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48138B - 穿刺器具 - Google Patents
穿刺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748138B CN114748138B CN202210275672.8A CN202210275672A CN114748138B CN 114748138 B CN114748138 B CN 114748138B CN 202210275672 A CN202210275672 A CN 202210275672A CN 114748138 B CN114748138 B CN 11474813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bular body
- puncture
- bone marrow
- distal end
-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10000001185 bone marrow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9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4
- 210000001519 tissue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29940079593 drug Drug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4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0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0
- 210000003692 ili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6
- 239000003146 anticoagulant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5
- 229940127219 anticoagulant drug Drugs 0.000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1054 cor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15271 coa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345 coag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10000003958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2466 perme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2595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12 basement exca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583 bone marrow aspi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5259 peripheral bloo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886 peripheral bl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343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810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0130 stem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975 Carbon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531 Co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069 Ti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62 carbon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34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60002897 heparin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669 hepar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621 ilium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512 infert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265 leukocyt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510 noble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1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604 ultrason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HTTJABKRGRZYRN-UHFFFAOYSA-N Heparin Chemical compound OC1C(NC(=O)C)C(O)OC(COS(O)(=O)=O)C1OC1C(OS(O)(=O)=O)C(O)C(OC2C(C(OS(O)(=O)=O)C(OC3C(C(O)C(O)C(O3)C(O)=O)OS(O)(=O)=O)C(CO)O2)NS(O)(=O)=O)C(C(O)=O)O1 HTTJABKRGRZYR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963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20 blood cou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322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659 cell thera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32 colony form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84 flow cy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87 fo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690 local anesthesia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0 lubr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901 mesenchymal stem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21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1 propul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268 sustained releas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30 sustained-release for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19 thicken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17—Details of tips or shafts, e.g. grooves, expandable, bendable; Multiple coaxial sliding cannulas, e.g. for dilat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0—Instruments for taking body samples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Other methods or instruments for diagnosis, e.g. for vaccination diagnosis, sex determination or ovulation-period determination; Throat striking implements
- A61B10/02—Instruments for taking cell samples or for biopsy
- A61B10/0233—Pointed or sharp biopsy instruments
- A61B10/025—Pointed or sharp biopsy instruments for taking bone, bone marrow or cartilage samp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03—Needle locating or guiding mea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17—Details of tips or shafts, e.g. grooves, expandable, bendable; Multiple coaxial sliding cannulas, e.g. for dilating
- A61B17/3421—Cannula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72—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for bones, e.g. intraosseus injec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60—Containers for suction drainage, adapted to be used with an external suction sourc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71—Suction drainage systems
- A61M1/77—Suction-irrigation system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82—Catheter tip comprising a tool
- A61M25/0084—Catheter tip comprising a tool being one or more injection need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4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4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 A61M5/145—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using pressurised reservoirs, e.g. pressurised by means of pistons
- A61M5/145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using pressurised reservoirs, e.g. pressurised by means of pistons pressurised by means of pist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58—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 A61M5/1582—Double lumen need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0—Instruments for taking body samples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Other methods or instruments for diagnosis, e.g. for vaccination diagnosis, sex determination or ovulation-period determination; Throat striking implements
- A61B10/02—Instruments for taking cell samples or for biopsy
- A61B10/0233—Pointed or sharp biopsy instruments
- A61B10/025—Pointed or sharp biopsy instruments for taking bone, bone marrow or cartilage samples
- A61B2010/0258—Marrow samp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2017/00017—Electrical control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 A61B2017/00115—Electrical control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with audible or visual outpu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2017/00535—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pneumatically or hydraulically operated
- A61B2017/0056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pneumatically or hydraulically operated creating a vacuum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2017/00831—Material properties
- A61B2017/00893—Material properties pharmaceutically effectiv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17—Details of tips or shafts, e.g. grooves, expandable, bendable; Multiple coaxial sliding cannulas, e.g. for dilating
- A61B2017/3454—Details of tip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217/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 A61B2217/002—Auxiliary appliance
- A61B2217/005—Auxiliary appliance with suction drainage system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217/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 A61B2217/002—Auxiliary appliance
- A61B2217/007—Auxiliary appliance with irrigation system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025/0004—Catheters; Hollow probes having two or more concentrically arranged tubes for forming a concentric catheter system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2/00—Special media to be introduced, removed or treated
- A61M2202/10—Bone-marrow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10/00—Anatomical parts of the body
- A61M2210/02—Bon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进行药液的投放(供给)的穿刺器具。该穿刺器具具备:穿刺顶端部(2);第1管状体(3),其在远位端与穿刺顶端部(2)连接;以及外侧管状体(5),其覆盖第1管状体(3)的至少一部分,第1管状体(3)形成为能够绕沿着长度方向的轴线旋转,第1管状体(3)的外径小于外侧管状体(5)的内径,在第1管状体(3)的外侧设有药液供给通路(5a)。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18年01月31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日期:2019年07月31日)、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8/003178(国家申请号:201880009503.1)、发明名称为“穿刺器具及穿刺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穿刺器具。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了手动地将骨髓穿刺针穿刺入髂骨而提取骨髓液的针。在这种装置中,将内针插入安装在引导管内,使内针的顶端自引导管突出而构成骨髓穿刺针。并且,近年来提出了例如像专利文献1那样的装置,即,在内针的顶端形成钻刀,利用电钻使内针旋转而在短时间内进行挖掘穿孔(挖掘穿刺)。但是,对于任一个骨髓穿刺针而言,为了提取充分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均需要含有末梢血液的大量的骨髓液,并未实现有效率的干细胞提取。
不过,由于提取的骨髓(以下也称为“骨髓液”)会立即凝固,因此要设法向用于提取骨髓液的内针内供给抗凝固剂而使骨髓液和抗凝固剂混合。在专利文献1中,也在内针的根部附近连接抗凝固剂的供给口,从该供给口向内针内供给抗凝固剂。
此外,根据骨髓组织的组织学的构造,骨髓液不会从周围流入到在刚刚提取了一定量的骨髓液之后立即形成的穿孔周缘部(穿刺孔周缘部),而是在重复提取时向该穿孔周缘部主要供给末梢血。因此,以往是不改变在皮肤上开的孔而将外针的位置和角度改变若干次地将外针重新刺入髂骨,重复上述的处理。并且,若对于在皮肤上开的1个孔完成了一定的处理,则在皮肤的不同的部位开孔,并进行相同的处理。
其结果,皮肤的孔的数量例如合计为2处~6处,但将外针刺入髂骨的皮质骨的部位达到100处~200处以上。
像以上那样从许多个部位进行提取的原因在于,1处的骨髓液提取量限为3mL~5mL。此时,由于没有从外部确认髂骨的内部和髂骨的内部的穿刺针顶端的位置的方法,因此经常发生提取部位的重复。也就是说,由于以往不能从外部确认提取部位的位置,因此不得不采取通过随机地在大范围内改变提取部位来提高提取所需量的骨髓液的概率这样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8089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在内针的顶端附近的侧壁设有开口,利用抽吸装置抽吸从开口提取的骨髓液。因而,存在从内针的根部附近的供给口供给来的抗凝固剂不到达开口附近而在从开口到达供给口之前就凝固这样的问题。
也考虑将抗凝固剂的供给用的管插入到内针的内部,但由于成为骨髓液的抽吸路径的内针的中空部被管堵塞,因此并不理想。此外,在与供给用的管相结合地增粗内针的外径的情况下,由内针形成的穿孔(穿刺孔)变得过大,而并不理想。
此外,除了提取骨髓液的情况之外,在使穿刺针等行进到体内的同时向体组织投放(供给)规定的药液时也同样存在以上那样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第1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进行药液的投放(供给)的穿刺器具,例如是不会将形成于体组织的穿孔(穿刺孔)增大到所需程度以上而且能够可靠地进行药液的投放(供给)的穿刺器具或者穿刺装置。
此外,对于任一个骨髓穿刺针,为了提取充分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均需要含有末梢血液的大量的骨髓液,而未实现有效率的干细胞提取。
并且,在像专利文献1那样使形成有钻刀的内针的顶端尖锐的情况下,存在该尖锐的顶端会从骨髓腔等中穿刺(穿孔)到外部而导致重大的事故的隐患。此外,在像专利文献1那样使用于抽吸骨髓液的开口形成在与内针连接的管状体的侧部的情况下,上述开口会远离挖掘穿孔(挖掘穿刺)的内针的顶端。并且,上述开口的开口方向成为与内针的顶端的穿刺方向正交的方向。因此,难以高效地抽吸骨髓液,根据情况有时会发生堵塞。
因此,本发明的第2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高效地抽吸骨髓液的骨髓穿刺装置。本发明的第2目的还在于,提供例如穿刺方向的顶端不会从骨髓腔中穿刺(穿孔)到外部(例如穿刺的可能性下降)的骨髓穿刺装置。
此外,在前述的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由于外针的角度和使内针进入的方向不得不依赖手术操作者的直觉,因此有时会使内针进入到与进行了一次提取的部位相同的部位,骨髓提取的效率不佳。
并且,若抽吸速度过慢,则会过度抽吸血液,相反,若抽吸速度过快,则骨髓液的提取量减少。为了良好地保持骨髓液的提取品质,需要使内针以适当的速度进入,但以往该提取速度也不得不依赖手术操作者的直觉。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点,也考虑能够利用超声波装置从外部确认髂骨的内部及外针和内针在髂骨的内部的位置的方式。但是,在骨内部,超声波的衰减较大,对于提取骨髓液的较深的部位使用超声波装置是非常困难的。
此外,除了提取骨髓液的情况之外,在使穿刺针等在体内行进的同时对体组织进行规定的处置时也同样存在以上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第3目的在于,提供不依靠手术操作者的经验就能够将处置的品质保持恒定的穿刺装置。本发明的第3目的还在于,提供例如能够提升对体组织进行的处置的效率而且缩短处置所需要的时间的穿刺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第1目的,本发明的第1穿刺器具或者第1穿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穿刺顶端部;第1管状体,其在远位端与上述穿刺顶端部连接;以及外侧管状体,其覆盖上述第1管状体的至少一部分,上述第1管状体形成为能够绕沿着长度方向的轴线旋转,上述第1管状体的外径小于上述外侧管状体的内径,在上述第1管状体的外侧设有药液供给通路。
为了达到上述第2目的,本发明的骨髓穿刺器具或者骨髓穿刺装置使至少顶端插入到骨髓腔来提取骨髓液,该骨髓穿刺器具或者骨髓穿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管状体,其具有远位端,并在远位端面具有开口;顶端旋转部,其配置在比上述管状体的上述远位端面靠远位侧的部位,该顶端旋转部与上述管状体一起旋转,来将骨髓腔内的组织穿孔(穿刺);以及连结部,其将上述管状体和上述顶端旋转部连结。
为了达到上述第3目的,本发明的第2穿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穿刺部,其具备穿刺顶端部和连接于上述穿刺顶端部的管状体,该穿刺部一边在体内行进一边对体组织进行规定的处置;以及移动速度计算部,其用于计算上述穿刺部的移动速度。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第1穿刺器具或者穿刺装置,能够进行药液的投放。此外,采用上述本发明的第1穿刺器具或者穿刺装置,例如将药液经由设在第1管状体的外侧的药液供给通路输送到第1管状体的外侧表面。输送到第1管状体的外侧表面的药液例如被向穿刺顶端部侧输送,与由穿刺顶端部提取的组织、例如骨髓液等混合。此外,由于第1管状体的外径例如小于外侧管状体的内径,第1管状体能够绕沿着长度方向的轴线旋转,因此输送到第1管状体的外侧表面的药液利用第1管状体的旋转而被向穿刺顶端部侧输送,刚刚由穿刺顶端部提取到的骨髓液等与药液混合。因此,采用上述本发明的第1穿刺器具或者穿刺装置,例如在使用抗凝固剂作为药液的情况下,会可靠地防止骨髓液等的凝固。此外,由于用于输送药液的第1管状体例如收纳在外侧管状体内,因此不会使用于提取骨髓液等的穿孔(穿刺孔)增大到所需程度以上,而且能够充分地确保骨髓液等的抽吸路径。更具体地讲,采用本发明的第1穿刺器具或者穿刺装置,例如即使相对于第1管状体和外侧管状体不另外设置用于输送药液的构件,也能够输送药液。采用本发明的穿刺器具或者穿刺装置,能够提供例如不会使形成于体组织的穿孔(穿刺孔)增大到所需程度以上并能够可靠地进行药液的投放的穿刺器具(例如骨髓穿刺器具)或者穿刺装置(例如骨髓穿刺装置)。即,采用本发明的第1穿刺器具或者穿刺装置,由于例如能够减小穿刺器具或者穿刺装置的大小(例如直径),因此能够减小形成于体组织的穿孔(穿刺孔)。
采用本发明的骨髓穿刺器具或者骨髓穿刺装置,能够高效地抽吸骨髓液。具体地讲,采用本发明的骨髓穿刺器具或者骨髓穿刺装置,由于例如利用与管状体一起旋转的顶端旋转部来穿孔(穿刺)骨髓腔内的组织,并在利用连结部从顶端旋转部连结的管状体的远位端面具备开口,因此能够从利用顶端旋转部穿孔(穿刺)的骨髓腔内的组织高效地抽吸骨髓液。
采用本发明的第2穿刺装置,在体内行进的穿刺部的位置移动时,利用移动速度计算部来计算穿刺部的移动速度。因而,采用本发明的第2穿刺装置,通过参照计算出的穿刺部的移动速度,从而能够使穿刺部的移动速度处于适当的范围,不依靠手术操作者的经验就能够使处置的品质保持恒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骨髓穿刺系统的图。
图2是表示骨髓穿刺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骨髓穿刺装置的骨髓穿刺部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引导管的图,图4的(A)是表示在外针插入有内针的引导管整体的俯视图,图4的(B)是图4的(A)的剖视图,图4的(C)是表示内针的俯视图,图4的(D)是表示外针的俯视图,图4的(E)是图4的(D)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穿刺顶端部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穿刺顶端部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穿刺顶端部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穿刺顶端部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在利用具有与人髂骨的皮质骨、海绵骨同等的硬度的塑料制块进行的模拟中使用实施方式的骨髓穿刺部进行穿刺的情况下的穿刺痕迹的图。图9的(A)是表示以入射角度5度进行穿刺的情况下的穿刺痕迹的图,图9的(B)是表示以入射角度10度进行穿刺的情况下的穿刺痕迹的图,图9的(C)是表示以入射角度15度进行穿刺的情况下的穿刺痕迹的图。
图10是将第1管状体的一部分放大地表示的侧视图。
图11是第1管状体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2是第1管状体的变形例的主视图。
图13是示意地表示骨髓穿刺装置的骨髓穿刺部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引导管的俯视图。
图15是示意地表示骨髓穿刺系统的图。
图16是表示骨髓穿刺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17是用于说明骨髓穿刺系统的导航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骨髓穿刺系统的导航的图。
图19是用于说明骨髓穿刺系统的导航的图。
图20是表示在利用具有与人髂骨的皮质骨、海绵骨同等的硬度的塑料制块进行的模拟中使用比较例的骨髓穿刺部进行穿刺的情况下的穿刺痕迹的图。图20的(A)是表示以入射角度5度进行穿刺的情况下的穿刺痕迹的图、图20的(B)是表示以入射角度10度进行穿刺的情况下的穿刺痕迹的图,图20的(C)是表示以入射角度20度进行穿刺的情况下的穿刺痕迹的图。
图2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骨髓穿刺系统的变形例的图。
图22是表示骨髓穿刺系统的变形例的结构的框图。
图23是表示骨髓穿刺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24是图23中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图25是图23中的骨髓穿刺部的变形例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1穿刺器具或者穿刺装置的说明中,本说明书的“远位端”是指第1管状体的端部中的、在手术操作者将穿刺装置(穿刺器具)的穿刺顶端向手术部分穿刺时从手术操作者侧观察时较远的一侧的端部。
在本发明的第1穿刺器具或者穿刺装置的说明中,本说明书的“近端”是指第1管状体的端部中的、在手术操作者将穿刺装置(穿刺器具)的穿刺顶端部向手术部分穿刺时从手术操作者侧观察时较近的一侧的端部。
在本发明的骨髓穿刺器具或者骨髓穿刺装置的说明中,本说明书的“远位端”是指管状体的端部中的、在手术操作者将骨髓穿刺装置(骨髓穿刺器具)的顶端向骨髓腔插入时从手术操作者侧观察时较远的一侧的端部。在本发明的骨髓穿刺器具或者骨髓穿刺装置的说明中,本说明书的“远位侧”是指从手术操作者侧观察时比管状体的远位端面远的一侧。在本发明的骨髓穿刺器具或者骨髓穿刺装置的说明中,本说明书的“近端侧”是指从手术操作者侧观察时管状体的较近的一侧。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骨髓穿刺系统的结构)
参照附图说明骨髓穿刺系统100的结构。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骨髓穿刺系统100的图。图2是表示骨髓穿刺系统100的结构的框图。另外,在图1、图2中省略了与后述的导航相关的部分。
如图1和图2所示,骨髓穿刺系统100包括:骨髓穿刺装置10、容器110、控制单元120、真空产生器130、开关部140、注射泵150以及个人计算机(以下为PC)190。
作为穿刺装置的一个例子的骨髓穿刺装置10具备壳体10a,在壳体10a的内部具备后述的骨髓穿刺部1和省略图示的包含马达的驱动部。为了使手术操作者易于操作,在壳体10a形成有把手部10b。
如图1所示,对后述的骨髓穿刺部1的第1管状体3和第2管状体4进行覆盖的外套部(外侧管状体)5自壳体10a突出,在被外套部5所覆盖的第1管状体3的顶端安装有穿刺顶端部2。包含第1管状体3、第2管状体4、外套部5以及穿刺顶端部2的、自壳体10a突出的突出部分的长度为L1。如图1中虚线所示,第1管状体3和覆盖第1管状体3的外套部5具有挠性。该具有挠性的部分的长度为L2。被外套部5所覆盖的第1管状体3、第2管状体4以及穿刺顶端部2能够向逆时针方向或者顺时针方向旋转。具备穿刺顶端部2、第1管状体3、第2管状体4以及外套部5的骨髓穿刺部1的详细说明见后述。
容器110是用于贮存由骨髓穿刺装置10抽吸的骨髓液的容器,其与骨髓穿刺装置10连接。此外,容器110与控制单元120的抽吸控制部125连接,利用抽吸控制部125控制容器110和与容器110连接的骨髓穿刺装置10的抽吸压的压力值和抽吸压的开启/关闭。
控制单元120具备省略图示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以及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并作为抽吸控制部125和动作控制部126发挥功能。抽吸控制部125与真空产生器130以及开关部140连接。作为抽吸装置的真空产生器130用于产生规定的负压。上述规定的负压例如为-90kpa以上且小于0kpa。
开关部140设置在手术操作者的附近,具备抽吸的开启/关闭用的开关和马达的开启/关闭用的开关。另外,在图1中省略了开关部140的图示。另外,开关部140既可以相对于骨髓穿刺装置10独立,也可以与骨髓穿刺装置10一体。在将开关部140相对于骨髓穿刺装置10独立地构成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设为脚踏开关。在将开关部140与骨髓穿刺装置10一体地构成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在把手部10b设置开关部140。
抽吸控制部125具备省略图示的阀,在根据手术操作者的操作而从开关部140接收抽吸的开启/关闭信号时,进行阀的开启/关闭。例如也可以在控制单元120内设置与真空产生器130连接的内部容器,并使上述阀设于内部容器。由此,能控制骨髓穿刺装置10的抽吸压的开启/关闭。此外,在控制单元120设有旋钮120a,通过转动旋钮120a,从而能够调整抽吸压的压力值。抽吸控制部125例如也可以在接收关闭信号时在规定时间之后进行阀的关闭。由此,抽吸控制部125例如能够防止供给到骨髓穿刺部1的抗凝固剂从管体20的开口20b漏出。
动作控制部126与骨髓穿刺装置10的驱动部以及开关部140连接。在根据手术操作者的操作而从开关部140接收马达的开启/关闭信号时,向驱动部的马达发送开启/关闭的信号。由此,能控制骨髓穿刺装置10的骨髓穿刺部1的旋转和停止。在控制单元120设有旋钮120b,通过转动旋钮120b,从而能够调整马达的转速。马达的转速、扭矩等例如是能够穿刺骨髓腔内的组织的转速、转矩等。转速例如为60rpm~150rpm。此外,转矩例如为500mN·m以下、300mN·m以下。骨髓穿刺部1的推进力例如为15N~20N左右。骨髓穿刺部1的推进速度例如为1mm/秒左右。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将转速设定为120rpm,利用旋钮120b能够设定为例如90rpm、120rpm或150rpm。为了防止例如向皮质骨的外侧的穿孔、第1管状体3的破损,而使动作控制部126例如也可以根据第1管状体3的变形极限的转矩来计算驱动部的马达的电流量。在该情况下,动作控制部126也可以在要求大于上述电流值的电流的过载时向驱动部的马达发送关闭的信号。即,动作控制部126也可以切断马达的驱动。此外,对于在驱动部的马达的轴安装有扭矩限制器等过载保护装置的情况,动作控制部126也可以向过载保护装置发送抑制转速的信号。即,动作控制部126也可以通过过载保护装置机械地切断驱动部的马达的过载。此外,动作控制部126例如也可以根据灯的亮灭、警告声等向手术操作者告知驱动部的马达的转矩、电流值的状况。此外,动作控制部126例如也可以在解除了过载的情况下向驱动部的马达发送开启的信号而再次驱动。
注射泵150是用于向骨髓穿刺装置10供给作为药液的抗凝固剂的泵。注射泵150与骨髓穿刺装置10连接。在注射泵150设有旋钮150a,通过转动旋钮150a,从而能够调整抗凝固剂的供给速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以40μl/秒(sec)的速度供给肝磷酯等抗凝固剂。与抗凝固剂的供给系统相关的详细说明见后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使用注射泵150供给抗凝固剂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利用环泵等其他的送液部件进行送液。
PC190与控制单元120连接,能够进行对控制单元120的命令的输出、设定用的数据的输出。PC190例如包含CPU、主存储器(ROM、RAM等)、辅助存储器件(硬盘、快闪存储器等,以下也称为“记录部”)、视频编解码器、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接口等,利用控制器(系统控制器、I/O控制器等)来控制上述的部件,使它们协作动作。PC190例如也可以具备输入部件(键盘等)、输出部件(液晶显示器等显示器、打印机等)。在本实施方式中,PC190是个人计算机,但也可以是与服务器计算机、工作站等类似的结构。此外,PC190例如也可以由便携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音箱等构成。
图21是示意地表示变形例的骨髓穿刺系统200的图。图22是表示变形例的骨髓穿刺系统200的结构的框图。另外,在图21、图22中省略了与后述的导航相关的部分。
如图21和图22所示,骨髓穿刺系统200除了具备骨髓穿刺系统100的结构之外还具备过滤装置210。此外,控制单元120除了具有抽吸控制部125和动作控制部126之外还具有送液控制部127。注射泵150与控制单元120电连接。
过滤装置210是用于过滤由骨髓穿刺装置10抽吸的骨髓液的装置,用于除去骨髓液的海绵骨。过滤装置210例如能够使用市面销售的过滤器、外套等。过滤装置210与骨髓穿刺装置10以及容器110连接。像前述那样,同过滤装置210连接的容器110与控制单元120的抽吸控制部125连接。因此,利用抽吸控制部125来控制容器110、过滤装置210以及与容器110连接的骨髓穿刺装置10的抽吸压的压力值和抽吸压的开启/关闭。
控制单元120作为抽吸控制部125、动作控制部126以及送液控制部127发挥功能。
送液控制部127与开关部140以及注射泵150连接。在根据手术操作者的操作而从开关部140接收送液的开启/关闭信号时,送液控制部127向注射泵150发送送液的开启/关闭的信号。由此,能控制注射泵150的送液的开始和停止。由此,与骨髓穿刺装置10的抽吸压的开启/关闭同步地控制来自注射泵150的送液的开启/关闭,因此能够防止供给到骨髓穿刺部1的抗凝固剂从管体20的开口20b漏出。像前述那样,注射泵150设有旋钮150a,通过转动旋钮150a,从而能够调整抗凝固剂的供给速度。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送液控制部127能够调整抗凝固剂等药液的供给速度。
在变形例的骨髓穿刺系统200中,抽吸控制部125、动作控制部126以及送液控制部127均与开关部140连接,但也可以取而代之将开关部140与动作控制部126连接,并将动作控制部126与抽吸控制部125以及送液控制部127连接。在该情况下,在动作控制部126根据手术操作者的操作而从开关部140接收马达的开启/关闭信号、抽吸的开启/关闭信号以及送液的开启/关闭信号时,动作控制部126将抽吸的开启/关闭信号和送液的开启/关闭信号发送到抽吸控制部125和送液控制部127。而且,动作控制部126向驱动部的马达发送开启/关闭的信号。抽吸控制部125用于控制骨髓穿刺装置10的抽吸压的开启/关闭。送液控制部127用于控制注射泵150的送液的开启/关闭。另外,骨髓穿刺系统100的控制单元120也可以同样地构成。
(骨髓穿刺部的结构)
参照附图说明骨髓穿刺装置10的骨髓穿刺部1的结构。图3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骨髓穿刺装置10的骨髓穿刺部1的剖视图。另外,图3是示意地表示骨髓穿刺部1的图,并不表示实际的长度、厚度或者比例。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骨髓穿刺部1具备:穿刺顶端部2、第1管状体3、第2管状体4、外套部5、第1轴6、齿轮7、第2轴8以及容器连接部9。骨髓穿刺部1的穿刺顶端部2、第1管状体3、第2管状体4以及外套部5(以下也称为“骨髓穿刺针”或者“穿刺针”)也可以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在第1轴6、齿轮7以及第2轴8内。另外,在图3中省略了后述的导航所使用的磁传感器。
穿刺顶端部2具备:管体20、作为顶端旋转部的圆板状部21以及连结部22。如后述的图5、图7及图8所示,管体20具备开口20b。在此,管体20与第1管状体3、第2管状体4一同形成管状体,开口20b设在该管状体的远位端面。圆板状部21具有与管体20的中心轴线C一致的径向的中心轴线C1,其位于箭头Z所示的穿刺方向的顶端。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穿刺方向”是指将骨髓穿孔(穿刺)的骨髓穿刺装置10的穿刺顶端部2在骨髓内行进的方向。连结部22将管体20的顶端面20a(管状体的远位端面)的一部分和圆板状部21连结起来。穿刺顶端部2的管体20、圆板状部21以及连结部22为不锈钢、钛合金、贵金属合金、钴合金等金属(以下也称为“不锈钢等金属”)制,并通过切削等而一体地形成。另外,也可以通过切削等而一体地形成圆板状部21和连结部22,并将连结部22和管体20接合起来。或者,也可以通过切削等而分别形成管体20、圆板状部21、连结部22,并将它们分别接合起来。穿刺顶端部2的详细说明见后述。
第1管状体3是与穿刺顶端部2的管体20连接的管体,其形成为能够绕沿着长度方向的轴线旋转。第1管状体3例如也可称为能够以长度方向轴线为中心地在其周围旋转的管体。第1管状体例如是不锈钢等圆线的螺旋体,并通过将上述圆线卷成螺旋状而形成。所述螺旋体也可以由钛合金、贵金属合金、钴合金等除不锈钢之外的金属等形成。此外,所述螺旋体也可以是扁线等除圆线之外的线材的螺旋体。第1管状体3的卷绕方向与第1管状体3的旋转方向(例如逆时针的方向或者顺时针的方向(CW))一致。由于第1管状体3形成为螺旋状,因此具有挠性,而且形成为抗凝固剂等药液能够从圆线相互间的间隙(例如渗透孔)渗透。第1管状体3的外径形成得小于外套部5的内径,第1管状体3能够在外套部5内旋转。此外,在第1管状体3的外周面和外套部5的内周面之间形成药液供给通路5a。第1管状体3和外套部5的覆盖第1管状体3的部分具有长度L2,该具有长度L2的部分与图1所示的长度L2的具有挠性的部分相对应。
第2管状体4是与第1管状体3连接的刚性体的圆筒管,例如由不锈钢等金属形成。第2管状体4的外径形成得小于外套部5的内径,第2管状体4能够与第1管状体3一起在外套部5内旋转。此外,在第2管状体4的外周面和外套部5的内周面之间形成药液供给通路5a,药液供给通路5a与在第1管状体3的外周面和外套部5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的药液供给通路5a连续地形成。第2管状体4的长度例如优选为在使骨髓穿刺针在后述的引导管内向远位端方向移动时第2管状体4不自引导管的远位端露出的长度。即,图3中的长度L5优选为后述的图4所示的长度L4的长度以下。长度L5例如也可以称为第2管状体4中的、自第1轴6突出且除了与第1管状体3连接的连接部之外的区域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由此,能够利用第2管状体4将穿刺顶端部2沿着引导管的轴线方向压出,因此骨髓穿刺部1的穿刺顶端部2的穿刺方向例如与引导管的轴线方向一致。因而,通过将第2管状体4的长度设为上述结构,从而例如能够容易地设定骨髓穿刺装置10的穿刺方向。
外套部5是例如由PTFE(聚四氟乙烯)等塑料、树脂等形成的圆筒管,并具有覆盖第1管状体3整体和第2管状体4的一部分的长度。外套部5为挠性。如上所述,外套部5的内径形成得大于第1管状体3的外径以及第2管状体4的外径。在外套部5的内部,第1管状体3和第2管状体4能够旋转。此外,在外套部5的内周面与第1管状体3的外周面以及外套部5的内周面与第2管状体4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药液供给通路5a。外套部5的一端以不妨碍穿刺顶端部2的旋转的程度与穿刺顶端部2的管体20的端面接触,外套部5的另一端插入到第1轴6。也就是说,外套部5构成为自身不旋转。通过这样地构成,从而能够防止由外套部5的旋转引起的摩擦的产生,并能够防止由摩擦引起的热的产生、旋转负荷的增加。
将第2管状体4的自第1轴6突出的部分以及外套部5的覆盖第1管状体3的部分与穿刺顶端部2合在一起而成的部分的长度为L1,具有该长度L1的部分与图1所示的长度L1的突出部分相对应。
第1轴6是例如由不锈钢等金属、塑料、树脂等形成的非旋转体,其借助轴承60安装于第2管状体4的外周。此外,在第1轴6和第2管状体4之间安装有O形密封圈61,确保了第1轴6和第2管状体4之间相对于轴承60侧而言的密闭性。在第1轴6形成有抗凝固剂等药液的供给口6a,抗凝固剂等药液从图1和图2所示的作为药液供给部的注射泵150沿着箭头B方向被供给到供给口6a。在供给口6a附近的第1轴6的内周和第2管状体4的外周之间形成有药液供给通路6b,药液供给通路6b与上述的药液供给通路5a连续。因而,从供给口6a供给的药液经由药液供给通路6b和药液供给通路5a被向第1管状体3的外周输送,而从第1管状体3的圆线相互间的间隙向第1管状体3的内部渗透。
齿轮7例如由碳钢、不锈钢等金属、塑料、树脂等形成,并嵌合于第2管状体4。借助省略图示的小齿轮等将省略图示的马达的旋转力传递到齿轮7,而使第2管状体4旋转。其结果,第1管状体3以及穿刺顶端部2与第2管状体4一起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第2管状体4、第1管状体3以及穿刺顶端部2的转速被设定为120rpm。齿轮7的齿轮比并没有特别的限制,能够与驱动部的设置方法相应地适当设定。
第2轴8是例如由不锈钢等金属、塑料、树脂等形成的非旋转体,其借助轴承80安装于第2管状体4的外周。此外,在第2轴8和第2管状体4之间安装有O形密封圈81,确保了第2轴8和第2管状体4之间相对于轴承80侧而言的密闭性。在第2轴8的内部形成有与第2管状体4的后端开口4a连通的连通孔8a。
容器连接部9例如由塑料、树脂等形成,其安装于第2轴8。在容器连接部9和第2轴8之间设有O形密封圈90,确保了容器连接部9和第2轴8之间的密闭性。在容器连接部9的内部形成有与第2轴8的连通孔8a连通的连通孔9a。容器连接部9与图1以及图2所示的容器110连接,并在容器110连接有图1和图2所示的真空产生器130。
在利用真空产生器130产生作为抽吸压的负压时,在容器、容器连接部9的连通孔9a、第2管状体4的中空部以及第1管状体3的中空部也产生负压。此外,通过一边使第2管状体4、第1管状体3以及穿刺顶端部2旋转一边使骨髓穿刺部1整体向穿刺方向行进,从而使穿刺顶端部2、外套部5以及被外套部5所覆盖的第1管状体3在由穿刺顶端部2穿孔了的骨髓腔内行进。在该过程中,骨髓液在上述负压的作用下经由穿刺顶端部2的开口20b、第1管状体3的中空部、第2管状体4的中空部以及容器连接部9的连通孔9a被向箭头A方向抽吸,例如在该移送过程中不暴露于骨髓穿刺装置10的外部而无菌地储存在容器110内。此外,由于经由第1管状体3向刚刚从穿刺顶端部2的开口20b抽吸到的骨髓液供给抗凝固剂,因此骨髓液不凝固地储存在容器110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骨髓穿刺针例如也可以是,在自第1轴6、齿轮7以及第2轴8拆卸的状态下,使开口20b、后端开口4a以及连接药液供给通路5a与药液供给通路6a的连接部被盖等密封构件、罩等罩构件密封或者包覆。由此,骨髓穿刺针例如由于能够灭菌,因此能够使骨髓穿刺针内成为无菌状态,而能够保持骨髓穿刺系统100的无菌性。此外,也可以是,容器110的开口部也被盖等密封构件、罩等罩构件将密封或者包覆。由此,容器110例如由于能够灭菌,因此能够使容器110内和盖表面成为无菌状态,而能够在提取骨髓液之后也使罩覆盖而保持无菌状态地移送到处理设施。
参照图23、图24、图25说明包含变形例的骨髓穿刺部1’的骨髓穿刺装置10。图23是骨髓穿刺装置10的立体图。图24是图23中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图25是图23中的骨髓穿刺部1’的放大图。另外,在图23、图24、图25中省略了后述的导航所使用的磁传感器。
如图23、图24所示,骨髓穿刺装置10包括壳体10a,在壳体10a的内部具备后述的骨髓穿刺部1’和包含马达71a等的驱动部71。为了使手术操作者易于操作,在壳体10a形成有把手部10b。在把手部10b设有开关部140。在壳体10a的上部安装有可装拆的上盖10c。在自壳体10a拆卸了上盖10c的状态下,骨髓穿刺部1’能够在壳体10a内装拆。由此,在骨髓穿刺装置10于骨髓穿刺部1’的第1管状体3或第2管状体4内发生了堵塞时能够容易地更换骨髓穿刺部1’。
如图24所示,驱动部71具有:马达71a、马达固定部71b、接头71c、齿轮71d以及径向轴承71e。马达71a利用螺纹件等固定构件固定于由塑料、树脂等形成的马达固定部71b。马达71a的轴和齿轮71d的轴利用接头71c连接。齿轮71d利用其固定部以轴紧固的方式固定,并将轴端收纳于径向轴承71e。由此,在马达71a旋转时,该旋转力借助接头71c被传递到齿轮71d。齿轮71d与骨髓穿刺部1’的齿轮7嵌合,而将从马达71a传递来的旋转力传递到齿轮7。
如图25所示,骨髓穿刺部1’具备:第2管状体4、外套部5、穿刺连接部62、与第1轴6相对应的第1轴承单元63、齿轮7、与第2轴8相对应的第2轴承单元82以及容器连接部9。另外,由于骨髓穿刺部1’的穿刺顶端部2以及第1管状体3具有与骨髓穿刺部1的穿刺顶端部2以及第1管状体3同样的结构,因此未图示。
穿刺连接部62例如由塑料、树脂等形成,其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安装于第1轴承单元63。在第2管状体4、穿刺连接部62以及第1轴承单元63这三者之间设有O形密封圈64,确保了第2管状体4、穿刺连接部62以及第1轴承单元63这三者之间的密闭性。即,确保了药液供给通路6b的液密。在穿刺连接部62形成有使抗凝固剂等药液的供给口6a和穿刺连接部62的中空部连通的连通孔62a。抗凝固剂等药液从图1和图2所示的作为药液供给部的注射泵150经由供给口6a沿着箭头B方向被供给到连通孔62a。在连通孔62a附近的穿刺连接部62的内周和第2管状体4的外周之间形成有药液供给通路6b,药液供给通路6b与上述的药液供给通路5a连续。因而,从供给口6a供给的药液经由连通孔62a、药液供给通路6b以及药液供给通路5a被向第1管状体3的外周输送,而从第1管状体3的圆线相互间的间隙向第1管状体3的内部渗透。
第1轴承单元63具备:第1轴承壳63a、第1径向轴承60a以及轴承保持部631。第1轴承壳63a是例如由塑料、树脂等形成的非旋转体,其隔着第1径向轴承60a安装于被作为管壁的保护构件的保护鞘4a所包覆的第2管状体4的外周。第1径向轴承60a利用相邻的轴承保持部631保持在第1轴承壳63a内。在第1轴承壳63a形成有供给口6a,该供给口6a例如借助罗尔接头连接器等接续连接器65与注射泵150连接。供给口6a和接续连接器65之间设有O形密封圈66,确保了第1轴承壳63a和接续连接器65之间的密闭性。例如为了分散表面压力,也可以在第1轴承壳63a和第1径向轴承60a之间、第1径向轴承60a和轴承保持部631之间配置垫圈等。
齿轮7例如由碳钢、不锈钢等金属、塑料、树脂等形成,嵌合于为了保护管壁而被保护鞘4a所包覆的第2管状体4的外周。借助驱动部71的齿轮71d将马达71a的旋转力传递到齿轮7,而使第2管状体4旋转。
第2轴承单元82包括:第2轴承壳82a、推力轴承80b、第2径向轴承80c以及轴承保持部821。第2轴承壳82a是例如由塑料、树脂等形成的非旋转体,其隔着第2径向轴承80c安装于被保护鞘4a所包覆的第2管状体4的外周。此外,在第2轴承壳82a内配置有推力轴承80b。推力轴承80b和第2径向轴承80c利用相邻的轴承保持部821保持在第2轴承壳82a内。例如为了分散表面压力,也可以在第2轴承壳82a和第2径向轴承80c之间、第2径向轴承80c和轴承保持部821之间、推力轴承80b和齿轮7之间配置垫圈等。
容器连接部9例如由塑料、树脂等形成,其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安装于第2轴承单元82。在第2管状体4、容器连接部9以及第2轴承单元82这三者之间设有O形密封圈91,确保了容器连接部9和第2轴承单元82之间的密闭性。在容器连接部9的内部形成有与第2管状体4连通的连通孔9a。容器连接部9与图1以及图2所示的容器110连接。在容器110连接有图1和图2所示的真空产生器130。
骨髓穿刺部1’包括:第1径向轴承60a、齿轮7、推力轴承80b以及第2径向轴承80c。因此,由间接地安装于第2管状体4的第1径向轴承60a、齿轮7、第2径向轴承80c承受骨髓穿刺部1’相对于旋转方向的轴旋转而言的阻力。此外,由推力轴承80b承受骨髓穿刺部1’相对于推进力而言的阻力。因此,采用骨髓穿刺部1’,能够由骨髓穿刺部1’整体承受在穿刺过程中承受的各种阻力,而能够更安全地进行操作和穿刺。骨髓穿刺部1’的使用方法与骨髓穿刺部1的使用方法同样。
对于骨髓穿刺部1’,设置不同的轴承来分别承受在穿刺时产生的从旋转方向(径向)受到的阻力和从推进方向(轴向)受到的阻力,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一个轴承来承受从旋转方向受到的阻力和从推进方向受到的阻力。此外,作为轴承,也可以使用润滑性轴承等。
对于骨髓穿刺部1’,借助齿轮7将驱动部71的旋转力传递到第2管状体4,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驱动部71的旋转力直接传递到第2管状体4。作为具体例,马达71a例如也可以直接使第2管状体4旋转。
骨髓穿刺部1’的各开口和连接部例如也可以被盖等密封构件、罩等罩构件密封或者包覆。由此,骨髓穿刺针例如由于能够灭菌,因此能够使骨髓穿刺针内成为无菌状态,而能够保持骨髓穿刺系统100的无菌性。
(引导管的结构)
参照附图说明引导管30的结构。图4是表示引导管的图,图4的(A)是表示在外针插入有内针的引导管整体的俯视图,图4的(B)是图4的(A)的剖视图,图4的(C)是表示内针的俯视图,图4的(D)是表示外针的俯视图,图4的(E)是图4的(D)的剖视图。另外,在图4中省略了后述的导航所使用的磁传感器。
在本实施方式的骨髓穿刺系统100中,首先将引导管30从供者的皮肤上刺入髂骨等,接着,将骨髓穿刺部1的具有长度L1的突出部分插入到引导管30的中空部,进行骨髓的穿刺。
如图4的(A)、图4的(B)所示,引导管30通过将内针31和外针32组合而构成。引导管30的材质例如可以使用准奥氏体类不锈钢。但是,作为引导管30的材质,也可以使用非磁性金属、高张力钢。此外,作为引导管30的材质,也可以考虑使用非金属。
如图4的(B)、图4的(C)所示,内针31具备:内针部31a、环部31b以及内针保持部31c。内针部31a是具有锐利的顶端部的棒状体,其支承于内针保持部31c。环部31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内针保持部31c,通过使环部31b旋转,从而能够将内针31安装于外针32和自外针32拆卸内针31。
如图4的(B)、图4的(D)、图4的(E)所示,外针32具备外针部32a和外针保持部32b。外针保持部32b具备中空部,外针部32a支承于该中空部内。外针部32a是中空的圆筒体。
在组装引导管30时,首先从图4的(E)所示的外针保持部32b的后端的开口32c和外针部32a的后端的开口32d插入内针部31a。接着,通过使环部31b旋转,从而利用内针保持部31c紧固外针保持部32b,组装使外针32和内针31成为一体的引导管30。
在对骨髓进行穿刺时,首先将由外针32和内针31成为一体的引导管30从供者的皮肤上刺入髂骨等。刺入引导管30时的内针31的转速例如最大为1000rpm左右。刺入髂骨等的部分是图4的(A)所示的长度L3的部分。接着,通过使环部31b旋转,从而使由内针保持部31c对外针保持部32b进行的紧固松动,而自外针32拆卸内针31。因而,外针32会以刺入髂骨等的状态留置。刺入髂骨等的部分是图4的(D)所示的长度L4的部分。在该状态下,从外针部32a的后端的开口32d向外针部32a的中空部插入骨髓穿刺部1的具有长度L1的突出部分,而对骨髓进行穿刺。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如后所述那样从插入到相同的穿刺孔(在皮肤上开的孔)的引导管30以各种各样的角度插入骨髓穿刺部1,来进行骨髓的穿刺、骨髓液的提取。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将引导管30以各种各样的角度再次插入(穿刺)到相同的穿刺孔(刺入到皮质骨的(在皮质骨上开的)孔),来进行新的骨髓的穿刺、骨髓液的提取。
(穿刺顶端部的结构)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穿刺顶端部2的详细结构。图5是表示穿刺顶端部2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穿刺顶端部2的侧视图。图7是表示穿刺顶端部2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穿刺顶端部2的主视图。图9是表示在利用具有与人髂骨的皮质骨、海绵骨同等的硬度的塑料制块进行的模拟中使用本实施方式的骨髓穿刺部1进行穿刺的情况下的穿刺痕迹的图。图9的(A)是表示以入射角度5度进行穿刺的情况下的穿刺痕迹的图,图9的(B)是表示以入射角度10度进行穿刺的情况下的穿刺痕迹的图,图9的(C)是表示以入射角度15度进行穿刺的情况下的穿刺痕迹的图。
如上所述,穿刺顶端部2具备:管体20、圆板状部21以及连结部22。管体20是中空圆筒。如图6所示,管体20的顶端面20a和管体20的中心轴线C形成的角度θ被设定为锐角。在本实施方式中,角度θ被设定为例如50度~60度。如图5、图7及图8所示,在顶端面20a具备与管体20的中心轴线C交叉的开口20b。这样,由于开口20b形成在与管体20的中心轴线C形成的角度θ为锐角的顶端面20a,因此相比于在与中心轴线C垂直的顶端面形成开口的情况,能够增大开口20b。其结果,能够高效地提取骨髓液。此外,由于在穿刺顶端部2使开口20b这样形成得较大,而且使开口形成一处,因此在将利用穿刺顶端部2穿刺的海绵骨抽吸到管体20内时能够使负压集中于开口20b,而能够防止海绵骨堵塞于开口20b。其结果,能够高效地提取骨髓液。
此外,如图5所示,在管体20的后端面20c形成有开口20d。因而,骨髓液穿过形成得较大的开口20b并经由管体20的中空部和开口20d被向第1管状体3侧抽吸。
圆板状部21具有与管体20的中心轴线C一致的径向的中心轴线C1。也就是说,圆板状部21在管体20的中心轴线C上具有圆板状部21的径向(Z方向)的中心轴线C1,该圆板状部21位于箭头Z所示的穿刺方向的顶端。管体20绕中心轴线C例如向逆时针方向或者顺时针方向旋转,但由于圆板状部21的径向的中心轴线C1和管体20的中心轴线C一致,因此能够没有偏心地进行顺畅的旋转。此外,骨髓腔内的组织(海绵骨等)由于圆板状部21的旋转而被穿孔,但由于圆板状部21的没有偏心的旋转而形成与图5所示的圆板状部21的直径R相对应的所需最小限度的穿孔(穿刺孔)。并且,成为穿刺方向的顶端的圆板状部21的周缘为圆弧状,不存在锐利的部位。其结果,即使圆板状部21到达皮质骨,也不会损伤皮质骨,而能够防止成为穿刺方向的顶端的圆板状部21从骨髓腔中穿刺(穿孔)到外部。此外,由于圆板状部21能够将海绵骨穿孔(穿刺),因此采用穿刺顶端部2,例如从海绵骨也能够高效地回收骨髓液。在圆板状部21的周缘部,圆板状部21的圆板的面和圆板的侧面以正交方向交叉,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圆板状部21的周缘部也可以是具有圆倒角的,即圆板状部21的周缘部为曲面。由此,圆板状部21能够维持穿孔性,而且由于在圆板状部21的周缘部不存在锐利的部位,因此即使圆板状部21到达皮质骨,也不会损伤皮质骨,而能够更有效地防止成为穿刺方向的顶端的圆板状部21从骨髓腔中穿刺(穿孔)到外部。
另外,作为顶端旋转部的圆板状部21并不限定于将圆板的一部分切削而成的形状,只要穿刺方向的顶端的形状为圆弧状,既可以是将椭圆板的一部分切削而成的形状,也可以是将圆板或椭圆板与其他形状的板组合而成的形状。顶端旋转部除此之外也能够采取各种各样的形状,但为了防止皮质骨的损伤,最顶端(远位端)面优选为曲面状,此外,为了提升骨髓腔内的组织的穿孔性(穿刺性能),优选为与中心轴线C1垂直的方向上的厚度较薄的板状。
并且,如图7所示,圆板状部21的直径R形成得大于管体20的与中心轴线C正交的方向即Y方向上的宽度W。因而,管体20、外套部5以及被外套部5所覆盖的第1管状体3能够在由圆板状部21形成的穿孔(穿刺孔)内顺畅地行进。例如能够与后述的引导管的内径相应地适当设定直径R的大小。直径R的大小例如为8G(Gauge)左右。
管体20是与第2管状体4、第1管状体3连续地构成的管状体的顶端部,如图5、图6、图7、图8所示,在处于管状体的远位端面的顶端面20a具备开口20b。
可知仅能够从极接近抽吸点的部位提取骨髓孔中的骨髓液。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从配置在顶端旋转部(圆板状部21)的后面的管状体的顶端面(远位端面)20a的开口20b抽吸,因此能够从被穿孔(穿刺)的广阔的区域高效地提取骨髓液。
此外,顶端面20a和管体20的中心轴线C形成的角度θ被设定为不垂直而是锐角,因此开口20b与管状体(20、3、4)的中心轴线不正交地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角度θ被设定为例如50度~60度。
这样,由于开口形成在与管状体(20、3、4)的中心轴线C形成的角度θ不垂直而是锐角的顶端面20a,因此相比于在与中心轴线C垂直的顶端面形成开口的情况,能够增大开口20b。其结果,能够高效地提取骨髓液。
此外,如图5所示,在管体20的后端面20c形成有开口20d。因而,骨髓液穿过形成得较大的开口20b并经由管体20的中空部和开口20d被向第1管状体3侧抽吸。
如图5和图7所示,在连结部22形成有与管体20的开口20b连续的槽22a。因而,被圆板状部21穿孔(穿刺)的骨髓从槽22a被向开口20b引导,由于在管体20内产生的负压而被抽吸到第1管状体3侧。
图9表示对具有与人髂骨的皮质骨、海绵骨同等的硬度的塑料制块使用本实施方式的骨髓穿刺部1进行穿刺的情况下的穿刺痕迹。在图9的(A)~图9的(C)中,塑料制块具备相当于骨髓的发泡部200和相当于皮质骨的层叠板状部201。如图9的(A)~图9的(C)所示,可知在入射角度为5度~15度中的任一角度的情况下,穿刺痕迹203都不向相当于皮质骨的层叠板状部201侵入而形成在发泡部200中。特别是如图9的(C)所示,可知在入射角度为15度的情况下,穿刺痕迹203以侵入到层叠板状部201的角度向层叠板状部201侧前进,但是在层叠板状部201的近前弯曲,而沿着层叠板状部201的表面行进。其原因在于,在成为穿刺方向的顶端的圆板状部21的周缘没有锐利的部位,而且第1管状体3形成为螺旋状而具有挠性。
图20表示对与图9相同的塑料制块使用比较例的骨髓穿刺部进行穿刺的情况下的穿刺痕迹。图20的(A)是表示以入射角度5度进行穿刺的情况下的穿刺痕迹的图,图20的(B)是表示以入射角度10度进行穿刺的情况下的穿刺痕迹的图,图20的(C)是表示以入射角度20度进行穿刺的情况下的穿刺痕迹的图。比较例的骨髓穿刺部使用了具有锐利形状的穿刺顶端部且与穿刺顶端部连续的管状体全部由刚性体形成的骨髓穿刺部。
如图20的(A)所示,可知在入射角度为5度的情况下,穿刺痕迹203不会向层叠板状部201侵入。但是,如图20的(B)、图20的(C)所示,可知在入射角度为10度和20度的情况下,穿刺痕迹203不弯曲地向层叠板状部201侧行进。因而,在以该状态使比较例的骨髓穿刺部行进的情况下,可理解为存在穿刺方向的顶端侵入到层叠板状部201的危险性。
像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使骨髓穿刺装置的骨髓穿刺部1的穿刺顶端部2具备如下构件来构成:在顶端面20a具备开口20b的管体20、位于穿刺方向的顶端的圆板状部21、将顶端面20a的一部分和圆板状部21连结的连结部22。其结果,能够提供不会由穿刺方向的顶端从骨髓腔等中穿刺(穿孔)到外部且能够高效地抽吸骨髓液的骨髓穿刺装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骨髓穿刺装置(骨髓穿刺针)的第1管状体3为挠性。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即使穿刺顶端部2在骨髓腔内与皮质骨接触,第1管状体3也会弯曲,因此能够降低由穿刺方向的顶端从骨髓腔等中穿刺(穿孔)到外部等皮质骨的损伤风险。
另外,也可以在管体20的侧壁设置相对于开口20b独立的开口。但是,在该情况下,由于管体20内的负压的下降等,设于侧壁的其他的开口变得易于堵塞,因此从良好地抽吸骨髓液的方面考虑,优选仅将开口20b用作骨髓液提取用的开口。
(第1管状体的结构和药液供给通路的结构)
接着,详细地说明第1管状体3的结构和药液供给通路5a的结构。图10是将第1管状体3的一部分放大地表示的侧视图。
如图10所示,第1管状体3是将不锈钢等的圆线卷成螺旋状而形成的,圆线的卷绕方向与第1管状体3的旋转方向一致。因而,在第1管状体3旋转时,螺旋状的圆线会向拧紧的方向旋转,第1管状体3的外径不会因旋转而增大。其结果,第1管状体3确保其与外套部5之间的药液供给通路5a并且能够在外套部5内良好地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1所示的第1轴6的供给口6a连接有图1和图2所示的注射泵150,从注射泵150以例如40μl/秒(sec)的速度供给肝磷酯等抗凝固剂。从供给口6a供给来的抗凝固剂经由药液供给通路6b和药液供给通路5a被向图10所示的箭头Z方向输送,而供给到第1管状体3的表面。
如图10中箭头C所示,供给到第1管状体3的表面的抗凝固剂进入圆线相互间的间隙,并沿着卷成螺旋状的圆线的卷绕方向被向箭头Z方向输送。此外,一部分抗凝固剂从圆线相互间的间隙进入到第1管状体3的中空部,在中空部内与抽吸来的骨髓液混合。此外,向箭头Z方向输送的抗凝固剂在第1管状体3与管体20连接的连接部附近从圆线相互间的间隙进入到第1管状体3的中空部,与刚刚从管体20的开口20b抽吸到的骨髓液混合。此外,通过使第1管状体3呈螺旋状旋转,从而使刚刚抽吸到的骨髓液以及在抽吸之后被抽吸到第1管状体3内的骨髓液与抗凝固剂高效地混合,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骨髓液的凝固。
像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以卷成螺旋状的圆线形成第1管状体3,因此作为药液的抗凝固剂能够从第1管状体3的表面渗透到第1管状体3的中空部。其结果,不设置药液供给用的管等就能够向成为骨髓液的抽吸路径的第1管状体3的中空部可靠地供给抗凝固剂。因而,能够在不将用于提取骨髓液的穿孔(穿刺孔)增大到所需程度以上而且充分地确保骨髓液的抽吸路径的同时可靠地防止骨髓液的凝固。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使第1管状体3的外径小于外套部5的内径,因此第1管状体3能够在外套部5的内部旋转,而能够将抗凝固剂沿着卷成螺旋状的圆线的卷绕方向输送到管体20的附近。其结果,能够使刚刚从管体20的开口20b抽吸到的骨髓液和抗凝固剂混合,而能够可靠地防止骨髓液的凝固。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使第1管状体3的外径小于外套部5的内径,因此能够在第1管状体3的外周面和外套部5的内周面之间设有药液供给通路5a,而能够将抗凝固剂可靠地供给到第1管状体3的表面。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外套部5也覆盖刚性体的第2管状体4的与第1管状体3连接的一部分,且第2管状体4的外径小于外套部5的内径。其结果,能够也在第2管状体4的外周面和外套部5的内周面之间设有药液供给通路5a,而能够将从供给口6a供给来的抗凝固剂从药液供给通路5a可靠地供给到第1管状体3的表面。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利用泵在第1管状体3的中空部内产生了负压,因此抗凝固剂不会从管体20的开口20b漏出到外部。
此外,通过以卷成螺旋状的圆线形成第1管状体3,从而能够将自第2管状体4受到的旋转力可靠地传递到管体20,而能够在管体20产生所需的扭矩。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向省略图示的被称为套管针的引导管插入骨髓穿刺部1,而构成为仅使第1管状体3、外套部5的覆盖第1管状体3的部分以及穿刺顶端部2自套管针的顶端开口突出。因而,骨髓穿刺部1的插入到骨髓腔内的部分由于以卷成螺旋状的圆线形成的第1管状体3而具有挠性,因此如图9所示能够防止由穿刺顶端部2对皮质骨等的穿孔。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以卷成螺旋状的圆线形成第1管状体3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例子。只要是药液能够渗透且能够可靠地向管体20传递扭矩的材质,就也可以是其他的结构,例如既可以是编入了圆线的结构,也可以由在一部分具有渗透孔的构件形成。但是,若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形成为螺旋状,则能够辅助药液向顶端区域的运输,因此较为理想。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用抗凝固剂作为药液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例子。根据需要可以使用除抗凝固剂之外的其他的药液。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以卷成螺旋状的圆线形成的第1管状体3和外套部5应用于骨髓穿刺装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这样的第1管状体3和外套部5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的装置。例如也可以在用于进行血液提取的导管等的内部设置第1管状体3和外套部5,来供给抗凝固剂等药液。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套部5覆盖第1管状体3和第2管状体4的一部分,但并不限于该方式,例如也可以是仅覆盖第1管状体3的一部分的方式。但是,从能够有效率地将药液供给到穿刺顶端部2的处置区域这一点来说,优选为外套部5延伸到穿刺顶端部2附近的方式。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药液供给通路5a是由外套部5和第1管状体3之间的空隙形成、与第1管状体3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截面为环状的路径,但并不限于此,虽然结构变复杂,但例如也可以是在外套部5内设有的直线上的药液供给通路。
图11是表示第1管状体3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第1管状体3的变形例的主视图。也可以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第1管状体3的内周设置由PTFE等塑料、树脂等形成的内套部50。内套部50例如是挠性的圆筒管。在该情况下,由第1管状体3和内套部50构成本发明的第1管状体。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只要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内套部50的多个部位形成开口50a即可。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在不将用于提取骨髓液的穿孔(穿刺孔)增大到所需程度以上而且充分地确保骨髓液的抽吸路径的同时可靠地防止骨髓液的凝固。另外,列举了在第1管状体3的内周设置内套部50的情况的例子,但也可以替代螺旋状的第1管状体3而设置内套部50作为第1管状体3。在该情况下,内套部50的远位端例如与管体20连接。此外,内套部50的外周面和外套部5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间成为药液供给通路5a。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管状体3的外周设有药液供给通路5a,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设有药液供给通路5a。在该情况下,第1管状体3例如优选在其内周具有药剂配置部。药剂配置部配置有例如凝胶、聚合物等缓释性赋予物质和抗凝固剂等药剂的混合物。药剂配置部例如也可以涂敷有上述混合物。利用这样的结构,由于在骨髓液的抽吸时能够从药剂配置部释放抗凝固剂等药剂,因此例如可以省略药剂供给通路5a、6a、6b和注射泵150。因此,能够简化骨髓穿刺装置10的结构。
表1是表示利用具有本实施方式的骨髓穿刺部1和药液供给通路5a的骨髓穿刺装置10来从猪的髂骨提取骨髓液而得到的结果的表。在表1中,以往方法是从在髂骨上开的孔插入现成的穿刺针,并从该穿刺针的尖抽吸骨髓液,并不是像本实施方式这样一边使穿刺顶端行进一边抽吸骨髓液。
在表1中,CD34+、CD45dim区域细胞的比例是利用流式细胞术求出提取的骨髓液中的淋巴球·单核细胞分数(MNC分数)中的CD34+、CD45dim区域的细胞的比例而得到的值。由此可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骨髓穿刺部1和方法,能够提升成为造血干细胞的标记物的CD34+、CD45dim区域的细胞的比例。也就是说,采用本实施方式的骨髓穿刺部1和方法,能够提升骨髓移植所需要的造血干细胞的比例,而能够实现有效率的提取。因此,采用本实施方式的骨髓穿刺部1和方法,例如能够缩短提取时间,而且能够减少穿孔(穿刺)次数,因此能够大幅度地减少对供者造成的侵袭性,并能够利用局部麻醉进行骨髓液提取。
【表1】
此外,采用与表1相同的方法,对利用以往方法和本实施方式的方法从一头猪左右的髂骨得到的骨髓液量、总白血球数(WBC)以及总CD34+、CD45dim细胞数进行比较。将该结果表示于表2。
【表2】
在细胞治疗中,造血干细胞移植尤其需要骨髓液量和干细胞数。利用使用具有骨髓穿刺部1和药液供给通路5a的骨髓穿刺装置10进行的提取方法提取的120mL~140mL的骨髓液所含有的CD34+、CD45dim的造血干细胞数相当于利用以往方法提取的人髂骨骨髓液的平均值927±163mL及骨髓液所含有的造血干细胞数的平均值89.6±76.1(×106)。采用具有骨髓穿刺部1和药液供给通路5a的骨髓穿刺装置10,与以往方法相比较,能够以少得多的骨髓液量提取造血干细胞移植所需要的造血干细胞。此外,采用具有骨髓穿刺部1和药液供给通路5a的骨髓穿刺装置10,由1次穿刺得到的骨髓液量为15mL~20mL,波动较少。因此,通过调整穿刺次数,从而能够调整骨髓液的提取量。此外,提取所需要的时间为约两分钟左右,在两侧髂骨以8次~10次的穿刺次数在17分钟~20分钟这样极短时间内完成提取。
接着,对在表2中得到的骨髓液实施CFU-F(colony forming unit-fibroblast:成纤维细胞生成集落)测定。将其结果表示于下述表3。
【表3】
如表3所示,利用使用骨髓穿刺装置10进行的提取方法提取的骨髓液与利用以往方法提取的骨髓液相比较,示出了6倍~13倍的CFU-F集落数。根据该结果,可知利用使用骨髓穿刺装置10进行的提取方法提取的骨髓液与利用以往方法提取的骨髓液相比较,不仅含有高浓度的造血干细胞,也含有高浓度的间充质干细胞。
(导航)
接着,参照附图对导航进行说明。图13~图19是用于说明导航的图,图13是示意地表示骨髓穿刺装置10的骨髓穿刺部1的剖视图。图14是表示引导管30的俯视图。图15是示意地表示骨髓穿刺系统100的图。图16是表示骨髓穿刺系统100的结构的框图。图17~图19是用于说明骨髓穿刺系统的导航的动作的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在骨髓穿刺部1的第2轴8安装第1磁传感器40。此外,如图14所示,在引导管30的外针部32a安装第2磁传感器41。
图15和图16所示的骨髓穿刺系统100具备:与第1磁传感器40以及第2磁传感器41连接的追踪部160、照相机部170以及MRI部180,在上述部分与图1和图2所示的骨髓穿刺系统100不同。另外,照相机部170和MRI部180省略了图15的图示。此外,在图15和图16所示的骨髓穿刺系统100中,PC190作为显示控制部196和显示部197发挥功能。
追踪部160与安装于骨髓穿刺装置10的第1磁传感器40以及安装于引导管30的第2磁传感器41连接,用于接收从第1磁传感器40和第2磁传感器41输出的位置和角度的数据。追踪部160将接收到的位置和角度的数据转换为能够在PC190显示的位置和角度的数据。追踪部160与PC190连接,将转换好的位置和角度的数据发送到PC190。
照相机部170用于拍摄进行骨髓穿刺的供者的髂骨等的周边。在供者的髂骨等的周边的例如三处附上标记,进行骨髓穿刺的部位是被上述的标记包围的部位。照相机部170拍摄上述的标记和被标记包围的部位。照相机部170与PC190连接,将摄像数据发送到PC190。
MRI部180根据利用核磁共振图像法(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拍摄到的、进行骨髓穿刺的供者的髂骨等的MRI图像来制作髂骨等的三维的3D模型。以如上所述在髂骨等的周边附上了标记的状态进行MRI图像的拍摄,标记也被拍摄为MRI图像。在髂骨等的3D模型中能够确认标记的位置。MRI部180与PC190连接,将髂骨等的3D模型数据发送到PC190。
PC190作为解析部195、显示控制部196以及显示部197发挥功能。解析部195作为根据第1磁传感器40的输出来计算穿刺顶端部2的位置的位置计算部发挥功能。此外,解析部195作为根据第2磁传感器41的输出来进行穿刺顶端部2的轨迹的预测和穿刺顶端部2的与皮质骨接触的接触位置的预测的预测部发挥功能。并且,解析部195作为根据由位置计算部的功能计算出的穿刺顶端部2的位置的时间性的变化来计算穿刺顶端部2的移动速度的移动速度计算部发挥功能。此外,解析部195作为根据由位置计算部的功能计算出的穿刺顶端部2的位置来记录穿刺顶端部2的既往轨迹的记录部发挥功能。
显示控制部196将由解析部195计算出的穿刺顶端部2的位置随时显示于显示部197。此外,显示控制部196将由作为记录部发挥功能的解析部195记录的穿刺顶端部2的既往轨迹显示于显示部197。并且,显示控制部196将由作为预测部发挥功能的解析部195预测的穿刺顶端部2的轨迹和穿刺顶端部2的与皮质骨接触的接触位置显示于显示部197。此外,显示控制部196也作为告知穿刺顶端部2的移动速度的移动速度告知部发挥功能,该穿刺顶端部2的移动速度是由作为移动速度计算部发挥功能的解析部195计算出的。
显示部197是液晶显示器等显示器,用于显示穿刺顶端部2的位置、既往轨迹、预测的轨迹、预测的穿刺顶端部2的与皮质骨接触的接触位置、穿刺顶端部2的移动速度等。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骨髓穿刺系统100的导航进行说明。作为一个例子,设为从供者的髂骨进行骨髓提取。预先对供者的髂骨进行MRI拍摄,此时在进行穿刺的部位的周边的皮肤粘贴上述的三个标记。标记使用映射于MRI图像的标记。
拍摄到的髂骨的MRI图像利用MRI部180制作髂骨的3D模型。在该3D模型也包含上述标记。预先将髂骨的3D模型从MRI部180发送到PC190。
在进行骨髓穿刺的情况下,利用照相机部170拍摄包含粘贴有上述标记的部位在内的规定范围的区域,并将拍摄到的图像从照相机部170发送到PC190。PC190的解析部195将预先接收到的髂骨的3D模型和由照相机部170拍摄到的图像对应。在对应时,使3D模型的标记与由照相机部170拍摄到的图像的标记一致。
接着,手术操作者将内针31和外针32成为一体的引导管30的顶端部在由标记包围的区域中的规定的部位从皮肤上刺入髂骨,拔出内针31而将外针32留置于髂骨。此时,利用追踪部160将从安装于引导管30的第2磁传感器41发送的位置和角度的数据转换为能够显示的位置和角度的数据,并发送到PC190。PC190的解析部195根据接收到的引导管30的位置和角度的数据将引导管30的图像数据重叠在3D模型上。此外,解析部195根据引导管30的位置和角度的数据来制作骨髓穿刺部1的穿刺顶端部2的预测的轨迹的图像数据和穿刺顶端部2的预测的与皮质骨接触的接触位置的图像数据,并重叠于上述图像数据。解析部195将这样制成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显示控制部196。显示控制部196根据输入的图像数据将图像显示于显示部197。
图17是表示在显示部197显示的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17中显示了髂骨的3D模型图像G1、与引导管30的外针32相对应的图像G2、穿刺顶端部2的预测的轨迹的图像G3、穿刺顶端部2的预测的与皮质骨接触的接触位置的图像G4。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将穿刺顶端部2的预测的轨迹的图像G3显示在髂骨的3D模型图像G1上,因此手术操作者能够确认穿刺顶端部2在超声波装置使用困难的髂骨内的骨髓腔中的预测轨迹。在显示的预测轨迹不在期望的位置的情况下,手术操作者通过变更引导管30的外针32的角度,从而显示新的穿刺顶端部2的预测的轨迹的图像G3等。因而,手术操作者通过参照上述的图像,从而能够以期望的轨迹对骨髓进行穿刺。
在手术操作者确认穿刺顶端部2的预测轨迹、决定沿着该预测轨迹对骨髓进行穿刺的情况下,将骨髓穿刺装置10的长度L1的突出部分插入到引导管30的外针32的中空部。此时,利用追踪部160将从安装于骨髓穿刺装置10的骨髓穿刺部1的第1磁传感器40发送的位置和角度的数据转换为能够显示的位置和角度的数据,并发送到PC190。PC190的解析部195根据接收到的骨髓穿刺部1的位置和角度的数据将骨髓穿刺部1的穿刺顶端部2的位置的图像数据重叠在3D模型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磁传感器40安装于第2轴8,但由于从第1磁传感器40的安装位置到穿刺顶端部2的长度是已知的,因此能够根据上述位置和角度的数据来计算穿刺顶端部2的位置。解析部195将这样制成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显示控制部196。显示控制部196根据输入的图像数据将图像显示于显示部197。
图18是表示在显示部197显示的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18中,除了显示图17所示的图像之外还显示穿刺顶端部2的位置的图像数据G5。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将穿刺顶端部2的当前的位置的图像G5显示在髂骨的3D模型图像G1上,因此手术操作者能够确认穿刺顶端部2在超声波装置使用困难的髂骨内的骨髓腔中的位置。因而,手术操作者通过参照该图像,从而能够以期望的轨迹对骨髓进行穿刺。此外,由于如上所述穿刺顶端部2的预测的与皮质骨接触的接触位置的图像G4也显示在髂骨的3D模型图像G1上,因此能够防止穿刺顶端部2和皮质骨的接触。
在图18中,表示穿刺顶端部2的既往轨迹的图像G6也显示在髂骨的3D模型图像G1上。解析部195逐次存储穿刺顶端部2的当前的位置,并根据存储的数据来制作既往轨迹的图像数据。解析部195将制成的既往轨迹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显示控制部196,显示控制部196将既往轨迹的图像G6显示于显示部197。在图18的例子中,三个既往轨迹显示为图像G6。因而,手术操作者能够一边确认既往轨迹一边决定进行下一个穿刺的轨迹,因此能够防止骨髓的穿刺部位的重复。
图19是从箭头Z1的截面方向显示髂骨的3D模型图像G1的例子。如图19所示,显示了在使引导管30的外针32以P1和P2所示的位置和角度刺入的情况下,穿刺顶端部2的预测的与皮质骨接触的接触位置的图像G4。但是,在使引导管30的外针32以P3所示的位置和角度刺入的情况下,不显示穿刺顶端部2的预测的与皮质骨接触的接触位置的图像。其原因在于,图1等所示的骨髓穿刺部1的突出部分的长度为L1是已知的,根据3D模型也能够计算髂骨的骨髓腔的厚度等。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选择不显示穿刺顶端部2的预测的与皮质骨接触的接触位置的图像的轨迹,从而能够安全地对骨髓进行穿刺。
此外,解析部195通过计算自第1磁传感器40得到的位置和角度数据的时间性的变化来计算穿刺顶端部2的移动速度。解析部195将计算出的移动速度的数据输出到显示控制部196,显示控制部196将移动速度显示于显示部197。因而,手术操作者能够一边确认穿刺顶端部2的移动速度一边对骨髓进行穿刺。为了良好地保持骨髓液的提取品质,需要使穿刺顶端部2以与抽吸速度(抽吸压)相关联的适当的速度进入,但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确认穿刺顶端部2的移动速度,因此不取决于手术操作者而能够良好地保持骨髓液的提取品质。在此,可以是,穿刺顶端部2的移动速度在抽吸速度(抽吸压)恒定的情况下是恒定速度,在使抽吸速度(抽吸压)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随之发生变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显示控制部196用作移动速度告知部,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样态。例如也可以是,使用用于控制蜂鸣器等的声音的输出的控制部作为移动速度告知部。在该情况下,能够考虑这样的样态:利用比较部(未图示)对与抽吸速度(抽吸压)相关联的规定的移动速度和穿刺顶端部2的移动速度进行比较,在穿刺顶端部2的移动速度处于适当的速度的范围之外的情况下输出蜂鸣器等的声音。此外,也可以是,移动速度的显示不仅是直接显示移动速度的值的情况,也利用指示器等显示适当的速度的范围。或者,也可以将上述的样态全部或者几个样态适当地组合。
并且,也可以是,在穿刺顶端部2的移动速度处于适当的速度的范围之外的情况下,从PC190向控制单元120发送反馈信号,使骨髓穿刺装置10的马达停止驱动。
像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将穿刺顶端部2的既往轨迹、预测轨迹、当前的位置显示在髂骨的3D模型图像上,因此能够防止使穿刺顶端部2进入到与进行了一次骨髓提取的部位相同的部位。特别是,由于能够向手术操作者通知超声波装置使用困难的髂骨等骨头的内部的骨髓腔中的、穿刺顶端部2的既往轨迹、预测轨迹、当前的位置,因此本发明对于骨髓穿刺极为有效。其结果,能够提升骨髓提取的效率。
特别是,由于在将骨髓穿刺部1自插入到相同的穿刺孔(在皮肤上开的孔或者在皮质骨上开的孔)的引导管30插入的情况下,穿过既往轨迹的可能性较高,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导航是有效的。
并且,也可以是,在穿刺顶端部2的当前位置或者预测轨迹处于记录的既往轨迹上或者距既往轨迹较近的情况下,输出蜂鸣器等的声音等警告。例如能够通过在采样监视着的当前位置的连续的几个点(例如5个点)处于某个既往轨迹上或者既往轨迹附近时、预测轨迹、预测的与皮质骨接触的接触位置处于既往轨迹上或者既往轨迹附近时输出警告来实现这一点。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可靠地防止骨髓提取部位的重复,因此能够以较短的时间高效地进行骨髓液的提取,并能够提取品质较佳的骨髓液而且减轻对供者造成的负担。
并且,由于能够一边确认穿刺顶端部2的移动速度一边对骨髓进行穿刺,因此不取决于手术操作者而能够良好地保持骨髓液的提取品质。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将骨髓的提取部位设为髂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对于除髂骨之外的其他的部位,也可以与上述同样地应用本发明。
此外,例如导航的移动速度控制、向与既往轨迹不同的轨迹进行的控制也可以应用于在体内行进的同时对体组织进行规定的处置的其他的穿刺装置。在此,规定的处置包含组织的提取、抽吸、组织的烧灼、药液的供给,但不包含不对体组织赋予变化的单纯的拍摄等。
此外,在上述的导航中,使用了第1磁传感器、第2磁传感器,但并不限于此,也能使用利用超声波进行的位置监视等。但是,在装置的小型化、位置监视的精度的方面,使用磁传感器较为理想。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可以如下那样以各种各样的样态进行实施。此外,也可以将各个样态组合起来进行实施。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例如,具备:穿刺顶端部;第1管状体,其在远位端与上述穿刺顶端部连接;以及外侧管状体,其覆盖上述第1管状体的至少一部分,上述第1管状体形成为能够绕沿着长度方向的轴线旋转,上述第1管状体的外径小于上述外侧管状体的内径,在上述第1管状体的外侧设有药液供给通路。在本发明中,上述第1管状体例如具有使上述药液供给通路和上述第1管状体的中空部(内部)连通的连通部。上述连通部例如形成在上述第1管状体的穿刺顶端部侧。
根据上述本发明,例如药液经由设在第1管状体的外侧的药液供给通路被输送到第1管状体的外侧表面。输送到第1管状体的外侧表面的药液被向穿刺顶端部侧输送,并与由穿刺顶端部提取的组织、例如骨髓液等混合。此外,第1管状体的外径小于外侧管状体的内径,第1管状体能够绕沿着长度方向的轴线旋转,因此输送到第1管状体的外侧表面的药液由于第1管状体的旋转而被向穿刺顶端部侧输送,而使刚刚由穿刺顶端部提取到的骨髓液等和药液混合。在使用抗凝固剂作为药液的情况下,能可靠地防止骨髓液等的凝固。此外,由于输送药液的第1管状体收纳在外侧管状体内,因此不会使用于提取骨髓液等的穿孔(穿刺孔)增大到所需程度以上,而且能够充分地确保骨髓液等的抽吸路径。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样态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药液供给通路例如在与上述第1管状体的长度方向垂直的面上的截面形成为环状。上述药液供给通路例如在与上述第1管状体的长度方向垂直的面上的截面为环状。
根据该样态,由于药液供给通路例如在与第1管状体的长度方向垂直的面上的截面为环状,因此药液遍及第1管状体的外侧表面整体,而被可靠地向穿刺顶端部侧输送。
此外,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样态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药液供给通路例如包含在上述外侧管状体的内周面和上述第1管状体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隙。
根据该样态,由于药液供给通路例如包含在外侧管状体的内周面和第1管状体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隙,因此不必另外配置药液供给用的管状构件等,能够防止外侧管状体的外径的大径化。
此外,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样态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药液供给通路例如延伸到上述穿刺顶端部附近。
根据该样态,由于药液供给通路例如延伸到穿刺顶端部附近,因此药液被向穿刺顶端部附近供给,与刚刚提取到的骨髓液等混合。
此外,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样态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管状体例如能够在上述外侧管状体的内侧相对于外侧的上述外侧管状体旋转。
根据该样态,由于上述第1管状体例如能够在上述外侧管状体的内侧相对于外侧的上述外侧管状体旋转,因此能够将转矩可靠地传递到穿刺顶端部,而且能够利用旋转的力输送供给到药液供给通路的药液。
此外,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样态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管状体的近端例如连接有刚性体的第2管状体。
根据该样态,在对刚性体的第2管状体赋予旋转力时,例如该旋转力被传递到与第2管状体的远端连接的第1管状体,进而被传递到与第1管状体连接的穿刺顶端部。此外,通过使第1管状体旋转,从而例如如上所述那样地进行药液的输送。
并且,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样态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外侧管状体例如覆盖上述第2管状体的至少一部分,上述第2管状体的外径小于上述外侧管状体的内径,上述第2管状体能够与上述第1管状体一起在上述外侧管状体的内部旋转,上述药液供给通路在上述第1管状体的外周面和上述外侧管状体的内周面之间连续,也设在上述第2管状体的外周面和上述外侧管状体的内周面之间。
在该样态中,药液供给通路例如也设在第2管状体的外周面和外侧管状体的内周面之间,并与设在第1管状体的外周面和外侧管状体的内周面之间的药液供给通路连续。因而,在向第2管状体的外周面供给药液时,药液经由上述药液供给通路被可靠地供给到第1管状体的外侧表面。
此外,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样态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管状体例如形成为螺旋状。
在该样态中,由于第1管状体例如形成为螺旋状,因此供给到第1管状体的外侧表面的药液向第1管状体的中空部渗透自如,而且随着第1管状体的旋转而被可靠地输送到穿刺顶端部侧。此外,通过将第1管状体形成为螺旋状,从而能够可靠地向穿刺顶端部传递转矩。
此外,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样态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螺旋状的上述第1管状体的卷绕方向例如与上述第1管状体的旋转方向一致。
在该样态中,由于螺旋状的第1管状体的卷绕方向例如与第1管状体的旋转方向一致,因此在第1管状体旋转时,螺旋状的第1管状体向拧紧的方向旋转,第1管状体的外径不会变大。其结果,确保了上述的药液供给通路,而且能在外套部(外侧管状体)内顺畅地进行第1管状体的旋转。
此外,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样态中,其特征在于,例如具有用于抽吸上述第1管状体的内部的抽吸装置,上述第1管状体形成为能够使上述药液供给通路的药液渗透到其内部。
在该样态中,由穿刺顶端部提取的骨髓液等例如被抽吸装置从第1管状体的内部抽吸。此时,由于药液供给通路的药液能够渗透到第1管状体内部,因此药液和骨髓液等混合。
此外,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样态中,其特征在于,例如上述抽吸装置用于抽吸骨髓液,上述药液供给通路用于供给抗凝固剂。
根据该样态,由穿刺顶端部提取的骨髓液例如被抽吸装置从第1管状体的内部抽吸。此时,由药液供给通路供给的抗凝固剂与骨髓液混合。其结果,提取的骨髓液的凝固被防止。
本发明例如是一种骨髓穿刺装置,其至少顶端向骨髓腔插入来提取骨髓液,该骨髓穿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管状体,其具有远位端,并在远位端面具有开口;顶端旋转部(例如上述穿刺顶端部),其配置在比上述管状体的上述远位端面靠远位侧的部位,该顶端旋转部与上述管状体一起旋转,来将骨髓腔内的组织穿孔(穿刺);以及连结部,其将上述管状体和上述顶端旋转部连结。本发明的骨髓穿刺器具(骨髓穿刺装置)的特征在于,例如具备:管状体,其具有开口;顶端旋转部,其与上述管状体一起旋转,并能够将骨髓腔内的组织穿孔(穿刺);以及连结部,其将上述管状体和上述顶端旋转部连结,上述顶端旋转部、上述连结部以及上述管状体按照上述顶端旋转部、上述连结部以及上述管状体的顺序配置。上述连结部例如与上述管状体的开口周围的开口面(远位端面)连结。
根据上述本发明,由于例如利用与管状体一起旋转的顶端旋转部将骨髓腔内的组织穿孔(穿刺),且在管状体的由连结部自顶端旋转部连结的远位端面具备开口,因此能够高效地从由顶端旋转部穿孔(穿刺)了的骨髓腔内的组织抽吸骨髓液。
此外,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样态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管状体例如至少包含:管体,其与上述顶端旋转部以及上述连结部一体地形成,并具有上述开口;以及挠性的第1管状体,其配置在上述管体的近端侧。本发明的另一个样态例如是,上述管状体包含具有上述开口的管体和挠性的第1管状体,上述管体与上述顶端旋转部以及上述连结部一体地形成,上述顶端旋转部、上述连结部、上述管体以及上述第1管状体按照上述顶端旋转部、上述连结部、上述管体以及上述第1管状体的顺序配置。
根据上述样态,由于管状体例如至少包含具有挠性的第1管状体和具有开口的管体,因此即使顶端旋转部到达皮质骨,由于第1管状体的挠性,也不会损伤皮质骨。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样态中,其特征在于,上述顶端旋转部例如包含圆板状部,该圆板状部在沿着上述管状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上具有径向的中心轴线。
根据上述样态,由于例如顶端旋转部包含圆板状部,因此在顶端不存在锐利的部位,穿刺方向的顶端不会从骨髓腔中穿刺(穿孔)到外部,而能够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此外,由于圆板状部的径向的中心轴线例如存在于管状体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上,因此圆板状部相对于管状体的中心轴线没有偏心地旋转,而使旋转顺畅地进行,并且形成所需最小限度的穿孔(穿刺孔)。
此外,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样态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连结部例如形成有与上述开口连续的槽。
根据该样态,由于例如在连结顶端旋转部和具备开口的管状体的连结部形成有与开口连续的槽,因此能够将由顶端旋转部穿孔(穿刺)得到的骨髓经由连结部的槽高效地运输到开口。
并且,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样态中,其特征在于,例如上述远位端面和上述管状体的长度方向不正交。
在该样态中,由于远位端面例如与管状体的长度方向不正交,因此相比于与管状体的长度方向垂直的远位端面设有开口的情况(例如开口),管状体所具备的开口变大。其结果,能够经由开口高效地抽吸由顶端旋转部穿孔(穿刺)得到的骨髓。
此外,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样态中,其特征在于,例如上述顶端旋转部的在与上述管状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大于上述管状体的在与上述管状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
在该样态中,通过使顶端旋转部旋转而形成的穿孔的大小例如大于管状体的与管状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因此管状体能够在由顶端旋转部形成的穿孔(穿刺孔)内顺畅地行进。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样态中,也可以具有引导管,该引导管通过供上述穿刺顶端部(例如顶端旋转部)和上述管状体(例如第1管状体、第2管状体)和/或外侧管状体(外套部)贯穿来引导上述穿刺顶端部(例如顶端旋转部)和上述管状体。上述管状体例如包括挠性的第1管状体和刚性体的第2管状体,第2管状体的长度为引导管的长度以下。上述穿刺顶端部、第1管状体以及第2管状体例如从远位端朝向近端方向按照上述穿刺顶端部、第1管状体以及第2管状体的顺序配置。根据本发明,例如能够利用引导管控制上述穿刺顶端部和上述管状体的穿刺方向。
本发明的管状体的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例如具备:保持部,其用于保持管状体;驱动部,其用于使上述管状体旋转;以及药液供给部,其用于向上述管状体供给药液。上述管状体例如是上述本发明的穿刺器具(穿刺针)或者骨髓穿刺器具(骨髓穿刺针)。根据本发明,例如能够高效地实施管状体的旋转和药液的供给。保持部、驱动部以及药液供给部例如也可以配置在壳体内。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样态中,优选的是,上述管状体具有用于引导药液的第1药液供给通路,上述药液供给部例如与管状体的第1药液供给通路连通。药液供给部具有用于引导药液的第2药液供给通路,第2药液供给通路是保持部的内周面和上述管状体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上述第2药液供给通路与上述第1药液供给通路连通。根据本发明,例如能够高效地将从驱动装置外供给来的药液供给到管状体。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样态中,例如具备上述管状体的轴承部,保持部借助轴承部保持管状体。具体地讲,在上述管状体的外周例如配置轴承部,并在轴承部的外周配置保持部。轴承部例如具有针对从旋转方向(径向)承受的阻力的第1轴承部和针对从上述管状体的推进方向(轴向、轴方向)承受的阻力的第2轴承部。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样态中,例如也可以具备上述管状体的保护部(例如保护鞘)。在该情况下,保持部借助保护部和轴承部保持管状体。具体地讲,在上述管状体的外周配置保护部,轴承部位于保护部的外周,并在轴承部的外周配置保持部。根据本发明,由于例如能够利用驱动装置吸收在管状体的驱动时产生的阻力,因此能够简便地操作驱动装置。此外,根据本发明,例如能够防止管状体在旋转时破损。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例如具备:穿刺部,其具备穿刺顶端部和连接于上述穿刺顶端部的管状体,该穿刺部一边在体内行进一边对体组织进行规定的处置;以及移动速度计算部,其用于计算上述穿刺部的移动速度。
根据本发明,例如在体内行进的穿刺部的位置移动时,利用移动速度计算部计算穿刺部的移动速度。因而,根据本发明,例如能够通过参照计算出的穿刺部的移动速度,从而使穿刺部的移动速度处于适当范围,不取决于手术操作者的经验而能够将处置的品质保持恒定。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样态中,其特征在于,例如具备比较部,该比较部对由上述移动速度计算部计算出的移动速度和规定的移动速度进行比较。
在该样态中,由于例如利用比较部进行计算出的移动速度和规定的移动速度的比较,因此能够通过参照穿刺部的移动速度和规定的移动速度的比较结果,从而使穿刺部的移动速度处于适当范围,不取决于手术操作者的经验而能够将处置的品质保持恒定。
此外,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样态中,例如具备告知部,该告知部根据上述比较部的比较结果进行与上述穿刺部的移动速度相关的告知。
在该样态中,由于例如利用告知部进行基于比较部的比较结果的与穿刺部的移动速度相关的告知,因此手术操作者能够知晓与穿刺部的移动速度相对于规定的移动速度相关的信息。其结果,根据该样态,例如能够使穿刺部的移动速度处于适当范围,不取决于手术操作者的经验而能够将处置的品质保持恒定。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例如具备:穿刺部,其具备穿刺顶端部和连接于上述穿刺顶端部的管状体,该穿刺部一边在体内行进一边对体组织进行规定的处置;位置计算部,其用于计算上述穿刺顶端部的位置;以及记录部,其用于记录上述穿刺顶端部的既往轨迹。
根据本发明,例如在体内行进的穿刺部的位置移动时,利用位置计算部来计算穿刺顶端部的位置。因而,根据本发明,例如能够根据计算出的穿刺顶端部的位置来防止提取部位的重复,而能够提升处置的效率。此外,根据本发明,由于例如利用记录部来记录穿刺顶端部的既往轨迹,因此手术操作者由于知晓记录的既往轨迹,从而能够防止进行处置的部位的重复,而能够提升处置的效率。此外,根据本发明,例如能够利用处置的效率提升来缩短处置所需要的时间。
本发明的另一个样态的特征在于,例如具备显示控制部,该显示控制部随时显示上述穿刺顶端部的位置,并且显示由上述记录部记录的上述既往轨迹。
根据该样态,由于例如利用显示控制部来显示记录的既往轨迹,因此手术操作者能够一边确认既往轨迹一边确认当前的穿刺顶端部的位置。其结果,根据该样态,例如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处置的部位的重复,而能够提升处置的效率。此外,根据该样态,例如能够利用处置的效率提升来缩短处置所需要的时间。
本发明的另一个样态的特征在于,例如具备预测部,该预测部用于进行上述穿刺顶端部的轨迹的预测,上述显示控制部还显示由上述预测部预测的上述穿刺顶端部的轨迹。本发明的另一个样态的特征在于,例如具备:预测部,其用于进行上述穿刺顶端部的轨迹的预测;以及显示控制部,其用于显示由上述预测部预测的上述穿刺顶端部的轨迹。
在该样态中,例如利用预测部进行穿刺顶端部的轨迹的预测。例如利用显示控制部来显示预测的穿刺顶端部的轨迹。因而,手术操作者例如能够一边确认预测的穿刺顶端部的轨迹一边使穿刺顶端部进入到体内,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处置的部位的重复,而能够提升处置的效率。此外,根据该样态,例如能够利用处置的效率提升来缩短处置所需要的时间。
本发明的另一个样态的特征在于,例如具备告知部,该告知部对上述穿刺顶端部的移动轨迹和由上述记录部记录的上述既往轨迹进行比较,在是大致相同的轨迹或者相同的轨迹时进行告知。
在该样态中,例如利用告知部告知穿刺顶端部的移动轨迹和记录的既往轨迹是大致相同的轨迹或者相同的轨迹的状况。因而,根据该样态,例如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处置的部位的重复,而能够提升处置的效率。此外,根据该样态,例如能够利用处置的效率提升来缩短处置所需要的时间。
本发明的另一个样态的特征在于,例如具备告知部,该告知部对由上述预测部预测的穿刺顶端部的轨迹和由上述记录部记录的上述既往轨迹进行比较,在是大致相同的轨迹或者相同的轨迹时进行告知。
在该样态中,例如利用告知部告知预测的穿刺顶端部的移动轨迹和记录的既往轨迹是大致相同的轨迹或者相同的轨迹的状况。因而,根据该样态,例如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处置的部位的重复,而能够提升处置的效率。此外,根据该样态,例如能够利用处置的效率提升来缩短处置所需要的时间。
本发明的另一个样态的特征在于,例如具备安装在上述穿刺部的第1磁传感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样态的特征在于,例如具备:引导管,其通过供上述穿刺部贯穿来引导上述穿刺部;以及第2磁传感器,其安装于上述引导管。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例如具备:骨髓穿刺部,其具备穿刺顶端部和连接于上述穿刺顶端部的管状体,该骨髓穿刺部一边在体内行进一边抽吸骨髓液;引导管,其用于引导上述骨髓穿刺部;以及移动速度计算部,其用于计算穿过上述引导管前进的上述骨髓穿刺部的移动速度。
根据本发明,例如在体内行进的骨髓穿刺部的位置移动时,利用移动速度计算部来计算骨髓穿刺部的移动速度。因而,根据本发明,例如通过参照计算出的骨髓穿刺部的移动速度,从而能够使骨髓穿刺部的移动速度处于适当的范围,不取决于手术操作者的经验而能够将骨髓提取的品质保持恒定。
本发明的另一个样态的特征在于,例如具备比较部,该比较部对由上述移动速度计算部计算出的移动速度和与上述骨髓液的抽吸速度相关联的规定的移动速度进行比较。
在该样态中,例如利用比较部对计算出的移动速度和与骨髓液的抽吸速度相关联的规定的移动速度进行比较。因而,通过参照骨髓穿刺部的移动速度和上述规定的移动速度的比较结果,从而能够使骨髓穿刺部的移动速度处于适当的范围,不取决于手术操作者的经验而能够将骨髓提取的品质保持恒定。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例如具备:骨髓穿刺部,其具备穿刺顶端部和连接于上述穿刺顶端部的管状体,该骨髓穿刺部一边在体内行进一边抽吸骨髓液;引导管,其用于引导上述穿刺部;位置计算部,其用于计算上述穿刺顶端部的位置;以及记录部,其用于记录上述穿刺顶端部的既往轨迹。
根据本发明,例如在体内行进的骨髓穿刺部的位置移动时,利用位置计算部来计算穿刺顶端部的位置。因而,根据本发明,例如能够根据计算出的穿刺顶端部的位置,来防止骨髓的提取部位的重复,而能够提升骨髓提取的效率。此外,根据本发明,由于例如利用记录部来记录穿刺顶端部的既往轨迹,因此手术操作者由于知晓记录的既往轨迹,从而能够防止进行骨髓提取的部位的重复,而能够提升骨髓提取的效率。此外,根据本发明,例如能够利用骨髓提取的效率提升来缩短骨髓提取所需要的时间。
本发明的另一个样态的特征在于,例如具备显示控制部,该显示控制部随时显示上述穿刺顶端部的位置,并且显示由上述记录部记录的上述既往轨迹。
根据该样态,由于例如利用显示控制部来显示记录的既往轨迹,因此手术操作者能够一边确认既往轨迹一边确认当前的穿刺顶端部的位置。其结果,根据该样态,例如能够更有效地防止骨髓提取的部位的重复,而能够提升骨髓提取的效率。此外,根据该样态,例如能够利用骨髓提取的效率提升来缩短骨髓提取所需要的时间。
本发明的另一个样态的特征在于,例如具备预测部,该预测部用于进行上述穿刺顶端部的轨迹的预测和上述穿刺顶端部的与皮质骨接触的接触位置的预测,上述显示控制部还显示由上述预测部预测的上述穿刺顶端部的轨迹和上述接触位置。本发明的另一个样态的特征在于,例如具备:预测部,其用于进行上述穿刺顶端部的轨迹的预测和上述穿刺顶端部的与皮质骨接触的接触位置的预测;以及显示控制部,其用于显示由上述预测部预测的上述穿刺顶端部的轨迹和上述接触位置。
根据该样态,由于例如利用显示控制部来显示记录的既往轨迹,因此手术操作者能够一边确认既往轨迹一边确认当前的穿刺顶端部的位置。其结果,根据该样态,例如能够更有效地防止骨髓提取的部位的重复,而能够提升骨髓提取的效率。此外,根据该样态,例如能够利用骨髓提取的效率提升来缩短骨髓提取所需要的时间。
本发明的另一个样态的特征在于,例如上述显示控制部显示上述穿刺顶端部的既往轨迹,该穿刺顶端部是从与上述穿刺部所贯穿的穿刺孔相同的穿刺孔插入的。本发明的另一个样态的特征在于,例如具备显示控制部,该显示控制部显示上述穿刺顶端部的既往轨迹,该穿刺顶端部是从与上述穿刺部所贯穿的穿刺孔相同的穿刺孔插入的。
根据该样态,由于例如利用显示控制部来显示记录的既往轨迹,因此手术操作者能够一边确认既往轨迹一边确认当前的穿刺顶端部的位置。其结果,根据该样态,例如能够更有效地防止骨髓提取的部位的重复,而能够提升骨髓提取的效率。此外,根据该样态,例如能够利用骨髓提取的效率提升来缩短骨髓提取所需要的时间。
以上,参照实施方式和各种各样的样态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各种各样的样态。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对本发明的结构、详细内容进行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各种各样的变更。
<附记>
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能像以下的附记那样地记载,但并不限于以下的内容。
(附记1)
一种穿刺器具,其特征在于,
该穿刺器具具备:
穿刺顶端部;
第1管状体,其在远位端与上述穿刺顶端部连接;以及
外侧管状体,其覆盖上述第1管状体的至少一部分,
上述第1管状体形成为能够绕沿着长度方向的轴线旋转,
上述第1管状体的外径小于上述外侧管状体的内径,
在上述第1管状体的外侧设有药液供给通路。
(附记2)
根据附记1所述的穿刺器具,其中,
上述药液供给通路的、与上述第1管状体的长度方向垂直的面上的截面形成为环状。
(附记3)
根据附记1或2所述的穿刺器具,其中,
上述药液供给通路包含在上述外侧管状体的内周面和上述第1管状体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隙。
(附记4)
根据附记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刺器具,其中,
上述药液供给通路延伸到上述穿刺顶端部附近。
(附记5)
根据附记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刺器具,其中,
上述第1管状体能够在上述外侧管状体的内侧相对于外侧的上述外侧管状体旋转。
(附记6)
根据附记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刺器具,其中,
在上述第1管状体的近端连接有刚性体的第2管状体。
(附记7)
根据附记6所述的穿刺器具,其中,
上述外侧管状体覆盖上述第2管状体的至少一部分,
上述第2管状体的外径小于上述外侧管状体的内径,上述第2管状体能够与上述第1管状体一起在上述外侧管状体的内部旋转,
上述药液供给通路在上述第1管状体的外周面和上述外侧管状体的内周面之间连续,也设在上述第2管状体的外周面和上述外侧管状体的内周面之间。
(附记8)
根据附记1~7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刺器具,其中,
上述第1管状体形成为螺旋状。
(附记9)
根据附记8所述的穿刺器具,其中,
上述螺旋状的上述第1管状体的卷绕方向与上述第1管状体的旋转方向一致。
(附记10)
根据附记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刺器具,其中,
该穿刺器具具有用于抽吸上述第1管状体的内部的抽吸装置,
上述第1管状体形成为能够使上述药液供给通路的药液渗透到该第1管状体的内部。
(附记11)
根据附记10所述的穿刺器具,其中,
上述抽吸装置用于抽吸骨髓液,
上述药液供给通路用于供给抗凝固剂。
(附记12)
根据附记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刺器具,其中,
上述穿刺顶端部具有:
管体,其具有远位端,并在远位端面具有开口;
顶端旋转部,其配置在比上述管体的上述远位端面靠远位侧的部位,该顶端旋转部与上述管体一起旋转,来将骨髓腔内的组织穿孔(穿刺);以及
连结部,其将上述管体和上述顶端旋转部连结。
(附记13)
根据附记12所述的穿刺器具,其中,
具有上述开口的管体与上述顶端旋转部以及上述连结部一体地形成,
上述第1管状体为挠性,配置在上述管体的近端侧。
(附记14)
根据附记12或13所述的穿刺器具,其中,
上述顶端旋转部包含圆板状部,该圆板状部在沿着上述管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上具有径向的中心轴线。
(附记15)
根据附记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刺器具,其中,
在上述连结部形成有与上述开口连续的槽。
(附记16)
根据附记12~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刺器具,其中,
上述远位端面和上述管体的长度方向不正交。
(附记17)
根据附记12~16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刺器具,其中,
上述顶端旋转部的在与上述管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大于上述管体的在与上述管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
(附记18)
根据附记1~17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刺器具,其中,
上述穿刺器具是骨髓穿刺器具。
(附记19)
一种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穿刺装置具备:
附记1~18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刺器具;以及
移动速度计算部,其用于计算上述穿刺器具的移动速度。
(附记20)
根据附记19所述的穿刺装置,其中,
该穿刺装置具备比较部,该比较部对由上述移动速度计算部计算出的移动速度和规定的移动速度进行比较。
(附记21)
根据附记20所述的穿刺装置,其中,
该穿刺装置具备告知部,该告知部基于上述比较部的比较结果来进行与上述穿刺装置的移动速度相关的告知。
(附记22)
根据附记19~21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刺装置,其中,
该穿刺装置具备:
位置计算部,其用于计算上述穿刺顶端部的位置;以及
记录部,其用于记录上述穿刺顶端部的既往轨迹。
(附记23)
根据附记22所述的穿刺装置,其中,
该穿刺装置具备显示控制部,该显示控制部随时显示上述穿刺顶端部的位置,并且显示由上述记录部记录的上述既往轨迹。
(附记24)
根据附记23所述的穿刺装置,其中,
该穿刺装置具备预测部,该预测部用于进行上述穿刺顶端部的轨迹的预测,
上述显示控制部还显示由上述预测部预测的上述穿刺顶端部的轨迹。
(附记25)
根据附记24所述的穿刺装置,其中,
该穿刺装置具备告知部,该告知部对由上述预测部预测的穿刺顶端部的轨迹和由上述记录部记录的上述既往轨迹进行比较,在是大致相同的轨迹或者相同的轨迹时进行告知。
(附记26)
根据附记22~25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刺装置,其中,
该穿刺装置具备告知部,该告知部对上述穿刺顶端部的移动轨迹和由上述记录部记录的上述既往轨迹进行比较,在是大致相同的轨迹或者相同的轨迹时进行告知。
(附记27)
根据附记19~26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刺装置,其中,
该穿刺装置具备第1磁传感器,该第1磁传感器安装于上述穿刺装置。
(附记28)
根据附记27所述的穿刺装置,其中,
该穿刺装置具备:
引导管,其通过供附记1~18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刺器具贯穿来引导上述穿刺装置;以及
第2磁传感器,其安装于上述引导管。
(附记29)
一种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穿刺装置具备:
附记1~18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刺器具;
引导管,其用于引导上述穿刺器具;以及
移动速度计算部,其用于计算穿过上述引导管前进的上述穿刺器具的移动速度。
(附记30)
根据附记29所述的穿刺装置,其中,
该穿刺装置具备比较部,该比较部对由上述移动速度计算部计算出的移动速度和与上述骨髓液的抽吸速度相关联的规定的移动速度进行比较。
(附记31)
一种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穿刺装置具备:
附记1~18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刺器具;
引导管,其用于引导上述穿刺器具;
位置计算部,其用于计算上述穿刺顶端部的位置;以及
记录部,其用于记录上述穿刺顶端部的既往轨迹。
(附记32)
根据附记31所述的穿刺装置,其中,
该穿刺装置具备显示控制部,该显示控制部随时显示上述穿刺顶端部的位置,并且显示由上述记录部记录的上述既往轨迹。
(附记33)
根据附记32所述的穿刺装置,其中,
该穿刺装置具备预测部,该预测部用于进行上述穿刺顶端部的轨迹的预测和上述穿刺顶端部的与皮质骨接触的接触位置的预测,
上述显示控制部还显示由上述预测部预测的上述穿刺顶端部的轨迹和上述接触位置。
(附记34)
根据附记31~33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刺装置,其中,
上述显示控制部显示上述穿刺顶端部的既往轨迹,该穿刺顶端部是从与上述穿刺器具所贯穿的穿刺孔相同的穿刺孔插入的。
(附记35)
一种穿刺器具,其是使至少顶端插入到骨髓腔而提取骨髓液的骨髓穿刺装置,该穿刺器具的特征在于,
该穿刺器具具备:
管状体,其具有远位端,并在远位端面具有开口;
顶端旋转部,其配置在比上述管状体的上述远位端面靠远位侧的部位,该顶端旋转部与上述管状体一起旋转,来将骨髓腔内的组织穿孔(穿刺);以及
连结部,其将上述管状体和上述顶端旋转部连结。
(附记36)
根据附记35所述的穿刺器具,其中,
上述管状体至少包含:
管体,其与上述顶端旋转部以及上述连结部一体地形成,且具有上述开口;以及
挠性的第1管状体,其配置在上述管体的近端侧。
(附记37)
根据附记35或36所述的穿刺器具,其中,
上述顶端旋转部包含圆板状部,该圆板状部在沿着上述管状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上具有径向的中心轴线。
(附记38)
根据附记35~37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刺器具,其中,
在上述连结部形成有与上述开口连续的槽。
(附记39)
根据附记35~38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刺器具,其中,
上述远位端面和上述管状体的长度方向不正交。
(附记40)
根据附记35~39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刺器具,其中,
对于与上述管状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上述顶端旋转部的宽度大于上述管状体的宽度。
(附记41)
根据附记35~40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刺器具,其中,
上述穿刺器具是骨髓穿刺器具。
(附记42)
一种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穿刺装置具备:
附记35~41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刺器具;以及
移动速度计算部,其用于计算上述穿刺器具的移动速度。
(附记43)
根据附记42所述的穿刺装置,其中,
该穿刺装置具备比较部,该比较部对由上述移动速度计算部计算出的移动速度和规定的移动速度进行比较。
(附记44)
根据附记43所述的穿刺装置,其中,
该穿刺装置具备告知部,该告知部根据上述比较部的比较结果来进行与上述穿刺部的移动速度相关的告知。
(附记45)
一种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穿刺装置具备:
附记35~41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刺器具;
位置计算部,其用于计算上述穿刺顶端部的位置;以及
记录部,其用于记录上述穿刺顶端部的既往轨迹。
(附记46)
根据附记45所述的穿刺装置,其中,
该穿刺装置具备显示控制部,该显示控制部随时显示上述穿刺顶端部的位置,并且显示由上述记录部记录的上述既往轨迹。
(附记47)
根据附记46所述的穿刺装置,其中,
该穿刺装置具备预测部,该预测部用于进行上述穿刺顶端部的轨迹的预测,
上述显示控制部还显示由上述预测部预测的上述穿刺顶端部的轨迹。
(附记48)
根据附记47所述的穿刺装置,其中,
该穿刺装置具备告知部,该告知部对由上述预测部预测的穿刺顶端部的轨迹和由上述记录部记录的上述既往轨迹进行比较,在是大致相同的轨迹或者相同的轨迹时进行告知。
(附记49)
根据附记45~48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刺装置,其中,
该穿刺装置具备告知部,该告知部对上述穿刺顶端部的移动轨迹和由上述记录部记录的上述既往轨迹进行比较,在是大致相同的轨迹或者相同的轨迹时进行告知。
(附记50)
根据附记42~49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刺装置,其中,
该穿刺装置具备第1磁传感器,该第1磁传感器安装于上述穿刺部。
(附记51)
根据附记50所述的穿刺装置,其中,
该穿刺装置具备:
引导管,其通过供上述穿刺部贯穿来引导上述穿刺部;以及
第2磁传感器,其安装于上述引导管。
(附记52)
一种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穿刺装置具备:
附记35~41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刺器具;
引导管,其用于引导上述骨髓穿刺部;以及
移动速度计算部,其用于计算穿过上述引导管前进的上述骨髓穿刺部的移动速度。
(附记53)
根据附记52所述的穿刺装置,其中,
该穿刺装置具备比较部,该比较部对由上述移动速度计算部计算出的移动速度和与上述骨髓液的抽吸速度相关联的规定的移动速度进行比较。
(附记54)
一种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穿刺装置具备:
附记35~41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刺器具;
引导管,其用于引导上述穿刺部;
位置计算部,其用于计算上述穿刺顶端部的位置;以及
记录部,其用于记录上述穿刺顶端部的既往轨迹。
(附记55)
根据附记54所述的穿刺装置,其中,
该穿刺装置具备显示控制部,该显示控制部随时显示上述穿刺顶端部的位置,并且显示由上述记录部记录的上述既往轨迹。
(附记56)
根据附记55所述的穿刺装置,其中,
该穿刺装置具备预测部,该预测部用于进行上述穿刺顶端部的轨迹的预测和上述穿刺顶端部的与皮质骨接触的接触位置的预测,
上述显示控制部还显示由上述预测部预测的上述穿刺顶端部的轨迹和上述接触位置。
(附记57)
根据附记55或56所述的穿刺装置,其中,
上述显示控制部显示上述穿刺顶端部的既往轨迹,该穿刺顶端部是从与上述穿刺部所贯穿的穿刺孔相同的穿刺孔插入的。
(附记58)
一种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穿刺装置具备:
穿刺部,其具备穿刺顶端部和连接于上述穿刺顶端部的管状体,该穿刺部一边在体内行进一边对体组织进行规定的处置;以及
移动速度计算部,其用于计算上述穿刺部的移动速度。
(附记59)
根据附记58所述的穿刺装置,其中,
该穿刺装置具备比较部,该比较部对由上述移动速度计算部计算出的移动速度和规定的移动速度进行比较。
(附记60)
根据附记59所述的穿刺装置,其中,
该穿刺装置具备告知部,该告知部根据上述比较部的比较结果来进行与上述穿刺部的移动速度相关的告知。
(附记61)
一种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穿刺装置具备:
穿刺部,其具备穿刺顶端部和连接于上述穿刺顶端部的管状体,该穿刺部一边在体内行进一边对体组织进行规定的处置;
位置计算部,其用于计算上述穿刺顶端部的位置;以及
记录部,其用于记录上述穿刺顶端部的既往轨迹。
(附记62)
根据附记61所述的穿刺装置,其中,
该穿刺装置具备显示控制部,该显示控制部随时显示上述穿刺顶端部的位置,并且显示由上述记录部记录的上述既往轨迹。
(附记63)
根据附记62所述的穿刺装置,其中,
该穿刺装置具备预测部,该预测部用于进行上述穿刺顶端部的轨迹的预测,
上述显示控制部还显示由上述预测部预测的上述穿刺顶端部的轨迹。
(附记64)
根据附记63所述的穿刺装置,其中,
该穿刺装置具备告知部,该告知部对由上述预测部预测的穿刺顶端部的轨迹和由上述记录部记录的上述既往轨迹进行比较,在是大致相同的轨迹或者相同的轨迹时进行告知。
(附记65)
根据附记61~64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刺装置,其中,
该穿刺装置具备告知部,该告知部对上述穿刺顶端部的移动轨迹和由上述记录部记录的上述既往轨迹进行比较,在是大致相同的轨迹或者相同的轨迹时进行告知。
(附记66)
根据附记58~65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刺装置,其中,
该穿刺装置具备第1磁传感器,该第1磁传感器安装于上述穿刺部。
(附记67)
根据附记66所述的穿刺装置,其中,
该穿刺装置具备:
引导管,其通过供上述穿刺部贯穿来引导上述穿刺部;以及
第2磁传感器,其安装于上述引导管。
(附记68)
一种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穿刺装置具备:
骨髓穿刺部,其具备穿刺顶端部和连接于上述穿刺顶端部的管状体,该骨髓穿刺部一边在体内行进一边抽吸骨髓液;
引导管,其用于引导上述骨髓穿刺部;以及
移动速度计算部,其用于计算穿过上述引导管前进的上述骨髓穿刺部的移动速度。
(附记69)
根据附记68所述的穿刺装置,其中,
该穿刺装置具备比较部,该比较部对由上述移动速度计算部计算出的移动速度和与上述骨髓液的抽吸速度相关联的规定的移动速度进行比较。
(附记70)
一种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穿刺装置具备:
骨髓穿刺部,其具备穿刺顶端部和连接于上述穿刺顶端部的管状体,该骨髓穿刺部一边在体内行进一边抽吸骨髓液;
引导管,其用于引导上述穿刺部;
位置计算部,其用于计算上述穿刺顶端部的位置;以及
记录部,其用于记录上述穿刺顶端部的既往轨迹。
(附记71)
根据附记70所述的穿刺装置,其中,
该穿刺装置具备显示控制部,该显示控制部随时显示上述穿刺顶端部的位置,并且显示由上述记录部记录的上述既往轨迹。
(附记72)
根据附记71所述的穿刺装置,其中,
该穿刺装置具备预测部,该预测部用于进行上述穿刺顶端部的轨迹的预测和上述穿刺顶端部的与皮质骨接触的接触位置的预测,
上述显示控制部还显示由上述预测部预测的上述穿刺顶端部的轨迹和上述接触位置。
(附记73)
根据附记71或72所述的穿刺装置,其中,
上述显示控制部显示上述穿刺顶端部的既往轨迹,该穿刺顶端部是从与上述穿刺部所贯穿的穿刺孔相同的穿刺孔插入的。
本申请主张以2017年1月31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7-015764、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7-015767以及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7-015795为基础的优先权,将其公开的全部内容引用于此。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以上,像说明的那样,采用本发明的第1穿刺器具或者穿刺装置,能够进行药液的投放。此外,采用本发明的第1穿刺器具或者穿刺装置,例如在使用抗凝固剂作为药液的情况下,可靠地防止骨髓液等的凝固。此外,采用本发明的第1穿刺器具或者穿刺装置,由于使用于输送药液的第1管状体例如收纳在外侧管状体内,因此不会使用于提取骨髓等的穿孔增大到所需程度以上,而且能够充分地确保骨髓等的抽吸路径。因此,可以说本发明例如在移植医疗、再生医疗的医疗领域等中是极为有用的技术。
附图标记说明
1、骨髓穿刺部;2、穿刺顶端部;3、第1管状体;4、第2管状体;5、外套部;5a、药液供给通路;10、骨髓穿刺装置;20、管体;20a、顶端面;20b、开口;21、圆板状部;22、连结部;30、引导管;40、第1磁传感器;41、第2磁传感器;100、骨髓穿刺系统;160、追踪部;195、解析部;196、显示控制部;197、显示部。
Claims (11)
1.一种穿刺器具,其具有构成为插入到骨髓腔而提取骨髓液的顶端,上述顶端具备:
管状体,
顶端旋转部,以及
连结部,其中,
上述管状体包含:
远位端,其远位端面相对于上述管状体的长度方向倾斜;以及
开口,其处于上述远位端面,
上述顶端旋转部构成为在与上述管状体一起旋转的状态下穿刺骨髓腔内的组织,并配置在比上述管状体的上述远位端面靠远位侧的部位,并且,
上述连结部以相对于上述管状体的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式朝向与上述远位端面的倾斜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并且构成为将上述管状体和上述顶端旋转部连结,
上述顶端旋转部包含圆板状部,该圆板状部在沿着上述管状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上具有径向的中心轴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器具,其中,
上述管状体包含:
管体,其与上述顶端旋转部以及上述连结部一体地形成,且具有上述开口;以及
挠性的第1管状体,其配置在上述管体的近端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刺器具,其中,
上述挠性的第1管状体形成为螺旋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刺器具,其中,
上述螺旋状的第1管状体的卷绕方向与上述第1管状体的旋转方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刺器具,其中,
在上述连结部形成有与上述开口连续的槽。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穿刺器具,其中,
上述顶端旋转部的在与上述管状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大于上述管状体的在与上述管状体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穿刺器具,其中,
上述管状体的远位端面与沿着上述管状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角度θ是锐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穿刺器具,其中,
上述角度θ为50度~60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穿刺器具,其中,
上述顶端旋转部在上述远位侧处的外缘为圆弧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穿刺器具,其中,
上述顶端旋转部的外缘处的侧面为曲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穿刺器具,其中,
上述穿刺器具是骨髓穿刺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15764 | 2017-01-31 | ||
JP2017015764 | 2017-01-31 | ||
JP2017-015767 | 2017-01-31 | ||
JP2017015767 | 2017-01-31 | ||
JP2017-015795 | 2017-01-31 | ||
JP2017015795 | 2017-01-31 | ||
PCT/JP2018/003178 WO2018143262A1 (ja) | 2017-01-31 | 2018-01-31 | 穿刺器具および穿刺装置 |
CN201880009503.1A CN110234285B (zh) | 2017-01-31 | 2018-01-31 | 穿刺器具及穿刺装置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09503.1A Division CN110234285B (zh) | 2017-01-31 | 2018-01-31 | 穿刺器具及穿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48138A CN114748138A (zh) | 2022-07-15 |
CN114748138B true CN114748138B (zh) | 2024-12-17 |
Family
ID=6303969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09503.1A Active CN110234285B (zh) | 2017-01-31 | 2018-01-31 | 穿刺器具及穿刺装置 |
CN202210275672.8A Active CN114748138B (zh) | 2017-01-31 | 2018-01-31 | 穿刺器具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09503.1A Active CN110234285B (zh) | 2017-01-31 | 2018-01-31 | 穿刺器具及穿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478273B2 (zh) |
EP (2) | EP3578121B1 (zh) |
JP (2) | JP6758633B2 (zh) |
KR (2) | KR102344717B1 (zh) |
CN (2) | CN110234285B (zh) |
AU (2) | AU2018215035B2 (zh) |
CA (2) | CA3051657C (zh) |
ES (2) | ES2914729T3 (zh) |
MX (2) | MX2019009103A (zh) |
MY (1) | MY183412A (zh) |
SG (2) | SG11201906879TA (zh) |
WO (1) | WO201814326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09249B (zh) * | 2018-09-03 | 2021-02-09 |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一种旋转式血液科用骨髓穿刺针 |
EP4054467A4 (en) * | 2019-10-08 | 2024-01-24 | Spindle, Karlton, E. | INSTRUMENT HANDLE FOR USE WITH AN INSTRUMENT ALIGNMENT FEEDBACK SYSTEM AND METHOD |
CN113456188B (zh) * | 2021-07-21 | 2022-11-15 | 戴江华 | 一种精准可视化原位构建干细胞凝胶的方法及配套诊疗系统 |
CN115154690A (zh) * | 2022-07-05 | 2022-10-11 | 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医用抽吸装置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305328A (ja) * | 2005-03-29 | 2006-11-09 | Yasuharu Noisshiki | 医療用の二重針、骨穿刺針および骨髄採取機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88961Y1 (zh) | 1967-06-23 | 1973-03-09 | ||
JPS509787Y2 (zh) | 1971-06-11 | 1975-03-26 | ||
US4969870A (en) * | 1989-06-07 | 1990-11-13 |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raosseous infusions |
JP3042299B2 (ja) | 1994-03-31 | 2000-05-15 | 富士写真光機株式会社 | 穿刺処置具 |
US5556399A (en) * | 1995-02-14 | 1996-09-17 | Huebner; Randall J. | Bone-harvesting dril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ts use |
JPH10216134A (ja) * | 1997-02-10 | 1998-08-18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穿刺針システム |
JP3042299U (ja) | 1997-04-08 | 1997-10-14 | 有限会社土居製作所 | 消防用ホ−スの二重巻き装置 |
US6846314B2 (en) * | 1997-07-01 | 2005-01-25 | Ira L. Shapira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tracting bone marrow |
US5954671A (en) | 1998-04-20 | 1999-09-21 | O'neill; Michael J. | Bone harves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DE29901724U1 (de) * | 1999-02-02 | 2000-06-29 | Synthes AG Chur, Chur, Graubünden | Vorrichtung mit flexibler Welle zur Gewinnung von Knochenspänen |
DE29901723U1 (de) * | 1999-02-02 | 2000-06-29 | Synthes AG Chur, Chur, Graubünden | Vorrichtung zur Gewinnung von Knochenspänen |
US6478751B1 (en) | 2000-04-18 | 2002-11-12 | Allegiance Corporation | Bone marrow aspiration needle |
US7144414B2 (en) * | 2000-06-27 | 2006-12-05 | Smith & Nephew, Inc. | Surgical procedures and instruments |
US20030050644A1 (en) * | 2001-09-11 | 2003-03-13 | Boucher Ryan P.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ccessing and treating diseased or fractured bone employing a guide wire |
WO2003101308A1 (en) | 2002-06-04 | 2003-12-11 | Office Of Technology Licensing Stanford University | Device and method for rapid aspiration and collection of body tissue from within an enclosed body space |
US20070276352A1 (en) * | 2002-06-04 | 2007-11-29 | Stemcor Systems, Inc. | Removable device and method for tissue disruption |
US8808284B2 (en) * | 2008-09-26 | 2014-08-19 | Relievant Medsystems, Inc. | Systems for navigating an instrument through bone |
WO2004090111A2 (en) * | 2003-03-31 | 2004-10-21 | The Cleveland Clinic Foundatio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arvesting bone marrow |
US9504477B2 (en) * | 2003-05-30 | 2016-11-29 | Vidacare LLC | Powered driver |
CN101208046B (zh) * | 2005-03-29 | 2011-01-12 | Hi-Lex株式会社 | 医疗用的双重针、骨穿刺针以及骨髓采集设备 |
JP4576587B2 (ja) * | 2007-01-23 | 2010-11-10 | 株式会社Jimro | 骨髄ドリル |
WO2008124463A2 (en) * | 2007-04-04 | 2008-10-16 | Vidacare Corporation | Powered drivers, intraosseous devices and methods to access bone marrow |
AU2008277766A1 (en) | 2007-07-18 | 2009-01-22 | Unomedical A/S | Inserter device with controlled acceleration |
US20090131827A1 (en) | 2007-11-21 | 2009-05-21 | Stemcor Systems,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issue disruption |
US20110152866A1 (en) * | 2009-12-19 | 2011-06-23 | Knutson Eric J | Intraosseous injection system |
CN102188278A (zh) * | 2010-03-10 | 2011-09-21 | 王立祥 | 骨髓腔穿刺驱动器 |
CN103492833B (zh) | 2011-02-18 | 2016-12-28 | 德普伊新特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 具有集成的导航与制导系统的工具以及相关设备和方法 |
US9603610B2 (en) * | 2013-03-15 | 2017-03-28 | DePuy Synthes Products, Inc. | Tools and methods for tissue removal |
CN103285501A (zh) * | 2013-05-08 | 2013-09-11 | 纪华雷 | 一种智能定位骨髓输液穿刺系统 |
US9925068B2 (en) * | 2014-05-30 | 2018-03-27 | Treace Medical Concepts, Inc. | Bone harvester and bone marrow removal system and method |
JP2016154599A (ja) | 2015-02-23 | 2016-09-01 | テルモ株式会社 | 薬液投与装置 |
US10413318B2 (en) | 2015-06-01 | 2019-09-17 |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 Rotational systems comprising a polymer driveshaft |
US20160354162A1 (en) * | 2015-06-02 | 2016-12-08 |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 Drilling control system and drilling control method |
JP6541464B2 (ja) | 2015-06-26 | 2019-07-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粒子の製造方法 |
JP2017015764A (ja) | 2015-06-26 | 2017-01-19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制御方法 |
JP2017015795A (ja) | 2015-06-29 | 2017-01-19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光変調器 |
-
2018
- 2018-01-31 EP EP18747412.7A patent/EP3578121B1/en active Active
- 2018-01-31 MY MYPI2019004283A patent/MY183412A/en unknown
- 2018-01-31 SG SG11201906879TA patent/SG11201906879TA/en unknown
- 2018-01-31 WO PCT/JP2018/003178 patent/WO2018143262A1/ja unknown
- 2018-01-31 EP EP21162001.8A patent/EP3854330B1/en active Active
- 2018-01-31 CN CN201880009503.1A patent/CN110234285B/zh active Active
- 2018-01-31 MX MX2019009103A patent/MX2019009103A/es unknown
- 2018-01-31 JP JP2018565601A patent/JP6758633B2/ja active Active
- 2018-01-31 KR KR1020217009621A patent/KR102344717B1/ko active Active
- 2018-01-31 KR KR1020197025011A patent/KR102292377B1/ko active Active
- 2018-01-31 US US16/480,975 patent/US11478273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1-31 SG SG10202005145SA patent/SG10202005145SA/en unknown
- 2018-01-31 CA CA3051657A patent/CA3051657C/en active Active
- 2018-01-31 CA CA3182858A patent/CA3182858A1/en active Pending
- 2018-01-31 AU AU2018215035A patent/AU2018215035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1-31 ES ES18747412T patent/ES2914729T3/es active Active
- 2018-01-31 ES ES21162001T patent/ES2935541T3/es active Active
- 2018-01-31 CN CN202210275672.8A patent/CN114748138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7-31 MX MX2023000476A patent/MX2023000476A/es unknown
-
2020
- 2020-06-09 AU AU2020203807A patent/AU2020203807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6-26 JP JP2020110203A patent/JP6937532B2/ja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6-28 US US17/851,877 patent/US1204217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305328A (ja) * | 2005-03-29 | 2006-11-09 | Yasuharu Noisshiki | 医療用の二重針、骨穿刺針および骨髄採取機器 |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937532B2 (ja) | 穿刺器具および穿刺装置 | |
US10874381B2 (en) | Biopsy device with fluid delivery to tissue specimens | |
JP6737829B2 (ja) | 生検デバイス | |
JP4576587B2 (ja) | 骨髄ドリル | |
EP2095773B1 (en) | Biopsy probe with hypodermic lumen | |
US20070038146A1 (en) | Biopsy device with fluid delivery to tissue specimens | |
US20080200834A1 (en) | Introducer device for improved imaging | |
US20180000465A1 (en) | Integrated painless bone marrow biopsy device | |
US20070032740A1 (en) | Biopsy device with fluid delivery to tissue specimens | |
CN219480179U (zh) | 睾丸穿刺套件 | |
US20240226459A9 (en) | Mixing and injection system including a tracking sens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6915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