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55849B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755849B CN114755849B CN202210474184.XA CN202210474184A CN114755849B CN 114755849 B CN114755849 B CN 114755849B CN 202210474184 A CN202210474184 A CN 202210474184A CN 114755849 B CN114755849 B CN 11475584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or
- color resistor
- array substrate
- layer
- resis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0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08000008918 voyeur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771 impai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4000144985 peep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405 prev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153 chemical reaction re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59 patte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2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a switchable viewing angl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上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公共电极、驱动电极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绝缘层;液晶层,所述液晶层位于所述驱动电极远离所述绝缘层的一侧;第一色阻、第二色阻以及遮光层,所述第一色阻和所述第二色阻中的至少之一位于所述液晶层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每个色阻均对应设置有所述驱动电极,其中,所述第一色阻、所述第二色阻以及所述驱动电极的位置被配置为可令所述第一色阻在所述阵列基板上正投影所在区域的大角度出射光经所述第二色阻后射出。由此,可以使得显示面板具有防窥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信息商业化时代,用户对个人隐私保护意识增强,为了避免商业泄密导致商业损失,市场对具有防窥功能的显示器需求逐步增加。目前市售的显示装置大都能够满足大视野观看的需求,即用户可以在较大的可视角度内观看显示画面。但是,这种设计使得用户在公共场合使用显示装置件时,存在个人隐私得不到有效保护的问题,比如在公共交通工具、办公场所等使用时,用户并不希望他人能轻易看到显示画面。相关技术中的显示装置无法满足用户的隐私保护需求。
因此,目前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发明人对于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
相关技术中的显示装置的防窥方案主要包括:在显示装置的出光面设置百叶遮挡膜、采用双光源背光设计来调节液晶的显示视角以及添加第三电极控制液晶的偏转方向等方法。发明人发现,设置百叶遮挡膜仅能实现水平方向上的侧视角防窥,无法在垂直方向上实现防窥,并且百叶遮挡膜的设置还会使得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明显降低;采用双光源背光设计会显著增加显示面板的模组厚度,不利于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发展方向;向彩膜基板添加第三电极需要形成额外电场,导致显示装置的功耗明显增加。
本发明旨在至少一定程度上缓解或解决上述提及问题中至少一个。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上包括公共电极、驱动电极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绝缘层;液晶层,所述液晶层位于所述驱动电极远离所述绝缘层的一侧;第一色阻、第二色阻以及遮光层,所述第一色阻和所述第二色阻中的至少之一位于所述液晶层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每个色阻均对应设置有所述驱动电极,其中,所述第一色阻、所述第二色阻以及所述驱动电极的位置被配置为可令所述第一色阻在所述阵列基板上正投影所在区域的大角度出射光经所述第二色阻后射出。由此,可以使得显示面板具有防窥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一色阻和所述第二色阻之间;所述第一色阻具有第一边,所述第一边为所述第一色阻中最靠近所述第二色阻的一边,所述第二色阻对应的所述驱动电极具有第二边,所述第二边为所述第二色阻对应的所述驱动电极中最靠近所述第一色阻对应的所述驱动电极的一边,所述第一边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距离所述第二边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遮光层在自所述第一色阻指向所述第二色阻的方向上的宽度。由此,可以实现侧视角下的偏色显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光学胶层,所述光学胶层位于所述液晶层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所述光学胶层的厚度为a,所述液晶层的厚度为b,自所述第一色阻指向所述第二色阻的方向上,所述遮光层的宽度为c,所述显示面板的最大可视角度为θ°,其中,tanθ×(a+b)>c。由此,可以实现侧视角下的偏色显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液晶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支撑层、液晶主体层和第二支撑层。由此,可以通过液晶层的设置实现较好的显示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色阻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公共电极之间,并与所述阵列基板接触,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第一色阻,所述第一色阻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遮光层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以及所述第二色阻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均不重叠。由此,可以削弱侧视角下的观看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包括:第三色阻,所述第三色阻与所述第二色阻同层设置,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二色阻与所述第三色阻之间。由此,可以提高正视角显示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包括:第三色阻,所述第三色阻与所述第一色阻同层设置,所述第三色阻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遮光层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以及所述第二色阻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均不重叠。由此,可以提高正视角显示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色阻为蓝色色阻和红色色阻中的一个,所述第二色阻为所述蓝色色阻或红色色阻中的另一个。由此,可以削弱侧视角下的观看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色阻具有第三边,所述第三边为所述第一色阻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最靠近所述第二色阻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的一边,所述第二色阻具有第四边,所述第四边为所述第二色阻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最靠近所述第一色阻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的一边,所述第三边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四边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合。由此,可以削弱侧视角下的观看效果。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的显示面板。由此,该显示装置具有前述显示面板的全部特征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侧视角显示串色的原理示意图;
图1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上色阻排布的俯视图;
图1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上色阻排布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阵列基板;11:栅绝缘层;12:源漏极金属层;21:公共电极;22:驱动电极;23:绝缘层;31:第一支撑层;32:第二支撑层;33:液晶主体层;40:光学胶层;51:第一色阻;52:第二色阻;53:第三色阻;61:遮挡层;62:保护层;70:彩膜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参考图1-图4,包括:阵列基板10,阵列基板10上包括公共电极21、驱动电极22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绝缘层23;液晶层,液晶层位于驱动电极22远离绝缘层23的一侧;第一色阻51、第二色阻51以及遮光层61,第一色阻51和第二色阻52中的至少之一位于液晶层远离阵列基板10的一侧,每个色阻均对应设置有驱动电极22,在第一色阻51、第二色阻52以及遮光层61远离液晶主体层33的一侧具有彩膜基板70,其中,第一色阻51、第二色阻51以及驱动电极22的位置被配置为可令第一色阻51在阵列基板10上正投影所在区域的大角度出射光经第二色阻52后射出。当液晶显示面板具有上述结构时,可以使得显示面板侧视角观察时所呈现的显示画面表现为画面串色显示异常、RGB非正常比例混光等显示异常,从使其在非正视角观察时具有防窥功能,并兼具LCD显示面板轻薄、低成本以及低功耗等优势。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公共电极与驱动电极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受特别限制,例如,阵列基板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公共电极、绝缘层和驱动电极,此时,驱动电极可以为像素电极;也可以包括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驱动电极、绝缘层和公共电极,此时可以在公共电极上形成凹槽,以令驱动电极所形成的电场可以正常驱动液晶分子。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大角度出光指超过显示面板正常观察角度外的出光角度。以垂直于显示面板进行观看时的观察角度是0°为例,大角度出光的具体数值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当显示面板的可视角度范围为0~15°时,则观察角度大于15°时的出光即为大角度出光。当显示面板的可视角度范围为0~60°时,则观察角度大于60°的出光时即为大角度出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防窥功能的实际需求情况对于大视角出光的角度范围进行选择。具体地,根据本发明中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大角度出光的角度范围可以为15~6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当阵列基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公共电极、绝缘层和驱动电极时,第一色阻、第二色阻以及遮光层的设置位置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参考图1和图2,第一色阻51、第二色阻52以及遮光层61可以同层设置,其中,遮光层61位于第一色阻52和第二色阻52之间;第一色阻51具有第一边,第一边为第一色阻51中最靠近第二色阻52的一边,第二色阻52对应的驱动电极22具有第二边,第二边为第二色阻52对应的驱动电极22中最靠近第一色阻51对应的驱动电极22的一边,第一边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距离第二边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大于遮光层61在自第一色阻51指向第二色阻52的方向上的宽度,从而可以使得显示面板实现侧视角下的偏色显示。具体地,可以通过在彩膜基板上先设置遮光层,并将遮光层图案化处理以令遮光层具有可以设置色阻层的凹槽结构,随后再将不同颜色的色阻层分别沉积在对应的凹槽结构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当阵列基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像素电极、绝缘层和设置有凹槽的公共电极时,第一色阻、第二色阻以及遮光层的设置位置不受特别限制,例如,第一色阻51、第二色阻52以及遮光层61可以同层设置,其中,遮光层61位于第一色阻52和第二色阻52之间;第一色阻51具有第一边,第一边为第一色阻51中最靠近第二色阻52的一边,第二色阻52对应的公共电极21具有第二边,第二边为第二色阻52对应的公共电极21中最靠近第一色阻51对应的公共电极21的一边,第一边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距离第二边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大于遮光层61在自第一色阻51指向第二色阻52的方向上的宽度,从而可以使得显示面板实现侧视角下的偏色显示。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对本申请中的显示面板会在侧视角观察时发生串色显示异常的原理进行说明:
发明人发现,当某一像素的液晶可以从相邻像素透出光线,即可以发生串色现象。具体地,参考图1,以第一色阻51为红色色阻,第二色阻52为蓝色色阻为例,当显示面板显示为红色画面时,红色像素对应的驱动电极22会产生电场使得红色像素对应区域的液晶产生偏转,从而使得背光模组出射的光线经过红色色阻51后表现为红光,而其它颜色像素下驱动电极22不产生电场,其对应区域的液晶不发生偏转,背光模组出射的光线无法照射到相应颜色的色阻上,此时人眼在显示区域只能看到红色画面。以垂直于显示面板进行观看时的观察角度是0°为例,在观察角度为θ(θ≠0°)时,红色像素区域的液晶可以从蓝色像素区域透出光线(如图1中P点指向第二色阻52的方向上),从而使得在观察角度为θ,即偏视时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为串色显示。即此时在观察角度为0°(正视角度下)时,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为红色,而在观察角度为θ时,由于本应从红色色阻出色的光线经过蓝色色阻后出光,从而使得θ视角下观测的画面颜色并非红色画面,而为红色与蓝色的混色画面,即发生串色异常。当正视角下的RGB亮度设置为100%时,即当显示面板显示为白色画面(L255画面,RGB全打开)时,观察角度为45度时,R的亮度为L216,G的亮度为L113,B的亮度为L76,此时侧视角画面表面为偏红,即发生串色异常。
进一步地,发明人发现,令显示面板在侧视角观察下发生串色的必要条件为AP>AB(即遮挡层的宽度),即第一边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距离第二边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大于遮光层61在自第一色阻51指向第二色阻52的方向上的宽度。由此,即可以使得显示面板在侧视角观察时显示画面发生串色显示异常。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1和图2,显示面板进一步包括光学胶层40,光学胶层40位于液晶层远离阵列基板10的一侧。发明人发现,令显示面板在侧视角观察下发生串色的必要条件AP>AB可以换算为:tanθ×(a+b)>c,其中,光学胶层的厚度为a,液晶层的厚度为b,自第一色阻指向第二色阻的方向上,遮光层的宽度为c,显示面板的最大可视角度为θ°。具体地,参考图11,其中横坐标为侧视角度,纵坐标为AP和AB(即遮光层BM)的宽度值。以光学胶层厚度为2.0μm,液晶层厚度为3.82μm为例,可以通过增加光学胶层的厚度或液晶层厚度,使AP(实线曲线)上升变成AP’(虚线曲线),同时减小遮光层的宽度,使得BM(实线直线)下降为BM’(虚线直线),从而实现AP和BM交点由O点转移至Q点,进而即可以在更小的观察角度θ下实现串色,即正视角下画面正常显示,而侧视角串色,画面异常的效果。综上,为了实现较小侧视角下串色,可以通过调整液晶主体层的厚度、光学胶层的厚度、第一支撑层的厚度、第二支撑层的厚度以及遮光层的宽度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1,液晶层的结构不受特别限制,例如,液晶层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支撑层31、液晶主体层33和第二支撑层32。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当要实现45°侧视角的串色效果,即可视角度为0~45°,大于45°的观察角度则视为侧视角时,自所述第一色阻指向所述第一色阻的方向上,所述遮光层的宽度可以为4.7~5.9μm,所述液晶层的厚度为3.5~3.9μm,所述光学胶层的厚度为1.2~2.0μm。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2-图4,为了实现对于每个像素区域的精准控制,显示面板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栅绝缘层11和源漏极金属层12,栅绝缘层11位于可以公共电极21与阵列基板10之间,源漏极金属层12可以与公共电极12同层设置,且源漏极金属层在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遮挡层在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内部。
为了进一步加强防窥效果,发明人发现,通过将彩膜基板上的色阻结构设置在阵列基板上,可以进一步削弱在侧视角的观看效果,具体地,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一色阻的设置位置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参考图3,第一色阻51可以位于阵列基板10与公共电极21之间并与阵列基板接触,当显示面板具有栅绝缘层11时,第一色阻51可以位于栅绝缘层11与公共电极21之间并与阵列基板接触。进一步地,保护层62可以覆盖第一色阻51,第一色阻51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遮光层61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以及第二色阻52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均不重叠。即与图2中的显示面板相比,当第一色阻设置阵列基板10与公共电极21之间时,原本设置第一色阻的位置可不进行任何结构的设置。当第一色阻设置在阵列基板上时,随着观察角度的逐渐增大,被遮光层61所遮挡的第一色阻对应像素的开口区逐渐增大,从而导致侧视角下第一色阻对应像素的光效损失比例逐渐增大,从而使得在侧视角下观察到的显示画面出现异常。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具体地,第一色阻51可以位于阵列基板10与公共电极21之间并与阵列基板接触包括第一色阻与阵列基板直接接触,以及在阵列基板上具有其它膜层,而第一色阻在其它膜层之上从而与阵列基板间接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侧视角下被遮光层所遮挡的第一色阻对应像素的开口区的面积不受特别限制,具体地,以显示面板在观察角度为0°时的开口率是60%为例,当观察角度为15°时,侧视角下显示面板的开口率下降至46.3%;当观察角度为30°时,侧视角下显示面板的开口率下降至44.3%;当观察角度为45°时,侧视角下显示面板的开口率下降至41.5%;当观察角度为60°时,侧视角下显示面板的开口率下降至36.8%,从而使得该显示面板在侧视角下的显示画面具有较高的光效损失比,显示异常更为严重,进而实现侧视角下的防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3,当第一色阻设置阵列基板10与公共电极21之间时,可以通过增大遮光层61的宽度进一步提升在侧视角下遮光层对于第一色阻对应像素的开口区的遮挡效果,具体地,可以将遮光层的设置区域延伸至遮光层所在层的空白区域处,即使得折叠层61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色阻51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发生重合。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遮光层的宽度可以为1~12μm。通过增大遮光层的宽度,可以在整体开口率较小的降低同时,使得侧视角下的有效开口率明显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5-图7,当第一色阻设置阵列基板10与公共电极21之间时,显示面板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三色阻53,第三色阻53可以与第二色阻52同层设置,此时,遮光层61可以位于第二色阻52与第三色阻53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8-图10,当第一色阻设置阵列基板10与公共电极21之间时,进一步包括:第三色阻53,第三色阻53可以与第一色阻51同层设置,第三色阻53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遮光层61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以及第二色阻52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均不重叠。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色阻与第三色阻同层设置时,可以先将第二色阻与第三色阻设置在彩膜基板70上,再将彩膜基板70与阵列基板10对合。具体地,可将红色色阻和绿色色阻设置于彩膜基板上,蓝色色阻设置于阵列基板;可以将绿色色阻和蓝色色阻设置于彩膜基板上,红色色阻设置于阵列基板上;可以将蓝色色阻和红色色阻设置于彩膜基板上,绿色色阻设置于阵列基板上;红色色阻设置于彩膜基板上,绿色色阻和蓝色色阻设置于阵列基板上;绿色色阻设置于彩膜基板上,红色色阻和蓝色色阻设置于阵列基板上;可以将蓝色色阻设置于彩膜基板上,红色色阻和绿色色阻设置于阵列基板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3和图4,第一色阻51和第二色阻52的颜色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当第一色阻51为蓝色色阻和红色色阻中的一个时,第二色阻52可以为蓝色色阻或红色色阻中的另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4,当第一色阻51为蓝色色阻和红色色阻中的一个时,第二色阻52可以为蓝色色阻或红色色阻中的另一个时,第一色阻和第二色阻的结构不受特别限制,例如,第一色阻51可以具有第三边,第三边为第一色阻51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最靠近第二色阻52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的一边,第二色阻52具有第四边,第四边为第二色阻52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最靠近第一色阻51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的一边,当第三边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第四边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重合时,即第二色阻52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覆盖源漏极金属层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时,因为蓝色色阻的光谱与红色色阻的光谱没有交叠区域,所以蓝色色阻发出的光可以被红色色阻吸收,同样地,红色色阻发出的光也可以被蓝色色阻吸收,故第二色阻延伸出的部分结构可以起到遮光层的作用,从而可以简化遮光层的制备工艺,通过借助第二色阻的制备工艺形成具有遮光层作用的第二色阻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色阻在显示面板上的排列方式不受特别限制,参考图12,只要一个色阻(a)相邻的多个色阻中有一个为与其为不同颜色的色阻(b),即可以在其中色阻a远离色阻b的方向上,观察色阻b时实现前述的防窥效果,例如,从R色阻侧观察B色阻时具有较好的防窥效果。进一步地,当显示面板中的每个色阻周围具有多个不同颜色的色阻时,即可以在多个方向上同时实现防窥效果。具体地,参见图13,当显示面板上的色阻的正投影如图12中所示出的方式排列时,即可以实现四面防窥的效果。例如,从B色阻侧观察R色阻和G色阻侧观察R色阻均具有较好的防窥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在前述情况下,色阻的设置位置不受特别限制,例如,色阻全部设置在彩墨基板上,也可以将部分色阻设置在彩膜基板上,部分色阻设置在阵列基板上,其均可以具有较好的防窥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的显示面板。由此,该显示装置具有前述显示面板的全部特征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方案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而不应视为限定本申请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在显示面板中,当液晶主体层的厚度为3-4μm,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的总厚度为0.02-0.2μm,光学胶层的厚度为0.8-2.5微米时,当需要在观察角度为15°时实现串色,此时遮光层的宽度可以为1.1-1.7μm;当需要在观察角度为30°时实现串色,此时遮光层的宽度可以为2.6-3.5μm;当需要在观察角度为45°时实现串色,此时遮光层的宽度可以为4.6-6.0μm;当需要在观察角度为60°时实现串色,此时遮光层的宽度可以为8.0-11.0μm。当遮光层的宽度为上述范围内时,显示面板均具有较好的防窥效果。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1-8进行解释说明:
实施例1-4
液晶主体层的厚度为3.4μm,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的总厚度为0.13μm,光学胶层的厚度为1.2μm,测试在观察角度θ分别为15°、30°、45°和60°下发生串色所需要的遮光层宽度。
实施例5-8:
液晶主体层的厚度为3.6μm,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的总厚度为0.22μm,光学胶层的厚度为2μm,测试在观察角度分别为15°、30°、45°和60°下发生串色所需要的遮光层宽度。
测试结果表明,在实施例1中,当观察角度θ为15°时,要发生串色的遮光层宽度需小于1.27μm;在实施例2中,当观察角度θ为30°时,要发生串色的遮光层宽度需小于2.73μm;在实施例3中,当观察角度θ为45°时,要发生串色的遮光层宽度需小于4.73μm;在实施例4中,当观察角度θ为60°时,要发生串色的遮光层宽度需小于8.19μm。在实施例5中,当观察角度θ为15°时,要发生串色的遮光层宽度需小于1.56μm;在实施例6中,当观察角度θ为30°时,要发生串色的遮光层宽度需小于3.36μm;在实施例7中,当观察角度θ为45°时,要发生串色的遮光层宽度需小于5.86μm;在实施例8中,当观察角度θ为60°时,要发生串色的遮光层宽度需小于10.08μm。即串色条件与遮光层宽度和侧视角度相关,侧视角度越大,遮光层宽度越大,越容易实现串色。
具体地,以观察角度θ为0°的显示画面为RGB全开的L255白色画面为例,
在实施例1中,观察角度θ为15°时,画面显示为R(L255)G(L249)B(L238),在实施例2中,观察角度θ为30°时,画面显示为R(L251)G(L219)B(L160),在实施例3中,观察角度θ为45°时,画面显示为R(L216)G(L113)B(L76),在实施例4中,观察角度θ为60°时,画面显示为R(L28)G(L194)B(L255)。在实施例5中,观察角度θ为15°时,画面显示为R(L254)G(L247)B(L233),在实施例6中,观察角度θ为30°时,画面显示为R(L247)G(L210)B(L133),在实施例7中,观察角度θ为45°时,画面显示为R(L197)G(L71)B(L169),在实施例8中,观察角度θ为60°时,画面显示为R(L28)G(L243)B(L255)。总得来说,随着观察角度θ的增大,液晶的Δnd变化,RGB的亮度逐渐变更,L255的画面由正视角θ=0°的白画面逐渐变黄后变蓝。
在显示面板中,当液晶主体层的厚度为3-4μm,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的总厚度为0.02-0.2μm,光学胶层的厚度为0.8-2.5微米时,当遮光层的宽度为6-14μm时,显示面板在0-60°的观察角度内均可以实现防窥效果。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9-18进行解释说明:
实施例9-13:
液晶主体层的厚度为3.4μm,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的总厚度为0.13μm,光学胶层的厚度为1.2μm,测试在遮光层宽度分别为8μm、9μm、10μm、11μm和12μm时的侧视角有效开口率。
实施例14-18:
液晶主体层的厚度为3.6μm,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的总厚度为0.22μm,光学胶层的厚度为2μm,测试在遮光层宽度分别为8μm、9μm、10μm、11μm和12μm时的侧视角有效开口率。
实施例9-13和实施例14-18中的测试结果如下,参见表1:
表1
测试结果表明,具体地,以遮光层宽度是8微米为例,对于实施例9中的显示面板而言,当观察角度为0°时,显示面板的开口率为60%,随着观察角度依次增大至15°、30°、45°和60°时,显示面板的开口率逐渐下降至58.8%、57.4%、55.4%和52.1%,与观察角度为0°时的开口率相比分别下降(即侧视角度下的开口率与观察角度为0°时的开口率的差值,除以观察角度为0°时的开口率数值)1.2%、4.4%、7.6%以及13.2%,可见本申请中的显示面板在侧视角度下具有较好的防偷窥效果,且随着观察角度的增大,防偷窥性能也相应地提高。类似地,以遮光层宽度是8微米为例,对于实施例14中的显示面板而言,当观察角度为0°时,显示面板的开口率为48.0%,随着观察角度依次增大至15°、30°、45°和60°时,显示面板的开口率逐渐下降至46.3%、44.3%、41.5%和36.8%,与观察角度为0°时的开口率相比分别下降(即侧视角度下的开口率与观察角度为0°时的开口率的差值,除以观察角度为0°时的开口率数值)3.6%、7.8%、13.5%以及23.3%,可见本申请中的显示面板在侧视角度下具有较好的防偷窥效果,且随着观察角度的增大,防偷窥性能也相应地提高。
进一步地,通过对比同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在不同遮光层宽度下的开口率数值也可以得知,在相同的侧视角度下,随着遮光层宽度的增大,显示面板的开口率越低,防偷窥效果越好,故通过增大遮光层的宽度,可以在显示面板的像素整体开口率较少降低的同时,使得侧视角下的有效开口率明显减小。
除非另外说明,本发明所使用的所有科技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本发明涉及的所有专利和公开出版物通过引用方式整体并入本发明。术语“包含”或“包括”为开放式表达,即包括本发明所指明的内容,但并不排除其他方面的内容。在本发明中,无论是否使用“大约”或“约”等字眼,所有在此公开了的数字均为近似值。每一个数字的数值有可能会出现10%以下的差异或者本领域人员认为的合理的差异,如1%、2%、3%、4%或5%的差异。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上包括公共电极、驱动电极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绝缘层;
液晶层,所述液晶层位于所述驱动电极远离所述绝缘层的一侧;
第一色阻、第二色阻以及遮光层,所述第一色阻和所述第二色阻中的至少之一位于所述液晶层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每个色阻均对应设置有所述驱动电极,
其中,所述第一色阻、所述第二色阻以及所述驱动电极的位置被配置为所述第一色阻在所述阵列基板上正投影所在区域的大角度出射光经所述第二色阻后射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一色阻和所述第二色阻之间;
所述第一色阻具有第一边,所述第一边为所述第一色阻中最靠近所述第二色阻的一边,所述第二色阻对应的所述驱动电极具有第二边,所述第二边为所述第二色阻对应的所述驱动电极中最靠近所述第一色阻对应的所述驱动电极的一边,所述第一边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距离所述第二边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遮光层在自所述第一色阻指向所述第二色阻的方向上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光学胶层,所述光学胶层位于所述液晶层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所述光学胶层的厚度为a,所述液晶层的厚度为b,自所述第一色阻指向所述第二色阻的方向上,所述遮光层的宽度为c,所述显示面板的最大可视角度为θ°,其中,tanθ×(a+b)>c。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支撑层、液晶主体层和第二支撑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进一步包括:保护层,所述第一色阻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公共电极之间,并与所述阵列基板接触,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第一色阻,所述第一色阻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遮光层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以及所述第二色阻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均不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三色阻,所述第三色阻与所述第二色阻同层设置,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二色阻与所述第三色阻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三色阻,所述第三色阻与所述第一色阻同层设置,所述第三色阻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遮光层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以及所述第二色阻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均不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阻为蓝色色阻和红色色阻中的一个,所述第二色阻为所述蓝色色阻或红色色阻中的另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阻具有第三边,所述第三边为所述第一色阻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最靠近所述第二色阻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的一边,所述第二色阻具有第四边,所述第四边为所述第二色阻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最靠近所述第一色阻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的一边,所述第三边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四边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合。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74184.XA CN114755849B (zh) | 2022-04-29 | 2022-04-29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74184.XA CN114755849B (zh) | 2022-04-29 | 2022-04-29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55849A CN114755849A (zh) | 2022-07-15 |
CN114755849B true CN114755849B (zh) | 2023-12-15 |
Family
ID=82333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474184.XA Active CN114755849B (zh) | 2022-04-29 | 2022-04-29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755849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41831A (zh) * | 2019-01-30 | 2019-03-2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防窥结构及调节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CN208780957U (zh) * | 2018-10-15 | 2019-04-23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彩膜基板及显示面板 |
CN214252828U (zh) * | 2021-01-07 | 2021-09-21 |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 |
CN114236891A (zh) * | 2022-01-29 | 2022-03-25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WO2022077709A1 (zh) * | 2020-10-15 | 2022-04-21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模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301089A (ja) * | 2005-04-18 | 2006-11-02 |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2022
- 2022-04-29 CN CN202210474184.XA patent/CN11475584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8780957U (zh) * | 2018-10-15 | 2019-04-23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彩膜基板及显示面板 |
CN109541831A (zh) * | 2019-01-30 | 2019-03-2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防窥结构及调节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WO2022077709A1 (zh) * | 2020-10-15 | 2022-04-21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模组 |
CN214252828U (zh) * | 2021-01-07 | 2021-09-21 |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 |
CN114236891A (zh) * | 2022-01-29 | 2022-03-25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55849A (zh) | 2022-07-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843199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7880834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US8208099B2 (en) | Transmissive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mprising a main pixel region having a first color filter and a sub-pixel region having a second color filter having a higher transmittance | |
CN115942822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20140192091A1 (en) |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
JP2009180961A (ja) | 表示装置 | |
CN116322195B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6193927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JP2007322459A (ja) |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 |
JP2008077090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CN114253013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4755849B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4217477B (zh) | 一种显示屏、电子设备及显示调试方法 | |
US6654082B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ment and color display device having particular transflector | |
CN117596947B (zh) |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
TW548488B (en) | 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JP5329671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CN116437724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TW200305040A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CN116600610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6056514B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5955869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6018026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20060209004A1 (en) | LCD device having a homogeneous LC layer | |
CN113325630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