2 (ja) | 2024-05-10 |
US20220231456A1 (en) | 2022-07-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972174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 |
US9379472B2 (en) | Electric connector with accommodating shorting terminal | |
US7556539B2 (en) | Connector | |
CN101218714B (zh) | 带有接线端位置保证装置的连接器组件 | |
US7204725B2 (en) |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 |
US10367290B2 (en) | Connector device and male connector | |
US10340621B2 (en) | Connector with moving plate having partition between terminals to prevent short-circuit | |
CN113258355A (zh) | 连接器组件 | |
CN102160241B (zh) | 电连接器 | |
CN110870143B (zh) | 端子零件 | |
US20200212617A1 (en) | Connector | |
CN115693224A (zh) | 用于连接器系统的插座连接器 | |
JP5837543B2 (ja) | ケーブル体用ホルダ、プラグ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 |
US10826229B2 (en) | Connector with coupling portion | |
JP5362931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 |
WO2019102837A1 (ja) | コネクタ | |
CN114824899A (zh) | 连接器 | |
CN110249488A (zh) | 连接器 | |
CN113228425B (zh) | 连接器 | |
CN116057788A (zh) | 屏蔽连接器 | |
US20190267740A1 (en) | Connector | |
US10128605B2 (en) | Connector | |
CN112134057A (zh) | 电连接器的电线整合盖 | |
CN112952410B (zh) | 连接器 | |
CN114830454B (zh) | 端子零件及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