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10434A - 输出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输出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10434A CN114610434A CN202210310840.2A CN202210310840A CN114610434A CN 114610434 A CN114610434 A CN 114610434A CN 202210310840 A CN202210310840 A CN 202210310840A CN 114610434 A CN114610434 A CN 11461043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interface
- display
- screen
- interface
- fu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2—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cursor appearance or behaviour, e.g. being affected by the presence of displayed objec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输出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方法包括:获得第一指令;根据所述第一指令,在具有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屏幕上生成至少一个第二显示界面;其中,所述第二显示界面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均基于所述第一屏幕对应的操作系统构建,所述第二显示界面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之间能够互相交互,且所述第二显示界面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关于界面功能相匹配。本申请通过在具有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屏幕上生成至少一个第二显示界面,能够满足用户的多显示界面协同工作的需求,在用户需要进行界面共享时,可以选择各显示界面中不存在隐私数据的显示界面进行共享,能够避免隐私泄露。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输出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出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显示屏的使用过程中,为了实现多界面的使用,通常为显示屏外接一个或多个显示屏,因此,存在设备连接复杂度较高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输出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输出控制方法,包括:
获得第一指令;
根据所述第一指令,在具有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屏幕上生成至少一个第二显示界面;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界面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均基于所述第一屏幕对应的操作系统构建,所述第二显示界面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之间能够互相交互,且所述第二显示界面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关于界面功能相匹配。
上述的方法,可选的,还包括:
获得第二指令;
根据所述第二指令,将所述第二显示界面传输给第二屏幕;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界面中至少有部分内容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中的内容不同。
上述的方法,可选的,所述第二显示界面能够作为独立的显示界面被识别;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和/或所述第二显示界面显示在所述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
上述的方法,可选的,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和/或所述第二显示界面显示在所述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包括:
所述第二显示界面全屏显示在所述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
或,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全屏显示在所述显示区域,且所述第二显示界面覆盖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部分区域;
或,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全屏显示在所述显示区域,且所述第二显示界面隐藏。
上述的方法,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的全屏切换操作,在所述显示区域上全屏显示所述第二显示界面或者在所述显示区域上全屏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界面。
上述的方法,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显示区域由全屏显示所述第二显示界面切换到全屏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情况下,以第一方式处理所述显示区域中光标的位置;
在所述显示区域由全屏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切换到全屏显示所述第二显示界面的情况下,以第二方式处理所述显示区域中光标的位置,所述第二方式和所述第一方式不同。
上述的方法,可选的,所述第二显示界面覆盖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部分区域,包括:
所述第二显示界面以窗口形式显示在所述显示区域中的目标位置。
上述的方法,可选的,还包括:
接收针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中目标内容的共享设置操作;
在所述第二显示界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处于扩展的显示模式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共享设置操作,将所述目标内容显示在所述第二显示界面;
在所述第二显示界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处于投影的显示模式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共享设置操作,将所述目标内容显示在所述第二显示界面和所述第一显示界面。
上述的方法,可选的,所述共享设置操作,包括:
对所述目标内容对应的共享开关控件进行设置的操作;
或,将所述目标内容拖动到所述第二显示界面所在区域的操作。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屏幕,所述第一屏幕上具有第一显示界面;
处理器,用于获得第一指令;根据所述第一指令,在所述第一屏幕上生成至少一个第二显示界面;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界面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均基于所述第一屏幕对应的操作系统构建,所述第二显示界面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之间能够互相交互,且所述第二显示界面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关于界面功能相匹配。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输出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中,获得第一指令后;根据第一指令,在具有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屏幕上生成至少一个第二显示界面;其中,第二显示界面与第一显示界面均基于第一屏幕对应的操作系统构建,第二显示界面与第一显示界面之间能够互相交互,且第二显示界面与第一显示界面关于界面功能相匹配。可见,本申请中能够在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屏幕上生成至少一个第二显示界面,能够实现在一个屏幕上实现多显示界面的协同工作,用户可以在不同的显示界面中执行对应的事务,可以满足用户的多屏工作需求的同时,降低设备实现的复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输出控制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显示界面示例图;
图3为本申请公开的又一种显示界面示例图;
图4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输出控制方法的又一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实施场景示例图;
图6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全屏显示第一显示界面的示例图;
图7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全屏显示第二显示界面的示例图;
图8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输出控制方法的又一方法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显示界面的拓展屏坐标示例图;
图10为本申请公开的又一种显示界面的拓展屏坐标示例图;
图11为本申请公开的另一种显示界面的拓展屏坐标示例图;
图12为本申请公开的再一种显示界面的拓展屏坐标示例图;
图13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输出控制方法的又一方法流程图;
图14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显示模式下的显示界面示例图;
图15为本申请公开的又一种显示模式下的显示界面示例图;
图16为本申请公开的另一种显示界面示例图;
图17为本申请公开的再一种显示界面示例图;
图18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显示界面交互示例图;
图19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显示器多屏显示的示例图;
图21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生成虚拟共享屏的流程示例图;
图22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设备信息的示例图;
图23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设备显示器信息的示例图;
图24为本申请公开的又一种显示器多屏显示的示例图;
图25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全屏显示虚拟共享屏的示例图;
图26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会议软件识别屏幕的界面示例图;
图27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双屏显示的界面示例图;
图28为本申请公开的又一种双屏显示的界面示例图;
图29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虚拟共享屏的显示界面示例图;
图30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主屏的显示界面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输出控制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如笔记本电脑、台式机、一体机、平板电脑、手机等,还可以是一些携带显卡的智能电视等,具体的,输出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得第一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指令可以是电子设备接收到界面生成操作所生成的指令。
例如,用户在需要多个显示界面协同工作情况下,按下电子设备的外接交互设备的界面生成快捷键,电子设备基于按下界面生成快捷键的操作生成第一指令;或者,用户点击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的界面生成控件,电子设备接收到针对该界面生成控件的点击操作后,生成第一指令;第一指令还可以是电子设备的一些具有多界面显示场景需求的软件在运行过程中自动生成的指令,例如可以是会议软件、直播软件等。
第一指令可以用于指示电子设备在具有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屏幕上生成至少一个第二显示界面。
S102:根据第一指令,在具有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屏幕上生成至少一个第二显示界面。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界面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均基于所述第一屏幕对应的操作系统构建,所述第二显示界面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之间能够互相交互,且所述第二显示界面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关于界面功能相匹配。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屏幕可以是电子设备自身携带的显示屏幕,或者是电子设备外接的主显示屏幕,第一屏幕对应的操作系统可以是电子设备中的运行的操作系统,其中,操作系统是控制其他程序运行,管理电子设备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的系统软件的集合。电子设备配置的操作系统包括但不局限于安卓操作系统(Android)、微软视窗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苹果操作系统(Mac OS)、Linux系统、Chrome OS系统、UNIX操作系统等其他操作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指令之前,可以通过操作系统获取电子设备的物理显卡的显卡输出数据,将显卡输出数据基于第一屏幕的配置参数在第一屏幕中进行显示,得到第一显示界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一指令后,可以对第一指令进行解析,获得第一指令中的指令信息,指令信息可以包括第二显示界面的显示内容、第二显示界面的数量、位置和尺寸等至少一种信息;电子设备根据第一指令对电子设备的物理显卡的输出进行复制或分流,得到多份显卡输出数据,将各份显卡输出数据基于其各自对应的第一屏幕的配置参数在第一屏幕中进行显示,得到第一显示界面和至少一个第二显示界面。进一步的,电子设备在接收到针对第一显示界面中的目标内容的共享设置操作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共享设置操作对已得到的多份显卡数据输出数据中的至少一份显卡输出数据进行至少部分拦截,并将未被拦截的各个显示输出数据基于其各自对应的第一屏幕的配置参数在第一屏幕中进行显示,得到第一显示界面和至少一个第二显示界面。
可选的,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均可以是电子设备中的操作系统的交互界面,可以用于显示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桌面、一个或多个受操作系统控制的应用程序的窗口,还可以接收用户对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的交互操作等等。应用程序的窗口可以是办公软件的窗口、通信软件的窗口和游戏软件的窗口等,用户可以通过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进行协同操作。
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一指令所生成的第二显示界面与第一显示界面关于界面功能相匹配,即,第二显示界面具有与第一显示界面相同的界面功能,例如,均可以显示操作系统的桌面、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的应用窗口等等。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显示界面与第二显示界面之间能够相互交互,第一显示界面中的应用窗口和文件等内容可以被移动到第二显示界面中显示,第二显示界面中的应用窗口和文件等内容也可以被移动到第一显示界面中进行显示。应用程序的应用窗口也可以被设置为同时显示于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中,也可以被设置为仅显示在第一显示界面或第二显示界面中。
例如,参见图2,为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界面示例图,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中显示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第一显示界面中显示有应用程序A的应用窗口以及通信软件的聊天窗口,第二显示界面可以以窗口的形式浮动显示在第一显示界面的上方,用户可以拖动应用程序A的应用窗口到第二显示界面中,完成拖动后,如图3所示,应用程序A的应用窗口可以显示在第二显示界面中,从而实现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的交互,需要说明的是,图2和图3中示出的第一显示界面中的内容、第二显示界面中的内容以及第二显示界面的数量为示例性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显示不同的内容,以及生成不同数量的第二显示界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在第一显示界面中控制第二显示界面的显示内容,也可以在第二显示界面中控制第一显示界面的显示内容。例如,用户可以通过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这两者中的一个显示界面,选择出需要在另一个显示界面中显示的应用窗口。可选的,对于被设置为同时显示在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中的应用窗口,可以通过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中的一个显示界面接收用户针对该应用窗口中显示的内容或控件的调整操作,从而同步调整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中关于该应用窗口的显示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在具有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屏幕上生成至少一个第二显示界面,能够实现多显示界面的协同工作,用户可以在不同的显示界面中执行不同的事务,可以满足用户的多屏工作需求的同时,降低设备实现的复杂度。进一步的,在需要进行界面共享时,用户可以选择各显示界面中不存在隐私数据的显示界面进行共享,能够避免隐私泄露。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输出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103:获得第二指令。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指令可以为是电子设备接收到界面共享操作所生成的指令,例如,用户在需要进行界面共享情况下,可以按下电子设备的外接交互设备中的预设的界面共享快捷键,或者点击第一显示界面或第二显示界面中显示的界面共享控件;电子设备响应于针对界面共享快捷键的操作,或者响应于用户针对界面共享控件的操作,生成第二指令,第二指令还可以是一些具有界面共享场景需求的软件在运行过程中自动触发的,第二指令可以用于指示电子设备将第二显示界面传输给第二屏幕。
S104:根据第二指令,将第二显示界面传输给第二屏幕。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界面中至少有部分内容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中的内容不同。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屏幕所属的设备与上述的电子设备可以为同一设备或不同设备,在第二屏幕所属的设备与上述的电子设备不同的情况下,第二屏幕所属的设备可以与上述电子设备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电子设备可以将第二显示界面发往设备,由设备将第二显示界面传输给第二屏幕,使得第二屏幕显示第二显示界面,第二显示界面与第一显示界面中的内容不同部分,可以是与待共享内容无关的数据,也可以是用户的隐私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各种界面共享场景之中,例如,可以应用于移动办公、在线会议、网课、直播等场景之中,在界面共享场景中,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施场景示例图,电子设备中的第一显示界面显示有应用程序A的应用窗口、用户1的通信软件的聊天窗口以及显示有隐私文档的办公软件窗口等,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针对应用程序A的应用窗口的共享操作,可以将用户1选择的应用程序A的应用窗口显示到第二显示界面中;第一显示界面中的显示有隐私文档的办公软件窗口和通信软件的聊天窗口作为用户1的隐私数据,用户1可以选择不共享;在此情况下,第二显示界面中显示了应用程序A的应用窗口。电子设备获得第二指令后,将不包含隐私数据的第二显示界面发往第二屏幕,由第二屏幕显示第二显示界面,用户2可以通过第二屏幕观看被分享的第二显示界面,即用户2可以观看到应用程序A的应用窗口,但是无法观看到用户1的隐私文档和聊天窗口等信息;用户1可以在电子设备进行屏幕共享的过程中,通过第一显示界面阅读隐私文档或者通过聊天窗口进行聊天,而无需担心隐私被泄露,即,用户1在通过第二显示界面实现屏幕内容共享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第一显示界面执行其他事物,能够满足用户的共享需求,还能避免用户的隐私泄露。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显示界面能够作为独立的显示界面被识别。
其中,第一显示界面和/或所述第二显示界面显示在所述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显示界面可以具有与第一显示界面相同且独立的配置参数,配置参数可以包括第一屏幕的硬件参数,具体的,第二显示界面的配置参数由电子设备对第一显示界面的配置参数进行复制得到;第三方应用软件在运行时,可以通过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读取到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的配置参数,从而识别出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
例如,在会议软件运行过程中,若存在界面共享需求,会议软件可以通过操作系统识别出电子设备中的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由用户在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中选择出需要共享的显示界面,确定用户选择的显示界面,并将用户选择的界面传输到第二屏幕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显示界面能够作为独立的显示界面被识别,使得用户在单物理显示屏的电子设备上可以获得真实的双屏操作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显示界面和/或第二显示界面显示在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包括:
所述第二显示界面全屏显示在所述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
或,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全屏显示在所述显示区域,且所述第二显示界面覆盖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部分区域;
或,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全屏显示在所述显示区域,且所述第二显示界面隐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显示界面可以全屏显示在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如图6所示,在第一显示界面全屏显示在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电子设备可以控制第二显示界面隐藏或被第一显示界面覆盖。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也可以全屏显示第二显示界面,如图7所示,在第二显示界面全屏显示在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的情况下,第二显示界面的窗口栏可以被隐藏,第一显示界面可以被第二显示界面覆盖或隐藏。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还可以同时显示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如图3所示,第一显示界面全屏显示在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第二显示界面覆盖第一显示界面的部分区域,第二显示界面具体可以以窗口的形式进行显示在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均可以独占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也可以同时显示在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中,能够满足用户的多种显示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输出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105:响应于接收到的全屏切换操作,在显示区域上全屏显示第二显示界面或者在显示区域上全屏显示第一显示界面。
本实施例中的全屏切换操作可以用于在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全屏显示第一显示界面或者第二显示界面。
具体的,全屏切换操作可以是用于对预设的全屏显示快捷键的触发操作,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针对预设的全屏显示快捷键的触发操作,可以在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全屏显示该触发操作指定的显示界面,触发操作指定的显示界面可以是第一显示界面或第二显示界面;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的全屏显示快捷键可以相同或不同。若全屏显示快捷键相同,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每次接收到针对全屏显示快捷键的触发操作后,切换一次在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中全屏显示的显示界面,即,用户可以一键完成对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的全屏显示切换。
例如,在第二显示界面全屏显示在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针对全屏快捷键的触发操作,控制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由全屏显示第二显示界面,切换为全屏显示第一显示界面,且控制第二显示界面隐藏;在第一显示界面全屏显示在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且第二显示界面隐藏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针对全屏快捷键的触发操作,控制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由全屏显示第一显示界面,切换为全屏显示第二显示界面。
在本实施例中,全屏切换操作还可以是用户针对第二显示界面的窗口栏的最大化控件的触发操作;参见图3,在第一显示界面全屏显示于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且第二显示界面覆盖第一显示界面的部分区域的情况下,第二显示界面的窗口上具有最大化控件,用户可以点击窗口上的最大化控件,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点击最大化控件的操作,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对第二显示界面的窗口栏的最大化控件的点击操作,全屏显示第二显示界面,具体如图7所示,全屏显示的第二显示界面可以覆盖第一显示界面,或者,由电子设备对第一显示界面进行隐藏。
在本实施例中,全屏切换操作还可以是用户对esc键的触发操作;在第二显示界面全屏显示于显示区域情况下,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针对esc键的触发操作,可以控制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由全屏显示第二显示界面,切换为全屏显示第一显示界面,且第二显示界面覆盖第一显示界面的部分区域;或者切换到第一显示界面全屏显示,且第二显示界面隐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接收到全屏切换操作的情况下,能够控制第一屏幕全屏显示第一显示界面或第二显示界面,可以简化用户的操作,为用户的操作提供了便利,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上述的实施过程,所述输出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显示区域由全屏显示所述第二显示界面切换到全屏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情况下,以第一方式处理所述显示区域中光标的位置;
在所述显示区域由全屏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切换到全屏显示所述第二显示界面的情况下,以第二方式处理所述显示区域中光标的位置,所述第二方式和所述第一方式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显示界面作为主屏,第二显示界面可以作为第一显示界面周围任意方向的拓展屏,例如,第二显示界面可以作为第一显示界面的右侧、左侧、上方或下方的拓展屏,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可以共用同一坐标系。
在第二显示界面相对于第一显示界面为右侧扩展屏的实施例中,第一显示界面与第二显示界面的坐标设置可以如图9所示,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由全屏显示第二显示界面切换到全屏显示第一显示界面时,以第一方式处理显示区域中光标的位置包括:将光标在第二显示界面中的横坐标减去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宽度,得到新的光标横坐标,光标的纵坐标不变。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由全屏显示第一显示界面切换到全屏显示第二显示界面时,以第二方式处理显示区域中光标的位置包括:将光标在第一显示界面中的横坐标加上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宽度,得到新的光标横坐标,光标的纵坐标不变。
在一种第二显示界面相对于第一显示界面为左侧扩展屏的实施例中,第一显示界面与第二显示界面的坐标设置可以如图10所示,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由全屏显示第二显示界面切换到全屏显示第一显示界面时,以第一方式处理显示区域中光标的位置包括:将光标在第二显示界面的横坐标加上第一屏幕显示区域的宽度,得到新的光标横坐标,纵坐标不变。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由全屏显示第一显示界面切换到全屏显示第二显示界面时,以第二方式处理显示区域中光标的位置包括:将光标在第一显示界面的横坐标减去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宽度,得到新的光标横坐标,光标的纵坐标不变。
在第二显示界面相对第一显示界面为上方扩展屏的实施例中,第一显示界面与第二显示界面的坐标设置可以如图11所示,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从全屏显示第二显示界面切换到全屏显示第一显示界面时,以第一方式处理显示区域中光标的位置包括:光标在第一显示界面的纵坐标减去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长度,得到新的光标纵坐标,光标的横坐标不变;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从全屏显示第一显示界面切换到全屏显示第二显示界面屏时,以第二方式处理显示区域中光标的位置包括:将光标在第一显示界面的纵坐标加上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长度,得到新的光标纵坐标,光标的横坐标不变。
在第二显示界面相对于第一显示界面为下方扩展屏的实施例中,第一显示界面与第二显示界面的坐标设置可以如图12所示,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从全屏显示第二显示界面切换到全屏显示第一显示界面时,以第一方式处理显示区域中光标的位置包括:将光标的纵坐标加上第一屏幕显示区域的长度,得到新的光标纵坐标,光标的横坐标不变;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从全屏显示第一显示界面切换到全屏显示第二显示界面时,以第二方式处理显示区域中光标的位置包括:将光标的纵坐标减去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长度,得到新的光标纵坐标,光标的横坐标不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切换全屏显示界面的情况下,可以更新显示区域中光标的位置,使得在切换全屏显示界面后,能够让用户及时发现光标的位置,从而可以方便用户通过光标执行所需事务,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显示界面覆盖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部分区域,包括:
所述第二显示界面以窗口形式显示在所述显示区域中的目标位置。
本实施例中的目标位置可以是在显示区域的任一可适应显示第二显示界面的位置,例如,可以在显示区域的右下角或中间等,第二显示界面可以是一浮动窗口,浮动覆盖第一显示界面的部分区域,第二显示界面的位置以及尺寸大小均可调整,用户可以将第二显示界面移动到显示区域的各个显示位置,还可以调整第二显示界面的窗口尺寸的大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输出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106:接收针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中目标内容的共享设置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内容可以为应用程序的应用窗口、文件或应用窗口中的一些窗口内容,还可以是桌面上的一些应用图标等,共享设置操作可以用于将第一显示界面中的目标内容进行共享,具体可以指示电子设备将目标内容显示到第二显示界面中。
S107:在所述第二显示界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处于扩展的显示模式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共享设置操作,将所述目标内容显示在所述第二显示界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显示界面相对于第一显示界面处于拓展的显示模式下,第二显示界面的分辨率及刷新率与第一显示界面一致,被共享的目标内容可以仅在第二显示界面上显示,例如,参见图14,被共享的目标内容可以是应用程序A的应用窗口的右半部分以及聊天应用窗口,在第二显示界面相对于第一显示界面处于拓展的显示模式下,应用程序A的应用窗口的右半部分以及聊天应用窗口可以仅在第二显示界面上显示,第一显示界面中显示了应用程序A的应用窗口的左半部分,以及显示有隐私文档的办公软件窗口,而应用程序A的应用窗口完全处于第二显示界面后,应用程序A的应用窗口的全部区域仅在第二显示界面上显示。
S108:在所述第二显示界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处于投影的显示模式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共享设置操作,将所述目标内容显示在所述第二显示界面和所述第一显示界面。
在本实施中,在第二显示界面处于投影的显示模式下,第二显示界面中显示的内容均可以同时显示在第一显示界面中,即,在投影的显示模式下,被共享的目标内容在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上显示,例如,参见图15,被共享的目标内容可以是应用程序A的应用窗口以及聊天应用窗口,在第二显示界面相对于第一显示界面处于投影的显示模式下,应用程序A的应用窗口以及聊天窗口可以在第一显示界面和第二显示界面中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共享设置操作,包括:
对所述目标内容对应的共享开关控件进行设置的操作;
或,将所述目标内容拖动到所述第二显示界面所在区域的操作。
在共享操作包括对目标内容对应的共享开关控件进行设置的操作的实施例中,每一目标内容均可以设置有相对应的共享开关控件,共享开关控件包括开启共享和关闭共享两个状态,关闭共享状态也可以称为隐私状态;在目标内容的共享开关处理开启共享状态的情况下,电子设备控制目标内容显示在第二显示界面中,在目标内容的共享开关处于关闭共享状态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控制目标内容禁止显示在第二显示界面中。下面以目标内容为应用窗口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6所示,在第一显示界面中,各个应用窗口均设置有共享开关控件,在应用窗口的共享开关处于关闭共享状态的情况下,应用窗口不被第二显示界面所显示;在用户需要共享该应用窗口的情况下,可以点击共享开关控件,以共享控制开关控件处于开启共享状态,在此情况下,如图17所示,共享开关控件处于开启共享状态的应用窗口显示在第二显示界面中。在用户不需要共享该应用窗口的情况下,可以重新点击共享开关控件,以控制共享开关控件处于关闭共享状态,使得第二显示界面不显示该应用窗口;共享开关控件可以只在第一显示界面中显示,而不在第二显示界面中显示。
在共享操作包括将目标内容拖动到第二显示界面所在区域的操作的实施例中,在用户需要共享应用窗口的情况下,如图18所示,用户可以将应用窗口拖动到第二显示界面中,电子设备控制第二显示界面显示该应用窗口,第一显示界面可以显示或不显示被拖动到第二显示界面的应用窗口,用户将应用窗口拖动到第二显示界面后,在第一显示界面显示该应用窗口,且应用窗口上设置有共享开关控件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将应用窗口上的共享开关控件自动设置为开启共享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9所示,具体包括第一屏幕1901,所述第一屏幕上具有第一显示界面;以及处理器1902,用于获得第一指令;根据所述第一指令,在所述第一屏幕上生成至少一个第二显示界面;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界面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均基于所述第一屏幕对应的操作系统构建,所述第二显示界面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之间能够互相交互,且所述第二显示界面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关于界面功能相匹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在具有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屏幕上生成至少一个第二显示界面,能够实现多显示界面的协同工作,用户可以在不同的显示界面中执行不同的事务,可以满足用户的多屏工作需求,在需要进行界面共享时,可以用户选择各显示界面中不存在隐私数据的显示界面进行共享,能够避免隐私泄露。
需要说明的是,经本发明人研究发现,目前,在移动办公,在线会议,网课,直播需要共享屏幕内容时,通常人们习惯使用外接显示器进行双屏操作,但有时条件所限,没有物理外显,尤其有些内容不适合单屏时共享,此时操作很不方便,需要窗口间来回切换,一些隐私内容也容易被无意共享出去。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虚拟显卡驱动技术,生成一块虚拟显示器,通过软件程序使得用户在单机单屏中获得双屏操作的体验,并且能够在共享多个窗口内容的同时保护主屏隐私内容。为了方便详细说明本方案,在此,本申请将上述的第一显示界面称为主屏,也称为屏幕一;将上述的第二显示界面称为虚拟共享屏,也称为副屏、屏幕二。本方案可以包括以下要点:
1、通过显卡过滤驱动在操作系统中虚拟一个显示器。
2、在主屏桌面生成副屏实时预览窗口。
3、可通过快捷键快速切换主副屏。
4、主副屏内容如正常外接物理显示器一样可拖动窗口互换位置。
基于以上要点,本方案在实现时具有以下技术效果:能够使得用户在使用单物理显示屏的设备过程中可以获得真实双屏体验,符合使用习惯,用户学习成本低,本方案可以为纯软件方案,无需额外硬件投入。功耗低,副屏同步显示零延迟,操作体验佳。硬件依赖少,基于现有显卡进行虚拟,对显卡类别及电脑机型无强依赖。第三方会议软件可直接识别,不需额外适配,普适性较强。单机单屏共享时可选择多个窗口共享,同时方便随时切换不需要担心隐私暴露。
参见图20,电子设备将主屏(main screen)和虚拟共享屏(shared screen)共同显示在电子设备的第一屏幕(real screen)上。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可以为笔记本,下面以笔记本电脑为例对本申请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1、笔记本基于显卡过滤驱动技术,生成一个虚拟显示器设备节点,通过桌面应用实时显示虚拟显示器内容,达成双屏协同操作体验,具体参见图21,笔记本可以包括硬件层(HW layer)、驱动层(Driver layer)、引擎层(Engine layer)和客户端层(Client layer),硬件层中包含有显卡(Display card),驱动层(Driver layer)中包含有显示过滤器驱动(Display filter driver)的间接显示驱动程序(IDD driver),引擎层中包含有屏幕捕获服务(Screen capture service),客户端层中包含有应用程序(win32 Application)的预览窗口(Preview window);驱动层中的显示过滤器驱动的间接显示驱动程序可以驱动显卡处理待显示数据,获得显卡输出数据,将显卡输出数据传输到引擎层,由引擎层中的屏幕捕获服务将显卡输出数据传输到客户端层中的应用程序预览窗口,获得虚拟共享屏screen2,即屏幕二。
2、笔记本通过实现显卡过滤驱动,在现有显卡驱动上新增挂载一个虚拟独立显卡,生成新显示设备节点,具体参见图22,其中的LvDriver Device即为虚拟独立显卡,Intel(R)HD Graphics620和NVIDIA GeForce 940MX为真实显卡。
3、笔记本中的操作系统中能够识别到两个显示器,如图23所示,其中,屏幕一screen1为主屏,屏幕二screen2为虚拟共享屏,但实际只有一个物理显示器。任何第三方会议软件也能够识别到屏幕二screen2。
4、默认设置屏幕二为扩展模式,分辨率及刷新率与屏幕一screen1(电脑主显示器)一致,使同一物理显示器上的主副屏体验一致。
5、在主屏桌面实现一个预览窗口,实时抓取屏幕二screen2内容作为副屏的交互窗口,如图24所示,该窗口尺寸可随意调整放大缩小。
6、可通过快捷键或点击屏幕二预览窗口最大化该窗口,通过技术处理将窗口设置为独占整个屏幕且隐藏窗口标题栏与系统任务栏,如图25所示,视觉上如同在完整的屏幕二screen2上操作。
7、此时画面处于屏幕二区域,鼠标需要通过计算将鼠标指针同步移动到副屏相对位置,鼠标指针的计算方式如下:
NewPosition=CursorXPiont+desktopWith。
其中,NewPosition为新的鼠标横坐标,CursorXPiont为鼠标在主屏上的横坐标,desktopWith为桌面宽度,即显示区域宽度。
8、恢复主屏窗口时同理反方向设置鼠标位置到主屏相对区域,使鼠标回到主屏。新的鼠标指针位置横坐标的计算方式为:NewPosition=CursorXPiont–desktopWith。
9、当开启会议软件时,不需要额外适配,能够直接识别屏幕二,如图26所示,用户可以选择屏幕二并开启共享,笔记本响应于用户的操作,共享输出屏幕二内容。
10、当需要同时共享多个内容时,如图27所示,只需要将窗口拖至副屏,和外接真实显示器操作一致。
11、用户可以实现双屏操作,具体如图28所示。
12、实现UI允许用户预定义需要隐私保护的软件,并通过后台服务监测系统当前是否有共享行为。在共享开启时将屏幕中不涉及个人隐私的窗口投射到虚拟共享屏。将该屏幕内容数据输出到被共享端。在主屏实时抓取每个窗口的位置,并在窗口边缘附加绘制一个共享开关。该开关标记当前窗口是共享还是隐私状态,如sharing状态或private状态,可快速切换共享或隐私模式。切换隐私模式时将该窗口数据实时copy(利用DXGI技术实时抓屏)一份投射到虚拟共享屏。对于被共享的观看方,看到的是过滤掉隐私内容后的虚拟共享屏内容,如图29所示。对于共享者的屏幕,看到和操作的还是主屏,如图30所示,但每个窗体多了可操作是否共享的开关。共享者在一个单屏显示器中可同时选择共享多个窗口或屏蔽隐私内容,不需要担心隐私窗口暴露。如果已外接显示器,则将隐私窗口直接投射到非共享屏。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输出控制方法,包括:
获得第一指令;
根据所述第一指令,在具有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屏幕上生成至少一个第二显示界面;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界面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均基于所述第一屏幕对应的操作系统构建,所述第二显示界面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之间能够互相交互,且所述第二显示界面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关于界面功能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第二指令;
根据所述第二指令,将所述第二显示界面传输给第二屏幕;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界面中至少有部分内容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中的内容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显示界面能够作为独立的显示界面被识别;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和/或所述第二显示界面显示在所述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和/或所述第二显示界面显示在所述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包括:
所述第二显示界面全屏显示在所述第一屏幕的显示区域;
或,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全屏显示在所述显示区域,且所述第二显示界面覆盖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部分区域;
或,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全屏显示在所述显示区域,且所述第二显示界面隐藏。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的全屏切换操作,在所述显示区域上全屏显示所述第二显示界面或者在所述显示区域上全屏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界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显示区域由全屏显示所述第二显示界面切换到全屏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情况下,以第一方式处理所述显示区域中光标的位置;
在所述显示区域由全屏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切换到全屏显示所述第二显示界面的情况下,以第二方式处理所述显示区域中光标的位置,所述第二方式和所述第一方式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显示界面覆盖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部分区域,包括:
所述第二显示界面以窗口形式显示在所述显示区域中的目标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针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中目标内容的共享设置操作;
在所述第二显示界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处于扩展的显示模式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共享设置操作,将所述目标内容显示在所述第二显示界面;
在所述第二显示界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处于投影的显示模式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共享设置操作,将所述目标内容显示在所述第二显示界面和所述第一显示界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所述共享设置操作,包括:
对所述目标内容对应的共享开关控件进行设置的操作;
或,将所述目标内容拖动到所述第二显示界面所在区域的操作。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屏幕,所述第一屏幕上具有第一显示界面;
处理器,用于获得第一指令;根据所述第一指令,在所述第一屏幕上生成至少一个第二显示界面;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界面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均基于所述第一屏幕对应的操作系统构建,所述第二显示界面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之间能够互相交互,且所述第二显示界面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关于界面功能相匹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10840.2A CN114610434A (zh) | 2022-03-28 | 2022-03-28 | 输出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10840.2A CN114610434A (zh) | 2022-03-28 | 2022-03-28 | 输出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10434A true CN114610434A (zh) | 2022-06-10 |
Family
ID=81866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310840.2A Pending CN114610434A (zh) | 2022-03-28 | 2022-03-28 | 输出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610434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16308A (zh) * | 2022-06-28 | 2022-07-29 | 深圳乐播科技有限公司 | 信息分区显示方法及相关设备 |
Citation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73578A (zh) * | 2014-03-21 | 2014-06-18 | 深圳市东方拓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之间发送和共享内容的方法及对应终端 |
CN104836915A (zh) * | 2015-05-19 | 2015-08-12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屏幕投影显示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CN104915168A (zh) * | 2015-05-18 | 2015-09-16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05389149A (zh) * | 2015-11-03 | 2016-03-09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设备多屏幕运行实现方法及其系统 |
CN108173944A (zh) * | 2017-12-29 | 2018-06-15 |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虚拟窗口共享方法及系统 |
CN108415752A (zh) * | 2018-03-12 | 2018-08-17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用户界面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08958684A (zh) * | 2018-06-22 | 2018-12-0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投屏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9032485A (zh) * | 2018-07-10 | 2018-12-18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智能平板及存储介质 |
CN110519628A (zh) * | 2019-09-20 | 2019-11-29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画中画显示方法以及显示设备 |
CN111061404A (zh) * | 2019-11-26 | 2020-04-2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 |
CN111107222A (zh) * | 2019-12-18 | 2020-05-0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界面共享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11142823A (zh) * | 2019-12-27 | 2020-05-12 | 深圳市潮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业务内容显示方法和装置、计算设备、存储介质 |
CN111443884A (zh) * | 2020-04-23 | 2020-07-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投屏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12433692A (zh) * | 2020-12-11 | 2021-03-02 | 上海中通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投屏方法及装置 |
CN113268298A (zh) * | 2021-05-21 | 2021-08-17 |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应用显示方法、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4063951A (zh) * | 2021-09-26 | 2022-02-18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投屏异常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
2022
- 2022-03-28 CN CN202210310840.2A patent/CN11461043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73578A (zh) * | 2014-03-21 | 2014-06-18 | 深圳市东方拓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之间发送和共享内容的方法及对应终端 |
CN104915168A (zh) * | 2015-05-18 | 2015-09-16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04836915A (zh) * | 2015-05-19 | 2015-08-12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屏幕投影显示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CN105389149A (zh) * | 2015-11-03 | 2016-03-09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设备多屏幕运行实现方法及其系统 |
CN108173944A (zh) * | 2017-12-29 | 2018-06-15 |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虚拟窗口共享方法及系统 |
CN108415752A (zh) * | 2018-03-12 | 2018-08-17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用户界面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08958684A (zh) * | 2018-06-22 | 2018-12-0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投屏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9032485A (zh) * | 2018-07-10 | 2018-12-18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智能平板及存储介质 |
CN110519628A (zh) * | 2019-09-20 | 2019-11-29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画中画显示方法以及显示设备 |
CN111061404A (zh) * | 2019-11-26 | 2020-04-2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 |
CN111107222A (zh) * | 2019-12-18 | 2020-05-0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界面共享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11142823A (zh) * | 2019-12-27 | 2020-05-12 | 深圳市潮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业务内容显示方法和装置、计算设备、存储介质 |
CN111443884A (zh) * | 2020-04-23 | 2020-07-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投屏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12433692A (zh) * | 2020-12-11 | 2021-03-02 | 上海中通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投屏方法及装置 |
CN113268298A (zh) * | 2021-05-21 | 2021-08-17 |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应用显示方法、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4063951A (zh) * | 2021-09-26 | 2022-02-18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投屏异常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16308A (zh) * | 2022-06-28 | 2022-07-29 | 深圳乐播科技有限公司 | 信息分区显示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14816308B (zh) * | 2022-06-28 | 2022-09-20 | 深圳乐播科技有限公司 | 信息分区显示方法及相关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681191B2 (ja) | コンピュータ周辺機器上に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インターフェイス部を提供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 |
KR100317690B1 (ko) | 포인팅 장치를 이용한 화상 회의 시스템의 제어 | |
CN108932144B (zh) | 显示界面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20150109400A1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Multipicture Display | |
CN107977141B (zh) | 交互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JP5344651B2 (ja) |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 |
CN102109944A (zh) | 一种窗口管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 | |
CN101515227A (zh) | 一种窗口管理方法和计算机 | |
CN113721808B (zh) | 一种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8874342A (zh) | 投影视图切换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12835485A (zh) | 应用界面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4610434A (zh) | 输出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
JP5783610B2 (ja) | 入力表示制御装置、シンクライアントシステム、入力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TW201921243A (zh) | 視圖切換方法和裝置以及計算設備 | |
CN115617225A (zh) | 应用界面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2684996B (zh) |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3703630A (zh) | 界面显示方法和装置 | |
CN113360228A (zh) | 屏幕显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US10645144B2 (en) | Computer-implemente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remote device with a local device | |
CN117311584A (zh) | 头戴显示设备的控制系统、智能终端及头戴显示设备 | |
CN116020110A (zh) | 游戏画面控制方法和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 |
CN113360064A (zh) | 对图片的局部区域的搜索方法及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 |
WO2024139245A9 (zh) | 一种显示设备及分屏显示方法 | |
CN112596642B (zh) | 数据共享方法、装置、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1586465B (zh) | 直播间的操作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