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04537A - 一种铝合金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铝合金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704537A CN114704537A CN202210413408.6A CN202210413408A CN114704537A CN 114704537 A CN114704537 A CN 114704537A CN 202210413408 A CN202210413408 A CN 202210413408A CN 114704537 A CN114704537 A CN 11470453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lt
- groove
- member body
- component
- stri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7/00—Connections of rods or tubes, e.g. of non-circular section, mutually, including resilient connections
- F16B7/18—Connections of rods or tubes, e.g. of non-circular section, mutually, including resilient connections using screw-thread elements
- F16B7/187—Connections of rods or tubes, e.g. of non-circular section, mutually, including resilient connections using screw-thread elements with sliding nuts or other additional connecting members for joining profiles provided with grooves or channe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铝合金构件,涉及型材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是:第一构件本体与第二构件本体垂直设置,第一构件本体的端部面与第二构件本体的侧面抵接;第一构件本体和第二构件本体通过连接组件连接,连接组件分别插接在第一构件本体和第二构件本体的角槽内,并通过紧固件紧固连接,连接组件将第一构件本体的中心四棱柱夹紧,并将第二构件本体的中心四棱柱夹紧,将第一构件本体和第二构件本体紧固连接,同时将作用力分散到第一构件本体和第二构件本体的表面,减小第一构件本体和第二构件本体表面的局部压力,提高第一构件本体和第二构件本体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型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合金构件。
背景技术
铝合金构件是由铝合金制成的具有特定结构的金属型材,铝合金构件之间通常存在垂直对接和倾斜对接以形成特定的框架结构。
现有技术中的铝合金构件之间垂直连接时,通常采用内置连接件结合紧固件进行连接,或采用紧固件直接连接,或使用外置角条分别插入铝合金构件的角槽内结合紧固件进行连接。这些连接方式都需要在铝合金构件上设置螺纹孔,例如,螺钉与螺纹孔连接从而将相互对接的铝合金构件紧固在一起,螺钉旋紧后,螺钉的螺牙与螺纹孔的螺牙沿轴向挤压,由于铝合金构件通常为薄壁结构,螺纹孔的螺牙轴向长度较小,螺牙能够承受的最大螺钉轴向挤压力较小,铝合金构件对接后的连接紧固性低,并且由于在铝合金构件上设置螺孔,铝合金构件在螺孔处应力集中,并且在螺孔处的横截面积减小,导致铝合金构件连接强度降低。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螺孔的螺牙轴向长度小导致螺牙与螺钉之间的紧固力减小,铝合金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降低;设置在铝合金构件上的螺孔降低了铝合金构件的结构强度,降低了铝合金构件的连接强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铝合金构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铝合金构件连接强度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铝合金构件,包括构件本体,所述构件本体包括一个中心四棱柱、四个外角条、四个内角条以及四个支撑板,所述中心四棱柱设有圆柱形通孔,所述圆柱形通孔沿所述中心四棱柱的轴向设置;各所述支撑板绕所述中心四棱柱成中心对称设置,各所述支撑板分别位于所述中心四棱柱的四条棱边上;所述内角条带绕所述中心四棱柱成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内角条的开口朝向远离所述中心四棱柱的方向;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内角条和所述中心四棱柱之间,所述支撑板的一边与所述中心四棱柱的棱边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另一边与所述内角条的棱边固定连接;所述外角条绕所述中心四棱柱成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外角条的开口朝向所述中心四棱柱,所述内角条位于所述外角条和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内角条的横截面的边长小于所述外角条的横截面的边长,所述内角条的开口边缘与所述外角条的内侧面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外角条、所述内角条、所述支撑板以及所述中心四棱柱围绕成四个角槽;
所述构件本体具有多个,其中两个所述构件本体分别为第一构件本体和第二构件本体,所述第一构件本体与所述第二构件本体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构件本体的端部面与所述第二构件本体的侧面抵接;
所述铝合金构件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匚形安装块、正压条、第一螺栓、第二螺栓,所述匚形安装块和所述正压条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匚形安装块设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的端部,所述匚形安装块包括第一插接部、连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之间,所述第一插接部适于插接于所述第二构件本体一侧的所述角槽内,所述第二插接部适于插接于所述第二构件本体另一侧的所述角槽内,所述连接部适于插接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靠近所述第二构件本体的一侧的所述角槽内,所述第二构件本体的所述中心四棱柱夹在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之间;
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靠近所述第二构件的一侧的所述外角条沿平行于所述第二构件本体的方向抵接,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二构件本体一侧的所述外角条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的方向抵接,所述第二插接部与所述第二构件本体另一侧的所述外角条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的方向抵接;
所述正压条插接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远离所述第二构件本体的一侧的所述角槽内,所述第一构件本体的所述中心四棱柱夹在所述正压条和所述连接部之间;
所述第一螺栓的一端与所述正压条连接,所述第一螺栓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块连接,所述正压条和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螺栓夹紧所述第一构件本体的中心四棱柱;
所述第二螺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插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螺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插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通过所述第二螺栓夹紧所述第二构件本体的所述中心四棱柱。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构件,所述连接部内嵌有金属骨架,所述第一螺栓远离所述正压条的一端与所述金属骨架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栓位于所述第二构件本体的所述圆柱形通孔的内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插接部内部嵌有螺母,所述第二螺栓远离所述第一插接部的一端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侧压条和第三螺栓,所述第一侧压条位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的角槽内,所述第一侧压条位于所述正压条和所述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一侧压条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的中心四棱柱的侧面压紧配合,所述第三螺栓的一端与所述正压条连接,所述第三螺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压条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四螺栓,所述第四螺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压条连接,所述第四螺栓的另一端与所述金属骨架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侧压条、第五螺栓,所述第二侧压条位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的角槽内,所述第二侧压条位于所述正压条和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一构件本体的中心四棱柱夹在所述第一侧压条和所述第二侧压条之间,所述第五螺栓一端与所述正压条连接,所述第五螺栓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压条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六螺栓,所述第六螺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压条连接,所述第六螺栓的另一端与所述金属骨架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正压条远离所述第一构件本体的所述中心四棱柱的一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正压条两侧的所述第一构件本体的所述支撑板平行;所述第一侧压条远离所述第一构件本体的所述中心四棱柱的一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压条两侧的所述第一构件本体的所述支撑板平行;所述第二侧压条远离所述第一构件本体的所述中心四棱柱的一面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二侧压条两侧的所述第一构件本体的所述支撑板平行;
所述第三螺栓的一端位于所述凹槽,所述第三螺栓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螺栓垂直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的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三螺栓贯穿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的所述支撑板;所述第四螺栓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四螺栓垂直于所述第二侧压条和所述连接部之间的所述支撑板,所述第四螺栓贯穿所述第二侧压条和所述连接部之间的支撑板;所述第五螺栓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五螺栓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三凹槽,所述第五螺栓垂直于所述正压条和所述第二侧压条之间的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五螺栓贯穿所述正压条和所述第二侧压条之间的所述支撑板;所述第六螺栓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三凹槽,所述第六螺栓垂直于所述第二侧压条和所述连接部之间的所述支撑板,所述第六螺栓贯穿所述第二侧压条和所述连接部之间的所述支撑板。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构件本体的四个所述支撑板分别夹紧于所述正压条和所述第一侧压条之间、所述第一侧压条和所述连接部之间、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二侧压条之间、所述第二侧压条和所述正压条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压条、所述第二侧压条、所述匚形安装块由弹性材料制成;
所述正压条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远离所述第二构件本体的一侧的所述外角条沿平行于所述第二构件本体的方向抵接,所述第一侧压条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一侧的所述外角条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以及所述第二构件本体的方向抵接,所述第二侧压条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另一侧的所述外角条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以及所述第二构件本体的方向抵接;所述匚形安装块上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一构件本体靠近所述第二构件本体的一侧的所述外角条边缘插接在所述定位槽内。
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铝合金构件,先将第一插接块和第二插接块插入第二构件本体的角槽内,然后将连接部插入第一构件本体的角槽内,正压条插入第一构件本体远离第二构件本体的一侧的角槽内,用第一螺栓将正压条和连接部紧固连接,正压条与连接部将第一构件本体的中心四棱柱夹紧,用第二螺栓将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紧固连接,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将第二构件本体的中心四棱柱夹紧;第一螺栓限制第二构件本体沿平行于第一构件本体的方向运动,第一螺栓限制第二构件本体朝远离第一构件本体的方向运动,第二螺栓限制第二构件本体朝远离第一构件本体的方向运动,连接部限制第二构件本体沿垂直于第一构件本体以及第二构件本体的方向运动,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限制第二构件本体沿垂直于第一构件板体和第二构件本体的方向运动,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限制第二构件本体沿平行于第一构件本体的方向运动,使第一构件本体和第二构件本体之间保持稳固连接;正压条和连接部夹紧第一构件本体,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夹紧第二构件本体,正压条和匚形安装块紧固连接,从而提升第一构件本体和第二构件本体之间的连接稳固性;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连接组件对第一构件本体和第二构件本体实现压紧配合从而达到紧固连接,增大了配合面积,减小了对第一构件本体和第二构件本体产生的局部挤压作用力,防止第一构件本体和第二构件本体发生局部变形最终降低装配精度和稳固性,第一螺栓贯穿第一构件本体的中心四棱柱,第二螺栓贯穿第二构件本体的中心四棱柱,在匚形安装块和正压条的压紧配合作用下,中心四棱柱上的孔壁受到的作用力能够分散到第一构件本体和第二构件本体的表面,从而减小孔壁处的应力,提升第一构件本体和第二构件本体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铝合金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匚形安装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金属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正压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侧压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侧压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组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配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铝合金构件的俯视图;
图11是沿图10中A-A线的剖视图;
图12是沿图11中B-B线的剖视图;
图13是沿图11中C-C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1、中心四棱柱;102、外角条;103、内角条;104、支撑板;105、圆柱形通孔;106、角槽;107、第一构件本体;108、第二构件本体;109、匚形安装块;110、正压条;111、第一螺栓;112、第二螺栓;113、第一插接部;114、连接部;115、第二插接部;116、金属骨架;117、螺母;118、第一侧压条;119、第三螺栓;120、第四螺栓;121、第二侧压条;122、第五螺栓;123、第六螺栓;124、第一凹槽;125、第二凹槽;126、第三凹槽;127、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参考术语“上述实施例”、“一些实施例”、“上述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可能的实施例”或“可能的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其可以根据结构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与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间接与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至图13所示,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铝合金构件,包括构件本体,所述构件本体包括一个中心四棱柱101、四个外角条102、四个内角条103以及四个支撑板104,所述中心四棱柱101设有圆柱形通孔105,所述圆柱形通孔105沿所述中心四棱柱101的轴向设置;各所述支撑板104绕所述中心四棱柱101成中心对称设置,各所述支撑板104分别位于所述中心四棱柱101的四条棱边上;所述内角条103带绕所述中心四棱柱101成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内角条103的开口朝向远离所述中心四棱柱101的方向;所述支撑板104位于所述内角条103和所述中心四棱柱101之间,所述支撑板104的一边与所述中心四棱柱101的棱边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104的另一边与所述内角条103的棱边固定连接;所述外角条102绕所述中心四棱柱101成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外角条102的开口朝向所述中心四棱柱101,所述内角条103位于所述外角条102和所述支撑板104之间,所述内角条103的横截面的边长小于所述外角条102的横截面的边长,所述内角条103的开口边缘与所述外角条102的内侧面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外角条102、所述内角条103、所述支撑板104以及所述中心四棱柱101围绕成四个角槽106;
所述构件本体具有多个,其中两个所述构件本体分别为第一构件本体107和第二构件本体108,所述第一构件本体107与所述第二构件本体108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构件本体107的端部面与所述第二构件本体108的侧面抵接;
所述铝合金构件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匚形安装块109、正压条110、第一螺栓111、第二螺栓112,所述匚形安装块109和所述正压条110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匚形安装块109设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107的端部,所述匚形安装块109包括第一插接部113、连接部114和第二插接部115,所述连接部114位于所述第一插接部113和所述第二插接部115之间,所述第一插接部113适于插接于所述第二构件本体108一侧的所述角槽106内,所述第二插接部115适于插接于所述第二构件本体108另一侧的所述角槽106内,所述连接部114适于插接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107靠近所述第二构件本体108的一侧的所述角槽106内,所述第二构件本体108的所述中心四棱柱101夹在所述第一插接部113和所述第二插接部115之间;
所述连接部114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107靠近所述第二构件的一侧的所述外角条102沿平行于所述第二构件本体108的方向抵接,所述第一插接部113与所述第二构件本体108一侧的所述外角条102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107的方向抵接,所述第二插接部115与所述第二构件本体108另一侧的所述外角条102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107的方向抵接;
所述正压条110插接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107远离所述第二构件本体108的一侧的所述角槽106内,所述第一构件本体107的所述中心四棱柱101夹在所述正压条110和所述连接部114之间;
所述第一螺栓111的一端与所述正压条110连接,所述第一螺栓111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块连接,所述正压条110和所述连接部114通过所述第一螺栓111夹紧所述第一构件本体107的中心四棱柱101;
所述第二螺栓1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插接部113连接,所述第二螺栓1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插接部115连接,所述第一插接部113和所述第二插接部115通过所述第二螺栓112夹紧所述第二构件本体108的所述中心四棱柱101。
本实施例提供的铝合金构件,先将第一插接块和第二插接块插入第二构件本体108的角槽106内,然后将连接部114插入第一构件本体107的角槽106内,正压条110插入第一构件本体107远离第二构件本体108的一侧的角槽106内,用第一螺栓111将正压条110和连接部114紧固连接,正压条110与连接部114将第一构件本体107的中心四棱柱101夹紧,用第二螺栓112将第一插接部113和第二插接部115紧固连接,第一插接部113和第二插接部115将第二构件本体108的中心四棱柱101夹紧;第一螺栓111限制第二构件本体108沿平行于第一构件本体107的方向运动,第一螺栓111限制第二构件本体108朝远离第一构件本体107的方向运动,第二螺栓112限制第二构件本体108朝远离第一构件本体107的方向运动,连接部114限制第二构件本体108沿垂直于第一构件本体107以及第二构件本体108的方向运动,第一插接部113和第二插接部115限制第二构件本体108沿垂直于第一构件板体和第二构件本体108的方向运动,第一插接部113和第二插接部115限制第二构件本体108沿平行于第一构件本体107的方向运动,使第一构件本体107和第二构件本体108之间保持稳固连接;正压条110和连接部114夹紧第一构件本体107,第一插接部113和第二插接部115夹紧第二构件本体108,正压条110和匚形安装块109紧固连接,从而提升第一构件本体107和第二构件本体108之间的连接稳固性;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连接组件对第一构件本体107和第二构件本体108实现压紧配合从而达到紧固连接,增大了配合面积,减小了对第一构件本体107和第二构件本体108产生的局部挤压作用力,防止第一构件本体107和第二构件本体108发生局部变形最终降低装配精度和稳固性,第一螺栓111贯穿第一构件本体107的中心四棱柱101,第二螺栓112贯穿第二构件本体108的中心四棱柱101,在匚形安装块109和正压条110的压紧配合作用下,中心四棱柱101上的孔壁受到的作用力能够分散到第一构件本体107和第二构件本体108的表面,从而减小孔壁处的应力,提升第一构件本体107和第二构件本体108的连接强度。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114内嵌有金属骨架116,所述第一螺栓111远离所述正压条110的一端与所述金属骨架116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栓111位于所述第二构件本体108的所述圆柱形通孔105的内侧。
通过本实施例的上述实施方式,金属骨架116能够提高连接部114的形状稳定性,连接部114依靠自身材料的弹性变形压紧第一构件本体107和第二构件本体108,减小第一构件本体107和第二构件本体108表面受到的局部压力,同时在作用力过大时保证连接部114不会过度变形导致第一构件本体107和第二构件本体108发生过大的相对形位变化,提高第一构件本体107和第二构件本体108的装配精度和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插接部115内部嵌有螺母117,所述第二螺栓112远离所述第一插接部113的一端与所述螺母117螺纹连接。
通过本实施例的上述实施方式,第二螺栓112与螺母117配合,使第一插接部113和第二插接部115夹紧第二构件本体108的中心四棱柱101。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侧压条118和第三螺栓119,所述第一侧压条118位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107的角槽106内,所述第一侧压条118位于所述正压条110和所述连接部114之间,所述第一侧压条118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107的中心四棱柱101的侧面压紧配合,所述第三螺栓119的一端与所述正压条110连接,所述第三螺栓11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压条118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四螺栓120,所述第四螺栓12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压条118连接,所述第四螺栓120的另一端与所述金属骨架116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侧压条121、第五螺栓122,所述第二侧压条121位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107的角槽106内,所述第二侧压条121位于所述正压条110和连接部114之间,所述第一构件本体107的中心四棱柱101夹在所述第一侧压条118和所述第二侧压条121之间,所述第五螺栓122一端与所述正压条110连接,所述第五螺栓122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压条121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六螺栓123,所述第六螺栓12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压条121连接,所述第六螺栓123的另一端与所述金属骨架116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正压条110远离所述第一构件本体107的所述中心四棱柱101的一面设有第一凹槽124,所述第一凹槽124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正压条110两侧的所述第一构件本体107的所述支撑板104平行;所述第一侧压条118远离所述第一构件本体107的所述中心四棱柱101的一面设有第二凹槽125,所述第二凹槽125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压条118两侧的所述第一构件本体107的所述支撑板104平行;所述第二侧压条121远离所述第一构件本体107的所述中心四棱柱101的一面设有第三凹槽126,所述第三凹槽126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二侧压条121两侧的所述第一构件本体107的所述支撑板104平行;
所述第三螺栓119的一端位于所述凹槽,所述第三螺栓119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凹槽125,所述第三螺栓119垂直于所述第一凹槽124和所述第二凹槽125之间的所述支撑板104,所述第三螺栓119贯穿所述第一凹槽124和所述第二凹槽125之间的所述支撑板104;所述第四螺栓120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凹槽125,所述第四螺栓120垂直于所述第二侧压条121和所述连接部114之间的所述支撑板104,所述第四螺栓120贯穿所述第二侧压条121和所述连接部114之间的支撑板104;所述第五螺栓122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24,所述第五螺栓122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三凹槽126,所述第五螺栓122垂直于所述正压条110和所述第二侧压条121之间的所述支撑板104,所述第五螺栓122贯穿所述正压条110和所述第二侧压条121之间的所述支撑板104;所述第六螺栓123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三凹槽126,所述第六螺栓123垂直于所述第二侧压条121和所述连接部114之间的所述支撑板104,所述第六螺栓123贯穿所述第二侧压条121和所述连接部114之间的所述支撑板104。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构件本体107的四个所述支撑板104分别夹紧于所述正压条110和所述第一侧压条118之间、所述第一侧压条118和所述连接部114之间、所述连接部114和所述第二侧压条121之间、所述第二侧压条121和所述正压条110之间。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压条118、所述第二侧压条121、所述匚形安装块109由弹性材料制成;
所述正压条110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107远离所述第二构件本体108的一侧的所述外角条102沿平行于所述第二构件本体108的方向抵接,所述第一侧压条118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107一侧的所述外角条102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107以及所述第二构件本体108的方向抵接,所述第二侧压条121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107另一侧的所述外角条102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107以及所述第二构件本体108的方向抵接;
所述匚形安装块109上设有定位槽127,所述第一构件本体107靠近所述第二构件本体108的一侧的所述外角条102边缘插接在所述定位槽127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铝合金构件,正压条110、第一侧压条118、连接部114、第二侧压条121依次将第一构件本体107的四个支撑板104夹紧,提高了连接组件与第二构件本体108之间的连接强度,并将压紧力分散到第一构件本体107的表面,减小了在第一构件本体107上的局部压力;第一插接部113和第二插接部115将第二构件本体108的中心四棱柱101夹紧,提高了连接组件与第二构件本体108之间的连接强度,并将压紧力分散到第二构件本体108的表面,减小了第二构件本体108受到的局部压力,第一构件本体107和第二构件本体108依靠连接组件实现紧固连接,并避免了在第一螺栓111和第二螺栓112的安装孔处发生过度的应力集中,提高了第一构件本体107和第二构件本体108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
以上实施例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铝合金构件,包括构件本体,所述构件本体包括一个中心四棱柱、四个外角条、四个内角条以及四个支撑板,所述中心四棱柱设有圆柱形通孔,所述圆柱形通孔沿所述中心四棱柱的轴向设置;各所述支撑板绕所述中心四棱柱成中心对称设置,各所述支撑板分别位于所述中心四棱柱的四条棱边上;所述内角条带绕所述中心四棱柱成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内角条的开口朝向远离所述中心四棱柱的方向;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内角条和所述中心四棱柱之间,所述支撑板的一边与所述中心四棱柱的棱边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另一边与所述内角条的棱边固定连接;所述外角条绕所述中心四棱柱成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外角条的开口朝向所述中心四棱柱,所述内角条位于所述外角条和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内角条的横截面的边长小于所述外角条的横截面的边长,所述内角条的开口边缘与所述外角条的内侧面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外角条、所述内角条、所述支撑板以及所述中心四棱柱围绕成四个角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构件本体具有多个,其中两个所述构件本体分别为第一构件本体和第二构件本体,所述第一构件本体与所述第二构件本体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构件本体的端部面与所述第二构件本体的侧面抵接;
所述铝合金构件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匚形安装块、正压条、第一螺栓、第二螺栓,所述匚形安装块和所述正压条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匚形安装块设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的端部,所述匚形安装块包括第一插接部、连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之间,所述第一插接部适于插接于所述第二构件本体一侧的所述角槽内,所述第二插接部适于插接于所述第二构件本体另一侧的所述角槽内,所述连接部适于插接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靠近所述第二构件本体的一侧的所述角槽内,所述第二构件本体的所述中心四棱柱夹在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之间;
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靠近所述第二构件的一侧的所述外角条沿平行于所述第二构件本体的方向抵接,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二构件本体一侧的所述外角条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的方向抵接,所述第二插接部与所述第二构件本体另一侧的所述外角条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的方向抵接;
所述正压条插接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远离所述第二构件本体的一侧的所述角槽内,所述第一构件本体的所述中心四棱柱夹在所述正压条和所述连接部之间;
所述第一螺栓的一端与所述正压条连接,所述第一螺栓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块连接,所述正压条和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螺栓夹紧所述第一构件本体的中心四棱柱;
所述第二螺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插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螺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插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通过所述第二螺栓夹紧所述第二构件本体的所述中心四棱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内嵌有金属骨架,所述第一螺栓远离所述正压条的一端与所述金属骨架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栓位于所述第二构件本体的所述圆柱形通孔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合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部内部嵌有螺母,所述第二螺栓远离所述第一插接部的一端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合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侧压条和第三螺栓,所述第一侧压条位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的角槽内,所述第一侧压条位于所述正压条和所述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一侧压条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的中心四棱柱的侧面压紧配合,所述第三螺栓的一端与所述正压条连接,所述第三螺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压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铝合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四螺栓,所述第四螺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压条连接,所述第四螺栓的另一端与所述金属骨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铝合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侧压条、第五螺栓,所述第二侧压条位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的角槽内,所述第二侧压条位于所述正压条和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一构件本体的中心四棱柱夹在所述第一侧压条和所述第二侧压条之间,所述第五螺栓一端与所述正压条连接,所述第五螺栓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压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铝合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六螺栓,所述第六螺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压条连接,所述第六螺栓的另一端与所述金属骨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铝合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压条远离所述第一构件本体的所述中心四棱柱的一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正压条两侧的所述第一构件本体的所述支撑板平行;所述第一侧压条远离所述第一构件本体的所述中心四棱柱的一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压条两侧的所述第一构件本体的所述支撑板平行;所述第二侧压条远离所述第一构件本体的所述中心四棱柱的一面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二侧压条两侧的所述第一构件本体的所述支撑板平行;
所述第三螺栓的一端位于所述凹槽,所述第三螺栓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三螺栓垂直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的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三螺栓贯穿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的所述支撑板;所述第四螺栓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四螺栓垂直于所述第二侧压条和所述连接部之间的所述支撑板,所述第四螺栓贯穿所述第二侧压条和所述连接部之间的支撑板;所述第五螺栓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五螺栓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三凹槽,所述第五螺栓垂直于所述正压条和所述第二侧压条之间的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五螺栓贯穿所述正压条和所述第二侧压条之间的所述支撑板;所述第六螺栓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三凹槽,所述第六螺栓垂直于所述第二侧压条和所述连接部之间的所述支撑板,所述第六螺栓贯穿所述第二侧压条和所述连接部之间的所述支撑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铝合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的四个所述支撑板分别夹紧于所述正压条和所述第一侧压条之间、所述第一侧压条和所述连接部之间、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二侧压条之间、所述第二侧压条和所述正压条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铝合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压条、所述第二侧压条、所述匚形安装块由弹性材料制成;
所述正压条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远离所述第二构件本体的一侧的所述外角条沿平行于所述第二构件本体的方向抵接,所述第一侧压条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一侧的所述外角条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以及所述第二构件本体的方向抵接,所述第二侧压条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另一侧的所述外角条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构件本体以及所述第二构件本体的方向抵接;
所述匚形安装块上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一构件本体靠近所述第二构件本体的一侧的所述外角条边缘插接在所述定位槽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13408.6A CN114704537B (zh) | 2022-04-20 | 2022-04-20 | 一种铝合金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13408.6A CN114704537B (zh) | 2022-04-20 | 2022-04-20 | 一种铝合金构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04537A true CN114704537A (zh) | 2022-07-05 |
CN114704537B CN114704537B (zh) | 2024-05-07 |
Family
ID=82174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413408.6A Active CN114704537B (zh) | 2022-04-20 | 2022-04-20 | 一种铝合金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704537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717870A1 (fr) * | 1994-03-22 | 1995-09-29 | Ermo Sa | Système de fixation pour structures en barres profilées. |
DE102005026619A1 (de) * | 2005-03-31 | 2006-10-05 | Dümer, Peter | Verbindungselement für Profilstangen |
KR20130052238A (ko) * | 2011-11-11 | 2013-05-22 | 정재은 | 알루미늄 프로파일의 연결구 구조 |
CN207729229U (zh) * | 2017-12-04 | 2018-08-14 | 浙江信纯紧固件制造有限公司 | 设中孔的型材结构 |
CN210265401U (zh) * | 2019-07-22 | 2020-04-07 | 重庆四同微智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铝合金组件 |
CN214274157U (zh) * | 2020-12-22 | 2021-09-24 | 河北省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 | 一种铝型材t型连接件及具有其的铝型材连接结构 |
-
2022
- 2022-04-20 CN CN202210413408.6A patent/CN11470453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717870A1 (fr) * | 1994-03-22 | 1995-09-29 | Ermo Sa | Système de fixation pour structures en barres profilées. |
DE102005026619A1 (de) * | 2005-03-31 | 2006-10-05 | Dümer, Peter | Verbindungselement für Profilstangen |
KR20130052238A (ko) * | 2011-11-11 | 2013-05-22 | 정재은 | 알루미늄 프로파일의 연결구 구조 |
CN207729229U (zh) * | 2017-12-04 | 2018-08-14 | 浙江信纯紧固件制造有限公司 | 设中孔的型材结构 |
CN210265401U (zh) * | 2019-07-22 | 2020-04-07 | 重庆四同微智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铝合金组件 |
CN214274157U (zh) * | 2020-12-22 | 2021-09-24 | 河北省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 | 一种铝型材t型连接件及具有其的铝型材连接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04537B (zh) | 2024-05-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365929B2 (en) | Cabinet frame for easy assembly | |
US20230178904A1 (en) | Rail splice with interference features | |
JPH025982B2 (zh) | ||
CN1135780A (zh) | 具有由扁平挤压型材制成的边条的模板 | |
CN114704537A (zh) | 一种铝合金构件 | |
CN210507966U (zh) | 双压块构件式幕墙的阴角转角结构 | |
CN210889618U (zh) | 一种防移位驳接结构 | |
CN212672175U (zh) | 一种家具连接件 | |
CN221683331U (zh) | 一种安装稳固的连接件 | |
CN220452573U (zh) | 一种表面加固处理的汽车焊接板簧 | |
CN220134387U (zh) | 一种铝型材连接构件 | |
CN210378294U (zh) | 连接件及门楣灯箱 | |
CN221919769U (zh) | 一种作为连接处的钢结构件 | |
CN222183786U (zh) | 一种隔墙板组件 | |
CN215638089U (zh) | 一种太阳能支架的镀锌钢轨道压块 | |
CN215735450U (zh) | 一种高可靠性框体连接结构 | |
CN221472584U (zh) | 铝合金型材插接式筛面格 | |
CN215634163U (zh) | 一种框架的拼接结构 | |
CN217027650U (zh) | 一种免焊式构件幕墙系统 | |
RU228070U1 (ru) | Узел соединения прямолинейно расположенных прямоугольных в сечении трубчатых элементов | |
CN217205079U (zh) | 一种快装卡件 | |
CN216657091U (zh) | 一种快装式直线模组 | |
CN221144957U (zh) | 一种板式家具的连接结构 | |
CN220009689U (zh) | 一种蓄电池压板结构 | |
CN220651817U (zh) | 一种磁芯定型工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