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24460A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724460A CN114724460A CN202210333018.8A CN202210333018A CN114724460A CN 114724460 A CN114724460 A CN 114724460A CN 202210333018 A CN202210333018 A CN 202210333018A CN 114724460 A CN114724460 A CN 11472446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strate
- groove
- display panel
- layer
- groove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2—Rigid substrates, e.g. inorganic substrat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86/0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 H10D86/4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characterised by multiple TFTs
- H10D86/441—Interconnections, e.g. scanning lines
- H10D86/443—Interconnections, e.g. scanning lines adapted for preventing breakage, peeling or short circuiting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86/0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 H10D86/4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characterised by multiple TF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86/0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 H10D86/4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characterised by multiple TFTs
- H10D86/6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characterised by multiple TFTs wherein the TFTs are in active matr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框胶层,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基底、多个信号走线和绝缘层,第一基板包括在厚度方向上穿过绝缘层的第一槽结构,框胶层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一槽结构内并与所述第一基底贴合;本申请通过在所述第一基板中设置穿过所述绝缘层的第一槽结构,并使框胶层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一槽结构内并与所述第一基底贴合,从而将所述绝缘层与所述信号走线之间的水汽通道阻断,避免了水汽从所述绝缘层与所述信号走线之间进入显示面板内,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密封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窄边框显示产品受到广泛关注。
目前,在窄边框显示面板中,受限于窄边框的设计要求,使得框胶的宽度较小,降低了框胶的密封性能,如图1所示,在密封信赖测试中,水汽极易从框胶位置处的绝缘材料层和金属走线层之间进入,导致金属走线层在绝缘材料层上过孔换线的位置发生腐蚀,在显示面板显示过程中出现水平密集线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窄边框显示面板中水汽容易从框胶位置处的绝缘材料层和金属走线层之间进入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基底、设置于所述基底上的多个信号走线、以及设置于多个所述信号走线远离所述第一基底一侧的绝缘层;
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
框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包括在厚度方向上穿过所述绝缘层且位于所述框胶子区内的第一槽结构,所述框胶层的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一槽结构内并与所述第一基底贴合。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基板中设置穿过所述绝缘层的第一槽结构,并使框胶层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一槽结构内并与所述第一基底贴合,从而将所述绝缘层与所述信号走线之间的水汽通道阻断,避免了水汽从所述绝缘层与所述信号走线之间进入显示面板内,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密封性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槽结构包括至少一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位于各所述信号走线之间,所述框胶层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的第一填充部。
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第一填充部阻断所述绝缘层与所述信号走线之间的水汽通道,避免了水汽从所述绝缘层与所述信号走线之间进入显示面板内,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密封性能;显然,所述第一填充部的材料为框胶材料,将所述第一填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也即使所述第一填充部与所述第一基底直接粘接,同时,也增加了所述框胶层与所述第一基板整体的接触面积,不仅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密封性能,也保证了所述框胶层与所述第一基板粘接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一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与对应的相邻两所述信号走线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一填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信号走线侧边接触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设置成与对应的相邻两所述信号走线之间的间距相等,也即是将所述绝缘层位于相邻两所述信号走线之间的部分全部图案化以形成所述第一凹槽,最大化的提高了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增加了所述第一填充部的宽度,提高了所述第一填充部对位于所述绝缘层与所述信号走线之间水汽通道的阻隔效果,同时,也增加了所述框胶层与所述第一基板整体的接触面积。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槽结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凹槽,任意相邻的两所述信号走线之间均设有一所述第一凹槽。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任一相邻两所述信号走线之间均设有一所述第一凹槽,也即是在所述绝缘层上尽可能多的开设所述第一凹槽,在每一相邻两所述信号走线之间均能通过所述填充部实现水汽阻隔。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槽结构包括至少一第二凹槽,各所述信号走线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正投影,所述框胶层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的第二填充部。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第二凹槽开设于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信号走线上方的位置,且所述第二凹槽穿过所述绝缘层,以使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的第二填充部直接与所述信号走线粘接,从而便于阻断所述绝缘层与所述信号走线之间的水汽通道,提高所述显示面板的密封性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基底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底靠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遮光层;
其中,所述第二基板包括在厚度方向上穿过所述遮光层上的第二槽结构,所述框胶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二槽结构内并与所述第二基底贴合。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遮光层上设置第二槽结构,以降低所述遮光层在所述第二槽结构位置的厚度,从而阻断水汽从所述遮光层侵入的通道。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槽结构包括至少一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在厚度方向上穿过所述遮光层,所述框胶层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内的第三填充部;
各所述信号走线在所述第二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三凹槽在所述第二基底上的正投影。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内的所述第三填充部将位于所述遮光层位置的水汽通道隔断,进一步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密封性能,并且,通过将所述第三凹槽设置在各所述信号走线覆盖的区域内,通过各所述信号走线进行遮挡背光,从而避免了显示面板漏光的问题。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槽结构包括至少一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遮光层的厚度,所述框胶层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四凹槽内的第四填充部;
所述第四凹槽在所述第二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各所述信号走线在所述第二基底上的正投影不重叠。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遮光层上设置所述第三凹槽的基础上,所述第二槽结构包括位于所述框胶子区内的至少一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遮光层的厚度,所述框胶层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四凹槽内的第四填充部,通过所述第四凹槽进一步减薄所述遮光层,降低在所述遮光层处形成水汽通道的可能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基底、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底靠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遮光层、以及设置于所述遮光层靠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金属层;
其中,所述第二基板包括开设于所述遮光层上的第二槽结构,所述金属层延伸至所述第二槽结构内并与所述第二基底贴合,且所述金属层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槽结构内的凹部,所述框胶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延伸至所述凹部内且与所述金属层贴合。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金属层的所述凹部和所述框胶层填充到所述凹部内,以降低在水汽从所述遮光层侵入的可能性。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前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所述显示面板结合的背光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基板中设置穿过所述绝缘层的第一槽结构,并使框胶层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一槽结构内并与所述第一基底贴合,从而将所述绝缘层与所述信号走线之间的水汽通道阻断,避免了水汽从所述绝缘层与所述信号走线之间进入显示面板内,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3为图2在A-A处截面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在A-A处截面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在A-A处截面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在A-A处截面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请参阅图2~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包括显示区100和与所述显示区100相邻的非显示区200,所述非显示区200包括一框胶子区300,所述显示面板1包括:
第一基板10,包括第一基底11、设置于所述基底上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框胶子区300内的多个信号走线12、以及设置于多个所述信号走线12远离所述第一基底11一侧的绝缘层13;
第二基板20,与所述第一基板10相对设置;
框胶层30,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10与所述第二基板20之间且位于所述框胶子区300内;
其中,所述第一基板10包括在厚度方向上穿过所述绝缘层13且位于所述框胶子区300内的第一槽结构,所述框胶层30的远离所述第二基板20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一槽结构内并与所述第一基底11贴合。
可以理解的是,目前,在窄边框显示面板中,受限于窄边框的设计要求,使得框胶的宽度较小,降低了框胶的密封性能,如图1所示,在密封信赖测试中,水汽极易从框胶01位置处的绝缘材料层02和金属走线层03之间进入,导致金属走线层03在绝缘材料层02上过孔04换线的位置发生腐蚀;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基板10中设置穿过所述绝缘层13的第一槽结构,并使框胶层30远离所述第二基板20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一槽结构内并与所述第一基底11贴合,从而将所述绝缘层13与所述信号走线12之间的水汽通道阻断,避免了水汽从所述绝缘层13与所述信号走线12之间进入显示面板1内,提高了显示面板1的密封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绝缘层13上设置所述第一槽结构,可以在制作所述绝缘层13的图案化工艺中调整光罩设计,以在所述绝缘层13上形成所述第一槽结构,不会额外增加制作工艺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6,所述第一槽结构包括位于所述框胶子区300内的至少一第一凹槽131,且所述第一凹槽131位于各所述信号走线12之间,所述框胶层30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131内的第一填充部31。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凹槽131位于各所述信号走线12之间,用于将在各所述信号走线12之间的位置将所述绝缘层13隔断,所述框胶层30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131内的第一填充部31,通过所述第一填充部31阻断所述绝缘层13与所述信号走线12之间的水汽通道,避免了水汽从所述绝缘层13与所述信号走线12之间进入显示面板1内,提高了显示面板1的密封性能;显然,所述第一填充部31的材料为框胶01材料,将所述第一填充部31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131内,也即使所述第一填充部31与所述第一基底11直接粘接,同时,也增加了所述框胶层30与所述第一基板10整体的接触面积,不仅提高了显示面板1的密封性能,也保证了所述框胶层30与所述第一基板10粘接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图6,一所述第一凹槽131的宽度与对应的相邻两所述信号走线12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一填充部31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131内且与所述信号走线12侧边接触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将所述第一凹槽131的宽度设置成与对应的相邻两所述信号走线12之间的间距相等,也即是将所述绝缘层13位于相邻两所述信号走线12之间的部分全部图案化以形成所述第一凹槽131,最大化的提高了所述第一凹槽131的宽度,增加了所述第一填充部31的宽度,提高了所述第一填充部31对位于所述绝缘层13与所述信号走线12之间水汽通道的阻隔效果,同时,也增加了所述框胶层30与所述第一基板10整体的接触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6,所述第一槽结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凹槽131,在所述框胶子区300内,任意相邻的两所述信号走线12之间均设有一所述第一凹槽131。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槽结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凹槽131,在所述框胶子区300内,任一相邻两所述信号走线12之间均设有一所述第一凹槽131,也即是在所述绝缘层13上尽可能多的开设所述第一凹槽131,在每一相邻两所述信号走线12之间均能通过所述填充部实现水汽阻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述第一槽结构包括位于所述框胶子区300内的至少一第二凹槽132,各所述信号走线12在所述第一基底11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凹槽132在所述第一基底11上的正投影,所述框胶层30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132内的第二填充部32。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槽结构包括位于所述框胶子区300内的至少一第二凹槽132,各所述信号走线12在所述第一基底11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凹槽132在所述第一基底11上的正投影,也即是,所述第二凹槽132开设于所述绝缘层13位于所述信号走线12上方的位置,且所述第二凹槽132穿过所述绝缘层13,以使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132内的第二填充部32直接与所述信号走线12粘接,从而便于阻断所述绝缘层13与所述信号走线12之间的水汽通道,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的密封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5,所述第二基板20包括第二基底21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底21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0一侧的遮光层22;
其中,所述第二基板20包括开设于所述遮光层22上且位于所述框胶子区300内的第二槽结构,所述框胶层30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0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二槽结构内并与所述第二基板20贴合。
可以理解的是,目前,在窄边框显示面板1中,受限于窄边框的设计要求,使得框胶01的宽度较小,降低了框胶01的密封性能,在密封信赖测试中,如图1所示,由于彩膜层中的黑色矩阵05的材料具有吸水性,水汽较易在所述黑色矩阵05的位置形成水汽通道,降低了显示面板1的密封可靠性。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遮光层22上设置第二槽结构,以降低所述遮光层22在所述第二槽结构位置的厚度,从而降低在水汽从所述遮光层22侵入的可能性,具体的,所述遮光层22可以采用黑色色阻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5,所述第二槽结构包括位于所述框胶子区300内的至少一第三凹槽221,所述第三凹槽221穿过所述遮光层22,所述框胶层30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221内的第三填充部33;
各所述信号走线12在所述第二基底21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三凹槽221在所述第二基底21上的正投影。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槽结构包括位于所述框胶子区300内的至少一第三凹槽221,所述第三凹槽221穿过所述遮光层22,从而使得所述遮光层22在所述第三凹槽221的位置断开,避免水汽从所述遮光层22的位置进入,所述框胶层30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221内的第三填充部33,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221内的所述第三填充部33将位于所述遮光层22位置的水汽通道隔断,进一步提高了显示面板1的密封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各所述信号走线12在所述第二基底21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三凹槽221在所述第二基底21上的正投影,当所述第三凹槽221穿过所述遮光层22时,所述遮光层22在所述第三凹槽221处无法进行遮光,会导致显示面板1漏光的问题,通过将所述第三凹槽221设置在各所述信号走线12覆盖的区域内,通过各所述信号走线12进行遮挡背光,从而避免了显示面板1漏光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述第二槽结构包括位于所述框胶子区300内的至少一第四凹槽222,所述第四凹槽222的深度小于所述遮光层22的厚度,所述框胶层30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四凹槽222内的第四填充部34;
所述第四凹槽222在所述第二基底21上的正投影与各所述信号走线12在所述第二基底21上的正投影不重叠。
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遮光层22上设置所述第三凹槽221的基础上,所述第二槽结构包括位于所述框胶子区300内的至少一第四凹槽222,所述第四凹槽222的深度小于所述遮光层22的厚度,所述框胶层30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四凹槽222内的第四填充部34,通过所述第四凹槽222进一步减薄所述遮光层22,降低在所述遮光层22处形成水汽通道的可能性,显然,所述第四凹槽222的深度小于所述遮光层22的厚度,所述遮光层22在所述第四凹槽222的位置还可以实现遮光的作用,所述第四凹槽222在所述第二基底21上的正投影可以与各所述信号走线12在所述第二基底21上的正投影不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5,所述第二基板20包括第二基底21、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底21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0一侧的遮光层22、以及设置于所述遮光层22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0一侧的金属层23;
其中,所述第二基板20包括开设于所述遮光层22上的第二槽结构,所述金属层23延伸至所述第二槽结构内并与所述第二基底21贴合,且所述金属层23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槽结构内的凹部231,所述框胶层30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0的一侧延伸至所述凹部231内且与所述金属层23贴合。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金属层23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槽结构的深度,所述金属层23在所述第二槽结构内的形成凹部231,所述框胶层30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0的一侧延伸至所述凹部231内,通过所述金属层23的所述凹部231和所述框胶层30填充到所述凹部231内,以降低在水汽从所述遮光层22侵入的可能性。具体的,所述金属层23可以是公共电极层,可以在所述框胶层30内设置金球,所述公共电极层可以通过内嵌金球的所述框胶层30与所述信号走线12连接。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前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1,还包括与所述显示面板结合的背光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所述第一基板10中设置穿过所述绝缘层13的第一槽结构,并使框胶层30远离所述第二基板20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一槽结构内,从而将所述绝缘层13与所述信号走线12之间的水汽通道阻断,避免了水汽从所述绝缘层13与所述信号走线12之间进入显示面板1内,提高了显示面板1的密封性能。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基底、设置于所述基底上的多个信号走线、以及设置于多个所述信号走线远离所述第一基底一侧的绝缘层;
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
框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包括在厚度方向穿过所述绝缘层的第一槽结构,所述框胶层的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一槽结构内并与所述第一基底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结构包括至少一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位于各所述信号走线之间,所述框胶层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的第一填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一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与对应的相邻两所述信号走线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一填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信号走线侧边接触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结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凹槽,任意相邻的两所述信号走线之间均设有一所述第一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结构包括至少一第二凹槽,各所述信号走线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正投影,所述框胶层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的第二填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基底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底靠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遮光层;
其中,所述第二基板包括开设于所述遮光层上的第二槽结构,所述框胶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二槽结构内并与所述第二基底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结构包括至少一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在厚度方向上穿过所述遮光层,所述框胶层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内的第三填充部;
各所述信号走线在所述第二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三凹槽在所述第二基底上的正投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结构包括至少一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遮光层的厚度,所述框胶层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四凹槽内的第四填充部;
所述第四凹槽在所述第二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各所述信号走线在所述第二基底上的正投影不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基底、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底靠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遮光层、以及设置于所述遮光层靠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金属层;
其中,所述第二基板包括开设于所述遮光层上的第二槽结构,所述金属层延伸至所述第二槽结构内并与所述第二基底贴合,且所述金属层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槽结构内的凹部,所述框胶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延伸至所述凹部内且与所述金属层贴合。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所述显示面板结合的背光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33018.8A CN114724460B (zh) | 2022-03-30 | 2022-03-30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PCT/CN2022/086586 WO2023184576A1 (zh) | 2022-03-30 | 2022-04-13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US17/755,282 US20240170501A1 (en) | 2022-03-30 | 2022-04-13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33018.8A CN114724460B (zh) | 2022-03-30 | 2022-03-30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24460A true CN114724460A (zh) | 2022-07-08 |
CN114724460B CN114724460B (zh) | 2023-10-31 |
Family
ID=82238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333018.8A Active CN114724460B (zh) | 2022-03-30 | 2022-03-30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170501A1 (zh) |
CN (1) | CN114724460B (zh) |
WO (1) | WO2023184576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561935A (zh) * | 2022-09-05 | 2023-01-03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5830995A (zh) * | 2022-12-29 | 2023-03-21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CN115981055A (zh) * | 2022-12-16 | 2023-04-18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TWI853562B (zh) * | 2022-11-16 | 2024-08-21 |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裝置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77679A (zh) * | 2015-04-30 | 2015-07-15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9541825A (zh) * | 2018-09-30 | 2019-03-29 | 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和显示面板 |
CN209911704U (zh) * | 2019-05-07 | 2020-01-07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0687732A (zh) * | 2019-10-29 | 2020-01-14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0824785A (zh) * | 2019-10-28 | 2020-02-21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3219737A (zh) * | 2021-04-20 | 2021-08-06 |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3687533A (zh) * | 2021-08-02 | 2021-11-23 | 惠州华星光电显示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CN113867025A (zh) * | 2021-09-23 | 2021-12-31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288846B (en) * | 2006-06-16 | 2007-10-21 | Innolux Display Corp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CN107544175B (zh) * | 2017-09-27 | 2020-05-1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板及显示装置 |
CN108398835A (zh) * | 2018-03-26 | 2018-08-1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CN111244039B (zh) * | 2018-11-29 | 2025-03-07 |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密封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
2022
- 2022-03-30 CN CN202210333018.8A patent/CN114724460B/zh active Active
- 2022-04-13 US US17/755,282 patent/US20240170501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04-13 WO PCT/CN2022/086586 patent/WO2023184576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77679A (zh) * | 2015-04-30 | 2015-07-15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9541825A (zh) * | 2018-09-30 | 2019-03-29 | 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和显示面板 |
CN209911704U (zh) * | 2019-05-07 | 2020-01-07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0824785A (zh) * | 2019-10-28 | 2020-02-21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0687732A (zh) * | 2019-10-29 | 2020-01-14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3219737A (zh) * | 2021-04-20 | 2021-08-06 |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3687533A (zh) * | 2021-08-02 | 2021-11-23 | 惠州华星光电显示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CN113867025A (zh) * | 2021-09-23 | 2021-12-31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561935A (zh) * | 2022-09-05 | 2023-01-03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TWI853562B (zh) * | 2022-11-16 | 2024-08-21 |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裝置 |
CN115981055A (zh) * | 2022-12-16 | 2023-04-18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5830995A (zh) * | 2022-12-29 | 2023-03-21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CN115830995B (zh) * | 2022-12-29 | 2024-06-11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24460B (zh) | 2023-10-31 |
US20240170501A1 (en) | 2024-05-23 |
WO2023184576A1 (zh) | 2023-10-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724460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KR102230485B1 (ko) | 표시패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CN109671865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2750883A (zh) |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
KR100500186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KR20070056553A (ko) | 게이트 인 패널 구조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WO2021217806A1 (zh) | 一种显示面板 | |
CN111638616B (zh) |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
TWI753735B (zh) | 顯示裝置 | |
JP2017026874A (ja) | 表示装置 | |
CN110596962B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WO2017028485A1 (zh) |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1769155A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TWI401495B (zh) | 顯示面板 | |
CN206301055U (zh) | 一种偏光片和显示装置 | |
CN115167038B (zh) | 显示面板 | |
CN106125991B (zh)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
JP5154315B2 (ja) | 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電子機器 | |
CN111916463A (zh) | 阵列基板、其制备方法及显示面板 | |
CN115704978B (zh) |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WO2024044893A1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2786620A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221595469U (zh) |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 |
CN119730530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222280995U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