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650099B - 以适应温度和老化的平均功率传送光学信号的方法和设备,及相应计算机程序和程序介质 - Google Patents

以适应温度和老化的平均功率传送光学信号的方法和设备,及相应计算机程序和程序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50099B
CN114650099B CN202111562768.4A CN202111562768A CN114650099B CN 114650099 B CN114650099 B CN 114650099B CN 202111562768 A CN202111562768 A CN 202111562768A CN 114650099 B CN114650099 B CN 1146500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t point
reduced
temperature
value
laser d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6276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50099A (zh
Inventor
J-P·若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gemcom Broadband SAS
Original Assignee
Sagemcom Broadband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gemcom Broadband SAS filed Critical Sagemcom Broadband SAS
Publication of CN114650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500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500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500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04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excitation, e.g. pumping, e.g. by electron beams
    • H01S5/042Electrical excitation ; Circuits therefor
    • H01S5/0428Electrical excitation ; Circuits therefor for applying pulses to the la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data signal
    • H04B10/0795Performance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04B10/07955Monitoring or measuring pow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06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laser output parameters, e.g. by operating on the active medium
    • H01S5/068Stabilisation of laser output parameters
    • H01S5/06804Stabilisation of laser output parameters by monitoring an external parameter, e.g.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06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laser output parameters, e.g. by operating on the active medium
    • H01S5/068Stabilisation of laser output parameters
    • H01S5/0683Stabilisation of laser output parameters by monitoring the optical output parameters
    • H01S5/06835Stabilising during pulse modulation or gen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01Structural aspects
    • H04B10/503Laser transmit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64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06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laser output parameters, e.g. by operating on the active medium
    • H01S5/0617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laser output parameters, e.g. by operating on the active medium using memorised or pre-programmed laser characteristic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06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laser output parameters, e.g. by operating on the active medium
    • H01S5/068Stabilisation of laser output parameters
    • H01S5/06808Stabilisation of laser output parameters by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laser parameters, e.g. voltage or curr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miconductor Laser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根据激光束功率对激光束发射器设备的激光二极管的激励电流进行伺服控制并通过因变于要传输的数据来调制激励电流以便使用激光束功率电平对数据进行编码,来控制激励电流,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包括测量激光二极管附近的温度(TINT)的步骤,以便根据本发明执行具有不同设定点值的两种操作模式。

Description

以适应温度和老化的平均功率传送光学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及相应计算机程序和程序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送数据,且更具体地涉及通过光学信号来传送数据。
背景技术
一种用于通过光学信号进行通信的系统一般包括光学信号发射器设备、光学信号接收器设备以及在发射器设备和接收器设备之间延伸的光纤。
发射器设备通常包括激光二极管和放大器部件,放大器部件对激光二极管进行电流驱动,以便根据来自处理器的数字信号来调制激光学信号,该处理器根据用于传输的通信协议来格式化供传输的数据。发射器设备发射到光纤中的光学信号由一系列功率电平组成,这些功率电平因变于时间而变化,以形成具有数字值的符号,该数字值取决于接收器设备在每一接收码元的中心时间处接收到的瞬时功率。
当激光二极管受到幅值大于激光阈值(ITH)的激励电流时,激光二极管产生功率束。在图1中,绘制了由激励电流IDrive供电的激光二极管所产生的激光束的功率Pout。可以看到,当激励电流的幅值IDrive超过激光阈值ITH时,激光二极管产生功率束Pout,该功率束以几乎线性方式随激励电流的增加而增加,从激光阈值直至被称为“翻转(rollover)”的拐点,超过该拐点,尽管激励电流的量值增加,功率仍会降低。激光二极管的效率(SE)是绘制功率的曲线的线性部分因变于激励电流的斜率。
此外,为了能用于传送信号,已知激光束需要具有位于与足够大的消光比(ER)相关联的预定义范围内的平均功率Pavg。消光比等于并且因此它表示对应于逻辑电平1的相对高光功率P1除以对应于逻辑电平0的相对低光功率P0的比率:发射功率P1和P0之间的差需要足够大,以确保在接收器设备接收的光学信号中,逻辑电平1可以与逻辑电平0区分开来。平均功率Pavg是所传送信号的功率的平均值,并且可以通过计算功率P1和P0的平均值来近似。图2示出了作为激励电流IDrive的函数来绘制的光学信号的功率Pout,其中功率P1对应于激励电流I1,且功率P0对应于激励电流I0。
已知的是,激光二极管的激光阈值和效率特性随着激光二极管的温度和年龄的增加而降级:因而,为了产生激光束,需要有更高的激励电流,并且随着激励电流的增加,输出功率增加得更慢。图1示出了对应于20℃温度的功率曲线和对应于85℃温度的功率曲线,并且比较这些曲线表明,在85℃时,需要施加到激光二极管上的电流更高,其效率更小,并且翻转发生得更快。
有两种已知的技术用于控制驱动激光二极管的激励电流的电子装置。
第一种技术将驱动器约束定义为温度的函数。二极管的温度被周期性地测量,并从模型中获得需要施加的激励电流值。
该技术相对简单,并且可将激励电流电平预定义为温度的函数,同时考虑放大器输送高电流的能力以及翻转。
相比之下,未考虑激光二极管老化,也未考虑所使用的激光二极管与模型所基于的二极管之间存在的差异。
在第二种技术中,根据光束的功率对激励电流进行伺服控制。为此,控制电子装置在激光二极管附近放置有光电二极管,以测量来自激光二极管的杂散辐射。杂散辐射的功率与激光二极管输出的光束的功率成正比,并且光电二极管被选择成PIN型,使得通过它的电流与温度无关,使得通过光电二极管的电流与激光二极管输出的光束的功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设定点值是恒定的,并且它们是在工厂中执行的校准阶段期间通过每一发射器设备的相继迭代来确定的。该技术的性能取决于光电二极管的属性。该控制技术的操作限制也取决于非线性,诸如放大器提供与光束所需功率对应的激励电流的能力,以及诸如所使用的激光二极管的翻转点因变于其老化的变化。为了弥补这一缺点,已知在整个工作范围内对所需功率进行限制,以避免伺服控制系统达到非线性范围。然而,这不能使信噪比最大化成为可能。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特定目的是控制激光二极管,使其在整个工作范围内产生尽可能高的平均功率的激光束。
发明内容
为此,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根据激光束功率对激光束发射器设备的激光二极管的激励电流进行伺服控制并通过因变于供传输的数据来调制激励电流以便用激光束功率电平对数据进行编码,来控制激励电流。该传输方法包括测量激光二极管附近温度的步骤,以便:
·在最高达第一预定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执行第一操作模式,在该模式中,通过使用分别对应于低功率电平和高功率电平的标称低设定点值和标称高设定点值对激励电流进行伺服控制,以使光束具有对于传送数据而言最佳的平均功率和消光比;
·在温度超过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执行第二操作模式,在该模式中,根据分别对应于低功率电平和高功率电平的经降低的低设定点值和经降低的高设定点值对激励电流进行伺服控制,以使光束具有经降低的平均功率电平,同时保持对于传送数据而言可接受的消光比。
在标称工作模式中,设定点值被选择成通过使激光二极管以最佳功率(例如,对于激光二极管的某个预定寿命,确定得尽可能高)工作来允许信号尽可能高效地传送。当温度超过温度阈值时,通过被适当地选择成始终小于与经降级操作模式相对应的温度范围内的功率曲线的拐点,设定点值被降低。因此,出现伺服控制无法处理的非线性风险因而被限制。为了避免伺服控制回路中的非线性,激光二极管因此受到考虑温度的功率伺服控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发射激光束以传送数据的激光束发射器设备,该设备包括用于产生表示待传送数据的电流信号的电子处理器电路、接收电流信号作为输入并输出用于激光二极管的激励电流的放大器、放大器控制电路、以及连接到处理器电路以提供表示激光二极管附近温度的信号的温度探头,该放大器控制电路具有接收设定点值的第一输入端和连接到光电二极管的第二输入端,该光电二极管被放置于激光二极管附近以向控制电路提供表示激光束功率的电流;处理器电路被布置成执行本发明的传输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以及包含该程序的数据介质。
在阅读了以下对本发明的特定且非限制性实现的描述之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针对两个不同温度的、由激励电流IDrive供电的激光二极管所产生的激光束的功率Pout的标绘。
图2是由激励电流IDrive供电的激光二极管产生的激光束的功率的标绘,并示出了激光束的消光比和平均功率;
图3是本发明的发射器设备的示意图;
图4是在本发明的方法的第一实现中的激光束的平均功率作为温度的函数的标绘;
图5是示出第一实现的流程图;
图6是在本发明的方法的第二实现中的激光束的平均功率作为温度的函数的标绘;
图7是示出第二实现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3,在本发明的实现中,用于发射用于传送数据的激光束的设备包括经由驱动器接口2连接到激光二极管3的电子处理器电路1。激光二极管的模型不太重要,但作为示例,可以设想使用供应商EZCONN生产的组件EBS63432-B1634。
在此示例中,处理器电路1包括处理器和包含可由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这些程序之一以本身已知的方式被布置成按照预定义协议来格式化供传输的数据,并准备表示以所讨论的格式传输的数据的电流信号。
驱动器接口2包括放大器4,放大器4的输入端连接至处理器电路1以接收表示供传输的逻辑电平的电流信号,且输出端连接至放大器4向其输送激励电流的激光二极管3。
放大器4是模拟类型的,并且其控制输入端连接至用于执行伺服控制的数字电子电路5。伺服控制电路5具有:
·第一输入端,该第一输入端连接至存储器6,存储器6自身连接至处理器电路1以便因变于待传送数字信号的电平来从L0和L1中选择设定点值;
·第二输入端,该第二输入端经由模数转换器(未示出)连接至位于激光二极管3附近的光电二极管7,并接收表示激光二极管3所产生的激光束的功率的信号IMON。更确切而言,在该示例中,光电二极管7被放置以捕获来自激光二极管3后面的杂散光辐射,其中杂散光辐射的功率与激光二极管3所产生的工作光束的功率直接相关;
·输出端,该输出端经由数模转换器(未示出)连接至放大器4的控制输入端。
驱动器接口2包括放置在激光二极管3附近并连接到处理器电路1的温度探头8,以便向其提供表示激光二极管3附近温度的温度信号。
驱动器接口2包括用于测量激励电流I0/I1的构件9,该构件位于放大器4和激光二极管3之间并连接到处理器电路1。
举例而言,驱动器电路2是具有由供应商MACOM生产的参考号为M02099的电路,并且适合于安装被称为“千兆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的通信环境。G-PON的物理部分由建议ITU-T G.984.2定义,并且其使用这一通信协议在上行链路方向上传输的主要特征以及整个工作范围(见图4和图6)的主要特征总结如下:
·数据速率是每秒1.244千兆比特(Gb/s);
·通过非归零(NRZ)调制进行编码,使得逻辑电平0以低功率光信号的形式传送,而逻辑电平1以高功率光信号的形式传送;
·发射光学信号的最小平均功率PAVG min(见图4和图6):+0.5分贝毫瓦(dBm);
·发射光学信号的最大平均功率PAVG max(见图4和图6):+5dBm;
·最小消光比ER:10分贝(dB)。
通过调制激光二极管3的激励电流以具有与用于传输的逻辑电平0和1相关联的两个电流值来执行传输。
因此,处理器单元的程序之一包括被布置成执行传输方法的指令,该传输方法包括驱动激光二极管3的激励电流的步骤,其中激励电流是根据由激光二极管3产生的激光束的功率来被伺服控制的,并且激励电流是根据供传输的数据来调制的,以便用激光束的功率电平对数据进行编码。可以理解,在所提出的布置中:诸如放大器4之类的放大器具有因放大器而异的特性;同样,模数转换器和数模转换器具有因转换器而异的特性;伺服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接收数字值;伺服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也接收来自模数转换器的数字值。由于所有这些变量,不可能设计出伺服控制电路内所操纵的量值、光束的功率和所涉及电流之间的确切关系:因此,惯例是在没有严格单位的情况下使用设定点值。
在第一实现中,该传输方法周期性地动作以测量激光二极管3附近的温度TINT,并将其与预定的第一温度阈值TSEUIL进行比较以:
·只要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TSEUIL,就执行标称操作模式(图4和图6中的级别1),在这种情况下,激励电流是被伺服控制的,同时使用分别对应于低功率电平和高功率电平(在使用NRZ型调制的示例实现中,分别对应于逻辑电平0和逻辑电平1)的低标称设定点值L0_A和高标称设定点值L1_A,以便光束呈现最佳平均功率和消光比;
·当温度超过第一温度阈值TSEUIL时,执行经降级的操作模式(图4中的级别2和图6中的级别2),其中激励电流是根据分别对应于低功率电平(对于NRZ型调制,逻辑电平0)和高功率电平(对于NRZ型调制,逻辑电平1)的经降低的低设定点值L0_B和经降低的高设定点值L1_B来被伺服控制的,以使激光束具有经降低的平均功率,同时保持传送数据可接受的消光比。
标称低设定点值L0_A和标称高设定点值L1_A存储在处理器电路1的存储器中。它们是在校准步骤期间定义的,以获得与激光二极管3能够提供的最大平均功率PAVG max的百分比(例如70%(见图4和图6))相对应的目标平均功率PAVG target,并获得所需的最小消光比(即10dB)。
校准步骤本身是已知的:它在工厂中通过相继迭代地执行,并且它包括设置设定点值以及允许伺服控制运行直到它收敛并达到平衡点。所使用的设定点值是在收敛后使得获得激光束的所需特性成为可能的那些设定点值。或者,标称设定点值L0_A和L1_A是根据发射器设备的已知特性来选择的。在一示例中,在参考发射器设备上执行校准阶段,以确定其他发射器设备的标称设定点值L0_A和L1_A。在另一示例中,标称设定点值L0_A和L1_A是根据发射器设备的某些组成部件的特性来选择的。
在图4和图5所示的第一实现中,经降低的低设定点值L0_B和经降低的高设定点值L1_B是固定值。
在第一示例中,经降低的低设定点值L0_B和经降低的高设定点值L1_B是通过在信号发射器设备的样本上进行的测试来通过允许每一发射器设备的经降级操作模式收敛于经降低的高值和经降低的低值而通过实验确定的,该经降低的高值和经降低的低值得自该收敛。
更确切而言,经降低的低设定点值L0_B和经降低的高设定点值L1_B被定义成等于以下值之一:
·在从收敛导出的各经降低的低值的整个样本上的平均值和从收敛导出的各经降低的高值的平均值;
·在从收敛导出的各经降低的低值的整个样本上的最小值和从收敛导出的各经降低的高值的最小值;
·在从收敛导出的各经降低的低值的整个样本上的第二十五百分位和从收敛导出的各经降低的高值的第二十五百分位;
在第二示例中,经降低的低设定点值L0_B和经降低的高设定点值L1_B是通过分别根据标称低设定点值L0_A和标称高设定点值L1_A进行计算来确定的。
因此,经降低的低设定点值L0_B和经降低的高设定点值L1_B是通过分别对标称低设定点值L0_A和标称高设定点值L1_A施加有利地位于30%到40%的范围内且优选地等于37%的降低值来确定的,以便在保持相同消光比的情况下,将平均发射功率降低约2dB。因此,在G-PON环境中,如果在与标称操作模式相对应的级别1上将平均功率设置成2.5dB,则在与经降级操作模式相对应的级别2上获得0.5dB的平均功率,这仍然符合建议ITU-T G.984.2。
在所有情形中,在本示例中,确保光束的平均功率比最小平均功率大如下量:该量足以使得能够获得大于10dB的消光比。用于对应于低电平的平均功率被有利地确定为高于最小平均功率,以实现更好的接收。通过使用经降低的设定点值,可以达到这一经降低的平均功率,而无需使用比与功率曲线中的拐点相对应的电流更高的电流(图4中的阴影标识整个“翻转”区,其与因功率曲线中的拐点而无论如何增加激励电流都无法达到的功率相对应)。
第一温度阈值TSEUIL位于标称操作模式中目标平均功率PAVG target曲线与翻转区边缘之间的交点处。
经降低的低设定点值L0_B和经降低的高设定点值L1_B存储在处理器电路1的存储器中。
在操作中(见图5),处理器电路1每5秒动作一次,以采集温度测量TINT,并将其与第一温度阈值TSEUIL进行比较。
如果温度TINT低于第一温度阈值TSEUIL,则处理器电路1通过将标称低设定点值L0_A和标称高设定点值L1_A写入存储器6的寄存器(例如,分别写入MACOM M02099组件中存储器6的地址0x9A处的寄存器和地址0x9B处的寄存器)来执行标称模式,其中伺服控制电路5查找它们以控制放大器4,以便根据表示激光束的功率的信号IMON来在这两个值之间对激励电流进行伺服控制。
如果温度TINT高于第一温度阈值TSEUIL,则处理器电路1通过将经降低的低设定点值L0_B和经降低的高设定点值L1_B写入存储器6的寄存器(例如,分别写入地址0x9A和0x9B处的寄存器)来执行经降级操作模式,其中伺服控制电路5查找它们以控制放大器4,以便根据表示激光束的功率的信号IMON来在这两个值之间对激励电流进行伺服控制。
为了避免每5秒在存储器6中重写设定点值,为处理器电路1作出规定是可能的:
·将最近写入存储器6的值记录在其自己的存储器中;
·在确定需要应用的设定点值后,将需要应用的设定点值与最近写入存储器的设定点值进行比较;
·仅当需要应用的设定点值与最近写入存储器的设定点值不同时,才继续将需要应用的设定点值写入存储器6。
为了避免从一种操作模式快速切换到另一种操作模式,当激光二极管3附近的温度TINT超过第一温度阈值TSEUIL达预定的过量值时,处理器电路1从标称操作模式切换到经降级操作模式,并且当激光二极管3附近的温度TINT低于第一温度阈值TSEUIL减去预定返回值时,从经降级操作模式切换到标称操作模式。在该示例中,过量值和返回值等于3℃。
在该实现中,提供了高于第一温度阈值TSEUIL的第二温度阈值TMAX或极限阈值。
第二温度阈值TMAX位于经降级操作模式中经降低的平均功率PAVG reduced曲线与翻转区边缘之间的交点处。
处理器电路1每5秒动作一次,以采集温度测量TINT并将其与第二温度阈值TMAX进行比较。如果温度测量TINT超过第二温度阈值TMAX,则处理器电路1将关断送给放大器4的功率,以便使激光二极管3不再被供电,从而使其能够冷却并避免过早老化。处理器电路1随后可以发出警告,从而向连接到处理器电路1的数据传送单元发送出错消息。
在一变型中,在超过第二温度阈值TMAX的情况下,也可以作出规定来进一步降低经降低的设定点值,以限制激光束的功率,但同时接受信号被不完美地传送的风险。
在图6和图7所示的第二实现中,所使用的经降低的低设定点值L0_B和经降低的高设定点值L1_B是与在第一实现中一样地确定的,但它们被用作理论经降低的设定点值。
这些理论设定点值被用于计算用于伺服控制的经降低的低设定点值L0_T和用于伺服控制的经降低的高设定点值L1_T。该计算是在发射器设备运行时进行的,并且它包括以如下方式从标称设定点值L0_A、L1_A,从理论经降低的设定点值L0_B、L1_B,从所确定的温度TINT,从第一温度阈值TSEUIL,以及从第二温度阈值TMAX进行线性插值:
·用于伺服控制的经降低的低设定点值L0_T等于
·用于伺服控制的经降低的高设定点值L1_T等于
与平均功率曲线在第一级别(图4中级别1的水平线)和第二级别(图4中级别2的水平线)之间形成一个台阶的第一实现不同,平均功率曲线在与经降级操作模式相对应的温度范围内(图5中的范围2)呈现向下的斜坡。该向下斜坡与温度阈值TSEUIL和TMAX之间的翻转区的边缘重合。
操作如图7所示:除了处理器电路1需要在紧接将用于伺服控制的经降低的低设定点值L0_T和用于伺服控制的经降低的高设定点值L1_T写入存储器6以执行经降级的操作模式之前对它们进行计算之外,其与第一实现的操作相同。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各实施例,而是涵盖来自如由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的任何变型。
具体而言,部分或全部实现可以容易地被适配来覆盖其他通信协议(诸如被称为E-PON、XGS-PON、10GEPON……的那些协议)或者来自供应商MACOM或来自其他供应商(诸如举例而言SEMTECH或UXFASTIC)的任何其他控制组件。
在所描述的示例中,使用NRZ调制,其中所发射的光学信号具有两个功率,这取决于它是传送0还是传送1。因此,它能够在每个码元时间传输一个比特,并且能够很好地适应高达25Gb/s的数据速率。然而,其他形式的调制可以被用于相同的数据速率或其他数据速率。例如,在25Gb/s以上,使用PAM4调制,这使得每个码元时间能够传输两个比特,所发射的光学信号具有四个功率,这取决于它是传输00、01、10还是11码元。更一般地,在某些实现中,可以使用依赖于具有多个逻辑电平的传输技术的任何通信协议,例如,诸如脉冲幅度调制(PAM)的派生。
在所描述的示例中,通过向光纤发射低功率光信号(功率等于几百微瓦)来执行逻辑电平0的传输,并且通过向光纤发射高功率光信号(功率等于几毫瓦)来执行逻辑电平1的传输。自然地,可以使用相反的约定。
在一变型中,可以省略第二温度阈值。在第二实现中,这相当于允许插值继续超出对应于第二阈值的温度,这对于激光二极管来说没有问题,因为平均功率被降低这一事实保护了激光二极管,但是这限制了用于传送数据的容量。
将上述两种实现相组合是可能的。这不是必需的,并且在第二实现中,用于伺服控制的经降低的低设定点值L0_T和用于伺服控制的经降低的高设定点值L1_T可被不同地计算。
经降低的设定点值L0_B和L1_B可在校准阶段期间通过相继迭代来确定。
当通过计算来确定经降低的值时,有利的是在预定时段内确定激光二极管附近的温度TINT,并针对该时段计算经降低的设定点值L0_B和L1_B
控制激光二极管,以便在第三操作模式(温度超过第二预定温度阈值TMAX)中获得比第二操作模式中更受限制的操作。
温度测量时段可短于或长于5秒。
温度阈值、过量值和返回值可与所描述的不同。第二温度阈值是可任选的。
设备的结构可不同。温度探头可位于驱动器接口2的外部。
测量构件9是可任选的。

Claims (13)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根据激光束功率对激光束发射器设备的激光二极管的激励电流进行伺服控制并通过因变于要传输的数据来调制所述激励电流以便使用激光束功率电平对所述数据进行编码,来控制所述激励电流,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包括测量所述激光二极管附近的温度(TINT)的步骤,以便:
·在最高达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执行第一操作模式,在该模式中,通过使用分别对应于低功率电平和高功率电平的标称低设定点值(L0_A)和标称高设定点值(L1_A)对所述激励电流进行伺服控制,以使光束具有对于传送所述数据而言最佳的平均功率和消光比;
·在温度超过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执行第二操作模式,在该模式中,根据分别对应于低功率电平和高功率电平的经降低的低设定点值(L0_B,L0_T)和经降低的高设定点值(L1_B,L1_T)对所述激励电流进行伺服控制,以使光束具有经降低的平均功率电平,同时保持对于传送数据而言可接受的消光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降低的设定点值(L0_B,L1_B)是在校准阶段期间通过相继迭代来确定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降低的设定点值(L0_B,L1_B)是通过基于标称设定点值(L0_A,L1_A)进行计算来确定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降低的设定点值(L0_T,L1_T)是通过在所述发射器设备的操作期间进行计算来确定的,并且所述计算是基于标称设定点值(L0_A,L1_A)、所确定的温度(TINT)以及所述第一温度阈值(TSEUIL)进行线性插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插值还基于经降低的理论设定点值(L0_B,L1_B),对于第二温度阈值(TMAX)使得:
·用于伺服控制的经降低的低设定点值(L0_T)等于
·用于伺服控制的经降低的高设定点值(L1_T)等于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预定时段内确定所述激光二极管附近的温度(TINT),并针对该时段计算经降低的设定点值(L0_B和L1_B)。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允许每一发射器设备的经降级操作模式收敛于经降低的高值和经降低的低值,经降低的设定点值是从对信号发射器设备的样本上执行的测试中通过实验确定的,所述经降低的高值和所述经降低的低值得自所述收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降低的设定点值等于以下值之一:
·从所述收敛导出的各经降低的低值的平均值和从所述收敛导出的各经降低的高值的平均值;
·从所述收敛导出的各经降低的低值的最小值和从所述收敛导出的各经降低的高值的最小值;
·从所述收敛导出的各经降低的高值的第二十五百分位和从所述收敛导出的各经降低的低值的第二十五百分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温度超过第二温度阈值(TMAX)时,执行第三操作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操作模式中,控制所述激光二极管以比所述第二操作模式更受限的方式来操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激光二极管附近的温度超过所述第一温度阈值达预定的过量值时,所述方法从所述第一操作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以及当所述激光二极管附近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减去预定返回值时,从所述第二操作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操作模式。
12.一种用于发射激光束以传送数据的激光束发射器设备,所述设备包括用于产生表示待传送数据的电流信号的电子处理器电路(1)、接收所述电流信号作为输入并输出用于激光二极管(3)的激励电流的放大器(4)、放大器控制电路(5)、以及连接到所述处理器电路(1)以提供表示所述激光二极管附近的温度的信号的温度探头(8),所述放大器控制电路具有接收设定点值的第一输入端和连接到光电二极管(7)的第二输入端,所述光电二极管被放置于所述激光二极管(3)附近以向所述控制电路(5)提供表示所述激光束的功率的电流;所述处理器电路(1)被布置成执行包括测量温度(TINT)的步骤的传输方法,以便:
·在最高达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执行第一操作模式,在该模式中,通过使用分别对应于低功率电平和高功率电平的标称低设定点值(L0_A)和标称高设定点值(L1_A)对所述激励电流进行伺服控制,以使光束具有对于传送所述数据而言最佳的平均功率和消光比;
·在温度超过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执行第二操作模式,在该模式中,根据分别对应于低功率电平和高功率电平的经降低的低设定点值(L0_B,L0_T)和经降低的高设定点值(L1_B,L1_T)对所述激励电流进行伺服控制,以使光束具有经降低的平均功率电平,同时保持对于传送数据而言可接受的消光比。
13.一种包括计算机程序的数据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被布置成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到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输方法。
CN202111562768.4A 2020-12-18 2021-12-20 以适应温度和老化的平均功率传送光学信号的方法和设备,及相应计算机程序和程序介质 Active CN1146500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2013734 2020-12-18
FR2013734A FR3118257A1 (fr) 2020-12-18 2020-12-18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de signaux optiques à puissance moyenne adaptée à la température et au vieillissement, programme informatique et support de programme correspondant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50099A CN114650099A (zh) 2022-06-21
CN114650099B true CN114650099B (zh) 2024-10-15

Family

ID=75108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62768.4A Active CN114650099B (zh) 2020-12-18 2021-12-20 以适应温度和老化的平均功率传送光学信号的方法和设备,及相应计算机程序和程序介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2160263B2 (zh)
EP (1) EP4016493B1 (zh)
CN (1) CN114650099B (zh)
AR (1) AR124374A1 (zh)
CA (1) CA3140939A1 (zh)
ES (1) ES2959121T3 (zh)
FR (1) FR31182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111084A1 (en) * 2021-10-12 2023-04-13 Zebra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n electrically efficient green laser diode drive system with boost servo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4829A (zh) * 2000-12-22 2004-03-24 ��ķ��ɭ 在用来从光记录介质读出或写入的装置中调整扫描光束的光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34487A (zh) * 2018-01-12 2019-07-19 高亮半导体有限公司 激光功率控制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21483A (en) * 1978-11-20 1980-09-09 Spectra-Physics, Inc. Laser beam level instrument
FR2684251B1 (fr) * 1991-11-26 1995-07-28 Hutchinson Moteur lineaire asservi a reluctance variable.
FR2694423B1 (fr) * 1992-07-30 1994-12-23 France Telecom Dispositif de contrôle de la puissance de sortie des diodes laser.
JP3840794B2 (ja) * 1998-04-13 2006-11-0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レーザ駆動装置
US6862302B2 (en) * 2002-02-12 2005-03-01 Finisar Corporation Maintaining desirable performance of optical emitters over temperature variations
US7166826B1 (en) * 2002-11-13 2007-01-23 Micrel, Incorporated Automatic control of laser diode current and optical power output
US7433375B2 (en) * 2003-10-09 2008-10-07 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Laser trim and compensation methodology for passively aligning optical transmitter
US7266136B2 (en) * 2004-03-25 2007-09-04 Finisar Corporation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for fiber optic transceivers using optimized convergence algorithms
EP1594238A3 (en) * 2004-05-06 2006-05-03 Avane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laser diodes in optical communications systems
TWI274853B (en) * 2005-07-06 2007-03-01 Asia Optical Co Inc A laser level and its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with warm-control equipment
EP1946423B1 (en) * 2005-10-21 2010-11-24 Stryker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harging a battery exposed to a harsh environment
JP2009111259A (ja) * 2007-10-31 2009-05-21 Toshiba Corp 半導体レーザ駆動制御装置および駆動制御方法
DE102016125457A1 (de) * 2015-12-25 2017-06-2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Beleuchtungslicht-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und Kommunikationsmodul
CN107664496B (zh) * 2016-07-28 2021-08-17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香港 具有适应性热控制功能的激光标线工具
CN107045253B (zh) * 2017-02-22 2018-11-02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激光投影设备的器件保护方法及装置
FR3083365B1 (fr) * 2018-06-27 2020-07-17 Safran Electronics & Defense Transformateur comportant un circuit imprime
CN210922619U (zh) * 2019-11-26 2020-07-03 常州华达科捷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投线仪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4829A (zh) * 2000-12-22 2004-03-24 ��ķ��ɭ 在用来从光记录介质读出或写入的装置中调整扫描光束的光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34487A (zh) * 2018-01-12 2019-07-19 高亮半导体有限公司 激光功率控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16493A3 (fr) 2022-07-13
EP4016493B1 (fr) 2023-07-05
EP4016493A2 (fr) 2022-06-22
CN114650099A (zh) 2022-06-21
CA3140939A1 (fr) 2022-06-18
FR3118257A1 (fr) 2022-06-24
US20220200700A1 (en) 2022-06-23
US12160263B2 (en) 2024-12-03
AR124374A1 (es) 2023-03-22
ES2959121T3 (es) 2024-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21216B1 (ko) 아날로그/디지탈 혼합 방식 온도보상 기능을 구비한 광송신 장치
US10727950B2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optical transmitter operable for pulse-amplitude modulation signal
US20130230314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ptical power and extinction ratio over entire temperature range
CN101711464A (zh) 对用于光纤链路长跨距应用的雪崩光电二极管光接收器和激光发射器进行自适应地调整和性能监控的设备和方法
CN114650099B (zh) 以适应温度和老化的平均功率传送光学信号的方法和设备,及相应计算机程序和程序介质
JP3748432B2 (ja) 発光素子制御装置、光送信装置、駆動電流決定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2045599A (zh) 一种无源光网络的光信号发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80283C (zh) 包括双控制回路的光衰减器
JP2004289820A (ja) 光学システムの性能を評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EP1895691B1 (en) Optical transmitter and operation controlling method for the same
JP6019750B2 (ja) Vcselベースの光通信リンクを制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11092824B2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semiconductor optical amplifier and optical amplifying apparatus
US10523333B2 (en) Optical signal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ulti-level optical signal and method performed by the same
CN104393479B (zh) 一种激光器全寿命期自适应状态控制方法
US20210203124A1 (en) High power and high quality laser system and method
US20210409123A1 (en) Optical transmitter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method
WO2016103633A1 (ja) 光送信機及び光送信機の制御方法
KR20200110986A (ko) 광 송신 장치의 컨트롤러
KR100527847B1 (ko) 전계흡수 광 변조기 내장형 레이저의 직류상쇄전압 조절에따른출력 파장 변화의 자동 보정 방법
JP2008193709A5 (zh)
JP4617234B2 (ja) 光送信器、光送信方法および光送信プログラム
CN108923252B (zh) 基于bob盲调技术的dfb激光器apc抗噪方法
CN114640398B (zh) 具有分布式调制电流设定点反馈的pam驱动器
JP2008218897A (ja) 光信号送信器とその出力制御回路及び出力制御方法
JP2009168833A (ja) 外部変調器のバイアス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