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98140A - 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98140A CN114698140A CN202011578525.5A CN202011578525A CN114698140A CN 114698140 A CN114698140 A CN 114698140A CN 202011578525 A CN202011578525 A CN 202011578525A CN 114698140 A CN114698140 A CN 11469814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cessor
- wearable device
- communication
- screen
-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7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7958 sleep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2618 wa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266 hiber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532856 Arabidopsis thaliana SDRA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84 smart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85 targe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01—Bootstrapping
- G06F9/4416—Network booting; Remote initial program loading [RIPL]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01—Bootstrapping
- G06F9/4418—Suspend and resume; Hibernate and awak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技术领域。可穿戴设备包括屏幕、处理器和通信组件,处理器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第一处理器的功耗大于第二处理器的功耗,第一处理器用于运行第一系统,第二处理器用于运行第二系统,该方法包括:在第二系统控制屏幕的状态下,第二系统若基于屏幕检测到针对目标应用程序的开启操作,则唤醒第一系统;第二系统向第一系统发送通信连接建立指令;第一系统若接收到通信连接建立指令,则控制通信组件与外部通信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并向第二系统发送通信连接建立成功指令。采用本方法可以提升可穿戴设备的续航时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可穿戴设备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等。
可穿戴设备的电池容量一般比较小,而随着可穿戴设备提供的功能越来越多,加快了可穿戴设备的电池的电量消耗,导致可穿戴设备的续航时间缩短。
因此,如何提升可穿戴设备的续航时间,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提升可穿戴设备的续航时间。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屏幕、处理器和通信组件,所述处理器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一处理器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二处理器的功耗,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运行第一系统,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运行第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二系统控制所述屏幕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系统若基于所述屏幕检测到针对目标应用程序的开启操作,则唤醒所述第一系统;
所述第二系统向所述第一系统发送通信连接建立指令;
所述第一系统若接收到所述通信连接建立指令,则控制所述通信组件与外部通信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并向所述第二系统发送通信连接建立成功指令。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设置于可穿戴设备,所述系统包括屏幕、处理器和通信组件,所述处理器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一处理器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二处理器的功耗,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运行第一系统,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运行第二系统;
所述第二系统,用于在所述第二系统控制所述屏幕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系统若基于所述屏幕检测到针对目标应用程序的开启操作,则唤醒所述第一系统,并向所述第一系统发送通信连接建立指令;
所述第一系统,用于若接收到所述通信连接建立指令,则控制所述通信组件与外部通信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并向所述第二系统发送通信连接建立成功指令。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该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可穿戴设备包括屏幕、处理器和通信组件,该处理器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第一处理器用于运行第一系统,第二处理器用于运行第二系统,在第二系统控制屏幕的状态下,第二系统若基于屏幕检测到针对目标应用程序的开启操作,则唤醒第一系统并向第一系统发送通信连接建立指令;第一系统若接收到该通信连接建立指令,则控制通信组件与外部通信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并向第二系统发送通信连接建立成功指令;这样,由于第一处理器的功耗大于第二处理器的功耗,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不通过第一系统控制屏幕,而是由第二系统控制屏幕且第一系统休眠,仅在目标应用程序开启时第二系统才唤醒第一系统,通过第一系统建立与外部的通信连接,这就大大降低了可穿戴设备的功耗,从而提升了可穿戴设备的续航时间。
附图说明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施环境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地可穿戴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所涉及到的实施环境进行简要说明。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所涉及到的一种实施环境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实施环境可以包括可穿戴设备101和外部通信设备102,可穿戴设备101和外部通信设备102之间可以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进行通信。
其中,可穿戴设备101可以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按摩仪等以人体部位为支撑的智能电子设备,在此对可穿戴设备101的类型不做具体限制;外部通信设备102可以是无线网络环境中的通信设备或者移动网络环境中的通信设备等,在此对外部通信设备102的类型也不做具体限制。
请参考图1-2,图1-2为一种示例性地可穿戴设备101的结构框图。如图1-2所示,可穿戴设备101包括屏幕1011、处理器和通信组件1014,该处理器包括第一处理器1012和第二处理器1013,第一处理器1012和第二处理器1013为该处理器的不同核心。第一处理器101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第二处理器101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多个。
其中,第一处理器1012的功耗大于第二处理器1013的功耗,第一处理器1012用于运行第一系统,第二处理器1013用于运行第二系统,第一处理器1012可以基于第一系统控制屏幕1011,第二处理器1013可以基于第二系统控制屏幕1011。
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1和图1-2所示的可穿戴设备中,该可穿戴设备包括屏幕、处理器和通信组件,该处理器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第一处理器用于运行第一系统,第二处理器用于运行第二系统,通信组件可以和第一系统连接。如图2所示,该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201、步骤202和步骤203:
步骤201,在第二系统控制屏幕的状态下,第二系统若基于屏幕检测到针对目标应用程序的开启操作,则唤醒第一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器的主频高于第二处理器的主频,因此,第一处理器的功耗大于第二处理器的功耗,功耗是指单位时间中所消耗能源的数量。由于第二处理器的功耗较小,因此,第二处理器运行第二系统,由第二系统控制屏幕,而第一系统处于休眠状态,这样则降低了可穿戴设备的功耗。该休眠状态可以通过控制可穿戴设备的电池停止对第一处理器供电实现,从而第一处理器无法运行第一系统,则第一系统处于休眠状态。
在第二系统控制屏幕的状态下,用户若需要使用某个应用程序,则在屏幕点击开启该应用程序,第二系统则可以基于屏幕检测到针对该应用程序的开启操作。第二系统检测该开启操作所针对的应用程序是否为目标应用程序,目标应用程序可以是可穿戴设备中安装的任意一个运行时需要网络的应用程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穿戴设备的数据库中可以预置目标应用程序列表,该目标应用程序列表中可以包括各个运行时需要网络的应用程序的标识。第二系统基于屏幕检测到针对应用程序的开启操作后,第二系统确定该开启操作对应的应用程序的标识,并在目标应用程序列表中查询该目标应用程序列表中是否包括该开启操作对应的应用程序的标识,若包括,第二系统则确定该开启操作所针对的应用程序为目标应用程序。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穿戴设备的数据中可以预置位置集合,该位置集合中可以包括各个运行时需要网络的应用程序在屏幕中的位置。第二系统基于屏幕检测到针对应用程序的开启操作后,第二系统确定该开启操作对应的应用程序在屏幕中的位置,并在位置集合中查询该位置集合中是否包括该开启操作对应的应用程序的位置,若包括,第二系统则确定该开启操作所针对的应用程序为目标应用程序。
这样,通过上述任一种实施方式,第二系统若检测到该开启操作所针对的应用程序是目标应用程序,则确定检测到针对目标应用程序的开启操作,第二系统则确定需要连接网络。由于通信组件和第一系统连接,第二系统则唤醒第一系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系统可以控制可穿戴设备的电池对第一处理器的供电,以唤醒第一系统。
步骤202,第二系统向第一系统发送通信连接建立指令。
第二系统唤醒第一系统后,第二系统则向第一系统发送通信连接建立指令,该通信连接建立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系统控制通信组件与外部通信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外部通信设备可以是无线网络环境中的通信设备,例如,外部通信设备可以是光调制解调器等;或者,外部通信设备还可以是移动网络环境中的通信设备,例如,外部通信设备可以是基站设备,等等。
这样,第一系统收到第二系统发送的通信连接建立指令后,第一系统则通过通信组件向外部通信设备发送通信连接请求,从而控制通信组件与外部通信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步骤203,第一系统若接收到通信连接建立指令,则控制通信组件与外部通信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并向第二系统发送通信连接建立成功指令。
第一系统控制通信组件与外部通信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后,第一系统则向第二系统发送通信连接建立成功指令。
这样,第二系统和外部通信设备之间则可以通过第一系统的通信组件转发通信数据,从而实现第二系统与外部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满足目标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对网络的需求。
上述实施例可穿戴设备包括屏幕、处理器和通信组件,该处理器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第一处理器用于运行第一系统,第二处理器用于运行第二系统,在第二系统控制屏幕的状态下,第二系统若基于屏幕检测到针对目标应用程序的开启操作,则唤醒第一系统并向第一系统发送通信连接建立指令;第一系统若接收到该通信连接建立指令,则控制通信组件与外部通信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并向第二系统发送通信连接建立成功指令;这样,由于第一处理器的功耗大于第二处理器的功耗,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不通过第一系统控制屏幕,而是由第二系统控制屏幕且第一系统休眠,仅在目标应用程序开启时第二系统才唤醒第一系统,通过第一系统建立与外部的通信连接,这就大大降低了可穿戴设备的功耗,从而提升了可穿戴设备的续航时间,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参见图3,本实施例涉及的是第二系统如何与外部通信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如图3所示,步骤203之后,本实施例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2041和步骤2042:
步骤2041,第二系统在接收到通信连接建立成功指令之后,若检测到针对目标应用程序的待发送的第一通信数据,则将第一通信数据发送至第一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系统控制通信组件与外部通信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后,会向第二系统发送通信连接建立成功指令。第二系统接收到通信连接建立成功指令,则确定第一系统的通信组件与外部通信设备成功建立通信连接。
目标应用程序在运行过程中,会和网络产生数据交互,第二系统若检测到目标应用程序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待发送的第一通信数据,则将第一通信数据发送至第一系统,通过第一系统的通信组件将第一通信数据转发至外部通信设备。
步骤2042,第一系统将接收到的第一通信数据通过通信组件发送至外部通信设备。
第一系统接收到该第一通信数据后,则将该第一通信数据通过通信组件发送至外部通信设备,这样,实现了第二系统向外部通信设备发送通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继续参见图3,步骤203之后,本实施例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2051和步骤2051:
步骤2051,第一系统若通过通信组件接收到外部通信设备发送的针对目标应用程序的第二通信数据,则将第二通信数据发送至第二系统。
目标应用程序在运行过程中,会和网络产生数据交互,若外部通信设备需要给可穿戴设备发送针对目标应用程序的第二通信数据,外部通信设备则将该第二通信数据发送至第一系统的通信组件。
第一系统通过通信组件接收到该第二通信数据后,第一系统则将该第二通信数据发送至第二系统。
步骤2052,第二系统对第二通信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第一系统将第二通信数据发送至第二系统后,由第二系统对第二通信数据进行数据处理,例如,第二系统可以对第二通信数据进行渲染并展示于屏幕。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系统唤醒第一系统后,第一系统只通过通信组件对第二系统和外部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数据进行数据转发,而并不对通信数据进行处理,数据处理过程均是第二系统处理,即第一系统唤醒后仍然由第二系统控制屏幕,由于第二处理器比第一处理器的功耗低,这就避免了可穿戴设备通过第一系统与外部通信设备进行通信,数据处理过程均由第一系统处理,造成的可穿戴设备的功耗高,耗电快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第二系统与外部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在实现可穿戴设备的上网功能的同时,降低了可穿戴设备的功耗,延长可穿戴设备的续航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参见图4,本实施例涉及的是第二系统如何唤醒第一系统的过程。如图4,步骤201可以包括图4所示的步骤2011和步骤2012:
步骤2011,在第二系统控制屏幕的状态下,第二系统若基于屏幕检测到针对目标应用程序的开启操作,第二系统则检测可穿戴设备中是否存在已开启的应用程序。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系统若基于屏幕检测到针对目标应用程序的开启操作后,检测可穿戴设备中是否存在已开启的应用程序,该已开启的应用程序可以是已经开启且需要使用网络的应用程序。
可以理解的是,若可穿戴设备中存在已开启的应用程序,则在该已开启的应用程序开启过程中,第二系统已经唤醒了第一系统,并通过第一系统控制通信组件和外部通信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了,这样,系统则不必重复唤醒第一系统。
步骤2012,若可穿戴设备中不存在已开启的应用程序,第二系统则唤醒第一系统。
若可穿戴设备中不存在已开启的应用程序,则表征第一系统还处于休眠状态,第二系统则唤醒第一系统。这样,避免了第二系统重复唤醒第一系统造成的功耗浪费,从而也可以延长可穿戴设备的续航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参见图5,本实施例涉及的是第一系统被唤醒之后如何再次休眠的过程。如图5所示,第二系统唤醒第一系统之后,本实施例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2061和步骤2062:
步骤2061,第二系统检测可穿戴设备中是否存在已开启的应用程序。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系统唤醒第一系统之后,第二系统可以检测可穿戴设备中是否存在已开启的应用程序,该已开启的应用程序可以是已经开启且需要使用网络的应用程序。
例如,第二系统可以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周期性地检测可穿戴设备中是否存在已开启的应用程序。
步骤2062,若可穿戴设备中不存在已开启的应用程序,第二系统则向第一系统发送休眠指令。
若可穿戴设备中不存在已开启的应用程序,则表征当前没有开启需要使用网络的应用程序,因此,第二系统和外部通信设备之间不需要通过第一系统的通信组件进行通信数据的转发,第二系统则向第一系统发送休眠指令,休眠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系统将第一系统的工作状态恢复为休眠状态。
第一系统收到该休眠指令后,则重新进入休眠状态,这样,在不需要使用网络的情况下,第一系统则恢复休眠,从而可以避免第一系统被唤醒但没有使用所造成的可穿戴设备的功耗浪费,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可穿戴设备的功耗,延长了可穿戴设备的续航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参见图6,本实施例涉及的是第一系统是如何获取屏幕控制权的过程。如图6所示,步骤201之前,本实施例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207:
步骤207,第一系统若检测到可穿戴设备满足预设的屏幕控制权转移条件,则将屏幕的控制权由第一系统转移至第二系统,并将第一系统的工作状态设置为休眠状态。
通常情况下,由于第一处理器的主频高于第二处理器的主频,即第一处理器的性能高于第二处理器的性能,因此,第一处理器运行第一系统,由第一系统控制屏幕。
在第一系统控制屏幕的状态下,第一系统可以检测可穿戴设备是否满足预设的屏幕控制权转移条件,该屏幕控制权转移条件可以是可穿戴设备的电池电量低于预设电量阈值,该屏幕控制权转移条件还可以是用户基于屏幕输入切换指令,等等。
以屏幕控制权转移条件是可穿戴设备的电池电量低于预设电量阈值为例,第一系统检测可穿戴设备是否满足预设的屏幕控制权转移条件,则可以是周期性地检测可穿戴设备的电池电量是否低于预设电量阈值,第一系统若检测到电池电量低于该预设电量阈值,第一系统则确定可穿戴设备满足预设的屏幕控制权转移条件。
以屏幕控制权转移条件是用户基于屏幕输入切换指令为例,第一系统检测可穿戴设备是否满足预设的屏幕控制权转移条件,则可以是第一系统检测用户是否基于屏幕输入针对预设模式的切换指令,若检测到用户基于屏幕输入的针对预设模式的切换指令,第一系统则确定可穿戴设备满足预设的屏幕控制权转移条件。
第一系统通过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检测到可穿戴设备满足预设的屏幕控制权转移条件后,则将屏幕的控制权由第一系统转移至第二系统,并将第一系统的工作状态设置为休眠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之间可以建立有通信连接。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系统检测到可穿戴设备满足预设的屏幕控制权转移条件后,可以向第二系统发送屏幕控制权转移确认指令,该屏幕控制权转移确认指令用于告知第二系统准备进行屏幕控制权转移。第二系统正常接收到该屏幕控制权转移确认指令后,向第一系统发送确认结果,该确认结果用于告知第一系统可以进行屏幕控制权转移。第一系统若接收到第二系统返回的针对屏幕控制权转移确认指令的确认结果,第一系统则确定可以将屏幕的控制权由第一系统转移至第二系统。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二系统异常或者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之间的通信连接异常,第一系统则无法收到第二系统返回的确认结果,这样,第一系统在屏幕控制权转移之前先与第二系统进行交互确认,确认之后再进行屏幕控制权转移,可以避免由于第二系统异常等原因造成的屏幕控制权转移失败。
第一系统若确定可以将屏幕的控制权由第一系统转移至第二系统,第一系统则禁止第一系统控制屏幕,并向第二系统发送屏幕控制权释放指令至第二系统。
第二系统在接收到屏幕控制权释放指令后,第二系统则接管屏幕,实现第二系统控制屏幕。第二系统接管屏幕后,向第一系统发送接管成功指令,该接管成功指令用于指示第二系统已经成功接管屏幕。第一系统接收到接管成功指令后,将第一系统的工作状态设置为休眠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系统可以自行断开第一处理器与电池之间的供电电路,即禁止通过电池向第一处理器供电,这样,第一系统则将第一系统的工作状态设置为休眠状态。第一系统进入休眠状态可以大大节省可穿戴设备的整体功耗,从而提升了可穿戴设备的续航时间。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6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6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请参考图7,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系统的框图,该可穿戴设备的控制系统可以配置于图1-1所示的可穿戴设备101中。
如图7所示,该可穿戴设备的控制系统可以包括屏幕701、处理器和通信组件704,所述处理器包括第一处理器702和第二处理器703,所述第一处理器702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二处理器703的功耗,所述第一处理器702用于运行第一系统,所述第二处理器703用于运行第二系统;
所述第二系统,用于在所述第二系统控制所述屏幕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系统若基于所述屏幕检测到针对目标应用程序的开启操作,则唤醒所述第一系统,并向所述第一系统发送通信连接建立指令;
所述第一系统,用于若接收到所述通信连接建立指令,则控制所述通信组件与外部通信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并向所述第二系统发送通信连接建立成功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图7所示的实施例,所述第二系统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通信连接建立成功指令之后,若检测到针对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待发送的第一通信数据,则将所述第一通信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系统;
所述第一系统还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通信数据通过所述通信组件发送至所述外部通信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图7所示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系统还用于若通过所述通信组件接收到所述外部通信设备发送的针对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第二通信数据,则将所述第二通信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系统;
所述第二系统还用于对所述第二通信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图7所示的实施例,所述第二系统还用于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中是否存在已开启的应用程序;若所述可穿戴设备中不存在已开启的应用程序,所述第二系统则唤醒所述第一系统。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图7所示的实施例,所述第二系统还用于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中是否存在已开启的应用程序;若所述可穿戴设备中不存在已开启的应用程序,所述第二系统则向所述第一系统发送休眠指令,所述休眠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系统将所述第一系统的工作状态设置为休眠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图7所示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系统还用于若检测到所述可穿戴设备满足预设的屏幕控制权转移条件,则将所述屏幕的控制权由所述第一系统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并将所述第一系统的工作状态设置为休眠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系统断开所述第一处理器与所述电池之间的供电电路,以将所述第一系统的工作状态设置为休眠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控制系统,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关于可穿戴设备的控制系统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可穿戴设备的控制系统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终端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终端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为可穿戴设备,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8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处理器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第一处理器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二处理器的功耗,第一处理器用于运行第一系统,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运行第二系统,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在所述第二系统控制所述屏幕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系统若基于所述屏幕检测到针对目标应用程序的开启操作,则唤醒所述第一系统;
所述第二系统向所述第一系统发送通信连接建立指令;
所述第一系统若接收到所述通信连接建立指令,则控制所述通信组件与外部通信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并向所述第二系统发送通信连接建立成功指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第二系统在接收到所述通信连接建立成功指令之后,若检测到针对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待发送的第一通信数据,则将所述第一通信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系统;
所述第一系统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通信数据通过所述通信组件发送至所述外部通信设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第一系统若通过所述通信组件接收到所述外部通信设备发送的针对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第二通信数据,则将所述第二通信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系统;
所述第二系统对所述第二通信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第二系统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中是否存在已开启的应用程序;
对应地,所述唤醒所述第一系统,包括:
若所述可穿戴设备中不存在已开启的应用程序,所述第二系统则唤醒所述第一系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第二系统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中是否存在已开启的应用程序;
若所述可穿戴设备中不存在已开启的应用程序,所述第二系统则向所述第一系统发送休眠指令,所述休眠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系统将所述第一系统的工作状态设置为休眠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第一系统若检测到所述可穿戴设备满足预设的屏幕控制权转移条件,则将所述屏幕的控制权由所述第一系统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并将所述第一系统的工作状态设置为休眠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第一系统断开所述第一处理器与所述电池之间的供电电路。
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处理器执行,该处理器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第一处理器的功耗大于第二处理器的功耗,第一处理器用于运行第一系统,第二处理器用于运行第二系统,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在所述第二系统控制所述屏幕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系统若基于所述屏幕检测到针对目标应用程序的开启操作,则唤醒所述第一系统;
所述第二系统向所述第一系统发送通信连接建立指令;
所述第一系统若接收到所述通信连接建立指令,则控制所述通信组件与外部通信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并向所述第二系统发送通信连接建立成功指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第二系统在接收到所述通信连接建立成功指令之后,若检测到针对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待发送的第一通信数据,则将所述第一通信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系统;
所述第一系统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通信数据通过所述通信组件发送至所述外部通信设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第一系统若通过所述通信组件接收到所述外部通信设备发送的针对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第二通信数据,则将所述第二通信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系统;
所述第二系统对所述第二通信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第二系统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中是否存在已开启的应用程序;
对应地,所述唤醒所述第一系统,包括:
若所述可穿戴设备中不存在已开启的应用程序,所述第二系统则唤醒所述第一系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第二系统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中是否存在已开启的应用程序;
若所述可穿戴设备中不存在已开启的应用程序,所述第二系统则向所述第一系统发送休眠指令,所述休眠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系统将所述第一系统的工作状态设置为休眠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第一系统若检测到所述可穿戴设备满足预设的屏幕控制权转移条件,则将所述屏幕的控制权由所述第一系统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并将所述第一系统的工作状态设置为休眠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所述第一系统断开所述第一处理器与所述电池之间的供电电路。
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多)、可编程RO多(PRO多)、电可编程RO多(EPRO多)、电可擦除可编程RO多(EEPRO多)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多)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多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多(SRA多)、动态RA多(DRA多)、同步DRA多(SDRA多)、双数据率SDRA多(DDRSDRA多)、增强型SDRA多(ESDRA多)、同步链路(Sy多chli多k)DRA多(SLDRA多)、存储器总线(Ra多bus)直接RA多(RDRA多)、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多(DRDRA多)、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多(RDRA多)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屏幕、处理器和通信组件,所述处理器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一处理器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二处理器的功耗,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运行第一系统,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运行第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二系统控制所述屏幕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系统若基于所述屏幕检测到针对目标应用程序的开启操作,则唤醒所述第一系统;
所述第二系统向所述第一系统发送通信连接建立指令;
所述第一系统若接收到所述通信连接建立指令,则控制所述通信组件与外部通信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并向所述第二系统发送通信连接建立成功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二系统发送通信连接建立成功指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系统在接收到所述通信连接建立成功指令之后,若检测到针对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待发送的第一通信数据,则将所述第一通信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系统;
所述第一系统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通信数据通过所述通信组件发送至所述外部通信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二系统发送通信连接建立成功指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系统若通过所述通信组件接收到所述外部通信设备发送的针对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第二通信数据,则将所述第二通信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系统;
所述第二系统对所述第二通信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唤醒所述第一系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系统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中是否存在已开启的应用程序;
对应地,所述唤醒所述第一系统,包括:
若所述可穿戴设备中不存在已开启的应用程序,所述第二系统则唤醒所述第一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唤醒所述第一系统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系统检测所述可穿戴设备中是否存在已开启的应用程序;
若所述可穿戴设备中不存在已开启的应用程序,所述第二系统则向所述第一系统发送休眠指令,所述休眠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系统将所述第一系统的工作状态设置为休眠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系统若检测到所述可穿戴设备满足预设的屏幕控制权转移条件,则将所述屏幕的控制权由所述第一系统转移至所述第二系统,并将所述第一系统的工作状态设置为休眠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电池,所述将所述第一系统的工作状态设置为休眠状态,包括:
所述第一系统断开所述第一处理器与所述电池之间的供电电路。
8.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设置于可穿戴设备,所述系统包括屏幕、处理器和通信组件,所述处理器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一处理器的功耗大于所述第二处理器的功耗,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运行第一系统,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运行第二系统;
所述第二系统,用于在所述第二系统控制所述屏幕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系统若基于所述屏幕检测到针对目标应用程序的开启操作,则唤醒所述第一系统,并向所述第一系统发送通信连接建立指令;
所述第一系统,用于若接收到所述通信连接建立指令,则控制所述通信组件与外部通信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并向所述第二系统发送通信连接建立成功指令。
9.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578525.5A CN114698140B (zh) | 2020-12-28 | 2020-12-28 | 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578525.5A CN114698140B (zh) | 2020-12-28 | 2020-12-28 | 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98140A true CN114698140A (zh) | 2022-07-01 |
CN114698140B CN114698140B (zh) | 2025-01-03 |
Family
ID=82129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578525.5A Active CN114698140B (zh) | 2020-12-28 | 2020-12-28 | 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698140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576409A (zh) * | 2022-09-26 | 2023-01-06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可穿戴设备的屏幕切换方法、装置、可穿戴设备及介质 |
WO2024159975A1 (zh) * | 2023-02-03 | 2024-08-0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应用程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76063A (zh) * | 2009-11-23 | 2011-05-25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通讯连结管理方法 |
CN105163297A (zh) * | 2015-09-29 | 2015-12-16 | 北京元心科技有限公司 | 跨操作系统接收彩信的方法及系统 |
CN106452647A (zh) * | 2016-11-07 | 2017-02-22 | 北京必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射频装置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 |
CN107126202A (zh) * | 2017-03-31 | 2017-09-05 |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心率异常数据检测及提示的方法及智能手表 |
WO2017166617A1 (zh) * | 2016-03-31 | 2017-10-05 |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09388216A (zh) * | 2018-09-30 | 2019-02-26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启动装置、网络设备的单板及网络设备 |
US20190204904A1 (en) * | 2018-01-02 | 2019-07-04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Control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wearable device |
CN110908496A (zh) * | 2019-11-28 | 2020-03-24 | 出门问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系统交互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
CN111782281A (zh) * | 2020-06-23 | 2020-10-16 | 出门问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2020
- 2020-12-28 CN CN202011578525.5A patent/CN11469814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76063A (zh) * | 2009-11-23 | 2011-05-25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通讯连结管理方法 |
CN105163297A (zh) * | 2015-09-29 | 2015-12-16 | 北京元心科技有限公司 | 跨操作系统接收彩信的方法及系统 |
WO2017166617A1 (zh) * | 2016-03-31 | 2017-10-05 |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06452647A (zh) * | 2016-11-07 | 2017-02-22 | 北京必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射频装置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 |
CN107126202A (zh) * | 2017-03-31 | 2017-09-05 |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心率异常数据检测及提示的方法及智能手表 |
US20190204904A1 (en) * | 2018-01-02 | 2019-07-04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Control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wearable device |
CN109388216A (zh) * | 2018-09-30 | 2019-02-26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启动装置、网络设备的单板及网络设备 |
CN110908496A (zh) * | 2019-11-28 | 2020-03-24 | 出门问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系统交互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
CN111782281A (zh) * | 2020-06-23 | 2020-10-16 | 出门问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576409A (zh) * | 2022-09-26 | 2023-01-06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可穿戴设备的屏幕切换方法、装置、可穿戴设备及介质 |
WO2024159975A1 (zh) * | 2023-02-03 | 2024-08-0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应用程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98140B (zh) | 2025-01-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471794B (zh) | 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 |
EP4250781A1 (en) | System swi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
KR101800750B1 (ko) | 웨이크-업 제어 방법과 장치, 및 단말기 장치 | |
CN103425506B (zh) | 关机方法及开机方法及通信终端 | |
US20160320998A1 (en) | Control device, control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WO2015062415A1 (zh) | 控制供电的方法和无线终端 | |
WO2010048099A2 (en) | Conserving power using predictive modelling and signaling | |
CN103684495A (zh) | 一种电路装置和用于低功率模式管理的方法 | |
CN114698140B (zh) | 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9429313B (zh) | 一种信息交互方法、功能设备、终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
CN106658686B (zh) |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及接入设备 | |
CN109982355B (zh) | 保存和恢复网络通路的方法及其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 |
US9247372B2 (en) | Wireless mobile device network application proxy with exchange sequence generator | |
CN107231386A (zh) | 应用状态转换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
CN105676989A (zh) | 移动终端的省电方法及装置 | |
WO2014176893A1 (zh) | 移动终端的关机方法及装置 | |
CN105224060B (zh) | 一种计算机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电路及计算机 | |
CN102547933B (zh) | 一种节能方法和终端 | |
CN104572240B (zh) | 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15499902A (zh) | 长连接保持方法、装置、车辆、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 |
CN116418856A (zh) | 通信连接的维持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
CN115129142A (zh) |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 |
CN112944565A (zh) | 室外机唤醒方法、装置以及多联机空调系统 | |
CN119322558B (zh) | 一种功耗控制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 |
JP2013121266A (ja) |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の状態制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