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34608B -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一体式塑壳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一体式塑壳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734608B CN114734608B CN202210452767.2A CN202210452767A CN114734608B CN 114734608 B CN114734608 B CN 114734608B CN 202210452767 A CN202210452767 A CN 202210452767A CN 114734608 B CN114734608 B CN 11473460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ling cavity
- plate
- molded case
- piston
- fixedly conne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389 magnet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84—Safety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2602—Mould construction el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005—Ejector constructions; Ejector operating mechanis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3—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using fluid under press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6—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塑壳断路器的一体式塑壳模具,包括固定板、上模与下模,所述上模与下模分别安装于两个固定板上,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安装有两个液压缸,上方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安装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与上模连通,所述上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两个上密封腔。该发明,便于对上下模的对齐程度进行检测,在每次合模时均可提示工作人员上下模是否对齐,减少误差发生,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提示在工件脱模时无需工作人员反复按压控制按钮,可在上下模分离后自动完成脱模处理,工作人员可直接拿取工件即可,方便快捷,更加智能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断路器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塑壳断路器的一体式塑壳模具。
背景技术
塑壳断路器能够在电流超过跳脱设定后自动切断电流,塑壳指的是用塑料绝缘体来作为装置的外壳,用来隔离导体之间以及接地金属部分,塑壳通常采用模具进行注塑生产。
现有技术中,塑壳模具是上下模对齐安装,为了保证工件生产精度,部分塑壳模具上还加装了限位机构,来保证在运动过程中上下模具始终对齐,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因安装零件松动、模具自身发生形变,都会导致上下模具无法对齐,甚至将限位机构一同带动,在上下模具偏移后,并不会及时提示工作人员,还需要后期进行仔细检修,才可发生偏移问题,但在此过程中,影响工件的生产质量,同时现有的塑壳模具,在脱模时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将其抠出,易造成工件损害,部分具备脱模功能的模具,在需要脱模时需要工作人员按压控制按钮,当大批量生产工件时,则需要反复按压按钮,增加工作人员劳动量,不够智能化,不便于使用,为此我们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塑壳断路器的一体式塑壳模具来解决该类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相关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壳断路器的一体式塑壳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一体式塑壳模具,包括两个固定板、上模与下模,所述上模与下模分别安装于两个固定板的外侧,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安装有两个液压缸,上方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安装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与上模连通,在所述上模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上密封腔,在所述下模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下密封腔,所述上密封腔与下密封腔的内部均开设有通孔,且在所述下密封腔与上密封腔的通孔内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两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面上均固定连接有活塞头,两个所述活塞头的圆周面分别与下密封腔和上密封腔内的通孔内壁紧密接触,下密封腔内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另一端面上设置有弹力件,所述上密封腔的内部安装有电动推杆,上密封腔内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另一端面上与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下密封腔上安装有蓄电池,所述下密封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外侧与蓄电池的外侧均安装有触点,所述触点通过导线连接有提示灯,所述提示灯安装于下密封腔的外侧,所述下密封腔与上密封腔上均一体成型有横板,两所述横板上下对齐排列,所述下模的内部设置有脱模组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脱模组件包括包括强磁铁、活塞管、第二支撑板、第二活塞板、两根导管、连接杆与脱模板;所述活塞管嵌设于下模的内部,两所述导管的一端分别与活塞管的两端连通,且其中一所述导管的自由端延伸于下模的内部,另一所述导管的自由端贯穿于下方的固定板内部;所述第二支撑板滑动连接于活塞管的内部,所述第二活塞板安装于第二支撑板的一端面上,且所述第二活塞板圆周面与活塞管的内壁紧密接触;所述强磁铁滑动连接于下模内部开设的空腔内,所述强磁铁的圆周面与下密封腔内的第一支撑板的外侧磁性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强磁铁的外侧,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活塞管内并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板上,所述脱模板滑动连接于下模的内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连接杆与活塞管的连接处做密封处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下模上对称连接有两个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顶端均固定连接于脱模板的外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弹力件包括第二伸缩杆与弹簧,所述下密封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杆,所述第二伸缩杆与弹簧的顶端均固定连接于安装杆的中部,所述第二伸缩杆与弹簧的底端均固定连接于下密封腔内的第一支撑板的外侧,所述弹簧套设于第二伸缩杆的中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下密封腔与上密封腔的端口处均固定连接有滤板,两个所述滤板处于两个第一支撑板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下方所述固定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下密封腔的内部开设有环形槽,所述滑动板的外侧滑动连接于环形槽的内部。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当上模与下模通过液压缸的运动完成合模后,此时上密封腔与下密封腔外侧接触并处于连通状态,随后利用电动推杆带动上密封腔内的第一支撑板向下运动,当两个横板处于对齐状态时,上密封腔内的活塞头将把上密封腔内的气体挤压于下密封腔的内部,随后推动下密封腔内的活塞头,使下密封腔内气体被推动,从而使滑动板带动其端面上的两个触点与蓄电池上的两个触点接触,随即提示灯通电发光,工作人员观察提示灯亮起后,即说明两个横板正常对齐,即上模与下模处于对齐状态,随后主管人员可由进料斗将物料引入,对工件进行生产。
(2)本方案当在合模过程中,当两个横板处于未对齐状态时,从而上密封腔与下密封腔的连通处形成错位现象,而在电动推杆带动上密封腔内的活塞头运动时气体将流出,随后滑动板无法受压运动,从而提示灯不会亮起,此时工作人员未看到提示灯亮起,即可进行报修,减少物料浪费,降低残次品生产率。
(3)本方案当两第一支撑板运动至原位的过程中,强磁铁将跟随下密封腔内的第一支撑板向上运动,从而使连接杆带动第二活塞板向上运动,将活塞管内的气体由其中一导管排向至下模的内部,使脱模板被顶起,完成对工件的脱模处理,便于工作人员直接对工件进行拿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正面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图2中B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结构图2中C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结构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固定板;2、上模;3、下模;4、液压缸;5、进料斗;6、上密封腔;7、电动推杆;8、下密封腔;9、活塞头;10、蓄电池;11、滑动板;12、触点;13、横板;15、脱模组件;151、强磁铁;152、活塞管;153、第二支撑板;154、第二活塞板;155、导管;156、连接杆;157、脱模板;16、第一伸缩杆;17、弹力件;171、第二伸缩杆;172、弹簧;173、安装杆;18、第一支撑板;19、滤板;20、提示灯;21、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一种塑壳断路器的一体式塑壳模具,包括两个固定板1、上模2与下模3,上模2与下模3分别安装于两个固定板1的相向侧面;两个固定板1之间对称安装有两个液压缸4,上方固定板1的内部安装有进料斗5,进料斗5与上模2连通。
请参阅图2~4,其中,在上模2的外侧壁处固定连接有两个上密封腔6,下模3的外侧壁处固定连接有两个下密封腔8,且上密封腔6、下密封腔8的内部均开设有通孔;在下密封腔8与上密封腔6的外端面上均一体成型有横板13。
在下密封腔8与上密封腔6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8,两第一支撑板18的一端面均固定连接有活塞头9,两个活塞头9的外圆周面分别与下密封腔8和上密封腔6内的通孔内壁紧密接触。
在下密封腔8内的第一支撑板18另一端面设置有弹力件17,在上密封腔6的内部安装有电动推杆7,上密封腔6内的第一支撑板18另一端面与电动推杆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在下密封腔8上安装有蓄电池10,下密封腔8的内部横向滑动连接有一滑动板11,滑动板11的一端面与蓄电池10的外侧均安装有两个触点12,其中两个触点12通过导线连接有提示灯20,提示灯20安装于下密封腔8的外侧。
弹力件17包括第二伸缩杆171与弹簧172,下密封腔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杆173,第二伸缩杆171与弹簧172的顶端均固定连接于安装杆173的中部,第二伸缩杆171与弹簧172的底端均固定连接于下密封腔8内部的第一支撑板18上,弹簧172套设于第二伸缩杆171的中部。
本发明中,利用第二伸缩杆171的设置,便于对下密封腔8内的第一支撑板18的运动范围进行限位,减少其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偏移现象,配合弹簧172的弹力影响,可在上密封腔6与下密封腔8分离时,利用弹力带动下密封腔8内的第一支撑板18运动至原位。
本发明中,根据两个固定板1、上模2、下模3与两个液压缸4构成塑壳模具主体,当上模2与下模3通过液压缸4的运动完成合模后,此时上密封腔6与下密封腔8外侧接触,上密封腔6与下密封腔8处于连通状态,随后利用电动推杆7带动上密封腔6内部的第一支撑板18向下运动;当两个横板13处于对齐状态时,上密封腔6内部的活塞头9将上密封腔6内的气体朝下密封腔8方向挤压,随后气压作用于下密封腔8内部的活塞头9上,使下密封腔8内气体被推动,从而使滑动板11处于下密封腔8内滑动并使其两触点12与蓄电池10上的两触点12接触,随即提示灯20通电发光,工作人员观察提示灯20亮起后,即说明两个横板13正常对齐,即上模2与下模3处于对齐状态,随后主管人员可由进料斗5将物料引入,对工件进行生产。
在物料成型完毕后,再次启动液压缸4运动,带动上模2运动至原位,此时上模2与下模3将处于分离状态,与此同时,启动电动推杆7带动上密封腔6内部的第一支撑板18运动至原位;随后利用弹力件17的设置,可将下密封腔8内的第一支撑板18及活塞头9带动至原位,滑动板11也随之运动至原位,便于进行下一次的检测作业;在两第一支撑板18运动至原位的过程中,配合脱模组件15,可对成型后的工件进行顶出脱模,便于工作人员直接对工件进行拿取。
当在合模过程中,当两个横板13处于未对齐状态时,从而上密封腔6与下密封腔8的连通处产生错位现象,从而在电动推杆7带动上密封腔6内的活塞头9运动时,气体将会流出而滑动板11无法受压运动,从而提示灯20不会亮起,此时工作人员未看到提示灯20亮起,即可进行报修,减少物料浪费,降低残次品生产率。
请参阅图1~3,在下模3处对称设置有脱模组件15:脱模组件15包括强磁铁151、活塞管152、第二支撑板153、第二活塞板154、两根导管155、连接杆156与脱模板157;活塞管152嵌设于下模3的内部,两导管155的一端分别与活塞管152的两端连通,且其中一导管155的自由端延伸于下模3的内部,另一导管155的自由端贯穿于下方的固定板1内部;第二支撑板153滑动连接于活塞管152的内部,第二活塞板154安装于第二支撑板153的一端面上,且第二活塞板154圆周面与活塞管152的内壁紧密接触。
强磁铁151滑动连接于下模3的内部开设的空腔内,强磁铁151的圆周面与下密封腔8内的第一支撑板18外圆周面磁性连接,连接杆156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强磁铁151的外侧,连接杆156的另一端延伸至活塞管152内并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板153上,脱模板157滑动连接于下模3的内部。
本发明中,在下密封腔8内的第一支撑板18向下运动时,由于强磁铁151的外侧与下密封腔8内的第一支撑板18的外侧磁性连接,从而强磁铁151将向下跟随运动,使连接杆156带动第二支撑板153连通第二活塞板154在活塞管152的内部向下运动,使脱模板157底部的气体由其中一导管155被转移至活塞管152的内部,活塞管152内多余气体将由另一导管155排出,此时脱模板157运动至合适位置;当下密封腔8内的第一支撑板18向上运动时,此时即说明工件成型完成,需要进行脱模处理,随后强磁铁151将跟随下密封腔8内的第一支撑板18向上运动,从而使连接杆156带动第二活塞板154向上运动,将活塞管152内的气体由其中一导管155排向至下模3的内部,使脱模板157被顶起,完成对工件的脱模处理。
请参阅图1~3,其中:连接杆156与活塞管152的连接处做密封处理,便于保证活塞管152内的气密性,从而保证脱模作业的顺利完成。
请参阅图1~3,其中:下模3上对称连接有两个第一伸缩杆16,第一伸缩杆16的顶端均固定连接于脱模板157的端面上。利用第一伸缩杆16的设置,便于对脱模板157的运动范围进行限位,减少其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偏移现象,同时可对其进行支撑,减少脱模板157在运动至最下方时与下模3的内底壁接触,使导管155内的气体无法到达脱模板157底部的现象发生,保证脱模作业正常完成。
请参阅图1~3,其中:下密封腔8与上密封腔6的端口处均固定连接有滤板19,两个滤板19处于两个第一支撑板18之间。利用滤板19的设置,便于减少外界杂物进入上密封腔6与下密封腔8内部的现象发生,减少出现意外情况。
请参阅图1,其中:下方固定板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21。利用控制面板21的设置,便于用户对整个装置内部电器元件进行控制,更加便捷。
请参阅图1~3,其中:下密封腔8的内部开设有环形槽,滑动板11的外侧滑动连接至环形槽的内部。采用环形槽的设置,对滑动板11的运动进行限位,保证其滑动效果,减少偏移现象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各设备均为市场常见设备,具体使用时可根据需求选择,且各设备的电路连接关系均属于简单的串联、并联连接电路,在电路连接这一块并不存在创新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较为容易的实现,属于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工作原理:当上模2与下模3通过液压缸4的运动完成合模后,上密封腔6与下密封腔8外侧接触并处于连通状态,两个横板13处于对齐状态,随后利用电动推杆7带动上密封腔6内的第一支撑板18向下运动,上密封腔6内的活塞头9将把上密封腔6内的气体挤压至下密封腔8的内部,进而推动下密封腔8内的活塞头9使下密封腔8内气体流动,从而使滑动板11滑动并带动其端面上的两个触点12与蓄电池10上的两个触点12接触,随即提示灯20通电发光,工作人员观察提示灯20亮起后,即说明两个横板13正常对齐,即上模2与下模3处于对齐状态,随后主管人员可由进料斗5将物料引入,对工件进行生产;
在下密封腔8内的第一支撑板18向下运动时,由于强磁铁151与下密封腔8内的第一支撑板18磁性连接,从而强磁铁151将向下跟随运动,使连接杆156带动第二支撑板153连通第二活塞板154在活塞管152的内部向下运动,使脱模板157底部的气体由其中一导管155被转移至活塞管152的内部,活塞管152内多余气体将由另一导管155排出,此时脱模板157运动至合适位置,在物料成型完毕后,再次启动液压缸4运动,带动上模2运动至原位,此时上模2与下模3将处于分离状态,与此同时,启动电动推杆7带动上密封腔6内的第一支撑板18运动至原位,随后利用弹力件17的设置,可将下密封腔8内的第一支撑板18连同下密封腔8内的活塞头9带动至原位,而将滑动板11滑动使其运动至原位,便于进行下一次的检测作业,当两第一支撑板18运动至原位的过程中,强磁铁151将跟随下密封腔8内的第一支撑板18向上运动,从而使连接杆156带动第二活塞板154向上运动,将活塞管152内的气体由其中一导管155排向至下模3的内部,使脱模板157被顶起,同时利用第一伸缩杆16的设置,便于对脱模板157的运动范围进行限位,减少脱模板157在运动至最下方时与下模3的内底壁接触,使导管155内的气体无法到达脱模板157底部的现象发生,保证脱模作业正常完成;
当在合模过程中,当两个横板13处于未对齐状态时,从而上密封腔6与下密封腔8的连通处错位现象,而在电动推杆7带动上密封腔6内的活塞头9运动时,气体将流出,随后滑动板11无法受压运动,从而提示灯20不会亮起,此时工作人员未看到提示灯20亮起,即可进行报修,对上模2、下模3的对齐程度进行检测,通过在每次合模时均可提示工作人员上模2、下模3是否对齐,减少误差发生,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提示在工件脱模时无需工作人员反复按压控制按钮,可在上模2、下模3分离后自动完成脱模处理,工作人员可直接拿取工件即可,方便快捷,更加智能化。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塑壳断路器的一体式塑壳模具,包括两个固定板(1)、上模(2)与下模(3),所述上模(2)与下模(3)分别安装于两个固定板(1)上,两所述固定板(1)之间安装有两个液压缸(4),上方所述固定板(1)的内部安装有进料斗(5),所述进料斗(5)与上模(2)连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模(2)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上密封腔(6),在所述下模(3)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下密封腔(8),所述上密封腔(6)与下密封腔(8)的内部均开设有通孔,且在所述下密封腔(8)与上密封腔(6)的通孔内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8),两所述第一支撑板(18)的一端面上均固定连接有活塞头(9),两所述活塞头(9)的外圆周面分别与下密封腔(8)和上密封腔(6)内的通孔紧密接触,下密封腔(8)内的所述第一支撑板(18)另一端面上设置有弹力件(17),所述上密封腔(6)的内部安装有电动推杆(7),上密封腔(6)内的所述第一支撑板(18)另一端面上与所述电动推杆(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下密封腔(8)上安装有蓄电池(10),所述下密封腔(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板(11),所述滑动板(11)的外侧与蓄电池(10)的外侧均安装有触点(12),所述触点(12)通过导线连接有提示灯(20),所述提示灯(20)安装于下密封腔(8)的外侧,所述下密封腔(8)与上密封腔(6)上均一体成型有横板(13),两所述横板(13)上下对齐排列,所述下模(3)的内部设置有脱模组件(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壳断路器的一体式塑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组件(15)包括强磁铁(151)、活塞管(152)、第二支撑板(153)、第二活塞板(154)、两根导管(155)、连接杆(156)与脱模板(157);所述活塞管(152)嵌设于下模(3)的内部,两所述导管(155)的一端分别与活塞管(152)的两端连通,且其中一所述导管(155)的自由端延伸于下模(3)的内部,另一所述导管(155)的自由端贯穿于下方的固定板(1)内部;所述第二支撑板(153)滑动连接于活塞管(152)的内部,所述第二活塞板(154)安装于第二支撑板(153)的一端面上,且所述第二活塞板(154)圆周面与活塞管(152)的内壁紧密接触;所述强磁铁(151)滑动连接于下模(3)内部开设的空腔内,所述强磁铁(151)的圆周面与下密封腔(8)内的第一支撑板(18)的外侧磁性连接,所述连接杆(156)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强磁铁(151)的外侧,所述连接杆(156)的另一端延伸至活塞管(152)内并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板(153)上,所述脱模板(157)滑动连接于下模(3)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塑壳断路器的一体式塑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56)与活塞管(152)的连接处做密封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塑壳断路器的一体式塑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3)上对称连接有两个第一伸缩杆(16),所述第一伸缩杆(16)的顶端均固定连接于脱模板(157)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壳断路器的一体式塑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件(17)包括第二伸缩杆(171)与弹簧(172),所述下密封腔(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杆(173),所述第二伸缩杆(171)与弹簧(172)的顶端均固定连接于安装杆(173)的中部,所述第二伸缩杆(171)与弹簧(172)的底端均固定连接于下密封腔(8)内的第一支撑板(18)的外侧,所述弹簧(172)套设于第二伸缩杆(171)的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壳断路器的一体式塑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密封腔(8)与上密封腔(6)的端口处均固定连接有滤板(19),两个所述滤板(19)处于两个第一支撑板(18)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壳断路器的一体式塑壳模具,其特征在于:下方所述固定板(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壳断路器的一体式塑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密封腔(8)的内部开设有环形槽,所述滑动板(11)的外侧滑动连接于环形槽的内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52767.2A CN114734608B (zh) | 2022-04-27 | 2022-04-27 |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一体式塑壳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52767.2A CN114734608B (zh) | 2022-04-27 | 2022-04-27 |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一体式塑壳模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34608A CN114734608A (zh) | 2022-07-12 |
CN114734608B true CN114734608B (zh) | 2024-05-03 |
Family
ID=82284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452767.2A Active CN114734608B (zh) | 2022-04-27 | 2022-04-27 |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一体式塑壳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73460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766347B (zh) * | 2024-01-11 | 2024-06-25 | 隆威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模块化漏电断路器及其生产设备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96503A (zh) * | 2015-07-31 | 2015-12-30 | 芜湖蓝博塑胶有限公司 | 卧式多模具注塑机 |
CN215713570U (zh) * | 2021-10-08 | 2022-02-01 | 常州市腾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纺丝箱体的找正装置 |
CN215697930U (zh) * | 2021-09-08 | 2022-02-01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定位效果好的工件铸造加工装置 |
-
2022
- 2022-04-27 CN CN202210452767.2A patent/CN11473460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96503A (zh) * | 2015-07-31 | 2015-12-30 | 芜湖蓝博塑胶有限公司 | 卧式多模具注塑机 |
CN215697930U (zh) * | 2021-09-08 | 2022-02-01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定位效果好的工件铸造加工装置 |
CN215713570U (zh) * | 2021-10-08 | 2022-02-01 | 常州市腾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纺丝箱体的找正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34608A (zh) | 2022-07-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734608B (zh) |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一体式塑壳模具 | |
CN210705810U (zh) | 一种产品注塑用脱模设备 | |
CN210552556U (zh) | 一种硅胶成型模具 | |
CN110978355A (zh) | 一种改进型橡胶皮膜模具 | |
CN212400076U (zh) | 一种应用在电容器胶塞生产线中的自动化辅助装置 | |
CN209775436U (zh) | 一种抽真空快速排气注塑模具结构 | |
CN112277272A (zh) | 一种用于注塑机的锁模装置及使用方法 | |
CN217670663U (zh) | 一种用于加工汽车开关装饰板模具 | |
CN209755826U (zh) | 模具的排气装置 | |
CN212621320U (zh) | 一种车灯模具测试设备 | |
CN212666584U (zh) | 一种液态硅胶注塑一体包胶成型模具 | |
CN113084083A (zh) | 集成式消失模模具 | |
CN212312661U (zh) | 一种橡胶制品的注塑成型机构 | |
CN114161629A (zh) | 一种密封圈硫化装置 | |
CN221736949U (zh) | 一种电源连接线生产加工模具 | |
CN220382149U (zh) | 电池封口模具 | |
CN220784779U (zh) | 一种电子插接件注塑成型装置 | |
CN217648829U (zh) | 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汽车配件生产用注塑模具 | |
CN219564085U (zh) | 一种具有快换功能的吹瓶模具治具 | |
CN218985429U (zh) | 硅胶成型模芯气动脱模工装 | |
CN217916456U (zh) | 一种汽车线束生产用注塑装置 | |
CN219405530U (zh) | 一种互换性实心轮胎模具 | |
CN217073094U (zh) | 一种橡胶密封圈模具 | |
CN222039301U (zh) | 一种模具合模装置 | |
CN220095290U (zh) | 一种压注式t型圈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