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60014A - 误比特率测试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误比特率测试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760014A CN114760014A CN202210194757.3A CN202210194757A CN114760014A CN 114760014 A CN114760014 A CN 114760014A CN 202210194757 A CN202210194757 A CN 202210194757A CN 114760014 A CN114760014 A CN 11476001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quence
- error rate
- bit error
- bits
- transmission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H04L1/203—Details of error rate determination, e.g. BER, FER or W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误比特率测试方法和装置。本申请误比特率测试方法,包括:测试装置向被测传输装置发送第一序列;被测传输装置接收第三序列,第三序列与测试装置发送的第一序列相对应;被测传输装置根据第三序列和第二序列获取第一BER;测试装置获取来自被测传输装置的第一BER;当第一BER大于或等于预设比特位比例时,测试装置向被测传输装置发送第二序列;被测传输装置接收第四序列,第四序列与测试装置发送的第二序列相对应;被测传输装置根据第四序列和第二序列获取第二BER,第二BER指示被测传输装置的BER。本申请可以适用于测试速率非对称的被测传输装置的BER。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是202180000407.2,原申请日是2021年1月8日,原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误比特率测试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数据的传输需要传输芯片,误比特率(bit error rate,BER)是传输芯片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通过对传输芯片进行BER测试,以验证传输芯片是否达到设定的BER指标。
在很多通信系统中,传输芯片的速率是非对称的,即上行速率和下行速率不相等,且差别较大,例如,车载高清摄像头中的传输芯片,其上行速率(即摄像头拍摄的图像数据的输出方向)通常会达到1Gbps~10Gbps,其下行速率通常只有1Mbps~100Mbps。
但是,目前尚无适用于速率非对称的传输芯片的BER测试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误比特率测试方法和装置,可以适用于测试速率非对称的被测传输装置的BER。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误比特率测试方法,包括:向被测传输装置发送第一序列;获取来自被测传输装置的第一误比特率BER;当第一误比特率BER大于或等于预设比特位比例时,向被测传输装置发送第二序列;第一序列与第二序列中预设比特位的取值不同。
本申请的BER测试方法只用到了测试装置向被测传输装置方向的传输信道,可以适用于测试速率非对称的被测传输装置的BER。此外,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先验证被测传输装置是否可信任,在被测传输装置可信任的情况下,向被测传输装置发送测试序列,由被测传输装置计算其实际的BER,保证了该BER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向被测传输装置发送第一序列之前,还包括:获取第二序列;根据第二序列获取第一序列。可选的,根据第二序列获取第一序列,包括:改变第二序列中预设比特位的取值以得到第一序列。
示例性的,本申请中预先设定一个第二序列,该第二序列包括多个比特(bit)位,每个比特位的值为0或1;测试装置中预先存储了该第二序列,先从存储器中读取第二序列,然后改变第二序列中的预设比特位的取值以得到第一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比特位对应于预设比例,预设比特位比例大于被测传输装置的设计目标BER。
示例性的,预设比特位对应于预设比特位比例,测试装置可以先计算第二序列的长度和预设比特位比例的乘积得到要改变取值的比特位的计数值,然后基于该计数值确定预设比特位。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误比特率测试方法,包括:接收第三序列,第三序列与测试装置发送的第一序列相对应;根据第三序列和第二序列获取第一误比特率BER;接收第四序列,第四序列与测试装置发送的第二序列相对应;根据第四序列和第二序列获取第二误比特率BER,第二误比特率BER指示被测传输装置的BER。
本申请的BER测试方法只用到了测试装置向被测传输装置的传输信道,可以适用于测试速率非对称的被测传输装置的BER。此外,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被测传输装置基于第三序列计算第一BER,测试装置基于第一BER验证被测传输装置是否可信任,在被测传输装置可信任的情况下,被测装置接收第四序列,基于第四序列计算实际的BER,保证了该BER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三序列和第二序列获取第一误比特率BER,包括:将第三序列和第二序列对应比特位的取值进行比较以得到第三序列相较于第二序列取值不同的比特位的第一计数值;计算第一计数值和第二序列包含的比特位总计数值的比值以获取第一BER。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第四序列和第二序列获取第四序列的第二BER,包括:将第四序列和第二序列对应比特位的取值进行比较以得到第四序列相较于第二序列取值不同的比特位的第二计数值;计算第二计数值和第二序列包含的比特位的总计数值比值以获取第二BER。
示例性的,关于BER的计算,被测传输装置可以有以下两种方法获取:
第一种是被测传输装置采用纯软件的方式,比较第四序列和第二序列对应比特位的取值,得到第四序列相较于第二序列有多少个取值不同的比特位,然后计算得到第二BER。
第二种是被测传输装置采用硬件和软件结合的方式,通过比较器比较第四序列和第二序列对应比特位的取值,每比较出第四序列和第二序列有一个不同取值的比特位,计数器加1,可以得到第四序列相较于第二序列有多少个取值不同的比特位,然后计算得到第二BER。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误比特率测试方法,包括:测试装置向被测传输装置发送第一序列;被测传输装置根据第二序列和接收到的第三序列获取第一误比特率BER,第三序列与测试装置发送的第一序列相对应;测试装置获取来自被测传输装置的第一BER;当第一BER大于或等于预设比特位比例时,测试装置向被测传输装置发送第二序列;被测传输装置根据第二序列和接收到的第四序列获取第二BER,第二BER指示被测传输装置的BER,第四序列与测试装置发送的第二序列相对应;第一序列与第二序列中预设比特位的取值不同。
本申请的BER测试方法只用到了测试装置向被测传输装置的传输信道,可以适用于测试速率非对称的被测传输装置的BER。此外,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先验证被测传输装置是否可信任,在被测传输装置可信任的情况下,向被测传输装置发送测试序列,由被测传输装置计算其实际的BER,保证了该BER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试装置向被测传输装置发送第一序列之前,还包括:测试装置获取第二序列;测试装置根据第二序列获取第一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试装置根据第二序列获取第一序列,包括:测试装置改变第二序列中预设比特位的取值以得到第一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比特位对应于预设比特位比例,预设比特位比例大于被测传输装置的设计目标BER。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被测传输装置根据第二序列和接收到的第三序列获取第一误比特率BER,包括:被测传输装置将第三序列和第二序列对应比特位的取值进行比较以得到第三序列相较于第二序列取值不同的比特位的第一计数值;被测传输装置计算第一计数值和第二序列包含的比特位总计数值的比值以获取第一BER。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被测传输装置根据第二序列和接收到的第四序列获取第二BER,包括:被测传输装置将第四序列和第二序列对应比特位的取值进行比较以得到第四序列相较于第二序列取值不同的比特位的第二计数值;被测传输装置计算第二计数值和第二序列包含的比特位总计数值的比值以获取第二BER。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测试装置,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向被测传输装置发送第一序列;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来自被测传输装置的第一误比特率BER;发送模块,还用于当第一BER大于或等于预设比特位比例时,向被测传输装置发送第二序列;第一序列与所述第二序列中预设比特位的取值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第二序列;根据第二序列获取第一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改变第二序列中的预设比特位的取值以得到所述第一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比特位对应于预设比特位比例,预设比特位比例大于被测传输装置的设计目标BER。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被测传输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三序列,第三序列与测试装置发送的第一序列相对应;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第三序列和第二序列获取第一误比特率BER;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第四序列,第四序列与测试装置发送的第二序列相对应;获取模块,还用于根据第四序列和第二序列获取第二BER,所述第二BER指示被测传输装置的BER。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将第三序列和第二序列对应比特位的取值进行比较以得到所述第三序列相较于所述第二序列取值不同的比特位的第一计数值;计算所述第一计数值和所述第二序列包含的比特位总计数值的比值以获取第一BER。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将第四序列和第二序列对应比特位的取值进行比较以得到第四序列相较于第二序列取值不同的比特位的第二计数值;计算第二计数值和第二序列包含的比特位总计数值的比值以获取第二BER。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误比特率测试系统,包括:前述第四方面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测试装置和前述第五方面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被测传输装置。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该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第一方面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传输芯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该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第二方面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前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前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回环测试法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误比特率测试系统的一个示例性的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误比特率测试方法的一个示例性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被测传输装置的一个示例性的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被测传输装置的一个示例性的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测试装置的一个示例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被测传输装置的一个示例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实施例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项)”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只存在A,只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图1为一种回环测试法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测试设备产生随机的测试序列,然后通过发送端口(TX)发送出去。被测传输芯片的接收端口(RX)接收序列,然后直接通过发送端口(TX)发送回测试设备。测试设备比较发送出去的测试序列和接收到的回收序列,计算出BER。
但是,上述回环测试法只能用于测试速率对称的传输芯片的BER,对于速率非对称的传输芯片,测试设备向被测传输芯片方向的速率为10Gbps,被测传输芯片向测试设备方向的速率为100Mbps,测试设备产生的测试序列发送给被测传输芯片后,由于发回测试设备的速率低很多,被测传输芯片需要一个较大的存储空间,将测试序列缓存下来,再慢慢发回去,而被测传输芯片中增加存储空间是不可接受的,会造成较大的成本浪费,因此回环测试法不能用于测试速率非对称的传输芯片的BER。
为了测试速率非对称的传输装置的BER,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误比特率测试方法。
图2为本申请误比特率测试系统的一个示例性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该系统包括测试装置201和被测传输装置202,测试装置201和被测传输装置202之间建立了两条单向的传输信道。示例性的,测试装置201向被测传输装置202方向的传输信道的带宽较大,相应的,其传输速率较高;被测传输装置202向测试装置201方向的传输信道的带宽较小,相应的,其传输速率较低。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对于测试装置201和被测传输装置202之间两条传输信道的带宽和传输速率的相对关系不做限制。
本申请中,测试装置201可以是具备发送(TX)和接收(RX)功能的电子设备;被测传输装置202可以是具备发送(TX)和接收(RX)功能且速率非对称的装置,例如,传输芯片、传输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或者传输设备中的传输芯片等。
图3为本申请误比特率测试方法的一个示例性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过程300可以由测试装置201和被测传输装置202共同执行。过程300描述为一系列的步骤或操作,应当理解的是,过程300可以以各种顺序执行和/或同时发生,不限于图3所示的执行顺序。
步骤301a、测试装置向被测传输装置发送第一序列。
本申请中预先设定一个第二序列,该第二序列包括多个比特(bit)位,每个比特位的值为0或1。测试装置和被测传输装置中预先存储了该第二序列,例如在出厂时就将第二序列固化在测试装置和被测传输装置中;或者,例如在测试开始之前,通过测试装置和被测传输装置的输入接口,将第二序列传输给测试装置和被测传输装置并存储。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第二序列的长度(即包含的比特位的计数值)不做具体限定,而且对各个比特位上的取值也不做具体限定。在一次测试中,第二序列长度和取值是不变的,而在多次不同的测试中,例如被测传输装置不同,第二序列可以基于被测传输装置进行设定。应当理解的是,针对不同的被测传输装置,第二序列也可以是相同的,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试装置可以先从存储器中读取第二序列,然后改变第二序列中的预设比特位的取值以得到第一序列。前述预设比特位对应于预设比特位比例,测试装置可以先计算第二序列的长度和预设比特位比例的乘积得到要改变取值的比特位的计数值,然后基于该计数值确定预设比特位。例如,假设第二序列包含100个比特位,上述预设比特位比例为10%,那么需要改变的比特位有10个,测试装置可以从第二序列的100个比特位中随机选取10个比特位,改变该10个比特位的取值,即若比特位上原来的值为0,则变为1,若比特位上原来的值为1,则变为0。又例如,假设第二序列包含10000个比特位,前述预设比特位比例为20%,那么需要改变的比特位有2000个,测试装置可以从第二序列的10000个比特位中随机选取2000个比特位,改变该2000个比特位的取值。可选的,上述预设比特位比例的取值范围可以是大于被测传输装置的设计目标BER,例如,被测传输装置的设计目标BER为10e-12,预设比特位比例应大于10e-12,例如预设比特位比例为10e-11、10e-9等等。由此可见,第一序列是由第二序列获取到的,而且第一序列相较于第二序列预设比特位的取值不同,该预设比特位对应的预设比特位比例指示第一序列相较于第二序列的误比特率。例如,第一序列相较于第二序列有10%的比特位的取值不同;或者,第一序列相较于第二序列有20%的比特位的取值不同。
步骤301b、被测传输装置接收第三序列,该第三序列与测试装置发送的第一序列相对应。
测试装置发出第一序列,经过测试装置向被测传输装置的传输信道,被测传输装置接收到的序列是第三序列,因此第三序列和第一序列相对应。
第三序列和第一序列可能不是完全相同的,这与测试装置向被测传输装置的传输信道的稳定性有关。第一序列在测试装置向被测传输装置的传输信道上传输时,第一序列可能会受到干扰导致序列发生变化,因此被测传输装置接收到的序列可能不是原来的第一序列,本申请中将其称作第三序列。
步骤302、被测传输装置根据第三序列和第二序列获取第一BER。
被测传输装置可以将第三序列和第二序列对应比特位的取值进行比较以得到第三序列相较于第二序列取值不同的比特位的第一计数值,然后计算第一计数值和第二序列包含的比特位的总计数值的比值,该比值即为第一BER。
本申请中第二序列是原始的测试序列,被测传输装置已经预先获取到第二序列。收到第三序列后,被测传输装置将第三序列和第二序列比较可以得到一个基于第二序列的误比特率,即第一BER。
关于BER的计算,被测传输装置可以有以下两种方法获取:
第一种是被测传输装置采用纯软件的方式,比较第三序列和第二序列对应比特位的取值,得到第三序列相较于第二序列有多少个取值不同的比特位,例如有n个(第一计数值),假设第二序列包含L个比特位,因此第一BER=n/L。
第二种是被测传输装置采用硬件和软件结合的方式,通过比较器比较第三序列和第二序列对应比特位的取值,每比较出第三序列和第二序列有一个不同取值的比特位,计数器加1,可以得到第三序列相较于第二序列有多少个取值不同的比特位,例如有n个(第一计数值),假设第二序列包含L个比特位,因此第一BER=n/L。
步骤303、测试装置获取第一BER。
被测传输装置计算得到第一BER后,可以将第一BER存储在寄存器中。
测试装置可以通过与被测传输装置之间的总线从被测传输装置的寄存器中读取第一BER。或者,测试装置可以通过第三方存储介质从被测传输装置获取第一BER。本申请对测试装置获取第一BER的方法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304a、当第一BER大于或等于预设比特位比例时,测试装置向被测传输装置发送第二序列。
测试装置获取到第一BER后,将第一BER和预设比特位比例进行比较,该比较的目的是为了验证被测传输装置是否可信任。本申请中被测传输装置已经预先获取到第二序列,而且根据后续的步骤可知被测传输装置的BER是由被测传输装置计算,因而存在被测传输装置的厂商会基于第二序列对接收到的序列进行修改,进而给出作弊的BER的可能性。
本申请中,只有测试装置预先获取到预设比特位比例,被测传输装置无法获取前述的预设比特位比例,因此被测传输装置无法对计算得到的第一BER作假。如果第一BER等于预设比特位比例,说明被测传输装置收到的第三序列相较于第二序列的误比特率和测试装置发送的第一序列相较于第二序列的误比特率是相等的,此时相当于是传输信道没有对传输的序列产生影响;如果第一BER大于预设比特位比例,说明被测传输装置收到的第三序列相较于第二序列的误比特率大于测试装置发送的第一序列相较于第二序列的误比特率,多出的误比特率可能是由于传输信道的原因导致的。以上两种情况都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而如果第一BER小于预设比特位比例,说明被测传输装置收到的第三序列相较于第二序列的误比特率小于测试装置发送的第一序列相较于第二序列的误比特率,这种情况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因此测试装置一旦检测到第一BER小于预设比特位比例,就可以确定被测传输装置是不可信任的,不再执行后续的步骤。
测试装置在检测到第一BER大于或等于预设比特位比例时,可以确定被测传输装置是可信任的,测试装置向被测传输装置发送第二序列。
步骤304b、被测传输装置接收第四序列,该第四序列与测试装置发送的第二序列相对应。
测试装置发出第二序列,经过测试装置向被测传输装置的传输信道,被测传输装置接收到的序列是第四序列,因此第四序列和第二序列相对应。
第四序列和第二序列可能不是完全相同的,这与测试装置向被测传输装置的传输信道的稳定性有关。第二序列在测试装置向被测传输装置的传输信道上传输时,第二序列可能会受到干扰导致序列发生变化,因此被测传输装置接收到的序列可能不是原来的第二序列,本申请中将其称作第四序列。
步骤305、被测传输装置根据第四序列和第二序列获取第二BER,该第二BER指示被测传输装置的BER。
被测传输装置可以将第四序列和第二序列对应比特位的取值进行比较以得到第四序列相较于第二序列取值不同的比特位的第二计数值,然后计算第二计数值和第二序列包含的比特位的总计数值的比值,该比值即为第二BER。
本申请中第二序列是原始的测试序列,被测传输装置已经预先获取到第二序列。收到第四序列后,被测传输装置将第四序列和第二序列比较可以得到一个基于第二序列的误比特率,即第二BER。
关于BER的计算,被测传输装置可以有以下两种方法获取:
第一种是被测传输装置采用纯软件的方式,比较第四序列和第二序列对应比特位的取值,得到第四序列相较于第二序列有多少个取值不同的比特位,例如有m个(第二计数值),假设第二序列包含L个比特位,因此第二BER=m/L。
第二种是被测传输装置采用硬件和软件结合的方式,通过比较器比较第四序列和第二序列对应比特位的取值,每比较出第四序列和第二序列有一个不同取值的比特位,计数器加1,可以得到第四序列相较于第二序列有多少个取值不同的比特位,例如有m个(第二计数值),假设第二序列包含L个比特位,因此第二BER=m/L。
由此可见,本申请的BER测试方法只用到了测试装置向被测传输装置的传输信道,可以适用于测试速率非对称的被测传输装置的BER。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先验证被测传输装置是否可信任,在被测传输装置可信任的情况下,向被测传输装置发送测试序列,由被测传输装置计算其实际的BER,保证了该BER的准确性。
图4为本申请被测传输装置的一个示例性的结构图,如图4所示,该被测传输装置可以是具备发送(TX)和接收(RX)功能且速率非对称的装置,例如,传输芯片、传输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或者传输设备中的传输芯片等。该被测传输装置可以包括:接收端口401、处理器402以及寄存器403,其中,接收端口401和处理器402连接,处理器402和寄存器403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端口401,被配置为接收第三序列,第三序列与测试装置发送的第一序列相对应;处理器402,被配置为根据第三序列和第二序列获取第一误比特率BER;处理器402,被配置为将第一BER存入寄存器403中;接收端口401,被配置为接收第四序列,第四序列与测试装置发送的第二序列相对应;处理器402,被配置为根据第四序列和第二序列获取第二BER,第二BER指示被测传输装置的BER。
图4所示被测传输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步骤302或步骤305中计算BER的第一种方法。
图5为本申请被测传输装置的一个示例性的结构图,如图5所示,在图4所示结构基础上,被测传输装置还包括:比较器501和计数器502;其中,比较器501和计数器502连接;比较器501和计数器502连接于接收端口401和处理器402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端口401,被配置为接收第三序列,第三序列与测试装置发送的第一序列相对应;比较器501,被配置为将第三序列和第二序列对应比特位的取值进行比较;计数器502,被配置为对比较器的比较结果计数以得到第三序列相较于第二序列取值不同的比特位的第一计数值;处理器402,被配置为计算第一计数值和第二序列包含的比特位的总计数值的比值,比值即为第一BER;处理器402,被配置为将第一BER存入寄存器403中;接收端口401,被配置为接收第四序列,第四序列与测试装置发送的第二序列相对应;比较器501,被配置为将第四序列和第二序列对应比特位的取值进行比较;计数器502,被配置为对比较器的比较结果计数以得到第四序列相较于第二序列取值不同的比特位的第二计数值;处理器402,被配置为计算第二计数值和第二序列包含的比特位的总计数值的比值,比值即为第二BER,第二BER指示被测传输装置的BER。
图5所示被测传输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步骤302或步骤305中计算BER的第二种方法。
图6为本申请测试装置600的一个示例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测试装置600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的测试装置,该测试装置600包括:发送模块601和获取模块602,其中,
发送模块601,用于向被测传输装置发送第一序列;获取模块602,用于获取来自所述被测传输装置的第一误比特率BER;所述发送模块601,还用于当所述第一BER大于或等于预设比特位比例时,向所述被测传输装置发送第二序列;所述第一序列与所述第二序列中预设比特位的取值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602,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序列;根据所述第二序列获取所述第一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602,具体用于改变所述第二序列中的预设比特位的取值以得到所述第一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比特位对应于预设比特位比例,所述预设比特位比例大于所述被测传输装置的设计目标BER。
本实施例的测试装置600,可以用于执行图3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7为本申请被测传输装置700的一个示例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被测传输装置700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的被测传输装置,该被测传输装置700包括:接收模块701和获取模块702,其中,
接收模块701,用于接收第三序列,所述第三序列与测试装置发送的第一序列相对应;获取模块7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序列和第二序列获取第一误比特率BER;所述接收模块701,还用于接收第四序列,所述第四序列与所述测试装置发送的第二序列相对应;所述获取模块70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四序列和所述第二序列获取第二BER,所述第二BER指示被测传输装置的BER。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702,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三序列和所述第二序列对应比特位的取值进行比较以得到所述第三序列相较于所述第二序列取值不同的比特位的第一计数值;计算所述第一计数值和所述第二序列包含的比特位的总计数值的比值,所述比值即为所述第一BER。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702,具体用于将所述第四序列和所述第二序列对应比特位的取值进行比较以得到所述第四序列相较于所述第二序列取值不同的比特位的第二计数值;计算所述第二计数值和所述第二序列包含的比特位的总计数值的比值,所述比值即为所述第二BER。
本实施例的被测传输装置700,可以用于执行图3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编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编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上述各实施例中提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2)
1.一种误比特率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测试装置,包括:
向被测传输装置发送第一序列,所述第一序列由M个比特位组成,且所述第一序列中的N个比特位与第二序列中的N个比特位的取值不同;其中,所述第二序列由所述M个比特位组成,所述第一序列的N个比特位与所述第二序列的N个比特位相对应,所述M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N为小于所述M的正整数;
获取所述被测传输装置发送的第一误比特率BER;其中,所述第一误比特率BER根据所述第二序列和第三序列获得,所述第三序列为所述被测传输装置接收到的与所述第一序列相对应的序列,所述第一误比特率BER用于确定所述被测传输装置的可信任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误比特率BER大于或等于预设比例时,所述被测传输装置被确定是可信任的,或者,所述第一误比特率BER用于指示所述测试装置发送所述第二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比例等于所述N与所述M的比值。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被测传输装置是可信任的之后,还包括:
向所述被测传输装置发送所述第二序列;其中,所述向所述被测传输装置发送的所述第二序列用于确定第二误比特率BER,所述第二误比特率BER用于指示所述被测传输装置的误比特率BER。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被测传输装置发送第一序列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序列;
根据所述第二序列获取所述第一序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序列获取所述第一序列,包括:
改变所述第二序列的N个比特位的取值,获取所述第一序列。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比例大于所述被测传输装置的设计目标BER。
8.一种误比特率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被测传输装置,包括:
接收第三序列,所述第三序列为与测试装置发送的第一序列相对应的序列;其中,所述第一序列由M个比特位组成,且所述第一序列中的N个比特位与第二序列中的N个比特位的取值不同;其中,所述第二序列由所述M个比特位组成,所述第一序列的N个比特位与所述第二序列的N个比特位相对应,所述M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N为小于所述M的正整数;
根据所述第三序列与所述第二序列,获取第一误比特率BER;其中,所述第一误比特率BER用于确定所述被测传输装置的可信任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误比特率BER大于或等于预设比例时,所述被测传输装置被确定是可信任的,或者,所述第一误比特率BER用于指示所述测试装置发送所述第二序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比例等于所述N与所述M的比值。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比例大于所述被测传输装置的设计目标BER。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三序列与所述第二序列,获取第一误比特率BER,包括:
将所述第三序列和所述第二序列对应比特位的取值进行比较以得到所述第三序列相较于所述第二序列取值不同的比特位的第一计数值;
计算所述第一计数值与所述M的比值以获取所述第一误比特率BER。
13.根据权利要求8-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第一误比特率BER之后,还包括:
向所述测试装置发送所述第一误比特率BER。
14.根据权利要求8-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第四序列,所述第四序列与所述测试装置发送的所述第二序列相对应;
根据所述第四序列和所述第二序列获取第二误比特率BER,所述第二误比特率BER用于指示所述被测传输装置的误比特率BER。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四序列和所述第二序列获取第二误比特率BER,包括:
将所述第四序列和所述第二序列对应比特位的取值进行比较以得到所述第四序列相较于所述第二序列取值不同的比特位的第二计数值;
计算所述第二计数值和所述M的比值以获取所述第二误比特率BER。
16.一种误比特率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试装置向被测传输装置发送第一序列,所述第一序列由M个比特位组成,且所述第一序列中的N个比特位与第二序列中的N个比特位的取值不同;其中,所述第二序列由所述M个比特位组成,所述第一序列的N个比特位与所述第二序列的N个比特位相对应,所述M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N为小于所述M的正整数;
所述被测传输装置根据所述第二序列和接收到的第三序列获取第一误比特率BER,所述第三序列为与所述第一序列相对应的序列;
其中所述第一误比特率BER用于确定所述被测传输装置的可信任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误比特率BER大于或等于预设比例时,所述被测传输装置被确定是可信任的,或者,所述第一误比特率BER用于指示所述测试装置发送所述第二序列。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比例大于所述被测传输装置的设计目标BER。
19.根据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向被测传输装置发送第一序列之前,还包括:
所述测试装置获取所述第二序列;
所述测试装置根据所述第二序列获取所述第一序列。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根据所述第二序列获取所述第一序列,包括:
所述测试装置改变所述第二序列的N个比特位的取值,获取所述第一序列。
21.根据权利要求16-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测传输装置根据所述第二序列和接收到的第三序列获取第一误比特率BER,包括:
所述被测传输装置将所述第三序列和所述第二序列对应比特位的取值进行比较以得到所述第三序列相较于所述第二序列取值不同的比特位的第一计数值;
所述被测传输装置计算所述第一计数值和所述第二序列包含的比特位总计数值的比值以获取所述第一误比特率BER。
22.根据权利要求16-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误比特率BER大于或等于预设比例时,所述测试装置向所述被测传输装置发送所述第二序列;
所述被测传输装置根据接收到的第四序列与所述第二序列获取第二误比特率BER,所述第二误比特率BER用于指示所述被测传输装置的误比特率BER;
其中,所述第四序列为与所述被测传输装置发送的所述第二序列相对应。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测传输装置根据接收到的第四序列与所述第二序列获取第二误比特率BER,包括:
所述被测传输装置将所述第四序列和所述第二序列对应比特位的取值进行比较以得到所述第四序列相较于所述第二序列取值不同的比特位的第二计数值;
所述被测传输装置计算所述第二计数值和所述第二序列包含的比特位总计数值的比值以获取所述第二误比特率BER。
24.一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向被测传输装置发送第一序列的单元,所述第一序列由M个比特位组成,且所述第一序列中的N个比特位与第二序列中的N个比特位的取值不同;其中,所述第二序列由所述M个比特位组成,所述第一序列的N个比特位与所述第二序列的N个比特位相对应,所述M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N为小于所述M的正整数;
用于获取所述被测传输装置发送的第一误比特率BER的单元;其中,所述第一误比特率BER根据所述第二序列和第三序列获得,所述第三序列为所述被测传输装置接收到的与所述第一序列相对应的序列,所述第一误比特率BER用于确定所述被测传输装置的可信任性。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误比特率BER大于或等于预设比例时,所述被测传输装置被确定是可信任的,或者,所述第一误比特率BER用于指示所述测试装置发送所述第二序列。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比例等于所述N与所述M的比值。
27.根据权利要求24-26中任一项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向所述被测传输装置发送所述第二序列的单元;其中,所述用于向所述被测传输装置发送所述第二序列的单元发送的所述第二序列用于确定第二误比特率BER,所述第二误比特率BER用于指示所述被测传输装置的误比特率BER。
28.根据权利要求24-27中任一项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序列的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序列获取所述第一序列的单元。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序列获取所述第一序列的单元,具体用于:
改变所述第二序列的N个比特位的取值,获取所述第一序列。
30.根据权利要求25-29中任一项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比例大于所述被测传输装置的设计目标BER。
31.一种被测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接收第三序列的单元,所述第三序列为与测试装置发送的第一序列相对应的序列;其中,所述第一序列由M个比特位组成,且所述第一序列中的N个比特位与第二序列中的N个比特位的取值不同;其中,所述第二序列由所述M个比特位组成,所述第一序列的N个比特位与所述第二序列的N个比特位相对应,所述M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N为小于所述M的正整数;
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序列与所述第二序列,获取第一误比特率BER的单元;其中,所述第一误比特率BER用于确定所述被测传输装置的可信任性。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被测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误比特率BER大于或等于预设比例时,所述被测传输装置被确定是可信任的,或者,所述第一误比特率BER用于指示所述测试装置发送所述第二序列。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被测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比例等于所述N与所述M的比值。
34.根据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被测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比例大于所述被测传输装置的设计目标BER。
35.根据权利要求31-34中任一项所述的被测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序列与所述第二序列,获取第一误比特率BER的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三序列和所述第二序列对应比特位的取值进行比较以得到所述第三序列相较于所述第二序列取值不同的比特位的第一计数值;
计算所述第一计数值与所述M的比值以获取所述第一误比特率BER。
36.根据权利要求31-35中任一项所述的被测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向所述测试装置发送所述第一误比特率BER的单元。
37.根据权利要求31-36中任一项所述的被测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接收第四序列的单元,所述第四序列与所述测试装置发送的所述第二序列相对应;
用于根据所述第四序列和所述第二序列获取第二误比特率BER的单元,所述第二误比特率BER用于指示所述被测传输装置的误比特率BER。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被测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根据所述第四序列和所述第二序列获取第二误比特率BER的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四序列和所述第二序列对应比特位的取值进行比较以得到所述第四序列相较于所述第二序列取值不同的比特位的第二计数值;
计算所述第二计数值和所述M的比值以获取所述第二误比特率BER。
39.一种误比特率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测试装置和实现如权利要求8-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被测传输装置;或者包括如权利要求24-30任一项所述的测试装置和如权利要求31-38任一项所述的被测传输装置。
4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8-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1.一种传输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8-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8-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94757.3A CN114760014A (zh) | 2021-01-08 | 2021-01-08 | 误比特率测试方法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80000407.2A CN112805950B (zh) | 2021-01-08 | 2021-01-08 | 误比特率测试方法和装置 |
PCT/CN2021/070959 WO2022147794A1 (zh) | 2021-01-08 | 2021-01-08 | 误比特率测试方法和装置 |
CN202210194757.3A CN114760014A (zh) | 2021-01-08 | 2021-01-08 | 误比特率测试方法和装置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80000407.2A Division CN112805950B (zh) | 2021-01-08 | 2021-01-08 | 误比特率测试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60014A true CN114760014A (zh) | 2022-07-15 |
Family
ID=7581147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80000407.2A Active CN112805950B (zh) | 2021-01-08 | 2021-01-08 | 误比特率测试方法和装置 |
CN202210194757.3A Pending CN114760014A (zh) | 2021-01-08 | 2021-01-08 | 误比特率测试方法和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80000407.2A Active CN112805950B (zh) | 2021-01-08 | 2021-01-08 | 误比特率测试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2805950B (zh) |
WO (1) | WO202214779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092408A1 (zh) * | 2021-11-25 | 2023-06-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I106834B (fi) * | 1998-06-03 | 2001-04-12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datakanavien toimivuuden testaamiseksi radiolaitteessa |
FI990690L (fi) * | 1999-03-29 | 2000-09-30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tiedonsiirron toimivuuden testaamiseksi radio laitteessa |
KR100356507B1 (ko) * | 2000-11-27 | 2002-10-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Dsrc 지능형 교통 시스템의 비트 오류율 시험 장치 및방법 |
US6973600B2 (en) * | 2002-02-01 | 2005-12-06 | Adc Dsl Systems, Inc. | Bit error rate tester |
CN100417062C (zh) * | 2004-07-27 | 2008-09-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数字通信系统的误码检测方法及装置 |
US7899642B2 (en) * | 2005-07-12 | 2011-03-01 | Nokia Corporation | Optimized RFID/NFC BER testing |
CN101500253B (zh) * | 2008-01-29 | 2014-09-17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基站上行传输信道性能的测试系统及装置和方法 |
CN100589586C (zh) * | 2008-04-09 | 2010-02-10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数字电视广播接收测试方法及其装置 |
CN101304290B (zh) * | 2008-06-13 | 2011-09-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射频指标的测试方法、系统和装置 |
CN101478367A (zh) * | 2008-12-12 | 2009-07-08 | 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 误比特率测试方法、装置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终端 |
CN201515375U (zh) * | 2008-12-12 | 2010-06-23 | 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 误比特率测试装置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终端 |
TWI391684B (zh) * | 2009-03-20 | 2013-04-01 | King Yuan Electronics Co Ltd | 提高元件測試良率的測試方法與裝置 |
CN106027172B (zh) * | 2016-04-22 | 2021-05-04 | 北京联盛德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接收机芯片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
CN106603171B (zh) * | 2017-02-21 | 2020-06-09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终端接收机误比特率的测试方法及设备 |
CN111385022B (zh) * | 2018-12-29 | 2022-02-25 | 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 | 误码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
-
2021
- 2021-01-08 WO PCT/CN2021/070959 patent/WO2022147794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01-08 CN CN202180000407.2A patent/CN112805950B/zh active Active
- 2021-01-08 CN CN202210194757.3A patent/CN114760014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2147794A1 (zh) | 2022-07-14 |
CN112805950A (zh) | 2021-05-14 |
CN112805950B (zh) | 2022-03-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303661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attacks on in-vehicle networks | |
US10567123B2 (en) |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evaluating link or component quality using synthetic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FEC) | |
US9838293B2 (en) | Throughput test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10652128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ance measurements using local timestamp and sequency number insertion at intermediate nodes | |
US20070258383A1 (en) | Packet Loss Measurement Device and Error Rate Measurement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US11696159B2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testing terminals | |
CN114760014A (zh) | 误比特率测试方法和装置 | |
CN113645145B (zh) | 负载均衡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20250096870A1 (en) | Information repor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US11606282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network reliability | |
US10897416B2 (en) | Network band measurement device, system, method, and program | |
CN112448921B (zh) | 检测后门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1026579B (zh) | 一种数据检错能力的校验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 |
US9742706B2 (en) | Method for setting capacity of buffer | |
CN114629826A (zh) | 一种网络最大带宽估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EP4425812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CN114268412B (zh) | 车辆通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 |
CN104754636A (zh) | 一种小区负荷状态的检测方法及通信设备 | |
CN116192696B (zh) | 一种流量防拥塞配置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JPS63108828A (ja) | デイジタル回線の監視方法 | |
CN115589376B (zh) | 一种时延测量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 |
CN115706642B (zh) | 一种csi-im资源分配方法及cri计算方法 | |
CN106612278A (zh) | 一种数据合法性验证方法及系统 | |
CN108632103B (zh) | 系统异常诊断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7572851A (zh) | 一种控制器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