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61653B - 门闩装置的支撑组件 - Google Patents
门闩装置的支撑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761653B CN114761653B CN202080082257.XA CN202080082257A CN114761653B CN 114761653 B CN114761653 B CN 114761653B CN 202080082257 A CN202080082257 A CN 202080082257A CN 114761653 B CN114761653 B CN 11476165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plate
- support assembly
- lock actuation
- pushing
- do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5/00—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 E05B65/10—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for panic or emergency doors
- E05B65/1046—Panic bars
- E05B65/106—Panic bars pivoting
- E05B65/1066—Panic bars pivoting the pivot axis being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ba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3/00—Locks or fastenings with spec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E05B63/04—Locks or fastenings with spec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for alternative use on the right-hand or left-hand side of wings
- E05B63/042—Locks or fastenings with spec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for alternative use on the right-hand or left-hand side of wings constructed symmetrically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Hinges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门闩装置(100)的支承组件(1)包括:支承元件;旋转轴,其配置为与所述门闩装置(100)的相应臂(2)一起旋转;锁致动元件,其配置为作用于锁;以及第一推动元件和第二推动元件,其联接到旋转轴。当所述锁致动元件布置在所述第一备用位置时,所述第一推动元件推动所述锁致动元件的所述伸出部,所述锁致动元件沿一个方向旋转,并且当所述锁致动元件布置在所述第二备用位置时,所述第二推动元件推动所述锁致动元件的所述伸出部,所述锁致动元件沿相反方向旋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门的门闩装置的支撑组件。
背景技术
公知布置在门上的门闩装置的支承组件。EP2820209B1公开了一种机构,该机构具有用于门、窗等的杆形式的操作手柄,叶片装设在固定框架上。该机构包括支撑杆的支承装置、具有锁定机构的锁、以及用于锁的连接装置。支承装置包括支承板,该支承板配置成用于将支承装置固定到门。该支承装置进一步包括具有U形截面的支承体。支承体具有从支承板突出的两个U形臂。每个U形臂均包括支承受体,两个臂的支承受体彼此对准。杆的支承轴布置在每个支承受体中。连接装置包括以抗旋转方式附接到杆的支承轴的驱动杆,并且在旋转时它推动元件的伸出部,该元件绕作用在锁上的轴旋转。
EP2115252A1描述了一种用于驱动螺栓机构的推板组件。该推板组件包括:壳体;推垫,其与壳体枢轴联接,并配置成当被朝壳体推动时枢转;滑板,其装设在壳体内并配置为当被推垫推动时滑动;以及驱动凸轮,其在被滑板驱动时在壳体内旋转,以便驱动螺栓机构。推垫包括驱动肩,该驱动肩延伸到壳体内,并当推垫被推动时推动滑板。
EP1318257A2描述了一种门闩装置,该装置设计成借助对水平杆的压力来释放,该门闩装置包括固定到U形截面支架的板、竖直移动的滑块以及臂上的旋转嘴。板竖直装设,并借助板上的伸出部与支架两侧的孔接合而夹在支架两侧之间的适当位置。滑块在板与支架的侧面和底座之间移动,并包括底板、侧面以及水平壁。底板具有用于缩回锁紧螺栓的轴颈的竖直滑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支承组件是门闩装置的支承组件,该类型的门闩装置包括:第一支承组件和第二支承组件,该第一和第二支承组件配置为固定到门,第一支承组件布置在门的第一侧,第二支承组件布置在门的第二侧;第一臂,该第一臂在第一端处可枢转地联接到第一支承组件;第二臂,该第二臂在第一端处可枢转地联接到第二支承组件;以及杆,该杆与第一臂的第二端以及第二臂的第二端联接,使得当杆被推动时,杆、第一臂和第二臂相对于支承组件枢转。
支承组件包括支承元件,该支承元件包括:基板,其配置为固定到门;第一侧板,其在基板的一侧附接到基板;以及第二侧板,其在与面向第一侧板的相反侧附接到基板,每个侧板均包括孔,两个孔彼此面对。
支承组件包括:旋转轴,其容纳在侧板的孔中,并配置为与门闩装置的相应臂一起旋转;锁致动元件,其与基板联接,配置为绕垂直于基板的轴线旋转并作用于锁;以及推动部件,其与旋转轴联接,并配置为与旋转轴一起旋转并推动锁致动元件的伸出部,使所述锁致动元件旋转。
本发明的支承组件配置为可互换地布置在门的第一侧或第二侧,为此,推动部件包括第一推动元件和第二推动元件,并且锁致动元件包括:第一备用位置,在该第一备用位置,锁致动元件的伸出部布置在第一角位置;以及第二备用位置,在该第二备用位置,锁致动元件的伸出部布置在第二角位置,使得当锁致动元件布置在第一备用位置并且杆被推动时,第一推动元件推动锁致动元件的伸出部,锁致动元件沿一个方向旋转,并且当锁致动元件布置在第二备用位置并且杆被推动时,第二推动元件推动锁致动元件的伸出部,锁致动元件沿相反方向旋转。
鉴于本发明的支承组件可以互换地布置在门的第一侧或第二侧,因此简化了门闩装置的组装。因此,负责将支承组件固定到门的人员要识别门的哪一侧安装了锁,并将支承组件固定在该侧,在锁安装在门的第一侧以及安装在门的第二侧的两种情况下,所述支承组件都是一样的。
鉴于本发明的附图和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优点和特征将变得很明显。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支承组件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门闩装置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图1的支承组件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其中,锁致动元件布置在第一备用位置。
图3示出了图1的支承组件的锁致动元件的立体图。
图4示出了图1的支承组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5示出了图1的具有相应臂的支承组件的分解图。
图6示出了图1的具有相应臂的支承组件的立体图。
图7示出了图1的支承组件在第一备用位置的侧视图。
图8示出了图1的门闩装置的臂的立体图。
图9示出了图1的支承组件的旋转轴。
图10示出了图1的与相应臂联接的支承组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门闩装置100的支承组件1的一个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支承组件是门闩装置100的支承组件。该类型的门闩装置100包括:第一支承组件1和第二支承组件1',该第一和第二支承组件配置为固定到门101,第一支承组件1布置在门101的第一侧,第二支承组件1'布置在门101的第二侧;第一臂2,该第一臂在第一端可枢转地联接到第一支承组件1;第二臂2',该第二臂在第一端可枢转地联接到第二支承组件1';以及杆3,该杆与第一臂2的第二端以及第二臂2'的第二端联接,使得当杆3被推动时,杆3、第一臂2和第二臂2'相对于支承组件1、1'枢转。图1示出了这种类型的门闩装置100。
支承组件1包括支承元件11,该支承元件包括:基板12,其配置为固定到门101;第一侧板13,其在基板12的一侧附接到基板12;以及第二侧板13',其在与第一侧板13相对的一侧附接到基板12,每个侧板13、13'均包括孔14、14',两个孔14、14'彼此面对(如图4中所示)。
支承组件1包括:旋转轴21,其容纳在侧板的孔14、14'中,并配置为与门闩装置100的相应臂2一起旋转;锁致动元件31,其与基板12联接,配置为绕垂直于基板12的轴线旋转并作用于锁;以及推动部件,其与旋转轴21联接,并配置为与旋转轴21一起旋转并推动锁致动元件31的伸出部32,使所述锁致动元件31旋转。
支承组件1配置为可互换地布置在门101的第一侧或第二侧,为此,推动部件包括第一推动元件41和第二推动元件41',并且锁致动元件31包括:第一备用位置,在该第一备用位置,锁致动元件31的伸出部32布置在第一角位置;以及第二备用位置,在该第二备用位置,锁致动元件31的伸出部32布置在第二角位置,使得当锁致动元件31布置在第一备用位置并且杆3被推动时,第一推动元件41推动锁致动元件31的伸出部32,锁致动元件31沿一个方向旋转,并且当锁致动元件31布置在第二备用位置并且杆3被推动时,第二推动元件41'推动锁致动元件31的伸出部32,锁致动元件31沿相反方向旋转。
鉴于本发明的支承组件1可以可互换地布置在门101的第一侧或第二侧,门闩装置100的组装得以简化。因此,负责将支承组件1固定到门101人员会识别门101的供安装锁的侧面,并将支承组件1固定在该侧,在锁安装在门101的第一侧和锁安装在门101的第二侧两种情况下,所述支承组件1都是相同的。
图3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锁致动元件31。锁致动元件31包括伸出部32,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伸出部相对于轴径向向外延伸,锁致动元件31在该轴上旋转。伸出部32包括第一接触表面321和第二接触表面322,使得当锁致动元件31处于第一备用位置且杆3被推动时,第一推动元件41推动伸出部32,与第一接触表面321接触。以同样的方式,当锁致动元件31处于第二备用位置且杆3被推动时,第二推动元件41'推动伸出部32,与第二接触表面322接触。锁致动元件31的第一和第二备用位置是锁致动元件31的这样的位置,即在该位置,门闩装置100的杆3不被推动。
图2示出了支承组件1的一部分的本实施方式,其中,锁致动元件31处于第一备用位置。图7也示出了支承组件1的本实施方式,其中,锁致动元件31处于第一备用位置,使得当杆3被推动时,第一推动元件41推动锁致动元件31的伸出部32,锁致动元件31沿一个方向旋转,为此,第一推动元件41将与第一接触表面321接触。
旋转轴21配置为与门闩装置100的相应臂2一起旋转,使得当杆3被推动时,相应臂2相对于支承组件1枢转,引起与所述臂2联接的旋转轴21的旋转。旋转轴21与包括第一推动元件41和第二推动元件41'的推动部件联接,推动部件与旋转轴21一起旋转。因此,在推动杆3时,第一推动元件41和第二推动元件41'与旋转轴21一起旋转,引起锁致动元件31的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锁致动元件31具有方形的孔,该孔中联接有与锁致动元件31一起旋转的轴。所述轴与布置在门101中的锁联接,使得当锁致动元件31旋转时,该锁致动元件将作用于锁,从而锁将允许门打开。
在支承组件1的本实施方式中,当锁布置在门101的第一侧时,锁致动元件31将布置在图2中所示的第一备用位置,使得当杆3被推动时,第一推动元件41将推动锁致动元件的伸出部32,与接触表面321接触,锁致动元件31沿一个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作用于锁,从而使门101打开。当锁布置在门101的第二侧时,锁致动元件31将布置在第二备用位置,使得当杆3被推动时,第二推动元件41'将推动锁致动元件31的伸出部32,与接触表面322接触,锁致动元件31沿相反方向(即逆时针方向)旋转,作用于锁,从而使门101打开。
正如在图5中观察到的,锁致动元件31与所述锁致动元件31所联接的基板12之间布置有套筒33,使得通过使用套筒33,防止锁致动元件31与基板12之间的直接接触。
在支承组件1的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推动元件41和第二推动元件41'与旋转轴21联接,并配置为直接推动锁致动元件31的伸出部32。如图9中所示,该实施方式的旋转轴21在其两端中的每一端均包括四个伸出部,并且第一推动元件41和第二推动元件41'均包括孔,所述伸出部联接在孔中,在铆接后允许旋转轴21在一端固定到第一推动元件41,在另一端固定到第二推动元件41'。
在支承组件1的本实施方式中,推动元件41、41'是与侧板13、13'平行的板,包括各自的伸出部42、42',该伸出部配置为推动锁致动元件31的伸出部32。图7示出了支承组件1的本实施方式,其中第一推动元件41包括伸出部42,该伸出部配置为直接推动锁致动元件31的伸出部32。伸出部42包括接触表面421,使得当锁致动元件31处于第一备用位置且杆3被推动时,第一推动元件41的伸出部42直接推动锁致动元件31的伸出部32,为此,第一推动元件41的伸出部42的接触表面421推动锁致动元件31的第一接触表面321。以同样的方式,伸出部42'包括接触表面421',使得当锁致动元件31处于第二备用位置并且杆3被推动时,第二推动元件41'的伸出部42'直接推动锁致动元件31的伸出部32,为此,第二推动元件41'的伸出部42'的接触表面421'推动锁致动元件31的第二接触表面322。
无论本实施方式的支承组件1布置在门101的第一侧还是第二侧,该支承组件都配置为以相同的取向定位。因此,借助本发明的支承组件1,其组装得以简化,因为在锁安装在第一侧的情况下,同一支承组件1可以固定在门101的第一侧,或者在锁安装在第二侧的情况下,同一支承组件1可以固定在门101的第二侧,此外,支承组件1在门的第一和第二侧都固定在相同的位置。这使得负责将支承组件1固定到门101的人员在安装该支承组件时不必考虑支承组件1要固定在门101的哪一侧。
如图2中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支承组件1中,锁致动元件31居中布置在两个侧板13、13'之间,当所述锁致动元件31布置在第一备用位置时,所述锁致动元件31的伸出部32布置成靠近第一侧板13,当所述锁致动元件31布置在第二备用位置时,所述伸出部32布置成靠近第二侧板13',第一推动元件41布置成靠近第一侧板13,并且第二推动元件41'布置成靠近第二侧板13'。因此,当负责将支承组件1固定到门101的人员将支承组件1固定在门101的第一侧时,所述人员必须考虑到锁致动元件31的伸出部32要布置成靠近第一侧板13,而当此人员将支承组件1固定在门101的第二侧时,所述人员必须考虑到锁致动元件31的伸出部32要布置成靠近第二侧板13'。
如在图2中观察到的,支承组件1的本实施方式的推动元件41、41'布置在两个侧板13、13'之间的限定区域之外。
在支承组件1的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3'相对于平行于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3'的对称平面对称布置,所述对称平面位于与两个侧板13、13'距离相同的位置。此外,锁致动元件31旋转的轴线(该轴线垂直于基板12)包含在所述对称平面内。
本实施方式的支承组件1包括校准元件51,该校准元件配置为与两个侧板13、13'联接,以便两个侧板13、13'保持彼此平行并垂直于基板12。由于校准元件51配置为保持第一侧板13和第二侧板13'相互平行,因此当杆3被推动时,防止产生摩擦,并因此防止第一推动元件41和第一侧板13之间以及第二推动元件41'和第二侧板13'之间产生摩擦,因此第一推动元件41和第二推动元件41'旋转。
为了能够与侧板13、13'联接,本实施方式的校准元件51包括在其两端中的每一端处的U形伸出部52,每个伸出部52均包括两个杆54和位于两个杆之间的间隙53,该杆借助附加的杆56相互面对并附接。每个侧板13、13'均包括通孔15、15',使得校准元件51穿过两个通孔15、15'被引入并滑入,直到侧板13、13'与附加杆56抵接,使得每个侧板13、13'均容纳在每个U形伸出部52的两个杆54之间的间隙53中,校准元件51因此联接到两个侧板13、13'。图5示出了校准元件51,并且图4示出了与两个侧板13、13'联接的校准元件51。
本实施方式的支承组件包括:套筒24,其相对于旋转轴21同轴并在外部;以及弹簧61,其绕套筒24布置。弹簧61配置成用于将门闩装置100返回到第一备用位置或第二备用位置,在这些备用位置杆3不被推动。校准元件51包括伸出部55,弹簧61在该伸出部上被保持就位,弹簧61保持张紧,使得校准元件51在弹簧61的作用下固定到侧板13、13'。在图6中可以观察到,弹簧61的一端固定到第一推动元件41,并且弹簧61的另一端固定到第二推动元件41',使得当第一推动元件41和第二推动元件41'因门闩装置100的杆3被推动而旋转时,弹簧61受到扭转力,从而当所述扭转力因杆3不再被推动而消失时,弹簧61使门闩装置100返回到第一备用位置或第二备用位置,返回到第一备用位置还是第二备用位置取决于支承组件1是固定到门101的第一侧还是第二侧。弹簧61固设到校准元件51的伸出部55,从而将校准元件51朝侧板13、13'推动,使得每个U形伸出部52的附加杆56均与侧板13、13'抵接。
本实施方式的支承组件1包括引导元件71,该引导元件定位在基板12和锁致动元件31上,并与侧板13、13'联接,锁致动元件31与引导元件71联接,引导元件71优选用塑料材料制造。
引导元件71包括多个凸缘72,每个侧板13、13'均包括至少两个孔16,使得当每个凸缘72均被引入其各自的孔16中时,引导元件71与侧板13、13'联接。在图5中可以看到本实施方式的引导元件71,其中引导元件71包括四个凸缘72,两个凸缘72在引导元件71的一侧,另外两个凸缘72在另一侧。在图4中可以看到本实施方式的支承组件1的侧板13、13',其中第一侧板13包括两个孔16,并且第二侧板13'也包括两个孔16,使得引导元件71一侧的两个凸缘被引入第一侧板13的两个孔16中,而引导元件71另一侧的两个凸缘被引入第二侧板13'的两个孔16中,引导元件71因此联接到侧板13、13'。
在本实施方式的支承组件1中,如图9中所示,旋转轴21包括纵向方向上的贯通壳体22,该贯通壳体配置为容纳相应臂2的操作轴81。操作轴81包括固定元件82和推动部件83,该推动部件配置为将固定元件82径向推出操作轴81,并且旋转轴21包括在壳体22外周上沿径向方向的孔23,固定元件82配置为在被引入壳体22中时容纳在孔23中,并将操作轴81固定到旋转轴21。壳体22包括一种轮廓,当操作轴81未被引入壳体22中时,固定元件82至少部分地从操作轴81的轮廓突出。固定元件82配置成当操作轴81被引入壳体22中时与壳体22的轮廓抵接时,缩回并被容纳在操作轴81内。为此,当操作轴81未被引入壳体22中时,固定元件82的从操作轴81突出的部分优选具有弯曲的或向上平坦表面,该表面允许固定元件82在操作轴81被引入壳体22中期间在与壳体22的轮廓抵接时缩回。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固定元件82的从操作轴81突出的部分可以具有另一种形状,该形状允许固定元件82在操作轴81被引入壳体22中期间在与壳体22的轮廓抵接时缩回。当在操作轴81被引入壳体22中期间,固定元件82面向孔23时,推动部件83推动固定元件82,使得固定元件82再次至少部分地从操作轴81的轮廓突出,固定元件82的从操作轴81突出的所述部分容纳在孔23中,从而将操作轴81固定到旋转轴21。图8示出了门闩装置100的臂2的一个实施方式,操作轴81固定到所述臂2。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操作轴81可以借助螺钉、借助粘合剂、通过焊接或通过使用本领域内已知的其他固定手段固定到臂2。
本发明的支承组件1便于组装在门101上,因为要固定相应的臂2,不需要将其拧到相应的支承组件1,而只需将其插入,直到固定元件82固定在旋转轴21的壳体22的孔23中。
支承组件1的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轴21的壳体22和操作轴81具有截面,该截面配置成使得操作轴81可以在单一位置被引入壳体22中。这样就可以防止负责将相应臂2固定到支承组件1的人员错误地固定相应臂2,因为只有一个可能的位置可以将操作轴81引入壳体22中。
如图9和图10中所示,支承组件1的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轴21的壳体22以及操作轴81的截面是规则的多边形,在所述多边形的一个顶点中具有斜面84。
在支承组件1的本实施方式中,旋转轴21包括在壳体22的外周上沿径向方向的附加孔23',该孔相对于在所述旋转轴21的中点处垂直于旋转轴21的纵轴线的平面与孔23对称,使得当操作轴81从旋转轴21的第一端被引入旋转轴21中时,固定元件82容纳在孔23中,并当操作轴81从旋转轴21的第二端被引入旋转轴21中时,固定元件82容纳在附加孔23'中。相应臂2可以被引入旋转轴21的第一端中,或被引入旋转轴21的第二端中,这使得能够将支承组件1固定到门101的第一侧或第二侧。图10示出了支承组件1的该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其中相应臂2已被引入旋转轴21的第一端中,操作轴81的固定元件82容纳在孔23中。
如图8中所示,在支承组件1的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元件82是销。
如图8中所示,在支承组件1的本实施方式中,推动部件83是弹簧。
在支承组件1的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22外周上沿径向方向的孔23是通孔。在图10中可以观察到,在本实施方式中,孔23将旋转轴21的壳体22与所述旋转轴21的外表面连通。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支承组件1和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支承组件1'而不包括锁致动元件31的门闩装置。当门闩装置100固定到门101时,第一支承组件1固定在门101的第一侧,并且第二支承组件1'固定在门101的第二侧。因此,锁可以位于门101的第一侧或第二侧,使得如果锁位于门101的第一侧,则位于门的第二侧的支承组件1'将在没有锁致动元件31(这是因为由于门101的第二侧没有锁而不需要)也没有套筒33的情况下被安装。以同样的方式,如果锁位于门101的第二侧,则根据本发明的支承组件1'将是位于门101的第一侧的支承组件1,安装时不带有锁致动元件31和套筒33。
Claims (14)
1.一种门闩装置(100)的支承组件,所述门闩装置(100)包括:
第一支承组件(1)和第二支承组件(1'),所述第一支承组件和第二支承组件被配置为固定到门(101),所述第一支承组件(1)布置在所述门(101)的第一侧,并且所述第二支承组件(1')布置在所述门(101)的第二侧;
第一臂(2),所述第一臂在第一端以可枢转的方式联接到所述第一支承组件(1);
第二臂(2'),所述第二臂在第一端以可枢转的方式联接到所述第二支承组件(1');以及
杆(3),所述杆与所述第一臂(2)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臂(2')的第二端联接,使得当所述杆(3)被推动时,所述杆(3)、所述第一臂(2)和所述第二臂(2')相对于所述支承组件(1、1')枢转,
所述支承组件(1)包括:
支承元件(11),所述支承元件包括:
基板(12),所述基板被配置为固定到所述门(101);
第一侧板(13),所述第一侧板在所述基板(12)的一侧附接到所述基板(12);以及
第二侧板(13'),所述第二侧板在与所述第一侧板(13)相对的一侧附接到所述基板(12),每个侧板(13、13')均包括孔(14、14'),两个孔(14、14')彼此面对;
旋转轴(21),所述旋转轴容纳在所述侧板的所述孔(14、14')中,并且被配置为与所述门闩装置(100)的相应的臂(2)一起旋转;
锁致动元件(31),所述锁致动元件联接到所述基板(12),并且被配置为绕垂直于所述基板(12)的轴线旋转并作用于锁;以及
推动部件,所述推动部件被配置为推动所述锁致动元件(31)的伸出部(32),使所述锁致动元件(31)旋转,
所述支承组件(1)被配置为以可互换的方式布置在所述门(101)的所述第一侧或所述第二侧,为此目的,
所述推动部件包括第一推动元件(41)和第二推动元件(41'),并且
所述锁致动元件(31)包括:
第一备用位置,在该第一备用位置,所述锁致动元件(31)的所述伸出部(32)布置在第一角位置;以及
第二备用位置,在该第二备用位置,所述锁致动元件(31)的所述伸出部(32)布置在第二角位置,使得
当所述锁致动元件(31)布置在所述第一备用位置并且所述杆(3)被推动时,所述第一推动元件(41)推动所述锁致动元件(31)的所述伸出部(32),所述锁致动元件(31)沿一个方向旋转,并且
当所述锁致动元件(31)布置在所述第二备用位置并且所述杆(3)被推动时,所述第二推动元件(41')推动所述锁致动元件(31)的所述伸出部(32),所述锁致动元件(31)沿相反方向旋转,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元件(41)和所述第二推动元件(41')联接到所述旋转轴(21)并且被配置为与所述旋转轴(21)一起旋转,直接推动所述锁致动元件(31)的所述伸出部(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推动元件(41)和所述第二推动元件(41')是与所述第一侧板(13)和所述第二侧板(13')平行的板,所述第一推动元件和所述第二推动元件包括相应的伸出部,所述第一推动元件和所述第二推动元件的所述伸出部被配置为推动所述锁致动元件(31)的所述伸出部(3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承组件,其中,所述支承组件(1)被配置为无论该支承组件布置在所述门(101)的所述第一侧还是所述第二侧均以相同的取向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承组件,其中,所述锁致动元件(31)在所述第一侧板(13)与所述第二侧板(13')之间居中布置,当所述锁致动元件(31)布置在所述第一备用位置时,所述锁致动元件(31)的所述伸出部(32)布置成靠近所述第一侧板(13),当所述锁致动元件(31)布置在所述第二备用位置时,所述伸出部(32)布置成靠近所述第二侧板(13'),所述第一推动元件(41)布置成靠近所述第一侧板(13),并且所述第二推动元件(41')布置成靠近所述第二侧板(13')。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承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推动元件(41)和所述第二推动元件(41')布置在所述第一侧板(13)与所述第二侧板(13')之间的限定区域之外。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承组件,其中,所述第一侧板(13)和所述第二侧板(13')相对于平行于所述第一侧板(13)和所述第二侧板(13')的对称平面对称地布置,所述对称平面位于距所述第一侧板(13)和所述第二侧板(13')相同距离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承组件,所述支承组件包括校准元件(51),所述校准元件被配置为联接到所述第一侧板(13)和所述第二侧板(13'),以便所述第一侧板(13)和所述第二侧板(13')保持彼此平行并垂直于所述基板(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承组件,其中,所述校准元件(51)包括在该校准元件的两端处的U形伸出部,每个U形伸出部均包括两个杆和位于所述两个杆之间的间隙(53),所述两个杆彼此面对并且借助附加杆附接至彼此,每个侧板(13、13')均包括通孔,使得所述校准元件(51)穿过两个通孔被引入并滑入,直到所述第一侧板(13)和所述第二侧板(13')与所述附加杆抵接,使得每个所述侧板(13、13')均容纳在位于每个U形伸出部的两个杆之间的所述间隙(53)中,所述校准元件(51)因此联接到所述第一侧板(13)和所述第二侧板(13')。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承组件,所述支承组件包括:套筒(24),该套筒相对于所述旋转轴(21)是同轴的且在所述旋转轴的外部;以及布置在所述套筒(24)周围的弹簧(61),所述弹簧被配置为使所述门闩装置(100)返回到所述第一备用位置或所述第二备用位置,在所述第一备用位置和第二备用位置,所述杆(3)不被推动,其中所述校准元件(51)包括伸出部,所述弹簧(61)在所述校准元件(51)的所述伸出部上被保持就位,所述弹簧(61)保持张紧,使得所述校准元件(51)在所述弹簧(61)的作用下固定到所述第一侧板(13)和所述第二侧板(13')。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承组件,其中,所述支承组件(1)包括引导元件(71),所述引导元件(71)定位在所述基板(12)和所述锁致动元件(31)上并联接到所述第一侧板(13)和所述第二侧板(13'),所述锁致动元件(31)联接到所述引导元件(71),所述引导元件(71)优选用塑料材料制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承组件,其中,所述引导元件(71)包括多个凸缘(72),并且每个所述侧板(13、13')均包括至少两个孔,使得当每个凸缘(72)均被引入每个所述侧板(13、13')的相应的孔中时,所述引导元件(71)联接到所述第一侧板(13)和所述第二侧板(13')。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承组件,其中,所述旋转轴(21)包括沿纵向方向的贯通壳体(22),所述贯通壳体被配置为容纳相应的臂(2)的操作轴(8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支承组件,其中,所述操作轴(81)包括固定元件(82)和推动部件(83),所述推动部件(83)被配置为将所述固定元件(82)径向推出所述操作轴(81)之外,并且所述旋转轴(21)包括在所述壳体(22)的外周上沿径向方向的孔,所述固定元件(82)被配置为当该固定元件被引入所述壳体(22)中并将所述操作轴(81)固定到所述旋转轴(21)中时容纳在所述旋转轴(21)的所述孔中。
14.一种门闩装置,所述门闩装置包括:
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中的第一支承组件(1);和
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中的第二支承组件(1'),而不具有所述锁致动元件(31)。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19383146.8A EP3839179B1 (en) | 2019-12-19 | 2019-12-19 | Support assembly of a panic bar device |
EP19383146.8 | 2019-12-19 | ||
PCT/ES2020/070808 WO2021123488A1 (es) | 2019-12-19 | 2020-12-18 | Conjunto de soporte de dispositivo de barra antipánico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61653A CN114761653A (zh) | 2022-07-15 |
CN114761653B true CN114761653B (zh) | 2024-02-09 |
Family
ID=69232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82257.XA Active CN114761653B (zh) | 2019-12-19 | 2020-12-18 | 门闩装置的支撑组件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839179B1 (zh) |
CN (1) | CN114761653B (zh) |
ES (1) | ES2928671T3 (zh) |
IL (1) | IL294034A (zh) |
MX (1) | MX2022005409A (zh) |
PL (1) | PL3839179T3 (zh) |
PT (1) | PT3839179T (zh) |
WO (1) | WO2021123488A1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2884971A (en) * | 1970-05-15 | 1972-11-16 | Samsonite Corporation | Pushbutton lock device |
DE29819472U1 (de) * | 1998-10-31 | 1999-02-18 | Kiekert AG, 42579 Heiligenhaus |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ß mit Ziehgriff |
CN201818116U (zh) * | 2008-10-23 | 2011-05-04 | 李爱国 | 一种防盗锁栓及其布置、联接机构 |
CN103410380A (zh) * | 2013-04-26 | 2013-11-27 | 陈正利 | 一种纵横控板释放错位控开睡眠警戒防盗开的快开快关锁 |
CN103470110A (zh) * | 2012-06-01 | 2013-12-25 | 阿萨阿布洛伊澳大利亚有限公司 | 插销或锁 |
DE102012025514A1 (de) * | 2012-09-13 | 2014-03-13 | Assa Abloy Sicherheitstechnik Gmbh | Beschlag mit Betätigungshandhabe für eine Tür, Fenster oder dergleich mit Adapterlagerplatte |
CN106605035A (zh) * | 2014-09-09 | 2017-04-26 | 安德劳斯工业锁具(深圳)有限公司 | 锁定机构 |
CN108252574A (zh) * | 2016-12-29 | 2018-07-06 | 美商城钢有限公司 | 锁具的滑动致动器总成 |
CN110520584A (zh) * | 2017-03-27 | 2019-11-29 | 利塔尔两合公司 | 用于开关柜壳体的推杆锁、相应的装置和相应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S2217910B1 (es) * | 2001-12-07 | 2005-06-01 | Talleres De Escoriaza, S.A. | Dispositivo para una cerradura antipanico. |
GB2445948B (en) * | 2007-01-24 | 2011-09-21 | Surelock Mcgill Ltd | Push plate assembly |
ITPD20100092U1 (it) * | 2010-12-14 | 2012-06-15 | Novoferm Schievano Srl | Maniglione antipanico |
DE102014007197B4 (de) * | 2014-05-16 | 2021-09-02 | SÜD-Metall Schließsysteme Leipzig GmbH | Getriebe für Paniktürverschluss |
-
2019
- 2019-12-19 EP EP19383146.8A patent/EP3839179B1/en active Active
- 2019-12-19 PT PT193831468T patent/PT3839179T/pt unknown
- 2019-12-19 PL PL19383146.8T patent/PL3839179T3/pl unknown
- 2019-12-19 ES ES19383146T patent/ES2928671T3/es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12-18 WO PCT/ES2020/070808 patent/WO2021123488A1/es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12-18 IL IL294034A patent/IL294034A/en unknown
- 2020-12-18 MX MX2022005409A patent/MX2022005409A/es unknown
- 2020-12-18 CN CN202080082257.XA patent/CN11476165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2884971A (en) * | 1970-05-15 | 1972-11-16 | Samsonite Corporation | Pushbutton lock device |
DE29819472U1 (de) * | 1998-10-31 | 1999-02-18 | Kiekert AG, 42579 Heiligenhaus |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ß mit Ziehgriff |
CN201818116U (zh) * | 2008-10-23 | 2011-05-04 | 李爱国 | 一种防盗锁栓及其布置、联接机构 |
CN103470110A (zh) * | 2012-06-01 | 2013-12-25 | 阿萨阿布洛伊澳大利亚有限公司 | 插销或锁 |
DE102012025514A1 (de) * | 2012-09-13 | 2014-03-13 | Assa Abloy Sicherheitstechnik Gmbh | Beschlag mit Betätigungshandhabe für eine Tür, Fenster oder dergleich mit Adapterlagerplatte |
CN103410380A (zh) * | 2013-04-26 | 2013-11-27 | 陈正利 | 一种纵横控板释放错位控开睡眠警戒防盗开的快开快关锁 |
CN106605035A (zh) * | 2014-09-09 | 2017-04-26 | 安德劳斯工业锁具(深圳)有限公司 | 锁定机构 |
CN108252574A (zh) * | 2016-12-29 | 2018-07-06 | 美商城钢有限公司 | 锁具的滑动致动器总成 |
CN110520584A (zh) * | 2017-03-27 | 2019-11-29 | 利塔尔两合公司 | 用于开关柜壳体的推杆锁、相应的装置和相应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S2928671T3 (es) | 2022-11-22 |
IL294034A (en) | 2022-08-01 |
PT3839179T (pt) | 2022-10-14 |
MX2022005409A (es) | 2022-05-26 |
EP3839179B1 (en) | 2022-08-10 |
PL3839179T3 (pl) | 2022-12-05 |
EP3839179A1 (en) | 2021-06-23 |
CN114761653A (zh) | 2022-07-15 |
WO2021123488A1 (es) | 2021-06-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011702B2 (en) | Outer operational device for panic exit door lock | |
US6672632B1 (en) | Mortise lock | |
US6862845B2 (en) | Drop-catch mechanism for an overhead door | |
JP4220043B2 (ja) | 扉等の中に装着されるロックケーシング | |
CN102936982B (zh) | 外壳弹簧锁组件 | |
RU2611287C2 (ru) | Привод тягового запирающего механизма, тяговый запирающий механизм с таким приводом, а также окно, дверь или подобное с таким тяговым запирающим механизмом | |
CA2453632C (en) | Door handle assembly | |
KR101627578B1 (ko) | 미닫이 창호용 자동 록킹장치의 록킹조립체 | |
GB2400406A (en) | Latch assembly for a movable closure | |
CN114761653B (zh) | 门闩装置的支撑组件 | |
CA2938525A1 (en) | Return cartridge for door handles | |
KR200413876Y1 (ko) | 창문 자동잠금장치의 손잡이구조 | |
EP0306223B1 (en) | Latch handle assembly | |
US6536248B1 (en) | Door lock-and-handle assembly | |
KR102376294B1 (ko) | 모티스 장치 | |
CN114829722B (zh) | 应急拉杆装置 | |
JP2006163180A (ja) |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及び事務機器 | |
US20240141706A1 (en) | Motorized locking device for opening/shutting unit | |
KR200488916Y1 (ko) | 푸시풀 도어 락 장치 | |
NZ270230A (en) | Vandal resistant breakaway door handle lever clutch with cam drive pin | |
US20190360235A1 (en) | Easy install exit device | |
KR101663269B1 (ko) | 래치기구 | |
US20190078354A1 (en) | Cylindrical latch exit device | |
KR20010090823A (ko) | 아마추어 장치용 로터 장치 | |
CN114829724B (zh) | 装配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