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55096A - 车辆座椅扶手的顶出装置和保护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座椅扶手的顶出装置和保护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55096A CN114655096A CN202011534751.3A CN202011534751A CN114655096A CN 114655096 A CN114655096 A CN 114655096A CN 202011534751 A CN202011534751 A CN 202011534751A CN 114655096 A CN114655096 A CN 11465509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mrest
- connecting end
- ejector rod
- notch
-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60N2/763—Arm-rests adjustab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7—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sea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座椅扶手的顶出装置和保护系统,涉及车辆安全技术领域。该顶出装置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外壳,设置在车辆座椅中靠近扶手一侧,所述外壳具有通孔;顶杆,设置在所述外壳中,可沿水平方向移动穿过所述通孔,所述顶杆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所述顶杆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动力装置,所述顶杆第二连接端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动力装置作动推动所述顶杆,使其第二连接端抵接扶手并向远离座椅的方向移动。该实施方式能够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自动顶出座椅扶手,从而为安装在座椅的安全气囊的展开提供空间,由此实现对乘员的进一步保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座椅扶手的顶出装置和保护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车辆的座椅中安装有近端气囊,用于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保护乘员受到车身的冲击。但是车辆发生碰撞时,还存在座椅扶手与乘员碰撞以及两个乘员相互碰撞的较大风险,现有技术无法解决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座椅扶手的顶出装置和保护系统,能够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自动顶出座椅扶手,从而为安装在座椅的安全气囊的展开提供空间,由此实现对乘员的进一步保护。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扶手的顶出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扶手的顶出装置包括:外壳,设置在车辆座椅中靠近扶手一侧,所述外壳具有通孔;顶杆,设置在所述外壳中,可沿水平方向移动穿过所述通孔,所述顶杆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所述顶杆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动力装置,所述顶杆第二连接端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动力装置作动推动所述顶杆,使其第二连接端抵接扶手并向远离座椅的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扶手具有枢转轴,所述扶手围绕枢转轴可旋转地连接在座椅侧部,能在水平位置和收起位置间自由转动,所述第二连接端顶出所述扶手枢转轴。
可选地,所述通孔上设有滑槽,所述顶杆上与所述通孔滑动接触的圆周部位上设有突起,所述突起与所述滑槽配合限制所述顶杆在所述通孔内水平滑动。
可选地,所述枢转轴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接触位置具有可转动的配合机构,将所述顶杆水平运动转化成所述枢转轴的周向运动,从而带动所述扶手由收起位置向水平位置的方向转动。
可选地,所述枢转轴与所述顶杆接触的端面上设有槽口,所述槽口为“葫芦”状孔型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端是螺旋状结构,所述螺旋状能够进入所述槽口“葫芦”状孔。
可选地,所述扶手与水平夹角小于30度时,所述第二连接端螺旋状端面与所述槽口姿态不一致,所述顶杆顶出时,所述第二连接端不进入述槽口。
可选地,所述扶手与水平夹角大于30度时,所述第二连接端螺旋状端面与所述槽口姿态一致,所述顶杆顶出时,所述第二连接端进入所述槽口。
可选地,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弹簧构件和束缚构件,所述束缚构件使所述弹簧构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弹簧构件一端固定在壳体中,另一端与所述顶杆第一连接端接触。
可选地,所述动力装置为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释放高压气体作用于所述顶杆第一连接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保护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系统,包括所述顶出装置以及设置在车辆座椅靠背的远端或车辆座椅坐垫的远端的安全气囊。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上述发明中的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扶手的顶出装置以及安全气囊设置在车辆座椅的远端,顶出装置中设置有可沿水平方向移动的顶杆和动力装置。当车辆将要发生碰撞时,顶杆在动力装置的作用下将车辆座椅的远端扶手顶出并使远端扶手处在水平位置,从而在扶手与座椅之间形成一个便于安全气囊展开的空间,由此降低扶手对乘员的伤害风险、双乘员相互伤害的风险以及安全气囊展开对乘员的伤害风险,同时有利于安全气囊的袋型设计。
上述的非惯用的可选方式所具有的进一步效果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车辆座椅扶手的顶出装置在扶手处于水平位置时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车辆座椅扶手的顶出装置在扶手与水平夹角为60度时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车辆座椅扶手的顶出装置的组成部分第一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车辆座椅扶手的顶出装置的组成部分第二示意图;
图5是扶手处于水平位置时枢转轴槽口与顶杆第二连接端端面的位置示意图;
图6是扶手处于收起位置时枢转轴槽口与顶杆第二连接端端面的位置示意图;
图7是扶手与水平夹角为60度时枢转轴槽口与顶杆第二连接端端面的位置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保护系统的第一使用模式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保护系统的第二使用模式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 安全气囊 | 132 | 枢转轴槽口 |
11 | 座椅靠背 | 141 | 外壳 |
12 | 座椅坐垫 | 142 | 顶杆 |
13 | 座椅扶手 | 1411 | 通孔 |
14 | 顶出装置 | 1421 | 第一连接端 |
15 | 座椅泡棉 | 1422 | 第二连接端 |
16 | 座椅骨架 | 1423 | 第二连接端端面 |
131 | 枢转轴 | 143 | 动力装置 |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需要指出的是,以下说明中的“设置”、“安装”、“连接”可以表示二物之间的固定配合,也可以表示非固定配合(例如滑动连接);可以表示可拆卸配合(例如螺栓螺母连接),也可以表示不可拆卸的配合(例如焊接);可以表示直接配合,也可以表示以第三物为媒介的间接配合。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车辆座椅扶手的顶出装置在扶手处于水平位置时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车辆座椅扶手的顶出装置在扶手与水平夹角为60度时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车辆座椅扶手的顶出装置的组成部分第一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车辆座椅扶手的顶出装置的组成部分第二示意图;图5是扶手处于水平位置时枢转轴槽口与顶杆第二连接端端面的位置示意图;图6是扶手处于收起位置时枢转轴槽口与顶杆第二连接端端面的位置示意图;图7是扶手与水平夹角为60度时枢转轴槽口与顶杆第二连接端端面的位置示意图。
请参见图1到图7。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扶手的顶出装置14可以设置在车辆座椅靠背11的远端。在本文中,远端指的是靠近车辆中部的一端,相应地,近端指的是靠近车身或车门的一端。车辆座椅扶手的顶出装置14可以包括外壳141、顶杆142和动力装置143。特别地,安全气囊10可以设置在车辆座椅靠背11的远端或车辆座椅坐垫12的远端。
其中,外壳141设置在车辆座椅中靠近扶手13一侧,可以通过螺栓等固定在车辆骨架16,外壳141具有通孔1411。顶杆142处在外壳141之中,可以在外壳141中沿水平方向移动并穿过所述通孔1411。较佳地,所述通孔1411上设有滑槽,所述顶杆142上与所述通孔1411滑动接触的圆周部位上设有突起,所述突起与所述滑槽配合能防止顶杆142转动,限制顶杆142在所述通孔1411内水平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杆142具有第一连接端1421和第二连接端1422,所述顶杆第一连接端1421连接所述动力装置,所述顶杆第二连接端1422穿过所述通孔1411。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扶手13具有枢转轴131,所述扶手13围绕枢转轴131可旋转地连接在座椅侧部,能在水平位置和收起位置间自由转动,所述第二连接端1422顶出所述扶手枢转轴131。实际应用中,所述枢转轴131与所述第二连接端1422的接触位置具有可转动的配合机构,将所述顶杆142水平运动转化成所述枢转轴131的周向运动,从而带动所述扶手13由收起位置向水平位置的方向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转动的配合结构包括,所述枢转轴131与所述顶杆142接触的端面上设有槽口132,所述槽口132为“葫芦”状孔型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端1422是螺旋状结构,所述螺旋状能够进入所述槽口132“葫芦”状孔;在所述扶手13与水平夹角小于30度时,所述第二连接端螺旋状端面1423与所述槽口132姿态不一致,所述顶杆142顶出时,所述第二连接端1422不进入述槽口132;在所述扶手13与水平夹角大于30度时,所述第二连接端螺旋状端面1423与所述槽口132姿态一致,所述顶杆142顶出时,所述第二连接端1422进入所述槽口132,故顶杆的水平运动转换呈扶手的周向运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动力装置143可以包括弹簧构件和用于对弹簧构件进行束缚的束缚构件;其中,当顶杆142处在未顶出状态时,其第一连接端与处在压缩状态的弹簧构件的一端接触,弹簧构件的另一端固定在外壳141的内表面;当车辆将要发生碰撞时,束缚构件基于控制器发送的感应信号从其端口断裂由此使弹簧构件伸展,从而将顶杆142顶出。在一可选实现方式中,动力装置可以是气体发生器;当车辆将要发生碰撞时,气体发生器基于控制器发送的感应信号快速释放高压气体(压强大于两个大气压的气体),释放的气体向顶杆142的第一连接端施力,从而将顶杆142顶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车辆将要发生碰撞时,顶杆142在动力装置的作用下将扶手13沿横向顶出,并使扶手13处在水平位置,从而使处在水平位置的扶手13与车辆座椅的靠背11和/或坐垫12之间形成用于展开安全气囊10的空间。具体地,当车辆将要碰撞时,如果扶手13当前与水平夹角小于30度,由于槽口132的姿态与第二连接端螺旋状端面1423的姿态不一致,二者无法配合,此时顶杆142在动力装置的作用下可直接将扶手13沿横向(在本文中,将车头与车尾连线的方向称为纵向,横向与纵向相互垂直)顶出。当车辆将要碰撞时,如果扶手13当前与水平夹角大于30度,由于槽口132的姿态与第二连接端螺旋状端面1423的姿态一致,因此顶杆142在动力装置的作用下将扶手13沿横向顶出以使槽口132与第二连接端螺旋状端面1423相互配合,此后随着顶杆142顶出,上述配合机构将顶杆142水平运动转化成枢转轴131的周向运动,从而带动扶手13向水平位置的方向转动,这样,即可在车辆将要发生碰撞时自动形成安全气囊10的展开空间,从而在座椅远端对乘员进行有效保护。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保护系统,包括上述车辆座椅扶手的顶出装置14以及设置在车辆座椅靠背11的远端或车辆座椅坐垫12的远端的安全气囊10。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安全气囊10可以包括气囊壳体、可充气囊袋以及气体发生器。实际应用中,该保护系统可以安装在车辆的主驾驶座椅和副驾驶座椅。示例性地,该保护系统具有以下两种使用模式。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保护系统的第一使用模式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保护系统的第二使用模式示意图,如图8和图9所示,在第一使用模式中,当车辆一侧发生碰撞时:启动另一侧座椅的保护系统,以使该保护系统中的顶杆142顶出扶手13,并使该保护系统中的安全气囊10展开。在第二使用模式中,当车辆一侧发生碰撞时:启动两侧座椅的保护系统,以使两个保护系统中的顶杆142顶出扶手13,并使两个保护系统中的安全气囊10展开。这两种模式都可以较好地保护两个乘员。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车辆座椅扶手的顶出装置以及安全气囊设置在车辆座椅的远端,顶出装置中设置有可沿水平方向移动的顶杆和动力装置。当车辆将要发生碰撞时,顶杆在动力装置的作用下将车辆座椅的远端扶手顶出并使远端扶手处在水平位置,从而在扶手与座椅之间形成一个便于安全气囊展开的空间,由此降低扶手对乘员的伤害风险、双乘员相互伤害的风险以及安全气囊展开对乘员的伤害风险,同时有利于安全气囊的袋型设计。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座椅扶手的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设置在车辆座椅中靠近扶手一侧,所述外壳具有通孔;
顶杆,设置在所述外壳中,可沿水平方向移动穿过所述通孔,所述顶杆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
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所述顶杆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动力装置,所述顶杆第二连接端穿过所述通孔;
所述动力装置作动推动所述顶杆,使其第二连接端抵接扶手并向远离座椅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具有枢转轴,所述扶手围绕枢转轴可旋转地连接在座椅侧部,能在水平位置和收起位置间自由转动,所述第二连接端抵接所述扶手枢转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上设有滑槽,所述顶杆上与所述通孔滑动接触的圆周部位上设有突起,所述突起与所述滑槽配合限制所述顶杆在所述通孔内水平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轴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接触位置具有可转动的配合机构,将所述顶杆水平运动转化成所述枢转轴的周向运动,从而带动所述扶手由收起位置向水平位置的方向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轴与所述顶杆接触的端面上设有槽口,所述槽口为“葫芦”状孔型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端是螺旋状结构,所述螺旋状能够进入所述槽口“葫芦”状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与水平夹角小于30度时,所述第二连接端螺旋状端面与所述槽口姿态不一致,所述顶杆顶出时,所述第二连接端不进入述槽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与水平夹角大于30度时,所述第二连接端螺旋状端面与所述槽口姿态一致,所述顶杆顶出时,所述第二连接端进入所述槽口。
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弹簧构件和束缚构件,所述束缚构件使所述弹簧构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弹簧构件一端固定在壳体中,另一端与所述顶杆第一连接端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为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释放高压气体作用于所述顶杆第一连接端。
10.一种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顶出装置以及设置在车辆座椅靠背的远端或车辆座椅坐垫的远端的安全气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534751.3A CN114655096B (zh) | 2020-12-22 | 2020-12-22 | 车辆座椅扶手的顶出装置和保护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534751.3A CN114655096B (zh) | 2020-12-22 | 2020-12-22 | 车辆座椅扶手的顶出装置和保护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55096A true CN114655096A (zh) | 2022-06-24 |
CN114655096B CN114655096B (zh) | 2023-10-13 |
Family
ID=82025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534751.3A Active CN114655096B (zh) | 2020-12-22 | 2020-12-22 | 车辆座椅扶手的顶出装置和保护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655096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028498U (ja) * | 1995-03-23 | 1996-09-03 | モートン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サイドインパクトエアバッグを有する自動車輌とそのシート用アームレスト |
CN105922178A (zh) * | 2016-07-10 | 2016-09-07 |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 车用快速旋转扳手 |
CN106149267A (zh) * | 2015-04-27 | 2016-11-23 | 齐鲁工业大学 | 一种洗衣机 |
CN107867211A (zh) * | 2017-11-03 | 2018-04-03 | 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隐藏式旋转侧扶手的座椅总成 |
CN108688536A (zh) * | 2017-03-31 | 2018-10-23 | 株式会社斯巴鲁 | 扶手 |
JP2019031135A (ja) * | 2017-08-04 | 2019-02-28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乗物用シート |
CN110614941A (zh) * | 2018-06-20 | 2019-12-27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可调节扶手组件 |
-
2020
- 2020-12-22 CN CN202011534751.3A patent/CN11465509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028498U (ja) * | 1995-03-23 | 1996-09-03 | モートン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サイドインパクトエアバッグを有する自動車輌とそのシート用アームレスト |
CN106149267A (zh) * | 2015-04-27 | 2016-11-23 | 齐鲁工业大学 | 一种洗衣机 |
CN105922178A (zh) * | 2016-07-10 | 2016-09-07 |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 车用快速旋转扳手 |
CN108688536A (zh) * | 2017-03-31 | 2018-10-23 | 株式会社斯巴鲁 | 扶手 |
JP2019031135A (ja) * | 2017-08-04 | 2019-02-28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乗物用シート |
CN107867211A (zh) * | 2017-11-03 | 2018-04-03 | 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隐藏式旋转侧扶手的座椅总成 |
CN110614941A (zh) * | 2018-06-20 | 2019-12-27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可调节扶手组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55096B (zh) | 2023-10-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543801B2 (en) | Airbag for vehicle | |
US6386576B1 (en) | Cushion system for mobile subject | |
US8939465B2 (en) | Safety restraint protection for aircraft occupants seated facing the side of the aircraft | |
US9889937B2 (en) | Structure mounted airbag assemblie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 |
US10399529B2 (en) | Seat assembly with moveable arms with airbags | |
US9511866B2 (en) | Structure mounted airbag assemblie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 |
GB2368518A (en) | An expandable headrest | |
JP7300558B2 (ja) | ユーティリティ構成要素を装備する車両着座位置のための膨張可能なエアバッグアセンブリ | |
CN110293887A (zh) | 车辆用座椅结构 | |
US9840173B2 (en) | Removable vehicle seating | |
US20040113412A1 (en) | Multi-point seat belt | |
CN114655096B (zh) | 车辆座椅扶手的顶出装置和保护系统 | |
CN220535481U (zh) | 乘员安全保护装置及汽车座椅 | |
CN114889550B (zh) | 一种人体坐姿综合约束装置 | |
CN112009417A (zh) | 车辆及其乘员保护系统 | |
CN109774640B (zh) | 后排扶手及汽车 | |
KR20210046316A (ko) | 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 | |
CN109677345B (zh) | 一种轿车气压软碰撞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5793641U (zh) | 用于座椅的安全约束设备、座椅和车辆 | |
CN218986562U (zh) | 安全气囊设备和汽车 | |
CN109552240B (zh) | 具有带安全气囊的可移动臂的座椅总成 | |
CN111823985B (zh) | 乘员保护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系统、汽车扶手箱和汽车 | |
KR20230072137A (ko) | 차량용 시트 리프터 | |
CN101468627A (zh) | 汽车防撞气垫 | |
CN118683472A (zh) | 一种车辆及其安全气囊系统、乘员安全保护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