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79689B - 多媒体消息的转发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媒体消息的转发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79689B CN114679689B CN202011429861.3A CN202011429861A CN114679689B CN 114679689 B CN114679689 B CN 114679689B CN 202011429861 A CN202011429861 A CN 202011429861A CN 114679689 B CN114679689 B CN 11467968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ssage
- management module
- network operator
- notification message
- multimedi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媒体消息的转发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管理模块接收来自发送终端的多媒体消息,该多媒体消息是待发送给多个接收终端的多媒体消息,发送终端的网络运营商为第一网络运营商;管理模块生成通知消息,该通知消息包含所述多媒体消息的下载地址;管理模块向多个接收终端发送该通知消息,以通知多个接收终端基于下载地址下载所述多媒体消息。因此,即便该多媒体消息需要跨网转发,也无需对各网络运营商之间进行MMSC的对接,大大简化了多媒体消息的跨网转发流程。并且,该多媒体消息可以存储在云端服务器,可以避免多媒体消息的存储受到MMSC容量限制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媒体消息的转发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多媒体消息业务(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MMS)可以支持文本、图片、音频、动画、视频及其组合等多种类型业务,普遍应用于终端用户。
目前,多媒体消息的跨网转发流程如下:当运营商1的用户在向运营商2的用户发送多媒体消息时,需要由发端用户归属的多媒体消息业务中心(multimedia messagingservice center,MMSC)进行多媒体消息的存储和处理,再通过运营商1的互联网关(interworking gateway,IWGW)转发至运营商2的IWGW,然后发送至收端用户归属的MMSC,再由该MMSC下发到接收终端。由此实现单个用户间的多媒体消息的跨网转发。
若存在对某一多媒体消息的群发需求,比如,企业用户想要向企业中的个人用户发送多媒体消息,一旦存在跨网转发,则需要按照每个收端用户的运营商所支持的接入规则,分别与每个收端用户的运营商进行分别对接,接入过程复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媒体消息的转发方法和装置,以期简化多媒体消息的跨网转发流程。
第一方面,一种多媒体消息的转发方法,该方法包括:
管理模块接收来自发送终端的多媒体消息,所述多媒体消息是待发送给多个接收终端的多媒体消息,所述发送终端的网络运营商为第一网络运营商,所述管理模块是所述第一网络运营商部署在云端服务器的管理模块,所述多个接收终端中的至少一个接收终端的网络运营商不是所述第一网络运营商;
所述管理模块生成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包含所述多媒体消息的下载地址;
所述管理模块向所述多个接收终端发送所述通知消息,以通知所述多个接收终端基于所述下载地址下载所述多媒体消息。
基于上述方案,通过建立管理模块接收和处理多媒体消息,可以直接向不同运营商的用户下发多媒体消息,从而可以简化不同运营商之间分别对接的复杂的流程,提高在不同运营商之间发送多媒体消息的效率。管理模块可以将多媒体消息存储在云端服务器,从而可以避免多媒体消息的存储受多媒体消息业务中心(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center,MMSC)容量的限制,提升多媒体消息容量上限。
可选地,所述下载地址为统一资源定位器(uniform resource locator,URL)。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管理模块接收来自所述发送终端的接收终端信息;
所述管理模块根据所述接收终端信息,确定所述多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网络运营商。
可选地,所述通知消息还包括所述接收终端信息。
可选地,所述多个接收终端包括第一接收终端,所述第一接收终端的网络运营商为所述第一网络运营商,所述通知消息包括用于发送给所述第一接收终端的第一通知消息;
所述管理模块向所述多个接收终端发送所述通知消息,包括:
所述管理模块向第一短信网关发送所述第一通知消息,以通过所述第一短信网关向所述第一接收终端发送所述第一通知消息。
可选地,所述多个接收终端包括第二接收终端,所述第二接收终端的网络运营商第二网络运营商,所述通知消息包括用于发送给所述第二接收终端的第二通知消息;以及
所述管理模块生成通知消息,包括:
所述管理模块基于所述第二网络运营商对应的短信网关接口协议,生成所述第二通知消息;
所述管理模块向所述多个接收终端发送所述通知消息,包括:
所述管理模块向第二短信网关发送所述第二通知消息,以通过所述第二短信网关向所述第二接收终端发送所述第二通知消息。
可选地,所述多媒体消息中携带所述发送终端的校验码,所述校验码用于对所述发送终端进行认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媒体消息的转发装置,包括用于实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任一项中所述的多媒体消息的转发方法的单元。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媒体消息的转发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媒体消息的转发方法。
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时,可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描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该装置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的,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实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与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相对应,各方面及对应的可行实施方式所取得的有益效果相似,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多媒体消息的发送方法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消息的转发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管理类模块和业务受理模块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消息的转发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消息的转发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消息的转发装置的另一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为便于理解,首先结合图1,对现有技术中单个用户的多媒体消息的发送过程做简单说明。图1是多媒体消息的发送流程图。如图1所示,网络运营商1和网络运营商2在网络侧均部署有无线应用协议(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WAP)网关、多媒体消息业务中心(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 center,MMSC)和互联网关(interworking gateway,IWGW)。
其中,WAP网关在技术上支持多媒体消息服务(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MMS)规范,以支持多媒体消息业务。通过WAP网关建立MMS用户代理与MMS中继服务器的数据访问通道,从而支持多媒体信息的发送、接收、通知等操作。
MMSC可用于对多媒体消息进行存储和处理,包括消息的输入输出、地址解析、通知、报告等。
IWGW支持不同网络运营商之间的互通。
如图1所示,为便于区分,将部署在网络运营商1这一侧的WAP网关记为WAP网关#1,MMSC记为MMSC#1,IWGW记为IWGW#1;部署在网络运营商2这一侧的WAP网关记为WAP网关#2,MMSC记为MMSC#2,IWGW记为IWGW#2。其中,网络运营商1和网络运营商2为不同的网络运营商。
网络运营商1的WAP网关#1和MMSC#1相连,MMSC#1和IWGW#1相连,网络运营商2的WAP网关#2和MMSC#2相连,MMSC#2和IWGW#2相连,网络运营商1的IWGW#1与网络运营商2的IWGW#2相连接。
在用户跨网络发送多媒体消息的过程中,主要是基于MMSC处理和存储多媒体消息,再通过IWGW转发多媒体消息到不同网络运营商的IWGW,来实现多媒体消息的转发。
以图1所示的架构为例,假设终端A为网络运营商1的签约用户,终端B为网络运营商2的签约用户。当用户A通过终端A向用户B的终端B发送多媒体消息时,终端A的多媒体消息会先通过WAP网关#1发送到终端A归属的MMSC#1,MMSC#1可以将该多媒体消息发送至IWGW#1,然后IWGW#1将多媒体消息转发至IWGW#2,IWGW#2再将多媒体消息发送至终端B所属的MMSC#2,由MMSC#2下发到用户B的终端B上。
基于上述描述,现有技术中多媒体消息的跨网发送是经历了多个网元的转发,需要遵循接收终端的网络运营商的接入规则,来进行跨网转发。若该多媒体消息需要群发,比如,企业用户发送多媒体消息给不同网络运营商的用户终端,则需要分别对接多家不同网络运营商,遵循不同网络运营商的接入规则,接入过程复杂,且还需对多媒体消息按照不同网络运营商所支持的协议进行转码,耗时耗力。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媒体消息的转发方法,发送终端的网络运营商通过管理模块向接收终端发送包含有用于下载多媒体消息的统一资源定位器(uniform resource locator,URL)的通知消息,以便于接收终端基于此URL下载多媒体消息,从而实现多媒体消息的群发,避免了因需要分别对接不同网络运营商而导致接入过程复杂的问题;也无需对多媒体消息进行转码。此外,考虑到MMSC存储容量受限,还将多媒体消息存储在云端服务器,可实现实时扩容,大大提升消息容量上限。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结合图2详细说明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场景。
示例性地,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消息的转发方法的通信系统。如图2所示,该通信系统200可以包括发送终端210、云端服务器220、短信网关231和短信网关232,以及多个接收终端241至245。其中,接收终端241至245中至少一个的网络运营商不是发送终端的网络运营商。
例如,图中所示的发送终端210可以与接收终端241和242可以是第一运营商的签约终端,接收终端243至245可以是第二运营商的签约终端,第一运营商和第二运营商可以是不同的运营商。
应理解,发送和接收是相对而言的,不应对终端的类型构成任何限定。该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可以是相同类型的终端设备,比如均为手机、平板等;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图2仅为示例,示出了两个不同的运营商下的短信网关及签约终端。但这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对于运营商的数量、每个运营商的签约终端数量均不作限定。
其中,云端服务器220可以进一步包括管理模块、多媒体消息适配器和业务受理模块,所述多媒体消息适配器部署于与管理模块中,如图3所示。
图3示出了管理模块和业务受理模块的框架示意图。应理解,图3所示的管理模块和业务受理模块可以是由运营商部署在云端服务器的处理模块,基于不同的功能而划分成了不同的模块。本申请对于各模块的命名、具体的物理形态等均不作限定。
如图3所示,管理模块可用于实现可用于密钥生成、内容模板审核、发送内容存储、发送报告推送、计费结算等功能。基于不同的功能,管理模块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多媒体消息适配器、密钥管理子模块、模板管理子模块、内容存储子模块、计费结算子模块、结果统计子模块和报表管理子模块等。
其中,多媒体消息适配器可用于接收来自发送终端的接收多媒体消息和接收终端信息,并可根据接收终端信息确定接收终端的网络运营商。在多媒体消息适配器确定出接收终端的网络运营商之后,多媒体消息适配器还可用于将多媒体消息发送至相应的网络运营商的业务受理模块中。
业务受理模块可用于存储多媒体消息,并为接收终端的用户提供内容下载服务。基于不同的功能,业务受理模块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多媒体消息接收子模块、内容存储子模块和短消息下发子模块等。
其中,多媒体消息接收子模块可以用于接收来自管理模块推送的多媒体消息。内容存储子模块可以用于将接收到的多媒体消息存储在云端服务器中。短消息下发子模块可以用于将接收到的通知短信下发给对应运营商的短信网关。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管理模块和业务受理模块所包括的子模块,只是结合图3所做的示例性地说明,管理模块和业务受理模块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其他功能的子模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下面将结合图4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消息的转发方法做详细说明。应理解,图4所示的方法可适用于如图2和图3所示的架构中。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消息的转发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401至步骤410。
在步骤401中,管理模块接收来自发送终端的多媒体消息。
其中,发送终端的网络运营商可以称为第一网络运营商,管理模块可以是第一网络运营商部署在云端服务器的管理模块。该管理模块例如可以提供网页版(WEB)和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等接入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多媒体消息可以是待发送给多个接收终端的多媒体消息。该多媒体消息是基于超文本传送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的多媒体消息。发送终端的网络运营商可以称为第一网络运营商,管理模块可以是第一网络运营商部署在云端服务器的管理模块,多个接收终端中的至少一个接收终端的网络运营商不是第一网络运营商。
此外,为了避免非法用户使用该多媒体消息的群发功能,该发送终端还可以向管理模块发送校验码,该校验码可用于对发送终端进行校验。
该校验码例如可以是携带在多媒体消息中,在步骤401中被发送至管理模块,或者也可以在步骤401之前单独发送至管理模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管理模块可以在完成对该发送终端的校验后且校验合格的情况下,执行下述方法流程。其中,该校验码的生成规则例如可以是:基于密钥、URL和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生成校验码。其中,密钥可以是发送终端和管理模块预先协商好的。参数例如可以是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American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ASCII)值排序连接得到。参数值为空或空串,校验码和规定的参数均不参加校验码的生成。
该校验码例如可通过已有的加密算法来加密生成,所述加密算法例如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摘要算法(message digest algorithm 5,MD5)、数据加密标准(data encrytionstandard,DES)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下文示例性地给出了校验码的一例:
sign=MD5(“PORT_SECRET_KEY/api/feedback?a=100&b=test”)。
其中,sign表示校验码,可以基于私钥、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通过MD5算法计算得到,api表示发送终端是通过API的接口接入的管理模块,feedback表示URL,a=100&b=test表示随机生成的参数,多个参数以“&”符号隔开。
在步骤402中,管理模块接收来自发送终端的接收终端信息。
该接收终端信息用于指示该多媒体消息的接收终端,例如可以指示该多媒体消息的接收终端的手机号、企业短号等可用于唯一标识接收终端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发送终端可以将该接收终端信息和多媒体消息一同发送。例如,发送终端按照预定义的内容模板,将接收终端信息和多媒体消息整合在同一条消息中发送。换言之,步骤401和步骤402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
当然,多媒体消息和接收终端信息也可以分开发送。此情况下,步骤401和步骤402可分开执行。
或者,接收终端信息也可以不发送。比如,对于某一企业用户,其群发的多媒体消息的接收终端在一段时间内可能是不变的。管理模块可以本地保存了该企业用户的多媒体消息的群发对象,也即,该多媒体消息的接收终端。管理模块一旦接收到该多媒体消息,便可将该多媒体消息与其接收终端对应。
在步骤403中,管理模块将多媒体消息存储在云端服务器中。
管理模块通过将多媒体消息存储在云端服务器,可以减小对MMSC的存储空间的占用,从而可以实现实时扩容,大大提升了消息容量上限。
此外,该云端服务器可以由不同的网络运营商的设备来访问,并不受限于同网终端或异网终端。接收终端只要获取到下载地址,便可以从云端服务器下载到该多媒体消息。
在步骤404中,管理模块生成通知消息,该通知消息中包括多媒体消息的下载地址。
示例性地,多媒体消息的下载地址可以是URL。管理模块生成用于下载多媒体消息的URL的通知消息。应理解,URL是用于在因特网的万维网服务程序上指定信息位置的一种方式,换言之,URL用于指示该多媒体消息的下载地址。这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也不排除在现有及未来的技术中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其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可能。
该多个接收终端中可能存在至少一个接收终端的网络运营商不是第一网络运营商。或者说,该多个接收终端中可能存在至少一个接收终端,其网络运营商与发送终端的网络运营商不同。换言之,发送终端发送的多媒体消息可能存在跨网转发的需求。
由于各网络运营商所支持的短信网关接口协议不同,管理模块可以基于各接收终端的网络运营商来生成通知消息。
可选地,该多个接收终端包括第一接收终端,第一接收终端的网络运营商为第一网络运营商,该通知消息包括用于发送该发送终端的第一通知消息。
由于第一接收终端与发送终端是同一个网络运营商的签约终端,故管理模块生成的第一通知消息是基于该第一网络运营商的短信网关接口协议所生成的,无需进行转码等操作。
可选地,该多个接收终端包括第二接收终端,该第二接收终端的网络运营商为第二网络运营商,该通知消息包括用于发送该第二终端的第二通知消息。
由于第二接收终端与发送终端是不同的网络运营商的签约终端,故管理模块生成的第二通知消息是基于该第二网络运营商的短信网关接口协议所生成的。例如该管理模块可以先生成第一通知消息,然后进行转码操作,得到第二网络运营商的短信网关接口协议所支持的第二通知消息。
可以理解的是,不管是第一通知消息还是第二通知消息,其中都包含了用于下载多媒体消息的URL。换言之,二者中的有效信息是相同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管理模块可以根据各接收终端的手机号、手机号段,对接收终端的网络运营商进行分类。比如可以将接收终端的网络运营商分为同网和异网两类,对于同网终端,可以生成第一通知消息;对于异网终端,可以生成第二通知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图中仅为示例,示出了管理模块生成第一通知消息和第二通知消息的步骤。但这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该多媒体消息的接收终端也可能存在均为同网终端或均为异网终端的情况,此情况下,管理模块只需生成第一通知消息或第二通知消息。
此外,该通知消息还可以包括接收终端信息,以便于短信网关基于该接收终端信息,将通知消息下发至相应的接收终端。
在步骤405中,管理模块向多个接收终端发送通知消息。
如前所述,发送给各接收终端的通知消息可经由各接收终端的网络运营商的短信网关转发到达各接收终端。
由于在本实施例中,管理模块针对同网终端和异网终端分别生成了第一通知消息,管理模块可以分别向同网终端和异网终端发送该第一通知消息和第二通知消息。故步骤405可以包括步骤4051,管理模块向第一接收终端发送第一通知消息,以及步骤4052,管理模块向第二接收终端发送第二通知消息。
如图所示,该第一通知消息可经由第一网络运营商的第一短信网关到达第一接收终端。该第二通知消息可经由第二网络运营商的第二短信网关到达第二接收终端。可选地,第二通知消息在由管理模块发送至第二短信网关的过程中,可以经由第二业务受理模块的转发而到达,第二业务受理模块可以从该第二通知消息中获取并保存接收终端信息。
应理解,接收终端并不仅限于文中所示的第一接收终端和第二接收终端,异网终端也可能分属于不同的网络运营商。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步骤406中,各接收终端基于通知消息,向业务受理模块发送下载请求,以请求下载多媒体消息。
如图所示,步骤406可以包括步骤4061,第一接收终端基于第一通知消息,向第一业务受理模块发送下载请求;以及步骤4062,第二接收终端基于第二通知消息,向第二业务受理模块发送下载请求。
可选地,该下载请求中携带上述URL,以便于各业务受理模块基于URL从云端服务器获取多媒体消息。
在步骤407中,各网络运营商的业务受理模块从云端服务器获取多媒体消息。
如图所示,步骤407可以包括步骤4071,第一业务受理模块从云端服务器获取多媒体消息,以及步骤4072,第二业务受理模块从云端服务器获取多媒体消息。
在步骤408中,各网络运营商的业务受理模块向接收终端发送多媒体消息。
如图所示,步骤408可以包括步骤4081,第一业务受理模块向第一接收终端发送多媒体消息,以及步骤4082,第二业务受理模块向第二接收终端发送多媒体消息。
应理解,上文多个步骤结合第一接收终端和第二接收终端做了示例性地描述,但这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限定接收终端的数量,以及接收终端所签约的网络运营商的数量。
为了进一步了解该多媒体消息的接收情况,管理模块还可进一步执行步骤409,获取消息发送结果。
示例性地,该消息发送结果可以包括上述通知消息的发送情况和接收终端对多媒体消息的下载情况。管理模块可以分别从同网的短信网关(如上述第一短信网关)和异网的短信网关(如上述第二短信网关)获取通知消息的发送情况。
比如,在上述第一通知消息的发送过程中,第一通知消息会可经由第一短信网关转发至发送终端,第一短信网关会根据第一通知消息的发送情况生成第一通知消息的发送结果。在上述第二通知消息的发送过程中,第二通知消息会经由第二短信网关转发至第二终端,第二短信网关会根据第二通知消息的发送情况生成第二通知消息的发送结果。管理模块可以分别从第一短信网关和第二短信网关获取通知消息的发送情况。
管理模块还可以分别从同网的业务受理模块(如上述第一业务受理模块)和异网的业务受理模块(如上述的第二业务受理模块)获得接收终端对多媒体消息的下载情况。
示例性地,接收终端从云端下载多媒体消息时,业务受理模块可以监测到接收终端对多媒体消息的下载情况。
比如,管理模块可以从第一业务受理模块获取第一接收终端对多媒体消息的下载情况。管理模块也可以从第二业务受理模块获取第二接收终端对多媒体消息的下载情况。
在步骤410中,管理模块向发送终端发送多媒体消息发送报告,该报告用于指示各接收终端对该多媒体消息的接收情况。
如图所示,管理模块获取到通知短信的发送结果,以及该多媒体消息的下载情况后,管理模块可以向发送终端发送多媒体消息发送报告。
可选地,在发送终端接收到通知消息发送失败,或者多媒体消息下载失败时,发送终端可以再次向没有成功下载多媒体消息的接收终端重新发送通知消息。
基于上述方案,多媒体消息在跨网转发时,可通过向各接收终端发送下载地址的方式来便于各终端获取多媒体消息,而不再需要通过不同的网络运营商之间的MMSC对接来实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多媒体消息跨网转发的流程,尤其在多媒体消息群发的场景中可以大大提高发送效率。接收终端只需通过下载便可接收到多媒体消息,操作方便。
另一方面,由于将多媒体消息存储在云端服务器,而无需使用MMSC有限的存储空间,可以实现实时扩容,大大提升了消息容量上限。从而更能够适应4G/5G网络下富媒体消息内容越来越丰富、容量越来越大的需求。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消息的转发装置的示意图。该装置可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管理模块,可用于实现管理模块的功能。
如图5所示,该装置500可以包括:接收单元510、处理单元520和发送单元530。其中,该接收单元510可用于用于接收来自发送终端的多媒体消息,所述多媒体消息是待发送给多个接收终端的多媒体消息,所述发送终端的网络运营商为第一网络运营商,所述装置500可以由所述第一网络运营商部署在云端服务器,所述多个接收终端中的至少一个接收终端的网络运营商不是所述第一网络运营商。该处理单元520可用于生成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包含所述多媒体消息的下载地址。该发送单元530可用于向所述多个接收终端发送所述通知消息。
可选地,所述下载地址为统一资源定位器URL。
可选地,所述接收单元510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发送终端的接收终端信息;所述处理单元520还用于根据所述接收终端信息,确定所述多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网络运营商。
可选地,所述通知消息还包括所述接收终端信息。
可选地,所述多个接收终端包括第一接收终端,所述第一接收终端的网络运营商为所述第一网络运营商,所述通知消息包括用于发送给所述第一接收终端的第一通知消息;
所述发送单元530还用于向第一短信网关发送所述第一通知消息,以通过所述第一短信网关向所述第一接收终端发送所述第一通知消息。
可选地,所述多个接收终端包括第二接收终端,所述第二接收终端的网络运营商为第二网络运营商,所述通知消息包括用于发送给所述第二接收终端的第二通知消息;
所述处理单元520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网络运营商对应的短信网关接口协议,生成所述第二通知消息;
所述发送单元530还用于向第二短信网关发送所述第二通知消息,以通过所述第二短信网关向所述第二接收终端发送所述第二通知消息。
可选地,所述多媒体消息中携带所述发送终端的校验码,所述校验码用于对所述发送终端进行认证。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消息的转发装置的另一示意性框图。该装置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多媒体消息的转发的功能。其中,该装置可以为芯片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如图6所示,该装置6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610,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多媒体消息的转发的功能。示例性地,处理器610可用于生成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包含用于下载所述多媒体消息的统一资源定位器URL。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该装置6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620,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存储器620和处理器610耦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处理器610可能和存储器620协同操作。处理器610可能执行存储器620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于处理器中。
该装置60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630,用于通过传输介质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从而用于装置600中的装置可以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地,该其他设备可以是第二神经网络。所述通信接口630例如可以是收发器、接口、总线、电路或者能够实现收发功能的装置。处理器610可利用通信接口630收发数据和/或信息,并用于实现图4或图5对应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管理模块所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处理器610、存储器620以及通信接口630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图6中以处理器610、存储器620以及通信接口630之间通过总线640连接。总线640在图6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6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多媒体消息的转发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前述的多媒体消息的转发装置。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图4所示实施例中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图4所示实施例中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方法。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单元”、“模块”等,可用于表示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和步骤(step),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各功能单元的功能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多媒体消息的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理模块接收来自发送终端的多媒体消息,所述多媒体消息是待发送给多个接收终端的多媒体消息,所述发送终端的网络运营商为第一网络运营商,所述管理模块是所述第一网络运营商部署在云端服务器的管理模块,所述多个接收终端中的至少一个接收终端的网络运营商不是所述第一网络运营商,所述多媒体消息存储在所述云端服务器;
所述管理模块生成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包含所述多媒体消息的下载地址;
所述管理模块向所述多个接收终端发送所述通知消息,以通知所述多个接收终端基于所述下载地址下载所述多媒体消息;
所述多个接收终端包括第一接收终端,所述第一接收终端的网络运营商为所述第一网络运营商,所述通知消息包括用于发送给所述第一接收终端的第一通知消息;
所述管理模块向所述多个接收终端发送所述通知消息,包括:
所述管理模块向第一短信网关发送所述第一通知消息,以通过所述第一短信网关向所述第一接收终端发送所述第一通知消息,所述第一短信网关是所述第一网络运营商的短信网关;
所述多个接收终端包括第二接收终端,所述第二接收终端的网络运营商为第二网络运营商,所述通知消息包括用于发送给所述第二接收终端的第二通知消息,所述第一网络运营商和第二网络运营商是不同的运营商,所述第一通知消息与所述第二通知消息中均包含所述多媒体消息的下载地址;以及
所述管理模块生成通知消息,包括:
所述管理模块基于所述第二网络运营商对应的短信网关接口协议,生成所述第二通知消息;
所述管理模块向所述多个接收终端发送所述通知消息,包括:
所述管理模块向第二短信网关发送所述第二通知消息,以通过所述第二短信网关向所述第二接收终端发送所述第二通知消息,所述第二短信网关是所述第二网络运营商的短信网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载地址为统一资源定位器URL。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理模块生成通知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管理模块接收来自所述发送终端的接收终端信息;
所述管理模块根据所述接收终端信息,确定所述多个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网络运营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消息还包括所述接收终端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媒体消息中携带所述发送终端的校验码,所述校验码用于所述管理模块对所述发送终端进行认证。
6.一种多媒体消息的转发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单元。
7.一种多媒体消息的转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29861.3A CN114679689B (zh) | 2020-12-09 | 2020-12-09 | 多媒体消息的转发方法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29861.3A CN114679689B (zh) | 2020-12-09 | 2020-12-09 | 多媒体消息的转发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79689A CN114679689A (zh) | 2022-06-28 |
CN114679689B true CN114679689B (zh) | 2023-10-31 |
Family
ID=82071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429861.3A Active CN114679689B (zh) | 2020-12-09 | 2020-12-09 | 多媒体消息的转发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679689B (zh)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555836A1 (fr) * | 2004-01-15 | 2005-07-20 | France Telecom | Systémé de routage de trafic de messages multimédia (MMS) inter-operateurs |
CN1717072A (zh) * | 2004-06-28 | 2006-01-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在网络间转发多媒体消息的方法 |
CN101005646A (zh) * | 2007-01-16 | 2007-07-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在不同的网络之间传送多媒体消息的方法和系统 |
CN101124778A (zh) * | 2004-08-19 | 2008-02-13 | 赛贝斯365有限公司 | 运营商间多媒体消息传递架构和方法 |
CN101202944A (zh) * | 2006-12-12 | 2008-06-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网间传输多媒体消息的系统 |
WO2008086714A1 (fr) * | 2006-12-30 | 2008-07-24 | Zte Corporation | Procédé et système de sécurisation d'une clé de chiffrement dans un système de diffusion multimédia mobile à fusion de multiples réseaux |
CN101516067A (zh) * | 2008-02-21 | 2009-08-26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多媒体消息存储地址发送系统及方法 |
CN101742434A (zh) * | 2009-11-09 | 2010-06-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彩信互通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
US7746864B1 (en) * | 2008-04-30 | 2010-06-29 | Cello Partnershi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uting inter-carrier short message service or multimedia message service messages |
WO2012024915A1 (zh) * | 2010-08-25 | 2012-03-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多媒体消息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
CN104486752A (zh) * | 2014-12-01 | 2015-04-01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移动台之间的多媒体信息交互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424860A3 (en) * | 2002-11-05 | 2006-01-25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 between a tele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respective smart card and telecommunication device |
US7154901B2 (en) * | 2003-02-07 | 2006-12-26 | Mobile 365, Inc. | Intermediary network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message exchange between wireless networks |
US7660403B2 (en) * | 2005-05-06 | 2010-02-09 | Ipsobox, S.A. De C.V. | Multi-network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
2020
- 2020-12-09 CN CN202011429861.3A patent/CN11467968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555836A1 (fr) * | 2004-01-15 | 2005-07-20 | France Telecom | Systémé de routage de trafic de messages multimédia (MMS) inter-operateurs |
CN1717072A (zh) * | 2004-06-28 | 2006-01-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在网络间转发多媒体消息的方法 |
CN101124778A (zh) * | 2004-08-19 | 2008-02-13 | 赛贝斯365有限公司 | 运营商间多媒体消息传递架构和方法 |
CN101202944A (zh) * | 2006-12-12 | 2008-06-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网间传输多媒体消息的系统 |
WO2008086714A1 (fr) * | 2006-12-30 | 2008-07-24 | Zte Corporation | Procédé et système de sécurisation d'une clé de chiffrement dans un système de diffusion multimédia mobile à fusion de multiples réseaux |
CN101005646A (zh) * | 2007-01-16 | 2007-07-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在不同的网络之间传送多媒体消息的方法和系统 |
CN101516067A (zh) * | 2008-02-21 | 2009-08-26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多媒体消息存储地址发送系统及方法 |
US7746864B1 (en) * | 2008-04-30 | 2010-06-29 | Cello Partnershi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uting inter-carrier short message service or multimedia message service messages |
CN101742434A (zh) * | 2009-11-09 | 2010-06-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彩信互通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
WO2012024915A1 (zh) * | 2010-08-25 | 2012-03-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多媒体消息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
CN104486752A (zh) * | 2014-12-01 | 2015-04-01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移动台之间的多媒体信息交互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流媒体在3G网络中的应用;刘彬;郭刚;;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05);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79689A (zh) | 2022-06-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057734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edia messages | |
US9008620B2 (en) | Mobile device service author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
CN102761856B (zh) | 终端间分享软件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US11546760B2 (en) | Caller verification in rich communication services (RCS) | |
US10749965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pturing and logging web application traffic | |
WO2008116411A1 (fr) | Procédé, système et dispositif de passerelle de traitement de service d'achat | |
CN101754184A (zh) | 一种内容推送方法、系统及装置 | |
CN108810123A (zh) | 开通移动蜂窝网络服务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4038916A (zh) | 在移动终端设备上实现流量优化的方法及系统、客户端 | |
WO2009133544A1 (en) | A messaging device and server system | |
CN114679689B (zh) | 多媒体消息的转发方法和装置 | |
CN102510431B (zh) | 远程资源获取方法、系统、设备及用户终端 | |
CN113472785B (zh)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0574521C (zh) | Mms信息溯源方法 | |
WO2015023756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erifying a device during provisioning through caller id | |
CN114500534B (zh) | 跨通信运营平台传输多媒体消息的系统及方法 | |
WO2013131372A1 (zh) | 一种业务交付平台开展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6669134B (zh) | Smf网元与upf网元适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EP4521711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GB2573746A (en) |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
WO2024094105A1 (zh) | 消息交互方法、装置、网络功能、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1098509B (zh) | 接口递送报告消息的传输方法 | |
WO2025017651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solidating distributed multipart messages in ipsmgw clusters | |
CN116887204A (zh) | 号码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5884136A (zh) | 一种应用跳转访问方法、系统、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