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23571A - 空调器加湿方法、空调器、存储介质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加湿方法、空调器、存储介质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23571A CN114623571A CN202011438185.6A CN202011438185A CN114623571A CN 114623571 A CN114623571 A CN 114623571A CN 202011438185 A CN202011438185 A CN 202011438185A CN 114623571 A CN114623571 A CN 1146235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outdoor
- air conditioner
- humidity
- moisture absorp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8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humidification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37—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with humidification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 F24F2110/22—Humidity of the outside 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加湿方法、空调器、存储介质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室外空气湿度,根据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室外空气湿度确定目标吸湿策略,根据目标吸湿策略开启第一进风口或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为进风口连通室外的风道,第二进风口为进风口连通室外换热器的风道;相较于现有的不利用室外机提供的冷源来降低空气温度的方式,本发明中,根据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室外空气湿度确定目标吸湿策略,并根据目标吸湿策略开启连通室外的风道或连通室外换热器的进风口,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吸湿材料的吸湿量低的缺陷,从而能够优化空调器加湿过程,提高吸湿材料的吸湿量,进而提高加湿装置的加湿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加湿方法、空调器、存储介质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无水加湿装置,主要由吸湿风机、加湿风机、吸湿转轮、加热器组成,安装于室外机顶部。吸湿侧室外空气从吸湿风道进入吸湿转轮吸湿区,空气中的水分被吸湿材料吸附,干燥空气由吸湿风机吸入后排出室外;加湿侧室外空气从加湿风道进入,经加热器加热后,进入吸湿转轮脱附区,吸湿材料中的水分脱附到空气中,加湿后的空气由加湿风机吸入后送到室内,进行加湿。
由于吸湿材料吸湿时会放热,因此,进入的空气温度越低,越有利于提高吸湿量。而空调器在进行制热时,室外机换热器正好处于给空气降温状态。但是,现有技术并未利用室外机提供的冷源来降低空气温度,从而导致吸湿材料的吸湿量低。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加湿方法、空调器、存储介质及装置,旨在解决如何优化空调器加湿过程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加湿方法,所述空调器加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室外空气湿度;
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以及所述室外空气湿度确定目标吸湿策略;以及
根据所述目标吸湿策略开启第一进风口或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室外,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室外换热器。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以及所述室外空气湿度确定目标吸湿策略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湿度阈值;以及
判断所述室外空气湿度是否小于所述湿度阈值,并根据判断结果生成目标吸湿策略。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湿度阈值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吸湿出口湿度,并将所述吸湿出口湿度以及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作为参考信息;以及
在预设映射关系表中查找所述参考信息对应的湿度阈值,所述预设映射关系表中包含参考信息与湿度阈值的对应关系。
优选地,所述判断所述室外空气湿度是否小于所述湿度阈值,并根据判断结果生成目标吸湿策略的步骤,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室外空气湿度是否小于所述湿度阈值;以及
在所述室外空气湿度小于所述湿度阈值时,将开启第二进风口作为目标吸湿策略。
优选地,所述判断所述室外空气湿度是否小于所述湿度阈值的步骤之后,所述空调器加湿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室外空气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湿度阈值时,将开启第一进风口作为目标吸湿策略。
优选地,所述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室外空气湿度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获取所述空调器的当前加湿模式;
根据所述当前加湿模式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处于待加湿状态;以及
在所述空调器处于所述待加湿状态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室外空气湿度。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加湿模式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处于待加湿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信息;以及
根据所述当前加湿模式以及所述当前运行信息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处于待加湿状态。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空调器加湿程序,所述空调器加湿程序配置为实现如上文所述的空调器加湿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空调器加湿程序,所述空调器加湿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空调器加湿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加湿装置,所述空调器加湿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确定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室外空气湿度;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以及所述室外空气湿度确定目标吸湿策略;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吸湿策略控制第一进风口或第二进风口开启,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室外,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室外换热器。
本发明中,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室外空气湿度,根据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室外空气湿度确定目标吸湿策略,根据目标吸湿策略开启第一进风口或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为进风口连通室外的风道,第二进风口为进风口连通室外换热器的风道;相较于现有的不利用室外机提供的冷源来降低空气温度的方式,本发明中,根据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室外空气湿度确定目标吸湿策略,并根据目标吸湿策略开启连通室外的风道或连通室外换热器的进风口,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吸湿材料的吸湿量低的缺陷,从而能够优化空调器加湿过程,提高吸湿材料的吸湿量,进而提高加湿装置的加湿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空调器加湿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空调器加湿方法一实施例的无水加湿装置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空调器加湿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空调器加湿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空调器加湿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空调器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空调器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信总线1002、用户接口1003,网络接口1004,存储器1005。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对于用户接口1003的有线接口在本发明中可为USB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NVM),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空调器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认定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空调器加湿程序。
在图1所示的空调器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连接后台服务器,与所述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连接用户设备;所述空调器通过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空调器加湿程序,并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加湿方法。
基于上述硬件结构,提出本发明空调器加湿方法的实施例。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空调器加湿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提出本发明空调器加湿方法第一实施例。
步骤S10: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室外空气湿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是所述空调器,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应当理解的是,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室外空气湿度可以是接收安装在预设位置的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上传的检测信息,并根据检测信息确定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室外空气湿度。其中,预设位置可以由空调器的生产厂商预先设置,例如,预设位置可以是空调器的室外风机处,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在进行空调器加湿前,预先检测空调器的状态,以确保空调器处于待加湿状态,提高加湿效果,所述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室外空气湿度,包括:
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获取所述空调器的当前加湿模式,根据所述当前加湿模式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处于待加湿状态,在所述空调器处于所述待加湿状态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室外空气湿度。
步骤S20: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以及所述室外空气湿度确定目标吸湿策略。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室外空气湿度确定目标吸湿策略可以是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湿度阈值,判断所述室外空气湿度是否小于所述湿度阈值,并根据判断结果生成目标吸湿策略。
应当理解的是,根据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湿度阈值可以是在预设阈值表中查找室外环境温度对应的湿度阈值,其中,预设阈值表包含室外环境温度与湿度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室外环境温度与湿度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由空调器的生产厂商预先设置。
进一步地,考虑到实际应用中,仅根据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湿度阈值,势必会导致湿度阈值可靠性低。为克服这一缺陷,所述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湿度阈值,包括:
获取吸湿出口湿度,并将所述吸湿出口湿度以及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作为参考信息;在预设映射关系表中查找所述参考信息对应的湿度阈值,所述预设映射关系表中包含参考信息与湿度阈值的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吸湿出口湿度可以是吸湿风机出口处的相对湿度,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步骤S30:根据所述目标吸湿策略开启第一进风口或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室外,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室外换热器。
可以理解的是,在目标吸湿策略为开启第二进风口,关闭第一进风口时,开启第二进风口,关闭第一进风口;在目标吸湿策略为开启第一进风口,关闭第二进风口时,开启第一进风口,关闭第二进风口。
此外,为了便于理解,参照图3进行举例说明:
本实施例的无水加湿装置,主要由吸湿风机、加湿风机、吸湿转轮、加热器组成,安装于室外机顶部。加湿装置的吸湿风道有两个进风口,一个直接朝向室外,由室外直接进风;一个朝向室外机风扇与换热器之间,部分经过室外换热器的室外空气可以由此进入加湿装置的吸湿风道。两个进风口可设计成一个切换阀进行换向,或者分布设置一个风阀进行切换,一个风口开启,另一个则关闭;吸湿侧室外空气经过室外换热器或者不经过室外换热器,然后从吸湿风道进入吸湿转轮吸湿区,空气中的水分被吸湿材料吸附,干燥空气由吸湿风机吸入后排出室外;加湿侧室外空气从加湿风道进入,经加热器加热后,进入吸湿转轮脱附区,吸湿材料中的水分脱附到空气中,加湿后的空气由加湿风机吸入后送到室内,进行加湿。
在第一实施例中,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室外空气湿度,根据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室外空气湿度确定目标吸湿策略,根据目标吸湿策略开启第一进风口或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为进风口连通室外的风道,第二进风口为进风口连通室外换热器的风道;相较于现有的不利用室外机提供的冷源来降低空气温度的方式,本实施例中,根据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室外空气湿度确定目标吸湿策略,并根据目标吸湿策略开启连通室外的风道或连通室外换热器的进风口,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吸湿材料的吸湿量低的缺陷,从而能够优化空调器加湿过程,提高吸湿材料的吸湿量,进而提高加湿装置的加湿量。
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空调器加湿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基于上述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空调器加湿方法的第二实施例。
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包括:
步骤S101: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获取所述空调器的当前加湿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当前加湿模式可以是当前时刻空调器的加湿模式是否开启。例如,当前加湿模式可以是加湿模式开启,也可以是加湿模式关闭。
步骤S102:根据所述当前加湿模式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处于待加湿状态。
应当理解的是,根据当前加湿模式判断空调器是否处于待加湿状态可以是在当前加湿模式处于加湿模式开启时,判定空调器是否处于待加湿状态。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空调器是否处于待加湿状态的判断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所述步骤S102,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信息;
根据所述当前加湿模式以及所述当前运行信息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处于待加湿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当前运行信息可以是空调器的新风阀运行状态、加湿风机运行状态、吸湿风机运行状态、转轮运转运行状态以及再生加热运行状态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当前加湿模式以及当前运行信息判断空调器是否处于待加湿状态可以是在空调器处于加湿模式开启,新风阀开启,加湿风机开启,吸湿风机开启,转轮运转开启,且再生加热开启时,判定空调器处于待加湿状态。
步骤S103:在所述空调器处于所述待加湿状态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室外空气湿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空调器处于待加湿状态时,说明空调器已经做好了进行加湿的准备。此时,可以直接执行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室外空气湿度。
应当理解的是,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室外空气湿度可以是接收安装在预设位置的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上传的检测信息,并根据检测信息确定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室外空气湿度。其中,预设位置可以由空调器的生产厂商预先设置,例如,预设位置可以是空调器的室外风机处,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在第二实施例中,通过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获取所述空调器的当前加湿模式,根据所述当前加湿模式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处于待加湿状态,在所述空调器处于所述待加湿状态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室外空气湿度,从而能够在进行空调器加湿前,预先检测空调器的状态,以确保空调器处于待加湿状态,提高加湿效果。
参照图5,图5为本发明空调器加湿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基于上述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空调器加湿方法的第三实施例。
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包括:
步骤S201: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湿度阈值。
应当理解的是,根据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湿度阈值可以是在预设湿度表中查找室外环境温度对应的湿度阈值。其中,预设湿度表中包含室外环境温度与湿度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室外环境温度与湿度阈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由空调器的生产厂商预先设置。
进一步地,考虑到实际应用中,仅根据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湿度阈值,势必会导致湿度阈值可靠性低。为克服这一缺陷,所述步骤S201,包括:
获取吸湿出口湿度,并将所述吸湿出口湿度以及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作为参考信息;
在预设映射关系表中查找所述参考信息对应的湿度阈值,所述预设映射关系表中包含参考信息与湿度阈值的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吸湿出口湿度可以是吸湿风机出口处的相对湿度,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参考信息与湿度阈值的对应关系可以由空调器的生产厂商预先设置,例如,参考信息与湿度阈值的对应关系可以如表1所示,表1中参考信息包括吸湿出口湿度和室外环境温度。
表1参考信息与湿度阈值的对应关系表
室外环境温度 | 吸湿出口湿度50% | 吸湿出口湿度40% | 吸湿出口湿度30% |
-16.0 | 79.0 | 75.2 | 71.3 |
-14.0 | 79.4 | 75.6 | 71.8 |
-12.0 | 79.8 | 76.1 | 72.3 |
-10.0 | 80.2 | 76.5 | 72.8 |
-8.0 | 80.6 | 77.0 | 73.3 |
-6.0 | 81.1 | 77.6 | 73.8 |
-4.0 | 81.5 | 78.1 | 74.4 |
-2.0 | 82.0 | 79.0 | 75.1 |
0.0 | 81.1 | 77.6 | 74.0 |
2.0 | 81.9 | 78.3 | 75.1 |
4.0 | 83.0 | 80.1 | 77.0 |
6.0 | 84.8 | 82.0 | 78.9 |
8.0 | 85.3 | 82.6 | 79.5 |
10.0 | 85.7 | 83.1 | 80.2 |
12.0 | 86.2 | 83.6 | 80.8 |
14.0 | 86.6 | 84.1 | 81.4 |
16.0 | 87.0 | 84.6 | 82.0 |
18.0 | 87.4 | 85.1 | 82.5 |
20.0 | 87.8 | 85.6 | 83.1 |
22.0 | 88.1 | 86.1 | 83.6 |
24.0 | 88.5 | 86.5 | 84.2 |
步骤S202:判断所述室外空气湿度是否小于所述湿度阈值,并根据判断结果生成目标吸湿策略。
应当理解的是,根据判断结果生成目标吸湿策略可以在室外空气湿度小于湿度阈值时,将预设第一吸湿策略作为目标吸湿策略;在室外空气湿度大于或等于湿度阈值时,将预设第二吸湿策略作为目标吸湿策略。其中,预设第一吸湿策略和预设第二吸湿策略可以由空调器的生产厂商预先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目标吸湿策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所述步骤S202,包括:
判断所述室外空气湿度是否小于所述湿度阈值;
在所述室外空气湿度小于所述湿度阈值时,将开启第二进风口作为目标吸湿策略。
可以理解的是,在室外空气湿度小于所述湿度阈值时,室外空气相对湿度低,室外空气需要经过室外换热器进行降温,以提高吸湿材料的吸湿量。因此,可以将开启第二进风口作为目标吸湿策略,也可以将开启第二进风口,关闭第一进风口作为目标吸湿策略。
应当理解的是,开启或关闭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可以通过将两个进风口设计成一个切换阀进行换向,或者分布设置一个风阀进行切换,一个风口开启,另一个则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所述室外空气湿度是否小于所述湿度阈值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室外空气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湿度阈值时,将开启第一进风口作为目标吸湿策略。
可以理解的是,在室外空气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湿度阈值时,室外空气相对湿度高,室外空气无需经过室外换热器进行降温。因此,可以将开启第一进风口作为目标吸湿策略,也可以将开启第一进风口,关闭第二进风口作为目标吸湿策略。
在第三实施例中,通过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湿度阈值,判断所述室外空气湿度是否小于所述湿度阈值,并根据判断结果生成目标吸湿策略,从而能够提高目标吸湿策略的可靠性。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空调器加湿程序,所述空调器加湿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空调器加湿方法的步骤。
此外,参照图6,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加湿装置,所述空调器加湿装置包括:获取模块10、确定模块20和控制模块30;
所述获取模块10,用于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室外空气湿度。
应当理解的是,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室外空气湿度可以是接收安装在预设位置的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上传的检测信息,并根据检测信息确定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室外空气湿度。其中,预设位置可以由空调器的生产厂商预先设置,例如,预设位置可以是空调器的室外风机处,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在进行空调器加湿前,预先检测空调器的状态,以确保空调器处于待加湿状态,提高加湿效果,所述获取模块10,还用于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获取所述空调器的当前加湿模式,根据所述当前加湿模式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处于待加湿状态,在所述空调器处于所述待加湿状态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室外空气湿度。
所述确定模块20,用于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以及所述室外空气湿度确定目标吸湿策略。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室外空气湿度确定目标吸湿策略可以是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湿度阈值,判断所述室外空气湿度是否小于所述湿度阈值,并根据判断结果生成目标吸湿策略。
进一步地,考虑到实际应用中,仅根据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湿度阈值,势必会导致湿度阈值可靠性低。为克服这一缺陷,所述确定模块20,还用于获取吸湿出口湿度,并将所述吸湿出口湿度以及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作为参考信息;在预设映射关系表中查找所述参考信息对应的湿度阈值,所述预设映射关系表中包含参考信息与湿度阈值的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吸湿出口湿度可以是吸湿风机出口处的相对湿度,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所述控制模块30,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吸湿策略开启第一进风口或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室外,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室外换热器。
可以理解的是,在目标吸湿策略为开启第二进风口,关闭第一进风口时,开启第二进风口,关闭第一进风口;在目标吸湿策略为开启第一进风口,关闭第二进风口时,开启第一进风口,关闭第二进风口。
此外,为了便于理解,参照图3进行举例说明:
本实施例的无水加湿装置,主要由吸湿风机、加湿风机、吸湿转轮、加热器组成,安装于室外机顶部。加湿装置的吸湿风道有两个进风口,一个直接朝向室外,由室外直接进风;一个朝向室外机风扇与换热器之间,部分经过室外换热器的室外空气可以由此进入加湿装置的吸湿风道。两个进风口可设计成一个切换阀进行换向,或者分布设置一个风阀进行切换,一个风口开启,另一个则关闭;吸湿侧室外空气经过室外换热器或者不经过室外换热器,然后从吸湿风道进入吸湿转轮吸湿区,空气中的水分被吸湿材料吸附,干燥空气由吸湿风机吸入后排出室外;加湿侧室外空气从加湿风道进入,经加热器加热后,进入吸湿转轮脱附区,吸湿材料中的水分脱附到空气中,加湿后的空气由加湿风机吸入后送到室内,进行加湿。
在本实施例中,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室外空气湿度,根据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室外空气湿度确定目标吸湿策略,根据目标吸湿策略开启第一进风口或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为进风口连通室外的风道,第二进风口为进风口连通室外换热器的风道;相较于现有的不利用室外机提供的冷源来降低空气温度的方式,本实施例中,根据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室外空气湿度确定目标吸湿策略,并根据目标吸湿策略开启连通室外的风道或连通室外换热器的进风口,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吸湿材料的吸湿量低的缺陷,从而能够优化空调器加湿过程,提高吸湿材料的吸湿量,进而提高加湿装置的加湿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20,还用于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湿度阈值,判断所述室外空气湿度是否小于所述湿度阈值,并根据判断结果生成目标吸湿策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20,还用于获取吸湿出口湿度,并将所述吸湿出口湿度以及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作为参考信息,在预设映射关系表中查找所述参考信息对应的湿度阈值,所述预设映射关系表中包含参考信息与湿度阈值的对应关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20,还用于判断所述室外空气湿度是否小于所述湿度阈值,在所述室外空气湿度小于所述湿度阈值时,将开启第二进风口作为目标吸湿策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20,还用于在所述室外空气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湿度阈值时,将开启第一进风口作为目标吸湿策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块10,还用于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获取所述空调器的当前加湿模式,根据所述当前加湿模式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处于待加湿状态,在所述空调器处于所述待加湿状态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室外空气湿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块10,还用于获取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信息,根据所述当前加湿模式以及所述当前运行信息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处于待加湿状态。
本发明所述空调器加湿装置的其他实施例或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词语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词语解释为名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镜像(Read Only Memory image,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加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加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室外空气湿度;
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以及所述室外空气湿度确定目标吸湿策略;以及
根据所述目标吸湿策略开启第一进风口或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室外,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室外换热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加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以及所述室外空气湿度确定目标吸湿策略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湿度阈值;以及
判断所述室外空气湿度是否小于所述湿度阈值,并根据判断结果生成目标吸湿策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加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确定湿度阈值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吸湿出口湿度,并将所述吸湿出口湿度以及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作为参考信息;以及
在预设映射关系表中查找所述参考信息对应的湿度阈值,所述预设映射关系表中包含参考信息与湿度阈值的对应关系。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加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室外空气湿度是否小于所述湿度阈值,并根据判断结果生成目标吸湿策略的步骤,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室外空气湿度是否小于所述湿度阈值;以及
在所述室外空气湿度小于所述湿度阈值时,将开启第二进风口作为目标吸湿策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空调器加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室外空气湿度是否小于所述湿度阈值的步骤之后,所述空调器加湿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室外空气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湿度阈值时,将开启第一进风口作为目标吸湿策略。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空调器加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室外空气湿度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获取所述空调器的当前加湿模式;
根据所述当前加湿模式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处于待加湿状态;以及
在所述空调器处于所述待加湿状态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室外空气湿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空调器加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加湿模式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处于待加湿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器的当前运行信息;以及
根据所述当前加湿模式以及所述当前运行信息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处于待加湿状态。
8.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空调器加湿程序,所述空调器加湿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加湿方法的步骤。
9.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空调器加湿程序,所述空调器加湿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加湿方法的步骤。
10.一种空调器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加湿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确定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室外空气湿度;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以及所述室外空气湿度确定目标吸湿策略;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吸湿策略控制第一进风口或第二进风口开启,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室外,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室外换热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38185.6A CN114623571A (zh) | 2020-12-10 | 2020-12-10 | 空调器加湿方法、空调器、存储介质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38185.6A CN114623571A (zh) | 2020-12-10 | 2020-12-10 | 空调器加湿方法、空调器、存储介质及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23571A true CN114623571A (zh) | 2022-06-14 |
Family
ID=81895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438185.6A Pending CN114623571A (zh) | 2020-12-10 | 2020-12-10 | 空调器加湿方法、空调器、存储介质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623571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27398A (ja) * | 1993-07-14 | 1995-01-2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除加湿装置 |
CN2522775Y (zh) * | 2001-11-27 | 2002-11-2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加湿换气功能的空调器 |
CN2531298Y (zh) * | 2002-03-14 | 2003-01-15 | 伊莱电器(杭州)有限公司 | 带无水加湿装置的空调器 |
CN102635906A (zh) * | 2012-05-15 | 2012-08-15 | 吕智 | 热泵再生转轮式全热回收调湿控温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
CN104279652A (zh) * | 2014-08-12 | 2015-01-14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一种利用湿度差除湿的空气处理系统及方法 |
-
2020
- 2020-12-10 CN CN202011438185.6A patent/CN11462357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27398A (ja) * | 1993-07-14 | 1995-01-2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除加湿装置 |
CN2522775Y (zh) * | 2001-11-27 | 2002-11-2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加湿换气功能的空调器 |
CN2531298Y (zh) * | 2002-03-14 | 2003-01-15 | 伊莱电器(杭州)有限公司 | 带无水加湿装置的空调器 |
CN102635906A (zh) * | 2012-05-15 | 2012-08-15 | 吕智 | 热泵再生转轮式全热回收调湿控温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
CN104279652A (zh) * | 2014-08-12 | 2015-01-14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一种利用湿度差除湿的空气处理系统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883532B (zh) | 新风机与空调联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07702285A (zh) | 新风机与空调联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3251614B (zh) | 空调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US20180320919A1 (en) | Multi-component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configuration, control and operation | |
CN108679806A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
CN114623571A (zh) | 空调器加湿方法、空调器、存储介质及装置 | |
Banfill et al. | The potential for energy saving in existing solid wall dwellings throug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heat recovery | |
CN114087729A (zh) | 加湿装置更换提醒方法、新风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 |
CN112665152B (zh) |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处理器 | |
US11143417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tion of water re-evaporation in a dedicated dehumidifier/water heater | |
CN115789858A (zh) | 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空调室内机及存储介质 | |
CN115235043A (zh) | 空调器除霜方法、空调器、存储介质及装置 | |
CN114857753A (zh) | 气体浓度检测方法、空调器、存储介质及装置 | |
CN116658996B (zh) | 除湿机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7990473B (zh) | 空调系统、空调器温湿度的调节方法以及空调器 | |
CN114110965A (zh) | 空调器及其干燥方法、干燥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
US11867424B1 (en) | Thermal control system | |
WO2023074486A1 (ja) | 空気調和機の運転モードを決定するための決定方法、決定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CN117469751B (zh) | 一种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新风系统及存储介质 | |
US11845320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ir conditioning of vehicle | |
CN116085977A (zh) | 空调烟机及风机转速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与介质 | |
WO2023074487A1 (ja) | 除湿制御方法、空気調和機、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WO2025063208A1 (ja) | 空気処理システム及び空気処理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 |
CN115479369A (zh) | 新风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 |
CN113970173A (zh) | 空调器及其子机、子机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