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665694A - 一种共直流母线并联逆变器间零序环流的抑制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共直流母线并联逆变器间零序环流的抑制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65694A
CN114665694A CN202011534933.0A CN202011534933A CN114665694A CN 114665694 A CN114665694 A CN 114665694A CN 202011534933 A CN202011534933 A CN 202011534933A CN 114665694 A CN114665694 A CN 1146656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zero
control parameter
inverter
sequ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3493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65694B (zh
Inventor
王莉
白世军
金猛
黄煜林
张玉荣
田楠
胡丁文
满新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XD Electric Co Ltd
Xian XD High Voltage Apparatu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XD Electric Co Ltd
Xian XD High Voltage Apparatu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XD Electric Co Ltd, Xian XD High Voltage Apparatu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XD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3493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656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656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656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656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656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 H02M1/08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for the simultaneous control of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ed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2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from AC input or outpu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共直流母线并联逆变器间零序环流的抑制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和装置应用于共直流母线并联逆变器中的任一所述逆变器,具体为采集所述逆变器输出的得三相电流;根据所述三相电流和给定电流值得到第一控制参数;根据所述三相电流和所述参考指令值得到第二控制参数;基于所述第一控制参数和所述第二控制参数控制输出到所述逆变器的脉宽调制控制器,实现对所述零序换流的抑制。明显的,本申请针对逆变器的零序换流进行抑制控制时,无需与其他逆变器进行通信,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容易通信故障而造成控制失效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共直流母线并联逆变器间零序环流的抑制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装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共直流母线的并联逆变器间零序环流抑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系统的功率等级,在大电流的应用场合,例如电力拖动、储能变流器以及新能源发电等领域,将多个逆变器并联是经常采用的方法。通过逆变器并联,系统的功率等级、可靠性和效率都可以大大提高,同时对系统的容量扩展、变换器设计等也带来便利。当多个共直流母线的逆变器在交流侧并联时,会在并联逆变器之间形成零序环流的通路,产生在并联逆变器之间流动的零序环流,当零序环流过大时会造成开关管应力不平衡、并网电流畸变、增加系统损耗等问题,因此需要对零序环流进行抑制。
现有的环流抑制方法以软件控制居多,即通过调节冗余零矢量作用时间,或者调节冗余零矢量占空比,还可以根据零序电流反馈得到零序电压的修正补偿量等,然后通过PI控制器或者无差拍控制器对零序电流进行抑制。但是多机逆变器之间通过软件抑制环流,进行协调控制的方法需要对并联的各个逆变器的电流电压等状态量实时监测和通信,即通过检测并联系统中的其他模块的信息而达到并联的效果,因此这种环流抑制方法对逆变器之间的有效通信有着较强的依赖,一旦发生通信故障就会造成控制失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共直流母线并联逆变器间零序环流的抑制方法和装置,用于多个并联逆变器之间的零序环流进行抑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容易通信故障而造成控制失效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现提出的方案如下:
一种共直流母线并联逆变器间零序环流的抑制方法,应用于共直流母线并联逆变器中的任一所述逆变器,所述抑制方法包括步骤:
采集所述逆变器输出的得三相电流;
根据所述三相电流和给定电流值得到第一控制参数;
根据所述三相电流和所述参考指令值得到第二控制参数;
基于所述第一控制参数和所述第二控制参数控制输出到所述逆变器的脉宽调制控制器,实现对所述零序换流的抑制。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三相电流和给定电流值得到第一控制参数,包括步骤:
对所述三相电流依次进行Clark变换和Park变换,得到所述第一三相电流在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电流分量;
基于所述电流分量与给定电流值进行计算,将通过计算得到电流控制参数输出得到所述逆变器的电流控制器,以使所述电流控制器输出第一控制参数。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三相电流和所述参考指令值得到第二控制参数,包括步骤:
根据所述三相电流计算零序环流;
基于所述零序环流和所述参考指令值在所述逆变器的环流控制下垂曲线上进行查找,得到第二控制参数。
可选的,所述采集所述逆变器输出的三相电流,包括步骤:
获取所述逆变器的电流传感器输出的电流信号,得到所述三相电流。
可选的,所述第二控制参数为零序补偿电压或零序零矢量作用时间。
一种共直流母线并联逆变器间零序环流的抑制装置,应用于共直流母线并联逆变器中的任一所述逆变器,所述抑制装置包括:
电流采集模块,被配置为采集所述逆变器输出的得三相电流;
第一计算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三相电流和给定电流值得到第一控制参数;
第二控制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三相电流和所述参考指令值得到第二控制参数;
控制执行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控制参数和所述第二控制参数控制输出到所述逆变器的脉宽调制控制器,实现对所述零序换流的抑制。
可选的,所述第一计算模块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对所述三相电流依次进行Clark变换和Park变换,得到所述第一三相电流在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电流分量;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电流分量与给定电流值进行计算,将通过计算得到电流控制参数输出得到所述逆变器的电流控制器,以使所述电流控制器输出第一控制参数。
可选的,所述第二计算模块包括: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三相电流计算零序环流;
第四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零序环流和所述参考指令值在所述逆变器的环流控制下垂曲线上进行查找,得到第二控制参数。
可选的,所述采集所述逆变器输出的三相电流,包括步骤:
获取所述逆变器的电流传感器输出的电流信号,得到所述三相电流。
可选的,所述第二控制参数为零序补偿电压或零序零矢量作用时间。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共直流母线并联逆变器间零序环流的抑制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和装置应用于共直流母线并联逆变器中的任一所述逆变器,具体为采集所述逆变器输出的得三相电流;根据所述三相电流和给定电流值得到第一控制参数;根据所述三相电流和所述参考指令值得到第二控制参数;基于所述第一控制参数和所述第二控制参数控制输出到所述逆变器的脉宽调制控制器,实现对所述零序换流的抑制。明显的,本申请针对逆变器的零序换流进行抑制控制时,无需与其他逆变器进行通信,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容易通信故障而造成控制失效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共直流母线并联逆变器间零序环流的抑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多台并联逆变器的系统结构图和环流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环流流下垂控制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并联逆变器的环流下垂控制器的原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环流下垂曲线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共直流母线并联逆变器间零序环流的抑制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共直流母线并联逆变器间零序环流的抑制方法的流程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抑制方法应用于多逆变器并联的环境下的任一逆变器。这里的多个逆变器之间的关系为共直流母线,并在交流输出端实现并联。具体如图2所示。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抑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采集逆变器输出的三相电流。
通过每台逆变器各自的电流传感器采集对应逆变器的交流输出端所输出的三相电流iabc
S2、根据三相电流和给定电流值得到第一控制参数。
该第一控制参数可以单独实施对逆变器的电流进行控制,具体在计算该第一控制参数时,采用下面的步骤实施:
首先,对逆变器的三相电流信号iabc依次经过Clark变换和Park变换,得到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电流分量idq
然后,计算该电流分量idq与给定的电流参考指令值dq进行差值计算,得到电流控制参数,将该电流控制参数经电流环PI控制器输出到逆变器的对电流控制器,以使该电流控制器向逆变器的脉宽调制控制器输出第一控制参数。
S3、根据三相电流和参考指令值计算第二控制参数。
首先,根据逆变器所输出的三相电流通过计算得到零序环流iz
步骤三中,零序环流iz一般定义为
iz=ia+ib+ic (1)
零序电压定义同上
uz=ua+ub+uc (2)
然后,将反馈回来的零序环流iz与零序环流的参考指令值izref比较,在相应逆变器对应的环流控制下垂曲线上根据实测环流与参考指令值的大小进行查找,得到第二控制参数,该第二控制参数可以为零序补偿电压或者冗余零矢量作用时间。
对于多台逆变器并联的情况下,每台逆变器都有一个独立的环流控制下垂曲线,这里以环流和修正零序电压之间的下垂函数为例。给定环流的参考值izref,当反馈回来的实际环流iz与izref不相等时,则需要补偿的修正零序电压会沿着设定好的环流下垂曲线变化,下垂控制器输出的需要补偿的修正零序电压作为附加值,与主控制器的输出叠加后作为逆变器的控制量,可以达到抑制环流的效果。
对第一台逆变器,有如下关系,
Figure BDA0002853046790000061
在三相电网电压平衡的条件下,三式相加,代入(1)(2)式可得
Figure BDA0002853046790000062
即对于每台逆变器,都可以通过一定的下垂控制关系独立调节零序电压来调节零序电流。
对两台逆变器并联的情况,有如下关系
Figure BDA0002853046790000063
△uz=u1z-u2z (6)
图3所示为多台逆变器并联,对并联逆变器环流下垂控制结构图,id1、iq1、id1_ref、iq1_ref为第一台逆变器并网电流的d轴分量和q轴分量及其参考值,idn、iqn、idn_ref、iqn_ref为第n台逆变器并网电流的d轴分量和q轴分量及其参考值,△uz下垂环流控制器输出的零序电压补偿值。
图4为并联逆变器环流下垂控制器原理图。ed、eq为三相电网电压的d和q轴分量,udref、uqref为电流控制器输出的三相电压参考值的d轴和q轴分量,ω表示电网电流角频率,L表示滤波电感。
图5为环流的下垂特性曲线示意图。忽略电阻的影响,由(4)式和(5)式,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之间的下垂曲线的斜率很大程度上由电感决定。当三相滤波电感的值越大,则下垂曲线的斜率越大。当环流的实际值与给定值不相等时,则需要调节零序电压使环流实际值趋向给定值,而同等大小的环流变化量对于大电感来说,电感上的电压变化更大,因此需要更大的零序补偿电压来调节,对应到下垂曲线上则为曲线的斜率更大。
同理,电感比较小时则对应下垂曲线的斜率比较小。当给定izref后,即确定了环流的参考值,一般为0。采集实际系统中的环流iz,当iz1<izref,下垂曲线上的点需要沿着曲线上移以逼近izref,则此时△uz也沿着曲线变大,修正的零序电压变大,作为附加量叠加到主控制器的输出;同理,当iz2>izref,此时下垂曲线上的点需要沿着曲线下移,△uz变小,修正零序电压变小。
由于不考虑多台并联逆变器在硬件参数上的差异,因此每台逆变器的环流下垂曲线的斜率是一致的,当给定环流参考值之后,每台逆变器的运行点都会趋同向下垂曲线上的同一点。因此如果环流下垂曲线选取合适,可以直接从下垂曲线上得到零序电压的修正量,同时避免了控制器进行大量的计算,可以通过改变零序电压有效抑制并联逆变器之间的环流。
S4、将第一控制参数和第二控制参数输出到脉宽调制控制器。
即基于第一控制参数和第二控制参数对脉宽调制控制器的输出脉宽信号的脉冲宽度进行调节。即将补偿需要的零序补偿电压或者零序电压作用时间作为附加量,加入到控制逆变器运行的脉宽调制控制器的输出信号中,叠加后作为SPWM或者SVPWM调制模块的给定信号,实现并联逆变器的零序环流的抑制。
叠加之后的三相调制波输入到SPWM或者SVPWM调制模块,输出脉冲序列直接对逆变器进行控制。
Figure BDA0002853046790000071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共直流母线并联逆变器间零序环流的抑制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共直流母线并联逆变器中的任一所述逆变器,具体为采集所述逆变器输出的得三相电流;根据所述三相电流和给定电流值得到第一控制参数;根据所述三相电流和所述参考指令值得到第二控制参数;基于所述第一控制参数和所述第二控制参数控制输出到所述逆变器的脉宽调制控制器,实现对所述零序换流的抑制。明显的,本申请针对逆变器的零序换流进行抑制控制时,无需与其他逆变器进行通信,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容易通信故障而造成控制失效的问题。
另外,本申请的基于下垂控制策略的多台并联逆变器的环流抑制方法,主要特点在于针对多台并联逆变器之间的环流问题,通常采用PI控制或者无差拍控制等控制策略,在这里提出了环流的下垂控制策略,通过检测每台逆变器的零序环流大小,根据设定好的下垂特性曲线,可以从曲线上直接得到补偿修正的零序电压或者冗余零矢量的作用时间,且不需要逆变器之间互相通讯。一方面如果根据逆变器和外接电路的特性可以得到合适的环流下垂曲线,就可以通过简单地查找曲线上的点来控制补偿的零序电压输出,类似于查表,省去了繁琐的计算步骤,对控制器计算处理能力要求低,可以大大节约控制器的成本。
当多个逆变器互相并联时,此方法同样适用。例如三个逆变器并联运行时,前两个并联逆变器可以按照只有两台逆变器并联时的情况对环流进行抑制,针对第三个逆变器环流控制时,可以将前两个并联模块视为一个虚拟的整体模块,而且环流的下垂控制是互相独立的,不需要并联逆变器之间互相通信,因此可以有效抑制多台并联逆变器之间的环流。
实施例二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共直流母线并联逆变器间零序环流的抑制装置的框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抑制装置应用于多逆变器并联的环境下的任一逆变器。这里的多个逆变器之间的关系为共直流母线,并在交流输出端实现并联。具体如图2所示。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抑制装置包括电流采集模块10、第一计算模块20、第二计算模块30和控制执行模块40。
电流采集模块用于采集逆变器输出的三相电流。
具体为通过每台逆变器各自的电流传感器采集对应逆变器的交流输出端所输出的三相电流iabc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三相电流和给定电流值得到第一控制参数。
该第一控制参数可以单独实施对逆变器的电流进行控制,该模块具体包括第一计算单元和第二计算单元。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对逆变器的三相电流信号iabc依次经过Clark变换和Park变换,得到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电流分量idq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计算该电流分量idq与给定的电流参考指令值dq进行差值计算,得到电流控制参数,将该电流控制参数经电流环PI控制器输出到逆变器的对电流控制器,以使该电流控制器向逆变器的脉宽调制控制器输出第一控制参数。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三相电流和参考指令值计算第二控制参数。该模块具体包括第三计算单元和第四计算单元。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根据逆变器所输出的三相电流通过计算得到零序环流iz
步骤三中,零序环流iz一般定义为
iz=ia+ib+ic (1)
零序电压定义同上
uz=ua+ub+uc (2)
第四计算单元用于将反馈回来的零序环流iz与零序环流的参考指令值izref比较,在相应逆变器对应的环流控制下垂曲线上根据实测环流与参考指令值的大小进行查找,得到第二控制参数,该第二控制参数可以为零序补偿电压或者冗余零矢量作用时间。
对于多台逆变器并联的情况下,每台逆变器都有一个独立的环流控制下垂曲线,这里以环流和修正零序电压之间的下垂函数为例。给定环流的参考值izref,当反馈回来的实际环流iz与izref不相等时,则需要补偿的修正零序电压会沿着设定好的环流下垂曲线变化,下垂控制器输出的需要补偿的修正零序电压作为附加值,与主控制器的输出叠加后作为逆变器的控制量,可以达到抑制环流的效果。
对第一台逆变器,有如下关系,
Figure BDA0002853046790000091
在三相电网电压平衡的条件下,三式相加,代入(1)(2)式可得
Figure BDA0002853046790000101
即对于每台逆变器,都可以通过一定的下垂控制关系独立调节零序电压来调节零序电流。
对两台逆变器并联的情况,有如下关系
Figure BDA0002853046790000102
△uz=u1z-u2z (6)
图3所示为多台逆变器并联,对并联逆变器环流下垂控制结构图,id1、iq1、id1_ref、iq1_ref为第一台逆变器并网电流的d轴分量和q轴分量及其参考值,idn、iqn、idn_ref、iqn_ref为第n台逆变器并网电流的d轴分量和q轴分量及其参考值,△uz下垂环流控制器输出的零序电压补偿值。
图4为并联逆变器环流下垂控制器原理图。ed、eq为三相电网电压的d和q轴分量,udref、uqref为电流控制器输出的三相电压参考值的d轴和q轴分量,ω表示电网电流角频率,L表示滤波电感。
图5为环流的下垂特性曲线示意图。忽略电阻的影响,由(4)式和(5)式,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之间的下垂曲线的斜率很大程度上由电感决定。当三相滤波电感的值越大,则下垂曲线的斜率越大。当环流的实际值与给定值不相等时,则需要调节零序电压使环流实际值趋向给定值,而同等大小的环流变化量对于大电感来说,电感上的电压变化更大,因此需要更大的零序补偿电压来调节,对应到下垂曲线上则为曲线的斜率更大。
同理,电感比较小时则对应下垂曲线的斜率比较小。当给定izref后,即确定了环流的参考值,一般为0。采集实际系统中的环流iz,当iz1<izref,下垂曲线上的点需要沿着曲线上移以逼近izref,则此时△uz也沿着曲线变大,修正的零序电压变大,作为附加量叠加到主控制器的输出;同理,当iz2>izref,此时下垂曲线上的点需要沿着曲线下移,△uz变小,修正零序电压变小。
由于不考虑多台并联逆变器在硬件参数上的差异,因此每台逆变器的环流下垂曲线的斜率是一致的,当给定环流参考值之后,每台逆变器的运行点都会趋同向下垂曲线上的同一点。因此如果环流下垂曲线选取合适,可以直接从下垂曲线上得到零序电压的修正量,同时避免了控制器进行大量的计算,可以通过改变零序电压有效抑制并联逆变器之间的环流。
控制执行模块用于将第一控制参数和第二控制参数输出到脉宽调制控制器。
即基于第一控制参数和第二控制参数对脉宽调制控制器的输出脉宽信号的脉冲宽度进行调节。即将补偿需要的零序补偿电压或者零序电压作用时间作为附加量,加入到控制逆变器运行的脉宽调制控制器的输出信号中,叠加后作为SPWM或者SVPWM调制模块的给定信号,实现并联逆变器的零序环流的抑制。
叠加之后的三相调制波输入到SPWM或者SVPWM调制模块,输出脉冲序列直接对逆变器进行控制。
Figure BDA0002853046790000111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共直流母线并联逆变器间零序环流的抑制装置,该装置应用于共直流母线并联逆变器中的任一所述逆变器,具体用于采集所述逆变器输出的得三相电流;根据所述三相电流和给定电流值得到第一控制参数;根据所述三相电流和所述参考指令值得到第二控制参数;基于所述第一控制参数和所述第二控制参数控制输出到所述逆变器的脉宽调制控制器,实现对所述零序换流的抑制。明显的,本申请针对逆变器的零序换流进行抑制控制时,无需与其他逆变器进行通信,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容易通信故障而造成控制失效的问题。
另外,本申请的基于下垂控制策略的多台并联逆变器的环流抑制方法,主要特点在于针对多台并联逆变器之间的环流问题,通常采用PI控制或者无差拍控制等控制策略,在这里提出了环流的下垂控制策略,通过检测每台逆变器的零序环流大小,根据设定好的下垂特性曲线,可以从曲线上直接得到补偿修正的零序电压或者冗余零矢量的作用时间,且不需要逆变器之间互相通讯。一方面如果根据逆变器和外接电路的特性可以得到合适的环流下垂曲线,就可以通过简单地查找曲线上的点来控制补偿的零序电压输出,类似于查表,省去了繁琐的计算步骤,对控制器计算处理能力要求低,可以大大节约控制器的成本。
当多个逆变器互相并联时,此方法同样适用。例如三个逆变器并联运行时,前两个并联逆变器可以按照只有两台逆变器并联时的情况对环流进行抑制,针对第三个逆变器环流控制时,可以将前两个并联模块视为一个虚拟的整体模块,而且环流的下垂控制是互相独立的,不需要并联逆变器之间互相通信,因此可以有效抑制多台并联逆变器之间的环流。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共直流母线并联逆变器间零序环流的抑制方法,应用于共直流母线并联逆变器中的任一所述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抑制方法包括步骤:
采集所述逆变器输出的得三相电流;
根据所述三相电流和给定电流值得到第一控制参数;
根据所述三相电流和所述参考指令值得到第二控制参数;
基于所述第一控制参数和所述第二控制参数控制输出到所述逆变器的脉宽调制控制器,实现对所述零序换流的抑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三相电流和给定电流值得到第一控制参数,包括步骤:
对所述三相电流依次进行Clark变换和Park变换,得到所述第一三相电流在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电流分量;
基于所述电流分量与给定电流值进行计算,将通过计算得到电流控制参数输出得到所述逆变器的电流控制器,以使所述电流控制器输出第一控制参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三相电流和所述参考指令值得到第二控制参数,包括步骤:
根据所述三相电流计算零序环流;
基于所述零序环流和所述参考指令值在所述逆变器的环流控制下垂曲线上进行查找,得到第二控制参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所述逆变器输出的三相电流,包括步骤:
获取所述逆变器的电流传感器输出的电流信号,得到所述三相电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参数为零序补偿电压或零序零矢量作用时间。
6.一种共直流母线并联逆变器间零序环流的抑制装置,应用于共直流母线并联逆变器中的任一所述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抑制装置包括:
电流采集模块,被配置为采集所述逆变器输出的得三相电流;
第一计算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三相电流和给定电流值得到第一控制参数;
第二控制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三相电流和所述参考指令值得到第二控制参数;
控制执行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控制参数和所述第二控制参数控制输出到所述逆变器的脉宽调制控制器,实现对所述零序换流的抑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计算模块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对所述三相电流依次进行Clark变换和Park变换,得到所述第一三相电流在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电流分量;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电流分量与给定电流值进行计算,将通过计算得到电流控制参数输出得到所述逆变器的电流控制器,以使所述电流控制器输出第一控制参数。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计算模块包括: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三相电流计算零序环流;
第四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零序环流和所述参考指令值在所述逆变器的环流控制下垂曲线上进行查找,得到第二控制参数。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所述逆变器输出的三相电流,包括步骤:
获取所述逆变器的电流传感器输出的电流信号,得到所述三相电流。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参数为零序补偿电压或零序零矢量作用时间。
CN202011534933.0A 2020-12-22 2020-12-22 一种共直流母线并联逆变器间零序环流的抑制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46656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4933.0A CN114665694B (zh) 2020-12-22 2020-12-22 一种共直流母线并联逆变器间零序环流的抑制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4933.0A CN114665694B (zh) 2020-12-22 2020-12-22 一种共直流母线并联逆变器间零序环流的抑制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65694A true CN114665694A (zh) 2022-06-24
CN114665694B CN114665694B (zh) 2025-04-04

Family

ID=82025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34933.0A Active CN114665694B (zh) 2020-12-22 2020-12-22 一种共直流母线并联逆变器间零序环流的抑制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6569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707922A (zh) * 2024-05-30 2024-09-27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抑制共直流母线低频环流的电机模拟器控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63063A1 (en) * 2011-09-08 2013-03-14 Delta Electronics, Inc. Parallel inverter drive system and th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ressing circulating current in such system
US20130329471A1 (en) * 2012-06-07 2013-12-12 Abb Research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zero-sequence damping and voltage balancing
CN104065255A (zh) * 2014-03-24 2014-09-2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零序环流前馈的并联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环流抑制方法
CN105048845A (zh) * 2015-06-29 2015-11-1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抑制三电平逆变器并联零序环流的系统
CN106786748A (zh) * 2016-12-27 2017-05-3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三电平逆变器并联系统零序环流抑制方法
CN111865122A (zh) * 2020-08-06 2020-10-30 北方工业大学 Dc/ac变换器共交直流母线并联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63063A1 (en) * 2011-09-08 2013-03-14 Delta Electronics, Inc. Parallel inverter drive system and th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ressing circulating current in such system
US20130329471A1 (en) * 2012-06-07 2013-12-12 Abb Research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zero-sequence damping and voltage balancing
CN104065255A (zh) * 2014-03-24 2014-09-2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零序环流前馈的并联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环流抑制方法
CN105048845A (zh) * 2015-06-29 2015-11-1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抑制三电平逆变器并联零序环流的系统
CN106786748A (zh) * 2016-12-27 2017-05-3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三电平逆变器并联系统零序环流抑制方法
CN111865122A (zh) * 2020-08-06 2020-10-30 北方工业大学 Dc/ac变换器共交直流母线并联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胡蓉朝辉,等: "基于重复控制器的逆变器并联环流抑制方法研究", 《电气传动自动化》, vol. 41, no. 2, 1 April 2019 (2019-04-01), pages 20 - 25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707922A (zh) * 2024-05-30 2024-09-27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抑制共直流母线低频环流的电机模拟器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65694B (zh) 2025-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86780B (zh) 一种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并网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8649821B (zh) 一种并联pwm整流器分区间双矢量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JP6276367B2 (ja) マルチレベルインバータの三相平衡電圧制御方法
CN103326399B (zh) 一种不平衡及谐波电网下的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法
JP5829053B2 (ja) 系統連系インバータ装置
CN112636348B (zh) 一种模块化三相电流型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法
CN110323780A (zh) 一种海岛ups多机并联系统的集群阻尼增强谐振抑制方法
CN107732959B (zh) 用于分布式光储并网系统的非线性微分平滑前馈控制方法
CN110336318A (zh) 一种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4601028A (zh) 参数在线整定的中点电压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0601572A (zh) 一种补偿指令电流获取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5634364A (zh) 一种三相四开关变频调速系统中电容电压漂移的抑制方法
CN114665694A (zh) 一种共直流母线并联逆变器间零序环流的抑制方法和装置
CN111525610A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光伏逆变器
CN102931671A (zh) 电网故障下电压型pwm整流器输出功率谐振控制方法
CN114938153B (zh) 三相pwm变流器的固定时间命令滤波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525551B (zh) 一种不平衡电网电压下整流器的目标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2916598A (zh) 电网不对称故障下电压型pwm整流器功率补偿控制方法
CN111934575B (zh) 一种列车辅助变流器输出电压平衡控制方法及介质
CN109066712B (zh) 一种三相四线并联式三电平svg的分相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9378847B (zh) 一种微电网储能pcs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2653346A (zh) 一种三相负载不平衡条件下的逆变器前馈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350595A (zh) 抑制ac/dc矩阵变换器输入不平衡影响的模拟阻抗控制方法
CN113346786B (zh) 一种基于自适应控制的两电平pwm变流器容错控制方法
CN118630806B (zh) 功率控制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和储能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