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04173B - 检测系统、t-box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检测系统、t-box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04173B CN114604173B CN202011461978.XA CN202011461978A CN114604173B CN 114604173 B CN114604173 B CN 114604173B CN 202011461978 A CN202011461978 A CN 202011461978A CN 114604173 B CN114604173 B CN 11460417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rrent
- resistor
- audio
- processor
- detection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7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745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NAWXUBYGYWOOIX-SFHVURJKSA-N (2s)-2-[[4-[2-(2,4-diaminoquinazolin-6-yl)ethyl]benzoyl]amino]-4-methylidenepentanedio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C1=CC2=NC(N)=NC(N)=C2C=C1CCC1=CC=C(C(=O)N[C@@H](CC(=C)C(O)=O)C(O)=O)C=C1 NAWXUBYGYWOOIX-SFHVURJK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28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1/00—Arrangement of monitoring devices for device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0Q1/00 - B60Q9/00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5/00—Arrangement or adaptation of acoustic sig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检测系统、T‑BOX及车辆,涉及检测电路技术领域,检测电路用于采集音频正差分输出端与正极端口之间传输的第一电流,以及用于采集负极端口与音频负差分输出端之间传输的第二电流;检测电路还用于根据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向处理器提供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处理器确定喇叭电路是否出现第一故障。由于音频功率放大器的音频正负差分输出端输出的直流信号和交流信号并不会干扰电流的采集,因此该检测系统可以实现在音频模块工作时,对喇叭进行故障检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检测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系统、T-BOX及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通过喇叭电路来实现音频功能,该喇叭电路一般包括依次连接的处理器、音频模块和喇叭。处理器生成音频信号并通过音频模块提供给喇叭,喇叭再将音频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从而可以实现发声。
但是,在汽车生产过程中、运输装配中以及在用户使用了一定时间后,该喇叭电路中的喇叭都有可能出现故障。其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有多种情况,例如:喇叭短路到地、喇叭短路到电源、喇叭开路、喇叭线间短路等。
现有的检测方法通常是在喇叭的正极端口串联电阻并上拉到测试电源上,负极端口串联电阻并下拉到接地端,从而将喇叭作为一个电阻负载,利用电阻分压原理来检测喇叭是否故障,但是由于音频模块在工作时输出的直流信号和交流信号会对检测造成干扰,导致无法诊断,所以,现有的检测方法只能适用于音频模块不工作的情况。
因此,亟待一种在音频模块工作时,能对喇叭进行检测的检测系统。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检测系统、T-BOX及车辆,实现了在音频模块工作时,对喇叭进行故障检测的目的,可以检测出喇叭是否出现喇叭短路到地、喇叭短路到电源、喇叭线间短路、喇叭开路等故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与喇叭连接,检测系统包括:相连接的处理器和音频模块,以及与处理器和音频模块均连接的检测电路;音频模块包括具有音频正差分输出端和音频负差分输出端的音频功率放大器,喇叭具有正极端口和负极端口,音频正差分输出端与正极端口连接,音频负差分输出端与负极端口连接;
检测电路用于采集音频正差分输出端与正极端口之间传输的第一电流,以及用于采集负极端口与音频负差分输出端之间传输的第二电流;
检测电路还用于根据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向处理器提供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处理器确定喇叭是否出现第一故障。
第一方面提供的检测系统,通过检测系统中的检测电路采集音频功率放大器的音频正差分输出端和喇叭的正极端口之间传输的第一电流,以及在音频负差分输出端和喇叭的负极端口之间传输的第二电流,然后,根据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向处理器提供第一信息,以使得处理器可以判断喇叭是否出现第一故障。在该检测系统中,音频模块工作时,音频功率放大器输出的直流信号和交流信号并不会干扰电流的采集,从而该检测系统可以实现在音频模块工作时,对喇叭进行故障检测。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检测系统包括:串联于音频正差分输出端与正极端口之间的第一电流采集电路,串联于音频负差分输出端与负极端口之间的第二电流采集电路;第一电流采集电路用于采集音频正差分输出端与正极端口之间传输的第一电流并提供给处理器,第二电流采集电路用于采集负极端口与音频负差分输出端之间传输的第二电流并提供给处理器。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检测系统还包括:具有三个连接端口的电流比较电路,电流比较电路的三个连接端口分别与第一电流采集电路、第二电流采集电路以及处理器连接;电流比较电路用于确定第一电流与第二电流之间的电流差值,相应的,第一信息包括电流差值。在该实现方式中,电流比较电路可用于计算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之间的电流差值,由此,处理器仅用于根据该计算得到电流差值进行故障判断,减少了处理器的计算量,提高了处理效率。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检测系统还包括:与喇叭的正极端口和负极端口连接的电压采集电路;电压采集电路用于采集正极端口和负极端口之间的电压差值,相应的,第一信息包括第一电流、第二电流和电压差值。在该实现方式中,处理器根据电压采集电路采集到的电压差值,将电压差值与第一电流、第二电流结合起来计算喇叭对应的阻值,从而可以根据喇叭阻值大小更准确的判断出喇叭是否出现故障,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还用于生成亚音频信号并通过音频模块提供给喇叭,亚音频信号的频率与音频信号的频率不同。在该实现方式中,在喇叭无声音播放时,可以通过检测亚音频信号传输时,所采集到的第一电流、第二电流以及电压差值来判断喇叭是否出现故障,从而可实现在音频模块无音频信号输出时,也能对喇叭电路进行检测。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检测系统还包括:偏置电路,偏置电路分别与音频正差分输出端、音频负差分输出端连接;在音频模块未工作时,偏置电路用于给第一电流采集电路、喇叭及第二电流采集电路所在的电路回路施加偏置电压,处理器用于在施加偏置电压时,根据第一电流采集电路采集的第一电流、第二电流采集电路采集的第二电流以及电压采集电路采集的电压差值来确定喇叭是否出现第一故障。在该实现方式中,在音频模块不工作时,可以通过偏置电路施加偏置电压来判断喇叭是否出现第一故障。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流采集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第一电阻串联于音频正差分输出端与正极端口之间,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第一电阻的两端连接;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用于确定第一电阻两端的第一电压差值并提供给处理器,处理器用于根据第一电压差值和第一电阻确定第一电流。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电流采集电路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二差分运算放大器,第二电阻与第一电阻相等;第二电阻串联于音频负差分输出端和负极端口之间,第二差分运算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第二电阻的两端连接;第二差分运算放大器用于确定第二电阻两端的第二电压差值并提供给处理器,处理器用于根据第二电压差值和第二电阻确定第二电流。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流比较电路包括:第三差分运算放大器;第三差分运算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第二差分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三差分运算放大器用于确定第一电压差值和第二电压差值之间的第三电压差值并提供给处理器,处理器用于根据第三电压差值、第一电阻或第二电阻来确定电流差值。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压采集电路包括:第四差分运算放大器,第四差分运算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喇叭的正极端口和负极端口连接;第四差分运算放大器用于确定喇叭的正极端口和负极端口之间的第四电压差值并提供给处理器。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偏置电路包括:偏置电压端、第一偏置电阻、第二偏置电阻和接地端;第一偏置电阻的第一端与偏置电压端连接,第一偏置电阻的第二端与音频正差分输出端连接,第二偏置电阻的第一端与音频负差分输出端连接,第二偏置电阻的第二端与接地端连接。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故障包括喇叭短路到电源、喇叭短路到地、喇叭开路或喇叭线间短路。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相连接的检测系统和喇叭,其中,检测系统为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的检测系统。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T-BOX,包括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的检测系统。
在第三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T-BOX还包括与检测系统连接的喇叭。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的T-BOX。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相连接的T-BOX和检测系统,其中,检测系统为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的检测系统。
在第五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车辆还包括与检测系统连接的喇叭。
本申请提供的检测系统、T-BOX及车辆,通过检测系统中的检测电路采集在音频功率放大器的音频正差分输出端和喇叭的正极端口之间传输的第一电流,在音频负差分输出端和喇叭的负极端口之间传输的第二电流,然后,通过处理器比较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的大小来判断喇叭电路是否出现喇叭短路到地、喇叭短路到电源的故障,再结合喇叭两端的电压差值来检测喇叭电路是否出现喇叭开路、喇叭线间短路的故障。由于,在音频模块工作时,音频功率放大器输出的直流信号和交流信号并不会干扰电流、电压的采集,从而该电路可以实现在音频模块工作时,对喇叭电路进行故障检测的目的。
此外,还通过增加亚音频信号、偏置电路来检测喇叭无声音播放、音频模块不工作时喇叭是否出现故障,以增加检测的全面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BOX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现有检测系统与喇叭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另一种现有检测系统与喇叭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又一种现有检测系统与喇叭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系统与喇叭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检测系统与喇叭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检测系统与喇叭的连接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检测系统与喇叭的连接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检测系统与喇叭的连接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检测系统与喇叭的连接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电流采集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的喇叭出现喇叭短路到地、喇叭短路到电源故障的等效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检测系统与喇叭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终端设备;2-检测系统;20-检测电路;100-T-BOX;110-处理器;120-音频模块;121-音频解码器;122-音频功率放大器;200-喇叭;210-第一电流采集电路;211-第一运放电路;220-第二电流采集电路;230-电流比较电路;240-偏置电路;SPKP-音频正差分输出端;SKPN-音频负差分输出端;VCC-偏置电压端;GND-接地端;RL-喇叭电阻;R11-第一电阻;R12-第二电阻;I_SPKP-第一电流;I_SPKN-第二电流;OP1-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OP2-第二差分运算放大器;OP3-第三差分运算放大器;OP4-第四差分运算放大器;RS1-第一等效电阻;RS2-第二等效电阻;RT1-第一偏置电阻;RT2-第二偏置电阻;SW1-第一开关;SW2-第二开关;BAT-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此外,本申请中,“左”、“右”等方位术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相对附图中的部件示意置放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可以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性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附图中部件附图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此外,术语“电连接”可以是实现信号传输的电性连接的方式。“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的电性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电性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终端设备。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车载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终端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任何限制。
以终端设备为车载设备为例,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1上设置有检测系统2和与检测系统2连接的多个喇叭200,该检测系统2包括相连接的处理器110和音频模块120,以及与处理器110和音频模块120均电连接的检测电路20,检测系统2用于对喇叭200进行检测。
其中,在该终端设备1中,音频模块120与喇叭200均连接。由此,处理器110可以生成音频信号并通过音频模块120提供给喇叭200,喇叭200再将音频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从而可以实现音频功能,这样,用户可以利用终端设备1来收听音乐或广播等。
厂商在生产车辆时,一般可能会将检测系统2中的处理器110、音频模块120以及检测电路20会设置在车辆中的中控台位置处,而将与音频模块120连接的喇叭200安装在车辆车门上。如图1所示,该车辆上设置有四个喇叭200,分别安装在车辆的左右前车门、左右后车门上,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处理器110生成音频信号并将音频信号通过音频模块120提供给四个喇叭200,从而利用该四个位于不同位置的喇叭200在车内不仅能能实现音频功能,还能形成良好的音效,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
当然,不同的车型上的喇叭数量和设置位置可以是不同的,该数量和设置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改,本申请对此不进行任何限制。
以下对图1中的检测系统2的结构进行说明。
应理解,该检测系统2可以设置在车辆的车载通讯盒子(telematics box,T-BOX)中,而与检测系统2连接的喇叭200则设置在T-BOX之外,或者,该检测系统2和与其连接的喇叭200可以均设置在T-BOX中,或者,该检测系统2还可以设置T-BOX之外,仅与T-BOX连接。
以检测系统2和与检测系统2连接的喇叭200均设置在T-BOX中为例,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BOX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仅画出了一个喇叭200以作为示例。
其中,如图2所示,T-BOX包括相连接的检测系统2和喇叭200,检测系统2包括处理器110和音频模块120,以及与处理器11和音频模块120均连接的检测电路20,音频模块120可以包括音频解码器121和音频功率放大器122。
T-BOX用于提供应用在车辆上的包括第二代(2th generation,2G)通信技术,第三代(3th generation,3G)通信技术,第四代(4th generation,4G)通信技术,第五代(5thgeneration,5G)通信技术,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T-BOX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amplifier,LNA)等。T-BOX可以由天线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T-BOX还可以将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T-BOX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 sound,I2S)接口等。
I2S接口可以用于音频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含多组I2S总线。处理器110可以通过I2S总线与音频模块120耦合,实现处理器110与音频模块120之间的通信。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T-BOX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T-BOX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车载设备通过音频模块120、喇叭200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
音频模块12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可以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120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和/或,对音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20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或将音频模块120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处理器中。
喇叭200,也叫扬声器,具有正极端口和负极端口,用于将音频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
其中,结合图2所示,音频模块120中的音频功率放大器122具有音频正差分输出端和音频负差分输出端。其中,如图2所示,SPKP用于表示音频正差分输出端,SPKN用于表示音频负差分输出端。音频功率放大器122的音频正差分输出端SPKP和喇叭200的正极端口电连接,音频功率放大器122的音频负差分输出端SPKN和喇叭200的负极端口电连接。音频模块120中的音频解码器121对处理器110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音频信号提供给音频功率放大器122进行放大,然后,音频功率放大器122将放大的音频信号再通过音频正差分输出端SPKP和音频负差分输出端SPKN提供给喇叭200的正极端口、负极端口,由此,喇叭200接收后将音频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进行发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T-BOX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T-BOX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基于依次连接的处理器、音频模块和喇叭所组成的喇叭电路中的喇叭或者独立使用的喇叭,在生产过程中、运输装配中以及在用户使用了一定时间后,该喇叭都有可能出现故障。其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有多种情况,例如喇叭短路到地、喇叭短路到电源、喇叭线间短路或者喇叭开路等。此时,需要对喇叭进行检测,判断出现的是什么故障,从而方便于后续对故障进行针对性维修。
应理解,喇叭短路到地指的是喇叭的正极端口短路到接地端或者喇叭的负极端口短路到接地端。喇叭短路到电源指的是喇叭的正极端口短路到电源或者喇叭的负极端口短路到电源。喇叭线间短路指的是喇叭的正极端口和负极端口直接导通所导致的短路,喇叭开路指的是在喇叭内部正极端口和负极端口之间断开。
那么,为了对喇叭进行故障检测,在现有技术中,已提出多种结构的检测电路20,下面以三种检测电路20为例进行说明。
图3示出了一种现有检测系统2与喇叭200的连接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检测系统2中的检测电路20设置在音频功率放大器122和喇叭200之间。该检测电路20包括电阻R1和开关SW,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在偏置电压端VCC上,第二端连接在喇叭200的正极端口上,开关SW的第一端连接在喇叭200的负极端口,第二端连接在接地端GND上。
在开关SW闭合时,偏置电压端VCC上施加偏置电压,喇叭200可以看作是一个负载阻抗RL,从而经过电阻R1与喇叭电阻RL在偏置电压端VCC和接地端GND之间可形成一个导通回路。
基于所示导通回路,可以从喇叭200的正极端口外接一条检测线来检测喇叭200当作一负载阻抗RL时所分得的电压,进而根据喇叭200分得的电压大小,可以检测出喇叭200是否故障。
示例性的,当偏置电压端VCC上施加1V电压时,连接到喇叭200的正极端口上的检测线所获取的电压值可以根据公式(1)计算得到。
其中,在公式(1),VDET0表示连接到喇叭200的正极端口上的检测线所获取的电压值。
根据公式(1)可知,若喇叭200正常,则电压值VDET的大小应为0V~1V之间的中间电平;若喇叭200两端发生线间短路,喇叭阻值RL1将变小,则电压值VDET将接近0V;若喇叭200两端开路,则电压值VDET的大小将被上拉至1V。由此,可以以电阻分压的原理检测出喇叭对应的状态是正常,还是发生了线间短路或开路故障。
图4示出了另一种现有检测系统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检测系统2中的检测电路20设置在音频功率放大器122和喇叭200之间。该检测电路20包括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6。其中,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偏置电压端VCC,第二端连接第一节点P1;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节点P1,第二端连接第二节点P2;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节点P2,第二端连接喇叭的正极端口,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节点P1,第二端连接接地端GND;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喇叭200的负极端口,第二端连接接地端GND。
在偏置电压端VCC上施加偏置电压时,若将喇叭200看作一个电阻RL,则电阻R2和电阻R5形成了接在偏置电压端VCC和接地端GND之间的第一回路L1;电阻R3、电阻R4、喇叭对应的电阻RL2和电阻R6形成了接在偏置电压端VCC和接地端GND之间的第二回路L2。
基于所示第一回路L1,可以从第一节点P1处外接一条检测线来检测电阻R5所分得的电压;基于所示第二回路L2,可以从第二节点P2处再外接一条检测线来检测电阻R4、喇叭对应的电阻RL2和电阻R6共同所分得的电压,进而通过比较第一节点P1和第二节点P2处测得的电压大小,可以检测出喇叭200是否故障。
示例性的,当偏置电压端VCC上施加10V电压时,从第一节点P1获取的电压值可以根据公式(2)得到,从第二节点P2获取的电压值可以根据公式(3)得到。
其中,公式(2)中,VDET1表示从第一节点P1获取的电压值,公式(3)中,VDET2表示从第一节点P1获取的电压值。
根据公式(2)和公式(3)可知,若喇叭200连接正常,则电压值VDET1和电压值VDET2应为0V~10V之间的中间电平,而且,电压值VDET1应大于电压值VDET2;若喇叭200两端发生线间短路,喇叭阻值RL2将变小,由此,相对于正常时,发生线间短路时对应的电压值VDET1将不变,但电压值VDET2将变小,并且电压值VDET1与电压值VDET2的差值将变大;若喇叭200两端开路,则第二回路L2无电流,由此,电压值VDET2将等于电压值VDET1。因此,通过比较第一节点P1和第二节点P2处的电压,就可以检测出喇叭对应的状态是正常还是发生了线间短路或开路故障。
上述图3和图4所示的两种现有的检测系统2都是通过在喇叭200的正极端口串联电阻并上拉到偏置电压端上,负极端口下拉到接地端,然后,将喇叭200作为一个负载阻抗,利用电阻分压原理来检测喇叭200是否故障。虽然图3和图4所示的检测电路20可以实现对喇叭200两端的连接状态的检测,但是都是基于音频模块不工作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如果音频模块120在工作,音频模块120中的音频功率放大器122的音频正差分输出端SPKP和音频负差分输出端SPKN输出的直流信号以及交流信号将会对检测造成干扰。按照图3和图4所示的检测电路20所获取到的检测电压,其实是无法得知是音频功率放大器122输出的电压还是喇叭200作为负载阻抗分压时所对应的电压,从而导致上述图3和图4所示的检测电路20无法在音频模块120工作时用于对喇叭200进行故障检测。
图5示出了另一种现有检测系统2与喇叭200的连接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检测系统2中的检测电路20中的一部分电路与图3所示的检测电路20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但是在检测时,是利用音频功率放大器122对喇叭对应的状态是否为线间短路、开路进行判断,然后,音频功率放大器122将检测结果从端口(例如图5中所示的端口D)输出,这种方式完全依赖于音频功率放大器122内部的诊断功能。
此外,音频功率放大器122与喇叭200连接的两线还与电压采集电路连接,电压采集电路与电压比较电路连接。电压采集电路用于采集喇叭200的正极端口和负极端口分别对应的电压,电压比较电路用于比较该两个电压,从而可以在施加偏置电压时,根据电压比较电路的输出结果,来检测喇叭两端的连接状态是否出现短路到电源或短路到地的故障。虽然上述图5相对于图3和图4,可以多检测出喇叭是否短路到电源或短路到地两种故障,但是,也只适用于音频模块120不工作的情况,无法在音频模块120工作时对喇叭故障进行检测。
因此,亟待一种可以在音频模块工作时,能对喇叭进行检测的检测系统。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检测系统,通过检测系统中的检测电路采集音频功率放大器的音频正差分输出端和喇叭的正极端口之间传输的第一电流,以及在音频负差分输出端和喇叭的负极端口之间传输的第二电流,然后,根据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向处理器提供第一信息,以使得处理器可以判断喇叭电路是否出现第一故障。在该检测系统中,音频模块工作时,音频功率放大器输出的直流信号和交流信号并不会干扰电流的采集,从而该电路可以实现在音频模块工作时,对喇叭进行故障检测。
下面结合图6至图14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系统2进行详细说明。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系统2与喇叭200的连接示意图。该检测系统2与喇叭200连接。
如图6所示,该检测系统2包括连接的处理器110和音频模块120,以及与处理器110和音频模块120均连接的检测电路20,音频模块120包括具有音频正差分输出端SPKP和音频负差分输出端SPKN的音频功率放大器122,喇叭200具有正极端口和负极端口,音频正差分输出端SPKP与喇叭200的正极端口电连接,音频负差分输出端SPKN与喇叭200的负极端口电连接,处理器110用于生成音频信号并通过音频模块120提供给喇叭200,喇叭200用于将音频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并播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20一般还可以包括音频解码器121,音频解码器121的输入端与处理器110电连接,输出端与音频功率放大器122电连接。此时,处理器110用于生成音频信号并提供给音频解码器121进行解码,然后再经音频功率放大器122放大后传输给喇叭200。
检测电路20用于采集音频正差分输出端SPKP与正极端口之间传输的第一电流,以及用于采集负极端口与音频负差分输出端之间传输的第二电流。
检测电路20还用于根据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向处理器110提供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处理器110确定喇叭电路10是否出现第一故障。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故障包括喇叭短路到电源或喇叭短路到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系统,通过检测系统中的检测电路采集音频功率放大器的音频正差分输出端和喇叭的正极端口之间传输的第一电流,以及在音频负差分输出端和喇叭的负极端口之间传输的第二电流,然后,根据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向处理器提供第一信息,以使得处理器可以判断喇叭电路是否出现第一故障。在该检测系统中,音频模块工作时,音频功率放大器输出的直流信号和交流信号并不会干扰电流的采集,从而该电路可以实现在音频模块工作时,对喇叭进行故障检测。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6中的检测电路20可以包括:
串联于音频正差分输出端SPKP和正极端口之间的第一电流采集电路210、以及串联于音频负差分输出端SPKN和负极端口之间的第二电流采集电路220。
第一电流采集电路210用于采集音频正差分输出端SPKP与正极端口传输的第一电流并提供给处理器110。第二电流采集电路220用于采集负极端口与音频负差分输出端SPKN之间传输的第二电流并提供给处理器110。
应理解,此时,第一信息包括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检测电路20将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提供给处理器110后,处理器110根据第一电流、第二电流就可以确定喇叭电路10是否出现第一故障。
应理解,结合图6,当音频模块120工作时,音频功率放大器122的音频正差分输出端SPKP、喇叭200、音频负差分输出端SPKN之间形成的电路回路将导通,喇叭200可以当作串联于该电路回路中的一个负载阻抗RL。由此,根据电流处处相等的原理可知,音频正差分输出端SPKP与正极端口之间传输的第一电流与负极端口至音频负差分输出端SPKN之间传输的第二电流方向应相反,电流值应相等,并且均不为零,同时也等于经过喇叭200的电流值。
作为一种示例,若喇叭200短路到地,则会形成喇叭200连接到接地端GND的电路回路,形成电流分支,导致第一电流的大小大于第二电流。
作为另一种示例,若喇叭200短路到电源,则会形成电源连接到喇叭200的电路回路,增加电流,导致第二电流的大小大于第一电流。
因此,处理器110可以将第一电流采集电路210采集到的第一电流与第二电流采集电路220采集到的第二电流进行比较,从而在音频模块120工作时,可以根据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的大小来确定出喇叭200是否出现了短路到地或短路到电源的故障。
可选地,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检测系统2与喇叭200的连接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图6的基础上,该检测电路20还包括:具有三个连接端口的电流比较电路230。其中,如图7所示,三个连接端口分别为m1、m2和m3。
电流比较电路230的三个连接端口分别与第一电流采集电路210、第二电流采集电路220以及处理器110电连接。
电流比较电路230用于确定第一电流与第二电流之间的电流差值并提供给处理器110,处理器110用于根据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之间的电流差值来确定喇叭电路10是否出现第一故障。
应理解,此时,第一信息为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之间的电流差值。
应理解,结合图7,当音频模块120工作时,若第一电流与第二电流方向相反,电流差值为零,则说明第一电流的大小等于第二电流且不为零,此时,可以判断喇叭电路10没有发生喇叭短路到地和喇叭短路到电源的故障。
若第一电流与第二电流方向相反,电流差值为正值,第一电流的大小大于第二电流,则说明电路中电流被分流才可能导致第一电流的大小大于第二电流,由此,处理器110可以判断喇叭发生了喇叭短路到地的故障;若第一电流与第二电流方向相反,电流差值为负值,第一电流的大小小于第二电流,则说明电路中增加了电流所以才导致第一电流的大小小于第二电流,由此,处理器110可以判断喇叭发生了喇叭短路到电源的故障。
在图6的基础上,图7中增加的电流比较电路230可以用于计算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之间的电流差值,此时,处理器110仅用于根据该计算得到的电流差值进行故障判断,减少了处理器110的计算量,提高了处理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处理器110中预设不同故障所对应的电流差值阈值范围,从而在电流比较电路230确定出电流差值后,处理器110可以根据电流差值所匹配的阈值范围确定出该电流差值所对应的故障,从而提高诊断效率。其中,电流差值阈值范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和修改,本申请对此不进行任何限制。
可选地,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检测系统2与喇叭200的连接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图7的基础上,该检测电路20还包括:喇叭200的正极端口和负极端口连接的电压采集电路240。
电压采集电路240用于采集喇叭200的正极端口和负极端口之间的电压差值,处理器110用于根据第一电流、第二电流和电压差值来确定喇叭电路是否出现第一故障。
应理解,此时,第一信息包括第一电流、第二电流和电压差值。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故障还可以包括喇叭开路或喇叭线间短路。
应理解,由于在音频功率放大器122的音频正差分输出端SPKP和喇叭200的正极端口之间串联有第一电流采集电路210,在音频负差分输出端SPKN和喇叭200的负极端口之间串联有第二电流采集电路220,使得第一电流采集电路210、喇叭200和第二采集电路220形成了串联的电路回路,对音频功率放大器122的音频正差分输出端SPKP和音频负差分输出端SPKN之间的电压进行了分压。此时,在喇叭200的正极端口和负极端口上连接的电压采集电路240所采集到的电压并不是音频功率放大器122输出的电压,而是喇叭200当作一负载阻抗时所分得的电压。因此,在音频模块120工作时,该电压采集电路240可以准确采集到喇叭200当作一负载阻抗时所分得的电压,而不受音频功率放大器122的输出影响。
结合图8,在音频模块120工作时,若电压采集电路240采集到的电压差值接近于零,则说明喇叭200发生了短路导致电压差值特别小,由此,处理器110可以判断喇叭电路10发生了喇叭线间短路的故障;若电压差值特别大,甚至接近于音频模块120输出的电压差值,则说明喇叭发生了开路,由此,处理器110可以判断发生了喇叭开路故障;若电压差值大于零而小于音频模块120输出的电压,则说明喇叭正常工作,由此,处理器110可以判断喇叭正常。
由于喇叭200当作一负载阻抗时,阻值通常较小,单凭电压差值进行判断可能会无法区分出喇叭200正常工作和喇叭线间短路这两种状态,因此,为了检测的更准确,可以将图8所确定的电压差值和图6或图7中所确定的电流差值结合起来进行故障判断。
例如,假设喇叭200发生线间短路,则喇叭200可当作一阻值小于第一阈值的电阻;假设喇叭200发生开路,可认为电路依然导通,但将喇叭200当作一阻值大于第二阈值的电阻;假设喇叭200正常工作,则喇叭200可当作一阻值大于第一阈值,但小于第二阈值的电阻。
结合图8,当音频模块120工作时,若第一电流采集电路210采集到的第一电流与第二电流采集电路220采集到的第二电流方向相反,大小相等,此时,也应等于经过喇叭200的电流值,因此,处理器110可以根据测量的喇叭200的正极端口和负极端口之间的电压差值,通过计算电压差值与第一电流的比值,或者计算电压差值与第二电流的比值来当作电压差值与经过喇叭200的电流值的比值,从而获取到喇叭200所对应喇叭阻值RL,然后,再根据计算出的喇叭阻值RL的大小来判断是否出现第一故障。
由此,若该计算得到的喇叭阻值RL大于第二阈值,则说明发生了喇叭开路故障;若该计算得到的喇叭阻值RL小于第一阈值,则说明发生了喇叭线间短路故障;若计算得到的喇叭阻值RL大于第一阈值而小于第二阈值,则说明喇叭正常工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和修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任何限制。
结合上述例子,处理器110根据第一电流、第二电流的电流差值可以判断出是否出现喇叭短路到地、喇叭短路到电源的故障,再结合电压差值则可以准确判断是否出现喇叭线间短路或喇叭开路故障。
图6至图8的检测电路20可以解决在音频模块120正常工作时,检测喇叭所可能产生的各种故障问题,但是,当音频模块120非正常工作时,例如无音频信号输入或无音频信号输出时,则无法按照判断喇叭200是否出现第一故障,为此,本申请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检测电路20来解决此问题。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检测系统2与喇叭2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处理器110除了生成音频信号,还用于生成亚音频信号并通过音频模块120输出至喇叭200,亚音频信号的频率与音频信号的频率不同。
由此,在喇叭200无声音播放时,处理器110可以根据亚音频信号传输时,第一电流采集电路210采集到的第一电流、第二电流采集电路220采集到的第二电流以及电压采集电路240采集到的电压差值来确定喇叭是否出现第一故障。
应理解,音频信号的频率一般在200Hz至4.3kHz之间,当处理器110生成音频信号并通过音频模块120传输给喇叭200时,喇叭200可以转换为人耳可以听见的声音,而亚音频信号的频率一般小于10Hz或者大于20kHz,当处理器110将生成的亚音频信号通过音频模块120传输给喇叭200时,人耳不可察觉。
基于此原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110在生成音频信号的同时可以生成亚音频信号,或者在无声音播放时使处理器110生成亚音频信号,这样,在音频模块120正常工作时,喇叭200将音频信号转换成的声音信号进行播放,亚音频信号不会造成干扰;当喇叭200无声音播放时,此时音频模块120无音频信号输入或无音频信号输出,但亚音频信号依然可正常传输,由此,可以通过检测亚音频信号传输时,第一电流采集电路210所采集到的第一电流、第二电流采集电路220所采集到的第二电流,以及电压采集模块240采集到的电压差值来判断喇叭是否出现第一故障。
可选地,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检测系统2与喇叭200的连接示意图。如图10所示,在图8或图9的基础上,检测电路20还可以包括:偏置电路250,偏置电路250分别与音频正差分输出端SPKP、音频负差分输出端SPKN电连接。
结合图10,在音频模块120未工作时,偏置电路250用于给第一电流采集电路210、喇叭200及第二电流采集电路220所在的电路回路施加偏置电压,处理器110用于在施加偏置电压时,根据第一电流采集电路210采集的第一电流、第二电流采集电路220采集的第二电流以及电压采集电路240采集的电压差值来确定喇叭200是否出现第一故障。
应理解,若音频模块120首次上电,或者音频模块120出现故障保护、不工作时,偏置电路250上施加偏置电压后,可以使得音频功率放大器122的音频正差分输出端SPKP和音频负差分输出端SPKN之间的第一电流采集电路210、喇叭200及第二电流采集电路220所形成的电路回路导通,从而可根据第一电流采集电路210采集的第一电流、第二电流采集电路220采集的第二电流以及电压采集电路240采集的电压差值来确定喇叭200是否出现第一故障。此处,确定是否出现第一故障的过程可以参考上述对图6至图9的描述,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结合图6至图10对检测系统2的整体结构进行了说明,下面将结合图11至图14对检测电路20中的每部分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可选地,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检测系统2与喇叭200的连接示意图。如图11所示,检测电路20中的第一电流采集电路210包括:第一电阻R11和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OP1。
第一电阻R11串联于音频正差分输出端SPKP与正极端口之间,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OP1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第一电阻R11的两端电连接;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OP1用于确定第一电阻R11两端的第一电压差值并提供给处理器110,处理器110用于根据第一电压差值和第一电阻R11确定第一电流I_SPKP。
应理解,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OP1所确定的第一电阻R11两端的第一电压差值即为第一电阻R11的分压,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第一电压差值与第一电阻R11的比值,即为经过第一电阻R11的电流值,也就是音频正差分输出端SPKP与喇叭200的正极端口之间传输的第一电流I_SPKP。
下面对图11中的第一电流采集电路210进行详细说明。图12示出了一种第一电流采集电路2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在图11的基础上,第一电流采集电路210还可以包括: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容C1、电容C2。该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容C1、电容C2与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OP1所构成的电路记为第一运放电路211。
其中,电阻R21串联在第一电阻R11的第一端a与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OP1的反相输入端(如图12中的所示的“-”)之间,电阻R22串联在第一电阻R11的第二端b与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OP1的同相输入端(如图12中的所示的“+”)之间,电阻R23串联在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OP1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电容C1并联在电阻R23上,电阻R24串联在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OP1同相输入端与反馈电压端VREF之间,电容C2并联在电阻R24上。
下面对第一运放电路211的计算原理进行说明。
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由虚断(假设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内部开路)可知,通过电阻R21的电流等于通过电阻R23的电流,同理通过电阻R22的电流等于电阻R24的电流,由此,可以列出如下公式(3)和公式(4):
公式(3)中,Va表示第一电阻R11的第一端a处的电压值,V-表示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OP1反相输入端的电压值,Vout表示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OP1输出端的电压值,公式(4)中,Vb表示第一电阻R11的第二端b处的电压值,V+表示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OP1同相输入端的电压值,Vref表示反馈电压端VREF的电压值。
如果设定R21=R23,化简公式(3)可得到公式(5);
如果设定R22=R24,化简公式(4)可得到公式(6);
而由虚短(假设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两个输入端之间短路)可得到公式(7);
V+=V- (7)
结合公式(5)、公式(6)和公式(7)可得公式(8);
Vout=Vb-Va+Vref (8)
若假设Vref的值为0,则简化公式(8)可得公式(9);
Vout=Vb-Va (9)
根据该公式(9)可知,第一运放电路211中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OP1输出端输出的电压值即为第一电阻R11两端的第一电压差值。
应理解,上述仅仅是对第一运放电路211的举例说明,其它与第一运放电路211功能相同的结构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但都应当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检测电路20中的第二电流采集电路220包括:第二电阻R12和第二差分运算放大器OP2。其中,第二电阻R12与第一电阻R11相等。
第二电阻R12串联于音频负差分输出端SPKN和负极端口之间,第二差分运算放大器OP2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12的两端电连接;
第二差分运算放大器OP2用于确定第二电阻R12两端的第二电压差值并提供给处理器110,处理器110用于根据第二电压差值和第二电阻R12确定第二电流I_SPKN。
应理解,第二差分运算放大器OP2所确定的第二电阻R12两端的第二电压差值即为第二电阻R12的分压,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第二电压差值与第二电阻R12的比值,即为经过第二电阻R12的电流值,也就是喇叭200的负极端口与音频负差分输出端SPKN之间传输的第二电流I_SPKN。
应理解,类似于图12的第一电流采集电路210,第二电流采集电路220还可以包括其他器件并与第二差分运算放大器OP2组成第二运放电路,该第二运放电路与图12中的第一运放电路211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若相同时,两者的计算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图13对图11中的喇叭200出现喇叭短路到地、喇叭短路到电源故障,检测电路20进行故障检测时的具体过程进行说明。
图13中的(a)示出了图11中的喇叭200出现喇叭短路到地故障的等效结构示意图。如图13中的(a)所示,若喇叭200的负极端口短路到地,则相当于将喇叭200的负极端口连接到了接地端GND上。将负极端口与接地端GND之间的损耗等效为第一等效电阻RS1,负极端口至接地端GND之间的电流记为I_S1。
结合图13中的(a),音频正差分输出端SPKP与喇叭200的正极端口之间传输的第一电流I_SPKP经过喇叭200之后分成了两路,一路为喇叭200的负极端口与音频负差分输出端SPKN与之间传输的第二电流I_SPKN,另一路负极端口与接地端GND之间传输的电流I_S1,由此可得如下公式(10);
I_SPKP=I_RL=I_SPKN+I_S1 (10)
根据公式(10)可知,当喇叭200的负极端口短路到地时,第一电流I_SPKP的大小将大于第二电流I_SPKN。应理解,当喇叭200的正极端口短路到地时,电路的等效结构示意图与上述喇叭的负极端口短路到地的示意图类似,第一电流I_SPKP的大小还是大于第二电流I_SPKN,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此,后续在检测时,若确定到第一电流I_SPKP大于第二电流I_SPKN,则说明出现了喇叭短路到地的故障。
图13中的(b)示出了图11中的喇叭出现喇叭短路到电源故障的等效结构示意图。如图13中的(b)所示,若喇叭电路10的正极端口短路到电源BAT,则相当于将喇叭200的正极端口连接到了高电平上。将电源BAT与正极端口之间的损耗等效为第二等效电阻RS2,电源BAT与正极端口之间的电流记为I_S2。
结合图13中的(b),第一电流I_SPKP经过喇叭200之前与I_S2合成一路,然后经过喇叭200后再传输回音频负差分输出端SPKN,由此可得如下公式(11);
I_SPKP+I_S2=I_RL=I_SPKN 公式(11)
根据公式(11)可知,当喇叭200的正极端口短路到电源时,第一电流I_SPKP的大小将小于第二电流I_SPKN。应理解,当喇叭200的负极端口短路到电源时,电路的等效结构示意图与上述喇叭200的负极端口短路到地的示意图类似,第一电流I_SPKP的大小还是小于第二电流I_SPKN,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此,后续在检测时,若确定到第一电流I_SPKP小于第二电流I_SPKN,则说明喇叭电路10出现了喇叭短路到电源的故障。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检测电路20中的电流比较电路230包括:第三差分运算放大器OP3。
第三差分运算放大器OP3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OP1的输出端、第二差分运算放大器OP2的输出端电连接。
第三差分运算放大器OP3用于确定第一电压差值和第二电压差值之间的第三电压差值并提供给处理器110,处理器110用于根据第三电压差值、第一电阻R11或第二电阻R12来确定电流差值。
应理解,第三差分运算放大器OP3所确定的第三电压差值即为第一电阻R11的分压与第二电阻R12的分压之间的差值。当第三电压差值为正值时,说明第一电阻R11的分压大于第二电阻R12的分压,由于第一电阻R11等于第二电阻R12,则处理器110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第三电压差值与第一电阻R11(或第二电阻R12)的比值,即可得到电流差值,并且,该电流差值应该为正值。
该电流差值可以根据如下公式(12)计算得到:
其中,△I表示电流差值,△V1表示第一电压差值,△V2表示第二电压差值,△V3表示第三电压差值。基于此,后续在检测时,若处理器110根据第三电压差值△V3确定到电流差值△I为正值,则说明出现了喇叭短路到地的故障。
同理,当第三电压差值为负值时,说明第一电阻R11的分压小于第二电阻R12的分压,由于第一电阻R11等于第二电阻R12,则处理器110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第三电压差值△V3与第一电阻R11(或第二电阻R12)的比值,即可得到电流差值△I,并且,该电流差值△I为负值。基于此,后续在检测时,若处理器110根据第三电压差值△V3确定到电流差值△I为负值,则说明出现了喇叭短路到电源的故障。
当第三电压差值△V3为零时,则说明第一电阻R11的分压等于第二电阻R12的分压,此时,对应的电流差值△I应为零,基于此,后续在检测时,若处理器110根据第三电压差值△V3确定到电流差值△I为零,则说明未出现第一故障。
应理解,类似于图12的第一电流采集电路210,电流对比电路230还可以包括其他器件并与第三差分运算放大器OP3组成第三运放电路,该第三运放电路与图12第一运放电路211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若相同时,两者的计算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电压采集电路240可以包括:第四差分运算放大器OP4,第四差分运算放大器OP4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喇叭200的正极端口和负极端口电连接;
第四差分运算放大器OP4用于确定喇叭200的正极端口和负极端口之间的第四电压差值并提供给处理器110。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类似于图12中所示的第一电流采集电路210,电压采集电路240还可以包括其他器件并与第四差分运算放大器OP4组成第四运放电路,该第四运放电路与与图12第一运放电路211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若相同时,两者的计算原理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图1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检测系统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检测电路20中的偏置电路250包括:偏置电压端VCC、第一偏置电阻RT1、第二偏置电阻RT2和接地端GND。
第一偏置电阻RT1的第一端与偏置电压端VCC电连接,第一偏置电阻RT1的第二端与音频正差分输出端SPKP电连接,第二偏置电阻RT2的第一端与音频负差分输出端SPKN电连接,第二偏置电阻RT2的第二端与接地端GND电连接。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在第一偏置电阻RT1的第二端与音频正差分输出端SPKP之间还可以串联第一开关SW1,在第二偏置电阻RT2的第一端与音频负差分输出端SPKN还可以串联第二开关SW2。
需要检测故障时,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开关SW1与第二开关SW2同时闭合来导通偏置电压端VCC经喇叭200至接地端GND之间的电路回路,从而可以在音频模块120不工作时对喇叭电路10进行检测。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检测电路2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检测电路2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本申请提供的检测系统,通过检测系统中的检测电路采集在音频功率放大器的音频正差分输出端和喇叭的正极端口之间传输的第一电流,在音频负差分输出端和喇叭的负极端口之间传输的第二电流,然后,通过处理器比较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的大小来判断喇叭是否出现喇叭短路到地、喇叭短路到电源的故障,再结合喇叭两端的电压差值来检测喇叭电路是否出现喇叭开路、喇叭线间短路的故障。由于,在音频模块工作时,音频功率放大器输出的直流信号和交流信号并不会干扰电流、电压的采集,从而该电路可以实现在音频模块工作时,对喇叭电路进行故障检测的目的。
此外,还通过增加亚音频信号、偏置电路来检测喇叭无声音播放、音频模块不工作时喇叭是否出现故障,以增加检测的全面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相连接的检测系统和喇叭。其中,检测系统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系统。
例如,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车载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电子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任何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T-BOX,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系统。
可选地,该T-BOX还包括与检测系统连接的喇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T-BOX。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相连接的T-BOX和检测系统。其中,该检测系统为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系统。
可选地,车辆还包括与检测系统连接的喇叭。
应理解,对于车载设备来说,一般会提供一个外接接口,该外接接口与T-BOX电连接,车厂要求该外接接口可以实现故障诊断,并在故障发生时能及时上报。由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系统确定出喇叭是否出现了故障后,可通过与T-BOX电连接的外接接口将检测结果进行上报。
应理解,上述只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非要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给出的上述示例,显然可以进行各种等价的修改或变化,例如,上述检测方法的各个实施例中某些步骤可以是不必须的,或者可以新加入某些步骤等。或者上述任意两种或者任意多种实施例的组合。这样的修改、变化或者组合后的方案也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内。
还应理解,上文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着重于强调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未提到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互相参考,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预先设定”、“预先定义”可以通过在设备(例如,包括终端设备)中预先保存相应的代码、表格或其他可用于指示相关信息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对于其具体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式、情况、类别以及实施例的划分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不应构成特别的限定,各种方式、类别、情况以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结合。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系统与喇叭连接,所述检测系统包括:相连接的处理器和音频模块,以及与所述处理器和所述音频模块均连接的检测电路;
所述音频模块包括具有音频正差分输出端和音频负差分输出端的音频功率放大器,所述喇叭具有正极端口和负极端口,所述音频正差分输出端与所述正极端口连接,所述音频负差分输出端与所述负极端口连接;
所述检测电路包括串联于所述音频正差分输出端与所述正极端口之间的第一电流采集电路、串联于所述音频负差分输出端与所述负极端口之间的第二电流采集电路、与所述喇叭的所述正极端口和所述负极端口连接的电压采集电路以及偏置电路,所述偏置电路分别与所述音频正差分输出端和所述音频负差分输出端连接;
在所述音频模块未工作时,所述偏置电路用于给所述第一电流采集电路、所述喇叭及所述第二电流采集电路所在的电路回路施加偏置电压,所述第一电流采集电路用于采集所述音频正差分输出端与所述正极端口之间传输的第一电流,所述第二电流采集电路用于采集所述负极端口与所述音频负差分输出端之间传输的第二电流,所述电压采集电路用于采集所述正极端口和所述负极端口之间的电压差值;
所述检测电路还用于向所述处理器提供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电流、所述第二电流和所述电压差值;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施加所述偏置电压时,根据所述第一电流、所述第二电流以及所述电压差值来确定所述喇叭是否出现第一故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具有三个连接端口的电流比较电路,所述电流比较电路的三个连接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流采集电路、所述第二电流采集电路以及所述处理器连接;
所述电流比较电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电流与所述第二电流之间的电流差值;
相应的,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电流差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生成亚音频信号并通过所述音频模块提供给所述喇叭,所述亚音频信号的频率与所述音频信号的频率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流采集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
所述第一电阻串联于所述音频正差分输出端与所述正极端口之间,所述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两端连接;
所述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电阻两端的第一电压差值并提供给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差值和所述第一电阻确定所述第一电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流采集电路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二差分运算放大器,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一电阻相等;
所述第二电阻串联于所述音频负差分输出端和所述负极端口之间,所述第二差分运算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两端连接;
所述第二差分运算放大器用于确定所述第二电阻两端的第二电压差值并提供给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压差值和所述第二电阻确定所述第二电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比较电路包括:第三差分运算放大器;
所述第三差分运算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差分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三差分运算放大器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电压差值和所述第二电压差值之间的第三电压差值并提供给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电压差值、所述第一电阻或所述第二电阻来确定所述电流差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流采集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
所述第一电阻串联于所述音频正差分输出端与所述正极端口之间,所述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两端连接;
所述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电阻两端的第一电压差值并提供给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差值和所述第一电阻确定所述第一电流。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流采集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
所述第一电阻串联于所述音频正差分输出端与所述正极端口之间,所述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两端连接;
所述第一差分运算放大器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电阻两端的第一电压差值并提供给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差值和所述第一电阻确定所述第一电流。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流采集电路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二差分运算放大器,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一电阻相等;
所述第二电阻串联于所述音频负差分输出端和所述负极端口之间,所述第二差分运算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两端连接;
所述第二差分运算放大器用于确定所述第二电阻两端的第二电压差值并提供给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压差值和所述第二电阻确定所述第二电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采集电路包括:第四差分运算放大器,所述第四差分运算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喇叭的所述正极端口和所述负极端口连接;
所述第四差分运算放大器用于确定所述喇叭的所述正极端口和所述负极端口之间的第四电压差值并提供给所述处理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置电路包括:偏置电压端、第一偏置电阻、第二偏置电阻和接地端;
所述第一偏置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偏置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一偏置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音频正差分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偏置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音频负差分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偏置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接地端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故障包括喇叭短路到电源、喇叭短路到地、喇叭开路或喇叭线间短路。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接的检测系统和喇叭,其中,所述检测系统为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检测系统。
14.一种T-BOX,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检测系统。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T-BOX,其特征在于,所述T-BOX还包括与所述检测系统连接的喇叭。
1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T-BOX。
1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接的T-BOX和检测系统,其中,所述检测系统为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检测系统。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与所述检测系统连接的喇叭。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61978.XA CN114604173B (zh) | 2020-12-09 | 2020-12-09 | 检测系统、t-box及车辆 |
PCT/CN2021/135520 WO2022121810A1 (zh) | 2020-12-09 | 2021-12-03 | 检测系统、t-box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61978.XA CN114604173B (zh) | 2020-12-09 | 2020-12-09 | 检测系统、t-box及车辆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04173A CN114604173A (zh) | 2022-06-10 |
CN114604173B true CN114604173B (zh) | 2024-05-17 |
Family
ID=81856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461978.XA Active CN114604173B (zh) | 2020-12-09 | 2020-12-09 | 检测系统、t-box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604173B (zh) |
WO (1) | WO202212181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112309B (zh) * | 2024-04-30 | 2024-08-23 | 苏州元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故障检测设备、故障设备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151297A (ja) * | 1998-11-13 | 2000-05-30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電力増幅回路の異常検出回路 |
CN103227614A (zh) * | 2012-01-26 | 2013-07-31 | 株式会社东芝 | 电力放大装置及音频系统 |
WO2013118250A1 (ja) * | 2012-02-07 | 2013-08-1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車両接近通報装置、およびその故障診断方法 |
CN105636828A (zh) * | 2013-09-20 | 2016-06-01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音响装置、音响系统、移动体装置、以及音响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 |
CN109963247A (zh) * | 2017-12-25 | 2019-07-02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喇叭组件检测电路及喇叭组件检测方法 |
CN111263288A (zh) * | 2020-03-20 | 2020-06-09 |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喇叭状态的诊断系统、方法、装置及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741828Y (zh) * | 2004-06-01 | 2005-11-23 | 戴文胜 | 车用警报器 |
JP2007235526A (ja) * | 2006-03-01 | 2007-09-1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パルス変調型電力増幅器 |
JP2008085476A (ja) * | 2006-09-26 | 2008-04-10 | Patoraito:Kk | 警報音発生装置 |
JP5298169B2 (ja) * | 2011-07-27 | 2013-09-25 | アンデン株式会社 | 車両接近通報装置 |
JP5500147B2 (ja) * | 2011-09-17 | 2014-05-21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車両運行通知音発生用スピーカ回路の異常検出装置 |
CN109546978B (zh) * | 2019-01-15 | 2023-09-19 | 上海艾为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喇叭的电流检测电路 |
-
2020
- 2020-12-09 CN CN202011461978.XA patent/CN114604173B/zh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12-03 WO PCT/CN2021/135520 patent/WO2022121810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151297A (ja) * | 1998-11-13 | 2000-05-30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電力増幅回路の異常検出回路 |
CN103227614A (zh) * | 2012-01-26 | 2013-07-31 | 株式会社东芝 | 电力放大装置及音频系统 |
WO2013118250A1 (ja) * | 2012-02-07 | 2013-08-1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車両接近通報装置、およびその故障診断方法 |
CN105636828A (zh) * | 2013-09-20 | 2016-06-01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音响装置、音响系统、移动体装置、以及音响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 |
CN109963247A (zh) * | 2017-12-25 | 2019-07-02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喇叭组件检测电路及喇叭组件检测方法 |
CN111263288A (zh) * | 2020-03-20 | 2020-06-09 |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喇叭状态的诊断系统、方法、装置及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2121810A1 (zh) | 2022-06-16 |
CN114604173A (zh) | 2022-06-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741935B2 (e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th ambient noise reduction | |
US8063698B2 (en) | Bypassing amplification | |
US8325931B2 (en) | Detecting a loudspeaker configuration | |
KR101646964B1 (ko) | 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이어폰 인식 회로 장치 | |
US20150098579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 integrated headset switch with reduced crosstalk noise | |
US20160127815A1 (en) | Input device and transmitting method, host device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 and transceiving method | |
US20160284335A1 (en) | Active noise-cancellation feedback signal transmission | |
CN102265334B (zh) | 显著静默时段期间的可变噪声掩蔽 | |
CN114604173B (zh) | 检测系统、t-box及车辆 | |
US20170223449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earphone, and electronic device system | |
KR20190052517A (ko) | 디지털 능동 로드 노이즈 제어 방법 및 시스템 | |
US20050147229A1 (en) | Versatile circuit for interfacing with audio headsets | |
JPH11187476A (ja) | ヘッドホン | |
US20080317262A1 (en) | Microphone Having an Output Signal Amplifier | |
WO2017197749A1 (zh) | 取电方法、降噪耳机及播放设备 | |
CN115941566A (zh) | 电路测试方法、测试板和测试系统 | |
US12047758B2 (en) | Audio ground switch channel crosstalk cancellation technique | |
JP2015219032A (ja) | 車載用の配線異常検出装置 | |
JP2003143687A (ja) | マイクプラグとラインプラグの検出回路、ジャックの共用回路、ジャックを共用するためのアダプタ、および、共用ジャックを備えるノートブック型pc | |
CN219041962U (zh) | 一种提高信噪比的音频电路 | |
EP2461604B1 (en) | Differential microphone circuit | |
EP4346233A1 (en) |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CN108139881A (zh) | 音频接口电路和方法 | |
EP2733958B1 (en) | Electronic device adapted for detecting a vehicle audio system | |
JP3878884B2 (ja) | ジャック回路、これを利用する携帯型電子機器および電話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