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68055A - 一种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及其发酵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及其发酵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68055A CN114668055A CN202210383898.XA CN202210383898A CN114668055A CN 114668055 A CN114668055 A CN 114668055A CN 202210383898 A CN202210383898 A CN 202210383898A CN 114668055 A CN114668055 A CN 11466805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a
- fermentation
- adjuvant composition
- composition
- par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08—Oxidation; Fermenta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4—Fungi;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Zo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Myc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及其发酵方法,属于食品工业技术领域。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壳聚糖:30份‑80份,碳酸钙:20份‑30份,酵母粉:5份‑10份,复合菌剂:0.03份‑0.08份;其发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茶叶粉;(2)将步骤(1)获取的茶叶粉加入到发酵罐中,同时加入辅料组合物及水,进行发酵处理;(3)将步骤(2)得到的发酵产物,进行低温减压浓缩,得到发酵物。涉及的发酵方法,茶多酚的提取纯度、提取率以及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等各项指标较高,体现了显著性的差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工业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及其发酵方法。
背景技术
发酵是指微生物利用自身带有的酶分解或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具有代表性的发酵微生物包括枯草菌、乳酸菌、曲霉菌、酵母菌、霉菌、醋酸菌、蘑菇菌丝体等。最近,在化妆品领域对于利用天然材料制作发酵食品及化妆品越来越关注,正广泛开展美白、改善皮肤皱纹、抗氧化、保湿、增强弹性等方面的研究。
发酵物或发酵物的提取物不使用其它任何溶剂,通过发酵和熟成过程使天然材料中含有的糖分转化成酒精,可以提高天然材料中类黄酮、维生素C、维生素P、氨基酸、儿茶素等有效成份的提取效率。另外,有时对于具有刺激性或毒性的天然材料,通过发酵提取法使天然材料稳定或降低毒性或者使其转化成稳定衍生物,可以极大地提高美容功效。另外,在通过乳酸菌及酵母等的发酵工艺转化为容易吸收的低分子物质、从不稳定或惰性形态转化为活性形态的过程中,可以极大地提高天然材料的功效,强化保湿、增强弹性、美白、改善皮肤皱纹的效果。
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CN201711413404.3,公开号:CN108066210B,公开了一种利用食用菌的地茶叶发酵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上述的利用食用菌的地茶叶发酵物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下述步骤:(1)制备种子液:分别将各个食用菌子实体在无菌条件下剪取组织片段,并分别接种于斜面培养基,在温度25-28℃下静置培养8-10天;再在无菌条件下从斜面培养基上挑取带有菌丝的琼脂10-20块,再次接入无菌的斜面培养基中,25~28℃下,暗培养12~15天后,光照3~4天,选取转色较快且菌丝生长整齐的菌种,作为母种,随后接种至种子培养基中,在温度26-28℃,摇床转速为150-200r/min条件下,培养5-7天,分别得到各食用菌的种子液;(2)将地茶叶超微粉粹至80-100μm,加入2-4倍质量的水,在30-40℃下浸泡1-2天,离心,得到地茶叶浸泡提取液;(3)将步骤(1)制备所得的各食用菌种子液预先按照等体积比混合,以5-10%的接种量接入高密度发酵培养基5L发酵罐中,并加入步骤(2)的地茶叶浸泡提取液开始发酵培养,地茶叶浸泡提取液与食用菌种子液的质量比为3-6:1,在温度为28-30℃,转速为100-250r/min,通气量为0.5-1.5dm3/min条件下发酵培养5-10天,进行深层发酵获得食用菌发酵地茶叶的混合物,离心,取上清液过滤。(4)将步骤(3)过滤得到的滤液在60℃以下的条件下进行减压浓缩至含水率低于8%,然后冷冻干燥,得到的粉末即为地茶叶发酵物”,但经分析可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制备过程中产生较多热量,容易造成茶多酚的降解,不利于抗氧化性的保护。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工艺方法,茶多酚的提取纯度、提取率以及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等各项指标较高,体现了显著性的差异。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中,
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中,
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中,
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中,
所述的复合菌剂包括乳双歧乳杆菌、黑曲霉及米曲霉,所述的乳双歧乳杆菌、所述的黑曲霉、所述的米曲霉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为5:2:1。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中,
所述的乳双歧乳杆菌采购自陕西宝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型号为;sxbb57896895273;
所述的黑曲霉采购自上海联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型号为LZ-J63391;
所述的米曲霉采购自上海研生实业有限公司,其型号为YS-J63392。
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茶叶粉;
(2)将步骤(1)获取的茶叶粉加入到发酵罐中,同时加入辅料组合物及水,进行发酵处理;
(3)将步骤(2)得到的发酵产物,进行低温减压浓缩,得到发酵物。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步骤(1)中茶叶粉的茶叶品种为青茶、黄茶、黑茶、绿茶、红茶、白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步骤(2)中所述的茶叶粉、辅料组合物、水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为50:5:200;
步骤(2)中发酵处理的温度为37℃;
步骤(2)中发酵处理的时间为48h。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步骤(3)中低温减压浓缩的温度为4℃;
步骤(3)中低温减压浓缩的压力为1bar。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的工艺方法,茶多酚的提取纯度、提取率以及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等各项指标较高,体现了显著性的差异。具体的,在对比例1、对比例2及对比例3中,分别进行乳双歧乳杆菌、黑曲霉及米曲霉的缺失试验,可以发现三种菌种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而不是单一使用某一种菌种,经推测,可能是上述三种菌种产生了纤维素酶、蛋白酶等多种物质,促使茶叶的发酵降解;同时,对比例4与对比例5分别进行了壳聚糖、碳酸钙的缺失试验,可以看出对于茶多酚的各种活性带来影响,而在本申请中首次采用上述两种物质,经分析,可能是壳聚糖对于复合菌剂的保护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描述。
实施例1
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中,
所述的复合菌剂包括乳双歧乳杆菌、黑曲霉及米曲霉,所述的乳双歧乳杆菌、所述的黑曲霉、所述的米曲霉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为5:2:1。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中,
所述的乳双歧乳杆菌采购自陕西宝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型号为;sxbb57896895273;
所述的黑曲霉采购自上海联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型号为LZ-J63391;
所述的米曲霉采购自上海研生实业有限公司,其型号为YS-J63392。
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茶叶粉;
(2)将步骤(1)获取的茶叶粉加入到发酵罐中,同时加入辅料组合物及水,进行发酵处理;
(3)将步骤(2)得到的发酵产物,进行低温减压浓缩,得到发酵物。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步骤(1)中茶叶粉的茶叶品种为青茶、黄茶、黑茶、绿茶、红茶、白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步骤(2)中所述的茶叶粉、辅料组合物、水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为50:5:200;
步骤(2)中发酵处理的温度为37℃;
步骤(2)中发酵处理的时间为48h。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步骤(3)中低温减压浓缩的温度为4℃;
步骤(3)中低温减压浓缩的压力为1bar。
实施例2
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中,
所述的复合菌剂包括乳双歧乳杆菌、黑曲霉及米曲霉,所述的乳双歧乳杆菌、所述的黑曲霉、所述的米曲霉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为5:2:1。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中,
所述的乳双歧乳杆菌采购自陕西宝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型号为;sxbb57896895273;
所述的黑曲霉采购自上海联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型号为LZ-J63391;
所述的米曲霉采购自上海研生实业有限公司,其型号为YS-J63392。
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茶叶粉;
(2)将步骤(1)获取的茶叶粉加入到发酵罐中,同时加入辅料组合物及水,进行发酵处理;
(3)将步骤(2)得到的发酵产物,进行低温减压浓缩,得到发酵物。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步骤(1)中茶叶粉的茶叶品种为青茶、黄茶、黑茶、绿茶、红茶、白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步骤(2)中所述的茶叶粉、辅料组合物、水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为50:5:200;
步骤(2)中发酵处理的温度为37℃;
步骤(2)中发酵处理的时间为48h。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步骤(3)中低温减压浓缩的温度为4℃;
步骤(3)中低温减压浓缩的压力为1bar。
实施例3
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中,
所述的复合菌剂包括乳双歧乳杆菌、黑曲霉及米曲霉,所述的乳双歧乳杆菌、所述的黑曲霉、所述的米曲霉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为5:2:1。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中,
所述的乳双歧乳杆菌采购自陕西宝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型号为;sxbb57896895273;
所述的黑曲霉采购自上海联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型号为LZ-J63391;
所述的米曲霉采购自上海研生实业有限公司,其型号为YS-J63392。
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茶叶粉;
(2)将步骤(1)获取的茶叶粉加入到发酵罐中,同时加入辅料组合物及水,进行发酵处理;
(3)将步骤(2)得到的发酵产物,进行低温减压浓缩,得到发酵物。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步骤(1)中茶叶粉的茶叶品种为青茶、黄茶、黑茶、绿茶、红茶、白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步骤(2)中所述的茶叶粉、辅料组合物、水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为50:5:200;
步骤(2)中发酵处理的温度为37℃;
步骤(2)中发酵处理的时间为48h。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步骤(3)中低温减压浓缩的温度为4℃;
步骤(3)中低温减压浓缩的压力为1bar。
实施例4
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中,
所述的复合菌剂包括乳双歧乳杆菌、黑曲霉及米曲霉,所述的乳双歧乳杆菌、所述的黑曲霉、所述的米曲霉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为5:2:1。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中,
所述的乳双歧乳杆菌采购自陕西宝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型号为;sxbb57896895273;
所述的黑曲霉采购自上海联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型号为LZ-J63391;
所述的米曲霉采购自上海研生实业有限公司,其型号为YS-J63392。
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茶叶粉;
(2)将步骤(1)获取的茶叶粉加入到发酵罐中,同时加入辅料组合物及水,进行发酵处理;
(3)将步骤(2)得到的发酵产物,进行低温减压浓缩,得到发酵物。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步骤(1)中茶叶粉的茶叶品种为青茶、黄茶、黑茶、绿茶、红茶、白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步骤(2)中所述的茶叶粉、辅料组合物、水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为50:5:200;
步骤(2)中发酵处理的温度为37℃;
步骤(2)中发酵处理的时间为48h。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步骤(3)中低温减压浓缩的温度为4℃;
步骤(3)中低温减压浓缩的压力为1bar。
实施例5
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中,
所述的复合菌剂包括乳双歧乳杆菌、黑曲霉及米曲霉,所述的乳双歧乳杆菌、所述的黑曲霉、所述的米曲霉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为5:2:1。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中,
所述的乳双歧乳杆菌采购自陕西宝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型号为;sxbb57896895273;
所述的黑曲霉采购自上海联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型号为LZ-J63391;
所述的米曲霉采购自上海研生实业有限公司,其型号为YS-J63392。
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茶叶粉;
(2)将步骤(1)获取的茶叶粉加入到发酵罐中,同时加入辅料组合物及水,进行发酵处理;
(3)将步骤(2)得到的发酵产物,进行低温减压浓缩,得到发酵物。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步骤(1)中茶叶粉的茶叶品种为青茶、黄茶、黑茶、绿茶、红茶、白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步骤(2)中所述的茶叶粉、辅料组合物、水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为50:5:200;
步骤(2)中发酵处理的温度为37℃;
步骤(2)中发酵处理的时间为48h。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步骤(3)中低温减压浓缩的温度为4℃;
步骤(3)中低温减压浓缩的压力为1bar。
对比例1
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中,
所述的复合菌剂包括黑曲霉、米曲霉,所述的黑曲霉、所述的米曲霉两者之间的质量比为2:1。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中,
所述的黑曲霉采购自上海联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型号为LZ-J63391;
所述的米曲霉采购自上海研生实业有限公司,其型号为YS-J63392。
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茶叶粉;
(2)将步骤(1)获取的茶叶粉加入到发酵罐中,同时加入辅料组合物及水,进行发酵处理;
(3)将步骤(2)得到的发酵产物,进行低温减压浓缩,得到发酵物。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步骤(1)中茶叶粉的茶叶品种为青茶、黄茶、黑茶、绿茶、红茶、白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步骤(2)中所述的茶叶粉、辅料组合物、水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为50:5:200;
步骤(2)中发酵处理的温度为37℃;
步骤(2)中发酵处理的时间为48h。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步骤(3)中低温减压浓缩的温度为4℃;
步骤(3)中低温减压浓缩的压力为1bar。
对比例2
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中,
所述的复合菌剂包括乳双歧乳杆菌、米曲霉,所述的乳双歧乳杆菌、所述的米曲霉两者之间的质量比为5:1。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中,
所述的乳双歧乳杆菌采购自陕西宝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型号为;sxbb57896895273;
所述的米曲霉采购自上海研生实业有限公司,其型号为YS-J63392。
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茶叶粉;
(2)将步骤(1)获取的茶叶粉加入到发酵罐中,同时加入辅料组合物及水,进行发酵处理;
(3)将步骤(2)得到的发酵产物,进行低温减压浓缩,得到发酵物。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步骤(1)中茶叶粉的茶叶品种为青茶、黄茶、黑茶、绿茶、红茶、白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步骤(2)中所述的茶叶粉、辅料组合物、水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为50:5:200;
步骤(2)中发酵处理的温度为37℃;
步骤(2)中发酵处理的时间为48h。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步骤(3)中低温减压浓缩的温度为4℃;
步骤(3)中低温减压浓缩的压力为1bar。
对比例3
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中,
所述的复合菌剂包括乳双歧乳杆菌、黑曲霉,所述的乳双歧乳杆菌、所述的黑曲霉两者之间的质量比为5:2。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中,
所述的乳双歧乳杆菌采购自陕西宝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型号为;sxbb57896895273;
所述的黑曲霉采购自上海联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型号为LZ-J63391。
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茶叶粉;
(2)将步骤(1)获取的茶叶粉加入到发酵罐中,同时加入辅料组合物及水,进行发酵处理;
(3)将步骤(2)得到的发酵产物,进行低温减压浓缩,得到发酵物。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步骤(1)中茶叶粉的茶叶品种为青茶、黄茶、黑茶、绿茶、红茶、白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步骤(2)中所述的茶叶粉、辅料组合物、水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为50:5:200;
步骤(2)中发酵处理的温度为37℃;
步骤(2)中发酵处理的时间为48h。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步骤(3)中低温减压浓缩的温度为4℃;
步骤(3)中低温减压浓缩的压力为1bar。
对比例4
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碳酸钙 25份,
酵母粉 8份,
复合菌剂 0.05份。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中,
所述的复合菌剂包括乳双歧乳杆菌、黑曲霉及米曲霉,所述的乳双歧乳杆菌、所述的黑曲霉、所述的米曲霉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为5:2:1。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中,
所述的乳双歧乳杆菌采购自陕西宝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型号为;sxbb57896895273;
所述的黑曲霉采购自上海联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型号为LZ-J63391;
所述的米曲霉采购自上海研生实业有限公司,其型号为YS-J63392。
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茶叶粉;
(2)将步骤(1)获取的茶叶粉加入到发酵罐中,同时加入辅料组合物及水,进行发酵处理;
(3)将步骤(2)得到的发酵产物,进行低温减压浓缩,得到发酵物。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步骤(1)中茶叶粉的茶叶品种为青茶、黄茶、黑茶、绿茶、红茶、白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步骤(2)中所述的茶叶粉、辅料组合物、水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为50:5:200;
步骤(2)中发酵处理的温度为37℃;
步骤(2)中发酵处理的时间为48h。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步骤(3)中低温减压浓缩的温度为4℃;
步骤(3)中低温减压浓缩的压力为1bar。
对比例5
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壳聚糖 50份,
酵母粉 8份,
复合菌剂 0.05份。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中,
所述的复合菌剂包括乳双歧乳杆菌、黑曲霉及米曲霉,所述的乳双歧乳杆菌、所述的黑曲霉、所述的米曲霉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为5:2:1。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中,
所述的乳双歧乳杆菌采购自陕西宝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型号为;sxbb57896895273;
所述的黑曲霉采购自上海联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型号为LZ-J63391;
所述的米曲霉采购自上海研生实业有限公司,其型号为YS-J63392。
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茶叶粉;
(2)将步骤(1)获取的茶叶粉加入到发酵罐中,同时加入辅料组合物及水,进行发酵处理;
(3)将步骤(2)得到的发酵产物,进行低温减压浓缩,得到发酵物。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步骤(1)中茶叶粉的茶叶品种为青茶、黄茶、黑茶、绿茶、红茶、白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步骤(2)中所述的茶叶粉、辅料组合物、水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为50:5:200;
步骤(2)中发酵处理的温度为37℃;
步骤(2)中发酵处理的时间为48h。
上述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中,
步骤(3)中低温减压浓缩的温度为4℃;
步骤(3)中低温减压浓缩的压力为1bar。
实施例6
选择实施例1-5制备的产品以及对比例1-5制备的产品,进行茶多酚纯度的分析(周顺珍,周国兰,何萍,等.不同测定方法对绿茶中茶多酚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J].化学分析计量,2011,20(001):88-89.)、茶多酚提取率(鲁道旺,鲁连芳,罗磊.铜仁市四种绿茶茶多酚提取率的比较分析[J].广州化工,2012,40(016):99-100.)以及提取的茶多酚的实际抗氧化活性([1]谭俊峰,林智,吕海鹏,等.超高压处理对茶多酚提取率和抗DPPH自由基活性的影响[J].食品科学,2009(18):4.)。
表1比对测定
如表1所示,本申请的工艺方法,茶多酚的提取纯度、提取率以及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等各项指标较高,体现了显著性的差异。具体的,在对比例1、对比例2及对比例3中,分别进行乳双歧乳杆菌、黑曲霉及米曲霉的缺失试验,可以发现三种菌种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而不是单一使用某一种菌种,经推测,可能是上述三种菌种产生了纤维素酶、蛋白酶等多种物质,促使茶叶的发酵降解;同时,对比例4与对比例5分别进行了壳聚糖、碳酸钙的缺失试验,可以看出对于茶多酚的各种活性带来影响,而在本申请中首次采用上述两种物质,经分析,可能是壳聚糖对于复合菌剂的保护作用。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复合菌剂包括乳双歧乳杆菌、黑曲霉及米曲霉,所述的乳双歧乳杆菌、所述的黑曲霉、所述的米曲霉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为5: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乳双歧乳杆菌采购自陕西宝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型号为;sxbb57896895273;
所述的黑曲霉采购自上海联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型号为LZ-J63391;
所述的米曲霉采购自上海研生实业有限公司,其型号为YS-J6339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茶叶粉;
(2)将步骤(1)获取的茶叶粉加入到发酵罐中,同时加入辅料组合物及水,进行发酵处理;
(3)将步骤(2)得到的发酵产物,进行低温减压浓缩,得到发酵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茶叶粉的茶叶品种为青茶、黄茶、黑茶、绿茶、红茶、白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所述的茶叶粉、辅料组合物、水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为50:5:200;
步骤(2)中发酵处理的温度为37℃;
步骤(2)中发酵处理的时间为48h。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的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3)中低温减压浓缩的温度为4℃;
步骤(3)中低温减压浓缩的压力为1bar。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83898.XA CN114668055A (zh) | 2022-04-12 | 2022-04-12 | 一种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及其发酵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83898.XA CN114668055A (zh) | 2022-04-12 | 2022-04-12 | 一种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及其发酵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68055A true CN114668055A (zh) | 2022-06-28 |
Family
ID=82078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383898.XA Pending CN114668055A (zh) | 2022-04-12 | 2022-04-12 | 一种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及其发酵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668055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581922A (zh) * | 2023-12-25 | 2024-02-23 | 湖南莽山瑶益春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延长毛尖保存期的加工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250488A (ja) * | 2002-02-27 | 2003-09-09 | Fancl Corp | 食品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5695369A (zh) * | 2016-04-13 | 2016-06-22 | 北京德瑞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用于秸秆低温发酵的复合微生物菌剂 |
CN108066210A (zh) * | 2017-12-24 | 2018-05-25 | 广东芭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食用菌的地茶叶发酵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US20190183131A1 (en) * | 2016-08-30 | 2019-06-20 | Agrinos AS | Defined microbial compositions |
CN214525130U (zh) * | 2020-10-24 | 2021-10-29 | 广州合和昌茶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茶叶收集装置 |
CN114617835A (zh) * | 2022-01-20 | 2022-06-14 | 广东柏俐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两剂diy膏霜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
-
2022
- 2022-04-12 CN CN202210383898.XA patent/CN11466805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250488A (ja) * | 2002-02-27 | 2003-09-09 | Fancl Corp | 食品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5695369A (zh) * | 2016-04-13 | 2016-06-22 | 北京德瑞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用于秸秆低温发酵的复合微生物菌剂 |
US20190183131A1 (en) * | 2016-08-30 | 2019-06-20 | Agrinos AS | Defined microbial compositions |
CN108066210A (zh) * | 2017-12-24 | 2018-05-25 | 广东芭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食用菌的地茶叶发酵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214525130U (zh) * | 2020-10-24 | 2021-10-29 | 广州合和昌茶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茶叶收集装置 |
CN114617835A (zh) * | 2022-01-20 | 2022-06-14 | 广东柏俐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两剂diy膏霜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Y GO¨ KSUNGUR: "Optimization of lactic acid production from whey by L casei NRRL B-441 immobilized in chitosan stabilized Ca-alginate beads", 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 31 December 2005 (2005-12-31), pages 1282 * |
朱宏涛;杨崇仁;李元;张颖君;: "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云南植物研究, no. 06, 15 December 2008 (2008-12-15), pages 718 - 724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581922A (zh) * | 2023-12-25 | 2024-02-23 | 湖南莽山瑶益春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延长毛尖保存期的加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23097375A (ja) | 2菌株の共発酵によるシゾフィランとエルゴチオネインの調製方法 | |
CN106987513A (zh) | 一种含乳酸菌的保健食醋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 |
KR101443747B1 (ko) | 발효 씨앗을 이용한 식용유지의 제조방법 | |
CN106635820B (zh) | 一种高产茶褐素的黑曲霉菌株及其应用 | |
KR20140067721A (ko) | 야채, 과일, 해조류, 곡물 및 씨앗을 이용한 발효조미료의 제조방법 | |
CN106491416B (zh) | 一种木槿酵素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15322912A (zh) | 麦角硫因高产菌株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 | |
CN106929428A (zh) | 液态发酵制取红曲多糖的方法及制品 | |
CN107594416B (zh) | 一种发酵槟榔的加工方法 | |
KR101517374B1 (ko) | 생약재를 이용한 발효소스의 제조방법 | |
CN114668055A (zh) | 一种茶叶发酵用辅料组合物及其发酵方法 | |
CN115804746A (zh) | 一种发酵桦树汁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CN108309922A (zh) | 一种三花发酵原浆化妆品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826251A (zh) | 一种火龙果百合酒的生产方法 | |
CN113827523A (zh) | 一种玫瑰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16144510B (zh) | 黑酵母菌出芽短梗霉及其在发酵提高β-胡萝卜素含量中的应用 | |
KR101435582B1 (ko) | 최적의 배지 조성을 이용한 글루콘아세토박터 속 kcg326 균주에 의한 박테리아 셀룰로오스의 제조 방법 | |
CN117987475A (zh) | 具有舒缓功效的白参菌发酵产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0903983A (zh) | 一株高产糖化酶和酯化酶的红曲红曲霉及其应用 | |
CN114317375B (zh) | 马氏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 |
KR101625996B1 (ko) | 화분 발효식품의 제조방법 | |
KR101477229B1 (ko) | 감귤 부산물을 이용한 박테리아 셀룰로오스의 제조방법 | |
KR101708369B1 (ko) | 글루콘아세토박터 속 gel_SEA623-2 균주 및 유산균인 락토바실러스 플란타럼 균주의 혼합 배양에 의한 박테리아 셀룰로오스 제조방법 | |
CN105494625B (zh) | 一种抑菌保护剂以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
KR101435580B1 (ko) | 최적의 탄소원과 질소원을 이용한 글루콘아세토박터 속 kcg326 균주에 의한 박테리아 셀룰로오스의 제조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6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