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96965B - 一种信息上报方法及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上报方法及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96965B CN114696965B CN202011588889.1A CN202011588889A CN114696965B CN 114696965 B CN114696965 B CN 114696965B CN 202011588889 A CN202011588889 A CN 202011588889A CN 114696965 B CN114696965 B CN 11469696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 wireless device
- channel
- feedback
-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7—Scheduling of signalling, e.g. occurrence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息上报方法及通信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第一无线设备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第一帧,该第一帧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配置,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用于第二无线设备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第一无线设备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测量报文;第一无线设备接收第二无线设备在确定满足信息反馈条件时发送的第一信息。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能够使第二无线设备在满足反馈条件时才向第一无线设备反馈第一信息,有利于减少第二无线设备与第一无线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有利于节省信道资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上报方法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4G及5G技术的发展,各类无线通信设备已大量部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无线通信设备包括手机、电脑、无线路由器、智能家居设备、无线传感器及无线路由器等等。这些设备的重要特征是数量庞大、价格低廉、且距离用户非常近。在常见的家庭环境中往往会有十余个甚至上百个无线设备围绕在用户周围。基于这些设备在无线通信过程中的信道信息,可对周围人体动作进行感知或进行其他信息的测量。这种利用信道信息对人体动作进行感知的技术称为无线感知技术。从基本原理上来说,无线感知技术是使用类似“人体雷达”的原理来感知周围人体的。
例如,以无线感知技术为例,如图1所示,无线感知系统包括第一无线设备101和第二无线设备102。在实际系统中,第一无线设备和第二无线设备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第一无线设备和第二无线设备也可以并设在同一个物理设备中。第二无线设备102收到的无线信号包括直达信号104以及被检测目标103反射回来的反射信号105。当检测目标103运动时,反射信号105会发生变化。这样,第二无线设备102收到的叠加无线信号也会相应产生变化。此时,第二无线设备102会探测到无线链路的信道产生了变化。通常,无线链路的信道在通信协议中被量化表示为信道信息,如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无线信道的变化表现为信道信息的幅度和相位的变化。通过在第二无线设备测量得到的信道信息随时间的变化可以感知周围是否有人运动,以及具体在做什么动作。因此,该无线感知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入侵检测、老人看护、手势识别、呼吸睡眠监测及室内人数统计等应用。
目前第一无线设备通过广播空数据报文(null data packet,NDP)来使多个第二无线设备同时进行信道测量的方案如图2所示。在该方案中第一无线设备首先发送空数据报文通告(null data packet announcement,NDPA)消息来通知多个第二无线设备即将进行信道测量。随后,第一无线设备发送NDP测量报文。多个第二无线设备同时进行信道测量。第二无线设备进行信道测量后,在NDPA中通知的第一个第二无线设备进行信道信息反馈。此时该第二无线设备可以选择部分的信道信息进行反馈,或者在反馈中标明信道未发生变化。随后,第一无线设备依次利用Poll消息请求其他第二无线设备进行信道信息反馈,其他第二无线设备依次进行反馈。该方案要求多个第二无线设备依次反馈是否有信道信息变化,交互次数较多,需要占用大量的信道资源。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息上报方法及通信装置,有利于节省信道资源。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息上报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无线设备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第一帧,该第一帧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配置,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用于第二无线设备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第一无线设备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测量报文;第一无线设备接收第二无线设备在确定满足信息反馈条件时发送的第一信息。
基于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方法,能够使第二无线设备在满足反馈条件时才向第一无线设备反馈第一信息,有利于减少第二无线设备与第一无线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有利于节省信道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测量报文、信道信息、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相比于反馈信道信息,反馈测量报文、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无线感知测量结果,可以节省信道资源。反馈测量报文,可适用于对信息刷新率要求较高的场景,比如入侵检测、跌倒检测,呼吸心跳检测。反馈信道信息,可适用于对信息刷新率适中或者较低,对反馈时的overhead(开销)要求较宽松的场景。反馈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可适用于对刷新率要求较低,单次信道变化信息有限,需要多次信道变化的信息才能进行无线感知的场景,此时第一无线设备除了需要知道最终无线感知测量结果外,还有进行其他计算的需求:比如手势和动作识别,除了手势和动作种类的判定,还有计算时频图等中间过程量的需求。反馈无线感知测量结果,可适用于对刷新率要求适中或者较低的场景,比如定位、跟踪,第一无线设备只需知道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或累计测量次数阈值。通过配置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有利于实现在信道变化量较大时才上报第一信息,有利于节省信道资源。通过配置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有利于实现在信道变化次数达到多次时才上报第一信息,有利于减少第二无线设备和第一无线设备之间的交互次数,节省信道资源。通过配置累计测量次数阈值,有利于实现每隔一段时间至少上报一次第一信息,避免信道信息长时间不发生变化时,第一无线设备无法确定第二无线设备的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和/或累计测量次数阈值时,第一信息包括信道信息、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还包括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第二无线设备的信息反馈方式,该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的信息反馈方式为以下信息反馈方式中的一种:反馈测量报文、反馈信道信息、反馈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反馈无线感知测量结果。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使第二无线设备灵活地进行信息反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为空数据报文通告NDPA帧,该第三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通过将第三指示信息携带于站点信息字段中,有利于为不同的第二无线设备指示不同的信息反馈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为空数据报文通告NDPA帧,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通过将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携带于站点信息字段中,有利于为不同的第二无线设备指示不同的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该第四指示信息指示第一帧用于进行无线感知。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无线设备接收第一帧后,就能确定需要执行无线感知相关流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为空数据报文通告NDPA帧;第四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帧控制字段中,或第四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通过将第四指示信息携带于NDPA帧的帧控制字段中,所有第二无线设备直接读取帧控制字段就可以知道需要进行无线感知,可以节省站点信息字段中的比特来指示其他信息。通过将第四指示信息携带于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可精确针对每个第二无线设备进行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四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帧控制字段中具体为:第四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帧控制字段的子类型子字段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四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NDPA帧为测距(Ranging)NDPA帧,或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的关联标识AID子字段的值为预留值,AID子字段用于指示站点信息字段包括第四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为测量报文或信道信息,第一无线设备还可基于第一信息确定无线感知测量结果。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无线设备能够准确地确定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为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第一无线设备还可对压缩信息进行复原,得到信道信息;第一无线设备基于信道信息确定无线感知测量结果。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无线设备能够准确地确定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无线设备具体可基于机器学习模型或深度学习模型或压缩感知算法或主成分分析法PCA算法对压缩信息进行复原,得到信道信息。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无线设备能够准确地复原信道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无线设备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第一帧之前,第一无线设备还可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第二帧,该第二帧用于询问第二无线设备是否空闲,以及接收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第二无线设备空闲的可以发送CTS响应帧。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无线设备能够知道哪些第二无线设备空闲,从而能够确定向哪些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第一帧。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无线设备可以不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第二帧以及接收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CTS响应帧,所有第二无线设备都参与信道测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无线设备接收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之前,还可执行以下步骤:第一无线设备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第三帧,该第三帧用于询问第二无线设备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第一无线设备接收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第二无线设备满足信息反馈条件的可以发送CTS响应帧;第一无线设备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触发帧,该触发帧用于触发该第二无线设备向第一无线设备反馈第一信息。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无线设备能够知道哪些第二无线设备满足信息反馈条件,从而能够触发满足信息反馈条件的第二无线设备反馈第一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无线设备无需发送第三帧,以及接收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CTS响应帧以及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触发帧。可由第二无线设备自己判断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并在满足信息反馈条件时上报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为测量报文时,触发帧为探测(sounding)帧;第一信息为信道信息或者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者无线感知结果时,触发帧为报告(report)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息上报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二无线设备接收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的第一帧,该第一帧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配置,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第二无线设备测量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的测量报文,得到信道信息;第二无线设备基于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获取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以及信道信息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若是,则第二无线设备向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测量报文、信道信息、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基于信道信息得到的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无线设备基于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获取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具体实施方式为:第二无线设备基于第一指示信息确定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配置;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配置,获取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无线设备能够准确地确定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还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无线设备基于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获取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具体实施方式为:第二无线设备基于第一指示信息确定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配置;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配置,读取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无线设备能够准确地确定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或累计测量次数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和/或累计测量次数阈值时,第一信息包括信道信息、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还包括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第二无线设备的信息反馈方式,该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的信息反馈方式为以下信息反馈方式中的一种:反馈测量报文、反馈信道信息、反馈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反馈无线感知测量结果;第二无线设备向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第一信息的具体实施方式为:第二无线设备基于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的信息反馈方式向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为空数据报文通告NDPA帧,第三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为空数据报文通告NDPA帧,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该第四指示信息指示第一帧用于进行无线感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为空数据报文通告NDPA帧;第四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帧控制字段中,或第四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四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帧控制字段中具体为:第四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帧控制字段的子类型子字段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四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NDPA帧为测距(Ranging)NDPA帧,或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的关联标识AID子字段的值为预留值,AID子字段用于指示站点信息字段包括第四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为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第二无线设备还可存储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这样便于第二无线设备后续基于存储的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确定信道信息变化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二无线设备可采用压缩感知算法或主成分分析法PCA算法压缩信道信息,得到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基于这两种算法得到的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有利于减小占用的信道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为测量报文或信道信息或无线感知测量结果,第二无线设备还可存储信道信息。这样便于第二无线设备后续基于存储的信道信息确定信道信息变化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二无线设备接收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的第一帧之前,还可接收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的第二帧,第二帧用于询问第二无线设备是否空闲,以及向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第二无线设备空闲的可以发送CTS响应帧。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二无线设备可以不接收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的第二帧以及向第一无线设备发送CTS响应帧,所有第二无线设备都参与信道测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二无线设备向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第一信息之前,还可接收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的第三帧,该第三帧用于询问第二无线设备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若第二无线设备满足信息反馈条件,则第二无线设备向第一无线设备反馈用于指示第二无线设备满足信息反馈条件的可以发送CTS响应帧;第二无线设备接收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的触发帧,触发帧用于触发第二无线设备向第一无线设备反馈第一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二无线设备不需要接收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的第三帧,以及向第一无线设备发送CTS响应帧以及接收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的触发帧。第二无线设备可以自己判断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并在满足信息反馈条件时上报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为测量报文时,触发帧为探测(sounding)帧;第一信息为信道信息或者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者无线感知结果时,触发帧为报告(report)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以及信道信息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为: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道信息确定信道信息变化量;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道信息变化量和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有利于实现在信道信息变化量较大时才上报第一信息,这样可以减少第二无线设备与第一无线设备之间的交互,节省信道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和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以及信道信息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为: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道信息确定信道信息变化量;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道信息变化量和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确定累计信道变化次数;第二无线设备基于累计信道变化次数和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有利于实现在多次信道变化之后才上报一次第一信息,这样可以避免频繁通过竞争信道获取用于传输第一信息的TXOP,有利于减少第二无线设备与第一无线设备之间的交互,节省第二无线设备与第一无线设备之间的信道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和累计测量次数阈值,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以及信道信息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为:第二无线设备确定对测量报文的累计测量次数;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道信息确定信道信息变化量;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道信息变化量、累计测量次数、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和累计测量次数阈值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有利于实现每隔一段时间至少上报一次第一信息,避免信道信息长时间不发生变化时,第一无线设备无法确定第二无线设备的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和累计测量次数阈值,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以及信道信息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为: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道信息确定信道信息变化量;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道信息变化量和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确定累计信道变化次数;第二无线设备确定对测量报文的累计测量次数;第二无线设备基于累计信道变化次数、累计测量次数、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和累计测量次数阈值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有利于实现每隔一段时间至少上报一次第一信息,避免信道信息长时间不发生变化时,第一无线设备无法确定第二无线设备的状态。并且有利于实现通过在多次信道变化之后才上报一次第一信息,这样可以避免频繁通过竞争信道获取用于传输第一信息的TXOP,有利于减少第二无线设备与第一无线设备之间的交互,节省第二无线设备与第一无线设备之间的信道资源。
第二方面中未提及的有益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的有益效果,在此不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通信单元,用于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第一帧,该第一帧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配置,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该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用于第二无线设备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通信单元,还用于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测量报文;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二无线设备在确定满足信息反馈条件时发送的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测量报文、信道信息、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或累计测量次数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和/或累计测量次数阈值时,第一信息包括信道信息、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还包括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第二无线设备的信息反馈方式,该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的信息反馈方式为以下信息反馈方式中的一种:反馈测量报文、反馈信道信息、反馈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反馈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为空数据报文通告NDPA帧,该第三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为空数据报文通告NDPA帧,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该第四指示信息指示第一帧用于进行无线感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为空数据报文通告NDPA帧;第四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帧控制字段中,或第四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四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帧控制字段中具体为:第四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帧控制字段的子类型子字段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四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NDPA帧为测距(Ranging)NDPA帧,或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的关联标识AID子字段的值为预留值,AID子字段用于指示站点信息字段包括第四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为测量报文或信道信息,通信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用于基于第一信息确定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为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通信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处理单元,用于对压缩信息进行复原,得到信道信息;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信道信息确定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处理单元对压缩信息进行复原,得到信道信息的方式具体为:基于机器学习模型或深度学习模型或压缩感知算法或主成分分析法PCA算法对压缩信息进行复原,得到信道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无线设备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第一帧之前,通信单元,还用于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第二帧,该第二帧用于询问第二无线设备是否空闲,以及还用于接收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第二无线设备空闲的可以发送CTS响应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无线设备接收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之前,通信单元,还用于: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第三帧,该第三帧用于询问第二无线设备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接收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第二无线设备满足信息反馈条件的可以发送CTS响应帧;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触发帧,该触发帧用于触发第二无线设备向第一无线设备反馈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为测量报文时,触发帧为探测(sounding)帧;第一信息为信道信息或者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者无线感知结果时,触发帧为报告(report)帧。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的第一帧,该第一帧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配置,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通信单元,还用于测量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的测量报文,得到信道信息;处理单元,用于基于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获取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以及信道信息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通信单元,还用于在满足信息反馈条件时,向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测量报文、信道信息、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基于信道信息得到的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处理单元基于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获取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方式具体为:基于第一指示信息确定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配置;基于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配置,获取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还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处理单元基于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获取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方式具体为:基于第一指示信息确定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配置;基于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配置,读取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或累计测量次数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和/或累计测量次数阈值时,第一信息包括信道信息、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还包括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第二无线设备的信息反馈方式,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的信息反馈方式为以下信息反馈方式中的一种:反馈测量报文、反馈信道信息、反馈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反馈无线感知测量结果;通信单元向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第一信息的方式具体为:基于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的信息反馈方式向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为空数据报文通告NDPA帧,第三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为空数据报文通告NDPA帧,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指示第一帧用于进行无线感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为空数据报文通告NDPA帧;第四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帧控制字段中,或第四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四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帧控制字段中具体为:第四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帧控制字段的子类型子字段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四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NDPA帧为测距(Ranging)NDPA帧,或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的关联标识AID子字段的值为预留值,AID子字段用于指示站点信息字段包括第四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为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处理单元还用于存储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处理单元还用于采用压缩感知算法或主成分分析法PCA算法压缩信道信息,得到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为测量报文或信道信息或无线感知测量结果,处理单元还用于存储信道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在接收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的第一帧之前,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的第二帧,该第二帧用于询问第二无线设备是否空闲,以及用于向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第二无线设备空闲的可以发送CTS响应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在向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第一信息之前,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的第三帧,该第三帧用于询问第二无线设备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若满足信息反馈条件,则通信单元还用于向第一无线设备反馈用于指示第二无线设备满足信息反馈条件的可以发送CTS响应帧;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的触发帧,该触发帧用于触发第二无线设备向第一无线设备反馈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为测量报文时,触发帧为探测(sounding)帧;第一信息为信道信息或者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者无线感知结果时,触发帧为报告(report)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处理单元基于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以及信道信息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的方式具体为:基于信道信息确定信道信息变化量;基于信道信息变化量和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和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处理单元基于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以及信道信息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的方式具体为: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道信息确定信道信息变化量;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道信息变化量和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确定累计信道变化次数;第二无线设备基于累计信道变化次数和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和累计测量次数阈值,处理单元基于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以及信道信息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的方式具体为:第二无线设备确定对测量报文的累计测量次数;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道信息确定信道信息变化量;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道信息变化量、累计测量次数、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和累计测量次数阈值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和累计测量次数阈值,处理单元基于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以及信道信息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的方式具体为: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道信息确定信道信息变化量;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道信息变化量和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确定累计信道变化次数;第二无线设备确定对测量报文的累计测量次数;第二无线设备基于累计信道变化次数、累计测量次数、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和累计测量次数阈值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当所述处理器调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时,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所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信号或者发送信号;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调用所述程序代码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代码指令以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提供的通信装置。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得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代码或指令,当代码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种无线感知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一种信道信息反馈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上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帧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帧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上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上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项)”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至少两个(项)”是指两个或三个及三个以上,“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只存在A,只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上报方法及通信装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方法应用于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系统中。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方法也可以扩展到无线蜂窝网络,如LTE,5G等系统。该方法可以由通信设备或通信设备中的芯片或处理器实现。在Wi-Fi系统中,该通信设备支持采用802.11be或802.11be之后的制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系统架构进行介绍:
本申请的系统架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无线设备和一个或多个第二无线设备。其中,第一无线设备可以是接入点(access point,AP)类的站点,第二无线设备可以是非接入点类的站点(none access point station,non-AP STA)。为便于描述,本文将接入点类型的站点称为接入点(AP),非接入点类的站点称为站点(STA)。或者,第一无线设备为接入点,第二无线设备也为接入点。或者,第一无线设备为站点,第二无线设备也为站点。或者,第一无线设备为站点,第二无线设备为接入点。其中,第二无线设备用于信道测量,并向第一无线设备进行信息反馈,以便第一无线设备能够基于第二无线设备反馈的信息确定无线感知结果或确定其他领域的信息。
请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的示意图。图3以第一无线设备为接入点,第二无线设备为站点为例。
其中,接入点可以为终端设备(如手机)进入有线(或无线)网络的接入点,主要部署于家庭、大楼内部以及园区内部,典型覆盖半径为几十米至上百米,当然,也可以部署于户外。接入点相当于一个连接有线网和无线网的桥梁,主要作用是将各个无线网络客户端连接到一起,然后将无线网络接入以太网。具体的,接入点可以是带有Wi-Fi芯片的终端设备(如手机)或者网络设备(如路由器)。接入点可以为支持802.11be制式或802.11be之后的制式的设备。
站点可以为无线通讯芯片、无线传感器或无线通信终端等。例如,站点可以为支持Wi-Fi通讯功能的移动电话、支持Wi-Fi通讯功能的平板电脑、支持Wi-Fi通讯功能的机顶盒、支持Wi-Fi通讯功能的智能电视、支持Wi-Fi通讯功能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支持Wi-Fi通讯功能的车载通信设备和支持Wi-Fi通讯功能的计算机等等。
接入点和站点之间通过无线网络协议,如Wi-Fi协议进行交互。接入点可发送下行测量报文,协调站点进行信道测量。站点可基于测量结果向接入点反馈信息,以便接入点基于站点反馈的信息确定无线感知或确定其他领域的信息。由站点发送,接入点接收的链路称为上行链路,如图3中上行链路310。由接入点发送,站点接收的链路称为下行链路,如图3中的下行链路311。接入点可以与其他接入点通过控制链路312进行交互。控制链路312可以通过有线以太网方式或无线网络方式进行连接,主要用于协调不同接入点同时进行监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上报方法可用于进行无线感知或用于测量其他信息。利用信道信息对人体动作进行感知的技术称为无线感知技术。本文中的无线感知也可称为无线无源感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上报方法的应用场景包括多种场景。例如,两种典型场景是在家庭环境中的应用场景和在工业、商业环境中的应用场景。在家庭环境中的应用场景如图4所示。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上报方法用于进行无线感知,第一无线设备为AP,第二无线设备为STA为例,在家庭环境中应用时,可以部署一个AP 401。该节点可以与图中多个STA 402-408进行测量交互,对整个家居环境进行监控。例如,AP 401和STA 405之间的链路可以用于测量卫生间的动作情况,如果监测到滑倒的动作,AP可以及时发出警告,通知医护人员。AP 401和STA 404之间的链路可以用于测量客厅的动作情况,如果检测到手势动作,AP可以控制灯光的开关、电视频道的切换等。除此之外,AP 401和卧室中的STA 402、STA403及STA 406也可以检测用户睡眠状况。
在工业和商业环境下的典型应用场景如图5所示。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上报方法用于进行无线感知,第一无线设备为AP,第二无线设备为STA为例,在办公场景下,待监测区域范围较大,可以使用多个AP,如图中501、502、503均为AP。每个AP与一个或多个STA进行交互完成对特定区域的测量。如AP 501与STA 504之间的链路可以用于监控门口出入状况。AP 503与STA 510之间的链路可以用于统计会议室的占用情况和会议人数。
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信息上报方法及通信装置进一步进行介绍:
请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上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信息上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601~步骤606,图6所示的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第一无线设备和第二无线设备。或者,图6所示的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第一无线设备中的芯片和第二无线设备中的芯片。图6以第一无线设备和第二无线设备为执行主体为例进行说明。其中:
601、第一无线设备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第一帧,该第一帧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配置,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无线设备可以向一个或多个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第一帧。第一无线设备可以指定向一个或多个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第一帧,或者,第一无线设备可以广播第一帧,以便一个或多个第二无线设备能够接收到第一帧。第一帧可以是空数据报文通告(null data packet announcement,NDPA)帧,也可以使用其他类似消息来代替。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帧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一帧中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或第一帧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配置,即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包括哪些反馈参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即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值。
例如,以第一帧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为例。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时,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为X1。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和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时,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为X1、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为Y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或累计测量次数阈值。
例如,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或者,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或者,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累计测量次数阈值。或者,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和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或者,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和累计测量次数阈值。或者,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和累计测量次数阈值。或者,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和累计测量次数阈值。
可选的,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可以是一个值,或者是一个区间。若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是一个值,则在信道信息变化量大于或等于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越大时,表示信道信息变化量较大,或者,在信道信息变化量小于或等于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越小时,表示信道信息变化量较大。若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为一个区间,则在信道信息变化量处于该区间时,表示信道信息变化量较大,或者,在信道信息变化量未处于该区间时,表示信道信息变化量较大。
通过配置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有利于实现在信道变化量较大时才上报第一信息,有利于节省信道资源。通过配置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有利于实现在信道变化次数达到多次时才上报第一信息,有利于减少第二无线设备和第一无线设备之间的交互次数,从而有利于节省信道资源。通过配置累计测量次数阈值,有利于实现每隔一段时间至少上报一次第一信息,避免信道信息长时间不发生变化时,第一无线设备无法确定第二无线设备的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指示信息可通过一个或多个比特来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配置。
例如,如下表1所示,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2个比特。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的值为00时,用于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第一指示信息的值为01时,用于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和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第一指示信息的值为10时,用于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和累计测量次数阈值。第一指示信息的值为11时,用于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和累计测量次数阈值。应理解,表1中所示的第一指示信息的值和信息反馈条件中反馈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仅为举例,两者之间还可以有其他的映射关系,在此不一一举例。
表1
再如,如下表2所示,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3个比特。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的值为000时,用于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第一指示信息的值为001时,用于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第一指示信息的值为010时,用于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累计测量次数阈值。第一指示信息的值为011时,用于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和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第一指示信息的值为100时,用于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和累计测量次数阈值。第一指示信息的值为101时,用于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和累计测量次数阈值。第一指示信息的值为110时,用于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和累计测量次数阈值。第一指示信息的值111为预留值,可用于后续指示其他反馈参数的配置。
表2
应理解,表2中所示的第一指示信息的值和信息反馈条件中反馈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仅为举例,两者之间还可以有其他的映射关系,在此不一一举例。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指示信息也可通过一个或多个比特来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值。第二指示信息可以只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值。或者,在第一帧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时,第二指示信息除指示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还可以指示除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之外的参数的值。
例如,以第二指示信息只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值为例。假设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和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第二指示信息可以包括4个比特,第二指示信息的第一个比特和第二个比特用于指示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的值,第二指示信息的第三个比特和第四个比特用于指示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的值。以第二指示信息的第一个比特和第二个比特指示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的值为例,如下表3所示,第二指示信息的第一个比特和第二个比特的值为00时,指示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的值为X1。第二指示信息的第一个比特和第二个比特的值为01时,指示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的值为X2。第二指示信息的第一个比特和第二个比特的值为10时,指示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的值为X3。第二指示信息的第一个比特和第二个比特的值为11时,指示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的值为X4。
表3
应理解,表3中所示的第二指示信息的第一个比特和第二个比特的值和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的值(X)之间的对应关系仅为举例,两者之间还可以有其他的映射关系,在此不一一举例。
或者,第二指示信息通过4个比特来共同指示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的值和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的值。如下表4所示,第二指示信息的值为0000时,指示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的值为X1,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的值为Y1。第二指示信息的值为0001时,指示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的值为X1,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的值为Y2。第二指示信息的值为0010时,指示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的值为X2,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的值为Y1。第二指示信息的值为0011时,指示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的值为X2,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的值为Y2。第二指示信息的值0100~1111为预留值,可用于后续指示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和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的其他值。
表4
应理解,表4中所示的第二指示信息的值和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的值(X)和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的值(Y)之间的对应关系仅为举例,两者之间还可以有其他的映射关系,在此不一一举例。
再如,以第二指示信息还指示除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之外的参数的值为例。假设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和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第二指示信息可以包括6个比特,第二指示信息的第一个比特和第二个比特用于指示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的值,第二指示信息的第三个比特和第四个比特用于指示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的值,第二指示信息的第五个比特和第六个比特用于指示累计测量次数阈值的值。或者,第二指示信息通过这6个比特来共同指示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的值、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的值和累计测量次数阈值的值。第二无线设备侧接收第一帧之后,基于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配置,只读取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信息变化量阈值的值和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并基于信息变化量阈值的值和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来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为NDPA帧,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可在一个或多个站点信息字段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在多个站点信息字段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时,不同站点信息字段中的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用于不同的第二无线设备。不同站点信息字段中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相同或不同,和/或,不同站点信息字段中的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相同或不同。通过将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携带于站点信息字段中,有利于为不同的第二无线设备指示不同的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
例如,以第一无线设备为接入点,第二无线设备为站点为例。如图7所示,NDPA帧包括站点信息字段1和站点信息字段2。其中,站点信息字段1携带针对站点1的第一指示信息1和第二指示信息1,站点信息字段2携带针对站点2的第一指示信息2和第二指示信息2。第一指示信息1和第一指示信息2可以相同或者不同。第二指示信息1和第二指示信息2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图7中的指示信息也可以只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或只包括第二指示信息。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站点信息字段的一个子字段。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站点信息字段的一个或多个子字段。第二指示信息指示多种反馈参数的值时,第二指示信息可包括多个子字段,不同子字段用于指示不同反馈参数的值,即不同的反馈参数的值通过不同的比特来指示。
例如,以第一无线设备为接入点,第二无线设备为站点,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为例。如图8所示,第一指示信息1包括站点信息字段1中的子字段1,第二指示信息1包括站点信息字段1中的子字段2、子字段3和子字段4。子字段1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和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子字段2用于指示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子字段3用于指示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子字段4用于指示累计测量次数阈值。站点1接收NDPA帧之后,基于子字段1指示的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配置,读取子字段2指示的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和子字段3指示的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并基于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和指示的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来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或者,第二指示信息1也可以只包括子字段2和子字段3。
或者,第二指示信息指示多种反馈参数的值时,第二指示信息只包括一个子字段,该子字段的所有比特共同指示多种反馈参数的值。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也可位于NDPA帧的其他字段中,如位于NDPA帧的帧控制字段中。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帧控制字段中时,不同第二无线设备使用相同的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
602、第一无线设备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测量报文。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无线设备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第一帧之后,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测量报文。第一无线设备可以指定向一个或多个第二无线设备发送测量报文,或者,第一无线设备可以广播测量报文,以便一个或多个第二无线设备能够对测量报文进行测量。测量报文可以是空数据报文(null data packet,NDP),也可以是探测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sounding physical layer protocol date units,sounding PPDU)或其他包含训练符号的数据报文。
603、第二无线设备测量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的测量报文,得到信道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无线设备接收第一帧之后,测量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的测量报文,得到信道信息。其中,信道信息可以为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或者,信道信息可以是CSI中的一部分。
604、第二无线设备基于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获取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无线设备接收第一帧之后,基于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获取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其中,步骤603和步骤604的执行顺序不分先后,可以先执行步骤603,再执行步骤604。或者,可以先执行步骤604,再执行步骤603。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第一帧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则第二无线设备具体基于第一指示信息获取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如果第一帧中携带第二指示信息,则第二无线设备具体基于第二指示信息获取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如果第一帧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则第二无线设备具体基于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获取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如果第一帧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无线设备基于第一指示信息获取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具体实施方式为:第二无线设备基于第一指示信息确定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配置;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配置,获取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无线设备能够准确地确定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
例如,第二无线设备中具有预先存储了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X1、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Y1、累计测量次数阈值Z1。假设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和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则第二无线设备获取存储的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X1和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Y1,并基于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X1和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Y1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如果第一帧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无线设备基于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获取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具体实施方式为:第二无线设备基于第一指示信息确定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配置;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配置,读取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无线设备能够准确地确定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
例如,如图8所示,假设第一指示信息1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和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第二指示信息1包括站点信息字段1中的子字段2、子字段3和子字段4。子字段2用于指示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子字段3用于指示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子字段4用于指示累计测量次数阈值。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配置,读取子字段2指示的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和子字段3指示的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并基于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和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
605、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以及信道信息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无线设备基于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获取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之后,基于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以及测量得到的信道信息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如果满足信息反馈条件,则执行步骤606,即向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如果不满足信息反馈条件,则不向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下面对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以及信道信息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的几种具体实现方式进行介绍:
①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以及信道信息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为:第二无线设备基于测量到的信道信息确定信道信息变化量;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道信息变化量和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
其中,第二无线设备存储有第二无线设备上一次测量得到的信道信息。第二无线设备可基于本次测量得到的信道信息和上一次测量得到的信道信息进行比较,得到信道信息变化量。或者,第二无线设备存储有第二无线设备上一次测量得到的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第二无线设备可将本次测量得到的信道信息进行压缩。第二无线设备基于本次测量得到的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和上一次测量得到的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进行比较,得到信道信息变化量。
假设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为ΔVar_th,信道信息变化量为ΔVar。如果ΔVar大于或等于ΔVar_th时,表示信道信息变化量大。那么,在ΔVar大于或等于ΔVar_th时,第二无线设备确定满足信息反馈条件。在ΔVar小于ΔVar_th时,第二无线设备确定不满足信息反馈条件。
如果ΔVar小于或等于ΔVar_th时,表示信道信息变化量大。那么,在ΔVar小于或等于ΔVar_th时,第二无线设备确定满足信息反馈条件。在ΔVar大于ΔVar_th时,第二无线设备确定不满足信息反馈条件。
再如,假设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为一个区间[X1,X2]。如果ΔVar处于区间[X1,X2]时,表示信道信息变化量大。那么,在ΔVar处于区间[X1,X2]时,第二无线设备确定满足信息反馈条件。在ΔVar未处于区间[X1,X2]时,第二无线设备确定不满足信息反馈条件。
如果ΔVar未处于区间[X1,X2]时,表示信道信息变化量大。那么,在ΔVar未处于区间[X1,X2]时,第二无线设备确定满足信息反馈条件。在ΔVar处于区间[X1,X2]时,第二无线设备确定不满足信息反馈条件。
基于具体实施方式①,有利于实现在信道信息变化量较大时才上报第一信息,这样可以减少第二无线设备与第一无线设备之间的交互,节省信道资源。
可选的,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只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时,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测量报文、本次测量到的信道信息、本次测量到的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本次测量到的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②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和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以及信道信息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为:第二无线设备基于测量到的信道信息确定信道信息变化量;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道信息变化量和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确定累计信道变化次数;第二无线设备基于累计信道变化次数和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
第二无线设备如何基于测量到的信道信息确定信道信息变化量可参见方式①中的描述,在此不赘述。如果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道信息变化量和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确定信道信息变化量较大,则第二无线设备对累计信道变化次数加1。如果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道信息变化量和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确定信道信息变化量较小,则第二无线设备对累计信道变化次数不变。如何基于信道信息变化量和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确定是否信道信息变化量大,可参见上述方式①中的描述,在此不赘述。
第二无线设备确定累计信道变化次数之后,确定累计信道变化次数是否等于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若是,则第二无线设备确定满足信息反馈条件。若否,则第二无线设备确定不满足信息反馈条件。在确定满足信息反馈条件时,第二无线设备向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并且将累计信道变化次数清零,重新开始计数。
基于具体实施方式②,有利于实现在多次信道变化之后才上报一次第一信息,这样可以避免频繁通过竞争信道获取用于传输第一信息的TXOP,有利于减少第二无线设备与第一无线设备之间的交互,节省第二无线设备与第一无线设备之间的信道资源。
可选的,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和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时,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本次测量到的信道信息、本次测量到的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本次测量到的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③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和累计测量次数阈值。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以及信道信息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为:第二无线设备确定对测量报文的累计测量次数;第二无线设备基于测量到的信道信息确定信道信息变化量;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道信息变化量、累计测量次数、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和累计测量次数阈值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
第二无线设备如何基于测量到的信道信息确定信道信息变化量可参见方式①中的描述,在此不赘述。如果基于信道信息变化量和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确定信道信息变化量大,或者,累计测量次数等于累计测量次数阈值,则确定满足信息反馈条件。如果基于信道信息变化量和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确定信道信息变化量小,并且累计测量次数小于累计测量次数阈值,则确定不满足信息反馈条件。如何基于信道信息变化量和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确定是否道信息变化量大,可参见上述方式①中的描述,在此不赘述。
在确定满足信息反馈条件时,第二无线设备向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并且将累计测量次数清零,重新开始计数。
基于具体实施方式③,有利于实现每隔一段时间至少上报一次第一信息,避免信道信息长时间不发生变化时,第一无线设备无法确定第二无线设备的状态。
可选的,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和累计测量次数阈值时,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本次测量到的信道信息、本次测量到的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本次测量到的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④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和累计测量次数阈值。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以及信道信息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为:第二无线设备基于测量到的信道信息确定信道信息变化量;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道信息变化量和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确定累计信道变化次数;第二无线设备确定对测量报文的累计测量次数;第二无线设备基于累计信道变化次数、累计测量次数、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和累计测量次数阈值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
若累计信道变化次数等于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或者,累计测量次数等于累计测量次数阈值,则第二无线设备满足信息反馈条件。若累计信道变化次数小于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并且累计测量次数小于累计测量次数阈值,则第二无线设备不满足信息反馈条件。
第二无线设备如何基于信道信息变化量和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确定累计信道变化次数可参见方式②中的描述,在此不赘述。
基于具体实施方式④,有利于实现每隔一段时间至少上报一次第一信息,避免信道信息长时间不发生变化时,第一无线设备无法确定第二无线设备的状态。并且有利于实现通过在多次信道变化之后才上报一次第一信息,这样可以避免频繁通过竞争信道获取用于传输第一信息的TXOP,有利于减少第二无线设备与第一无线设备之间的交互,节省第二无线设备与第一无线设备之间的信道资源。
可选的,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和累计测量次数阈值时,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本次测量到的信道信息、本次测量到的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本次测量到的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⑤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和累计测量次数阈值;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以及信道信息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为:第二无线设备确定对测量报文的累计测量次数;第二无线设备确定累计测量次数是否达到累计测量次数阈值Nmea_th。若是,则满足信息反馈条件,若否,则不满足信息反馈条件。
可选的,如果满足信息反馈条件,且Nmea_th次测量中具有至少一次测量信道变化量较大,则反馈Nmea_th次测量中信道信息变化量较大的信道信息,或反馈Nmea_th次测量中信道信息变化量较大的信道信息的压缩结果,或反馈Nmea_th次测量中信道信息变化量较大时的无线感知测量结果。如果满足信息反馈条件,且Nmea_th次测量中信道变化量较大的次数为零,则反馈本次测量得到的信道信息,或反馈本次测量得到的信道信息的压缩结果,或反馈本次测量得到的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第二无线设备可基于信道信息确定信道信息变化量,并基于信道信息变化量和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来确定信道信息变化量是否较大,如何基于信道信息变化量和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确定是否信道信息变化量大,可参见上述方式①中的描述,在此不赘述。
606、若满足信息反馈条件,则第二无线设备向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相应地,如果第二无线设备满足信息反馈条件,第一无线设备可以接收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可用于第一无线设备确定无线感知测量结果或用于其他领域的信息测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测量报文、信道信息、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基于信道信息得到的无线感知测量结果。该测量报文可以是NDP,也可以是sounding PPDU或其他包含训练符号的数据报文。
相比于反馈信道信息,反馈测量报文、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无线感知测量结果,可以节省信道资源。反馈测量报文,可适用于对信息刷新率要求较高的场景,比如入侵检测、跌倒检测,呼吸心跳检测。或者,反馈测量报文还可适用于其他场景,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反馈信道信息,可适用于对信息刷新率适中或者较低,对反馈时的overhead(开销)要求较宽松的场景。或者,反馈信道信息还可适用于其他场景,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反馈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可适用于对刷新率要求较低,单次信道变化信息有限,需要多次信道变化的信息才能进行无线感知的场景,此时第一无线设备除了需要知道最终无线感知测量结果外,还有进行其他计算的需求:比如手势和动作识别,除了手势和动作种类的判定,还有计算时频图等中间过程量的需求。或者,反馈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还可适用于其他场景,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反馈无线感知测量结果,可适用于对刷新率要求适中或者较低的场景,比如定位、跟踪,第一无线设备只需知道无线感知测量结果。或者,反馈无线感知测量结果还可适用于其他场景,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如果第一信息为测量报文、信道信息或无线感知测量结果,第二无线设备在测量到信道信息之后,还存储该信道信息,以便第二无线设备后续基于存储的信道信息确定信道信息变化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如果第一信息为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第二无线设备在测量到信道信息之后,还需要对信道信息进行压缩,得到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第二无线设备还可存储该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以便第二无线设备后续基于存储的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确定信道信息变化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二无线设备可采用压缩感知算法或PCA算法压缩信道信息,得到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基于这两种算法得到的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有利于减小占用的信道资源。
下面对采用压缩感知算法或主成分分析法(PCA)算法对信道信息进行压缩的原理进行介绍:
一、采用压缩感知算法对信道信息进行压缩
压缩感知理论避免了传统方法先采样、后压缩的复杂过程,通过观测矩阵实现了传统方法中采样与压缩两个过程,因此能够有效利用资源,提高信号获取与传输的效率。压缩感知算法的公式如式(1)所示:
Y=φX=φψS=ΘS (1)
其中,X=ψS,Θ=φψ。X=ψS表示将信号X分解到稀疏变换基ψ中,在此稀疏变换基组成的变换域中,信号X具有稀疏特性。根据X在某个变换域上的稀疏性,ψ可能是傅里叶变换基、离散余弦变换基、小波变换基、正交变换基等等,也可以经过计算得到性能符合要求的稀疏变换基。X与S是信号在时域以及ψ域内的不同表现方式,二者从本质上是等价的。
测量值Y为M×1维的压缩后的矩阵,即Y为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φ为M×N维的测量矩阵。X为N×1维的信道信息矩阵,即X为需要压缩的信道信息。ψ为N×N维的稀疏变换基或稀疏变换矩阵,S为N×1维的稀疏系数,Θ为M×N维的感知矩阵。
由于测量矩阵Θ可根据其构建方法中的确定性测量矩阵的构建方法计算得到,因此Θ不需存储。由于需要在压缩前就确定稀疏变换基ψ,因此也不需要存储ψ。第一无线设备只需存储并向第二无线设备反馈M×1维的压缩后的矩阵Y。使用压缩感知算法得到的信息的压缩率(compressed ratio,CR)为CR=M/N。
二、采用PCA算法对信道信息进行压缩
PCA算法通过线性变换将原始数据变换为一组各维度线性无关的表示,可以用于提取数据的主要特征分量(主成分),常用于高维数据的降维。降维的目的是使保留下来的维度间的相关性尽可能小,使保留下来的维度含有的方差(即“能量”)尽可能大。PCA算法的公式如式(2)所示:
其中Y为a×c维的压缩后的低维的信道信息,X为a×b维的压缩前的高维信道信息,a表示样本(信道信息)数量,b表示样本维度,为b×c(c<b)维的压缩矩阵(或称为投影矩阵),包含从所有的b个特征向量中选出的c个最主要的特征向量(即主成分)。
假设按照重要程度降序排列的b个特征值为λ1,λ2,...,λb,当累积贡献程度大于某个小于1的百分比γ%时,比如/>时,b个特征向量所包含的信息占超过所有特征向量信息的γ%,此时认为由于降维导致的信息损失程度是可以接受的,此时信息的压缩率为CR=c/b。
通过对X的b×b维的协方差矩阵S进行特征分解,可以得到b个特征向量。协方差矩阵S可以同时展现不同维度间的相关性以及各个维度上的方差,主对角线上的元素是各个维度上的方差(即能量),其他元素是两两维度间的协方差(即相关性)。
S=Cov(X,X)=XXH=ψΛψH (3)
其中Λ为b×b维的对角阵,其对角线元素为特征值,ψ为b×b维特征矩阵,包含所有的b个特征向量。本策略需第一无线设备存储并向第二无线设备反馈压缩后的信息Y和压缩矩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如果第一信息为测量报文。第一无线设备可对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测量报文进行测量,得到信道信息。第一无线设备可基于测量得到的信道信息确定无线感知测量结果。如果本方案应用于其他应用场景,第一无线设备可基于信道信息确定其他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如果第一信息为信道信息。第一无线设备接收信道信息之后,第一无线设备可基于该信道信息确定无线感知测量结果。如果本方案应用于其他应用场景,则第一无线设备接收信道信息之后,第一无线设备可基于该信道信息确定其他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如果第一信息为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第一无线设备接收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之后,对该压缩信息进行复原,得到信道信息。第一无线设备可基于该信道信息确定无线感知测量结果。如果本方案应用于其他应用场景,第一无线设备可基于该信道信息确定其他信息。
可选的,第一无线设备基于机器学习模型或深度学习模型或压缩感知算法或PCA算法对压缩信息进行复原,得到信道信息。下面对使用机器学习模型或深度学习模型、压缩感知算法和PCA算法对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进行复原的原理进行介绍:
一、使用机器学习模型或深度学习模型对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进行复原
使用压缩后的信道信息Y及压缩前的信道信息X作为训练数据,训练机器学习模型或深度学习模型(比如神经网络模型)。将训练好的机器学习模型或深度学习模型部署到第一无线设备端,当第一无线设备接收到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时,将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输入机器学习模型或深度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或深度学习模型可输出复原后的信道信息。本复原策略中的压缩后的信道信息既可以由压缩感知算法得到,也可以由PCA算法得到。
二、使用压缩感知算法对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进行复原
压缩感知的信号重构的主要思想是从测量值Y(即第二无线设备向第一无线设备反馈的压缩后的信道信息)中使用重构算法计算出稀疏系数S。已知测量矩阵和稀疏变换基,可通过式(4)求得稀疏系数,进而通过式(5)求得原始信号X。
其中,是复原后的N×1维的稀疏系数S,φ为M×N维的测量矩阵,ψ为N×N维的稀疏正交基ψ,/>为广义逆(moore-penrose pseudoinverse),Y为M×1维的压缩后的信道信息,/>为复原的N×1维信道信息。本复原策略中的压缩后的信道信息由压缩感知算法得到。
三、使用PCA算法对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进行复原
本复原策略中的压缩后的信道信息由PCA算法得到。可通过式(6)求得原始信号X:
其中为复原后的a×b维高维信道信息,Y为压缩后的a×c维低维信道信息,/>为压缩矩阵的厄米矩阵,维度为c×b(c<b)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和/或累计测量次数阈值时,第一信息包括本次测量到的信道信息、本次测量到的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本次测量到的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例如,如前文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以及信道信息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的具体实现方式②~具体实现方式④中的描述: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和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时,第一信息包括本次测量到的信道信息、本次测量到的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本次测量到的无线感知测量结果。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和累计测量次数阈值时,第一信息包括本次测量到的信道信息、本次测量到的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本次测量到的无线感知测量结果。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和累计测量次数阈值时,第一信息包括本次测量到的信道信息、本次测量到的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本次测量到的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可选的,如果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当累计信道变化次数达到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Nch_th时,第一信息可以包括Nch_th次测量到的信道信息或Nch_th次测量到的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Nch_th次测量到的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还包括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第二无线设备的信息反馈方式,该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的信息反馈方式为以下信息反馈方式中的一种:反馈测量报文、反馈信道信息、反馈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反馈无线感知测量结果;第二无线设备向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时,具体基于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的信息反馈方式向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使第二无线设备灵活地进行信息反馈。
例如,如果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的信息反馈方式为反馈测量报文,那么第二无线设备确认满足信息反馈条件之后,向第一无线设备发送测量报文。如果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的信息反馈方式为反馈信道信息,那么第二无线设备确认满足信息反馈条件之后,向第一无线设备发送信道信息。如果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的信息反馈方式为反馈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那么第二无线设备确认满足信息反馈条件之后,向第一无线设备发送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如果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的信息反馈方式为反馈无线感知测量结果,那么第二无线设备确认满足信息反馈条件之后,向第一无线设备发送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也可以不包括第三指示信息,第二无线设备可以默认反馈测量报文,或默认反馈信道信息,或默认反馈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默认反馈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为NDPA帧,第三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通过将第三指示信息携带于站点信息字段中,有利于为不同的第二无线设备指示不同的信息反馈方式。
例如,以第一无线设备为接入点,第二无线设备为站点为例。如图9所示,NDPA帧包括站点信息字段1和站点信息字段2。其中,站点信息字段1携带针对站点1的第一指示信息1、第二指示信息1和第三指示信息1,站点信息字段2携带针对站点2的第一指示信息2、第二指示信息2和第三指示信息2。第一指示信息1和第一指示信息2可以相同或者不同。第二指示信息1和第二指示信息2可以相同或者不同。第三指示信息1和第三指示信息2可以相同或者不同。第一帧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和三指示信息时,这三个指示信息可以位于同一个字段中,也可以位于不同字段中。图9以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和第三指示信息均位于站点信息字段为例。图9中的指示信息也可以只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三指示信息,或只包括第二指示信息和第三指示信息。
可选的,第三指示信息也可以位于其他字段,如NDPA帧的帧控制字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该第四指示信息指示第一帧用于进行无线感知。第二无线设备识别到第一帧中的第四指示信息之后,就能确定需要执行步骤603~步骤606,以便第一无线设备能够获取到第一信息,并基于第一信息获取到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可选的,第一帧为NDPA帧,第四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帧控制字段中,或第四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通过将第四指示信息携带于NDPA帧的帧控制字段中,所有第二无线设备直接读取帧控制字段就可以知道需要进行无线感知,可以节省站点信息字段中的比特来指示其他信息。通过将第四指示信息携带于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可精确针对每个第二无线设备进行指示。
例如,如图10所示,图10以第四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帧控制字段为例。再如,如图11所示,图11以第四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为例。
可选的,第四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帧控制字段中具体为:第四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帧控制字段的子类型(subtype)子字段中。例如,如图12所示。
如下表5所示,目前子类型子字段的值0000和0001为预留值。可使子类型子字段的值为0000或0001,来指示第一帧用于进行无线感知。
表5
可选的,如果第四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NDPA帧可以为测距(ranging)NDPA帧。例如,第四指示信息可位于测距(ranging)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的保留字段中。
可选的,如果第四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的关联标识(associate identifier,AID)子字段的值为某个预留值,该AID子字段用于指示站点信息字段包括第四指示信息。在该可选的方式中,将站点信息字段的AID子字段的值设置为某个预留值,表明该站点信息字段是具有特殊含义,即该站点信息字段包括第四指示信息。例如,目前AID子字段的预留值包括2007~2047。可以使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的AID子字段的值为2007~2047中的一个,以指示站点信息字段包括第四指示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AID子字段的预留值也可以是802.11be之后AID子字段的预留值。也就是说,在该可能的实现中,单独使用一个特殊的用户信息字段来携带第四指示信息,这样不需要复杂化NDPA帧中其他字段的设计,简化接收端对NDPA帧中其他字段的解读。
可见,基于图6所描述的方法,第二无线设备能够在满足反馈条件时才向第一无线设备反馈信息,有利于减少第二无线设备与第一无线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有利于节省信道资源。
请参见图13,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上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信息上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301~步骤1311,图13所示的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第一无线设备和第二无线设备。或者,图13所示的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第一无线设备中的芯片和第二无线设备中的芯片。图13以第一无线设备和第二无线设备为执行主体为例进行说明。其中:
1301、第一无线设备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第二帧,该第二帧用于询问第二无线设备是否空闲。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二帧可以是poll帧。第一无线设备可以指定向一个或多个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第二帧,或者,第一无线设备可以广播第二帧。
1302、第二无线设备向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第二无线设备空闲的CTS响应帧。
本申请实施例中,空闲的第二无线设备接收第二帧之后,发送可以发送(clear tosend,CTS)帧进行应答,参与本轮的信道测量。否则,第二无线设备将不进行应答,不参与本轮信道测量。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无线设备可以不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第二帧以及接收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CTS响应帧。第二无线设备可以不接收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的第二帧以及向第一无线设备发送CTS响应帧。所有第二无线设备都参与信道测量。
1303、第一无线设备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第一帧,该第一帧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配置,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无线设备向反馈了CTS响应帧的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第一帧。
1304、第一无线设备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测量报文。
1305、第二无线设备测量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的测量报文,得到信道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空闲的第二无线设备测量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的测量报文,得到信道信息。
1306、第一无线设备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第三帧,该第三帧用于询问第二无线设备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无线设备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测量报文之后,向空闲的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第三帧,以询问第二无线设备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该第三帧可以是poll帧。
1307、第二无线设备基于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获取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
1308、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以及信道信息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无线设备可以在接收第三帧之后执行步骤1307和步骤1308,或者,第二无线设备可以在接收第三帧之前执行步骤1307和步骤1308。
1309、若第二无线设备满足信息反馈条件,则第二无线设备向第一无线设备反馈用于指示第二无线设备满足信息反馈条件的CTS响应帧。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无线设备在接收第三帧之后,若第二无线设备满足信息反馈条件,则第二无线设备向第一无线设备反馈用于指示第二无线设备满足信息反馈条件的CTS响应帧。
1310、第一无线设备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触发帧,该触发帧用于触发第二无线设备向第一无线设备反馈第一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无线设备接收第二无线设备反馈的用于指示第二无线设备满足信息反馈条件的CTS响应帧之后,向反馈该CTS响应帧的第二无线设备发送触发帧,以触发第二无线设备向第一无线设备反馈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为测量报文时,触发帧为探测(sounding)帧;第一信息为信道信息或者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者无线感知结果时,触发帧为报告(report)帧。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无线设备无需发送第三帧,以及接收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CTS响应帧以及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触发帧。第二无线设备不需要接收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的第三帧,以及向第一无线设备发送CTS响应帧以及接收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的触发帧。第二无线设备可以自己判断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并在满足信息反馈条件时上报第一信息。
1311、第二无线设备向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无线设备接收触发帧之后,向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举例来说,以第一无线设备为接入点,第二无线设备为站点为例。如图14所示,假设有3个站点,分别为站点1~站点3。接入点先向站点1~站点3发送poll帧。站点1和站点2处于空闲状态,站点3处于非空闲状态。所以1和站点2向接入点发送CTS响应帧。站点3不向接入点发送CTS响应帧。接入点接收站点1和站点2发送的CTS响应帧之后,向站点1和站点2发送NDPA帧,以通知站点1和站点2即将进行信道测量。如图10所示,NDPA帧中包括第四指示信息,以及针对站点1的第一指示信息1、第二指示信息1和第三指示信息1,以及针对站点2的第一指示信息2、第二指示信息2和第三指示信息2。接入点发送NDPA帧之后,向站点1和站点2发送NDP。站点1对NDP进行测量,得到信道信息1。站点2对NDP进行测量,得到信道信息2。接入点发送NDP之后,向站点1和站点2发送poll帧,以询问站点1和站点2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站点1基于第一指示信息1和第二指示信息1确定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并基于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和信道信息1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如果满足,则站点1向接入点反馈CTS响应帧。同理,站点2基于第一指示信息2和第二指示信息2确定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并基于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和信道信息2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如果不满足,则站点2不向接入点反馈CTS响应帧。假设接入点接收到站点1反馈的CTS响应帧,则接入点向站点1发送触发帧。站点1接收该触发帧之后,基于第三指示信息1指示的信息反馈方式向接入点反馈第一信息。
请参见图15,图1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5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6或图13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一无线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该装置可以是第一无线设备,也可以是第一无线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第一无线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为芯片系统。图15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包括通信单元1501和处理单元1502。其中,处理单元1502,用于进行数据处理。通信单元1501集成有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通信单元1501也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或者,也可将通信单元1501拆分为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下文的处理单元1502和通信单元1501同理,下文不再赘述。其中:
通信单元1501,用于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第一帧,该第一帧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配置,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该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用于第二无线设备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
通信单元1501,还用于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测量报文;
通信单元1501,还用于接收第二无线设备在确定满足信息反馈条件时发送的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测量报文、信道信息、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或累计测量次数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和/或累计测量次数阈值时,第一信息包括信道信息、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还包括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第二无线设备的信息反馈方式,该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的信息反馈方式为以下信息反馈方式中的一种:反馈测量报文、反馈信道信息、反馈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反馈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为空数据报文通告NDPA帧,该第三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为空数据报文通告NDPA帧,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该第四指示信息指示第一帧用于进行无线感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为空数据报文通告NDPA帧;第四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帧控制字段中,或第四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四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帧控制字段中具体为:第四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帧控制字段的子类型子字段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四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NDPA帧为测距(Ranging)NDPA帧,或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的关联标识AID子字段的值为预留值,AID子字段用于指示站点信息字段包括第四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为测量报文或信道信息,处理单元1502,用于基于第一信息确定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为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处理单元1502,用于对压缩信息进行复原,得到信道信息;处理单元1502,还用于基于信道信息确定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处理单元1502对压缩信息进行复原,得到信道信息的方式具体为:基于机器学习模型或深度学习模型或压缩感知算法或主成分分析法PCA算法对压缩信息进行复原,得到信道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无线设备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第一帧之前,通信单元1501,还用于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第二帧,该第二帧用于询问第二无线设备是否空闲,以及还用于接收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第二无线设备空闲的可以发送CTS响应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无线设备接收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之前,通信单元1501,还用于: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第三帧,该第三帧用于询问第二无线设备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接收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第二无线设备满足信息反馈条件的可以发送CTS响应帧;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触发帧,该触发帧用于触发第二无线设备向第一无线设备反馈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为测量报文时,触发帧为探测(sounding)帧;第一信息为信道信息或者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者无线感知结果时,触发帧为报告(report)帧。
请参见图15,图1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5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6或图13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二无线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该装置可以是第二无线设备,也可以是第二无线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第二无线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为芯片系统。图15所示的通信装置可以包括通信单元1501和处理单元1502。其中:
通信单元1501,用于接收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的第一帧,该第一帧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配置,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通信单元1501,还用于测量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的测量报文,得到信道信息;处理单元1502,用于基于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获取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处理单元1502,还用于基于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以及信道信息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通信单元1501,还用于在满足信息反馈条件时,向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测量报文、信道信息、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基于信道信息得到的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处理单元1502基于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获取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方式具体为:基于第一指示信息确定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配置;基于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配置,获取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还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处理单元1502基于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获取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方式具体为:基于第一指示信息确定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配置;基于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配置,读取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或累计测量次数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和/或累计测量次数阈值时,第一信息包括信道信息、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还包括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第二无线设备的信息反馈方式,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的信息反馈方式为以下信息反馈方式中的一种:反馈测量报文、反馈信道信息、反馈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反馈无线感知测量结果;通信单元1501向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第一信息的方式具体为:基于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的信息反馈方式向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为空数据报文通告NDPA帧,第三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为空数据报文通告NDPA帧,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指示第一帧用于进行无线感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帧为空数据报文通告NDPA帧;第四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帧控制字段中,或第四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四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帧控制字段中具体为:第四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帧控制字段的子类型子字段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四指示信息位于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NDPA帧为测距(Ranging)NDPA帧,或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的关联标识AID子字段的值为预留值,AID子字段用于指示站点信息字段包括第四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为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处理单元1502还用于存储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处理单元1502还用于采用压缩感知算法或主成分分析法PCA算法压缩信道信息,得到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为测量报文或信道信息或无线感知测量结果,处理单元1502还用于存储信道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在接收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的第一帧之前,通信单元1501还用于接收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的第二帧,该第二帧用于询问第二无线设备是否空闲,以及用于向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第二无线设备空闲的可以发送CTS响应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在向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第一信息之前,通信单元1501还用于接收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的第三帧,该第三帧用于询问第二无线设备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若满足信息反馈条件,则通信单元1501还用于向第一无线设备反馈用于指示第二无线设备满足信息反馈条件的可以发送CTS响应帧;通信单元1501还用于接收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的触发帧,该触发帧用于触发第二无线设备向第一无线设备反馈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息为测量报文时,触发帧为探测(sounding)帧;第一信息为信道信息或者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者无线感知结果时,触发帧为报告(report)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处理单元1502基于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以及信道信息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的方式具体为:基于信道信息确定信道信息变化量;基于信道信息变化量和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和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处理单元1502基于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以及信道信息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的方式具体为: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道信息确定信道信息变化量;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道信息变化量和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确定累计信道变化次数;第二无线设备基于累计信道变化次数和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和累计测量次数阈值,处理单元1502基于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以及信道信息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的方式具体为:第二无线设备确定对测量报文的累计测量次数;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道信息确定信道信息变化量;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道信息变化量、累计测量次数、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和累计测量次数阈值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和累计测量次数阈值,处理单元1502基于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以及信道信息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的方式具体为: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道信息确定信道信息变化量;第二无线设备基于信道信息变化量和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确定累计信道变化次数;第二无线设备确定对测量报文的累计测量次数;第二无线设备基于累计信道变化次数、累计测量次数、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和累计测量次数阈值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
如图1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160,用于实现上述图6或图9中第一无线设备的功能。该装置可以是第一无线设备或用于第一无线设备的装置。用于第一无线设备的装置可以为第一无线设备内的芯片系统或芯片。其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或者,通信装置160,用于实现上述图6或图9中第二无线设备的功能。该装置可以是第二无线设备或用于第二无线设备的装置。用于第二无线设备的装置可以为第二无线设备内的芯片系统或芯片。
通信装置16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620,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第一无线设备或第二无线设备的数据处理功能。装置16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1610,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第一无线设备或第二无线设备的收发操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用于通过传输介质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例如,通信接口1610用于装置160中的装置可以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处理器1620利用通信接口1610收发数据,并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图6或图9所述的方法。
装置16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1630,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存储器1630和处理器1620耦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处理器1620可能和存储器1630协同操作。处理器1620可能执行存储器1630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于处理器中。
当装置160开机后,处理器1620可以读取存储器1630中的软件程序,解释并执行软件程序的指令,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当需要通过无线发送数据时,处理器1620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图未示意),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装置160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1620,处理器1620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在另一种实现中,所述的射频电路和天线可以独立于进行基带处理的处理器1620而设置,例如在分布式场景中,射频电路和天线可以与独立于通信装置,呈拉远式的布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通信接口1610、处理器1620以及存储器1630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图16中以存储器1630、处理器1620以及通信接口1610之间通过总线1640连接,总线在图16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6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装置160具体是用于第一无线设备或第二无线设备的装置时,例如装置160具体是芯片或者芯片系统时,通信接口1610所输出或接收的可以是基带信号。装置160具体是第一无线设备或第二无线设备时,通信接口1610所输出或接收的可以是射频信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操作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操作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处理器上运行时,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得以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处理器上运行时,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得以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操作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本申请提供的各实施例的描述可以相互参照,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例如关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装置、设备的功能以及执行的操作可以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各方法实施例之间、各装置实施例之间也可以互相参考、结合或引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6)
1.一种信息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无线设备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第一帧,所述第一帧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反馈参数的配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反馈参数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参数: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或累计测量次数阈值;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以下一种或多种反馈参数: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或累计测量次数阈值;所述反馈参数用于所述第二无线设备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所述第一帧还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二无线设备的信息反馈方式,所述信息反馈方式为以下任意一种:反馈测量报文、反馈信道信息、反馈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反馈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发送测量报文;
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接收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在确定满足所述信息反馈条件时发送的第一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测量报文、信道信息、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参数包括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和/或累计测量次数阈值时,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信道信息、所述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所述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帧为空数据报文通告NDPA帧,所述第三指示信息位于所述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帧为空数据报文通告NDPA帧,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或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位于所述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帧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帧用于进行无线感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为测量报文或所述信道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基于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对所述压缩信息进行复原,得到所述信道信息;
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基于所述信道信息确定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对所述压缩信息进行复原,得到所述信道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基于机器学习模型或深度学习模型或压缩感知算法或主成分分析法PCA算法对所述压缩信息进行复原,得到所述信道信息。
10.一种信息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无线设备接收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的第一帧,所述第一帧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反馈参数的配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反馈参数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参数: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或累计测量次数阈值;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以下一种或多种反馈参数: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或累计测量次数阈值;所述第一帧还包括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二无线设备的信息反馈方式,所述信息反馈方式为以下任意一种:反馈测量报文、反馈信道信息、反馈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反馈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测量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的测量报文,得到信道信息;
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或所述第二指示信息获取所述反馈参数;
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基于所述反馈参数以及所述信道信息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
若是,则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基于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的信息反馈方式向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发送第一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测量报文、所述信道信息、所述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基于所述信道信息得到的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帧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或所述第二指示信息获取所述反馈参数,包括:
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配置;
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基于所述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配置,获取所述反馈参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帧还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或所述第二指示信息获取所述反馈参数,包括:
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配置;
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基于所述信息反馈条件中的反馈参数的配置,读取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所述反馈参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参数包括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和/或累计测量次数阈值时,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信道信息、所述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或所述无线感知测量结果。
15.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帧为空数据报文通告NDPA帧,所述第三指示信息位于所述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帧为空数据报文通告NDPA帧,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或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位于所述NDPA帧的站点信息字段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帧还包括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帧用于进行无线感知。
18.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存储所述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用压缩感知算法或主成分分析法PCA算法压缩所述信道信息,得到所述信道信息的压缩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为测量报文或所述信道信息或无线感知测量结果,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存储所述信道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基于所述反馈参数以及所述信道信息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包括:
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基于所述信道信息确定信道信息变化量;
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基于所述信道信息变化量和所述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
2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和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基于所述反馈参数以及所述信道信息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包括:
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基于所述信道信息确定信道信息变化量;
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基于所述信道信息变化量和所述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确定累计信道变化次数;
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基于所述累计信道变化次数和所述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
2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和累计测量次数阈值,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基于所述反馈参数以及所述信道信息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包括:
所述第二无线设备确定对测量报文的累计测量次数;
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基于所述信道信息确定信道信息变化量;
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基于所述信道信息变化量、所述累计测量次数、所述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和所述累计测量次数阈值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
2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参数包括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和累计测量次数阈值,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基于所述反馈参数以及所述信道信息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包括:
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基于所述信道信息确定信道信息变化量;
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基于所述信道信息变化量和所述信道信息变化量阈值确定累计信道变化次数;
所述第二无线设备确定对测量报文的累计测量次数;
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基于所述累计信道变化次数、所述累计测量次数、所述累计信道变化次数阈值和所述累计测量次数阈值确定是否满足信息反馈条件。
2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单元,或所述通信装置包括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0~24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单元。
2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
所述通信接口用于与其它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以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10~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588889.1A CN114696965B (zh) | 2020-12-28 | 2020-12-28 | 一种信息上报方法及通信装置 |
EP21913848.4A EP4258576A4 (en) | 2020-12-28 | 2021-12-10 | INFORMATION REPORTING PROCEDUR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PCT/CN2021/137193 WO2022143107A1 (zh) | 2020-12-28 | 2021-12-10 | 一种信息上报方法及通信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588889.1A CN114696965B (zh) | 2020-12-28 | 2020-12-28 | 一种信息上报方法及通信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96965A CN114696965A (zh) | 2022-07-01 |
CN114696965B true CN114696965B (zh) | 2024-05-24 |
Family
ID=82132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588889.1A Active CN114696965B (zh) | 2020-12-28 | 2020-12-28 | 一种信息上报方法及通信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4258576A4 (zh) |
CN (1) | CN114696965B (zh) |
WO (1) | WO202214310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250491A (zh) * | 2021-04-26 | 2022-10-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115004759A (zh) * | 2022-04-21 | 2022-09-0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用于感知测量报告的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CN118019049A (zh) * | 2022-11-10 | 2024-05-1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测量信息反馈方法、接收方法及通信设备 |
WO2024255034A1 (en) * | 2023-06-13 | 2024-12-19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70342A (zh) * | 2010-12-01 | 2013-01-0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无线局域网中的信道探测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装置 |
CN103141044A (zh) * | 2010-09-29 | 2013-06-05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传送信道状态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
CN108141261A (zh) * | 2015-10-15 | 2018-06-0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无线系统中的波束形成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
WO2020253492A1 (zh) * | 2019-06-19 | 2020-12-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道探测方法及通信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243229B2 (ja) * | 2003-08-16 | 2009-03-25 |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での上りリンクパケットの伝送のため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割当方法及び装置 |
WO2014047766A1 (zh) * | 2012-09-25 | 2014-04-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基站与通信系统 |
US10111132B2 (en) * | 2015-03-02 | 2018-10-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sounding and feedback |
CN106454930A (zh) * | 2015-08-07 | 2017-02-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道探测报告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17769043A (zh) * | 2017-04-28 | 2024-03-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道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
CN108271206B (zh) * | 2017-12-08 | 2020-12-01 | 中山大学 | 一种基于阈值检测的中继节点选择方法 |
CN110113818B (zh) * | 2018-02-01 | 2023-12-15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CN117336828A (zh) * | 2020-01-10 | 2024-01-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
2020
- 2020-12-28 CN CN202011588889.1A patent/CN114696965B/zh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12-10 WO PCT/CN2021/137193 patent/WO2022143107A1/zh unknown
- 2021-12-10 EP EP21913848.4A patent/EP4258576A4/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41044A (zh) * | 2010-09-29 | 2013-06-05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传送信道状态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
CN102870342A (zh) * | 2010-12-01 | 2013-01-0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无线局域网中的信道探测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装置 |
CN108141261A (zh) * | 2015-10-15 | 2018-06-0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无线系统中的波束形成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
WO2020253492A1 (zh) * | 2019-06-19 | 2020-12-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道探测方法及通信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2143107A1 (zh) | 2022-07-07 |
EP4258576A4 (en) | 2024-05-29 |
EP4258576A1 (en) | 2023-10-11 |
CN114696965A (zh) | 2022-07-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696965B (zh) | 一种信息上报方法及通信装置 | |
US20220345188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20240113758A1 (en) |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11570712B2 (en) | Varying a rate of eliciting MIMO transmissions fro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 |
CN108880767A (zh) | 信号发送方法及通信设备 | |
CN116388941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感知响应节点及感知请求节点 | |
US20250039712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time domain channel representations | |
US20230345283A1 (en) | Channel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240056852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4915985B (zh) | 一种测量报文发送方法及通信装置 | |
WO2022263982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time domain channel representations | |
CN115915182A (zh) | 通信方法以及装置 | |
CN109729572B (zh) | 无线唤醒包发送与接收方法与装置 | |
Spadacini et al. | Wireless networks for smart surveillance: Technologies, protocol design and experiments | |
Gordon et al. | Wor-mac: Combining wake-on-radio with quality-of-service for intelligent environments | |
WO2025057003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lecting sensing areas of the sensing sensitivity | |
WO2023223217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lecting and updating a set of sounding devices | |
CA3219662A1 (en) | Varying a rate of eliciting mimo transmissions fro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