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84786A - 一种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方法、装置、直流微电网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方法、装置、直流微电网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784786A CN114784786A CN202210505840.8A CN202210505840A CN114784786A CN 114784786 A CN114784786 A CN 114784786A CN 202210505840 A CN202210505840 A CN 202210505840A CN 114784786 A CN114784786 A CN 11478478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rect current
- voltage
- current bus
- wind turbine
- b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57 mal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0—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 H02J1/102—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being switching converte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0—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 H02J1/109—Scheduling or re-schedul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DC sources in a particular order, e.g.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the sources in sequential, alternating or in subsets, to meet a given demand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4—Balancing the load in a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8—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wind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方法、装置、直流微电网系统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在检测到直流微电网存在负载需求的情况下,通过AC/DC变流器将风电机组并入直流微电网中;实时检测直流母线电压,并确定直流母线电压是否存在升高或降低;在直流母线电压升高的情况下,调整风电机组的第一参数,以使直流母线电压下降至设定区间;在直流母线电压降低的情况下,调整风电机组的第二参数,以使直流母线电压上升至设定区间。相比传统的采用储能系统来控制直流母线电压稳定的方法,本申请通过风力发电机组对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方法,可以降低直流微电网建造成本,提高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性和提高对直流母线电压控制的响应速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微电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方法、装置、直流微电网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从直流微电网的控制角度来讲,直流母线电压是唯一可以衡量直流微电网系统内功率平衡的指标,在现有技术中,对直流母线电压进行控制,一般采用储能系统来实现的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储能系统在直流微电网发电功率和用电功率不匹配时吸收或提供多余的功率,以保持功率的平衡,维持母线电压稳定。
但这对储能系统提出较高的要求,如需要保证储能系统的容量必须足够大且保证储能系统的充放电速度较高,从而满足系统调节的速率要求,基于对储能系统的要求,会增大微电网的建造成本。
当储能系统的容量不足以维持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需求时,储能系统需要进行多次的充放电才可以对直流母线电压进行稳定,导致对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响应不够及时,并且多次充放电会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方法、装置、直流微电网系统及存储介质,能够降低建造成本的同时,提高对直流母线电压控制的响应速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直流微电网系统,所述直流微电网系统包括风电机组和直流微电网,所述直流微电网包括光伏发电组和负载区,所述风电机组和/或所述光伏发电组通过直流母线与所述负载区连接,并对所述负载区进行供电,所述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直流微电网存在负载需求的情况下,通过AC/DC变流器将所述风电机组并入所述直流微电网中,其中,所述负载需求指示所述光伏发电组的功率小于所述负载区的消耗功率;
实时检测直流母线电压,并确定所述直流母线电压是否存在升高或降低;
在所述直流母线电压升高的情况下,调整所述风电机组的第一参数,以使所述直流母线电压下降至设定区间;
在所述直流母线电压降低的情况下,调整所述风电机组的第二参数,以使所述直流母线电压上升至设定区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电机组包括叶轮,所述叶轮包含变桨系统,所述在所述直流母线电压升高的情况下,调整所述风电机组的第一参数,以使所述直流母线电压下降至设定区间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直流母线电压升高的情况下,依次降低所述风电机组的转矩、控制所述变桨系统减少桨叶的迎风面积、降低所述叶轮转速,以使直流母线电压下降至设定区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电机组包括叶轮,所述叶轮包含变桨系统,所述在所述直流母线电压降低的情况下,调整所述风电机组的第二参数,以使所述直流母线电压上升至稳定状态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直流母线电压降低的情况下,依次增大所述风电机组的转矩、控制所述变桨系统增大桨叶的迎风面积、增大所述叶轮的转速以及向所述直流母线输出第一功率,以使直流母线电压上升至设定区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直流微电网不存在负载需求的情况下,通过DC/AC变流器将所述风电机组并入交流电网;
实时检测所述直流微电网是否存在负载需求;
在检测到所述直流微电网存在负载需求的情况下,断开所述风电机组与所述交流电网的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直流微电网系统还包括储能系统,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风电机组的实际所发有功功率;
将所述实际所发有功功率与所述负载需求进行比较;
在所述实际所发有功功率大于所述负载需求情况下,判断所述储能系统是否需要充电;
若需要,则对所述储能系统进行充电操作。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直流母线电压降低的情况下,调整所述风电机组的第二参数,以使所述直流母线电压上升至设定区间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调整后的所述直流母线的第一电压;
在所述第一电压不属于所述设定区间的情况下,调用所述储能系统对所述直流母线进行放电,以使所述直流母线电压上升至设定区间。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直流微电网系统,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在检测到直流微电网存在负载需求的情况下,通过AC/DC变流器将风电机组并入所述直流微电网中,其中,所述负载需求指示所述光伏发电组的功率小于负载区的消耗功率;
检测模块,用于实时检测直流母线电压,并确定所述直流母线电压是否存在升高或降低;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在所述直流母线电压升高的情况下,调整所述风电机组的第一参数,以使所述直流母线电压下降至设定区间;
第二调整模块,用于在所述直流母线电压降低的情况下,调整所述风电机组的第二参数,以使所述直流母线电压上升至设定区间。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流微电网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所述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通过在检测到直流微电网存在负载需求的情况下,通过AC/DC变流器将风电机组并入直流微电网中,其中,负载需求指示光伏发电组的功率小于直流微电网的消耗功率;实时检测直流母线电压,并确定直流母线电压是否存在升高或降低;在直流母线电压升高的情况下,调整风电机组的第一参数,以使直流母线电压下降至设定区间;在直流母线电压降低的情况下,调整风电机组的第二参数,以使直流母线电压上升至设定区间。相比传统的采用储能系统来控制直流母线电压稳定的方法,本申请通过风力发电机组对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方法,可以降低直流微电网建造成本,提高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性和提高对直流母线电压控制的响应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直流微电网系统的方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之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之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之三;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之四;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经过发明人大量研究发现,在现有技术中对直流母线电压进行控制时,通常采用储能系统来实现的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储能系统在直流微电网发电功率和用电功率不匹配时吸收或提供多余的功率,以保持功率的平衡,维持母线电压稳定。然而基于储能系统来实现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需要保证储能系统具有较大的容量和较高的充放电速度,为了满足以上条件,导致对直流母线的控制方案中,需要增加建造成本。若储能系统的容量不足以维持系统的稳定,则需要储能系统进行多次充电和放电的操作,从而减少储能系统的使用寿命,并且多次的充电和放电,使得无法及时对直流母线电压的进行稳定控制。
有鉴于对上述问题的发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方法、装置、直流微电网系统及存储介质,相比传统的采用储能系统来控制直流母线电压稳定的方法,本申请通过风力发电机组对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方法,可以降低直流微电网建造成本,提高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性和提高对直流母线电压控制的响应速度,下面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以对直流母线电压进行控制的直流微电网系统。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直流微电网系统可以为风力发电控制系统。
请参照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直流微电网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直流微电网系统100还可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所示不同的配置。图1中所示的各组件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现。
所述直流微电网系统100包括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装置110、存储器120及处理器130。
所述存储器120及处理器130各元件相互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电性连接,以实现数据的传输或交互。例如,这些元件相互之间可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讯总线或信号线实现电性连接。所述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装置110包括至少一个可以软件或固件(firmware)的形式存储于所述存储器120中或固化在所述直流微电网系统100的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中的软件功能模块。所述处理器130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120中存储的可执行模块,例如所述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装置110所包括的软件功能模块及计算机程序等。
其中,所述存储器120可以是,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 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EPROM)等。其中,存储器120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130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所述程序。
请参照图2,图2为应用于图1的直流微电网系统100的一种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以下将方法包括各个步骤进行详细阐述。
该方法应用于直流微电网系统,直流微电网系统包括风电机组和直流微电网,直流微电网包括光伏发电组和负载区,风电机组和/或光伏发电组通过直流母线与负载区连接,并对负载区进行供电。
在直流微电网存在负载需求时,风电机组才会并入直流微电网中,在直流微电网不存在负载需求时,风电机组与直流微电网断开电连接,此时光伏发电组为直流微电网的负载区进行供电。
步骤201:在检测到直流微电网存在负载需求的情况下,通过AC/DC变流器将风电机组并入直流微电网中。
其中,负载需求指示光伏发电组的功率小于负载区的消耗功率。
直流微电网系统中的数据处理部件,实时确定直流微电网是否存在负载需求,其中,负载需求为当前光伏发电组的发电功率无法满足直流微电网中负载区所要消耗的功率。
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利用太阳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例如:当前阳光较差时,光伏发电组无法基于将足够的光能转换为电能,此时直流微电网需要消耗的功率大于光伏发电组产出的功率,此时表征直流微电网存在负载需求。当阳光较足时,光伏发电组可以将足够的光能转换为电能,并且光伏发电组产出的电能足以支撑负载区需要消耗的功率,此时表征直流微电网不存在负载需求。
步骤202:实时检测直流母线电压,并确定直流母线电压是否存在升高或降低。
在投入的变电站直流微电网中,直流母线电压的频繁波动,在波动幅度较大时,会导致故障滤波器频繁启动,同时对直流微电网受电设备造成隐患,如:可能导致保护出口继电器的误动等事故。
因此,实时检测直流母线电压,并判断当前直流母线电压是否在设定区间内,其中,设定区间指示直流母线电压处于正常电压区间内。
基于设定区间,确定当前直流母线电压低于设定区间的最低值还是高于设定区间的最高值,在直流母线电压低于设定区间的最低值时,确定直流母线电压存在降低的情况,在直流母线电压高于设定区间的最高值时,确定直流母线电压存在升高的情况。
基于直流母线电压升高或者降低的情况,调用风电机组对直流母线电压进行调控,使得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在设定区间内。
步骤203:在直流母线电压升高的情况下,调整风电机组的第一参数,以使直流母线电压下降至设定区间。
风电机组包括叶轮,叶轮包含变桨系统,针对如何调整风电机组的第一参数,来降低直流母线电压的方式可以为:
在直流母线电压升高的情况下,依次降低风电机组的转矩、控制变桨系统减少桨叶的迎风面积、降低叶轮转速,以使直流母线电压下降至设定区间。
风电机组首先采用转矩控制的方式,即降低风电机组的转矩,从而快速阻止直流母线电压上升,此时,风电机组的响应时间为毫秒级,然后控制变桨系统减少桨叶的迎风面积,降低叶轮转速,限定风电机组的有功输出,从而保持直流母线电压下降至设定区间内,从而保持直流母线电压处于稳定状态。风电机组通过双PI控制器实现上述功能。
步骤204:在直流母线电压降低的情况下,调整风电机组的第二参数,以使直流母线电压上升至设定区间。
在检测到直流微电网存在负载需求的情况下,将风电机组并入直流微电网中,且此时风电机组预留有功率调节能力,即风电机组在并入直流微电网中时,并非以最大有功功率输出模式运行,而是预留部分有功功率调节能力,即预留部分有功功率即为第一功率。
此时,在直流母线电压降低时,依次增大风电机组的转矩、控制变桨系统增大桨叶的迎风面积、增大叶轮的转速以及向直流母线输出第一功率,以使直流母线电压上升至设定区间。所预留的有功功率即第一功率,可在直流母线电压降低时对其进行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预留的第一功率根据系统供、需有功功率的相关比例设定,本申请对第一功率的具体数值不做具体限制。
基于增大风电机组的转矩、控制变桨系统增大桨叶的迎风面积、增大叶轮的转速以及向直流母线输出第一功率,可以提高对直流母线电压控制的响应,其响应时间约为500ms。
本申请通过在检测到直流微电网存在负载需求的情况下,通过AC/DC变流器将风电机组并入直流微电网中,其中,负载需求指示光伏发电组的功率小于直流微电网的消耗功率;实时检测直流母线电压,并确定直流母线电压是否存在升高或降低;在直流母线电压升高的情况下,调整风电机组的第一参数,以使直流母线电压下降至设定区间;在直流母线电压降低的情况下,调整风电机组的第二参数,以使直流母线电压上升至设定区间。相比传统的采用储能系统来控制直流母线电压稳定的方法,本申请通过风力发电机组对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方法,可以降低直流微电网建造成本,提高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性和提高对直流母线电压控制的响应速度。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在检测到直流微电网不存在负载需求的情况下,通过DC/AC变流器将风电机组并入交流电网。
步骤302:实时检测直流微电网是否存在负载需求。
步骤303:在检测到直流微电网存在负载需求的情况下,断开风电机组与交流电网的连接。
在检测到直流微电网不存在负载需求的情况下,通过DC/AC并网变流器将所发功率发送至交流电网中,增加微电网场站的收益。
交流电网为现在的国家电力网,包含有发电厂、变电站、输电线路网、配电变压器和低压线路网。
在将风电机组并入交流电网进行发电时,同时检测直流微电网是否存在负载请求,在检测到直流微电网存在负载请求时,断开风电机组与交流电网的连接,并将风电机组并入直流微电网中,为直流微电网中的负载区进行供电。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确定风电机组的实际所发有功功率。
步骤402:将实际所发有功功率与负载需求进行比较。
步骤403:在实际所发有功功率大于负载需求情况下,判断储能系统是否需要充电。
步骤404:若需要,则对储能系统进行充电操作。
确定风电机组实际所发有功功率,并将风电机组的实际所发有功功率与负载需求进行比较,在风电机组的实际所发有功功率大于负载需求的情况下,表明当前风电机组的实际所发有功功率有富余,在当前风电机组的实际所发有功功率有富余时,判断储能系统是否需要充电,若储能系统需要充电,则对储能系统进行充电,同时满足直流微电网的负载需求。
对直流微电网系统的储能系统充电,可以保证在后续若直流母线电压降低时,通过储能系统输出功率至直流母线,从而抬高直流母线电压。
在直流母线电压升高时,也可以通过储能系统吸收多余的功率,从而降低直流母线电压,使得直流母线电压可以维持在设定区间内。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检测调整后的直流母线的第一电压。
步骤502:在第一电压不属于设定区间的情况下,调用储能系统对直流母线进行放电,以使直流母线电压上升至设定区间。
储能系统补充投入:若负载需求加大,风电机组预留的有功功率,即风电机组输出第一功率、增大风电机组的转矩、控制变桨系统增大桨叶的迎风面积、增大叶轮的转速后,检测直流母线的第一电压仍未抬高至设定区间内,则此时将储能系统作为补充投入,通过后备电源放电来维持母线电压稳定。
请参照图6,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图1所述直流微电网系统100的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装置110,所述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装置110包括:
处理模块111,用于在检测到直流微电网存在负载需求的情况下,通过AC/DC变流器将风电机组并入所述直流微电网中,其中,所述负载需求指示所述光伏发电组的功率小于负载区的消耗功率;
检测模块112,用于实时检测直流母线电压,并确定所述直流母线电压是否存在升高或降低;
第一调整模块113,用于在所述直流母线电压升高的情况下,调整所述风电机组的第一参数,以使所述直流母线电压下降至设定区间;
第二调整模块114,用于在所述直流母线电压降低的情况下,调整所述风电机组的第二参数,以使所述直流母线电压上升至设定区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调整模块113具体用于:在所述直流母线电压升高的情况下,依次降低所述风电机组的转矩、控制所述变桨系统减少桨叶的迎风面积、降低所述叶轮转速,以使直流母线电压下降至设定区间。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直流微电网系统100,直流微电网系统100包括处理器130以及存储器120。存储器120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130执行时,实现该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30执行时,实现该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方法。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各种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直流微电网系统,所述直流微电网系统包括风电机组和直流微电网,所述直流微电网包括光伏发电组和负载区,所述风电机组和/或所述光伏发电组通过直流母线与所述负载区连接,并对所述负载区进行供电,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直流微电网存在负载需求的情况下,通过AC/DC变流器将所述风电机组并入所述直流微电网中,其中,所述负载需求指示所述光伏发电组的功率小于所述负载区的消耗功率;
实时检测直流母线电压,并确定所述直流母线电压是否存在升高或降低;
在所述直流母线电压升高的情况下,调整所述风电机组的第一参数,以使所述直流母线电压下降至设定区间;
在所述直流母线电压降低的情况下,调整所述风电机组的第二参数,以使所述直流母线电压上升至设定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电机组包括叶轮,所述叶轮包含变桨系统,所述在所述直流母线电压升高的情况下,调整所述风电机组的第一参数,以使所述直流母线电压下降至设定区间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直流母线电压升高的情况下,依次降低所述风电机组的转矩、控制所述变桨系统减少桨叶的迎风面积、降低所述叶轮转速,以使直流母线电压下降至设定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电机组包括叶轮,所述叶轮包含变桨系统,所述在所述直流母线电压降低的情况下,调整所述风电机组的第二参数,以使所述直流母线电压上升至稳定状态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直流母线电压降低的情况下,依次增大所述风电机组的转矩、控制所述变桨系统增大桨叶的迎风面积、增大所述叶轮的转速以及向所述直流母线输出第一功率,以使直流母线电压上升至设定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直流微电网不存在负载需求的情况下,通过DC/AC变流器将所述风电机组并入交流电网;
实时检测所述直流微电网是否存在负载需求;
在检测到所述直流微电网存在负载需求的情况下,断开所述风电机组与所述交流电网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微电网系统还包括储能系统,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风电机组的实际所发有功功率;
将所述实际所发有功功率与所述负载需求进行比较;
在所述实际所发有功功率大于所述负载需求情况下,判断所述储能系统是否需要充电;
若需要,则对所述储能系统进行充电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直流母线电压降低的情况下,调整所述风电机组的第二参数,以使所述直流母线电压上升至设定区间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调整后的所述直流母线的第一电压;
在所述第一电压不属于所述设定区间的情况下,调用所述储能系统对所述直流母线进行放电,以使所述直流母线电压上升至设定区间。
7.一种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在检测到直流微电网存在负载需求的情况下,通过AC/DC变流器将风电机组并入所述直流微电网中,其中,所述负载需求指示光伏发电组的功率小于负载区的消耗功率;
检测模块,用于实时检测直流母线电压,并确定所述直流母线电压是否存在升高或降低;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在所述直流母线电压升高的情况下,调整所述风电机组的第一参数,以使所述直流母线电压下降至设定区间;
第二调整模块,用于在所述直流母线电压降低的情况下,调整所述风电机组的第二参数,以使所述直流母线电压上升至设定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电机组包括叶轮,所述叶轮包含变桨系统,所述第一调整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直流母线电压升高的情况下,依次降低所述风电机组的转矩、控制所述变桨系统减少桨叶的迎风面积、降低所述叶轮转速,以使直流母线电压下降至设定区间。
9.一种直流微电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505840.8A CN114784786A (zh) | 2022-05-10 | 2022-05-10 | 一种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方法、装置、直流微电网系统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505840.8A CN114784786A (zh) | 2022-05-10 | 2022-05-10 | 一种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方法、装置、直流微电网系统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84786A true CN114784786A (zh) | 2022-07-22 |
Family
ID=82436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505840.8A Pending CN114784786A (zh) | 2022-05-10 | 2022-05-10 | 一种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方法、装置、直流微电网系统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784786A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57978A (zh) * | 2011-04-14 | 2011-08-17 | 天津大学 | 一种风光柴储孤立微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2931653A (zh) * | 2012-11-02 | 2013-02-13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风光直流微电网的综合协调控制方法 |
CA2794725A1 (en) * | 2011-11-04 | 2013-05-04 | Envision Energy (Denmark) Aps | Wind turbine with additional rotor moment of inertia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wind turbine with additional rotor moment of inertia |
CN105071393A (zh) * | 2015-09-08 | 2015-11-18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直流母线电压控制方法 |
CN110445120A (zh) * | 2019-08-06 | 2019-11-12 | 太原科技大学 | 基于混合储能的直流微电网母线电压控制策略 |
CN111525599A (zh) * | 2020-05-12 | 2020-08-11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一种增速型风电机组调频控制方法 |
CN113852099A (zh) * | 2021-09-18 | 2021-12-28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直驱风电机组快速频率响应控制系统及方法 |
-
2022
- 2022-05-10 CN CN202210505840.8A patent/CN11478478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57978A (zh) * | 2011-04-14 | 2011-08-17 | 天津大学 | 一种风光柴储孤立微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A2794725A1 (en) * | 2011-11-04 | 2013-05-04 | Envision Energy (Denmark) Aps | Wind turbine with additional rotor moment of inertia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wind turbine with additional rotor moment of inertia |
CN102931653A (zh) * | 2012-11-02 | 2013-02-13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风光直流微电网的综合协调控制方法 |
CN105071393A (zh) * | 2015-09-08 | 2015-11-18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直流母线电压控制方法 |
CN110445120A (zh) * | 2019-08-06 | 2019-11-12 | 太原科技大学 | 基于混合储能的直流微电网母线电压控制策略 |
CN111525599A (zh) * | 2020-05-12 | 2020-08-11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一种增速型风电机组调频控制方法 |
CN113852099A (zh) * | 2021-09-18 | 2021-12-28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直驱风电机组快速频率响应控制系统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785342B1 (en) | Dc/dc converter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and solar systems | |
EP2715904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grating and managing demand/response between alternative energy sources, grid power, and loads | |
JP4155674B2 (ja) | 二次電池を含む電力系統の周波数制御装置 | |
US8263276B1 (en) | Startup power control in a fuel cell system | |
US20160020611A1 (en) | Photovoltaic voltage regulation | |
WO2011114422A1 (ja) |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電力供給方法、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及び電力供給制御装置 | |
CN105978008B (zh) | 一种具有风场黑启动功能的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
JP2017038432A (ja) | 制御装置、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 |
KR101644522B1 (ko) | Ac 마이크로그리드 3상부하에서의 전력 공급 시스템 | |
KR20150106694A (ko) |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과 그의 구동방법 | |
CN114499401A (zh) | 一种光伏逆变器的两级功率限载控制方法 | |
JP7180993B2 (ja) | 発電システム | |
AU2021460338A1 (en) | Backup power supply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for | |
Schonberger et al. | Autonomous load shedding in a nanogrid using DC bus signalling | |
KR102222560B1 (ko) |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 | |
JP2017123747A (ja) | 電力管理装置 | |
JP2015233403A (ja) | 電力充電供給装置 | |
CN114784786A (zh) | 一种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方法、装置、直流微电网系统及存储介质 | |
WO2016176628A1 (en) | Controller for micro-grid generator and renewable power and method of use | |
Daviran Keshavarzi et al. |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hybrid AC/DC microgrid under influence of battery energy storage location | |
Qazi et al. | Improving voltage profile of islanded microgrid using PI controller | |
CN117096936A (zh) | 供电电路的控制方法、供电设备及储能设备 | |
Protogeropoulos et al. | Research issues on stand-alone pv/hybrid systems: state-of-art and future technology perspective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μgrid topologies on local island grids | |
Mishan et al. | Co-optimization of operational unit commitment and reserve power scheduling for modern grid | |
CN106026136B (zh) | 一种用于供电接入装置的功率平衡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