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787031A - 适用干船坞非漂浮式串联工艺的船舶建造工艺 - Google Patents

适用干船坞非漂浮式串联工艺的船舶建造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87031A
CN114787031A CN202080085969.7A CN202080085969A CN114787031A CN 114787031 A CN114787031 A CN 114787031A CN 202080085969 A CN202080085969 A CN 202080085969A CN 114787031 A CN114787031 A CN 1147870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p
dock
launched
water
dry d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859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87031B (zh
Inventor
朴江浩
赵成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wha Oce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ewoo Shipbuilding and Marin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ewoo Shipbuilding and Marine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ewoo Shipbuilding and Marine Enginee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787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870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870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870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CLAUNCHING, HAULING-OUT, OR DRY-DOCKING OF VESSELS; LIFE-SAVING IN WATER; 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 WATER; MEANS FOR SALVAGING 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1/00Dry-docking of vessels or flying-boats
    • B63C1/08Graving do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Ship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 Cleaning Or Clearing Of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utput Control And Ontrol Of Special Type Engine (AREA)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干船坞非漂浮式串联工艺的船舶建造工艺,包括:在同一干船坞内以一列或两列分别建造多个同种类型或不同类型的船舶分段,在坞首相邻区域执行部分下水船舶的船体工程,并在坞门相邻区域执行下水船舶的船体部分工程的步骤;通过泵向所述部分下水船舶内部强制注水的步骤;通过打开所述干船坞的坞门而使得海水流入,从而使得所述下水船舶浮起并使得所述部分下水船舶不会浮起的步骤;将浮起的所述下水船舶搬出到所述坞门外部岸壁的步骤;通过关闭所述坞门而从所述干船坞排出海水的步骤;以及,在同一位置执行对所述部分下水船舶的剩余船体部分工程的步骤。

Description

适用干船坞非漂浮式串联工艺的船舶建造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同一个干船坞内建造同种类型或不同类型的船舶时,不仅可以同时建造下水船舶以及部分下水船舶,还可以在搬出下水船舶时在维持部分下水船舶的均衡的状态下稳定地确保其不会浮起,而且可以通过根据部分下水船舶的建造步骤进行不同程度的强制注水而防止对下水船舶的下水造成影响的适用干船坞非漂浮式串联工艺的船舶建造工艺。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为了高效地建造大型船舶而采用干船坞方式建造船舶,可以在干船坞中建造船舶分段并通过将海水引入到干船坞中而使得船舶浮起,从而在提升到岸壁之后将其搬出。
此外,可以适用一种利用干船坞内的可用空间同时建造下水船舶以及部分下水船舶的串联工艺。
例如,在适用超大型集装箱船的下水船舶以及超大型原油运输船(VLCC)的部分下水船舶的串联工艺的情况下,在将海水引入到干船坞内部时,会因为部分下水船舶中形成有舱壁的货舱区域的浮力而向船尾末端一侧不均衡倾斜并浮起,从而在通过拖船起吊下水船舶时可能会因为拖船的螺旋桨旋转而造成对部分下水船舶进行支撑的支撑物的倾倒并进一步导致部分下水船舶的倾倒,因此具有无法同时建造超大型集装箱船的下水船舶以及部分下水船舶的问题。
作为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的先行技术,公开了韩国注册专利公报第10-0796410号,适用于传统的串联建造工艺中的浸水工艺,包括:在船坞内通过串联建造工艺建造船舶分段的步骤;在浸水对象船舶中安装主发动机、尾轴以及中间轴、船尾分段、绑扎桥或舱口盖等主要搭载物的步骤;在浮起下水船舶时通过将水自然引入到浸水对象船舶的货物压载舱以及一部分双底舱中而将船舶浸水至同一位置上的步骤;以及,在对下水船舶进行牵引之后建造浸水船舶的步骤;可以通过在搭载所有的搭载物之后对船体进行浸水而在不移动船体的情况下在同一位置完成建造。
但是,在将主要搭载物搭载到部分下水船舶的状态下,通过将为了浮起下水船舶而流入的水自然流入到货物压载舱以及一部分双底舱中而对部分下水船舶进行浸水,如图1所示,只有在将所有的主要搭载物搭载到部分下水船舶之后才可以对下水船舶进行下水,因此即使是在已完成下水船舶的建造的状态下,根据部分下水船舶的建造步骤,下水船舶的起吊时间可能会被拖延,而且自然流入到船坞内的水即海水会造成部分下水船舶的浸水,从而可能会因为盐分以及氯而导致船体腐蚀,因此需要执行用于防止船体腐蚀的前置工程或后续工程并最终导致工期延迟到问题。
为此,需要一种可以与部分下水船舶的建造步骤无关地对下水船舶进行起吊,从而将工期延迟最小化并将部分下水船舶的浸水所导致的船体腐蚀最小化的经过改良的串联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思想拟达成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与部分下水船舶的建造步骤无关地对下水船舶进行起吊,从而将工期延迟最小化并将部分下水船舶的浸水所导致的船体腐蚀最小化的适用干船坞非漂浮式串联工艺的船舶建造工艺。
为了达成如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干船坞非漂浮式串联工艺的船舶建造工艺,包括:在同一干船坞内以一列或两列分别建造多个同种类型或不同类型的船舶分段,在坞首相邻区域执行部分下水船舶的船体工程,并在坞门相邻区域执行下水船舶的船体部分工程的步骤;通过泵向所述部分下水船舶内部强制注水的步骤;通过打开所述干船坞的坞门而使得海水流入,从而使得所述下水船舶浮起并使得所述部分下水船舶不会浮起的步骤;将浮起的所述下水船舶搬出到所述坞门外部岸壁的步骤;通过关闭所述坞门而从所述干船坞排出海水的步骤;以及,在同一位置执行对所述部分下水船舶的剩余船体部分工程的步骤。
其中,为了抵消所述部分下水船舶的浮力并维持与重力中心(COG)的均衡,可以所述通过泵向所述部分下水船舶中形成有舱壁的货舱内部强制注入淡水或海水。
此时,在搭载所述部分下水船舶的甲板室以及机舱棚时,可以分别向与所述机舱棚相邻的左右一对侧原油(SCO)舱强制注水,而在没有搭载所述部分下水船舶的甲板室以及机舱棚时,可以分别向与所述机舱棚相邻的左右一对侧原油(SCO)舱强制注入大部分水量,并分别向左右一对油污水舱强制注入剩余水量。
此外,可以向所述侧原油(SCO)舱以及所述油污水舱强制注入淡水或海水。
此外,在强制注入海水时,可以在通过海水淡化装置去除盐分以及氯之后注水。
此外,还可以包括:在所述下水船舶搬出位置执行后续船舶的船体部分工程的步骤。
在本发明中,可以通过单独强制注入淡水或海水而在将船体腐蚀最小化的同时使得部分下水船舶不会浮起,而且在同一个干船坞内建造同种类型或不同类型的船舶时,不仅可以同时建造下水船舶以及部分下水船舶,还可以在搬出下水船舶时在维持部分下水船舶的均衡的状态下稳定地确保其不会浮起,而且可以通过根据部分下水船舶的建造步骤进行不同程度的强制注水而防止对下水船舶的下水造成影响,进而可以通过串联工艺在缩短工期的同时连续建造大型建造船舶。
附图说明
图1对基于现有技术的适用于串联建造工艺中的浸水工艺进行了例示。
图2对适用本发明之实施例的适用干船坞非漂浮式串联工艺的船舶建造工艺的顺序图进行了图示。
图3对实现图2中的适用干船坞非漂浮式串联工艺的船舶建造工艺的干船坞进行了概要性图示。
图4对图2中的适用干船坞非漂浮式串联工艺的船舶建造工艺的部分下水船舶的船尾截面结构进行了图示。
图5对图3中的干船坞中的非漂浮式串联工艺的工程流程图分别进行了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阅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便于具有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之一般知识的人员可以轻易地实施本发明。本发明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形态实现,并不限定于在此进行说明的实施例。
参阅图2,本发明之实施例的适用干船坞非漂浮式串联工艺的船舶建造工艺,大体上来讲包括船体工程以及船体部分工程执行步骤S110、强制注水步骤S120、海水流入步骤S130、下水船舶搬出步骤S140、海水排水步骤S150、剩余船体部分工程执行步骤S160以及后续船舶船体部分工程执行步骤S170,其要旨在于,可实现船舶的连续的串联建造。
接下来,将参阅图2至图5对本发明之实施例的适用干船坞非漂浮式串联工艺的船舶建造工艺进行详细的说明。
首先,在船体工程以及船体部分工程执行步骤S110中,如图3以及图5中的(a)所示,在同一干船坞内以一列或两列分别建造多个同种类型船舶或不同类型船舶的船舶分段,在坞首(dock head)相邻区域执行部分下水船舶的船体工程,并在坞门(dock gate)相邻区域执行下水船舶的船体部分工程。
其中,下水船舶或部分下水船舶并不受到特殊的限定,可以是如超大型原油运输船(VLCC;Very Large Crude oil Carrier)、超大型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液化天然气(LNG)动力船或化学产品运输船的大型建造船舶等,可以在长度达到500m以上的同一干船坞内以一列或两列同时建造全长(LOA;Length Of Overall)为400m左右的下水船舶以及全长为120m左右的部分下水船舶。
作为参考,坞首与部分下水船舶之间的间隔以及坞门与下水船舶之间的距离需要维持5m左右的间隔,而部分下水船舶与下水船舶之间的距离需要维持10m左右的间隔。
接下来,在强制注水步骤S120中,如图3所示,可以通过泵P向部分下水船舶的内部强制注水,从而确保在海水流入到船坞内部时部分下水船舶即部分下水船舶的船首部不会因为自身浮力而漂浮。
即,为了抵消根据水温和盐分以及水压发生变化的海水密度下的部分下水船舶的浮力并维持与重力中心(COG)的均衡,通过泵P向形成有部分下水船舶的舱壁的液舱(cargotank)内部强制注入淡水或海水,从而确保部分下水船舶维持在原位置并防止其从用于防止船舶分段倾倒的支撑物(support)浮起。
此外,参阅图4,在强制注水时,在搭载部分下水船舶的甲板室(D/H;Deck House)A以及机舱棚(engine casing)B的情况下,分别向与部分下水船舶的船首部即机舱棚B相邻的左右一对侧原油(SCO)舱(SCO TK(P),(S))强制注水,以超大型原油运输船(VLCC)为例,可以通过分别注水8000吨左右而在防止部分下水船舶的船首部浮起的同时维持与重心倾向于船尾后端的重力中心(COG)的均衡,从而避免因为船尾的前后部不均衡倾斜而导致的部分浮起的现象。例如,可以向No.5SCO TK(P)注水8000吨并向No.5SCO TK(S)注水7,950吨,从而共计注水15,950吨。
或者,在没有搭载部分下水船舶的甲板室A以及机舱棚B的情况下,与搭载时相比重力中心(COG)的重心倾向于船尾后端的程度较小,因此分别向与机舱棚B相邻的左右一对侧原油(SCO)舱强制注入大部分水量,并分别向左右一对油污水舱(SLOP TK(P),(S))强制注入剩余水量,以超大型原油运输船(VLCC)为例,可以通过向左右一对SCO分别注水7000吨左右并向左右一对油污水舱分别注水800吨左右而在防止船尾浮起的同时维持与重心倾向于船尾后端的程度较小的重力中心(COG)的均衡,从而避免因为船尾的前后部不均衡倾斜而导致的部分浮起的现象。例如,可以向No.5SCO TK(P,S)分别注水7100吨并向SLOP TK(P)注水860吨,向SLOP TK(S)注水750吨,从而共计注水15810吨。
其中,可以通过泵P向侧原油(SCO)舱以及污油水舱强制注入淡水或海水,在强制注入海水时,为了将因为盐分以及氯所导致的船体腐蚀最小化,可以在通过海水淡化装置去除盐分以及氯之后注水。
为此,可以根据部分下水船舶的建造步骤以不同的方式强制注入淡水或海水,从而在维持部分下水船舶的均衡的状态下稳定地确保其不会浮起,且因为不会对下水船舶的下水造成影响而将工期延迟最小化。
作为参考,对泵P安装在干船坞中的情况进行了图示,但是也可以通过搭载于部分下水船舶强制注水,油污水舱是用于储藏盒保管对各种舱室清洗后形成油和海水的混合物或从发动机舱流出的废油的油性混合物的舱室,其配置目的在于防止因为油污造成的海洋污染并减少货物的损失。
进而,在海水流入步骤S130中,如图5中的(b)所示,可以通过打开干船坞的坞门而流入海水并使得下水船舶浮起,而部分下水船舶将在原来的位置维持不浮起的状态。
进而,在下水船舶搬出步骤S140中,如图3以及图5中的(c)所示,将浮起的下水船舶通过拖船起吊到坞门外部岸壁上。
进而,在海水排水步骤S150中,通过关闭坞门而从干船坞排出海水。
进而,在剩余船体部分工程执行步骤S160中,如图5中的(d)所示,排出强制注入到部分下水船舶中的淡水或海水,并在浸水的同一位置上执行对部分下水船舶的剩余船体部分工程,从而完成下水船舶的建造。
进而,在后续船舶船体部分工程执行步骤S170中,如图5中的(d)所示,在下水船舶的搬出位置上执行后续船舶的船体部分工程。
借此,通过如上所述的适用干船坞非漂浮式串联工艺的船舶建造工艺的构成,与现有技术中为了通过浸水工艺浮起下水船舶而通过自然流入的海水使得搭载有主要搭载物的部分下水船舶浸水的方式相比,可以通过单独强制注入淡水或海水而在将船体腐蚀最小化的同时使得部分下水船舶不会浮起,而且在同一个干船坞内建造同种类型或不同类型的船舶时,不仅可以同时建造下水船舶以及部分下水船舶,还可以在搬出下水船舶时在维持部分下水船舶的均衡的状态下稳定地确保其不会浮起,而且可以通过根据部分下水船舶的建造步骤进行不同程度的强制注水而防止对下水船舶的下水造成影响,进而可以通过串联工艺在缩短工期的同时连续建造大型建造船舶。
在上述内容中,参阅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具有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之一般知识的人员可以在与本发明均等范围内实现多种变形例或实施例。因此,本发明的真正的保护范围应通过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做出定义。

Claims (7)

1.一种适用干船坞非漂浮式串联工艺的船舶建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同一干船坞内以一列或两列分别建造多个同种类型或不同类型的船舶分段,在坞首相邻区域执行部分下水船舶的船体工程,并在坞门相邻区域执行下水船舶的船体部分工程的步骤;
通过泵向所述部分下水船舶内部强制注水的步骤;
通过打开所述干船坞的坞门而使得海水流入,从而使得所述下水船舶浮起并使得所述部分下水船舶不会浮起的步骤;
将浮起的所述下水船舶搬出到所述坞门外部岸壁的步骤;
通过关闭所述坞门而从所述干船坞排出海水的步骤;以及,
在同一位置执行对所述部分下水船舶的剩余船体部分工程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干船坞非漂浮式串联工艺的船舶建造工艺,其特征在于:
为了抵消所述部分下水船舶的浮力并维持与重力中心的均衡,通过所述泵向所述部分下水船舶中形成有舱壁的货舱内部强制注入淡水或海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干船坞非漂浮式串联工艺的船舶建造工艺,其特征在于:
在搭载所述部分下水船舶的甲板室以及机舱棚时,分别向与所述机舱棚相邻的左右一对侧原油舱强制注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干船坞非漂浮式串联工艺的船舶建造工艺,其特征在于:
在没有搭载所述部分下水船舶的甲板室以及机舱棚时,分别向与所述机舱棚相邻的左右一对侧原油舱强制注入大部分水量,并分别向左右一对油污水舱强制注入剩余水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干船坞非漂浮式串联工艺的船舶建造工艺,其特征在于:
向所述侧原油舱以及所述油污水舱强制注入淡水或海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干船坞非漂浮式串联工艺的船舶建造工艺,其特征在于:
在强制注入海水时,在通过海水淡化装置去除盐分以及氯之后注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干船坞非漂浮式串联工艺的船舶建造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下水船舶搬出位置执行后续船舶的船体部分工程的步骤。
CN202080085969.7A 2019-12-26 2020-09-02 适用干船坞非漂浮式串联工艺的船舶建造工艺 Active CN1147870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174629 2019-12-26
KR1020190174629A KR102157346B1 (ko) 2019-12-26 2019-12-26 드라이도크 미부양 탠덤 공법을 적용한 선박건조공법
PCT/KR2020/011740 WO2021132840A1 (ko) 2019-12-26 2020-09-02 드라이도크 미부양 탠덤 공법을 적용한 선박건조공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87031A true CN114787031A (zh) 2022-07-22
CN114787031B CN114787031B (zh) 2024-03-22

Family

ID=72670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85969.7A Active CN114787031B (zh) 2019-12-26 2020-09-02 适用干船坞非漂浮式串联工艺的船舶建造工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341627B2 (zh)
KR (1) KR102157346B1 (zh)
CN (1) CN114787031B (zh)
WO (1) WO20211328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11367A (zh) * 2021-02-22 2023-01-17 中印恒盛(北京)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细胞式船舶承重循环水处理单元
CN113186956B (zh) * 2021-04-01 2022-11-29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坞门浮运安装的施工方法及坞门浮运寄放的施工方法
CN114435554B (zh) * 2022-03-17 2022-11-08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半船起浮的方法
CN114753297B (zh) * 2022-04-11 2024-02-02 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新老船坞墙衔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55523A (en) * 1974-03-20 1976-05-11 Nippon Koka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continuously building ships
KR100796410B1 (ko) * 2006-12-29 2008-01-21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탠덤 건조공법에 적용되는 침수공법
CN101357673A (zh) * 2008-04-30 2009-02-04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坞内非干式多船建造法
KR20100008086A (ko) * 2008-07-15 2010-01-25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강제 침수를 이용한 액체 화물 운송 선박의 탄뎀 건조 공법
KR20100062131A (ko) * 2008-12-01 2010-06-10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선박평형수 공급장치 및 그것이 설치된 선박
CN101920766A (zh) * 2010-05-14 2010-12-22 蓬莱中柏京鲁船业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建造方法
CN103754323A (zh) * 2014-02-14 2014-04-30 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船舶的半串联建造方法
KR20150036222A (ko) * 2012-07-19 2015-04-07 재팬 마린 유나이티드 코포레이션 선박
CN208630806U (zh) * 2018-07-26 2019-03-22 江苏扬子鑫福造船有限公司 快速整体移位落墩两条半漂船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43281A (ja) * 2006-12-07 2008-06-26 Minami Nippon Zosen Kk 船舶等の建造システム
DE112007000108B4 (de) * 2006-12-29 2010-10-07 Hyundai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Überflutungsverfahren zum Einsatz in einem Tandem-Schiffsbauprozess
SE0700759L (sv) * 2007-03-26 2008-09-27 Wallenius Marine Ab Metod för att låta framställa ett fartygsskrov, och ett fartygsskrov sålunda framställt
KR20120107587A (ko) 2011-03-22 2012-10-04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안벽공기를 단축시킨 선박건조공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55523A (en) * 1974-03-20 1976-05-11 Nippon Koka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continuously building ships
KR100796410B1 (ko) * 2006-12-29 2008-01-21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탠덤 건조공법에 적용되는 침수공법
CN101356091A (zh) * 2006-12-29 2009-01-28 现代重工业株式会社 一种用于串联造船工艺的下沉方法
CN101357673A (zh) * 2008-04-30 2009-02-04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坞内非干式多船建造法
KR20100008086A (ko) * 2008-07-15 2010-01-25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강제 침수를 이용한 액체 화물 운송 선박의 탄뎀 건조 공법
KR20100062131A (ko) * 2008-12-01 2010-06-10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선박평형수 공급장치 및 그것이 설치된 선박
CN101920766A (zh) * 2010-05-14 2010-12-22 蓬莱中柏京鲁船业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建造方法
KR20150036222A (ko) * 2012-07-19 2015-04-07 재팬 마린 유나이티드 코포레이션 선박
CN103754323A (zh) * 2014-02-14 2014-04-30 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船舶的半串联建造方法
CN208630806U (zh) * 2018-07-26 2019-03-22 江苏扬子鑫福造船有限公司 快速整体移位落墩两条半漂船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504152A (ja) 2023-02-01
WO2021132840A1 (ko) 2021-07-01
JP7341627B2 (ja) 2023-09-11
KR102157346B1 (ko) 2020-09-18
CN114787031B (zh) 2024-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787031B (zh) 适用干船坞非漂浮式串联工艺的船舶建造工艺
KR100796410B1 (ko) 탠덤 건조공법에 적용되는 침수공법
SE7707627L (sv) Fartyg for transport av pramar, lektare eller liknande flytbar last
GB1204656A (en) Marine vessels
CN103228531B (zh) 载货船舶以及装载和卸载这种载货船舶的方法
EP1259420A1 (en) Submersible heavy lift catamaran
US3587505A (en) Partially submersible carrier vessel
KR100809539B1 (ko) 바지를 이용한 선박 건조 공법
KR101302037B1 (ko) 부유식 도크
CN112278194A (zh) 具有运输功能的浮船坞
JP2009517290A (ja) タンデム建造方法に適用する浸水方法
US3993012A (en) Vessel for transport of buoyant cargo
CN213620178U (zh) 具有运输功能的浮船坞
US5301625A (en) Marine construction
USRE30040E (en) Vessel for flotation loading and unloading and partial buoyancy support of barges and other floating cargoes
KR100953487B1 (ko) 탠덤 건조공법에 적용되는 고박을 이용한 침수공법
JPS61115794A (ja) フロ−トオンフロ−トオフ船
US3863585A (en) Marine cargo vessel
KR101024553B1 (ko) 선박 건조 방법
SU25553A1 (ru) Судно дл морск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ани речных судов
CN102372075B (zh) 一种无压载水的船舶结构及其操作方法
CA2810502A1 (en) Boat dock, commercial
RU2033368C1 (ru) Судно для перевозки лихтеров и грузов
KR820001819B1 (ko) 도크선박(dockship)
KR810001873B1 (ko) 부유성 운반체 운송용 선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Geoje, Gyeongsangnam-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after: Hanhua Ocean Co.,Ltd.

Address before: Geoje, Gyeongsangnam-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before: DAEWOO SHIPBUILDING & MARINE ENGINEERING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