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630285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30285A
CN114630285A CN202210107073.5A CN202210107073A CN114630285A CN 114630285 A CN114630285 A CN 114630285A CN 202210107073 A CN202210107073 A CN 202210107073A CN 114630285 A CN114630285 A CN 1146302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device
receiving
access point
wireless access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0707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檀深秋
李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0707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3028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30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02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3Protecting confidentiality, e.g. by encry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数据传输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发送设备、无线接入点与至少两个接收设备,发送设备通过无线接入点与接收设备连接,该方法包括:发送设备获取所有接收设备的接收信号强度;发送设备基于接收信号强度,从至少两个接收设备中选出第一接收设备;发送设备采用单播方式将通信数据包通过无线接入点发送至第一接收设备;发送设备获取第一接收设备与无线接入点进行通信的解密密钥并广播。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使得一份传输数据被多个接收设备同时接收,提升传输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若要将通信数据传输至多个接收设备,需要通过无线路由器将一份通信数据分成多次,单独传输给每个接收设备,有几个接收设备就要传输几次通信数据,这种方式浪费无线带宽,而且每个接收设备接收到通信数据的时间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延迟,影响数据传输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使得一份传输数据被多个接收设备同时接收,提升传输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数据传输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发送设备、无线接入点与至少两个接收设备,发送设备通过无线接入点与接收设备连接,该方法包括:发送设备获取所有接收设备的接收信号强度;发送设备基于接收信号强度,从至少两个接收设备中选出第一接收设备;发送设备采用单播方式将通信数据包通过无线接入点发送至第一接收设备;发送设备获取第一接收设备与无线接入点进行通信的解密密钥并广播;其中,第一接收设备用于采用解密密钥对通信数据包进行解密,得到传输数据;第二接收设备用于采用解密密钥对通信数据包进行解密,得到传输数据,第二接收设备为至少两个接收设备中除第一接收设备以外的接收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数据传输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发送设备、无线接入点与至少两个接收设备,发送设备通过无线接入点与接收设备连接,发送设备用于获取所有接收设备的接收信号强度,基于接收信号强度从至少两个接收设备中选出第一接收设备,采用单播方式将通信数据包通过无线接入点发送至第一接收设备,该方法包括:第一接收设备将解密密钥通过无线接入点发送至发送设备,以使得发送设备对解密密钥进行广播,解密密钥为第一接收设备与无线接入点进行通信的密钥;第一接收设备采用解密密钥对通信数据包进行解密,得到传输数据;其中,第二接收设备用于采用解密密钥对通信数据包进行解密,得到传输数据,第二接收设备为至少两个接收设备中除第一接收设备以外的接收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发送设备,该发送设备包括互相连接的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接收设备,该接收设备包括互相连接的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该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发送设备、无线接入点与至少两个接收设备,发送设备通过无线接入点与接收设备连接,发送设备用于通过无线接入点向接收设备发送通信数据包,其中,发送设备为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发送设备,至少两个接收设备中的其中一个接收设备为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接收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通过上述方案,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发送设备先获取所有接收设备的接收信号强度,然后根据接收信号强度,从至少两个接收设备中选出第一接收设备,再采用单播方式将通信数据包通过无线路由器发送至第一接收设备,同时获取第一接收设备与无线路由器进行通信的解密密钥并广播至第二接收设备,以使得所有接收设备(包括第一接收设备和第二接收设备)都能够同时接收到通信数据包中的传输数据,能够保证数据传输效果;而且,仅需单播一个通信数据包便可实现多播功能,无需单独向所有接收设备发送一份通信数据包,能够大大节省带宽资源,提升数据传输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智能楼宇可视对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可视门铃与室内机1~3的交互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发送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接收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数据传输系统10包括发送设备11、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12与至少两个接收设备13(图1以接收设备13为三个为例),发送设备11通过无线接入点12与接收设备13连接,发送设备11用于通过无线接入点12向接收设备13发送通信数据包。
进一步地,无线接入点12可为无线路由器,先将发送设备11以及接收设备13通过无线网络通信技术(WiFi)接入无线路由器中,然后通过无线理由器将发送设备11发送的通信数据包路由至接收设备13中,以使得接收设备13接收到通信数据包,通信数据包可包含发送设备11要向接收设备13发送的通信数据。
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以接收设备13与发送设备11通过WiFi接入无线路由器为例,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发送设备11与接收设备13还可通过蓝牙进行通信连接,在此不作具体说明,下面对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介绍,通过下述数据传输方法,能够使得数据传输系统中的至少两个接收设备同时接收到通信数据包。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21:发送设备获取所有接收设备的接收信号强度。
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是判定接收设备与无线路由器之间的通信连接质量的重要指标,可根据接收设备估测出的接收信号强度来判断接收设备与无线路由器之间的通信连接质量;具体地,无线路由器可定时(如:100ms/次)向接收设备发送一次通信数据(例如:Beacon帧),以使得接收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通信数据估测出接收信号强度。
步骤22:发送设备基于接收信号强度,从至少两个接收设备中选出第一接收设备。
根据接收信号强度从至少两个接收设备选出一个接收设备作为第一接收设备;具体地,可根据接收信号强度将与无线路由器之间的通信连接质量最差的接收设备作为第一接收设备,以确保其他通信连接质量较好的接收设备也都能够接收到发送至第一接收设备的通信数据,从而保证数据传输效果。
步骤23:发送设备采用单播方式将通信数据包通过无线路由器发送至第一接收设备。
发送设备可采用单播方式将通信数据包通过无线路由器发送至第一接收设备,即只向第一接收设备发送一份通信数据包,从而使得第一接收设备采用解密密钥对通信数据包进行解密,从而得到传输数据;具体地,WiFi的数据链路层可包括三个物理地址(MediaAccess Control Address,MAC),通信数据包可包括无线路由器的物理地址、发送设备的物理地址以及第一接收设备的物理地址,发送设备可利用上述三个物理地址实现对通信数据包的单播,通过物理地址对应的无线路由器建立发送设备与第一接收设备的通信连接,将发送设备输出的通信数据包路由至物理地址对应的第一接收设备中。
步骤24:发送设备获取第一接收设备与无线路由器进行通信的解密密钥并广播。
发送设备可获取第一接收设备与无线路由器进行通信的解密密钥,并将该解密密钥广播至所有第二接收设备,以使得所有第二接收设备也能够采用解密密钥对通信数据包进行解密,得到传输数据。具体地,无线路由器与每个接收设备之间都具有特定的密钥,接收设备只能通过自身的密钥才能解密出传输给自己的传输数据;解密密钥为第一接收设备与无线路由器进行通信的密钥,第二接收设备为至少两个接收设备中除第一接收设备以外的接收设备。
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发送设备采用单播方式将通信数据包通过无线路由器发送至第一接收设备时,实际是将通信数据包发送至公共区域,即第一接收设备以及第二接收设备能够同时接收到这一份通信数据包,只是第一接收设备能够利用自身的解密密钥对通信数据包进行解密,而第二接收设备自身的密钥无法对其解密;发送设备将第一接收设备的解密密钥广播给第二接收设备,以使得第二接收设备也可采用该解密密钥对单播给第一接收设备的通信数据包进行解密,得到传输数据,从而使得所有接收设备都能获取通信数据包中的传输数据,而且无需对每个接收设备都单独发送一份通信数据包,能够大大节省带宽资源。
本实施例中发送设备根据每个接收设备的接收信号强度,从所有接收设备中选出第一接收设备,再采用单播方式将通信数据包通过无线路由器发送至第一接收设备,并获取第一接收设备与无线路由器进行通信的解密密钥并广播至第二接收设备,以使得所有接收设备(包括第一接收设备和第二接收设备)都能够接收到通信数据包中的传输数据,能够保证数据传输效果;而且,仅需单播一个通信数据包便可实现多播功能,无需对每个接收设备都单独发送一份通信数据包,能够大大节省带宽资源,提升数据传输的性能。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发送设备,该方法包括:
步骤31:在获取到通信数据包后,生成第一通知消息,并将第一通知消息通过无线路由器发送至所有接收设备,以通知接收设备上报自身的接收信号强度。
以发送设备为可视门铃、接收设备为室内应答机器为例,可视门铃可在接收到来访者的呼叫请求操作时,生成第一通知消息,然后通过无线路由器发送至所有室内应答机器,以使得室内应答机器上报自身的接收信号强度。
步骤32:计算所有接收信号强度中的最小值,得到最小信号强度,并将最小信号强度对应的接收设备确定为第一接收设备。
计算所有接收信号强度中的最小值,得到最小信号强度,并将最小信号强度对应的接收设备确定为第一接收设备,即选择出与无线路由器之间的通信连接质量最差的接收设备作为第一接收设备,从而能够在后续对第一接收设备单播通信传输包时,确保通信连接质量较好的第二接收设备也都能够接收到该通信传输包。可以理解地,如果选择与无线路由器之间的通信连接质量较好的接收设备作为第一接收设备,在对第一接收设备单播通信传输包时,无线路由器会以较高的带宽路由通信传输包,可能导致与无线路由器之间的通信连接质量较差的第二接收设备出现解调失败的情况,从而影响传输效果。
步骤33:生成第二通知消息,并将第二通知消息通过无线路由器发送至第一接收设备,以通知第一接收设备将解密密钥上报至发送设备。
在选择出第一接收设备之后,发送设备可向第一接收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以通知第一接收设备将解密密钥上报至发送设备。
步骤34:基于解密密钥与第一接收设备的物理地址,生成第三通知消息,并将第三通知消息通过无线路由器发送至所有第二接收设备,以使得第二接收设备获取到解密密钥。
第三通知消息可包括解密密钥以及第一接收设备的物理地址,第二接收设备可在接收到第三通知消息时获取解密密钥,以使得第二接收设备具备解密单播至第一接收设备的通信数据包的能力;具体地,在传输通信数据包的过程中,还可能存在数据丢失的情况,在出现数据丢失的状况时,第二接收设备便可利用第一接收设备的物理地址发送重传请求信息至无线路由器,以获取丢失的数据。
步骤35:采用单播方式将通信数据包通过无线路由器发送至第一接收设备。
采用单播方式将通信数据包通过无线路由器发送至第一接收设备,由于第二接收设备也获取到解密密钥,则第一接收设备以及第二接收设备能够同时采用解密密钥对通信数据包进行解密,得到传输数据,使得所有接收设备都能够接收到通信数据包中的传输数据;可以理解地,上述步骤34以及步骤35之间不存在先后顺序的限定,即广播解密密钥和单播通信数据包的操作可同时进行也可先后执行,都不影响第一接收设备以及第二接收设备同时获取通信数据包,在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中的发送设备通过计算所有接收信号强度中的最小值,得到最小信号强度,并将最小信号强度对应的接收设备确定为第一接收设备,选择与无线路由器之间的通信连接质量最差的接收设备作为第一接收设备,确保与无线路由器之间的通信连接质量较好的第二接收设备都能够接收到该通信传输包;而且,通过将解密密钥广播至第二接收设备,能够在所有接收设备都同时接收到的通信数据包中的传输数据的同时,还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和效果。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41:第一接收设备将解密密钥通过无线路由器发送至发送设备,以使得发送设备对解密密钥进行广播。
解密密钥为第一接收设备与无线路由器进行通信的密钥,第一接收设备可在接收到无线路由器路由的第二通知消息后,可将解密密钥通过无线路由器发送至发送设备,以使得发送设备对解密密钥进行广播;具体地,发送设备还可获取所有接收设备的接收信号强度,基于接收信号强度从至少两个接收设备中选出第一接收设备,采用单播方式将通信数据包通过无线路由器发送至第一接收设备,发送设备执行的操作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步骤42:第一接收设备采用解密密钥对通信数据包进行解密,得到传输数据。
第一接收设备可采用解密密钥对通信数据包进行解密,得到传输数据;同时第二接收设备也可采用解密密钥对通信数据包进行解密,得到传输数据,第二接收设备为至少两个接收设备中除第一接收设备以外的接收设备。
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接收设备可在检测到传输数据不完整时,获取丢失数据的信息,然后向无线路由器发送第一重传请求信息,以使得无线路由器将丢失数据发送给第一接收设备。具体地,第一重传请求信息包括丢失数据的信息,由于发送设备是采用单播的方式发送的通信数据包,则在接收设备(包括第一接收设备和第二接收设备)与发送设备通过WiFi接入无线路由器的情况下,接收设备可通过WiFi标准下的块确认帧(blockacknowledgement,BA)来确认哪些数据丢失,即互获取丢失数据的信息;然后再根据丢失数据的信息生成第一重传请求信息,并发送至无线路由器,以使得无线路由器从硬件层面对丢失数据进行重传,从而有效解决数据丢失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总体传输性能。
进一步地,BA帧中可将接收设备接收到的数据标记为1,将接收设备未接收到的数据标记为0,接收设备便可通过BA帧得知丢失数据的信息;例如:发送设备发送的通信数据包中包含编号为1~10的10个报文,而第一接收设备仅接收到编号为1~8的8个报文,则此时第一接收设备接收到的BA帧中1~8号报文显示标记为1,9~10号报文显示标记为0,则此时第一接收设备可向无线路由器发送包含9~10号报文的信息的第一重传请求信息,以使得无线路由器重传9~10号报文;通过BA帧判断丢失数据的方式,能够获知丢失数据的具体信息,无线路由器仅需重传丢失的数据,无需将全部通信数据包都重传一遍,能够有效减少冗余数据的传输,从而提高数据重传的效率。
在另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接收设备在检测到传输数据不完整时,获取丢失数据的信息,向无线路由器发送第二重传请求信息,以使得无线路由器将丢失数据发送给第二接收设备;具体地,在第二接收设备出现数据丢失的问题时,也可根据BA帧获取丢失数据的信息,然后向无线路由器发送第二重传请求信息,其中,第二重传请求信息包括丢失数据的信息以及第一接收设备的物理地址,由于发送设备发起的是对第一接收设备的单播业务,则无线路由器并没有建立与第二接收设备的数据传输业务,若仍以第二接收设备自身的物理地址向无线路由器发送重传请求信息,无线路由器无法响应,则第二接收设备需要在第二重传请求信息中将自身的物理地址修改为第一接收设备的物理地址,从而使得无线路由器响应重传请求。
本实施例中的接收设备能够在数据丢失时,根据BA帧获取丢失数据的信息,从而根据丢失数据的信息发送对应的重传请求信息(包括第一重传请求信息以及第二重传请求信息)至无线路由器,以使得无线路由器响应重传请求,从硬件层面对将丢失的数据重传给接收设备,解决数据丢失的问题,实现总体传输性能的提升;同时通过BA帧判断丢失数据的方式,能够获知丢失数据的信息,从而减少冗余数据的传输,进一步提高数据重传的效率。
下面以应用于智能楼宇可视对讲系统的场景为例,对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说明;具体地,请参阅图5,图5为智能楼宇可视对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住户门外安装的可视门铃即为发送设备,住户室内安装的室内机即为接收设备,图5以室内机为3个为例,可视门铃以及室内机1~3可通过WiFi接入无线路由器,来访者可通过可视门铃发送呼叫请求,然后可视门铃便可将门外的音/视频数据(即通信数据包)传输至无线路由器,以通过无线路由器将音/视频数据路由至室内机,以使得住户在室内通过室内机查看到门外的状况并与来访者进行音/视频交流。
而相关技术中可视门铃的音/视频数据传输给无线路由器后,那么无线路由器会将可视门铃的一份音/视频数据分多次单独传输给各个房间内的室内机,即有几个室内机那么一份音/视频数据就要传输几次,导致无线带宽的浪费,同时各个室内机上的音/视频数据显示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延迟;而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便能够使得所有室内机同时接收到一份音/视频数据,能够大大减少带宽的浪费,保证数据传输质量。
如图6所示,图6为数据传输方法中可视门铃与室内机1~3的交互示意图,其中,可视门铃与室内机1~3之间的信息交互都通过无线路由器的中转完成,在此不对无线路由器的中转操作进行描述,具体步骤如下:
1)可视门铃在有音/视频数据传输时,通知室内机1~3上报RSSI。
2)室内机1~3上报RSSI。
3)可视门铃选择出RSSI最小的室内机作为第一接收设备,比如:第一接收设备为室内机3。
4)可视门铃通知室内机3上报解密密钥。
5)室内机3上报解密密钥。
6)可视门铃将室内机3的解密密钥和室内机3的物理地址广播至室内机1~2。
7)可视门铃通过单播方式向室内机3发送音/视频数据。
8)室内机3采用解密密钥对音/视频数据进行解密,得到解密后的音/视频数据;同时,室内机1~2在接收到音/视频数据后,通过可视门铃广播的解密密钥对音/视频数据进行解密,从而得到解密后的音/视频数据。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发送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发送设备70包括互相连接的存储器71和处理器72,其中,存储器7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72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理解地,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系统中的发送设备即为本实施例中的发送设备70。
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接收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接收设备80包括互相连接的存储器81和处理器82,其中,存储器8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82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理解地,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系统中的第一接收设备即为本实施例中的接收设备80。
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9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91,计算机程序91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90可以是服务端、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方式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以及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数据传输系统,所述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发送设备、无线接入点与至少两个接收设备,所述发送设备通过所述无线接入点与所述接收设备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获取所有所述接收设备的接收信号强度;
所述发送设备基于所述接收信号强度,从所述至少两个接收设备中选出第一接收设备;
所述发送设备采用单播方式将通信数据包通过所述无线接入点发送至所述第一接收设备;
所述发送设备获取所述第一接收设备与所述无线接入点进行通信的解密密钥并广播;
其中,所述第一接收设备用于采用所述解密密钥对所述通信数据包进行解密,得到传输数据;第二接收设备用于采用所述解密密钥对所述通信数据包进行解密,得到所述传输数据,所述第二接收设备为所述至少两个接收设备中除所述第一接收设备以外的接收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接收信号强度,从所述至少两个接收设备中选出第一接收设备的步骤,包括:
计算所有所述接收信号强度中的最小值,得到最小信号强度;
将所述最小信号强度对应的接收设备确定为所述第一接收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获取到所述通信数据包后,生成第一通知消息,所述通信数据包包括所述无线接入点的物理地址、所述发送设备的物理地址以及所述第一接收设备的物理地址;
将所述第一通知消息通过所述无线接入点发送至所有所述接收设备,以通知所述接收设备上报自身的接收信号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单播方式将通信数据包通过所述无线接入点发送至所述第一接收设备的步骤之前,包括:
生成第二通知消息,并将所述第二通知消息通过所述无线接入点发送至所述第一接收设备,以通知所述第一接收设备将所述解密密钥上报至所述发送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解密密钥与所述第一接收设备的物理地址,生成第三通知消息;
将所述第三通知消息通过所述无线接入点发送至所有所述第二接收设备,以使得所述第二接收设备获取到所述解密密钥。
6.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数据传输系统,所述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发送设备、无线接入点与至少两个接收设备,所述发送设备通过所述无线接入点与所述接收设备连接,所述发送设备用于获取所有所述接收设备的接收信号强度,基于所述接收信号强度从所述至少两个接收设备中选出第一接收设备,采用单播方式将通信数据包通过所述无线接入点发送至所述第一接收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接收设备将解密密钥通过所述无线接入点发送至所述发送设备,以使得所述发送设备对所述解密密钥进行广播,所述解密密钥为所述第一接收设备与所述无线接入点进行通信的密钥;
所述第一接收设备采用所述解密密钥对所述通信数据包进行解密,得到传输数据;
其中,第二接收设备用于采用所述解密密钥对所述通信数据包进行解密,得到所述传输数据,所述第二接收设备为所述至少两个接收设备中除所述第一接收设备以外的接收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传输数据不完整时,获取丢失数据的信息;
向所述无线接入点发送第一重传请求信息,以使得所述无线接入点将所述丢失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接收设备,所述第一重传请求信息包括所述丢失数据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收设备用于在检测到所述传输数据不完整时,获取丢失数据的信息,向所述无线接入点发送第二重传请求信息,以使得所述无线接入点将所述丢失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接收设备,所述第二重传请求信息包括所述丢失数据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接收设备的物理地址。
9.一种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连接的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10.一种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连接的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11.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设备、无线接入点与至少两个接收设备,所述发送设备通过所述无线接入点与所述接收设备连接,所述发送设备用于通过所述无线接入点向所述接收设备发送通信数据包,其中,所述发送设备为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送设备,所述至少两个接收设备中的其中一个接收设备为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收设备。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CN202210107073.5A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6302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07073.5A CN114630285A (zh)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07073.5A CN114630285A (zh)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30285A true CN114630285A (zh) 2022-06-14

Family

ID=81898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07073.5A Pending CN114630285A (zh)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30285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3938A (zh) * 2007-10-22 2008-05-2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无线网络安全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2640456A (zh) * 2009-12-17 2012-08-15 英特尔公司 有助于到多个计算装置的一对多数据传送的方法和系统
US20180317089A1 (en) * 2017-05-01 2018-11-01 Linea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Disjoint security in wireless networks with multiple managers or access points
WO2019011328A1 (zh) * 2017-07-14 2019-01-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方法和装置
CN110460995A (zh) * 2018-05-07 2019-11-1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无线连接方法、物联网设备及客户端设备
CN111246311A (zh) * 2019-12-31 2020-06-05 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672351A (zh) * 2020-12-15 2021-04-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认证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3938A (zh) * 2007-10-22 2008-05-2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无线网络安全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2640456A (zh) * 2009-12-17 2012-08-15 英特尔公司 有助于到多个计算装置的一对多数据传送的方法和系统
US20180317089A1 (en) * 2017-05-01 2018-11-01 Linea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Disjoint security in wireless networks with multiple managers or access points
WO2019011328A1 (zh) * 2017-07-14 2019-01-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方法和装置
CN110460995A (zh) * 2018-05-07 2019-11-1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无线连接方法、物联网设备及客户端设备
CN111246311A (zh) * 2019-12-31 2020-06-05 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672351A (zh) * 2020-12-15 2021-04-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认证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华建国;徐正全;陈琳;马海波;: "一种新的基于IPv6组播的密钥管理方案", 计算机工程, no. 14, 20 July 2006 (2006-07-20) *
陈罡;吴菁;徐志明;: "基于多播技术织机信息传输协议研究与应用", 纺织学报, no. 09, 15 September 2012 (2012-09-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12694B2 (en) Wireless multicast communication
EP2278832B1 (en) MAC based mapping in IP based communications
WO2018010689A1 (zh) 多点协作的分组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070291661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program
WO2017133416A1 (zh) 无线局域网中协作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JP2006512875A5 (zh)
WO2014106394A1 (zh) 一种建立组呼上下文的方法和系统、基站、集群epc
WO2022257029A1 (zh) 请求处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06509474A5 (zh)
CN118414849A (zh) 感知上报方法和设备
JP2007288312A (ja) 無線lanを用いたデータ収集方法およびデータ収集システム
CN112512082A (zh) 无线网络的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KR20120067457A (ko) 유니캐스트 기반의 네트워크에서 그룹 메시지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20210083888A1 (en) Dect network clustering system and clustering method
CN114630285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3961351B2 (ja) データ転送方法、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管理装置、通信管理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20070153809A1 (en) Method of multicasting multimedia information ove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TW202029820A (zh) 通訊裝置、及通訊方法
CN106850159B (zh) 一种组播转单播传送方法及系统
TWI400898B (zh) 通道狀態判斷方法及相關無線區域網路系統與直接連線設定建立方法
US849823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cast and broadcast service synchronization
US11503164B2 (en) Media interaction method in DECT network cluster
JP2006222659A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WO2020199968A1 (zh) 通信网络的组播通信方法、系统、组播应用服务器和终端
US2016005054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router multicas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61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