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759663A - 供电系统和供电方法 - Google Patents

供电系统和供电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59663A
CN114759663A CN202210487280.8A CN202210487280A CN114759663A CN 114759663 A CN114759663 A CN 114759663A CN 202210487280 A CN202210487280 A CN 202210487280A CN 114759663 A CN114759663 A CN 1147596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conversion circuit
voltage conversion
grid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8728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谷鹏飞
韩广璞
曹谦
孙鑫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lue Valley Smart Beiji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lue Valley Smart Beiji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lue Valley Smart Beiji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lue Valley Smart Beiji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8728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596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596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596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for AC powered loa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供电系统和供电方法,所述供电系统包括: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供电电网,与所述第一负载连接;梯次储能子系统,包括梯次电池、第一电压变换电路,所述梯次电池与所述第一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变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负载、所述供电电网分别连接;第二电压变换电路,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压变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负载连接;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供电电网的供电信息,并根据所述供电信息对所述第一电压变换电路、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进行控制,以实现并离网切换。该供电系统可实现负载并离网供电的快速切换,保障重要负载的用电质量。

Description

供电系统和供电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电系统和供电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正在由传统的集中式发电系统向分布式发电系统转型,分布式发电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输电过程中电能的损耗,可以有效缓解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同时随着循环理念的不断普及,梯次电池及梯次电池的储能应用逐渐在更多的场合中被提及,将梯次电池、储能技术和先进的电能转换技术结合起来用以进行重要负载的供电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储能系统的并离网切换能力对于供电重要负载是否具备较高的可靠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
因此,相关技术中提出一种供电系统(如图1所示),并离网供电状态的切换工作使用STS(Static Transfer Switch,静态转换开关)架构,然而相关技术中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1)使用STS架构,并离网切换时间长约20ms;
(2)使用STS架构,容量需要大于储能设备的功率才能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供电系统,该供电系统可实现负载并离网供电的快速切换。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供电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出一种供电系统,所述供电系统包括: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供电电网,与所述第一负载连接;梯次储能子系统,包括梯次电池、第一电压变换电路,所述梯次电池与所述第一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变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负载、所述供电电网分别连接;第二电压变换电路,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压变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负载连接;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供电电网的供电信息,并根据所述供电信息对所述第一电压变换电路、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进行控制,以实现并离网切换。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供电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电压变换电路包括DC/DC变换器和第一DC/AC变换器,其中,所述DC/DC变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梯次电池连接,所述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DC/AC变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DC/AC变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负载、所述供电电网分别连接,所述DC/DC变换器的控制端和第一DC/AC变换器的控制端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包括第二DC/AC变换器,其中,所述第二DC/AC变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DC/AC变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负载连接,所述第二DC/AC变换器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供电信息包括:所述供电电网是否供电正常,以及在所述供电电网供电正常时,所处的电价时间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在所述供电电网供电正常,且处于电价峰时,对所述第一电压变换电路、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进行控制,以使所述梯次电池至少向所述第二负载供电,且不向所述供电电网回馈电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当所述供电电网供电正常,且处于电价谷时,对所述第一电压变换电路、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进行控制,以使所述供电电网向所述第二负载供电,并在满足所述第二负载用电需求时,向所述梯次电池充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当所述供电电网供电正常,且处于电价平时,对所述第一电压变换电路、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进行控制,以使所述供电电网向所述第二负载供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当所述供电电网供电异常时,对所述第一电压变换电路、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进行控制,以使所述梯次电池向所述第二负载供电,且不向所述第一负载供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供电方法,该方法用于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供电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供电电网的供电信息;根据所述供电信息对所述第一电压变换电路、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进行控制,以实现并离网切换。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供电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供电信息包括:所述供电电网是否供电正常,以及在所述供电电网供电正常时,所处的电价时间区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供电系统和供电方法,供电系统中的控制器根据其获取的供电信息中的供电电网供电状态以及时间区间所对应的电价对第一电压变换电路、第二变换电路进行控制,在供电电网供电正常时,针对不同的电价控制器执行不同的控制工作进行负载供电,以在最大程度上节约用电成本;且该供电系统通过设置持续运行的第二电压变换电路,在供电电网出现供电异常时可以快速实现并离网切换。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示例的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工作原理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个具体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工作原理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三个具体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工作原理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四个具体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工作原理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供电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2-8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供电系统和供电方法。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供电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供电系统100包括:第一负载1、第二负载2、供电电网3、梯次储能子系统4、第二电压变换电路5、控制器6。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负载1为常规负载,即无需离网运行的负载,且在运行过程中采用削峰填谷经济模式运行。其中,削峰填谷模式运行可以减小电网负荷峰谷差,使发电、用电趋于平衡,对于本实施例中的供电系统100来说,可以减小工作负担;第二负载2为重要负载,即在电网异常时需离网运行的负载,在本实施例中需要保障第二负载2(也就是重要负载)的用电质量。
参见图2,供电电网3与第一负载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梯次储能子系统4可包括梯次电池401、第一电压变换电路402。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梯次电池401用于储存电能。
参见图2,梯次电池401与第一电压变换电路40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电压变换电路402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负载1、供电电网3分别连接。
参见图2,第二电压变换电路5的输入端与第一电压变换电路402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电压变换电路5的输出端与第二负载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6用于获取供电电网3的供电信息,并根据供电信息对第一电压变换电路402、第二电压变换电路5进行控制,以实现并离网切换。
可选地,控制器6与供电电网3的检测设备通信连接,其中,检测设备用于检测供电电网3的供电情况,以确定供电电网3是否运行正常。
其中,并离网切换可包括:并网供电切换为离网供电,或离网供电切换为并网供电。
具体地,控制器6在获取到供电电网3的供电信息后,根据当前时刻的供电信息对第一电压变换电路402和第二电压变换电路5进行控制,在供电电网3供电正常时,对第一负载1和第二负载2进行并网供电;在供电电网3供电异常时,对第二负载2进行离网供电。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供电电网3的供电信息可包括:供电电网3是否供电正常,以及在供电电网3供电正常时,所处的电价时间区间。
示例性地,电价可分为:电价峰、电价谷、电价平;相应地,电价时间区间可包括:电价峰时间区间、电价谷时间区间、电价平时间区间,可根据当前所处的时间区间确定电价状态。
举例而言,目前大工业用户和用电容量200千伏安及以上非普工业用户实施分时电价,电价峰、谷、平时段的划分一般为:电价峰为8小时(9:00至12:00,17:00至22:00);电价平为7小时(8:00至9:00,12:00至17:00,22:00至23:00);电价谷为9小时(23:00至次日8:00)。
可选地,所处的电价时间区间不同时,供电系统100对第一负载1和第二负载2的供电方式也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区别于相关技术的供电系统100,利用第二电压变换电路5替代相关技术中的STS架构。由于第二电压变换电路5在该供电系统100中处于持续运行的工作状态,因此在供电电网3出现供电异常时便可以更加快速的完成并离网的切换,实现重要负载的离网供电,由此保障重要负载的用电质量。
图3是本发明一个示例的供电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
作为一种示例,参见图3,第一电压变换电路402可包括DC/DC变换器201和第一DC/AC变换器202。
参见图3,在本示例中,DC/DC变换器201的输入端与梯次储能子系统4的梯次电池401连接,DC/DC变换器201的输出端与第一DC/AC变换器20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DC/AC变换器202的输出端与第一负载1、供电电网3分别连接,DC/DC变换器201的控制端和第一DC/AC变换器202的控制端均与控制器6连接。
应理解的是,DC/DC变换器201作为一种可以将直流转换为电压的元件,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压变换电路402的输入端需要连接梯次电池401,由于梯次电池401在进行电能输出时,输出的电能形式一般为脉动直流,甚至在一些情况下为不稳定的直流,所以在进行供电之前可首先经过DC/DC变换器201完成电流-电压形式的转换,方便后续供电使用。
DC/AC变换器是一种可以将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的元件。根据本发明示例中第一电压变换电路402的输出端需要连接第一负载1、供电电网3及第二电压变换电路5,结合交流电压在供电时具备可以进行远距离传输,且转换损耗非常小,可以满足电能远距离大功率传输的需求的工作特点,以及本示例中需要向负载进行电能输送的应用场景,经过DC/DC转变换器201后的电压信号可再次经过第一DC/AC变换器202进行电压直流-交流的形式转换,以此降低供电过程中的电能损耗,提高电能的利用率。
作为一种示例,第二电压变换电路5可包括第二DC/AC变换器501。
参见图3,第二DC/AC变换器501的输入端与DC/DC变换器20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DC/AC变换器501的输出端与第二负载2连接,第二DC/AC变换器501的控制端与控制器6连接。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可在DC/DC变换器201与第一DC/AC变换器202之间的直流母线处接入第二DC/AC变换器501。
示例性地,第二DC/AC变换器501为逆变器,且区别于相关技术中使用的STS,本示例在具体应用中逆变器的功率无需大于储能设备的功率,可以节约供电系统100的空间,降低供电系统100的实现成本。
由此,根据DC/DC变换器201和DC/AC转换器(包括第一DC/AC变换器202和第二DC/AC变换器501)各自的工作特点,结合本示例中后续梯次电池401需要向第一负载1及第二负载2供电的应用场景,在电能到达负载之前,电压变换电路中可通过DC/DC变换器201和DC/AC变换器(包括第一DC/AC变换器202和第二DC/AC变换器501)实现电流-电压的形式转换、电压直流-交流的形式转换,且通过第二DC/AC变换器501连接第二负载2,第二DC/AC变换器501可始终处于离网逆变状态,从而可实现并离网的快速切换,并可使第二负载2无间断运行。
在本发明的第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供电电网3供电正常,且处于电价峰时,控制器6可具体用于:对第一电压变换电路402、第二电压变换电路5进行控制,以使梯次电池401至少向第二负载2供电,且不向供电电网3回馈电能。
具体地,参见图4,在供电电网3供电正常,且根据供电信息分析出当前所处时间区间对应的电价为电价峰时,可利用梯次储能子系统4中的梯次电池401进行第一负载1的供电工作,此时控制器6可通过控制第一电压变换电路402和第二电压变换电路5使梯次电池401向第二负载2供电,同时还可向供电电网3侧放电,放电的功率可由EMS(EnergyManagement System,能量管理系统)进行计算。需要说明的是,计算的结果不仅需要保证满足第二负载2的供电需求,还需要保证该放电功率不能大于第一负载1的功率,以保证不向供电电网3回馈电能。
示例性地,对大工业用户和用电容量200千伏安及以上非普工业用户供电,当前时间为10:00,对应电价峰区间,该供电系统100便可控制梯次电池401进行负载的供电,且供电功率不能大于第一负载1的功率,保证不向供电电网3回馈电能。
在本发明的第二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当供电电网3供电正常,且根据供电信息分析出当前所处时间区间对应的电价为电价谷时,控制器6可具体用于:对第一电压变换电路402、第二电压变换电路5进行控制,以使供电电网3向第二负载2供电,并在满足第二负载2用电需求时,向梯次电池401充电。
具体地,参见图5,当供电电网3供电正常,且控制器6根据供电信息判断出当前处于电价谷时,可直接利用供电电网3进行第一负载1的供电工作,此时控制器6可通过控制第一电压变换电路402和第二电压变换电路5,使得供电电网3向第二负载2供电,同时在满足第二负载2的使用情况下,其余电能均可通过第一电压变换电路402向梯次储能子系统4进行充电,也就是说,电价谷时,梯次储能子系统4中的梯次电池401可以吸收供负载使用外的其余电能,并将其进行储存,以便之后用电时间处于电价峰时内部有充足的电能可以向第二负载2(也就是重要负载)供电,保障重要负载的用电质量。
示例性地,对大工业用户和用电容量200千伏安及以上非普工业用户供电,当前时间为6:00,对应电价谷区间,该供电系统100便可控制供电电网3对负载进行供电,同时向梯次电池401充电。
在本发明的第三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当供电电网3供电正常,且根据供电信息分析出当前所处时间区间对应的电价为电价平时,控制器6可具体用于:对第一电压变换电路402、第二电压变换电路5进行控制,以使供电电网3向第二负载2供电。
具体地,参见图6,当供电电网3供电正常,且控制器6根据供电信息判断出当前处于电价平时,可利用供电电网3进行第一负载1的供电工作,此时控制器6可通过控制第一电压变换电路402和第二电压变换电路5,使得供电电网3向第二负载2供电。可选地,此时由于电价平,无电价优势,相应地便可控制梯次储能子系统4不进行电能的储存,等待下次电价谷时再对其中的梯次电池401充电。
示例性地,对大工业用户和用电容量200千伏安及以上非普工业用户供电,当前时间为9:00,对应电价平区间,该供电系统100便可控制供电电网3对负载进行供电。
在本发明的第四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当供电电网3供电异常时,控制器6还可具体用于:对第一电压变换电路402、第二电压变换电路5进行控制,以使梯次电池401向第二负载2供电,且不向第一负载1供电。
具体地,参见图7,在供电电网3出现供电异常(如,供电电网3异常或停电)时,梯次储能子系统4可触发孤岛保护,即控制器6通过控制第一电压变换电路402,停止向第一负载1供电,通过结合控制第一电压变换电路402和第二电压变换电路5,将梯次电池401中储存的电能无间断地向第二负载2输送,实现离网供电。也就是说,在供电异常时,可停止向常规负载的供电,利用梯次储能子系统4中储存的电能向重要负载供电从而实现重要负载的无间断供电,保障重要负载的用电质量。
实际应用中,使用第二电压变换电路5可实现负载并离网供电更加快速的切换,切换时间可实现小于2ms甚至达到0ms。
需要说明的是,供电电网3出现供电异常,但后续供电电网3又恢复供电正常时,可以继续按照上述控制器6获取供电电网3的供电信息,并根据供电信息对第一电压变换电路402、第二电压变换电路5进行控制的工作过程进行负载的供电。
由此,本示例中提出的供电系统100,控制器6获取到供电电网3的供电信息后,根据供电信息中供电电网3的供电状态以及时间区间所对应的电价情况对第一电压变换电路402、第二电压变换电路5进行控制,在供电电网3供电正常,且电价峰时,控制梯次电池401进行负载供电;供电电网3供电正常,且电价谷时,控制供电电网3直接进行负载供电,同时向梯次电池401充电;供电电网3正常,且电价平时,控制供电电网3进行负载供电,针对不同的情况执行不同的控制工作从而节约用电成本;另外,在供电电网3供电异常时,迅速切换为离网供电状态,利用梯次电池401向第二负载2供电,实现第二负载2的无间断供电。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出一种供电方法,该方法可用于上述实施例中提出的供电系统。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供电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8所示,该供电方法包括:
S801,获取供电电网的供电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供电信息可包括:供电电网是否供电正常,以及在供电电网供电正常时,所处的电价时间区间。
S802,根据供电信息对第一电压变换电路、第二电压变换电路进行控制,以实现并离网切换。
可选地,步骤S801和S802利用上述实施例供电系统中的控制器执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供电方法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考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系统包括:
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
供电电网,与所述第一负载连接;
梯次储能子系统,包括梯次电池、第一电压变换电路,所述梯次电池与所述第一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变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负载、所述供电电网分别连接;
第二电压变换电路,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压变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负载连接;
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供电电网的供电信息,并根据所述供电信息对所述第一电压变换电路、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进行控制,以实现并离网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变换电路包括DC/DC变换器和第一DC/AC变换器,其中,
所述DC/DC变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梯次电池连接,所述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DC/AC变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DC/AC变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负载、所述供电电网分别连接,所述DC/DC变换器的控制端和第一DC/AC变换器的控制端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包括第二DC/AC变换器,其中,
所述第二DC/AC变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DC/AC变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负载连接,所述第二DC/AC变换器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信息包括:所述供电电网是否供电正常,以及在所述供电电网供电正常时,所处的电价时间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
在所述供电电网供电正常,且处于电价峰时,对所述第一电压变换电路、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进行控制,以使所述梯次电池至少向所述第二负载供电,且不向所述供电电网回馈电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
当所述供电电网供电正常,且处于电价谷时,对所述第一电压变换电路、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进行控制,以使所述供电电网向所述第二负载供电,并在满足所述第二负载用电需求时,向所述梯次电池充电。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
当所述供电电网供电正常,且处于电价平时,对所述第一电压变换电路、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进行控制,以使所述供电电网向所述第二负载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
当所述供电电网供电异常时,对所述第一电压变换电路、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进行控制,以使所述梯次电池向所述第二负载供电,且不向所述第一负载供电。
9.一种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供电电网的供电信息;
根据所述供电信息对所述第一电压变换电路、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进行控制,以实现并离网切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信息包括:所述供电电网是否供电正常,以及在所述供电电网供电正常时,所处的电价时间区间。
CN202210487280.8A 2022-05-06 2022-05-06 供电系统和供电方法 Pending CN1147596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87280.8A CN114759663A (zh) 2022-05-06 2022-05-06 供电系统和供电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87280.8A CN114759663A (zh) 2022-05-06 2022-05-06 供电系统和供电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59663A true CN114759663A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33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87280.8A Pending CN114759663A (zh) 2022-05-06 2022-05-06 供电系统和供电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59663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8140A (zh) * 2017-01-20 2017-05-31 合肥聚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共直流母线光伏储能系统
CN111245021A (zh) * 2020-03-19 2020-06-05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并离网混合型逆变器
CN211296203U (zh) * 2019-10-10 2020-08-18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电网系统
CN211790793U (zh) * 2020-05-19 2020-10-27 浙江辉博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退役电池梯次利用系统
CN111884221A (zh) * 2020-08-03 2020-11-03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微电源与储能实时调控方法
CN212162821U (zh) * 2020-06-22 2020-12-15 海南金盘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储柴多微源协调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8140A (zh) * 2017-01-20 2017-05-31 合肥聚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共直流母线光伏储能系统
CN211296203U (zh) * 2019-10-10 2020-08-18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电网系统
CN111245021A (zh) * 2020-03-19 2020-06-05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并离网混合型逆变器
CN211790793U (zh) * 2020-05-19 2020-10-27 浙江辉博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退役电池梯次利用系统
CN212162821U (zh) * 2020-06-22 2020-12-15 海南金盘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储柴多微源协调控制系统
CN111884221A (zh) * 2020-08-03 2020-11-03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微电源与储能实时调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138843A1 (en) Electric-power conversion device
JP2019030214A (ja) 太陽光発電蓄電システムの蓄電池均等化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該太陽光発電蓄電システム
KR102659479B1 (ko) 병렬 배터리 팩 충방전 관리 방법, 전자 장치 및 전기 시스템
US11451085B2 (en) Fuel cell and battery backup power sources within power systems
CN110768368A (zh) 不间断电源系统
CN111231730A (zh) 一种充电桩充放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WO2024199094A1 (zh) 供电电路的控制方法、供电电路及储能设备
CN108988371B (zh) 用户侧储能系统的能量管控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系统
CN111231703A (zh) 一种充电桩充放电控制方法及充放电系统
CN114123261B (zh) 一种微电网中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及装置
CN114759663A (zh) 供电系统和供电方法
CN116476686B (zh) 一种换电系统、换电系统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JP2001327100A (ja) 電源システム
CN105071518A (zh) 一种总线型混合能源装置和混合能源的循环控制方法
JP2023134341A (ja) ハイブリッドエネルギー貯蔵システム、そ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装置
CN116097538A (zh) 能量存储系统和控制该能量存储系统的方法
CN114938066A (zh) 一种数据中心供电系统及方法
CN114784947A (zh) 一种异构冗余供电系统
CN112039170A (zh) 变电站电源及其电池数字化管控装置和方法
WO2022022594A1 (zh) 工程机械能量管理系统、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0912169A (zh) 一种交直流微网设计方法及拓扑结构
CN118508395A (zh) 储能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17563381U (zh) 一种供电设备管理系统
TWI877723B (zh) 微電網系統、儲能系統及控制方法
CN217984657U (zh) 一种数据中心供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